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司法局创新交流材料
司法局创新交流材料
司法局创新交流材料
今年来,xx市司法局坚持从小处着眼、小事入手,把司法行政业务工作与社会管理创新、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紧密结合,创新实施群众工作联系点、调解服务“一键通”、普法邮路通万家、全面推行“三理”工作法等便民为民服务制度,实现执法为民与创先争优的统一。
建立群众工作联系点,延伸服务民生前沿阵地。在农民集中居住点、村公共服务中心和工业园区分别建立家居式、依附式、专建式等三种类型群众工作联系点,义务为群众提供法制宣传、法律咨询、民情疏通和纠纷调解等服务。目前,全市各行政村、工业园区共建有
群众工作联系点375个,收集民情信息121条,义务解答法律咨询1356次,发放法律援助、公证办理流程686份,征求意见建议56万余条。群众工作联系点正成为司法行政机关收集民情的前沿、排解民忧的平台、疏导民愿的阵地、为民服务的窗口。
开辟调解服务一键通,搭建化解民忧绿色通道。在各镇司法所、村公共服务中心门前安装集法律咨询、调解求助、互动交流、服务监督于一体的“调解服务一键通”,与司法所、村委会电话相连接,群众有纠纷或法律需求,可直接拨叫司法行政干警或调解员的手机,提出调解求助或法律咨询,减少中间环节、缩短求助时间、快速化解矛盾。全市共安装“一键通”368个,受理群众调解求助2562次、法律咨询1853次。架起了司法行政机关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开辟了矛盾排查化解的新通道,成为服务群众、解决问题、锤炼作风的新抓手,让群众全天候享受到快速便捷的司法行政服务。
实施普法邮路通万家,创新交互民意有效途径。依托全市152名邮递员,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法制宣传品随同报刊寄送,实现“法进千企万家”。目前已发放法制宣传资料12万余份,收到回执500余份,其中提出建议20份,反映矛盾纠纷23份,表达利益诉求81份。实践证明,通过普法邮路知晓民意、倾听民声,用“宣传也是服务”理念引领法制宣传发展创新,更好地顺应民意、调动民力,走出了一条普法效果好、各方参与度高、群众认同感强的普法新路子。
全面推行“三理工作法”,探索温暖民心长效机制。瞄准“矛盾调解零距离、法律援助零障碍、法律服务零盲区、特殊人群管理零缺陷”的目标,全面推行以“及时梳理群众诉求、实时代理群众事务、即时处理群众难题”为主要内容的“三理工作法”,组织司法行政干警、调解员、专业社工帮助群众反映合理诉求、代理具体事务、解决实际困难,使司法行政工作更具人性化、更显亲和力。“三
理工作法”实施以来,如皋建立法律援助代办点86个,建成全省法律援助示范窗口;建立机关干警驻点联助、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等制度,促进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开通全省首家司法局官方微博“雉水寿司”,加强与群众的在线互动交流。自微博自开通以来,已发送信息259条,吸引“司粉”万余人,发送便民服务信息71条,答复群众法律咨询53条,进一步推动形成党委政府满意、人民群众得益、全体干警提高的司法行政科学发展格局。
第二篇:司法局交流
邢台“三举措”关爱青少年
邢台市司法局关工委以构建平安和谐社会为目标,从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化解矛盾、法律援助 “三举措”司法行政着手,创造性地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一是法制宣传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制观念。市司法局关工委以局“法律八进”、“法治县市区创建”等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法制进校园”、“法治学校创建”等活动。他们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宣传重点,组织协调开辟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学校宣传橱窗(栏)、校园法制讲座等宣传阵地;利用文艺演出组织收看法制教育专题片和典型案例教育;落实法制副校长制度,全市90余所中小学校配备了法制副校长或校外辅导员,每年至少在学校上2次法制教育。二是化解校园矛盾纠纷、把危害消灭在萌芽状态。为创造良好的校园教学环境,组织指导各基层司法所、人民调解小组(员)积极排查调解校园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共排除各类矛盾纠纷31起,妥善化解了矛盾,使校园环境得到改善,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三是提供法律援助、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近年来,市司法局关工委联合有关科室,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20个,设立青少年维权联络点172个,聘请280名法律服务员和志愿者担任法律援助工作者;开通20条法律咨询热线,及时解答、协 1
调青少年合法权益;他们还将医疗事故、家庭暴力、土地承包等涉及青少年切身利益的案件纳入法律援助范围,积极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今年以来通过联合法律援助中心办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52件,解答法律咨询180余人次,最大限度地维护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第三篇:泸水司法局交流材料2
泸水县司法局贯彻三项重点工作及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在司法行政机关开展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是中央政法委作出的一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司法行政机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工作全面发展,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的迫切需要。根据州局及县委部署,我局结合司法行政职能深入推动三项重点工作。
一、贯彻三项重点工作情况
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是司法行政工作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是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三项重点为司法行政工作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提供了广阔舞台,抓住三项重点工作,就抓住了司法行政工作服务大局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我局主要从以下具体业务中贯彻三项重点工作。
1、加强人民调解工作
根据州司法局、州依法治州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促进社会矛盾化解主题宣传活动、1 积极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局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扎实开展三项重点工作。大力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人民调解是基础。必须更加注重组织建设,目前我局已建立覆盖社区、乡镇、村组的调解组织。注重队伍建设,每年都会同法院、公安部门拿出经费对全县调解员进行培训。注重拓展工作领域,在做好民间纠纷排查化解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征地拆迁、劳动争议、教育医疗、环境保护、交通事故等领域纠纷的调解。注重建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广泛开展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围绕重大活动、重大任务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深入开展“人民调解化解矛盾专项攻坚活动”。注重提高人民调解质量,不断提高矛盾纠纷的调解率、调解的成功率和调解协议的履行率。今年上半年,全县各级调委会共调解民间纠纷540件,调解成功532件。
2、注重工作创新加强社区矫正工作。
社区矫正是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我局认真组织实施全县社会区矫正工作。大力提高矫正质量,促进社区服刑人员改过自新,顺利回归社会。大力加强组织队伍建设,确保有专门机构和人员从事社区矫正工作。大力推进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加强保障能力建设,促进社区矫正规范运行。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以来,我县共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06人,没有发生脱管、漏管现象发生。
3、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
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管理,是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点。在落实衔接措施上下功夫,确保不脱管、不失控。在教育管理上下功夫,完善和落实帮教责任制,教育引导刑释解教人员遵纪守法,顺利融入社会。在安置帮扶上下功夫,帮助刑释解教人员解决就业、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半年来共对11名刑释人员、1名解教人员进行安置帮教。
4、加强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
全面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具有专业优势和独特作用。我局进一步发挥法律服务在社会矛盾化解中的专业优势,引导法律服务工作者认真做好诉讼和非诉讼业务,积极参与人民调解和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进一步促进社会管理创新,鼓励和引导律师为政府部门担任法律顾问,为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提供法律帮助。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工作,预防化解涉及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进一步强化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建设和管理,加强县司法局对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执业活动的日常监督管理,指导督促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机构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半年来,148法律服务专线共接待法律服务咨询17人次,法律援助中心共受理法律援助39件,东 3 大峡律师事务所共办理各类案件6件,担任常年法律顾问1家。
5、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和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是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我局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深入开展与三项重点工作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法制宣传教育,组织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促进社会矛盾化解”主题宣传活动,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和执法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促进依法办事和依法有序表达利益诉求。深入推进多层次、各领域依法治理,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6、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建设。
基层是司法行政工作的基础。三项重点工作的落实要靠基层,改革创新的动力和源泉也在基层。我局持之以恒抓好司法所建设,全面加强司法所组织机构、干部队伍、业务能力、所务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水平努力提高基层保障水平,全面活跃基层司法行政工作。
7、提高公正廉洁执法能力和水平。
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公正廉洁执法是根本。我局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打牢公正廉洁执法执业的思想基础。切实加强业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执法执业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促进执法执业程序化、标准化、制度化。切实加强我局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教育活动。加强律师行业党的建设,确保广大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廉洁执法执业。
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司法所办公楼建设情况
我局历届班子都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一项首要任务,把认真贯彻好中央“两所一庭”(司法所、派出所、法庭)建设的精神落到实处,把司法所硬件建设列为基层办实事的一项重要民心工程和司法行政机关的形象工程。2003年我局严格按《云南省司法厅关于规范化司法所硬件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云司发[2003]73号)精神,顺利完成了全州首家上江规范化司法所办公楼建设项目并通过合格验收,上江司法所办公用房面积328平方米。根据《云南省司法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司法所建设的意见》我局严格按由州局统一招投标,我局履行建设方职责的总要求,用了1年半的时间完成了全县上江以外的8个乡(镇)司法所办公楼修建、购买事宜。具体情况:古登司法所、洛本卓司法所、大兴地司法所、片马司法所、老窝司法所、鲁掌司法所、称杆司法所、六库司法所8个所办公楼已投入使用。其中古登司法所办公用房面积200平方米;洛本卓司法所办公用房面积200平方米;六库司法所与六库镇政府合建现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办公用房面积为150平方米;片马、大兴地、老窝三个司法所办公用房面积180平方米;鲁掌司法所办公楼由县人民政府无偿划拨原县法院鲁掌办公楼,办公用房面积300平方米;称杆司法所购买了称杆边防派出所原办公楼作为称杆司法所办公用房,办公用房面积400平方米。内设办公室、调解室、法律服务室、档案室、值班室等。
2、司法所人员编制情况
近年来,我局认真学习贯彻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司法所建设的意见》及省州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组织队伍建设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依靠县委、政府进一步完善司法所管理体制,落实好司法所实行县司法局和乡(镇)政府双重领导、以司法局为主的管理体制以及司法所长享受副科待遇规定,目前我县各乡(镇)司法所已完成了收编直管,全县共有六乡三镇,设司法所9个,司法所工作人员18人,政法专项编制6人,地方行政编制12人。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0人,中专3人,高中3人,初中2人。职级待遇:副科级以上11人。其中上江司法所2人;六库司法所3人;老窝司法所2人;鲁掌司法所1人;片马司法 6 所2人;大兴地司法所2人;称杆司法所1人;古登司法所2人;洛本卓司法所3人。
3、资金落实使用情况
建盖司法所办公楼工程是党和政府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是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县的司法所建设资金由中央财政7个所每所投入7.9万元,有1所6.3万元,省级财政与中央财政对应每所投入,州级财政每所配套2万元,县级财政每所投入5万元。其中有7所每所共投资14.9万元,有1所投资13.3万元,上江规模司法所共投资31.2万元,共投资司法所建设资金148.8万元。现各级支持资金139万元,目前,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差我县司法所建设资金9.8万元。在施工过程中我局严格履行建设方的法定权利义务,按工程进度核拨建设资金,对建设资金进行有效管理监督。
4、认真做好司法所建设进度和统一规范司法所标识牌是工作 按照司法部《关于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关于统一司法所标识的通知》和《云南省司法所管理办法》、《云南省规范化司法所创建工作考核办法》的有关要求,坚持建管并举,完善管理措施,不断提高司法所规范化水平,根据司法所职能及开展业务的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司法所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方便群众、有利用监督的工作规则和办事方法,努力实现司法所工作制度化。我县在抓司法所办公 楼建设的同时并抓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统一规范司法所办公场所标识、统一使用司法行政徽、人民调解徽,树立司法行政机关良好形象,带动基层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5、对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情况
我县的乡(镇)司法所办公楼建设在县委、县政府和州司法局的领导下,按节约成本,保证质量和保证进度的要求扎实稳步的开展,结合全州实际,州县两级都成立了建设领导小组,由州司法局对司法所办公楼进行统一招标,由各县司法局履行建设方职责。我局委托县建设局质检站对乡(镇)司法所建设进行了全程监理,建设过程中施工方严格按施工设计图施工,监理方对工程质量、建筑材料、建筑安全各个关键环节进行有效监理,建设方加强了对工程相关工作的协调指导和资金监管力度,使工程得以顺利合格验收投入使用。我县各乡(镇)司法所办公楼建设能按质、按期完成,这主要得益于建设方,施工方和监理方的有效协调,安全施工、依法管理。但同时也得到了各乡(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相关单位的大力协作。在建设用地的落实上,各乡(镇)政府无偿划拨了办公楼建设用地,在办公用品的装备上得到一些乡(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古登、洛本卓、老窝等乡(镇)政府还给当地司法所购置一些办公用品,缓解了我局经费紧张的局面。开展三项重点工作是当前及今后司法行政工作的重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在业务开展中抓好三项重点工作的落实,为推动我县平安和谐社会建设作出新贡献。
第四篇:司法局现场观摩会议交流材料
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
加快推进“第一道防线”建设
**市司法局
今年以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参与建设全国最安全城市,加强第一道防线建设主题,认真贯彻落实烟台市建设全国最安全城市现场观摩会议精神和**“加快推进第一道防线建设工作现场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在疏导防控体系和法德教育体系中的职能优势,为建设全国最安全城市筑牢了第一道防线。
一、抓好四个网络建设,精心构筑两个体系
健全完善的网络是保证疏导防控和法德教育两个体系正常运转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结合自身职能特点,我们注重加强四个网络建设,保证司法行政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平安仙境”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是加强普法依法治理网络建设。市里成立了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在司法局设立专门办公室,各镇街、社区居委会也层层成立相应的机构,根据各自不同情况,制定普法依法治理实施方案,保证人员、经费、设施“三落实”,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四五普法教育规划》的要求,积极开展各种法制宣传活动。
二是加强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建设。建立健全了市、镇街、区(片)、村居、村民小组五级人民调解网络。市里成立了由市委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人民调解工作指导委员会,各镇街都建立了由司法所长为主任、村(居)调委会主任、退休法官及检察官、律师为成员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村(居)及辖企事业单位也都成立了3~5人的调解委员会。村民小组设调解员,十户至十五户设纠纷信息员。百人以上的企业成立了调委会,百人以下的成立了调解小组。目前,全市726个调委会基本实现了司法部、省厅“五有、四落实”的目标要求,调解网络遍布城乡。同时,建立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预警、调解、处置四个机制,在全市形成上下联动、纵横联网、责任落实、运转有序的大调解格局,基层司法行政整体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是加强“12348”法律服务专线网络建设。市里成立了“12348”协调指挥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3名,各镇街都设立了专门值班室。同时,坚持“12348”专线联防联调制度,与公、检、法、妇联等24个部门横向联动,与本系统公证处、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司法所、法律援助中心等24个单位纵向联动,从而形成了“上下衔接、左右同步”的服务运行机制,增强了“12348”维护稳定的整体功能。
四是加强安置帮教网络建设。在全市建立健全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协调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公安局、妇联、共青团等相关部门。镇(街)设立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办公室,村(居)成立安置帮教小组共三级安置帮教网络,对99年以来的620名刑释解教人员进行登记造册,每季度进行一次排查,做到逐人进行走访摸底,对重点人员主要是有重新犯罪倾向、无工作和生活出路的实行“一对一”重点帮教。对家庭确有困难的,及时联合有关部门做好安置帮教工作。
二、中心下移抓基层,大力加强司法所建设
镇街司法所是建设全国最安全城市“第一道防线”的具体组织者、指导者、实施者,加强司法所建设,对于发挥好司法行政工作在基层建设“平安仙境”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为此,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对理顺司法所管理权限的关心和支持。实行了以司法局管理为主,镇街管理为辅的收编双重管理体制,从人、财、物各方面加大对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力度,为司法所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是抓好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三高”要求,全面推进创建规范化司法所活动,要求各司法所必须具备职能清晰的办公室五间,包括司法所长办公室、法制宣传工作室、刑释解教工作室、人民调解庭,且必须有满足工作需要的办公设施。去年以来,我们先后从市、镇两级财政争取资金30余万元用于司法所的软、硬件建设。目前,全市12个司法所中,有9个司法所办公场所达到80平方米以上,实现了“148”全省联网,配置了摩托车、电脑、传真机等,办公条件得到很大的改观。
二是实行基层司法所长竞争上岗。为有效调动基层司法行政队伍的工作积极性,我们把竞争机制引入干部选拔和管理工作中,实行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不敬业者让贤、无政绩者下岗的用人机制。这次竞争上岗打破了身份限制,所有基层司法所行政、事业在编在岗人员,凡条件的均报名参加竞争。经过动员发动、自愿报名、民主评议、现场演讲、公示结果、组织任命等程序,取得了完满成功。全市共有26名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报名参加竞争基层正、副职,占总数的93%;有4个原司法所长、2个副所长没有取得任职资格;一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的同志走上了领导岗位,新的司法所长平均年龄由44.5岁下降到40.7岁。通过此次竞争上岗,基层司法行政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和提高,在全市司法所的占形成了一种勇争一流,敢于争先的工作氛围。
三是积极为司法所增编添员。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司法行政队伍的整体素质,经过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为基层司法所新增加6个编制,并通过人才招聘会引进了6名应届法律本科毕业生,充实到各司法所,目前全市各司法所基本达到了3人以上。通过引进高素质、专业化的法律人才,进一步改善了我市基层司法行政队伍的文化结构,为更好地发挥基层司法行政的职能作用奠定了基础。
三、发挥两个体系作用,推行司法行政进社区
近年来,为适应城市化管理的需要,我市先后建立了32个社区居委会。如何在社区中发挥司法行政的职能优势,在建设“平安仙境”中有所作为,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在实践中探索,闯出一条整合基层工作职能、优化力量配置、促进工作开展、服务社区改革发展稳定的新路子。现阶段,重点落实了“四进社区”:
第一,实现了办事组织进社区。为使司法行政扎根社区,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必须设立有效的办事组织。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协助各社区确立了在社区居委员会的领导协调下,以社区调委会为依托,落实“四个组织、五项措施”的组织模式。即设立相对独立的法制宣传、人民调解、安置帮教、法律服务等四个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都健全落实组织领导、办事人员、工作网络、工作制度、办公场所等五项措施。
第二,实现了规章制度进社区。为保障法律进社区健康有序地运行,我们还指导各社区建立完善了各组织相关的规章制度。重点突出了学法制度、调解程序、刑释解教人员的接茬帮教制度及法律服务职责等。
第三,实现了法律服务进社区。针对现阶段社区自身人员法律素质偏低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一方面,优化本系统力量配置,从中选拔21人,组成3支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定期深入社区,面对面地给群众讲法答疑;协助调委会调处重大疑难矛盾。另一方面,将城区法律服务机构地址、联系方法、负责人等通过“便民服务卡”、宣传栏等形式向居民公开,使他们遇到法律问题,能及时寻求法律帮助。
第四,实现了法制宣传进社区。利用社区法制宣传栏、社区法制学校、法律图书室,在社区中定期开展法制讲座、座谈会。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做好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社区外来务工人员、经商人员和“租房族”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分门别类地进行集中培训和分散教育,做到日常普法学习不断。通过各种法制宣传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居民的法律素质,营造浓厚的法制氛围。
第五篇:司法局现场观摩会议交流材料
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加快推进“第一道防线”建设**市司法局今年以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参与建设全国最安全城市,加强第一道防线建设主题,认真贯彻落实烟台市建设全国最安全城市现场观摩会议精神和**“加快推进第一道防线建设工作现场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在疏导防控体系和法德教育体系中的职能优势,为建设全国最安全城市筑牢了第一道防线。
一、抓好四个网络建设,精心构筑两个体系健全完善的网络是保证疏导防控和法德教育两个体系正常运转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结合自身职能特点,我们注重加强四个网络建设,保证司法行政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平安仙境”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是加强普法依法治理网络建设。市里成立了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在司法局设立专门办公室,各镇街、社区居委会也层层成立相应的机构,根据各自不同情况,制定普法依法治理实施方案,保证人员、经费、设施“三落实”,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四五普法教育规划》的要求,积极开展各种法制宣传活动。二是加强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建设。建立健全了市、镇街、区(片)、村居、村民小组五级人民调解网络。市里成立了由市委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人民调解工作指导委员会,各镇街都建立了由司法所长为主任、村(居)调委会主任、退休法官及检察官、律师为成员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村(居)及辖企事业单位也都成立了3~5人的调解委员会。村民小组设调解员,十户至十五户设纠纷信息员。百人以上的企业成立了调委会,百人以下的成立了调解小组。目前,全市726个调委会基本实现了司法部、省厅“五有、四落实”的目标要求,调解网络遍布城乡。同时,建立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预警、调解、处置四个机制,在全市形成上下联动、纵横联网、责任落实、运转有序的大调解格局,基层司法行政整体职能得到充分发挥。三是加强“12348”法律服务专线网络建设。市里成立了“12348”协调指挥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3名,各镇街都设立了专门值班室。同时,坚持“12348”专线联防联调制度,与公、检、法、妇联等24个部门横向联动,与本系统公证处、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司法所、法律援助中心等24个单位纵向联动,从而形成了“上下衔接、左右同步”的服务运行机制,增强了“12348”维护稳定的整体功能。四是加强安置帮教网络建设。在全市建立健全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协调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公安局、妇联、共青团等相关部门。镇(街)设立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办公室,村(居)成立安置帮教小组共三级安置帮教网络,对99年以来的620名刑释解教人员进行登记造册,每季度进行一次排查,做到逐人进行走访摸底,对重点人员主要是有重新犯罪倾向、无工作和生活出路的实行“一对一”重点帮教。对家庭确有困难的,及时联合有关部门做好安置帮教工作。
二、中心下移抓基层,大力加强司法所建设镇街司法所是建设全国最安全城市“第一道防线”的具体组织者、指导者、实施者,加强司法所建设,对于发挥好司法行政工作在基层建设“平安仙境”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为此,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对理顺司法所管理权限的关心和支持。实行了以司法局管理为主,镇街管理为辅的收编双重管理体制,从人、财、物各方面加大对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力度,为司法所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是抓好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三高”要求,全面推进创建规范化司法所活动,要求各司法所必须具备职能清晰的办公室五间,包括司法所长办公室、法制宣传工作室、刑释解教工作室、人民调解庭,且必须有满足工作需要的办公设施。去年以来,我们先后从市、镇两级财政争取资金30余万元用于司法所的软、硬件建设。目前,全市12个司法所中,有9个司法所办公场所达到80平方米以上,实现了“148”全省联网,配置了摩托车、电脑、传真机等,办公条件得到很大的改观。二是实行基层司法所长竞争上岗。为有效调动基层司法行政队伍的工作积极性,我们把竞争机制引入干部选拔和管理工作中,实行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不敬业者让贤、无政绩者下岗的用人机制。这次竞争上岗打破了身份限制,所有基层司法所行政、事业在编在岗人员,凡条件的均报名参加竞争。经过动员发动、自愿报名、民主评议、现场演讲、公示结果、组织任命等程序,取得了完满成功。全市共有26名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报名参加竞争基层正、副职,占总数的93%;有4个原司法所长、2个副所长没有取得任职资格;一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的同志走上了领导岗位,新的司法所长平均年龄由44.5岁下降到40.7岁。通过此次竞争上岗,基层司法行政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和提高,在全市司法所的占形成了一种勇争一流,敢于争先的工作氛围。三是积极为司法所增编添员。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司法行政队伍的整体素质,经过积极争取,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