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茅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实施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区属各办、局,各企事业单位:
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思茅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十月十四日
思茅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实施意见
为做好思茅区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工作,根据《云南省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暂行办法》(云政办发〔2010〕218号)和《普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普洱市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普政办发〔2011〕132号)精神,结合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 “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体要求,以解决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领域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管理机制,提高流动人口科学化、信息化、社会化服务和管理水平,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全面建立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和居住证服务和管理制度,基本形成流动人口动态管理机制。
二、实行居住登记制度
(一)流动人口范围。本实施意见所称的流动人口是指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进入思茅区的人员。下列人员除外:在居住地出差、旅游、就医、探亲、访友的;在思茅全日制教育机构学习的。
(二)实行居住登记制度。流动人口离开户口所在地到达居住地,实行申报居住登记制度。拟居住30日以上的,应申领居住证。下列情形,可以不申领居住证:未满16周岁或已满60周岁的;已办理旅馆业住宿登记的;流浪、乞讨等居无定所,按规定由有关部门负责登记的。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华侨和外国人、无国籍人在思茅区居住登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居住证和身份证可配合使用。
(三)严密居住证管理。思茅区流动人口居住证由市公安局根据省公安厅统一的式样印制,并严格印制、存储、发放、管理等环节的工作责任,防止伪造、变造居住证。具体管理办法由普洱市公安局思茅分局制定实施。
三、优惠政策
流动人口申领居住证后,在居住地享有下列权益和公共服务:
(一)其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享有与当地居民平等的就学政策。
(二)按照规定享受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
(三)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享受相关待遇。
(四)符合条件的人员依法享有申请法律援助的权利。
(五)符合条件的育龄夫妻可按规定领取一孩《生育服务证》,农村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计划生育服务。
(六)传染病防治、儿童计划免疫、孕产妇及儿童保健服务。
(七)参加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评定或考试、职业(执业)资格考试、职业(执业)资格登记。
(八)参加劳动技能培训,免费提供公共劳动用工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就业政策法规咨询,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事务和其他公共就业服务。
(九)参加驾驶培训并申领机动车驾驶证,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手续。
(十)在居住地有合法固定场所、有稳定生活来源的,可以申请常住户口。
(十一)持居住证满3年的,符合相关政策规定可申请承租公共租赁住房。
(十二)参加居住地社区组织的有关社会事务管理。
(十三)居住地政府提供的其他公共服务。
四、管理措施
(一)加强和完善基层服务管理体系。在社区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站,站长由社区书记兼任,副站长由社区民警兼任,办公地点设在社区,成员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协管员组成。乡(镇)可根据工作需要,参照社区在相应的村委会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站。未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站的地方,由乡(镇)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协调领导小组确定履行职责的部门,开展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
(二)建立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基础信息库。按照全省统一、互联互通的原则,建立覆盖全区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信息平台,整合流动人口信息资源,实现流动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云南省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组织流动人口社会信息采集工作,并将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的各项信息全面汇集于基础信息库。
(三)建立社会信息交换机制。推行房屋租赁登记备案、房屋产权登记、经营注册登记、劳动用工登记备案、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住院人员登记、乘车乘船乘机人员等社会信息交换机制,建立流动人口活动轨迹资料。在流动人口集散地建立人口流动信息采集站(点),整合居住登记信息、人口流动信息、社会信息资源,完善流动人口动态管理机制。
(四)实行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制度。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建立完善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招聘、培训、教育、管理和考核等工作机制,并按照不少于流动人口500∶1的比例招聘录用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开展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
(五)实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经费保障制度。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所需工作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报酬纳入区财政预算。
(六)强化以证管人、以房管人和以业管人。实行居住证管理,开展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居住变更登记和居住证查验、办理、审验等工作,全面采集流动人口信息。实行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制度,落实房屋出租人、承租人的相关责任,做到来必登记、走必注销。建立劳动用工登记备案制度,督促用工单位主动申报流动人口及用工信息。
(七)加强流动党员、团员服务和管理。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流动党员、团员信息采集工作,有关部门在制作流动人口居住登记、人才招聘和计划生育登记等相关表格中,要增加“政治面貌”内容。流动人口聚居地和用工单位的党、团组织要加强对流动党员、团员的管理,做好优秀团员的推优入党工作以及流动党员、团员管理的衔接工作。
(八)加强流动人口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卫生和人口计生部门按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原则,把流动人口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纳入经常性工作范围,在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孕产妇及儿童保健服务等方面提供与当地常住人口同等的医疗卫生服务,并按国家规定享受同等的优惠政策。加强对流动人口从事医疗服务实施卫生监督管理。
(九)加强流动人口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管理。工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流动人口办理注册登记,保护其合法生产、经营活动。依法监管流动人口生产、经营行为,及时查处违法行为。
(十)加强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成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负责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由民政部门牵头,卫生、残联、公安部门协助,落实和完善对流浪儿童、智障人员和精神病人的保护性救助政策,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加强与流浪乞讨人员流出地的联系协调,使其及时掌握相关情况。依法严厉打击组织、教唆、强迫流浪未成年人乞讨的操纵者、组织者。
(十一)加强流动人口法制宣传和法律援助。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开展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特别是流动人口、用工单位负责人、房屋出租人的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认同感。积极为流动人口提供法律服务和符合条件要求的法律援助,加强非诉讼法律援助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十二)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坚持分类指导、稳步实施,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逐步完善农民工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等服务政策。
(十三)加大劳动人事执法力度。提高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加强日常巡视检查,及时处理流动就业人员的举报投诉。加强人才市场监管,严肃查处强迫流动人口超时、超强度劳动和违章作业,以及违反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使用童工等违法行为。加强对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监督管理,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依法查处拖欠、克扣流动人口工资的行为。
(十四)严厉打击侵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及时受理并认真查处侵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各类违法犯罪案件,严厉打击拐卖拐骗流动人口、强迫流动人口劳动等违法犯罪行为。
五、工作职责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纳入日常工作范围,并认真履行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职责。
(一)公安机关的职责。负责流动人口的居住登记、居住变更登记和居住证发放、管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流动人口信息服务和管理;建立健全流动人口治安管理责任制;对出租房屋实施治安管理;其他应当依法履行的职责。
(二)教育部门的职责。把以工作、生活为目的的流动人口随行适龄子女的学前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纳入统一规划和管理,平等提供义务教育条件。
(三)民政部门的职责。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开展救助管理;对流浪未成年人开展救助保护;其他应当依法履行的职责。
(四)司法行政部门的职责。对流动人口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流动人口自愿申请调解的,提供行政调解;对流动人口提供法律服务;对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提供法律援助;其他应当依法履行的职责。
(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职责。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为流动人口提供公共职业指导、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社会保险等服务,依法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劳动权益。
(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的职责。加强房屋租赁管理,对流动人口租用房屋进行登记备案管理。
(七)卫生部门的职责。对流动人口实施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孕产妇及儿童保健服务和管理,对其从事医疗服务实施卫生监督管理。
(八)人口计生部门的职责。为流动人口中的成年育龄妇女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查验流动人口中成年育龄妇女持有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为流动人口提供生殖健康、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等服务;为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育龄夫妻办理生育第一个子女的《生育服务证》;其他应当依法履行的职责。
(九)工商部门的职责。对流动人口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依法办理注册登记;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生产、经营活动;对流动人口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及时查处违法行为;其他应当依法履行的职责。
(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职责。为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申办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等提供服务,并依法进行监督管理,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十一)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驻思部队以及社区组织等,要协助当地政府及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对本单位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十二)流动人口服务站的职责。结合实际制定服务和管理站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督促、检查、指导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完成流动人口的各项登记、办理、查验居住证、统计汇总等服务和管理工作;定期对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和考评;其他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
流动人口服务站受有关职能部门委托开展下列工作:做好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居住变更登记和居住证发放、管理等工作;做好房屋租赁管理,向流动人口提供当地房屋租赁信息服务;做好用工单位流动人口信息申报;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对流动人口普法宣传、法律服务,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并查验有关证明;协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为流动人口提供就业服务,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劳动权益;完成其他有关工作。
(十三)流动人口服务站工作人员及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的职责。落实“以证管人”措施,开展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居住变更登记和查验、办理、审验居住证等工作,采集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信息;落实“以房管人”措施,做好房屋租赁登记备案等工作,采集当地房屋租赁信息,落实房屋出租人、承租人有关责任;落实“以业管人”措施,建立劳动用工登记备案制度,督促用工单位主动申报流动人口及用工信息;履行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的其他工作职责。
六、实施步骤
我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的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领导机构和组建工作班子,制定政策措施、做好经费预算。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7月至2012年底)。2011年8月底以前,区、乡(镇)、村(居)按要求成立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2011年9月底以前完成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招聘、培训并开展工作,各级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机构设备、经费、场所保障到位。2011年7月起公安机关为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签发居住证;2012年底辖区应申领居住证的流动人口持证率达95%以上。
(三)考核评比阶段(2013年1月至2013年底)。2013年1月至6月,各乡(镇)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自检自查,查缺补漏。2013年7月至12月,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协调领导小组对各乡(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比,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2014年后实行长效机制管理。
七、相关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全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领导,区政府决定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思茅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名单附后)。各乡(镇)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确保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做好保障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安排一定的资金,支持社区和相应的村委会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站,确保服务站做到“五有”,即:有办公场所、有统一名称、有办公设备、有办公人员、有经费保障。尤其要为流动人口服务站配备电脑和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读卡仪、数码相机等相关设备,保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办理工作正常运转,保证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录入工作有序推进。
(三)强化社区建设。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普洱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普办发〔2010〕76号)的要求,加强和完善社区服务和管理体系建设,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确保社区对辖区流动人口的有效管理。
(四)完善相关手续。在法律关系上,各职能部门与流动人口服务站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相关要求办理审核批准手续,明确委托事项、职责范围,正确处理好相互间的关系,并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制度。
(五)建立责任考核制度。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分解细化工作任务,确保组织到位、保障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同时要层层落实工作责任,确保责任到人到岗,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长效机制。
附件:思茅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第二篇:文山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实施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文山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实施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三日
文山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实施意见
为切实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提高我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整体工作水平,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组织体系,根据《云南省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有关规定,结合市情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公平对待、服务至上、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工作方针,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行政、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改善和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工作目标
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机构,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遵循“以人为本、保障民生、服务在先、管在其中”的理念,强化“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服务管理措施。
三、流动人口界定
本意见所指的流动人口,是指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跨县(市)进入文山市异地居住的人员,下列人员除外:
(一)在居住地出差、旅游、就医、探亲、访友的;
(二)在市内大中专院校学习或参加学习培训的。
四、组建工作机构
(一)成立文山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市长担任常务副组长,市政府办公室联系副主任、市公安局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市公安局、教育局、民政局、司法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卫生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工商局等部门有关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公安局,由市公安局分管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抽调市公安局相关人员为成员负责日常工作。
建立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招聘、培训、教育、管理和考核等工作机制,开化镇按500:1的比例招聘录用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其余乡镇招聘录用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不少于2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需工作经费、流动人口居住登记证有关证照资料费、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报酬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市财政按领导小组办公室年均3万元、服务管理中心(站)年均1万元的标准安排办公经费,一次性安排1.5万元给予解决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站)电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读卡仪、数码相机、桌椅等办公设备问题。
(二)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对应设立相关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流动人口达500人(含流出人口)以上的村委会(社区)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由村委会(社区)主任任站长,社区(驻村)民警任副站长,计生、社保专干等人员和专职协管员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委会(社区)要提供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相适应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
(三)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或流动人口少于500人(含流出人口)未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的乡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按照流动人口500:1的比例或根据工作需要组建流动人口、出租房屋专职协管员队伍。专职协管员由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审核、培训、发证,由各辖区派出所管理使用;个体出租房主、单位和小区的门卫、保安、物管人员等应纳入兼职协管员,与派出所签订责任书,协助派出所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五、流动人口登记管理
流动人口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工作任务重,涉及范围广,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认真开展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工作。
(一)流动人口离开户口所在地到达居住地,应当申报居住登记;拟居住30日以上的,还应当申领居住证。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60周岁的,以及已经办理旅馆业住宿登记的流动人口,可以不申领居住证。
居住证由市公安局根据省公安厅的统一式样印制。
(二)申报居住登记由本人凭居民身份证到居住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办公室登记(已办理旅馆业住宿登记的除外)。申领居住证由申领人持居民身份证、2张近期正面免冠1寸照片以及《房屋租赁合同》等入住证明到居住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办公室办理。
(三)用工单位或者雇主招聘流动人口的,应当进行登记,并在7个工作日内将用工信息报送行政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办公室;对应当申领居住证的,有义务及时督促其办理。
(四)居住证为一人一证,视申请人居住及务工情况有效期分为1年、3年、5年。有效期满的,应当在期满前30日内办理换证手续。居住证遗失、损毁以及登记内容需要变更的,持证人应当到原发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办公室办理补领、变更手续。
居住登记以及居住证办理、补领、变更等免收费用。
(五)流动人口申请领取、补领居住证,办理变更手续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办公室应当自受理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进行审验发证。
(六)流动人口申领居住证后,在居住地享有下列权益和公共服务:
1.按照规定享受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
2.按照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享受有关待遇;
3.符合条件人员依法享有法律援助;
4.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5.传染病防治和儿童计划免疫保健服务;
6.参加居住地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定或者考试,职业(执业)资格考试、职业(执业)资格登记;
7.在居住地参加驾驶培训并申领机动车驾驶证,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手续;
8.参加居住地区组织和有关社会事务管理;
9.居住地政府提供的其他公共服务。
(七)居住证持证人在居住地有合法的固定住所、有稳定生活来源的,可以申请常住户口,由公安机关按有关规定给予办理落户手续。
(八)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公务、查验居住证时,被查验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予以配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扣押流动人口的居住证。
(九)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处理,依法维护。
(十)市内跨乡镇流动人员应当进行登记备案,纳入人户分离人口管理。
(十一)履行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视情节轻重,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单位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是对侵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行为不依法及时处理的;二是对流动人口申报居住登记、居住变更登记或者申请办理居住证不依法办理的;三是违规向流动人口收取费用的;四是超越职权或者违法对流动人口或有关单位、个人实施处罚的;五是将有关流动人员信息用于法定职责以外用途的;六是其他应当追究责任的行为。
(十二)对房屋出租人向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的,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十三)对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违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有关规定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六、工作职责
(一)乡镇机构职责
1.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职责:制定本乡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本乡(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完善机制建立台帐,做到辖区内流动人口底数清、情况明;组织和指导本乡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开展好日常工作。
2.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的工作职责:结合实际制定服务管理站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督促、检查、指导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完成流动人口的各项登记、办理、查验居住证、统计汇总等服务管理工作;定期对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和考评;受职能部门委托,做好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居住变更登记和居住证发放、管理等工作;做好房屋租赁管理,向流动人口提供当地房屋租赁信息服务;做好用工单位流动人口信息申报;协助开展流动人口普法宣传、法律服务、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协助为流动人口提供就业服务,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劳动权益。
(二)职能部门职责
1.公安部门职责:负责流动人口的居住登记、居住变更登记和居住证发放、管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流动人口信息服务和管理;建立健全流动人口治安管理责任制;对出租房屋实施治安管理;其他应当依法履行的职责。
2.教育行政部门职责:将以工作、生活为目的的流动人口随行适龄子女的学前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纳入统一规划和管理。
3.民政部门职责: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开展救助管理工作;对流浪未成年人开展救助保护工作;其他应当依法履行的职责。
4.司法行政部门职责:对流动人口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流动人口提供人民调解帮助和法律服务;为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提供法律援助;其他应当依法履行的职责。
5.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职责:按照有关政策和规定为流动人口提供职业指导、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社会保险等服务,依法保护流动人口的劳动权益。
6.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职责:加强房屋租赁管理,对流动人口租用房屋进行登记备案管理。
7.卫生行政部门职责:为流动人口实施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孕产妇及儿童保健服务和管理,对其从事医疗服务实施卫生监督管理。
8.人口和计生行政部门职责:为流动人口中的成年育龄妇女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查验流动人口中成年育龄妇女持有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为流动人口中的已婚育龄妇女提供生殖健康、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等服务,为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育龄夫妻办理生育第一个子女的《生育服务证》,做好其他应当依法履行的职责。
9.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职责:为流动人口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办理注册登记;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生产、经营活动;对流动人口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及时查处违法行为;其他应当依法履行的职责。
10.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驻文部队以及村(社区)组织等的职责:协助当地政府及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对本单位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七、有关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站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流动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上来,形成工作合力。全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将于2011年7月1日正式规范开展,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提前做好有关准备工作,制定工作方案,组建机构,落实办公地点,明确人员职责,确保7月1日各项工作能正常开展。
(二)加强领导,精心安排。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站)要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部门参与、互联互动”的工作要求,在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强化工作措施,认真抓好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具体工作。
(三)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各乡镇要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纳入目标管理,明确责任,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乡镇长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乡镇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和派出所所长为具体责任人,要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切实履行好职责。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通过发放宣传单、告辖区居民书,张贴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横幅等形式,加强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促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群众积极参与。
(五)完善档案,总结经验。建立健全长效管理制度,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认真总结提炼典型做法,及时收集发现工作中的好经验和工作办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本实施意见由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篇:流动人口实施意见[范文]
2011年##县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实施意见
为切实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县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地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精神,结合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自治区、地区及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平安福海建设目标,学习贯彻落实《自治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从加强基础信息采集入手,着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服务到位、管理高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推动建立和完善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的能力水平,为庆祝建党90周年、促进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福海新区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全面落实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基本形成流动人口的城乡组织网络、制度体系、管理机制、保障机制和服务体系,使全县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各项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完善,服务管理工作措施更加有效落实,服务管理工作更具社会化,职能部门配合更加密切,工作职能得到更大限度地发挥,服务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流动人口得到更多更好的实惠,实现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齐抓共管、村(社区)依法自治、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共同服务的工作格局。
三、职责要求
综治办(流动人口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各有关部门的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设立的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办事机构,具体组织实施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
组织部: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双向”管理,促进流出党员与流入党员服务管理工作协调发展,健全完善城乡一体的流入、流出地党组织双向管理服务工作制度,落实流入地、流出地党组织管理责任。
公安局:应当加强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工作,指导和督促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落实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责任和措施。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协查通报制度,运用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核实、通报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信息。办理流动人口的暂住登记工作。登记流动人口出租的房屋,应当持房屋所有权证或者其他合法来源证明,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机构进行备案登记,并按规定到房屋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流动人口现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的社区应当建立流动人口信息通报制度,及时采集流动人口信息,实现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流动人口信息共享。
劳动保障服务部门:负责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就业服务,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社会保险等服务,依法处理用人单位与流动人口的劳动争议,处理用人单位侵害流动人口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行为。应当对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和有就业愿望的流动人口,免费提供就业政策法规咨询、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和就业登记等服务。流动人口可以在现居住地参加专业技
术职务任职资格考试、职业(执业)资格考试或者鉴定,按照有关规定享受职业培训和职业鉴定补贴。鼓励考试、鉴定机构对经济困难的流动人口减免考试、鉴定费用。
计生委:要向育龄流动人口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避孕节育、生殖保健、优生优育知识,为育龄流动人口提供与常住人口同等待遇的计划生育服务。对我县已婚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拟在现居住地生育第一个子女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可以向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申请领取生育服务证。
卫生服务部门:应当在流动人口中开展妇女儿童健康教育和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向流动人口提供与常住人口同等待遇的预防接种和传染病防治服务,并对流动人口集中的公共场所定期开展卫生监督检查。
城建局:应当将流动人口基本住房保障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完善相关政策,开展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
教育局:应当将流动人口教育纳入当地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加强流动人口中的适龄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指导和督促中小学校做好流动人口义务教育工作,保障流动人口享有与常住人口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工商行政管理局:应当为流动人口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办理注册登记,并实施监督管理,保障流动人口开展合法生产经营活动。
司法局:应当组织开展流动人口法制宣传教育和纠纷调解工作,引导流动人口依法维护合法权益。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依法及时为经济困难的流动人口提供法律援助。
团委:进一步健全完善城乡一体的流入、流出地团组织双向
管理服务工作制度,落实流入地、流出地团组织管理责任。
妇联:要关注流动妇女、儿童权益,强化维权服务,营造尊重妇女、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氛围。认真协助有关部门对流动妇女的培训教育,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查处侵害流动妇女儿童权益的典型案件。
民政局:要进一步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设施,完善救助管理设施,规范救助管理制度。
总工会:要依法保障流动人口从业人员参加工会的权益,以劳动合同、劳动工资、社会保险、劳动条件和职业安全卫生为重点,督促用人单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维护流动人口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完善群众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群众监督。
四、工作措施
(一)深入宣传贯彻《自治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 《自治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一下简称《办法》)即将颁布实施,各乡(镇)场及相关部门要按照要结合实际,以广泛动员教育群众为重点,扎实开展好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法律咨询、发放宣传材料、举办板报比赛等多种形式,积极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
(二)全面推进流动人口综合信息平台建设
1、加大整合力度,积极建立统一的流动人口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要根据自治区今年年底完成流动人口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统一部署,按照“整体规划、统一标准、集中采集、数据共享”的原则,对现有的流动人口信息网络进行改造整合,积极建立县
信息管理系统和乡(镇)、村(社区)采集录入信息平台。
2、坚持“四个统一”,充分发挥综合信息平台快捷高效的功能。一是统一建设标准。以公安网为主,社区网为终端,各职能部门与公安网对接,互相兼容,互联互通。二是统一采集途径。根据各有关部门的要求,统一数据采集表格,涵盖流动人口所有项目,对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信息进行采集和录入。三是统一数据管理。在公安机关设立信息数据库,各种数据统一筛选、统一发布、统一采用,政府各职能部门可以根据需要查询,实现信息共享。四是统一工作模式。公安机关适时查询比对,及时对重点人员、高危人群、流动人口进行动态管控,并定期对流动人口信息进行分析研判,适时发布流动人口相关统计数据,预报警情信息。
(三)积极推行居住证制度和实行“一证通”
公安机关是推行居住证制度和“一证通”的主管部门,要按照自治区、地区和县推居领导小组的总体部署,研究制定推居实施细则,提出实施步骤和具体办法,购置推居设备,印制居住证卡,积极推进居住证制度和实行“一证通”。上半年,自治区将进行暂住证改为居住证的试点工作,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并从下半年开始,在全疆推行居住证制度。各乡镇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探索创新,通力配合,加强指导,整合有关部门的多种证件为“一证”,全力以赴推进居住证制度和实行“一证通”,实现“一证”在手,全疆通行。
(四)切实加强流动人口摸排登记工作
一是精心组织实施,定期摸底排查。各乡(镇)场要高度重视流动人口排查登记这一基础性工作,深入基层,发动群众,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排查登记,进村入户,逐人登记,摸清底数。特别是福海镇、解乡、阿乡、阔乡要下大力气,加大排查的密度和力度,切实做到对流动人口底数清,情况明。
二是摸排重点对象,及时登记建档。各乡(镇)场要通过排查登记,准确掌握内地来疆流动人口、新疆本地流动人口、外国来疆流动人口、新疆出国流动人口、新疆到内地的流动人口(重点是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务工经商人员和内地新疆籍流浪未成年人)等五类流动人口基本情况。要切实按照“六个不露”的要求,分类、逐人建档立卡,全面、准确地掌握重点对象的基本情况,强化动态管理。特别是要及时搜集可疑人员的情报信息,密切掌握“三股势力”等违法犯罪分子的动向,牢牢掌握对敌斗争主动权。要根据####《关于做好####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务工经商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加强与内地的协助配合,努力做好地区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务工经商服务管理工作,鼓励和协助内地务工经商者建立协会,加强自律和自身的服务管理。
三是强化信息采集,坚持分析报告。各乡(镇)场要以建立流动人口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为契机,及时登记流动人口,采集录入基本信息,全面准确掌握其分布状况以及生活、工作、居住和现实表现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将其纳入实有人口常态化的服务管理之中。要定期对流动人口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掌
握其地域来源、社会背景、群居类型、时间年限、活动规律和特点,预测发展趋势,提出对策和建议,为县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提供科学数据。
(五)切实加强以出租房屋为重点的流动人口落脚点管理
1、建立出租房屋管理责任制。各乡(镇)场要对各类出租房屋进行登记,认定,门前挂牌,标明类别,分类管理。要按照“谁出租、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与每个出租户、承租人和用人单位签订责任书,明确出租户、承租人和管理部门的责任,逐条逐项抓好落实,使他们切实承担起应有的社会义务和法律责任。
2、创新出租房屋管理新模式。各乡(镇)场要积极推行集中住宿、集中服务、集中管理等新举措,也可结合实际,试点推行“小区物业式”、“单位自管式”、“散居包片式”、“旅店管理式”等新方法,既方便外来人口租住,又便于服务和管理。
3、清理整顿非法出租房屋。各乡(镇)场、各有关部门要对敌情复杂、治安混乱、出租房屋较多、流动人口底数不清的地方进行集中整治,重点研究一些人户分离的“黑户”和治安秩序相对混乱等问题,提出整改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彻底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要通过排查整治,坚决取缔一批非法出租房屋,严厉打击藏匿于出租房屋中的违法犯罪分子。
(六)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服务工作
1、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要紧紧依托乡(镇、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和社区(村)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的“一站式”
服务平台,积极为流动人口提供宣传教育、劳动就业、医疗保险、子女就学、生活居住等方面的服务。要坚持“以人为本”,继续开展送祝福、送健康、送温暖、送服务、送岗位、送安全、送保障、送文化、送法律、送技术等“十送”活动,为流动人口排忧解难。要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维权工作,积极为流动人口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特别是在流动人口开春大量涌入和秋末冬初集中返乡的关键季节,要严厉打击和重点整治危险作业、强迫劳动、恶意欠薪等侵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互动,坚决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2、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要继续深入推进“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乡(镇)场必须有整体规划、有安排部署、有检查落实,并有一本流动人口总台帐。村和社区要进一步加大“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落实力度,必须搞清楚每个社区、每栋楼房、每个出租户、每个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并有一本流动人口明细台帐,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动态准。要根据掌握的情况,以切实提高流动人口生存、生活质量为重点,有针对性对流动人口提供服务,积极改善流动人口的生活、就业环境。
主题词:社会治安 流动人口 管理
意见
第四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审议意见
关于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审议意见
县人民政府:
***年**月**日,县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计生局局长***受县人民政府委托作的《**县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情况报告》和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并认真进行了审议。
会议认为:我县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县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按照服务与管理并重的原则,与时具进、开拓创新,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措施,落实管理责任,加强部门联动,逐步健全和完善了管理工作机制,同时,认真开展政策宣传活动,优化服务措施,强化基础管理,积极为我县流动人口创建一个安全、文明、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全县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努力。
会议指出:我县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有:
1、流动人口流动性大、居所不固定、工作不稳定的特点,给流动人口信息收集登记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2、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涉及部门多,但工作协调力度不足,信息利用率不高;
3、目前我县流动人口协管员配备数量还没有达到外来人口增长的实际需要,管理任务重;
4、随着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对我县在发展空间、公共服务以及就业、-1-
住房、医疗、教育、社保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承载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积极探索,深入实践。
会议提出以下审议意见:
(一)优化组织结构,完善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和管理手段,健全工作协调机制,认真梳理各流动人口管理成员单位的管理业务流程,切实解决好工作交叉涉及的协调问题,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强化流动人口领导机构的核心指导作用,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及时对流动人口素质教育、规范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作出指导性安排。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动态管理水平。加快整合公安、计生、人社、民政等部门的现有资源和确保流动人口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处理好联建和共享关系,打造统一高效的流动人口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多网联动、多网融合,推动我县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信息化进程;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和管理的重要作用,继续构建以社区为依托的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平台,使之成为政府各部门对流动人口提供社会服务和管理的接口。
(三)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水平。继续关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合理利用和调配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确保流动人口子女就学并享受“同质”教育;继续优化流动人口就业环境,大力培育劳动就业中介机构和劳动就业信息平台建设,督促用工单位建立平等和谐的劳动用工关系,为流动人口就业搭建良好环境;继续抓好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积极推进流动人口生育工作,加强流动人口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开展流动人口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全面提高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水平。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流动人口综合管理能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多渠道筹集经费,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按规定逐步配齐流动人口协管员,增加流动人口管理力量,通过业务培训,不断增强流动人口协管员业务素质和责任感;结合“六五”普法,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法制、道德和诚信教育,增强其守法和诚信意识,共同维护好社会秩序。
请县人民政府在收到审议意见之日起30天内提出研究办理的具体意见报县人大常委会,并将办理落实情况于月日前书面报告县人大常委会。
此审议意见由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委员会督办。
第五篇: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意见
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意
见
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意见
区关于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体制机制改革试点的通知》精神,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意见》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就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的与目标 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我区通过开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逐步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合理规划和配置卫生资源,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能
力,巩固新农合制度,完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措施,推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满足广大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
二、主要内容 乡村一体化管理是以乡镇为单位范围,在区卫生局统一规划和组织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服务站、村卫生室在行政、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等方面予以规范的管理。在乡村一体化管理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受区卫生局委托,负责履行本辖区内卫生管理职责,在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的同时,承担辖区内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服务点的管理和指导职能;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服务点,在所在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管理下,承担行政村或社区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初级诊疗等工作。设置规划与建设 按照每个乡镇、街道或3-10万人口标准,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社区居民出行20分钟可享有社区卫生服务的要
求,若干个社区居委会,或每1—2万人口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个行政村原则上规划设置1所村卫生室。对村型较大、人口较多,自然村较分散的行政村,人口超过15000人可酌情增设村卫生室,或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对人口较少的行政村可合并设立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服务站所在地行政村原则上不再设立村卫生室;对地处边缘,交通偏远,居民人口1000人以下,且暂不具备条件设置村卫生室的行政村,可通过设立医疗服务点,对服务人口小于100人的偏远行政村,可采用“开通咨询热线,落实责任医生”的方法,推行驻村医生制度,开展巡回医疗等多种形式,实现“服务全覆盖”。“十二五”期间,我区规划设置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所,社区卫生服务站46所,村卫生室 所,医疗服务点 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主体为所在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法定代表人为中心主任,建设投入采取一元化方式,由政府投入举
办;村卫生室设置主体为所在地村委会,法定代表人为村委会主任,村委会主任承担村卫生室相应的法律责任。建设投入可采取多元化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村卫生室建设,原则上村卫生室由村委会集体投入建设,包括用房、设备、药品等。政府支持建设的村卫生室房屋、及政府配备给村卫生室的各项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由所在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医疗服务点设置主体为所在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投入由政府补助,所在地村委会免费提供用房,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医疗服务点的用房和基本装备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配备执行。人员的准入与执业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按照《执业医师法》、《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加强对本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卫技人员的执业准入管理。社区卫
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的卫技人员配备要达到《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村卫生室基本标准》的要求,新进入村卫生室卫技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从事医疗、护理、公共卫生等卫技人员,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执业注册,并且在核准的范围内执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人员实行聘用制。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能进能出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选择具有一定管理水平和专业素质的人员担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负责人。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聘用由所在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村卫生室人员聘用需经村委会和所在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审核同意。业务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业务管理工作:一是建立健全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技术流程,严格规范诊疗行为,做到规范服务、记录完整;二是加强服务质量管理,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医疗差
错和事故,确保医疗安全;三是积极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四是按照规定要求,开展为居民提供规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五是积极落实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支持乡村医生参加医学学历教育,鼓励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六是组织卫技人员定期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修学习,积极参加岗位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七是制定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从业人员培训计划,通过业务讲座、临床带教和例会等多种方式加强业务指导,切实提高从业人员业务技术水平;八是转变服务模式,注重公共卫生服务,开展上门服务,加强对居民的健康管理;九是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和《浙江省乡村医生考核及再注册工作实施细则》的要求,对本辖区的乡村医生开展执业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乡村医生继续执业的依据。药械
管理按照统一部署,逐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月25日起我区全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内增补目录药品,并且实行零差价销售。基本药品统一通过省级网上公开采购,并由中标企业统一配送;村卫生室药品管理,目前暂先加强药品使用目录和采购渠道的管理,待条件成熟加快进度向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且实行零差价销售转化。加强对从业人员合理用药教育、培训和日常监管,切实维护群众用药安全。禁止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强化对医疗器械的购置、使用和管理。财务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加强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经济活力控制和监督,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做到收费有单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要公开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项目及价格。村卫生室的财务管理由村委会负责,严格执行国家的财务管理制度。绩效考
核 根据《区社区卫生服务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办法》的规定,区卫生局组织力量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半和年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的发放依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力量,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医疗服务点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以责任医生团队为单位,每季度对责任医生团队工作进行考核。责任医生团队组织力量每月对成员的工作成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团队和个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劳务补助的依据。
三、工作要求加强组织领导 在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过程中,区卫生局要切实加强组织协调,强化对实施情况的实时监控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措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主动征得有关部门、村委会的支持,通过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共同发展。明确工作方法一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服务站、医疗服务点实
行全面的“六统一”管理。即建设、行政、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等方面的规范管理体制。二是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村卫生室可暂先实行“四统一”管理。即业务与制度、药品采购渠道与使用目录、人员准入与执业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的管理。以先行试点,待条件成熟加快进度向全面的“六统一”管理转化。加大宣传力度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大力宣传乡村一体管理的重大意义,让广大群众和医务人员充分了解乡村一体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有关要求,争取全社会的理解、配合与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更好促进我区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顺利实施。附件:区关于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意见附件区关于推进乡村卫生服务
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意见和建议
主要领导签字
注: 此表格请分别以电子版和纸质稿 的形式于9月26日前交至区卫生局医政科,联系人,联系电话。电子稿请发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