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税收专业化管理的若干思考

时间:2019-05-14 17:42: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实施税收专业化管理的若干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实施税收专业化管理的若干思考》。

第一篇:关于实施税收专业化管理的若干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税源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税收征管情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现有税收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如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管理力量不足,导致征而不管,税务管理员忙于日常事务处理,疏于对纳税人的管理等,导致税收征管效率和质量不高,影响了税收管理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实行税收专业化管理是解决目前税收管理难题的有效途径.同时,要实施税收专业化管理,必需对现有税收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本文通过对当前税收征管中存在问题的列举和分析,对实施税收专业化管理,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税务机关内部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导致基层税务分局管理自主性低.目前各县市局机关科室设置过多,分工过细, 基层税务分局设置过少,导致了大机关,小基层的管理格局,出现了基层税务分局日常事务过多,忙于应付的问题.如我局目前有11个科室(中心),而基层税务分局只有4个,如果每个科室,每个月布置4项工作,基层税务分局就有44项工作需要完成,而实际工作中远远大于此数, 基层税务分局为了完成市局布置的工作,就要把工作交办给管理员去做,使管理员忙于日常事务,疏于日常管理,影响了基层税务分局的管理自主性和工作积极性.同时,由于机关科室设置过多,工作少,人员多,出现人浮与事的问题。

2、纳税人多,干部少,征管力量严重不足.目前,纳税人越来越多,但干部编制有限,新招得干部每年只有2-3个,特别是干部年岭结构老化,对新情况不适应,信息化应用程度低,人均户管达到800户以上,导致出现实在无法管,就放任不管的问题。

3、户管不清,数据不明,监控管理不力.目前,加大了办税服务厅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征管流程,开展了一窗式,一站式服务,大大方便了纳税人,特别是网上申报,网上认证,网上抄报税的推行,纳税人基本上不用到税务机关办事,导致了纳税人于税务管理员的正面接触,管理员放松了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和税源状况的监控。

4、干部业务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税务管理风险增大.一是税收执法人员业务不熟,违反执法程序引起的执法风险。部分税务干部,不深入学习和钻研税收业务,凭经验、凭关系执法而造成执法错误。二是税收执法人员对税法及相关法律的理解有偏差,执法质量不高。如制作税务执法文书不严谨、不规范,使用文书或引用法律条文错误,执法中不注意收集证据或收集的证据证明力不强等。三是执法人员随意执法留下风险隐患。四是因忙于日常事务,引起的行政不作为而产生的风险。

二、实行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税收管理专业化是指根据纳税人实际情况和管理的不同特点,突破现有按属地、划片管户的单一方式,对外实施以分行业管理和分规模管理等分类管理办法、根据纳税人属地、风险等级实行分级税收管理,对内坚持管户与管事相结合,通过建立高素质的税收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实行个人管理和团队管理有机结合,以信息化为支撑,优化征管资源配置,以提高征管质量,防范执法风险为目标的税收管理办法。

实行税收专业化管理,科学的分类管理办法是必要的保证.具体可分为:

1、按经营规模大小,实行分类管理。即在一定范围内打破地区界限,按纳税人经营规模(注册资本、经营收入、应交税金)设立税收专业管理岗位,明确税收管理员,进行税收征管。对重点税源指定专人或组建专业团队,如建立重点税源管理股,实施专业化管理;对非重点税源在属地管理基础上,实施专业化管理。一是重点税源精细化管理,试行“税源大户”制管理模式,实行管户制.二是一般税源集约化管理,实行专业管理与户籍管理相结合模式,实行管事制。三是特殊税源个性化管理,根据特殊行业特点,制定行业税收管理办法。四是个体税源社会化管理,积极发挥协税护税作用,有条件的可按区域实行委托代征。

2、按税收风险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即将税收遵从差异化管理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风险管理,提高管理质量,依据企业税收风险程度,实施分级税收管理。对低风险企业,以优化服务为主,在纳税服务尤其是对大企业个性服务方面,引导企业从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强化企业税务风险自我防控,提高纳税人税法自主遵从度;对中等风险企业,开展提醒服务,帮助企业自行提高纳税遵从度,提高申报真实性;对高风险企业,启动纳税评估或专项检查,强制提高纳税遵从度。

三、实行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前提条件

1、进一步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一是完善税收管理岗责体系。重组属地管理税收管理员职能,把税收风险分析、专业纳税评估、大企业(重点税源)、风险监控应对、中小企业行业性风险监控等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风险管理职能剥离出来;把制度性安排、事务性管理等服务职能保留其中。二是优化税收征管业务流程。建立与征管信息系统相配套的征管流程,规范与优化税源监控、税款征收、税务稽查、税收法制、纳税服务等业务流程,规范征管程序,使各部门权责明确、各司其职。

2、调整税收管理机构职能职责.按照专业化管理要求,在确保机构数量和整体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调整机构职能,明确岗位职责,优化内部分工,实施税收分级管理。根据各类别纳税人的管理要求、管理难度和税收管理员的综合素质,科学配置税务管理资源,优先保证对大企业和重点税源的监控管理需要,把综合业务素质高的管理员配置到风险等级高、业务复杂程度高、专业化管理要求高、综合技术应用要求高的管理岗位。既要抽调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的税务干部充实到专业化管理机构中,又要兼顾属地化管理机构需求,合理确定税收管理员的管户数量,最大限度的发挥税收管理员的工作潜能。如建立大企业管理科或大企业管理分局,实行集中管理,实行对大企业的专业化管理.3、进一步完善纳税评估制度.一要将纳税评估岗位职责适度集中。根据总局“降低频率、加大深度、提高效率、注重效益”的原则,专业化纳税评估职责集中到县市区及以上税务机关。对于重点税源一般应有纳税评估科开展专业评估,对非重点税源可以选择设置日常评估岗,由基层税务分局开展日常评估。二要建立专业化评估员队伍。目前纳税评估人员基本由各基层分局设岗,实施二级评估,使评估质量低下、评估显效缓慢。纳税评估专业化管理要有专业化组织机构和专业化评估人员,应单独设置纳税评估机构,如分局建立纳税评估股,建立评估员制度,将纳税评估从属地责任区管理职能中分离出来,集中到专业团队等更高层面,选择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专门从事专业化综合评估和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应对工作。

4、进一步建立税收专业化管理的运行机制.当前,应以宁波市局为主体,全面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机制建设,以县市(区)局为主力,夯实税收专业化管理基础,形成上下级机关纵向互动、同级职能部门横向联动、整个系统协调联动的税收管理格局。一是建立纵向互动机制。即从宁波市局到县市(区)局,基层税务分局到税收管理员四级,不同层级按照各自税源管理职责,既分工又联系进行税源管理。二是建立横向联动机制。各级税务机关要成立征管质量监控分析领导小组,建立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四位一体”联动机制,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统一监控分析税源变化,统一下达风险预警指标和纳税评估重点,统一考评征管状况。三是建立外部协作机制。加强与地方党政相关部门沟通和协作,逐步建立经济税源信息(第三方信息)的共享机制,完善综合治税、协税护税的体制,为专业化管理创造良好的机制保障。

四、实行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具体方法

(一)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合理选择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方法。

根据税源结构特点,选择几种方法的组合,分别在全局范围内实施。如城区分局的纳税户数多、税源集中、行业门类相对齐全,即在分局范围内实行以分规模为主,分行业、分事项为辅的管理模式;其他分局的纳税户数少、税源相对分散,则以属地管理为主,辅以分类管理,即在分局范围内实行以分规模为主或以分行业为主的管理模式,结合属地管理模式。对工作事项则充分考虑不同层级管理资源的优势,适当集中部分重要、复杂事项至县市

(区)局机关科室和宁波市局机关处室进行实体化运作,以突出管理重点,减轻基层负担,节约征纳成本,提高征管质量。应集中的事项主要包括:①对全局征管质量影响程度较大的重大或复杂的事项。如大额税收优惠和税收减免的调查、审批;大企业的税收风险应对、中小企业的行业性风险监控及其他征管疑难事项等。②量少、涉及面较窄,但技术含量高、基层不经常涉及、集中管理有助于提高专业化程度的征管事项。如转让定价调查、预约定价谈签、处置企业改组改制等事项。③跨区域、跨部门,需要上级部门沟通协调的征管事项。如对外与大企业定点联系,开展高层次纳税服务,解决大企业的涉税诉求;与第三方交流沟通,获取数据信息。

(二)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建立科学的专业化管理方法体系。对大企业,考虑其生产经营复杂、管理信息化程度较高、跨区域经营、内控制度与程序相对统一、有纳税遵从的主观意愿等特点,按照精细化管理、个性化服务的思路,主要致力于深入掌握大企业经营管理及税源情况和完善服务机制。一是开展企业内控及风险管理体系分析,通过生产及管理流程研究、利用行业税源监控分析系统,开展行业信息分析、加强第三方信息利用等手段,准确把握大企业经营规律及核算特点,增强大企业管理的针对性。二是实行产业链动态监控,深入分析大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及相关上下游企业经营变化,及时掌控产业链调整对大企业税源的影响,增强大企业管理的关联性。三是搭建税收测算模型,利用企业原材料投入产出比等各项参数,判断大企业生产能力和纳税能力,增强大企业管理的预见性。四是突出与大企业点对点沟通,在重大事项发生时主动关注,服务前移。对中小企业,考虑其数量众多、规模不大、流动频繁、税法遵从度参差不齐等特点,按照行业管理、集约化服务的思路,主要致力于强化税基管理、日常监控评估和分类纳税辅导。一是加强源头管理,密切与工商、地税及政府部门间的信息传递和工作配合,统一确认新办企业管属,避免产生漏征漏管。同时,在新办税务登记、发票审批、一般纳税人认定等环节从严把关,深入了解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状态等各方面情况,对财务核算不健全的企业实行所得税核定征收。二是加强日常税源监控和评估。针对区域范围内的重点行业,通过对行业基础信息的调查研究,结合对历年来典型评估案例、稽查案例的剖析,逐步形成行业税收管理手册。税收管理员以行业税收管理手册为指导,查找中小企业税收管理的风险点,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三是分类加强纳税辅导服务。对新办企业,通过纳税辅、办税指南等,及时帮助办税人员了解熟悉办税流程及规定;对已开业的中小企业,通过政策咨询解读日等载体,分行业、分税种宣传税收法律法规及政策,并突出对账簿设置、财务核算情况的检查辅导。

对个体零散税收,考虑其数量众多、规模小、账务不健全、纳税额少等特点,按照网络管理、社会化服务的思路,主要致力于户籍管理、定额管理等。切实强化国税、地税联合征管及委托代征工作,有效发挥国税、地税联办和市场、街道等受托代征单位作用,建立较为完善的个体护税协税网络及社会化服务机制。

五、实行税收专业化管理需要正确处理的关系

(一)进一步提高对税收专业化管理的认识,正确处理税收管理科学化与精细化的关系.专业化管理的根本是科学化,基础是精细化。离开科学化搞专业化,就会丧失根本;忽略精细化搞专业化,就会半途而废,不能取得管理实效。税收专业化管理不仅包括对纳税人的管理,也包括对税务机关、对税务干部的管理,需要分别研究管理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模式。要从资源效益最大化的角度认识专业化管理。专业化并不意味着管理资源的专有化。要避免简单机械地理解专业化,不能把专门化等同于专业化。

(二)进一步加强税收风险分析,积极开展风险管理,正确处理税收专业化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关系。风险管理是深化专业化管理的重要基础。要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不同类型企业、不同事项管理的全过程。科学界定各层级税务机关的风险管理职能。县(市)级以上税务机

关主要承担税收风险战略规划、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评定、风险应对业务技术支持等工作,为基层税务机关开展风险应对提供目标、指导和支撑;各基层税务分局,主要是根据上级规划部署和风险识别排序结果,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风险应对工作,推进分局税收管理实体化,建立分局税收管理风险分析领导小组,开展涉税风险分析,逐步让分局的业务骨干承担从税收管理员职能中分解集中的部分风险监控职能。要科学分解税收管理员职责,深化管事与管户有机结合的体制建设,把风险应对的主要职责从税收管理员职责中分离出来,税收管理员专门从事制度性安排的调查、核查、巡查以及日常纳税服务等工作,做到管户与管事相结合。

(三)进一步加强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训管理,正确处理税收管理专业人才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关系.要创新培训手段和方法,建立相对固定的培训实践基地,注重采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等方式,增强干部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要加强与审计署特派办、中介机构的交流沟通,聘请富有审计、会计、税务筹划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士担任兼职教师,促进信息资源及工作技能的共享。如派干部到审计署特派办,会计师事务所挂职锻炼,开展实务操作,培养干部动手能力,同时,对业务骨干,进行法律,计算机应用等能力培训 ,开展复合型干部的培养。

(四)建立和完善各级协税护税网络,积极发挥社会中介机构作用,正确处理个体税收税务机关集中管理与社会化管理的关系。

坚持综合治税社会化的原则,完善零散税收及代扣代缴税收的源泉控管体系,不断提高税收行政效率,降低征收成本。要逐步实现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计算机联网,建立与工商、地税、银行、土管等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机制,实现涉税信息资源高度共享,拓宽税源信息的来源渠道;同时,根据零散税收税额小、户数多、征收难度大的特点,通过社会综合治税、委托代征等方式,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密切部门协作,建立各级协税护税网络。

第二篇:专业化管理思考

同志们:

今天,是芜湖国税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一天,是注定要载入芜湖国税发展史册的重要一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会议,动员部署进一步深化税务管理重组、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宣布机构改革和人员重组名单。从今天起,芜湖国税税务管理将进入崭新的税源专业化管理阶段。

2004年以来,我们作为全省国税系统试点单位,围绕税务管理现代化目标,全面实施了税务管理重组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历经三个阶段。其中,2004年-2005年5月是第一阶段,也是重组工作启动试运行阶段。通过第一阶段的工作,我们初步树立了流程管理理念,加深了对重组工作的认识和理解,积累了经验,总结了教训。2005年5月-2010年10月是第二阶段,也是重组工作深化阶段,我们重点深化业务重组,加强信息化建设,初步解决了信息化的支撑问题,构建了现代化的税务管理机制。今天,我们作为总局和省局的双重试点单位,在这里隆重召开进一步深化税务管理重组、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动员大会,标志着重组第三阶段工作正式启动实施。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机构改革,建立健全工作体制机制,全面建立现代化税务管理新模式。

根据局长办公会议、局务会议、党组会议研究的意见,下面,我就做好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总局、省局在我局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有利条件

(一)在我局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为我们进一步深化税务管理重组、加速实现税务管理现代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在新世纪税务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芜湖国税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创造了一系列辉煌业绩。针对办税程序繁杂、信息采集多元、报缴方式单

一、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我们坚持敢为人先,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在全省国税系统率先开展了税务管理重组,历经近7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建立了以流程为导向、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六个一”管理模式,提高了管理质量和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和风险。针对业务流转效率低下、执法监控方式落后、部门信息封闭等情况,我们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在全国税务系统率先推行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在全省国税系统率先上线运行综合征管系统,率先研发运用工作流系统,率先建成使用网上办税厅,率先研发推行税务行政审批系统,信息化的支撑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凭着敢闯敢试的胆识和气魄,芜湖国税工作迅速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被誉为安徽国税改革创新的“排头兵”、“试验田”、“展示窗”。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看到,当前税收管理中也还存在一些矛盾和不足,比如:随着纳税人的数量迅猛增加,经营形式、经营手段、管理水平日益多元化、智能化、复杂化,现行税收管理员模式已明显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征管信息应用处于较低水平,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等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税源管理广度和深度亟待拓展;部分干部素质与现代税务管理需要存在差距,尤其是具备较高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反避税技能的专业人才较少,制约了税源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面对税收征管的新形势、新情况,去年下半年,国家税务总局提出,要积极探索实施信息管税,深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稳步推进税收征管方式变革,并决定,在安徽国税等全国8家单位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省局党组研究后决定,在芜湖等三个市局先期开展试点,条件成熟后再向全省推广。作为总局和省局的第一批试点单位,我们深感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机遇难得。这是省局党组对芜湖国税的充分信任,是总局领导对芜湖国税的特别重托,更是芜湖国税走向更加灿烂辉煌明天的阶梯。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不断创新、不懈探索、不辱使命,扎实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税务管理重组,大力推进税务管理的集约化、信息化、科学化、法制化、社会化,全面实现税务管理现代化目标。

(二)在我局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充分体现了总局、省局领导对芜湖国税工作的重视和信任

多年来,我们的工作始终得到了总局、省局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原任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亲自听取我局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工作汇报,并给予充分肯定。总局领导钱冠林、王力、宋兰、冯惠敏、张志勇,总局原任领导贺邦靖、崔俊慧、许善达、董树奎,先后亲临我局,对我局各项工作进行了多角度的考察调研,分别给予了高度评价。省局胡道新局长和其他各位领导多次来芜调研,为我们各项工作指明方向、鼓劲加油。这一次,总局、省局选择在芜湖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进一步说明了总局、省局对芜湖国税工作的关心和重视,充分体现了总局、省局领导对芜湖国税干部职工的信任和厚爱。6月初,省局胡道新局长赴京参加有关会议期间,专门就安徽国税,重点就芜湖国税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方案,向总局肖捷局长作了汇报,肖局长高度赞扬,并当即指示总局有关领导和司局负责同志到安徽调研。受肖局长委托,6月24日,总局宋兰副局长率有关司局负责同志,专程来芜调研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在听取我局试点情况汇报后,用“非常可贺、非常可贵、非常可喜”这“三个非常”,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将芜湖国税确定为总局直抓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单位。这是总局领导对我局试点工作的最大肯定与莫大鼓舞,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有力鞭策与激励。在试点准备阶段,省局胡道新局长多次听取我局试点工作汇报,就做好试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6月28日,胡道新局长在省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议上作重要讲话,着重阐述了如何转变国税管理方式、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问题,为我们做好试点工作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将总局、省局领导的关怀与厚爱化作不竭的工作动力,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创新、开拓进取、顽强拼搏,全力以赴做好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决不能辜负总局、省局领导的期望与重托。

(三)在我局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基本具备了改革所必须的内外部条件

任何一项改革,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也不例外。芜湖国税历经多次重要改革实践的锤炼,已经基本具备了成功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有利条件。首先,总局、省局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地方各级党政领导也都表示理解和支持,这是我们改革能够取得成功的前提。其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较高,国税人员大局意识、奉献意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较强,为改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了可靠的人才保障。在2006-2009年全省国税系统系列岗位能手竞赛中,我局有57人次获得省级岗位能手称号,能手比例居全省第三。2007年,代表省局参加全国税收管理员抽考,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

在2009年全国税务系统稽查业务考试中,总成绩居全省第一。事实证明,芜湖国税干部队伍是一支政治优秀、业务精良的队伍,是一支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队伍,是一支勇于创新、善打硬仗的队伍,这是我们改革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第三,税务管理重组硕果累累,为改革奠定了工作基础。经过6年多来的重组实践,我们初步建立了 “六个一”管理机制,流程管理理念全面引入,扁平化管理格局初步形成,以“两大平台”应用为标志的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征管基础工作日益巩固,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持续提高。这些都为我们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第四,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是我们改革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这些年来,我们坚持以纳税人为中心,完善纳税服务机制,丰富服务内涵,改进服务手段,减轻纳税人负担,纳税服务质量和水平大幅度提高,税收征纳关系空前和谐,得到了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连年被评为全市政风评议满意单位,先后荣获“全国税务系统文明单位”、“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安徽省文明窗口”、“芜湖市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对于这次改革,广大纳税人也给予了充分理解,表示将积极配合,为我们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五,新办公楼正式建成启用,硬件设施大大改善,为改革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总起来说,在我局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天时、地利、人和。我们要充分依靠这些有利条件,克服畏难情绪,坚定改革信心,积极投身到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中去,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二、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

在省局党组领导下,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一手抓组织收入,一手抓改革试点,在反复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进一步深化税务管理重组、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方案,并报经省局上报总局待批。同时,精心开展试点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组织开展了税源普查和税源分类,修订了《工作规程》,改造升级了工作流系统,推行网上一体化办税平台,全面开展了个体税收委托代征,成功打造了“纳税人之家”。8月底,省局党组决定,芜湖市局先行启动试点工作,并于11月1日正式运行新模式。这两个月来,全市国税系统克服时间紧、工作头绪多、任务重的矛盾,深入细致谋划,加大工作力度,加班加点,狠抓落实,目前,试点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就绪。

按照总局和省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主要精神,这次试点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以(建议说以两个系统运行为信托)业务重组工程规划为指导,树立风险管理理念,落实“信息管税”要求,探索规律,科学分类,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完善行业税收管理规范,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规范税收执法,优化纳税服务,促进纳税遵从,进一步提高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降低税收管理成本和风险,实现税务管理现代化目标。试点工作遵循四条原则:一是依法推进原则。依据总局税源专业化管理指导意见和省局业务重组工程规划,调整管理职能,提升管理层级,优化机构设臵和人力资源配臵,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二是分类管理原则。科学分类税源,按照分规模、分行业、集约化管理思路,探索风险管理途径;科学分类管理职责,按重要事项、环节等分工,更好地落实专业化管理要求。三是整体协调原则。建立健全纳税服务、税源管理、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作业流程,做到分工明确、协作有力、衔接顺

畅、工作有序,增强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管理合力。四是监督制约原则。依托工作流系统,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形成工作任务通过流程分配,权力事项通过流程分解,税收执法通过流程监控,机构职能通过流程衔接,各岗位、各环节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以科学分类为前提,积极探索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

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科学分类是前提。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分类:

一是对税源管理对象进行分类。根据纳税人规模和行业,兼顾风险等因素,将全部税源划分为重点税源和中小税源两类。其中,重点税源是指年纳税额100万元以上的重点税源企业以及29户总局、省局监控的纳税人。根据2009年底的数据,重点税源全市共有510户,户数比重不到1.9%,但入库税款达到71.62亿元,占全部国税收入比重达到89.4%。中小税源是指除重点税源以外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这类纳税人全市共有2.6万余户,户数比重超过98.1%,但入库税款仅有8.52亿元,占全部国税收入比重为10.6%。在对税源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按照“规模+行业”的思路,实行重点税源企业重点管理、中小税源企业行业管理、个体工商户社会化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

二是对税源管理职责进行分类。借鉴公安部门“户籍警”、“治安警”、“刑警”序列划分方式,按照工作事项和环节,将税源管理职责划分为日常管理与服务、税源监控与评估、税务稽查三类。其中,日常管理与服务主要包括户籍管理、信息采集、催报催缴、涉税审批、调查核实、发票管理、任务执行、欠税管理、宣传辅导、涉税资料管理等10项具体职责;税源监控与评估主要包括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收核定等3项具体职责。税收管理员只负责某类事项管理,不再与纳税人一一对应,不再实行固定管户。

对税源管理对象和税源管理职责分类已在试点准备阶段全部完成。下一步,要按照这两种分类方式,尽快调配和落实各种必要的征管资源,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二)以提高效能为目标,全面实行机构改革和人员重组

机构和人员是税源管理工作赖以开展的基础。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需要,实行机构改革和人员重组,是此次试点工作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一大难点。

一是整合职能,优化机构设臵。这次机构改革是一次全方位、大规模的机构重组,涉及到税源管理、纳税服务、税务稽查及行政管理等各个方面,机构数量也将大大精简,由目前的22个精简到10个,概括起来就是“六处四局”。具体如下:

——税源管理机构。撤销税源管理一、二、三、四、五、六科,设臵第一税源管理局、第二税源管理局。其中,一局负责全市重点税源的监控、评估和税收核定;二局负责市区中小税源的监控、评估和税收核定。

——办税服务机构。撤销办税服务中心、车购办,设臵纳税服务局,负责受理市区所有纳税人的涉税申请、纳税申报,承担税款征收、户籍管理、信息采集、涉税审批、调查核实、发票管理、催报催缴、任务执行、欠税管理、宣传辅导、档案管理等职责。将原来由税源管理机构行使的大量日常管理职能,调整由纳税服务机构行使,是这次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

——税务稽查机构。撤销县局稽查局,上收县局稽查执法权,按照“四个统一”要求,实行市一级集约化稽查,在全市范围内统一开展税务案件查处、审理和执行。

——其他机构。保留办公室,增加网站管理、档案管理职责。撤销税政制度科、执法监督科、进出口税收管理科、档案管理科、财务管理科、人事科、教育科、监察室、离退休人员管理科、机关党委办公室、机关服务中心,设臵税政制度处、人事教育处、监察处(与纪检组合署办公)、后勤管理处,分别行使相关工作职能。数据处理中心更名为数据管理处,承担收入规划核算、数据分析监控、信息化支撑等职责。

除上述“六处四局”外,市局还设臵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委员会,维权委员会为常设议事机构,负责维护和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县局设臵“五科三局”,即办公室、税政制度科、人事教育科、监察室、后勤管理科和第一税源管理局、第二税源管理局、纳税服务局,另设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委员会。机构职能比照市局相关机构配臵。

二是根据需要,合理调配人员。人员调配和干部交流按照基本稳定、适当调整、逐步到位的原则进行,原则上人随事走,确保新机构顺利运行,确保干部队伍整体稳定。在人员调配方式上,原则上根据工作需要,适当结合个人意愿,由市局党组通盘考虑、集体研究后决定。待新机构运行一段时间后,再统筹开展干部轮岗和交流。

以上机构和人员调整要在10月25日前全部到位。从11月1日起,要正式按照新的机构模式来运行。

(三)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大力实施“信息管税”战略

一是全面推行风险管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就是将风险管理全面引入税收征管,通过“建模找点”,开展风险分析、预测、评估、应对,根据风险等级制定不同的管理和服务战略,防范税收管理风险,提高税收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市局将定期开展税源监控分析,依托工作流系统及时发布风险预警信息。税源管理局、稽查局要根据风险预警信息,采取纳税辅导、风险提醒、评估约谈、自查自纠、核定征收、反避税、税务稽查等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风险应对。同时,根据税源特点和风险大小,有针对性地实施差异化管理:对于重点税源企业,要试行“大客户制”,突出分析监控和个性服务,掌握企业经营规律及核算特点,引导和帮助企业强化税务风险自我防控。对于中小税源企业,要突出纳税申报真实性监控,加强行业监控和纳税评估,按管理事项实行专业化分工管理,探索并总结推广行业管理规律。对于个体工商户,要发挥市场、街道等单位作用,积极开展委托代征,并对农村偏远地区、小街小巷的个体户采取简易申报、简并征期等方法,降低征纳成本。

二是大力加强信息应用。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利用是税源专业化管理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要充分认识到涉税信息流在现代税源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切实抓好信息采集、整理与存储、信息加工与分析、信息传递与处理等工作。要强化信息采集,加强信息审核与维护,规范电子数据录入,把好数据入口关,提高基础数据质量,做到全面、及时、准确采集涉税信息。要认真落实与工商、质监、地税、银行等部门的信息交换制度,加强信息比对分析,及时发现和堵塞税收征管漏洞。要积极推进芜湖市涉税信息交换平台建设,争取早日建成覆盖市直各相关部门的涉税信息共享机制,为及时、快捷地获取第三方涉税信息,加强税收征

管创造条件。要按照专业化管理需要,切实加强宏观税负分析、行业税负分析、微观税负分析,及时发现征管疑点与风险,开展风险评估与应对,防范和处臵税收管理风险。要在应用中不断完善“一户式”查询系统,丰富所得税管理电子台账,拓展展示项目及内容,实现涉税信息各部门共享、“一户式”查询,为实施“信息管税”提供科学、高效的平台。

(四)以完善机制为保障,建立健全税源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纳税服务机制。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取消税收管理员固定管户模式后,纳税人与税收管理员不再是点对点的对应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切实加强纳税服务工作,完善纳税服务体系和机制,在征纳双方之间架设全方位、立体式、全天候的沟通桥梁,让纳税人交“明白税”、“公平税”、“放心税”、“便捷税”。要坚持以纳税人为中心,大力加强税收宣传辅导,构建和完善“纳税人之家”,开办“国税讲堂”,定期举办各类纳税辅导和培训,让纳税人及时掌握最新税收政策和征管要求。要以启用新办税服务厅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办税服务窗口设臵及功能配臵,优化办税流程和办税环节。要加强市局门户网站建设,进一步发挥网上办税厅的功能作用,通过网络填补服务缺位,依靠网络拉近征纳距离。要完善网上办税、网上咨询等功能,大力推行网上一体化办税平台,为纳税人提供综合性、一站式、全功能的网上办税服务。要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做好税务行政案件应诉工作,畅通纳税人权益救济渠道。

二是建立专业化团队管理机制。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是根本,必须加强人才建设,打造专业化管理团队。要根据专业化管理需要,对税收管理员按照业务专长进行分类,将纳税评估、反避税、数据分析、行业管理等人才合理配臵到相应岗位,形成各种专业化管理团队。要分类建立人才库,采取集中办班、举办讲座、案例讲评等方式,加强税收业务培训,提高各类专业人才的业务技能。要继续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大力提倡在岗自学,形成人人“讲学习、重能力、比业绩”的良好氛围。要重点加强纳税评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积极探索制定纳税评估人员等级管理办法,建立专业化评估队伍,提高纳税评估工作质量。

三是改进税收工作考核机制。要按照专业化管理和“信息管税”要求,优化征管质量考核指标,充分利用工作流系统进行税源监控考核,提高征管质量考评的科学性、针对性。要根据新机构、新管理模式,研究和改进目标管理考核、岗位绩效考核、执法责任制考核,整合考核指标,改进考核手段,逐步形成目标管理考核、岗位绩效考核、执法责任制考核“三位一体”、相互补充的税收工作考核体系,既要发挥考核对工作的促进作用,也要切实减轻一线税务人员负担。

三、做好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及年内工作要求

年内只剩下两个月的时间了,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和其它各项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希望大家进一步发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工作作风,坚持改革试点和日常工作两手抓、两不误,统筹兼顾、科学安排、狠抓落实,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确保在新的模式下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努力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为“十一五”全市国税工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实施

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业务重组、流程再造、机构改革、人员调整、机制完善、工作衔接等方方面面,难度大、矛盾多。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市局党组统一领导、各部门密切协作、国税干部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增强试点工作合力。新组建处、局的负责人要尽快到位,按照专业化管理要求,迅速落实人员调整安排,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要认真落实行政和业务工作衔接方案,做好固定资产、档案资料、在办事项的清理交接,以及各项应用系统的调整维护工作,确保从11月1日起按照新的管理模式正式运行。要全面开展新版工作规程和工作流系统操作培训,使全体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最新业务流程,熟练开展各项业务操作。要加强试点工作宣传,向各级党政部门及其领导、向广大纳税人宣传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寻求广泛理解和支持,为试点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密切跟踪新模式运行情况,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查找问题和不足,研究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和措施,做到边试点、边总结、边调整、边完善。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一项新生事物,尽管我们已经具备开展试点的一系列有利条件,但在试点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新的情况、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对于这些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心理预期。如果出现一些问题和矛盾,我们要正确对待、及时处臵,决不能臵之不理、不闻不问,更不能评头论足、否定改革。

(二)严格队伍管理,确保新的管理模式有效运行

这次机构改革力度大、人员调整范围广,尤其是税源管理部门的同志,岗位普遍进行了调整。对于组织上的工作安排,有些同志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的认识和想法,产生一些思想上的顾虑和波动。对于大家的顾虑和想法,市局党组都能够理解,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讲原则、识大体、顾大局,正确处理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自觉遵守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廉政纪律,服从组织安排,以实际行动支持改革。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本单位的干部职工从大局出发、以事业为重,正确理解改革,积极支持改革,自觉拥护改革。人员调整后,大家要尽快进入新的角色,适应新的管理模式,围绕在新的模式下,如何有效开展工作,动脑筋、想办法、定制度、拿措施,确保新的管理模式有效运行。为了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加快年轻干部培养步伐,9月份以来,市局党组根据职位空缺情况,结合机构改革和工作需要,拿出10个正科级和31个副科级职位,实行竞争上岗。经过笔试、面试、组织考察和党组研究,最终有41名同志脱颖而出。希望这41名同志以新的岗位为起点,不断加强学习,认真履行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在各自岗位上发挥好表率作用。要特别关注对纳税人的服务工作,依托办税服务厅、网站、电话、短信等,为纳税人提供多元化的求助方式,让纳税人咨询有渠道、办税有途径、投诉有门路。要切实加强部门、人员协作,强化首问负责制度。实行新的管理模式后,虽然取消了固定管户制度,但税收管理员为纳税人服务的职责不仅不能弱化,还要进一步加强。对于纳税人的办税求助,税收管理员要认真答复;不能准确答复的,要告知其相应的咨询渠道,决不允许借故推诿。凡推诿扯皮,给纳税人带来不便、受到纳税人投诉的,要严肃进行责任追究。

(三)抓好组织收入,确保今年收入计划圆满完成

组织税收收入始终是税务部门的天职。我们搞税源专业化管理,从根本是说,就是为了

更好地组织税收收入,更好地发挥税收职能作用。1-9月份,全市国税系统累计组织税收收入77.07亿元,同比增长29%,完成省局年初下达计划的85.1%。税收形势总体较好,但也要看到,新的管理模式短期内可能会给组织收入工作带来一定挑战,同时,省局也很有可能在年底追加任务。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认识,决不能盲目乐观。要认真研究专业化管理模式下,抓收入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确保组织收入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不落空,确保完成全年收入计划。税源管理局要发挥专司税源监控的优势,切实加大纳税评估力度,减少税收流失。稽查局要继续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大力推行集约化稽查,促进税收秩序持续改善。纳税服务局要搞好日常户籍管理和纳税服务,以严密的户籍管理防范漏征漏管,以优质的纳税服务提高税收遵从。税政制度处和数据管理处要按照职责,切实做好税收分析和评估、稽查案源筛选工作,使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工作有的放矢、取得实效。要按月下达收入计划,按月进行收入考核,依法做好收入调度。要立足年内,放眼明年,组织开展重点税源调查,摸清全市经济税源发展走势,为编制明年的税收计划、做好明年的组织收入工作打下基础。

(四)做好收尾工作,确保全年各项工作完美收官

年内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新组建的各单位,要按照新的职能,对照年初工作部署,认真梳理各项工作完成情况,查缺补漏,确保全年工作任务圆满完成。这里强调几点:一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刚刚召开的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迅速开展学习五中全会精神活动,结合税收工作广泛开展讨论,将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税收工作实践中去。二要做好新办公楼搬迁工作。根据市局安排,10月23日,各单位将集中进行新办公楼搬迁。在搬迁过程中,各单位要加强资产和物品监督管理,确保搬迁资产和物品安全。要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新办公楼,搬入新办公楼后,所有人员都要自觉维护新办公楼的环境卫生,保障新办公楼的运行安全,服从新办公楼的物业管理,努力营造优美的办公环境,树立全新的国税形象。三要推进内控机制建设。围绕新的机构运行和管理模式,分析、查找风险点,重新修订岗责体系和相关制度,将党风廉政建设要求明确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个人员,实现权力、责任、制约的有机结合。四要抓好文明创建和政风评议工作。要做好载体创建工作,积极争创安徽省第九届文明单位,做好迎接芜湖市文明行业验收工作。要认真对待、努力做好政风评议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纳税人的沟通,最大程度地降低新模式运行后短期内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要结合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实践中建功立业。五要做好各项考核工作。要对照省局和市政府目标管理考核指标,分解落实责任部门,各责任部门要主动做好与省局相关处室的工作对接,力争目标管理考核取得好的成绩。六要认真谋划“十二五”和明年国税工作。要结合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和即将出台的总局“十二五”税收工作规划、芜湖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面总结“十一五”时期我市国税工作

成绩和经验,深入分析我市国税工作发展形势,认真谋划“十二五”和明年的工作,为做好“十二五”和明年工作奠定基础。

同志们,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冲锋号角已经吹响。分析当前,形势催人奋进;展望未来,前景无限美好;完成使命,我们信心满怀。让我们在省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总局、省局工作部署和要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真抓实干,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做好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在税务管理现代化的道路上乘风破浪、阔步前行,共同创造芜湖国税事业的美好未来,继续谱写芜湖国税发展的辉煌篇章!

第三篇:对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对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税收征管一直沿用税收专管员制度,其主要特点是专管员“一人进厂、各税统管,信息专属、不能共享,征、管、查三权集于一身”。80年代后期,为适应经济体制整体改革和推进实施新税制的需要,我国税收征管开始探索改革,由传统的税收专管员全能型管理向按税收征管业务职能分工的专业化管理转变,逐步建立了“征、管、查三分离”或“征管与检查两分离”的征管模式。

1995年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税务总局在对征、管、查“三分离”和“两分离”的做法进行总结和扬弃的基础上,于1997年确立了“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30字”税收征管模式。但是伴随着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旧征管模式转换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突出表现为税源监控管理意识弱化,“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现象凸现。2004年,国家税务总局对原“30字”税收征管模式加上了“强化管理”4个字,形成了 “34字”税收征管模式。

随后,围绕着正确贯彻“34字”税收征管模式,特别是“强化管理”这4个字,总局进一步提出税收征管工作要以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优化纳税服务和强化税源管理为重点的思路,并从加强征管基础工作、规范机构设置、优化纳税服务、整合信息资源以及强化税源管理等多个方面明确了深化改革的任务。我国税收征管工作开始进入到完善征管体制,深化信息数据应用,全面实施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新阶段。

一、白银国税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实践

近年来,白银市国税局立足本地税收工作实际,着眼全国征管改革发展方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在税收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是健全税源管理机构,组建专业化的税源管理队伍。全市共设立31个税收管理分局,配备税收管理员219人,占在编539人的41%。承担着1019户一般纳税人、1839户小规模纳税人和13195户个体纳税人的税收管理工作。二是建立分析、评估、稽查、管理“四位一体”的税收管理机制。通过税收分析宏观预警,纳税评估具体落实,税务稽查重点打击,实现税收管理在内部相关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共享、良性互动、有机统一的风险防范和控管机制。自机制建立以来,通过税收分析发现税收征管问题和薄弱环节8项,发布核查项目34个,共增加税收收入1603.73万元,提出整改措施12条,达到了环环相扣,整体提升的效果;三是依托信息化手段提升税源管理水平。在全市74户中小型煤炭企业中安装煤炭产量监控系统155套,实现了对煤炭生产企业的实时监控,达到了税收源泉控管的目的。自2008年10月份该系统运行以来,累计增加增值税收入5400万元,在生产经营正常的情况下,预计每年可增加税收4000多万元。在重点税源行业中推行自主研发的大企业监控软件。对其能耗、物耗等关键生产要素按照生产工艺流程设定每一环节预警指标,自动提取申报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产生分析报告,提出核查疑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措施,有效降低了大企业税收管理的风险。四是利用第三方信息促进税源管理。与工商部门建立信息交换机制,实现工商登记信息与税务登记信息的电子交换,通过自行研发软件清分比对,及时开展漏管户清理,促进纳税人户籍管理。从石油公司、车管所、烟草公司、房管局获取社会加油站油品分配信息、车辆销售信息、烟草零售个体户的卷烟配送信息和房地产开发商的售房信息,对相关纳税人的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核查。从供电部门获取纳税人的用电量信息,开展水泥、铁合金、石膏粉等行业纳税评估和税款核定,进行以电评税或以电定税。从农业发展银行获取农产品收购单位的存贷款信息,据此核查农产品收购企业的纳税真实性。第三方信息的利用,拓宽了管理思路,细化了管理过程,丰富了管理手段。五是推行多元化申报方式优化纳税服务。通过广泛调研、大力宣传,密切配合以及注重跟踪问效等措施,在全市11000多户不达起征点中推行短信申报,占个体户80%;在全市所有一般纳税人和83%以上的小规模纳税人推行了电子申报软件;在4138户纳税人中推行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占企业纳税人及个体达点户的87%,以优质的纳税服务方式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六是注重夯实税收管理基础。开展“税收征管基础强化年”活动,重点从纳税人户籍管理、资格认定、发票和税收票证管理、申报征收、税源分类管理、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纳税服务、数据质量和征管资料管理等方面进行强化管理,为促进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二、当前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白银国税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纳税人户数和税收收入双双大幅增长,税源监控的手段和力度明显加强,纳税服务的水平稳步提升。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漏征漏管户现象比较普遍,纳税人异常申报依然存在,税收征管基础还有许多薄弱环节。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我市税收征管的质量与效率。

从主观原因方面看:一是理念不新颖,缺少清晰思路。不能深刻理解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内涵,对税收管理现状认识不清,内在规律把握不准,发展趋势预见不强,管理目标不明确;二是责任意识不强,缺少工作主动性。对纳税人的各种动态信息不能积极地、主动地、敏锐地去依法调查收集,工作浮于表面,停在完成上级安排上,不能够静下心来去分析,集中精力去挖掘,及时依法去解决税收管理中存在的疑点问题和薄弱环节;三是相关知识不精,缺乏工作技能。对税收管理、财务会计、相关法律和计算机知识学习掌握不够全面,运用不够精通,缺少对税收管理的系统分析能力、预测评估能力、全面监控能力和专业化管理能力,只能停留在应付的层面;四是法治观念淡薄,缺少风险意识。对税收执法过程中一些环节调查不详细,核实不认真,服务不到位,审批不规范,存在执法随意性,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五是质量观念滞后,缺少系统监控。对税收管理的现状分析监控不及时,基层税务人员只注重完成征、管、查各项任务,认为质量监控是上级部门的事,只要软件监控不出问题,上级部门不考核追究,就完事大吉。尚未形成人机结合,上下联动,内外互动的税收管理质量监控格局。

从客观原因方面看:一是税收管理对象纷繁复杂,相应地增加了征管难度。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作为市场主体的纳税人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等日渐复杂,企业集团、跨国公司、有限合伙等不断涌现,连锁经营、直销、电子商务等层出不穷,而且数量迅速增长,身份频繁变换,给税收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二是社会监控体系不健全,协税护税网络机制未能充分发挥效应,税收监控缺乏群众基础。尚未与宏观经济部门实现有效的联系协作,与工商、地税等经济部门的信息交流还停留在国税部门“一头热”的局面,与供电、银行、房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仍不够通畅。广大群众更是对纳税人的税款缴纳情况漠不关心,协税护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三是结算制度的缺陷造成税源失控。在我国现金结算普遍,从而导致纳税人的收支十分容易游离于税务部门的监控之外,形成监管真空。同时由于公民索取普通发票、维护经济秩序的意识淡薄,或因经销商采取要票不同价的方式诱导消费者不愿索取发票,从而达到销售不开发票,收入不入账,也不申报纳税的目的。制度上的缺陷造成纳税人轻而易举地偷逃税款。四是税务经费紧张致使税收管理信息化难以推进。对纳税人生产和流通的关键环节安装称重或视频监控设备,对其销售发票实行网络开具是实施税源监管的一种有效措施。但这些技术往往需要委托技术单位或与生产厂商共同完成,这就需要一定的资金加以支持,在不允许向纳税人收取的前提下,基层税务机关也只能鞭长莫及。

三、对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初步设想

(一)树立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理念

所谓科学化管理,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和掌握税收征管工作的规律,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税收征管制度体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征管工作,提高管理的实效性。所谓专业化管理,就是要根据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的不同特点,通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充分运用其掌握的专业技能,探索实施以分行业管理和分规模管理为重点的分类管理,达到加大管理力度和强化管理深度的目的。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明确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避免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抓住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抓紧、抓细、抓实,不断提高管理效能。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三者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管理的最大效能。其中,科学化强调探索和掌握管理的规律,是加强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专业化强调根据纳税人的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管理,是加强管理的基本方法;精细化强调管理要精确、细致和深入,是加强管理的具体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按照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牢牢把握新时期税收管理工作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广泛调研白银税收管理现状、经济税源结构、干部队伍素质和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增强学习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团结意识和荣誉意识,有效指导全市税收管理工作实践。

(二)探索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方法

要始终坚持以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强化税源管理和优化纳税服务为重点,从健全机构设置、完善岗责体系、优化服务流程和强化责任追究入手,不断推进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按照属地管理和专业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合理设置税务管理机构。打破现有的重点企业属地管理的格局,把属地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将行业特点类同,生产工艺相近的大企业集中到同一税务分局,实行专业化管理。将税源相对较少的农村税务分局进行整合,对非重点税源行业的纳税人实行属地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二是严格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强化基础管理。按照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从税法宣传、户籍管理、发票管理、催报催缴、涉税调查、信息采集、纳税评估和资料管理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明确税收管理员的岗位职责,做到权利分离、职能分离、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配合。采取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网上考核与实地考核、纳税服务考核与执法责任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税收管理员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进行全面细致地考核监督,强化过错责任追究,保障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落实。

三是实行专业化分类管理。应在总结现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以纳税人规模和行业作为分类的主要标准,从宏观分析地区产业链和行业规律、微观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规律和涉税信息变动规律入手,按照不同类别纳税人的特点,提炼把握每一类、每一个行业甚至每个纳税人的税收征管规律,科学确定管理方法,全面深入地分析监控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和申报纳税情况。对大企业税源,要充分应用综合软件和监控软件,全面掌握企业基本信息,防范内部销售确认不合法及关联企业税收转移,综合评价企业经营能力和纳税能力,科学预测税收收入,堵塞税收征管漏洞。对中小企业税源,要从不同行业纳税人相关信息并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模型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综合评定。对个体双定业户税源,实施划片管理,注重管片交流,在管理重点上突出抓好个体大户的管理,在管理手段上实行以票控税和计算机定税。

四是建立税收预警监控体系,深入开展纳税评估。建立税收征管的预警监控体系,就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运用科学方法设计监控指标体系,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监控指标上下波动幅度确定其预警值,并将预警标准指标设定在软件内,由计算机监控系统对纳税人每个时期的监控指标进行自动监控。税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申报纳税、综合经济指标、行业税负以及税务检查处理等各类动态情况的分析,及时对照上级税务机关发布同行业税负及预警标准,比较各部门上报统计部门的指标,结合各级协税护税、部门配合等各类相关统计分析信息,深入开展纳税评估。对生产经营规模较小,预警指标应用少的纳税人可由税收管理员实施评估,对生产经营规模大,会计核算复杂,预警指标应用较多的纳税人可专门组建税源管理科或纳税评估小组实施评估。五是建立外部信息交换机制,提升信息管税质量。要在规范和提高内部信息质量的同时,积极关注外部信息的采集,根据数据分析和纳税评估的需要,对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和财务核算信息,采取由纳税人自行申报与税收管理员定期实地调查的方式进行采集。畅通第三方信息获取渠道,要建立与工商、银行、财政、审计、外汇管理、技术监督、公安、法院、民政、交通、房产、建设等部门的数据交换与互联互通机制。定期与这些单位就涉税信息进行交换,为税源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六是强化发票管理,实行以票控税。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稽核比对,加大协查力度,严厉打击利用专用发票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积极研究普通发票管理的有效措施,在不达起征点的个体工商户中推行定额发票,在其它的普通发票使用户中推行网络发票,有效解决“大头小尾票”、“阴阳票”等发票违法问题。

七是全面构建纳税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准确把握纳税服务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坚持公正执法,满足纳税人合理需求。按照提质、减负、增效、和谐和遵从的目标要求,从税收宣传咨询服务、税收程序服务、税收维权服务、税收环境服务和税收援助服务等方面开展全员服务和专业化服务,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措施,做到在税收管理中优化服务,在纳税服务中强化管理,不断提升纳税人的遵从度。

八是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人员素质。要通岗位人员结构调整,进一步扩大一线税收管理人员的比例,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等方式,优化税务干部队伍结构。定期开展各种税收业务知识和综合知识培训,鼓励税务干部在岗自学和参加各类资格考试,组织“六员”、“七能手”培训和竞赛活动,着力提高年青税务干部综合业务素质。本着“用什么,教什么,考什么”的原则,积极开展“50”以上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更新老年税务干部岗位工作技能,为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第四篇:推进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推进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

一、准确把握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任务

1、明确起点。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首先必须明确专业化管理是什么,承担什么任务,要达到什么目标。所谓税源专业化管理,就是根据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和征管规律,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化为支撑,按照纳税人规模、行业、税种、风险等进行税源分类,明确管理职责,完善运行机制,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达到优化服务,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的目的。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主要任务总局明确为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创新税源管理方式、深化税源分类管理、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健全人才管理机制、建立完善运行机制、完善配套法律制度、大力实施纳税评估、健全完善考核机制等九个方面。通过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要达到税源户管结构不断优化、税源分类管理更加科学、税源管理方式更加高效、征管资源配置逐步合理、税收管理效能持续增长的目标。在税源专业化推行过程中,辖区可根据实际税源管理情况、征管资源配置情况拓展专业化管理项目。

2、突出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点是税收风险管理,税务机关实施税收风险管理,就把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贯穿税收管理全过程,以税收风险识别、排序、应对为主线,整合配置资源,更具效率地降低纳税遵从风险,减少税收流失。实施风险管理,要求不断查找税源专业化管理各项目纳税人存在的税收管理风险点,对各类纳税人的不同纳税遵从风险进行科学分类和等级排序,按风险等级和风险点组织专业化队伍,把有限的税收征管资源优先用于遵从风险较大的行业和企业,把遵从度低的纳税人作为加强征管的切入点,制定不同的战略,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通过宣传教育、纳税辅导、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多种手段,提高税源控管能力,防范和控制纳税人的不遵从行为,减少税收流失风险。同时为遵从度高的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也即通过服务和执法促进纳税遵从度的提高,变事后处罚为事前监控,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这与“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收工作宗旨也是一致的。

3、把握难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难点在于岗责重组。为满足对纳税人实施风险管理的需要,对内必须调整人员、岗责和管理方式,集中专业化管理人员,按风险等级实行团队管理。要本着“上收、划转、集约”的原则合理调整机构职责,集约辖区税源管理中“管事”的职能,增加机关业务科室相应职责。要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需要,优化征管资源配置,推行业务主管制度,合理调整岗位职责分工。在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小组,要打破税收管理员“划片分户到人,全岗各事统管”管理办法,实施税源岗位专业化管理,将税收管理员岗位职责集约为日常管理(调查核实事项)、综合事务(上级交办的阶段性工作任务)、税源监控(风险管理事项)、纳税评估等四类事项。税收管理员要切实改变“重管户、轻管事”习惯性倾向,强化管事职责。对税源专业化管理项目要以事项管理为主,兼顾管户。在属地管理的区域实行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的办法从事税源管理。

4、抓住焦点。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建立在企业查账征收基础上的管理和监控,其焦点是规范小企业建账管理。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目前区政府已经印发了《某区规范小型企业账务管理实施方案》,为了抓住契机,单位立即对辖区纳税人的财务核算情况及会计人员资质进行分类清理,将新办企业、现有小型企业和个体大户作为账务管理对象,分期分批纳入规范账务管理范围,实行查账征收。按照“政府引导、财政出资、中介服务、企业发展”的管

理与服务思路,与政府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推行中介代理记账服务。根据《代理记账管理办法》,对暂时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条件的纳税人,加强宣传动员,积极引导其推行政府财政补贴的代理记账服务,对不符合规范的纳税人提出限期整改要求,力争三年内使企业会计账簿合格率达到90%以上。同时,在全体干部中开展为企业介绍代账会计及利用中介机构串通谋利行为的专项治理工作,为规范小型企业账务管理和保证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

5、理顺节点。在新的岗责体系框架下,内部运行机制是否顺畅关系到专业化推行工作的成效。要根据各项税收业务的内容、流向确定各节点的具体操作标准,明确税源专业化管理各环节工作部门及人员职责,细化各环节的业务传递程序、方式、途径和时限,注重各岗位间的业务衔接,强化分工协作,将全部工作纳入过程控制之中,形成一个环环相扣、快捷传递、衔接紧密的工作流程,实现岗责与流程的无缝链接,构造税务人员的工作行为和执法行为按照既定要求运转的行为模式。要加强税源专业化管理与辖区“三位一体”运行机制的融合,确定管理核心项目,优化管理运行流程,发挥综合岗和监督岗的过程控制和考核监督的作用,实现税源管理事项从“发起—执行—监督”的良性运转,确保税源管理工作环节运行流畅。综合管理岗和监督管理岗要切实承担工作职责,加强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要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综合岗和监督岗工作能力。

6、凸显亮点。税源专业化管理推行工作任务重、难度大,要有此项工作将持续三年以上的思想准备,目标已经确定,各项工作逐步展开,“开弓就没有回头箭”,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改革传统的征管模式,大力培养领头人物,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盘活人力资源,激发队伍活力,有效提升税源监控和管理水平,要建立工作台帐,加强项目管理,切实提高税源专业化管理水平,防范和控制税收流失,确保新的税收征管模式取得实效,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

二、积极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

1、树立职业素养。作为新时期税务工作者,承担着为国聚财的重任,绝不能无视工作中的问题、不研究解决工作中的矛盾。要按照新一代税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加强自身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和优秀的工作素质。要以积极进取不服输的精神,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要大力解放思想,深入开展“五查五看”活动,提高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认识,切实摒弃单纯的“管户”传统思维,克服原有的路径依赖,改变不良习惯,确保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避免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认真履行起“管事”的职责。

2、发挥职能作用。必须始终把服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为税收工作的根本方向,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和发展意识,牢固树立“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收工作宗旨。具体在税源专业化管理过程中,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将纳税人大量存在的非主观性错误及问题及时消灭在未发生或萌芽状态,有效提高税务机关寓管理于服务的水平,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加大堵漏增收力度,对不遵从的纳税人要加大税收执法力度予以威慑,服从组织收入工作中心;要提高干部素质,实施“龙头带动”工程,通过专业化管理,带动整体工作,服务国税自身发展。

3、履行职务要求。为满足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需要,作为领导干部,核心就是要做到过硬和带头,要求领导干部政治和业务素养过硬,得到群众公认,并能够勇于带头破解工作

难题;各单位要把税源专业化管理作为“一把手”工程,领导同志要靠前指挥,辖区要指定一名副所长集中精力带头抓好专业化管理工作落实,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深入分析研究问题,破解专业化管理中的矛盾和难题。科级非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为推进专业化管理做出积极贡献;笔者所在单位将在组织上保障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推行,科所新班子要将专业化管理的推行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接受组织的考验。

4、强化职责管理。在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全新模式下,原有的机构职责和岗位职责都要进行调整,要科学界定各单位的职责分工,合理划分各岗位职责范围,结合机构改革工作实行定岗定责,加强工作统筹协调,整体有序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要进一步规范征管行为,避免工作“越位”和“缺位”,着力解决工作中的随意性、习惯性、利导性等突出问题,防范税收执法风险;要加强履责情况的考核监督,将税源专业化管理纳入重点项目管理,实行不定期监督检查,对工作积极性高、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加大奖励力度;对工作落实不力的,严格进行责任追究。

5、严格职守规范。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对原有税收管理员制度的一次变革,在这种全新的征管模式下,可能会遇到一些新矛盾和新问题,对此,不能回避矛盾,走回头路,而是要更加忠于职守,正视问题,破解矛盾。对于涉及上级需要调整的问题,要集中进行反映,对于科所自身存在的问题,要着力研究运行新模式的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原因在哪里、如何立足实际解决问题,要进一步坚定工作信心,以不甘心的精神,咬定目标不放松,勇于探索,集思广义,大胆实践,不断推进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

三、强化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措施

1、明确内设机构管理职责。税源专业化管理推行工作由税种管理部门,包括货物和劳务税科、所得税科牵头,相关业务科室按照税源管理职责分工协同配合,整体推进。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本着“上收、划转、集约”的原则,对原由辖区负责的综合分析、监控预警、纳税评估等职能上收到业务部门;对原由辖区负责的税法宣传、政策解释、业务培训等职能通过纳税服务职能划转实现;集约辖区税源管理中“管事”的职能。

(1)货物和劳务税科:负责税源分类和流转税税种专业化管理工作;主抓流转税税源监控、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专业化管理及流转税风险管理,探索构建包括“风险控制、等级排序、绩效考评”的税源风险管理体系。

(2)所得税科:负责企业所得税税种专业化管理工作;主抓所得税税源监控、所得税税基监控专业化管理及所得税风险管理,探索构建企业所得税风险识别、等级排序、风险控制的税种管理体系。

(3)征收管理科:负责纳税评估专业化管理工作;主抓基础信息专业化管理及征管资料专业化管理工作;按照信息管税的工作要求,强化信息采集、分析利用,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不断破解征纳信息不对称的难题。

(4)收入核算科:负责税源、税收分析和重点税源监控、风险预警工作。

(5)纳税服务科:负责专业化管理基础性工作,即账务管理专业化工作,主抓小型企业代理账务服务和办税员制度的推行工作,探索规范纳税人账簿管理,提高办税能力的途径。

(6)纳税评估工作专班:负责实施重点评估,指导辖区专项评估、日常评估工作;按照专业化行业税收管理要求,制作行业纳税评估指南和行业纳税评估模型。

(7)办税服务厅:负责专业化管理基础信息的采集、修改及征管档案资料的收集、扫描、归档、整理工作。

(8)辖区:负责税源专业化管理具体实施工作。

2、优化税收征管资源配置。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需要,结合税收征管资源的配置,抽调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的税务人员充实到推行专业化的辖区、重点行业,同时,兼顾属地管理区域的人员配置,最大限度地满足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需求。

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小组全面推行税收业务主管制度,征管资源的配置不少于3人,并可以将副所长、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抽调到税收业务主管岗位上来,取消责任区,实行专业化税源管理模式。相关业务科室要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的专业化管理工作,全程参与相关辖区税源管理。

按原税源属地管理的区域调整税收管理员的责任区,减少税收征管资源力量配置,相应增加人均户管量。在税收管理员责任区内,不分企业、个体,实行划片管理、责任到人、统一征管。属地管理的税源管理片区,重点税源企业、出口退税企业原则上集中由税源管理片片长负责征收管理。

3、合理调整税源管理岗位职责。据初步测算,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对象实现的税收收入达到笔者所在单位总收入的80%以上、税收征管资源的50%以上。为此,必须对税源管理岗岗位职责进行相应调整。

(1)重组岗位职责。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的要求,将税源管理岗户籍管理、宣传辅导、催报催缴、档案管理、发票管理、定额管理、欠税管理、信息采集、调查核实、纳税评估、任务执行等11项职责调整为9项。催报催缴、档案管理调整到辖区综合管理岗;除个性化的纳税辅导外,普及性的宣传辅导调整到纳税服务科;重点评估、专项评估(一部分)调整到笔者所在单位评估工作专班,税源管理岗负责日常评估。增加税源监控工作职责,提升税源管理质效。

(2)改进管户制度。凡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片区,要调整税收管理员“划片分户到人,全岗各事统管”的管理办法,将税收管理员岗位职责集约为日常管理(调查核实事项)、综合事务(上级交办的阶段性工作任务)、税源监控(风险管理事项)、纳税评估等四类事项,由辖区综合管理岗发起任务,税源管理岗以专业化小组为单位,依据税源管理事项完成任务,监督管理岗实施过程控制,检查监督工作质量。税源专业化管理项目以事项管理为主,兼顾管户。属地管理的区域实行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的办法从事税源管理。

(3)整合管理事项。有效增强税源专业化管理力量,转变工作重点,完善税源管理操作规程,整合管理事项,实行工作事项整体打包,合并调查,一并落实。认真落实“两个一律”的要求,减轻税收管理员的负担。

作者单位:汉阳区国家税务局

责任编辑:冯伟

第五篇:新形势下推进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推进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和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全面发展,技术、信息、资源、市场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跨境税源管理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极大拓展,国际税收日常征管面临严峻挑战。而传统的粗放型、被动式的国际税收管理方式已严重滞后于形势发展,亟需建立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国际税收管理水平,更好的维护国家税收权益。

一、推进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是新形势下提升国际税收管理质效的必然选择

国际税收管理,与国内税收管理并立,是整个征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构建现代税收征管体系、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成为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战略决策,推进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也成为强化国际税收管理的必然选择。

(一)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就是按照税源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把风险管理和分级分类管理融入到国际税收管理过程中,建立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机制,形成立体化的国际税收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纵横结合、内外协作的运行机制,形成国际税收管理合力。具体而言,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税源专业管理要求“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税源管理全过程”,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征管模式,这与国际税收管理方式相契合。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贯穿于国际税收管理全过程,做好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处理和绩效评价。更重要的是按照风险管理流程,建立一整套的“分析发现疑点、应对解决问题、管理促进长效”的运行机制,提高管理质效。二是以分级分类管理为基础。税源专业管理要求“根据税源结构及其风险特点,按照纳税人规模、行业,兼顾国际税收等特定业务,对税源进行科学分类”,“科学界定税收管理员职责,设置日常管理、纳税评估等岗位,实施专业化管理”。而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主要实现三个明确:明确两类管理事项,按照国际税收事项的管理特点,将其划分为基础事项、专业事项两类;明确省局、市局、县局、分局四级管理机构、岗位职责、工作任务;明确管理事项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方法,实现具有国际税收特色的“分级分类管理”。三是以信息管税和人才保障为依托。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重点,大力推进信息管税,建立国际税收信息采集、分析、利用机制。以加强统筹协调为重点,建立健全各级税务机关之间、税务机关内部各部门之间、税务机关与外部门之间的纵横结合、内外协作的税源管理运行机制。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为重点,加强人才选拔、使用、奖惩,组建专门队伍管理专门税源。

(二)推进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推进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是应对国际税收新形势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快,国际贸易和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导致跨国税源的覆盖面更加宽泛,“引进来”与“走出去”企业的规模和数量都在增多,跨国交易的形式更为多变,税务机关对交易实质内容的确认更为复杂,国际税收管理面临新课题。同时,国际税收管理既要着眼于资本输入,又要着眼于资本输出,我国“走出去”企业规模的扩大,对运用税收手段支持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以及实施有效的境外税收监管也带来了新考验。

其次,推进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是维护国家税收权益的需要。维护国家税收权益是国际税收管理的首要职责,也是国际税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跨国公司在全球资源重新配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追求税收成本的最小化,极力调整在华投资格局,避税方式更为复杂隐蔽。出现了企业的税收贡献与资源占用不配比,职能定位与利润收益不配比,中国企业为投资集团作出的贡献与获得的回报不配比的现象,国家税收权益面临巨大威胁。国际税收管理迫切需要从战略的高度统一谋划,充分利用税务机关内部和外部的优势,避免单打独斗的局限性。

再次,推进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是构建现代征管体系的需要。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构建现代税收征管体系是税收改革的重要内容,建立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体系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如果不建立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体系,势必会造成国际税收管理上的缺位,影响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还会造成国际税收管理工作与其他征管工作的脱节,与税源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必须要从构建现代税收征管体系的高度予以关注,从大征管的角度推行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

最后,推进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是适应国际税收管理特殊性的需要。以反避税为重点的国际税收管理工作居于税收管理的前沿,面向国际与国内,涵盖主要税种,贯穿征收、管理、稽查各环节,涉及商务、金融、文化等众多部门,需要税收财会、经济分析、数理统计、外语等多种专业能力,不仅要有案头分析、实地调查的本领,还要有对外磋商谈判、沟通协调的艺术,既要国际竞争又要国际合作,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专业性、实践性和系统性。面对这样复杂的工作,光凭单兵突进很难有效应对,必须针对一个个重点工作项目,依靠多部门协作、多环节配合、多种专业人才联手,充分发挥团队作用,才能在与跨境纳税人、它国税务当局的多方博弈中赢得先机,争取更加有利的地位。

二、当前国际税收管理中与专业化管理不相适应的方面

从国际税收管理实践来看,无论是管理理念、管理基础,还是管理机制、管理支撑等都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当前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

(一)专业化管理理念有待进一步增强。一是缺乏国家税收主权意识。部分税务机关认为国际税收难度太大,收入不多,成效不大,在工作部署、人员配备等方面不够重视。二是缺乏融入“大征管”意识。过于强调国际税收特殊性和专业性,管理事项大多由市县两级税务机关个别人员承担,国际税收管理与税收管理员制度、日常征管实际脱节。国际税收管理与目前实施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没有很好的衔接融合到一起。三是缺乏责任意识。有的税务干部畏难、怕烦,对上级安排布置的工作消极、敷衍应付,影响了管理效果。

(二)专业化管理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一是管理制度不完善。国际税收管理制度还不够规范,各级没有结合上级要求与自身实际,制定程序化、制度化的管理规程,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理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国际税收管理基础还不够扎实。二是管理流程不明确。现行国际税收管理的有关制度和办法不够细化,缺乏各管理环节的衔接,部分基层人员遇到国际税务管理事项仍不会操作。三是管理职责不明晰。各项管理职责没有完全分解到具体的岗位落实,国际税收管理岗责体系还不完善。

(三)专业化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风险管理运行缺乏机制性。没有把风险管理贯穿到国际税收管理始终,“风险分析、风险应对、风险防范”一体运行的机制还没有完

全建立。二是风险识别监控缺乏准确性。国税税收的各项重点工作中,没有形成完整的风险特征库,风险识别靠经验开展,准确性较差。三是分类应对措施缺乏针对性。专业化服务和管理措施未能与具体工作有效衔接,无法按照风险指引对不同风险等级分别采取相应应对手段。个性化与专业化管理的内容、方式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创新,国际税收管理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高,管理手段有待进一步增强。

(四)专业化管理支撑有待进一步健全。一是缺少信息化手段支撑。税务机关实施国际税源监控,缺乏自上而下各部门协同配合,难以及时、全面、准确地获取信息。国际税收管理信息化程度相对滞后,难以实现税源信息的有效归集和共享。缺少信息化手段,难以对企业的关联关系、关联交易、对外支付、股权变动等做到动态监管。二是缺少协作联动机制支撑。从国际税收管理内部来看,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衔接配合不到位,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格局没有形成。三是缺乏专业队伍人才支撑。国际税务管理专业性、政策性强,当前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反避税人员严重短缺,人员流动、人才流失现象较为普遍,还没有建立一支适应国际税收管理的专业化团队,制约国际税收管理工作开展。

三、某国税推行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具体实践

针对上述问题,某国税结合税收征管实际,把国际税收融入宏观征管体系之中,推出了以分级分类管理为基础、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应用为支撑、以队伍建设为保障的国际税收管理专业化管理机制,推动了国际税收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夯实“分级分类”跨境税源管理基础

按照分级分类要求,完善制度,理清事项,明确职责,规范流程,解决了“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夯实国际税收管理基础。一是明确岗责体系,建立专业团队。重点做好设机构、定职责、教方法。“设机构”,省、市及国际税收业务量较大的县(区)局成立国际税收管理专门机构,其余县局由专人负责国际税收管理业务,从机构、岗位设置上为专业化管理提供了组织保证。“定职责”,明确省、市、县、分局四级岗位职责,重点发挥市局承上启下、专业人员相对充足以及基层分局直接管户、了解企业情况的优势,将重大跨境税源的调查评估、跨区域税源的调查调整、税收协定待遇审批等业务交由市局直接负责,通过市局项目小组实施和指导基层组织实施两种模式,发挥市局在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同时,将信息收集、资料受理、登记备案、调查核实、政策宣讲、日常监控等工作赋予基层分局,使国际税收管理成为基层征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融入大征管格局中。“教方法”,制定了《国际税收管理工作操作规范》,明确各项具体工作管理内容、工作启动方式、启动频率、落实岗位、操作方法,做到管理责任清晰细化、任务明确、标准量化。“建团队”,将各地业务骨干组成专家工作小组,负责全省重大、跨区域以及疑难项目调查调整方法的研究和集体审议。如针对关联企业间低价、平价转让股权的价格调整问题,通过集中研讨,下发了按收益法进行调整的模板并选择调整成功案例进行转发,指导各市开展工作。2012年,对某非居民企业平价转让境内制药公司股权进行调查调整,成功入库税款

2.1亿元。二是细化管理事项,实行分类管理。首先,考虑不同层级管理资源的优势,将国际税收管理事项按照管理环节分解为52个事项,划分为基础事项、专业事项两类,实行分级管理。基础事项是与基层日常征管密切相关、与企业直接对接、操作较为简单的业务,如申报征收、信息收集等,由基层分局负责在日常工作落实;专业事项是政策性强、技术含量高、跨区域的管理事项,如跨境所得类型及征税权的判定、股权转让价格的调查调整等,由市、县局专业团队实施管理。其次,根据不同征税项目,将非居民企业划分为常规纳税人和零散

纳税人,实施有针对性的监控管理。常规纳税人包括外国企业分公司,承包工程提供劳务构成常设机构、取得中国境内股息所得、取得海外代付利息、按销售收入取得特许权使用费等所得的非居民企业,分别落实管理措施,如对取得中国境内股息所得的非居民企业,通过建立居民企业利润分配管理台账实时监控管理等;对零散纳税人,主要是通过综合利用日常征管信息、新闻报道、互联网等外围信息以及部门间共享信息等,使其纳入监控管理。三是完善工作制度,优化工作流程。一方面,根据源泉扣缴、非居民企业承包工程与提供劳务、税收协定待遇审批等管理重点难点,结合某实际,分类研究控管方法,制定了《非居民企业源泉扣缴操作规程》、《非居民企业常设机构所得税管理操作规程》、《非居民企业税务证明开具管理操作规程》、《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操作规程》等,提高了管理的规范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根据国际税收业务的内在关联关系,梳理了国际税收管理工作流程,将跨境交易合同的签订、征税权判定、合同备案、税款征收及反馈全部纳入流程管理,明确了管理的内容、程序、标准、方法和重点,避免出现职责交叉或管理空档,实现环节控制流程化、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

(二)强化风险管理机制运行

坚持风险管理理念,建立税源分析、风险应对、税收监控相结合的国际税收一体化运行机制。一是加强监控分析,明确管理重点。依托《某国税税收管理预警评估系统》,根据国际税收管理事项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加强内外部涉税信息搜集分析,建立风险预警模型,包括合同类信息分析、分所得项目分析、管理类信息分析等5大类29项风险预警指标。通过“逾期未备案”、“已扣税未备案”、“未实行指定扣缴”等指标,实现了对跨境交易合同履行过程及税款扣缴情况的动态监控;对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财产转让等所得项目的风险特征进行分析,按所得项目建立风险特征库,实现了对各类所得项目的针对性监控。按季度在系统中自动分析发布风险预警信息,指导基层应对处理,有效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2013年上半年,共发布各类预警信息4520条,有效率达到73.65%。二是分类应对风险,强化质量控制。编制风险指引,对不同风险等级的纳税人,分别采取相应应对手段。对低风险纳税人,采取集体约谈、培训、一对一提醒等风险提示服务手段督促其消除风险。对中高风险纳税人,采取纳税评估手段进行处理。对风险分析和纳税评估发现涉嫌偷逃骗税的纳税人实施税务检查,选择股权转让、海外代付、对外支付佣金、特许权使用费等项目开展了全省非居民企业所得税专项检查工作。通过方案制定、实地检查、抽查督导和结果考核,确保检查成效,近四年共计查补入库非居民企业所得税11.9亿元。对业务复杂、跨区域的事项提升风险应对层级,探索实施“大案联查”,如对某跨国电子公司的联合调查调整,单户补征税款2.08亿元。三是强化管理措施,实现关口前移。以居民企业所得税管理为切入点,加强与其相关的非居民税收管理,如通过对居民企业进口设备抵扣税款的监控,核实是否有引进技术,或将技术引进混淆为境外劳务逃避纳税义务的情况。以《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以跨境合同备案为管理起点,监控合同履行情况、款项支付、税款扣缴或缴纳等事项,对合同履行实施过程控管。按照“政府搭台,部门联动、信息共享”的模式,建立与工商、商务、地税、外管、银行、科技等单位涉税信息交流和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取得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技术转让费、利润再投资和企业对外付汇信息等资料。如通过《某国税外部信息管理系统》将工商部门的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信息按月清分发布给县局核实,2012年以来,累计发布股权转让信息534条,指导各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近期,对商务部门传递的2户非居民企业股权变更信息的调查落实,预计入库税款1.9亿元。

(三)构建一体化协作平台

建立信息应用、协作联动、人才培养三个平台,实现上下联动和协作一体化,保障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的顺畅运转。一是搭建信息应用平台。开发应用《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管理信息系统》,将非居民税收管理的全部业务纳入系统,提高了管理水平。第一,实现了税务部门跨境税源监控透明化,业务处理痕迹化,增加了监控的质效和可信度。第二,实现了居民企业跨境交易信息、基层分局日常管理信息、外部信息的集约综合分析利用,实现了税收管理信息的集约化。第三,通过外网子系统,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进行网上备案、申请和业务咨询,实现了服务与管理的融合。二是完善协作联动平台。一方面,建立同级职能部门横向互动的协调机制。实现国税系统内部各部门,包括国际税收、稽查、大企业、所得税、货物劳务税、进出口等部门跨境税源信息共享,实现对居民企业成本费用、对外支付、进出口货物日常监控信息的有效传递,便于提前介入,及时发现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税源,防范税款流失。另一方面,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管理模式,畅通上下互通的信息传递机制。上级税务机关负责做好数据分析、任务发起、工作推送和质量考评等工作。下一级税务机关承接任务事项做好任务落实和日常监控工作,及时反馈相关处理结果,并根据上级要求,改进税源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高管理质效。通过以上措施,实现了国际税收管理事项的数据分析、任务发起、工作推送、调查核实、结果反馈、综合评价、持续改进的闭环运行。三是建立人才培养平台。注重国际税收知识的普及,把国际税收管理知识纳入教育系统常规培训中,在公务员初任培训和领导干部上岗培训中增加国际税收基础知识。开展岗位技能实践锻炼,在专项检查中,由市、县、分局人员参加,在实践中提高业务水平,加快了基层干部业务成长步伐。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制定《建设国际税收专业人才队伍的意见》,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召开案例研讨会、外出学习考察、组织实地观摩等形式,对基层干部开展国际税收业务培训,省市两级每年培训都在5000人次以上。组织全省业务骨干进行国际税收专业人才培养对象选拔考试,建立全省国税系统的国际税收管理专业人才库。2013年,投入430多万元,选拔40名业务骨干在中国人民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国际税收专业人才培训,为提高全省国际税收管理水平提供了智力储备。

四、进一步深化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思考

推进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是一个不断探索、总结、改进、提高的过程,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求实创新、强化措施,进一步推进国际税收管理专业化、团队化、信息化、协作化。

(一)深化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要进一步增强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是深化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的重要内容。要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反避税、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管理、税收协定执行、税收情报交换、“走出去”企业的税收服务和管理等始终,贯穿于不同事项管理的全过程。科学界定各层级税务机关的风险管理职能。市局承担税收风险战略规划、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评定、风险应对业务技术支持等工作,为基层税务机关开展风险应对提供目标、指导和支撑,同时对预约定价谈签、成本分摊协议磋商等重要复杂事项进行风险应对,提高专业化管理层次。区县局主要是根据上级规划部署和风险识别排序结果,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风险应对工作,推进区县局税收管理实体化。科学分解税收管理职责,深化管事与管户有机结合的体制建设,把风险应对的主要职责从税收管理员职责中分离出来。

(二)深化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要以提升专业控管能力为目标。推行国际税收管理专业化方式,要努力做到“四化”:管理方式专业化,打破现有征管模式,科学理顺国际税收管理事项,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建立相应的专业化管理模式,突出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管理主体团队化,改变以往国际税收管理单兵作战,效率不高的弊端,理清管理职责,借鉴“项目管理”和“虚拟办公室”的思路,组建

管理团队,依靠团队的力量去管理。管理手段信息化,按照信息管税的思路,一方面加强现有国际税收数据的分析应用,另一方面拓展外部第三方信息的采集利用,通过对内外信息数据的分析,及时掌握税源管理状况,找准税源管理的风险点和风险源,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管理机制协作化,包括与外部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同时要着力优化信息化应用平台,让运转流畅的丰富信息成为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支撑。

(三)深化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要进一步深化重点环节管理。一是深化反避税专业化管理。建立分行业企业利润率监控体系,及时发现行业及企业利润率异常变动趋势,使反避税调查案源更具针对性。深化跨国公司内控审核机制,及时发现定价政策确定、产业链增值分配、地区利润分布及企业内部各部门财务评价中存在的缺陷,对内控机制不完善的企业进行反避税调查。建立与税务稽查部门协作机制,充分利用其检查中发现的关联交易避税嫌疑线索,拓宽反避税调查案源。二是强化非居民税源管理。按照统筹国际国内税收的思路,以居民企业所得税管理为切入点,实现同评同查机制,提高管理的综合效应。区分非居民企业税源性质,按照营业利润和消极所得分别明确监控要求,提高其管理的针对性。积极研究劳务与特许权使用费的划分办法,明确计算机软件使用和网络服务的征税判定方法,确保我国税收管辖权的正确有效行使。三是优化“走出去企业”服务与管理。整合管理职责,明确对“走出去”企业所得税管理统一归口一个部门,避免工作上的扯皮、低效。建立和完善税务登记和申报制度,使税务部门能充分和及时掌握纳税人的跨境交易信息,解决当前走出去企业境外经营信息不全的现象;遵循我国企业“走出去”境外投资的路线,不断谈签及修订有利于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税收协定。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辅导,提高 “走出去”企业的维权意识和国际涉税业务操作能力。

(四)深化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要进一步完善国际税收保障制度。一是优化法律制度。完善反避税中企业功能确定与居民企业所得税优惠相衔接的办法,明确确定为合约研发商的企业不能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防止出现一方面企业利润转移另一方面又享受税收政策扶持的现象。针对我国市场经济出现的阶段性特点,出台保障我国税收权益的成本节约、市场溢价调整方法。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遵循“顶层设计、集中采集、分层应用”的原则建立全国跨境税源信息平台,实现全国涉税信息的高度集中和全面共享;以金税三期试点应用推广为契机,将全国跨境税源信息平台纳入金税三期工程之中,提高工作效率。一方面税务机关内部各部门,包括国际税收部门、大企业部门、所得税部门、货物劳务税部门、进出口部门,建立跨境税源税务系统内部各部门信息共享;另一方面在制度层面建立与商务部门、出入境管理部门、外汇管理等部门跨境税源信息交换机制,及时获取合同签订、外汇资金往来、外籍个人签证信息等第三方信息。三是完善国际税收质量考核机制。结合国际税收管理特点和岗位职责,完善考核方式方法,坚持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建立以增进绩效为目标的国际税收征管质量评价体系。如对反避税管理不仅要对工作成果进行考核,更要注重避税嫌疑企业筛选、可比性分析、方案拟定、谈判协商、入库等环节的过程考核。

下载关于实施税收专业化管理的若干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实施税收专业化管理的若干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基层区局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实践和思考

    关于基层区局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实践和思考 目前,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概念尚无明确界定。税源管理专业化“干什么”和“怎么干”,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和总结的重要课题,我作为基层税......

    重点税源实施专业化管理的思考(共5篇)

    重点税源实施专业化管理的思考摘 要:税源管理是税收管理活动的基础性工作,重点税源管理更是夯实税收基础工作的关键,借鉴经济学上的专业化分工理论 ,通过分析国外国家一些先进管......

    招远市地税局强化个体税收专业化管理

    招远市地税局强化个体税收专业化管理 招远市地税局实施属地分类管理基础上的个体税收专业化管理,1-10月份,个体办证业户增加了318户,个体税收入库983.03万元,同比增长40.41%。......

    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的经验材料

    白城市地税局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经验材料今年以来,按照总局关于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部署和省局关于搞好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要求,我们白城市地税局选择一个县局,认真组织......

    对税收专业化管理的一点认识

    对税收专业化管理的一点认识——庐阳区国税局税收管理专业化不是简单的分类管理,也不再是税源管理部门单枪匹马,不是要管理不要服务,而是根据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的不同特点......

    对税收专业化管理的一点认识

    对税收专业化管理的一点认识 ——庐阳区国税局 税收管理专业化不是简单的分类管理,也不再是税源管理部门单枪匹马,不是要管理不要服务,而是根据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的不同特......

    关于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探析

    关于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探析发布日期:2011-03-28 来源:浏览次数:82 作者:孙安剑字号:[ 大中小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纳税人数量不断增多,企业的组织形式和......

    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及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按照因地制宜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征管机构改革,推行重点税源精细化管理、一般税源标准化管理、零散税源委托社会化管理的思路,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