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应用
摘 要:以前,博物馆在展陈设计中一般以单一文字和图片的方式进行实现,不过这样显得过于生硬、固化,很难将人们的兴趣调动起来,也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多媒体技术集声、光、电、图文、影像等媒介信息为一体,将其合理应用到博物馆展陈设计中,可以让人们产生全新的参观体验。多媒体展览技术的互动功能,是现阶段博物馆展陈设计中必然选择的一种技术手段。本文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应用优势,并介绍了具体技术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博物馆;展陈设计
从传统博物馆展览陈列来看,大部分以文物收藏为主,将馆藏实物当成主要传播方法,让人们直接参观欣赏文物与藏品。博物馆是人们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人们在这里可以了解历史,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博物馆也要在展览陈列过程中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这样能够让展陈内容更加丰富,并切实提升博物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所以在博物馆今后的展陈设计中,多媒体技术已是必然选择,这对于博物馆的发展意义重大。
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应用的优势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因为多媒体是一种虚拟化技术,既能够摆脱物质实体和空间的限制,让信息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还不会受到时空和地域的局限,让人们在接受信息时,单位时间内接受的动态信息要多于静态信息。所以与博物馆传统展陈设计而言,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转变以往直观、真实但静止的展陈方法,将展陈物以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以往展陈仅仅只是简单的展示,人们只能自己去了解展品信息,并很少得到相应回复,通过自身的知识去发掘展品蕴含的历史信息和艺术价值。所以,展品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参观过程中只能走马观花,无法产生深刻的印象。而博物馆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展陈设计以后,就突破了灯光、实物、图片和展柜的限制,让人们可以走进博物馆,改变接受信息的方式方法。在虚拟世界里面,因为画面有一定比例,并遵循色彩和谐观的原则,不仅能够将物质化展示转变为非物质化展示,还能够在仿真数字产品与三维虚拟动画的支持下,把真实的空间视角扩展到视觉空间中,通过立体图像展示,人们能够在各个角度和方面掌握展品的属性信息[1]。同时在非直线光效果和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下,能够让展品显得更为真实,能够营造出整体影响空间,人们置身于全景画面以后,能够全方面欣赏到展品的图案、材质、细节和运作过程,这样人们才更容易接受展品的艺术信息和文化信息。
当前,大型化、规模化是大部分博物馆主要发展趋势,然而人们在参观大型博物馆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脑力与体力,若是以传统的方式进行展品陈设,必然会降低人们的参观和接受效果。所以博物馆要重视对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在生动、有趣、具体的故事情节里面融入展品的信息,让人们掌握到丰富的知识,同时在声光、色彩和音效之下,人们不仅可以进行视觉欣赏与听讲解员讲解,还可以参与互动,如此一来整个展示也更具戏剧、韵律、节奏的效果。这样可以增强人们的体验,收获乐趣,并在真实与虚拟中得到了大量信息,极大提升了人们对展品的兴趣,在情感上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创设出了良好和谐的参观环境[2]。所以,博物馆在展陈设计中要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这样既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还能够丰富博物馆展览内容,提升表现效果,同时还可以加大对多媒体技术等开发力度,认清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缺陷,从而及时进行改正,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2.1 三维立体幻影成像技术
在博物馆展陈设计里面,文物展品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文物都非常珍贵,不便于移动,所以极大减少了人们欣赏文物的空间,也不能全方位、多角度的欣赏文物。但是在应用多媒体技术以后,能够在多媒体技术平台的支持下,通过对幻影成像系统的运用,将展品全方位、多角度的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幻影成像系统利用了力量光学错觉的原理,突破了场地、欣赏角度等因素的局限,能够按照实际需要随意作出调整,尤其是幻影成像能够以三维影像的方式,让展品在空中成像,在普通光照下人们仍然可以观察清楚,让人们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增强人们的视觉体验。
2.2 导览系统
1、多媒体无线技术。多媒体无线技术是在一定技术支持下,将手机移动特性、蓝牙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充分结合起来,这与博物馆手持讲解等互动装置相比,功能更加完善。多媒体无线技术通过对局域网概念的运用,结合博物馆空间范围合理分项布局,成立了大量的区域空间范围驿站,然后将所需内容制造出来。利用蓝牙技术,这样人们可以通过具备蓝牙功能的手机,查找并接收相关资料[3]。多媒体无线技术除了有导览功能以外,还可以为人们提供展品的来源、特点及相关历史故事等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展品信息,还创造了良好的展厅环境,由此可见多媒体无线技术是博物馆展陈设计的一种基础服务平台。
2、触摸屏技术。触摸屏技术具备体积小、容量大的特点,主要优势包括信息表现形式丰富、操作简单方便,因而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博物馆展陈设计中。在博物馆触摸屏内容设计过程中,按照树状结构的形式,编辑重点内容,让信息更加清晰、简洁显示出来,并且在触摸屏互动电击操作过程中,人们能够更好的了解系统的文字、声音和图像,这样有利于更加全面了解博物馆的信息。
2.3 屏幕影像技术
相比于博物馆传统静态展陈,多媒体屏幕影像能够以声效、动画、互动等动态元素的方式呈现展品的信息与内容,并且更有层次性。博物馆要将屏幕投影系统安装在展厅内,利用系统将展品的信息内容以电影形式在屏幕上播放[4]。此外通过对rgb信号的运用,播放一些宣传片,提升效果。博物馆在展陈设计中运用多媒体屏幕影像技术,可以真实的展示出某些复杂的过程,借助高清晰和高亮度的效果,对人们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结语
总之,近几年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文化程度也得到了提升,参观博物馆的人数也逐年上升。博物馆在展陈设计过程中,要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将展品信息及相关内容更好的呈现出来,发挥着极其重要的辅助文物展示的作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博物馆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展陈设计已是必然趋势,这为博物馆展陈设计带来了新的发展,因此需要提高重视,尽快转变观念,积极主动采取新的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篇: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陈列中的应用
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陈列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高科技技术的不断更新,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各个领域当中,无论是中小学、大中专院校,还是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服务场所,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已成为了当下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方法和手段。对此,作为一名博物馆工作者,笔者拟从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浅谈下其在博物馆陈列中的一些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及多媒体;博物馆陈列;应用
博物馆是历史文化传播和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是重要的信息传播场所。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诸如人文、历史、艺术、自然、科技等藏品,吸引并教育者着观众。现如今,传统的博物馆陈列设计、制作手段和陈列展览方式已经不适应观众这个群体,人们不再满足于宏伟、精致的建筑中文物孤立、静态的展示方式,也不再满足于定时、定点的参观模式,于是,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顺理成章的介入并成为了现代化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标志被普遍关注。在这样的背景影响下,如何将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与博物馆陈列设计、制作和展出结为一体,如何更好地表现、诠释展品,是我们博物馆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命题。
一、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
计算机最早出现于1946年,并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4个发展阶段。而我们日常应用的并被称为计算机或电脑的设备准确的说应被叫做微型计算机。正是由于微型计算机的出现,计算机技术才被普及开来,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和周边设备才篷勃发展起来,多媒体技术也才应运而生。多媒体技术涉及计算机、图像处理、音频视频编辑、数字通信等多个领域,是名副其实的交叉学科。
二、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在陈列展览中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这一阶段的主要应用特点是文字处理。20世纪80年代末,微型计算机开始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得到了迅猛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初,微型计算机已经发展出了苹果机、286、386、486等几代产品,并衍生出电脑打印机、电脑雕刻机等外部处理设备,被广泛运用到博物馆陈列当中。这个时候的展览文字规范、整洁,代替了以往人工描字的方法,是博物馆陈列设计、展览制作发展长河中的划时代变化。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末期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图像处理和多媒体技术出现。随着微型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当微型计算机和操作系统进入所谓的“奔腾”时代和视窗时代,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和周边设备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而出。如CAD等绘图软件将陈列设计的“人工绘图时代”升级到“电脑制图时代”;扫描设备的普及使博物馆图片陈列告别“绘画和照片时代”;大型电脑拼图的出现,可以实现大型展览图文一次成型;触摸屏技术的使用,观众可以轻易地放大、缩小或旋转数字化展品,或者跟随展品的不同欣赏视频短片或者玩拼图等多媒体游戏……博物馆的陈列设计制作和展示方式在这一阶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博物馆陈列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21世纪至今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计算机技术网络化和多媒体技术的全面发展,逐渐运用到博物馆陈列设计、制作、展出的各个阶段。在陈列设计和制作过程中,3D MAX等设计软件运用虚拟现实渲染和动画等方法,使陈列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就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渲染技术看到陈列展览完成以后的效果,以便更好地把握自己的设计,并让方案审查方更直观地理解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在陈列展示中,通过音频技术的语音导览,参观者能够比较容易的了解展品的详细信息,从而弥补了陈列讲解的不足。而影像技术作为博物馆展示中的辅助手段,常被用在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中,以弥补图文陈列中想象性不足的缺憾,加深观众的理解;在综合运用方面,多媒体技术可以在不损失影像质量的前提下任意地转换图片文件的格式,以适应互联网发布、传统的制版印刷、制作幻灯、广告等各种需要,极大地扩展了文物影像的应用范围。而多媒体场景合成技术的运用,则真实的再现了所要表达的环境、细节、人物以及历史事件等无法用文字和图片表达的内容。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博物馆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云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现代化博物馆的陈列形式由传统形式向数字化、网络化转变,更有向主题公园式的发展趋势。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不断提高及应用成本不断降低的情形下,不久的将来,结合好莱坞梦工场式的大型影视特效、虚拟现实、三维立体投影等高新技术的全交互式的互动体验陈列展示手法就会涌现出来,即运用各种多媒体技术手段设计的展示情境,鼓励观众动手动脑参与展览,将观众被动的参观过程变成了一个在体验参与中探索、欣赏、发现和思考的双向传播参观模式,让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作为陈列展览设计制作中一员,我认为做好陈列展览工作,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我们提出了新要求。只有紧紧把握住陈列新技术、新知识的发展,才能对观众的提问做出满意的回答,让我们的博物馆成为名符其实的社会教育机构;第二,我们陈列形式设计出发点在以文物和标本展示为核心的同时,运用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为辅助的方法,这样才能为广大观众所接受,也正体现了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思想。
参考文献:
[1]安延山.论博物馆陈列技术的改革[J].文物春秋,1995(01)
[2]苏源.浅论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示中的作用[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9(01)
作者简介: 冯科,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陈列展览部文博馆员。
第三篇:论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论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以小学语文为例
兰州一中赵钱孙1
天水一中李周吴
2[摘要]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应用
一、引言
(一)多媒体技术
1.语文教学的特点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赵钱孙.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M].兰州:甘肃声像教材出版社,2010.[2]李周吴.论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J].甘肃教育研究期刊,2009,(3):12~14.作者简介:姓名,性别、民族、籍贯、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职称、职务、荣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等。此项主要针对有科研成果的作者。联系方式:移动电话、固定电话、电子邮件或者其他联系方式。
注:以上文字及引用纯属杜撰,仅供参考。多媒体作品参数及后台详细操作参见“投稿须知”。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第四篇:博物馆设计中的多媒体技术运用
博物馆设计中的多媒体技术运用
当前,紧紧抓住地域特色,体现地域文化个性,是当前博物馆展览发展的基本思路,应着重强化增强博物馆展览地域文化特色的理念。
一、增强博物馆展览地域文化特色理念的作用
博物馆的展览应着重反映地域文化特色,唯有把握了地域文化特色,发挥地域文化优势,方能让精品更精,让弱项变强项。
二、在展览内容设计中树立地域文化特色的理念
内容设计是博物馆展览最为关键的步骤,即以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去形成展览的主体脉络。展览的内容设计,实际是展览主题的确定问题,即根据现有或可拥有的藏品和展品确定主题。一般来说,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文物藏品和展品,在当地博物馆有较多的收藏,因此,以地域文化特色确定展览的主题,是博物馆展示文化个性和研究水平的重要手段。
三、在展览艺术设计中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理念 如果说内容设计靠的是逻辑思维,那么艺术设计主要靠形象思维来完成。艺术设计是连接内容设计和展览施工的中间环节,它要求把文字形式的内容设计方案,变为形象具体的工作方案,把分散孤立的展品按陈列内容的结构要求加以排比组合,变为有内在联系而能说明情节内容的陈列。
四、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理念应强化展览的精品意识 精品意识是地域文化特色展览的灵魂,如果说文物精品在地域文化特色展览体系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那么真正能使这条龙腾飞的必须依靠展览的精品意识。有了精品意识,地域文化特色展览才能“特”起来。
衡量地域文化特色展览的精品意识是否到位,主要看主题是否精深,设计是否精美,制作是否精细,讲解是否精彩,组织是否精心等。除此以外,还要看是否雅俗共赏和有好的效益。
对地域文化特色展览精品化程度的评估,从硬件建设上来说主要是展品、环境、装饰、展柜、灯光照明、高科技展示手段的运用;从软件建设上来说,主要是文化主题和指导思想、文化结构与文物定位、多媒体运用与文化氛围,以及讲解员的讲解等。
西安雅图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展厅/博物馆/科技馆的设计及工程专家,以人性创造空间,以服务赢得客户。
物馆声光电工程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项目:以前的博物馆一般由壁面装饰、油画、雕塑、展柜及藏品等组成。由讲解员手持教鞭给观众讲解。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兴或改建的博物馆增加了投影、音响、沙盘、电子图表、地面塑性等项目,使电子翻书、互动、融合拼接、触摸屏、LED屏等走进观众的视野,增加了趣味性和生动性。
但是,很多博物馆的这类声光电设备搭配不合理,和场景不协调:有的投影机亮度不够,画面苍白,安装粗糙,有一点震动就偏离方位;有的音响设备裸露,声场不均匀度高,布线不合理,强弱电线交叉,造成声音嘈杂声很大;有的触摸屏内容简单,失去了它应有的查询作用。
博物馆建设,是一门艺术。博物馆里的声光电建设,也是一门艺术:它涉及到声学、建筑学、光学等多门学科,设计者既要精通视频,又要精通音频。就是说,会做的很多,做的精、做的好的却寥寥无几。
笔者有幸参与主抓了南京军区军史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山西平型关大捷纪念馆、江西小平小道纪念馆、唐山规划馆——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实现新跨越、彭德怀纪念馆、霸州民俗博物馆、延安革命纪念馆、长白山自然博物馆等弱电项目的建设。现就彭德怀纪念馆的声光电项目简单介绍一下:
本案包括沙家店战役、关家恼战役、勘踏万里海疆等项目组成,主要设备:投影机5台、音箱4对、聚音罩3套、等离子3台、投影幕一块、电子图表、数码桌一套、触摸屏3台。文件制作:炮火硝烟文件、触摸屏文件、控制程序等。
方案设计:尽量采用性价比好的设备。投影机采用价格合适,亮度高的机器。在沙家店战役,根据现场有天窗,天花板到地面距离很近的特点,采用SANYO 5600ANSI XGA投影机。投影幕采用透音效果好的幕布,应用16:9设计,音箱安装在投影幕后。沙家店战役、勘探万里海疆设计两个按键,绿键视频播放和暂停,红键视频停止。关家恼战役,是一个地面是塑型,墙壁是弧长为13米的半景画,三台投影投在画面上,投射炮火硝烟飞机轰炸,格栅吊顶上安装投影机,天幕灯,音箱藏在墙壁上做的塑型里,考虑到现场环境,让音箱面向观众、全面露出是不可能的,所以,设计音箱采用双15寸一对,单18寸1对。系统启动时,随着时间变化,天幕灯忽亮忽暗,投影机工作,音箱里播放讲解词和轰炸声,达到声光电的完美配合,此系统也是采用红键绿键的播放停止方式。
前期布线:布25mm金属穿线管,所有线材都从穿线管里通过,严格控制强电和弱电线不走同一根管,不交叉,控制线一定不能疏忽忘记。投影机位置经过计算定好,把投影机吊架安装完毕。因顶棚很高,所以科学的选择安装位置,加固。值得强调的是:投影机位置一定不能算错,否则吊顶做好了以后更改位置就是不可能的了,特别是工期要求很紧的工程。
安装调试:等离子壁挂架使用自带水平仪的,这样安装就不会左右倾斜。为了美观,聚音罩从顶棚到球罩的音箱线外套不锈钢管。
关家恼战役是最复杂,最繁琐的工程:在保证效果的前期下,要保证美观。首先要投影机安装在格栅上,尽量上提,但是这样却使遥控成了问题,工作人员要么用好多姿势去开关投影,要么越过护栏,进入塑性区开关投影。笔者因此采用在控制柜安装按键,3台投影都通过按键开关机。
又一个难题摆在面前:只在离关家恼战役很远的地方适合摆放电脑、功放等控制设备,在附近只有一个深度刚好能够摆放电脑的空间,根本没有散热的空。,距离远,VGA信号的传输肯定受影响,最后,笔者把电脑和功放侧着摆放,摆放一侧,另一侧摆放硅箱。380V电源进入硅箱,硅箱引出插线板给电脑、功放、投影供电。这样,强电和弱电分开了,避免干扰。关家恼战役的核心是控制问题,笔者原计划用两个小时调试好,却到了凌晨3点才最终完成。控制部分采用软硬结合的办法:让音视频部分和灯光部分分别制作,再通过双路触发开关实现同步。
这样,整个纪念馆工程就做完了,后来据说很多其他在建或改造的博物馆相关人员前去参观,并以此为样板,也得到了参观观众的一致好评。
做博物馆的弱电工程,就如同去完成一个艺术作品,必须用心去做,这样,才能让艺术的光芒充满整个房间!在此,对那些前来参观的观众和各位知名人士深表感谢,也希望同行能把他们的心得拿出来交流探讨,让我们的博物馆弱电工程越做越好!
博物馆设计中的多媒体技术运用,值得借鉴!(多图)
博物馆设计就是对展示空间的创作过程,博物馆展示设计不仅要考虑展示空间的特点,更要根据博物馆展示内容和展示产品的特点来进行专业的展示设计。
而其中多媒体科技的运用将是博物馆未来展览的方向,通过对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字等媒体加以组合应用,深度挖掘展览陈列对象所蕴含的背景、意义,实现普通陈列手段难以做到的既有纵向深入解剖,又有横向关联扩展的动态展览形式,促进观众视觉、听觉及其他感官和行为的配合,创造崭新的参观体验,提高其观赏、探索的兴趣。
博物馆设计中包括的多媒体展示展项有很多:
一、互动体验类(虚拟翻书、地面互动投影、桌面互动投影、墙面互动投影)
二、科普教育娱乐类
三、全息幻影立体成像类
四、沙盘展示类
五、大型屏幕显示类(球幕、环幕、360度环幕、天幕、地幕、影像历史走廊)
六、模拟仿真驾驶类(仿真驾驶、漫游飞行模拟)
七、立体影院类(3D影院、4D动感影院)
八、舞美设计(舞美设计、舞台多媒体影像)
博物馆陈列布展工作的重点是体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认真领会内容设计之精髓,掌握形式法则及艺术规律并加以灵活运用,在此基础上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线设计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围绕陈列主题、建筑特点及博物馆环境制定陈列总体风格,提炼古城特有视觉符号和总体色调;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展示重点、亮点以形成视觉高潮;动态陈列与高新科技成果的运用;合理运用灯光,充分展示陈列特点;利用陈列文物,展示时空组合艺术.
第五篇: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探讨
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科技,将编辑好的三维数据通过各种不同的传输途径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新兴科技。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是对公众开放的非营利的,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的永久性机构。本文将从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和博物馆应用方面探析二者的结合。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博物馆;技术应用
一、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简称VR),又称灵境技术,是以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为基本特征的计算机高级人机界面。将编辑好的三维数据输入到虚拟现实软件的程序中,然后用直观的方式将信息展现到人们眼前,使人们能够沉浸在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境界中,让人们可视、可知、可感,甚至是可嗅。
虚拟现实技术可跨越地域的限制,将人们无法亲临的景物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更可直观的剖析很多无法拆卸和展示的事物。使人们更深入的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应用在商业上,可以缩短开发周期,减少投资费用。应用在医学研究上,可以数字化人体结构,虚拟手术过程,很好的解决了人体实验对象资源匮乏的问题。应用在娱乐行业,虚拟滑雪场、4D电影等更是丰富了消费者的娱乐生活。
现在虚拟现实技术更进一步深入到了教育行业。虚拟校园、虚拟教学、虚拟博物馆的出现,改善了传统语言教学的略显枯燥的教育方式。使人们更直观、更深刻的获取知识信息。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
博物馆是人们学习知识、参观文物、感受文化的地方,其社会意义强、教育功能直接,国家重视博物馆建设,主张更多的博物馆向社会开放。把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博物馆中,不仅能够加强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同时也为博物馆新的运作模式提供了可实践的方式,转变传统博物馆随走随看、走不到看不见的情况。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了四部大型虚拟现实作品,利用虚拟现实打造的互动展示、自主选取视角等技术,让人们感受到了虚拟现实博物馆的奇妙。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应用到博物馆数字技术的各个层面,它可用于馆内展品和古建筑的数字展示与数字保存、也可用于展品和古建筑的虚拟修复与文化遗产监测、还可用于博物馆展品随展以及博物馆之间的展览合作。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博物馆中意义重大,能够在保护文化遗产不受损害的同时,更好的满足观众和游人的参观游览需求。
(一).基于文物保护目的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基于文物保护的目的,博物馆内的展品都收藏在展柜中,受到展柜空间的限制,观众无法近距离观看展品细节,也看不到文物被展柜遮挡的部分,虚拟现实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将文物的信息利用计算机数据化展示,逼真的呈现在观
众面前。更可外接感应终端,模拟文物形态、重量等外部特征。观众可通过对感应终端的操作,实现对虚拟文物的旋转、放大缩小等操作。从而实现了真实文物无法提供的新颖的交互式参观模式。
(二).基于古建筑保护与内部展示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基于古建筑保护的目的,很多时候,观众只能在围栏外或者隔着玻璃参观古建筑内景,受到室内光线和参观距离的限制,室内陈设模糊不清,往往无法达到理想的参观效果。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后,可将文物古迹用数字化形式展现给观众,故宫博物院出品的《天子的宫殿》系列大型虚拟现实作品可带领观众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养心殿和倦勤斋等实际游览中无法进入的著名宫殿建筑中无忧畅游,让观众零距离观赏宫殿内部陈设和古建筑原貌,在保护文物古迹不被损伤的同时满足了人们的求知欲。
(三).基于文化内涵展示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内涵是指事物内部包含的实质和意义,在众多博物馆中文物古迹中蕴涵的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将文物古迹背后的历史背景、宗教文化、传统制作工艺等文化内涵传达给观众。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将这些文化内涵形象化、具体化,并配合动画、解说等后期效果,带给观众超越视觉感受的文化体验。
(四).基于博物馆合作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了解并痴迷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国各大博物馆也与许多国际知名博物馆建立了友好的往来关系。在共同探讨研究相关文物保护知识,交换展览展示经验的同时,博物馆之间会定期举办专题性的借展展览,以此来满足广大观众对异国文化的渴望。但是受到时间、距离以及相关条例的限制,每次参展的文物等级和数量都受到严格的控制,大型展品和宫殿建筑更是无法参展。虚拟现实技术挣脱上述种种束缚,它能将不可移动的宫殿建筑带到展览现场,也可以把宫殿建筑的建造过程和文物的制造工艺以交互式方式传递给观众。虚拟现实技术在随展中的应用丰富了借展内容,把更多的知识信息带给观众,吸引了更多参观者,更好的完成了博物馆文化传播的社会职能。
(五).基于文物虚拟修复与数据保存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光阴荏苒,博物馆中的大量文物古迹都出现脆化、脱色、剥落等现象。保护和修复这些文物古迹也是博物馆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数字化记录文物古迹的现实状态,跟踪监测受损程度,还可以制定出相应的虚拟修复方案,预先模拟修复过程,检验修复技术和手段的可行性,从而避免直接人工操作带来的不必要的文物损伤。同时,这些高精度的数据可以保持起来,以便日后开展更精密的研究工作。总结: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它在博物馆界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它能更好的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不断为博物馆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参考文献:
[1]吕晓刚.从文化遗产地的表象还原到内涵表达[J].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2]姜学智,李忠华.国内外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现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