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总结民族影视
少数民族影视文化的总结
卓越155信计15
姚芳婷
***
一、少数民族影视的作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勤劳勇敢的 56 个民族,长期栖息繁衍于华夏大地,用智慧和汗水在这片沃土上谱写了属于本民族的辉煌和荣耀,共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少数民族社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急剧变迁之中,其文化也经受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震荡,有些甚至濒临消亡的危险。加快少数民族影视发展,用视听相结合的手段将少数民族文化予以记载、保留和补救,既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效保护和良性传承,也有利于我国影视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民族关系层面,少数民族影视能起到消除陌生、增进了解、促进交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民族人口流动虽然史无前例,但民族隔阂依旧存在,民族间的了解也往往停留在服饰打扮和饮食禁忌上,彼此间共同生活的机会并不多,只有专业研究人员才真正了解、熟悉少数民族文化。对汉族地区普通百姓而言,提起少数民族,他们第一感觉往往是好奇,接着是同情,然后是贫穷落后等主观臆象。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缺乏对民族地区真实而深入的了解。少数民族影视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轻松愉快的沟通方式,通过影视图像传递的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民族的生存环境、人文历史、民间风俗、生产劳动以及由此折射出的民族心理和精神面貌。少数民族影视可以把不同民族的文化精粹展示给我们,让我们在震撼中彼此尊重、尊重中共生共荣。
二、少数民族影视的困境
1、体制瓶颈
我国的影视管理体制较加入WTO 前已有很大改进,但对少数民族影视,却保留了诸多限制,规定了拍摄选题、数量,对其投资也只占整个国家电影投资的 5%,资金的缺乏常使奔波于乡间田野的民族影视工作者捉襟见肘、举步维艰。此外,少数民族影视行业的制作、发行、放映等政策制度的缺失,使得众多金融资本在资金投放前踯躅不前。同时,影视消费缺乏政府监管和社会舆论的表达平台,在面对发行公司疯狂的商业炒作时,没有相关机构监管,也没“意见领袖”发表公正权威的评价,广大影视消费者处于绝对弱势地位,直到走出影院才 发现又被忽悠。长此以往,会严重削弱受众观赏热情,对整个国家和民族影视业发展也极为不利。
2、创作瓶颈
建国以来的少数民族影视,有的取材于各族流传久远的神话传说,有的取材于历史典故,有的侧重于人文风情的展示,有的抒写了民族传统生存方式与现代工业文明的遭遇,有的立足家庭在简单叙事的情节铺陈中展现个人内心世界的冲突与挣扎。它们都真实地记录了少数 民族文化的变迁历程和生存态势,不仅成为外界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主要窗口 , 也是少数民族内部实现自我认同的重要途径。尽管如此,少数民族影视对民族文化深层结构的表达及内在精神的展示方面依旧薄弱,缺少对民族成员心理变动轨迹的描述和刻画,对民族风情的过度阐释也往往会使作品显得有些浅薄和单调。同时,少数民族影视也面临着创作人才匮乏的现实。少数民族影视事业史上,虽有一批优秀的影视工作者,如塞夫麦丽丝、广春兰、谢飞、冯小宁等,但总体而言,这一群体数量依旧偏少,55 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变迁轨迹完全由这几个人来承担和演绎,显然是不可能的。
3、市场瓶颈
少数民族影视缺乏本土导演和本土明星。在影视业中,有名气导演和演员对观众具有很大的号召力,是不可忽视的隐性品牌。少数民族影视发展过程中,着力打造一批精品,培养明星演员,树立品牌意识,无疑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此外,宣传不到位,流通渠道也不畅通。很多少数民族影视尽管很优秀,但在全国影响并不大,很难进入普通大众的视野,只有影视工作者、研究者或记者等专业人士才有机会谋面,呈现出一种精英化色彩。少数民族影视与大众传媒的疏离,尤其是在网络空间的缺席,如《吐鲁番情歌》和《益西卓玛》等,让人感到很惋惜。
三、少数民族影视的突围
1、政府的扶持
国家应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影视业的发展。首先,对少数民族影视题材拍摄的诸多限制,可酌情予以取消或简化,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从中央到地方在财税、融资及补贴等方面予以支持。其次,对少数民族影视从业人员,国家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扶持,对少数民族题材的影视拍摄、发行和放映,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资金投入。再次,国家最好能拿出专项资金,用来资助优秀的少数民族影视作品走进校园、走进乡村,以培育未来的电影观众。诚如潘先伟所言:“如果让《益西卓玛》、《天上草原》等少数民族电影免费进入电影院,对全国大中学生、普通百姓将是一道多么迷人的民族风景线。如果政府能将观众与导演融合一起,我们的民族电影何愁将来没有发展?我们观众的电影趣味何以仅仅停留在洋垃圾上?”
2、创作中纯粹民族视角的再思考 郑洞天曾指出,少数民族电影缺少大批力作的重要原因是缺少数民族的剧作家、导演和电影工作者,缺少真正的民族视觉,不少电影仍是“汉族视觉”,并流露出某种先天性的审美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少数民族影视创作中的短板和缺陷,但民族视角如何把握,是不是只有少数民族身份的影视创作人员才能挖掘出本民族的文化底色、拯救惨淡的票房?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很多优秀的少数民族影视精品如《东归英雄传》、《美丽家园》等,其创作人员从编剧、导演到演员,都活跃着各族人民的身影,是各族人士团结合作的产物。同时,少数民族影视的受众群体既包括本族观众,也包括他族尤其是人口总额占 92% 的汉族观众,作品中他族演员的存在,不仅会消除陌生感(如《买买提的 2008》中若没有北京、奥运会等政治符号的存在,完全会让人误以为是中亚影视的汉译片)、拉近民族间的距离,而且更易引起不同民族成员间的情感共鸣,对民族关系的改善也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电影就是讲故事,情节永远是电影的灵魂、主线和生命力。民族视角的坚守或许可以更真实地展示族群生存面貌,但影视创作是一门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艺术表达,它需要超越原初族群的文化底色,需要运用夸张等手段塑造主人公形象、升华主题思想。如《花腰新娘》中上房揭瓦、与壮汉摔跤的凤美,她野蛮粗鲁的形象显然与现实中内敛文静的花腰彝女孩不同,但这种未完全忠于民族视角的影视表达手段,却赢得了观众,并未影响其艺术感染力和观众的审美期待。影视拍摄中与民族原初文化的些许不符,往往更有利于戏剧张力的表达和人物性格的凸显。由此可见,民族视角在少数民族影视创作中也应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3、实行差异化战略,进行科学的市场定位
目前国内影视主创人员几乎全部把目光投向大城市,对中小城市关注不够,广大乡村更是无人问津。反观影视帝国美利坚,它的主流市场并不是纽约等都市,而是在郊区、城镇;“电影王国”印度也很重视乡村市场,其影院分为 A(城市)、B(乡镇)、和 C(农村)三类,票价低廉平均约合 2.2 元人民币。中国未来的影视市场,应该是在广大的乡村,因为这里聚集着最多的潜在消费群体。少数民族影视尽量避免与国内外商业大片的正面交锋,着眼于中小城市、乡村及青少年市场,无疑是科学的选择。此外,树立品牌意识,培育少数民族明星演员;积极参加国内外电影节,靠获奖借助强势媒体进行免费宣传 , 以获取最大限度的轰动效应和审美期待;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新播放载体和传播平台,拓展多层次发行渠道等,都是可取之策。
第二篇:民族总结
革里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总结
革里小学是一所由彝、苗、汉、三个民族组成的学校。一年来,学校重视民族团结工作,把维护安定局面,搞好民族团结工作列入学校重要的议事日程。全校教师已形成这样的共识:搞好民族团结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正是由于这种共识,学校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不懈地加强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各类政治思想、文化交流、业务学习、互帮互学等多种形式,使民族团结工作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一、工作回顾
(一)、加强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 学校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事关全局的头等大事并常抓不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民族教育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安排、部署,做好民族团结教育的工作。
(二)、以落实科学发展观精神为重点,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教育,进一步认识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促进学校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我们党在民族问题上的根本立场,也是民族工作的根本目标。学校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专项教育之一,定期对学生进行民族融合知识、民族分裂危害知识、民族团结协作知识等方面教育,各班主任负责实施,并做出教育记录。
(三)、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民族活动。学校制定计划、少先队具体实施,落实每项活动,使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有章有序。
1、九月份,各年级出民族团结专题板报4块,少先队、红领巾广播站各出一份民族团结报告。
2、十月份,庆祝我国建国六十一周年,学校举办了以“同唱一首歌”为主题的民族团结歌咏比赛。
3、六月份,举办六一节时,把苗族舞蹈彝族舞蹈项目纳入比赛中,参加表演。
二、取得成绩与不足之处
学校加大民族团结教育的宣传力度,并充分利用板报、课堂、主题班会等手段,坚持正确导向,使我校的学生充分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努力营造气氛,形成合力,为民族团结进一步做出积极的努力。
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在工作中,难免出现不足之处,不过,不管困难多大,我们都得具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定政治立场和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自强不息、执着奉献的精神。
第三篇:民族精神教育总结
培育民族精神活动总结
根据教育局《关于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的通知》精神,及时行动,将9月的工作重点放在弘扬民族精神,贯彻实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上。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强化领导,保证活动顺利开展。
学校成立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实施方案》,精心策划、求真务实,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确保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下去。
二、加强宣传,营造弘扬民族精神的良好氛围。
1、抓好宣传,形成良好开端。
9月初,向全校同学提出倡议:热爱祖国、遵守校园规则,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外做个好公民。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立志做新一代的好少年。让民族精神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播撒、生根、发芽。
2、利用好宣传阵地,营造浓厚校园氛围。
学校充分利用板报等宣传阵地,宣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事迹,阐释坚强勇敢、团结互助、乐观向上、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抗震救灾精神,阐释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态度,热爱科学,勤奋学习,追求真知,营造了弘扬民族精神的浓厚校园氛围。
三、开展活动,使弘扬民族精神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
1、发挥主阵地作用,各科教学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号召教师认真实践课改新理念,教书与育人并举,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语文、数学、自然、音乐等学科,要充实体现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使学生的心灵世界从小受到民族精神的人文滋养。
2、开展系列读书活动。
利用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了读古今反映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的好书活动,同时各班级利用预习时间大唱革命歌曲《歌唱祖国》,从好书、好歌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弘扬民族精神。以此使学生明确民族精神的内涵,了解民族精神的具体内容,受到民族精神教育。
3、体验“四美”活动。
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与体验教育结合起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和技艺,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和传统美德。一是体验“美在话语”,二是体验“美在文中”,三是体验“美在行动”,四是体验“美在歌声”。
4、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
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塑造学生美好的人格,把对学生的中华 传统美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活动中抓好“三个字”:一是抓好一个“读”字。二是注重一个“讲”字。三是落实一个“做”字。学生们从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学会了爱国、学会了勤奋、学会了守信、学会了礼貌„„
5、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
根据民族精神要求,贯彻实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一步丰富日常行为规范“示范学生”的要求,定时评选示范学生。宣传示范学生经验,提升学生行为规范水平。
经过系列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普遍经受了一次民族精神的洗礼。坚强勇敢、团结互助、乐观向上、不畏艰险、不屈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等伟大的民族精神印刻在所有的师生心中,并将发扬光大。
弘扬民族精神将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长期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将弘扬民族精神活动一如既往的开展下去,让民族精神在每个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第四篇:民族生活会总结
民主生活会总结
通过这次民主生活会上,大家都结合自己过去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回顾了自身在思想、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情况,积极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总结出了经验,找出了差距,取得了预期的实效。一是查出了问题:二是增强了团结;三是理清了思路;四是明确了措施。这对今后个人和工作都要重要的意义。望大家把会上的内容落实到实际,增强自己的素质和党性,为机电队今后的发展做成重要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五篇:民族精神教育总结
培育民族精神活动总结
根据福山区教育局《关于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的通知》精神,张格庄中心小学高度重视,及时行动,将9月的工作重点放在弘扬民族精神,贯彻实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张格庄中心小学校园规则》上。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强化领导,保证活动顺利开展。
中心小学成立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实施方案》,精心策划、求真务实,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确保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下去。
二、加强宣传,营造弘扬民族精神的良好氛围。
1、抓好宣传,形成良好开端。
9月初,中心小学全体师生举行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启动仪式。向全校同学提出倡议:热爱祖国、遵守校园规则,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外做个好公民。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立志做新一代的好少年。让民族精神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播撒、生根、发芽。
2、利用好宣传阵地,营造浓厚校园氛围。
学校充分利用橱窗、板报等宣传阵地,系列刊登、宣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事迹,阐释坚强勇敢、团结互助、乐观向上、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抗震救灾精神,阐释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态度,热爱科学,勤奋学习,追求真知,营造了弘扬民族精神的浓厚校园氛围。
三、开展活动,使弘扬民族精神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
1、发挥主阵地作用,各科教学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中心小学号召教师认真实践课改新理念,教书与育人并举,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
环节、各个方面。语文、数学、自然、音乐等学科,要充实体现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使学生的心灵世界从小受到民族精神的人文滋养。
2、统一观看《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
中心小学认真开设好安全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把安全演练作为安全教育的常规内容来抓,形成科学化、制度化、系统化的教育环节。
新学期刚开学,全体师生在电视机面前和全国中小学生一起上了《开学第一课》,学习了由“明星教师”讲述的逃生知识,了解了守护生命的十大黄金法则。上完“第一课”,师生们感想和收获很多,学生普遍学会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老师更加感觉到了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方针,学会了如何发现孩子们身上的潜能,并帮助他们加强训练,在需要的时候才能有所发挥。
3、学知识,谈体会。
全体师生都撰写了学习心得体会,认识到“坚强勇敢、团结互助、乐观向上”的品德是当代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当代学生健康成长应该具有的宝贵品质。明白了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气馁,不惧怕;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在各种环境下,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
4、开展系列读书活动。
利用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了读古今反映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的好书活动,同时各班级利用预习时间大唱革命歌曲《歌唱祖国》,从好书、好歌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弘扬民族精神。以此使学生明确民族精神的内涵,了解民族精神的具体内容,受到民族精神教育。中心小学将在12月份举行《歌唱祖国》合唱比赛。
5、体验“四美”活动。
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与体验教育结合起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和技艺,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和传统美德。一是体验“美在话语”,二是体验“美在文中”,三是体验“美在行动”,四是体验“美在歌声”。
6、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
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塑造学生美好的人格,把对学生的中华 传统美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活动中抓好“三个字”:一是抓好一个“读”字。二是注重一个“讲”字。三是落实一个“做”字。学生们从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学会了爱国、学会了勤奋、学会了守信、学会了礼貌„„
7、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
根据民族精神要求,贯彻实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张格庄中心小学校园规则》,进一步丰富日常行为规范“示范学生”的要求,定时评选示范学生。宣传示范学生经验,提升学生行为规范水平。
经过系列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普遍经受了一次民族精神的洗礼。坚强勇敢、团结互助、乐观向上、不畏艰险、不屈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等伟大的民族精神印刻在所有的师生心中,并将发扬光大。
弘扬民族精神将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长期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将弘扬民族精神活动一如既往的开展下去,让民族精神在每个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