第一篇:王集镇果品产业发展规划调研报告
王集镇果树产业调研报告
根据市农委关于全市林业产业调研工作统一部署,为了全面了解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制定、落实林业产业扶持政策加强对林业服务,推进林业与果树业的健康发展。
一、调查人员组成及组织形式
根据农委的总体布署和安排,结合果品生产的实际情况,我们镇成立了调研工作领导小组,以分管领导副镇长朱友聪为组长,农技中心主任赵朝阳为副组长,林业、果树主要负同志胥谦、姚明为成员林业产业调查小组,统一领导、协调产业调查工作。由果树站3名技术干部,分赴到全镇28个村,对果品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规划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于后:
二、果品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王集镇果树生产历史悠久,南许村有百年的老梨园,1958年在原苏塘果园场开始建 果园,栽植苹果、梨等,经过上世纪80年代末期发展苹果,90年代末期引入三水梨,已经形成以三水梨、苹果为主,栽植桃、李、杏、葡萄等小杂果的水果生产基地,年产量4.万余吨,产值近亿元。苹果主要品种有:嘎啦、滕牧、富士、红露。梨主要品种有:丰水、新高、黄冠、砀山酥梨。三水梨远销南方各大中城市。
(一)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有较高效益。我镇果品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有果树27300亩,已先后建立起以原苏塘果园苏塘村、沈庄村、红卫村为中心的苹果、三水梨生产基地,面积7000亩,年产量1.5 万吨;以赵集村、红卫村、平楼村、长埝村等14个村的三水梨生产基地,面积1.7万亩,年产量2.9 万吨。以南许村为主的砀山酥梨、三水梨生产基地,面积2800亩,年产量0.6万吨。另外零星栽植桃、李、杏、葡萄.柿子等小杂果500亩,年产量600吨。果品年产值突破1亿元,占全镇农业产值的30%,已成为睢宁果品生产大镇。管理较好的果园有很高的效益,出现了苹果万元/亩,梨6000元/亩园块,群众植果积极性很高。
(二)有较多的优良品种。经过几十年的引进、改接试栽,已有30多个品种,苹果主要品种有:嘎啦、滕牧、富士、红露。梨主要品种有:丰水、新高、黄冠、砀山酥梨。果品产业加紧实施高换工程,加速劣质品种改换,积极推进果品产业化,坚定不移地走优质、高产、高效的发展道路。
(三)有知名的品牌。王集镇果园中有面积1123.67公顷水果基地获省农林厅“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我镇特别重视果品品牌建设,“徐沙河”牌、“古黄河牌”三水梨享誉江、浙、沪市场。
(四)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王集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为: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气候温和,全年日照时数2396小时,年平均气温13.5—14.1℃,年降水量800—900mm,地理位置适中,土壤多为黄河冲积发育
而成,质地以沙土为主,间有粘土、粘壤土、沙壤土、沙土等。土层深厚,肥力中下等,有机质含量1.0%以下;适宜种植各种温带作物生长,特别适宜果树生产。
我地区是苹果生产的南缘地区,各种水果同一品种成熟较北方早7-10天,加之交通发达,能够及时抢占南方市场。
三、果品产业发展规划
(一)建立生态观光园
以原有果园为基础建设一个生态观光园,生态观光园的建设主要分布在我镇西部地区的平楼(平楼、孙徐、曲头)、红卫(官庄、红卫)、长埝、柴埝、赵集、苏塘、沈庄、柳林、南许、陈楼、南门、丰山等十几个村。建成15000亩生态观光园,园区面积土地面积25000亩,园区栽植果树基础好,且相对连片集中,便于管理,有利于生态观光园的建设。改造更新低产老梨园,改良品种,扩大规模,建成一个集生产、销售、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万亩果树生态观光园。
(二)打造黄河故道设施果树生产观光园,抓住黄河故道综合治理契机,在有条件的村发展设施果树,主要以早熟设施桃,设施避雨葡萄,棚架梨园为主,配套节水灌溉。以日光温室、塑料拱棚、梨棚架、苹果立架形式栽植,增加科技含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观光性能。
四、果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品种结构不太合理
梨树中、晚熟品种比例过大,早熟品种比例太小,而早熟品种近几年在国际市场上却非常紧缺,销售价格也相对较高。而我镇棚架梨品种中熟较多,一般集中在中秋、国庆节日上市,待到上市时价格却很低,经济效益不是太好。苹果中熟品种较多,中、晚熟品种比例较小,嘎啦苹果栽植较多,此品种成熟后遇雨易裂果,货架期短。4.2过分追求产量忽视质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镇的果园管理水平分三个等级,一是产量适中品质较好,二是追求高产品质一般,三是产量低品质差,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均属于中、低档水平。具体存在以下原因: 4.2.1.投入少
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劳动力减少,投入少,技术人员少,许多果农没有掌握果园管理技术,不懂得如何管理果树。4.2.2管理粗放
1.树体郁闭 有的果园主枝开张角度不合理,修剪不到位,甚至多年放任、致使枝量过大,影响树冠内光照,造成树冠郁闭、结果部位外移及果实品质下降。
2.肥水使用不合理 轻有机肥、重无机肥。片面追求产量而大量使用无机肥(速效N肥为最)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以致果实风味变淡、果核变大、耐贮性下降。
3.不注重花果管理 有的果园不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致使果形不端正。疏花疏果工作不到位,果个偏小、果形不标准,产量高品质差,效益不高。对于苹果造成大小年现象。
4.农药使用不规范 高毒、高残留药剂的使用不利于优质果品生产。苹果早期落叶病严重,对树体影响很大。4.2.3.采收过早
为抢占市场而“采青”上市,因其果实本身的品质、风味尚未表现出来,加之果品不分级出售,对树立品牌将带来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4.2.4销售方面不能周年供应
由于早中熟品种的货架期短,晚熟品种受人们消费习惯影响,而又没有贮藏设备,果品价格一直在低水平徘徊,不能实现周年供应优质优价,也间接地影响了果农管理的积极性。
五、果品产业发展中的对策
(一)借鉴工业思维模式。用工业思维谋划果品业,着眼于经济全球化,按照技术高新化,生产专业化,产品标准化,商品品牌化的要求,把果园办成“绿色工厂”,使农民成为“产业工人”,全面提升果品产业升级。
(二)引导果树生产合作社运行机制。在果品业发展中积极推行合作社运行机制。从事果品鲜销及批发市场建设。壮大果品生产者及运销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能力。
(三)探索绿色食品生产模式。果品业本质上即是一个生态型产业。“猪——沼——果”、“果-禽(林下)”、“果-草-牧”生态模式实用性强,经济、环保效益高,颇受果农的欢迎。要进一步合理利用果品业发展的自然资源,注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增值,大力引进环保技术,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按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开发生产绿色食品。
六、果品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落实果品产业发展资金。政府应设立果品产业发展资金,安排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农村移民开发、生态环境建设等各种农业专项资金应集中使用,以确保果品产业的稳步发展。
(二)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引入果品加工企业,以确保果农生产的水果不售销路。
(三)建立果品产业激励机制。建议县上出台政策,凡机关、事业单位承包或参与果品生产、经营的干部职工,原单位一切待遇不变,并可领取本单位的奖金,同时对承包50亩以上的干部职工,在项目资金上应给予扶持。
王集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十月二十九日
第二篇:开县果品产业发展规划调研报告
开县果品产业发展规划调研报告
为了加快果品产业的发展步伐,把开县建成全国锦橙第一县,重庆市果品第一县,以提高果农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农业局的总体布署和安排,结合果品生产的实际情况,由经作科、果树站3名技术干部,分赴到花林、长沙、铁桥、临江等乡镇,对果品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规划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于后:
一、果品产业发展现状
开县是三峡库区乃至全国久负盛名的柑桔产业大县,素有“桔乡”、“金开县”之美称。果品产业是开县农村经济中农民致富、财政增收的优势产业。近几年,我县大力实施“换掉柑桔劣种跨世纪、改善基础条件上档次工程”,对盘强果品产业,改善果品质量,提高果品商品率和市场竞争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果品生产初步实现了布局合理化、基地规模化、生产专业化。
(一)有宏大的生产规模。开县果品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先后建立起以长沙镇为中心的柑桔生产基地乡镇22个,面积27万亩,年产量8万吨;以铁桥为中心的伏淡季优质水果生产基地11个,面积10万亩,产量2万吨。果品产业常年产值突破1亿元,占全县农业产值的10%,已成为重庆市果品生产大县。特别是 “渝开”牌优质锦橙名闻遐迩,2002年已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形成了以“渝开”牌锦橙为主导品种的传统优势柑桔产业。
(二)有较多的优良品种。1998年“白桥会议”之后,果品产业加紧实施高换工程,加速劣质品种改换,积极推进果品产业化,坚定不移地走优质、高产、高效的发展道路。截止2002年,全县累计完成柑桔高换790万株,共引进、推广锦橙、脐橙、夏橙、血橙、桠柑、杂柑等名、优、特、新品种品系50多个,20多个伏淡季早、晚熟梨、李、桃品种,果树良种率达60%,果品优质果率达55%。
(三)有较高的生产效益。90年代以来,成功地实施了长江柑桔带建设项目、重庆市柑桔高接换种项目、果品品种改良示范基地项目和锦橙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通过实施,果品产量、质量和效益同步上升,果品改良新增产值800万元,改良实施区域农民人均收入增加300元以上。如去年长沙镇长沙村改良的优质锦橙和脐橙,销售收入较2001年增收60万元。随着良种柑桔的逐年推广,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逐渐显示出来。
(四)有知名的品牌。我县是全国闻名的锦橙生产基地县,开县锦橙曾连续六年获全国柑桔鉴评锦橙组第一名,“渝开”牌锦橙先后于1999、2001年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2002年已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开县锦橙、纽荷尔脐橙、太田桠柑被推荐为全国柑桔产业结构调整良种;开县“铁桥牌”优质梨已名扬川、渝两地。加入WTO后,三峡汇源果业集团等龙头企业的推动,将使我县优质水果生产更具有广阔的前景。
(五)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本县境内地形以丘陵低山为主,立体气候明显,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5℃,年降雨量1220毫米,相对湿度80%,日照时数1463小时,无霜期306天。我县海拨500公尺以下的耕地占70%,土壤以紫色土为主,成土母质氧化钾含量丰富,pH值6.5左右,土层深厚肥沃,保水保肥力强。因此,发展果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六)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国内市场上,我县与“三北”地区和京、津、沪、渝等国内大中城市建立了长期的较为稳定的产销关系,县外年销售量柑桔7万吨以上,梨主要销往“渝——万”干线为纽带的周边区县;在国际市场上,我县每年向俄罗斯、蒙古、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出口柑桔5000吨左右。入世后,我县以“渝开”牌锦橙为主体的开县柑桔将抢滩国际国内市场,优质梨、李等伏淡季水果也将在整个渝东北市场觅得更多的机会,开县水果将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销售前景。
第三篇:陕西果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陕西果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我省果业的快速发展,以浓缩苹果汁为主的我省果品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带动我省地方经济发展,增强出口创汇能力,实现果业增效、果农增收的优势产业。为了掌握我省果品加工业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我省果品加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我们对全省果品加工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果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我省浓缩苹果汁产业发展迅猛,是全国最大的浓缩苹果汁生产出口基地,于2007年完成了规模扩张,现已进入产能稳定期,年加工能力、生产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除浓缩苹果汁外,果酒、苹果脆片等果品加工产品发展势头较好,成为果品加工业的新亮点。
(一)建成了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浓缩苹果汁加工出口基地,成为苹果产业发展的“稳定器”
作为全球最大的苹果集中产区,我省果品加工业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紧紧抓住国际果汁市场对苹果浓缩汁需求旺盛的有利时机,在提高陕西果汁知名度、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浓缩苹果汁加工业,浓缩苹果汁加工能力、年生产量、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浓缩苹果汁加工出口 基地。目前,全省共有浓缩苹果汁生产企业13家,39个加工厂,其中省内建设加工厂21个,省内企业在外省建设加工厂18个,果汁加工能力约为2197吨/小时,其中省内加工能力达到1037吨/小时,省外加工能力达到1160吨/小时。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共6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2家,全国排名前两位的我省恒通和海升两家果汁企业的果汁出口量占到全省的70%,产品主要供应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雀巢、卡夫等国际知名饮料企业。2015年陕西浓缩苹果汁生产量为29.3万吨,约占全国苹果浓缩汁产量的57.12%,消耗鲜果200多万吨;浓缩苹果汁出口18.79万吨,货值14.06亿元,分别占全国出口量和货值的39.98%和40.22%,均居全国第一,成为全球名副其实的“苹果汁之都”。全球每5杯果汁中,就有1杯来自陕西。浓缩苹果汁产业的快速发展,消化了苹果生产中的等外果,给鲜苹果销售定了一个保底价,使果农种植苹果无后顾之忧,对整个苹果产业来说起到了一个“托底”的作用,是我省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成为整个苹果产业发展的“稳定器”。
(二)其他深加工企业不断发展,成为全省果品加工业的“新引擎”
1.果干、脆片等脱水产品发展势头良好。果干、脆片是以新鲜果品为原料,采用脱水工艺制成的高档休闲食品,由于保存了新鲜果品纯天然的色泽、营养和风味,又具有低脂肪、低热量和高纤维素的特点,越来越受消费者的喜爱。2007年,路易公司与 智利索孚特公司合资兴办路孚特公司,主要从事脱水苹果干的生产和销售,每年消化苹果15000多吨,生产脱水苹果干1600吨。蒲城天子果业公司等企业也相继投资建厂。目前,脱水苹果、猕猴桃干、红枣干等生产企业达到20多家,果干、脆片等脱水产品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2.果酒、果醋等深加工产品逐步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保健意识逐步增强,果酒、果醋以其独特的风味、营养和保健价值,逐渐被消费者所青睐。据统计,全国果酒年消费量以15%的速度递增,发展潜力逐渐凸显。我省果品加工企业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果酒、果醋产业,充分发挥果品的营养保健功能,提高果品的附加值。目前,我省已建成20多家果酒、果醋和酒庄企业,如临潼的石榴酒、杨凌的桑葚酒、洛川和旬邑等的苹果酒、宝鸡的柿子酒、周至的猕猴桃酒、临渭和泾阳的葡萄酒及分布各地区的多家酒庄也在生产葡萄酒等,成为我省果品深加工企业发展的成功典范。
3.速冻果品发展潜力巨大,成为我省果品出口新的利润增长点。速冻工业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食品工业之一,我国速冻果品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国际、国内消费需求较大,市场销售旺盛,生产效益较好,速冻果品行业发展很快。随着美国和加拿大水果生产成本的上升,国内速冻水果出口的价格优势日趋明显,为我国速冻果蔬生产及市场拓展提供机会。据专家预测,未来10年,全球速冻果品的消费量将占全部食品的60%,市场前景 极为广阔。目前,我省速冻果品企业仅10余家,其中专业生产速冻果品的企业仅宝鸡东来食品有限公司等少数几家,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4.果渣综合利用进入多元化阶段。果渣作为果汁加工的副产物,含有丰富的功效成分,从水果加工副产物中分离、提取、浓缩这些功能性成分,制成胶囊或添加到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产品中,无废弃生态开发已成为国际果品加工业新的潮流和趋势。我省海升、恒通等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展浓缩苹果汁综合加工利用,先后研制生产苹果多酚、香精、膳食纤维、高蛋白饲料、果胶等多元化产品,不仅延长了产业链,而且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企业效益。
(三)果品加工业成为果农增收的“续航器”
果品加工业是涵盖第一、二、三产业的全局性和战略性产业,是衔接农业、工业与服务业的关键产业,也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中具有明显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随着我省果业面积的扩大和果品产量的增加,果品销售压力不断增大,大力发展果品加工业,不仅能够大幅度地提高产后附加值,增强出口创汇能力,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解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果业经济健康发展,对实现果业增效、果农增收,从根本上缓解“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我省果品加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省果品加工业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但目前我省水果面 积产量大,鲜果销售压力与日俱增,急需加大果品加工业以增加鲜果消耗量,缓解鲜果销售压力,因此,必须正视果品加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尽快加速发展果品加工业。
(一)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
全省建成各类果品加工企业228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省级27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省果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发展严重滞后。由于小规模加工企业没有能力进行技术更新和新产品开发,加上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机械化程度低、精深加工能力弱以及缺乏高水平监测手段,容易受小作坊影响,一些有很好发展前景的加工产品,由于企业实力弱,不能尽快投入生产,降低了企业效益。
(二)加工产品单一,生产周期短,设备闲置
我省果品加工业主要以浓缩苹果汁为主导,果酒、果酱、果干、果醋、果茶等深加工产品种类少,且没有形成一定规模,企业生产能力小,市场占有率低。受果品供应的周期性影响,多数果品加工企业产品单一,生产周期较短,生产线有半年时间处于停产状态,且生产过程中企业普遍不能满负荷生产,导致产能闲置,设备利用率降低,增加了企业费用,缩小了利润空间。
(三)苹果浓缩汁市场低迷,企业运营艰难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自2007年以来国际浓缩果汁价格一路下滑,甚至跌破成本价,我省企业面临严重亏损,果汁企业处于举步维艰的困境。加之,果汁加工企业数量较多,没有形成合力,为了争夺原料,竞相抬价,导致盲目竞争,且企业加工用原料通过中间商再从分散的农户中收购,多了一次利益分享者,且大多为等外果,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也直接影响浓缩果汁的质量及市场竞争力。同时,随着环保力度的加强,浓缩苹果汁企业面临着设备改造、内部资源整合等一系列难题,尤其是由燃煤改造成天然气项目投资大,时间长,给果汁企业来说更说雪上加霜。国际市场的不景气,原料成本竞价提高,环保煤改气的要求等一系列因素导致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
(四)收购资金短缺,贷款不能及时到位
我省果品加工业起步较晚,资金积累不够,多数企业建厂初期已花光所有积蓄,后期缺少足够的流动资金,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同时,果品加工行业具有行业的特殊性,企业多为季产年销,资金的回收期长,而生产季节收购时间集中,资金需求量大,短时间内要筹集大量的收购资金,因此多数果品加工企业都存在收购资金紧张的困难。其次,我省果品加工企业多为民营企业,规模小,产值低,贷款难度较大,一些有潜力的果品加工企业,尽管产品销路已经打开,但由于缺少收购资金,企业不能正常开机生产。另外,银行贷款有一定的程序及要求,多数果品加工企业不符合贷款条件,无财产抵押,即使贷到款的企业由于银行工作程序也不能及时到位,影响企业的收购时限,因此,贷款难、贷款不能及时到位已成为制约我省果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科技研发能力不足,深加工产品亮点少
我省果品加工企业以初加工为主,主要是作为辅料用,缺少精深加工产品。产品科技含量低,易于被效仿。加工产品中普遍存在着粗加工产品多而高附加值产品少、中低档产品多而高档产品少、老产品多而新产品少等问题,尤其是特色资源的加工程度低。
(六)果品加工产业链尚未形成,产品综合利用率低 我省浓缩苹果汁加工企业多,但果品综合利用加工企业少,除个别企业在尝试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制取苹果香精、果渣饲料等产品外,多数企业只是单纯地生产浓缩苹果汁,没有对苹果加工过程中果渣进行综合利用和加工,导致资源浪费。目前,国内多家机构开展苹果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试验研究工作,除果渣饲料形成规模以外,果胶、多酚、膳食纤维等产品的提取开发尚处于实验室研究和中试研究阶段。陕西师范大学开展了苹果渣果胶提取、酸性条件下多酚的提取方法、果渣饲料生产技术研究等,并建成了集苹果浓缩汁生产、香气成分回收、果胶及多酚提取的中试生产线。
三、对策与建议
按照“科技创新、产学研结合、合理布局、打造品牌”的总体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立果品加工业发展重点和模式,科学构建果品加工业技术创新体系,迅速提高我省果品加工业的技术水平,努力提高果品加工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推 进我省果品加工业跨越式发展。
(一)加大金融支持,壮大果品加工龙头企业
1、加强财政支持。一是设立果品加工业专项资金,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形式,支持有特色、发展潜力好的果品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建设原料基地,建立研发机构,推进技术改造升级。二是扩大基金规模,加大对果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在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贷款贴息、科技研发等方面予以支持;三是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支持果品加工企业研发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拓宽深加工品种,增强市场竞争力。四是扩大加工产品的出口退税率,鼓励有实力果品加工企业发展境外销售,提高我省果业家工业的国际竞争力。目前浓缩苹果汁的出口退税率为15%,建议将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
2、改善融资环境。一是支持企业通过重组、兼并,做大做强,或借壳上市,或发行企业债券,在资本市场募集企业发展资金,充分利用股票市场,优先推动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商业模式新的果品加工企业上市融资。二是各类金融机构要安排一定比例的信贷资金,专项支持果品加工业,提高果品加工龙头企业贷款在涉农资金贷款中的比例。三是放宽贷款抵押手续,降低贷款门槛。对果品加工龙头企业实行固定资产抵押或多渠道抵押政策,对市场前景好的果品加工企业逐步降低贷款门槛。四是健全贷款担保制度。政府出资设立贷款担保基金,鼓励商业性担保机构开展担保业务,解决果品加工企业正常运转贷款抵押难的问题,协同银行和金融主管部门制定适合果品加工企业发展的中长期贷款,保证果品加工企业跨季生产。
3、扶优汰劣,重点扶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扶优汰劣,对上规模、产品质量优、市场潜力大的骨干企业重点扶持,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以现代企业标准与国际接轨。建立种、加、产、供、销一条龙和科技支撑一体化的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果品加工产业化组织;推广并完善“公司+ 基地+ 农户”、“行业协会+ 公司+ 农户”等多种形式的组织模式,推广使用契约制、合作制、会员制、股份制等多种形式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资本运营和资产重组,实现产业化经营。
(二)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设备利用率
1、增加产品种类,延长生产周期。我省果品的主要品种是鲜食果,果品加工业原料多为等外果。从世界果品消费和发展上来讲,鲜食与加工应有一定的适宜配比,应该鲜食加工兼顾,两个市场互补发展。目前发达国家果品加工品种所占比例为70%~80%,而我国仅为10%~30%。这种种植结构的不合理造成果品加工企业的原料果质量不保证以及种植农户卖果难的局面。另外,我省鲜食品种自身结构也不合理,早、中、晚熟比例搭配不当,品种单
一、老化,过于集中于晚熟品种,造成采收期过于集中,且品种多为糖分较高品种,不适合欧洲市场对高酸果汁的需求。因此,应加大加工品种的种植比例,因地制宜引进开发含酸量高的榨汁品种或适宜其它加工的专用品种,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的 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和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并通过不同成熟期品种配套,延长原料供应周期。同时,加强果品优势区域的规划,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2、推行专业化生产,提高设备利用率。果品加工企业根据生产特点,在保证企业正常加工运行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其他互补新产品,或与其他企业进行联合,进行专业化生产,提高设备、厂房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发展多元化生产,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近年来,国际浓缩果汁价格下滑,消费量呈下降趋势,但全球浓缩苹果汁的整体需求没有改变,以波兰为主的欧盟浓缩苹果汁生产供应的竞争格局依然存在。为此,我省浓缩苹果汁加工企业必须拓宽思路,在维持原有规模的基础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浓缩苹果汁国际竞争力,同时发展多元化产品,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一方面可以建立果汁加工原料基地,采取流转、入股的办法,与合作社、果农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激发果农生产加工果的积极性,解决企业原料供应和果品质量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快转型升级,帮助果汁企业开发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提高果汁综合利用效率,延伸果汁加工产业链,降低果汁行业风险。
(四)实施科技创新,增强科技研发能力
1、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充分利用国家、部省级的各类果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创新战略联盟、质检中心等平台,加强果品 加工技术研究,成套设备创制,成果推广力度,促进科技创新,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现有加工制品,加快高新技术的成果转化。
2、强化企业与科研院所地合作。建立科研院所、大学及企业多单位参与、分工协作、高效运作的项目管理机制和科技攻关新模式,突出企业的创新地位,加强信息沟通,共同促进果品加工技术和产业快速发展。
(五)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延长果品加工产业链
1、大力发展果品深加工业。一是培养加工型果业专业合作社,促进产地加工。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催生培养一批发展基础好、带动能力强、与当地果农利益联结紧密的加工型果业专业合作社,促进果品就地就近加工转化,提高附加值。二是加大各类水果资源加工比例和产品种类,将产业链条向下游延伸,积极转向果酒、果醋、果品脆片、果粉、果酱、果胶等的开发,使我国果品加工产业向多元化迈进。
2、立足传统工艺,发展新的休闲食品。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传统加工品的需求量逐渐减少,而新的休闲食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大力发展低糖果脯、苹果脆片、果干等休闲食品,并利用传统加工品作为辅料,生产高档系列食品,如饼干、果饼、果馅、糕点等,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进一步加强功能保健食品的研究开发。挖掘果品的营养保健功能,通过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研制和开发满足不同年龄段 和不同体质人群的功能性营养保健食品。
4、加大果品综合利用的力度。果品综合利用是现代果品加工业发展的方向,世界各国都相当重视,国外发达国家果品加工副产物基本实现了全利用,开发出多种新产品,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我省果品加工企业普遍不重视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导致原料利用率低。各级政府部门应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果品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促进果品综合利用技术的转化应用,开发以果皮提取色素、香料,果渣提取膳食纤维、多酚,果核提取精油等技术,提高我省果品综合利用水平,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王集镇2011双拥述职报告
2011双拥工作述职报告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国家安危,人心安定,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2011年我镇的双拥工作在县委、县政府领导和县民政局的指导下,努力实践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心全意、扎扎实实地做好拥军优属工作,做到上为政府分忧,下为优抚对象解难,有效地促进了全镇两个文明建设和驻地友好部队的现代建设。现作如下汇报:
一、调整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民双拥意识。
镇党委、党政府充分认识到双拥工作的重要意义,始终把双拥工作摆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将双拥工作纳入全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常抓不懈。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双拥工作重大事项,部署双拥工作任务,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从而形成了镇主要领导亲自抓,各部门协调配合,社会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双拥工作新格局。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提高广大群众拥军爱国的自觉性,必须做好广泛深入宣传和教育工作。镇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把加强宣传教育作为双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运用有效方式和媒体开展宣传教育。每年“八一”建军节和春节,对双拥活动进行专题的跟踪报道和宣传,增强全民拥军的意识。每逢清明节,邀请参军的老同志讲述当年为祖国为革命英勇斗争的事迹,以此激励广大青少年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热爱祖国,热爱我们的子弟兵;同时为了能让下一代能亲身体会军旅的生活,学习和继承军队的光荣传统,我办事处将镇里三所学校作 1
为国防教育基地,每年都组织学生到部队进行军训,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学习部队官兵严明的纪律、顽强的意志和勤学苦练的精神。
二、深入扎实地开展拥军优属活动,解决驻军实际困难,增强军民鱼水情。
在双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双拥工作在各单位各部门中积极开展起来。我镇大王集村与睢宁武警中队建立了很好的警民协作关系,每逢“八一”、春节,村干部都专门带上慰问金前往慰问部队的官兵,并力所能及地为部队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困难,每年举行各类文体活动都邀请部队官兵参加。
三、大力宣传、努力实干,完成双拥工作
今年是我镇双拥工作关键的一年,在上级政府的指导下,我镇领导小组在工作中,主要领导亲自抓,成立了坚强的领导班子,做到事无巨细各项工作都落到实处。镇双拥办共制作上墙展板40多块,印制各种条幅30多条,巨幅落地展板一面,有力的宣传了双拥创成工作,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取得了有效的宣传效果。镇双拥办组织人力物力建立了双拥活动基地,在各村居委会都建立了双拥活动室,有力的推进了双拥工作的全面开展。
拥军优属是我镇的一贯以来的光荣传统,每年的重要节假日,我们都会开展了一系列的慰问活动,深入到军营中慰问人民子弟兵,通过寄慰问信、举办联欢晚会、座谈会等形式,军民同庆,共叙鱼水深情,进一步密切军民感情。
一年来,镇双拥办不断开拓进取,积极探索富有时代特色的双拥工作新路子,为全镇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和部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 2
极贡献,努力推动我镇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五篇:魏集镇来料加工调研报告
魏集镇来料加工调研报告
魏集镇作为农业大镇,大力发展来料加工是确保完成“建设满意睢宁,跨入小康社会,冲刺全国百强”的重要举措,也是魏集切实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党委、政府关注民生、服务民生的重要体现。这次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结合“三解三促”活动,我走访了25个村6个加工点,与多名经纪人和相关村干部进行了交流探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资料。我作为原义乌来料加工办事处的副主任,现任县妇联发展部部长,通过实地观看、认真思考和分析,认为魏集镇具备做好来料加工的基础,并且如今已经初具规模。在新的起点下,如何使来料加工产业做大做强,如何能够直接对接义乌市场,拿到“一手单、外贸单”,使百姓获取更大的经济利润,使魏集镇来料加工业形成自有品牌,我有几点拙见,仅供领导斧正。
一、基本情况
魏集镇地处睢宁县北部,有睢宁北大门之称,南邻宁宿徐高速公路5公里,西依睢邳公路,北靠陇海铁路,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魏集镇属黄淮平原,地肥水美,古迹名人众多,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该镇是革命老区,文化底蕴深厚,民风纯朴。全镇辖25个行政村,约8万人,全镇拥有劳动力 万人,其中留守妇女 人,妇女劳动力 万人,占总数的,其中未转移的妇女劳动力有 万人,占妇女劳动力总数的。魏集镇妇女劳动力数量之多,剩余劳动力资源丰富,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来料加工产业打下了基础。
近两年,魏集镇来料加工产业得到了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在下村调研时,来料加工业已被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所关注,都急切询问来料加工业的相关情况,镇领导干部在推进来料加工这项工作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今,我镇通过政府推动、部门协作、市场引导,进一步提高了群众转移就业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加工品种多元化。我镇的来料加工产业,从最初以简易小商品为主,发展到现在的涵盖各种简繁小商品、服装、节日灯、电子等10多个门类。据不完全统计,编织类(钩针、手工编织等)、串珠类(钉片、挂件、饰品等)各占30%,粘胶产品(布娃娃、各种饰品)占25%,服装、节日灯占10%,电子产品约占5%。二是集中加工点从无到有。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东朱、姜庄、七卜等8个村为加料加工集中点,其中由妇女组织的加来料加工集中点有 个;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近人,其中妇女劳动力占了总数,实现了以家庭式分散加工向定点集聚加工的转变;三是经纪人队伍日益扩大,素质进一步提高。我镇来料加工经纪人队伍已发展到 人,其中二级经纪人 人;相对比较稳定经纪人的有 多人。在 10月9—11三天时间,我们已经组织魏集镇 名经纪人参加了睢宁—义乌来料加工培训会,现场参观、考察义乌国际商贸城,接受义乌资深经纪人的现场授课,并顺利和睢宁县驻义乌办事处对接,与50多位义乌企业家、市场经营户、外贸公司、外国客商代表进行了业务接洽。四是收入稳步增长。全县来料加工费发放大约年 万元,增加到现在的 万元;人均年加工费收入年 多元,提高到现在的 元,根据加工的类 型不同,加工的熟练程度的不同,加工者日加工费可达10元至20元不等,较好解决了农村妇女“务工”与“务农”、“钱袋”与“后代”兼顾的问题。
二、存在问题
近两年,来料加工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从现状来看,我镇的来料加工产业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困难,并且已经不同程度地制约了该产业的有序发展。
(一)、发展较不平衡。我镇来料加工业发展总体上呈现南部快速发展,如东朱、姜庄等村;北部存在发展基础,暂未发展。如张铺、张集等村;而中西部根本没有的发展格局。究其原因,一是区位因素。由于各村所处位置不同,北部各村组交通便利,具备先期优先发展的条件,已经吸引众多来料加工点进驻。而其它村、组相比存在困难。二是产业因素。当前我镇农业主导产业以西瓜、大棚建设为主,已经吸引了相当一部分劳动力。另外,随着务工人员的日益增多,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可观的,一个普工一天的工资可达80-100元。相比之下,来料加工产业,如果从事一些低端加工产品如穿花、拉链头等产品,一个熟练工一天的工资也只能拿到30-40元。相比之下,来料加工的吸引力就低的多。
(二)、经纪人队伍较小,人能力较低。与发展成熟镇李集相比,魏集镇来料加工经纪人基数较低,其中以二级经纪人居多。这种情况造成魏集接单渠道单一,多以承接李集下游加工产业为主,不能获取加工产业利益最大化。另外,多数加工产业,特别是一些编、织、钩一类的物品,需要经纪人拿单后,看货先做,再手把手地教会加工人员,并且 在回收加工件时严把质量关,有些经纪人尚不具备亲手做的能力。最后,由于来料加工产业是一个以量取胜的产业,我镇经纪人还处于将产品分散于千家万户的分散加工模式,处于发展的最初始积累阶段,发展三级经纪人、固定小组、固定组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不能及时将产品保质保量地及时回收交货。更不要谈适时更换加工产品的能力。目前,我镇真正能够独挡一面的一级经纪人只有 人,与我镇来料加工的快速发展势头,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从业者素质较低。我镇的来料加工从业者队伍以留守妇女、农村贫困妇女和一些年龄较大的人群为主,初中文化水平及以下的占,综合素质较低。主要表现为:一是就业技能水平低,获取加工费不高。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加工,如一些简单的穿、套、粘、烫等,这些产品的加工一般最高月工资只有300-400元,而相对复杂的机械加工如服装类、箱包类加工最低的一个月可拿到900元,熟练工最高时的可拿到1000多元。其次是职业素质不高,传统的就业观念在我镇农村妇女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再加上从事来料加工的大多是季节性富余劳动力,大部分都没有外出上班的经历和不具备外出上班的条件,所以组织纪律观念不强,延时交货、产品质量不高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加工进度,使经纪人蒙受经济和诚信双重损失。三是熟练工占整个从业者队伍比例低,使大多数来料加工经纪人面临做大做强的困境。需要一个例子
(四)、要素制约明显。一是加工货源不足。由于尚不具备从义乌直接拿单的能力,基本上依赖于李集市场提供,各品种季节性强,更新 频率快,货源稳定性不够,且供货周期较短,部分经纪人时有断货现象。二是自有资金不足。大部分经纪人经济基础薄弱,自有资金不足,抗风险能力弱。我镇经纪人和加工户之间一般都是现金收货或者按月发放加工费,一旦客户延迟结算,就影响加工费按时支付。三是运输成本偏高。据调查,我镇来料加工产业多走李集货运,来料加工运费占加工费达,最高达,平均达到 左右,比李集当地加工点高出许多。
(五)、扶持政策欠到位。来料加工业是一个相对比较脆弱的产业,特别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倾斜和优惠加以扶持。近年来,党委、政府对来料加工业的发展高度重视,把发展来料加工作为强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涉及到一些具备的部门以及具体和政策时,往往存在着“大政策,无配套”的普遍现象,使经纪人无从下手。当前亟待完善的主要有工商、税收、金融、货款等方面的政策。由于工商、税收方面缺乏相应的扶持政策,使得许多来料加工负责人心存疑虑,根浅基薄的来料加工点害怕工商来管,税务收税收,出现了瞒报加工费发放数量的情况;由于金融扶持政策的不到位,使许多有强烈愿望从加工点向加工企业升级的经纪人无计可施;而且经纪人大多为农民,自身经济实力弱。银行贷款金额偏小,难度加大,制约较多。一旦在结算环节出现问题,极易造成资金周转困难,同时,无力承接新单子,影响来料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三、破解对策
当前,为了更好地发展我镇来料加工产业,当面临困难和问题时,这些并不能成为我们停滞不前的理由,相反,正因为有这些问题的存在,fenzhudao 才使我们更加冷静地审视自己的不足,思考对策,寻找出路,以便最终破茧而出,实现蜕变。针对我镇来料加工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想应该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建议设立魏集镇来料加工联络处。联络处成立后可以为全镇经纪人当好主心骨,牵头在全镇范围内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做好规划,辐射带动;及时向经纪人通报来料加工业的最新动态;做好研讨、交流、协调、咨询等方面的作用,使经纪人拥有自己的家;便于培养一批骨干经纪人,前期我们已经通过义乌培训,使经纪人水平得到有力提高;另外,魏集镇成立办事处,使全镇来料加工产业拥有了品牌和实体,方便和睢宁驻义乌办事处开展合作,利于拿到一手单,利于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供货渠道和商家,为做好来料加工工作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二)可以采用“沙集模式”壮大壮强加工产业。由于我镇的来料加工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扩大宣传效应,让更多的人知悉魏集来料加工。沙集镇的电子商务模式,给我们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作为来料加工产业,我们把自身可以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发到相关的电子平台上,特别是一些外国采购商关注的网站。这样便于形成采购商-经纪人的直接对话,程序减缩了,利润也就大了,老百姓的积极性提高了,来料加工产业自然就会越做越大。
(三)可以考虑开通魏集-义乌专线。来料加工具有量大、利薄的特点,这样就需要当地有便利、便宜的运输物流。李集镇作为睢宁来料加工业的龙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拥有两条义乌专线。而两条专线的开通,为李集镇当地发展来料加工提供了便利;另外,其它乡镇经纪 人想做加工,要不从李集拿货,要不接下单后走李集货运。给加工经纪人收货、送货带来极大不便,而且增加了不少额外费用,制约了产业的发展。所以,物流决定着来料加工产业。魏集在合适的时间,必要的时候考虑开通魏集-义乌专线,可以分担全县日益兴起的来料运输物流,也为当地经纪人节约资源、节省时间,又降低了成本,会使更多的人关注魏集,来参与到来料加工经纪人队伍中来。
(四)提供政策支持。来料加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扶持,需要在政策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撑。特别是着力突破来料加工发展的诸多制约瓶颈,对影响来料加工业发展的用电、用地、用工等实际困难,尽力给予解决;对来料加工经纪人的资金筹集难问题,可以以有关职能部门进行争取。比如妇联的小额贷款、共青团的创业贷款;工商、经贸、税务部门要对经纪人创办企业、市场对接,最大化提供牵线搭桥或政策优惠。
作为一名下村挂职的干部,如何了解民情民意,如何破解发展难题,促进百姓增收,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一直是我苦苦思索的课题。很庆幸,在“三解三促”活动中,我了解到了来料加工产业,找寻到了破解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作为一名多年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结合实际经验,向领导提供了我的一些建议,敬请领导斟酌。最后,我坚信,来料加工不仅仅可以成为睢宁县创业的品牌,更会在魏集熠熠生辉,展现出夺目的光彩。
步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