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广西水果营销体系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送 阅 件
第51期总第187期
2010年12月23日
构建广西水果营销体系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我区是全国水果品种、产量最多的省份之一,2009年水果总产量830万吨。水果产业是广西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加强水果营销促销工作,搞活市场流通,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强农民消费支撑能力,实现我区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一、当前我区水果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区水果产业整体经济效益较低,近年来还时有发生水果滞销的现象,极大地挫伤了果农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我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区水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市场流通设施建设滞后,果品产销脱节、信息不对称,制约水果有效合理流通。比如我区去年发生的香蕉滞销,浦北县是广西最大的香蕉生产县,该县年产30多万吨,却没有一个专门的香蕉交易批发市场。
二是水果生产经营缺乏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品 牌不多,名牌稀缺,总体竞争力较弱。
三是水果的加工或深加工很少,水果加工率不足10%,没有水果冷藏库,外销渠道不畅;遇上水果丰年,大批水果积压,果农增产不增收。如去年广西香蕉丰收,年产量170多万吨,按测算香蕉至少要卖1.2元/公斤才能平本,而当年平均销售价格只有1元/公斤,果农损失惨重。
二、对构建广西水果营销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着力推进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夯实水果营销基础。产地批发市场是水果产品从生产进入流通,从分散走向集中的第一个环节,对于促进水果产品销售、传播市场信息、引导农业生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区水果主产区集中度不断提高,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已经成为影响水果生产持续发展的瓶颈,必须加快发展步伐。一是搞好市场布局规划。一方面,要统筹规划新建一批水果产地批发市场。依托主要生产基地,充分考虑生产规模、商品流量、商品流向、产品特点、区位交通条件、辐射范围以及小城镇建设等各种因素,合理确定市场的类型、位置、规模和设施标准;另一方面,要统筹规划改造一批水果产地批发市场。充分利用现有产地市场的资源,对场地、道路、交易厅(棚)、水电、信息服务、质量检测、采后处理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二是注重配套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水果易腐烂、不耐存放,对产地储藏保鲜能力要求高,要加大对水果冷藏保鲜设施和冷链物流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调节市场供应,为防范季节性的滞销卖难创造条件。三是支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产地批发市场其功能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公益性质,应将其界定为非经营性农业基础设施。按照国际惯例,农产品流通设施都是 由政府投资建设,企业化管理运作。为此,建议水果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应纳入全区农业基本建设投资范围予以支持,并在土地、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倾斜性优惠政策。
(二)注重发展农业展会经济,推动实现营销促销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创新。农业展会在短时间内能够积聚大量的客商流、产品流、资金流、信息流,现阶段是水果营销促销服务的主要形式和载体。我区各级政府应积极组织引导涉农企业、合作社参加各种的交易洽谈会、博览会、农展会,提升农产品知名度,扩宽营销空间。在展会组织方式上,要充分借助和利用国际成熟展会经验,简化办展程序,创新办展形式,优化配套服务。在展会运作模式上,要坚持政府主导,对展会举办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协调各相关部门为展会举办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大力发展农业展会经济的同时,各地应根据实际,积极探索适应本地特点的如网上对接会,“农超对接”等多种形式的营销模式,减少中间环节,逐步建立起长期稳定的购销渠道。此外,要进一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提高水果产品流通效率。
(三)注重水果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实现生产量和商品量、品质和品牌协同推进。提高水果产品质量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推行品牌战略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各级政府应大力扶持水果生产合作社发展,提高水果产销组织化程度。专业合作组织对农户统一供种、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收购果品、统一价格销售。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水果产业化经营格局。加强生产技术服务指导,大力推广标准化水果生产,优化种植品种结构;大力培育打 造水果品牌建设,深入推进无公害水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登记认证。抓紧建设与国际接轨、符合我区实际的主要水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建立和完善自治区、市、县三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在重点水果优势产区配套建设专项质量检测中心。对于获得全国、省级著名商标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政府要给予适当奖励。
(四)加快发展水果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由于水果不耐储存,上市集中,很容易引起价格波动,造成果贱伤农。大力发展水果深加工,最大限度地延长产业链,既是解决水果卖难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迫切需要。加快推进水果深加工问题,各级政府要提到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水果加工业应重点发展适应市场需要的果汁、果酱、果粉、果酒和膨化果品等产品。在产业布局上,结合小城镇建设,因地制宜地发展一批具有一定特色和地方优势的水果加工企业,促进其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形成各具特点的产业集群,使更多的农民市民化。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整合国家和各级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支持水果加工业的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创业辅导和技术人员培训。鼓励和吸收民间资本、外商资本投入发展水果加工业,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和机制。二是对水果加工业实行优惠贷款政策,包括低息、贴息、放宽还贷期限和抵押条件。三是在用地、用水、用电等其他配套政策上都应给予适当倾斜。
(黄勇然
彭忠平)4
第二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活动总结
以项目为抓手,强化引导带动
促进农民增收
——农民致富增收工作总结
2013年以来,发改局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活动。通过采取谋项目、争资金、送政策等有效措施,全面推进农民增收致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明确思路,制定帮扶方案
2013年以来我局把实施“深入开展群众路线,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活动作为局重点工作,制订了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案,确定了以农村基础设施为重点,以农村产业转变为中心,以美丽乡村为抓手,以政策深入为辅助的工作思路,努力实现“一改变,一翻新,一深入,一明显”,即“农村面貌改变,农业产业格局翻新,三农政策深入,农民致富增收明显”。活动方案进一步确定了包抓领导,包抓人员,工作任务和工作日程,层层深入,层层细化,确保方案的可实施性,为帮扶致富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调查摸底,找准切入点
我局分包乡村地处陕沪高速沿线的西湾村和王家楼村(王家楼为美丽乡村包扶),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运输、外出务工等为主,其中以种植、养殖居多。在调查了两村基本情况之后,领导班子因地制宜确定了具体的帮扶措施:
(一)基础设施。在充分走访查看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现状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和各方面力量,整合资源,优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急需解决的交通、饮水、住房、防灾减灾等基础难题,积极协调农业、交通、水利解决乡村道路、饮水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难题。
(二)种植业。在原有种植作物的基础上,根据农民意愿,引导发展特色农业、林果产业,通过对土壤土质的了解,帮助找到适合种植的特色产品,并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等项目为契机,积极帮助申报项目,争取国家扶持。
(三)养殖业。与当地地质水文相结合,积极引导农村发展生猪养殖,蛋鸡肉鸡养殖,布尔山羊养殖及特种养殖等,组织养殖大户开展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相关知识,促使所包养殖户走向规范化、规模化的养殖道路。并以生猪标准化养殖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为指导,积极争取国家各类扶持,不断壮大农村特色产业产业。
(四)劳务输出方面。鼓励部分帮带群众把目光放在劳动力市场上,学习相关技能,提高素质,为其提供相关的劳务信息和招工信息,进城务工,增加收入。
(五)个体经营方面。根据经营类别,发挥党员自身优势,帮助收集相关致富信息。
三、措施得力,千方百计促增收
一是联包结对,共谋发展。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及庆七一等活动,局领导带领班子成员及各股室股长深入包扶村,听取镇村两委汇报,实际了解基层存在的困难难题。组织召开座谈会,与村组党员干部及群众共同探讨发展之路,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积极为包扶村经济发展出点子、想对策、某项目,并将村民的意见汇总总结,及时确定工作人员,安排工作日程,确定解决时限,确保帮扶工作做到实处,做出实效。同时部分党员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致富对子,深入困难群众家里,实际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面临的问题,结合自身工作职责为困难群众如何脱贫致富谋划出路,积极协调,解决群众当下的吃住问题。结合我局以工代赈工作,2013年争取国家投资661万元,修建基本农田200亩,新修河堤1.5公里。新修及改造乡村道路20.5公里,恢复道路2公里,桥梁5座176.6延米,建设独立桥梁1座148延米。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先后投资50万元用于支持道路硬化、景观建设等项目。
二是宣讲政策,输入技能。为了进一步使基层群众了解政策,掌握致富技能,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结合“三农”实际,认真宣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农村政策方面的
变化,宣传国家各种支农惠农政策,并组织编写了惠农项目问答手册,使群众了解国家的各种惠农政策和惠农项目申报程序;与此同时,积极开展科技上门,技术到家服务工作,结合当地群众种植、养殖项目,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联系市农业局、畜牧中心专家开展能民技能讲座,让发展种植养殖的群众和有心发展种养殖的群众掌握技能,尽快脱贫致富。
三是引导培植,壮大产业。以项目为抓手,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养殖种植项目,利用国家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政策、标准化养殖政策等,积极协调,谋求扶持。2013年为我县大鲵养殖、食用菌种植和油茶种植等项目争取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国家扶持资金220万元,争取标准化养殖项目国家资金50万元。引导白浪同富合作社群众发展蛋鸡养殖项目,项目总投资1123.82万元,吸引就业群众40多人。通过培植引导,不断壮大农村产业,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活动是县委、县政府“惠民、利民、为民”的重大举措,更是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与包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一定会使群众得到有效帮扶,从而推进包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村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典型材料
XXX乡XXX村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典型材料
XXX乡XXX村辖4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370户,人
口1830人,耕地2100亩,村两委成员10 名,党小组9个,党员38人,村民代表32人。近年来,XXX村针对人多地少的突出矛盾,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和农民增收的新路子,把发展蔬菜种植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一、主要做法
1、思想上高度重视。该村坚持把发展蔬菜、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作为党支部的强村富民的目标来抓,充分利用广播、公告、明白纸等方式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让群众深刻领会到发展蔬菜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绝经,调动群众认可、支持、参与蔬菜种植的积极性。
2、工作上大胆探索。在发展蔬菜过程中,该村坚持高标准、高规划,同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搞一刀切,不搞行政强迫,不脱离农村发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严格运用“4+2”工作法,科学解决规划、占地、发展方式等重要问题,每个环节经党员、村民代表充分讨论、逐人签字,使蔬菜发展在党支部引导、群众自愿的格局中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路子。
13、规划上着眼长远。在蔬菜发展中与坚持与村总体规划有机结合、配套跟进,按照“规划思维超前,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推进 “三个一体化”:即发展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使规划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实践的检验、群众的检验。投资资金50万元,修建道路3公里,改善了生产基础条件;投资60万元,新打机井40眼,疏浚路沟2000米;投资50万元用上了地埋线,形成了田成方、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良好格局,为蔬菜基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发展上服务支撑。在发展蔬菜中为保证发展蔬菜旺盛生命力,该村依托现有的蔬菜种植优势,成立了蔬菜种植领导小组,由村党支部书记亲自挂帅,为蔬菜种植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成立原阳县黄河蔬菜种植合作社,负责组织蔬菜种植的实施,协调和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投资80万元,建成了占地80000平方米的富民蔬菜批发市场,实现了生产、服务、销售一条龙。同时由蔬菜种植合作社牵头,与XXX毛庄蔬菜批发市场签订了收购协议,实行最低保护价,确保了种殖户的后顾之忧。及时提供蔬菜的品种、肥料、农药信息,通报蔬菜产品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帮助群众规
避市场风险。提供全程疫病监测服务,邀请省、市、县蔬菜专家对种殖户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为种殖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5、政策上予以支持。在发展蔬菜中该村用足用好上级有关部门出台的多项支农惠农政策。对发展蔬菜种植户,优先解决用地,租金为现行市场最低标准。同时明确规定,凡来该村投资从事蔬菜种殖的农户,除享受规定的优惠政策外,为菜农提供5000元的启动、3000元的发展资金,并可在贷款、生产经营、生活居住、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从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物资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为群众发展蔬菜创造基础条件。
二、取的成效
1、探索了党建工作新模式。通过加强党支部对蔬菜种植的领导,有效破解了资金、土地等资源统筹难题,架起了党支部联系和服务群众致富的新桥梁,把党支部活动渗透到蔬菜发展的各个环节,扩大了党建工作的覆盖面,有效地解决了农户在产供销环节政府“包”不了、村组“统”不了、农民“办”不了的矛盾。在蔬菜种植中,群众有了困难,党支部出面帮助克服,党员出面协调解决,打造了“党建服务蔬菜发展、蔬菜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良好局面。
二是搭建了创先争优的平台。通过组织引导党员带头种植
蔬菜、出售优质无公害产品、维护产品品牌声誉,做到新技术党员带头学、新品种党员带头试、新设施党员带头用,营造了党员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在全村结对帮扶活动中,党员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200多条,传授技术10多项,解决各种疑难问题100多个。
三是开辟了党建促发展的新路子。该村通过党支部协调资金500万元,建成蔬菜大棚30多座,蔬菜种植面积1200亩,辐射周边村及邻乡3000农户农民从事蔬菜种植,面积达到
8000亩、大棚温室500座,而且带动了蔬菜运输、流通等相关产业发展,拓宽了增收领域,使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成为XXX的重要无公害蔬菜基地之一。该村先后被评为“新乡市先进党支部”、“原阳县五好村党支部”、“原阳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先进村”。
目前,该村正在建设全县一流的高标准蔬菜温棚,总占地200余亩,所需整地及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大棚建设正在施工。基地建成后,年可生产蔬菜100万公斤,实现利润130多万元。
第四篇:加强远程教育培训 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加强远程教育培训 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普定县远程教育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做法
作者:黄明全 文章来源:普定远教办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9 普定县紧紧围绕远程教育服务党的建设、服务科学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以“加强学用成果转化为重点、促进农民致富增收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全面抓好远程教育工作。
一、加强骨干队伍培训,提升管理服务能力,为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提供组织保障
(一)采取多种培训措施,提升骨干队伍综合素质。加大对操作管理人员的政治理论党性知识、业务知识及操作管理技能等培训,提升操作管理员的政治觉悟、远程教育工作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选派操作管理员参加省、市、县远教办组织的远程教育操作管理业务知识培训;乡(镇)对站点操作管理人员进行了普训或轮训;操作管理人员自身的学习实践;采取跟班学习等等。使操作管理人员基本掌握了远程教育规范操作,为确保远教设备正常运行奠定基础。今年来,共组织管理员(维修员)学习培训77次,3850人(次)。
(二)实现“以奖代补”措施,充分调动和激发远教骨干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推动站点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县组织开展“远程教育技能”大练兵活动,鼓励村干部参加“远程教育技能大练兵”活动,在真学、真懂、真用上下工夫,掀起了学远教,懂远教,用远教高潮。今年10月,我县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对14名操作能手和9名技术维修员实行了“以奖代补”,每个人“以奖代补”500元,进一步激励骨干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推动远教工作正常开展。
二、创新教学培训方式,注重学习应用效果,为农民群众拓宽致富增收渠道
(一)坚持“四因四教”,把握学习重点。乡、村认真对乡情和村情进行调查研究,多方面收集和征求群众意见,认真进行分类,结合实际选择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烤烟生产、蔬菜栽培、茶叶栽培实用技术,市场信息等,按需下载和收看教学资源,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好地满足群众的学习需求。
(二)组织开展集中学习培训,增强理论知识。结合全县开展“创先争优、践行宗旨”、“党员活动日”、“三会一课”和“三创三强”等活动,各远程教育站点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进行集中学习培训政治理论和烤烟生产、蔬菜栽培、茶叶栽培等实用技术,学习内容结合实际,有学习讨论,有学习记录。全县共培训农村党员干部7.9万余人(次),农民群众16.4万余人(次)。
(三)坚持个性化选择学,按需进行培训。结合站点对群众的需求调查,根据群众需求开展有针对性有计划组织学习培训,做到群众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大部分站点做到每周开机4天以上,最少的也能开机2天以上,部分站点基本做到天天开机。教学有辅导、有记录、有计划。
(四)强化基地教学培训,增强实践能力。在县委组织部组织的“三支队伍”培训中,针对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时,开展了基地教学等现场指导和学习培训。各乡镇、村也结合实际,就近在本村或相邻村的科技示范户现场观摩学习,让群众把理论转化为实践,进一步增强群众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学习,科技示范户和致富能人不断对较为困难的群众进行了帮扶。
(五)实行流动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县委流动党校定期不定期到站点开展教学培训,主要讲解党的有关理论知识,涉农部门长期在站点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000余人(次)。
(六)加大选派培训力度,提高致富能力。县委组织部安排,各乡镇选派比较有发展致富能力的村党员干部到县委党校加强培训市场经济管理、农村经营管理、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等,共76人参训,进一步提高致富能力。
三、抓好示范带动工程,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为促进农民群众致富增收更好更快发展
(一)抓好示范带动工程建设,着力培养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新型农民。全力抓好“三个一批”远程教育示范带动工程创建和评选工作,在全县创建远程教育学用转化示范村至少11个;评选远程教育成绩突出站点管理员27名;培育远程教育党员创业带富能手190名。今年投入6万余元建设了化处镇水母村、白岩镇薛家村、龙场乡索桥村远程教育示范村,并挂牌“普定县党员干部短期教育实践培训基地”。以点带面,发挥辐射带动致富作用,培养农村科技致富带头和新型农民。
(二)抓好跟踪服务,促进农民增收。各远程教育站点加强了对远程教育学用成果转化基地和示范户进行跟踪服务,了解需求情况,提供技术资料和有效服务,采取了“支部+远教+协会+农户”、“支部+远教+基地+科技示范户”的运作模式,为推动示范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发挥明显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县村级站点已形成远程教育学用结合示范培训基地77个,年产值达1200余万元,纯收入达3500余万元,带动富余劳动力7400余人就业转移。如:城关镇青山村梅谢的青山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年产量40吨,年产值达80万余元,纯收入达30万余元,转移富余劳动力20人。化处镇汪朝祥重华茶叶育苗基地,年产值100余万元,利润60余万元,转移富余劳动力50人,带动群众致富500余人。马官镇六谷村伍丽红伍氏蛋鸡养殖场,年产蛋鸡240万枚,年产值120余万元,纯收入25万多元,带动富余劳动力55人。马场镇云盘村卢凤祥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种植100亩,年产值100万元,利润32万元,劳动力转移30人,带动群众40人致富。学用成果转化科技示范户441户,年产值达6500余万元,纯收入达1920余万,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1600余人,带动群众46000人致富。逐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如:马官镇二官村洪国伟经果林栽培300余亩、年产值80多万元,纯收入30万余元,解决富余劳动力23人等等。鸡场坡乡那兑村伍朝学富强养殖场,养猪600头,年产值80万元,30万元,带动富余劳动力55人等等。
第五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调研内容
赵固乡机关干部进农户
创先争优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调研内容
为切实落实好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经研究决定,即日起用10天时间,全体机关干部深入到农户,广泛宣传国家的惠农政策,对各村基本情况进行调研,通过深入了解各村状况和群众思想,得到促进工作的目的。
一、调研的具体内容
1、全村基本情况:耕地面积、种植结构、人口等;
2、班子状况:与班子每一个成员见面,了解平时都在干什么、工作和生活状况,对每个成员做出评语;
3、信访稳定情况:详细了解每个案件的进展情况,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4、群众致富情况:个体企业状况、种植户和品种、养殖户和种类、大棚数量、面积和效益情况;
5、荒废沙坑情况:有多少个、每个有多大(亩)
6、其他你认为应该调研的情况
二、调研的具体要求
1、充分走访全体干部、部分党员和农户,基本要求是2000人以上村走访70户,1000—2000人村走访60户,1000人以下村走访50户。
2、调研时间为即日起10天(走访农户7天,写调研报告3天)。
3、调研结束后(5.21),调研人员写出调研报告,字数不少于5000字,要理出本村存在的基本问题,提出你解决本村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4、对30个村的调研报告进行评比交流,评出一、二、三等奖。
赵固乡党政办2012年5月11日
赵固乡机关干部进农户创先争优调研表
2012年5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