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敦化路劳动保障监察亮点工作
2012年敦化路街道劳动监察工作四亮点
保障和谐劳动关系
敦化路街道劳动监察中队位于市市北区金坛一路26号敦化路街道办事处,辖区占地面积约1.98平方公里。在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系统升级建设的过程中,街道狠抓基础、队伍、制度建设,创新工作举措,劳动监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亮点工作一: 加强监察队伍建设。一是根据辖区用人单位的数量,街中心安排1个在编工作人员负责劳动监察工作,并确定了所属网格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配合街道的劳动监察员负责本网格区内的劳动监察工作。二是对新聘劳动监察协管员进行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上岗,上岗后定期考核。三是安排劳动监察协管员参加市区劳动保障部门开展的业务培训班。在此基础上,建立街道自身的长效培训机制,定期聘请法律专业人士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讲座,提高了监察工作在劳动法律法规运用、调处劳资纠纷、入户普查信息和计算机操作等方面的工作水平。
亮点工作二: 强化工作基础设施。一是改扩建街道、社区服务大厅,设立监察工作的办公场所并悬挂标志,设置对外服务窗口,使其承担接待举报、调解一般纠纷的职责。二是更新电话、LED显示屏、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确保网络运行通畅,提高办公效率和服务水平。
亮点工作三: 实现动态监测,完善“两网化”管理制度。一是加强信息采集。加强信息采集是发挥劳动监察网格功能的关键。为此,街道、社区建立了《劳动监察网格区用人信息采集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对网格区内所有的单位,逐一采集信息,摸清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管理情况,做到“五清”,并实时更新,实现“应采尽采,动态跟踪”。二是抓好台账建设。在信息采集的基础上,按照“一街一册,一户一表”的原则,登记填写《劳动保障监察普查登记表》,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台账》,对用人情况展开密切监控。三是及时报送监管信息。及时做好与区劳动监察大队的沟通,平时每月报送一次信息,重大节会期间每周报送一次,尽早发现并处理各种劳动纠纷,遇到重大突发事件马上赶赴现场处理并及时上报。
亮点工作四: 创新监察模式,转变管理方式。一是实现了劳动监察工作由职能型向服务型转变。通过建立“信息准确、数据齐全、动态管理”的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系统,实现了对网格区内用人单位劳动保障监察的全覆盖,前移了处理劳动纠纷关卡,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依法维护权益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服务。二是通过开展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使劳动监察管理服务职能全面下移,由原来的“面上管”转变为现在的“全面抓”;由原来的“被动管理”转变为现在的“主动服务”;由原来的“不诉不理”转变为及时的“消除隐患”,切实转变了工作作风。三是实现了劳动监察工作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在建设适应网格化管理要求的信息采集系统和电子数据库档案的过程中,进一步优化、细化了用人单位信息数据库和劳动用工信息档案,及时掌握了网格内用人单位的有关信息;通过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保障监察管理,对不同情况的单位采取不同的监管方法和手段,提高执法监督的效能,从而实现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变传统管理为信息化管理,变事后问责为预警监督,由静态型管理向动态型服务的转变,提升了街道、社区预防和处理因劳动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第二篇:2014年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亮点工作
2014年沙湾县劳动保障 监察大队亮点工作之一
建立健全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体系 全面推行
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劳动保障监察管理水平,强化劳动保障监察管理服务,根据上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总体部署,今年以来,沙湾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按照“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全面推行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分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副县长任组长、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任副组长、各乡、镇分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领导为成员的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部署全县“两网化”建设工作,确保实现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工作总体目标。
二、划分网格,组建队伍。科学划分监察网格,实现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以县、乡镇、村(社区)行政管辖范围划分为三级网格,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履行一级网格职能,乡镇劳动保障监察中队配备专职监察员履行二级网格职能,村(社区)配备劳动保障监察协理员履行三级网格职能。
三、细化职责,完善制度。细化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网格工作职责,建立“两网化”管理、协理员管理、用工信息采集与管理、网格巡查、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系统管理等各项制度。建立健全“两网化”劳动保障监察体系,明确网格范围、责任人,形成自上而下,一级管一级、一级抓一级的劳动保障监察内部管理机制,将乡镇、村(社区)劳动保障专、兼职监察员、协理员纳入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确保“两网化”体系建设落到实处。
2014年,沙湾县培训乡镇、社区、企业管理人员150余人熟练操作自治区“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信息管理系统”,审查录入用人单位信息85家,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覆盖率达到100%,已基本实现对用人单位的网格化、网络化管理。
2014年沙湾县劳动保障 监察大队亮点工作之二
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 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当前,农民工上访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有三类:一是不签订劳动合同,二是逃避农民工工伤事故,三是恶意拖欠劳动报酬。这三大突出问题主要发生在建设领域,严重侵害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影响了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为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及社会和谐稳定,沙湾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积极完善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今年,促进县政府下发了《沙湾县预防和治理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通知》,结合沙湾县建设领域实际情况,明确了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行业主管部门等职责,提高上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建筑施工单位预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比例,加大建设领域预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收缴力度,督促施工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并在每个建筑工地制作悬挂《农民工权益保障公示牌》,告知施工项目基本信息,项目负责人职责、联系电话,及投诉电话、农民工维权须知等内容,有效预防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发生及农民工被侵权后能够顺利维权。
2014年沙湾县劳动保障 监察大队亮点工作之三
以监察业务为载体,创新监察执法体制机制
自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沙湾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以“两网化”管理为抓手,以监察业务为载体,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系机制,文明执法,依法行政。
一、开展监察执法特别服务。对招商引资重点企业、大型企业和重大建设项目,实施监察执法特别服务,采取上门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指导企业劳动用工,组织开展企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座谈会等活动,积极推进文明执法,和谐执法服务。
二、建立劳动保障监察建议书制度。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转变执法理念,牢固树立“监察就是服务、服务寓于监察”的新理念,在查办投诉案件时,加强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沟通,认真听取用人单位的陈述和申辩。在责令改正、处罚决定等重要环节,依法引用、解释清楚法律法规,耐心讲明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的适用依据和理由,促使用人单位理解、认可并自觉履行行政处理和处罚决定。促进监察执法模式从“事后查处”向“事先预防”的转变,注重对违法行为的事前告知和事中整改,慎行处罚,以劳动保障监察建议书的形式予以提醒和指导,以指导促规范,以服务促和谐。
2014年沙湾县劳动保障 监察大队亮点工作之四
制订《协议》,有效预防棉花采摘劳务纠纷
沙湾县是棉花种植大县,每年采摘棉花的务工人员有5万人左右,以前棉农和拾花工双方只是口头协议,拾花工和棉农之间经常发生劳务纠纷,造成拾花工上访非常频繁。针对此种情况,沙湾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专门研究拟定了《棉花采摘劳务协议》,协议对棉花采摘期限、采摘价格、饮食标准、采摘费用结算以及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等都做了详细规定。要求拾花工要服从棉农的管理,熟练掌握拾花要领,拾一块净一块,确保全部棉田采摘干净后离开。
《协议》通过各乡镇(场)劳动保障监察中队及各村(队)劳动保障协理员发放给棉农与拾花工签订,《协议》不仅保护了拾花工的合法权益,棉农的权利也在协议中得到切实体现。《棉花采摘劳务协议》有效预防和减少了棉农与拾花工之间的劳务纠纷,同时也促进了沙湾县的维稳安保工作。
第三篇: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业务知识简介
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情况错综复杂,特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监管范围、监管对象、监管方式、监管环境出现新的变化,使劳动保障监察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对劳动监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劳动保障监察的定义
劳动保障监察,是指法定的专门机关代表国家对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的检查、处理、处罚等一系列监督活动。
二、劳动保障监察的目的为了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 劳动秩序,保障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劳动保障监察的职责
(一)、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
(二)、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
(三)、受理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规章行为的举报、投诉;
(四)、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四、劳动保障监察的内容
(一)、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
(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
(三)、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
(四)、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情况;-1-
(五)、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
(六)、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
(七)、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
(八)、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遵守国家有关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的规定的情况。
五、劳动保障监察的形式
(一)、日常巡视检查;
(二)、审查用人单位按照要求报送的书面材料;
(三)、接受举报投诉;
(四)、专项检查。
六、劳动保障监察的权利
(一)、进入用人单位的劳动场所进行检查;
(二)、就调查、检查事项有权询问有关人员;
(三)、要求用人单位提供与调查、检查事项相关的文件资料,并作出解释和说明,必要时可以发出调查询问通知书;
(四)、采取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等方式收集有关的情况和资料;
(五)、委托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进行审计;
(六)、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采取的其他调查、检查措施。
七、劳动保障监察的程序
宝应县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罚(处理)流程图
八、举报投诉须知
(一)任何组织或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劳动者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 法律、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
(二)投诉应当由投诉人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递交投诉文书。书写投诉书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投诉,由劳动监察员进行笔录,并由投诉人签字。
(三)投诉文书应当载明投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住所和联系方式、被投诉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 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劳动保障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实和投诉请求事项。
(四)应当通过劳动争议 处理程序解决的,已按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申请调解和仲裁的或已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投诉,投诉人应当依照劳动争议处理或诉讼程序办理。
(五)违反劳动保障 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也未被举报、投诉的,劳动部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查处。
九、劳动保障行政处罚的种类
根据《行政处罚法》所规定的处罚种类,以及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劳动保障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处罚、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等。
(一)、警告;
(二)、罚款;
(三)、没收违法所得;
(四)、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十、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处理程序的区别
劳动保障监察与劳动争议处理都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方式,但又是解决劳动保障问题的两种不同的法律制度。其区别:
(一)性质不同;
(二)基本原则不同;
(三)程序不同;
(四)处理不同。
十一、采集证据应注意的问题
1、取证的方式要合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423号)明确了劳动保障部门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时有权采取的各项措施有:进入用人单位的劳动场所进行检查;就调查、检查事项相关的文件资料,并作出解释和说明,必要时可以发出调查询问书;采取记录、录音、录像、照相或者复制等方式收集有关情况和资料;委托会计事务所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 进行审计。在处理案件时应根据具体 情况,按照行政法律法规所授权的证据采集方式。
2、提取复印件的要求。收集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如取得原始载体确有困难的,可以提取复制件。对查办案件中需要提取的账目、凭证、报表及其他证书和证物,能提取原件的尽量提取原件。不能提取原件的,有关书证材料可以复印、复制。为便于日后全面了解案情,复制材料时应注意全面真实反映原件的原貌,载明复印、复制的时间、地点、制作方法,证明对象,原件保管人、证据提取人、制作人的签名或盖章。
3、制作录音资料的要求。对于行政执法过程,不能提取复制又不易管理的书证或证物,可以采用摄影、录音或录像等视听资料形式固定证据,并对提取证据的过程制作笔录,由当事人签字盖章,声音资料应当附有该声音内容的文字记录。
4、电子数据、邮件证据制作的要求。以有形载体固定的或者显示的电子数据交换(传真)、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其制作情况和真实性经当事人确认,或以公证等其他有效方式证明。对于上述证据的复制和制作,一定要严格按照以上方式进行操作,不可以图省事而忽略以上的环节,否则在行政应诉中很容易成为无效证据。
5、制作询问笔录证据的要求。制作询问笔录时,应有两名以上调查人
员在场,笔录注明制作的时间、地点、记录人员、调查人员、在场人的姓名,被询问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职务、住址等)。在开头时应载明:“我们是xxx劳动保障监察人员xxx和xxx,现向你出示证件。请你如实回答我们的提问,作虚假陈诉是要负法律责任的。”笔录采取一问一答形式,笔录中有关人员的陈述应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口述方式记录,尽量保证记录的原汁原味。笔录应经当事人阅读无误写上“以上内容看过,与我所讲的一致”,之后签字或盖章,不会书写的当事人也可按上手印,并附上如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证明身份的文件,调查人员和记录人也应当在笔录后签名。
6、制作现场笔录的要求。制作现场笔录时,应当载明时间、地点、事件等内容,并由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签名。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不能签名的,应当注明原因,有其他人员在现场的,应当由无厉害关系的在场人员签名。
7、制作鉴定结论证据的要求。做出具体行政行为 采用的鉴定结论,应当载明委托人和委托鉴定的事项,向鉴定部门提交的相关材料,鉴定的依据和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鉴定部门和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说明,并应有鉴定人的签名和鉴定部门的盖章。通过分析获得的鉴定结论,应当说明分析过程。
在实际操作中,收集证据要具有合法性、关联性和真实性,将证据之间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环环相扣完整的证据链,足以运用逻辑推理方式排除其他可能性,从而证明待证事实的真实性。
第四篇:如何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一、充分认识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劳动保障监察是保证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促进劳动保障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有力武器。近年来,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实施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不断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及时查处了一批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案件,为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有的地方把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与改善投资环境对立起来,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实行种种限制,致使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纠正;有的地方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支持不够,执法力量不足、工作经费短缺、办案装备落后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监察执法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有的地方把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定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影响了行政执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随着市场主体多元化、用工形式多样化和劳动关系复杂化,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比较普遍,在一些地方和行业甚至呈上升趋势,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显得日益迫切。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优化环境,改进工作,充分运用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手段,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二、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的重要作用,首先必须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都必须建立具有独立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并根据劳动保障监察工作需要配备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具体机构、人员配备
由省劳动保障厅、省财政厅、省编办提出意见,报省人民政府审定。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作为行政执法机构,具体负责劳动保障监察管理工作。各地要在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建设的基础上,解决好监察工作经费和改善监察执法条件的问题。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所需的办公费、办案费、专项检查费、装备使用维护费以及人员经费、业务培训费应全额纳入财政预算。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装备建设,逐步配备监察执法专用车辆,配备办案所必需的办公设施,不断提高劳动保障监察办案质量和效率,提高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快速反应能力。
各地要高度重视劳动保障监察员的配备,选派政治素质好、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作风正派、坚持原则、勤政廉洁的同志充实劳动保障监察队伍。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员的培训、考察、监督和管理。劳动保障监察员一般通过考试录用,经省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资格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无证人员不得从事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要坚持定期培训,学习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和劳动保障政策法规,不断提高劳动保障监察员的政策业务水平和监察执法能力。要加强监察队伍勤政廉政建设,严守监察执法工作纪律,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为群众办实事,树立依法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的形象。
三、建立健全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机制
(一)明确劳动保障监察管辖权限。对用人单位和劳动保障服务机构的劳动保障监察,分别由用人单位用工所在地和劳动保障服务机构登记注册地的市、州、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对中央在鄂单位、部队企业及省直管企业的劳动保障监察,由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对省内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劳动保障监察,由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外地派出机构和外来用工单位的劳动保障监察,分别由所在市、州、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对非法用工主体的劳动保障监察,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市、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
上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调查处理下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的案件,也可将属于本级管辖范围内的监察对象指定由下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
(二)规范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程序。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充分整合行政执法资源,杜绝多头执法和重复检查。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遵循合法、公正、公开以及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广泛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及时、准确地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要严格实行案件调查、审核、处理“三分离”制度和行政处罚集体研究决定制度、重大处罚决定听证制度,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依法保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陈述权、申辩权和获得救济权,尊重、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三)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监督制约机制。各地要建立和实行劳动保障监察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制,公开执法依据、程序、期限和职责;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议考核制度,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要切实加强监察执法人员的管理,强化责任意识,对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案件要认真受理、及时介入、依法处理,杜绝以权谋私、越权执法和行政不作为。对因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监督检查不到位发生严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事件的,要追究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行政责任;对投诉举报不及时依法处理或违规执法的,要追究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和相关执法人员的行政责任;对监察人员因故意和重
大过失造成错案的,要依法追究相应的行政责任或法律责任。
(四)建立举报奖励、依法审计和诚信等级评价制度。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设立举报、投诉信箱,公开举报、投诉电话,及时受理举报和投诉反映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对举报属实、为查处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重大案件提供主要线索和证据的举报人实施奖励,奖励资金在办案费中列支。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情况,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认为必要进行审计的,可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所需经费在专项检查费中列支。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要进行综合考核,建立诚信档案,评定诚信等级,并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布,促使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维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
四、加强组织领导,共同做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创造必要的条件。对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典型案件,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督促依法处理。因国家机关不当干预,导致严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和查处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沟通,支持和配合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执法工作,必要时可开展联合执法,发挥整体执法效能。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加强与人民法院和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的联系,主动接受监督,积极争取支持。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对严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和现象要公开曝光。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形成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健康发展。
第五篇:敦化信访工作亮点
敦化市信访工作亮点
敦化市信访局
近年来,在省、州信访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我们不断推进信访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全市信访形势继续趋稳向好,并呈现出几项工作亮点。
亮点一:成立信访接待大厅,实行信访联合接待新模式 2010年,省、州信访联席会议提出县(市)建立不少于600平方米信访大厅的要求后,我市高度重视,在“7.28”抗灾救灾、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专项列支200多万元,在信访局原办公地点新建了一栋信访综合办公楼,其中,一楼、二楼为联合接访大厅,面积700平方米以上,并设有100多平米的候谈大厅,也是全州最早实现信访联合接待大厅当年施工、当年竣工投入使用的县市。
1.大厅机构设置情况。为使接待中心真正成为全市信访工作的组织、协调、指挥和调度中心,今年3月,我们根据市级领导分管战线,确定人社局、房产局、法院、公安局、教育局、商务局、林业局、农业局、国土局、民政局、社保局、江南镇等12个单位正式进驻接待中心,每个单位派驻1人,组成7个来访接待室,实行全日制“坐班”,对口接待群众来访,并协调处理所属工作组的信访事项。大厅内设协调管理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信访局局长兼任,副主任由
信访局一名副局长和一名班子成员兼任,同时,引入法律工作者派驻大厅参与信访调处工作。
2.大厅日常管理情况。为加强信访大厅日常管理,我们先后制定出台了《接待中心管理办法(试行)》、《接待中心工作流程(试行)》和《接待中心考核办法(试行)》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派驻干部工作实绩为考核重点,实行工作派驻人员与信访局同管理、同考核、同奖惩。接待中心制定《工作人员考勤规定》,上下班履行到岗签到,请销假实行逐级报批,并要求派驻干部参加信访局每周五机关例会和学习,并邀请派驻干部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专题授课,从而搭建起信访局与进驻部门沟通、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另外,为调动派驻干部工作积极性,建立了派驻接待中心工作人员激励机制。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意,制定下发了《关于给予市信访联合接待中心工作人员补助的通知》,各进驻市信访联合接待中心的办公单位,对本单位进驻工作人员予以补助,补助标准参照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补助办法,每人每月共计补助110元。通过健全和完善接待中心各项管理机制,目前已基本形成各部门既各负其责又能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和工作氛围。
3.大厅工作运行情况。在信访联合接待中,我们采取“一个窗口统一登记分流,专项工作组直接调处跟踪督办,信访事项逐案销号统一归档”的形式开展工作,实行信访案件“联驻、联动、联办、联督”机制,进一步拓宽了信访部门受理
群众诉求的范围,提升了案件化解调处的力度。接待中心设有登记分流室,对来访群众进行统一编号登记,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流到有调处职能的专项工作组进行接访处理。公安部门在信访联合接待中心设立警务室,配备必要警力,负责非正常访的现场处置和日常秩序维护。纪检监察部门选派人员与信访干部组成督查室,负责信访案件的督查督办及责任追究。今年以来,联合接待中心共接待来访群众571批,其中,单人访473件、集体访98批。
亮点二:组建市委群众工作部,积极探索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
今年,我市把成立市委群众工作部列为一项重点工作。2月18日,市委常委会专题讨论通过了《关于组建群众工作部的意见》,明确了有关机构设置、人员组成、工作职能以及网络体系建设。市委群众工作部与信访局合署办公,承担原信访局全部职能及群众工作相关职能,并赋予协调处理、督查督办、调度、通报、处分建议五项权力。群众工作部部长由市委副书记担任,政法委书记任常务副部长,政府分管市长及监察局、公安局、信访局主要领导担任副部长,下设办公室在信访局,具体负责群众工作的指导协调,初步实现“统一领导、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合力调处”的大信访工作格局。
亮点三:全面开展领导干部接访活动
早在2007年,我市就实行了党政领导干部信访接待工
作制度,变“坐门等访”为“公开接访”。目前,我们每周至少安排两天市级领导接待日,并将领导接访向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延伸,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是规范领导接待程序。每年年初,市委、市政府都下发《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安排通知》,明确参与信访接访日的市级领导范围、工作职责和方式方法,使领导信访接待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在领导接待过程中,信访部门负责对群众预约案件进行提前梳理,把好“第一关口”,遵循凡是信访部门能接待处理或者交办、转办的,原则上不安排约见市级领导;符合接待范畴的按照市级领导分管战线安排预约接待;对跨分管战线的需要主要领导接待的安排主要领导接待。同时,对已确定为市级领导接待的案件提前一天形成书面纲要,向有关领导呈报,有效提高了接访效率。今年以来,我市党政领导共接待信访案件55件,其中,单人访38件、集体访17件,案件化解率达到85%以上。
二是丰富领导接访形式。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公示接访、带案下访、联合办访、定时处访等多种方式。公示接访,即通过电视台、信访局网站及信访局政务公开栏公示市级领导信访接待日程,接访领导按时到岗坐班接待;带案下访,即市级领导定期带案件下到基层开展调研,通过约见上访人和与基层部门座谈,促进案件合理办结;联合办访,即根据工作需要市级领导随时调度相关部门召开案件调度会研究解决方案,促使案件尽快解决;定时处访,即除固定的
市级领导信访接待日外,根据群众上访情况,做到重大来访随来随接,现场调度相关部门研究解决问题。除此之外,我们还通过市长公开电话、民生热线等形式受理群众信访事项,确保群众“有事能诉”。
三是坚持专题会议制度。每年市委、市政府定期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听取信访工作汇报,专题研究信访工作。信访领导小组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信访联席会议、信访调度会议等随时需要随时召开,通过市级领导集体会诊、集中研究,有效解决了一大批重大疑难信访案件。例如:我市延边火柴厂退休职工要求退还个人替企业垫付的养老保险金问题,虽然此问题是国企并轨试点中的共性问题,全省其他地区也不同程度存在,仅我市涉及人数就达4600多人、2400多万元。通过市领导集体研究,为切实维护好职工的根本利益,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下决心每年拿出近1000万元资金,用3年时间分期分批予以解决,确保群众合理诉求得到妥善处理。
四是坚持开展领导包案活动。对经市级领导信访接待后有明确意见的案件,逐案落实“四定五包”,即定包案领导、定承办单位、定办案责任人、定报结时限;包调处、包教育引导、包解决问题、包结案、包息访罢访,坚决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不息诉罢访不放过。
亮点四:坚持双向规范,信访秩序实现明显好转 今年,我们把规范和治理信访工作秩序作为重中之重,通过采取有力措施,信访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
一是实行政府门前值班制度。每周由一名局班子成员和两名工作人员在政府门前值班,主要负责疏导稳控政府门前聚集、滞留的集体访或单人访。值班人员提前半小时在政府门前挂牌上岗,做好政府、市委门前巡视工作,引导上访群众到信访局接待处理,确保政府机关正常办公秩序。
二是强化信访法制宣传。把5月份确定为“信访宣传月”,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信访条例》宣传活动。日常工作中,广泛利用市内媒体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剖析信访典型案例,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解决问题。
三是建立陪访、约访机制。对少数群众不服有关部门答复意见或存有疑问的,主动带领或陪同信访人到上一级信访部门或行政机关走访,由上一级行政机关接待来访代表,解释相关政策,避免矛盾激化。今年,我们共进京、去省、到州领访10余次,有效防止了正常访转变为大规模集体访、越级访或其他极端行为
四是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为依法制止和惩处非正常上访行为,今年,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整顿和治理信访秩序依法处置非正常上访行为的意见》,从处理原则、处置方式、协调配合、责任追究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强化各部门处置非访行为的责任。同时,对非正常上访实行月通报制度,对重点上访问题实行点名通报。今年,我市对江南镇南官屯村集体进京非访问题在全市予以通报批评,并进行了责任倒查。
五是加大非访整治力度。按照延边州《关于依法处置非正常上访行为的意见》精神,对存在非访违法行为的信访人员进行科学界定,再次发生非访违法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严肃处理。对坚持无理、过高要求,缠访、闹访的上访人,在掌握确切证据前提下,果断采取措施,依法给予制裁,力争使信访人彻底息访罢诉。今年以来,我市对江南镇南关屯村25人、董奎红、林秀杰进京非访分别处以行政拘留处罚,另有2人呈报劳动教养,其中,董奎红、林秀杰非访处罚情况在敦化电视台予以公开曝光,起到了一定的警示教育作用,促进了信访秩序的进一步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