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解读山东农机化(xiexiebang推荐)

时间:2019-05-12 16:4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字解读山东农机化(xiexiebang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字解读山东农机化(xiexiebang推荐)》。

第一篇:数字解读山东农机化(xiexiebang推荐)

数字解读山东农机化

----2006年山东省农机化统计分析

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起步年,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年。山东省农机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两个1号文件精神,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发展战略,解放思想,扎实工作,锐意进取,推动全省农机化发展承接“十五”良好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一五”开门好,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将2006年农机化统计年报情况分析如下:

总体运行情况

统计资料显示,山东省农机化在2006年继续呈现了“增长平稳、重点突出、效益显著”的格局和趋势。

增速稳定。据统计,2006年全省农机总值达到521亿元,农机总动力9555万千瓦,拖拉机209万台,分别比上年增长6.3%、3.9%和1.8%。全省机耕、机播、机收程度为72.9%、53.2%和41.3%,分别比上年增加1.1、7.8和7.6个百分点,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7.5%,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农业运输机械在2006年油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作业量达到513256.5万吨,运输机械化程度达90%,与上年基本持平。全省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70.2%,实现了我省农机化发展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平稳跨越。

图1 山东省农机总动力和总值发展情况(2000-2006)

重点突出。根据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我省在实现小麦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后,重点把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作为全省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集中力量,全力推进,玉米收获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取得突破性进展。

----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发展迅猛。据统计,2006年新增玉米联合收获机4384台,增长74.6%,保有量达到1.03万台,占全国的2/3强。玉米机收面积461.9千公顷,机收率达16%,比上年增加6个百分点。淄博、东营等市玉米机收率超过了50%,桓台县成为全国玉米收获机械化第一县。全省玉米收获机械化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形成了增速加快、整体推进的快速发展格局,实现了农业部提出的山东要在全国率先突破玉米机收的要求。

图2 山东省玉米机收发展情况(2003-2006)

----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进入整体推进阶段。据统计,我省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关键机具?免耕播种机械从2005年的485台猛增到2006年的1339台,增长176.1%;小麦免耕播种实施面积27.9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57%。山东省从2002年开始试验示范保护性耕作,在试验示范取得显著效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大培训、大推广活动,保护性耕作这种对传统耕作技术的变革逐渐开始被广大农民接受,全省保护性耕作由点上试验示范进入整体推进阶段。

----农业动力机械向大马力发展趋势明显。据统计,全省联合收获机达到9.7万台,增长19.1%,50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达到13.5万台,比上年增长9.9%,其中,链轨式100马力以上、80马力、75马力、70马力、50-70马力拖拉机分别比上年增长54%、12.8%、2.4%、4.5%、-2.3%;轮胎式70马力以上、65马力、60马力、50马力的拖拉机分别比上年增长50.7%、30.6%、20.5%和2.6%。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不论是链轨式还是轮胎式大型拖拉机明显呈现向70马力,甚至更大的马力段发展的趋势。与其配套的机具也增长较快,大中型配套机具比上年增长9.4%。

效益显著。据测算,2006年全省实现农机服务总产值350亿元、增加值222亿元,增长2.9%和3.9%。其中农机作业产值、增加值分别为332.6亿元和213.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和3.9%;农机维修产值、增加值分别为17.5亿元和8.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和1.4%。农机化为全省农民实现人均纯收入269元。

图3 山东省农机服务效益示意图

发展因素:政策、投入、科技、改革

2006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推进农业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山东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靠的是政策、投入、科技、改革这八个字。

出台政策。从2004年起,我国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非常重视,从政策上加大扶持。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着力点,在国家实行“两减免三补贴”的惠农政策中农机补贴占据了重要一席;2005年的一号文件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着力点,农业机械化作为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能力、增强农业增长内力的有效手段;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更加显现;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建设现代农业为着力点,再一次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加温”,提出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走符合国情、符合各地实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这四个一号文件由农民、到农业、到农村、再到现代农业,标志着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建设进入到一个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的更高的阶段,也标志着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山东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出台相关政策,特别是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明确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提出了加强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努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创新,加快发展玉米收获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加速发展新型农机服务业等要求和相关的发展措施,成为我省农机化加快发展的助推器。根据政策要求,我省加大实施了农机购置补贴、国家优质粮食产业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创新示范工程、保护性耕作项目等项目的工作力度,推动了我省农机化发展。

加大投入。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采取必要的资金扶持措施,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符合公共财政的介入方向,也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则。近几年来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对农机化发展的投资明显加大。主要体现在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推进项目等资金投入上。

----购机补贴资金明显增多。作为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购机补贴政策已深入民心,并补出了成效。2006年,全省各级财政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亿多元,其中省级以上补贴资金4650万元,补贴农民4170户,补贴各类机具5206台。据统计,在各级财政购机补贴资金的带动下,全省各类农机购置投入35.2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省级以上资金投入是上年的1.4倍,是2004年的8.45倍;单位和集体投入农机购置的资金增长4.4%;农民购机投入33.7亿元,比上年增长7100万元,增幅2.2%。

图4 2004-2006年省级以上购机补贴资金情况图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资金量翻番。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自2004年开始,国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三年来,投资力度不断加大,2006年省级以上投入271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495万元),是上年的2.66倍,实施该项目的县区由2004年的5个扩大到2006年的22个,这三年增长了3.4倍。

图5 2004-2006年农机推进项目省级以上投入情况图

创新科技。2006年,根据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一五”继续实施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的要求,在全省深入实施了八大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农机化科技创新迈出新的步伐。重点是玉米收获机械的研发创新,坚持走自主创新的路子,在背负式两行玉米联合收获机不断成熟的基础上,开发并成批生产了背负式三行玉米联合收获机,同时加大了对自走式三行玉米联合收获机的研制开发,并列入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通过玉米收获技术的创新示范工作,研究确立了 “中部率先发展、东部加快步伐、西部跨越提升、全省整体推进”的全省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思路,推动了2006年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的迅猛发展。同时,加快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并进行了花生、马铃薯、大姜、大蒜等经济作物收获机械的研发创新,特别是花生联合收获机,引进了台湾的技术进行吸收创新,实现了新突破,列入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据统计,截止2006年底,我省花生收获机、薯类收获机和牧草收获机分别达1.9万台、1914台和356台,比上年增长34.4%、96.8%和18.3%,完成花生、薯类、牧草机械收获面积150.82千公顷、9.75千公顷和22.36千公顷,分别增长39.9%、6.3%和137.6%。通过创新示范工作,成熟了一批农机化先进技术,大大提升了我省农机化作业水平,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着力改革。2006年,全省农机系统着力改革创新,社会化服务和公共管理服务得到新发展。

----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我省围绕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创办、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基本思路,不断改革创新农机服务组织,促进了农机的共同利用,提高了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有力地推动了农机服务业的发展。2006年,全省建立各类新型农机服务组织1.7万个,农机专业户73.8万个,其中农机协会562个,农机原值在30万元以上的合作服务组织达1195个,初步形成了以新型农机站、农机协会、农机作业公司、农机服务合作社为龙头,以农机大户为骨干,以农机户为主体的农机服务组织新体系。并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和农民意愿,不断创新农机服务模式,大力推行农机“一条龙”作业、合同订单作业和农机“套餐式”服务,促进了农机互补、区域合作,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农机资源,积极探索农机社会化服务新的实现形式。

----农机公共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农业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意见》的要求,我省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大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力度,合理布局国家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机构,有效发挥其主导和带动作用。二是以建设“平安农机”为目标,加强了农机安全管理,与安监局共同开展了“十县、百乡、千村、万户”农机安全示范活动,我省农机安全生产水平在全省十个行业或领域中位居前列。据统计,2006年全年共发生农机事故8起,未发生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三是加强农机培训,充分发挥各级农机化学校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培训,大力推行农机培训“东西对接”、订单培训、组合式培训等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农机培训新模式,据统计,2006年全省培训农机操作人员38.8万人次,农机技术人员7万人次,提高了农民就业技能,努力打造新型农民。四是加强了农机产品质量监管,开展了“农机打假护农”、农机质量投诉活动和第二届“农民满意农机产品”调查评选等活动,实施质量监管。五是加强了农机修配网点管理和农机作业标准化建设。全省农机公共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存在问题

投入尚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政策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弱,2006年中央投入山东的购机补贴资金比上一年的翻了一翻,是2004年的10.6倍,而山东省级投入与上一年持平,是2004年的6.7倍;作为农机推进项目这样的国债基本建设项目,省级配套资金更是不足,2006年中央投资是上年的3倍多,是2004年的4倍多,而我省的省级投入与上年持平,比2004年还少近50%,这种明显的反差与我省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很不相称,同周边省份比相对较低,与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差距较大。二是发展公共服务的投入不足,据统计,2006年,各级财政用于农机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和培训的投入为880万元,比上年减少24.4%,直接影响了农机研发力度、技术储备、新技术推广普及和安全、监管等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发挥。

结构性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小型机具多,大中型农机具跟不上发展需要;小麦机械化水平较高,玉米机械化有较大突破,但其他粮食作物机械化仅处于起步阶段;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经济作物、林、牧、渔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才刚起步,许多方面还没有破题。

地域发展不平衡。虽然山东农机化的发展总体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鲁西北地区及部分丘陵山区等仍有近三分之一的县农机化的发展仍处于低级阶段,特别是玉米收获机械化情况全省差距较大,据统计,2006年淄博市玉米机收率达到66.4%,其中桓台县玉米机收率达到90%以上,成为全国玉米收获机械化第一县,而西部有些市玉米机收率不到1%,地域发展不平衡现象明显。

预 测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做出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首要任务。这既给农机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007年,我省将继续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为前提,以玉米收获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为重点,通过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推进项目等工作,加快农机行业技术创新的结构调整,发展高性能、大功率、复式作业高效联合收割机。预计,2007年全省农机总动力将达到9800万千瓦、农机总值535亿元,大中型拖拉机达到27万台,玉米联合收获机达到1.5万台,全省玉米机收面积达到850万亩、玉米机收率22%,秋季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实施面积达到80万亩以上。根据我省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要求,2007年,我省将加快发展壮大农机服务业,进一步加大农机服务市场的开拓和培育力度,大力引导和推进农机作业、运输、销售、维修等农机服务的发展,不断拓展农机服务领域,农机服务业效益持续增长,农机服务总产值达到360亿元、增加值228亿元,努力推进全省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二篇:农机化司负责人权威解读

农机化司负责人权威解读《十二五规划》

日前,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负责人就农业部9月6日发布的《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做权威解读。

问:《规划》制定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规划》深入分析了面临的形势与发展机遇。我国农业机械化正处在加快发展、结构改善、质量提升、领域拓宽的重要阶段。进入“十二五”,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在新的起点上,进入了为基本实现机械化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加快提升发展质量,关键在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农业机械化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切实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规划》实施正处于我国农业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革时期,农业发展呈现出农产品需求进入大幅增长阶段、农业生产进入高成本阶段、农业劳动力进入结构性短缺阶段、农业生产进入资源制约加剧阶段、农业生产进入灾害影响加重阶段、农业进入国际竞争激烈阶段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对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为准则,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农业农村规划》)有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部署和要求,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结合我国农业发展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全面认真地研究总结和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成就、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十二五”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持续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等方面,明确了主要任务和区域发展重点,提出三大主要工程、四大专项、五项保障措施。

《规划》内容全面系统,论述清楚,重点突出,数据准确,资料翔实;提出的“十二五”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清晰、目标与主要任务明确,主要工程和重大专项可行,符合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实际,将有利于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机装备布局结构,有利于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出保障措施有较强的针对性,切实可行。专家认为,《规划》科学、创新且符合实际,具有宏观性、科学性、前瞻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将促进“十二五”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是指导“十二五”时期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问:《规划》是如何编制的?

答:《规划》编制历时近两年时间,主要经历五个过程。一是启动《规划》编制工作。2009年10月,印发《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提出了《规划》编制指导思想和原则、主要任务和分工、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成立了《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编制小组和专家咨询组。二是组织调查研究和起草初稿。设立5个重点课题,分别委托有关单位开展专题研究。2010年5月,在北京召开课题研究成果座谈会;6月,根据课题研究成果和有关调研成果,组织起草了《规划》提纲和初稿。三是召开专家咨询会议。2010年9月,召开了编制组会议和专家咨询会议,征求了在京农业机械化直属事业单位的意见,根据专家和有关单位意见,对《规划》初稿进行讨论和修改。四是征求社会各界意见。2010年10月上旬,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并发各省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以及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征求意见。五是开展《规划》衔接和论证。2011年2月,将进一步修改后的《规划》送部内相关司局征求意见并与农业部总体规划进行了衔接。之后经反复修改,形成论证稿,并于2011年5月13日,在北京召开了专家论证会。根据专家意见和农业部总体规划要求进行修改,形成《规划》正式稿,于2011年9月10日正式公布。

问:“十一五”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成就和经验对于《规划》具有怎样的意义? 答:“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显著优化、政策法规不断健全、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地位作用持续增强的五年,确立并丰富发展了“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主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成功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由人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青壮年劳力短缺对粮食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持续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七连增”及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规划》总结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宝贵经验。推进农业机械化必须把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首要任务,加快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必须把强化法制建设和优化政策环境作为重要保障,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强化政府支持,促进农业机械化规范、高效、持续发展;必须把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作为工作主线,强化科技支撑和农机农艺融合,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必须把培育发展主体和创新完善社会化服务机制作为主要抓手,着力培养以农机手为代表的新型职业农民,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不断增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活力。这些宝贵经验既是对“十一五”农机化工作的凝练总结,也是今后推进农机化必须坚持的做法,对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问:《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如何确定的?

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体现了新时期的新要求、新高度、新进展。2010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9.28亿千瓦,即“十一五”期间全国农机总动力年增长幅度在6个百分点以上。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到2020年“资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的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必须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稳步提高农机总动力,加大农机更新报废的力度,提高农机利用率。“十一五”期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年均增长3.27%,“十二五”规划提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期目标为年均增长2%左右,符合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体现了农业机械化中级阶段快速发展与战略转移相结合的发展特征,注重发展质量与效益提高相结合、装备数量增长与结构合理调整相结合,由单纯的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增长的方向转变。首次将“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和现代设施农业取得明显进展,养殖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协调推进”写入《规划》内容。《规划》提出“十二五”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农机总动力达到10亿千瓦,主要农机装备数量稳步增长,装备结构更加合理,区域发展更加协调。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作物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水稻、玉米等生产全程机械化取得长足发展,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和现代设施农业取得明显进展,养殖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协调推进。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明显提升,农机农艺融合度、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度进一步提高,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化技术广泛应用。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万台死亡率持续下降,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

问:《规划》提出的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如何实现?

答:《规划》的指导思想明确了突出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规划》提出今后五年要切实加大宏观引导力度,持续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规划》提出通过“六个更加注重”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即更加注重调整和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重点促进大马力、高性能、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发展,加快老旧、高耗能、高排放、安全不达标农业机械的报废更新;更加注重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机手素质,加大科技创新与技术培训力度;更加注重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机械利用率和经营效益;更加注重推广应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化技术,大力发展节种、节肥、节药、节水、节能和环保低碳的农业机械;更加注重创新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机制,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推进管理机制创新;更加注重构建综合配套的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体系,切实增强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和针对性,全方位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明确了今后五年重点抓好全面提高农机装备和作业水平、努力推动科技创新及技术推广、不断壮大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加快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深入推进安全发展、大力促进农机工业和流通业发展六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问:《规划》为何提出了区域发展重点?

答:“十二五”期间,推进各区域农业机械化协调发展是全系统面对的重大挑战,科学规划发展区域是本次《规划》编制工作的重点难点内容之一。为此,特别设立专项课题,对划分和确定区域发展重点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影响一个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地貌、种植结构、劳均耕地面积等。对于劳均耕地面积因素,考虑到我国农业劳

动力转移迅速的实际情况,预计在“十二五”期间,劳均耕地面积的地区差异将逐步缩小,不再是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划分农业机械化发展区域,主要考虑了地形地貌和种植结构两方面因素。具体划分时,确定了地形地貌、玉米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水稻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小麦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这4个指标(用三大粮食作物种植比例代替种植结构)作为分区依据,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将全国划分为东北地区、华北平原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低缓丘陵区、西南丘陵山区、黄土高原和西北地区等六个区域。

为协调推进六个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突出重点的要求,围绕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各区域发展重点,协调推进不同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

问:《规划》提出的主要工程和重大专项是基于什么原则?

答:提出《规划》中主要工程和重大专项坚持四条原则:一是对农业机械化转变发展方式、农业装备结构优化调整具有重大意义,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和市场手段配置资源难以完成,需要国家重点支持;二是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可持续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三是项目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水平,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具有显着的作用;四是可有效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从业人员素质。本《规划》与《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2009—2015年)》《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等相关工程建设规划和有关的财政项目进行了充分衔接,切实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据此,提出实施保护性耕作工程、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农业机械化生产服务管理信息工程等三大工程,以及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农业机械化重大技术试验示范推广补助、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和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建设四大专项。

问:如何保障《规划》的贯彻落实?

答:为认真贯彻落实《规划》各项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区域发展重点,《规划》从完善扶持政策、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能力、推进依法行政、加强组织领导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与创新,实现政策、投入、服务、法制、组织协调推进。农业部要求各地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的要求,将农业机械化发展摆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位置,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加强领导,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实现。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高效的协调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

做好“十二五”时期农业机械化工作意义重大,任务繁重。全系统要切实加强对本《规划》内容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要发挥职能作用,提高素质能力,转变工作作风,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确保《规划》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努力推动农业机

械化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信息来源:11-09-16 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

第三篇:赴山东农机化创新考察报告

赴山东农机化创新考察报告

天津市农机考察团一行9人,于3月24日至27日赴山东省进行了考察学习。考察团由副局长胡伟带队,成员由市局科教处、市农机所、市农机推广总站、市农机试验鉴定站及武清区农机推广站、蓟县农机推广站的负责同志组成。考察团重点考察了山东省农机科技创新工作。考察团在济南、青岛分别与山东省农机化管理办公室、青岛市农机局的有关领导和科技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通过交流,对山东省农机科技创新、技术推广、产品研发等工作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学到不少经验,取得很大收获,考察团成员一致认为山东省的农机科技创新工作对天津市农机化工作有重要的借鉴、启发作用。

山东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也是农机大省、农机强省。近些年在农机的各个方面均有突出的工作表现,在农机化诸多方面有所创新,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现将考察中了解的情况及体会报告如下。

1、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山东省从2001年起开始实施七大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创新示范内容包括:玉米联合收获、秸秆综合利用、保护性耕作、花生联合收获、大蒜和马铃薯类收获机械化等。省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地市及县按1:1:1进行配套。全省各级现已建立120个示范点,投入资金8600万元,对农机化科研开发、示范、推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其中,2003年,省、市、县三级财政及项目单位共投资1080万元,创建创新示范点16个。为了鼓励各地农机化技术创新,省农机化办公室还专门制定了《山东省农机化科技创新奖励办法》,建立了农机科技创新奖励机制。经过几年的实施,初步总结出玉米收获、秸秆综合利用、设施农业、花生和薯类收获、旱作节水农业、牧草生产、农

副产品加工、保护性耕作等适合不同作物和经济、自然条件的10多项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为指导面上的工作积累了经验。其中,玉米收获机械化实现了跨越发展,玉米收获机拥有量达到2600多台,居全国第一。花生收获机发展到1.5万台,推广薯类收获机械450多台,牧草机械收割面积达60%以上。山东省以抓关键生产环节、关键机具为突破,积极探索全程机械化的路子。

2、农机质量监督管理走出新的路子

&nb(来源于新世纪范本网)sp;在农机技术监督、质量管理方面,山东农机部门创新思路,也同样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在农机化标准化工作中,先后制订、颁布了播种、收获、秸秆还田及牧草机械化作业规范等5项地方标准,开始建立农机化标准体系。

在地方农机管理条例中,明确了拖拉机、脱粒机、内燃机、联合收获机和粉碎铡草机实行强制性鉴定;通过农机质量投诉站进行市场监管,还以向市场推荐优质产品的方式来帮助用户抵制伪劣产品,从正面宣传好产品活动来进行打假除劣。青岛市还开展了创建星级文明农机市场和星级文明农机销售企业活动,品牌效应凸现,有效的净化了农机市场。

3、兴调查研究之风,为农机化发展提供扎实依据

山东省农机办十分重视农机化发展的基础工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每年由省农机办综合处下达调研计划,机关各处室、下属各单位,依各自的工作分工,开展调研工作,年终将各部门、各单位的调研成果、汇编成册,用此指导工作。通过调研工作,了解家底,提出发展意见,对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4、重视信息工作,网络建设成效显著

山东省及青岛市农机局领导均十分重视农机信息网络工作,亲自抓农机信息网络的建设。办公自动化程度高,信息网络健全。省农机信息中心有5名专职人员从事网站建设,网站内容丰富,容量大,消息反应及时,对沟通全省农机化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成为目前国内重要的农机化信息网站。青岛农机网全年发布信息1000多条,被中国农机化信息网采用76条。

此外,山东各地还搞了不少具有创新意识的农机管理、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都值得我们学习。如引进开发了花生收获机,承担了农业部跨越计划的项目、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在玉米收获和玉米茎穗兼收机械开发上取得成绩,玉米机收走在全国前列,秸秆综合利用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青岛市开展了农机经营企业家和农机大户的培训;加大对外开发和交流力度,建立了3个国外先进农业机械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了茶叶生产、玉米(牧草)收获青贮、植树造林等4个专业、8个机械化示范基地;每年争取到300万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农机化事业发展;并从市交通部门争取资金用于农机安全村建设。此外,山东省农机部门还与当地相关的高等院校合作,建立了农机人才培训基地,为农机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交流中,双方还就目前农机科技工作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充分探讨。通过对山东省农机科技创新及其它各项工作的考察,我们认为,应当借鉴其成功经验,促进我市农机化工作的发展。

一是强化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争取项目,争取资金,进行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加强农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以农机化科技进步来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根据我市不同区域的要求,建立不同的农机化示范点(基地),以示范来带动全面工作的开展;积极引进、开发适用的新型农业机械,如玉米收获机、棉花种植机械等。

二是抓好农机化调研工作。通过摸清家底,制定政策、对策、措施,争取支持,使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目标、有措施。建立天津市农机化调研工作机制,由市局定期下达任务,各部门及各单位都要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开展基础调研、发展调研,定期举行调研报告会,并将每年调研成果汇集成册,指导工作;设立调研成果奖,对优秀调研成果进行表彰奖励,以调研促农机发展。

三是加大信息工作力度。通过强化农机信息交流工作,引起全社会对农机工作的重视、关注,从而争取更多的理解、支持;从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入手,加强信息交流,建设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实现信息资源的快速沟通和有效共享,促进事业全面发展。

四是为保障科技创新和农机化工作上水平,必须强化农机人才培养。适应事业发展需要,与相关大学合作,引进人才,并培养高层次人才。以学科带头人的评选、举办科技论坛等方式来带动人才培养,使精英人才脱颖而出,造就一支农机科技骨干队伍。

第四篇:解读山东《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山东《政府工作报告》

(一)[成就]2009山东经济企稳回升

GDP增11.9%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今天上午在山东会堂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做政府工作报告。姜大明在回顾去年工作时说,从去年第二季度起,我省经济增长下滑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主要经济指标逐季企稳回升。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3805.3亿元,增长11.9%。

姜大明在报告中指出,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自2008年四季度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省发展遇到了极其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对山东工作高度重视、关怀至深。一年中,总书记两次到我省视察,总理总理三次深入我省考察指导工作,极大地鼓舞了全省人民的斗志,坚定了我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姜大明在报告中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山东工作的指示精神,牢牢把握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决贯彻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各项决策部署,迅速制定实施了21条措施,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从去年第二季度起,我省经济增长下滑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主要经济指标逐季企稳回升。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3805.3亿元,增长11.9%;地方财政收入2198.5亿元,增长1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1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19元,分别增长9.2%和8.5%。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在应对危机中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迈出了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

[目标]2010年山东GDP增长目标“保10”

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今天上午在山东会堂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做政府工作报告。姜大明在报告中提出,2010年山东GDP的增长目标是“保10”。

姜大明在报告中说,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左右,外贸进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实现恢复性增长,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7%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主要约束性指标是: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需要说明的是,提出10%左右的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一方面,是考虑了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保持稳定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是希望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切实引导各方面把主要精力转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来。提出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主要是考虑今年推动物价上行的因素大于下行因素,要切实加强对通胀预期的管理。

[措施]全力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

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今天上午在山东会堂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做政府工作报告。姜大明在报告中说,这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无论克服当前困难,还是着眼长远发展,都必须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痛下决心,狠下功夫,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

姜大明在报告中提出了转方式、调结构的六项基本措施:

(一)农业调整要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全面落实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以增创农业发展新优势为目标,加快农村产业调整。一是稳定粮食生产。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扎实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抓好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今年全省粮食产量要稳定在850亿斤以上。二是发展高效农业。开展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建设,扩大油料种植面积,实施果菜振兴计划,积极发展种苗花卉产业。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加快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促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渔业。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农

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创新。三是强化基础设施。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要优先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继续改造农村道路,基本实现行政村油路村村通。推广农村可再生能源,新增农村户用沼气60万户。加强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加快沿海防护林、水系林网和农田林网建设。全面完成149座大中型水库和119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搞好15条重点河道治理,推进48处大型灌区续建工程,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293万亩。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后续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四是促进农民增收。全面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利,毫不放松地抓好农民负担监管。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创业就业能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农民务工、经营和财产性收入。各级政府要把农民增收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大事,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出成效。

(二)工业调整要推动产业由大变强。工业是我省的产业优势,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要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抓好调整振兴规划实施,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大力开拓市场,加快工业由大变强步伐。一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不同产业特点制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确定技术路线和市场推进措施。新能源产业要重点扶持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海洋能源、核电装备及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汽车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形成太阳能热利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和核能4大新能源集群。办好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新材料产业要重点扶持碳纤维、陶瓷纤维、离子膜、芳纶以及有机高分子材料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培育聚氨酯、有机氟、有机硅3个新材料产业基地。新医药产业要重点扶持生物医药、海洋药物、新型医疗器械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培育新型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新信息产业要重点扶持大规模集成电路、高端计算机及服务器、平板显示器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推进“三网”融合,加快物联网和云计算的研发应用。同时,扶持通用飞机发动机及零部件、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二是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抓好国家和省投资支持的6大类1000个项目,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鼓励企业用好增值税转型、进口设备免税和国产首台(套)技术装备补助等政策,采用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实现工艺和产品的优化升级。推动能源原材料产业由中低端向高端延伸,尽可能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加快煤炭、化工、航运等企业的联合重组,促进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制定相关政策,促进我省传统优势产能向省外转移。三是加强企业管理和质量建设。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模式,加强战略、研发、节能和基础管理,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继续实施质量兴省和品牌带动战略,推动产品标准化建设,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检验检测能力,树立山东品牌良好形象。四是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实施科技创新、中小企业成长、特色产业提升和小企业培育计划。加大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扶持力度,突出抓好重点产业集群和重点特色产业镇。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好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融资难、引进人才技术难、产品销售难等实际问题,清理整顿涉企收费,努力减轻企业负担。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是我省发展的潜力所在,要高度重视,真心扶持,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技术创新、创造财富和稳定社会的重要作用。

(三)服务业要实现跨越发展。服务业是我省产业结构的“短板”,必须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扩大总量、增强功能、优化结构、提升层次。一是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企业主辅分离,完善税收、供地、价格等政策,扶持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和创意研发等产业发展,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加快实施现代物流业振兴规划,扶持济南、青岛2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临沂等一批省级节点城市建设。积极发展服务外包,推动软件园区和服务外包企业提高层次、壮大规模。二是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在城市,重点发展商贸服务、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社区服务、装饰装修等行业。在农村,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动农村超市、公共澡堂、托幼服务等服务网点健康发展。落实国家关于鼓励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完善政策,整合资源,进一步打响“好客山东”品牌,建设一批在国际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项目,尽快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传统文化产业的改造升级,积极发展以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新兴文化业态,培育一批文化创意群体。以文化企业为主体,重点扶持100个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比较优势明显的文化产业项目,逐步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齐鲁文化品牌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用好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资本重组,建立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推进广播影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全省有线电视网整合。四是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落实政府工作责任,增加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有效供给,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加强房地产金融风险防范和市场秩序整顿,加大对囤积土地、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四)抓好节能减排推进绿色发展。节能减排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必然要求。今年要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一是抓好淘汰落后。把任务目标分解到市县,把工作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企业,确保淘汰炼铁产能240万吨,关停小火电100万千瓦。二是抓好节能降耗。完善节能标准体系,加强节能产品认证,推广使用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抓好千户企业能源管理,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所有新建工程必须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新标准,加大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力度,推进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试行用水总量控制,全社会都要节约用水。三是抓好污染治理。执行更加严格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重点流域污染防治,争取年底前省控59条重点污染河流全部恢复鱼类生长。以烟气脱硫除尘、集中供热、城市扬尘和汽车尾气减排控制为重点,进一步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加快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质量,构建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无害化体系。开展损毁山体治理和矿山环境恢复。以南四湖、东平湖和沂、沭、泗、汶河为重点,开展环湖沿河大生态带建设。四是抓好耕地保护。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坚守耕地和基本农田红线,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搞好对市县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和实施指导,加强资源山东建设。

(五)抓好自主创新强化科技支撑。自主创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中心环节,要切实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一要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立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明确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通过实施50项重大专项,解决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二要建立一批技术创新联盟。整合企业、院所和高校科技创新资源,促进产学研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50个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解决产业集成创新中的科技、工程和装备问题,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三要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推进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山东信息通信研究院、省重大新药创制平台建设。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内知名研究院所的合作。依托重点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组建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推进高新区“二次创业”,发挥科技园区在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四要发展一批创新型企业。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的活力。五要培养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实施引进海外创新创业人才“万人计划”,加强校企合作,建设产业发展需要的工科专业和实训基地,继续实施好泰山学者、创新团队和首席技师三大人才工程,努力造就国内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

(六)继续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破除制约转方式、调结构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一是推动资源型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开展用电大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定价和费用分摊机制。推进水价和天然气价格改革。二是搞好综合配套改革。落实好《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意见》,力争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农村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三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规范国有企业高管人员薪酬和企业投资行为。四是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完善农村产权流转市场,加强管理服务,鼓励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开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全面推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供销社改革发展。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五是抓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完善对县乡财政的激励、帮扶机制和省级对下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区域]半岛蓝色经济区争取进国家战略

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今天上午在山东会堂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做政府工作报告。姜大明在报告中指出,重点区域带动是多年来我省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化,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引导生产力合理布局,推动各地在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实现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今年,将力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争取上升为国家战略。

姜大明在报告中还提出了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的四大举措:(一)着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根据总书记关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科学论述,加快推进总体规划编制,争取进入“十二五”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一是搞好重大课题研究。在海洋立体空间布局与资源开发、海洋优势主导产业发展、中日韩区域合作实验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方面拿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二是先期推进蓝色经济区重大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和示范园区项目建设。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抓紧开展胶东半岛大型国际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开工建设青烟威荣城际铁路等一批铁路和高速公路重点项目,加强环海防潮体系建设。强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重点支持海洋高科技研发、海洋优势产业、临海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一批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蓝色经济发展示范园区。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围绕财税、投融资、土地、海域等领域,研究出台专项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按照“规划统筹、交通同网、信息共享、市场同体、环境同治、产业互动”的总体要求,抓紧研究制定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二)全力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抓紧出台贯彻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具体实施意见,分解任务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创新体制机制,推动黄河三角洲开发在今年开好头、起好步。一是基础设施先行。加强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形成配套完善的水利设施、快捷畅通的交通网络和安全清洁的能源保障体系。特别要先期搞好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建设,增强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支撑能力。二是抓好重点项目。根据总体功能定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依托东营、滨州、潍北和莱州四大临港产业区,启动一批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环境友好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探索资源高效利用、生态持续改善、结构不断优化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路子。三是区域一体招商。办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投资贸易洽谈会,打造区域招商引资新平台。四是落实改革措施。加强对规划政策的深度研究,促进土地开发、地方金融等政策尽快落实。

(三)扎实推进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省会济南和鲁南临港产业带建设。抓紧编制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发展规划,立足于世界技术前沿,努力打造高端产业、高端产品和高端技术自主创新平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黄渤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大力发展省会经济,提高省会综合服务功能。启动济南与周边各市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促进区域交通通信一体化。加快出台鲁南临港产业带发展规划,推进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集中培植钢铁、电力、石化、木浆造纸等临港产业,带动鲁南地区加快崛起。

(四)推动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继续完善和落实对西部地区的各项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地区间公共服务差距。西部地区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创新发展思路,明确产业定位,找准发展路子。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县级财政实力。同时,扎实做好对西藏、新疆等地的对口援助工作,确保援建北川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

[投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

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今天上午在山东会堂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做政府工作报告。姜大明在报告中说,2010年山东将继续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他提出了促进投资增的四项措施,指出将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鼓励民间资本以并购、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

这四项措施分别是:一是着力优化投资结构。综合运用产业、土地、金融、节能、环保等政策,引导

社会资金投向交通、能源、农林水利、社会民生、高新技术、技术改造、现代服务业、住宅开发等领域。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防止各种类型的重复建设。二是抓好重点投资项目。强化工作责任,搞好监督检查,所有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必须做到“三个百分之百”。政府投资要保重点,主要用于项目续建和工程收尾,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三是搞好项目筛选储备。根据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滚动筛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引领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充实完善项目库,推进前期工作,落实建设条件,搞好项目接续。四是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鼓励民间资本以并购、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

解读山东《政府工作报告》

(二)[住房]今年提供4万套经适房2万户廉租房

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今天上午在山东会堂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做政府工作报告。姜大明在报告中指出,2010年将加快城乡保障性住房建设。今年将提供经适房4万套,新增廉租房2万户,解决4.2万户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

一是加大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编制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3年规划,开展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规范住房保障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土地出让净收益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用于廉租住房保障的规定。今年新增廉租住房2万户,为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适用住房4万套。启动政府公共租赁住房试点工作。二是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加大资金投入,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全省棚户区改造任务。鼓励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提供贷款。今年改造完成400万平方米,解决4.2万户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三是深入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进一步完善资金、土地、信贷政策,加大对农民补贴力度,尊重群众意愿,重点推进城中村、城边村、乡镇驻地、大企业周边和经济强村的整体改造,同步实施村镇道路、供排水、照明、污水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今年再开工建设农房100万户,改造危房18.5万户。要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使城镇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使广大农民逐步实现过上与城里人一样生活的美好愿望。

[医保]医保新农合分别提高到100元、120元

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今天上午在山东会堂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做政府工作报告。姜大明在报告中指出,2010年将努力推动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100元,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120元。

姜大明在报告中提出了推动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四项基本措施:一是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和报销比例,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100元。完善新农合运行机制,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120元,开展部分重大疾病救治试点,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继续实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服务监督。二是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实施以人才和技术帮扶为主的“卫生强基工程”,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今年规划建设中央支持的35所县级医院、93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面完成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7%以上。三是加强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突出抓好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完善疫情监测网络,提高传染病预防和救治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全面启动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四是重视发展中医药事业。进一步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国家和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实施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工程,加快中药产业发展。

[社保]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提10%

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今天上午在山东会堂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做政府工作报告。姜大明在报告中说,2010年山东将继续健全城乡社保体系,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今年再提高10%,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1200元。

姜大明在报告中提出了健全城乡社保体系的三项措施,一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大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投入,完善配套措施,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参保,把这件惠及广大农民的好事做细、做实。二是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搞好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今年再提高10%。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强化工伤、职业病预防措施。推进失业保险市级统筹,扩大基金支出范围,提高失业保险标准。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抓好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农民工、失地农民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加快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保证基金安全。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扩大城镇低保覆盖面,逐步把低保边缘家庭纳入救助范围,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1200元。大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建设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实施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计划,对纳入城乡低保的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再给予不低于50元的生活补贴。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维护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增强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和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开展慈善活动,倡导志愿服务。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群众生活的安全网。要随着政府财力的增长,逐年加大投入,使我省社保体系实现广覆盖、可持续,不断提高保障水平。

[教育]省属普通高校生均经费再提高200元

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今天上午在山东会堂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做政府工作报告。姜大明在报告中说,2010年山东将继续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今年省属普通高校生均经费再提高200元,医学专业提高300元。

姜大明在报告中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四项举措:一是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加快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进一步扩大农村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工程试点,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一城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全面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不让一名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认真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稳步推进高中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提高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按照“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原则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完善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探索优质师资合理流动、均等配置机制,组织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二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续完善“政府主导、规范管理、课程核心、评价引领、督导保障”的素质教育工作机制,促进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实施教育问责制度,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重点推进教学方法、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三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启动农村职业教育强化计划,以就业为目标,加强县级职业学校建设,培植一批面向农村学生、强化就业能力的示范学校、特色学校和特色专业。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收学费。加快完善以市为主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推动区域职教资源整合。四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施高校内涵提升工程,优化高校学科与专业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准确定位,突出特色,不断提高办学水平。稳妥化解高校债务风险。今年省属普通高校生均经费再提高200元,医学专业提高300元。

[户籍]促进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转城镇居民

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今天上午在山东会堂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做政府工作报告。姜大明在报告中说,2010年山东将继续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他表示,山东将抓紧研究制定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户籍限制的具体措施,促进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有序转为城镇居民。

姜大明在报告中说,山东将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积极构筑以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都市圈、黄河三角洲城镇发展区、鲁南城镇带为主体的全省城镇体系。做大做强济南、青岛等区域中心城市,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大力培育和发展中心镇,增强其带动周边新农村建设的能力。逐步改善农民工就业、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基本生活条件,把城中村、城边村失地居民纳入城市公共服务和保障范围。抓紧研究制定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户籍限制的具体措施,促进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有序转为城镇居民。

[就业]今年将开发更多社会公益岗位促就业

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今天上午在山东会堂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做政府工作报告。姜大明在报告中说,2010年山东将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围绕重点人群统筹做好就业工作。

建立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增长机制,深入挖掘政策投资和大项目带动就业增长潜力,努力扩大中小城镇和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容量。继续做好援企稳岗工作。进一步完善财税、担保贷款、创业培训和社会保险补贴等优惠扶持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城乡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加快建立服务、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输出工作机制,广辟就业渠道,组织好农民外出就业、就地创业。重点针对零就业家庭、残疾人、低保对象、破产企业职工和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开发更多社会公益岗位,积极开展就业援助。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健全失业动态监测体系,建立统一规范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我们要通过不懈努力,逐步实现人口大省充分就业的目标。

[消费]汽车下乡等促消费政策时限将延长

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今天上午在山东会堂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做政府工作报告。姜大明在报告中指出,2010年将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并提出了扩大消费需求的五项措施。他表示,新汽车下乡等促消费政策时限将延长。

这五项措施分别是:一是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之间收入分配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稳定群众消费预期。二是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积极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养老等便民服务,扩大旅游休闲、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信息通信等服务型消费,引导汽车、住房等大宗商品消费,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三是落实促进消费政策。增加家电下乡品种、扩大补贴范围,延长家电以旧换新、汽车下乡政策时限,简化手续,强化服务,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使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四是搞活城乡商品流通。发展城市商业新型业态,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下乡产品流通网络”工程,抓好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搞好“农超对接”,方便群众消费。五是努力改善消费环境。积极发展消费信贷。加强对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重点产品的监管,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假冒伪劣、价格欺诈、虚假广告等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完善政府储备和商业储备体系,提高市场应急调控能力。

第五篇:数字解读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数字解读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经济增速7.5%左右:充分的改革空间

业内人士认为,略低于2013,仍处于合理区间。有合理的经济增速,才有充分的改革空间。上下限合理区间的宏观管理方式是一个创新,保持宏观政策定力十分不易。在潜在增速下台阶,金融风险加大的背景下,不再频繁改变政策,而是使用预调微调的办法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物价3.5%左右:翘尾因素+新涨价因素

全国物价数要稳住,不同群体对物价的不同承受力要关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考虑了去年涨价翘尾因素影响和今年新涨价因素,也表明抑制通胀、保障民生的决心和信心。

外贸增长目标7.5%:创近十年新低

连续两年下调(前两年分别为10%和8%),创近十年新低。客观原因,外部贸易再平衡,内部出口竞争力下降,导致连续两年未完成目标。主观原因,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外需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变。

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开发更多就业岗位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加大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做好淘汰落后产能职工安置和再就业工作。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27万人,要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实施不间断的就业创业服务,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

赤字1.35万亿:财赤国债规模双增长

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9500亿元,由中央代地方发债4000亿元。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随着经济总量扩大而有所增加,但赤字率稳定在2.1%,体现了财政政策的连续性。

M2增长13%:不放水、不刺激

M2目标连续两年13%,货币政策延续稳健基调。我们反复强调宏观管理思路已从“挖坑放水”向“开渠引水”转变,近期的正回购不代表政策转向紧,前期的逆回购也不代表政策转向松,核心逻辑是保持政策定力,不放水、不刺激,“保持松紧适度”。

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

今年将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确

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清单之外,一律不得实施审批。

再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以上:向贫困宣战

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国家加大对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协作的支持,加强生态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地方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到1000个县:巩固全民基本医保

完善政府、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担的基本医疗保险(放心保)筹资机制,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320元。在全国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加强城乡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到1000个县,覆盖农村5亿人口。

3个1亿人: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

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3产能过剩行业淘汰目标:决不反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淘汰钢铁2700万吨,水泥4200万吨、平板玻璃3500万标准箱等落后产能,确保“十二五”淘汰任务提前一年完成,真正做到压下来,决不能反弹。

保障房新开工700万套以上: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

今年新开工700万套以上,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年内基本建成保障房480万套。提高大城市保障房比例。推进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创新政策性住房投融资机制和工具,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为保障房建设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支持。

下载数字解读山东农机化(xiexiebang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字解读山东农机化(xiexiebang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机化推动了山东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

    农机化推动了山东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也对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十......

    2015年山东高考作文解读及

    2015年山东高考作文解读及范文 济宁一中2013级语文组 【题目】阅读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

    2010农机化情况

    农机 2010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41万千瓦,拥有各类拖拉机保有量达4796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为1994台,联合收割机达1270台,水稻插秧机保有量达1737台。秸秆还田机具保有量达574台。农......

    数字解读十八大报告四

    数字解读十八大报告之四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作的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以高度凝练的语......

    数字密码解读人生5则范文

    数字密码解读人生 (例如(阳历)19911005 1+9=10 9+1=10 1+0=1 0+5=5 8(两两相加一直加到等于个位数)) 1领导、创造、自信/自我 数字1是一个代表着开始和无限创造力量的数字,卓越的创......

    关于江苏山东农机化发展的考察报告(五篇范例)

    关于江苏山东农机化发展的考察报告 重庆市农机局赴江苏山东考察组 2006年5月29日—6月11日,局党组书记、局长任大军同志带领局有关处室和部分区县农机局负责人,赴江苏、山东......

    推广目录调整显现山东农机化发展新变化

    推广目录调整显现山东农机化发展新变化 近日,山东省农机办对《2006--2008年山东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进行了2007年度调整。新增七大类233种农机新产品,全省支持推广......

    解读山东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

    解读山东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英语 记者从《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夏季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中获悉,2014年山东省将采用“3+X”的模式,总分为750分。 《考试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