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西日特林场发展思路(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2 16:3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年西日特林场发展思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年西日特林场发展思路》。

第一篇:2015年西日特林场发展思路

西日特其林场发展思路

姚云鹏

结合当前林业企业转型发展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把林下土地资源和空间环境充分利用起来,建立起以生态建设为先,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林业、农业、牧业、旅游业合理配置,长短期发展相结合,多业并举的复合式经济发展体系,提高林业综合经营效益,推进我单位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现根据林场近几年实际情况,就林场今后如何又好、又快发展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西日特其林场地理位置及基本概况 西日特其森林管护所位于大兴安岭南坡,鄂伦春自治旗境内,行政隶属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管辖。地里坐标为东经121°44′--122°16′,北纬49°13′--49°30′。该管护所东连讷门林场,西靠免渡河林业局,北与莫拐、佰拉图、门德力、克里河、乌力克气林场以岭为界,南与北大河林业局接壤。该管护所总面积125574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为102765公顷,森林覆盖面积率为82%。

我单位现有职工总数104人(其中:女职工4人),科级干部6人,职能人员24人,职工74人。具体分工如下:

1、我是林场行政主任,负责行政全盘工作。

2、丁绍武总支书记,负责党务全盘工作。

3、张洪利生产副主任,负责抚育伐、营林生产等工作。

4、吴志勇副主任,负责后勤、防火、天保等工作。

5、尹剑飞工会主席,负责工会全盘工作。

6、李云彬木材专员,负责资源管理等工作。7、74名职工分布在生产一线、机关、后勤、护林队、检修站、种植业、养殖业等岗位。

我单位现有农点2个,综合性生态养殖厂1个,绿色蔬菜种植大棚1个,小型木耳养殖厂一个,以上是我单位整体基本概况。

二、充分认识发展林下产业的重要意义

(一)综合、全面、立体化开发林下资源产业是实现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增加职工收入,强化林下资源管理,促进有林地面积增加,保证森林覆盖率逐年增长,实现经济繁荣发展的必经之路。近十年来,林木生长周期长,职工收入低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成为制约林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合理利用林下资源,科学发展林下产业,实现“近期得利,长期保林,以短养长,长短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让职工、群众发展好林下产业,巩固好现有成果,增强本单位经济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植业,充分利用我单位林场附近闲置的几千亩荒山、荒地资源,建起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土地承包机制。由于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综合因素,使我单位近几年来资源状况愈下,节约和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是林场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利用林下闲置的土地资源,大力发展复合绿色种 植经营,提高复合指数,有效缓解资源危机矛盾,有效的节约土地资源,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环保型,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单位现已耕种的土地有2000多亩,有20名职工从事种植业,有较稳定可观的收入。林间空气清新、流畅病菌不易繁殖。适合把禽畜转移到林间饲养,改变了人畜混居的传统饲养生活方式,林下饲养是一种贴近自然的生产经营方式,具有绿色、环保、健康的特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这些工作的开展有效的改善了居住环境,美化了场容场貌,有效的开辟了我单位养殖业的新天地。

(三)发展种植业、养殖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职工群众增资创收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场人才缺乏、技术落后、资金不足,职工群众对单一的木材生产依赖程度仍然较高,短期内不可能依赖高新技术来实现职工群众增收。可凭借我地区处大兴安岭南坡气候温和,无霜期长这些优势,在荒废的林地上种植(小麦、油菜、土豆、白菜、卜留克),在水草丰美的草场养(马、牛、鸡、鸭、鹅),从事这些产业,职工群众比较容易接受,也容易掌握。人才问题可以聘请有经验的老师傅来指导工作,技术问题可以外派职工进行学习,资金不知可以集资入股。凡事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只要我们用心、努力就一定能做好。只要我们扎实工作,不懈努力就会把这些工作做好。早日实现企业增加效益,职工增加收入。

三、明确发展林下产业的基本思路

(一)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林业生态安全为前提,以年初与林业局签到的计划书为主线,以促进职工增收为目的,以提高林地利用率和林业生产力水平为核心,整合林业资源,突出特色,科学规划,促进本单位由单一营林生产向多元复合经营转变,实现林、农、牧共同发展。

(二)做好绿色山野菜采集、加工工作。必须保护好现有为数不多的绿色资。在确保森林资源安全的前提下,在山野菜未成熟时由管护人员监管,杜绝采青果,对资源践踏、挥霍、浪费。在山野菜成熟时期有计划的组织职工、群众进行采集。把采集到的金莲花、蓝莓、木耳、蘑菇、柳蒿芽等野菜,进行细加工。

(三)找准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坚持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开发的原则。,注重生产、加工、销售的配套发展。目前我们生产的干品金莲花、黄芪、黄芩、柳蒿芽等都很受欢迎,只是生产量小,供不应求,我们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投入,保证产品质量,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加快形成产、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体系。

(四)由单一的人工采集,向种、养业方面发展。引进优良的蓝莓、黄芩等品种进行种植,目前这些产品很畅销,效益也很可观。技术方面的问题可以派职工到这方面搞得好的兄弟局进行学习培训,把好的经验、技术带回来,拟补自身的不足,争取早成规模,早见成效。

(五)在种、养业上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杜绝乱上项,盲目 投资的做法。做到看准市场上项目,上了项目保效益的原则。引导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献计献策。充分发挥优势产业的带动作用,引导作用,强化管理,让职工、群众切身受益,才会把这些产业做大、做好。从而引导林下产业科学发展。

(六)综上所述林下资源主要发展模式可以概括为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三大类,林粮有(小麦、玉米)、林禽有(鹅、鸡)林畜有(马、猪)林药有(芍药、黄芩)林菌有(蘑菇,木耳)等各项产业在实际发展中,可根据林木生长状况,结合自身经济、技术、条件、市场灵活选择。

四、根据林地、山坡、地段的不同合理安排养殖业。林农复合模式:可在地势平坦、宽敞,土壤肥沃,带距宽的林地上种土豆、白菜、大头菜、等蔬菜供养殖场当饲料用。这样不仅将林间空地有效的利用,长期种植农作物,对林木有以耕代抚效果。

林禽模式:在造林密集较小、林下空气流通性好,湿度低的林地内,可围网放养鸡、鸭、鹅类,这些家禽以蚂蚱、小虫、野菜为食,不仅有效的节省了饲料,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入。放养密度以不引起林下土地沙化为宜。

林畜模式:在林木成长为中龄时,林下适度放养马、牛等家畜。它们吃这里鲜美的嫩草,饮这里没有污染的林间溪水,对牲畜的生长、健康十分有益。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平坦的用材林地中进行,山地不宜发展。

五、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种、养、采业快速发展

(一)统筹安排,科学规划

西日特其林场种、养、采业自2000年成立至今已有15年的历史了,现有可耕种土地1000亩,牛100头,马50匹,猪20头,鸡、鸭、鹅200只,有20名职工随季节的变化从事不同的种、养、采职业,这些产业每年可盈利5万元,成为西日特其林场的一项新兴产业。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调查,摸清适宜林下产业林地类型、范围。根据所处的自然条件、林地资源状况、发展水平差异等实际情况,把发展林下产业与产业化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筹规划。合理确定发展方向,积极推广切合本地区实际,适宜本地区发展的林下种养模式,努力探索和推广林木经营与林下产业开发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配套发展模式。

(二)搞好技术服务,推进科技进步

积极搭建企业职工与海拉尔蔬菜基地、科研院校、技术推广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推进科技协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林下产业发展机制,及时引进和推广适宜林间种植、养殖的蓝莓、黄芪、沙果、牛、马等新品种、新技术,大胆探索林间种养新模式。鼓励技术人员到实际工作中从事技术服务,加强对企业、示范户和职工技术骨干的信息咨询和业务培训,大力推广和应用林下种、养业先进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

(三)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林下产业快速发展

只有加强领导、职能部门、职工群众的思想认识,认识到发展林下产业的重要作用、意义和潜力,把发展林下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林业发展、建设规划,列入议事日程,明确领导分工,强化行政推动,紧密结合国家宏观发展政策,加强财政扶持力度,协调好部门关系,研究制订具有本行业特色的,体现优惠、扶持、促进原则的经济调节政策,强化政策引导,建立激励机制,把林下产业建设工作纳入到林业工作考核范围,对工作实绩突出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合力,共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把林下产业做大、做强,成为职工、群众发家致富的有效途径。

第二篇:实验林场近几年的发展思路和主要做法

实验林场近几年的发展思路和主要做法 我场本着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经济社会效益的原则,坚持以森林培育业为基础,不断加大森林旅游业和林副产业、林特产业开发力度,扩大产业规模,带动群众致富,有力推动了林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探索了新时期新形势下国有林场发展的新思路。

一、发展林业产业,扩大经济规模

我场围绕社会需求,拓宽发展思路,盘活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加大森林公园建设力度,发展森林生态旅游。2010年,公园接待游客 1.2 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 5.3 万元。2011年,接待游客3.2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1.6万元,成为新的林业经济增长极。

林下经济是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和林荫空间的产业经济,主要内容是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我场采取公司加农户的方式,积极扶持职工发展野猪、野鸡、大雁养殖,培育龙头,壮大产业。2011年注册了“一马树”商标,鼓励职工参与,延伸产业链条,催生了一批林下经济大户,进而带动了更多的职工投身林下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被吉林省林业厅授予“吉林省林业产业化项目基地”称号。

二、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福祉

赵场长到场之初,就在第一次职工大会上提出:今后一切劳动用工职工优先,林场发展更要带动职工致富。2009年以来,职工通过公园农家乐项目、餐饮零售服务、劳务用工等,每年增加收入30万元以上。前些年因为效益不好,不少职工的档案工资没有发齐,群众反响很大。新任领导班子多方筹措资金,从2010年开始,将原欠职工的档案工资逐步开齐,到2011年末,这项任务已全部完成,深得职工好评。场家属区地势低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出门很不方便。2011年,经与市交通局协商,争取到国家补助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40万元,又自筹了一部分,为家属区修建了2公里的水泥路,让群众告别了“泥水路”。今年又准备对场区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治理,创建文明卫生的和谐场区。

第三篇:我国国有林场改革历程与发展思路

我国国有林场改革历程与发展思路

我国的国有林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为加快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改善生态,在重点生态脆弱地区和大面积集中连片的国有荒山荒地上,采取国家投资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专门从事营造林和森林管护的林业事业单位。经过50多年的建设,全国国有林场总数已达到4507个,分布在31个省(区、市)的1600多个县(市、旗、区)。现有职工总人数66万人,其中在职职工47万人,离退休职工19万人。经营总面积9.3亿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7.5亿亩,森林面积6亿亩,森林蓄积量22亿立方米,分别约占全国林业用地面积、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的18%、23%和17%。

国有林场在我国林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骨干、示范和带动作用,特别是在森林培育和保护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公认,但是,国有林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很多困难和问题,如林场经济危困,职工生活困难,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发展后劲不足等,国有林场的改革迫在眉睫。

我国国有林场改革历程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国有林场也和其他行业一样,进行了多方面改革探索,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国有林场改革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时间为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的改革,主要是围绕着国有林场内部经营管理展开的。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全面推行场长负责制,确立场长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中心地位,以实现责任和权力的统一。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使责、权、利有机结合起来,以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缩小经济核算单位,推行一级管理两级核算或两级管理三级核算,以提高经济效益。在此期间,国家提出了国有林场实行“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利用,以短养长”的办场方针,许多林场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广开生产门路,兴办多种产业,改变了长期以来主要是单一营林生产的格局。由于当时处于物资短缺时期,国有林场通过开展多种经营生产的各类初级产品不愁没有市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收入显著增加,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第二阶段:时间为上世纪9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后期。这一阶段改革,是围绕着强化内部管理,转换经营机制,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展开的。重点改革内容:一是推行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在人事制度上,打破干部与工人的界线,推行干部聘任制;在劳动制度上,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在分配制度上,实行按劳分配为主,推行多种形式的分配方式,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根据岗位技能和实际劳动贡献确定职工的收入。二是强化内部管理,转换经营机制。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合理设置内部管理机构,压缩非生产人员,充实生产第一线,建立和完善了各种岗位责任制、生产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入手,规范内部管理,形 成了有效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三是大力提倡发展职工家庭自营经济。林场创造条件并提供优惠政策,允许并鼓励职工发展种植、养殖和小型加工项目,增加职工收入。通过上述改革,国有林场的内部管理得到一定加强,经营机制得到明显改善。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国有林场多种经营生产的初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下降,经济效益下滑,林场经济危困局面开始显现。1997年,全国国有林场出现全行业亏损。为此,中央财政从1997年开始安排国有林场扶贫专项资金,帮助国有林场解决面临的经济困难。

第三阶段:时间为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这一阶段的改革,主要是围绕着国有林场如何摆脱困境,建立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增强,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加,对林业的主导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家对林业的指导思想进行了及时调整,提出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林业工作的重点从以木材生产为主转向了以生态建设为主。为适应这一变化了的新形势,国家从90年代后期开始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重点生态工程,在加大对林业投入的同时,调减木材产量,特别是地处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的省区实行了禁伐。国有林场以木材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受此影响,国有林场的经济危困加剧,进入了长达6年的全行业亏损。国有林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务院领导同志对解决林场困难和问题作出了重要批示。各级政府和 林业主管部门就如何解决国有林场面临的困难问题、建立国有林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进行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1999年山东省率先开展了国有林场分类经营改革,重点是在对林场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明确了将生态公益型林场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促进国有林场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005年4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包括理顺管理体制,转换运行机制,解决职工分流安置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的综合配套改革政策措施。几年来,各地从不同角度积极探索解决国有林场问题的措施和途径,为全面推进国有林场综合配套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国有林场改革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1.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国有林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国家投资设立国有林场的目的是大力造林、育林,加快森林资源培育,以保护和经营管理森林资源为根本任务。在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新时期,必须对国有林场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重新定位,也就是要集中精力把培育扩大森林资源作为根本任务。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快造林绿化进程,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强化经营措施,不断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二是要改革管理体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国有林场实行了近20年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自收自支的管理体制,已不符合新时期林业发展的要求,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改革。要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益性事业主要由政府负责、商品经营性活动主要由市场运作的职能分工,把国有林场承担的社会公益事业和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商品经营性活动相对分离开来,使以承担生态建设这一公益事业为主要任务的国有林场纳入政府管理的范畴,其建设所需投入主要由政府财政负责,为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使以商品经营性活动为主要任务的国有林场以及场办经营性项目,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运作,给予更灵活的政策,让其在市场竞争中求得更好的发展。

三是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国有林场特点的运行机制。要彻底改变国有林场管理机构庞大,供养固定职工多,管理成本高,经济负担沉重的现状,变国家出钱养人为国家出钱办事。生态公益型林场要按照所承担的任务和管理的难易程度,合理核定事业编制。用人上全面推行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林业生产性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由社会力量来完成,商品经营性活动面向市场经营。2.改革的主要任务

国有林场的综合配套改革,主要涉及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两个方面。

在管理体制方面:

一是界定两类林场,明确各自的性质和相关政策。将生态区位重要、以公益林营造和管理为主要任务、主要发挥生态效益、为国家和社会提供生态产品的林场界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按公益事业单位管理;将自然条件较好、以商品林和其他产业经营为主要任务、主要发挥经济效益、为国家和社会提供物质产品的林场界定为商品经营型林场,逐步推行企业化管理。

二是生态公益型林场要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按照“精简、效率”的原则,重新核定事业编制,其人员经费和机构经费纳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三是对于森林管护人员,与林场订立劳动合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产品等方式,加大对生态公益型林场的投入力度。

在经营机制方面:

一是生态公益型林场要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商品经营型林场的劳动人事制度,可以参照国家对企业的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二是生态公益型林场的各类商品经营性活动和产业开发项目,都要按市场机制运作,组建独立法人实体经营。国有林场的造林、抚育、森林采伐以及其他生产性活动,要引入市场机制,采取承包或向社会招标等形式进行

三是生态公益型林场范围内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采取面向市场的办法进行。

3.改革的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国有林场改革的顺利实施,切实把各项改革政策落到实处,真正实现改革的目标,必须认真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妥善安置国有林场职工。生态公益型林场除纳入事业编制的人员外,其余人员要通过长期聘用森林管护人员、利用林场现有经营性项目转为企业职工、内部退养、领取一次性安置费后自谋职业等多种途径进行妥善安置。

二是解决好国有林场职工社会保险问题。需要分门别类制定具体政策,解决不同类别职工参加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问题,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

三是解决国有林场积累的债务问题。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国有林场各类债务的具体政策,为国有林场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四是切实解决国有林场建设投入问题。要通过制定具体政策,把国有林场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营造林、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投 7 入,逐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大扶持力度,为国有林场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第四篇:林场防火特险期管理制度

林场防火特险期管理制度

进入森林防火特险期,为进一步做好我场今年护林防火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安全,特制订本制度。

一、防火特险期内,全场全员坚守岗位,杜绝请假。管理人员及各护林站点的负责人要认真负责做好检查监督工作。

二、护林员要对各自分管的辖区加大巡查力度重点部位要死守硬看。对自己所管林地、林木、痴、呆、聋、哑、牛羊牧工等重点管护对象要心中有数、掌握动向,并做好巡查记录。同时严格执行日报制度。

三、护林员要和各自辖区内的群众签订护林防火户主通知书,在醒目位置张贴宣传标语,佩戴防火袖章,对所有进出林区的车俩、人员进行严格登记检查。确保无火种入山。

四、林场灭火队全天24小时做好值班备勤工作,确保车辆、器材、人员随时处于临战状态。确保发生火险后,能在第一时间招的来,拉得出,能战斗,打得赢。

五、包片领导及干警对所辖责任区不定期巡查,每月不少于25次。护林员对所属责任区巡查每日不少于1次。

六、防火特险期内的奖惩按照《林场护林员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

第五篇:论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思路

论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思路

摘要:近年来,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在不断研究和探索中。针对辽宁国有林场实际,本文初步提出浅显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思路,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国有林场 深化改革辽宁国有林场发展现状

全省现有国有林场182个,分布在14个市,57个县(市、区),其中辽东山区99个,辽西北地区69个,辽中南平原沿海地区14个。辽中南地区林场分布特点是一个县(市)只有一个林场。国有林场事权管理以县为主,县属林场164个,占90%,厅直5个,市直13个;副处级以上林场3个,副科级以上129个,股级50个。2007年,全省国有林场资产总额17.6亿元,林木资产6.2亿元;负债总计8.4亿元,其中银行贷款4.2亿元;营业收入5.4 亿元;林场净利润5032万元;39处国有林场亏损,亏损面达22%,亏损额为1296万元。全省国有林场林业用地面积1134万亩,蓄积量4866万立方米。商品林357万亩,公益林776万亩。“石头山”难以绿化的荒山面积33万亩,主要分布在辽西地区。职工总数23669人,其中在职17178人,离退休6491人。在职职工中,60%的职工在管理、技术、护林岗位上,40%的下岗职工承包、经营林场森林资源及自谋职业。大多数大中专生毕业于20年前左右,人数占8%。辽东山区平均每个林场人数139人,辽西北地区86人,辽中南地区73人。全省国有林场实行岗位工资,在职职工平均月工资额845元,退休职工1008元。162个林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88个林场参加了医疗保险,大多数林场没有参加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当前国有林场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债务负担沉重,生产经营艰难。全省国有林场负债总额8.4亿元,其中银行贷款4.2亿元,主要用于营造林、多种经营项目,每年负担2000余万元的银行利息。

2.2 社保压力巨大,保障体系不完善。全省162个林场欠缴金额10154万元,20个林场未参保需补缴“进门费”7448万元,共计1.7亿元,压力巨大,林场无法解决。同时,保障体系还有不完善方面。

2.3 基础设施落后,自我积累难以建设。集中表现在7个场部不通公路,15个场

部饮水困难;不通公路工区196个,不通电的188个,不通电话的196个,吃水困难的92个。

2.4 人员包袱沉重,职工分流困难。随着国有林场承担任务的转变,造林任务和木材采伐量不断减少,客观上造成人员过多,负担沉重。2007年全省国有林场在职职工17178人,其中在岗的10284人,下岗的6874 人。初步推算,全省林场在岗职工中将又有14%人员下岗分流,分流安置就业困难重重。相当部分家庭有两人甚至全家均为林场职工,他们一旦下岗,生活将难以保障。造成当前国有林场困境的原因

3.1 林场定性不准确,身份边缘化。在调研中,新宾县林业局领导说:“当前林场性质不明,是林场开展工作的最大障碍,是改革中首要解决的问题”。表现在,在人事、工资制度上按事业单位管理,但事业费供给无保障;在劳动用工制度上按企业对待,林场职工在加入养老保险、就业等方面都遭遇到重重困难,下岗职工难以纳入城镇职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地处农村的国有林场,其国有性质也限制了林场享受国家对农村的扶持政策。

3.2 自然环境条件差,投入严重不足。辽西北大多数林场位于生态脆弱的高山区和土地贫瘠地区,辽东山区部分林场地处地势险峻的远山区,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加之各种冰冻雪压和山洪自然灾害的发生,破损严重,投入严重不足。

3.3 结构调整不到位,经营机制不活。近20年,尽管林场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兴办二、三产业,但没有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致使林场产业项目基本失败,同时也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在经营机制创新等方面,虽然林场做了尝试和努力,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和自身条件的影响,一直未能建立健康的经营机制。这种单一的经济结构也难以承担以生态建设为主的任务,更满足不了安置职工再就业的需求。

3.4 经营困难重重,生存发展举步维艰。全省国有林场经营面积规模不等,最大的24万亩,最小的不足5000亩,设置不尽合理。如桓仁县城郊林场与库区林场的林地隔岭相望,却设置两个林场。城郊林场有林面积只有9千余亩,现有职工115人,与大林场一样有相同的管理机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造成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同时,还有部分“无资源、无产业、无资产”的“三无”林场,即东部山区无可采伐森林的林场,西部地区无间种林下土地的林场,同时两个地区又都没有林业产业项目和可开发利用资产的林场。深化国有林场改革的对策

4.1 建立新型的国有林场管理体制。管理体制是深化国有林场改革的核心与前提,不解决管理体制问题,林场改革谈不上深化,也就没有突破与进展。根据国有林场承担的主要任务和发挥的作用不同,对我省国有林场实行分类管理,划分为生态公益型林场和商品经营型林场。

4.2 调整国有林场规模与布局。对同一地区国有林场数量较多、单个林场经营规模过小的,要减少机构设置,实现规模经营,提高管理效益。进行重新规划布局。

4.3 妥善安置国有林场富余职工。富余职工安置是深化林场改革最大的难点,林场要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实现再就业,提供生活保障。根据我省国有林场实际,拟以下方式安置:一是利用现有林场经营性项目优先安排富余职工,二是林场可采取现金支付经济补偿的方式或以产权流转多种经营项目和商品林的方式安置富余职工;三是各地制定解除分流人员的补偿标准,对“三无林场”,国家、省、市财政安排资金予以解决。

4.4 切实做好国有林场职工社会保障工作。解决职工养老保险应作为深化林场改革的突破口,存在的问题是欠缴费多、参保“进门费”高、政策不统一。应按照分级负责、政策扶持、区别对待、逐步完善的原则加以解决。一是商品经营型林场采取以资源换资金的办法解决入保问题,生态公益型林场的职工入保所需资金由国家、省、地方三级财政解决。二是鉴于国有林场的特殊情况,省社保部门应统一规范全省国有林场入保的补缴形式和程序,降低入保门槛,实现应保尽保;三是规范养老金管理制度,足额发放养老金,确保林场职工养老保险政策落到实处。

4.5 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一是债务问题。国有林场利用银行贷款造林,并已划为生态公益林的贷款本息,建议由省政府按程序核销或暂停息挂帐;因林场木材加工等多种经营项目亏损而形成的债务,偿还贷款;二是拖欠工资问题。对改革后重新聘用的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在职时拖欠的岗位工资,应纳入林场的收支预算逐步加以解决。对未聘人员在职时拖欠岗位工资,可采取以各类资源资产作价抵顶等方

式加以解决;三是社会负担问题。按照属地化原则将林场代管的乡镇村以及林场自办的学校、医院等机构逐步移交当地政府。

4.6 改善国有林场的发展环境。各级政府应将国有林场基础设施等建设投入,纳入省和地方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中,重点解决道路、水电、通讯“三不通”及职工危房改造等问题,为国有林场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和良好环境。

下载2015年西日特林场发展思路(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年西日特林场发展思路(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宾西实验林场述职报告

    宾西实验林场述职报告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2010年,宾西实验林场在厅党组和主管厅长的正确领导下,在厅各处室的关怀支持下,继续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科......

    林场创新发展工作汇报[本站推荐]

    北大河林场创新发展工作汇报 北大河林场2014年紧紧围绕林区“3598”发展战略和林业局13281工作思路,以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为主线,以突出保护森林资源、严管林地资源,抓好森林......

    放射科发展思路

    本科建设和发展思路 科室建设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硬件建设。二则是无形的软件建设。制定一个好的管理模式和流程对医院综合发展非常重要。1问题 1.1 学科带头人方面科主任在......

    发展思路和目标

    三、“十二五”渔业发展原则、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和谐发展 建立健全渔(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切实保护渔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促进渔民增收......

    税务局发展思路

    税务局发展思路、工作目标和措施 今后五年我局工作的总体目标:一是实现税收收入与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两个比重”,实现“两个翻番”,即:提高全市国税收入占GDP比重,提高全省国税......

    2017年发展思路

    汇川区高桥街道党工委 汇川区高桥街道办事处 这里涌动着青春,张扬着绿色;这里充满着生机,散发 着活力;这里蕴涵着幸福,孕育着文明。这里就是投资热土、 兴商宝地、创业家园——汇......

    发展思路及具体内容

    内蒙古8337发展思路及具体内容 2013年3月19日,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在全区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干部大会上,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扎......

    太平村发展思路

    太平村简介 一、基本情况 太平村位于会宁县东南部,距离县城36公里,平定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现辖小岔、李岔、任坪三个村民小组,共有157 户农户,642人。其中,少数人口在镇上租房经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