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市事业单位人事争议处理办法(2004年9月2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沪
【发布单位】上海市
【发布文号】沪府发[2004]37号 【发布日期】2004-09-24 【生效日期】2004-10-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上海市事业单位人事争议处理办法
(2004年9月2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沪府发[2004]37号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人事争议处理工作,维护争议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事业单位与其聘用的工作人员因聘用关系的建立、变更、终止、解除等发生的争议(以下简称人事争议)的处理,适用本办法。
民办非企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的社会团体与其聘用的工作人员因聘用关系的建立、变更、终止、解除等发生的争议的处理,可以按照本办法执行。
按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的事业单位,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第三条(处理原则)
人事争议的处理,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遵循及时、公正、合理的原则。
第四条第四条(处理方式)
人事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解决:
(一)自行协商;
(二)申请调解;
(三)申请仲裁。
当事人对人事争议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章 调解
第五条第五条(调解组织)
事业单位可以设立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
(一)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推举产生的职工代表;
(二)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指定的代表;
(三)工会指定的代表。
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指定的代表担任,办事机构设在工会委员会。
事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可以指定专门调解机构调解人事争议。
第六条第六条(调解规定)
人事争议发生后,当事人申请调解的,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或者指定的专门调解机构(以下统称调解组织)应当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促使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调解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第七条第七条(调解程序)
当事人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的,调解组织应当及时调解。调解申请由当事人一方提出的,调解组织应当征得另一方当事人同意后再行调解。
调解组织在调解过程中应当听取双方当事人陈述,并依照有关规定公正调解。
经调解达成协议的,调解组织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经双方当事人签字后生效;调解不成的,调解组织应当制作调解意见书,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向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调解组织应当督促人事争议双方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
第八条第八条(调解时限)
当事人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后,调解组织应当自争议发生之日起50日内完成调解;到期未完成的,视为调解不成。
第三章 仲裁
第九条第九条(仲裁委员会的设立与组成)
市和区(县)设立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仲裁委由下列人员组成:
(一)人事行政主管部门的代表;
(二)总工会的代表;
(三)政府其他有关部门的代表。
仲裁委组成人员应当是单数,主任由人事行政主管部门的代表担任。
第十条第十条(仲裁委办公室)
仲裁委下设办公室,具体承办案件受理、仲裁文书送达、档案管理、仲裁费用的收取与管理等日常工作。
仲裁委办公室设在同级人民政府人事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仲裁庭)
仲裁委处理人事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庭制度。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由仲裁委指定一名仲裁员担任首席仲裁员;简单的人事争议案件,可以由仲裁委指定一名仲裁员担任独任仲裁员。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仲裁员)
仲裁委可以聘任政府有关部门的人员、专家学者和律师等为专职或者兼职仲裁员。
兼职仲裁员与专职仲裁员在执行仲裁公务时享有同等权利。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仲裁管辖)
经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事业单位和中央、外省市在本市的事业单位发生的人事争议,由市仲裁委管辖。
经区(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事业单位发生的人事争议,由所在区(县)仲裁委管辖。
区(县)仲裁委因案件管辖发生异议的,由市仲裁委指定管辖。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仲裁申请)
当事人应当自人事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有管辖权的仲裁委申请仲裁。
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申请人或者被申请人是个人的,写明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申请人或者被申请人是单位的,写明单位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仲裁请笫孪詈退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上海市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及处理办法
【发布单位】809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89-12-18 【生效日期】1990-02-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上海市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及处理办法
(1989年12月1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
第一条第一条 为改善上海市外商投资环境,及时处理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诉,维护中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外商投资企业投诉,是指在上海市举办外商投资企业的中外投资者及有关人员(以下简称投诉人),就企业在投资、建设、生产、经营和清算等活动中出现的与相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意见分歧,或在企业投资、建设、生产、经营和清算等活动中遇到困难,提请有关政府主管机构(以下统称受诉机构)协调解决的行为。
第三条第三条 设立上海市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协调中心(以下简称协调中心),指导全市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诉及处理工作。
协调中心由市政府有关委、办参加,在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外资委)内设立办公室。
第四条第四条 协调中心的职责是:
(一)决定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受理与处理的程序、方法。
(二)检查、督促各受诉机构的投诉处理工作。
(三)协调外商投资企业投诉中的重大问题。
(四)定期通报有关投诉的处理情况。
(五)培训、考核各受诉机构的工作人员。
第五条第五条 本市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有关委、办、局和其他综合部门均须指定受诉机构,受诉机构视工作需要可配备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
各受诉机构应公布其机构负责人名单和受诉范围。
第六条第六条 各受诉机构的职责是:
(一)根据本系统的业务工作特点,确定各自处理投诉的程序。
(二)受理、转送、登记、处理、答复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诉。
第七条第七条 受诉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坚持原则,能正确处理与外商投资有关的事务。
(二)熟悉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三)精通业务。
(四)了解国际惯例。
第八条第八条 本办法所称投诉人指:
(一)外商投资企业及其行政负责人。
(二)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或外方投资者。
(三)正在申请或审批过程中的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或外方投资者。
第九条第九条 投诉人可根据投诉的内容,直接向有关受诉机构投诉。在境外的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者或行政负责人可委托本市外商投资项目代理单位投诉。
投诉人在向受诉机构投诉时,可将投诉内容同时抄送协调中心办公室备案。
第十条第十条 投诉人可用信函或走访方式投诉,匿名投诉不予受理。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投诉人应如实反映情况,投诉内容应具体、明确,并附有便于受诉机构处理的有关资料。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投诉实行一事一诉原则,涉及同一部门的,也可数事并诉。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受诉机构处理投诉的原则是:
(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本市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规定。
(二)尊重客观事实,尽可能符合国际惯例。
(三)办事公开,力求规范化。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受诉机构受理投诉后,应在一个月内将处理结果答复投诉人。如因投诉事项复杂,一个月内不能处理完毕,受诉机构应向投诉人说明情况,此后每延长一个月应向投诉人通报投诉的处理情况,直至此项投诉处理完毕。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投诉人如对受诉机构处理决定有异议,可在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十日内,书面要求受诉机构复议。受诉机构应在收到投诉人复议申请书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复议决定。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投诉人如对受诉机构复议决定有异议,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五日内,书面要求协调中心再行复议。协调中心应在接到复议申请书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复议决定。
投诉内容复杂的,协调中心复议时间可适当延长,但应向复议申请人说明情况,此后每延长一个月应向投诉人通报处理、协调进展情况。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受诉机构应将投诉或复议处理结果报协调中心备案。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因投诉人对受诉机构职责分工不明而误投的投诉,收到投诉的受诉机构应及时将投诉转送有关受诉机构或协调中心,并告知投诉人。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投诉人直接向协调中心投诉的,协调中心应及时将投诉转送有关受诉机构,并告知投诉人。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有关行政机关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对外商投资企业行政案件的查处,不适用本办法。
投诉人将投诉内容向人民法院起诉,或提请仲裁机构裁决并被受理后,投诉即告终止,受诉机构不再受理。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外资委解释。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上海市土地储备办法(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25号)
【发布单位】上海市
【发布文号】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25号 【发布日期】2004-06-09 【生效日期】2004-08-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上海市
上海市土地储备办法
(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25号)
《上海市土地储备办法》已经2004年6月7日市政府第4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4年8月1日起施行。
市长 韩正
二○○四年六月九日
上海市土地储备办法
(2004年6月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25号发布)
第一条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有序实施城市规划,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 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土地储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第三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的土地储备,是指市、区(县)政府委托土地储备机构,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储备计划,对依法征用、收回、收购或者围垦的土地,先通过实施征地补偿安置、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或者必要的基础性建设等予以存储,再按照土地供应计划交付供地的行为。
第四条第四条(管理部门)
市土地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核批准本市土地储备计划,协调解决土地储备中的重大问题。
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以下简称市房地资源局)负责本市土地储备计划的组织编制和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区(县)土地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土地储备计划执行情况的日常监督管理。
市和区(县)投资、规划、土地、建设等管理部门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履行土地储备项目的相关审批职责。
第五条第五条(储备机构)
市土地储备中心是市政府设立的土地储备机构,在本市区域范围内实施土地储备,负责储备地块的前期开发,承办储备地块按计划供应的前期准备工作。
各区(县)政府设立一个土地储备机构,在本区(县)区域范围内实施土地储备。
经市政府批准,其他的专门机构可以在特定区域范围内实施土地储备。
第六条第六条(储备范围)
下列土地应当纳入土地储备范围:
(一)滩涂围垦成陆并经验收合格的土地;
(二)拟转为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原国有农用地;
(三)拟调整为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原划拨国有土地;
(四)拟依法征用后实行出让的原农村集体所有土地;
(五)土地管理部门依法收回的闲置国有土地;
(六)市政府为实施城市规划需要储备的其他国有土地。
第七条第七条(储备分工)
本办法第六条第(一)、(二)、(六)项所列的土地,由市土地储备中心负责储备;其他各项所列的土地,由市土地储备中心和所在地的区(县)土地储备机构联合储备。
经市政府批准的专门机构,在相关批准文件规定的区域范围内实施土地储备。
第八条第八条(储备计划)
本市的土地储备计划应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协调,与土地利用计划以及明后年的土地供应计划相衔接。
市房地资源局应当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员会等有关部门,在每年第四季度组织编制下的土地储备计划,经市土地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分解下达。
第九条第九条(储备地块的立项、规划和用地手续)
土地储备机构应当在土地储备计划范围内确定地块实施储备,并可以向投资主管部门办理储备地块的前期开发立项手续。
储备地块的前期开发立项批准后,土地储备机构可以向规划、土地管理部门申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其中,储备地块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征用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由土地管理部门按法定程序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征地手续后,发给建设用地批准文件。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应当载明储备地块的坐落、四至范围、面积等事项。
第十条第十条(储备地块的补偿安置)
土地储备涉及房屋拆迁、征用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办理房屋拆迁许可、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审批等相关手续,并按照规定的标准、方式和程序实施补偿安置。
土地储备机构对原划拨给企事业单位使用的国有土地实施收购储备的,应当按照本市的基准地价并结合土地市场行情,与该单位进行协商,确定补偿价格,签订收购储备协议。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储备地块的基础性建设)
储备地块有经批准的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土地储备机构可以在完成该地块上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附着物的拆除,并经投资、规划、建设管理部门批准后,按照规划要求实施基础性建设。
储备地块的前期开发立项批准前,已有经批准的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投资、规划管理部门应当在批准前期开发立项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时,一并审批储备地块的基础性建设。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储备地块的权属证明)
土地储备机构围垦滩涂成陆并经验收合格后,或者与有关企事业单位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储备协议后,或者取得储备地块的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并拆除该地块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附着物后,可以向市房地资源局申请土地登记,领取土地储备的房地产权证。
储备地块交付供应时,土地储备的房地产权证应当由市房地资源局收回。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储备地块的临时利用)
经规划管理部门批准,土地储备机构可以在土地储备期间,临时利用储备地块。
储备地块的临时利用不得影响市容环境,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附着物。
市和区(县)土地储备机构不得兼营除临时利用储备土地以外的其他经营性业务。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储备信息统计)
市房地资源局应当建立土地储备信息统计制度。
土地储备机构应当每季度将储备土地的面积、数量、坐落、收购补偿价格、基础性建设情况、临时利用情况等相关信息,报送市房地资源局。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储备地块的供应)
土地储备机构应当按照土地供应计划的要求,做好储备地块交付供地的前期准备工作。
储备地块的出让工作,由市或者区(县)土地管理部门会同投资、规划等管理部门和土地储备机构,按照本市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标拍卖的有关规定和土地利用计划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资金管理)
储备地块出让所得的价款中,属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部分,由受让人支付给土地管理部门;属于土地前期开发费用的部分,由受让人支付给土地储备机构,并在扣除土地储备的成本开支和管理费后,纳入土地储备专项资金。
土地储备专项资金的设立、使用和管理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市房地资源局另行规定。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监督检查)
市和区(县)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定期检查本市土地储备计划的执行情况。
财政、审计部门应当对土地储备的成本开支和土地储备机构的财务状况定期进行核查、审计,审计结果应当报送市土地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违法行为的处理)
土地储备机构的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挪用公款或者利用职权为自己和他人谋取私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未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具体应用解释)
本办法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房地资源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施行日期)
本办法自2004年8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上海市居住证人事介绍信
介绍信
上海市金山区人才服务中心:
兹介绍我公司工作人员
(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XXXXXXXXXXXX)前往贵单位办理《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申请项目的相关事宜,请予以接洽办理为谢!
上海XX工程有限公司 2017年10月13日
第五篇:上海市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成果争议处理暂行办法
上海市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成果争议处理暂行办法
发布时间:2005-8-24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第一条(制定目的)
为维护房地产权利人及其他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成果的客观、公正、正确,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上海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成果争议处理,适用本办法。第三条(处理途径)
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成果有争议的,有关当有:
事人可以向出具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成果的房屋土地调查机构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再向上海市房屋土地调查专家委员会由(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申请鉴定。
第四条(申请纠纷处理的当事人范围)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有关当事人(以下简称异议人),可以申请复核或者鉴定;
(一)房屋建筑面积预测和实测的委托人(以下简称委托人);
(二)尚未申请房地产转移登记的商品房预购人和新建商品房买受人;
(三)专家委员会认为可以受理的其他有关当事人。第五条(复核程序)
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成果有争议的,异议人可以在收到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成果报告或者测算表、计算表的五日内向出具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成果的房屋土地调查机构申请复核。
签署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成果报告的房屋土地调查员应当向异议人解释房屋建筑面积测绘依据。异议人要求出具书面复核结果的,房屋土地调查机构应当在接受复核申请的五日内向异议人出具书面复核结论。
经复核,房屋土地调查机构变更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成果的,应当书面告知异议人,并向办理备案的房屋土地调查成果管理部门(以下简称成果管理部门)书面申请撤销备案。异议人不是委托人的,房屋土地调查机构还应当将撤销备案申请事项书面告知委托人。
第六条(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成果争议鉴定)
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成果争议鉴定(以下简称成果鉴定)是指专家委员会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法律、法规、房产测绘技术规范等规定,对有争议的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成果的合法性、规范性、准确性进行鉴定并出具鉴定结果报告的行为。
第七条(专家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由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以下简称市房地资源局)组织成立。专家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人、副主任委员二人、委员若干人。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由专家委员会选举产生。
专家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测绘成果争议鉴定的受理和组织工作。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可以在各区县设立受理窗口。
专家委员会组成名单经市房地资源局核准后向社会公布。第八条(专家委员会委员)
本市从事房屋土地调查教学、科研和实务工作的学者、专家和专业人士经市房地资源局核准后可以成为专家委员会委员。
第九条(鉴定受理管辖)
下列成果鉴定申请由专家委员会办公室直接受理:
(一)本市行政区域内有较大影响的房屋建筑面积测绘争议鉴定;
(二)市房地资
源局交办的其他房屋建筑面积测绘争议鉴定。
其他成果鉴定的申请,由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在房屋所在地所设的受理窗口受理。第十条(鉴定申请与受理)
异议人是委托人的,鉴定申请时,应当提交以下文件:
(一)申请书;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
(三)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成果报告;
(四)申请人认为测绘成果有误的证明材料。
异议人是其他当事人的,鉴定申请时,应当提交以下文件:
(一)申请书;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
(三)证明与房屋测绘成果有关的购房合同、房屋建筑面积计算表、测算表等;
(四)申请人认为测绘成果有误的证明材料。
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应当核实异议人申请鉴定资格,不符合申请资格的,应当书面告知其不予受理的理由。
第十一条(鉴定专家组)
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应当自受理申请的七日内组织成立鉴定专家组。鉴定专家组一般由三人组成,有较大影响的房屋建筑面积测绘争议鉴定的鉴定专家组应当由七人组成。
第十二条(鉴定程序)
鉴定专家组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开展鉴定工作:
(一)调阅成果管理部门备案的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成果资料和出具报告的测绘机构工作档案;
(二)集体审议调阅的资料;
(三)对申请鉴定的房屋建筑面积按照设计图和有关资料进行计算,需要实地测量的,应当重新进行实测;
(四)撰写鉴定报告。
鉴定报告应当由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签字。
重大、疑难鉴定项目,鉴定组可以申请提交专家委员会全体会议集体审议决定。鉴定结果报告由专家委员会办公室送达申请人。第十三条(鉴定结果确定)
鉴定专家组的鉴定结果应当由参加鉴定的专家作出,并按照多数意见确定。提交专家委员会讨论的鉴定结果由出席会议的全体委员表决,并按照多数意见确定。
第十四条(鉴定结果报告)鉴定报告一般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鉴定申请人、鉴定对象、鉴定事由等鉴定基本情况;
(二)鉴定所依据的有关法律、法规、测绘技术规范及其他有关资料等鉴定依据;
(三)鉴定结果和理由。
鉴定结果分为确认测绘成果或者不予确认测绘成果二种。
测绘成果合法、规范、准确的,专家委员会应当出具确认测绘成果的结论。测绘成果不合法或者不规范或者不准确的,专家委员会应当出具不予确认测绘成果的鉴定结论。不予确认测绘成果的,专家委员会办公室还应当将鉴定结果报告送达成果管理部门。
第十五条(撤销备案)
专家委员会不予确认测绘成果的,成果管理部门应当撤销原备案的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成果。
第十六条(鉴定档案)
鉴定工作完成后,有关鉴定报告与工作底稿应当整理归档。鉴定工作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鉴定受理材料;
(二)鉴定结果报告;
(三)鉴定工作中的调查取证材料;
(四)有关的会议记录;
(五)鉴定工作其他有关的资料。
鉴定工作完成后,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应当将鉴定资料整理归档并长期保存。第十七条(成果报告的调用)
鉴定所需有关测绘资料由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向原房屋土地调查机构调用,原房屋土地调查机构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的下一个工作日将调用资料移送专家委员会办公室。第十八条(鉴定工作期限)
鉴定工作期限是指自鉴定申请受理日起至鉴定结果报告送达鉴定申请人止所需的工作时间。
鉴定工作期限一般为二十天,重大、疑难鉴定项目的鉴定期限由鉴定申请人与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协商确定。
第十九条(鉴定费用管理)
鉴定申请人应当按照市价格主管部门和市房地资源局的有关规定缴纳鉴定费。鉴定费应当用于专家委员会开展鉴定业务所需的各项业务支出。
专家委员会确认测绘成果的,鉴定费由申请人承担;专家委员会不予确认测绘成果的,鉴定费由出具报告的房屋土地调查机构承担。
第二十条(回避和保密)
鉴定专家组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是鉴定项目的当事人;
(二)是鉴定项目当事人的近亲属;
(三)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四)可能影响鉴定公正处理的其他情形。参加鉴定人员对鉴定有关情况负保守秘密责任。第二十一条(其他)
专家委员会的鉴定工作应当接受市房地资源局的监督。
2003年1月1日前,房屋土地调查机构出具的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成果由房屋土地调查机构负责复核;该房屋土地调查机构已经撤销的,由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房屋土地调查机构负责复核;无承受其权利义务的,异议人应当直接申请鉴定。
第二十二条(施行)
本办法自2003年5月1日起施行,《关于印发商品房建筑面积复测及投诉处理规定的通知》(沪房地权[1999]0606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