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保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及对策建议(9.15)

时间:2019-05-12 16:08: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天保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及对策建议(9.15)》,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天保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及对策建议(9.15)》。

第一篇:天保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及对策建议(9.15)

天保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及对策建议

(2011年9月15日)

根据中共麻栗坡县委办公室《关于提供麻栗坡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及对策建议课题调研有关材料的通知》,为准确掌握天保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以便提出切实可行的农业产业发展措施,为县委县政府制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天保镇高度重视,由镇主要领导带头,抽调工作人员深入各村开展调研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镇情

天保镇地处麻栗坡县西南部,距县城麻栗坡40公里,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河江省的官坝县和清水河口岸接壤,边境线长10.199公里,有1个国家级天保口岸、8个边境自然村。全镇国土总面积为191.3平方公里,辖6个村委会106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瑶、彝、傣六个主体民族,共有3813户16994人,其中少数民族8985人,占全镇总人口的52.9%。有耕地面积16749亩,人均耕地1亩。2010年,农民人均有粮467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824元。天保镇属中山河谷地貌,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势呈西高东低,海拔差异大,最高海拔2579米,最低海拔107米,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沿河一带具有“天然大温室”的有利条件,适宜于冬农开发和反季蔬菜种植。最高气温为25.9℃,最低气温为12—13℃,年平均气温为18.29℃,沿河一带气温为20.7℃。雨量多集中在5—10月,年均降雨量为1100毫米,年均日照为1851.8小时,大于10℃的有效积温为6599.9℃,全年无霜期达330天以上。土壤多为花岗岩红壤、赤红壤、石灰

—1— 石红壤、沙壤、水稻土等,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我镇始终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为抓手,在巩固传统农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思路、新办法,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步伐,并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镇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2010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295万元,比“十五”期末增长126%;农业总产值完成6812万元,比“十五”期末增长70.3%;农民人均有粮467公斤,比“十五”期末增长5%;粮经比例由“十五”期末的7:3调整为6.4:3.6。

(一)加大投入力度,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近年来,天保镇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共修建农灌沟渠37.9公里,保灌面积达12875亩,全镇有效灌溉面积达86%以上;建设人畜饮水管道53.4公里,解决了6000余人1600余头(匹)大牲畜的饮水难问题;完成高产稳产农田建设5500亩,完成坡改梯600亩;修建村组公路21条47公里,村组公路通达率达92%。2011年,分水岭片区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顺利完成并通过县级检查验收,同时,认真配合上级国土部门抓好城子上、分水岭片区“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农业稳产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发展规模经营,特色产业优势初显。我镇以规划为龙头,以科技为支撑,以政策为引导,充分发挥区位、市场、资本、科技等优势,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突出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开发,狠抓基地建设,发展规模经营,特色产业优势初显。2011年,我镇重点围绕“两区”(低山河谷热带、亚热带片区和高山冷凉、—2— 温凉片区)合理布局现代农业产业。在低山河谷热带、亚热带片区打造咖啡产业发展经济带,建设“万亩咖啡基地”,并利用好库区水资源开展网箱养鱼、养虾等水产养殖,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在高山冷凉、温凉片区大力发展草果、八果、核桃、油茶等经济作物,抓好冬农开发,积极创造条件发展畜牧养殖。目前,全镇共发展咖啡种植3100余亩、甘蔗种植3100余亩、香蕉规模种植500亩、核桃种植1533亩、草果种植6500亩、八角种植2200亩、网箱养鱼100余箱。

(三)加强科技培训,科教兴农成果丰硕。近年来,天保镇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用和谐的理念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五年来,全镇共开展农函大培训84期5220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90期26708人次(其中:农业科技培训1890期10600人次、林业科技培训150期8800人次、畜牧科技培训150期7300人次);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45次,接受农民咨询8600余人次,发放各类资料12000余份。通过对群众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与培训,增强他们的创业本领,进一步拓展了农民就业和增收门路。

(四)积极培育引导,产业组织发展迅速。我镇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千方百计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到天保镇投资农产品加工和营销业,着力培育有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目前,争取到全县咖啡龙头企业佳林公司到天保镇投资办厂。同时,积极引导农民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全镇成立渔业合作社1个(荣雨渔业合作社),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组织10余个,其中正式注册的有2个,共拥有协会会员361人,带动农户213户39个。产业组织的迅速发展,提高

—3— 了农民合作水平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今年上半年我镇农业产业发展成效明显:一是粮食生产稳步发展。上半年,全镇完成大春播种面积37700亩,同比增长11%;完成玉米良种推广10525亩,同比增长7.7%;完成水稻良种推广6211亩,同比增长1.7%;冬农开发完成7097亩,同比增长14.8%。二是特色种植业初见成效。认真发展订单农业,引进文山糖厂到辖区建设甘蔗种植基地,积极扶持群众种植甘蔗,全镇已规模种植甘蔗3100余亩;积极发展周边农业,依托红河荣禾边贸有限公司到杨万乡发展香蕉规模化生产的有利条件,引导群众发展香蕉规模种植500亩;强力推进咖啡产业,依托热区资源,通过采取进村入户动员、政策扶持等有力措施,目前全镇已落实种植地块8000余亩,并陆续有新增面积,待10月份即可进行种植;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产业,认真做好项目规划和地块落实,多方筹措资金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目前共落实1000亩油茶、3000亩核桃。三是畜禽养殖发展平稳推进。上半年,全镇生猪存栏15512头,同比增长0.7%;肥猪出栏13478头,同比增长0.3%;大牲畜存栏8667头,同比增长1.9%;肉牛出栏428头,同比增长27%;山羊存栏572只,同比增长2.7%;肉羊出栏292只,同比增长29%;家禽存栏61286只,同比增长1.8%;家禽出栏57176只,同比增长4.7%;禽蛋产量320.16百公斤,同比增长5.4%;肉类总产量1515吨,同比增长7.1%。同时,规模养殖逐步发展,全镇共有年出栏1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户有3户,年出栏2000只以上的家禽养殖户有1户,规模养殖的不断发展,产业辐射带动能力逐渐增强,养殖效益日趋明显。四是林产

—4— 业发展步伐加快。全镇共种植各种用材林木5900余亩,种植草果8500余亩、八角1500余亩、茶叶4160余亩,义务植树3.5万株,发展特色林下产业3600亩,林业迹地更新200亩,中幼林抚育6000亩。有的已产生较好经济效益,有的即将受益,全镇林业产业效益逐步显现。

三、当前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组织形式及发展模式

(一)“公司+基地+农户”型。在2008年佳林公司在我镇小寨村委会下福田村建设咖啡示范种植基地取得成功的基础上,2010年以来,在咖啡产业发展上,我镇以租赁、承包农民土地或与农民合伙经营等方式建设咖啡种植基地,公司从基地获得产量质量稳定的原材料,农户从租赁、承包、经营中获得收益。如承包农民1亩地每年需支付80—100元,农民农闲时可在地里打零工,每天也有50元的收入;如农民自己经营,1亩地前两年需投入800元(自家土地可省下了土地租赁费、零工费、化肥等),咖啡三至五年挂果后每亩每年预计可收入2500元左右。

(二)“专业合作社+农户”型。天保镇充分利用马鹿塘库区水资源,大力扶持渔业养殖,引导移民群众成立了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重点以发展网箱养鱼为主,带动库区旅游休闲、餐饮服务业发展,逐步解决库区移民就业问题,增加群众收入。现荣雨渔业合作社已吸纳农户210户,社员达1500余人,2010年发展网箱养鱼50箱,投放各类鱼苗55万尾,上市鲜鱼6万公斤,实现经济收入60万余元。到今年7月,发展规模已扩大到100余箱,投放鱼苗60余万尾。同时,大力发展深水养鱼,今年计划投放鱼尾1000余万尾,目前已投放460余万尾。

(三)股份制型。即将资本联合与劳动联合结合在一起,农

—5— 民既参加劳动,又集资入股,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的方式。如在麻栗坡县第一家登记注册的私营航运企业龙峰船舶运输有限公司,就是我镇实行股份制的一个公司,农民用征地补偿款入股,又参加公司经营。现公司现有股东9人,共投入资金300余万元,购买7艘运输船舶,主要用于开展库区船舶运输和旅游包船业务。截止目前,库区航运已载客26万余人,载大小车辆600余辆,实现经济收入达100万余元。

四、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是水利化程度低。由于天保镇地处矿区,长期以来群众依靠矿业增加经济收入的思想依然存在,加之农业产业发展见效慢,收益分散,矿山打工、外出务工所带来的可观收入,影响了群众对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在农业产业上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农业产业水利化程度低,基本农田水利建设滞后,“雨水农业”、“靠天吃饭”局面难以改变,严重制约着农业产业化发展。二是交通通达能力差。天保镇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99%以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路等级低,通行和运载能力弱,“晴通雨阻”现象严重,农产品运输困难,生产成本高,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益。三是自然条件限制。天保镇辖区山高坡陡,土地较为分散且不平整,机械化耕作开展不了,连片种植和规模种植难以形成,农业生产全靠人工劳作,投入的成本过高,经济效益不明显。目前,天保镇沿河一带除传统种植玉米和水稻外,其它农作物种植面积少且不成规模,土地闲置时间长,闲置面积大,土地对群众增收致富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受地域条件影响,天保镇农业产业化水平依然较低。

(二)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认识不足。一是未真正认识农业产

—6— 业化的实质和内涵。部分群众的农业生产意识低,对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业生产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对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和内涵不了解,甚至相当一部分群众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农业产业化,就更谈不上参与了。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农户经营规模小,市场参与能力弱,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只顾眼前利益,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缺乏长远规划。二是群众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天保镇地处偏远山区,群众受教育程度低,接受新事物、新科技成果慢,科技成果转化慢;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力度不大,即使推广了,也是覆盖面小、而且科技含量低、经营粗放,运行成本高,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还存在人才难以引进,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缺乏。

(三)农业发展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一是农村专业协会和农村信息网未能真正发挥作用。自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天保镇每个项目村均成立有相应的组织或协会,并拥有相应的协会章程,但部分农户参与意识不强,协会对带农户、连市场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协会运作只是浮于形式,没有真正对农户的产、供、销加以引导,提供有效的服务,加之农村信息网(如“数字乡村”、“农远”项目等)也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信息功能,导致农业产业化成了一句空话,协会就成了一个空架子,协会对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二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管理体制不配套,服务不到位,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相互脱节。市场体系发育不全,缺乏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产品流通不畅。营销大户、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产品交易市场未建立起来,加之农民长期生活在山区,居住

—7— 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对市场需求了解不准,不能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并按市场需求及时组织生产。大多数农产品没有稳定的生产基地,缺乏好的机制将分散经营和零星的农户联系起来,形不成规模,吸引不了市场,与大市场连接不起来。

五、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措施及建议

(一)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将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化学发展,加强与县级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及时解决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产业发展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同时,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目标和任务,定人、定岗、定职层层抓落实,切实将产业发展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政策措施。按照分类发展、分类扶持的原则,在原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针对各特色产业分别制定不同的扶持发展政策,拓宽扶持领域,加大扶持力度。建议县委、政府制定出台符合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具体优惠政策,按以奖代补方式,给予养殖户购种、厩舍改造、科技推广补贴和种植户种苗、化肥、配套物资及科技推广补贴,以激励和提高群众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同时,建议上级将科技推广经费、动植物重大病虫害防控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科技推广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三)产业规划。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不断完善工作思路,组织专人按照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以地区资源为依据,尊重群众意愿,将已建和在建的新农村同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整合有限资金,及时做好发展规划,确保规划合理、布局恰当、任务明确、群众支持、措施到位、启动迅速。

—8—

(四)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强请示汇报,想方设法争取项目和筹集资金,增加投入;引导农民在增加收入的基础上,增加生产性投入,增加劳动积累。建议县委、政府引导鼓励信用社等金融部门要把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贷款重点,创新贷款方式,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海外、省外和农业以外的资金投资农业和涉农产业。建议上级对重点农业产业化发展企业在税收、收费、办证、流通、土地、城建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优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

(五)项目整合。坚持连片开发、集中治理、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模式,一改过去撒胡椒面的扶贫发展模式,集中整合项目,以建示范村、示范项目为突破口,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对项目资金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突出整体示范效应。

(六)机制体制。逐步建立起农民培训教育基地,采取多种方式培训农民,充分发挥专业技术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强科普知识的推广、普及和运用,增强农民科学养殖技术和市场意识,着力提高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点规范建设,鼓励更多的科技人员到农村、到基层送信息、送技术、送服务。努力培养乡土人才和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农村复合型人才,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9—

第二篇: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

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

纵观今年全国各地的白菜烂市、果农滞销、我县莲藕伤农等事件,特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把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好做强。近年来,我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164万亩,产量达到了57.9万吨,实现农业总产值66亿元。同时加大了特色农业发展,优质苎麻、香椿、糯稻、果蔬等产业基地达75万亩,现代畜牧业养殖小区249个。农业产业话水平得到提高,流转土地14.23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124个,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农业品牌创建取得突破,创建无公害农产品11个、绿色食品15个。“大竹苎麻”、“大竹香椿”、“东柳醪糟”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大力发展了牛、羊、鱼、香葱、莲藕等产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实现了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但是,受诸多因素影响,整体发展水平较低,还处于起步阶段。

六个问题:

1、产业基地建设发展不平衡。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导致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不利于形成规模,形成基地。同时,乡镇之间产业化基地建设还不平衡,部分乡镇尚没有形成自己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规模效益始终得不到显现。

2、规模龙头企业相对较少。现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规模上说还较小、装备还比较差,没有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龙头企业,这在客观上影响和制约了产业化的发展壮大。

3、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我县财力薄弱,对产业化的投入不足。民间资金投入有限,还没有形成一套聚集收拢社会闲散资金的机制。由于农业产业化投入大,见效慢,受自然灾害影响比较大,有效抵押物不足,农民贷款难,龙头企业融资难。

4、农产品竞争力不强。我县农业有名气而无名牌,农产品品牌在市场上知名度较低,品牌效应差,竞争力弱,靠出售原始产品维持生产经营,使产业效益大打折扣,影响产业规模扩张和层次提升。

5、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户与龙头企业缺乏合同履约机制,企业与农户还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部分企业随意压低农产品收购价格,有的企业虽然与农户签订了收购订单,但当市场出现价格下跌时,这些企业大都考虑自身利益,给农民造成严重损失,挫伤了种养农户的积极性,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

6、产业发展仍然有风险。卖难问题时时困扰菜农、果农,投入与收益相差太大,损失严重。今年的白菜烂市、柚子果农难卖、莲藕的滞销。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菜农、果农的发展信心。

为了响应第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未来五年建成“西部特色农业示范县”的目标,突出抓好香椿、糯稻、竹林、畜禽等

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建设“中国红香椿基因库”,打造“中国香椿之源,振兴苎麻产业,打造“世界麻都”。特提出

六点建议:

1、切实注重舆论宣传力度。我县优质农产品种类丰富,在丰收时节,出现卖难现象,究其原因,我县产业只注重基地建设,未大力推荐宣传我县农产品。为把我县产业做大做强,加大宣传力度必不可少,要有大手笔的手段,充分利用电视、广告牌、报刊、杂志等媒介,把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产品向省内外推荐宣传,充分吸引客商眼球,提高我县农产品在省内外的占有率。

2、捆绑政策倾斜扶持力度。实行土地指标倾斜。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项目所需用地,优先安排、优先审批。实行电力优先使用,对其生产用电优先安排,严格按国家规定的电价计收电费,不准额外收费。加大投入力度,县财政安排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农业产业化贴息政策要继续实施,并且今后每年都要有较大幅度增加。对新发展300亩以上的产业,县财政要给予资金扶持,并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业产业化。加强银行信贷服务,各金融机构要将龙头企业列为信贷优先支持对象,增加贷款投放。推动形成“银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

3规模发展龙头企业、特色产业。通过招商引资途径,着力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走向市场,有效克服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重点扶持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经营机制活、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强强联合,做强一批龙头企业。用市场的方式,积极引导和促成全县同类型的龙头企业具备条件的加强横向联合,实行品牌、技术、产品资源共享,搞好分工合作,努力整合建设跨区域的大型龙头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企合作,引导龙头企业在农产品生产、储运、保鲜、精深加工、包装和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密切合作,开展联合研究、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同时,要切实利用好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瞄准国内外产业化优强企业和知名品牌,千方百计引进一批国家级龙头企业来我县落户,形成新一轮农业招商引资高潮。要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重点,把香椿等蔬菜作为全县产业化发展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一经确定,不要轻易变动,使主导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化、区域化发展格局。按照一大产业、一个规划、一笔资金、一项政策、一班人马、一名联系领导、一套考核制度的“七个一”标准,制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扶持措施,集中资金予以重点扶持,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打下基础,切实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着力整合同类产品品牌,形成合力,集中扶持打造出一个品牌,形成全县统一的品牌,逐步消除同类产品多个品牌的格局,努力把特色产品品牌做大做强。

4、运用科学利益连接机制。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作模式,使利益连接机制逐步由松散型

向紧密型转变。通过签订合约,合理确定农产品收购价格,实行最低保护价。在再生产各环节上建立统一的管理组织,调整各利益主体间的分配关系。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以资金、技术、土地、劳力入股,建立股份合作制企业,使龙头企业和农户共享平均利润或超额利润。建立风险保障制度,从再生产各个环节经营额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风险基金,以调节市场供求变化和自然灾害给各方所带来的损失。

5、搞好规划,做好农业产业化与乡村旅游这篇文章。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只有科学的规划,合理的布局,持之以恒地长期实施,才能有效地实现县委、县政府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目标。按照各自地理条件、气候、光照等资源,考虑将产业培植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产业特色景点片区建设。以产业培育,提升旅游档次为重点。在景区规划内,积极动员群众,改变传统农业种植方式,栽植特色经济作物,一方面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打造景区靓丽风景线。

6、健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风险保障机制。建立产业化发展风险准备金,制定具体的风险金管理和使用办法,重点就放在对公司、农户的风险补偿方面。完善企业与农民的风险保证行为,规范两者的生产、经营行为。实行商业化风险运作,让保险公司等中介组织介入农业产业化发展,采取个体投保或股份合作等办法,减轻政府压力,增大风险理赔保障,维护投保者利益,提高农户和企业生产积极性。成立风险保障领导机构,在政府部

门的领导下,让风险双方共同参与,确保风险保障机制得以公正、客观地执行,从而保障各方利益,维护稳定。

第三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事业全局的重大问题,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也是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的主要渠道。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有效激励和地方党政部门的不懈努力下,县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进程异常迅猛,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战略意义

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是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依托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立的,规模较大、辐射带动作用较强,具有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服务基地和开拓市场等综合功能,与基地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利益机制和经营机制的农副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或专业批发市场。

龙头企业具有3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姓“农”,它必须是以农副产品为原料或货源的加工流通企业或批发市场;二是属“龙”,它必须具有较大的生产、经营规模,具有较强的带动辐射作用;三是“一体’’,必须与基地农户之间建立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利益机制和经营机制。

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支柱。龙头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水平,决定着整个农业产业化链的规模和水平,龙头企业的建设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2.龙头企业具有引导生产的导向功能。龙头企业凭借信息灵通的优势,可以利用国内外的市场需求信息,引导生产基地和农户调整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

3.龙头企业对于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具有重要的扶持和服务功能。龙头企业凭借自己较强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从互惠互利的原则出发,对自己所依赖的生产原料基地进行适当的必要扶持和服务,且对于农副产品的深度系列加工、转化增值具有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

4.龙头企业具有占有国内外市场的拓展功能。龙头企业凭借自己经济实力强、规模大、信息灵、产品优、销售体系健全等方面的优势,可以开拓、扩大、占领国内外更大的市场,而市场的开拓又可以为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张奠定坚实的基础。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规模在逐步扩大,管理和档次在不断提升,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诸多问题:

1.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带动作用弱

2006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共认定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230家,而这些企业中产值在亿元以上的不足1/4。作为典型农业大县的故城县仅有3家被认定为重点龙头企业,且这3家龙头企业的总资产刚过亿元,其辐射范围仅限于全县的某些区域,数量之少,规模之小,大大限制了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

2.产品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深加工、高附加值企业步

许多龙头企业生产的产品基本上都是初级产品,加工设备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科技贡献率仅为40%,深度开发远远不够。由于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加工能力比较弱,深加工率低。只是生产上达到了一定规模,但技术上还依靠着传统经验,其产品也只是中低端产品,档次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3.企业自身实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差

受传统落后意识的影响,企业普遍存在着忽视资本积累的问题,很难承受市场波动的冲击。在各企业资产中,固定资产几乎占到了80%的份额,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一旦失去了

银行贷款,生存将会异常艰难。

4.企业融资难

每个龙头企业都有符合自身条件,甚至通过专家论证的发展蓝图,但却普遍受到资金条件的制约。一是金融部门支持不够。由于农业产业化企业有其特殊性,不同程度存在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等因素。二是上级审批下达的专项资金难以全额落实。一些地方领导碍于人情面子,为了平衡各方面关系,使得重点企业得不到重点扶持。

5.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一体化的经营机制很不完善

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的紧密程度是反映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龙头企业能否健康发展、不断壮大的重要条件。县级的重点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联系松散,实际上是单纯的买卖关系,尚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农户和企业之间不承担任何的责任和义务。

6.政府部门服务力度不够

因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其特殊性,给农民带来很多实惠的同时,在利税方面处于下风。所以在企业创业发展壮大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如企业在申办各种审批手续过程中,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为龙头企业提供周到的服务。

7.龙头企业功能单一,产业链短,关联产业群发展不快

目前县级的龙头企业,多数只从事一般加工和销售,缺乏综合配套功能。没有形成从产前的信息指导、农用物资供应,产中的耕作、播种、施肥、植保、病虫害防治、良种繁育,到产后的收购、加工、科研开发、运输、仓储、保鲜、包装、销售等产业功能一体化,农业产业化关联产、业群还未能良好的发育和健全。

发展农监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对策、建议

发展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是关键。

1.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不断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的竞争力

县级龙头企业普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要放在增加龙头企业的技改投入和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上。要始终把企业技术改造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来抓,加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改造现有的传统农产品加工企业。

2.在用足用活已有的鼓励扶持政策外,还要完善相关法律的配套实施细则,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中央及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例如国家八部委发布的《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重点龙头企业的产业指导》等等。各龙头企业要学深学透、用足用活,增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而带动本县经济的发展。

3.推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共同体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同农民的联结机制,是产业化经营的内在要求。

一是要引导龙头企业树立“农业发展我发展、我与农业共兴衰”的经营指导思想,直接建立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由企业提供种子、技术、生产资料供应等服务。由农民按企业要求组织生产,企业实行保护价收购,真正建立起企业与农民的紧密联结机制,确保企业有稳定优质原料来源,确保基地农民有稳定的经济收入。

二是要大力发展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中介服务组织。发展中介服务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主要途径。它由农民自发组织,代表农民与龙头企业及农产品交易的另一方进行谈判。一方面可以减少农业龙头企业与千家万户农民的直接接触,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磨擦和矛盾,另一方面能最大限度地代表和保护农民的利益。针对当前我国多数中介组织名不符实的状况,要加强引导,规范管理,完善运作,不断增强中介组织自我管理、自主经营、自

我发展、自我服务的能力。特别要引导协会内部通过统一品牌、联合营销、联户担保等形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的竞争力。

三是建立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比如组建产业集团公司、产业联席会议、产业协会等,并建立章程。

4.政府应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

加快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真正为农业龙头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农业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

一要解决农业龙头企业资金周转难的问题。政府应加大财政支农投资力度,财政部门应把分散在各有关部门的支农资金捆在一起,统筹安排,集中一定财力对农业企业以资金扶持,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要建立农业企业信用制度,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农业产业化融投资担保体系,可以尝试建立和运作农业融投资担保公司和机构,选择一批信誉好、效益高的龙头企业,给予重点培育扶持。

二要解决农业龙头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的难题。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和引导农业企业和大专院校合作,积极引进、研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通过走产学研相结合路子,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组织科技开发或技术推广;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健全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多渠道增加对重大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业附加值,增强产品竞争力。

第四篇: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对策建议

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对策建议

农业产业发展,应立足现有基础,依托市场需求,科学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本着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原则,优化生产要素,加大全社会投入和财政扶持力度,集中发展适宜的优势产业。

一、更新观念、转变思想,以充分认识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意义为根本先导。一是挖掘内涵,树立大农业意识。要牢牢把握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即农业工业化,做到跳出农业看农业,用工业化的思路来研究农业,用工业化的发展模式来发展农业,全力推进农业实现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化、品牌化、公司化发展。不断提高三大产业的关联度,真正实现“带一产、强二产、兴三产”的多点支撑复合型产业。二是对标先进,加强学习意识。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的经验做法,并与我县实际进行深入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实现我县农业产业的跨越发展。三是紧盯市场,提升市场意识。要以市场为导向,搞清所经营的产业和产品的市场需求、市场环境、市场条件和市场风险,准确规划产业和产品的现实规模和发展前景。

二、激活体制、创新机制,以建立与县情相符的体制机制为内生动力。一是“利益联结”保农企利益。针对我县农业产业化中松散的市场联结方式占主导的情况,要通过农产品保护价收购等措施,建立风险保障制度。将由价格波动而使农业龙头企业造成的风险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并对风险损失能有所补偿。建立风险基金比较可行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农业龙头企业与参与农户共建,可将每年获取的共同经营利润予以一定的比例的扣除,形成风险基金。二是政府担当一定的职责,与农业龙头企业共建形成风险基金;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关系。大力倡导 “公司+农户”的“订单农业”,规范与深化农业订

单,提高履约率。同时,积极探索合同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经营组织形式,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二是“严肃奖惩”调部门热情。根据各乡镇部门的资源、交通、原有基础等实际条件,向其下达硬性任务,包括招商引资、项目开工、基地建设等量化的指标,并将此项工作列入考核范围,严肃奖惩,对于提前或按期完成的单位给予通报奖励,后进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一切评优资格,以此调动个乡镇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热情和紧迫感。三是“现代管理”促企业壮大。做好分类指导,积极引导部分规模较大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制定规范的《公司章程》。要明确公司的性质、规模、经营范围、经营期限,明确公司的组织结构,明确公司的财务、审计、劳动人事、业务的管理方式等。二是建立规范的企业组织结构。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建立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规范企业决策程序,形成相互制衡的决策执行体系,实现权责利的协调统一。三是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根据企业业务性质和特点,建立行政管理、业务管理、劳动人事管理等规章制度,明确各项制度的执行范围、执行程度和执行时限,实现企业由“人治”向“法治”转变。四是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全面实行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充分用好企业有限的资金和财力,不断增加自我发展的资金积累。加强财务监督,完善财务制度,堵塞各种财务管理漏洞。四是“构建载体”强产品营销。积极为农产品营销搭建平台,建议充分利用承秦高速,在路边设立醒目标志,大力宣传我县绿色农业产品;在交通便利,农业基础好且与秦皇岛、迁安、宽城、辽宁接壤的祖山、肖营子、八道河、三星口等乡镇建设一批规模大、辐射力强的专业市场,打造覆盖城乡、辐射周边的现代商贸物流格局,为产品营销搭建有力载体,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健全配套、加强扶持,以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重要途径。一是多举措,加大资金投入力。政府应作出适度倾斜,不断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力度,并积极向上争取,协调各涉农部门,结合区域或产业实际,合理确定扶持重点和发展方向,本着“在规划内申报项目,在申报前整合项目,以项目整合资金,批复后集中实施”的原则,采取预算不变,渠道不乱,用途不改,各计其功的办法,在一定时期内,集中扶持某一农业主导产业,或扶持某一区域的相关产业,形成“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的支农资金整合,充分发挥涉农资金的整体效益;积极引导县内工业企业,特别是钢铁企业进行“二次创业”,鼓励其将资金投入到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切实实现工业反哺农业。二是齐设施,提升支撑保障力。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坚持以抗旱节水为中心,突出抗旱水源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和水毁修复工程三项重点,积极增打抗旱水源井,搞好小型水库塘坝维修加固,因地制宜地修建集雨水窖、截潜流、拦河坝和一些小型灌溉设施,提高抗旱能力;制定水利工程建设优惠政策,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形式,兴修农田水利工程;鼓励和支持高耗水的铁选厂及其他加工企业,建设后备水源,修建蓄水池或小塘坝,实现汛期蓄水,干枯期补水,充分调节水源;采取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办法,加快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充分发挥现有水利设施作用; 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水利投资的良好机遇,密切与中央省市联系,积极谋划和争取水利项目,多方筹集配套资金,尽快完善全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三是强队伍,提高科技推动力。一是积极引进培育创新人才,为战略新型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通过采取大力引进、就地培养、搭建载体、建好平台等措施,重点建设好科技型企业家人才、高层次领军人才、基层年轻科研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等“四支队伍”,树立“创业之初当保姆、发展之中当导师、成功之后当保

安”的理念,不断完善“一条龙”式科技服务体系。二是健全服务机构,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构建政府推动、企业和技术服务组织拉动,专家、技术人员示范带动和农户互动的新型农业科技网络;三是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民办科研机构的作用,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农村信息服务,农民技术培训等手段,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水平;四是对于适宜发展的优势项目,组织专门的科技队伍和人员,做好全程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及时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促进优势产业规模发展。

四、培树龙头、打造品牌,以提高企业知名度和产品市场占有率为重要措施。一是以“龙头”为扶树目标,彰显“示范带动”。一是通过政府引导协调,支持企业采取重组、联营、增资、扩股等形式,壮大企业实力,加快技术创新,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二是坚持“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重点扶持水果加工、林板加工、板栗深加工、羽佳蚕丝、杂粮加工、枸杞深加工、农夫宝生物有机肥等科技含量高、辐射能力强、规模效益好的优势企业,使强者更强;三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宣传和推介力度,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引进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帮助培育生产基地,完善基础设施,促其早日达产达效,发挥其对农业产业的带动作用。二是以“绿色”为推广重点,强调“品牌打造”。积极培育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名牌农产品,强力引导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及行业协会注册商标,全面争创省级著名商标;加大对新“注册商标”、创建省级“著名商标”和国家级“驰名商标”的龙头企业和基地的奖励力度;以“龙富”苹果和“#####甘栗”等名优品牌为依托,加大品牌包装和营销,打响绿色生态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三是以“市场”为产业导向,做到“见缝插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目的也是经济效益问题,大家都想找到一种统一的、规范的、便于操作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便捷的实现经济效益增长的目的,于是各县域经济单位纷纷仿效一些发展比较好的地方的做法来发展当地的经济,造成各地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趋同,到处出现农产品卖难的问题,结果并没有实现农业经济效益增长,农民收入也就增长缓慢。所以建议我县成立市场监测分析机构,聘请专业人员,对市场进行严密监测和分析,采取日监测、月汇总、季度报告、半年总结的方式,紧密围绕市场走向,找准市场空白点,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市场急需的特色新型产业,采取“见缝插针”的方式推动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竞争,大力引进和发展如三星口枸杞饮料加工和沟域农旅一体等市场紧缺项目,寻找占领市场的“捷径”,迅速占领市场空白点。

五、拓展产业、延伸链条,以增强企业和农户应对市场风险能力为基本保障。一是扩充产业规模,提升集聚效益。建议加快土地流转,发挥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建立合作社推动、龙头企业带动、村集体承租、土地入股、特色农业推动、大户引导等六种模式,引导土地向种田能手、经营大户、农业龙头企业集中,积极破解土地制约瓶颈。并立足我县各乡镇实际,全力建设八大特色产业基地,不断提升农业产业集聚水平。以土门子、大石岭、大巫岚等乡镇及几大河系沿岸为主,着力构建苹果产业基地;以#####镇、肖营子、八道河等乡镇为主,着力构建板栗产业基地;以安子岭、凤凰山、祖山、龙王庙等乡镇为主,着力构建两蚕产业基地;以草碾、三拨子、凉水河等乡镇为主着力构建核桃产业基地;以木头凳、三星口、凤凰山、干沟、平方子、大巫岚等乡镇为主着力构建枸杞产业基地;以平方子、娄杖子、八道河、凉水河等乡镇为主,着力构建食用菌产业基地;以官场、草碾、三拨子等长城沿线乡镇为主着力构建杂粮产业基地。二是延伸产业链条,开拓发展空间。一是力推多元发展。我县现在的农业发展基本上以种、养业为主,水产、林业等等

方面发展极度滞后,应在大力发展种养业的基础上强力推动其他类型农业发展,实现多元化发展。二是加强产品深加工。我县的板栗、苹果、枸杞等农产品在国际国内享有很高声誉,但是现今我县的发展还只是停留在出售初级产品的阶段,未能发掘这些产品的最大利用率。在我县销售经过深加工的板栗、安梨、山楂等产品大多来自迁西、玉田等县,所以应立足现有资源,争取做大、做强、做到极致,大力推进农产品深加工。三是与第二、三产业关联推进。将我县农产品资源丰富和旅游、矿产资源丰富相结合,全力推动工业反哺农业,以现有相对优越的工业条件来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以沟域经济为主的乡村特色旅游产业,加快商贸物流、仓储基地的建设,从而力推三大产业协调推进,均衡发展。三是构建立体安全屏障,提高防灾减灾水平。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制定完善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提早做好资金、物资和技术设备;加强干旱、洪涝、病虫害等灾害监测预警,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加强分类指导,及时搞好种子等生产资料的调剂供应,确保生产资料供应足量及时。

第五篇:浅析海东镇农业产业化发展

浅析海东镇农业产业化发展

海东镇人民政府吴远信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经济社会如雨后春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行各业都取得了较快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尤其是农村发展发生了更本性变化。党对农村各项慧民政策使广大农民从生产结构,消费结构,发展模式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得到了质的转变。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已是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中也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发展不平衡,发展模式粗放和发展举措不力等,仍是当前和今后推进农村发展的重要问题。最近省委提出了“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进跨越”的发展思路,抓住了我省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我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我们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农业产业化提供了方向标。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对我镇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产业化进程进行了思考,为此,我谈几点建议和看法。

一、当前我镇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理念根深蒂固,广大农民群众接收新事物,转变新概念,创新新举措和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意识不强。群众的生产模式、生产理念、传统市场经济意识、效益经营意识,长远发展意识差等问题。如:我镇的“村企业”处于几乎空白的状况,集体经济相当薄弱等,严重滞慢了发展速度。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落后,交通,信息,发展环境仍然不适合发展需求,仍是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加以解决。

二、关于我镇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的几点建议和看法。

(一)以实施“三大战略”为举措,推进农村产业化进程。

1.是实施“转变”战略。加大工作力度,转变农村发展方式,打破传统的经营方式,用现在农业的理念和现代市场经济理念推进农业和农村快速发展。二是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我镇优势,发展贡米,葡萄等绿色、特色经济。充分利用环境优好和无污染的优势、实施绿色种植业发展战略,建成有一定规模的绿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和深加工基地,使经济发展模式从粗放型向密集型转变。三是转变工作机制,完善工作制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干事能力。提升群众发展理念,在党员干部中营造想干事、干成事的工作氛围。按照省委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有思想、有作为、有所为的帆布队伍。在广大群众中,开展多种形式的素质提升活动如:组织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等,让广大农民群众从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效率上有一个显著的变化,从更本上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进程。

2.实施“拓展发展”战略。要拓宽现有的发展渠道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一要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加快和保障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建立安全可靠的劳动输出机制体

制。关心农民工的生活,提高农民工的素质,保障农民工的利益,使得每个外出农民工,务工有能力,利益有保障,发展有依靠的就业环境。二是要拓宽农产品开发渠道,实施农产品的进一步加工转化,提高农产品综合效益。三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进一步开发农产品市场信息和服务体系的建设,从而使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的效益最大化,农产品流通快捷化。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生产格局。

3.是实施“上一层”战略。全面提升农村自主创新和支撑保障能力。一要提升农村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村和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开发高新技术农产品,使得农产品向工业化的产品效益途径转化。降低生产成本,缩小劳动强度,提高产品效益。二是要提升农业安全保障能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在大力开发特色农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的安全稳定。三要提升落实政策法规对农村发展支持和保护能力,严格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保证农民的根本利益,严格依法行政,确保农村各项工作,在法律的监督下实施落实,不断增强农民依法维护自身利益,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以实施“三手抓”为手段推进农村产业的进程。

1.是要抓农村产业化发展示范作用。就是动员农村广大党员干部以及思想觉悟高的人士现行一步,发挥农村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农民自我发展和自觉发展。在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的前提下,使农村的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

2.是要抓农村产业化效益触动策略。就是要把握生产方

向,掌握市场信息,疏通流通渠道,让群众能够看见最现实、最直接的经济效益。使农民从观念、能力、实力得到一个快速的转变,如:实施“村村通网络”工程让广大农民群众及时掌握新的生产动态信息。

3.是要抓农村产业化联合互动策略。就是要结合本地的实际状况,根据产业特点建设新型的经济联合体,由私自经营模式向集约型经营模式转变,小农经济向规模化经济发展。从而增强他们发展市场竞争力和生产流通实力。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经营模式,推进农村产业化的进程。

推进农村产业化进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镇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尊重农民意愿,扎实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实施农村产业化发展战略。为省委提出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进跨越”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找准位置,抓住重心,创新举措,稳步推进。

下载天保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及对策建议(9.1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天保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及对策建议(9.1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怀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怀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作为农业大市,怀化如何立足本地实际,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加快农......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农业产业化主要表现在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主导产业规模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

    金华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金华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吴芳云梅淑芳 [摘要]在分析金华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势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今后农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化的六条措施:优化农业结构与空间布局;培......

    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对策建议

    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对策建议 内蒙古粮食产量实现“十连丰”、畜牧业生产实现“九连稳”的新形势下,内蒙古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和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进一步下......

    浅谈农业产业化发展

    浅谈农业产业化发展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逐步推进,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经济和效益,为农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是不容忽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难题。从整体来看,......

    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目前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词藻。结合“新丝绸之路功能转型”的提出,中国——中亚地区经济带凹陷的现状,如何高效、科学、现代化的发展农业,是所有人值得深思的问题。......

    浅析双井镇农业产业化发展

    浅析双井镇农业产业化发展 舒采平 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力纷纷外出务工经商,农村劳动力极为缺乏,土地荒芜严重。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模式也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制约瓶颈。积极探索粮......

    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农业服务为主,与农民有机结合,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能够带动农业发展商品生产的企业。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