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农村保险发展状况调查
河南农村保险发展状况调查
谭论
河南是农业大省,加快推进农村保险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河南保险业积极创新实践,不断拓展领域,在提高农村保险保障水平,增强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以及丰富地方政府公共管理手段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总体上看,河南农村保险发展基础薄弱,环境依存度高,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初始时期,农村保险机制制度和市场体系仍不健全,亟待各级政府扶持、监管部门引导和行业资源融合,共同推进农村保险市场健康发展。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河南保险业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大力发展农村保险,农村保险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农村保险业务取得较快发展;农村保险服务能力逐步增强;农村保险从业队伍不断壮大;农村保险产品日益多元化。尽管河南农村保险发展成效明显,但初级阶段初始时期的局面仍未改变,主要特征是:
一是农村保险发展层次和水平偏低。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但仍不适应;业务得到快速发展,但规模仍然较小;保险功能作用得到发挥,但仍有差距;农村保险创新初步尝试,但成效仍然不高。
二是农村保险发展空间仍然巨大。种植业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蕴蓄大量保险需求;规模化养殖业加快发展,蕴藏巨大保险需求;农民医疗及养老保障不足,蕴含较大的健康及养老保险需求;农村意外伤害事故较多,急需保险机制进行风险分担。
三是农村保险发展的环境依存度依然较高。政策支持和政府推动在农村保险事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策性保险基本依赖财政生存,基层政府的支持能够大大推进农村保险的快速发展。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村保险保障程度较低。农业保险覆盖面较窄,农民人身保障水平较低,农村“五小车辆”承保率极低。
二是保险机构违规经营、管理不善问题比较突出。目前河南农村保险仍具有原生态的市场特征,市场基础脆弱,保险机构的恶性竞争和无序发展极大地破坏了农村保险市场资源。具体表现为:非法设立乡镇保险分支机构;非理性价格竞争和销售误导仍较突出;风险防范能力弱;农业保险经营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农村保险发展环境仍需要优化。当前农村保险市场发展环境不优的问题表现明显,如基层政策支持力度弱化;基层行政执法仍不规范;基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组织推动仍有缺失;舆论负面影响明显。
四是农村保险监管不到位。近几年来,保险监管机关把现场检查的力量和精力主要集中在省级和地市级保险分支机构上,对县域和农村保险市场检查较少。现场检查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对基层保险机构和高管人员缺乏管控,削弱了保险监管政策在农村保险市场的效力,影响了农村保险市场秩序规范的有效性。
三、原因分析
(一)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客观上束缚了农村保险的发展
一是经济因素影响。经济基础是保险发达程度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河南农村地区还不富裕,个别地区仍较贫困,大量的保险需求还未释放。二是社会因素影响。目前,河南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保险主力消费人群长期外流,影响了保险消费能力。当前农村传统消费习惯仍占主导,老百姓缺乏购买保险保障的主动性。三是政策因素影响。农村保险政策性瓶颈仍然存在。
(二)观念陈旧主观上阻碍了保险功能与作用的发挥
一是基层干部对保险功能作用认识不足。部分基层政府领导缺乏现代公共管理意识,不善于运用保险机制转嫁风险,不乐于运用保险机制提高公共管理效能。二是农民保险意识依旧淡薄。广大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受传统文化观念影响,缺乏现代风险意识和保险观念,对保险保障诉求弱化。三是保险公司逐利观念较强。一些保险公司单纯追逐利益,盲目进入农村保险市场,破坏性开发农村保险资源。一些保险机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主动提供配套服务、发挥保险功能的意识差,拒保“三农”保险业务。
(三)农村保险发展基础薄弱制约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农村保险市场主体不够健全。目前绝大部分县级及以下保险分支机构仅是展业单位,机构配置不全,服务功能弱化,经费、车辆和人员配置仍然不足。二是农村保险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仍不能适应农村保险发展的要求。三是农村特色的保险产品匮乏。许多保险产品缺少差异性和适应性,城市和农村同一条款费率,缴费高、期限长、偏重投资理财,与农村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农村“五小车辆”保险、家财险和小额信用保证保险等产品的开发销售仍然不够。
(四)监管资源不足、信息不对称影响了农村保险健康发展
目前,河南各类保险分支机构有5512家,但保险监管机关仅有省级一家,并没有派出机构,整个保监局仅有70人,产险市场人均监管保险机构165家,寿险市场人均监管保险机构294家(均不含保险专业中介和兼业代理机构)。监管资源严重不足,监管机构触角过短,造成信息渠道不畅,监管机关难以获得有效或完备的市场信息,难以有效监管农村保险市场,致使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惩处,影响了农村保险健康发展。
四、政策建议
保险在应对自然灾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积极发展农村保险,有利于推动解决“三农”问题,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前河南农村保险需求较大,发展空间十分广阔,需要政策支撑,各方支持。建议:
(一)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保险更多参与农村建设
当前,农村保险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初始时期,自主发展能力弱,更加需要各级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一是加大宏观政策支持。建议省政府研究出台推动农村保险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各省辖市政府结合实际出台文件,制定措施,推动落实。将农村保险工作列入省政府的工作重点,由省发改委、财政厅、金融办和保监局等部门联合组成工作协调机构,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定期督导,整体推动。研究制定基层政府服务和支持农村保险发展的考核机制,鼓励政府部门切实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指导保险公司做好宣传和防灾减损工作。二是积极引入保险机制,改进公共管理。建议省政府在总结和论证我省一些地方好的做法的基础上,逐步推广林州市农房统保、西峡县保险参与综合治理、安阳市计划生育保险等试点经验,通过增加政府的保险直接消费,放大财政资金的惠民效果,减轻社会保障越来越严重的财政压力;推广保险参与“新农合”的洛阳模式,在更多的地市推进保险参与“新农合”、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等托管业务,降低政府财政投入的边际成本,简化运行的中间环节,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保险服务。三是创新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在河南尚未设立农业保险法人机构的条件下,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构建多元化的新型农业保险体系,加强政府对农业保险工作的引导和推动,增加农业保险费补贴品种并扩大覆盖范围,积极开办水利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保险业务,提高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探索发展相互制、合作制等多形式的农业保险组织,鼓励农牧、养殖产业化龙头企业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形成多渠道支持、多形式经营的农业保险发展格局。四是进一步优化保险业发展环境。建议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考核办法》中增加行政执法、司法环境、舆论环境的内容,对执法不严、乱罚款、乱收费、判决不公正、人为负面报道等情况作出考核要求,推动地方政府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各省辖市政府应积极推动地方司法机关加深对保险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严格依法裁判;对地方行政执法部门干扰保险机构经营自主权的,应给予制止和纠正;指导宣传部门加强对涉及金融保险宣传报道的审核把关,维护金融稳定。
(二)保险公司夯实发展基础,提升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保险公司必须准确把握农村保险市场的阶段性特征,加强对农村网点的业务指导和政策支持,逐步从“要保费”向“给扶持”转变,从“挖客户”向“建市场”转变,进一步夯实发展根基。一是加大基础建设。对已设立的基层保险机构,各保险公司应结合当地市场规模、区域特点、服务群众数量等因素,增加费用投入,增强人员配备,加大技术支持,强化内部管控,逐步提高基层保险机构的社会形象和服务能力。计划设立基层机构的保险公司,应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和综合实力,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按照高起点、高标准进行经营场所建设、硬件配置、人员选用,达到设立一家、成熟一家、服务一方的效果。二是加大保险创新。结合当前河南农村实际情况,推出适合农民需求、条款简单、保费低廉的保险产品。人身险方面,找准价格和保额的平衡点,开发具有“分红+健康+养老”功能的保险产品;财产险方面,根据区域特点、灾害状况、物化成本、生理价值等合理确定费率和保额。在服务创新上,以“知农时、懂农事、察民情、体民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决不能超越能力范围进行承保和服务承诺。三是加强经营管理。省级保险公司要从完善机制制度、强化高管责任入手,加强基层保险机构风险管控、合规经营和诚信建设。有条件的省公司明确部门管理农村保险业务,对支公司和乡镇营销服务部实施专项检查。
(三)监管机关加强农村保险监管,促进农村保险市场稳健运行
初级阶段初始时期的农村保险市场发育不成熟,竞争呈现非理性和无序化,需要保护性开发的监管措施,引领和规范农村保险市场发展。一是严格农村保险机构准入和基层高管管理。严格执行基层保险机构审批标准,加强条件审查,科学掌握县级保险分支机构设立节奏,并对县机构的硬件设施和人员配置做出适当调整,提出硬性要求,尤其要从严控制乡镇服务网点的准入。进一步加强保险支公司拟任高管人员任前测试和资格审查,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予许可。组织开展县级保险机构高管人员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其依法合规经营意识。二是进一步完善保险监管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保险监管分支机构建设,争取尽早设立地市监管分局。积极探索和研究监管力量延伸机制,定期向地市行业协会派驻监管干部,指导协会工作,了解基层市场动态,报告当地保险市场突出问题。成立农村保险市场巡查组,重点对县级保险机构进行巡查。三是加强农村保险市场行为监管。合理配置保险监管资源,适度增加基层保险机构现场检查频度,增强保险监管在农村保险市场的威慑力。统筹考虑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受处罚情况、内控状况等,开展分支机构网点发展情况检查。按照机构和人员并处的原则,加大对销售误导、惜赔拒赔、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四)行业协会积极培育保险市场,努力营造保险消费环境
一是积极开展农村保险宣传。各省辖市保险行业协会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汇报,通过他们提升宣传教育的公信力。组织当地保险公司,充分利用地方媒体、乡村广播、乡村重要活动等途径普及保险知识,宣传典型案例,重塑行业形象。二是加强基层保险机构之间的合作与自律。加快推进各地市行业协会建设,进一步完善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行业协会应定期召开会员单位座谈会,为当地保险公司搭建交流平台,增进理解,增强团结合作。结合当地实际签订自律公约,严格依约进行自律检查,对诋毁同业、违约支付高额手续费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惩处,发现违法违规经营的应及时向监管机关报告。探索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加强行业诚信建设,优化保险消费的诚信环境。三是开展行业维权。各地行业协会应代表行业积极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解决一些行政处罚不合理、公职人员负面宣传保险等问题,维护行业的整体利益。
(作者:河南省保监局局长)
第二篇:河南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
70.本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状况调查
河南驻马店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实现了“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应该说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农村义务教育尤其是有着7000多万农村人口的河南,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农民义务教育的负担较重,城乡教育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亟待加强。
一、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严重滞后
调研发现,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与国家相应的验收标准都相距甚远。据调查,民权县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平均校舍占有面积为4.1平方米,与河南省规定的每生平均校舍面积4.8平方米以上,差了0.9平方米,低于最低验收标准14.6个百分点;小学生平均校舍面积为2.1平方米,与河南省规定的生平均校舍3.5平方米差了1.4平方米,只相当于最低验收标准的二分之一强。被调查的民权县农村10所初级中学,总建筑面积为30508平方米,而危房面积就有4635平方米,占15.2%,与河南省规定的危房面积不能超过1%差别非常大。虽然该县最近几年农村中、小学条件有一定的改善,但是学校“一无两有”(学校无危房,班级有教室,学生有课桌)还没有完全实现。在危房内上课的情况还依然存在。宜阳县石村乡铁路村小学办公室是几孔用了几十年的破窑洞,几张破烂的桌子、椅子,几只灯泡。这就是一所小学全部的办公设施。10几个教师就是在这儿备课、办公,然后走向三尺讲台的。由于基本教学设备差,影响了课程的开设,音乐、体育、美术小三门(课程表中有安排)形同虚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宗旨更无从说起。体育作为中招的必考科目,也是考前突击,临阵磨枪。仪器室、电教室、实验室根本找不到,图书室和运动场地及各种教学设备不是没有就是过于简陋、简单。
(二)城乡教育差距日趋拉大,农村中、小学辍学问题严重其主要表现: 一是在办学条件上,城镇学校教学楼、综合楼、科技楼、宿舍楼、仪器室、电教室、图书室和运动场地及各种教学设备一应俱全,城市教育展现出来的已是现代教育的气息。而农村学校绝大部分则连一个像样的教室都没有,城镇教师无法想象农村教师从地上捡粉笔头写字的情景。
二是在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上,由于农村师生所处的特殊环境,农村学生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接触到的知识面相对较窄,导致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升学率低。三是农村学生辍学,尤其是初中辍学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大多数小学生毕业后都会进入初中,但是中途辍学现象比较严重。调查发现,从初一至初三,农村中学生辍学比例呈上升趋势。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是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太差,农村后续教育滞后。尤其是近几年由于不切当地实际,盲目实行集中办学,中、小学合并后,一些学校容纳能力有限,教学条件尤其落后。宜阳县石村乡初级中学,几乎每个班级都在70人以上(随着部分学生学期中间陆续辍学,人数会相应减少),学校的电脑室几乎为摆设,食宿条件简陋,上百人住一间宿舍的现象非常正常,学生吃饭没有像样的饭厅,经常缺水,洗漱都成了问题。而其乡的一些小学,至今还存在着几个年级学生共用一间教室,一个教师的现象。学生的求学困难可想而知。
二是农村师资严重缺编。按照省九年制义务教育达标标准,农村小学教师和学生的比例应为1:18.5,而从调查的数据显示,这些贫困县初中学生和教师的比例几乎达到1:30,小学更高,远远低于省达标要求。在宜阳县部分村庄小学,由于严重缺乏教师,学校只有从稍有文化知识的村民中聘用代课教师,其比例几乎达到50%以上,教学质量根本无法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体、美及英语等学科的教师尤为缺乏,一师多科目多年级上课的现象相当普遍,教师教学蜻蜓点水,难以求精。小三门课程几乎全部是“主科”教师代理,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已经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
三是普通初中、高中教育属典型的应试教育,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不能完全适应目前农村及社会的需要。毕业的学生没有劳动技能,对择业、就业没有多大帮助,读完初中、高中仍是回家种地或外出打工。在农业生产上的简单的同质劳动,所获得的收益文盲与小学、初中、高中生差别不大;外出打工高中以下学历人员收入水平,处于相同的最低层次。所以学习成绩差以及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目标,家长也失去了希望。四是在改善办学条件上,农村中小学除财政拨款外,几乎没有其它费用来补充办公费用和改善办学条件。
四是交通不便,路途遥远。
五是部分初中的校风不是很好,存在校园暴力的现象。据有的学生家长反映,在农村部分中学不但存在一些以大欺小的现象,还存在一些暴力、小流氓行为,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态。很多学生因此而产生了厌学情绪。
五是高中和大学昂贵的学费使许多农民家庭难以承受,而农村大学生当前就业的困窘状态也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目前,在农村,只要你问什么负担最重,大家都会说是供养学生和医疗,许多农户因为供应学生导致了家庭贫困。而部分大中专毕业生毕业后,迟迟不能就业,又给正在辛辛苦苦培养孩子读高中、大学的家长心里灌入了凉水。许多农村学生家长说:咱就是拼命供应娃上了学,也没能力给他找到工作,上了学也白上,还不如不上。六是部分学生因厌学而辍学。有厌学心理的主要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在学校读书学习非常吃力,无心念书,宁愿在家里做工。在对多家初中段辍学的学生家长的访问调查中,许多家长表示,只要孩子愿意继续上,他们都会竭尽全力予以供养,为的是给孩子一个出路,但孩子实在不愿上,家长也没有办法。
(三)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农村实际
目前,农村学校的课程设置同城市一样,实行的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升学为目标,千校一面,万人一书的应试教育模式。许多农村实用的知识在教材上没有,在课堂上也不讲授,学生未能掌握,到了实际应用中无能为力
(三)校园人文环境差
校园文化环境是学校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各种关系的总和,是校园中各种文化现象彼此作用的综合结果。这里不妨从校长、教师、学生、学校环境四个方面看当前农村校园的人文环境。在校长的眼里,国家开设的任何一门课程都不应该是“副科”,要开足、上齐、上好每一门科目的每一课,要摈弃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观念,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活动,以尽量满足学生对教育的不同要求,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在校长眼里,“校园无小事”。而实际情况是,目前农村多数的中、小学校长,他们远远没有把精力放在这些方面,他们的精力主要是放在了对教学设施(危房修葺、教师办公等)的改善,只要升学率高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发展是小事,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读书学习也是小事。教师是社会中文化程度较高且代表了社会的一定规范群
体,应该具有热情、诚实、守信、谦虚、好学等人格特征,以其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自己的工作对象,让他们以自己为楷模而走向社会。但在调查中却发现,不少老师远远没有做到这些,在某些教师的眼睛里面,所谓的教育就是上好几节课,就是要学生掌握好应该掌握的课本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除了要教书,就是还要种好家里的几亩地。一边在教书,一边家里有耕地的小学教师几乎占全部农村教师的50%以上。由于受农村条件的制约,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不够深刻,看到同龄人打工挣钱了他们嫉妒,看到某某人上了那么多年学没有“功成名就”,他们就失去信心。从调查中看出,宜阳县农村初三的学生,现有升学读书成才想法的学生极少,80%的学生都是混到初中毕业了事。从校园建设来看,农村更是落后。大部分小学基本是破烂不堪,和“净化、绿化、美化、香化,”要求相差甚远。如此等等,都体现了目前农村校园人文环境的落后。
第三篇:巴基斯坦保险发展状况[范文模版]
巴基斯坦保险业发展情况及中巴合作建议
2008-06-20 09:22 文章来源:驻巴基斯坦使馆经商处
文章类型:原创 内容分类:调研
独立之初,巴基斯坦保险业的基础较差,险种单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整体实力日渐增强,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步扩大。
一、巴基斯坦保险业发展历程
(一)初级阶段(1947-1972年)。巴基斯坦保险业起点较低,为推动保险业发展,政府建国初期即着手构建保险市场体系,于1952年成立了巴基斯坦再保险公司,同时鼓励私人投资保险业。上述措施使本土保险公司的数量从独立之初的2家增加到1972年24家,保费收入从1949年的1.3亿卢比上升至1972年的51.7亿卢比。
(二)垄断经营阶段(1973-1991)。1973年,佐克菲勒•布托政府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人寿保险公司收归国有,业务由国家人寿保险公司独家经营;1976年成立了国民保险有限公司,经营全国非寿险类业务,同时出台许多措施限制其他非寿险企业的发展。政府后来虽取消了国有化政策,但一直没有开放保险市场,行业处于垄断经营状态。但这一时期巴政府将保费整体下调了33%,吸引了大批民众投保,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行业的发展,年均增速保持在15%左右。
(三)起伏跌宕阶段(1992-1999)。1992年巴政府重新开放保险市场,巴保险业一度迅速增长,1992年当年增长了24%。随后几年由于贝•布托和谢里夫轮流执政期间国内政局动荡不安、1998年巴进行核试验后西方国家对其实行经济制裁等原因,巴经济遭
受沉重打击,加之巴政府对外资进入保险业一直实行严格限制,保险业发展步伐明显放缓,1999年的增速仅为6%。
(四)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穆沙拉夫军政府接管政权后,通过立法推动和规范保险业的发展,2000年和2002年先后出台的《保险条例》和《保险业新规定》,大大促进了该行业的发展,2001-2006年保险业年均增速达22%。但由于传统保险业经营理念与伊斯兰教义冲突,许多民众仍不愿投保。2005年9月,巴政府为此批准成立了伊斯兰性质的大家福(TAKAFUL)保险公司,普通穆斯林民众开始参保。
二、巴基斯坦保险业现状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巴保险业市场体系逐步健全。截至2007年底,巴共有52家保险公司,从业人员逾5000人,其中34家在卡拉奇证券交易所上市。按企业性质分,国营3家,约占市场份额的35%,私营49家;按业务性质分,寿险5家,非寿险42家,再保险1家,大家福4家。
据巴证券委员会统计,截至2007年底,巴全国保费收入达663.7亿卢比(合11.1亿美元),同比增长20%;保险业总资产为3157.9亿卢比(合52.6亿美元),同比增长51%。保险在经济生活中的补偿功能逐步得到发挥,巴保险公司2007年共赔付378.3亿卢比(合6.3亿美元),其中寿险赔付135.4亿卢比,非寿险赔付242.9亿卢比,对迅速恢复生产、保持经济稳定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各保险公司针对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的需要,纷纷推出商业险、责任险、健康险和医疗险等险种,业务范围逐步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民众参保意识也随之增强。
但相对于其人口及经济发展速度而言,巴保险业发展仍相对滞后。到2007年底,巴国内保险深度仅占GDP的0.8%,保险密度仅为4.6美元,远低于印度(3.1%和22.7美元)
和斯里兰卡(1.4%, 16.3美元)等南亚国家。制约巴保险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一)国内政局动荡,经济无法实现长期持续稳定发展,保险业缺乏良好发展的根基。
(二)个别保险企业偿付能力不足,有的甚至故意逃避赔付责任,留下“孤儿保单”,行业整体信用度较低。
(三)营销队伍良莠不齐,大部分从业人员只受过短期培训,金融保险方面专业知识明显不足,且流动性大,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都不尽人意。
(四)部分穆斯林民众认为传统保险业将保险资金用于投资获利是“不劳而获”的行为,与伊斯兰教义相悖,不愿参保。
三、巴基斯坦保险监管机构及主要保险公司
建国之初,巴商务部兼管保险和证券等行业,1992年巴政府重新开放保险市场后,成立了证券委员会负责规划和监管证券和保险市场的发展,同时保留商务部对国家寿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的直接管理权及行业法规条例的最终审批权,实行两部门同监共管。巴政府还指导成立了保险业协会(IAP),绝大多数保险企业均已加入该协会。
国家人寿保险公司:成立于1973年,是巴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隶属巴商务部。2006年底的注册资本为9亿卢比(1500万美元),保费总收入159.9亿卢比(2.7亿美元),全国共有461个营业网点。主营业务包括团体寿险、养老险和个人寿险,近年开始推广健康和人身意外保险。
国民保险公司:成立于1976年,是巴最大的国营非寿险公司,承担了大部分政府保
险项目。2001年进行公司化改革后,注册资本增至20亿卢比(3300万美元)。2006年末,该公司保费总收入为4033.9万美元。
巴基斯坦再保险公司:成立于1952年,是巴唯一一家经营再保险业务的公司,隶属巴商务部。2006年底该公司再保险保费净收入为16.9亿卢比(2825万美元)。
EFU保险集团:始建于1932年,是巴最大的保险集团之一,旗下公司包括EFU普通险公司、EFU人寿保险公司和Allianz - EFU健康保险公司,其中EFU人寿保险公司是巴第一家私营人寿保险公司。2007年该集团保费收入达61.1亿卢比(约1亿美元),赔付金额达50.9亿卢比(8483万美元)。
巴科(威特)大家福保险公司: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本5亿卢比(830万美元)由巴基斯坦、科威特、马来西亚、沙特和斯里兰卡5国共同投资设立,是巴首家伊斯兰性质的保险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机动车辆险、财产险和海运险等非寿险业务。该公司成立后,吸引了大批穆斯林民众投保,2006年保费收入达1.4亿卢比(226万美元),业务呈快速发展的趋势。
四、巴基斯坦保险业对外开放情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巴政府近年逐步放宽了保险领域投资政策,允许外资最高持股比例达100%。截至2007年底,巴共有8家外资保险公司,其中寿险2家,非寿险2家,大家福4家(巴境内一共4家,均为外资背景)。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总体占有率仅有8.5%,但寿险市场占有率达43.7%。从长远发展趋势看,外资保险公司将在巴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外资保险公司在巴发展的优势主要包括:
(一)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财务、会计、评估、精算的制度和规范健全,赔付能力
强。
(二)总部在海外有比较完备的投资网络,资金运用渠道多、运作方式灵活,投资风险相对较小。
(三)产品创新能力强,能够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和推出新的险种,在竞争处于有利地位。
(四)具有丰富的培训经验,营销人员整体素质较高。
巴政府近年也有意识吸引外资进入保险领域,以吸取先进经验,提高行业整体水平。外商在巴开设保险公司的主要条件包括:
(一)获得巴商务部的无异议证书(NOC),并在证券委员会注册。
(二)寿险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5亿卢比(约合830万美元),非寿险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3亿卢比(约合500万美元)。
(三)寿险公司最短经营期不少于10年,非寿险公司最短经营期不少于3年。
(四)各保险企业法定准备金不低于注册资本的10%,且必须存入巴国家银行(央行)或其分行,寿险公司的养老保险、健康和意外险、理财型寿险等业务的准备金另计,一并存入央行。
五、我与巴在保险领域开展合作的有关建议
巴基斯坦拥有1.6亿人口,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是南亚地区新兴的保险市场之一,我国保险公司可考虑适时在巴设立机构或通过收购当地保险公司的方式,进入和开拓这一市场,以推动双边经贸合作的全面发展。有关建议如下
(一)有关部门充分利用中巴自贸区服务贸易谈判之机,为我保险公司进入巴市场争取更多便利条件。
(二)深入了解和分析巴政治和经济发展态势,做好前期市场调研,有效规避相关风险。
(三)认真研究巴保险业的经营模式、产品设计、风险评估、费率厘定等方面的做法,审慎选择合作模式,通过参股或合资方式进入巴市场,以分散投资和经营风险。
(四)结合中资企业在巴开展业务情况确定主营业务,设计和开发险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我企业在巴开展经贸合作提供有效保障。
驻巴基斯坦使馆经商参处梁叶 执笔
二○○八年五月(首发子站:驻巴基斯坦经商参处子站)
第四篇:农村青少年生存与发展状况调查
青浦农村青少年生存与发展状况调查
青浦团区委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青少年在社会大潮的冲击下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农村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成为农村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当前,青浦正围绕“绿色青浦”的发展主题,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而青浦农村青少年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决定了他们在青浦发展中作用力的发挥。本项调研的目的就在于深入了解青浦农村青少年的生存与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为团区委和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关键词农村青少年 发展现状 意识跟进 工作介入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有资料显示,在我国总人口(大陆)中,居住在农村的占64%左右;而年龄在14-35岁的青少年又占农村总人口36%。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经济和意识形态领域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村青少年这一庞大群体在社会大潮的冲击下,由于受到社会环境、传统观念、素质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也悄然起着变化,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农村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成为农村发展的一大问题。青浦青少年是青浦大变革、大发展的生力军,在实现青浦新一轮的发展目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青浦的发展需要的是协调发展、和谐发展,青浦农村青少年的协调发展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生存与发展状况又对区域协调发展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次调研的目的就在于了解当代青浦农村青少年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本次调研根据青浦农村青少年的分布和比例,发放问卷400份,覆盖全区各个乡镇、街道,回收有效问卷330份。受访者中,男性181人,女性149人。为了对问卷调查结果作有效的补充,课题组还先后召开了3个座谈会,开展了多例个案访谈。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现状分析近年来,青浦农村青少年生存与发展现状总体来说上了一个台阶,处于一个积极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青浦农村青少年的价值判断社会变革为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但也带来了各种碰撞、冲突及选择的困惑和焦虑。青少年尚处于价值观形成时期,其价值观呈现出多元性和不确定性。总体上说,青浦农村青少年价值观的发展变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是一致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利益观、义利观也是一致的,同时也体现出青少年群体的特质,体现出个人权利意识和个人利益追求增强的倾向。此外,想问题、办事情只从个人角度出发,贪图享受等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调查显示,农村社会风气和文化氛围正在不断改善。当问及“您所在的村(居委会)是否重视对村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时,有46.6%的受访者认为重视,认为不重视和无法判断的分别有28.8%、24.5%。广大青少年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愿意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当问及“如果需要你做一次义务志愿者,比如为孤寡老人和困难学生送温暖献爱心、义务劳动等,你是否愿意”时,近八成受访者表示愿意。
2、青浦农村青少年的社会交往和家庭观念人的社会性决定了必须与周围的人交往,并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渐成熟。青浦农村青少年的社会交往面进一步扩大,交往方式呈现多元化。调查显示,青浦农村青少年注重社会交往,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会以积极态度进行处理。67.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善于与周围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61.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遇到不幸挫折或别人反对时,能保持工作或学习热情;76.4 %的受访者认为如果父母亲人不在身边,能料理自己的生活;如果遇到某些心理问题,如经常比较烦躁、脾气坏,有网瘾、比较自闭,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沟通,害怕踏上社会等等,三分之二的受访者愿意接受社会帮助。青浦农村青少年关注家庭,家庭归宿感强。调查显示,青浦农村青少年认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家庭和朋友。89.4%的受访者现在是和父母家人一起居住;六成受访者表示父母会鼓励自己从事感兴趣的职业;56.9%的受访者表示如果自己做错了事,父母会理解。调查还显示,农村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对自己帮助最大的也是家人和朋友。如果遇到影响人生的事情或遭受挫折时,四分之三的受访者会向亲友寻求帮助,还有四分之一表示自己解决。这或许也从另一方面表明,青少年存在一定依赖,缺乏独立性。
3、青浦农村青少年的就业问题由于农村青少年本身技能水平与理想职业存在差异,加之东片、西片农村经济不平衡,特别是西片农村,青少年的就业和发展还受到相当多的制约。农村青少年向往稳定的工作,对工作收入的期望值较高,注重工作是否有发展前途又能发挥自己的专长等。农村青少年感到就业压力很大,大多数希望得到更多的培训机会,对自己的工作前景表现出期盼。调查显示,青浦农村青少年就业情况不容乐观,330个受访者中半数无正式职业,32.7%无业,20.3%待业,7.3%打零工。同时,53.6%的受访者表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就业,还有18.2%的受访者感到最需要解决的是适应工作压力、提高工作待遇问题;44.0%的受访者表示当前最大的苦恼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31.0%的受访者认为在寻找合适工作时没有亲友可以依靠;大多数受访者的收入在1500元之下,甚至没有收入,依靠父母,赚钱求生存成为他们的第一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各方关注和政府引导,青浦农村青少年就业心理状况呈良好发展趋势,有较强的进取心和学习意识,并正在逐步建立良好的就业心态。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找一份好工作的最主要因素依次是:身体健康、工作技能和学历、社会关系、工作经验、其他。59.4%的受访者顾虑因技能水平低而找不到工作;84.8%的受访者愿意继续学习充电、提高学历和技能;78.2%的受访者选择工作时首先考虑发展空间和收入;不少受访者愿意选择自主创业,但自身也存在着创业的惰性。
4、青浦农村青少年的文化生活当前,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求一时之乐的道德虚无的文化心态取代了文化应有的道德追求和理性思索,文化发展呈现平面化与世俗化的发展趋势。青浦青少年的文化生活状况与文化青浦的建设息息相关,调查显示,青浦农村青少年的文化氛围有待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活相对比较单调,主要是看电视电影、上网聊天玩游戏、打牌、搓麻等。同时,社会的发展进步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状况,也改变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理念,加上青年寻找工作的压力提高了其文化生活需求。调查显示,受访者中,高中、中专、技校、职校毕业的占54.2%,大专及以上占27.3%,初中及以下占18.5%。当问及最希望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时,获选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计算机技术、学历进修、驾驶和维修技术、数控机床、缝纫、种植养殖技术等。
(三)原因分析
1、农村客观经济条件制约了青少年的成长读书时期农村经济相对落后,成为制约青浦农村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根本原因。首先,由于当时经济较落后,许多农民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如何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上来,而对子女就放松了教育;其次,由于原来农村经济困难,许多农村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特别是青西片,一些基本教育配套设施跟不上,加上农村教师资源流失,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造成当地青少年整体素质不高,发展缓慢,目前这一情况已有较大改观。另外,农村经济的相对落后,也使得一些青少年成长和发展所必需的教育活动场所和文化阵地严重缺乏,农村青少年各方面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智力和兴趣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影响了全面发展。
2、社会不良现象影响了青少年的思想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也是人生中最富于变化的时期,容易受社会环境影响。由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利益显性化和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腐败和丑恶的现象,由此而来的不公平竞争对于靠自身努力去拼搏的农村娃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大多农村青少年天性淳朴善良,没有复杂的“官”系网,没有可以任意挥霍的金钱,只是依靠自己的劳动去收获果实,但当看到极个别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轻而易举就能获得他们付出百倍努力甚至一生都难以得到的利益时,他们的心态就会失衡,就会产生消极和悲观的思想,对他们所经受的正统教育产生怀疑,从而使价值观念产生畸变,有的甚至会走向极端。
3、农村落后的观念阻碍了青少年的教育农村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大中专学生毕业分配制度改革影响了广大农民对子女上学的信心,“读书无用”的观念在很多家长和青少年心目中普遍存在,致使许多农村学龄少年中途辍学或不愿意继续学习,失去继续受教育的机会,过早进入社会。另外,社会和家庭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简单的说教比较多,不能以青少年所喜爱的形式广泛开展。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意识跟进第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强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引导青少年塑造高尚品质和健全人格,在关切自我的同时更多地关注社会。第二,青少年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相互依存,要在加快发展中进一步改善青浦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净化青浦的社会风气,提高青年对农村发展的满意度、认同感和归宿感。第三,弘扬创新创业的青浦新市民精神,大力营造青浦良好的创业氛围和创新环境,出台鼓励人们特别是青年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措施,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第四,青浦的发展需要城乡同步发展、青东青西均衡发展,应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改变农村环境恶化、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的局面,使得农村青少年愿意留在农村发展。第五,进一步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强化共青团组织协助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务的职能,支持共青团组织推进青少年事务社会化,形成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青少年事务管理的运行机制,服务青少年发展。
(二)工作介入青少年作为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群体,社会往往喜欢把青少年不同时期所具有的特点标签化:叛逆、不懂事等等。农村青少年更是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从小的生活环境和不够理想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造成了农村青少年问题的日益突出。我们可以对不同青少年群体的问题进行分类解决,对于青少年学生,共青团可以联合学校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丰富课余生活;对于社区青少年,基层团组织可以寻找社会资源,如利用各镇成校的师资力量和社保中心的就业信息资源为他们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和就业信息,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帮助他们解决最迫切的现实问题。同时,我们要利用好各镇的青少年社工力量,更直接地为青少年提供服务。农村青少年问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政府、个人共同努力,才能根本解决,青少年社会工作就是其中的润滑剂和推动者。“相信青少年是可以改变的”,这是青少年社会工作所坚持的理念。下面,我们从社工的视角提出有关对策和建议。
1、家庭方面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大部分农村家长采用比较传统的教育方式,对子女往往是以打骂为主,往往遇到问题时和子女沟通的非常少,子女和父母之间的关系相对城市来说更加冷漠些,要打破这种僵局,社工在其中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距离拉近,引导父母给予子女更多的关爱。社工在介入的过程中,可以先利用农闲时期,召集农村的父母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观看有关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电影,并在活动过程中给家长提供一些资料或大家比较感兴趣的期刊等。之后,社工可以到田间地头和青少年的父母聊天,使他们树立科学教育子女、给予更多关爱的意识。然后,选择一两户作为个案进行帮扶,使农民能看到效果。当然,社工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对青少年家庭有所帮助,克服农村信息落后的缺点,帮助农民增收创收,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学校方面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影响着农村青少年的发展,学校只设立单纯的课程教育,没有丰富的课外生活,学校和社区各种活动场地缺乏,这些和青少年处于成长阶段的天性相背,导致青少年上网、玩电子游戏、进录像厅等现象时有发生。老师教育方法不当也导致青少年厌学问题的发生。可以在农村学校成立青少年工作坊,针对青少年遇到的问题,通过社工介入来帮助解决,使社工成为学生与学校沟通的桥梁。社工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创新活动项目,并尽量将活动时间安排在课间或课后,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够学到东西,同时又占去他们进电子游戏厅的时间。社工可以通过在学校放映有关青少年问题的影片,组织学生观看,鼓励学生克服自身不足。社工还可以在周末招募学生志愿者,适应青少年的个性特点,组织他们参与到农田作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并在活动结束后共同分享劳作的结果。此外,社工可以观察和发现学校有哪些资源可以运用,或者帮助学校从外部得到相关资源,为青少年学生提供帮助。
3、个体方面社工可以针对农村青少年面临的问题,本着“助人自助”的理念,从不同方面给予引导。对已经辍学的青少年,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推荐参加技能培训,帮助分析进城务工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对在校学生,通过在学校成立工作坊,从学习、心理、家庭问题等方面给予帮助,抵制农村不良思想对青少年的侵害,同时可以利用已有的图书馆、篮球场、足球场等简单的基础设施,丰富其课外生活;对已有行为偏差的青少年,进行个案咨询,使其融入到农村社区中去,当然,这需要整个农村社区居民对他们的理解、关怀。(孙挺、刘成涛、徐敏、杜敏、盛斌、罗新征)
第五篇:***农村保健品化妆品市场发展状况调查
***农村保健品化妆品市场发展状况调查
***县位于***北部,是首都远郊区县之一。全县总人口43万,其中农村人口31万,占72%。***农村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美意识不断增强,保健食品、化妆品(以下简称两品)的消费成两位数增高,为保证农村保健食品、化妆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按照市药监局关于保健食品、化妆品专项整治的具体部署,结合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工作,我们对******县农村保健食品、化妆品市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改变现状的一些具体对策和措施。
本篇调查报告,通过综合***地区农村保健品、化妆品市场状况方面的调查,来分析农村保健品、化妆品消费群体的特征及保健食品、化妆品市场的总体状况,为今后的两品监管提供决策参考。
一、***农村保健食品市场状况
(一)市场状况分析
目前***地区农村保健食品市场上,保健食品主要有下列几类:增强免疫力类、增加骨密度类、辅助改善记忆类、缓解体力疲劳类、清咽类、辅助降压、降血脂、降血糖类,这也是目前保健品市场主要产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增加骨密度类产品异军突起,提及率达到85%。
保健食品销售渠道主要以药店、商店兼营为主;在医疗机构也有销售;***农村地区专营企业没有;其中,主要以药店专柜为主。另一方面,人们也越来越对在药店以外的销售场所,如厂家直销、上门销售等商业渠道购买保健品,其中主要以“买一送一”和“专家咨询”为主。
根据对***农村地区保健品消费者购买保健品的途径的调查显示:
销售场所
医院/药店
商店/超市
厂家直销
上门销售
其他
所占比例(%)
55.0
22.7
18.52.0
0.8
从以上图表显示的情况看,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的时候,继续保持对医院和药店的信任和忠诚,这一部分消费者占被访者的55.0%;同时,消费者在选择保健品购买场所的时候,开始关注商店和超市,这一部分的消费者占被访者总数的22.7%。“买一送一”和“专家咨询”对消费者的购买欲有最强的刺激,原因可能在于,第一消费者的保健意识相对较弱,将其作为药品购买;第二不法商贩将保健品当做药品虚假宣传有关。同时说明消费者对保健品的认识更侧重于保健药品,对其功效更偏信于专家的观点。调查认为,必须加强保健品市场规范化管理,在加强医院、药店监管的同时,加大对其它消售渠道的监管。
随着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在医疗保健费用支出上,年平均每人保健费用支出都以两为数的速度递增。调查显示,未购买也未服用的比例不到三成。可见在***农村保健品消费已趋向大众化,保健意识也有明显提高,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潜力。据调查,在***地区,每年仅增加骨密度类产品消费额就有近200万元。与此同时,保健品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
(二)人们认知保健品的主要途径
电视、报刊、杂志是消费者信息来源最多、最广泛的媒体。电视及报刊的广告是以其媒体导向性强、直观等特点,成为消费者最易接受的媒体广告形式。对于保健品的选择,电视及报刊广告中对症状及功效和主治的描述,会引导消费者结合自己本身的状况去选择,找到产品与消费者自身需求相吻合的契合点。这反映了如果广告宣传言过其实,势必在广大消费者中出现一些不安全因素,令人担忧。因此,对保健食品广告监管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必须严把广告审批权,做到统一集中。
(三)消费者行为特征分析
消费能力:保健品消费比例调查显示,家庭收入高的要高于家庭收入低的,且消费比例与收入基本呈递增关系,主要是农村中儿童及中老年消费。这与目前保健品市场价格偏高以及消费者的保健意识有关联。
消费途径:我们就***农村保健品的消费途径进行了调查,发现保健品的消费主要有以下四种途径:即自我服用,馈赠亲友,给家人服用和送礼。除了“自我服用”之外,其他三种方式均是为“传递或表达感情”,较城镇有些差异。城镇自己服用的比例高,农村则更注重于感情联络。
消费心理:关心保健品功效、价格的消费者较为普遍,产品所描述的功效是否确实,这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这一类人群高达68%,按说明书的要求服用的人群比例达到80%,表明产品的说明书的内容对消费者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规范说明书、标签、标识显得尤为重要。
二、***农村化妆品市场状况
(一)市场基本状况
据目前***地区农村化妆品市场调查,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化妆品
p;
4、完善保健食品、化妆品上市的渠道认证制度。为保证进货渠道的合法,创建安全的消费环境,改变市场内保健食品、化妆品渠道不清的情况,必须对市场上销售的保健食品、化妆品,要求经营者提供合法的进货凭证。对市场内经营的保健食品、化妆品全面推行索证制度。结合索证,对市场上的保健食品、化妆品厂家及产品进行考察备案。
5.由于人们对于保健品的消费还存在着谨慎的态度,虚假宣传功效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因此,解除消费者对产品功效的担心,是目前的保健品市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避免夸大的宣传同时,大力宣传有关保健知识,在消费者心里树立起良好的市场形象是十分重要的。
6.电视广告仍是消费者获取信息最快、最多的方式;“专家咨询”是最能够刺激消费的方式,但是,要避免将保健食品、化妆品夸大为药品,虚假宣传其功能疗效,误导消费者。因此,对保健食品广告监管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7.在销售渠道方面,由于药店和超市的销量远高于其他渠道,因而应注意监管这两个渠道。
8.保健品、化妆品发展至今,已经进入了品牌时代,因而好的品牌能够影响和改变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因此,药监部门要根据国家局“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十二字工作方针,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帮助名牌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建立、推行名优企业、市场主办单位、执法部门以及消费者协会等多家参与的打假维权联系制度。将名优产品厂家引入市场,设立名优产品专柜。对投诉问题多的市场、保健品、化妆品展开专项整治。完善消费者举报奖励和为举报人保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