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税收专业化管理的一点认识
对税收专业化管理的一点认识
——庐阳区国税局
税收管理专业化不是简单的分类管理,也不再是税源管理部门单枪匹马,不是要管理不要服务,而是根据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的不同特点,通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税收管理专业人才队伍,优化人力资源配臵,实施以分行业管理和分规模管理为重点的分类管理,达到加大管理力度和拓展管理深度的目的,从而实现执法规范、降低风险、强化征管、纳税人满意的目标。
一、充分认识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是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方法。专业化管理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只有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发挥税收管理的最大效能。在这三者中,科学化强调探索和掌握管理规律,是加强管理的基础和前提;精细化强调管理要精确、细致和深入,是加强管理的具体要求;而专业化强调根据纳税人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管理,是加强管理的基本方法。离开专业化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就很难实现。
其次,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是强化各类税源管理、推进依法治税的有效举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纳税群体的个性化差异日益明显。管理对象的明显差异,要求税务部门尽快适应形势发展,科学划分管理对象,准确把握管理规律,分别制订
有效管理办法,合理调配管理力量,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极易出现“大户管不透、中户管不细、小户管不住”等现象。例如,针对个体工商户,可以委托地方政府和街道进行代征。
再次,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是优化人力资源配臵、推进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实践。随着近几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纳税户数不断增多,税收管理员工作量明显加大;同时,推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涉税事务日趋繁杂,不少税收管理员因事务性工作缠身,很少有时间、有精力开展税收分析、经验交流,进而不能准确把握户型特点,影响了税源管理质量;此外,同类企业分散管理,极易出现“力度不同、标准不
一、效果各异”的现象。如近期开展的减免税调查,基本上所有税收管理员都要集中精力忙于这一工作,影响了其他工作,最终也不能达到规范统一的效果,容易出现“人人都来做、最终做不好”的现象。因此,在人少事多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是优化人力资源配臵、提高征管效率,推进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探索和实践。
二、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必须提高纳税服务
一是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多元化申报服务。申报服务是纳税服务中最基础的服务。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由于受科技手段的限制,纳税人办理纳税申报基本上采取的是上门申报,这种单一的申报方式给纳税人带来了诸多不便,办税厅往往人满为患,纳税人常常要排长
队等候。随着税收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征管改革的深化,以电子化为主要特征的多元化申报势在必行,通过推广网络自助申报、电话申报、银行网点申报、税务代理申报等多种申报方式,可以为纳税人提供多渠道的申报服务。每位纳税人根据各自的实际需要,选择最为便利的方式进行申报纳税,极大地缩短了办税时间,提高了办税效率,方便了纳税户办税。
二是提供免费咨询服务。《税收征管法》中明确规定,税务机关有无偿为纳税人提供咨询服务的义务。由于我国公民税法知识相对缺乏,不太关注税制改革和政策变动,致使难于及时掌握税制变化和征管改革的新要求。为了避免遭受额外的税收负担和经济损失,纳税人迫切希望得到税务机关的及时帮助。因此,尽快建立完备的税收咨询体系,让纳税人随时随地能了解纳税有关情况。如电话咨询、声讯台咨询、税务网上在线咨询、电子邮箱咨询等多种形式为纳税人提供免税服务。
三是主动开展政务公开。按照税法规定,纳税人有权知道税务机关和工作人员的执法是否公正公平,监督税务执法。税务机关应实行定期公示制度,让纳税人充分了解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及税务机关的执法依据。大力推进政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保证所有“主动公开”文件都能及时让纳税人知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此外为特定的纳税群体提供免费服务。纳税服务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对那些行动不方便的纳税人,如年老体弱者、残疾人等确有困难的,可以
由税务机关或社会中介组织提供上门服务,切实为纳税人解决实际问题。
四是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税收专业化管理队伍。这是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关键。要更加注重税收专业知识的培训,不仅要普及税收业务知识,更要掌握各行业、各类别专业管理技能,加强行业性税收问题的学习和研究,尽快提高干部的专业管理水平,逐步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队伍精干、类别齐全的税收专业人才队伍。
三、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
税务代理是税收专业化服务的必要补充,也是纳税服务体系的重要衍伸。规范和扩大税务代理制度,对于建立完善的纳税服务体系至关重要。目前税务代理制度已初步形成,但其发挥的作用无论从广度上还是从深度上都远远不够。要加大对纳税人的宣传和引导,规范税务代理行为,使纳税人对税务代理由不认同到认同,由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扩大税务代理面,提高征管质量。
纳税评估是强化税源管理的重要环节,是降低税收风险、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区局一贯重视纳税评估工作,但仍发现该项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如评估力量薄弱、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效果不够突出。因此,单靠税务机关的力量,对纳税人进行深层次的纳税评估难度越来越大,同时税源管理部门自行开展纳税评估也存在内部制约性不强的弊端。在这种背景下,区局借助了社会资源实施专业化纳税评估。通过与税务师事务所签订合同,委托其对企业进行专业
化纳税评估,以此提高征管质效。引进专业中介机构进行纳税评估后,为纳税人提供了及时贴近式纳税服务。
以上是我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一点粗浅认识。
二〇一一年一月七日
第二篇:对税收专业化管理的一点认识
对税收专业化管理的一点认识
——庐阳区国税局
税收管理专业化不是简单的分类管理,也不再是税源管理部门单枪匹马,不是要管理不要服务,而是根据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的不同特点,通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税收管理专业人才队伍,优化人力资源配臵,实施以分行业管理和分规模管理为重点的分类管理,达到加大管理力度和拓展管理深度的目的,从而实现执法规范、降低风险、强化征管、纳税人满意的目标。
一、充分认识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是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方法。专业化管理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只有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发挥税收管理的最大效能。在这三者中,科学化强调探索和掌握管理规律,是加强管理的基础和前提;精细化强调管理要精确、细致和深入,是加强管理的具体要求;而专业化强调根据纳税人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管理,是加强管理的基本方法。离开专业化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就很难实现。
其次,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是强化各类税源管理、推进依法治税的有效举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纳税群体的个性化差异日益明显。管理对象的明显差异,要求税务部门尽快适应形势发展,科学划分管理对象,准确把握管理规律,分别制订有效管理办法,合理调配管理力量,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极易出现“大户管不透、中户管不细、小户管不住”等现象。例如,针对个体工商户,可以委托地方政府和街道进行代征。
再次,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是优化人力资源配臵、推进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实践。随着近几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纳税户数不断增多,税收管理员工作量明显加大;同时,推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涉税事务日趋繁杂,不少税收管理员因事务性工作缠身,很少有时间、有精力开展税收分析、经验交流,进而不能准确把握户型特点,影响了税源管理质量;此外,同类企业分散管理,极易出现“力度不同、标准不
一、效果各异”的现象。如近期开展的减免税调查,基本上所有税收管理员都要集中精力忙于这一工作,影响了其他工作,最终也不能达到规范统一的效果,容易出现“人人都来做、最终做不好”的现象。因此,在人少事多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是优化人力资源配臵、提高征管效率,推进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探索和实践。
二、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必须提高纳税服务
一是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多元化申报服务。申报服务是纳税服务中最基础的服务。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由于受科技手段的限制,纳税人办理纳税申报基本上采取的是上门申报,这种单一的申报方式给纳税人带来了诸多不便,办税厅往往人满为患,纳税人常常要排长队等候。随着税收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征管改革的深化,以电子化为主要特征的多元化申报势在必行,通过推广网络自助申报、电话申报、银行网点申报、税务代理申报等多种申报方式,可以为纳税人提供多渠道的申报服务。每位纳税人根据各自的实际需要,选择最为便利的方式进行申报纳税,极大地缩短了办税时间,提高了办税效率,方便了纳税户办税。
关有无偿为纳税人提供咨询服务的义务。由于我国公民税法知识相对缺乏,不太关注税制改革和政策变动,致使难于及时掌握税制变化和征管改革的新要求。为了避免遭受额外的税收负担和经济损失,纳税人迫切希望得到税务机关的及时帮助。因此,尽快建立完备的税收咨询体系,让纳税人随时随地能了解纳税有关情况。如电话咨询、声讯台咨询、税务网上在线咨询、电子邮箱咨询等多种形式为纳税人提供免税服务。
三是主动开展政务公开。按照税法规定,纳税人有权知道税务机关和工作人员的执法是否公正公平,监督税务执法。税务机关应实行定期公示制度,让纳税人充分了解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及税务机关的执法依据。大力推进政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保证所有“主动公开”文件都能及时让纳税人知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此外为特定的纳税群体提供免费服务。纳税服务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对那些行动不方便的纳税人,如年老体弱者、残疾人等确有困难的,可以由税务机关或社会中介组织提供上门服务,切实为纳税人解决实际问题。
四是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税收专业化管理队伍。这是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关键。要更加注重税收专业知识的培训,不仅要普及税收业务知识,更要掌握各行业、各类别专业管理技能,加强行业性税收问题的学习和研究,尽快提高干部的专业管理水平,逐步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队伍精干、类别齐全的税收专业人才队伍。
三、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
税务代理是税收专业化服务的必要补充,也是纳税服务体系的重要衍伸。规范和扩大税务代理制度,对于建立完善的纳税服务体系至关重要。目前税务代理制度已初步形成,但其发挥的作用无论从广度上还是从深度上都远远不够。要加大对纳税人的宣传和引导,规范税务代理行为,使纳税人对税务代理由不认同到认同,由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扩大税务代理面,提高征管质量。
纳税评估是强化税源管理的重要环节,是降低税收风险、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区局一贯重视纳税评估工作,但仍发现该项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如评估力量薄弱、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效果不够突出。因此,单靠税务机关的力量,对纳税人进行深层次的纳税评估难度越来越大,同时税源管理部门自行开展纳税评估也存在内部制约性不强的弊端。在这种背景下,区局借助了社会资源实施专业化纳税评估。通过与税务师事务所签订合同,委托其对企业进行专业化纳税评估,以此提高征管质效。引进专业中介机构进行纳税评估后,为纳税人提供了及时贴近式纳税服务。
以上是我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一点粗浅认识。
二〇一一年一月七日
第三篇:对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对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税收征管一直沿用税收专管员制度,其主要特点是专管员“一人进厂、各税统管,信息专属、不能共享,征、管、查三权集于一身”。80年代后期,为适应经济体制整体改革和推进实施新税制的需要,我国税收征管开始探索改革,由传统的税收专管员全能型管理向按税收征管业务职能分工的专业化管理转变,逐步建立了“征、管、查三分离”或“征管与检查两分离”的征管模式。
1995年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税务总局在对征、管、查“三分离”和“两分离”的做法进行总结和扬弃的基础上,于1997年确立了“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30字”税收征管模式。但是伴随着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旧征管模式转换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突出表现为税源监控管理意识弱化,“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现象凸现。2004年,国家税务总局对原“30字”税收征管模式加上了“强化管理”4个字,形成了 “34字”税收征管模式。
随后,围绕着正确贯彻“34字”税收征管模式,特别是“强化管理”这4个字,总局进一步提出税收征管工作要以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优化纳税服务和强化税源管理为重点的思路,并从加强征管基础工作、规范机构设置、优化纳税服务、整合信息资源以及强化税源管理等多个方面明确了深化改革的任务。我国税收征管工作开始进入到完善征管体制,深化信息数据应用,全面实施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新阶段。
一、白银国税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实践
近年来,白银市国税局立足本地税收工作实际,着眼全国征管改革发展方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在税收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是健全税源管理机构,组建专业化的税源管理队伍。全市共设立31个税收管理分局,配备税收管理员219人,占在编539人的41%。承担着1019户一般纳税人、1839户小规模纳税人和13195户个体纳税人的税收管理工作。二是建立分析、评估、稽查、管理“四位一体”的税收管理机制。通过税收分析宏观预警,纳税评估具体落实,税务稽查重点打击,实现税收管理在内部相关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共享、良性互动、有机统一的风险防范和控管机制。自机制建立以来,通过税收分析发现税收征管问题和薄弱环节8项,发布核查项目34个,共增加税收收入1603.73万元,提出整改措施12条,达到了环环相扣,整体提升的效果;三是依托信息化手段提升税源管理水平。在全市74户中小型煤炭企业中安装煤炭产量监控系统155套,实现了对煤炭生产企业的实时监控,达到了税收源泉控管的目的。自2008年10月份该系统运行以来,累计增加增值税收入5400万元,在生产经营正常的情况下,预计每年可增加税收4000多万元。在重点税源行业中推行自主研发的大企业监控软件。对其能耗、物耗等关键生产要素按照生产工艺流程设定每一环节预警指标,自动提取申报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产生分析报告,提出核查疑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措施,有效降低了大企业税收管理的风险。四是利用第三方信息促进税源管理。与工商部门建立信息交换机制,实现工商登记信息与税务登记信息的电子交换,通过自行研发软件清分比对,及时开展漏管户清理,促进纳税人户籍管理。从石油公司、车管所、烟草公司、房管局获取社会加油站油品分配信息、车辆销售信息、烟草零售个体户的卷烟配送信息和房地产开发商的售房信息,对相关纳税人的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核查。从供电部门获取纳税人的用电量信息,开展水泥、铁合金、石膏粉等行业纳税评估和税款核定,进行以电评税或以电定税。从农业发展银行获取农产品收购单位的存贷款信息,据此核查农产品收购企业的纳税真实性。第三方信息的利用,拓宽了管理思路,细化了管理过程,丰富了管理手段。五是推行多元化申报方式优化纳税服务。通过广泛调研、大力宣传,密切配合以及注重跟踪问效等措施,在全市11000多户不达起征点中推行短信申报,占个体户80%;在全市所有一般纳税人和83%以上的小规模纳税人推行了电子申报软件;在4138户纳税人中推行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占企业纳税人及个体达点户的87%,以优质的纳税服务方式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六是注重夯实税收管理基础。开展“税收征管基础强化年”活动,重点从纳税人户籍管理、资格认定、发票和税收票证管理、申报征收、税源分类管理、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纳税服务、数据质量和征管资料管理等方面进行强化管理,为促进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二、当前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白银国税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纳税人户数和税收收入双双大幅增长,税源监控的手段和力度明显加强,纳税服务的水平稳步提升。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漏征漏管户现象比较普遍,纳税人异常申报依然存在,税收征管基础还有许多薄弱环节。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我市税收征管的质量与效率。
从主观原因方面看:一是理念不新颖,缺少清晰思路。不能深刻理解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内涵,对税收管理现状认识不清,内在规律把握不准,发展趋势预见不强,管理目标不明确;二是责任意识不强,缺少工作主动性。对纳税人的各种动态信息不能积极地、主动地、敏锐地去依法调查收集,工作浮于表面,停在完成上级安排上,不能够静下心来去分析,集中精力去挖掘,及时依法去解决税收管理中存在的疑点问题和薄弱环节;三是相关知识不精,缺乏工作技能。对税收管理、财务会计、相关法律和计算机知识学习掌握不够全面,运用不够精通,缺少对税收管理的系统分析能力、预测评估能力、全面监控能力和专业化管理能力,只能停留在应付的层面;四是法治观念淡薄,缺少风险意识。对税收执法过程中一些环节调查不详细,核实不认真,服务不到位,审批不规范,存在执法随意性,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五是质量观念滞后,缺少系统监控。对税收管理的现状分析监控不及时,基层税务人员只注重完成征、管、查各项任务,认为质量监控是上级部门的事,只要软件监控不出问题,上级部门不考核追究,就完事大吉。尚未形成人机结合,上下联动,内外互动的税收管理质量监控格局。
从客观原因方面看:一是税收管理对象纷繁复杂,相应地增加了征管难度。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作为市场主体的纳税人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等日渐复杂,企业集团、跨国公司、有限合伙等不断涌现,连锁经营、直销、电子商务等层出不穷,而且数量迅速增长,身份频繁变换,给税收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二是社会监控体系不健全,协税护税网络机制未能充分发挥效应,税收监控缺乏群众基础。尚未与宏观经济部门实现有效的联系协作,与工商、地税等经济部门的信息交流还停留在国税部门“一头热”的局面,与供电、银行、房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仍不够通畅。广大群众更是对纳税人的税款缴纳情况漠不关心,协税护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三是结算制度的缺陷造成税源失控。在我国现金结算普遍,从而导致纳税人的收支十分容易游离于税务部门的监控之外,形成监管真空。同时由于公民索取普通发票、维护经济秩序的意识淡薄,或因经销商采取要票不同价的方式诱导消费者不愿索取发票,从而达到销售不开发票,收入不入账,也不申报纳税的目的。制度上的缺陷造成纳税人轻而易举地偷逃税款。四是税务经费紧张致使税收管理信息化难以推进。对纳税人生产和流通的关键环节安装称重或视频监控设备,对其销售发票实行网络开具是实施税源监管的一种有效措施。但这些技术往往需要委托技术单位或与生产厂商共同完成,这就需要一定的资金加以支持,在不允许向纳税人收取的前提下,基层税务机关也只能鞭长莫及。
三、对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初步设想
(一)树立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理念
所谓科学化管理,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和掌握税收征管工作的规律,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税收征管制度体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征管工作,提高管理的实效性。所谓专业化管理,就是要根据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的不同特点,通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充分运用其掌握的专业技能,探索实施以分行业管理和分规模管理为重点的分类管理,达到加大管理力度和强化管理深度的目的。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明确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避免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抓住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抓紧、抓细、抓实,不断提高管理效能。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三者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管理的最大效能。其中,科学化强调探索和掌握管理的规律,是加强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专业化强调根据纳税人的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管理,是加强管理的基本方法;精细化强调管理要精确、细致和深入,是加强管理的具体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按照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牢牢把握新时期税收管理工作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广泛调研白银税收管理现状、经济税源结构、干部队伍素质和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增强学习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团结意识和荣誉意识,有效指导全市税收管理工作实践。
(二)探索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方法
要始终坚持以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强化税源管理和优化纳税服务为重点,从健全机构设置、完善岗责体系、优化服务流程和强化责任追究入手,不断推进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按照属地管理和专业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合理设置税务管理机构。打破现有的重点企业属地管理的格局,把属地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将行业特点类同,生产工艺相近的大企业集中到同一税务分局,实行专业化管理。将税源相对较少的农村税务分局进行整合,对非重点税源行业的纳税人实行属地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二是严格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强化基础管理。按照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从税法宣传、户籍管理、发票管理、催报催缴、涉税调查、信息采集、纳税评估和资料管理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明确税收管理员的岗位职责,做到权利分离、职能分离、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配合。采取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网上考核与实地考核、纳税服务考核与执法责任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税收管理员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进行全面细致地考核监督,强化过错责任追究,保障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落实。
三是实行专业化分类管理。应在总结现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以纳税人规模和行业作为分类的主要标准,从宏观分析地区产业链和行业规律、微观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规律和涉税信息变动规律入手,按照不同类别纳税人的特点,提炼把握每一类、每一个行业甚至每个纳税人的税收征管规律,科学确定管理方法,全面深入地分析监控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和申报纳税情况。对大企业税源,要充分应用综合软件和监控软件,全面掌握企业基本信息,防范内部销售确认不合法及关联企业税收转移,综合评价企业经营能力和纳税能力,科学预测税收收入,堵塞税收征管漏洞。对中小企业税源,要从不同行业纳税人相关信息并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模型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综合评定。对个体双定业户税源,实施划片管理,注重管片交流,在管理重点上突出抓好个体大户的管理,在管理手段上实行以票控税和计算机定税。
四是建立税收预警监控体系,深入开展纳税评估。建立税收征管的预警监控体系,就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运用科学方法设计监控指标体系,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监控指标上下波动幅度确定其预警值,并将预警标准指标设定在软件内,由计算机监控系统对纳税人每个时期的监控指标进行自动监控。税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申报纳税、综合经济指标、行业税负以及税务检查处理等各类动态情况的分析,及时对照上级税务机关发布同行业税负及预警标准,比较各部门上报统计部门的指标,结合各级协税护税、部门配合等各类相关统计分析信息,深入开展纳税评估。对生产经营规模较小,预警指标应用少的纳税人可由税收管理员实施评估,对生产经营规模大,会计核算复杂,预警指标应用较多的纳税人可专门组建税源管理科或纳税评估小组实施评估。五是建立外部信息交换机制,提升信息管税质量。要在规范和提高内部信息质量的同时,积极关注外部信息的采集,根据数据分析和纳税评估的需要,对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和财务核算信息,采取由纳税人自行申报与税收管理员定期实地调查的方式进行采集。畅通第三方信息获取渠道,要建立与工商、银行、财政、审计、外汇管理、技术监督、公安、法院、民政、交通、房产、建设等部门的数据交换与互联互通机制。定期与这些单位就涉税信息进行交换,为税源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六是强化发票管理,实行以票控税。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稽核比对,加大协查力度,严厉打击利用专用发票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积极研究普通发票管理的有效措施,在不达起征点的个体工商户中推行定额发票,在其它的普通发票使用户中推行网络发票,有效解决“大头小尾票”、“阴阳票”等发票违法问题。
七是全面构建纳税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准确把握纳税服务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坚持公正执法,满足纳税人合理需求。按照提质、减负、增效、和谐和遵从的目标要求,从税收宣传咨询服务、税收程序服务、税收维权服务、税收环境服务和税收援助服务等方面开展全员服务和专业化服务,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措施,做到在税收管理中优化服务,在纳税服务中强化管理,不断提升纳税人的遵从度。
八是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人员素质。要通岗位人员结构调整,进一步扩大一线税收管理人员的比例,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等方式,优化税务干部队伍结构。定期开展各种税收业务知识和综合知识培训,鼓励税务干部在岗自学和参加各类资格考试,组织“六员”、“七能手”培训和竞赛活动,着力提高年青税务干部综合业务素质。本着“用什么,教什么,考什么”的原则,积极开展“50”以上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更新老年税务干部岗位工作技能,为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第四篇:对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的认识
对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的认识
在今年7月份全国税务系统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工作会议上,总局明确了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主题,构建以明晰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为前提,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以重点税源管理为着力点,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
一是强调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就是要把风险管理贯穿税收征管的全过程,形成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处理和绩效评价的闭环系统,对不同税收风险的纳税人实施差异化和递进式的风险管理策略。具体来讲,就是要建立“统一分析、分类应对”的风险管理体系,并相应优化税收征管工作流程。
二是强调信息化。以信息化为支撑,……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信息支持作用,大力推行信息管税,依法对纳税人涉税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利用,特别是要努力获取第三方信息,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三是强调专业化。对象专业化、团队专业化、方法专业化、机构专业化。
四是强调科学化。通过建立科学的制度机制、搭建科学的机构、运用科学的方法实施税源管理监控分析和管理。
第五篇:对税收学的认识
简介
财政学分支阶段
税收学在理论上是财政学的分支。20世纪80年代之前,税收问题一般都是在财政学中加以研究。财政学专业或财经类专业通常开设一门《国家税收》课程讲授税收理论、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等内容。成为独立学科
改革开放以后,全社会对税收问题越来越重视,税收理论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税收学》也逐渐形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随着高等学校本科税务专业的设置,税收课程的设置也相对细化。这样,各种以《税收学》命名的教材内容各异,有的是专门的税收基础理论课程教材,有的不仅有税收基础理论,还有税收制度,甚至还有税收管理的内容。传统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
传统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税收学。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源配置。一般认为,微观主体依据价格信号独立做出决策,并通过价格对行为进行协调,最终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价格的协调作用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关键,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基于此,西方经济学从家政学起步,逐步发展成为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理论等在内的庞大理论体系。在这一理论体系中,税收在多处都有体现,如国民收入决定税收与产品价格、消费者行为等。但税收最显著的位置出现在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中,税收作为政府的有力工具被视为财政政策的中坚之一,被用于实现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等宏观目标。税收多以政府的、宏观的形象出现,税收学因而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政府税收学。然而本文将从另一个角度对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进行描述,以期找出税收学在其中的准确方位。
而税收学作为公共部门经济学(财政学)的组成部分位于宏观经济理论与微观经济理论的交界处,是连接企业与政府的纽带。从企业角度来看,税收是企业向公共部门购买公共产品的必要支出,降低税收支出对企业造成的效率损失对于提高经济效率具有积极意义。从政府角度来看,固然要向企业征税,但征税的目的是为了 向企业提高必要的公共产品。因此,政府应当一方面尽量减少征税,一方面尽量提供好的公共产品。
研究领域
考察国内税收学研究的现状可以发现,当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1)税收经济学。侧重研究税收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关注税收宏观调控政策选择及其评价。(2)税制工程学。侧重现行税制的经济效应分析及政策评价,同时涉及对国际税收问题的研究。(3)税收法学。从法学+经济学角度出发,侧重税收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关注税收法律关系、税法原则、立法体制和纳税人权利等问题。(4)税收管理。从政治学+管理学角度出发,将税收管理纳入公共管理的范畴进行研究,关注税收行政效率的提高。(5)税收筹划。从经济学+管理学的角度出发,以企业纳税人为主要服务对象,探讨合理降低税负的途径。然而,从前面的探讨可以发现,税收研究仍然存在很大拓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