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价值链角度看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样例5)

时间:2019-05-15 00:51: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价值链角度看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价值链角度看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

第一篇:从价值链角度看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

从价值链角度看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

(2010-07-28 08:35:53)转载 标签: 从价值链角度 看大企业税收 专业化管理 财经 分类:纳税服务

价值链概念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1985年在《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各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其实,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无处不在,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产业价值链,企业内部,尤其是大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的联系构成了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大企业经营要遵循价值链的规律,那么对大企业进行税收管理也应该遵循价值链的规律。因为只有这样,税收管理才能更切合企业的经营实际,也才能更加符合专业化管理的要求。

现阶段,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基本目标是:以大企业需求为导向,提供有针对性的纳税服务;以大企业风险为导向,帮助大企业建立健全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总体来看,大企业在税务方面最需要的服务就是尽可能地规避风险,而帮助大企业建立健全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又恰恰是为了帮助其规避风险。可见,两者在内在的逻辑上是完全统一的。因此,税务风险管理可以说是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核心业务,体现了专业化管理的核心价值。

目前,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以税管税”。即从企业内部价值链入手,通过审核其内部工作流程和控制制度,对照各税种管理环节,发现企业存在的税收风险点。第二个层次是“以经济管税”。即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分析集团内各成员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中履行的功能和承担的风险,对比相同或类似企业的利润水平,查找企业是否利用关联交易避税的风险点。因此,对大企业集团的税收管理,应该按照企业集团所处产业价值链的特点,针对各行业不同风险特征进行分行业的专业化管理。

根据制度经济学的观点,组织制度是一种生产力,那么管理也是有价值的。大企业税收管理的价值在于,以风险管理为核心手段帮助企业提高纳税遵从度。大企业税收管理的价值链条类似于企业的内部价值链,即通过科学设置管理机构,建立高效的工作机制,合理配置税收资源,以最小的管理成本获得最大的管理效益。

以风险管理为主要特征的大企业税收管理,一般分为前台管理和后台管理。所谓前台管理是指对企业涉税事项的日常管理,所谓后台管理是指在占有企业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国际上大企业税务管理机构设置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全职能机构,包括前台管理和后台管理;另一种是半职能机构,只从事后台管理。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成立全职能机构日渐成为发展趋势。大企业集团经营地域广、内部管理架构复杂的特点,与目前我国分区域、多层级的税收管理体制的矛盾,增加了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复杂性。因此,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应该根据大企业的经营特点,在现行税收体制框架下,合理配置税收资源,优化管理模式。

我国现有的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架构是总局级、省局级和地市局级。从实施扁平化管理的理念出发,应该转变为:总局、省局和主管局。在属地管理原则不变的情况,大企业集团的成员企业遍布各地,主管局负责企业的申报征收工作,承担着大量的企业风险信息采集和纳税服务工作。无论采取几级管理模式,主管局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从目前我国的税收管理体制看,不具备在全国普遍成立全职能大企业税务管理机构的条件,如果将总局、省局和主管局三级管理模式与前、后台管理的业务模式有机结合,可以作为半职能局向全职能局过渡的有效措施。总局和省局从事后台管理,执行风险管理和纳税服务的核心业务,主管局从事前台管理,执行基础性业务。总局和省局的工作重点应该体现在以经济管税的层面,以宏观的视角,对企业集团整体税务风险进行监控;主管局以税源管理的角度实施以税管税。

根据大企业税收管理价值链的特点,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的内部设置应主要包括信息管理、风险管理、政策协调等三类部门。信息管理部门负责大企业涉税风险信息和外部第三方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工作;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大企业风险识别、评估和结果反馈;政策协调部门负责税务系统内部和外部的相关政策协调,使各项具体政策尽量符合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不同层级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的部门设置应各有侧重,总局应该三项齐抓共管;省局的重点应放在信息管理和风险管理上;主管局的重点应在信息管理。大企业税收管理应该充分发挥省局的作用,省局的大企业管理应该实体化,可以成立半职能的大企业管理局,负责总局和省局定点联系企业的风险管理和纳税服务。省级大企业管理局根据本局大企业的行业特点内设若干重点行业管理部门;总局可以将部分全国性的行业管理(分析)中心放在有关的省级大企业管理局。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工作的权威性,又可以提高执行力。

总之,大企业的专业化税收管理,要以深入研究企业价值链特征为基础,以精细化的分类管理为手段,以税务风险管理为核心业务,以高素质的专业化队伍为依托,科学构建扁平化的、高效的税收管理价值链。

作者单位: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处蒙玉英 王宝杰

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在“四化”上寻找突破口

(2010-08-31 16:11:04)转载 标签: 大企业税收 大企业博客 风险管理 管理与服务 突破口 财经 分类:财税文摘

2009年,武汉市年缴纳国税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9家,其中有20家是国家税务总局和湖北省国税局的定点联系企业。这29家企业纳税271亿元,占国税收入总量的58%。可是,要“管好”这些大企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就武汉市而言,大企业不仅税收贡献突出,而且是绝对的支柱税源。但是,如果一个地区的税收过度依赖特大型企业,就容易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2009年,武汉市某特大集团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政策性减收的双重作用影响,税收减收近40亿元,给全局组织收入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大企业跨区域生产经营、组织结构复杂、管理层次多、投资方式多样、生产经营项目多、纳税环节各不相同,以及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能力强、电子商务广泛运用等特点,对基层税务部门的征管能力、服务水平和人员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要求大企业税收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应对大量复杂的财务会计处理、税收政策适用问题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专业能力。

此外,由于大企业的税收处理比较复杂,涉及的税收政策比较多,特别是大企业的维权意识都很强,其纳税服务的需求和要求比小型企业要高很多。如果服务质量和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对税务部门的形象和地位将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笔者认为,“管好”大企业应注重把握“四化”:

———专业化。成立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对大企业实施专业化的税收管理与纳税服务,是适应大企业特点对现行体制和管理模式的补充与完善。在大企业管理与纳税服务上,专业管理和属地管理各有优势,可以互为补充、优势互补。一方面,税务登记、日常征收、税源监控、发票管理及一般纳税服务事项等主要实行属地管理,由基层主管税务机关负责;另一方面,纳税评估、风险防控、日常检查、反避税调查等复杂管理事项及个性化纳税服务事项实行专业管理,上收到较高的管理层级,由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专业管理层级高,掌握大企业尤其是企业集团信息全面充分,处理复杂涉税事项和跨区域协调能力强的优势,是实行大企业专业管理的关键所在。

———扁平化。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通过深入系统地掌握大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生产经营情况,实行行业集中的深层次管理,可以提高大企业的税法遵从度,提升税收征收的效率和质量。其最大特点是,通过减少管理层级、上收复杂管理事项实施扁平化管理,以达到优化管理资源配置、及时破解大企业税收管理难题的目的。同时,还要注重搭建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平台,努力推进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大企业税收信息数据共享,促进各级、各地税务机关之间在大企业税收管理上的协作,推动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扁平化,进而推进业务创新,不断提高税收专业化管理水平。

———个性化。为大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就必须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以相互间的信任与平等为基础,以倾听诉求和专业指导为手段,建立快速响应、高效运转的“一对一”服务机制。一方面,建立与大企业的定期沟通制度。可以通过经常性的走访调查、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服务性调研,定期收集、研究大企业的相关政策和服务诉求。在此基础上,或者按行业,或者分企业及时开展个性化的宣传辅导,解读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变化,以及可能对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等,帮助大企业解决涉税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建立大企业涉税事项协调制度,做到两个统一:统一基层税务机关政策执行口径,防止出现执行上的偏差;统一受理、协调解决大企业的涉税诉求,确保税收政策落实的及时性和透明性。

———差异化。就是依据企业税务风险程度,实施有差别的税收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让有限的税收管理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对低风险企业,以优化纳税服务为主,为企业办税提供便利;对中等风险企业,以协助遵从为主,在风险测评的基础上,提出加强风险防控的整改建议,帮助完善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对高风险企业,启动税收专项检查或反避税调查,发现和堵塞税收管理漏洞。大企业差异化管理的核心,是以风险为导向,前移管理重心,引导和帮助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强化自我防控能力,不断提高税法的自觉遵从意识和自我遵从能力。

作者:刘卫明 武汉市国家税务局党组成员、总审计师 转自 2010年8月16日中国税务报

大企业最需要什么样的纳税服务

(2010-09-02 11:50:04)转载 标签: 大企业税收 纳税服务 大企业博客 财经 分类:工作动态

我局成立专门的部门为大企业提供服务已经有近十年的时间了,从最初的注重对大企业的有效管理到逐步转化为管理与服务并重,再到如今特别重视对大企业提供最需要的服务,我们一直在不断努力探索创新大企业管理与服务之路。通过驻厂调研、大企业论坛、学习服务实践活动等各种工作,我们越来越多的与大企业的财务人员有了更深入的接触,更加广泛和详细的了解了辖区大企业的经营模式、各个阶段面临的纳税困惑和根本的涉税诉求,也及时地采取了多种方式加大管理和服务力度并不断更新改进服务机制,增进了税企之间的情感,也越来越愿意设身处地的站在纳税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把自己当作大企业的财务人员,深入思考假如我们是大企业的纳税人,我们最需要的纳税服务是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推动税企之间征纳关系更加和谐的发展,为大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有效的服务。

假如我们是大企业的纳税人,最迫切的需要——税收政策服务。

假如我们是大企业的纳税人。我们肯定非常熟悉大企业的特点和经营模式,同时我们需要税务机关负责本行业大企业管理的工作人员也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众所周知,大企业具有经营多样、业务复杂、新事项层出不穷,涉税事务繁多,组织构架和层级庞大,有专业的人士进行税收筹划等特点,最容易发生政策缺失或不明确而引起纳税争议的现象。

回顾过往,税务机关提供的纳税服务往往是同其他企业一样的诸如简化办税事项、程序,压减涉税审批备案层级,开通大企业申报窗口,提高办事效率等外在形式的服务,比较容易做到,实现手段也容易多样化,但是大企业由于内部管理的规范一向非常严格,往往很适合严谨的涉税事项办理流程,对于这些手续是否简化没有特别的需求。如果用装修房屋作比喻,这些服务就是外部工程,而对于大企业来说更加需要重视的是隐蔽工程,即隐藏在外部旨在简化办税程序等服务下面的内部服务,就是要符合大企业特色的个性化服务。

那么假如我们是大企业的纳税人,到底什么样的服务才是我们最需要的,有大企业特色的,最能够减少企业涉税风险、保证纳税人应享受的税收权益呢?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肯定是——税收政策服务。

隐蔽工程最重要,把握四个环节,我们一起探讨,努力做好税收政策服务。税收政策服务,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大企业的经营核算特点,制定的规范一类业务的标准化政策并辅助深入的解析,征求意见,反复讨论并修改,尽最大可能减少纳税争议,保证执行效率和执行力度等服务工作。包括形式上的如政策制订规划,政策出台背景,政策解读,政策宣传、辅导,政策操作、政策执行及对企业的影响,政策反馈、政策完善等等一系列围绕政策而开展的纳税服务。

怎样才能做好税收政策服务,切实为大企业提供最需要的帮助呢?根据目前的管理现状,结合以往的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经验,假想自己是大企业的纳税人,我们建议各层级税务机关应当注重把握住与政策有关的几个环节。

政策制定环节。在总局和省局层面,建议深入了解大企业的行业发展规律和特点,听取大企业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和基层税务机关的意见,并邀请他们以及高校和社会上的财税专家,一起参与税收政策制定的研究和论证,并且将政策的讨论稿发给相关部门,广泛征集建议;在基层税务机关层面,要总结以往对大企业管理的行业经验,结合各类具体的涉税事项,比如资产损失审批、退税等,提出在新政策执行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提供给政策制定者,认真修改政策讨论稿中的每一个细项,以期政策的制定更加完善、严谨、明确、易于操作。

政策执行环节。在总局和省局层面,建议对政策出台背景给与充分的说明,并及时做好政策的解读,细化执行流程,保证基层税务机关明确操作步骤,让纳税人看到政策及解读后,易于归纳涉及到的业务并正确计算出金额和税额,准确缴纳税款,减少涉税困惑和争议;在基层税务机关层面,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政策精神和操作要点,尽快进行总结和准备,制定具体可行的操作办法,对涉及到的大企业财务人员加强宣传和辅导。

政策反馈环节。在总局和省局层面,建议对于基层税务机关和大企业反馈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协调各税政司局和服务司局,有效联动及早解决问题;在基层税务机关层面,要主动与大企业沟通,将管理、稽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大企业反映的涉税诉求,多方面进行收集,提炼总结涉税风险点,通过多种渠道反馈给上级机关,并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提出合理的建议。

政策完善和修订环节。在总局和省局层面,建议再次召集政策制定时涉及的大企业业务部门、财务部门的人员,基层税务机关干部,财税专家等一起,研究讨论政策执行中遇到的较为集中的实际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反复进行验证,进一步完善和修订政策;在基层税务机关层面,接到解决办法后要第一时间学习并融汇贯通,然后及时转达给纳税人并给与辅导,对于之前因为政策不明确等原因造成的困难,耐心向大企业纳税人解释,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税收政策是大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做好税收政策服务是降低大企业涉税风险的关键保障,既是作为大企业纳税人的根本需求,也是各级税务机关应当通力协作重点把握的工作。做好此项服务,不但能够减少纳税争议、科学组织税收收入,还能够有效的涵养税源,做到为大企业提供最需要的服务。虽然,现阶段受到实际情况的约束,有些政策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达到所有大企业纳税人的要求,但是我们相信,只要税务机关坚持换位思考,在税收政策服务工作中设身处地的为大企业着想,大企业的纳税人也一定会给与认同和支持,并与税务机关一起努力,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推动征纳关系谱出更加和谐的乐章。

北京市西城区国家税务局第九税务所 白玉明 刘雯

2010

年9月2日

第二篇:积极探索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模式

在全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工作视频会议上,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力要求

中国税务报:积极探索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模式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召开全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工作视频会议,对2011年的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2012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在会上,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力要求各级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要坚定方向,勇于创新,推动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取得突破性进展。

会议指出,2011年,各级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进一步深入探索实施专业化管理,创新工作内容和方法,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在探索税收专业化管理模式、建立并完善各项制度、创新服务和管理方式、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总结2011年工作的基础上,会议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主题,以提高税法遵从度为目标,以加强税务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管税为依托,以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和专业人才队伍为保障,切实优化纳税服务,科学配置征管资源,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模式。

王力强调,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是经济发展对税收工作的必然要求,是税收征管改革必须坚持的方向,是探索税收专业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因此,抓好这项工作,既要抓紧在试点单位重点突破,又要注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既要保证在重点环节上取得进展,又要注重整体工作的全面开展;既要立足现实环境条件,解决好当前问题,又要谋划大企业管理的总体格局,瞄准目标、分步推进。

具体到2012年的工作,王力指出,抓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是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税务机关要认真落实总局党组的工作部署,切实加强对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分管领导要负起责任。各级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加强与各相关部门和基层征管机关的协调配合,保证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顺利开展,既要做好战略规划、统筹协调,也要下工夫抓好各项具体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积极探索税收征管方式,从制度安排、实现路径、效果评估三个方面下工夫,力争在“基本确立统筹管理机制、签订税收遵从协议、开展针对性风险管理、实施税源监控”4项工作任务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王力强调,各级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工作制度,逐步完善,以定点联系企业制度、《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和《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试行)》配套办法、专业化管理工作机制等为主要内容的税收专业化管理制度体系;要创新个性化纳税服务,从大企业的特殊需求出发,为其提供量体裁衣式的服务,促进其提升自我遵从意愿和能力;要加强针对性风险管理,从大企业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制定风险管理战略规划,规范统一工作流程和制度标准,根据企业内控体系建设、风险评估报告和遵从评价结果,确定风险应对的措施手段和工作周期,提高税收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王力还强调,各级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做好海洋石油税收工作,加快实施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化,加快推进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第三篇:陕西国税全面推进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

陕西国税全面推进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

陕西省国税局深入把握大企业特点,以风险管理和分类管理为突破口,建立两级定点联系协作管理机制,研发大企业税收风险和纳税服务管理系统,实施“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建立大企业管理人才库,全面夯实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基础工作,初步解决了大企业税收管理职责不明、税源不清、人员紧缺,管理粗放等难题,使大企业税收管理“轻装”前行,成为该局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新亮点”。

该局首先从理顺机制入手,建立两级定点联系协作机制,让大企业税收管理职责明确,顺畅运行。从2009年5月开始,他们按照“属地入库、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在省、市两级税务机关明确了大企业管理部门。到2011年,经过一年多的磨合、探索,该局相继建立了《定点联系企业税源监控办法》、《定点联系企业风险监控及纳税评估工作制度》、《定点联系企业综合信息采集分析利用工作制度》、《大企业税收管理内部协调工作流程》、《大企业税收管理省市联动工作机制》、《定点联系企业涉税事项协调会议制度》等工作制度,明确了省、市两级大企业管理对象、工作内容和目标要求,进一步梳理、规范了各级大企业税收管理和服务的工作职责和具体措施,实现了各工作事项在省、市两级管理机关和部门间的有序推进,有效提高了管理效能。2011年以来,依托两级联动工作机制,该局加强横向协调和上下联动,对国家税务总局45户定点联系企业在陕1035户分支机构、省局33户定点联系企业及其419户分支机构的基础信息进行了全面普查,摸清企业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该局统筹协调,组织开展了省、市两级重点企业涉税风险检查工作。通过两级联动统筹管理,该局重点管理的33户定点联系企业全年实现税收338.7亿元,占同期全省国税税收总量的26%。2户大企业补缴增值税2300余万元,企业所得税5000余万元,有效提高了企业税法遵从度。

“大企业具有跨国界、跨地区、跨行业经营,业务复杂多变等特点,做好税源监控,对企业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实施税务机关信息共享,税收风险协作管理是做好大企业税收管理的重中之重。”陕西省国税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处处长张利介绍说。2011年以来,该局研发了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和纳税服务系统,为开展大企业税源监控、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提供信息技术支撑。据悉,该系统共设有统计查询、风险管理、纳税服务、分析预测、过程控制5大功能模块、66项子模块,具有大企业税收数据一户式查询,税收数据综合分析和风险预警,税企双向实时交流互动等功能,实现了对大企业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全程跟踪监控,为团队管税、信息管税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该系统已经在西安市400户企业中试点运行,2012年将逐步推广到全省所有大企业。

“大企业虽有共同点,但个性差异也比较大。由于机构众多,经营复杂,呈现出涉税事项复杂,涉税需求个性化显著的特点,因此,对不同企业采取不同的管理与服务措施,才能‘四两拨千斤’,切实推动大企业管理效能的整体提升。”张利告诉记者,2011年以来,陕西国税系统在省局的统一协调下,加大“一对

一、点对点”的服务力度,定期开展定点联系企业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活动,加强适用性政策的宣传与辅导,主动通报最新政策和征管措施,深入了解企业涉税需求,提高服务的针对性。该局还建立企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快速响应企业重大涉税诉求。该局规定,对定点联系企业报送的重大事项,管理局应在3个工作日内展开调查,要有专人负责实地核查,重点研究存疑事项,调查结束10个工作日内提出管理措施,向企业反馈处理意见,并上报上级机关。据统计,2011年,省、市两级大企业管理部门共召开座谈会30次,收到工作建议100余条,收集问题120多个,回复政策咨询、解决相关问题逾200个(次),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税收专业化管理,不仅是对管理对象按类别和性质进行分类,也是对管理者和管理资源进行整合,集中优势资源进行针对性管理,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税收收益。”张利说,税收专业化管理对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大企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该局明确各市局大企业管理部门配备不少于3人,并要保持相对稳定。同时,该局结合陕西大企业税源结构特点,建立了大企业税收管理人才库,在全系统选拔87名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才,并且按照电力、金融保险、石油(石化)、有色金属和煤炭专业四行业分类使用,切实提高大企业管理人才的管理与服务能力,为实施以大企业为核心,以行业为界限的专业管理、团队管理奠定人才基础。

第四篇: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最需要的是什么范文

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最需要的是什么

日前,全国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此次会议要求,各地税务机关要进一步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大企业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实际上,大企业通常跨行业、跨区域、甚至跨国经营,内部组织架构和核算体系复杂,生产经营分散而内部决策集中,依法纳税意识和维权意识比较强。大企业的这些特点已经对我国传统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尽快探索出适合大企业特点的专业化管理模式,已经成为摆在各级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需要及时、准确的数据。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要获取及时、准确的数据,需要进一步完善现行重点税源监控分析管理体系,改变按行业分散监控管理方式,建立大企业专业化信息管理监控平台,增强对大企业税源、税基的综合分析功能。建议由国家税务总局统一组织建设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大企业涉税信息的增值应用和在总局、省局、地(市)局三级信息共享,为各层级开展纳税服务、税源分析、纳税评估、日常检查、风险防控、反避税调查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需要突出行业管理思维。开展纳税评估,能够发现并及时处理大企业比较复杂、隐蔽的税收风险,增强大企业适用税法的确定性。为了更加有效地体现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效果,需要树立全新的行业管理思维,突出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特征,坚持“成熟一个行业,总结一个行业,提炼一个行业,推广一个行业”的原则,及时推出一些成熟的行业调查方法和税源管理办法。

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需要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以借鉴公安部门“户籍警”、“治安警”和“刑警”序列划分方式,按照工作事项和环节,分别承担日常管理服务、税源监控评估和税务稽查检查工作。作为“户籍警”角色的基层税务机关,主要职责是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进一步明确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职责、范围和方式,由固定管户转向分类管事;作为“治安警”角色的监控评估部门,应在省市县局建立专业化机构,根据不同行业的经营和核算特点,研究分析行业的税收风险点,建立相应的纳税评估模型和指标参数体系,推行基于风险管理的纳税评估,加强税源监控;作为“刑警”角色的税务稽查部门,省、市两级稽查部门应按照集约稽查的思路,对大企业实施分级分类检查。所谓分级,就是根据纳税人

规模的不同来确定它由哪一级稽查局来查,分类就是根据纳税人的不同类别,如经济性质、行业特点、地域分布,来确定由哪些专业人员来查。

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需要一流的人才队伍。目前,一些大企业特别是综合类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复杂,要求税收管理人员必须精通税收政策,掌握企业财务、金融、资本运作、生产经营等方面知识,具备不断学习、吸收和运用国家相关税收法规的能力。因此,在人员配备上,应增加人员编制,通过调配、培养、引进等方式,配备全方位、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提升整体队伍素质。同时,要立足现实,大力开展专业技能岗位培训,针对大企业的特点,重点培训财务分析、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的内容,提高电子查账的能力。另外,应面向社会,以合同形式聘用专业人员,如执业注册会计师、审计师、律师、计算机财务分析专家、金融证券专家等,针对大企业管理中的某一课题开展深入研究分析,逐步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数量精干、类别齐全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一流人才队伍。

第五篇:从心理学角度看安全管理论文

目前,各企业虽然都有一套较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也编制了针对各工种、各工段、各岗位较为详尽的《安全生产作业指导书》,对职工实行了较为严格的安全生产三级教育,但仍无法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有些人认为,企业虽然实行严格、规范的安全生产管理,但随着安全理念的逐层传递,到达一线员工时,势必会产生衰减的情况,这是导致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重大原因之一。

笔者认为,安全生产的主体是“人”,但人不确定、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容易给安全生产埋下各种隐患。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和把握职工的心理状态,并进行因势利导,正面干预,同时注重改善工作环境和作业条件,让职工在身心舒适的环境中保持细心、耐心和专心,非常有利于企业安全管理,具体有以下几个要点。

一、切实关心职工身心状况,改善工作条件和作业环境,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职工长时间疲劳作业、带病工作等。要真正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就不能漠视职工的心理需要。

职工需要身心舒适的工作环境,需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各种劳动工具,需要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作业时间,而不单单只是像机器人一样“照章办事”。如果职工过度工作、带病工作,则会产生疲惫、焦虑和痛苦等负面情绪,这种状态可能导致精神不集中,无法保持工作所要求的耐心、细心和专心,也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企业应该关心职工身心状态、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工具、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以达到调节职工的心理状态、预防危险事故发生的目的。

二、善于发现职工的各种心理压力、焦虑和痛苦,进行有效干预和疏导,鼓励职工追求工作、生活的平衡与和谐。

工作和生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要保证安全生产,就必须建立起职工工作、生活之间的平衡与和谐。鼓励职工建立正确的工作观和生活观。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论断:“疾病和意外都是我们的精神在身体战场上作战留下的证据。”心理学家认为,大部分疾病和意外都是我们的内在心理冲突在身体上的表现,大部分意外也有着“故意”的成分。据美国心理学家门林格尔在《人对抗自己》一书中的论述,生活中有些人平时很少受伤,甚至连割破手指、磕伤膝盖这样的小伤都几乎没有;而另一些人则不然,他们似乎比普通人更容易遭受各种意外和伤害。深度探究后者的心理根源,发现这部分人似乎有着“自我伤害” 的本能,他们因为工作压力、生存困境、生活失败、心理焦虑等原因而容易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无意识“自我对抗、自我伤害”的本能反应。

笔者转述以上观点,并非暗示企业各类安全事故当事人都有某种心理缺陷或心理冲突,而主要是强调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应当关注职工的心理状态,洞悉职工因为长时间工作、不满工作环境、无法胜任工作、工作过于单调等原因而产生的焦虑、痛苦、自我怨恨等情绪,并及时给予科学的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帮助职工建立起希望、乐观、感恩、坚韧的心理资本和生活态度,维护好生活和工作之间的平衡。

三、运用“21天理论”来推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心理学上有个“21天理论”,即人们连续21天从事某项活动,就会养成一种习惯;而如果连续 90天从事某项活动,这种习惯就会固化下来成为自觉意识。企业可借鉴这条理论,在某个较长时间段对职工进行密集的安全生产管理和培训教育,严格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相关要求,让安全生产信念在职工内心生根发芽,培育职工安全生产的自觉习惯和良好素养,真正起到预防及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目的。

总之,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日常性、基础性工作,企业要真正重视、关心职工的安全状况,认真梳理作业流程,合理规划作业区域,充分辨识与控制潜在危险源;学会使用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安全检查分析表、安全生产作业指导书等多种安全控制工具来指导安全生产,控制及防范安全风险,彻底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同时关心职工的身心状态,及时洞察职工的心理疲惫、焦虑、痛苦等心理状态,给予科学的心理干预及疏导,最终达到以人为本、安全生产。

下载从价值链角度看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价值链角度看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社会责任角度看企业非市场战略

    从社会责任角度看企业非市场战略 09工商1班范银霞0916101052 目录 一、捐赠实践 ................... 2 二、企业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 2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

    从企业角度看物流人才的培养

    从企业角度看物流人才的培养 摘要: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企业实际需要出发,以需求为导向设置资源,提高师资业务水平,加大实践力度,从而保证人才的质量......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引 言 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信息和技术这些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社会生产力的生产要素都必须以人为载体,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

    从战略角度看财务管理

    期刊文献均是精品,欢迎下载学习!!!从战略角度看财务管理发布人:浙江省总会计师协会转发发布时间:[2007-12-26]阅读次数:93从战略角度看财务管理作者:高大成出处:《中国总会计师》杂志......

    从文化社会学角度看

    从文化社会学角度看,城市社区绝非单纯的地域共同体。作为人类相互联系、聚集的产物,城市是由许多共享的价值,利益和共同的环境结合在一起的社会共同体、道德共同体、情感共同体......

    从民俗角度看《水浒传》

    从民俗角度看《水浒传》 目 录 摘要 ....................................................................................................................................

    从文化角度看中俄关系

    从文化角度看中俄关系发展 文化与国家关系 文化交流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对国家之间的经贸发展、政治互信、文明进步以及两国人民的情感具有重要意义。中......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

    特 急 国家税务总局文件 国税发〔2011〕105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大企业税收专业化 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