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证书知多少,农技师与农艺师
现在农业证书非常火热,但是市面上农业证书这么多,大家都想考“农艺师”证书。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现有的农业证书:
一、农艺师等职称证书:农业系统职称从低到高分技术员、助理农艺师、农艺师、高级农艺师(副高)、研究员。
1、鉴定部门:各人事局和农业局等职称评审委会
2、证书获取方式:证书需要发表论文、完成相关课题、出书等有农业成果,从助理农艺师开始证书是评先出来的,不是考出来的,3、证书对应对象:一般适用农业局等相关事企业单位晋升机制。补充:一些协会和组织也办理一些“高级农艺师”属于职业资格证书。
二、农技师证书:国家农业职业资格证书从低到高分初级技工,中级技工,高级技工,农技师,高级农技师。
1、鉴定部位:农业部或者各地方农业局及鉴定中心
2、证书获取方式:通过报名审核,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获取
3、证书对应对象:个人,农资经销商,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业企业法人或者技术人员等
4、补充: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查询官方网站可查询
5、百度“设施农业新技术、新型农业人才培训班”就可报名
三、培训学校、培训机构、培训联盟、示范园证书
此类证书是相关发证机构颁发的农业证书
四、农业学历证书
成人的农业学历证书包括:成人高考、网络教育、自学考试等途径获取
第二篇:农业技师聘用协议
农业技师聘用协议书
甲方:
乙方: 身份证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合作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达成如下协议:
一、聘用岗位
根据甲方实际工作需要,聘用乙方担任蔬菜种植技术总监,乙方负责甲方所有蔬菜育苗、栽培、种植、管理等技术指导工作。
二、合同期限
根据工作岗位的性质,采用固定协议期限形式:期限自2017年5月1日起至2018年4月30日止。本协议终止条件出现,双方终止本协议。
三、工作职责及要求
1、乙方工作职责:对甲方蔬菜种植及其他农产品进行技术指导,包括育苗、栽植、修剪、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相关设施搭建等。确保蔬菜及其他农产品成活率98%以上。不出现较大面积病虫害;不发生较大面积非自然死亡;不出现使用违禁药品和化肥;不发生食品安全责任事件。负责对甲方农业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2、乙方受聘甲方工作期间,不得私自在其他地方或单位进行技术指导或兼职。
3、乙方按照甲方对本岗位任务和职责要求,保质保量及时完成工作任务。
4、甲方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乙方岗位要求提供必需的工作条件和劳动保护,保障乙方的安全与健康。
5、乙方在工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工作规程,有权拒绝执行甲方违规指挥。
四、工作报酬
1、甲方根据受聘人的工作岗位性质,采用“固定薪酬+绩效薪酬”制。乙方固定月薪酬标准为:人民币肆仟元整,月绩效薪酬为:叁仟元整。月绩效薪酬根据业绩表现及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兑现。
2、乙方负责的蔬菜种植及其他农产品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甲方有权部 分或全部扣除当月绩效薪酬。
(1)出现较大面积病虫害;(2)出现较大面积非自然死亡;(3)出现使用违禁药品和化肥;(4)出现重大食品安全责任事件;
(5)违反甲方工作纪律和有关规章制度。
五、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乙方自行交纳各项社会保险,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六、违约责任
1、由于当事人一方的过错,造成本协议不能完全履行,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违约责任;如属双方的责任,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别承担各自应负的违约责任。
2、当事人由于不可抗拒力的原因不能履行协议的,应提前三十天向对方通报不能履行或者需要延期履行、部分履行协议的理由,在取得有关证明后,允许延期履行、部分履行或者不履行,并可根据情况部分或者全部免于承担违约责任。
3、当事人一方违反协议时,应承担违约责任,给对方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应根据责任大小及后果追究经济赔偿责任。
七、其他事项
本协议一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本合同约定事项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或涂改、或未经合法授权代签无效。
甲 方: 乙 方: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第三篇:来自农业一线高级农艺师工作手记(范文模版)
来自农业一线高级农艺师工作手记
从事农业生产与老天爷打交道,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有的问题错
综复杂,诸如农药、化肥、种子等等。特别是农业生产者的生产主体出现减产或
绝收,首先考虑到的就是农药、化肥、种子,总会找农资经销商纠缠,甚至酿成官司而对簿公堂。有的法官因缺乏农业知识而错判枉判时有发生。2004年7月镇平县安子营乡曾发生一起7.3亩花生80%感茎基腐病而几乎绝
收,疑为施用李姓农资经销商所售复合肥所致,依据是:1.本人所种植的3亩油
菜茬花生没有上此复合肥,仅有3%发病。2.临地的花生使用其他的复合肥,发
病率近8%。看起来施肥所致理由似乎很成立。该农民曾反映到县农业执法队,执法队曾派农业技术员实地察看,调查走访了其他十多个也施用李姓复合肥种花
生户,发病率也不到5%,认为该地发生茎基腐病与施复合肥无关。为啥发病谁
也弄不清楚。这样的理由未能使该农民心服口服,又一张状纸将李姓经销商告上
法庭,法庭为了尊重科学,便授权委托我和另外一位农艺师深入现场进行调查。
我们首先深入到其油菜茬花生田及发病严重的麦茬花生田,发现发病严重田块中
间有4行生长良好,没有感染病害。我们又来到其家,坐在其刚盖好不到120
天的新房内,找来了其邻地和施过同样复合肥的农民座谈,从中发现有用线索,获知施过同样复合肥的农民,所种植的花生虽有病害发生,但不到5%,很正常。
这样排除了肥料致病因素,疑点集中在种子上。其农民不认可,提出:既然是种
子问题,我油菜地种的花生用的同样种子为啥没得病?并从内间端出一盆播种时
捡出的小秕花生粒来证明。我抓一把就闻到有一股霉味,一检查黄曲霉芽胚感染
率几乎达百分之百。
通过查、听、看,我心里终于有了底,便把发病原因向他演绎了一番。你们
在油菜收获时即剥了壳。种油菜茬时,芽胚尚未感染上霉病,所以油菜茬未发病。
种完油菜茬后,把剥过壳的种子放在潮湿的新房内近20天以上,是80%的胚芽
被霉菌感染,这些被霉菌感染的种子播后,在潮湿的土壤中继续发育,到花生团
棵期爆发,导致茎基腐病大发生。地中间两行同样施了李某销售的复合肥为啥会
没病呢?原因很简单,播花生时你们先从地两边往中间耩,耩到最后你的种子耩
完了,你邻地的种子剩了点,你借过来耩在你的地里,因人家的种子是刚剥的新
种子,没被霉菌感染,所以你的地中间两行也施用的同样复合肥、而没发病。由
此可以断定造成茎基腐病大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感染了霉菌的种子,而不是复合肥!
一番演绎,使该农民不断点头,并连连说:“情况就是这样,确是这样,你说的根在跟前看着一样,我真服气啦!我现在就到法院撤诉!”
就这样终于化解了一场官司。
第四篇:农艺师职称评定论文--“精细农业”的实践与农业科技创新
“精细农业”的实践与农业科技创新
21世纪,人类将逐步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迅速发展与普及的信息技术将推动人们在科学利用资源潜力,发展节本增效生产方式,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基于信息和知识的生产过程管理决策方面,突破许多传统的模式和观念,开拓出一批具有创新意义的技术体系,以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实践当今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中,九十年代初以来在一些发达国家开展的“精细农业”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就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技术思想,已经引起一些国家政府和科技决策部门的重视。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为此曾专门立项组织了一批多学科著名专家对有关发展研究进行了评估,研究报告经过由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科学院院士组成的评估组进行审议后,于1997年发表了“precision Agriculture in the 21st Century-Geospatial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Crop Management” 研究专著,全面分析了美国农业面临的压力、信息技术为改善作物生产管理决策和改善经济效益提供的巨大潜力,阐明了“精细农业”技术体系研究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其支持技术产业化开发研究的机遇。近两年来,我国科技界在研究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中,对国外这一技术体系的发展趋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新闻媒体陆续有了一些报导,有的单位已开展了有关研究和试验示范工程准备工作, 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联系开始活跃,国外有关产业界开始向我国推荐其技术产品,密切关注中国走向21世纪实现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中这一巨大的潜在技术市场。可以预言:“精细农业”技术体系的试验示范及其相关技术产品的开发研究,将在世纪之交成为推进我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信息技术革命为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在开拓新的前沿科技应用研究领域中,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起跑线拉近了距离,时间上的差距在缩小。在某些重要领域实现技术发展上的跨越,将是机遇性的挑战。江泽民主席1998.9在安徽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指出:“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基因育种工程、电子信息互联网络、卫星地面定位系统等高新技术应用于农业。我们必需有紧迫感,尽快迎头赶上”。“精细农业”技术体系是农学、农业工程、电子与信息科技,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组装集成,其应用研究发展必将带动一批直接面向农业生产者服务的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与工程装备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对推动我国基于知识和信息的传统农业现代化,具有深远的战略性意义。“精细农业”,即国际上已趋于共识的“precision Agriculture”或“precision Farming”学术名词的中译。国内科技界及媒体报导中目前尚有各种不同的译法和对其内涵的理解。如译为“精准农业”、“精确农业”、“精细农业”等。实际上,目前国外关于precision Agriculture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利用3S空间信息技术和作物生产管理决策支持技术(DSS)为基础的面向大田作物生产的精细农作技术,即基于信息和先进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农田“精耕细作”技术。因此,作者认为采用“精细农业”或“精细农作”译名来表达当前实践的这一技术思想的内涵可能更为确切。诚然,当今实践的“精细农作”技术思想,应该扩展到设施园艺、集约养殖、产品加工及农业系统的精细经营管理方面,而形成为完整的“精细农业”技术体系。“精细农业”技术是直接面向农业生产者服务的技术,这一技术体系的早期研究与实践,在发达国家始于八十年代初期从事作物栽培、土壤肥力、作物病虫草害管理的农学家在进行作物生长模拟模型、栽培管理、测土配方施肥与植保专家系统应用研究与实践中进一步揭示的农田内小区作物产量和生长环境条件的明显时空差异性,从而提出对作物栽培管理实施定位、按需变量投入,或称“处方农作”而发展起来的;在农业工程领域,自七十年代中期微电子技术迅速实用化而推动的农业机械装备的机电一体化、智能化监控技术,农田信息智能化采集与处理技术研究的发展,加上八十年代各发达国家对农业经营中必需兼顾农业生产力、资源、环境问题的广泛关切和有效利用农业投入、节约成本、提高农业利润、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减少环境后果的迫切需求,为“精细农业”技术体系的形成准备了条件。海湾战争后GpS技术的民用化,使得它在许多国民经济领域的应用研究获得迅速发展,也推动了“精细农业”技术体系的广泛实践。使得近20年来,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作物科学、农艺学、土壤学、植保科学、资源环境科学和智能化农业装备与田间信息采集技术、系统优化决策支持技术等,在GpS、GIS空间信息科技支持下组装集成起来,形成和完善了一个新的精细农作技术体系和开展了试验实践。迄今支持“精细农业”示范应用的基本技术手段已逐步研究开发出来,在示范应用中预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近五、六年来,已有数千计的研究成果,实验报告见诸于国际学术会议或学术刊物;每年都举办专题“国际精细农业学术研讨会”和有关装备技术产品展示会;在万维网上设置有多个专题网址,可以及时查询到有关研究发展信息;美、英、澳、加等国一些著名大学设立了“精细农业”研究中心,开设了有关博士、硕士研究方向及培训课程;日、韩等国近年来已加快开展研究工作,并得到了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国际上对这一技术体系的发展潜力及应用前景有了广泛的共识,将成为世纪之交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应用研究的重要课题。“精细农作”技术思想的核心,是获取农田小区作物产量和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如土壤结构、地形、植物营养、含水量、病虫草害等)实际存在的空间和时间差异性信息,分析影响小区产量差异的原因,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区别对待,按需实施定位调控的“处方农作”。正是信息技术革命为这一技术思想的实践,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千百年来的作物生产,都是以地区或田块为基础,在区域或田块的尺度上,把耕地看作是具有作物均匀生长条件的对象进行管理,如利用统一的耕作、播种、灌溉、施肥、喷药等农艺措施,满足于获得区域、农场或田块的平均产量的认识水平,很少顾及对农田的盲目投入及过量施肥施药造成的生产成本增加和环境污染后果。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也是在区域尺度上进行品种选择、土肥监测,通过地区试验积累的适于当地的栽培管理措施向农户推荐使用。实际上,即使在同一农田内,地表上、下影响作物生长条件和产量的明显时空分布差异性,包括农田内作物病、虫、草害总是先以斑块形式在小区发生,再逐步按时空变化蔓延的特性,早已为人们所认识。几世纪前,农民把土地划分为小田块来耕作经营,正是受到对作物生长环境和产量空间变异的感性知识的影响。我国农民几千年来在小块土地上经过劳动密集的投入和积累的丰富生产管理经验而形成的“传统精耕细作”技术,也可以在小块农田内达到很好的经济产量,只是没有现代科学方法的定量研究和现代工程手段的支持来形成大规模的生产力。本世纪初期,科学家就研究报告过作物产量和田间土壤特性,如N、p、K、pH、SOM含量等在田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1929年,Illinois大学C.M.Linsley和F.C.Bauer 发表文章劝告农户应绘制自己田区内的土壤酸度分布图和按小区需求使用石灰的建议。
之后,一直都有关于农田土壤和收获量空间变异性研究的报导。八十年代以来,关于在农田中实施土壤肥力、植保和作物生产定位管理(Site Specific Crop Management)的技术研究受到广泛的重视。世界著名厂商先后向市场提供了装有空间定位和产量传感器的现代谷物联合收获机,已可以在收获过程中自动采集以12-15m2为单元的小区产量与对应地理坐标位置的数据,并进一步通过模糊聚类分析软件自动生成农田内作物产量分布图。多年的试验实践表明,田区内小区平均产量的最大差异可以超过100%。由于作物生产还受到气候变异的影响,经连续多年对同一田区积累的数据表明,同一小区年际间的产量差异性也可能是十分明显的。田区内产量上述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性,显示了农田资源利用存在的巨大潜力。现代农学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定量获取这些影响作物生长因素及最终收成的空间差异性信息,实施基于知识和现代科技的分布式调控,达到田区内资源潜力的均衡利用和获取尽可能高的经济产量成为可能。图1是精细农作技术思想的示意图。其实施过程可描述为:带定位系统和产量传感器的联合收获机每秒自动采集田间定位及对应小区平均产量数据 → 通过计算机处理,生成作物产量分布图 → 根据田间地形、地貌、土壤肥力、墒情等参数的空间数据分布图,作物生长发育模拟模型,投入、产出模拟模型,作物管理专家知识库等建立作物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并在决策者的参与下生成作物管理处方图 → 根据处方图采用不同方法与手段或相应的处方农业机械按小区实施目标投入和精细农作管理。由图1可以看出,这一技术思想是通过多次循环的实践,来不断改善农田资源环境,积累知识,逐步达到作物生产管理精细化的过程。由于大田作物生产受到众多时空变化因素的影响,利用生产潜力的处方措施,还需要兼顾生产力、经济性、环境后果的优化目标,因此,其技术思想并不是单纯追求技术措施的“准确”。事实上,目前应用于获取小区产量数据的空间尺度为12-15 m2, 获取农田土壤信息的尺度大多还只可能精细到60 m左右。在实际操作上,对获取的空间信息还需要通过模糊聚类处理,生成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处方图来指导处方农作,因而还谈不到“精准”的操作。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农田土壤、作物苗情、病虫草害信息实时快速采集技术的突破,农业处方操作也将愈益精细化。上述精细农作技术体系在许多发达国家的试验和应用表明,可以显著提高耕地的生产潜力,节约良种、化肥农药和能源投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受到农户的欢迎。
“精细农作”是基于田间小区作物生长条件的空间差异性,为实现优化作物生产系统的目标而提出的。但工程支持技术的开发研究,对实现这一技术思想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农田信息采集与处方农作的空间定位,需依靠全球卫星差分定位系统(DGpS);地理空间信息管理和数据处理,需要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未来大量地理空间数据的更新,需要遥感技术(RS)的支持;作物产量计量与小区产量图的生成需要能按秒记录收获机累计产量和对应地理坐标位置的智能型收获机械,以及计算机数据处理和产量图自动生成软件技术;田区空间变量信息的快速实时采集,需要研究基于新原理的传感技术与信号处理技术;按小区实施自动处方农作、调控目标投入需要变量处方农业机械;制定科学的农作处方需要农学知识和计算机作物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支持;作为一个能协调运作的智能化系统需要有高效的信息集成以及有关信息传输、标准化技术的研究等等。
迄今“精细农业”在发达国家也不过五、六年的应用试验历史,部分支持技术手段还不十分成熟,有待不断研究完善,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还比较薄弱。“精细农业”应用实践可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围绕提高生产、节本增效、保护环境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技术组装方式,逐步提高作物生产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水平。其中,获取农田小区产量空间分布的差异性信息是实践“精细农作”的基础。有了小区产量分布图,农户既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分析小区产量差异的原因,选择经济适用的对策,在现实可行条件下采取适当措施实施调控;也可以根据技术经济发展的条件,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或智能化变量处方农业机械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调控。
“精细农业”研究的革命性的意义是提出了一种经营现代农业的新技术思想并付诸于实践,发展前景已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共识。1998.1美国副总统戈尔第一次提出要建立以1米分辩率的“数字地球”的概念,在地理信息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它为认识世界科技进步对未来人类生存方式的影响提出了全新的观念。“精细农业”的实践将在下一世纪开发“数字地球”的实践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历史过程中,全面实践这一新技术体系的路程还很遥远。但启动这一新技术的示范与实践研究,将有利与推动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知识化与信息化进程,改变传统技术思想,追踪科技进步,有利于推动基于信息和知识的农用先进支持技术产品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在“精细农业”技术体系的实践中,也将可开发出一系列适用新技术产品。
为支持当前的“科技兴农”服务。在发展研究中,个人认为需要重视如下问题:
加强对国际有关发展信息和经验的研究,提出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九十年代以来,国外许多单位已经积累了一大批示范试验数据与支持技术产品开发研究成果。可以采取引进技术思想与部分装备技术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找准切入点,注重其支持技术产品的国产化及产业化开发。“精细农作”的技术思想在国际科技界共识的基础上有其特定的涵义,即认识农田内小区产量和影响作物生长条件的空间差异性,实施定位处方农作。它是适应集约化、规模化程度高的作物生产系统可持续发展目标而提出的,在我国可先在规模化农场、部分大城市郊区和农业高新技术综合开发试验区,力求在农田小区的尺度上进行研究与实践。我国广大农村农田经营规模小,生产手段仍较落后,实现广域的现代农田精细经营尚需有较长的发展过程,有条件的地区可先以村片、农田的尺度上对精细农作的技术思想进行示范试验研究,并可着重结合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方式创新中,开拓出新的服务领域。这样,既可以使我国的研究实践与国际上的研究发展趋势相接轨,又可以探索形成具有国情特色、有利于在农村逐步推广先进的农作技术体系。
第五篇:高级农技师先进事迹申报材料
××*,男,汉族,生于1960年4月,大专高级农技师,××*县××*镇××*村人,现任××*省××*县良丰蔬菜研究所所长。
在县城西北角的××*村中央,矗立着一座耗资120多万元的新颖别致的“晋研”科技大楼,这里就是著名蔬菜育种专家、××*市人大代表、劳动模范、××*县政协常委、××*省乡土拔尖人才××*的科
研示范基地。
今年48岁的××*从年轻时就特别喜欢钻研农业科技,是当地有名的“科技迷”。通过长期的学习和生产实践,他认识到蔬菜育种市场空间极大,大有所为,萌生了自主创业的念头。1987年,他在家乡租赁70亩土地,创办了××*县良丰蔬菜研究所。可当时他自己在育种技术上尚无独挡一面的实力,为此,××*一方面跑到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地,拜师求教,凭借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使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黄瓜育种课题、番茄育种课题的生产基地选定在他的研究所里。
1990年,*××通过刻苦钻研培育出属于自己的第一个“果实”——“良椒二号”甜椒。经中国农大朱其杰等专家、教授鉴定,一致认为这一品种具有突破性,10多年过去了,“良椒二号”至今仍是××*、陕西、河北、福建等甜椒产区菜农青睐的品种之一。此后,××*的事业一发而不可收拾,优良品种层出不穷。研究课题由蔬菜品种涉及到小麦、棉花、玉米等作物。十几年来,累计培育出黄瓜、椒类、番茄、生菜4大品系20多个品种,均在全省乃至全国大面积推广。2000年以来,新一代科研成果问世,特别是良椒2313尖椒耐低温性强,一般辣椒正常生长温度在18摄氏度以上,它只要13摄氏度以上即可,独领市场风骚,种籽连年脱销。2007年我县保护地辣椒生产中,基本全部推广应用了良椒2313尖椒品种,使菜农得到了可观的效益,极大网地推动了我县蔬菜设施农业的发展。
作为市人大代表、县政协常委,2007年他积极参加与人大、政协的各项视察调研活动,倾听百姓之声,尤其关注“三农”问题,每到一地,他都会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写出调研报告,客观反映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县发展献计献策。作为农业科技界的精英,2007年他发挥良丰蔬菜研究所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通过竞标被确定为××*省小麦良种补贴××*县项目区实施单位,较好地完成了小麦良种补贴项目任务,得到省、市、县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1998年,××*注册了“晋研”、“丰研”、“良农”等商标,响亮地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晋研”科技大楼竣工剪彩那天,县委书记苏安乐、副县长姚仁义、原××*镇党委书记裴涛虎等领导亲临剪彩祝贺,正在国外考察的广东省种子商会主席杨伟江特意搭机返回为他助威,国家蔬菜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许勇代表单位发来贺词,××*省种子公司蔬菜分公司经理史昆山亲自赶来,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鼓起了××*在农业领域大干一番事业的决心。
随着一批又一批优良品种的不断问世,××*感觉到自己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怎样尽快把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广应用到生产中,这是××*同志非常关注重视的大事。为了搞好种子基地建设,把好种子质量关,2000年以来,××*先后又承包了禹王乡农场、寺后村的160亩土地,作为种子的生产基地。1998年,秦选、王英娟夫妇由××*镇郭道村来到良丰蔬菜研究所,通过××*技术培训、实践指导,已经成为独挡一面的基地负责人,工作学习期间王英娟还取得了农广校毕业证,秦选夫妇经常对熟人说:“我们佩服裴所长的敬业精神”、“裴所长带领我家走上了致富之路”等等肺腑之言。现在有三百余户农民参与良丰所的工作,良丰所260亩的育种制基地,其中有30余户农民作为种子基地的生产示范户。目前,我县尖椒大棚有6000亩以上,基本全部是良椒2313尖椒品种,一般每亩产量4000公斤左右,每公斤鲜椒最低收购价按3.0元计算,每亩大棚菜农收入超过万元,仅此一项,全县菜农收入超过6000万元。
××*同志从事的事业,既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又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极大地提高了菜农科学种田的水平,提高了农民种菜的积极性,推动和影响着××*县向科技农业、现代农业方向发展,促进了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