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最需要的是什么范文
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最需要的是什么
日前,全国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此次会议要求,各地税务机关要进一步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大企业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实际上,大企业通常跨行业、跨区域、甚至跨国经营,内部组织架构和核算体系复杂,生产经营分散而内部决策集中,依法纳税意识和维权意识比较强。大企业的这些特点已经对我国传统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尽快探索出适合大企业特点的专业化管理模式,已经成为摆在各级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需要及时、准确的数据。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要获取及时、准确的数据,需要进一步完善现行重点税源监控分析管理体系,改变按行业分散监控管理方式,建立大企业专业化信息管理监控平台,增强对大企业税源、税基的综合分析功能。建议由国家税务总局统一组织建设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大企业涉税信息的增值应用和在总局、省局、地(市)局三级信息共享,为各层级开展纳税服务、税源分析、纳税评估、日常检查、风险防控、反避税调查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需要突出行业管理思维。开展纳税评估,能够发现并及时处理大企业比较复杂、隐蔽的税收风险,增强大企业适用税法的确定性。为了更加有效地体现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效果,需要树立全新的行业管理思维,突出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特征,坚持“成熟一个行业,总结一个行业,提炼一个行业,推广一个行业”的原则,及时推出一些成熟的行业调查方法和税源管理办法。
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需要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以借鉴公安部门“户籍警”、“治安警”和“刑警”序列划分方式,按照工作事项和环节,分别承担日常管理服务、税源监控评估和税务稽查检查工作。作为“户籍警”角色的基层税务机关,主要职责是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进一步明确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职责、范围和方式,由固定管户转向分类管事;作为“治安警”角色的监控评估部门,应在省市县局建立专业化机构,根据不同行业的经营和核算特点,研究分析行业的税收风险点,建立相应的纳税评估模型和指标参数体系,推行基于风险管理的纳税评估,加强税源监控;作为“刑警”角色的税务稽查部门,省、市两级稽查部门应按照集约稽查的思路,对大企业实施分级分类检查。所谓分级,就是根据纳税人
规模的不同来确定它由哪一级稽查局来查,分类就是根据纳税人的不同类别,如经济性质、行业特点、地域分布,来确定由哪些专业人员来查。
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需要一流的人才队伍。目前,一些大企业特别是综合类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复杂,要求税收管理人员必须精通税收政策,掌握企业财务、金融、资本运作、生产经营等方面知识,具备不断学习、吸收和运用国家相关税收法规的能力。因此,在人员配备上,应增加人员编制,通过调配、培养、引进等方式,配备全方位、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提升整体队伍素质。同时,要立足现实,大力开展专业技能岗位培训,针对大企业的特点,重点培训财务分析、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的内容,提高电子查账的能力。另外,应面向社会,以合同形式聘用专业人员,如执业注册会计师、审计师、律师、计算机财务分析专家、金融证券专家等,针对大企业管理中的某一课题开展深入研究分析,逐步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数量精干、类别齐全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一流人才队伍。
第二篇:积极探索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模式
在全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工作视频会议上,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力要求
中国税务报:积极探索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模式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召开全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工作视频会议,对2011年的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2012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在会上,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力要求各级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要坚定方向,勇于创新,推动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取得突破性进展。
会议指出,2011年,各级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进一步深入探索实施专业化管理,创新工作内容和方法,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在探索税收专业化管理模式、建立并完善各项制度、创新服务和管理方式、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总结2011年工作的基础上,会议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主题,以提高税法遵从度为目标,以加强税务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管税为依托,以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和专业人才队伍为保障,切实优化纳税服务,科学配置征管资源,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模式。
王力强调,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是经济发展对税收工作的必然要求,是税收征管改革必须坚持的方向,是探索税收专业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因此,抓好这项工作,既要抓紧在试点单位重点突破,又要注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既要保证在重点环节上取得进展,又要注重整体工作的全面开展;既要立足现实环境条件,解决好当前问题,又要谋划大企业管理的总体格局,瞄准目标、分步推进。
具体到2012年的工作,王力指出,抓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是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税务机关要认真落实总局党组的工作部署,切实加强对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分管领导要负起责任。各级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加强与各相关部门和基层征管机关的协调配合,保证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顺利开展,既要做好战略规划、统筹协调,也要下工夫抓好各项具体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积极探索税收征管方式,从制度安排、实现路径、效果评估三个方面下工夫,力争在“基本确立统筹管理机制、签订税收遵从协议、开展针对性风险管理、实施税源监控”4项工作任务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王力强调,各级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工作制度,逐步完善,以定点联系企业制度、《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和《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试行)》配套办法、专业化管理工作机制等为主要内容的税收专业化管理制度体系;要创新个性化纳税服务,从大企业的特殊需求出发,为其提供量体裁衣式的服务,促进其提升自我遵从意愿和能力;要加强针对性风险管理,从大企业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制定风险管理战略规划,规范统一工作流程和制度标准,根据企业内控体系建设、风险评估报告和遵从评价结果,确定风险应对的措施手段和工作周期,提高税收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王力还强调,各级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做好海洋石油税收工作,加快实施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化,加快推进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第三篇:陕西国税全面推进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
陕西国税全面推进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
陕西省国税局深入把握大企业特点,以风险管理和分类管理为突破口,建立两级定点联系协作管理机制,研发大企业税收风险和纳税服务管理系统,实施“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建立大企业管理人才库,全面夯实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基础工作,初步解决了大企业税收管理职责不明、税源不清、人员紧缺,管理粗放等难题,使大企业税收管理“轻装”前行,成为该局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新亮点”。
该局首先从理顺机制入手,建立两级定点联系协作机制,让大企业税收管理职责明确,顺畅运行。从2009年5月开始,他们按照“属地入库、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在省、市两级税务机关明确了大企业管理部门。到2011年,经过一年多的磨合、探索,该局相继建立了《定点联系企业税源监控办法》、《定点联系企业风险监控及纳税评估工作制度》、《定点联系企业综合信息采集分析利用工作制度》、《大企业税收管理内部协调工作流程》、《大企业税收管理省市联动工作机制》、《定点联系企业涉税事项协调会议制度》等工作制度,明确了省、市两级大企业管理对象、工作内容和目标要求,进一步梳理、规范了各级大企业税收管理和服务的工作职责和具体措施,实现了各工作事项在省、市两级管理机关和部门间的有序推进,有效提高了管理效能。2011年以来,依托两级联动工作机制,该局加强横向协调和上下联动,对国家税务总局45户定点联系企业在陕1035户分支机构、省局33户定点联系企业及其419户分支机构的基础信息进行了全面普查,摸清企业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该局统筹协调,组织开展了省、市两级重点企业涉税风险检查工作。通过两级联动统筹管理,该局重点管理的33户定点联系企业全年实现税收338.7亿元,占同期全省国税税收总量的26%。2户大企业补缴增值税2300余万元,企业所得税5000余万元,有效提高了企业税法遵从度。
“大企业具有跨国界、跨地区、跨行业经营,业务复杂多变等特点,做好税源监控,对企业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实施税务机关信息共享,税收风险协作管理是做好大企业税收管理的重中之重。”陕西省国税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处处长张利介绍说。2011年以来,该局研发了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和纳税服务系统,为开展大企业税源监控、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提供信息技术支撑。据悉,该系统共设有统计查询、风险管理、纳税服务、分析预测、过程控制5大功能模块、66项子模块,具有大企业税收数据一户式查询,税收数据综合分析和风险预警,税企双向实时交流互动等功能,实现了对大企业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全程跟踪监控,为团队管税、信息管税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该系统已经在西安市400户企业中试点运行,2012年将逐步推广到全省所有大企业。
“大企业虽有共同点,但个性差异也比较大。由于机构众多,经营复杂,呈现出涉税事项复杂,涉税需求个性化显著的特点,因此,对不同企业采取不同的管理与服务措施,才能‘四两拨千斤’,切实推动大企业管理效能的整体提升。”张利告诉记者,2011年以来,陕西国税系统在省局的统一协调下,加大“一对
一、点对点”的服务力度,定期开展定点联系企业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活动,加强适用性政策的宣传与辅导,主动通报最新政策和征管措施,深入了解企业涉税需求,提高服务的针对性。该局还建立企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快速响应企业重大涉税诉求。该局规定,对定点联系企业报送的重大事项,管理局应在3个工作日内展开调查,要有专人负责实地核查,重点研究存疑事项,调查结束10个工作日内提出管理措施,向企业反馈处理意见,并上报上级机关。据统计,2011年,省、市两级大企业管理部门共召开座谈会30次,收到工作建议100余条,收集问题120多个,回复政策咨询、解决相关问题逾200个(次),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税收专业化管理,不仅是对管理对象按类别和性质进行分类,也是对管理者和管理资源进行整合,集中优势资源进行针对性管理,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税收收益。”张利说,税收专业化管理对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大企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该局明确各市局大企业管理部门配备不少于3人,并要保持相对稳定。同时,该局结合陕西大企业税源结构特点,建立了大企业税收管理人才库,在全系统选拔87名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才,并且按照电力、金融保险、石油(石化)、有色金属和煤炭专业四行业分类使用,切实提高大企业管理人才的管理与服务能力,为实施以大企业为核心,以行业为界限的专业管理、团队管理奠定人才基础。
第四篇: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
特 急
国家税务总局文件 国税发〔2011〕105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大企业税收专业化
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工作,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模式,税务总局决定,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在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安徽、河南、海南、四川、陕西、深圳国税局和北京、天津、辽宁、江苏、河南、广东地税局开展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大企业生产经营日益呈现集团化、多元化、国际化趋势。大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集中度、信息 化程度不断提高,纳税服务要求高、内容复杂,涉税诉求快速响应要求和跨地区统一税收征管要求日益增强。在企业税收属地征管,税收管理资源分散、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难以对大企业实行有效监管和纳税服务。实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必然选择。
各试点单位要结合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具体要求,将实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作为深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按照税务总局统一部署,进一步探索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模式。
二、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定点联系企业为对象,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信息化为依托,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为保障,科学配置征管资源,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模式。
(二)基本原则
1.属地入库、统一管理
在现有税款入库地和入库级次不变的前提下,对大企业实施统一规范的专业化税收管理。
2.明确任务、分级负责
以提高税法遵从度为目标,确定具体工作事项,明确各层级在实施大企业专业化管理中的工作任务。
3.上下协作、统筹互动
注重发挥各级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和属地主管税务机关的 管理优势,实现有机结合。
4.因地制宜、开拓创新
针对本地征管现状和能力,大胆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工作。
三、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
以税务总局定点联系企业、本省确定的定点联系企业和本省确定的大企业范围为主要管理对象,有效实施遵从引导、遵从管控和遵从应对,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个性化纳税服务
以引导和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税务风险内控机制为纳税服务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对企业税务风险内控体系进行全面调查评价,并根据不同情况分类采取相应的纳税服务措施。选择内控机制健全且运行有效、税法遵从度高的企业签订税收遵从协议;及时高效受理和处理企业涉税诉求;规范工作流程和制度,完善大企业涉税事项协调会议制度;保障税收政策和管理制度执行的规范统一。
(二)各级联动税源监控
建立涵盖企业成员名册结构、内控管理制度、财务核算方式、信息系统、生产经营、税款缴纳、政策适用、关联交易、投资项目等信息在内的税源监控体系,明确监控事项和相关信息。研究需协作的异地成员企业税源监控事项,细化监控内容和监控指标。确定适合本级联动和主管税务机关自主实施的监控事项。积极探索利用企业集中核算系统直接获取全部成员企业电子财务 信息的方式方法。建立企业重大税务风险报告制度。
(三)针对性风险管理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根据风险评估测试的结果,按照不同风险等级实施针对性管理。对发现存在税收违法行为的,直接移交稽查部门处理。统筹协调风险评估、税收自查、调查核实各环节征管程序和税务稽查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各级税务机关在工作中发现带有集团、行业或者地区普遍性的税务风险,或者可能带来重大税收流失的风险,要及时报告上级税务机关,由税务总局或省局组织全国范围内或全省范围内联合监控或调查工作。税务总局部署全国性、行业性或者跨省市集团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各级税务机关要严格按照税务总局统一部署落实完成。
(四)实施信息共享
按照大企业税收管理跨地区联动、跨部门协作和跨层级协同的工作特点,建立大企业涉税信息收集、整理、发布机制。各级税务机关根据上级机关制定的标准和要求,从征管系统或税源源头采集、报送大企业涉税信息,主管税务机关负责核实信息,税务总局和省税务机关负责审核、整理、归集信息,设置信息共享权限,按权限发布共享信息。充分利用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和省局征管数据集中应用平台,实现不同层级税务机关信息共享、传递和异地成员企业的信息协作。
(五)建立风险特征库和税务遵从评价体系
分行业以户为单位建立企业税务风险特征库,包括企业基本 状况、所属行业特点、容易发生的税务风险点等特征状况,同时要结合税收变化、个性化纳税服务、税源监控、风险管理结果等动态信息,对企业税务风险特征库不断进行优化,定期更新和维护。建立企业税务遵从评价体系,提交企业税务遵从报告。遵从报告应结合税务部门实施的管理措施和企业税务遵从状况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确定。税务遵从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包括企业税务遵从情况和税务管理措施效果两个方面,主要内容有企业涉税事项遵从情况、税款缴纳遵从情况、纳税成本、税款征收率、纳税服务满意度、税收执法风险等方面。企业税务遵从报告应以为单位,选择重点成员企业按户进行遵从评价。
(六)建立协作机制
建立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的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协作机制。以工作推送、制度规定、协调会议等方式建立税务机关内部不同部门、不同层级大企业税收管理协作机制。明确分工,依托信息管理系统,减少管理层级,建立跨层级大企业税收管理协作机制,实现属地主管税务机关和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国税系统和地税系统工作事项的推送和协作。税务总局负责跨省(区、市)工作事项协作机制的建立和运行,省局负责本地区跨地市工作事项协作机制的建立和运行。
四、试点工作的实施要求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各试点单位要加强对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将试点工作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大企业管理工作的主要任 务。已经成立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要将试点工作纳入该领导小组统一管理;没有成立的,要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要统筹协调,合理配置纳税服务和税收征管资源,加强人、财、物保障,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实大企业管理部门人员力量,建立跨层级的专业化税收管理团队。国税局和地税局同时列入试点的地区,要把国地税协作作为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组织实施。省局大企业管理部门要制定协作方案,承担起明确协调事项、落实具体工作的任务。
(二)明确任务,重点突破
各试点单位要在2012年4月底前完成以下工作任务:一是要基本确立统筹管理机制,实现统一管理。包括统筹协调企业内控机制建设、税源监控、针对性风险管理中风险测评、自查、调查核实等各环节工作和税务稽查工作,统筹建立跨层级、跨地区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同一税务机关内部协作机制。二是要对企业进行内控机制调查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一定数量企业签订税收遵从协议。三是选择一定数量企业按管理规程进行针对性风险管理工作。四是要通过对一定数量的企业实施税源监控,明确监控事项、相关信息,实现联动的工作机制。
(三)认真实施,及时总结
各试点单位要按照本意见,精心组织,大胆创新,制定切实可行的试点方案。试点方案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按税务总局统一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流程,明确分解本单位各部门、各层级的工作任务,明确工作事项的分工和推送规程。各试点单位于2011 年10月底前将试点方案上报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及时掌握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注意发现和解决问题,遇有重大问题,应及时报告,务求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各试点单位要于2012年4月底前将试点工作进展情况专题报告税务总局,税务总局将组织工作组对试点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未纳入此次试点范围的其他单位可根据本意见组织开展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对下只发电子文件)
信息公开选项:不予公开
国家税务总局 2011年10月25日封发 校对:大企业税收管理司
第五篇: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的经验材料
白城市地税局
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经验材料
今年以来,按照总局关于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部署和省局关于搞好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要求,我们白城市地税局选择一个县局,认真组织开展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试点工作。目前,已初步构建了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格局。
一、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的主要做法
(一)合理设置机构。在组织架构上,合并行政管理职 能,压缩行政和后勤管理人员,将结余的科室编制及人员充实到税源管理一线人员中。将税收管理员制度中的日常税源管理与纳税评估职责彻底区分开,建立税收管理员能级管理评定制度,普遍增设纳税评估部门并在税源管理科中专设纳税评估岗,选派素质高的人员专司纳税评估工作,建立所管辖区内行业评估模型及风险预警值,依据上级局建立的评估模型及指标参数,开展风险评估,寻找行业税收管理风险点。评估疑点的分析在县区级完成,评估结果直接用于指导相关税源管理部门进行风险应对处理。
(二)对纳税人实施分类管理,合理配置税源管理资源。取消“划片管户”模式,将管辖区内的纳税人分成三类:重点税源(一般选户标准为户籍数占20%,收入占80%)、中小税源和个体税源。以户籍数量相应配置若干重点税源管理
1科、中小税源管理科和个体税源管理科,按照“抓大控中规范小”的管理思路,对重点税实施精细化“风险提示”管理,提供“大客户”式服务;对中小税源实施行业化“风险监控”管理,提供网络化服务;对个体税源实施社会化“风险分散”管理(源泉控管),提供电话、短信等电信服务。
(三)由政府牵头,普遍开展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税源能源泉控管的尽量通过综合治税途径实现源泉控管,以投入最小的征收成本实现最大的征收效率。不能源泉控管的,通过搭建政府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建立通畅的外部信息获得渠道,为开展风险评估分析提供第三方数据信息支撑。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的工作有的由市级税务机关来完成。
(四)规范征管流程。普遍按照“受理申报、日常管理,纳税评估、税务稽查、法律救济”等环节进行。将事前审批转变成事前备案和事后监控,将“办税服务中心”变成全职能服务大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
二、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提高思想认识是基础。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一 项全新的工作,打破了原来的运作模式和税收管理员的工作习惯,推行之初肯定有一些阻力和困难,通过开展深入广泛的思想教育活动,形成了上有各级领导的决心及支持、中有各科室的信心与配合、下有工作人员的贯彻执行的工作落实
格局,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合力,确保了税源管理新模式的顺利推进。
(二)强化数据管理是核心。及时、准确、真实和完整的税收数据是信息管税的根基所在,是进行税收分析的生命线,通过制定严格的数据质量标准及数据采集规范,加强前期数据质量整改,强化数据质量考核,健全数据质量责任追究机制等措施,确保了数据质量,保证评估分析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深化纳税服务是保障。随着税收管理员“管户”制度的消亡,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的“定点”沟通也随之消失,带来了企业咨询的盲目性,通过在纳税服务大厅设置了专门的政策咨询岗、加强纳税申报提醒、丰富外网服务功能、与中介机构建立联动机制等措施,为纳税人答疑解惑、出谋划策,全面深化了纳税服务。
(四)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不能急于求成。要做到循序渐进,各项准备工作要充分,管理指引要具体、成熟、可行,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做到成熟一个推行一个。
(五)宣传、辅导工作必须到位。税收管理员要熟悉管理指引的要求,懂得宣传、辅导的方式、方法和技巧,才能减少工作阻力。同时,要抓好每个行业所有纳税人的宣传、辅导工作,工作要耐心细致,最大限度取得纳税人的理解和支持。
三、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取得的初步成效
通过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经过近半年时间的运行,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二是增强了税源控管能力,促进了税源的精细化管理;三是有效调动了税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征管质效显著提升,税收收入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