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刻认识战后资本主义自我调整的局限
深刻认识战后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的局限性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的统治,纷纷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实施了一系列的自我调节。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在短时期内缓和了国内的阶级矛盾,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这场自我调节由于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根基,其局限性和造成的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战后资本主义实施自我调节的原因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很多国家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实施了自我调节,这种自我调节主要是基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从理论上说,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之后,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占了上风,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开始发号施令。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又出现通货膨胀与失业同生并发的“滞胀”局面,凯恩斯主义失去灵光,新自由主义开始抬头。这时,虽然减少国家干预的呼声日高,但实际上西方国家并未完全放弃对于经济的干预,只是干预的重点和手段有所变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多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衰退,结构性失业居高不下,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又受到质疑,重新强调国家干预的声音又高涨起来。这就是说,一个世纪以来,尽管资本主义对自由竞争与国家干预两手在不同时期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看,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对自由放任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规范和限制,也就是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自我调节。其次,在实际上,资本主义只所以进行自我调节,就是因为资本增值和统治遇到了麻烦,出现了危机。具体地说,如果不对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高度垄断就会造成市场结构扭曲,破坏资本瓜分平均利润的均势;经济运行就会成为无序的洪水,散漫地归于瓦解;就会使两极分化愈演愈烈,导致供给与需求的严重脱节,阻碍资本的进一步增值。财富与贫穷并生,庄严工作与荒淫无耻共处。特别是在经济危机期间,更多的雇佣劳动者被迫失业,不得不为自己的生存而愤起抗争。罢工、示威等工作运动如滚滚怒涛,冲击着资本主义统治的堤坝。总之,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再不进行一定的调节,不但资本的增值难以为继,而且资本的统治也难以照旧维持下去。
二、战后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的方式
战后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的形式是多种多样,但总体来讲,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种基本方式:
一是政府对经济发展进行干预。充分利用看的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进行干预,其主要手段是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通过控制财政收入、支出及借债等方式,来调节控制宏观总量。比如,当需要抑制经济过热时,就增加税收、减少政府订货,以抑制投资,延缓速度;当需要刺激经济增长时,就减少税收、增加政府订货,以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是通过现代银行体系公开市场业务、控制货币发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改变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再贴现率、选择性信用管制等手段,来影响利率和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投资及经济活动总量,达到经济平稳运行的目的。
二是推行员工持股计划。在西方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股份制是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现代资本组织形式。员工持股计划是指通过让员工持有本公司股票和期权而使其获得激励的一种长期绩效奖励计划。在实践中,员工持股计划往往是由企业内部员工出资认购本公司的部分股权,并委托员工持股会管理运作,员工持股会代表持股员工进入董事会参与表决和分红。为了调动员工生产的积极性、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战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在企业生产中大力推行员工持股计划。比如,美国战后初期法人股东的持股比重仅为15%左右,70年代中期达到35%左右,80年代中期达到40%,90年代法人股东超过个人股东而居于优势地位,从而使股东的作用在公司的法理结构中得到增强。这种改变使得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是实行高福利政策。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建立了国家福利制度,推行一套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政策,这套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指国家规定最低的住房、医疗、工资和教育等标准,通过高税收缩小贫富差距,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享有最低标准的收入、健康、营养、住房、教育、就业等,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为低收入阶层提供了医疗、养老、失业的保险以及各种社会救助和补贴。
四是用税收调节收入再分配。税收是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战后西方发达国家为了调整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延缓收入差距被进一步拉大的趋势,也普遍采用了税收调节这一手段。具体地说,一是通过改进个人所得税,强化个人所得税在分配中的调节作用;二是开征社会保障税;三是完善和健全财产税,加强对国民收入存量的税收调节;四是开征遗产税,等等。
正是由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和经济运行、管理体制进行了这些调节、改良和改善,从而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仅能够容纳现实生产力,而且生产力还在发展,资本主义统治下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也有一定的缓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三、战后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的局限性
战后资本的主义的自我调节只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自我调整,尽管在一定程度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这种不触动资本主义根基的自我调节带来的问题很多,深刻分析战后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的局限性,对于全面认识自我调节的本质至关重要。
1.国家对经济运行的干预未能从根本克服市场机制的缺陷 资本逐利的本性决定了它不会超越这个目的去考虑整个社会的按比例协调发展,因而无法从根本上克服整个社会生产的有计划性和个人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资本与劳动的对立性决定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生产过剩与消费不足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不同经济手段和政策的相互排斥性、不彻底性和短期行为特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增加就业,却往往导致通货膨胀;用来解决通货膨胀的紧缩政策则会带来加重衰退、增加失业的后果。增加货币供应量会刺激经济增长、但是增税又抑制经济增长。运用需求管理手段刺激总需求会忽略总供给,而刺激资本投资的供给政策不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滞胀,而且还会拉大贫富之间收入的差距。
正是因为这些经济手段和政策不能从根本上控制资本的贪婪,所以也就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制度的梦魇——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二战以来,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没有发生像30年代那样的大危机,但危机次数和频率却大大高于战前。据统计,二战后至20世纪末,美国发生危机的次数是10次,英国是8次,日本是7次,德国是6次,法国是5次。特别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垄断资本实力增强、传统产业衰退以及国际金融局势动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不仅生产过剩,而且从生产扩大到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表现为结构性危机。比如,1974~1975年、1979~1982年的石油危机,1990~1993年的债务危机以及1997年的金融危机,就是结构性危机的突出表现。近年来,资本主义国家一直被这种结构性危机所困扰,一直到今天,由美国次贷危机、希腊债务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仍未见底,类似雷曼兄弟这样的大银行破产的现象屡屡发生,全球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股市起伏跌宕,失业居高不下。面对这种情形,国家干预又显得多么苍白无力!
2.福利政策强化了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且不具有持续性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资金来源有三种途径:一是劳动者上交的保险捐,二是雇主为雇佣人员交的捐,三是政府拨的财政补贴。工人的保险捐,是直接从工资中扣除的。业主按工资比例为工人交捐,是资本家从必要劳动中直接扣除。政府财政补贴则是从增税开支的,而税又是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由此可以看出,垄断资产阶级大肆渲染的社会福利,其资金的来源既不是个人资本家,也不是资产阶级国家,它的唯一来源,就是雇佣劳动者的劳动,就是雇佣劳动者创造的价值。
与此同时,普通劳动者要想领取养老保险、医疗补贴和失业救济,却有着极为苛刻的条件:一是在业时本人必须按月交捐,交捐需到达规定的最低年限;二是必须查明失业原因;三是必须接受就业安排。如果因“行为不端”、“擅自离岗”、“劳资纠纷”而失业,或者拒绝接受就业安排,就不得享受津贴。至于在失业期间干零活,也同样为不给津贴提供了借口。
不能否认福利政策对两极分化的抑制作用,但这种不具有持续性的所谓高福利充其量只是把握到不致激起穷人造反的程度,而绝不可能阻止两极分化愈演愈烈的趋势,更不可能实现垄断资产阶级所鼓吹的“不使富人变穷,而使穷人变富”的局面。有资料表明,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利润率以年均10%~18%的速度增长,而福利支出却下降了21%~31%。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陷入债务危机、经济危机的泥沼不能自拔,有的曾经的高福利国家如冰岛政府等自身已经走向破产,所以这种高福利政策是很难持续下去的。
3.员工持股并没有使工人成为管理者,只是加重了资本主义的剥削 判断股份制的性质,主要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企业中劳动者与股东关系是怎样的,以及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是怎样分配的。
在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持有企业的股票的确是普遍现象。但工人到底有多少股票呢?有资料表明,美国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10%的职工拥有的股票,仅占全美股票的1‰;日本参与职工持股的92%的职工拥有的股份,仅占实施员工持股企业股份总额的0.88%。而且员工持股,却不许员工直接掌握股票,分红只能记在账上,退休或离职时才能使用,其实与养老保险金毫无二致。“真正帮助职工形成个人财产的”,只是极少数。有人说,工人成为股东,可以参与企业管理,这显然是一种无知。所有资本主义企业的董事会都是由资本家和高级职员组成,极个别的工人进人董事会,只能是一种点缀或陪衬。至于股东大会,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小股东很难参加,参加了也没有决策权。
如果一定要说让员工持有股票带来了什么变化,那就是进一步强化了垄断资本对工人的剥削与控制。员工持有本公司的股票,使资本家能够堂而皇之的从工人身上搜刮消费资金,把工人的一部分工资转化为资本,这样既可以扩大积累,又可以减少贷款、少支付利息,还让工人一起承担企业经营风险;股权分散化,结果是降低了控股所需要的股份比例,垄断资本家只要较少的资金就能完成控制所需的股票比例,从而用最少的资金就可以剥削工人、主宰企业。
4.税收调节不可能根本改变分配不公的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税收调节的效果如何,可以从其税收实际,得到最有力的证明。一方面,累进税率更主要的是对税前的影响,使税前分配差距更大。因为高税率只是限制了进人高税行业的经济活动,而手脚被捆得最紧的,自然是广大雇佣劳动者。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资本收益实行政策优惠,资本家们自然趋之若鹜。于是,资本收益以及逃税、漏税等等成了一般收入的主要渠道。这无疑助长了投机资本,使其更具腐朽性。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来说,高税率并未改变既定的收人分配格局,穷人依旧是穷人,富翁依旧是富翁。更进一步的问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真正主人是垄断资本集团。垄断资本集团往往通过各种手段迫使政府在税收优惠方面向它们作出让步。其结果自然是大亨寡头们锦上添花,而广大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者则近乎雪上加霜。
总之,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它对自身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容纳生产力发展的空间是有限度的,而且有极限,这个极限就是:资本主义即便是再发展,也不会使其所有制发展到全社会公有的地步。因此,它的自我调节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私有制,改变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改变基本的不平等的分配关系。究其实质,所谓资本主义自我调节,就是在以私有制为基本经济制度、以市场机制为经济运行的基本方式的前提下,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巩固资本的统治而对其生产关系进行的某些局部调整。所谓自我调节已经改变了资本主义的性质,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人民资本主义”、“繁荣稳定的资本主义”等等,都是没有任何根据的欺人之谈。
第二篇:深刻认识美式资本主义的本质
深刻认识美式资本主义的本质
来源:集大党校 http://dangxiao.jmu.edu.cn 时间:2010-3-17 21:06:33 全文字数:3318字 浏览:639次 打印本文
周文重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式资本主义虽在历史上对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过一定促进作用,但其存在一系列固有矛盾和问题,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暴露出了美式资本主义的弊端。我们应进一步深刻认识美式资本主义的本质,坚定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美式资本主义是美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从欧洲移植、经过改造之后形成的一种资本主义形态。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为美式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美国独特的地理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大量移民来到美洲大陆等因素为美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经过200多年的发展,美式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已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的典型代表之一。
美式资本主义的主要特点是政治上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以及“代议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制和自由市场经济,社会文化上标榜个人自由。从历史上看,美式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彻底战胜封建主义起到了进步作用。与其他形式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相比,美式资本主义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进取意识、企业家精神及自我调节能力,过去200多年美式资本主义对促进美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与此同时,美式资本主义存在一系列固有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始终困扰着美国的发展。
一是美式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形式上是“民主”制度,实质上是富人的政治制度。“三权分立”是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来的政体组织原则,指国家的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分别由不同的机关行使,相互分工,彼此制约。从历史上看,这一原则对于资本主义否定封建主义具有一定进步意义,但作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政治组织原则,其本质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权力分工。在这一原则之下,普通劳动群众参与美国政治制度非常有限,难以形成真正的人民和社会对国家权力监督制约的机制。一些西方政客把“代议制”标榜为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事实上,美国国会议员分属其国内的两大资产阶级政党--民主党和共和党,他们的竞选和政治立场受制于本党利益,同时他们也深受其国内各种资本利益集团的影响。在美国搞政治是以金钱为基础的,竞选人如果没有足够的竞选资金,就很难在美国政治体制中找到一席之地。据2006年《今日美国报》报道,2004年成功竞选为美国参议员,平均要花费700万美元;而筹资少于100万美元的众议员候选人基本没有机会赢得竞选。有美国舆论认为,美国国会是“富人的国会,富人的统治,为富人谋福利”。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耗资高达53亿美元,成为历史上最昂贵的选举。此外,在“三权分立”下,行政、立法、司法等相关部门互相制掣,互相扯皮,在相当程度上降低和影响了政府的决策和行政效率。
二是美式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美式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确比其他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更加自由,一些人将美国成为超级大国全部归功于自由市场经济,却忽视了美国本身特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等因素。美式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在促进美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美国社会带来了沉重的代价。美国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美国的贫富差距在发达国家中名列前茅。美国最富有的1%的人口占有全美约40%的财富,最上层的5%的人口占有社会总财富的60%。美国的发展也是建立在对全球的能源、资源等大量消耗的基础之上的。美国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比重不到5%,其消耗的能源和一些资源却占全球约四分之一。
美国是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发源地,此次金融危机不仅使美国经济陷入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也给世界经济金融造成严重冲击。此次金融危机暴露出美国经济制度的一系列弊端。从表面看,金融资本的贪婪本性和不受约束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许多国际经济界人士认为此次危机实际上是美式自由市场经济走过了头的结果。自上世纪80年代初起,美国内不少人极力推崇自由市场经济,主张在国际经济中实行彻底的私有化、完全的自由化和全面的市场开放。彻底的私有化导致必要的国家干预的缺失尤其是金融监管的严重缺位,完全的自由化导致虚拟经济泡沫不断膨胀,全面的市场化导致了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无序流动,这些都成为引发和加剧此次危机的重要原因。此次危机也暴露出美国政治经济体制深受金融资本等利益集团所左右。长期以来,金融资本利益集团通过各种方式向美国政府、国会和司法体系进行游说,施加影响,使美国政治经济体制在相当程度上保护华尔街的利益,纵容了华尔街金融市场成为一个缺乏规则、疯狂逐利的大赌场。
从深层次看,资本主义私有制度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制度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私有化制度,一方面生产力发展高度社会化,资本也高度社会化,另一方面,生产资料和成果越来越被一小部分富有人群所占有,这种生产社会性与生产资料私人性之间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最终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尽管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借助于科技进步和现代宏观经济政策等手段,暂时加快或延缓经济周期,但不可能从根本上避免其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三是美式资本主义引发和加重了美国的社会问题。美国《独立宣言》提出“人人生而平等”,美式民主制度宣扬“自由、平等、博爱”,在美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些人也曾提出了平权、建设“伟大社会”等口号,但美国社会中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随处可见。口号与现实之间仍存在很大距离。美国种族不平等和歧视状况长期存在。美国在南北战争后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但直到上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经过抗暴斗争,并付出了沉重代价之后,才争取到法律确保的平等政治权利。时至今日,美国黑人群体总体上仍处于不利境地。据美国城市联合会2008年发表的《美国黑人状况》报告,全美近25%的黑人家庭仍处于贫困线以下,全美约有25%的非洲裔生活在贫困中,这几乎是白人贫困比例的两倍。美国内仍存在较严重的贫困问题。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08年8月公布的统计数字,2007年美国的贫困率为12.5%,贫困人口高达3730万人。美国医疗开支占其GDP的16%,居世界第一,但美国人的预期寿命却几乎比其他发达国家都短,居世界第42位,全美尚有4570万人没有医疗保险。此外,美国社会暴力犯罪严重,枪支泛滥,枪杀事件频发。
导致美国严重社会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式资本主义制度决定了美国社会财富的分配是不公平的,是向少数富人倾斜的,多数人的利益和权利被忽视,由此带来了实际上的不平等,且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维护了这种不平等。对多数美国人而言,要实现“美国梦”并非易事。据《纽约时报》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所做的最新民调显示,只有4%的美国人认为自己已实现了“美国梦”,而余下的受访者则感到“美国梦”遥不可及,20%的受访者已放弃“美国梦”成真的希望。
四是美国的对外政策也是维护美式资本主义制度和利益的重要工具。美国经济体系高度开放,需要靠不断大量向国外输出商品和资本,同时大量输入能源、资源来维持,美国对外政策的优先重点之一就是服务于美国经济体系的运转。为此,美国在对外政策中常常交替使用和平与军事“两手”,对符合美国利益的伸出“橄榄枝”,对不符合美国利益则进行威胁甚至不惜动用武力。美国竭力向外推销美国价值观,推行“民主”、“自由”,试图以“美国模式”来改造世界,无视世界多样性的现实,也违背了世界发展的潮流。
总的来看,美式资本主义是美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其曾对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过一定作用,但它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诸多深刻的固有矛盾和弊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文化、价值观体系同美国是有本质不同的,两国的发展道路也不同。历史和现实反复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的立国之基、强国之本、富国之路。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国际形势瞬息万变,而中国的发展旗帜、道路和方向绝不能改变。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论体系。在全球化迅猛发展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今天,中国的发展道路上仍面临许多新的风险与挑战。唯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才能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展望“后危机”时代的资本主义:从“9?11”事件开始
来源:集大党校 http://dangxiao.jmu.edu.cn 时间:2010-6-17 16:00:32 全文字数:7991字 浏览:389次 打印本文
孙长忠
“9?11”事件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间前后相隔7年,因果上也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同时,二者归根到底都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最新表现。展望“后危机”时代,资本主义将逐步告别黄金时代,走入历史必然性为其规定的不归路。
近日,美联储决定提高银行贴现率,被认为标志着这场始于美国、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正在结束,但从全球范围看,其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仍在持续、尚未停止,人们的思考、研究仍在持续、尚未结束。其中,以下两个特殊日期可以给我们提供另一个有益的参考:一个是有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从而引发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日期,即2008年9月15日,另一个则是震撼世界的“9?11”事件的发生日期2001年9月11日,两者相距几乎整整7年。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一个耐人寻味的中国常用词:七年之痒。
一、“9?11”事件发生后的7年,是引发金融危机诸因素迅速发酵、综合作用、集中爆发的7年
飞机猛烈冲向高高的双子座并拦腰穿越,一团火球横空爆炸,两座大厦轰然倒塌,瞬间变成一堆废墟,这样的镜头在全世界的电视上滚动播放,给人们的视觉冲击和心理冲击是空前巨大的,带来的效应是空前震撼的。“9?11”事件一发生,人们几乎众口一词地惊呼:世界秩序和格局从此被根本改变了。这是因为,这一重大事件是极具象征性的:事件发生地纽约是美国也是世界的经济、金融中心,倒塌的世贸大楼是美国全球经济、金融霸权的标志性建筑。“9?11”事件及其之后的7年,美国乃至全球经济、金融中已经发展着的危机因素骤然加速、迅猛放大了。
(一)这7年,是美国同时进行两场昂贵战争的7年。冷战后,美国先后发动了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已经积累了不少负面因素。而“9?11”事件引发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则是美国霸权促成金融危机的中介和催化剂,其直接影响就是美国军费不断增高,总费用甚至超过9000亿美元。如以2000年的3000亿军费为正常基数,8年来美国军费增加绝对数高达12387亿美元,大大超出2008年10月美国用于救市的7000亿美元资金。自古以来,穷兵黩武、巨额军费带给经济的无不是财政赤字、通货膨胀,而美国7年来的防范和应对之策,无疑大大促进了导致金融危机诸方面因素的酝酿、发酵。
(二)这7年,是美元泛滥和全球金融泡沫加速膨胀的7年。为应对2000-2001年美国网络经济泡沫破裂和“9?11”事件后军费猛增带来的经济问题,刺激经济增长,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使利率从6.5%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直至2004年6月。这一低于美联储利率制定原则所要求水平的利率,加之大量发行国债,就使海量美元涌向市场,出现了空前的流动性过剩并流向全球,引发全球性的金融投机,造成巨大的金融泡沫。美国2008年GDP约14万亿美元,但其包括次贷等各种金融衍生品市值已达300万亿美元。2001年,美国一些垃圾债券和信用违约掉期(CDS)等信用衍生品只有1万亿美元,2008年达62万亿之巨,膨胀之速可见一斑。
(三)这7年,是美国金融监管滞后乃至被解除的7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开始了以放松监管为核心的银行业改革。1999年11月《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通过以来,美国金融业进入了创新迭出的混业经营阶段,但金融监管仍沿袭旧有的体制,没能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特别是大量的金融衍生品场外交易监管缺失,使越来越多的潜在风险积累起来,为灾难埋下了祸根。“9?11”事件发生后,特别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后,布什政府为了既保证战争费用,又通过减税等措施保证美国经济和民众生活不受战争影响,从而获得选民支持,只能延续之前几场战争的“成功经验”,利用其美元霸权,进一步放松金融监管,转移世界财富,使全世界为其埋单。但金融监管一旦放松,就犹如纵虎下山,必然加速危机爆发。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在贪婪的逐利本性驱使下,严重脱离实体经济、以钱生钱的所谓金融创新,本身已经包含着欺诈成分,地道的欺诈丑闻就越发数见不鲜了。从2001年起,“安然事件”、“泰科事件”、“朗讯事件”等诸多大公司丑闻接连暴露。去年判决的麦道夫金融诈骗案持续20多年“安全经营”,监管当局却毫无所察。如果不是因为“判断失误”,麦道夫很可能仍在继续经营着他的“事业”。由此可见,美国金融界的混乱局面到了何种程度。
(四)这7年,是美国负债消费日益过度的7年。7年来,美国国家债务从布什上台时的5万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超过11万亿美元。美国国内债务和国际债务总和早已超过60万亿美元,达美国GDP的4倍。从2001年末到2007年底的6年中,美国个人积累的债务更是达到过去40年的总和。美国人不仅透支着自己的未来,还透支全世界的现在和未来,享受着少劳多获甚至不劳而获的生活。然而,经济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泡沫总有破裂之日,无节制的负债消费必然导致危机。
(五)这7年,是美国房地产泡沫成为危机源头祸水的7年。不言而喻,房地产是负债消费的重要领域。此次全球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而次贷危机又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的。布什政府执政后,在“居者有其屋”的理念诱导下,货币的扩张和低利率的环境降低了借贷成本,促使美国民众蜂拥进入房地产领域。2001-2006年,美国房价不断上扬,大涨63.41%。对未来房价持续上升的乐观预期,又使银行等放贷机构纷纷降低贷款标准,使得大量收入较低、信用记录较差的人加入了贷款购房者的行列,成为所谓“次贷购房者”。根据美国房贷信息机构“抵押金融内情”的估算,2001年的次贷发放规模仅为1900亿美元,但2004-2006年的发放规模大幅增加,尤其是2005-2006年两年的发放规模都超过6000亿美元;根据美国另一家房贷信息机构“贷款绩效”的估算,2001-2006年,次贷的贷款与房产比率从79.4%升至85.9%,债务与收入比率从38%升至41.1%,说明次贷发放的风险在逐年加大,质量在逐年下降。一旦经济开始周期性下滑,货币政策出现调整,利率提升,房价暴跌,泡沫也随之破灭,整个链条便出现断裂,引发次贷危机。
(六)这7年,是经济金融全球化发展到新阶段的7年。二战后的经济全球化是美国主导的经济全球化。随着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国和全球虚拟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又是华尔街金融寡头主导的金融全球化。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全球产业分工的日趋深化、美元发行量的不断增加、金融自由化的全球推行,金融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由于各国金融都有不同程度的开放,大笔“热钱”在全球快速流动,各种金融衍生品将全球金融机构盘根错节地联系在一起。美国为实行赤字财政政策、高消费政策和出口管制政策,在全球发行美元、国债、股票以及大量金融衍生品,使美元持续加速贬值,催生了美元流动性过剩和全球流动性过剩。过剩的货币在各国泛滥,大规模跨境流动,加大了全球经济运行成本和风险。
(七)这7年,是新自由主义走向极盛的7年。新自由主义为应对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滞胀问题而在美英等发达国家日渐兴盛,对市场经济具有一定说明作用,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能力。随着“华盛顿共识”的形成,它嬗变为国际垄断资本的经济范式、政治纲领和文化宣言,被当作实现社会繁荣富裕的济世良方而强力推销。冷战结束使新自由主义表面上具有更广泛的所谓“普世性”,美国打着自由、民主、人权和“消灭贫困”的旗号,通过贸易制裁或其他高压手段直至军事干预,强行推进金融自由化,长驱直入开放国家的金融市场,把开放国家卷入国际资本大循环以满足自己的超前消费。进入新世纪,小布什政府不仅在国内继续减税增债,放松金融监管,更在全球发动单边战争,策划“颜色革命”,将新自由主义推上顶点,直至危机爆发。
二、无论“9?11”事件还是全球金融危机,归根到底都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最新表现
去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乔治敦大学发表演讲时,借用《圣经》“马太福音”中耶稣“登山宝训”的故事,批评美国过去依赖借贷消费所创造的繁荣,是在浮沙上建房。他说:“我们知道,建立在疯狂投机、虚高房价、滥发信用卡基础上的经济不能创造长久财富。它只能带来繁荣假象,这给我们所有人带来危险。”奥巴马向美国人疾呼:“不能在同一堆沙子上重建美国经济,必须在坚固的岩石上新建家园。我们必须为经济增长和繁荣奠定新的基础,要从依靠借贷消费的时代,转向储蓄和投资,减少国内消费的同时增加出口。”“沙上建房”是个形象的比喻,它不仅能说明金融危机,也能说明“9?11”事件,还能说明整个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正如前面分析的,无论“9?11”事件,还是全球金融危机,固然都有很多因素,但大多是具体的、政策层面的,归根结底还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当代资本主义进入高度成熟、高度发达新阶段后基本矛盾的最新表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虚拟经济内部,过度的金融创新建立在脆弱的金融安全沙堆上。本来,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应是辩证统一、互相促进的。只有在确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金融创新才是真正有效的;只有通过金融创新推动金融发展,才能实现更高程度的金融安全。但是,华尔街不顾金融安全,一味金融创新,甚至到了违背常识的程度。次贷的安全性是连金融门外汉都能明白的,可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却凭着非凡的金融天才,充分利用美元的特权地位和有着同他们类似道德风险的评级机构,不仅发放了次贷,还硬是将其证券化、扩大化。结果,尽管次贷规模只占美国房贷规模的15%左右,次贷市场只是美国信贷市场的一小部分,但它一出问题,就像“蝴蝶翅膀”的浑浊效应一样,从点到面、从下到上、层层扩散、环环相扣,直至危机全面爆发。
(二)在美国资本内部,扩张的虚拟资本建立在萎缩的实体资本沙堆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正因为价值的货币形态是价值的独立的可以捉摸的表现形式,所以,......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就是赚钱。生产过程只是为了赚钱而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只是为了赚钱而必须干的倒霉事。因此,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周期地患一种狂想病,企图不用生产过程作中介而赚到钱。”于是,沉醉于“以钱生钱”的金融投机就使危机首先发生在虚拟经济领域。近年来,美国社会财富日益向金融部门集中,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脱节日益严重。2007年金融、房地产服务业人均GDP是全美国同时期人均GDP的8倍多;华尔街占所有公司利润总额的40%,而实体经济只占60%;美国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985年为28%,2003年下降为14%,2007年下降到11.68%。即使实体资本也越来越多地通过参与虚拟经济来获取利润,破产前的通用公司金融子公司的资产只占全公司的3%,实现利润却占80%。以金融业为代表的虚拟资本严重脱离实体资本而过度膨胀,必然成为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
(三)在美国国家内部,富有的垄断寡头建立在贫穷的中下阶层沙堆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资本和劳动的回报率“剪刀差”越来越大。28年来,实际最低工资几乎下降50%,社会财富迅速集中到少数人手中。《财经时报》称,1987-1989年,美国最富的5%家庭的收入是最穷的5%家庭的9倍,2004-2006年则达到12倍。据《财富》杂志公布,1981年美国共有约13名10亿美元富翁,1988年有68名,截至2007年3月已达400多名!1981年,美国1%的人口拥有20%的社会财富,2007年则高达40%以上;最富的5%人口占有超过50%的社会财富,占人口40%的低收入阶层只拥有1%的社会财富。在美国GDP增长的同时,劳动者不仅工资持续降低了,社会福利也遭到削减,致使收入不足以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美国加州贝克来大学比较发现,目前美国收入分配不公的程度比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前夕有过之无不及。这样,在广大劳动群众相对贫穷的松软沙堆上,少数垄断寡头越来越高的财富大厦,又怎能固若金汤?
(四)在发达国家内部,强大的美国霸权建立在软弱的盟国制衡沙堆上。二战以后,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地位的世界经济金融体系。无论欧洲、日本,任何国家要有所发展,必须进入这个体系,依附于这个体系。冷战期间,由于苏联集团的竞争,美国对盟国比较负责任,没有滥用霸权,盟国也无人挑战,即使日本这样个别快速发展起来的国家一时有损美国利益,美国也能以一纸广场协议逼其就范。冷战的结束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作为“一超”的美国在综合实力上远远超出其他诸强,以美元霸权为基础的美国霸权畅通无阻,无人制约。美元成为最主要的国际货币,最主要的国际结算单位,最主要的国际贸易的支付工具,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场。美国既可操纵国际金融体系吸收、转移从而无偿占有世界财富,又可依靠美元增发和贬值,将损失和风险转嫁出去。正如绝对的权力容易导致绝对的腐败一样,缺乏监督制衡的美国全球霸权也被严重滥用,直至酿成危机。
(五)在全球经济范围,有序发展的跨国公司建立在无序乏力的全球调控沙堆上。当今世界,跨国公司、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和国际经济协调机制成为经济全球化三大支柱,这三大支柱又都是由美欧等发达国家主导的。其中,跨国公司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可以运筹帷幄、全球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世界500强中,美国拥有近半数,欧洲和日本拥有近半数。跨国公司运用超强实力,凭借层层保护,在全球范围内攫取自身最大利益,又何谈全球调控?在跨国公司不受世界人民制约的情况下,任凭弱肉强食的经济逻辑无障碍通行,怎能不导致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蔓延?
(六)在世界各国之间,富庶繁华的发达国家建立在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沙堆上。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尽管世界市场已经开始形成,宗主国对殖民地的剥削已经开始扩大,但资本的剥削还主要限于资本主义一国内部,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也主要限于一国内部。到了今天的全球化时代,随着发达国家把被称为夕阳产业的传统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并通过控制核心技术、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剥削全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劳动成果,也就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具体反映从一国内部扩大到全球范围,导致南北差距不断扩大。最近9年来,世界174个国家中的前15名与后15名的收入差距从60倍扩大到了74倍,而在60年代仅为30倍。现在世界上最富有国家的人均收入比最贫穷国家的人均收入高出330多倍;世界南方欠北方的外债总额从1991年的7940亿美元急增至目前的3万多亿美元,10余年翻了4倍多。世界银行报告显示,2004年全球60亿人口中,10亿人掌握全球GDP的80%,另外50亿人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华尔街日报》指出,2007年全球0.7%的人却占有世界1/3以上的财富。少数垄断寡头不断膨胀的巨富建立在几十亿人民日益加深的贫穷之上,看不到苦难尽头和希望曙光又满腔仇恨的一些人沦为恐怖分子并把矛头对准美国等发达国家;高高耸立的世贸大厦原来矗立在一片沙堆上,越来越大的金融泡沫像气球一样越飘越远,原来也只是海市蜃楼。这样,从“9?11”事件到全球金融危机,直至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走向,都不过是合乎逻辑的自然历史过程。
三、展望后危机时代,资本主义的演变正日益呈现新的趋势
与过去历次经济危机相比,此次金融危机既有本质上的共同点,又有很多前所未有的新特点。其程度之深重、影响之深远、意义之重大,再联系到“9?11”事件,它们对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来说,确实是战略性、全局性的标志事件。随着后危机时代的到来,我们可以逐渐看到,危机成为资本主义演变的“历史拐点”,告别高潮、走向衰落的新趋势将呈现在世人眼前。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是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虽然没能从根本上动摇资本主义体系,但无疑造成了沉重打击。从经济上看,美元和美国经济端赖世界各国对它们的信心,而危机打击最严重的就是这种信心,这种信心又恰恰是当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集中反映;尽管相当长时间内世界还将被迫依赖美元,美国也拼命维护人们的信心,但从长远来看,信心暨美元霸权的动摇乃至丧失是大势所趋,是对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致命性打击。从意识形态上看,危机的爆发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神话的破产,催发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腐朽性和虚伪性,必然催化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幻灭,资本的谎言已难以再像过去那样大行其道。从发展阶段上看,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枢纽。金融资本是资本最高和最抽象的表现形式,是资本对人类社会的最高统治。国际金融垄断是帝国主义发展新的最高阶段。按照事物发生、发展、高潮、灭亡的辩证规律,资本主义不仅已经达到最高阶段即高潮阶段,还在这个阶段发生了全球性危机,说明资本主义正在盛极而衰,走向没落,尽管这不是一个短期过程。从世界格局上看,美国霸权的昔日辉煌难以再续。冷战结束后,美国完全称霸世界、畅通无阻,几场战争、十分顺手。但好景不长,很快便遭到强大反抗。“9?11”事件本身就是一次重大反美行动。尽管经历危机后的美国仍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支撑其霸权的经济基础却难以持续,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阐述的大国兴衰规律仍将起作用。高喊“改变”口号上台的奥巴马运用“巧实力”,再次进行战略调整。但总起来看,美国已难以自行其是,任何重大问题的解决都必须倚重盟国,借助大国,通过联合国,团结国际社会。
资本主义从自由到垄断、再到国家垄断、直至今日国际金融垄断的发展过程,就是资本主义因素不断自我否定、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孕育的过程,也是随着量变发生局部质变的过程。分析今天发达国家的情况,无论经济、政治还是文化、社会乃至生态文明,与马克思时代相比,其中的资本主义因素都已经大为减少,而社会主义因素明显增加了。当然,这种减少、增加还没有达到全局质变的程度,基本矛盾和社会性质尚未改变。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最高阶段,随着后危机时代的到来,上述减少、增加还会继续进行下去,直至量变引起全部质变,实现历史飞跃。
鉴于美国的技术、人才等优势,正如历次危机都推动技术进步升级那样,此次危机后美国开发新能源、提高制造业高科技含量不仅能够成功,而且能使美国实力得以恢复和增强,但是由于美国制造业成本过高且比例太低,处于主导地位的虚拟经济又高度依赖金融自由化,美国要实现整个经济的转型调整恐非易事。前不久美国得克萨斯州发生的撞机事件,使人又想起了“9?11”事件,甚至有媒体称为恐怖袭击,反映了金融危机后美国的中产危机和深刻的社会矛盾。希腊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也凸显了金融危机席卷下欧洲经济社会问题的深重和调整变革的艰难。更为重要的是,以美国为代表,资本主义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不在于其力量的绝对削弱,而在于其无法逆转的相对衰落趋势。这里相对的,正是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60年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金融危机在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重大机遇,正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总之,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善于把危机带来的不利因素转化为调整、升级的重大机遇,打好当前转变发展方式和深化改革等攻坚战,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就一定能向全世界证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一定能摘取与资本主义“和平竞赛”这场更加无与伦比的奥运会的闪亮金牌。
(摘自《人民网》2010年5月21日
第三篇:《阿甘正传》:深刻控诉资本主义
《阿甘正传》:深刻控诉资本主义
《阿甘正传》到底是部什么电影? 有人看到第十三遍,说这是部爱情电影。
我看第一遍的时候,就非常清楚:这是一部深刻控诉资本主义社会的电影。羽毛飞啊飞,电影开始了。憨厚的阿甘坐在长椅上等九路公交车。对着身边来来去去的人,他讲述他的故事:
幼小的阿甘,戴上背撑,两脚有那些金属支架,他无法走路。如果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会有同学背着他上学,风雨无阻,团结友爱。阿甘的同学们干了什么呢?他们不给他让座,拣石头扔他,他夺路狂奔。
对,那个校长,居然因为阿甘智商75,想不让他上学。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我们有九年义务教育,绝不允许、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有一个小姑娘,珍尼,她是资本主义社会贫农出身,有着善良的天性,她给阿甘让了个座位,不在意他是出租房屋食利阶层的孩子。万恶的警察,资本家的走狗们干了些什么?他们拆散这个贫农家庭,不许父亲和孩子住在一起。
阿甘和珍尼在大树上培养着他们深厚的友谊,如果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一定会是他们俩一起做功课,互学互帮,先进带后进,先后带上红领巾、入团、成为积极分子!
是的,多么遗憾呀,在他们年少的美好时光,他们没有好好学习,甚至阿甘进了大学,也是天天不务正业,抱着个球猛跑,跑上四年就毕业了,带上学士帽。我们的大学生,一定要过英语四级、所有学科都及格才能毕业进入社会,成为栋梁之材。
这样的大学毕业生,只能去当兵。在资本主义国家,当兵就是当炮灰,阿甘所在的纵队在英勇的北越社会主义军队AK47的猛烈打击下,溃不成军,纵队的头儿中尉,也丢下双腿。阿甘的屁股上也挨了一枪。他冒着炮火,只为抢救回那个黑人奴隶的后代,他的心,和劳动人民站在一起。
如果是人民军队士兵,受这点轻伤,肯定是要从医院跑掉,跑回前线。阿甘并没有继续为资本家卖命,他在医院里打兵乓球,消极抵抗越战。
恶毒的是,美国居然派一个智商75的人和我们打兵乓球,这不是愚弄我们吗?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运动员战胜了阿甘,狠狠地打击了美国嚣张的气焰。阿甘只输过一次,唯一的一次,就是这一次。
了那么多重要讲话,他们不报道,他们追着一个邋遢的长跑者采访个不停。在那种社会制度下,人民被引向低级趣味,这就是没有人引导和把握方向的必然结果。
写到这里,很悲伤,悲伤得写不下去,还是收尾吧。阿甘在椅子上坐了那么久,才有一个人告诉他可以不用坐车,直接走过去就到珍尼的家。人情冷漠的社会……
珍尼死了,死于爱滋病。小福利没有了妈妈,资本主义社会又制造了一个单亲家庭。羽毛飘啊飘,在那个社会,每个人都如一根飘在空中的羽毛,随时会改变方向和命运。幸运的是,我们不会轻如羽毛飘在天空,我们都是社会主义的螺丝钉。
第四篇:关于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论文
关于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但这一切相对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历程来看还很短。因此,不断研究和学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经验教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这些研究和学习对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艰巨性和必然性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方面思考并进行论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945年以后),短短几十年,资本主义生产力取得巨大发展。这种发展不论是速度还是规模都前所未有,影响巨大。这些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研究价值。那么,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力到底取得了哪些发展呢?下面就对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状况进行初步的认识。
一、对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认识
首先,经济方面。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处于制约地位,世界经济中最大的一块是发达国家经济。世界经济展的速度与规模仍在相当程度上受发达国家的制约,并且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处于支配地位。今天的世界经济是由包括各种类型经济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的全球经济,不是也不能受哪一部分国家的完全支配。但是,诸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
界贸易组织之类的国际经济机构的活动,诸如国际价格、利率、汇率之类的国际经济要素的变动,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支配。
同时在这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五十多年的历程中,也并非都是一帆风顺,它也经历了各种坎坷和波折,呈现出螺旋式发展的特点。
其次,科学技术方面。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科技发展中处于先进地位。从总体上看,代表当今世界科技水平的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例如,诺贝尔科学奖的95%以上被发达国家的科学家获得,世界主要科研活动的80%以上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世界科技论文发表和国际技术专利申请的70%以上出自于发达国家,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其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在发达国家高达50%-70%。
最后,劳动者素质方面。在世界劳动者教育素质中处于高层地位。劳动力是生产力发展诸要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发达国家的劳动者教育素质在世界上是最高的。其人均受教育年限在13年以上,比发展中国家高一倍多;适龄人口大学入学率,发达国家高达51%,而发展中国家仅为8%;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占本国人口的比重,发达国家为3.6‰,而发展中国家仅为0.2‰左右。那么,促使战后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的动力到底是什么呢?总体看来,促成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大类。
二、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对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影响。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的独立因素,而是一个渗透因素,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起巨大而全面的推动作用。随着以原子能的开发与利用,微电子技术等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知识经济的到来对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对消费生活的刺激等方面。
二战结束后,世界进入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新科技革命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伴随着科技革命的第一次高潮,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进入了一个大变化和大调整时期,这主要表现在三大产业比重的分配上。据统计,在1965---1987年中,全部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从5%下降为3%,第二产业下降为35%,第三产业上升为 61%。目前,美国第三产业已达到72%。
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又一次发生新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向服务化、高科技化和信息化转变,第三产业和信息产业迅速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科技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性产业。以美国为例,目前美国高科技产业的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已占50%以上,其中信息产业就占到30%以上,它表明信息技术产业已超过美国的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业,成为最大的产业部门。
其次,全球化对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的全球化。资本的国际运动是资本主义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资本主义从19世纪80年代以来的120年的历史进程,是以垄断的发展为主线的。整个20世纪,资本主义经历了从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由国家垄断再到国际垄断的发展过程。垄断资本的核心是金融资本。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最深刻的变化发生在金融领域,而金融全球化则是这一变化的集中表现。金融全球化是资本全球化的枢纽和杠杆。它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人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金融垄断资本主义。
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对人类社会生产的最高统治。它把生产的社会化又向前推进了一步。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拓展资本主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从而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矛盾和危机。
最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对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影响。跨国公司作为当今世界经济的主体,大多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为主,跨国公司的经济活动是全球经济活动的核心。跨国公司的生产社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全球经济活动中国际生产资本的跨国流动得以延伸。
(二)内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财政,金融政策的调整,加大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增加了宏观调控的手段,放松了对金融市场的管制。从而尽量减轻和延缓经济危机的发生。
其次,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私有制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使阶级矛盾,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为生产力发展提供了一定空间。如实行工会制,建立高工资,高消费和高社会保障,高福利的制度。
最后,在理论研究方面。近年,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对经济伦理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并不断用新的理论成果指导资本主义改革实践,从而从理论高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对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要有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不全面不平衡的。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主要集中在20多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不是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都得到迅猛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只对生产力有阻碍或推动作用,所以,要正确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能认为只要是资本主义就都能发展生产力,只有资本主义才能发展生产力,把资本主义制度当作生产力发展的万能法宝是错误的。
第二、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正在不断放大。我国在科学技术发展上,相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因此,要特别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要重视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第三、重视经济伦理方面的研究,用以反思当今的经济问题,为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和依据。
第四、从发展趋势看,随着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的作用(特别是科技进步、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活力的继续发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将会继续发展,并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保有世界最发达的生产力水平。
第五、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一个螺旋式上升发展的过程。资本主义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他也在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因此,资本主义的消亡还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第五篇:《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记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措施;
2、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能列表归纳;
3、理解:国家干预经济、福利国家制度、第三产业、新经济的概念,能通过情境做选择题。
4、通过对本课学习,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表,懂得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
2、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西方福利制度的利弊,培养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及原因,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学生懂得分析历史要从表象看到本质,懂得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借鉴历史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生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参与讨论,锻炼自主学习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人类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认识到人类文明是随着生产力发展不断进步的,努力吸收其它民族和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教学难点:如何全面认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导入:出示图片---美国人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介绍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开始于1961年,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
观察图片,了解投资庞大的重大科技活动往往是由政府主导的。思考美国战后经济实力强大的原因。
提问:这项重大的科技活动是以谁主导的?二战后的美国为何有如此实力从事如此庞大的耗费巨资的工程,这体现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哪些方面的新变化,让我们来学习新课。
【讲授新课】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开始运用:
回忆罗斯福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走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道路,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秩序
指出罗斯福新政对西方资本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引起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一系列新的变化。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原因:
1)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呼唤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2)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 3)二战后初期各国面临战后的重建任务
4)二战后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需要巨额资金有效管理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
5)二战中为应付战争对工业部门的集中管理
6)私人垄断资本难以克服基本矛盾,不得不接受国家的干预和指导
(2)凯恩斯主义:是当代影响最大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主张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理论。凯恩斯初称为“战后繁荣之父”。
(3)时期: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
(4)作用: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期”
(5)局限(问题):滞胀。
3、混合经济:
二、建立“福利国家”:
1、建立的原因和条件:
(1)西方社会流行福利国家的思想
(2)二战后主国资本主义国家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3)工人阶级和进步政党长期斗争(4)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此提供了物质基础
2、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3、主要措施:
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
4、评价: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1)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了贫富差距,稳定了社会秩序。(2)导致了国家财政不堪重负;纳税人的负担加重特别是中产阶级;助长了惰性,降低了企业和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1、第三产业的兴起: 1)原因: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2)表现:
①在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
②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 3)影响:
①是一二产业发展的结果,反过来以其新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的工业和农业,大大促进了经济竞争力
②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③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质的变化 4)中国的选择:大力发展
2、新经济的出现:
1)原因;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的及时运用,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出现:20世纪90年代美国
3、含义:(三要素)
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增长模式
4、实质:信息化和全球化
5、核心:高科技创新
6、中国:嫦娥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