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江苏地税《大企业专业化管理试点方案》[范文]

时间:2019-05-12 16:37: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4、江苏地税《大企业专业化管理试点方案》[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4、江苏地税《大企业专业化管理试点方案》[范文]》。

第一篇:4、江苏地税《大企业专业化管理试点方案》[范文]

江苏省地方税务局文件

苏地税发„2011‟95号

关于印发《大企业专业化管理试点方案》的通知

各省辖市及苏州工业园区地方税务局,张家港保税区地方税务局,省局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提升大企业管理与服务水平,根据总局《关于实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和《江苏省地税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现就江苏地税系统推进大企业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大企业税法遵从度为目标,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实施信息管税为依托,积极探索“集中风险评估、分级风险应对”的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模式。

(二)基本原则

1、属地入库、统一管理。坚持“三不变”(税款入库地不变、入库级次不变和日常基础事项管理机关不变)原则,针对大企业跨区经营、信息分散、核算集中等特点,统一数据分析利用,提升信息管税能力。

2、明确任务,分级负责。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强化大企业风险战略规划、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处理,提升大企业风险识别层级,统筹风险分级应对,明确各级地税机关大企业风险管理具体职责分工。

3、上下协作、统筹互动。充分发挥各级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和属地主管税务机关的管理优势,实现各级地税机关上下联动、机关各部门横向互动的有机结合。

二、主要内容

(一)确定省级大企业管理范围

1、省级大企业认定标准:总部在江苏的大型企业集团,注册资本金达到一定规模;集团内部组织架构和核算体系复杂,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特征明显;集团核心企业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是重要的地方税源。

2、省级大企业范围:首批省局定点联系企业控制在10户左右。

(二)建立专业化管理组织架构

省及省辖市局由征管科技部门牵头负责大企业管理与服务工作,风险评估机构或数据管理部门负责大企业的风险评估,稽查局— 2 — 负责大企业的高风险任务应对,其他业务处室根据职责范围参与大企业风险识别模型建设及其他相关工作。

1、省局主要职责:

(1)制定江苏地税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基本制度,明确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的基本思路、工作要求,指导全系统开展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工作;

(2)制定省级大企业认定标准,确定省局定点联系企业名单。协调解决省局定点联系企业的重大涉税诉求,并提供针对性税收服务。统一组织实施对省级大企业的整体税源监控、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以及绩效评估等工作;

(3)确定省级大企业监控事项及监控指标,汇总、分析、发布省局定点联系企业税源监控相关信息。

(4)完成总局布置的各项任务,做好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在本省成员单位的税收管理与服务工作。协助其他省(市)税务机关做好跨省(市)大企业的税收管理与服务工作。

2、省辖市局(含苏州工业园区、张家港保税区局,以下同)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总局和省局对大企业税收管理和服务的工作要求;

(2)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组织、协调和指导辖区内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工作;

(3)组织实施省辖市级大企业的风险评估、排序、推送、应

— 3 — 对等工作,组织落实省局推送的大企业中、低等风险应对工作;

(4)协调解决辖区内大企业的重大涉税诉求,并提供针对性税收服务。

3、县级基层税务机关设立的重点税源管理分局,负责对辖区范围内总局及省局定点联系企业的成员单位、按当地标准认定的大企业进行集中管理。重点税源管理分局负责大企业的基础管理和中等风险应对处理;纳税服务局负责大企业的申报纳税、低风险应对处理及相关服务;风险评估分局负责除省局定点联系企业、跨省辖市经营企业、省直属税务局管辖企业以外的大企业的风险识别、排序、推送和风险应对结果评价。

(三)建立个性化的税收遵从引导机制

1、引导大企业建立风险内控机制。按照总局《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对企业税务风险内控体系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税务风险内控体系。选择2-3家公司治理结构好、内控机制健全、税务风险小、遵从意愿强的企业签订《税收遵从协议》,帮助企业完善涉税风险内控体系。

2、建立重大政策制度大企业参与机制。税务机关出台涉及纳税人的重大税收政策和管理制度之前,征求相关企业的意见。

3、建立大企业涉税诉求的扎口受理和回复机制。税务机关建立大企业涉税事项协调会议制度,研究解决重大涉税事项以及企业反映的带有普遍性的涉税问题。

— 4 —

(四)建立立体化的税收遵从管控机制

1、强化横向统筹。省及省辖市级局税收风险管理领导小组承担大企业管理协调工作,通过一体化工作机制实现对大企业的协作管控。

2、加强地区协作。建立大企业信息库和大企业税收管理跨区域协作制度,建立并完善大企业涉税信息收集、整理、发布共享机制。通过省局大集中管理系统,实现不同层级税务机关信息共享、传递和异地成员企业的信息协作。

3、加强国地税协作。探索大企业风险内控机制的国地税联合调查评价。依托江苏省国地税信息交接平台,共享大企业国地税涉税信息。

(五)建立分级分类的风险管理机制

1、健全税收风险识别体系。在现有风险管理平台的基础上,扩充大企业个性化风险识别指标、模型,对定点联系企业以户为单位建立税收风险特征库。

2、开展系统性的风险评估。建立定点联系企业的税收风险评价体系,对定点联系企业及其成员单位有计划地进行全面风险评估,结合税务管理措施效果,编写企业税收遵从评价报告,反馈给企业主管税务机关。

3、进行针对性的风险应对。对大企业税收风险实行应对任务统一分派机制,对低度风险推送属地主管税务机关纳服部门应对,对中度风险推送属地主管税务局机关管理部门应对,对高度风险推

— 5 — 送风险评估所属机关稽查部门应对。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年10月底确定试点方案及省局定点联系企业名单。

(二)实施阶段。1、2011年11月-12月,对省局定点联系企业进行风险评价,选择符合条件企业签订税收遵从协议。2、2011年12月,启动省级大企业管理平台搭建,对省局定点联系企业开展风险评估、排序、推送。3、2012年1-2月,进行省局定点联系企业风险应对。4、2012年1月-3月,进行2户省局定点联系企业的系统风险测评,完成企业遵从评价报告。

(三)总结阶段。2012年4月,进行试点工作总结,形成专题报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大企业专业化管理试点纳入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体系,省局由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组织系统内大企业专业化管理工作。市、县局也由相应的组织机构,领导、组织并统筹协调各部门及各层级大企业管理工作。

(二)建立管理制度。出台大企业管理基本制度,明确服务与 管理规范,并建立起各项工作机制。

— 6 —

(三)强化技术支撑。改造征管信息系统,搭建大企业管理信息平台,完善信息采集、整理、处理及应用工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四)加强人才培养。针对大企业管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能岗位培训,建立大企业管理人才库,引入外部专家,进行精英团队建设。

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信息公开选项:免予公开

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办公室 2011年12月30日印发 打字:王静 校对:征管科技处 施巍

第二篇:专业化管理方案

芜湖市地税局大桥开发区分局

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适应经济发展趋势及变化,顺应税收征管发展规律,提高税源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及税收征管工作质效,根据芜湖市地税局《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分局征管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事定人,以职定责,以管户转型管事为手段,以流程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以扁平化组织机构为保障,以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重点以纳税风险为导向,强化纳税评估,提高纳税遵从度;以组织收入为目标,强化重点税源管理,提高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原则

坚持将税收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贯穿税收管理全过

程,分析纳税人税收风险特征和类型,并进行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处理等工作,形成职责分工明确,资源优化配置合理,运行衔接顺畅的税收风险管理格局。

(二)坚持提高纳税遵从度原则

坚持以提高纳税遵从度为原则,以此规划和展开各项税收工作,促进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不断提高,并以此作为衡量、检验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成败得失的标准。

(三)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原则

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针对不同类型纳税人的需求,完善纳税服务措施,提升纳税服务质量,促进地方经济加快发展。

(四)坚持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原则

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是破解人少户多、征管效率低下等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同时,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思想观念转变难、工作难度大。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要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在推进中改进,在完善中前行。

三、基本内容

(一)以事定人,以职定责,实行管户式向管事式的征管模式转型

以征管业务流程为依据,以省局执法风险指南为导向,对管理科征管业务进行分解,考虑到人员业务素质及征管业务的繁杂程度,合理配置人员与征管业务。具体内容:管理科成员按照分局设立的岗位事项批量处理涉税事务,同时,承担所属纳税人的税务事项通知及相关业务。

(二)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实行垂直式向扁平化机构组织转型

对征管业务按执法风险指南进行分析重造,对风险较

低,业务单一的,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如个人所得税手续

费提取可由三级审核简化到一级审核;同时,对分局组织机构的职责进行重新界定,内设科室计会科及业务科室(管理科、纳税服务科)平行对应局领导并对局领导负责,不设立中间管理权限,即计会科向朱局长负责,纳税服务科、管理科向吴斌副局长负责,设计涉税事项审批业务及上报事项直接由业务科室报分管局长审批,减少计会科审核环节。

(三)强化评估,提高遵从,实行全职型向风险导向型管理的转型

以纳税风险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专业化管理的核心,分局加强纳税服务科人力资源的配置,承担各税结算、企业所得税汇算、注销户企业检查、风险评价、纳税评估等业务,旨在减少纳税风险,提高纳税遵从。

(四)分析税源,分类管理,实行税源粗放型向重点税源精细化管理转型

以组织收入为目标,强化重点税源管理,提高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对重点税源仍然实行税收的专人管理,以充分掌握重点税源的生产经营状况,税源变动趋势,实行“一对一”纳税管理和服务;对一般税源纳税人涉税事务实行批量处理,纳税风险评价排序,对风险较高的实行纳税评估和重点检查,以提高纳税遵从度。

(五)完善制度,改进方式,实行纳税服务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型

在充分利用传统“一对一”、“个性化”、“12366”等纳税服务的基础上,设置“税收QQ”、网络信箱,完善纳税人平台信息等,一次性公布现代化的纳税服务途径,如将“税收QQ”、网络信箱、电话及传真号码、税务网址、12366等信息进行公开,并做好答复及信息搜集工作;设立纳税咨询岗、导税岗;针对此次征管模式的改变,为更好地服务纳税人,在执行首问责任制的基础上,制定未设事项处理规则、预案处理规则等制度。

(六)团结合作,协调畅通,实行单打独斗式管理向团队协作式转型

管户向管事征管模式的转型,必然会在短时间内引起征管流程的滞后适应和纳税人办税的不适。因此,各部门应团结合作,协调畅通,发挥团队协作效应,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纳税成本和奉行成本。

四、制度保障

(一)制定岗位职责。根据分局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能,在机构下设立明细岗位,并细化各岗位业务范围。但岗位设置仅仅是对税收业务的归类,考虑到各岗位业务需要的技能和工作量,具体个人对应税收事务可能是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且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调整。

(二)重造业务流程。按照扁平化组织机构设立和职能安排,依据省局执法风险指南,遵循简化高效原则,对重点

税收业务流程进行改造。

(三)明确纳税评估流程。纳税评估是税源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核心内容。结合市局纳税评估流程,制定税收风险管理规划,按照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处理、绩效评估等设计税收风险管理流程。

(四)制定未设事项协调、预案处理规则。在税源专业化管理探索试错过程中,会出现新的税务事项或流程设计缺陷等问题,为完善、改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制度,预防突发涉税事件,建立未设事项协调、预案处理规则。

五、试点实施

全面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从2011年6月正式开始,分准备、试点、持续改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11年6月至2011年7月,进行调研论证、拟定方案、宣传动员、调整机构和人员、制定工作规程等步骤,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二)试点阶段。试点工作从2011年8月起开始运行新的管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建立健全考核机制,狠抓各项制度落实;处理好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工作衔接,理顺征纳关系和内部各机构的工作联系。

(三)持续改进。在试点工程中总结经验,随时或定期召开总结分析会议,逐步修正和完善业务流程、岗位设置、部门协调等。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宣传发动,切实统一思想,提高对税源专业化管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思想认识,提高认识程度;密切关注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消除不良情绪和模糊认识,及时化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成立以朱建忠为组长,吴斌、乐甫为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协调领导小组,加强指导,统筹规划,大力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积极组织实施试点工作。

(二)各负其责,加强配合。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一项全局性工作,综合、计会、管理、纳税服务等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按照分工,各负其责,并及时沟通有关情况,密切配合,确保把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协调,广泛宣传。加强与市局相关科室及领导沟通,及时向市局汇报工作进度、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争取市局的理解和支持。要向纳税人广泛深入宣传管理方式转变的目的意义,通过召开座谈会、宣传辅导会等方式,向纳税人广泛宣传税源管理方式转变的目的、意义和内容,及时公布调整后的征管流程和程序,了解纳税人的反应,听取纳税人的意见,改进工作中的问题,赢得纳税人的支持配合。

(四)注重总结,持续改进。加强试点工作典型做法、成果、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注重试点推进过程各类问题的调查分析研究,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全面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奠定基础。

第三篇:税源专业化管理方案(范文)

为贯彻落实省、市国税局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精神,进一步强化税源管理,促进税收征管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提高税源管理质效,我局决定结合实际,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为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税收工作主题,按照“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的税收管理要求,在保持现有征管机构状况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和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信息管税为依托”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目标是:实现资源配置更合理、税源监控更有效、税收执法更规范、纳税服务更优化,征管效能更优质。

二、组织领导

加强对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局成立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宏强任组长,党组成员赵丽华、赵向民、许创宇、伍振豪任副组长,征收管理股、办公室、政策法规股、收入核算股、各税源管理股、纳税服务股、人事教育股、信息中心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研究和组织领导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赵丽华副局长(兼),副主任:征管股、人教股、信息中心主要负责人,办公室设在征收管理股,负责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基本任务

(一)实施税源的科学分类。根据我区经济发展状况、管辖纳税户数、税源现状、行业分布特点和税源管理机构和人员的配置情况,我局采取按纳税人性质分为三大类税源:一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二是出口退(免)税企业;三是非增值税纳税人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含个体工商户和集贸市场,下同)。对不同类别纳税人采取对应的管理措施,根据纳税人征管记录和管理情况,适时调整纳税人类别,实施动态管理。

(二)结合实际,选定模式。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结合我区纳税人户数、行业特点、税源分布、人力资源、对纳税人的影响程度等实际情况,我局确定在辖区范围内以“集中管理+分片管理”相结合的模式,突出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出口退(免)税企业集中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即在保持现有税源管理机构不变的前提下,明确税源管理二股主要负责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实施集中管理,并在股内设置2个税源专业化管理小组进行细化分类管理,其中:一个小组管理工业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一个小组管理商业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根据我区的地形,原则按天宁北路为界分东片、西片,明确税源管理一股对西片纳税人进行管理,主要负责对非增值税纳税人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实施专业化管理,并在股内设置3个税源专业化管理小组进行细化分类管理,其中:一个小组管理非增值税纳税人,一个小组管理小规模纳税人查账计征户,一个小组管理〝双定〞个体工商户和集贸市场。明确税源管理四股对东片纳税人进行管理,主要负责对非增值税纳税人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实施专业化管理,并在股内设置3个税源专业化管理小组进行细化分类管理,其中:一个小组管理非增值税纳税人,一个小组管理小规模纳税人查账计征户,一个小组管理〝双定〞个体工商户和集贸市场。明确税源管理三股主要负责对出口退(免)税企业实施集中管理,并在股内按企业类型(生产企业、外贸企业)设置2个税源专业化管理小组对其进行细化分类管理。

(三)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细化管理职责。我局在确定“集中管理+分片管理”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保持现有四个税源管理股的机构不变的前提下,以征管流程、税收管理员制度和市国税局的要求为导向,合理调整各税源管理股的岗位和职责,将税源管理股的职责分为综合事务类、日常管理类、纳税评估类岗位职责。综合事务类岗位主要承担宣传辅导、催报催缴、档案管理等职责;日常管理类岗位主要承担户籍管理、发票管理、定额管理、信息采集、调查核实、欠税管理、任务执行等职责;纳税评估类岗位主要承担分析比对、约谈核实、结果处理等职责(详见附件:税源管理股岗位职责)。

1.税源管理二、三股及其所属的税收管理员,要突出按户开展税源日常管理,根据风险预警开展纳税评估的职责,内部一般设置综合事务岗、日常管理岗和纳税评估岗三类岗位,其中综合事务类岗与日常管理类岗可以合并设置。

2.税源管理一、四股及其所属的税收管理员,要突出强化行业税收日常管理的职责,落实“分片加行业”管理的要求。内部一般设置综合事务岗、日常管理岗、纳税评估岗三类岗位,纳税评估类岗位可选择设置,也可以增设个体工商户管理类岗,对个体工商户实行集中统一的专业化管理。

各税源管理股根据人力资源状况,岗位职责的设置可以实现“一岗多责”或“一责多岗”,岗位人员设置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按岗位履行相应的税源管理职责,按职责要求配备人员,逐步形成多层次的税源管理团队。

(四)明确职责和分工,建立管理机制,形成综合管理合力。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信息管税”的工作要求,要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纵横结合、内外协作的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形成综合管理合力。

1.建立纵向互动机制。区国税局及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和组织领导我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指导各部门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上级下达的风险预警指标和评估重点,结合本地实际,组织、监督、考核本地税源管理工作,并及时反馈落实情况。税收管理员按岗位职责要求,根据上级下达的风险预警指标和评估重点及相关工作任务,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2.建立横向联动机制。建立健全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 “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进一步落实各部门的税源管理职责和协作制度。形成各部门、各环节联动配合的税源管理机制,通过税收分析为纳税评估确定疑点、指明方向;通过纳税评估引导税法遵从,并发现管理漏洞,为税源监控提供监控模型;税源监控通过采集涉税信息及汇总归纳分析、评估反映的问题,改进和加强日常管理,对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和高风险纳税人提交评估,形成一种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1)征管部门负责拟定税源管理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的规划、制度、方案,根据政策法规部门设置的风险预警指标、税种评估办法汇总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评估模型,并负责纳税评估的任务下达和筛选以及综合评估的沟通协调;

(2)收入核算部门负责税收经济分析和重点税源风险预警;

(3)政策法规股负责本部门职责相关的风险预警指标设置、评估办法和税收分析、反避税、所联系企业的税源管理与服务、国际税收征管协作和非居民税源管理与服务;

(4)各税源管理股负责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各项工作;

(5)纳税服务部门负责相应税源针对性服务规范的建立和监督实施;

(6)人事教育股负责税源管理机构、岗位职能调整、人员配备以及能级、绩效管理;开展税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训。

(7)信息中心负责税源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所需数据的抽取、提供,以及数据维护、相关信息系统的完善等技术支持工作。

(8)办公室负责对外宣传工作。根据工作方案,拟定对外宣传材料,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并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3.建立外部协作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国、地税之间的情报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推进纳税服务、税务登记、定额核定、认定评定、税种控管、欠税公告、纳税评估、税收检查、委托代征等方面的合作。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协作,建立经济税源信息(第三方信息)的共享机制,完善综合治税、协税护税的体制。对零散税源可依法实施委托征收。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发挥税务代理机构在税源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五)编制行业的管理指引,深化纳税评估工作。

1.工作目标:根据我局税收征管特点确定重点行业,制定区局重点行业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制定纳税评估工作流程,建立纳税评估模型和案例,形成我局完整规范的纳税评估体系。在开展重点行业纳税评估的基础上,逐步覆盖我局所辖纳税人各行业。建立健全纳税评估工作机制,提高我局纳税评估工作质效。

2.区局成立纳税评估工作管理小组。评估工作小组设在政策法规股。组长由政策管理股长兼任,副组长由征管股长兼任,成员由政策法规股、征管股、税源管理股、信息中心业务骨干组成,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开展工作。

3.评估小组工作职责。制定纳税评估工作计划,定期召集评估小组人员开展纳税评估工作。根据市国税局关于编制行业管理指引的要求和上级下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指引,在分析纳税人的经营特点、发展前景、税源现状和变化趋势、服务需求等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订纳税评估工作指引。同时确定我局重点行业,制定我局重点行业和出口退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组织制定纳税评估工作流程,建立纳税评估模型和案例,并以此制订适合我局、具有行业特点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指引,定期召开纳税评估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动纳税评估工作。

4.组织实施纳税评估工作。各税源管理股要按照《端州区国家税务局纳税评估工作方案》及区局确定的重点行业纳税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标准,以及评估工作流程、评估模型和案例,组织实施纳税评估工作。各税源管理股要定期对本股的纳税评估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归纳编写案例和税源专业化管理指引上报区国税局,为积累经验,调整方法,提高质量创造条件。

(六)充分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认真推广应用税收征管辅助系统(二期),要在应用好一期的基础上,深化应用好二期功能。及时、完整、准确地开展税源信息采集,加强信息的整理、存储和管理,确保信息质量;要优化数据监控模块应用,深化数据的分析与利用;要提高风险分析、纳税评估的效率和质量;要逐步强化税收风险识别、排序、任务下达、处置、反馈、考评的统筹管理,有效防范税收风险;要加强业务与技术融合,以业务为主导,以技术推动业务的创新并提供保障。

(七)推进制度创新和队伍建设。

1.进一步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税收管理员作为税务机关面向纳税人,负责税源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按照科学分工和科学分权的原则,梳理明晰职责范围,合理归并岗位,规范工作要求,健全激励机制,强化监督检查,逐步建立起与税源专业化管理相适应的税收管理员制度,以充分发挥其在税源管理中的中坚作用。

2.建立和培养税源专业化管理骨干队伍。建立区局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库,如纳税评估、反避税、数据分析以及行业管理等复合型人才,并注意合理安排使用,实施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

3.重视和加强税源管理专业知识的共享和管理,善于总结、提炼与分享实际工作经验和管理资源。

四、实施步骤

按照市国税局的总体部署,我局本着稳步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积极做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整体推进工作。

(一)准备阶段(2010年4-6月)

1.按照市局有关要求,制定《端州区国家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方案(试行)》,上报市国税局,同时,组织各部门认真学习动员。

2.科学划分纳税人类别,确定税源专业化分类标准和管理模式。

3.根据现有人员综合素质,研究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后的人员调配,优化资源配置。

4.利用多种形式,向广大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宣传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意义和作用,为实施阶段做好准备。

5.组织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培训。

6.核实纳税人名单,并制作纳税人清册。为准确核实目前我局管辖各类型的纳税人,要求各税源管理股利用CTAIS系统,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方案的纳税人分类管理要求,搜索出相关分类的纳税人名单,并进行核实和补充,对遗漏的企业要及时补充增加,列出纳税人分类清册,做好前期的基础性工作,并于2010年6月24日前报征管股。

7.做好CTAIS系统相关设置。各税源管理股在2010年6月30日,在CTAIS系统中,对所管辖的纳税人的所属税源管理股和主管税务官员信息进行相关设置和更改,确保税源专业化管理后征管软件信息正确。

8.做好纳税人资料移交。各税源管理股要在2010年6月30日前将2010年5月前纳税人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入盒,并造册登记。纳税服务股(办税服务厅)对6月份征管资料暂不移交给税源管理股。

(二)实施阶段(2010年7月)

1.按照实施方案部署和要求,组织学习动员,研究确定业务交接方法并明确交接责任,制定有关配套措施,确定各税源岗位人员的选用标准和要求,摸清各税源管理股税源调整的基数,确定属地管理的区域,研究确定税收征管软件系统权限设置调整和税源调整的方式,组织进行对外宣传等各项工作,全面组织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职责分工以及其他有关工作事项落实到位,完成各项工作交接。有计划、分步骤地对纳税人实施专业化分类管理,并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工作效果。

2.业务部门要加强对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指导,通过了解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加以研究解决。

3.加强与上级联系,报道工作动态,将工作开展情况和碰到的问题及时向市国税局汇报和反馈。

4.加强与兄弟单位交流学习,组织有关人员到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好的兄弟单位进行参观学习,吸取借鉴好的经验,务求取得实效。

(三)总结阶段(2010年11月1-10日)

认真总结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经验和做法,形成文字材料,连同《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情况表》一并于2010年11月10日前上报市国税局。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务部门顺应社会专业化分工的要求,按照纳税人生产经营的特点和规律,采取科学划分税源,优化资源配置,善用科技手段,优化纳税服务,规避执法风险,提高纳税遵从,强化征收管理的一种模式。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今后一个时期税源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提高税收征管质效的重要手段以及加强信息管税工作的重要措施。各部门及其所属人员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意义,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大胆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将税源专业化管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有序有效运转,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好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统筹好各项税收征管资源,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方案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并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同时,要加强与各部门的协作配合,全面抓好工作的落实,迅速组织到位,加快工作推进,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保证税源专业化管理整体工作运行质量和效率。一是周密、迅速地做好各税源管理股职责调整落实、人力资源调配以及资料、业务、资产、设备的交接工作,落实好各项工作交接要求,严肃工作交接纪律,明确交接责任,切实加强对各部门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确保队伍的思想和工作秩序稳定;二是在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初期,各部门要着力抓好各项工作关键环节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工作,畅通纳税人反映问题的渠道,建立健全应急工作机制,确保服务质量不下降,征管工作不断档和业务体系的正常运转,保持工作和政策的连续性;三是为确保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有序推行,有关部门要抓紧抓好考核、监督机制和执法责任的落实;四是加强与市国税局的汇报和反馈,将工作进度、成效以及运行中的问题及时反映上报;五是要做好向当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汇报的工作,积极争取理解和支持;六是要做好向纳税人的宣传工作,广泛宣传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目的意义,畅通纳税人反映纳税诉求的渠道,及时了解纳税人意见,切实解决好运行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为税源专业化管理有序有效地运转做好工作保障。

(三)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格局和信息管税、风险管理的需要,调整充实风险等级高、业务复杂程度高、综合素质要求高的专业管理岗位人员,加强纳税服务、信息分析、纳税评估、反避税、国际税收等专业队伍建设,落实好定期轮岗制度。结合业务规程和岗责的调整,按照分类专业岗位的工作要求,人教部门要制定我局的各类专业人才培训计划,加强岗位业务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好平时的学习时间,认真组织岗位人员进行业务规程学习和工作经验交流,采取能者为师的做法,切实提高业务技能,适应岗位工作需要。

(四)落实责任,按时完成CTAIS系统相关设置。征管软件纳税人信息修改统一由专业化管理后新成立的税源管理股负责,税源管理负责人要按照区局要求,认真落实责任,按时完成CTAIS系统相关信息设置和修改。

(五)按时完成涉税事项审批。要求各有关部门必须在2010年6月25日前完成所有的涉税事项文书审批(包括征管辅助系统考核的各项工作任务),因特殊情况未能完成的,要造册登记,说明原因,并做好移交。

(六)扎实工作,务求实效。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一项全局性的全新的工作,因此,各税源管理股要按照区局工作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同时,要注意收集在推行工作中的管理方式、管理措施、有关数据和管理经验等材料,并研究、对比和分析不同专业化管理模式下的优点和不足,结合实际撰写工作总结,连同《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情况表》、各自编制的行业管理指引,一并于2010年11月1日前报税源专业化管理办公室。

江苏省徐州市国税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引发绩优效应

2010年12月28日

在即将过去的2010年,江苏省徐州市国税局组织收入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增长,前11个月达到221.38亿元,同比增收48.64亿元,增长28.2%,增幅居全省第三位,高出全省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全年国税收入预计将达到235亿元,为地方财力快速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徐州市国税局局长刘晓东欣喜地说:“全市国税收入跨越式增长的背后,是税源专业化管理大变革带来的质效飞跃。自2010年以来,徐州市国税局在全市范围内正式启动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管理专业化改革,逐步取消管理员管户制度,实行以管事制为主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以更好地服务于全市纳税人和经济发展,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加强税收征管,维护公平、和谐的税收法治环境。”

多元化时代推进税源管理模式发生变革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所有制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纳税人不仅数量大幅增长,而且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经营业务也不断出新,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税务机关人少户多的矛盾日益突出。笔者了解到,在过去的税收征管工作中,税收管理员对于责任区企业的管理,几乎是全职能、保姆式的,大而全的税收管理员模式导致税源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方式被动、税源质量整体不高。徐州市国税局一位基层税收管理员向笔者诉苦:“原有的模式让我们身负三座大山,庞杂的事务、艰巨的责任以及较高的风险。”目前,全市共有9.3万户纳税人,税收管理员人均管户200余户,最多的要管近300户,承担40余项工作,平均每人每天要完成各项工作7件~8件,同时管户制又造成了税收管理员权力过于集中,执法风险加大。

因此,要彻底扭转这一现状,真正实现征管目的性的回归,就必须寻求一种全新的税源管理模式。刘晓东分析说:“新型的税源管理模式应将有限的征管资源优先用于遵从风险较高的纳税群体,实现税收管理精细化,从而不断降低外部纳税遵从风险,减少税收流失;新型的税源管理模式应能分解税收管理员过于集中的管理权限,有效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现象,防范内部执法风险。基于实践的前提下,徐州市国税局紧扣税源管理主线,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开启了一场税收征管体制的大变革。

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

据介绍,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就是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贯穿于税收管理全过程,根据税收风险发生的特征和类型对纳税人进行科学分类,将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处理等职能进行合理配置,形成职责分工明确,资源优化配置,运行衔接顺畅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格局。这种模式体现了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的充分信任,改变了过去一人得病、大家吃药的粗放式管理局面,将管理的重点集中在遵从风险较高的纳税群体,增强了税源管理的针对性。

笔者了解到,推行税源管理专业化改革后,徐州市国税系统的税源管理方式实现了三个明显的转变。

属地管理向分类分级管理转变。按照税源规模大小将纳税人分为重点税源、中小税源和零散税源三类,对重点税源实施集中专业化管理,市局将占全市国税收入50%以上的126家市属及以上企业和市区外资企业集中到七分局管理,防范重点税源流失和执法风险,确保主体税源稳定增长;对中小税源实施属地加行业的专业化管理,强化对中小税源中重点和特色行业的管理,实行行业性风险监控;对零散税源,将依托各级政府在个体纳税人聚集程度高的区域设置代征点,受理定额个体工商户的发票领购缴销、发票代开等事项,实行社会化委托代征。

管户制向管事制转变。在保持属地管理、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大征管格局不变的基础上,把税源管理工作事项进行细化,分为税收基础管理类事项、税收风险管理类事项和复杂调查核批类事项。税源管理方式不再是过去的分户到人,而是分事到人;税收管理员也不再是固定管户、包办各类涉税审批事项,而是按照岗位分工随机处理相关事项。管事制扭转了管理员一员多责、一员多权的局面,有利于规范税收执法。

单兵作战向团队协作转变。在将税源管理领域事项细分为税收基础管理、税收风险管理和复杂调查核批三类事项的基础上,组建三类事项管理团队,实行集体审议管理,改变过去管理员一人应对所有管理事项不全面、不深入的局面。另外,遇到重大涉税风险事项,市、县局层面还将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临时性团队,采取打歼灭战的方式实施集中应对。

完善的内控机制带动税源专业化管理高效运转

刘晓东告诉笔者,推行税源管理专业化改革,科学、严谨、透明的内控机制建设是关键,是带动税源专业化管理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

制度化建设推动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科学性发展。徐州市国税局先后建立起月度联动会议制度,实现了税收风险管理在上下级间、部门间、业务流程间的良性互动;实行随机派工制度和集体审议制度,随机分配风险应对和调查事项,通过集体审议,实现了分权制衡,降低了执法风险,杜绝了潜在的人情税、关系税;完善团队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奖励与处罚相结合的多种考核方法,为各团队明确工作目标、科学分配任务、保障高效执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透明严谨的工作程序实现了征管各环节之间的有效制约。按照税源管理专业化要求,徐州市国税局对税源管理部门的岗位及职责进行了重新划分,打破部门、层级之间税收征管程序的壁垒,新增了重点税源管理岗、日常检查及纳税评估岗,进一步明确税源管理责任人的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和工作时限。通过业务重组、优化组合,建立起信息流畅、目标清晰、责任明确的征管流程。

信息化手段的应用统一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标准。不断深化和应用集税收征管、流程管理、监控决策于一体的江苏国税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数据一次录入、信息多重共享;相继推出了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税源管理平台、执法检查与执法风险预警系统,不断丰富风险特征库,完善税源联动平台,从事前预警、事中评估、事后追究构筑起严密的税收执法体系,实现对税源的自动监控,极大地减少了“权力寻租”的空间。

税收管理方式变革促使税收跨越式增长

国税系统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在带来税源管理模式变革的同时,也使得税收获得跨越式增长。

税源管理更精细化。来自徐州市国税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税收超亿元的17户企业共入库税款118.42亿元,占收入总额的58.25%,支撑起全市国税收入的半壁江山;中小型企业发展势头更加迅猛,2010年前11个月,全市私营企业新增注册资本(金)334.95亿元,共完成国税收入15.23亿元,同比增长94.89%;个体户企业社会化征管范围持续扩大,目前全市已成立4家委托代征点,受惠纳税人达5000余户。

风险应对更富成效。目前,全市已建立了59个风险管理专业团队,出台了20余项风险应对措施,综合运用税收分析、风险提醒、纳税评估及税务稽查等应对措施,大力加强税收风险管理。自今年以来,徐州市国税局共补缴税款和滞纳金2.6亿元,同比增长136.92%,有效地净化了税收征管环境。

纳税服务更优质。不断完善的纳税服务机制,促使办税效率和成本一升一降。改革后,徐州市国税局实行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办税模式,纳税人主动发起的事项通过办税服务厅、国税网站、12366咨询热线向国税部门提交,不再需要找管理员,大大降低了办税成本,提高了办税效率。

人才队伍更完备。逐步建立起了与深化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要求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全市国税系统从事税源专业的管理人员增长30%以上,县(区)局税源专业管理人员占税源管理人员比例达60%以上。

第四篇:专业化管理领导小组方案

为了切实推进我县地税系统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促进纳税人税法遵从及税收管理转型升级,落实省局《关于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经研究决定成立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立静

副组长:郭必文、张立富、石秀堂、盛绍亮 石玉松、牛志宏

成 员:县局机关各股室(信息中心)负责人,稽查局、各管理分局负责人

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县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统筹规划、重大事项决策、工作部署等。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征管和科技发展股):

主 任:石玉松(兼)

副主任:张洪瑞、高俊武、丁伟、朱 成 成 员:陈 艳、于 征、程 鹏、马 军、朱磊

办公室主要负责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落实、指导检查等。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八日

上饶市地方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税源管理绩效,将税源进行科学分类,以信息化为依托,整合征管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分类管理、分级监控,不断提高税源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水平。为此,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上饶地税实际,特制定本方案,请各地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实施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实行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核查申报纳税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以建立和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为支撑,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优化服务,严格执法,不断提高税源管理水平。

二、组织机构

为促进上饶市地税系统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提高税源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经市局研究,决定成立税源专业化管理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徐志刚 党组书记 局长

副组长:俞灶久 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真生 党组成员、副局长

雷其和 党组成员、副局长

邱永为 党组成员、副局长 曾 辉 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叶灵发 总经济师

成 员:徐文东、李振亭、钱国庆、陈水斌、汤哲荣、查吉胜、范丽娟、唐五成、郑任江、马军强

各县(市、区)局、市局直属分局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于2011年2月28日前上报市局征管科。

三、主要内容

(一)税源分类

根据《上饶市地方税务局税源分类管理办法(试行)》(饶地税发〔2010〕75号)和全省地税系统税源分类管理暨纳税评估专业化经验交流会议精神,将税源分为重点税源、一般税源、个体工商户和零散税源四类。

1、重点税源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重点税源:①国家税务总局、省局确定的定点联系企业及其分支机构;②上缴纳地税税额达到50万元且本预测税源也在50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含个体工商大户);③房地产开发行业、金融保险业;④国家、省、市、县重点工程、年纳税额在50万元以上的建安工程、计划投资额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⑤重点税源企业的关联企业;⑥主管税务机关认为应该列入重点管理的重点税源。

重点税源实行动态管理,对于连续二年达不到重点税源标准的,要及时进行调整。

2、一般税源是指上述重点税源之外的单位税源,包括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税源。

3、个体工商户是指个体工商业者从事生产经营所产生的税源(不含已列入重点税源的个体工商大户)。

4、零散税源是指个人房屋出租、集贸市场、边远山区以及临时从事生产经营等所产生的零星、分散的税源和个人从事非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税源。

(二)税源管理模式

1、重点税源实施专业化管理。对市局确定和各单位上报的重点税源实施专业化管理,由各县(市、区)局成立重点税源管理分局(市局直属分局成立重点税源管理股),将重点税源归口到一个分局(股)进行统一管理,选拔优秀税收管理员配备到重点税源管理队伍,创新管理手段,明确管理职责,以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员,专业的管理标准对重点税源实施专业化的管理。

2、一般税源实施风险化管理。一般税源实行属地管理,以纳税评估和日常检查为抓手,积极推行风险管理。一是转变评估职能。对现有的纳税评估流程和工作目标进行修改,减少相应工作环节,在评估结果应用方面,以《纳税风险评估建议书》形式告知纳税人在办理纳税申报等相关涉税事项过程中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纳税风险,告知纳税人应履行的义务和所负担的责任,由纳税人进行自我审核或自我纠错。二是积极开展和建立纳税评估模型。各县(市、区)局,市局直属分局要根据各地实际,选择1-2个重点行业,深入企业开展调研,设置合理的纳税评估预警指标,建立纳税评估模型和风险预警指标库,开展风险管理。

3、个体工商户实施规范化管理。个体工商户以公平税负、透明管理为重点,规范计算机参数定税和民主评税行为,实施规范化管理。重点规范参数定税的信息采集、信息录入、税负核定工作,保证税负核定的公平与准确;规范税负评定和税负公开工作,保证税负核定的公开与透明;加强个体工商大户的管理,督促其规范建账建制;认真开展税源巡查,对定税不符或纳税人基本信息发生变化的,及时进行税负调整和信息补录,保证税负调整的及时性和征管基础信息的准确性。

4、零散税源实施社会化管理。零散税源以委托代征、简并征期为主要方式开展社会化管理,充分利用社会综合治税的手段,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健全协税护税机制,开展社会化管理。

(三)实施信息管税

1、成立信息管税工作办公室。市局信息管税办公室设在征管科,由征管、税政、信息中心相关人员组成。该办公室的工作职责是收集各种税源信息,评估全市税源管理状况,对各项管理问题进行预警,必要时分析人员要深入基层分局和大税源企业进行工作调研,定期出具税源分析报告。

2、加强信息采集、应用工作的考核力度。各县(市、区)局应重视税源信息的采集、分析应用工作,对于信息采集不真实、税源信息不应用或对预警信息不整改的责任单位和负责人,应列入考核内容并严格追究责任。

3、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大力推行网上办税,纳税人财务信息通过网上办税平台采集,工商、国税、财政、发改委等经济管理部门的税源信息通过社会综合治税平台采集,征收等税后信息通过征管系统采集,通过多渠道、多角度的信息源、汇集成税源信息库,为信息管税奠定基础。

(四)税源分级监控

采取分级监控的方式对全市税源进行全面、动态监控。市局负责采集、传递市级各单位的税源信息,分析全市税源管理现状,对重大管理问题进行预警提醒,对市局确定的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源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县(市、区)局负责核实税源普查数据的真实性,深入开展社会综合治税,采集、传递县级各单位的税源信息,建立征管数据预警机制和纳税评估模型,督促各基层分局应用税源信息进行管理,对本辖区的税源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和预警;基层分局负责对税源信息的准确性进行监控,加工、比对、分析和应用税源信息,及时监控税源变化情况,督促管理员做好动态管理,提供征管数据预警指标值;税收管理员负责开展税源普查和税源信息的采集、录入,全面掌握管户税源;认真开展税源巡查,及时了解税源变化,动态调整税源预测数据;负责对纳税人申报数据的收集、录入工作,审核纳税人申报数据的准确性,开展纳税评估;负责对个体工商户参数定税信息的采集,实施计算机参数定税;负责对征管数据预警指标及其指标值的设置提出具体意见,对所辖管户全面实行征管数据预警管理。

(五)人员配备与培训 各县(市、区)局和市局直属分局对重点税源管理局(重点税源管理股)的人员要进行严格挑选或选拔,各岗位人员应分别具备如下能力要求:

分局长(股长):法治水平高、业务素质好、沟通协调能力强,做到清正廉洁;

税收管理员:工作责任心、服务意识强,具备扎实的业务操作能力,坚持廉洁从税。

各县(市、区)局和市局直属分局要在3月26日前将确定的分局长(股长)和税收管理员名单上报市局征管科,市局将根据税源分类情况,分期开展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和管理绩效。

四、工作目标

(一)建立税源管理新模式。各县(市、区)局和市局直属分局要结合当地实际,建立税源分类管理制度,根据本地重点税源的行业分布情况制定相应的行业税源管理标准,在全市范围内构建“以信息管税为基础,重点税源专业化、一般税源风险化、个体工商户规范化、零散税源社会化,分类管理,分级监控”的税源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提高税源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专业化管理水平。

(二)建立征管数据分析预警机制,提高税收执法风险防范能力。各县(市、区)局和市局直属分局要在纳税评估模型和风险预警指标库的基础上,结合征管日常工作,建立征管数据分析预警机制,对税源数据、征管信息质量、征管质量及其他征管数据信息开展全面的分析预警,及时发现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五、工作步骤 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共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组织动员阶段(2011年1—2月),主要工作内容为各单位开展动员,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重点税源管理分局;第二阶段为人员选拔阶段(2011年3月),主要工作内容为挑选或选拔分局长(股长)和税收管理员配备到重点税源管理岗位;第三阶段为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4-11月)主要工作内容为开展税源管理、建立税源管理制度、评估风险指标库、征管数据分析预警机制和纳税评估模型;第四阶段为总结提高阶段(2011年12月),主要工作内容为召开税源管理现场会,总结税源管理工作,进行现场交流。

六、绩效考核

为深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比对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市局将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列入2011绩效考核,采取日常考核和实地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单位的工作开展和管理绩效进行评估,对好的做法在全市进行推广和表彰,在考核中予以加分;对工作不积极、不认真、管理绩效差的根据考核内容进行扣分。

七、工作要求

(一)领导重视,明确职责。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一把手”工程,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亲自部署、亲自协调解决重要问题,分管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各项工作归类,根据分工,具体组织实施。

(二)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科学、精细、专业地管理税源,提高税源管理水平,各单位在开展此项工作中要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切不可生搬硬套,真正做到管理制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提高管理绩效。

(三)加强宣传,注重服务。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对原有征管秩序的一次重大调整,各单位加强宣传力度,积极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要加强纳税服务工作,特别是对主管税务机关发生变化的纳税人,要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做好宣传服务工作,促进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沟通,争取支持。各县(市、区)局要加强与各级党政部门的联系与沟通,积极争取支持和配合。对异地管理的纳税人,各县(市、区)局要定期将征收入库情况向其所在地政府部门通报,以便其全面掌握财税收入总量及进度。

第五篇:广东地税构建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

中国税务报电子版

2010年3月5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中国税网首页>>中国税务报电子版

广东地税构建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 www.xiexiebang.com2010.02.10

■赵永清李友乔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要求,规范管理流程,防范税收风险,提高纳税遵从度,促进税收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广东省地税局审时度势,认真分析税源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决定借鉴国际先进的税收管理理念,在全省地税系统逐步构建起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缘起篇

2004年以来,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广东地税系统全面实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开发了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和纳税评估软件,积极推进纳税评估工作,税源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在全面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强化税源管理工作中也遇到不少问题:

——税收管理员人数少、管户多。截至2008年底,广东地税共有税收管理员7196人(不含深圳,下同),管理的固定业户2057248户,人均管户285户。珠三角地区人均管户更多,东莞市地税局、中山市地税局人均管户高达700多户,有的税收管理员管户高达3500户。

——税收管理员素质参差不齐,事务繁重。广东地税的税收管理员职责有7大项27小项,还要负责社保费的征管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税收管理员大部分的工作时间被案头、事务性工作挤占,难以抽出时间到户调查,实地深入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同时,税收管理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素质高、业务熟的人员较少,难以高质量地完成众多的管理任务,特别是纳税评估工作。

——纳税辅导有待加强。纳税辅导,尤其是税前辅导是提高纳税遵从度和税源管理质效的重要一环,但当前的税前辅导力度比较薄弱,纳税辅导的系统性、及时性、准确性需要进一步增强。

——纳税评估作用发挥得不够。纳税评估是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理念,依托海量信息数据强化税源管理的重要举措。但是广东地税纳税评估工作的广度、深度和实际效果都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未能充分发挥其强化税源管理的作用。

——风险防范亟须加强。目前,税收风险加大,需要进一步健全防范税收风险的机制,既要防范纳税人不依法纳税导致税收流失的风险,又要防范税务人员失职、渎职或不廉行为导致税收流失的风险。税收管理员对管理事项统包统揽,不仅工作效率低下,使征管工作难以到位,而且存在廉政隐患。

通过调研分析,广东地税认为必须打破全能型集权式税收管理员制度格局,以专业化为抓手重构税源管理架构,在科学分工的基础上,合理设置税收管理员岗位,理顺税收管理员职责。为此,广东地税决定构建“以信息共享为基础,以分类管理为核心,以征管流程为导向,优化服务,强化评估”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在部分地区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广。

行动篇

2008年5月,广东地税在珠海市香洲区地税局开始进行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的试点,2008年11月又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在佛山市禅城区地税局祖庙分局、石湾分局试点。2009年,省局印发了《构建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工作方案》(粤地税发〔2009〕90号),决定在全省逐步建立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其中,2009年3月~10月在珠海、佛山全市进行试点,其他市选择一个县级局(分局)试点,为全面推广积累经验。粤地税发〔2009〕90号文件下发之后,各地高度重视,各市局党组都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试点工作方案,成立以“一把手”为组长的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按照粤地税发〔2009〕90号文的要求和各地试点方案,调整了机构人员,明确了工作职责。6月,广东地税又按照全国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会议关于大力推进信息管税的部署,决定扩大试点范围,珠海、佛山、汕头、江门4个地级市局和其他地级以上市的16个县(市、区)局被纳入试点范围。这些试点单位共有税收管理员2008人,管理纳税户76.98万户。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已从2009年11月起在全省逐步推广。

以税源科学分类为核心,调整管理机构职能

广东地税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纳税户的分布情况和税源管理人员状况,按规模或按行业或按纳税遵从度对税源进行分类,将其区分为重点税源、一般税源和小规模税源。在此基础上,调整税源管理机构的职能,赋予不同的专业化管理职能。突出管理重点,将主要人力和主要精力放在对重点税源的管理上。税源管理机构的设置根据各地的税源分布和人员状况,灵活地采取外分离或内分离的方式,构建与税源实际相适应的分类管理机制。所谓机构外分离,是指按照抓大、控中、规范小的要求设置独立的税源管理机构,不同规模的税源分别由不同的税务分局(局)管理。所谓机构内分离,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重点税源、一般税源和小税源都归一个税务分局(局)管理,其内设的税源管理机构分别负责重点税源、一般税源和小税源的管理。在试点单位中,珠海的香洲、拱北、斗门城区,汕头的中心城区,江门的江海区、新会区、开平市,肇庆的怀集县和云浮的云城区实行外分离方式,其他试点单位实行内分离方式。

以征管流程为导向,合理设置人员岗位

新模式以流程导向代替传统的职能导向,按照征管流程,归拢一定范围内的流程节点,合理设置岗位(设置纳税辅导、税源管理、纳税评估等岗位),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明确职责分工,优化重组业务流程。

重点税源采取管户为主、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的专业化管理方式。一般税源和小规模税源采取管事为主、管事与管户相结合的管理方式,规模较大、人员较多的非重点税源管理机构按管理环节或事项如户籍管理、催报催缴、一般涉税事项管理等设置岗位,具体的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可灵活掌握。规模较小、人员较少的非重点税源管理机构,则仍实行分户到人的管事与管户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各试点单位出台税源管理操作规程,明确各岗位、各环节中的操作程序和任务分解,明晰相应的工作准则,配套对应的考核指标,确保税源管理各项工作统一规范。

以信息共享为基础,强化税源采集分析

进一步拓宽税源信息采集渠道,提高税源信息采集质量。首先,与政府相关部门建立涉税信息交换制度。广东地税机关与工商部门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了信息交换和共享,广州、揭阳、梅州、河源、珠海、肇庆等市由政府主导,率先建立税务机关与相关政府部门的信息交换制度,实现了涉税信息共享,也取得了明显效果。其次,各个管理环节负责采集与本环节相关的税源信息,指定专人负责税源分析和预测,以确保税源信息的及时完整,全面把握税源整体情况,增强税源分析和税源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依托征管信息系统,保证各个管理环节衔接顺畅,实现信息共享。

优化服务加强辅导,贯穿税源管理全过程

将纳税服务贯穿于税源管理的全过程,根据纳税人的具体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服务。为增强纳税辅导的系统性、及时性、准确性,广东地税专门出台了税收管理员纳税辅导试行办法,要求各地在税源管理的各个环节为所有纳税人提供文明高效、及时准确的纳税辅导。对新办税务登记的纳税人以及重要的办税规程、税收政策法规、办税信息系统(软件)实行集中辅导,对具体的纳税人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面对面的纳税辅导。各试点单位专门成立了纳税辅导机构或设置岗位,定期举办纳税辅导培训班,特别是强化了税前辅导。税收管理员定期下户,及时与管户进行沟通,为管户提供“量身订制”的咨询服务和纳税辅导。

成立机构专设岗位,强化评估堵塞漏洞

省局、市局和各县(区)局成立纳税评估办公室,负责组织、指导和实行纳税评估工作;基层税务分局设立纳税评估岗位,负责各类税源的纳税评估以及定期定额户税额核定工作。全省试点单位专门从事纳税评估的人员已达626人,与税收管理员比例约为1:3。为了明确纳税评估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规范纳税评估工作,广东地税起草了《纳税评估员制度》、《纳税评估管理规范》。

各地试点单位按照广东地税的要求积极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在目前信息化、智能化评估系统尚未完善,第三方涉税信息采集渠道不够畅通的阶段,各地纳税评估员充分凭借管理经验,以案头评估形式开展数据分析,对存在疑点的业户开展质疑约谈及到户核实,及时纠正纳税人错误的涉税行为。其他非试点单位也按照省局的部署,全面开展了纳税评估工作。

成效篇

广东部分地区的试点实践证明,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能集中管理力量管好重点税源,确保税收事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能有效解决全能型集权式管理税收管理员权力过大的问题,能有效解决税收管理员管理事务多穷于应付的问题,能有效解决不同素质的税收管理员工作适应性问题,尽量做到人尽其才,能有效提高税收遵从度,防范税收风险,能有效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和征管质量。

以专业化实现精细化

新模式改变以往税收管理员一人统揽税源管理职能的情况,根据税源管理流程设置岗位,体现分工精细化、专业化,把税收管理员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腾出时间去掌握税源变动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去探索新的征管方法。

新模式的实行让各个岗位人员可以投入更多精力到各自的专项工作中。在实行前,税收管理员约90%的时间集中于处理催报催缴、征管资料整理等案头工作,只有10%的时间用于企业数据采集和下户调查分析等税源动态性管理。在实行后,由于有人专门负责催报催缴、征管资料整理等案头工作,税收管理员用于案头性事务的时间,占其全部工作时间的45%,而从事税源动态管理的时间则跃升至55%。专业化管理还直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珠海市香洲区地税局的催报催缴岗现在平均每人每月完成催报催缴300户左右,催报催缴成功率从20%左右提高到80%左右。

提高税收遵从度

通过设置纳税辅导岗,主动给纳税人提供专门、系统、长效的纳税辅导,进一步密切了征纳关系,提高纳税人税收遵从度。截至2009年12月底,广东省试点单位共举办新办登记的纳税人税前培训辅导班989期,培训131814人次。通过培训,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明显提高。目前,珠海市香洲区地税局电脑系统内新办企业的准确率达100%,纳税申报率为98%,申报税种准确率为100%,使用广东地税网报系统成功率达100%,事后咨询率下降了8成。佛山市禅城区地税局祖庙分局的入库率从97.3%提高到99.5%,新办企业的按时申报率从92%提高到96%。清远市开发区地税局的申报率从95%提高到97%,入库率从95%提高到98%。

促进税收收入增长

2009年1月~12月31日,试点单位以管促收入库税款460468.91万元、滞纳金11564.43万元。其中,催缴入库欠税75400.73万元、滞纳金4265万元,纳税评估入库298943.29万元、滞纳金5992.13万元,通过采取其他措施查补入库86124.89万元、滞纳金1307.30万元,以管促收成效显著。

整合盘活人力资源

佛山市禅城区地税局祖庙分局从事税源管理的人员(包括税收管理员和纳税评估员)从试点前的23人增加到34人,石湾分局从21人增加到29人,清远市开发区地税局从21人增加到31人。新模式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工作标准,规范操作流程,实行绩效考核,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利于激发工作热情,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实行新模式后,按管理流程设置专业岗位,职权细分,各类管理事项环环相扣,各管理环节相互制约监督,使管理的有效性直接体现出来,化解了许多工作中的隐性风险,使各个工作环节隐藏的问题能够及时暴露和解决,有力地保证了各岗位依据法定职权,按照法定程序办事,规范了税收执法行为,及时解除了税务管理中的风险,强化了执法监督,有利于防范执法风险,保障队伍廉洁自律。

体会篇

在构建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的工作中,广东地税有以下几点体会:

——必须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税收风险管理理念是国际上通行的、比较先进的税收管理理念。在对纳税人的纳税遵从风险、税收管理员的执法风险、廉政风险进行认真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只有查找出容易产生纳税遵从风险或容易出现执法风险、廉政风险的节点,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提高纳税遵从度,才能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有效防范执法和廉政风险。如可将纳税遵从风险较大的建筑安装、房地产等行业的纳税人列入重点管理范围,实施专业化管理;加强税前辅导,提高纳税遵从度;按征管流程设置岗位,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建立相互制约监督的廉政保障机制,有效防范执法和廉政风险。

——必须抓住专业化这一关键。只有专业化才能实现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的税源管理是含义非常丰富、内容非常广泛的,是全方位、立体式的专业化。既包括以分类管理为核心,按规模或按行业或按纳税遵从度将纳税人分为重点税源、一般税源和小税源,在此基础上设置专业化的税源管理机构来分别管理不同的税源,也包括按不同管理环节、管理事项来设置税源管理岗位,还包括明确税源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让税源管理人员专门从事某个环节事项的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明确职责分工,优化重组业务流程,提高管理质效。

——必须夯实信息共享基础。信息共享是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建立和实行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必须加快征管信息化建设。一是完善各个信息系统,提供技术支持。二是依托征管信息系统,保证各个管理环节衔接顺畅,实现信息共享,防止工作脱节,避免出现漏洞,提高管理效能。

——必须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实现税源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必须建立一支素质好、业务精的税收管理员队伍。一是要调整人员配备,充实税收管理员队伍。二是要将业务能力较强和素质较高的人员向重点税源户管理和纳税评估岗位的分配上倾斜。三是要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整体素质,要根据不同专业岗位的业务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切实提高税收管理员适应专业岗位工作的能力。四是要建立能级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形成以能定级、按能配岗、岗能匹配的工作局面,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和纳税评估员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税源管理水平。

——必须建立部门互动机制。税源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不及时,特别是第三方信息来源不充足是制约税源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必须加强与发展和改革委、工商、统计、公安、海关、国土房管、建委等政府相关经济管理部门以及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和协调,逐步建立经济税源信息的共享机制,为加强税源管理提供充分、真实的第三方数据。在税务系统内部实现纳税评估与税收分析、税务稽查以及税政管理、征收管理之间的良性互动,逐步建立一个以分析引导评估和稽查,评估为稽查提供有效案源,稽查部门根据评估疑案有针对性地进行税务稽查,评估和稽查反馈结果改进评估方法和税收分析的工作机制。征管部门定期总结分析评估发现的税收管理隐患,推动相关部门从制度层面完善管理工作,努力实现评估一个行业促进一个行业的管理,评估一个地区提升一个地区的管理,不断提高纳税人纳税遵从度,建立防范税收风险的长效机制。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中国税务报社

下载4、江苏地税《大企业专业化管理试点方案》[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4、江苏地税《大企业专业化管理试点方案》[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徽省国家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方案(最新)

    安徽省国家税务局 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方案 为建立健全信息化、专业化、立体化的税源管理体系,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立足安徽国税实......

    开发地税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汇报(草稿)

    开发市地方税务局 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汇报 开发市地税局近期顺利完成税源专业化改革任务,本次改革的总体工作思路是:先搭架构、稳中求进、程序标准、务求实效。先搭架构就......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江苏地税

    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发布《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的公告苏地税规【2011】13号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予以发布,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刍议大企业税源专业化管理(精选五篇)

    刍议大企业税源专业化管理信息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发布于:2010-08-26 17:17●宁夏地税局直属征收管理局王立新李永刚经济全球化使更多的超大企业、大企业在经营规模......

    房地产企业所得税 专业化管理见成效

    新城国税 房地产企业所得税专业化管理见成效 房地产税收在房地产行业高速增长的形势下,占税收收入比重逐年增加。在这种大背景下,西安市新城区国家税务局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按......

    山东省地税系统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意见

    山东省地税系统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意见 为应对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经济税源的复杂变化,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地方税收保障条例》和“依法治税、从严带队、科学管理......

    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

    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 记者:安徽省国税局是全国税源专业化管理8个试点单位之一,近年来你们在税源专业化管理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胡道新:早在2003年,我们就开始......

    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最需要的是什么范文

    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最需要的是什么日前,全国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此次会议要求,各地税务机关要进一步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大企业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