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集体林权制度总结
xx村2011年集体林权制度实施
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小东湖村位于鄯善县城郊结合部,距县城8公里,下辖4个自然村,全村总户数553户,总人口1988人。
二、资源情况
1.全村林业用地面积2199.3亩,其中经济林(葡萄)2070亩,青杨129.3亩(集体林地11.8亩,个人林地117.5亩)。2.第一次摸底调查面积为11.8亩,其中,集体林地7块,面积为11.8亩其中:
二、主要做法
根据县林改计划,我村共有7村有改革任务,改革工作主要通过承包经营、租凭经营、联户经营、分户经营、“谁造谁有”等方式进行展开。截止2011年12月,4个村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其中:应改革的公益林面积11.8亩,经村民代表协商,由集体管护,主要负责人为林带所在村村长。合同书3份,面积09亩。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村支委、村委会高度重视,按照“县直接领导、乡村组织、村具体操作,各组搞好服务”的工作机制,并结合我村实际,扎实开展林改工作。2011年6月乡党委、政府成立了由主任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支部书记参与林改工作的全过程,村支部书记也经常过问林改工作,分管主任及各包村领导具体抓,村书记、主任、驻村 1
工作队配合村林业站认真抓好各村的林改工作,为开展改革提供组织保障。
二是召开会议,全面动员部署。我村于2011年6月中旬召开村委会大会议,传达贯彻县、乡各级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有关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村林改工作,并确定一组开展试点工作。2011年6月中旬召开了由村主任会议,部署工作方案,要求各组相应成立林改领导小组,并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四、制定计划,合理安排进度。2011年9月,召开、主任.村长会议,部署我村林改方案,出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为开展改革提供了政策,进一步强化了干部群众的改革意识,增强了改革信心。
五、人员到位,保障经费投入。我村林改工作全面推开后,工作人员全力以赴专职负责林改工作,各村抽调熟悉村情况、有经验的同志配合林业站做好外业调查工作,同时,在保障经费投入上,村下拨的林改经费全额下拨给7个组,各组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抽出一定资金保证村民代表误工补贴的发放,确保参会人数符合法定要求。
六、确保质量,依法规范操作。在开展林改工作中,我村按照乡党委提出的“把好事办好”的要求,认真抓好林改的规范操作,严格按照《森林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各级林改文件规定开展工作。一是各组都严格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的制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改革方案经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讨论通过,并公示,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二是实行“阳
光操作”,每宗林地林权申请登记等都按规定的时间进行公示,保护林农对林改的参与权、知情权、决策权,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三是规范林改操作程序,严格按照林改程序进行规范操作。
三、主要成效
通过1年多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我村林改工作已初见成效。
一、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通过林改,7块林地11.8亩为集体统一经营管理,林木得到有效管理,林地林木产权得到进一步明晰,广大群众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盗砍滥伐案件明显减少,森林防火意识明显增强。
二、林农收益得到增加,村财收入有了保障。林改后,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调动林农经营的积极性,增加对林地的投入,为增收创造了条件。
三、林业生产得到发展。通过林改,林农的经营主体地位更加明确,利益更加直接,责任更加落实。通过林改,村民增加对低产低效的用材林,经济林改造的信心,准备投入资金进行改造。
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林改工作通过民主决策,民主决议,提高了群众对政策的理解以及参与林改工作的热情,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和融洽。
五、增强群众维权意识。通过林改,调动林农学习林业法律、法规和林业科学技术的积极性,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促进林业生产的发展。
四、存在问题
一、部分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村人多地少且立地条件较差,无法满
足综合开发的要求.二、实际操作难度大。在宣传过程中,农民接受能力弱,宣传时间长,耗费时间长。
五、今后工作思路
搞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件造福林农,促进林业生产发展,维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村将认真总结经验,增强信心,正视困难,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工作,巩固林改成果。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认真做好林改的善后工作,实事求是,先易后难,通过完善合同,逐步规范管理,达到促进林业的发展。
二、进一步做好思想工作。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依法依规的原则,加强法制宣传,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积极引导、加强协商、妥善解决林改工作中因利益的调整而出现的各种矛盾,特别是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逐起解决承包合同及林地纠纷案件,把矛盾解决在萌芽中,维护好林区社会的安定稳定。
辟展乡xx村民委员会
2011年11月3日
第二篇:集体林权改革制度
王 庄 村 集 体 林 权 改 革 方 案
王庄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尧都区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工作要求,积极配合金殿镇政府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开展,结合我村实际,经本村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制定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人口现状
经调查核实,公示后确认,王庄村共计347户1438人,参加本次林改以2010年11月10日前农业在册人口为准,包括在校大、中专学生10人,合同兵、义务兵3人。
(二)林权现状
全村共五个居民小组,347户居民,1438人,全村总面积5851.2亩,荒山荒坡面积4769.2亩,耕地面积1082亩。
二、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尧都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坚持森林分类经营方针,进一步明晰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创新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加快推进现代林业生态建设,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三、基本原则
坚持依法改革的原则;坚持权益平等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坚持尊重历史、维护稳定的原则。
四、总体目标
全村集体林地实施林权制度改革,在2010年到2011年两年时间内全面完成主体改革任务。本着尊重历史、依法办事的原则进一步稳定和完善承包关系。逐步建立起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分配合理、流转程序规范、监督服务有效、配套机制完善的现代林权制度,逐步形成集体林业的良性发展机制,努力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
五、林改的方式
均山到人、联户承包的方式。
六、林改的方法
(一)我村荒山荒坡面积4769.2亩,耕地面积1082亩。
(二)将本村分山户数347户,按照村现小组5个组,由农户自愿推出本组代表人,农户再将自己的林地委托给代表人,根据委托书和联户承包议事规则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本方案经全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表决通过后,报镇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后执行。
王庄村村民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十月十九日
第三篇:集体林权
集体林权改制的法律思考
2008 年 6 月 8 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起强烈社会反响,普遍认为,这次重大改革,其制度变革的深入程度大于耕地的承包制。在依法治国的当今社会,任何改革都离不开法律的保驾,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意见》进行法律思考,以便有更深入和正确的理解。
一、集体林地与林木的所有权归属。《意见》第八条明确规定,“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方式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也即明确,林地的所有权仍然归集体。农民只拥有林地的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对林地不享有所有权。
二、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和权能。根据我国《物权法》之规定,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为用益物权,用益物权是所有权派生的权利。
所有权的权能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能,而作为所有权派生权利的用益物权仅有占有、使用和收益三项权能,没有处分权。具体就林地承包经营权而言,林地承包经营权一经设立,便具有独立于林地所有权而存在的特性,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对林地具有直接支配权和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可以对抗所有权人的干涉和第三人的侵害。所有权人不得随意收回林地,不得妨碍林地承包经营权人依法行使权利。但林地承包经营权相对于林地所有权又是不全面的、受一定限制的物权,主要表现为承包经营权人对其承包的林地没有处分权,不能通过改变林地的用途等方式对其进行事实上的处分,也不能通过买卖、赠与等行为对其进行法律上的处分。承包经营权人只能在承包期限内,合法占有、使用、收益,在承包期届满时应将林地返还所有权人。
三、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为最大限度发挥林地承包经营权权能,《意见》赋予了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对林地使用权依法流转的权利。《意见》第十一条,在落实处置权方面规定,“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依法对拥有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进行转包、出租、转让、入股、抵押或作为出资、合作条件,对其承包的林地、林木可依法开发利用。”可见,林权流转方式包括转包、出租、转让、入股、抵押或出资、合作条件等。
但要注意的是,该处“落实处置权”的“处置”与前面介绍的《物权法》的“处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此处的“处置”是赋予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对林地使用权的流转权利,而不是对林地的处分权利。《意见》第十五条规定:“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流转后不得改变林地用途”。可知,流转只是承包经营权人在其承包经营期限内对其承包经营权权能的最大发挥,其流转仍然应受其法律属性——“用益物权”的权能限制。
第四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相关政策及工作程序讲座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为了在全区范围内统一政策和技术规程,自治区林改领导小组下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这是我区林改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它包括林改相关政策和操作规程两个部分。我们这个讲座主要是对这个《办法》进行学习、理解,掌握《办法》的精神要点,以便在林改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第一部分林改相关政策法规
《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对我们在林改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一些相关政策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共有
1、自留山政策,2、责任山政策,3、未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政策,4、谁种谁有政策,5、林地流转政策,6、生态公益林政策,7、退耕还林政策,8、确权发证主体与对象的政策等八个方面。
1、自留山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 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第三条 规定,自留山长期稳定不变。继续实行“生不补,死不收”、长期无偿使用、允许继承的政策。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其成员只有使用权,不得擅自用于建房等非林业生产用途。自留山长期归农户使用,其经营权受国家保护。
自留山划定后集体经济组织收回的应当退还农户或者划定新的自留山给农户,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其自留山在林改前已由集体经济组织按照有关规定或者协议收回的,不予退还;尚未收回的,维持不变。
集体经济组织在农户自留山统一组织造林的,不得改变自留山的使用权,所造林木可由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协商确定分成比例和采伐时间,也可由集体经济组织向农户收取营林费用后将所造林木归农户所有。
林业“三定”后,自留山、责任山合并,实行“两山并一山”管理,农户要求区分自留山、责任山的,应当按照农户的要求分别确权发证;农户不要求区分的,可按责任山的形式予以确权发证。
有自留山但无证的,要查看“三定”时的档案。当时已经过县级人民政府造册登记的,应认定为自留山,并及时发放林权证;未经造册登记,但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的,可以确认为自留山。
自留山位于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内的,由集体经济组织、自留山使用权;人与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经营管理单位共同协商处理。可以由集体经济组织给予等量置换;也可以由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经营管理单位与自留山使用权人签订合同,明确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归属、利益分成、使用期限。集体经济组织的山林全部纳入自然保护区或者森
林公园的,应将生态公益林的补助、补偿落实给自留山使用权人。
自留山使用权人死亡后没有继承人的,其自留山使用权由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原存在的承包经营等法律关系不变。
2、责任山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第四条 规定,责任山在承包期内保持稳定不变。承包方必须与发包方签订全区统一规范的承包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承包期限为70年,承包期内承包方依法享有责任山的使用、收益和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力,并允许继承。
集体经济组织与成员已签订有承包合同,但没有明确承包面积、四至范围和期限的,要完善承包合同,明确承包面积、四至范围和承包期限,承包期满后可以按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责任山已落实到农户但没有签订承包合同的,要补签承包合同,明确承包面积、四至范围和承包期限。
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擅自收回和调整承包的林地。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外迁,其要求保留承包经营权的,应当予以保留。承包合同生效后,在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因承办人或负责人的变动而变更或者解除承包合同,也不得因集体经济组织的分立或者合并而变更或者解除承包合同。承包期内,承包人死亡,其继承人可继续承包。
承包的林地,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开发、经营和利用。未经依法批准,不得改变林地用途,不得将承包的林地用于非林业建设。
责任山由集体经济组织收回统一经营,承包方要求归还的,应当归还。
3、未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第五条 规定,林业“三定”时未承包到户,目前仍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凡适宜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集体林地,按本次林改时确定的人数承包到户;不适宜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可以按下列办法之一处理:
(一)通过招标、拍卖、出租、公开协商等承包方式确定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其他经营主体经营,所得收入按规定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进行分配;
(二)采取“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形式,继续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但要将现有的林地、林木折股分配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均等持有,收益按股分配。
农户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但未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种植的林木,由该农户与集体经济组织协商林木处置办法,林木处置后,林地使用权收归集体,并按照本条前款的规定落实经营主体。
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或者通过流转获得的收益,应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分配或公益事业,其中70%以上应当分配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各成员。分配方案应经村民会议
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
4、谁种谁有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 第六条规定,在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种植的林木,坚持“谁造谁有,可以继承,可以作价转让,林木依法采伐,产品自主处理”的政策。集体经济组织未与农户签订承包合同的,应补签承包合同,确定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第十七条规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本经济组织所有且未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上种植的林木,由林木所有人与集体经济组织协商林木处置办法,林地使用权收归集体,落实经营主体后登记发证。
5、林地流转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第七条 承规定,承包方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将全部或者部分林地使用权通过转包、出租等方式流转给第三方,发包方与承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流转期限不得超过剩余的承包期限。
承包方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的,经发包方同意,可以将全部或者部分林地使用权转让给其他从事林业生产经营的农户,由该农户同发包方确立新的承包关系,原承包方与发包方在该林地上的承包关系即行终止。已经实行流转的集体林地,符合法律规定、流转合同规范的,要予以维护;流转合同不规范的,要予以规范;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依法纠正。
第五篇:集体林权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统计指标的解释和说明
整体说明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统计表主要是反映改革的进展情况表中所填的数据为进度数据,要求填写每期期末(累计)数和本期新增数。其中期末(累计)数,主要是指标在统计期期末状态,有些指标需要填写林改以来发展到现在的累计数。本期新增数,主要指统计期内数值的变化状况。
指标1-3 地(市)、县级、乡(镇)成立林改工作机构个数:是指地(市)、县级、乡(镇)级人民政府成立的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和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的林改工作 机构。
指标4 林权管理服务机构:是指经编办批准成立的集信息发布、政策咨询、中介服务于一体的林业综合性管理与中介服务机构。
指标5 林业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机构:是指依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设立的机构,承担林业承包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林权纠纷调解仲裁的日常工作。
指标6 林改培训人数:是指本行政区内参加各级林改培训的人数,包括各级林改工作人员、乡村干部及林改工作骨干等。
指标7 纳入改革范围的集体林地面积:指全省的集体林地面积。
指标8 已确权集体林地面积:是指经过本次林权改革,已经明确产权归属的集体林地
面积。
指标9 自留山面积:指“三定”时或这次林改中,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划定的自留山。指标10 家庭承包经营面积:是指通过均分到户,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集体林地面积。
指标11 联户承包面积:是指多个农户共同承包经营的集体林地面积,共有一个林权证。指标12 集体股份经营面积:是农民持有股份,林地由集体统一经营的集体林地面积。指标13 集体统一经营面积:是指由集体统一经营,未将股份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集体林地的面积。
指标14 大户承包面积:主要是指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招标、租赁、公开协商方式承包的集体林地面积。
指标15 其它形式经营面积: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和个人等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的集体林地面积。指标16 发证本数:是指明确权属后,发放林权证的本数。指标17 发证面积:是指已发放林权证的集体林地面积。
指标18 发证户数:是指通过均山到户和大户承包获得林地后,发放林权证的农户数。联户承包后,林权证在农户手中的算1户,林权证在村集体里的,暂不纳入统计。
指标19-23 林权纠纷:主要是指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发生的纠纷;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流转发生的纠纷;因收回、调整承包地发生的纠纷;因确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或因侵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的纠纷;指因界线争议引起的纠纷。纠纷发生件数:是指发生的林权纠纷数量;调处件数:是指已经调处的纠纷数量;纠纷争议面积:以上各类纠纷涉及的总面积;已调处面积:是指纠纷调处后消除争议的面积。
指标24-28 国有林业单位经营集体林地面积:主要指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国有单位经营集体林地的面积。同一块林地,有多个单位经营的,只统计1次,不重复计算。已发证面积:指已发放林权证的国有单位经营集体林地的面积;发证到户面积:指林权证已发放给农户的国有单位经营集体林地的面积。
指标29 补偿面积:是指纳入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的集体林地面积。指标31 中央财政:是指中央财政对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金额。指标32 地方财政:是指地方财政对国家级公益林的生态效益补偿金额。指标33 补偿面积:是指纳入地方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的集体林地面积。指标35 省级财政:是指省级财政对地方重点公益林的生态效益补偿金额。指标36 市、县财政:是指市、县级财政对地方重点公益林的生态效益补偿金额。指标37 抵押面积:是指用于取得抵押贷款的集体林地面积。指标38 农户抵押面积:是指农户用于取得抵押贷款的集体林地面积。指标39 贷款金额:是指获得的林权抵押贷款金额,填写累计数。
指标40 农户贷款金额:是指农户获得的林权抵押贷款金额,包括联户和大户的林权抵押贷款。
指标41 贷款农户数:指获得林权抵押贷款的农户数量。
指标42 农户贷款余额:指农户持有林权抵押贷款的余额,等于当年新增的林权抵贷款金额加上上年底的林权抵押贷款余额减去当年归还的林权抵押贷款金额。指标43 投保面积:指参加森林保险的集体林面积。
指标44 保险金额:指保险公司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责任的最高限额,即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实际投保金额。
指标45 每亩投保金额:指保险金额与投保林地面积之比。指标46 保费:指投保人向保险公司交纳的保险费。
指标47 保费费率:是指保费占保险金额的比率,等于所交保费与保险金额之比。指标48-51 政策性补贴:是指保费中政府补贴的部分,包括中央、省级和县级政府补贴。指标52 林农负担:是指保险费中农民自己承担的部分。
指标53 林权交易服务机构:是指县级及以上的林权交易机构,包括综合服务中心中设立的交易机构。
指标54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是指县级及以上的评估机构,包括设立在林权交易机构里的评估机构。
指标55 有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是指经过资产评估主管部门审批,取得资产评估资质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
指标56 有资质的资产评估人员:是指取得资产评估资质,具有资产评估师证书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人员。
指标57 流转面积:是指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依法采取转包、出租、入股、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集体林地面积。
指标58 林权交易机构中流转面积:指经过林权交易服务机构流转的集体林地面积。指标59 转让:指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将其拥有的未到期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以一定的方式和条件移转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和个人的行为。
指标60 入股:是指农户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依法采取入股的方式,与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组织或团体入股经营的行为。
指标61 出租:主要是指承包方将自己承包期内承包的林地,在一定期限内租赁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并收取租金的行为。
转包:主要是指承包方把自己承包期内承包的林地,在承包期限内二次承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其他农户的行为。林地承包经营权转包主要发生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农户之间。受转包人享有林地承包经营权使用的权利,获取承包林地的收益,并向转包人支付转包费。转包无需经发包人许可,但转包合同需向发包人备案。指标62 其他:是指除了转让、入股、出租、转包以外,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依法采取其他流转方式。
指标63 本集体组织内:是指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依法流转给本集体组织内部农户。
指标64 本集体组织外:是指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依法流转给本集体组织以外的企业、团体、个人等。
指标65 流转蓄积量:是指发生林权流转的林地的林木蓄积量。
指标66 林权交易机构中流转蓄积量:指经过林权交易服务机构流转的林地活立木蓄积量。
指标67 流转金额:是指农户通过集体林权流转所获得的资金数。
指标68 林权交易机构中流转金额:是指经过林权交易服务机构流转所获得的资金数。指标69 林业合作组织:是农民自愿参加的,以农户林业生产经营为基础,以某一林产业或林产品为纽带,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实行资金、技术、生产、购销、加工等互助合作经济组织,包括林业专业合作社、各种林业协会等。
指标70 加入合作组织的农户数:指加入林业合作组织的农户总数。指标71 合作组织经营林地面积:指林业合作组织经营的集体林地面积。
指标72 林业专业合作社:是指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经工商部门注册成立的,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林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林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是合作组织的一种形式,数量应小于等于林业合作组织数量。
指标73 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数:指加入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总数。指标74 合作社经营林地面积:指林业专业合作社经营的集体林地面积。
指标75 种植面积:指林下经济作物种植的面积,包括林药、林菜、林菌、林草、林粮等多种形式。
指标76 农户数:指开展林下经济作物种植的农户数量。指标77 产值:指开展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所产生的总产值。
指标78-80 养殖规模:指进行林下养殖的动物数量,主要统计林畜、林禽、林蜂三种形式。
指标81 农户数:指开展林下养殖的农户数量。指标82 产值:农户林下养殖所产生的总产值。指标83 集体林地面积:是指以林地资源为依托,开展森林景观利用,如森林人家、森林观光旅游等的集体林地面积。
指标84 农户数:指利用森林景观,办农家乐的农户数量。指标85 收入:指农户开展森林景观利用所获得的收入。
指标86 农户数:指从事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并从中能够获得经营收入的农户数量。指标87 产值:指农户通过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所产生的产值。
指标88 林下经济相关专业合作社个数:所有与林下经济相关的林业专业合作社的个数。
指标89 林改涉及农户数:指本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到的农户数量。指标90 林改涉及人口数:指本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到的农村人口数量。指标91 林改县农民人均收入=∑各林改县农村人口数ⅹ农民人均收入/∑林改县农村人口数。
指标92 来自林业的收入 =∑各林改县农村人口数ⅹ人均林业收入/∑林改县农村人口数。
指标93 来自林下经济的收入=∑各林改县农村人口数ⅹ人均林下经济收入/∑林改县农村人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