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细沙乡集体林权制度自查报告
细沙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阶段
自查报告
XX县林改办:
我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阶段自查工作于2007年9月30日基本结束,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敬请县林改办提出宝贵意见。细沙乡位于XX县城北部,总面积161.16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委员会,153个村民小组。最高海拔2730米,最低海拔554米,立体气候比较明显。2006年末,全乡总人口4561户20358人,农村经济总收入4395万元,人均纯收入1651元;粮食总产量6160吨,人均有粮327公斤。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概况
自2007年3月16日,全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启动以来,我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林业局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乡财政投入经费10000余元。我乡于5月8日抽出70余人到7个村开展林改外业工作,8月30日基本完成外业工作,9月30日基本完成内业工作。本次林改共完成143个社,3995户,1562宗地,71497.6亩(其中联户面积8081.5亩)。按经营形式划分,其中自留山1331宗,31574.8亩;责任山115宗,14122.9亩;统管山83宗,22624.8亩,流转山28宗,3172.1亩。按产权形式划分,其中均山1359宗,34746.9亩;均股 115宗,14602.3亩;均力88宗,22148.4亩。补签责任山合同115份,联户协议书190份,收取“两山”时发的山林权证登记册1562份,完善流转合同28份,已输机1562宗地。剩余的10个村民小组中,有6个社没有林地,3个社有纠纷,1个社的在家农户达不到二分之一。
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情况和主要做法
(一)精心组织,高位推动。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书记任组长、乡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分管林业工作的副乡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领导组下设细沙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宣传、执行小组和林权、林地纠纷调解小组,宣传执行小组由乡长任组长、分管林业工作的副乡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林权、林地纠纷调解小组由纪委书记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小组分别下设办公室,处理日常事务。通过组建强有力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机构,形成书记抓林改、乡长促林改,分管副乡长深入一线指导,高位推动的运作模式,为林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全方位、多层次、大张旗鼓营造林改氛围
我们采用板报、标语、广播、新闻报道的方式,大力营造林改氛围。广播宣传10次5期,印发宣传单200份,出板报20期,书写宣传标语210条,培训30期250人次,信息上报5期,电视新闻报道1次,组建7个工作组共70余人分别到7个村,与村“两委”一道深入到村民小组,召开村民小组会议600余次,其中群众“一事一议”会议153次,主要宣传深化集体林权制度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重要性、紧迫性、改革的重点、范围、方法、步骤等,让村民充分认识和理解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内涵。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做到了家喻户晓,成人明白,营造了林权制度改革的浓厚氛围,增强了农民得实惠的信心,提高了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意识。
(三)摸底调查内容
将全乡抽派人员分为七个小组,深入七个村,进户入山,认真了解“两山”承包情况,权属界限,纠纷问题以及林地面积。
(四)制定科学严谨的实施方案
一是根据《XX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有关法律法规,在深入村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明晰产权,搞活经营,培育市场,规范流转”的要求,结合全乡实际,制定了《细沙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在此方案的指导下,各村、组相应制定了实施方案,特别在制定组的实施方案时,先召开村民会议,让群众充分发表意见,再根据《森林法》、云发〔2006〕19号文件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草拟方案,再召开 第二次村民会议通过,并让群众签字盖章认可,报村委会审批后组织实施,做到“一村一案”、“一组一策”。
二是工作人员实地踏勘,对每宗林地的四至界线作了准确记录,并用GPS采点、图纸勾绘、实地丈量等方法计算宗地面积,每完成一个社,将四至界线、面积等进行再次公示,群众如有异议再进行复查,做到地、证、册、表、图五相符。三是对联户经营的统管山、责任山,明确责、权、利,制定出今后林地的发展措施,严格按政策法规签订承包合同。
(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在制定方案时,工作组深入村、组、户,摸清林权、林地的经营管理现状,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林改,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制定的方案既不违背省、市、县林改的方针、政策,又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在工作中,党委、政府始终坚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惠及林农的一件大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用林改工作无小事激励干部职工,始终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作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答不答应、赞不赞成贯穿林改工作的全过程。
(六)作好造林规划,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细沙乡独特的气候条件适宜发展林业。为了认真落实县委政府的“五大产业”规划,做大做强我乡林产业,党委政府将把林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制定出台有关森 林防火、森林病虫防治、植树造林等保障林业稳步向前发展的措施,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把山当地种的意识,实现造一片林,富一方百姓的愿望。在林改宣传发动期间,通过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在二半山规划种植核桃20416亩(现在已经连片种植1560亩),沿细沙小河、洗脚溪流域、国道213线、二专线种植竹子3000余亩(已种植1569亩)。发展沿河有竹,沿山有核桃的景观经济,我们认为,这也是响应“再造小竹海”的号召,也是细沙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群众看到的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第一缕曙光,我们深信,核桃和竹产业将是细沙经济发展的一根顶梁柱。同时,我乡商品木材蓄积量大,有待开发,也当是细沙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
(七)认真排查纠纷,确保林改工作顺利开展
由于历史原因,“两山”期间农民群众对政策的理解不够深透,普遍存在林界模糊不清,有山有证现在难以分清界限,导致组与组、村与村、户与户之间存在难以调解的纠纷。针对这一实际,党委政府组建了7个林权、林地纠纷调解组,分别到7个村,深入林地、农户,调解林地边界纠纷16起,调成14起(其中:口头调成8起,书面调成6起),调处率达87.5%,坚持户与户纠纷不出组、组与组纠纷不出村、村与村纠纷不出乡的原则,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为整个林改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切实维护了大多数农民的 利益,把能到户的山确权到户,把不能到户的共享林确立为联户经营的模式,股权到户、折股到人,确保了林改工作顺利进行。
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自查结果及质量评定情况
1、乡级评分为14.5分,村委会(抽查三堡村民委员会)评分为14分,村民小组(抽查三堡村沙包咀二组、七孔岩二组),评分为43分,细沙乡自查共计得分71.5分。
四、林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1、林改纠纷调处难度极大,我乡的大同村的三个组(一起纠纷)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争议过大,经乡林改纠纷调解组调解三次仍未调解成功。
2、在村民小组召开林改会议时,记录不规范,在制定村民小组实施方案时,内容不完善,需增加产业规划,“三防”体系等。
3、在勾图、转图时,所用地形图错位,与实际地形不吻合,导致有少数宗地可能出现错位现象。
4、整改情况:加大林权纠纷调解力度,完善村民小组实施方案、会议记录,签订联户协议和管护措施。
五、林改工作取得的经验
1、高位推动是保障。
我们理解:高位推动就是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确保“五个到位”:干部思想认识到位,经费投入到位,工作人员到位,组织领导到位,群众积极性到位。才能形成乡、村“两级书记”抓林改的工作格局。才能看到林改未来的效益,林业发展的趋势,才能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才能做实现在,做大未来。
2、开好三会是前提。
一是前期准备工作会,主要部署前期摸底调查工作,制定林改工作方案,研究经费筹措、人员抽调等;二是阶段工作小结会(现场会),在林改工作中及时总结各阶段工作,为下一阶段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三是矛盾纠纷协调会,加强沟通和协调,提高村、组边界纠纷调处效率,确保林改工作顺利进行。
3、林农参与是基础。
我们通过《公开信》、标语、板报、会议、新闻等形式,广泛宣传林改,坚持“四条标准”,即:坚持政策宣传到位,群众不了解政策不实施;坚持实事求是,情况不明不动手;坚持群众思想统一,不达三分之二以上群众同意不决定;坚持办事公开原则,张榜公布有异议不审批。让群众从感性上认知林改,视林改为致富希望,凝聚一股强大合力,从而达到群众积极参与、支持林改的目的。
4、坚持标准是关键。
我们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切实制定乡、村、组实施方案,坚持以人为本,惠民为先,恤民为 首,助民为主的原则,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统一,按照《决定》、《决议》及相关政策要求,坚持过程实施不走样,宣传口径不走调,一个声音喊到底,一个标准走到头。
5、协调配合是动力。
在整个林改过程中,我们强化乡、村、组三大责任主体。用好“三种人”,念好“五个字”,突出发挥领导“责任人”,干部“操作人”,群众“明白人”的作用。追究责任做到一个“严”字,深入宣传做到一个“实”字,规范操作做到一个“全”字,化解矛盾做到一个“早”字,落实产权做到一个“公”字。加大局、乡、村、组配合力度,协调好部门与部门之间关系,营造一种书记负责,主管牵头,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唱响生态受保护,群众得实惠的林改主旋律。
六、林改工作建议
一、是要制定出台森林资源保护与放活经营、商品林与公益林协调发展、林权分散与规模经营的规定。
二、是要健全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建立林业合作经营体系,使林业产业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林一体化”的新格局。
三、加大林产业的培植和发展力度。
我们深知林改工作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壮举,干好干坏老百姓心中有一秆秤。近五个月的林改,目前已基本完成我乡 的内外业工作,但还存在诸多不足,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县林改办批评指正。我们一定在差距中掌握潜力,在压力中激发动力,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在实干中创造佳绩,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的林改精神,认识再提高,目标再明确,工作再落实,按照上级的要求,扎实抓好我乡的林改后续工作,把惠及农民的事业做实、做细、做好,保护细沙生态,建设秀丽家园,迎接检查组的验收。
细沙乡林改办
二00七年九月三十日
第二篇: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自查报告
**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
我乡林改工作从2008年10月上旬开始,到2009年9月底结束,现汇报如下:
一、林改前调查摸底基本情况
我乡共25个行政村,47个自然村,13380人,有林业用地66447.1亩,约占全乡总面积的56.9%。其中纯林面积15791.8亩,混交林10082.5亩,经济林1097.5亩,疏林地1003.6亩,灌木林19621.8亩,人工未成林地12402.7亩,宜林荒山6447.2亩。
上述林业用地中有:国家公益林20285.7亩;退耕造林2250.2亩、荒山还林3150.3亩;10个承包大户造林290.6亩。
以上林业用地中,有个体林业用地10287.9亩,其中:退耕地造林2250.2亩(外业调查是2997.3亩);承包户造林7290.6亩。集体林业用地面积56159.2亩。
二、林改工作情况
我们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创新林业机制,加快林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生态文明的实际出发,严格按照林改程序进行改革。通过建立组织、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制定方案、具体落实等步骤,采取分山到户、按人分配的方法,将1184.8亩集体山林分到82户;采取分山到组、联户承包、按股分配的方法,将54417.1亩林业用地承包到了3934户;将7290.6亩集体林地承包到10户。现在各村仅留有集体林地557.3亩,占总林地面积的0.8%。
我们的林改工作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形成了加快推进林业改革的强劲势头。实践证明,这项改革符合民意、适合发展,对加快林业发展、振兴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都有重要意义。
三、主要做法
1、强化组织、宣传发动
2008年9月,我乡党委、政府经过认真讨论成立了以书记、乡长为主要领导的**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组并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这项工作。领导组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制定了《**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利用广播、会议、标语、传单等形式在全乡各村宣传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及相关政策,并发出公开信、通知书,通知在外打工的村民回村,发动广大群众踊跃支持和参与林改,为我乡下一步实施林改打下了良好基础。
2、试点先行、全面推广
我乡从2008年10月上旬开始,首先在西尧、闫庄、陟椒三个行政村进行试点。在此基础上,2009年2月下旬林改工作全面铺开。3月17日在全乡召开了“**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动员大会”,对机关工作人员和各村支书、主任、会计进行了培训。制定了包片、包村林改的责任制,领导深入一线督促指导,形成了高位推动态势,工作迅速展开。
3、依据村情、制定措施
各村林改小组就本村集体林经营管理状况认真开展了调查研究工作,制定了具体实施办法、改革方式及经营管理模式,并将改革意见和实施办法报乡政府批准实施。采取林改机构公开推选,林改方案公示讨论,林改程序公开,流转公开,收益分配公开的办法,保证了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
4、认真实施、确认林权
我乡采用的改革方式及经营形式主要有:分山到户型;承包到户、按股分利型;联户承包型;稳定完善型;公开拍卖型五种。具体做法是:
(1)分山到户型。我乡南岭上村有82户,253人,林业用地 2445.7亩,采用分山分林到户和大户承包造林两种办法,进行林改探索,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
经勘界划分,253人每人分山4.6亩(257份:有大中专在校生、义务兵各一份和计生受奖多分各一份)共1184.8亩,其中宜林地792.5亩,由宋为花承包造林,签定造林合同。
南岭上村集体林地制度的改革,确立了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调动了农民造林的积极性,今年完成扩大内需工程造林580亩。
(2)承包到组、按股分利型
我乡**村有650户,1815人,林业用地3084.7亩。将2322.6亩山林采取承包到组、按股分利的方式,将收益30%作为村办公益事业,70%按股平均分给承包户,人均有林1.2亩。另对1818亩宜林地进行了大户承包,签订了荒山治理合同,并依法进行了公示。
(3)联户承包型
我乡闫庄村有220户,768人,林业用地3547.2亩。全村220户,共805股,联成了三个承包组,分山2627.6亩,人均3.4亩。同时对柿楼底和大山地的920亩宜林地进行自愿(大户)承包造林。
(4)稳定完善型
我们对已经承包到户或流转的集体林地,进行了稳定完善。**等人程序合法、双方权利义务合理、合同形式和内容规范的,予以维护;对双方权利义务显失公平、合同不完善的,我们则本着尊重历史、依法办事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合同;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依法纠正。承包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集体林地、林木,合同不完善的,依法进行完善;承包期满可直接续包,农户不愿意继续承包的,交回原集体经济组织另行发包。
(5)招标拍卖型
我们对不宜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2000余亩宜林荒山,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同意,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发包,并明确绿化期限。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承包权。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个别村农户对林改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参与林改的积极性不高。
2、部分村的小班核对和四至立界还需要进一步明确,还需竖立永久性界碑。
3、林业经营机制不灵活,各项措施还需配套。
五、整改措施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战略举措,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现代林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此我们全乡上下都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积极探索,巩固完善。我们严格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按照县里直接领导、乡里组织实施、村组具体操作、部门搞好服务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同时强化对领导干部、林改工作人员包括农村基层干部的层层把关,实行包片包村的责任制,巩固成果、不断提高。使大家能适应改革新形势,以身作则,遵纪守法,通力协作,不断完善创新,使林改工作取得更大的发展。
第三篇:集体林权改革自查报告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工作自查情况汇报
按照市林改办要求,依照林改工作配当的安排,我区对2010年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了认真自查。全区3各镇165个村参加林改,林改户数2.7万户,林改面积11.2万亩,现已全部完成勘界,林权公示面积10.3万亩、已完成网络登记10.3万亩。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区党委高度重视林改工作,将其作为全区农村工作重点,纳入各镇及有关部门、单位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签订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目标管理责任书》。我区成立了由区党工委副书记、常务副主任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和协调林改工作,全年共召开区级林改会议5次,镇级林改会议16次;从各成员单位抽调责任心强、业务技能高的工作人员分阶段进驻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负责林改工作;各镇(办)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安排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政策水平高的选调生、年富力强的工作人员组建了8—15人的林改队伍,设立了固定办公场所,配备了专用车辆和设备,负责本辖区林改工作;各村依法选举产生了本村的林改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区、镇、村三级均按要求出台了林改政策文件,并按要求召开了动员会和业务培训会,编发宣传材料、简报文件。
二、操作规范,依法林改。
1、加强宣传培训。组织工作人员先后赴等地学习了先进经验;采取“集中培训与实地培训”相结合方式,对林改工作人员进行了强化培训,有效提高了工作能力和水平。组织各镇采取张贴标语、发放明白纸等方式,深入宣传林改的目的意义、政策法规、方法步骤,林改期间,累计培训300多人次,张贴标语200多幅,发放明白纸3000余份。
2、经费设施到位。区、镇两级均足额安排林改专项经费。其中区财政拨付经费22万元,各镇累计拨付37万元,全区3镇共制作水泥界桩3500个,购臵8部GPS,9部电脑,为林改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实施方案合法可行。我区在尊重民意,调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配套出台了《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配档表》,全区3个镇、165个村均按要求分别制定了林改实施方案,特别是村级林改方案制定的切合实际。各村按程序依法召开了村民代表会议,经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并进行了公示和报批。各镇工作信息、统计报表、典型总结、工作总结等均按时上报,并作到了数字准确。全区各村均按要求对以往签订的合同进行了审查并依法全部进行了妥善处理。林改登记材料齐全,申请表等填写较规范。
4、依法进行了勘界工作。全区165个村对林改登记的 林地进行了实地勘界,涉及面积11.2万亩,做到了宗地界线清晰、面积准确,林改外业勘界调查表填写详实、完整,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宗地调查时,林权人与相邻宗地林权人必须共同到场指界、签字确认;宗地实地测量时,使用GPS仪器并在拐点处设立界桩标志。四至接界林权相关权利人签字、盖章齐全,相互已确认。对出现的林权纠纷及时进行了调解与处理。没有出现因处理不当引发上访和群体事件,全区林改工作平稳有序。
5、档案管理规范。全区3镇林改档案坚持林权改革与档案管理同步进行,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将林改各个环节的材料进行分类建档,设立了固定的档案存放场所,并明确了档案管理制度及专职管理人员,切实做到了档案规范详细、标准一致。确保林改工作也有据可查,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外业勘界结果经公示后,输入网上林改系统,已登记1669个小班,面积103217亩。
在做好林改工作的同时,加强了森林资源的管理,没有发生破坏林地、林木和林农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的现象。
三、存在问题,下步打算
我区林改革工作虽然进展比较顺利,但也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主要是个别历史遗留纠纷调解难度大。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下步林改工作重点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坚持把稳定放在第一位,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 责”的要求,实行镇、处分片包干督办负责制,消除林权纠纷隐患。二是组织各镇、办对照已测宗地查漏补缺,做好归档资料的整理和股权登记工作;三是研究解决好“均股均利”产生的各类矛盾纠纷,加快进度,进一步完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后续工作,确保按期完成我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九日
第四篇:集体林权改革制度
王 庄 村 集 体 林 权 改 革 方 案
王庄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尧都区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工作要求,积极配合金殿镇政府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开展,结合我村实际,经本村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制定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人口现状
经调查核实,公示后确认,王庄村共计347户1438人,参加本次林改以2010年11月10日前农业在册人口为准,包括在校大、中专学生10人,合同兵、义务兵3人。
(二)林权现状
全村共五个居民小组,347户居民,1438人,全村总面积5851.2亩,荒山荒坡面积4769.2亩,耕地面积1082亩。
二、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尧都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坚持森林分类经营方针,进一步明晰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创新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加快推进现代林业生态建设,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三、基本原则
坚持依法改革的原则;坚持权益平等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坚持尊重历史、维护稳定的原则。
四、总体目标
全村集体林地实施林权制度改革,在2010年到2011年两年时间内全面完成主体改革任务。本着尊重历史、依法办事的原则进一步稳定和完善承包关系。逐步建立起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分配合理、流转程序规范、监督服务有效、配套机制完善的现代林权制度,逐步形成集体林业的良性发展机制,努力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
五、林改的方式
均山到人、联户承包的方式。
六、林改的方法
(一)我村荒山荒坡面积4769.2亩,耕地面积1082亩。
(二)将本村分山户数347户,按照村现小组5个组,由农户自愿推出本组代表人,农户再将自己的林地委托给代表人,根据委托书和联户承包议事规则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本方案经全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表决通过后,报镇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后执行。
王庄村村民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十月十九日
第五篇:集体林权
集体林权改制的法律思考
2008 年 6 月 8 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起强烈社会反响,普遍认为,这次重大改革,其制度变革的深入程度大于耕地的承包制。在依法治国的当今社会,任何改革都离不开法律的保驾,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意见》进行法律思考,以便有更深入和正确的理解。
一、集体林地与林木的所有权归属。《意见》第八条明确规定,“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方式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也即明确,林地的所有权仍然归集体。农民只拥有林地的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对林地不享有所有权。
二、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和权能。根据我国《物权法》之规定,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为用益物权,用益物权是所有权派生的权利。
所有权的权能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能,而作为所有权派生权利的用益物权仅有占有、使用和收益三项权能,没有处分权。具体就林地承包经营权而言,林地承包经营权一经设立,便具有独立于林地所有权而存在的特性,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对林地具有直接支配权和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可以对抗所有权人的干涉和第三人的侵害。所有权人不得随意收回林地,不得妨碍林地承包经营权人依法行使权利。但林地承包经营权相对于林地所有权又是不全面的、受一定限制的物权,主要表现为承包经营权人对其承包的林地没有处分权,不能通过改变林地的用途等方式对其进行事实上的处分,也不能通过买卖、赠与等行为对其进行法律上的处分。承包经营权人只能在承包期限内,合法占有、使用、收益,在承包期届满时应将林地返还所有权人。
三、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为最大限度发挥林地承包经营权权能,《意见》赋予了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对林地使用权依法流转的权利。《意见》第十一条,在落实处置权方面规定,“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依法对拥有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进行转包、出租、转让、入股、抵押或作为出资、合作条件,对其承包的林地、林木可依法开发利用。”可见,林权流转方式包括转包、出租、转让、入股、抵押或出资、合作条件等。
但要注意的是,该处“落实处置权”的“处置”与前面介绍的《物权法》的“处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此处的“处置”是赋予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对林地使用权的流转权利,而不是对林地的处分权利。《意见》第十五条规定:“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流转后不得改变林地用途”。可知,流转只是承包经营权人在其承包经营期限内对其承包经营权权能的最大发挥,其流转仍然应受其法律属性——“用益物权”的权能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