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油液化气球罐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措施
石油液化气球罐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石油液化气球罐,危险性分析,预防措施
【摘要】液化石油气具有易燃、易爆、破坏力强的特点,在储存与运输过程中存在着潜在的危险。对液化石油气泄漏后发生火灾爆炸的模拟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加强液化石油气球罐操作的措施和防灾的对策,以确保液化石油气球罐的安全稳定运行。
液化石油气具有易燃、易爆、破坏力强的特点,在储存与运输过程中存在着潜在的危险。对液化石油气泄漏后发生火灾爆炸的模拟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加强液化石油气球罐操作的措施和防灾的对策,以确保液化石油气球罐的安全稳定运行。
1前言
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厂生产的基本原料,也是一种常用燃料。由于液化石油气具有易燃、易爆、破坏力强的危险特性,所以在储存与运输过程中存在着潜在的危险。这方面已发生过多起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身伤亡和大量的财产损失。如1984年11月19日,墨西哥城由于液化石油气容器泄漏引发的火灾,造成500多人死亡,7000多人受伤,大量财产损坏。我国注化石油气事故也时有发生,如1998年3月5日,西安市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管理所储罐区发生了一起因液化石油气泄漏而引发的恶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1人死亡、1人失踪、33人受伤,炸毁400m球形储罐2个,100 m卧式储罐4个,烧毁气罐车10辆,经济损失惨重。
实践证明,液化石油气的泄漏是液化石油气罐区潜在的最大危险,由于液化石油气贮罐采用高压球罐,一旦发生火灾,便迅速蔓延扩大,造成灾害升级。
我车间3000单元和5000单元共有4只液化石油气球罐,每只罐容积为1000 m,周围贮罐林立,球罐的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球罐泄漏的危险特性
液化石油气球罐是按三类压力容器进行设计、制造、安全、管理、使用的,一般情况下质量是能保证的。但在使用过程中,往往由于某种原因而出现泄漏问题,或罐体焊缝开裂,或在与其连接的管线焊缝处开裂、甚至发生断裂等。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就会出现大量的、带有一定压力的液化石油气从断裂处向外喷出,迅速扩散,形成可燃性蒸气云或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遇到明火立即发生燃烧爆炸,给周围造成难以估计的危险和破坏。
以一个1000 m液化石油气球罐为例,如罐体焊缝突然断裂,罐内液化石油气全部泄漏出来,则对周围环境的危害进行估算。
2.1爆炸性混合物的扩散范围
设1000m球罐充填系数为0.8,液化石油气的密度以550kg/ m计,液化石油气重量为:
1000×0.8×550=440
333
3440t液化石油气液态时体积为800 m,在常温压下液态液化石油气挥发后体积迅速扩大250~300倍,如按275倍计算,800 m液态液化石油气变成气态时的体积为:
800×275=2.2×10 m()
与空气混合物形成爆炸上限混合气体,其爆炸上限为12%,所需空气量V1上;
V1上=2.2×10 m÷0.12=1.83×10(m< sup>3)
爆炸上限混合气体的体积V2上
V2上=2.2×10 m+1.83×10=2.05×10(m< sup>3)
假设在无风条件下,如泄漏成半球形由断口处向周围扩散,其扩散半径为γ
γ上
上
5665
: =〔v2上/(2Л/3)〕=99.3(m)
1/3
即扩散半径为99.3m。
与空气混合物形成爆炸下限混合气体,爆炸下限为1.5%,所需空气量为V1下:
V1下=2.2×10/0.015=1.47×10(m)=1.49×10()
爆炸下限混合气体的体积为V2下:
V2下=2.2×10+1.47×10=1.49×10(m)
假设在无风条件下,如泄漏成半球形扩散,则其扩散半径为r下:
r下=〔v2下/(2Л/3)〕=〔1.49×10/(2Л/3)〕=192.3(m)
上述计算表明,在无风条件下,以断口为中心,半径在99.3~192.3m范围内为爆炸性混合气体存在区域,在此区域内遇明火即产生爆炸或燃烧。
2.2爆炸能量的估算
根据燃烧性混合物的有效燃烧值与TNT的燃烧热值之比试验表明:丙烷的TNT当量系数为3.36,即1kg丙烷的爆炸力相当于3.36kgTNT炸药的爆炸力。则400t丙烷的爆炸力为:WTNT=400×3.36=1344t(TNT的当量),即相当于1344t TNT炸药的爆炸力。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的计算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上液化石油气的泄漏与漏点的大小、容器、管道内的压力及周围环境如气温、气压、风速等有密切的关系。泄漏出的液化石油气初始是液态,很快气化成气态,并与周围空气混合。混合物的浓度由漏点向外逐步降低,其浓度分布曲线如图
1、图2所示。图1所示的是泄漏点较小、较慢的情况,可燃性气体扩散速度相对较快(周边空气多、可燃气少),爆炸上下限存在的范围相对较宽,爆炸力接近理论计算值。
由图2可以看出,在泄漏量大,泄漏速度快的情况下,可燃气扩散速度相对较慢(周围空气不够用,可燃气多),爆炸上下限存在的范围相对较窄,实际爆炸力与理论计算值相差较远。
3防止液化石油气泄漏措施
(1)严防球罐超温、超压、超装。
(2)加强巡检,重点检查球罐的液位、压力、温度变化情况,检查现场有无泄漏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球罐首次收料时,罐内应充入氮气(一般为0.4MPa),以防液化石油气进罐后因压力低突然汽化,造成球罐低温脆裂而大量泄漏。
(4)加强球罐的切水管理,杜绝边收料边切水。球罐切水采用密闭切水系统,切水时先切至切水罐,切断与球罐的联系后,再由切水罐往外切水。
(5)对球罐区域的可燃性气体报警仪和球罐的超压、超液位报警仪进行定期检查和测试,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6)加强球罐附件的检查和维护,特别是安全阀、液位计等,确保其完好。
(7)对球罐进行定期检测,有些液化石油气含有较高的硫化氢等含硫物,易使罐内壁腐蚀。
1/
371/3
3以及早发现球罐存在的缺陷,防止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的发生。
4罐区的防灾对策
为预防液化石油气罐区泄漏引起火灾爆炸事故,首先必须加强对罐区的科学管理,避免液化石油气泄漏。同时一旦泄漏,也应有相应的防灾措施,及时处理,防止酿成更大事故。
针对我车间液化石油气球罐及周围油罐的情况,提出以下防灾对策措施:
(1)加强《液化石油气球罐泄漏事故预案》的演练,使车间相关人员熟悉事故处理步骤,万一有事故发生时,努力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2)保持球罐区域地面有一定的坡度。液化石油气球罐发生火灾时,罐体很可能受到破坏,罐内液石油气大量流于罐区内,如液体不能及时排出,就会聚焦在球罐低部燃烧,造成火热扩大、灾害升级。为使罐区内聚焦的液化石油气及时排除,罐区内的地面坡度采用1:40为宜,一般不应小于1:60,有这样坡度的地面,聚焦在罐区内的液化石油气能迅速排出,确保罐区的安全。
(3)保持水喷淋设施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水喷淋系统是液化石油气球罐的有效防火措施。
(4)及时降压。液化石油气球罐为高压容器,发生火灾时比普通常压油罐更危险。所以,当球罐发生火灾时应及时采取降压措施,以减少球罐爆炸的危险性。当球罐着火时,要尽快降低罐内压力,以保护其安全。降压可通过在紧急放空线上安装气罐阀来进行遥控操作。
(5)增设注水线,并保护注水设施处于备用状态。大量事故表明,球罐底部的法兰、阀门等密封点最易发生泄漏。球罐增设注水线后,一旦底部发生泄漏,就可通过注水线往球罐内注水。因水的密度比液化石油气要大得多,水沉降在罐底,这样从泄漏点漏出的物料是水,而不是液石油气,这就为泄漏点的处理提供了方便和安全。
(6)在球罐进出料线上设立快速切断阀。设立快速切断阀后可遥控关闭阀门,及时切断液化石油气的进出,有效地控制事故的蔓延,为事故处理提供保障。
(7)增强球罐支架的耐烧强度。建议在罐体的钢支架之外用耐火材料全部进行保护,以增加支架的耐烧性能。
(8)在液化石油气罐区设置相应的蒸汽幕设施。蒸汽幕是一种新型的防火设施,其特点是可以有效地防止蒸气云蔓延,稀释可燃气浓度,防止其扩散,为火灾的扑救创造良好的条件。
(9)对更换设备要严把进货质量关,这是防止事故发生的基础,关键是防止泄漏,所有液化石油气容器、管道以及其它附件必须符合安全质量要求。
(10)严格按规定对球罐系统进行检测,由于液化石油气中硫含量较高,对设备内壁有一定的腐蚀,且还可能引起钢材的脆裂,为此,要防微杜渐,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第二篇:石油化工企业危险性分析及对策
石油化工企业危险性分析及对策
石油化工企业具有野外、高空、高温、高压、生产工艺复杂多变、生产装置大型化、作业过程连续化、生产原料及产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易腐蚀等危险特点,极具危险性,且事故导致的后果极其严重。安全管理已经成为石油化工行业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价值,虽然在现代石油化工企业采取了尽可能的安全控制措施,但事故发生率仍然很高,石油化工企业仍然属于各类工业企业中的高危行业,从企业现行安全管理经验来看,作为HSE体系管理的核心——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当前石油化工企业预防事故、降低风险、控制事故不可缺少的关键部分。
一、火灾危险性分析
1.使用、加工、生产出来的物料
石化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绝大多数属易燃、可燃物质,一旦泄漏,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发生燃烧、爆炸;许多物料是高毒和剧毒物质,极易导致人员伤亡。诸如在炼油装置所使用的原油,生产的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重整装置使用的石脑油,生产的苯、甲苯、二甲苯、氢气等;裂解装置使用的裂解汽油,生产的乙烯、甲烷等;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使用的乙烯,生产出的环氧乙烷;均属于易燃易爆介质。
2.采用的危险性工艺过程 石油化工装置生产的核心是化学反应,其中包括氧化反应、还原反应、聚合反应、裂化反应、歧化反应、重整反应、硝化反应等,在这些化学反应过程中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火灾危险性,不同的化学反应过程的火灾危险性往往不同。氧化反应需要加热,绝大多数又都是放热反应,反应热若不及时移去,会使温度迅速升高引发爆炸;还原反应无论是利用初生态氢还原,还是用催化剂把氢气活化后还原,都有氢气存在,特别是催化加氢还原,大都在加热、加压下进行,若氢气泄漏,极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就会爆炸;聚合反应一般在高压下进行,而聚合反应本身又是放热反应,聚合热不易散出将导致火灾爆炸事故;裂化反应主要有热裂化、催化裂化和加氢裂化三种类型。热裂化是在高温高压下进行,装置内的油品温度一般超过其自燃点,若漏出油品会立即起火,反应还会产生大量的可燃裂化气,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催化裂化一般在460~520℃和0.1~0.2MPa下进行,也会产生大量的易燃裂化气。而加氢裂化,需要使用大量氢气,容易使装置发生氢脆,且反应温度和压力都较高,再加上是强烈的放热反应,火灾危险性相当大。
另外在石油化工装置生产过程中也存在高危险的工艺操作过程,如采用壳牌工艺技术的环氧乙烷装置的乙烯氧化工艺过程就必须将易燃易爆介质(乙烯)和助燃性介质(氧气)直接混合,然后再催化剂作用下生产环氧乙烷,操作条件对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浓度控制异常苛刻,稍有失控将直接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
3.采用危险的装置、单元操作 物料输送、加热、冷却、蒸馏、搅拌、干燥、筛分、粉碎是石油化工生产中的主要的单元操作,虽然操作单元却相对比较固定,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火灾危险性。由于化工生产中所输送的物料大部分为有机易燃物,在输送过程中会产生静电或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撞击摩擦产生火花都容易发生火灾事故;加热是最常见的控制条件,若温度过高,反应速率加快,容易引发火灾爆炸;蒸馏是化工企业常见单元操作,主要有减压蒸馏、常压蒸馏和高压蒸馏,通常以蒸气、载体加热、电加热等方式进行加热,而加热物料往往是易燃可燃液体,极易造成火灾;筛分与粉碎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在于此时的物料一般为可燃物料,可燃粉尘往往能达到爆炸极限,如遇明火、赤热表面或火花等就能引起火灾、爆炸。
二、职业卫生危险性分析,决定了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经常使用物料的毒害作用。如在炼油装置脱硫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属于国家规定的高毒物品名录中的高毒物质,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容易引起人员中毒,极高浓度(lOOmg/m3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重整装置生产的苯、甲苯、二甲苯均为国家一般毒物名录中的有毒物质,是人体致癌的物质之一;在硝酸装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二氮属于高毒物质,对人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对大气有严重的污染危害,一旦泄漏将导致严重后果。在以往的事故统计过程中,由于职业中毒发生的工伤事故凸显职业卫生风险辨识与评价消除的重要性。
三、环境危险性分析,排放或泄漏的大部分气体、液体甚至是固体多少都对环境具有一定危害。目前最关注的就是温室效应及酸雨效应。在石化装置的硝酸生产过程中就会产生副产物一氧化二氮(N2O),又名氧化亚氮(N2O),而一氧化二氮是一种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是国际列入《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的“被认为可能改变臭氧层的”非甲烷烃类物种——氮物质,也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6种温室气体之一。N2O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长,并可输送到平流层,同时,N2O也是导致臭氧层损耗的物质之一。
与二氧化碳相比,虽然N2O在大气中的含量很低,但其单分子增温潜势却是二氧化碳的310倍;对全球气候的增温效应在未来将越来越显著,N2O浓度的增加,已引起科学家的极大关注。
四、对策
.“安全责任,重在落实”切实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严格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各级领导和部门职责
《安全生产法》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第八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应当及时予以协调、解决。”第九条:“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要转变观念,耍树立“安全就是政治,安全就是稳定”的政治观念,落实“安全一票否决”,转变“领导世尊”的封建“忠君思想”,牢固树立“制度第一,管理者第二”的安全管理理念。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自身安全意识,强化从业人员安全技能
按照《安全生产法》、国家安监局20号令《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3号令《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的要求,企业必须履行好安全生产和安全生产培训的责任和义务,做好安全教育,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加强职工的操作技术培训,推行上岗资格取证制度,经常不断地开展反事故演练。通过教育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三种意识,四种能力”即“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整体意识;风险辨识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危机自救能力”。
3.建立健全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档案、事故应急预案和安全管理体系,并严格监督检查落实
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保障,是从业人员不能触及的高压线;操作规程则是指导从业人员操作,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健康安全和环境免遭破坏的基本方案;安全生产检查是监督落实安全措施最直接最有效的基本手段,企业要对安全检查发现或存在的安全问题或安全隐患,积极制定治理方案,落实整改责任人,保证治理资金。规范并且要对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必须登记建档、评估,制定应急预案。对重大危险源,采取相应的防范、监控措施,对重大事故隐患,采取整改措施,并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4.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积极推行HSE(健康、安全、环境)体系管理
HSE管理体系将健康、安全、环境融为一体,将企业追求最大利润的天性逐步变为保全生命质量、保护环境的持续利用与追逐利润并重,使企业的管理目标特别突出人的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中心,围绕工艺的每一个环节,抓好一岗一责制的落实,做到全员、全方位、全天候抓安全生产,逐步形成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安全生产管理局面。
近年来,石化企业的安全教育可谓声势浩大,每年的第一份文件、第一个会议的内容都是安全生产,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安全承诺书,交纳安全风险抵押金,表彰上安全生产先进等。适时开展安全生产周、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开展班组事故预想发布会、反事故演练活动等,营造出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得以提升。中石化一贯坚持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命的思想,大力推行健康、安全、环境(HSE)管理体系,制定了《安全卫生科技“十五”发展纲要和2015年远景规划》。
5.强化设备安全管理
设备安全管理主要通过以下四点实现:一是建立关键装置、要害部位领导负责制度,对一些大型反应器、压缩机、燃烧炉等关键设备实施单位领导负责制,查找并及时整改事故隐患是石化企业安全生产的中心环节,领导带头深入现场,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与经济责任制挂钩;二是要建立常年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发动职工针对生产控制的每一个环节查找隐患,大患大治,小患小治,绝不拖延,以看板的形式及时向有关人员说明隐患的名称、部位、治理期限等;三是加大用火、安装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力度。化工装置在停工检修、扩建或临时抢修状态下,必须加强动火条件的确认、审批、监护制度及作业人员的管理,明确职责,加强教育,对不符合作业条件的坚决制止。四是采用先进技术建立健全生产现场设备状态监测管理和故障分析及预测技术。
6.加强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的安全管理,尤其是危险化学品的管理
对于化工原料产品也建立关键部位领导负责制度,做好安全流畅生产和销售经营。由于危险化学品所固有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性,使得安全问题尤其重要。目前,我国的石油化工安全形势比较严重,各类事故和职业危害频繁,已成为制约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总体思路是:实施危险化学品从生产、储存、运输到经营、废弃全过程的动态“户籍”式监控管理,尤其是剧毒品、爆炸品全程的监控管理,化学品运输车辆的监控,长输管道的监控管理。
五、结论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对与石油化工生产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风险依然,完善的管理体系固然必要,但是对生产过程中风险辨识更是重中之重,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对生产过程危险性进行科学、准确、全面地分析和评价,才能提出合理的措施和建议,对企业存在风险进行有效消除和控制。
第三篇:建筑工地火灾危险性及预防措施
建筑工地火灾危险性及预防措施
摘要 建筑工地是一个多工种密集型立体交叉混合作业的施工 场地,近年来,国内外建筑工地火灾事故多发,造成重大的财产损 失和人员伤亡。本文结合近几年来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火灾案例,分 析了建筑工地的火灾危险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措施。关键词 建筑工地;火灾危险性;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2-0033-02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工地遍地开花。建筑工地是一个 多工种密集型立体交叉混合作业的施工场地,在工程施工的高峰 期,多工种交错重叠施工,明火作业频繁,加上现场管理和施工人 员消防安全意识不强,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等因素,造成当 前建筑工地火灾呈逐渐上升趋势,给国家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和 人员伤亡,有的甚至造成极大的社会负面影响。因此,深入分析研 究建筑工地火灾多发的原因,加强建筑工地火灾的预防,减少火灾 的危害十分必要。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的火灾危险性和特点 1.1 施工现场易燃、可燃材料多
由于受到场地大小限制,施工现场的办公室、休息室、职工宿舍、仓库等建筑往往相互毗邻,这些大多为临时建筑,结构简易,耐火 等级低,大部分采用夹芯泡沫板材作为墙体和分隔材料,承重构件
建筑工地火灾危险性分析及管理对策
当前,许多建筑工地因电焊、遗留火种、电线短路等引起的火灾屡见不鲜,一场场无情的大火暴露了一些单位和个人消防安全意识相当薄弱、防火自救能力低下、违章违规操作、没有制订消防安全应急措施和应急预案等违规现象,也从根本上暴露了当前建筑工地面临的消防安全问题。虽然有关部门对工地消防安全问题制订了一系列的规定、措施,但由于思想上不重视、麻痹大意,措施不落实、不到位,管理不善等各种原因,导致工地火灾事故仍时有发生,严重的甚至造成大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这时强化对建筑工地的消防安全管理得尤为重要。
一、建筑工地存在的火灾隐患:
(一)易燃、可燃物多。
建筑工地上的建筑材料品种繁多,如钢筋、水泥等大多为不可燃品,在人们的意识当中很难发生火灾,但其中往往夹杂着一定量的易燃品,尤其一些工地经常用到草帘、苯板等保温材料,这些材料都是易燃品,极易发生火灾。另外,施工现场的施工队伍少则三、五家,多则十余家,各自在不同的楼层、场合施工,对易燃建筑材料的堆放很难掌握。施工现场往往用到水、电焊等设备,这些设备在具体操作时会 1 喷射出高温金属焊渣,如果工作面封闭不严,这些高温金属焊渣就有可能崩溅或下落到易燃建筑材料上引发火灾,这是建筑工地发生火灾的最主要原因,约占工地火灾总数的90%以上。
(二)引火源多。在建筑工地随处可见,建筑工地做饭、冬季取暖、进行电气焊切割、防水烤沥青、明火焰大量存在,加之图方便,临时乱接乱拉电气线路在建筑工地司空见惯,由此产生的线路短路、超负荷现象一旦遇到合适环境就会形成火灾。
(三)人员混杂,流动性强,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大多数建筑工地的人员来自农村,年龄大小不一,文化程度低,基本上没有经过消防知识培训,缺乏消防知识,安全意识差,不懂国家法律法规,技术单一,顾此失彼现象严重,这都是导致火灾事故频发的重要因素。
(四)安全管理不到位。许多建筑工地由于场地限制,人员住宿、建材存放以及食堂集中在一起,无明显分隔,甚至一些工地存在“三合一”现象,加之管理跟不上,人员素质跟不上,从员工到管理人员大都缺乏最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这就给火灾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二、对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第2/4页
(一)抓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施工单位要重视日常的安全教育,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可利用黑板报、墙报、宣传栏,介绍一些消防知识、火灾案例,有条件的施工单位,还可组织职工进行灭火演习,从而提高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生产安全管理是科学,单凭经验难以做好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一个安全工作者如果不懂施工专业知识,就发现不了问题或者只能发现表面的、浅层次的问题,就难以有效地说服施工人员。因此,从事安全管理的人员,应该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不说外行话、不做外行事,发现问题能用丰富的知识说服对方,使同样的问题在同一个施工班组不再出现。丰富的专业知识特别是边缘学科知识,有利于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让具体施工和操作人员心悦诚服地按要求去工作,项目部的安全管理工作就会步入良性的轨道。
(二)对使用的易燃、可燃材料要严格管理。尽量做到分开存放,专人负责管理,存放和使用都要远离火源;对一些需要高温或有火源场所使用的可燃材料必要时要进行阻燃处理,条件允许时,可尽量用难燃或不燃材料替代;易燃、可燃材料库或存放地点要设醒目禁火标志。距施工现场一定要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工地、库房、人员食宿聚集在一起。在施工区、人员生活区、库房等重要部位,根据防火安全要
第3/4页
求,设置必要的灭火器材设备。必要时还要配备灭火毯、灭火沙、水池、防火沟等等,提高自防自救能力,防患于未燃。
(三)严格火源、热源、电气线路管理。对于建筑工地中存在的一些明火源应专人负责,现场监护,做到人走火灭,对于工地的做饭、取暖,要有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定期检查,电焊、切割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无论长期、短期工地,坚决杜绝乱接乱拉电气线路现象。无论是施工用电还是生活用电,必须杜绝“小马拉大车”现象,必须要请懂电气的专业电工负责施工和管理。
(四)加强员工宿舍管理。宿舍内严禁乱拉乱扯电线,采用电炉做饭,使用电暖器要注意周围近距离内不要放置可燃物,无人时要关闭电源;使用电褥子时,首先要购买合格产品,防止使用时漏电,无人时不要开通电源,防止温度过高引燃褥子、被子等可燃物。
(五)加强建筑工地消防监督。防火监督人员要定期对辖区内的建筑工地进行监督检查,签订《防火安全责任书》,必要时要对其施工人员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发现火灾隐患,督促其及时整改,把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杜绝或减少建筑火灾的发生。
第四篇:石油液化气使用操作规程
石油液化气使用操作规程
一、使用须知
1.应使用正规厂家供给的合格气瓶,接收时应查看气瓶检测标记。
2.各使用单位指定专人负责及使用,须定岗、定人、定位,其他人员切勿擅自使用。3.每周定期对石油液化气瓶及附件、减压阀、开关、软管等进行检查,并留有记录。4.对使用该设施的人员进行定期安全知识教育及培训。5.每天对石油液化气使用状况进行现场巡视检查。
二、使用人须知
1.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该器具设施。
2.不得随意拆卸减压阀,一定要用耐油胶管输气,长度不宜超过2米。3.气瓶与灶台周边不得存放其它易燃易爆物品。
4.在启灶前认真检查气瓶及附属设施,确保在安全状态下使用。
5.使用该器具时必须有专人在现场,并在使用人视线范围内,离开时及时关闭气瓶阀门。6.使用液化石油气炉灶时,锅、壶不得盛水太满,以防溢水灭火,产生毒气中毒。
7.必须取得燃气经营许可的瓶装液化气供应企业签订安全供气协议及气罐管理协议,明确双方职责。
三、使用方法
1.安装灶具与石油液化气瓶时应选择通风良好的地方,灶具与石油液化气瓶应保持相对的安全距离,约1-2米之间为宜。2.切勿集中存放气瓶,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不得靠近热源与电器设备,放置于通风良好且避免日晒场所,气瓶与气瓶之间相距约3米以上为宜。
3.使用液化气灶具时,应按照先点火再开灶具开关顺序操作,也就是“先点火,后开气。” 使用完毕后,关好角阀或供气管道阀门,再关炉具开关。
4.在使用液化气时要有人照看,随时注意燃烧情况,及时调节火焰,防止汤水沸溢,浇灭火焰,使液化气从灶具上大量泄出,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5.根据减压阀使用规定,不准自行调节减压阀。要经常注意钢瓶角阀和灶具开关,以防损坏、漏气,发生危险。6.厨房内使用石油液化气,不得同时使用其他炉火;附近也不要堆放易燃物品,以防发生意外。液化气钢瓶在搬运途中要轻装、轻放,不得在地上滚动、冲撞以免损坏,发生危险。
7.对液化气钢瓶,严禁用开水加热、火烤及日晒。钢瓶必须竖立使用,不准横放,不准倾倒残液,也不准将钢瓶剧烈摇晃,以免瓶内压力骤增而发生意外。
8.液化气使用后,应及时关闭灶具开关。外出或临睡前要养成坚持安全检查的习惯。特别是检查钢瓶角阀是否关闭,切断气源,确保安全。
4、管理控制
1.宿舍内严禁放置液化气钢瓶和使用灶具,以防漏气,导致窒息和引起火灾等危险事故。2.如果在室内突然闻到一股“臭味”,这说明液化气有泄漏现象。必须立即寻找漏气点,应用肥皂水涂抹钢瓶角阀和皮管、减压阀等各连接处,进行检查,冒泡即是漏气。
3.千万不要用明火查漏。要经常检查液化气灶具等各部位是否正常,如发现故障、失灵,以及漏气等现象,千万不能擅自拆装,必须通知专业维修部门进行检修或更换。
4.发现室内液化气漏气,必须立即关闭钢瓶角阀,迅速打开门窗,加强通风,对现场电气开关应保持原状(不准开也不准关),严禁一切火种进入室内。
5.因橡胶软管脱落或老化开裂而漏气引起燃烧时,不要惊慌,应立即关闭钢瓶角阀,切断气源,火就会熄灭。
6.一旦液化气钢瓶角阀漏气着火,可使用干粉灭火器对准起火处根部喷射,或用湿棉被、毛毯等覆盖。火熄灭后立即用湿毛巾裹手关闭钢瓶角阀,切断气源。
7.发生火灾,首先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失措,迅速拿取就近灭火器材进行灭火,并立即通知项目负责人,讲清是液化石油气着火,并详细说明着火地点以便组织义务消防队及时到现场扑救。
青龙满族自治县城管监察大队
2014年3月26日
第五篇:电气设备火灾的危险性及预防措施
1.氢冷发电机和氢系统火灾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它的爆炸极限值在空气中为4.0——75%,爆炸范围极广,点火能量又小,仅有0.019毫焦耳,而人体静电可达98毫焦耳,加上氢气五色、无味,它的存在不易被人感觉发现,氢气属于一级可燃气体,火险类别为甲类。氢冷发电机和氢系统的火灾原因分析如下:1.当氢冷发电机和氢系统漏氢、排氢或空气进入时,一但遇点火源时,就会即刻引起爆炸燃烧。2.氢气和空气(或氧气)混和,经化学变化,会化合成水,而且在化合过程中释放大量的热量。如果氢冷发电机壳内有混合气体,则也会发生化合过程。并同时释放大量的热,于是气体突然膨胀,就会发生发电机的爆炸并发生燃烧起火。3.发电机绝缘受潮、过负荷、落入杂物、定子端线圈接头焊接质量不好引起绝缘击穿,发生电弧使线圈绝缘燃烧。4.发电机定子铁蕊的定子活性铁的各磁铁间绝缘(纸质或漆质)破坏或由于夹紧铁蕊的螺栓的绝缘破坏时,就会产生循环涡流,使铁片间发生燃烧。预防爆炸燃烧对策:1.氢冷发电机和氢系统的检修、运行管理应严格按照电力行业检修规程、运行规程执行。应加强对氢冷发电机和氢系统的检查、检修、检测工作。发现漏氢、进入空气等隐患及时消除。2.氢冷发电机应确保密封性完好,一但有外泄氢气现象,应当降低氢压运行,并采取措施,消除泄漏。3.在氢冷发电机和氢系统现场工作,应根据实际情况穿防静电服、无钉鞋、使用防爆照明灯具和使用铜制工具(如必须使用钢制工具,可在上面涂黄油)或进行现场测氢含量等安全措施。4.放空管的设置应符合安全规定要求。放空管周围应设置遮栏及标志牌,排放时,周围严禁一切明火作业。5.氢系统在排放带压氢气时,应缓慢地打开阀门和节气门,防止引起自燃。还应注意不得在室内排放氢气。6.氢系统设备设施的布置、安装、使用,应符合现行的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GB4962《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的规定。7.经常检测氢冷发电机和氢系统周围是否漏氢和空气中的含氢量是否超标准,空气中的含氢量不得超过1%。8.氢冷发电机和氢系统转换介质工作应按专业转换规程进行,应注意取样与化验工作的正确性,防止误操作、误判断。9.应确保在运行中的氢冷系统中氢气纯度不低于96%,含氧量不应超过2%;制氢设备中气体含氢量不应低于99.5%,含氧量不应超过0.5%。10.禁止在氢冷发电机和氢系统近旁(10米范围内)进行明火作业,确需生产动火,应事先测氢,空气中含氢量小于3%,并经主管生产领导审批和办理“动火工作票”,做好安全措施后,方可动火工作。11.在氢系统检修、试验、动火工作中严格按规程操作。12.氢系统设备管道发生冻结时,应用蒸汽或热水解冻,禁止用火烤。为了检测漏氢点,可用仪器或肥皂水检查,严禁用明火检查。13.氢冷发电机运行时,排烟机应保持正常运行,并定期监测取样含氢量是否超过标准,出现异常及时消缺。
2.电气火灾(一)电缆火灾火力发电厂的电缆遍布全厂的地上、地下。电缆的绝缘材料多是可燃的,大多敷设在沟道、厂房内。当电缆起火时,蔓延迅速,扩大到其它场所形成新的着火危险点。并且电缆火灾一但发生很难扑救,因为它燃烧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烟气,不但威胁着人的生命安全,而且着火点不易判明。综合上述情况电缆火灾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分析火灾原因:1.由于安装不当所引起火灾。(1)在敷设电缆时,将电缆的防护层损坏,使绝缘损伤。在运行时,可能引起绝缘击穿,产生电弧,引起电缆的绝缘层燃烧。(2)敷设充油电缆时,位差太大,使电缆淌油,造成电缆位低的一头油积聚,而产生很大的静压力,致使电缆头漏油。而电缆位高的一头则由于油的流失而干枯,使电缆容易吸人潮气降低了绝缘强度。因此,电缆的两端都增加了发生故障引起火灾的机会。(3)电缆中间接头连接不好或接头材料选择不当造成接头氧化、脱焊,以至发热起火。2.电缆长期过载所引起火灾。3.外部因素所引起电缆火灾。(1)人为的违章作业所造成电缆火灾。(2)电缆综合防火措施没做好造成火灾。电缆火灾的预防对策:1.做好电缆综合防火措施。如:涂刷防火涂料、设置防火门、防火墙和防火沙盘;用耐火材料封堵电缆竖井和穿墙楼板孔洞;用槽盒对电缆进行包裹等防火措施。2.配置电缆火灾自动报警装置;配置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配置消防隔热战斗服和空气呼吸器等防火器材。3.电缆应选用阻燃型电缆或铠甲电缆。4.电缆的敷设应符合安全规定要求。5.锅炉煤粉制粉系统处电缆除涂刷防火涂料外,还应用薄铁罩或用耐火隔板遮蔽。6.严格审批电缆沟内部动火工作,做好防火措施后,方可动用明火。7.对超温、绝缘降低、超载、漏油、腐蚀、损坏严重的电缆应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8.应加强对电缆的巡回检查、检修、检测等工作。及时清除电缆及周围的积油、积粉、积水。
3.(二)变压器火灾火力发电厂油浸变压器内装有大量的绝缘油,多达十几吨至几百吨。内部还有纸板、木材、布、棉纱等绝缘材料。变压器一但内部发生严重过载、短路,可燃的绝缘油和绝缘材料就会受高温或电弧作用分解、膨胀以致气化,使变压器内部的压力急骤增加,重则造成外壳爆炸,大量喷油,扩大火灾。分析火灾原因:1.绝缘损坏引起变压器火灾。变压器硅钢片之间绝缘老化或者夹紧铁蕊的螺栓套管损坏使铁蕊产生很大涡流,引起发热而温度升高,加速绝缘老化发生短路起火。2.导线接触不良引起的变压器火灾。变压器线圈接头由于焊点不牢、虚焊,焊点两端不牢引起的火灾事故。3.雷击过电压引起变压器火灾。4.负载短路引起变压器火灾。5.接地不良引起的变压器火灾。6.动用明火检修变压器时,没有做好防火措施引起变压器火灾。预防对策:1.变压器在检修、运行中防止水、杂质、检修工具进入器身;防止损坏变压器线圈、铁蕊。2.要加强对变压器的检查、检修、检测工作,发现隐患及时消缺。3.防止变压器运行中超温,温度保持在85摄氏度——90摄氏度。4.经常检查套管、清洁套管;经常检查分接开关是否接触良好。5.大型变压器要有油水分离设施,并符合安全生产规定要求。6.要确保变压器事故放油储油坑清洁畅通。7.变压器短路保护要确保良好状态。8.要有良好接地保护措施。9.应定期对运行中变压器油进行色谱分析,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
防止电气设备发生火灾的措施:
为防止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提高值班人员的防火意识,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特制定本措施。1 加强运行人员安全教育,提高运行人员的安全思想意识,增强预防火灾时的能力。2 严格执行电气设备的巡检制度,发现火情要及时汇报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火情的发展。
电气设备在运行中,要严格按照设备的额定参数及“运规”规定的要求运行,禁止设备超参数运行。4 事故情况下,设备过负荷运行时,应及时采取措施,禁止超过“运规”规定的事故过负荷时间。5 要严格执行电气设备的测绝缘规定,备用设备在投运前(备用时间高压设备超过一周,低压设备超过两周),应进行绝缘测量,对绝缘不合格的设备禁止投入运行。
发电机运行中要严密监视其进、出风、线圈及油系统的温度,并按规定定时抄录温度值,发现温度超过规定值时,应检查发电机冷却水、冷凝器是否正常并采取措施,不能恢复时,应按“运规”规定的时间,将发电机降负荷或停机。
变压器在运行中,其冷却装置必须投入运行。冷却装置未投入的变压器禁止带负荷运行,变压器运行中其上层油温最高不得超过95℃(强迫油循环的变压器为85℃),超过规定值时,应降低变压器的负荷,使温度降至允许值,若不能恢复时,应将变压器退出运行。
电缆应按规定定期进行预防性试验,加强对运行中电缆的外壳温度的检查,其外壳温度不允许超过65℃(110KV的为50℃),超过规定值时,应及时调整运行方式,降低电缆的负荷。
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应可靠正确,设备投运前必须投入相应的保护,每班应至少对保护装置进行检查一次,以保证保护的可靠投入。
对进入控制室、开关室、电子间等处的电缆孔洞,必须用防火材料堵死。电缆沟应装设防火墙或防火门,电缆上的积灰要及时清扫。11 靠近热体或可能有油喷溅到电缆上的,应作防油、防热体烤焦等隔离措施。12 开关室、电缆层等电气间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对火灾报警装置应按规定定期进行检查、试验,使其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严格执行现场动火工作规定,现场动火工作必须办理工作票,并应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15 现场消防器材应配备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