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茶叶发展 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精选)

时间:2019-05-13 12:26: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积极推进茶叶发展 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积极推进茶叶发展 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精选)》。

第一篇:积极推进茶叶发展 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精选)

积极推进茶叶发展 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当前,我县茶叶产业已初具规模,几乎成为我县主导产业。为更好做大做强茶产业,推动茶叶健康发展,让茶叶切实惠民,从而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良好局面,县委、县政府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围绕地委、行署提出的“构建两带两圈产业体系、推进六个新跨越”发展战略,按照县委“推进新跨越,开创新局面”的战略定位,大力发扬“三拼三超”精神,以产业发展为重点,狠抓茶叶发展,坚定信心做大做强“石阡苔茶”这一良好品牌,让茶叶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从而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为了积极推进茶叶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宏伟目标,我浅谈自己的几点见解。

一、历史悠久,用长足的发展空间规划茶产业

(一)石阡茶叶发展的历史和优势。

石阡发展茶产业,从自然条件上具有明显优势:一是土壤适宜种茶。全县黄壤面积达19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3.1%,海拔600米以上1200米以下的土地中,相对集中连片的有66万亩适宜种茶。二是有适宜茶叶生长的气候条件。年均日照时数为123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28%,太阳年均总辐射量为86.12千卡/平方百米,无霜期在272——303天左右,年降雨量1121毫米。总体来看,全县季风气候明显,四季分明,水热同季,暖湿共节,阴雨日数较多,光照时数少,冬无严寒,夏无酷署,这样的气候条件十分适宜茶叶的生长繁育。三是有完好的生态资源。县境内由于没有大型工业企业,土壤、大气、水受污染程度低;森林植被较好,森林覆盖率达51.7%。

据史书记载,石阡茶叶生产自唐朝以来,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年间,我县坪山乡坪贯村生产的茶叶作为贡品,每年都要向皇室纳贡,“石阡坪山贡茶”名声渐响。解放后,石阡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58年,周恩来总理为石阡亲授了“茶叶生产、前途无量”的锦旗,全国只有三个县获此殊荣。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石阡茶叶有了较大的规模和影响,随后,受历史因素的影响,生产规模逐渐缩小,茶叶生产走向低谷,但是,石阡茶叶凭借良好的品质仍然享誉全国。“泉都云雾茶”于1994年在第一届中茶杯名茶评比中获一等奖,1998年获中茶杯银奖,1999年在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交易会国际名茶评比中获金奖;“泉都碧龙茶”于1999年获中国〃国际茶文化暨茶博览会银奖,同时获中茶杯特等奖。

2003年,我县敏锐地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政策机遇,在退耕还林政策上深入探索、大胆实践,引导部分群众实施了“退耕还茶和林下套茶”工程,同时动员群众对集中连片的老茶园进行改造,吹响了石阡茶叶发展的号角。随后,依靠退耕还林的政策机遇,全县茶园面积逐年增长,截止目前,全县茶园面积扩大到22万亩,位居全省第二、全区第一;全县茶农增至3万余户,年产量达3750吨,产值23,888万元,跻身全省三个茶产业发展重点扶持县之一;茶叶品牌建设成果丰硕,获得了国际绿茶评比金奖和“中国苔茶之乡”、“贵州三大名茶”称号;2006年,获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节茶道论坛评比金奖;2008年,北京迎奥运“国饮杯”国际茶业博览会、上海第15届国际茶文化暨国际茶叶博览会上获金奖;2009年,石阡苔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获全国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同时,在日本静冈国际绿茶评比中获金奖,并获“贵州十大名茶”称号;2010年中国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上,以第二名的好成绩,摘取了“贵州三大名茶”的桂冠。

(二)“石阡苔茶”在社会上的地位。

石阡苔茶是贵州仅有的几个地方品种之一,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茶叶发展战略性品种。石阡苔茶具有“滋味厚、香气足、耐冲泡、口感好”的特点,经多家检测机构多次检验茶质符合出口欧盟、日本的标准。“坪山翠芽”牌石阡苔茶获2009贵州十大名茶称号。去年,在日本举行的世界绿茶评比大会上,石阡县南天农业开发公司选送的“石阡苔茶”勇夺金奖,荣膺世界茶叶界最高奖项。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确定了“用生态化的理念发展产业,用产业化的方式建设生态”的发展思路,整合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坚定不移的抓茶叶产业,提高石阡苔茶品牌,从而获得了国际绿茶评比金奖和“中国苔茶之乡”、“贵州三大名茶”的称号。从此石阡苔茶走出贵州,走进国门,走入世界也成为现实,同时成为了石阡的一张具有科学说服力的名片。

二、高度重视,用良性的发展链条带动茶产业

(一)建立机构、加大投入。

建立健全县茶产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人为召集人,人大、政协相关领导为监管人,农业、农办、茶办、经贸委、乡企、林业、水利、质监、工商、税务、银行等相关单位为成员单位,下设办公室在茶办。联席会议负责协调各有关部门,制定茶产业发展规划,研究落实推进茶产业发展的有关扶持政策措施,对接国家政策,加大投入,加强监管,保证质量和品牌美誉,打响“中国苔茶之乡”的真实品牌,协调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统一安排全县茶产业专项资金。乡镇、企业、村支两委、加工厂等与茶产业相关的单位要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机构,从上至下形成链条式机构,加强交流与合作,相互监督,共同打造良好品牌。

(二)示范带动、连片开发。

目前,我县现有茶园中除龙塘万亩有机苔茶示范园外,分散种植、集中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没有连片开发、示范园带动会造成数量不足,成本过高、不足以把茶叶产业做大做强,也不利于茶叶专业社的形成,造成茶叶采摘的关键季节农户既要采茶,加工茶、卖茶,又要忙春耕秋收,难集中精力管护茶园。在劳动力紧张的背景下、采摘更加困难。规模不集中、茶青标准不一,给品牌塑造带来很大困难。

在进一步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将产业基础设施齐全、土壤和气候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领导重视、发展潜力大的乡镇、示范点、老茶园作为示范带动,连片开发重点示范区,采取“政府扶持、企业运作、茶农所有、集中连片”的形式建设一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程序较高的示范基地,为茶叶生产规模化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

(三)以种促管、以短养长。

茶园从栽培以后,除了采摘以外,一切农业技术工作,均属于管理的范畴,主要包括中耕、除草、施肥、土壤改良、抗旱保湿、病虫防治、茶树修剪整形等,管理的目的在于克服茶树健壮生长与环境条件的矛盾,以保证茶树全苗、壮苗、速生、高产、优质和持续增产。茶树的不同年龄,不同的生长阶段,不同的地理条件和环境,矛盾的表现各不一样,需要因时而异因园而别采用不同的措施加以解决,总的来说,应该把茶园的土壤管理,即耕锄施肥作为整个管理的重心,把抓好土肥工作作为实现高产优质的基础,并以此作为全部茶园管理的指导思想。

我县茶园管理历经几十年的传统管理,结合石阡各种环境认真总结,分析研究,加以提炼,采取建管并重,突出管理,以种促管、以短养长的经验。套种作物的选择。一是要选择耐瘠薄的改土先锋作物,矮干作物,如芝麻、豆科作物和短蔓或无蔓薯类作物等,它们在新开垦的瘠薄土壤中粗放管理就可以有较好的收成。二是可选择经济效益高的中药材。某些名贵药材植株矮小,对土壤有特殊要求,即要求新开垦的无前茬的“新土”,新开茶园土壤正好适宜。三是套种作物不能“喧宾夺主”,与茶树争光、争水、争养分,影响枣树的生长。一般要求套种作物距茶树50厘米,以套种作物的阴影不能抵达茶树为度。

为达到以种促管、以短养长、以种促收的管理目标,杜绝和防止重栽轻管、只栽不管等现象,各乡镇按照幼龄茶园管理目标任务和技术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制定管理措施,落实管理责任,做到了间作规范,管理到位,茶园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保证了茶叶生产的基础工作。

(四)狠抓质量、创建品牌。

保证质量、创建品牌是发展茶产业的关键环节。保证质量是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法宝,创建良好品牌是保证茶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从而有效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切实惠民。我们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从产品定位、品牌塑造、宣传推介和市场拓展上下工夫,着力培育有实力、有潜力、有内涵的知名品牌,努力提高“石阡苔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一是创品牌、整合资源,塑造“石阡苔茶”整体品牌形象。没有品牌优势,就没有市场优势;没有市场优势,就没有价格优势。所以名牌要名声大振,名牌要形成产业。积极引导茶叶企业围绕“石阡苔茶”品牌组建茶叶产销联合体,统一包装,统一技术标准,共同开发统一品牌的系列产品,促进一般品牌向名优品牌集中,切实解决品牌多、品牌乱、品牌杂的问题。二是抓市场、注重营销,拓宽产品市场渠道。要在巩固提升省内市场的基础上,加大对国内市场和潜在市场的开拓力度,支持茶叶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在国内各大中城市建立营销网点,通过设立专卖店、专拒、茶馆和开展连锁经营等形式,建立健全国内茶叶营销网络,扩大“石阡苔茶”市场占有率。积极鼓励和支持茶叶企业通过直销、代理、加盟、连锁等现代营销方式,拓展我省优质绿茶的国际消费市场。三是促推广、加大宣传推介,提升“石阡苔茶”影响力。要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进行展示交易、宣传推介。充分挖掘茶与历史、文化、名人、健康、饮食等诸多元素的相关性。以举办石阡苔茶文化节为活动载体,营造良好的茶文化氛围。四是搭平台、建立完善茶叶市场体系,促进茶叶产品流通。加快推动隆泰集团、大海集团等县内知名茶产业企业的建设和规划,进一步完善功能,发挥大型企业的文化和经济优势,集中精力共同打造“石阡苔茶”的展示交易和流通平台。

(五)扩大面积、缓解供需。

种植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础,品牌是靠规模经营、质量稳定长期培育出来的,不从规模化、标准化的基础工作做起,不从面积和数量上去发展,片面强调创品牌,搞外表工作同样是错误的,从而供需就得不到缓解,茶产业就会停滞不前,不会有效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进展。只有大力扩大面积,种植水平不断提高,提供优质原料的能力不断增强,最终产品的品质才有保证,供需才得以缓解,产业发展才有源头和希望。在管好老茶园的基础上,盘活茶园资源,提高现有茶园的茶叶生产能力,将土质好、阳光好、适宜种茶的好土地大力开发出来,扩大茶园面积,加强基地建设,建立一套完整的供需体系,最大限度地适应茶叶生产的良性循环,增强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六)注重加工、延长链条。

茶产品质量与加工环节息息相关,也是市场运作、产业前景、经济发展是否健康运行的关键。我县茶园面积已初具规模,品牌逐步凸现,国内国际市场日渐打开,产业前景非常良好,企业经济发展蒸蒸日上,逐步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大好优势。但是,茶树良种普及率和单产水平低下,茶叶加工业发展滞后,科学产茶不足,部分茶园和茶农还是传统的加工方式,没有形成链条式运作方式,有些环节的缺陷严重影响了整个茶产业的发展,制约了品牌茶叶走势不好,销售区域局限,经济效益不高,人民群众实惠不够。我们在规模大、茶青好、数量足、质量硬、品牌优的大好前提下,注重加工,延长茶产业链条,从鲜叶原料的采摘要求,加工工艺、茶叶包装、茶叶贮存上加强监管,注重实效,提高生产效率,增长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1、鲜叶原料。原料必须来自无公害茶园,避免与常规茶园混合,鲜叶进厂由验收员验收,根据其品种、老嫩度、匀净度、新鲜度等,进行定级、称重、登记、归堆,分别摊放。对老嫩混杂或因发热红变等鲜度较差的叶子,另行摊放,作降级处理。被机油、汽油污染的鲜叶,不可作为制茶原料。鲜叶原料要新鲜、清洁,不夹带蒂头、茶园和老叶等夹杂物。盛装鲜叶的器具采用清洁、通风性能好的竹编茶篮或篓筐,不得使用布袋、塑料贷等软包装材料。鲜叶盛装和运输过程中注意轻放、轻压,以减少机械损伤。切忌紧压、日晒、雨淋,避免鲜叶升温变质。避免鲜叶在贮运中被污染。

2、加工工艺。来自无公害茶园和常规茶园的鲜叶原料不得混合加工。

3、茶叶包装。必须符合牢固、整洁、防潮、美观的要求。

4、茶叶贮存。茶在贮藏过程中稍有不当,就会失去原有的风味。影响茶叶变质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温度、氧气和光线。在茶叶贮藏保鲜中,要尽可能减少这些因子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贮藏期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干燥贮藏;②低温贮藏;③低湿贮藏;④低氧贮藏;⑤避光贮藏。

三、正视不足,用长远的发展眼光看待茶产业(一)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规划不相协调。

茶区基础设施溥弱,水、电、路跟茶区发展不相配套,加工厂的建设不集中,传统种植和采摘成为当前发展茶产业的主要生产方式,既费劳动力又严重制约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前的传统种植茶叶不集中,茶叶零乱,许多成片茶区远离村寨,远离加工厂,交通闭塞,茶农去管理,采摘茶青需走几公里甚至十多公里路,即使有好的茶青也卖不出好价钱,严重影响了茶叶的大规模建设。

(二)监管体系不健全,品牌杂乱现象严重。

乡镇是茶叶监管的直接部门,部分乡镇把茶叶专项资金得到手后转为其他的资金,不及时兑现给茶农,推迟栽茶时间,只负责把茶叶栽下去,不论是什么品种、茶苗质量好坏、成活率怎么样等,就出现了年年都在栽但年年都没有好茶的结果。平时的监管力度不大,没有明确管理制度、考核方案等。

品牌管理不统一,如县内有 “风美剑毫”、“芊指岭”“华贯”等品牌达十余种,其实它们的内部包装的都是“石阡苔茶”,加工厂根据自己的想法想用什么品牌就用什么品牌;目前“石阡苔茶”质量鉴定没有统一标准,没有一个机构来鉴定“石阡苔茶”的等级,甚至出现外地茶叶包装后冒充“石阡苔茶”,以次充好,严重影响了“石阡苔茶”的美誉度。

(三)加强监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政府是监管体系的主导单位,茶农是茶叶发展的主体人员,企业是茶产业健康发展的导向,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要从市场单一向综合市场转变;从局部区域发展优化到连片规模发展;从国内品牌走向国际品牌;从注重春芽开发向注重春、夏、秋茶均衡开发转变;从注重独芽茶利用向注重独芽与一芽多叶综合利用转变;从注重发展高端产品茶向发展高中低端产品茶并重转变;从而改变目前我县茶叶效率低下的不良状况。利用我县丰富的茶叶资源和良好的茶叶品质的大好优势,开发茶饮料、茶食品、医药保健品、化工产品等多元化茶叶产品,延伸茶产业链,提高茶叶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第二篇:发展食用菌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发展食用菌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河北国宾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楚国彬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

我是河北国宾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楚国彬。能参加农业部组织的食用菌产业研讨会,我感到非常荣幸,感谢领导给我提供了一个和大家交流学习的机会,根据领导要求和安排,我主要介绍一下我公司的基本情况和围绕食用菌产业化发展做的一些工作,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公司基本情况

河北国宾食品有限公司是集科、工、贸为一体,产、加、销一条龙的民营企业,以生产、加工、销售食用菌为主,建有5个加工车间,6条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4万吨,加工的产品主要有腌渍产品、罐头产品、速冻产品、冻干产品、调味品和烘干产品等六大系列,180多个规格品种,产品以“孟都”为注册商标,是河北省名牌产品,产品销往亚、欧、美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国内大中城市,在我公司的倡导下,组建了食用菌合作社、菌种厂和食用菌示范基地,直接服务于菇农,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县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仅我县食用菌栽培户就达到19000多户,年产食用菌6万吨左右,年产值2.4亿元,户均增收6000多元,由于带动能力较强,连续被认定为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被全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企业,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流通中型企业,被评为河北省2006-2008百家重点科技示范企业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

二、近几年做的几项工作

1.建立组织。我县食用菌生产形势是小规模、大群体,千家万户齐上阵,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以千家万户农民从事食用菌生产经营为主。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用菌的价值认识越来越高,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一方面,公司订单大批增加,应接不暇,但低农残、低化残的高品质货源缺口很大,另一方面,菇农由于信息不灵通,不知道种什么、怎么种、怎么管,生产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价格不稳定,农民增收趋缓,根据存在的问题,在我公司的倡导下,组织成立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架起了龙头企业与菇农之间的桥梁,把广大分散的种植户联系起来,按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和品种组织生产,民企形成利益共同体,抱团参与市场竞争,共同抵御来自市场运行中的各种利益侵害,增强了抗风险能力,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目前,合作社已发展18个分社,涉及15000个社员。

2.完善联结机制,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均沾”。

一是实行定单生产,确保龙头企业有稳定的货源供应,我公司通过合作社和菇农鉴定种植收购合同,明确规定生产品种、数量、质量标准、价格和交货期等,去年共与社员鉴定14000吨食用菌,平均每吨高出市场价800元,共让利1120万元。

二是对社员实行保护价收购,当遇到市场波动,产品滞销时,企业以生产成本上浮50%作为保护价,收购社员产品。

三是在资金上扶持,自去年以来,在全且推广双孢菇项、香菇等新品种,每建一栋双孢菇棚扶持资金1万元,建一个香菇棚扶持资金5000元,利用三年时间从收购款中逐年扣除,共投入资金100多万元,扶持140多户农民建起了食用菌大棚,常家庄赵彦儒去年新建双孢菇棚一栋,当年收入3万余元,今年又建了一栋,靠种蘑菇致了富,四是通过合作社帮助社员从南方收购运输稻草1500吨和部分竹杆等原材料,价值80多万元,解决了一家一户不易办到的事情。

3.严格管理,确保产品质量。根据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境蔬菜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和出境蔬菜种植基地备案管理细则有关规定,对四芝兰、大疙瘩、安家庄、佃户营、韩家庄、常家庄、伍列霍、肖庄等15个食用菌基地进行了备案管理,为每个基地建立了竹杆编织架设的人工隔离带,并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质量、统一收购、统一价格”的“六统一”服务。每个基地配备一名植保员,对需求的物资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和使用,从种植到采收各个环节都进行详细记录,对产品系挂统一内容格式的标识,出现质量问题可以溯源查因,杜绝了农残、化残超标现象,确保了原材料产品质量,公司产品也设有因质量问题退货和投诉事件发 生,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明显提高。

4.搞好技术服务,提高菇农素质。自去年以来,我以司从福建、山东、新河和本地聘请了9名技术人员,走村串户,常年工作在农村第一线,无偿为菇农提供技术服务,在全县举办技术培训班45期,参训人员达到5000多人次,提高了菇农的技术素质,使标准化生产得以顺利实施。食用菌基地的生产管理和产品质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生产更加规范化,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特别是农药残留得到了解很好的控制,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三、存在的的问题和建议

一是食用菌栽培单户规模小、分散,不利于管理,我县目前食用菌栽培户达到19000多户,90%以上的户是1-2个棚,以单家独户的庭院模式为主,造成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不利于基地备案管理,生产的产品质量不高,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开始施行,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菇农通过合作社的形式组织起来,共同参与市场竞争。食用菌种植较多的乡村,在规划时应规划食用菌种植区,集中连片种植,以便于基地备案,实行统一管理。

二是菌种市场混乱,管理力度不够,随着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普及,种植面积越来越多,菌种厂遍地开花,技术力量不足,设备不齐,生产的菌种质量参差不齐,最终受害的是菇农,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力度,实行证照管理,取缔不合条件的菌种厂,保护菇农的利益。

三是科研力量不足,科研经费缺乏。据了解,全省没有一家专门的菌种科研机构,现在的菌种厂以制种为主,均为企业自办或个体制种,技术、设备落后,科研投入不足,在新品种选育、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上缺乏系统性,出现菌种退化,受损失的是菇农。国家应建立专门机构,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研究开发、引进新品种,驯化各类野生菌种,提高栽培品种的产量和质量,增加菇农的经济效益。

四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也是出口大国,龙头企业在提高食用菌市场竞争力方面起着主导作用,由于企业的发展涉及技术、人才、科研、资金等多方面的因素,做大的不少,做强的不多,出口产品均为初、中级产品,高端产品很少,应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增强研发能力,研究开发新

产品,推广新技术,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食用菌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卫生安全质量体系,推进食用菌产业化发展,促进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提高该产业的整体效益,以调动农民发展食用菌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

谢谢大家!

2007年8月10日

第三篇:发展珍贵树种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发展珍贵树种种植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在福绵区开展“千万珍贵树种送农家”活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主任莫汉成(2012年2月3日)

同志们:

大家新年好!兔乐丰仓辞旧岁,龙腾盛世贺新春。值此龙年新春佳节,我代表区工委、管委向各位拜个晚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合家幸福,万事胜意!

根据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林业厅的统一部署,区工委、管委决定,今天在这里举行2012年福绵区“千万珍贵树种送农家”活动启动仪式。这次活动目的是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民充分利用村旁、路旁、宅旁、水旁等闲置地来种植珍贵树种,既可以绿化家园、美化环境,又培育“庭院经济”、“绿色银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统筹城乡发展。

一、发展珍贵树种种植,促进农增收致富

大家都知道,珍贵树种是全球性稀缺资源,适宜栽种区域有限,珍贵树种木材贵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极佳。发展珍贵树种可以用较少的土地资源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广大农民朋友充分利用“四旁”地种植珍贵树种,投入少,收益大。以今天赠送给大家的黄花梨为例,一是短期种植,用组培苗栽培,种植3-5年后出售大苗,每株售价500-1000元左右,产值十分可观;二是采用长期种植,30年左右成材,按目前黄花梨木材价格2500元/公斤计算,一株直径40厘米黄花梨价值高达10万元以上,将给子孙留下巨额财产;三是如将黄花梨加工剩余小木材用做中药,价格在每公斤900元,黄花梨全树都是宝。同时,由于珍贵树种生长周期长,生态功能强,大力发展珍贵树种不仅能改善我区林种树种结构,提 1

高森林生态功能,缓解珍贵木材供需矛盾,满足社会对高档木材的需要,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而且能绿化美化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增加农民财富储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珍贵树种发展

为推进我区珍贵树种发展,我们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抓科学规划。以国有林场、旅游景区等为发展重点,选用优良种子,培育优质种苗,建设珍贵树种基地,同时与低产林改造有机结合起来,科学搭配珍贵树种。二是抓种植指导。林业部门和各镇要落实镇干部、林业技术人员加强对珍贵树种种植和管护技术的培训和指导,确保做到树种入户、技术到人,使广大种植户了解和掌握有关树种的种植和管护技术,确保珍贵树种种植后能成活、快长、成材、增收。三是抓示范带动。以“绿满八桂” 建设工程村屯绿化为重点,在村屯的“四旁”,即村旁、路旁、屋旁、水旁进行珍贵树种种植示范,推动珍贵树种的科学种植和广泛种植。四是抓政策扶持。鼓励投资发展珍贵树种,落实“谁种谁有、合种共有”的政策,探索建立符合珍贵树种发展的有效机制。五是抓组织实施。各镇和各有关部门要把发展珍贵树种列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统筹城乡发展林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创先争优、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之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农村基层党组织、村干部和农村党员,要积极做好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营造发展珍贵树种的浓厚氛围,引导广大群众大力发展、科学种植珍贵树种,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

同志们,加快珍贵树种发展,培育珍贵树种产业,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是群众增收致富的好途径,希望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发扬创先争优精神,全力推动珍贵树种发展,为群众增收致富、创建林业强区奠定基础、作出贡献。

谢谢大家!

第四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活动总结

以项目为抓手,强化引导带动

促进农民增收

——农民致富增收工作总结

2013年以来,发改局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活动。通过采取谋项目、争资金、送政策等有效措施,全面推进农民增收致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明确思路,制定帮扶方案

2013年以来我局把实施“深入开展群众路线,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活动作为局重点工作,制订了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案,确定了以农村基础设施为重点,以农村产业转变为中心,以美丽乡村为抓手,以政策深入为辅助的工作思路,努力实现“一改变,一翻新,一深入,一明显”,即“农村面貌改变,农业产业格局翻新,三农政策深入,农民致富增收明显”。活动方案进一步确定了包抓领导,包抓人员,工作任务和工作日程,层层深入,层层细化,确保方案的可实施性,为帮扶致富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调查摸底,找准切入点

我局分包乡村地处陕沪高速沿线的西湾村和王家楼村(王家楼为美丽乡村包扶),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运输、外出务工等为主,其中以种植、养殖居多。在调查了两村基本情况之后,领导班子因地制宜确定了具体的帮扶措施:

(一)基础设施。在充分走访查看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现状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和各方面力量,整合资源,优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急需解决的交通、饮水、住房、防灾减灾等基础难题,积极协调农业、交通、水利解决乡村道路、饮水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难题。

(二)种植业。在原有种植作物的基础上,根据农民意愿,引导发展特色农业、林果产业,通过对土壤土质的了解,帮助找到适合种植的特色产品,并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等项目为契机,积极帮助申报项目,争取国家扶持。

(三)养殖业。与当地地质水文相结合,积极引导农村发展生猪养殖,蛋鸡肉鸡养殖,布尔山羊养殖及特种养殖等,组织养殖大户开展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相关知识,促使所包养殖户走向规范化、规模化的养殖道路。并以生猪标准化养殖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为指导,积极争取国家各类扶持,不断壮大农村特色产业产业。

(四)劳务输出方面。鼓励部分帮带群众把目光放在劳动力市场上,学习相关技能,提高素质,为其提供相关的劳务信息和招工信息,进城务工,增加收入。

(五)个体经营方面。根据经营类别,发挥党员自身优势,帮助收集相关致富信息。

三、措施得力,千方百计促增收

一是联包结对,共谋发展。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及庆七一等活动,局领导带领班子成员及各股室股长深入包扶村,听取镇村两委汇报,实际了解基层存在的困难难题。组织召开座谈会,与村组党员干部及群众共同探讨发展之路,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积极为包扶村经济发展出点子、想对策、某项目,并将村民的意见汇总总结,及时确定工作人员,安排工作日程,确定解决时限,确保帮扶工作做到实处,做出实效。同时部分党员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致富对子,深入困难群众家里,实际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面临的问题,结合自身工作职责为困难群众如何脱贫致富谋划出路,积极协调,解决群众当下的吃住问题。结合我局以工代赈工作,2013年争取国家投资661万元,修建基本农田200亩,新修河堤1.5公里。新修及改造乡村道路20.5公里,恢复道路2公里,桥梁5座176.6延米,建设独立桥梁1座148延米。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先后投资50万元用于支持道路硬化、景观建设等项目。

二是宣讲政策,输入技能。为了进一步使基层群众了解政策,掌握致富技能,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结合“三农”实际,认真宣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农村政策方面的

变化,宣传国家各种支农惠农政策,并组织编写了惠农项目问答手册,使群众了解国家的各种惠农政策和惠农项目申报程序;与此同时,积极开展科技上门,技术到家服务工作,结合当地群众种植、养殖项目,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联系市农业局、畜牧中心专家开展能民技能讲座,让发展种植养殖的群众和有心发展种养殖的群众掌握技能,尽快脱贫致富。

三是引导培植,壮大产业。以项目为抓手,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养殖种植项目,利用国家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政策、标准化养殖政策等,积极协调,谋求扶持。2013年为我县大鲵养殖、食用菌种植和油茶种植等项目争取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国家扶持资金220万元,争取标准化养殖项目国家资金50万元。引导白浪同富合作社群众发展蛋鸡养殖项目,项目总投资1123.82万元,吸引就业群众40多人。通过培植引导,不断壮大农村产业,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活动是县委、县政府“惠民、利民、为民”的重大举措,更是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与包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一定会使群众得到有效帮扶,从而推进包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村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典型材料

XXX乡XXX村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典型材料

XXX乡XXX村辖4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370户,人

口1830人,耕地2100亩,村两委成员10 名,党小组9个,党员38人,村民代表32人。近年来,XXX村针对人多地少的突出矛盾,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和农民增收的新路子,把发展蔬菜种植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一、主要做法

1、思想上高度重视。该村坚持把发展蔬菜、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作为党支部的强村富民的目标来抓,充分利用广播、公告、明白纸等方式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让群众深刻领会到发展蔬菜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绝经,调动群众认可、支持、参与蔬菜种植的积极性。

2、工作上大胆探索。在发展蔬菜过程中,该村坚持高标准、高规划,同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搞一刀切,不搞行政强迫,不脱离农村发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严格运用“4+2”工作法,科学解决规划、占地、发展方式等重要问题,每个环节经党员、村民代表充分讨论、逐人签字,使蔬菜发展在党支部引导、群众自愿的格局中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路子。

13、规划上着眼长远。在蔬菜发展中与坚持与村总体规划有机结合、配套跟进,按照“规划思维超前,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推进 “三个一体化”:即发展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使规划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实践的检验、群众的检验。投资资金50万元,修建道路3公里,改善了生产基础条件;投资60万元,新打机井40眼,疏浚路沟2000米;投资50万元用上了地埋线,形成了田成方、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良好格局,为蔬菜基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发展上服务支撑。在发展蔬菜中为保证发展蔬菜旺盛生命力,该村依托现有的蔬菜种植优势,成立了蔬菜种植领导小组,由村党支部书记亲自挂帅,为蔬菜种植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成立原阳县黄河蔬菜种植合作社,负责组织蔬菜种植的实施,协调和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投资80万元,建成了占地80000平方米的富民蔬菜批发市场,实现了生产、服务、销售一条龙。同时由蔬菜种植合作社牵头,与XXX毛庄蔬菜批发市场签订了收购协议,实行最低保护价,确保了种殖户的后顾之忧。及时提供蔬菜的品种、肥料、农药信息,通报蔬菜产品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帮助群众规

避市场风险。提供全程疫病监测服务,邀请省、市、县蔬菜专家对种殖户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为种殖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5、政策上予以支持。在发展蔬菜中该村用足用好上级有关部门出台的多项支农惠农政策。对发展蔬菜种植户,优先解决用地,租金为现行市场最低标准。同时明确规定,凡来该村投资从事蔬菜种殖的农户,除享受规定的优惠政策外,为菜农提供5000元的启动、3000元的发展资金,并可在贷款、生产经营、生活居住、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从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物资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为群众发展蔬菜创造基础条件。

二、取的成效

1、探索了党建工作新模式。通过加强党支部对蔬菜种植的领导,有效破解了资金、土地等资源统筹难题,架起了党支部联系和服务群众致富的新桥梁,把党支部活动渗透到蔬菜发展的各个环节,扩大了党建工作的覆盖面,有效地解决了农户在产供销环节政府“包”不了、村组“统”不了、农民“办”不了的矛盾。在蔬菜种植中,群众有了困难,党支部出面帮助克服,党员出面协调解决,打造了“党建服务蔬菜发展、蔬菜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良好局面。

二是搭建了创先争优的平台。通过组织引导党员带头种植

蔬菜、出售优质无公害产品、维护产品品牌声誉,做到新技术党员带头学、新品种党员带头试、新设施党员带头用,营造了党员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在全村结对帮扶活动中,党员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200多条,传授技术10多项,解决各种疑难问题100多个。

三是开辟了党建促发展的新路子。该村通过党支部协调资金500万元,建成蔬菜大棚30多座,蔬菜种植面积1200亩,辐射周边村及邻乡3000农户农民从事蔬菜种植,面积达到

8000亩、大棚温室500座,而且带动了蔬菜运输、流通等相关产业发展,拓宽了增收领域,使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成为XXX的重要无公害蔬菜基地之一。该村先后被评为“新乡市先进党支部”、“原阳县五好村党支部”、“原阳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先进村”。

目前,该村正在建设全县一流的高标准蔬菜温棚,总占地200余亩,所需整地及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大棚建设正在施工。基地建成后,年可生产蔬菜100万公斤,实现利润130多万元。

下载积极推进茶叶发展  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积极推进茶叶发展 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远程教育培训 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加强远程教育培训 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普定县远程教育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做法 作者:黄明全 文章来源:普定远教办 点击数: 21 更新时间:2010-12-9 普定县紧紧围绕远程教育服务党......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调研内容

    赵固乡机关干部进农户创先争优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调研内容为切实落实好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经研究决定,即日起用10天时间,全体机关干部深入到农户,广泛宣传国家的惠农政策,对各村......

    加强远程教育培训 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加强远程教育培训 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普定县远程教育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做法作者:黄明全文章来源:普定远教办点击数:21更新时间:2010-12-9普定县紧紧围绕远程教育服务党的建设、......

    加快梧州食用菌产业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加快梧州食用菌产业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一.基本情况 梧州市食用菌产业从2003年起进入恢复发展阶段,特别是2006年开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食用菌得到较大幅度的发展,已......

    发展优势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共5篇)

    发展优势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南溪区政府副区长潘伯根近年来,南溪区坚持工业与农业良性互动,按照优势优先原则,发挥传统食品产业优势,以打造西南食品之城为契机,通过政府引导、......

    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百良镇太枣村位于合阳县东北部,距县城30千米,共有8个村民小组,555户,2185口人,耕地面积4680亩。具有良好的地域资源优势,海拔高度适宜,土地资源丰富,土层......

    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

    靖边县东坑镇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简介 靖边县东坑镇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靖边县城西22公里处。全镇总土地面积522.5平方公里,有耕地24.6万亩,有水浇地19万亩,有农业人......

    创新农业组织形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按市场需求对蔬菜的品种结构、种植结构和种植时令进行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冬今春菜季,全县10万亩冬早蔬菜实现了量价同增,产量达到14万吨,产值达到1.74亿元,平均销售价格每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