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最终5篇)

时间:2019-05-14 17:4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进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进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推进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推进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

一、准确把握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任务

1、明确起点。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首先必须明确专业化管理是什么,承担什么任务,要达到什么目标。所谓税源专业化管理,就是根据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和征管规律,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化为支撑,按照纳税人规模、行业、税种、风险等进行税源分类,明确管理职责,完善运行机制,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达到优化服务,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的目的。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主要任务总局明确为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创新税源管理方式、深化税源分类管理、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健全人才管理机制、建立完善运行机制、完善配套法律制度、大力实施纳税评估、健全完善考核机制等九个方面。通过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要达到税源户管结构不断优化、税源分类管理更加科学、税源管理方式更加高效、征管资源配置逐步合理、税收管理效能持续增长的目标。在税源专业化推行过程中,辖区可根据实际税源管理情况、征管资源配置情况拓展专业化管理项目。

2、突出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点是税收风险管理,税务机关实施税收风险管理,就把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贯穿税收管理全过程,以税收风险识别、排序、应对为主线,整合配置资源,更具效率地降低纳税遵从风险,减少税收流失。实施风险管理,要求不断查找税源专业化管理各项目纳税人存在的税收管理风险点,对各类纳税人的不同纳税遵从风险进行科学分类和等级排序,按风险等级和风险点组织专业化队伍,把有限的税收征管资源优先用于遵从风险较大的行业和企业,把遵从度低的纳税人作为加强征管的切入点,制定不同的战略,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通过宣传教育、纳税辅导、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多种手段,提高税源控管能力,防范和控制纳税人的不遵从行为,减少税收流失风险。同时为遵从度高的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也即通过服务和执法促进纳税遵从度的提高,变事后处罚为事前监控,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这与“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收工作宗旨也是一致的。

3、把握难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难点在于岗责重组。为满足对纳税人实施风险管理的需要,对内必须调整人员、岗责和管理方式,集中专业化管理人员,按风险等级实行团队管理。要本着“上收、划转、集约”的原则合理调整机构职责,集约辖区税源管理中“管事”的职能,增加机关业务科室相应职责。要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需要,优化征管资源配置,推行业务主管制度,合理调整岗位职责分工。在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小组,要打破税收管理员“划片分户到人,全岗各事统管”管理办法,实施税源岗位专业化管理,将税收管理员岗位职责集约为日常管理(调查核实事项)、综合事务(上级交办的阶段性工作任务)、税源监控(风险管理事项)、纳税评估等四类事项。税收管理员要切实改变“重管户、轻管事”习惯性倾向,强化管事职责。对税源专业化管理项目要以事项管理为主,兼顾管户。在属地管理的区域实行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的办法从事税源管理。

4、抓住焦点。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建立在企业查账征收基础上的管理和监控,其焦点是规范小企业建账管理。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目前区政府已经印发了《某区规范小型企业账务管理实施方案》,为了抓住契机,单位立即对辖区纳税人的财务核算情况及会计人员资质进行分类清理,将新办企业、现有小型企业和个体大户作为账务管理对象,分期分批纳入规范账务管理范围,实行查账征收。按照“政府引导、财政出资、中介服务、企业发展”的管

理与服务思路,与政府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推行中介代理记账服务。根据《代理记账管理办法》,对暂时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条件的纳税人,加强宣传动员,积极引导其推行政府财政补贴的代理记账服务,对不符合规范的纳税人提出限期整改要求,力争三年内使企业会计账簿合格率达到90%以上。同时,在全体干部中开展为企业介绍代账会计及利用中介机构串通谋利行为的专项治理工作,为规范小型企业账务管理和保证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

5、理顺节点。在新的岗责体系框架下,内部运行机制是否顺畅关系到专业化推行工作的成效。要根据各项税收业务的内容、流向确定各节点的具体操作标准,明确税源专业化管理各环节工作部门及人员职责,细化各环节的业务传递程序、方式、途径和时限,注重各岗位间的业务衔接,强化分工协作,将全部工作纳入过程控制之中,形成一个环环相扣、快捷传递、衔接紧密的工作流程,实现岗责与流程的无缝链接,构造税务人员的工作行为和执法行为按照既定要求运转的行为模式。要加强税源专业化管理与辖区“三位一体”运行机制的融合,确定管理核心项目,优化管理运行流程,发挥综合岗和监督岗的过程控制和考核监督的作用,实现税源管理事项从“发起—执行—监督”的良性运转,确保税源管理工作环节运行流畅。综合管理岗和监督管理岗要切实承担工作职责,加强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要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综合岗和监督岗工作能力。

6、凸显亮点。税源专业化管理推行工作任务重、难度大,要有此项工作将持续三年以上的思想准备,目标已经确定,各项工作逐步展开,“开弓就没有回头箭”,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改革传统的征管模式,大力培养领头人物,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盘活人力资源,激发队伍活力,有效提升税源监控和管理水平,要建立工作台帐,加强项目管理,切实提高税源专业化管理水平,防范和控制税收流失,确保新的税收征管模式取得实效,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

二、积极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

1、树立职业素养。作为新时期税务工作者,承担着为国聚财的重任,绝不能无视工作中的问题、不研究解决工作中的矛盾。要按照新一代税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加强自身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和优秀的工作素质。要以积极进取不服输的精神,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要大力解放思想,深入开展“五查五看”活动,提高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认识,切实摒弃单纯的“管户”传统思维,克服原有的路径依赖,改变不良习惯,确保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避免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认真履行起“管事”的职责。

2、发挥职能作用。必须始终把服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为税收工作的根本方向,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和发展意识,牢固树立“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收工作宗旨。具体在税源专业化管理过程中,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将纳税人大量存在的非主观性错误及问题及时消灭在未发生或萌芽状态,有效提高税务机关寓管理于服务的水平,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加大堵漏增收力度,对不遵从的纳税人要加大税收执法力度予以威慑,服从组织收入工作中心;要提高干部素质,实施“龙头带动”工程,通过专业化管理,带动整体工作,服务国税自身发展。

3、履行职务要求。为满足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需要,作为领导干部,核心就是要做到过硬和带头,要求领导干部政治和业务素养过硬,得到群众公认,并能够勇于带头破解工作

难题;各单位要把税源专业化管理作为“一把手”工程,领导同志要靠前指挥,辖区要指定一名副所长集中精力带头抓好专业化管理工作落实,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深入分析研究问题,破解专业化管理中的矛盾和难题。科级非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为推进专业化管理做出积极贡献;笔者所在单位将在组织上保障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推行,科所新班子要将专业化管理的推行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接受组织的考验。

4、强化职责管理。在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全新模式下,原有的机构职责和岗位职责都要进行调整,要科学界定各单位的职责分工,合理划分各岗位职责范围,结合机构改革工作实行定岗定责,加强工作统筹协调,整体有序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要进一步规范征管行为,避免工作“越位”和“缺位”,着力解决工作中的随意性、习惯性、利导性等突出问题,防范税收执法风险;要加强履责情况的考核监督,将税源专业化管理纳入重点项目管理,实行不定期监督检查,对工作积极性高、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加大奖励力度;对工作落实不力的,严格进行责任追究。

5、严格职守规范。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对原有税收管理员制度的一次变革,在这种全新的征管模式下,可能会遇到一些新矛盾和新问题,对此,不能回避矛盾,走回头路,而是要更加忠于职守,正视问题,破解矛盾。对于涉及上级需要调整的问题,要集中进行反映,对于科所自身存在的问题,要着力研究运行新模式的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原因在哪里、如何立足实际解决问题,要进一步坚定工作信心,以不甘心的精神,咬定目标不放松,勇于探索,集思广义,大胆实践,不断推进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

三、强化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措施

1、明确内设机构管理职责。税源专业化管理推行工作由税种管理部门,包括货物和劳务税科、所得税科牵头,相关业务科室按照税源管理职责分工协同配合,整体推进。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本着“上收、划转、集约”的原则,对原由辖区负责的综合分析、监控预警、纳税评估等职能上收到业务部门;对原由辖区负责的税法宣传、政策解释、业务培训等职能通过纳税服务职能划转实现;集约辖区税源管理中“管事”的职能。

(1)货物和劳务税科:负责税源分类和流转税税种专业化管理工作;主抓流转税税源监控、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专业化管理及流转税风险管理,探索构建包括“风险控制、等级排序、绩效考评”的税源风险管理体系。

(2)所得税科:负责企业所得税税种专业化管理工作;主抓所得税税源监控、所得税税基监控专业化管理及所得税风险管理,探索构建企业所得税风险识别、等级排序、风险控制的税种管理体系。

(3)征收管理科:负责纳税评估专业化管理工作;主抓基础信息专业化管理及征管资料专业化管理工作;按照信息管税的工作要求,强化信息采集、分析利用,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不断破解征纳信息不对称的难题。

(4)收入核算科:负责税源、税收分析和重点税源监控、风险预警工作。

(5)纳税服务科:负责专业化管理基础性工作,即账务管理专业化工作,主抓小型企业代理账务服务和办税员制度的推行工作,探索规范纳税人账簿管理,提高办税能力的途径。

(6)纳税评估工作专班:负责实施重点评估,指导辖区专项评估、日常评估工作;按照专业化行业税收管理要求,制作行业纳税评估指南和行业纳税评估模型。

(7)办税服务厅:负责专业化管理基础信息的采集、修改及征管档案资料的收集、扫描、归档、整理工作。

(8)辖区:负责税源专业化管理具体实施工作。

2、优化税收征管资源配置。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需要,结合税收征管资源的配置,抽调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的税务人员充实到推行专业化的辖区、重点行业,同时,兼顾属地管理区域的人员配置,最大限度地满足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需求。

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小组全面推行税收业务主管制度,征管资源的配置不少于3人,并可以将副所长、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抽调到税收业务主管岗位上来,取消责任区,实行专业化税源管理模式。相关业务科室要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的专业化管理工作,全程参与相关辖区税源管理。

按原税源属地管理的区域调整税收管理员的责任区,减少税收征管资源力量配置,相应增加人均户管量。在税收管理员责任区内,不分企业、个体,实行划片管理、责任到人、统一征管。属地管理的税源管理片区,重点税源企业、出口退税企业原则上集中由税源管理片片长负责征收管理。

3、合理调整税源管理岗位职责。据初步测算,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对象实现的税收收入达到笔者所在单位总收入的80%以上、税收征管资源的50%以上。为此,必须对税源管理岗岗位职责进行相应调整。

(1)重组岗位职责。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的要求,将税源管理岗户籍管理、宣传辅导、催报催缴、档案管理、发票管理、定额管理、欠税管理、信息采集、调查核实、纳税评估、任务执行等11项职责调整为9项。催报催缴、档案管理调整到辖区综合管理岗;除个性化的纳税辅导外,普及性的宣传辅导调整到纳税服务科;重点评估、专项评估(一部分)调整到笔者所在单位评估工作专班,税源管理岗负责日常评估。增加税源监控工作职责,提升税源管理质效。

(2)改进管户制度。凡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片区,要调整税收管理员“划片分户到人,全岗各事统管”的管理办法,将税收管理员岗位职责集约为日常管理(调查核实事项)、综合事务(上级交办的阶段性工作任务)、税源监控(风险管理事项)、纳税评估等四类事项,由辖区综合管理岗发起任务,税源管理岗以专业化小组为单位,依据税源管理事项完成任务,监督管理岗实施过程控制,检查监督工作质量。税源专业化管理项目以事项管理为主,兼顾管户。属地管理的区域实行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的办法从事税源管理。

(3)整合管理事项。有效增强税源专业化管理力量,转变工作重点,完善税源管理操作规程,整合管理事项,实行工作事项整体打包,合并调查,一并落实。认真落实“两个一律”的要求,减轻税收管理员的负担。

作者单位:汉阳区国家税务局

责任编辑:冯伟

第二篇:关于实施税收专业化管理的若干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税源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税收征管情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现有税收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如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管理力量不足,导致征而不管,税务管理员忙于日常事务处理,疏于对纳税人的管理等,导致税收征管效率和质量不高,影响了税收管理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实行税收专业化管理是解决目前税收管理难题的有效途径.同时,要实施税收专业化管理,必需对现有税收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本文通过对当前税收征管中存在问题的列举和分析,对实施税收专业化管理,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税务机关内部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导致基层税务分局管理自主性低.目前各县市局机关科室设置过多,分工过细, 基层税务分局设置过少,导致了大机关,小基层的管理格局,出现了基层税务分局日常事务过多,忙于应付的问题.如我局目前有11个科室(中心),而基层税务分局只有4个,如果每个科室,每个月布置4项工作,基层税务分局就有44项工作需要完成,而实际工作中远远大于此数, 基层税务分局为了完成市局布置的工作,就要把工作交办给管理员去做,使管理员忙于日常事务,疏于日常管理,影响了基层税务分局的管理自主性和工作积极性.同时,由于机关科室设置过多,工作少,人员多,出现人浮与事的问题。

2、纳税人多,干部少,征管力量严重不足.目前,纳税人越来越多,但干部编制有限,新招得干部每年只有2-3个,特别是干部年岭结构老化,对新情况不适应,信息化应用程度低,人均户管达到800户以上,导致出现实在无法管,就放任不管的问题。

3、户管不清,数据不明,监控管理不力.目前,加大了办税服务厅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征管流程,开展了一窗式,一站式服务,大大方便了纳税人,特别是网上申报,网上认证,网上抄报税的推行,纳税人基本上不用到税务机关办事,导致了纳税人于税务管理员的正面接触,管理员放松了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和税源状况的监控。

4、干部业务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税务管理风险增大.一是税收执法人员业务不熟,违反执法程序引起的执法风险。部分税务干部,不深入学习和钻研税收业务,凭经验、凭关系执法而造成执法错误。二是税收执法人员对税法及相关法律的理解有偏差,执法质量不高。如制作税务执法文书不严谨、不规范,使用文书或引用法律条文错误,执法中不注意收集证据或收集的证据证明力不强等。三是执法人员随意执法留下风险隐患。四是因忙于日常事务,引起的行政不作为而产生的风险。

二、实行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税收管理专业化是指根据纳税人实际情况和管理的不同特点,突破现有按属地、划片管户的单一方式,对外实施以分行业管理和分规模管理等分类管理办法、根据纳税人属地、风险等级实行分级税收管理,对内坚持管户与管事相结合,通过建立高素质的税收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实行个人管理和团队管理有机结合,以信息化为支撑,优化征管资源配置,以提高征管质量,防范执法风险为目标的税收管理办法。

实行税收专业化管理,科学的分类管理办法是必要的保证.具体可分为:

1、按经营规模大小,实行分类管理。即在一定范围内打破地区界限,按纳税人经营规模(注册资本、经营收入、应交税金)设立税收专业管理岗位,明确税收管理员,进行税收征管。对重点税源指定专人或组建专业团队,如建立重点税源管理股,实施专业化管理;对非重点税源在属地管理基础上,实施专业化管理。一是重点税源精细化管理,试行“税源大户”制管理模式,实行管户制.二是一般税源集约化管理,实行专业管理与户籍管理相结合模式,实行管事制。三是特殊税源个性化管理,根据特殊行业特点,制定行业税收管理办法。四是个体税源社会化管理,积极发挥协税护税作用,有条件的可按区域实行委托代征。

2、按税收风险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即将税收遵从差异化管理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风险管理,提高管理质量,依据企业税收风险程度,实施分级税收管理。对低风险企业,以优化服务为主,在纳税服务尤其是对大企业个性服务方面,引导企业从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强化企业税务风险自我防控,提高纳税人税法自主遵从度;对中等风险企业,开展提醒服务,帮助企业自行提高纳税遵从度,提高申报真实性;对高风险企业,启动纳税评估或专项检查,强制提高纳税遵从度。

三、实行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前提条件

1、进一步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一是完善税收管理岗责体系。重组属地管理税收管理员职能,把税收风险分析、专业纳税评估、大企业(重点税源)、风险监控应对、中小企业行业性风险监控等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风险管理职能剥离出来;把制度性安排、事务性管理等服务职能保留其中。二是优化税收征管业务流程。建立与征管信息系统相配套的征管流程,规范与优化税源监控、税款征收、税务稽查、税收法制、纳税服务等业务流程,规范征管程序,使各部门权责明确、各司其职。

2、调整税收管理机构职能职责.按照专业化管理要求,在确保机构数量和整体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调整机构职能,明确岗位职责,优化内部分工,实施税收分级管理。根据各类别纳税人的管理要求、管理难度和税收管理员的综合素质,科学配置税务管理资源,优先保证对大企业和重点税源的监控管理需要,把综合业务素质高的管理员配置到风险等级高、业务复杂程度高、专业化管理要求高、综合技术应用要求高的管理岗位。既要抽调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的税务干部充实到专业化管理机构中,又要兼顾属地化管理机构需求,合理确定税收管理员的管户数量,最大限度的发挥税收管理员的工作潜能。如建立大企业管理科或大企业管理分局,实行集中管理,实行对大企业的专业化管理.3、进一步完善纳税评估制度.一要将纳税评估岗位职责适度集中。根据总局“降低频率、加大深度、提高效率、注重效益”的原则,专业化纳税评估职责集中到县市区及以上税务机关。对于重点税源一般应有纳税评估科开展专业评估,对非重点税源可以选择设置日常评估岗,由基层税务分局开展日常评估。二要建立专业化评估员队伍。目前纳税评估人员基本由各基层分局设岗,实施二级评估,使评估质量低下、评估显效缓慢。纳税评估专业化管理要有专业化组织机构和专业化评估人员,应单独设置纳税评估机构,如分局建立纳税评估股,建立评估员制度,将纳税评估从属地责任区管理职能中分离出来,集中到专业团队等更高层面,选择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专门从事专业化综合评估和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应对工作。

4、进一步建立税收专业化管理的运行机制.当前,应以宁波市局为主体,全面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机制建设,以县市(区)局为主力,夯实税收专业化管理基础,形成上下级机关纵向互动、同级职能部门横向联动、整个系统协调联动的税收管理格局。一是建立纵向互动机制。即从宁波市局到县市(区)局,基层税务分局到税收管理员四级,不同层级按照各自税源管理职责,既分工又联系进行税源管理。二是建立横向联动机制。各级税务机关要成立征管质量监控分析领导小组,建立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四位一体”联动机制,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统一监控分析税源变化,统一下达风险预警指标和纳税评估重点,统一考评征管状况。三是建立外部协作机制。加强与地方党政相关部门沟通和协作,逐步建立经济税源信息(第三方信息)的共享机制,完善综合治税、协税护税的体制,为专业化管理创造良好的机制保障。

四、实行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具体方法

(一)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合理选择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方法。

根据税源结构特点,选择几种方法的组合,分别在全局范围内实施。如城区分局的纳税户数多、税源集中、行业门类相对齐全,即在分局范围内实行以分规模为主,分行业、分事项为辅的管理模式;其他分局的纳税户数少、税源相对分散,则以属地管理为主,辅以分类管理,即在分局范围内实行以分规模为主或以分行业为主的管理模式,结合属地管理模式。对工作事项则充分考虑不同层级管理资源的优势,适当集中部分重要、复杂事项至县市

(区)局机关科室和宁波市局机关处室进行实体化运作,以突出管理重点,减轻基层负担,节约征纳成本,提高征管质量。应集中的事项主要包括:①对全局征管质量影响程度较大的重大或复杂的事项。如大额税收优惠和税收减免的调查、审批;大企业的税收风险应对、中小企业的行业性风险监控及其他征管疑难事项等。②量少、涉及面较窄,但技术含量高、基层不经常涉及、集中管理有助于提高专业化程度的征管事项。如转让定价调查、预约定价谈签、处置企业改组改制等事项。③跨区域、跨部门,需要上级部门沟通协调的征管事项。如对外与大企业定点联系,开展高层次纳税服务,解决大企业的涉税诉求;与第三方交流沟通,获取数据信息。

(二)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建立科学的专业化管理方法体系。对大企业,考虑其生产经营复杂、管理信息化程度较高、跨区域经营、内控制度与程序相对统一、有纳税遵从的主观意愿等特点,按照精细化管理、个性化服务的思路,主要致力于深入掌握大企业经营管理及税源情况和完善服务机制。一是开展企业内控及风险管理体系分析,通过生产及管理流程研究、利用行业税源监控分析系统,开展行业信息分析、加强第三方信息利用等手段,准确把握大企业经营规律及核算特点,增强大企业管理的针对性。二是实行产业链动态监控,深入分析大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及相关上下游企业经营变化,及时掌控产业链调整对大企业税源的影响,增强大企业管理的关联性。三是搭建税收测算模型,利用企业原材料投入产出比等各项参数,判断大企业生产能力和纳税能力,增强大企业管理的预见性。四是突出与大企业点对点沟通,在重大事项发生时主动关注,服务前移。对中小企业,考虑其数量众多、规模不大、流动频繁、税法遵从度参差不齐等特点,按照行业管理、集约化服务的思路,主要致力于强化税基管理、日常监控评估和分类纳税辅导。一是加强源头管理,密切与工商、地税及政府部门间的信息传递和工作配合,统一确认新办企业管属,避免产生漏征漏管。同时,在新办税务登记、发票审批、一般纳税人认定等环节从严把关,深入了解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状态等各方面情况,对财务核算不健全的企业实行所得税核定征收。二是加强日常税源监控和评估。针对区域范围内的重点行业,通过对行业基础信息的调查研究,结合对历年来典型评估案例、稽查案例的剖析,逐步形成行业税收管理手册。税收管理员以行业税收管理手册为指导,查找中小企业税收管理的风险点,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三是分类加强纳税辅导服务。对新办企业,通过纳税辅、办税指南等,及时帮助办税人员了解熟悉办税流程及规定;对已开业的中小企业,通过政策咨询解读日等载体,分行业、分税种宣传税收法律法规及政策,并突出对账簿设置、财务核算情况的检查辅导。

对个体零散税收,考虑其数量众多、规模小、账务不健全、纳税额少等特点,按照网络管理、社会化服务的思路,主要致力于户籍管理、定额管理等。切实强化国税、地税联合征管及委托代征工作,有效发挥国税、地税联办和市场、街道等受托代征单位作用,建立较为完善的个体护税协税网络及社会化服务机制。

五、实行税收专业化管理需要正确处理的关系

(一)进一步提高对税收专业化管理的认识,正确处理税收管理科学化与精细化的关系.专业化管理的根本是科学化,基础是精细化。离开科学化搞专业化,就会丧失根本;忽略精细化搞专业化,就会半途而废,不能取得管理实效。税收专业化管理不仅包括对纳税人的管理,也包括对税务机关、对税务干部的管理,需要分别研究管理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模式。要从资源效益最大化的角度认识专业化管理。专业化并不意味着管理资源的专有化。要避免简单机械地理解专业化,不能把专门化等同于专业化。

(二)进一步加强税收风险分析,积极开展风险管理,正确处理税收专业化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关系。风险管理是深化专业化管理的重要基础。要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不同类型企业、不同事项管理的全过程。科学界定各层级税务机关的风险管理职能。县(市)级以上税务机

关主要承担税收风险战略规划、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评定、风险应对业务技术支持等工作,为基层税务机关开展风险应对提供目标、指导和支撑;各基层税务分局,主要是根据上级规划部署和风险识别排序结果,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风险应对工作,推进分局税收管理实体化,建立分局税收管理风险分析领导小组,开展涉税风险分析,逐步让分局的业务骨干承担从税收管理员职能中分解集中的部分风险监控职能。要科学分解税收管理员职责,深化管事与管户有机结合的体制建设,把风险应对的主要职责从税收管理员职责中分离出来,税收管理员专门从事制度性安排的调查、核查、巡查以及日常纳税服务等工作,做到管户与管事相结合。

(三)进一步加强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训管理,正确处理税收管理专业人才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关系.要创新培训手段和方法,建立相对固定的培训实践基地,注重采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等方式,增强干部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要加强与审计署特派办、中介机构的交流沟通,聘请富有审计、会计、税务筹划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士担任兼职教师,促进信息资源及工作技能的共享。如派干部到审计署特派办,会计师事务所挂职锻炼,开展实务操作,培养干部动手能力,同时,对业务骨干,进行法律,计算机应用等能力培训 ,开展复合型干部的培养。

(四)建立和完善各级协税护税网络,积极发挥社会中介机构作用,正确处理个体税收税务机关集中管理与社会化管理的关系。

坚持综合治税社会化的原则,完善零散税收及代扣代缴税收的源泉控管体系,不断提高税收行政效率,降低征收成本。要逐步实现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计算机联网,建立与工商、地税、银行、土管等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机制,实现涉税信息资源高度共享,拓宽税源信息的来源渠道;同时,根据零散税收税额小、户数多、征收难度大的特点,通过社会综合治税、委托代征等方式,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密切部门协作,建立各级协税护税网络。

第三篇:新形势下推进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推进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和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全面发展,技术、信息、资源、市场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跨境税源管理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极大拓展,国际税收日常征管面临严峻挑战。而传统的粗放型、被动式的国际税收管理方式已严重滞后于形势发展,亟需建立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国际税收管理水平,更好的维护国家税收权益。

一、推进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是新形势下提升国际税收管理质效的必然选择

国际税收管理,与国内税收管理并立,是整个征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构建现代税收征管体系、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成为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战略决策,推进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也成为强化国际税收管理的必然选择。

(一)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就是按照税源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把风险管理和分级分类管理融入到国际税收管理过程中,建立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机制,形成立体化的国际税收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纵横结合、内外协作的运行机制,形成国际税收管理合力。具体而言,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税源专业管理要求“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税源管理全过程”,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征管模式,这与国际税收管理方式相契合。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贯穿于国际税收管理全过程,做好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处理和绩效评价。更重要的是按照风险管理流程,建立一整套的“分析发现疑点、应对解决问题、管理促进长效”的运行机制,提高管理质效。二是以分级分类管理为基础。税源专业管理要求“根据税源结构及其风险特点,按照纳税人规模、行业,兼顾国际税收等特定业务,对税源进行科学分类”,“科学界定税收管理员职责,设置日常管理、纳税评估等岗位,实施专业化管理”。而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主要实现三个明确:明确两类管理事项,按照国际税收事项的管理特点,将其划分为基础事项、专业事项两类;明确省局、市局、县局、分局四级管理机构、岗位职责、工作任务;明确管理事项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方法,实现具有国际税收特色的“分级分类管理”。三是以信息管税和人才保障为依托。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重点,大力推进信息管税,建立国际税收信息采集、分析、利用机制。以加强统筹协调为重点,建立健全各级税务机关之间、税务机关内部各部门之间、税务机关与外部门之间的纵横结合、内外协作的税源管理运行机制。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为重点,加强人才选拔、使用、奖惩,组建专门队伍管理专门税源。

(二)推进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推进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是应对国际税收新形势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快,国际贸易和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导致跨国税源的覆盖面更加宽泛,“引进来”与“走出去”企业的规模和数量都在增多,跨国交易的形式更为多变,税务机关对交易实质内容的确认更为复杂,国际税收管理面临新课题。同时,国际税收管理既要着眼于资本输入,又要着眼于资本输出,我国“走出去”企业规模的扩大,对运用税收手段支持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以及实施有效的境外税收监管也带来了新考验。

其次,推进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是维护国家税收权益的需要。维护国家税收权益是国际税收管理的首要职责,也是国际税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跨国公司在全球资源重新配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追求税收成本的最小化,极力调整在华投资格局,避税方式更为复杂隐蔽。出现了企业的税收贡献与资源占用不配比,职能定位与利润收益不配比,中国企业为投资集团作出的贡献与获得的回报不配比的现象,国家税收权益面临巨大威胁。国际税收管理迫切需要从战略的高度统一谋划,充分利用税务机关内部和外部的优势,避免单打独斗的局限性。

再次,推进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是构建现代征管体系的需要。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构建现代税收征管体系是税收改革的重要内容,建立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体系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如果不建立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体系,势必会造成国际税收管理上的缺位,影响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还会造成国际税收管理工作与其他征管工作的脱节,与税源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必须要从构建现代税收征管体系的高度予以关注,从大征管的角度推行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

最后,推进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是适应国际税收管理特殊性的需要。以反避税为重点的国际税收管理工作居于税收管理的前沿,面向国际与国内,涵盖主要税种,贯穿征收、管理、稽查各环节,涉及商务、金融、文化等众多部门,需要税收财会、经济分析、数理统计、外语等多种专业能力,不仅要有案头分析、实地调查的本领,还要有对外磋商谈判、沟通协调的艺术,既要国际竞争又要国际合作,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专业性、实践性和系统性。面对这样复杂的工作,光凭单兵突进很难有效应对,必须针对一个个重点工作项目,依靠多部门协作、多环节配合、多种专业人才联手,充分发挥团队作用,才能在与跨境纳税人、它国税务当局的多方博弈中赢得先机,争取更加有利的地位。

二、当前国际税收管理中与专业化管理不相适应的方面

从国际税收管理实践来看,无论是管理理念、管理基础,还是管理机制、管理支撑等都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当前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

(一)专业化管理理念有待进一步增强。一是缺乏国家税收主权意识。部分税务机关认为国际税收难度太大,收入不多,成效不大,在工作部署、人员配备等方面不够重视。二是缺乏融入“大征管”意识。过于强调国际税收特殊性和专业性,管理事项大多由市县两级税务机关个别人员承担,国际税收管理与税收管理员制度、日常征管实际脱节。国际税收管理与目前实施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没有很好的衔接融合到一起。三是缺乏责任意识。有的税务干部畏难、怕烦,对上级安排布置的工作消极、敷衍应付,影响了管理效果。

(二)专业化管理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一是管理制度不完善。国际税收管理制度还不够规范,各级没有结合上级要求与自身实际,制定程序化、制度化的管理规程,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理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国际税收管理基础还不够扎实。二是管理流程不明确。现行国际税收管理的有关制度和办法不够细化,缺乏各管理环节的衔接,部分基层人员遇到国际税务管理事项仍不会操作。三是管理职责不明晰。各项管理职责没有完全分解到具体的岗位落实,国际税收管理岗责体系还不完善。

(三)专业化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风险管理运行缺乏机制性。没有把风险管理贯穿到国际税收管理始终,“风险分析、风险应对、风险防范”一体运行的机制还没有完

全建立。二是风险识别监控缺乏准确性。国税税收的各项重点工作中,没有形成完整的风险特征库,风险识别靠经验开展,准确性较差。三是分类应对措施缺乏针对性。专业化服务和管理措施未能与具体工作有效衔接,无法按照风险指引对不同风险等级分别采取相应应对手段。个性化与专业化管理的内容、方式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创新,国际税收管理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高,管理手段有待进一步增强。

(四)专业化管理支撑有待进一步健全。一是缺少信息化手段支撑。税务机关实施国际税源监控,缺乏自上而下各部门协同配合,难以及时、全面、准确地获取信息。国际税收管理信息化程度相对滞后,难以实现税源信息的有效归集和共享。缺少信息化手段,难以对企业的关联关系、关联交易、对外支付、股权变动等做到动态监管。二是缺少协作联动机制支撑。从国际税收管理内部来看,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衔接配合不到位,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格局没有形成。三是缺乏专业队伍人才支撑。国际税务管理专业性、政策性强,当前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反避税人员严重短缺,人员流动、人才流失现象较为普遍,还没有建立一支适应国际税收管理的专业化团队,制约国际税收管理工作开展。

三、某国税推行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具体实践

针对上述问题,某国税结合税收征管实际,把国际税收融入宏观征管体系之中,推出了以分级分类管理为基础、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应用为支撑、以队伍建设为保障的国际税收管理专业化管理机制,推动了国际税收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夯实“分级分类”跨境税源管理基础

按照分级分类要求,完善制度,理清事项,明确职责,规范流程,解决了“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夯实国际税收管理基础。一是明确岗责体系,建立专业团队。重点做好设机构、定职责、教方法。“设机构”,省、市及国际税收业务量较大的县(区)局成立国际税收管理专门机构,其余县局由专人负责国际税收管理业务,从机构、岗位设置上为专业化管理提供了组织保证。“定职责”,明确省、市、县、分局四级岗位职责,重点发挥市局承上启下、专业人员相对充足以及基层分局直接管户、了解企业情况的优势,将重大跨境税源的调查评估、跨区域税源的调查调整、税收协定待遇审批等业务交由市局直接负责,通过市局项目小组实施和指导基层组织实施两种模式,发挥市局在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同时,将信息收集、资料受理、登记备案、调查核实、政策宣讲、日常监控等工作赋予基层分局,使国际税收管理成为基层征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融入大征管格局中。“教方法”,制定了《国际税收管理工作操作规范》,明确各项具体工作管理内容、工作启动方式、启动频率、落实岗位、操作方法,做到管理责任清晰细化、任务明确、标准量化。“建团队”,将各地业务骨干组成专家工作小组,负责全省重大、跨区域以及疑难项目调查调整方法的研究和集体审议。如针对关联企业间低价、平价转让股权的价格调整问题,通过集中研讨,下发了按收益法进行调整的模板并选择调整成功案例进行转发,指导各市开展工作。2012年,对某非居民企业平价转让境内制药公司股权进行调查调整,成功入库税款

2.1亿元。二是细化管理事项,实行分类管理。首先,考虑不同层级管理资源的优势,将国际税收管理事项按照管理环节分解为52个事项,划分为基础事项、专业事项两类,实行分级管理。基础事项是与基层日常征管密切相关、与企业直接对接、操作较为简单的业务,如申报征收、信息收集等,由基层分局负责在日常工作落实;专业事项是政策性强、技术含量高、跨区域的管理事项,如跨境所得类型及征税权的判定、股权转让价格的调查调整等,由市、县局专业团队实施管理。其次,根据不同征税项目,将非居民企业划分为常规纳税人和零散

纳税人,实施有针对性的监控管理。常规纳税人包括外国企业分公司,承包工程提供劳务构成常设机构、取得中国境内股息所得、取得海外代付利息、按销售收入取得特许权使用费等所得的非居民企业,分别落实管理措施,如对取得中国境内股息所得的非居民企业,通过建立居民企业利润分配管理台账实时监控管理等;对零散纳税人,主要是通过综合利用日常征管信息、新闻报道、互联网等外围信息以及部门间共享信息等,使其纳入监控管理。三是完善工作制度,优化工作流程。一方面,根据源泉扣缴、非居民企业承包工程与提供劳务、税收协定待遇审批等管理重点难点,结合某实际,分类研究控管方法,制定了《非居民企业源泉扣缴操作规程》、《非居民企业常设机构所得税管理操作规程》、《非居民企业税务证明开具管理操作规程》、《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操作规程》等,提高了管理的规范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根据国际税收业务的内在关联关系,梳理了国际税收管理工作流程,将跨境交易合同的签订、征税权判定、合同备案、税款征收及反馈全部纳入流程管理,明确了管理的内容、程序、标准、方法和重点,避免出现职责交叉或管理空档,实现环节控制流程化、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

(二)强化风险管理机制运行

坚持风险管理理念,建立税源分析、风险应对、税收监控相结合的国际税收一体化运行机制。一是加强监控分析,明确管理重点。依托《某国税税收管理预警评估系统》,根据国际税收管理事项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加强内外部涉税信息搜集分析,建立风险预警模型,包括合同类信息分析、分所得项目分析、管理类信息分析等5大类29项风险预警指标。通过“逾期未备案”、“已扣税未备案”、“未实行指定扣缴”等指标,实现了对跨境交易合同履行过程及税款扣缴情况的动态监控;对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财产转让等所得项目的风险特征进行分析,按所得项目建立风险特征库,实现了对各类所得项目的针对性监控。按季度在系统中自动分析发布风险预警信息,指导基层应对处理,有效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2013年上半年,共发布各类预警信息4520条,有效率达到73.65%。二是分类应对风险,强化质量控制。编制风险指引,对不同风险等级的纳税人,分别采取相应应对手段。对低风险纳税人,采取集体约谈、培训、一对一提醒等风险提示服务手段督促其消除风险。对中高风险纳税人,采取纳税评估手段进行处理。对风险分析和纳税评估发现涉嫌偷逃骗税的纳税人实施税务检查,选择股权转让、海外代付、对外支付佣金、特许权使用费等项目开展了全省非居民企业所得税专项检查工作。通过方案制定、实地检查、抽查督导和结果考核,确保检查成效,近四年共计查补入库非居民企业所得税11.9亿元。对业务复杂、跨区域的事项提升风险应对层级,探索实施“大案联查”,如对某跨国电子公司的联合调查调整,单户补征税款2.08亿元。三是强化管理措施,实现关口前移。以居民企业所得税管理为切入点,加强与其相关的非居民税收管理,如通过对居民企业进口设备抵扣税款的监控,核实是否有引进技术,或将技术引进混淆为境外劳务逃避纳税义务的情况。以《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以跨境合同备案为管理起点,监控合同履行情况、款项支付、税款扣缴或缴纳等事项,对合同履行实施过程控管。按照“政府搭台,部门联动、信息共享”的模式,建立与工商、商务、地税、外管、银行、科技等单位涉税信息交流和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取得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技术转让费、利润再投资和企业对外付汇信息等资料。如通过《某国税外部信息管理系统》将工商部门的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信息按月清分发布给县局核实,2012年以来,累计发布股权转让信息534条,指导各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近期,对商务部门传递的2户非居民企业股权变更信息的调查落实,预计入库税款1.9亿元。

(三)构建一体化协作平台

建立信息应用、协作联动、人才培养三个平台,实现上下联动和协作一体化,保障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的顺畅运转。一是搭建信息应用平台。开发应用《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管理信息系统》,将非居民税收管理的全部业务纳入系统,提高了管理水平。第一,实现了税务部门跨境税源监控透明化,业务处理痕迹化,增加了监控的质效和可信度。第二,实现了居民企业跨境交易信息、基层分局日常管理信息、外部信息的集约综合分析利用,实现了税收管理信息的集约化。第三,通过外网子系统,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进行网上备案、申请和业务咨询,实现了服务与管理的融合。二是完善协作联动平台。一方面,建立同级职能部门横向互动的协调机制。实现国税系统内部各部门,包括国际税收、稽查、大企业、所得税、货物劳务税、进出口等部门跨境税源信息共享,实现对居民企业成本费用、对外支付、进出口货物日常监控信息的有效传递,便于提前介入,及时发现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税源,防范税款流失。另一方面,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管理模式,畅通上下互通的信息传递机制。上级税务机关负责做好数据分析、任务发起、工作推送和质量考评等工作。下一级税务机关承接任务事项做好任务落实和日常监控工作,及时反馈相关处理结果,并根据上级要求,改进税源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高管理质效。通过以上措施,实现了国际税收管理事项的数据分析、任务发起、工作推送、调查核实、结果反馈、综合评价、持续改进的闭环运行。三是建立人才培养平台。注重国际税收知识的普及,把国际税收管理知识纳入教育系统常规培训中,在公务员初任培训和领导干部上岗培训中增加国际税收基础知识。开展岗位技能实践锻炼,在专项检查中,由市、县、分局人员参加,在实践中提高业务水平,加快了基层干部业务成长步伐。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制定《建设国际税收专业人才队伍的意见》,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召开案例研讨会、外出学习考察、组织实地观摩等形式,对基层干部开展国际税收业务培训,省市两级每年培训都在5000人次以上。组织全省业务骨干进行国际税收专业人才培养对象选拔考试,建立全省国税系统的国际税收管理专业人才库。2013年,投入430多万元,选拔40名业务骨干在中国人民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国际税收专业人才培训,为提高全省国际税收管理水平提供了智力储备。

四、进一步深化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思考

推进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是一个不断探索、总结、改进、提高的过程,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求实创新、强化措施,进一步推进国际税收管理专业化、团队化、信息化、协作化。

(一)深化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要进一步增强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是深化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的重要内容。要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反避税、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管理、税收协定执行、税收情报交换、“走出去”企业的税收服务和管理等始终,贯穿于不同事项管理的全过程。科学界定各层级税务机关的风险管理职能。市局承担税收风险战略规划、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评定、风险应对业务技术支持等工作,为基层税务机关开展风险应对提供目标、指导和支撑,同时对预约定价谈签、成本分摊协议磋商等重要复杂事项进行风险应对,提高专业化管理层次。区县局主要是根据上级规划部署和风险识别排序结果,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风险应对工作,推进区县局税收管理实体化。科学分解税收管理职责,深化管事与管户有机结合的体制建设,把风险应对的主要职责从税收管理员职责中分离出来。

(二)深化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要以提升专业控管能力为目标。推行国际税收管理专业化方式,要努力做到“四化”:管理方式专业化,打破现有征管模式,科学理顺国际税收管理事项,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建立相应的专业化管理模式,突出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管理主体团队化,改变以往国际税收管理单兵作战,效率不高的弊端,理清管理职责,借鉴“项目管理”和“虚拟办公室”的思路,组建

管理团队,依靠团队的力量去管理。管理手段信息化,按照信息管税的思路,一方面加强现有国际税收数据的分析应用,另一方面拓展外部第三方信息的采集利用,通过对内外信息数据的分析,及时掌握税源管理状况,找准税源管理的风险点和风险源,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管理机制协作化,包括与外部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同时要着力优化信息化应用平台,让运转流畅的丰富信息成为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支撑。

(三)深化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要进一步深化重点环节管理。一是深化反避税专业化管理。建立分行业企业利润率监控体系,及时发现行业及企业利润率异常变动趋势,使反避税调查案源更具针对性。深化跨国公司内控审核机制,及时发现定价政策确定、产业链增值分配、地区利润分布及企业内部各部门财务评价中存在的缺陷,对内控机制不完善的企业进行反避税调查。建立与税务稽查部门协作机制,充分利用其检查中发现的关联交易避税嫌疑线索,拓宽反避税调查案源。二是强化非居民税源管理。按照统筹国际国内税收的思路,以居民企业所得税管理为切入点,实现同评同查机制,提高管理的综合效应。区分非居民企业税源性质,按照营业利润和消极所得分别明确监控要求,提高其管理的针对性。积极研究劳务与特许权使用费的划分办法,明确计算机软件使用和网络服务的征税判定方法,确保我国税收管辖权的正确有效行使。三是优化“走出去企业”服务与管理。整合管理职责,明确对“走出去”企业所得税管理统一归口一个部门,避免工作上的扯皮、低效。建立和完善税务登记和申报制度,使税务部门能充分和及时掌握纳税人的跨境交易信息,解决当前走出去企业境外经营信息不全的现象;遵循我国企业“走出去”境外投资的路线,不断谈签及修订有利于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税收协定。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辅导,提高 “走出去”企业的维权意识和国际涉税业务操作能力。

(四)深化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要进一步完善国际税收保障制度。一是优化法律制度。完善反避税中企业功能确定与居民企业所得税优惠相衔接的办法,明确确定为合约研发商的企业不能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防止出现一方面企业利润转移另一方面又享受税收政策扶持的现象。针对我国市场经济出现的阶段性特点,出台保障我国税收权益的成本节约、市场溢价调整方法。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遵循“顶层设计、集中采集、分层应用”的原则建立全国跨境税源信息平台,实现全国涉税信息的高度集中和全面共享;以金税三期试点应用推广为契机,将全国跨境税源信息平台纳入金税三期工程之中,提高工作效率。一方面税务机关内部各部门,包括国际税收部门、大企业部门、所得税部门、货物劳务税部门、进出口部门,建立跨境税源税务系统内部各部门信息共享;另一方面在制度层面建立与商务部门、出入境管理部门、外汇管理等部门跨境税源信息交换机制,及时获取合同签订、外汇资金往来、外籍个人签证信息等第三方信息。三是完善国际税收质量考核机制。结合国际税收管理特点和岗位职责,完善考核方式方法,坚持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建立以增进绩效为目标的国际税收征管质量评价体系。如对反避税管理不仅要对工作成果进行考核,更要注重避税嫌疑企业筛选、可比性分析、方案拟定、谈判协商、入库等环节的过程考核。

第四篇:推进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几点思考

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社会分工在税源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税源管理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嘉禾县局在税源专业化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初步建立了以行业为主的税源专业化管理。随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必将促进税收征管工作向更高层次跨越和提升,笔者就对嘉禾县局推行行业税源专业化管理提出几点粗浅看法。

一、税源专化管理的基本认识

根据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所谓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应是以促进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的目标,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化为支撑,以专业化人才为保障,科学分类税源,合理调整、整合管理职责,优化资源配置,实行专业分工管理,建立健全纵向互动、横向联动、内外协作的运行机制,提高税源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优化服务,严格执法。它至少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一)税收风险管理。就是以最小的税收成本代价降低税收流失的一系列程序。它由目标确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评价和修正五部分组成。其中,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是最主要的环节。税收风险管理贯穿整个税源管理,按照风险管理理念和程序来设计专业化管理流程,把征管资源

优先用于风险比较大的纳税人、对不同风险纳税人采取不同风

险应对策略。

(二)信息管税。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解决

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重点,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为主线,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完善税收信息管理机制,健全税源管理体系,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进而提高税收征

管水平。

(三)资源配置科学化。包括人、财、物各方面,将有限资

源归结到集中、少量、细分的税务管理环节,管理对象,实现

征收效率最大化。要求职责分工专业化,管理人员专业化,管

理对象专业化,运行模式与制度的专业化。

二、目前税源专业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行业化税源管理等同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错识认

识。税源专业化管理不是简单的分行业或分类管理,应该是

细化到每个行业、每个税种、每个纳税人和每个工作环节上

都有专门的管理办法、管理手段和目标。

(二)没有真正实现“管户”向“管事”转变。分行业

设置税务分局的管理格局下,分局内部管理仍然是税收管理

员划片包干或分类全责的“分户到人,各事统管”模式。如

目前虽一个分局主管某一行业税收管理,但分局行业税源管

理组,仍是按分片分户到人管理,税管员面对纳税人仍是一

对多,一人管户各事包干。

(三)税源管理部门单兵作战。税源管理部门是专业化

管理的主体,但其他部门也是专业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化管理模式下,专业化管理不能靠税源管理部门单打

独斗,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相互联动。如目前税务分局的设置是小而全的全职能型,税源管理一切事项基本由税务

分局完成,而专业化管理的要求是按管理职责分工设立若干税

源管理机构,将管理资源配置到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专门的人管专门的事,形成专业化管理。

(四)信息管税水平不高。基础信息质量不高,信息加

工能力不强,信息应用处于浅层次上,并未在数据的综合分

析、有效比对、税源监控上充分发挥作用。如房地产行业虽

有政府主导开发了五局联网的房地产一体化软件,但也只是

社会综合治税的一小部分,软件功能也不能完全满足税收专

业化管理的要求,需不断完善。

(五)未引入风险管理。税源管理专业化的要求是以风

险管理为导向,风险管理理念要贯穿于税源管理全过程,如

从机构、职能、人员、管理流程上都要按风险管理理念要求

去设置、配置、设计,风险管理要求组建专门税源管理机构,集中优势资源,侧重于重点税源、风险行业以及纳税评估、税

务稽查等关键环节管理,瞄准管理的重点,提升管理的质量。

三、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一)科学分类税源,是税源专业化管理实行分级分类

管理的前提。可以根据税源的特点,按照纳税人规模大小、登记注册类型、行业产业特点、纳税信用登记等实际情况,将其划分成若干类型,找出规律,实行专业化、精细化、科

学化管理。税源分类管理可按行业、规模、经济性质、管理

环节、税种分类。

(二)团队管户,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按照专业

化职能、岗位的设置,需要将税收管理员职、权、责进行拆

分、整合、重组,最大限度地集中专业人才,组建管理团队,取消税收管理员分片、分行业“包户到人,各事统管”的管

户制度,税收管员不直接管户,基层税务分局按照税收管理

不同事项,划分专业管理岗位,明确税收管理员开展税收征

管的管理方式。对税收管理员现有职责重新划分,按税源管

理不同事项和环节进行分类,改单一管户为专业化管理。如

可将其工作职责分为综合事务类、日常管理类、纳税评估三

大类,每类又可细化为若干岗位职责。

(三)业务重组与整合机构职能,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保障。按风险应对的“管事”原则,重新调整税务内部机构

设置和职能配置,建立县局、分局、税源管理员三级分工负

责、互动机制。县局成立专业化税源管理科负责制定本级税

源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工作规划、制度,建立本级风险预警

指标体系、评估模型,根据上级发布的风险预警指标和评估

重点,结合实际,下达税源监控、管理任务,组织、监督、考核本地税源管理工作。分局根据上级下达的风险预警指标

和评估重点,结合本地实际,组织、监督、考核本地税源管

理工作,并及时反馈落实情况。税收管理员按岗位职责要求,根据上级下达的风险预警指标和评估重点及相关工作任务,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四)信息管税,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支撑。税源管理

实质上是对纳税人涉税信息的管理,实现对纳税人纳税状况的全面掌控。信息的采集和利用是信息管税的核心,社会综

合治税是实现第三方信息采集和利用最有效的手段,因此要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税务为主体的链接行业主管部门、工商、国土、建设、规划、房产、银行、技术监督、海关、统计、审计、公安、交警、电力等职能部门的社会综合治税平台,广泛收集相关第三方信息,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充分利用收集的信息进纳税评估,应对税收风险管理。

嘉禾县局 胡雄飞

第五篇:关于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若干思考

关于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若干思考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务部门顺应社会专业化分工的要求,按照税务管理的内在规律和要求,以风险管理为主导,组织具有专业素质的人员对税源的专门事项进行专业化管理的一种模式。目前,各地都在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要求进行实践和探索,本文试从认识层面对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进行若干探讨。

一、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必须植入科学管理理念

目前,对税源专业化管理在认识上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将税源专业化管理局限于行业纳税评估。二是将税源专业化管理等同于行业纳税管理。这两种认识都是片面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一种涵盖资源优化配置、岗位职责调整、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构建、完善业务制度和强化技术支撑的全方位管理模式,它包括税款征收、涉税审批、风险管理、税源日常管理、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税务救济等税源管理多方面的专业化。因此,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实施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实行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建立和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为支撑,以规范税收征管程序和完善运行机制为保障,对税源实施集约化管理,以达到不断提高纳税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的目的。

在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植入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科学理念和方法。

一是系统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税源专业化管理以专业化分工管理为基础,但不等于分散、分割管理,而是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各环节、各层级、各部门的密切协作,并构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管理体系。

二是流程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按照流程管理理念,结合税收管理实际,建立完善以管理对象为导向、以提高绩效为目标的业务流程,以实现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和运行效率最大化。

三是信息管税的理念和方法。信息管税揭示了在信息化条件下税源管理最本质的问题,即税源管理的核心是信息管理,一切征管措施办法都要围绕信息来展开。

四是“一体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就是要以市局为中枢,统筹管理资源,消除纵向横向职能界限和区域屏障,形成纵横贯通、上下互动、统筹协调的“一体化”税源管理运行机制。

二、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必须实施以流程为主导的专业化管理与基础性管理相结合的“管事制”

“管户制”是管理员对同一纳税人的多个涉税事项进行管理,这是在“户”数较少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税源管理办法,这种办法侧重于纳税人整体遵从度的管理,而对纳税事项的管理则不细、不精、不专。“管事制”是管理员或管理团队对多个纳税人的同一事项进行管理,这种管理办法侧重于通过对各个涉税事项的管理来促进纳税人的遵从,体现了专业化、精细化的精神,这种管理方式是与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相适应的。实施以流程管理为主导-2-的专业化“管事制”,就是要以流程为主线,对税源管理职责进行梳理、分解、整合和调整,按流程进行“切片”归类,对专业性较强、复杂程度较高的事项采取专业化管理,对一般事务性工作实行基础性管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职能主要是基于实施风险管理的各项职能及事务性工作中复杂程度较高专业性较强的事项,包括涉税事项的审核审批、税收风险管理、纳税评估、税务稽查、进出口税收管理、反避税管理等等。税源基础性管理职能主要是指专业化管理职能之外的日常性事务性管理工作。包括涉税申请受理、税款征收、征管基础工作、纳税服务、税种基础管理等等。无论是专业化管理职能还是基础性管理职能都应当采取设置专业岗位、安排专业人员并以“管事制”的形式落实。

三、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必须转变税务管理方式

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税务管理方式。长期以来,我们对税务管理方式所进行的变革,都是在传统的“管户制”原则指导下,围绕着如何把“户”管好而进行的。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本质和核心是“专业化”,这种管理模式的最大特点是集约化,它与传统的“管户制”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在税务管理方式方面,当前首先要解决的是“属地管理”和“管户制”两大问题。一是在税源管理部门层面要实行税源的分级分类管理。当前可按行业、规模、信用或风险等级、特殊业务等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划分上下级税务机关间的税源管理范围和事项。二是在税源管理员层面要实行以流程管理为主导的专业化“管事制”。“管事制”是管理员或管理团-3-

队对多个纳税人的同一事项进行管理,这种管理办法体现了专业化、精细化的精神,这种管理方式是与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相适应的。在解决上述两大问题的同时,要创新税务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对现行税源管理流程进行改造,以建设一套适应专业化管理要求的税务管理方式。

传统的税务管理方式是长期沉淀积累下来的,特别是这种模式长期左右着干部的行为,已经在干部头脑中形成了思维定势,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完全的改变,即使依靠行政措施推进了管理方式的转变,在过程中也会有所反复,固化下来更是困难。因此,要实现税务管理方式的转变,必须建立相应的保障措施。-4-

下载推进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进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专业化管理思考

    同志们: 今天,是芜湖国税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一天,是注定要载入芜湖国税发展史册的重要一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会议,动员部署进一步深化税务管理重组、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

    陕西国税全面推进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

    陕西国税全面推进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 陕西省国税局深入把握大企业特点,以风险管理和分类管理为突破口,建立两级定点联系协作管理机制,研发大企业税收风险和纳税服务管理系......

    对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对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税收征管一直沿用税收专管员制度,其主要特点是专管员“一人进厂、各税统管,信息专属、不能共享,征、管、查三权集于......

    关于基层区局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实践和思考

    关于基层区局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实践和思考 目前,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概念尚无明确界定。税源管理专业化“干什么”和“怎么干”,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和总结的重要课题,我作为基层税......

    科学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若干思考

    科学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若干思考 蚌埠市国税局 刘强胜 为加强税源科学管理,创新管理方式,破解管理难题,总局提出了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的指导意见。这既是在税收管理领域......

    关于基层分局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实践和思考(含五篇)

    江苏省国家税务局网站关于基层分局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实践和思考 关于基层分局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实践和思考目前,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概念尚无明确界定。但借鉴去年全国所得税和反......

    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应对新的经济税源态势、提高征管质效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近年来,临沂市国税局按照省局有关部署,以搭建专业化的征管......

    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的经验材料

    白城市地税局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经验材料今年以来,按照总局关于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部署和省局关于搞好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要求,我们白城市地税局选择一个县局,认真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