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司法局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纪实
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
——ⅹⅹ司法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纪实
社会管理创新既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司法行政机关服务社会的职能所在。我局在健全网络,创新人民调解方式;整合资源,创新法律服务理念;强化措施,创新教育矫治模式;搭建平台,创新普法依法治理的方式方法;加强监督,创新队伍建设手段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工作情况综述如下。
一、健全网络,创新人民调解方式,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一是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我县共建调委会552个,其中乡镇调解委会37个,村(居)社区调解委会495个,企业调委会20个。已基本实现了乡镇调委、村级调委会、调解小组、调解员四级调解网络;还在县法院设立了‚人民调解室‛、在交警队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即将在工商、工会、工商联、医院等行业新建人民调解委员会,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左右协调、依托基层、多方参与的人民调解工作网络新格局。
二是优化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县乡司法行政机关高度重视调解员结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按照《人民调解法》 的要求,结合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将辖区内懂法律、有专长、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充实到调解队伍中来。同时,为适应新时期民间纠纷特点和发生发展规律,加大对调解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调解员整体素质。多形式对村(居)一级调解员进行了培训,全县受训人员达3000余人次。调解人员政治思想、社会责任感和纪律作风有了很大改善。
三是加强人民调解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乡镇调委会全部达到了‚六有‛(有人民调解庭,有印章,有牌子,有档案柜,有调解、回访、移交记录薄,有统计台帐)、‚四规范‛(规范组成人员、规范工作制度、规范调解程序、规范调解文书)标准,乡镇调委会成员除以司法所人员为主外,还吸收了综治、公安、农业、土管、民政、妇联等部门的同志。建立健全了与开展调解业务相配套的排查、登记、受理、调解、回访和档案管理等相关制度。一年来各级人民调解组织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 1731 件,调解件1734,调解成功1659件。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75件。调解成功率 95.8 %,在化解矛盾纠纷中发挥了主渠道作用。
二、强化措施,创新教育矫治模式,深入开展社区矫正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吴仕泽为主任,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任副主任,22家成员单位组成的矫正工作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县司法局,负责日常工作。二是确定试点,探索经验。选定三个乡镇为全县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试点,安排其他乡镇至少选一个社区、村或居委会作试点。创新性开展试点,发现和思考问题及解决措施,总结经验,完善和规范工作机制,以点带面在全县推广实施。三是摸底排查,掌握情况。通过与县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局沟通协调,截止2010年12月底,排查出2008—2010年五类社区矫正对象362人。其中,本地199人,外地转告163人。四是考察学习,及时培训。9月至11月,积极组织县局机关、试点乡镇有关人员到贵阳南明区、云岩区、省司法警官学校、成都市司法局、市司法局考察学习培训社区矫正工作经验,使矫正工作者全面掌握操作技能,为矫正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为启动好全县的社区矫正工作,争取县政府解决了启动和培训经费4万元,保证了工作的正常开展。五是完善制度,健全机制。为规范此项工作,制定了《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意见》、《社区矫正工作规划》、《试行社区矫正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社区矫正工作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社区矫正工作奖惩考核办法》、《试行社区矫正对象分类管理办法》、《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工作职责》、《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职责》、《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操作规则》等。所有社区矫正对象,都已纳入社区矫正流程常规管理。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对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如何送达法律文书,社区矫正对象如何衔接等具体环节都作了相应的 规定。六是创新性地建成了ⅹⅹ煤矿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基地。这也是全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示范基地,更是全省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领导小组的安置帮教基地,累计安置刑释解教人员67人,将对全县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也为ⅹⅹ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搭建平台,创新普法依法治理的方式方法 一是紧扣工作难点开展重点宣传。坚持针对群众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编印成《盘县农村典型案例学法释法读本》、《‘法进乡村’宣传漫画》,发放到一家一户,同时组建法制文艺宣传队,把抽象的法律条文,典型的案例编排成法制文艺节目,深入到乡村进行法制宣传。二是突出特殊时段开展集中宣传。利用‚3〃8‛妇女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6〃25‛土地宣传日、‚6〃26‛国际禁毒日、‚12〃4‛法制宣传日等,采取书写固定标语、挂横幅、放广播、出流动宣传车、出黑板报、培训、文艺表演、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上法制课、解答法律咨询、发放法律明白卡等形式,广泛宣传了有关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以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三是创新普法载体,拓展普法阵地。在县广播电台开辟了‚行风热线‛、‚律师说法‛‚法治盘县‛等专题栏目,分别由行政执法部门、司法各部门的执法、司 法人员和律师解答群众提问,解答法律咨询,编播各类法律知识及本地法制信息,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更好地学法、守法、用法;在《盘县快讯》上开辟《学法用法、构建和谐》、《法治导航》等宣传栏目,通过生动案例,切实强化了群众法制观念;县司法局与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合作搭建法制宣传短信平台,适时向手机用户发送短信,温馨提醒大家遵纪守法;县司法局和县科协、卫生、水利局、林业、消防等部门,在人口密集的村、社区制作了法律、科普长廊,定期在长廊内张贴法制宣传资料,为群众学法提供了一个集中方便的平台;拓展信访接待阵地,建立健全了法律工作者参与信访接待制度,为信访群众现场解答法律问题,引导群众依法上访。四是以深入开展依法治理三大工程为重点,努力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在地方依法治理中,充分发挥协调领导职能作用,继续坚持以依法行政为核心,突出抓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不断加快法治、透明、责任、服务、廉洁政府的建设进程,凸显依法治理的社会效果;在行业依法治理中,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治理什么‛的方针,协调监督有关职能部门着力抓好资源开发、‚双创双建‛、整脏治乱和节能降耗减排、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环境污染、社会保障等关系国计民生的热点难点专项治理活动,使治理效果更加明显、行风更加良好、社会公信力更进一步增强;在基层依法治理工作中,深入推进以‚四民主,两公开‛为 主要内容的治理活动,巩固‚民主法治村‛创建成果,切实保障群众的参与权、选举权、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依法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整合资源,创新法律服务理念,拓展法律服务领域
(一)充分发挥法律援助职能作用,切实为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提供及时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畅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围绕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为农民工、下岗职工、低保户、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注重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办事技能,充分发挥法律援助站的职能作用,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增强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力。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办案激励机制和办案质量评估和监督检查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法律援助事业健康发展。2010年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94件,接待咨询312人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60余万元。
(二)积极引导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引导好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为驻盘大企业、重点项目建设、房屋拆迁、资源开发、环保、‚三农‛等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使案源得以扩展;发挥专业优势,及时、优质高效服务矛盾纠纷化解,赢得了地方党政领导和群众的好评;加强监督管理、积极引入教育、诚信、考核评价机制,促进了法律服务队伍健康成长。一年来,公证人员办理公证274件,接待咨询来访850人次;律 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共办理案件354件,调解纠纷53件,办理见证9件,担任法律顾问15家,代写法律文书584份,解答法律咨询4289人次,避免群众经济损失540万元。
五、加强监督,创新队伍建设手段,提升司法行政队伍素质
一是认真开展股级干部竞争上岗和新任股级干部廉政勤政集体谈话。争取县委组织部和人事局的批复,开展机关股级干部公开竞争上岗,组织竞争上岗的股级干部深入学习《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部门职能职责,引导他们谈感悟,使他们更加珍惜竞争在岗的机遇,加强沟通协调,一切以大局为重,一切以推进全县司法行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学善学、勤政清廉、履职务实的表率,教育引导好本部门干部职工顾大局、识大体,把思想统一到全面推进司法行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上来。二是深入开展了‚十佳司法所长‛创建活动。在37个司法所深入开展以增强司法所长政治理论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落实各项工作为目标,以推进各项制度的执行和实现各项工作目标为主题、以业务能力建设和司法所所务管理建设为重点,以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为规范,在全县掀起了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热潮。经过评比,向市司法局上报了张怀伦、周彪、杨清江、杨金波、司恒四人为‚十佳司法所长‛人选。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时时有针对性。政治处利用每周一次的副 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轮流登台主持学习的机会,结合干部职工的思想行为实际,有针对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严重苦累不均、干多干少一个样、干的不如看的等现象,认真组织学习了仲祖文的《就是要干好干坏不一样》、《加大治庸治懒力度》、《别让老实人吃亏》等文章;针对只捉摸人不琢磨事现象,学习了仲祖文的《不让投机专营者得利》和李永忠的《琢磨事与捉摸人》等文章;针对少数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欠缺状况,学习了《党章》、余心声的《论加强党性修养》和《论更加解放思想》等文章;针对少数干部职工不团结、小摩擦等情况,学习了张怡恬的《团结与‘团结’》和本部门摘编的《欣赏是一种善良和美德》等文章;针对少数干部职工执行力不强的问题,学习了余心声的《论增强干部执行力》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等文章和书籍,每次学习结束都由局主要领导点评。弘扬了正气,增进了和谐因素,有力地抑制了歪风邪气,为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促进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以开展‚践行宗旨教育‛活动为契机,切实改进法律服务方式。把法律援助、公证作为为民办实事的暖心工程,在乡镇建立了法律援助站、在村设立了法律援助联系人,积极落实法律援助和公证维权机制和各项便民措施,积极开展流动服务、上门服务,简化申请、受理、审查、指派程序,推行‚首问责任制‛和‚一站式‛服务,特别是对低保人群、残疾人、老 年人、涉及农民工劳动报酬、工伤赔偿的,免除经济状况审查,及时将党和政府的关怀传递给受援群众。对法律咨询解答一律免费提供服务。搭建了广阔的法律援助服务平台,拓展了法律援助领域,扩大了法律援助覆盖面,有效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五是积极配合抓好乡镇便民利民党务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和管理。出台文件要求各司法所:协调做好司法行政工作与便民利民服务中心工作相衔接融合,切实发挥好司法行政工作便民利民的优势和作用;每周挤一天在便民利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司法行政业务,并将工作具体时间安排、办理程序、相关材料、办事时限等一次性告知群众,节约群众办事成本。确保不出现‚三乱‛和‚四难‛现象;下村或外出办理其他公务,应当在合适位置公布去向和联系电话,以便群众联系办事;整合司法行政资源,充分整合司法所、法律援助站、乡村两级调委会和法律服务所职能作用,搞好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
第二篇:XX司法局关于社会管理创新
XX司法局关于社会管理创新
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委员会、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名单)的通知》精神,按照XX委、政府、和XX地委、行署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为全面推进我县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不断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结合XX司法行政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XX工作座谈会精神,充分挖掘和发挥司法行政职能和资源优势,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理念,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以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着力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切实提高创新社会管理能力,保障全县司法行政工作创新发展。
二、目标任务
在XX委、XX政府的领导下,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全体司法行政干警协作努力,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等探索健全相关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体
制,强化工作措施,通过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实现创新发展的目标,以贯彻落实“三项重点工作”为主题;大力推进人民“大调解”工作创新发展以完善人民调解制度为重点,以实施矛盾化解为主线。大力推进安置帮教工作创新发展;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己任,以服务波密建设为引擎。大力推进法律援助工作攻坚活动创新发展;以“六五”普法和依法治理为契机;以抓基层强基础为根本;以提升法律服务的社会公信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的创新发展。
三、主要内容
(一)把推进社会矛盾化解贯穿于司法行政工作始终,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创新人民调解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拓宽人民调解工作领域,在做好常见性、多发性矛盾化解的同时,重点关注由乡(镇)、村引发的热点问题,着力化解初始状态的工伤赔偿、邻里、家庭婚姻、资源、环境保护、交通事故等疑难纠纷;创新人民调解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切实加强矛盾纠纷调解组织网络建设,深入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大调解”中的基础作用,对各类矛盾纠纷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做到矛盾不上交,切实做到“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乡(镇)、重大、疑难纠纷不出县”的工作要求,把矛盾纠纷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工作体系,重点健全乡
(镇)、司法所、村调委会联合性人民调解组织,发展专业化人民调解员队伍体系,实现人民调解组织的全覆盖;在构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位一体、三调联动的“大调解”体系中发挥更大、更好的基础作用。
(二)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贯穿于司法行政工作始终,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发生。创新安置帮教工作发展,努力提高帮教实效。认真贯彻安置帮教政策,严格责任,完善机制。建立和完善党委、政府领导,综治委指导协调,司法行政部门为主,公安、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安置帮教工作格局。健全刑释解教人员出监所衔接机制,建立部门联合服务管理和社会帮扶机制。进一步完善帮教网络,发展扩大帮教工作队伍。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指导服务、培训工作,选择有条件的企业,给予各种扶持,重点帮扶“三无”人员及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刑释解教人员。进一步加强安置帮教日常管理工作和安置帮教组织网络建设,积极引导刑释解教人员转变就业观念,鼓励通过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就业。积极动员刑释解教人员的家庭和村委会,居委会参与到安置帮教工作中,拓宽安置渠道,着力解决刑释解教人员在就业、就学和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回归、融入社会。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
罪。
(三)创建XX服务“阳光窗口” 活动,积极开展XX便民服务。充分发挥“阳光窗口”接待的作用,热情、及时、准确解答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引导人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协助他们通过正当程序,维护其合法权益。努力提高基层XXXX工作保障水平,加快XXX便民服务窗口建设,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机制,方便人民群众异地申请法律援助,降低维权成本。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完善法律援助案件受理、审查、决定、指派、承办、监督等各个环节的程序规则,切实提高办案质量。采取便民措施,简化办理程序,保障人民群众获得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做好人民群众的法律援助工作,保证农牧民、农民工就近快捷地申请法律援助,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简化程序,优先接待和办理,使人民群众可以直接获得法律援助。
(四)开展民间纠纷排查活动,扎实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
从2010开始到2012年底,XXX要开展矛盾纠纷化解的攻坚活动,与派出所一同开展集中排查,实现矛盾排查的常态化。特别在临近重大活动、重要节庆日、社会敏感期要集中力量组织开展重点排查。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逐一登记在册,实行台帐管理,进一步推进三级调解联动工作,切实形
成衔接有序、紧密配合的“大调解”工作格局,预防化解热点、难点矛盾纠纷。
(五)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面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乡(镇)司法助理员、村调委会要发挥司法行政职能窗口作用,进一步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的新平台,形成化解矛盾的新机制,提高参与社会管理的效率。深入开展 “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搞好法制宣传教育,扎实开展“民主法治社区”、“民主法治示范村”、“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和“诚信守法企业”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创建质量,夯实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基础。
四、方法步骤
(一)制定方案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4月底)
局办公室要结合实际,认真动员部署,从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创新措施和办法,指导思想、目标任务要清晰,工作重点要突出,方法步骤、考核标准要明确,形成具体实施方案并上报。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5月—2012年8月底)局办公室按照制定的具体方案组织实施,要把各项任务和目标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人,明确工作标准和完成时限,确保各项工作扎实开展、整体推进,同时定期上报工作的进 5
展情况。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
局办公室要根据实施方案中明确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自查总结,将实施情况进行认真总结,迎接上级的检查验收,并形成长效机制,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局成立由局长XXX任组长,副局长XXX任副组长,此项工作由办公室XX同志负责,司法局全体成员的领导小组,局长要统一组织、指导、协调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切实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扎实、有效、有序地开展。
(二)严格落实责任。局办公室要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研究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具体任务和措施,对各项工作任务逐项细化分解,切实把重点任务变成具体的工作项目,把原则性要求变为可操作的工作措施。各项工作任务都要明确责任人,明确时限要求,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三)加强督促指导。局主要负责人要深入对本单位摸实情、查实况、问实效,加强对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及时发现总结实施中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要予以表彰;对措施不力、成效不大的,要督促其加以整改。局办公室要定期向上级报告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进展情况。局领导小组将适时对本单位进行督导检查(重点是对本单位方案制定情况、安排 6
部署情况、工作开展情况、完成目标任务进展情况、取得的工作成效情况、工作创新情况、经验推广情况、典型宣传情况等方面进行集中督查)。
(四)严格考核奖惩。一是对本单位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开展情况适时进行考核检查。二是把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纳入岗位目标考核体系。三是把本单位开展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情况作为单位和个人评先评优的依据。对工作成效明显的个人要予以表彰奖励;对措施不力、工作落后的个人,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责任查究。
二〇一一年四月三十日
XX县司法局
附件
XX县司法局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
三项重点工程
根据中央综治委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具体要求和《XXX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两年内全县司法系统抓好社会管理创新三项重点工程。
一、创新人民调解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拓宽人民调解工作领域,在做好常见性、多发性矛盾化解的同时,重点关注由乡(镇)、村引发的热点问题,着力化解初始状态的工伤赔偿、邻里、家庭婚姻、资源、环境保护、交通事故等疑难纠纷;创新人民调解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切实加强矛盾纠纷调解组织网络建设,深入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大调解”中的基础作用,对各类矛盾纠纷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做到矛盾不上交,切实做到“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乡(镇)、重大、疑难纠纷不出县”的工作要求,把矛盾纠纷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工作体系,重点健全乡(镇)、司法所、村调委会联合性人民调解组织,发展专业化人民调解员队伍体系,实现人民调解组织的全覆盖;在构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位一体、三调联动的“大调解”体系中发挥更大、更好的基础作用。
二、创新安置帮教工作发展,努力提高帮教实效
认真贯彻安置帮教政策,严格责任,完善机制。建立和完善党委、政府领导,综治委指导协调,XX行政部门为主,公安、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安置帮教工作格局。健全刑释解教人员出监所衔接机制,建立部门联合服务管理和社会帮扶机制。进一步完善帮教网络,发展扩大帮教工作队伍。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指导服务、培训工作,选择有条件的企业,给予各种扶持,重点帮扶“三无”人员及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刑释解教人员。进一步加强安置帮教日常管理工作和安置帮教组织网络建设,积极引导刑释解教人员转变就业观念,鼓励通过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就业。积极动员刑释解教人员的家庭和村委会,居委会参与到安置帮教工作中,拓宽安置渠道,着力解决刑释解教人员在就业、就学和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回归、融入社会。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
三、创建XX服务“阳光窗口”活动
充分发挥“阳光窗口”接待的作用,热情、及时、准确解答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引导人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协助他们通过正当程序,维护其合法权益。努力提高基层法律援助工作保障水平,加快XXX便民服务窗
口建设,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机制,方便人民群众异地申请法律援助,降低维权成本。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完善法律援助案件受理、审查、决定、指派、承办、监督等各个环节的程序规则,切实提高办案质量。采取便民措施,简化办理程序,保障人民群众获得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做好人民群众的法律援助工作,保证农牧民、农民工就近快捷地申请法律援助,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简化程序,优先接待和办理,使人民群众可以直接获得法律援助。
第三篇:东胜区司法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司法局关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实施方案
根据自治区、市、区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实施意见精神,以社会管理创新统揽三项重点工作,结合我区司法行政工作的实际,现就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出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双百”城市建设,围绕生态和谐、宜居宜业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按照“管得到、管得住”要求,围绕“服务周到化、行为归属化、管理扁平化”的理念,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改进社会管理方式、破解社会管理难题,提升社会管理能力和社会建设水平,实现社会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信息化和法制化。
工作目标:以社会矛盾化解为基础,以社会管理创新为动力,以公正廉洁执法为根本,按照每年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力争三年取得明显成效的要求,促使源头治理不断加强、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基层基础不断充实,更有效地防止各类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发生,更有效地提升公众安全感、社会和谐度、群众满意度。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把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取向,把社会是否和谐稳定作为衡量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成败的标准,积极开展社会矛盾的预防和化解工作,最大限度理顺社会不满情绪,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对抗力,使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安全感明显增强,心情更加舒畅。
二是坚持群众路线。社会管理创新是群众性事业,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认真组织群众,为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提供良好平台。
三是坚持服务优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深化管理,倡导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通过对社会各阶层及基层人民群众的良好服务推动社会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是坚持统筹协调。社会建设和管理是一个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按照综合治理的思路,运用各种管理手段调动各种管理力量,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五是坚持依法管理。社会建设和管理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促进政府职能部门依法管理社会义务,依法履行职责,形成有序性管理、常态化管理,最终实现依法管理。
三、组织机构 为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全面贯彻落实,成立东胜区司法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主 任:刘治远 东胜区司法局局长兼区调处中心主任 副主任:陈小军 东胜区司法局副局长
刘 东 东胜区司法局副局长
刘 剑 东胜区司法局纪检组长
成 员:弓 庆 东胜区司法局办公室主任
韩 炜 东胜区司法局宣教室主任
孙艳红 东胜区司法局基层室主任
乔保卫 东胜区司法局社区矫正办主任
郭永胜 东胜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
千那日苏 内蒙古蒙南律师事务所主任
尚依萍 东胜区公证处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司法局办公室,由弓庆任办公室主任。
四、工作目标及任务
(一)积极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创新,充分发挥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认真贯彻落实《鄂尔多斯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意见》,与各镇、街道办事处协调配合建立政法综治中心,将基层工作纳入到政法综治工作中心,争取在经费、装备、警力、待遇上达到上级要求的规范化建设标准。
(二)积极推进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机制创新,全面落实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措施
1、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深入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大整治”专项行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不断巩固和拓展全区社会矛盾化解工作,规范“三个中心”(社会矛盾调处中心、信访接待中心、涉法涉诉接待中心)建设,构建“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工作体系,建立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信访渠道。
2、健全“大调解”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的机构和职能,实行事业单位科级建制,经费单列。各镇、街道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实行包干对接制度,及时调处所联系地区的社会矛盾。规范社会矛盾联合接访中心建设,完善社会矛盾纠纷五级排查调处网络,行使“五项职权”,将工作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启动运行公调、访调、诉调、检调、纪调、仲调“六大对接”机制,形成矛盾调处合力。健全预警预案,心理危机干预等机制,开设人民调解咨询热线,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窗口化和专业化。
3、加强源头治理。一是建立社会稳定风险机制。针对全区重点工作,在棚户区改造、教育医疗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和项目上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建立风险评估等级,实现社会矛盾风险早知道、早防控、早化解。要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社会管理风险评估责任制。二是要着力解决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依法为弱势全体提供无偿的法律援助服务,切实维护弱势全体的合法权益。深入开展“结对帮扶”、“送温暖”等亲民爱民活动。三是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以“六五”普法开端为契机,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依法表达合理诉求,防范极端事件发生。建立法制宣传阵地,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不断扩大法制宣传教育覆盖面。
4、建立健全社情民意的收集研判机制。严格实行周五维稳周例会制度,实行定人关注舆情、定时报告舆情、定责重视舆情和及时分析舆情的工作机制,抓好社情信息的汇集、分析研判,畅通民意反映渠道,构建“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三问平台,定期分析社会突出问题,做好工作预案,积极干预,堵疏结合化解矛盾,建立健全信息通报制度,做好信息收集和研判工作,从根源上减少突发性事件。
5、加强社会管理队伍建设。
1.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积极预防和努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1)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加强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引导群众通过正当渠道合法、理性表达诉求。凡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务必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把维稳工作落实到决策前端环节,最大限度减少社会矛盾发生。
(2)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切实加强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各县区司法局对乡镇(街道)司法所、社区(村)居民人民调解组织,要对没有建立调解组织的地方和单位,加强业务指导,尽快建立健全调解组织,配齐配强人员,扩大人民调解的覆盖面。要适应新时期人民调解改革发展的要求,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整合多种资源,探索建立劳动争议、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物业管理等领域的调解组织,健全完善医患纠纷调解仲裁机制,做到哪里有矛盾发生哪里就有人民调解组织、确保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在基层有人抓、能落实。
(3)开展民间纠纷排查活动,扎实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从今年开始,到今后一个时期,各县区司法局每年要开展矛盾纠纷化解的攻坚活动,集中排查,实现矛盾排查的常态化。特别在临近重大活动、重要节庆日、社会敏感期要集中力量组织开展重点排查。今年要以开展“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争当矛盾纠纷化解能手”竞赛活动。按照竞赛活动的实施方案,把“四比四看”竞赛内容落到实处,集中力量化解一批多年积累的矛盾,消除陈年积怨,有效化解矛盾,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逐一登记在册,实行台帐管理,进一步推进三调联动工作,切实形成衔接有序、紧密配合的“大调解”工作格局,预防化解热点、难点矛盾纠纷。
(4)积极开展法律服务主题活动,有效利用法律服务手段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事务所要引导律师充分运用诉讼和非诉讼手段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积极参与“大调解”工作,发挥律师的专业优势,采取诉前调解、庭内调解、庭外和解和其他非诉讼手段消除纷争。鼓励律师担任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组织法律顾问,参与信访接待,努力为政府处理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提供法律服务,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推动社会矛盾解决纳入法制化轨道。
各法律援助机构要深入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活动,把便民理念贯穿到法律援助服务的全过程,落实到工作的每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有效预防化解涉及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全市公证处要强化管理与监督,严格依法办证,善于通过公证手段,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杜绝错假证,提高公证工作的社会公信度。
(5)营造法制宣传教育浓厚氛围。增强公民法律意识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深入开展宪法与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全社会树立依法办事观念,引导群众依法有序表达利益诉求。全面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做好“五五”普法总结验收,深入推进“法治南昌”创建和“法律六进”活动,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平安南昌 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6)要保持劳教场所的安全稳定,不断提高教育改造质量。深入开展以“贯彻首要标准,公正廉洁执法,建设平安场所”为主要内容的争创“十面红旗”活动。构建“大帮教”工作格局,加强劳教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教人员改造质量。深入开展场所安全稳定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活动,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健全矛盾排查化解、和应急处理工作机制、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问题。
(7)建立社会矛盾三级预警机制。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把排查出来的矛盾进行汇总梳理和分析预测,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实行三级预警:对有可能引发群体越级非正常访的矛盾列为三级预警,须报告当地政府分管领导立即处理,处理未果的,及时报告政府主要领导处理;对有可能引发群体闹事苗头的矛盾列为二级预警,须报告政府主要领导立即处理,处理未果的,及时报告党委主要领导处理;对有可能引发群体事件等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列为一级预警,须及时直接报告党委主要领导立即处理,确保矛盾得到有效化解,报告和处理情况登记在册,以备责任倒查。
(8)明确责任,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的合力。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属地管理”和层级负责的原则,辖区内的矛盾,由属地党政领导组织化解、跨区域的矛盾由共同的上一级党政领导组织化解,行业性的矛盾由主管部门领导组织化解,跨行业的矛盾由政府分管领导协调化解,单位内部的矛盾由单位负责人或法定代表人负责化解,对每个矛盾和问题都要明确化解责任主体和化解时限,确保化解到位。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基层性作用,做到哪里有矛盾,人民调解工作就延伸到哪里,提高化解矛盾的实效。
(9)提高处置突发事件水平。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制定处置突发事件工作预案,落实应急队伍和保障措施,确保应急处理统一指挥、协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加强对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工作的培训,提高应急处置水平和能力,把负面影响缩到最小范围,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司法行政管理体系。(1)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建立适应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求的社区矫正工作体系。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落实非监禁刑罚执行任务,将刑期较短,改造好、社会危险性小的五种服刑人员纳入社区矫正范围加强管理。今年要按照自治区、市有关社区矫正工作精神,把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开展,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社会宣传,加强与公、检、法等部门的工作衔接和协调配合,完善衔接和档案移交制度,建立非监禁刑人员数据库,依法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各个环节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为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打下基础。
(2)创新法律援助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果。为适应困难群众实际需要,推行方便群众申请的服务方式,如:电话申请、网络申请、邮寄申请、上门受理等方式,变坐等群众为主动服务。改进案件指派方式,逐步推进点援制,不断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方便当事人异地申请和获得法律援助。坚持“调解优先”原则,努力实现案结事了。
3.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切实提高司法行政机关的公信力。
(1)提高司法行政干警队伍素质。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每年集中一定时间,对公证员、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进行继续教育培训,确保广大法律工作者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纪律作风教育,落实中央、自治区、市对各级司法行政干部队伍进行集中轮训的长效机制,提高运用法律政策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信息化实战应用能力、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舆论引导能力。鼓励干警参加在职学历教育,提高司法行政干部综合素质。
(2)规范执法行为。树立正确执法观念,做到既严格、公正、廉洁执法,又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全面整合、细化司法行政业务工作流程,制定统一的执法工作规范,形成权责明确、行业规范、监督有效的执法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修改完善工作,特别对劳教人员的加减期等的奖励的运用纳入规范化执法轨道。全面落实执法公开要求,依法公开执法依据、程序、流程和结果。
(3)规化法律服务执业行为。加强执业监管力度,认真做好日常监督、投诉查处和行政处罚、行政处分工作。加大对公证质量的监督检查、维护公证公信力;加大对律师考核评价力度,提高律师所管理和执业水平;加大对司法鉴定质量检查,增强司法鉴定人客观公正、执业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大对法律援助动态跟踪监督和质量检查,推动法律援助的健康发展。要加快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公证、律师、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网络化建设,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司法行政信息平台,以信息化促进管理规范化。劳教场所要完善实况监控,防止发生劳教人员脱逃、牢头所霸等问题。
(4)强化执法监督和完善执业考评机制。建立健全警务、所务督察机制,加强对关键岗位,重点环节违法违纪问题的专项督察。加强对劳教场所的监督,防止所内非正常死亡。建立完善各级司法行政业务工作考评机制,把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满意度作为评判司法行政工作的根本标准,不断增强司法行政业务工作考评科学性,完整性和统一性。推行司法行政和法律服务工作人员执法执业业绩档案制度,把执法执业档案作为司法行政人员绩效考评,调整岗位、晋职晋级和追究执法过错责任的重要依据。建立完善党委(党组),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对本系统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管理监督协作配合机制。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当事人、群众、新闻舆论的监督,提高执法执业监督的效率和水平。
三、方法步骤
按照中央、自治区、市政法机关的要求,力争用三年时间,每年结合司法行政工作进行部署。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三项重点工作取得实效 1.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把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摆到司法行政工作发展中来谋划,认真研究部署,建立和完善与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要求相适应的机制体制,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对各项工作任务逐项细化分解,切实把重点任务变成具体的工作项目,把原则性要求变为可操作的工作措施,确保三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调查研究,改进工作作风。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围绕“如何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全面做好司法行政工作”开展专题研讨活动,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着力解决司法行政工作的重点、难点、薄弱点,积极探索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新思路新对策,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新的理论依据。领导干部要带头真抓实干,认真落实各项部署,及时解决问题,切忌搞形式、走过场。
3.加强宣传力度,把握舆论导向。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及时发现在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好措施、好做法、好成效,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利用新闻媒体和现代信息手段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对社会热点、敏感问题的报道,要正面引导、释疑解惑,着眼于有利于化解矛盾,有利于理顺情绪,防止不满情绪积淀和激化而酿成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事端。
4.加强督促指导,严格考核奖励。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实行项目推进,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加强工作指导。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要纳入今年绩效考核的范围,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各县区司法局、局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要定期上报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要予以表彰;对措施不力、成效不大的,要督促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要按照领导干部问责制进行问责。
第四篇:司法局立足职能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县司法局立足职能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去年以来,县司法局深入开展“三项重点工作”,立足职能,创新思维,充分发挥管理、服务、引导、预防职能作用,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推进司法行政工作新作为。
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特殊人群管理
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这一特殊人群帮教是社会管理的重点任务,该局坚持强化服务型和保障型的管理理念,不断创新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管理机制。去年5月份,县刑释解教人员安帮办和18个司法所全部配备电脑,开通中央综治委服刑在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服刑在教人员基本信息核查机制,实现了司法所、监所、派出所、村(社区)服刑在教人员信息全面对接和核查甄别,对核实成功的服刑在教人员,确定了帮教责任单位、责任人,从源头上做好了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为服刑在教人员释解后的帮教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累计核查服刑在教人员823人,核实787人,对16名预释放人员信息进行了初步登记,逐步消除了“三假”人员(假姓名、假地址、假身份),受到了市综治委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的通报表扬;实行刑释解教人员出狱(所)由司法所通知家属或基层组织接回制度,对刑释解教人员建立“一人一档”,根据其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分类管理,协调相关部门落实“五扶一促”(扶心、扶困、扶技、扶业、扶学,促其思想和行为转变)措施,目前全县共帮教刑释解教人员672人,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1.2%以下,实现了安置帮教工作无缝
对接;今年以来,对判处管制、缓刑和假释的罪犯试行社区矫正,已接收外地法院判处非监禁刑的罪犯21人,各司法所均落实相应管教措施,管控率达100%。
二、围绕发展大局,提供公共法律服务
社会管理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法律手段的介入。司法局通过发挥律师、公证、法律援助等专业优势,向社会不同阶层和群体提供多层次的公共法律服务,协调了社会关系,有力地服务了经济发展。一是应对社会风险当助手。建立“民生工程法律服务团”、“信访工作律师团”、“法治县创建法律顾问团”,为我县重点领域、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采取座谈走访、举办法制讲座、现场解答咨询、帮助审查经济合同和劳动用工合同等形式,先后为宏伟实业、天驰实业、合昌饲料等企业提供了“一站式”法律服务;担当政府法律顾问,为香雪海制冷工业落户民权、城建拆迁、土地流转承包等提供法律建议,处理相关法律事务。二是规范社会行为搭扶手。在“三农”发展、征地拆迁、金融信贷、房地产开发、行政执法、劳资关系等领域,充分发挥公证调整人际关系、预防社会矛盾,规范民商行为等重要作用,实行公证预约或上门服务,先后办理各类民事、经济类公证4269件。三是促进社会公平送援手。采取健全网络、降低门槛、突出农民工重点人群等一系列措施,全力推进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去年以来共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478件,为困难群众避免和挽回损失380多万元,让弱势群体享受了法治公平正义的阳光。去年,该局曾作为全国两个基层代表之一参加了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在京召开的法律援助座谈会,为农民工张**维权案荣获全省“法律援助十大精品案件”,全市法律援助现场会在我县召开。
三、推进依法治县,引导规范社会行为
该局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作为全社会提高法律意识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法律引导功能,提高全县公民依法办事能力,为优化社会管理效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落实普法依法治理责任目标管理机制,深入开展了“学法用法、做守法公民,建和谐**”和法治县创建为主题的“法律八进”活动;在日常的、节点的传统形式法制宣传基础上,建立了民权普法网、手机普法短信、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法制专题、网上工委党员在线学习测试法律知识等新型法制宣传教育平台,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形式;以“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示范学校”创建和 “法律进校园”集中教育活动为载体,加强对农民和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去年,我县4个行政村被评为“全省民主法治村”,1个乡被评为“全省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先进单位;今年,我县被推荐为全省“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先进县,该局被评为全市“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先进集体。
四、贯彻调解优先原则,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作为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主管部门,司法局大力宣传贯彻《人民调解法》,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从源头上预防矛盾发生、避免矛盾激化。一是在健全人民调解组织网络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站,试行“以奖代补”政策,对专职民调员实行办案补贴;二是建立人民
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的衔接,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建立律师参与政府信访工作机制,与县公安局联合制定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工作衔接办法、公安信访部门与律师联席接访办法,组织律师介入公安涉法信访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全县律师参与公安信访接待60余人次,通过法律宣传和教育当场平息矛盾纠纷30余起,为接访领导提供法律意见20余条;三是推行“阳光调解”工作法,针对新形势下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新特点,推广司法所以调解人员主持、村民或村民代表监督、相关群众参与、当众以案释法的“阳光调解”机制,先后成功调解123起土地边界纠纷和相邻关系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100%,没有一起矛盾纠纷调处后出现反弹;四是把调解优先原则贯穿于法律援助全过程,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民事案件,在诉前、诉中,由法律援助案件承办人根据当事人意愿进行调处,从而降低诉讼成本,减少当事人诉累,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去年调解结案210件,占法律援助案件总数的62.5%。去年,该局被评为全省指导人民调解工先进集体。
第五篇:司法局近两年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情况汇报
市司法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汇报
XX局长、调研组的各位领导:
上午好!
首先我简要介绍一下市司法局基本情况:
市司法局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现有行政编11人,工勤编1人,司法助理员编23人,实有14人。下辖2个事业单位:一是市法律援助中心,编制3人,实有2人;二是XX公证处,编制5人,实有5人。司法局机关内设科室5个:(1)办公室(含政工科)。(2)法制宣传教育指导科(含普法依法治市办)。(3)法律服务监督指导科。(4)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指导科。(5)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办公室(含社市矫正工作管理科)。全市X个街道、X镇和物流都设有司法所,司法局对基层司法所实行垂直管理。
下面,我从社会管理创新和服务民生的角度汇报我市的司法行政工作。
一、司法所管理体制得以理顺。
司法所管理体制改革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主要领导批准了市司法局提出的司法所工作人员配备标准。X月份,全市各街镇8家司法所XX人的人事、工资关系已调入到司法局,市财政局重新核定了司法行政工作经费并已到位,标志着我市司法所管理体制得以理顺,真正意义上实现垂直管理。
二、人民调解工作实现“四个转变”。
一是在工作方向上,实现“单一调解”向“调诉衔接”的转变。我们与市法院沟通,法院成立了调解室,组织人民调解员、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参与诉前调解。
二是在工作方针上,实现“重调轻防”向“调防结合,以防为主” 1的转变。进一步健全了以司法局牵头,基层科主抓,各街、乡(镇)具体负责,司法所实际操作的市、街(乡)、村屯(社市)、调解小组为主的四级调解网络,目前,全市人民调解组织覆盖X个街(镇),XX个社市、XX个村,调委会成员达XXX人。我们利用多种渠道宣传人民调解工作的地位、作用,正确引导纠纷当事人主动寻求人民调解的帮助。我们还建立了矛盾纠纷的预防和排查机制,排查形式上坚持定期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每月进行定期排查一次;在政治敏感期、重大节假日等矛盾纠纷高发期开展统一排查行动。两年来,共办理各类调解案件XX件,调解率达100%,成功率达98%以上。
三是在工作方式上,实现“单独调解”向“多元调解”的转变。加强了行业协会、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成立了物流园市调委会,实现了地域全覆盖。
四是在经费保障上,实现“无补贴”向“有补贴”的转变。建立了案件补贴制度,省司法厅拨付的中央转移支付经费全部用于办案补贴,去年补贴调解案件XX件;我们还专门召开人民调解员会议,公布案件补贴制度,使办案经费用在明处,用在刀刃上,并积极鼓励调解员办案。
除此之外,我们还定期开展调解业务培训,邀请省司法厅、市司法局基层处的资深人员为人民调解员进行业务辅导,全面提高调解员的法律知识水平和调解技巧。今年我们还借鉴舒兰经验,在全市建立了20个“百姓说事点”,目前各个“点”已实现了“五个一”(即一块牌、一块板、一个记事本、一个法律图书角、一个法律明白人)。
三、刑释解教和社市矫正工作实现“四个到位”。
一是管理制度到位。我们建立了释解人员接收制度、排查制度、安置制度等,尤其是社市矫正工作,做为全省首批试点单位,我们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在互联网上借鉴外省经验,边在实际中结合自
身实际制定管理制度,先后制定了《市社市矫正工作实施细则》、《社市矫正对象管理制度》、《社市矫正对象奖惩制度》等XX项管理制度。
二是排查到位。释解人员实行定期排查和集中排查制,每季度定期排查,治敏感期、重大节假日等集中排查;社市矫正人员每周进行走访。
三是帮扶到位。我们抢抓机遇,以社会管理创新为突破口,以服务释解人员、社市矫正人员为主线,积极打造彩虹基地和劳动教育基地建设,现已建成三个彩虹基地和一个公益劳动基地,即:XX有限公司、XX有限责任公司、XX印刷厂,在XX老年护理中心建立了全市首家规范化社市矫正公益劳动基地。我们先后投入XX万余元修缮了企业员工宿舍、车间、食堂等建筑设施,为员工宿舍订购了床、被褥等生活必需品,为被安置的刑释解教人员创造了一个舒心、安心、放心的工作生活环境。定期组织社市服刑人员到养老院参加公益劳动,对家庭困难,符合低保条件的,我们协调民政部门给予办理低保,对有劳动能力的,我们协调辖市企业为其提供工作岗位。今年,先后安置了3名生活困难的刑释解教人员,协助5名释解人员办理了低保。我们在XX率先成立了心理咨询工作室,仅今年就为全市社市服刑人员做心理咨询XX人次。
四是管理队伍到位。我们及时调整了释解工作领导小组和社市矫正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范围涉及全市各相关管理部门,责任层层落实到位。定期举办司法所工作人员和公益岗位人参加的培训班,邀请省、市司法行政机关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业务辅导。
四、法律援助工作实现了“有一助一”,做到了应援尽援。
法律援助中心组织开展了“幸福〃尊严”法律援助应援尽援活动,对于城市低保边缘家庭成员“有一助一”。我们还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建立法律援助困难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对全市XX户低保户、XXX名残疾人进行了数据采集,建立了信息数据库,凡经数据库采集信息的人员,提出法律援助申请的,无需提供任何证明材料,即可直接受理。市法律援助中心截止目前,已完成援助案件XX件,解答法律咨询XX人次,代书XX份,为XX名学生和XX名妇女上法制课。
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得到有序开展
精心策划和部署我市“五五”普法工作总结、表彰和“六五”普法启动工作。依法治市办印发了《2011年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各有关部门根据依法治市办的部署及时制定了2011年普法工作要点。5月初,就着手准备了《全市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和第五个五年依法治市工作规划(2011——2015)》征求意见稿,提请市委、政府、以及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等讨论;结合今年领导换届,及时调整领导小组成员,制定并下发了《市依法治市(法治城市创建)领导小组成员调整的通知》,目前,我们的“五五”普法工作总结、表彰和“六五”普法启动工作已近尾声。
我们还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针对不同时期在社市、村屯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宣传活动。两年来发放各种法律宣传手册XX余份,宣传单XX余份,为群众提供各种法律咨询服务520余人次,设法律咨询台XX个,法律知识宣传板XX快,上法制课X堂,宣传条幅标语X余条,彩旗XX余幅,法律宣传漫画X余份。
六、公证工作为大项目服务
XX公证处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律服务:一是积极与企业、所辖街、镇加强联系,结成法律服务对子,公证员定期轮流下基层为企业、群众办实事,及时办理各类公证,节省了群众办理公证的时间。二是设立了弱势群体专门法律服务窗口,设置专人负责农民工等弱势群体人员的公证工作,涉及到零就业家庭以及持有城市低保证的家庭,公证费给予了一定额度的减免。三是为我市棚户市改造提供法律服务,现场办理证据保全公证370件,保障了棚户市改造工程如期开工,并适当减免了公证费。四是圆满完成了XX案善后工作中涉及法律公证事项,本着为当事人特事特办快办原则,减半收取公证费,得到当事人的满意和领导好评。五是积极打造公证品牌,创建全国优秀公证处,先后投入XX万元对办公场所进行改造和购买办公设备。
我市司法行政工作取得的成绩,离不开XX市司法局的关心和指导,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我们将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市域经济发展,服务民生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O一一年十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