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土壤监测工作总结大全

时间:2019-05-12 17:04: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8年土壤监测工作总结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8年土壤监测工作总结大全》。

第一篇:2008年土壤监测工作总结大全

二○○八年土壤监测工作总结

醴陵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土壤监测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农业基础工作,是土肥站的一项最基本的公益性职能,是土肥事业的核心。大田土壤监测是在农户自主耕作的条件下,定田定期调查了解其施肥状况、产量水平以及测定土壤养分变化情况并统计分析等,研究土壤的肥力动态变化规律,为合理利用日趋紧张的土壤资源、保护不断下降的土壤地力、培肥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和科学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第一手最宝贵的资料。

我市共有耕地57万亩,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市。我市土壤监测工作始于1990年,在省土壤肥料工作站和株洲市土壤肥料工作站的指导下,已持续监测18年。现将二○○八年监测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布点:全市共计25个大田土壤监测点,其中15个水稻监测点,1个粮食作物(玉米)监测点,4个经济作物监测点和5个蔬菜作物监测点。分布在醴陵的东、南、西、北10个乡镇13村18组,总面积124.04亩。

2、土种:选择了我市有代表性的6个土种,其中红黄泥田6个,紫泥田3个,麻沙泥田3个,黄泥田2个,河沙泥田9个,红壤2个。

二、监测结果

1、种植利用情况

今年我市有8个监测点的耕作制度为稻—闲,7个监测点为稻—稻— 1 闲,1个监测点为春玉米—秋玉米-冬闲,1个监测点为苗木,1个监测点为西瓜-冬闲,2个监测点为葡萄,5个监测点为种植蔬菜。

2、产量情况

15个种植水稻的监测点稻谷平均产量为551.68 kg/亩,其中早(中)稻平均产量为565.68kg/亩,晚稻平均产量为537.67kg/亩。

此外,玉米(鲜棒)产量为735.75 kg/亩,西瓜产量为2010 kg/亩,葡萄产量为2182.8 kg/亩,茄子产量为3560kg/亩,百合产量为1077.5kg/亩,菜藕产量为2690 kg/亩,芋头产量为1800 kg/亩。

3、施肥水平和结构 ⑴有机肥施用实物量: ① 水稻:据全市15个水稻监测点资料统计,今年平均每亩(全年)有机肥施用实物量为175.3㎏(其中早、中稻122kg,晚稻53.3kg)。② 其他作物:

苗木:有机肥年施用总实物量为0;

玉米:有机肥年施用总实物量为2100 kg/亩,其中猪粪尿1800 kg/亩,秸秆300 kg/亩;

西瓜:有机肥年施用总实物量0;

葡萄:有机肥年施用总实物量为1750 kg/亩,其中猪粪尿1500 kg/亩,人粪250 kg/亩。

茄子:有机肥年施用总实物量为2200kg/亩,其中猪粪尿2000 kg/亩,人粪200 kg/亩.2 百合:有机肥年施用总实物量为2200kg/亩,其中猪粪尿2000kg/亩,秸秆200 kg/亩;

菜藕:有机肥年施用总实物量为0;

芋头:有机肥年施用总实物量为1000kg/亩,猪粪尿1000kg/亩。⑵无机肥施用施物量:

①水稻:每亩化肥全年施肥量为63.64kg/亩,(其中早稻66.5 kg/亩,晚稻60.7 kg/亩),单质肥料中氮肥用量为16.97㎏/亩,磷肥用量为11.79kg/亩,钾肥用量为7.29kg/亩,复混肥每亩用量为30.57㎏。

②其他作物:

苗木:化肥年施用总实物量为140kg/亩,其中单质氮肥施用量为15 kg/亩,磷肥施用量为110 kg/亩,单质钾肥施用量为15 kg/亩;

玉米:化肥年施用总实物量为220kg/亩,其中单质氮肥施用量为65 kg/亩,单质钾肥施用量为55 kg/亩,复混肥施用量为100 kg/亩;

西瓜:化肥年施用总实物量为110 kg/亩,其中单质氮肥施用量为30 kg/亩,单质钾肥施用量为30 kg/亩,复合肥施用量为50 kg/亩。

葡萄:化肥年施用总实物量为220kg/亩,其中单质氮肥施用量为2.5 kg/亩,单质钾肥施用量为17.5kg/亩,复合肥施用量为200 kg/亩。

茄子:化肥年施用总实物量为98kg/亩,其中单质氮肥施用量为32 kg/亩,单质钾肥施用量为16kg/亩,复合肥施用量为50kg/亩。

百合:化肥年施用总实物量为65kg/亩,其中单质氮肥施用量为2.5 kg/亩,单质钾肥施用量为12.5kg/亩,复合肥施用量为50kg/亩。

菜藕:化肥年施用总实物量为77kg/亩,其中单质氮肥施用量为12kg/亩,单质钾肥施用量为15kg/亩,复合肥施用量为50kg/亩。

芋头:化肥年施用总实物量为72kg/亩,其中单质氮肥施用量为12kg/亩,单质钾肥施用量为10kg/亩,复合肥施用量为50kg/亩。

⑶纯养分量:

①水稻:每亩单季施肥折合纯N、P、K分别为12.17㎏、1.24㎏、7.38㎏,其纯N:P:K=1:0.1:0.61.②其他作物:

苗木:每亩单季施肥折合纯N、P、K分别为6.9㎏、5.24㎏、7.47㎏; 玉米:每亩单季施肥折合纯N、P、K分别为26.67㎏、2.35㎏、18.89㎏,其纯N:P:K=1:0.09:0.71;

西瓜:每亩单季施肥折合纯N、P、K分别为20.3㎏、1.09㎏、17.85㎏,其纯N:P:K=1:0.05:0.88;

葡萄:每亩单季施肥折合纯N、P、K分别为35.85㎏、6.51㎏、26.06㎏,其纯N:P:K=1:0.18:0.73;

茄子:每亩单季施肥折合纯N、P、K分别为32.0㎏、3.71㎏、18.43㎏,其纯N:P:K=1:0.12:0.58;

百合:每亩单季施肥折合纯N、P、K分别为19.07㎏、3.57㎏、19.45㎏,其纯N:P:K=1:0.19:1.02;

菜藕:每亩单季施肥折合纯N、P、K分别为12.02㎏、1.09㎏、10.38㎏,其纯N:P:K=1:0.99:0.86;

芋头:每亩单季施肥折合纯N、P、K分别为16.82㎏、2.27㎏、11.46㎏,其纯N:P:K=1:0.14:0.68。

三、问题与对策

从今年的监测结果来看,目前我市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

2008年我市监测点(特别是水稻)有机肥的施用量逐年下降,这与农民“重无机轻有机”有关,有机肥与无机肥的施用比例日趋失调,这样必将会造成土壤有机质入不敷出,从而导致土壤有机质亏缺,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亦将发生质的变化(如土壤板结、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超标等),耕地质量的持续下降将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农民的增产增收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因此,针对近年来农民对增施有机肥不够重视的这种现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应对。而在当前,分析农民轻视有机肥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大多数传统有机肥脏、臭、体积大,施用起来费时费工费力;二是农民对有机肥的认识片面,不了解有机肥对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认为化学肥料是最好的,不仅施用方便,而且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三是农业比较效益低下,而大部分家庭劳力外出务工,因而不愿意多投工投劳施用有机肥。

目前,可以大力推广的新措施有以下:一是政府行为推广经济绿肥,打破绿肥早已绝迹这种局面(我市已多年罕见绿肥),使农民能一举多得;二是推广机械化收割水稻,使水稻秸秆能直接还田,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更省工省时省钱,还合理利用了稻草,亦可谓一举多得;三是政府补贴推广商品有机肥,解决农民“施有机肥难”的问题;此外,政府还应该积极利用现代化宣传工具宣讲增施有机肥的益处、举办相关的技术培训以及办点示范等,促进农民增施有机肥。

2、施肥结构不合理,N、P、K比例严重失调

科学研究表明,生产稻谷从土壤中带走的纯N:P:K=1:0.23:1.18,5 而监测统计数据表明,我市2008年平均施用纯N:P:K=1:0.1:0.61,这仍是N、P、K比例的严重失调,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土壤磷钾收支不平衡,出现普遍的缺磷少钾现象。

归其原因,主要是农民的施肥观念未转变,重氮轻磷钾的思想根深蒂固。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民培训,想农民之所想,花大力气摸清本地耕地地力家底,准确掌握耕地养分在新时期的变化情况,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科学简化施肥程序,方便农民合理施肥。

3、监测条件保障问题

土壤监测工作的核心主要是全面掌握土壤肥力变化动态,即物理性状与化学性状的变化,而决定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有人为因素和监测硬件因素,且土壤监测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必须不间断坚持的工作(英国洛桑草原试验站已经有100余年以上土壤监测、肥料试验的历史),而农业部门自身经费十分紧张,在人员配备、资金保障等方面存在很现实的困难。因此,建议政府加大对土壤监测和耕地质量建设的扶持力度,更一步完善监测设施,以期适应新时代土壤监测,更好的保护和利用耕地,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基本农田保护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农业部门与国土部门应分工合作,行使职能职责,加强耕地质量管理。

第二篇:溧水基地土壤监测实习报告

土壤环境现场监测专项实习总结报告

2011年7月6日,土壤环境现场监测实习在江苏省农科院溧水基地如期开展。此次专项实习,通过前期资料的收集、监测预案的编写、实地参观及监测方案的修订等形式,明确了土壤环境现场监测的目的,熟悉了土壤环境现场监测的方法,并加深了土壤环境动态监测的理解。

一、实习内容 1.1 前期准备

本次实习首先对实习地江苏省农科院溧水基地的资料(包括气候、地理位置、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灌溉方式等)进行收集,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确定土壤环境现场监测目的,并撰写完成土壤环境监测预案。此次土壤环境监测目的为通过合理布点采样方法的选定,分析测定该地土壤中某些元素及化合物的含量,并综合周边环境对该地土壤的影响,确定其相对于背景值水平的变化。以此调查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判断土壤质量是否达标,并提出土壤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合理化建议。针对此目的与土壤环境监测的相关技术规范,初步确定监测方案以备实地调查时参考。1.2 实地调查

实地调查时,通过对溧水基地区域规划整体了解的基础上,分别对溧水基地进行土地利用类型调查和土壤污染源调查。并以此调查结果为依据,结合动态监测的理念,对监测预案中布点、采样、监测指标和检测方法等进行针对性修改,得出切实可行、能反映实际情况的监测方案。此外,在溧水基地通过对其相关展板的参观,对整个基地的功能区划及未来发展有了更为具体的认识。

对监测地进行土地利用类型调查,根据其土地使用和管理方式的不同,得出监测地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可分为大田类、果林类和设施农业类。其中大田类进一步分为:东冲粮经作物试验区、西冲粮经作物试验区、中冲油料作物试验区和棉花区;果林类分为:西丘果园休旅采摘区、东丘园艺试验展示区、东丘百果园、东丘梨园区、东丘桃园区、中丘防虫网蔬菜区;设施农业分为:中丘设施蔬菜园艺试验展示区、东丘休旅园艺区、设施油菜区、东丘设施葡萄区、设施蔬菜区、设施花卉区、设施草莓区。

土壤污染源调查得出监测地污染源集中在交通污染源、工业废气污染如大气干湿沉降可引起土壤酸化,和农药和化肥使用造成的污染三方面。并由于该地土壤为白浆土土质,有污染物溶出污染耕层土壤的风险。1.3 后期总结

根据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分别对监测地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方法、布点频率及采样方法进行选择。并根据监测地周边污染源的类型及其产生影响的范围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进行进一步修订,得出最终监测方案(见附件1)。

二、实习思考

此次实习,将课堂中学习到的土壤环境监测理论知识,经过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运用到实际土壤现场环境监测中。如动态监测是土壤环境现场监测的重要方面,从最初对动态监测内涵的不理解,到最后将其较好的应用到溧水基地土壤环境动态监测中,是对实习前所带问题仔细思考的结果。以下为对实习前准备过程和实地调查中遇到问题的回答。2.1 动态监测 土壤环境动态监测的内涵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范围内,进行定期定点监测。具体来讲,是为实时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持续定期地通过科学合理的空间取样,分析和评价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指标或属性,并结合其他相关数据,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做出综合评估。这将有利于对土地最佳管理措施的选择,提高土壤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农作物产量。

本次实习中动态监测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适当采样频率的选择和“3S”技术的应用。对同一监测项目,尤其是污染源特征污染物进行长期动态监测(如在进行污水、污泥土地利用、固体废弃物的土地处理过程中),既充分利用及体现了土地的净化能力,又可以反应土壤污染变化。2.2 DUS测试

在此次土地利用方式调查中,发现溧水基地有一区域为DUS测试区。此前未曾听过DUS测试,经过查找资料知道,DUS测试即植物新品种测试,是对申请保护的植物新品种进行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和稳定性(Stability)的栽培鉴定试验或室内分析测试的过程,根据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试验结果,判定测试品种是否属于新品种,为植物新品种保护提供可靠的判定依据。2.3 保护和治理措施

针对溧水基地周围污染源的类型,提出沿公路建立绿化带等减少交通干道带来的污染和尽量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改施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的土地保护和治理措施建议。考虑其农业用地中大部分为科研用地,可坚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提高土地质量并合理布局。加强试验与产业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土地质量的提高,这将不仅有利于更好地保护耕地,而且有利于提高农业科研数据的准确性。

三、实习体会

此次溧水基地土壤环境现场监测的调查学习,从最初预案的制定,到实地进行参观调查,再到根据实地情况监测方案的改进,达到了巩固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效果。与此同时,通过实习期间的所见所闻和思考,我们也对土壤监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际监测方案编写中,也体会到我国土壤污染源监测及其动态监测,尚处于起步阶段,具体的技术规范体系尚未成形。因此,需要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参与到今后的工作中,更希望政府能重视并加大支持力度,将土壤污染源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另外,今后的污染源监测可结合已有的土地环境质量监测资料,建立环境质量动态监测系统。运用土地信息技术、遥感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对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建立起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准确、高效的土壤环境质量综合管理系统。

最后,感谢老师的严格要求和精心指导,并感谢同组的成员,与你们一起团结协作,才有我们的共同进步。附件一:土壤环境现场监测方案

一、溧水基地概况

1.1 地理位置及气候类型

江苏省农科院溧水植物科学基地位于南京市溧水县白马镇,从院本部到基地全程高速公路,行程70公里。基地与溧水县城、白马集镇、宁杭高速公路白马收费站分别相距19公里、2公里和0.5公里。基地南侧紧靠宁杭高速公路绿化带,北侧毗邻白马湖水库,占地总面积1218亩,为丘陵地貌,土质为白浆土。基地所在区域为北亚热带气候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1.2 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类型

基地总面积1218亩,为丘陵地貌,土质为白浆土。建成1000亩高标准试验地,其中水田约450亩,旱地约550亩。此外,还建成配电房及配套电气设备、蓄水塘及泵站、泄洪沟及桥梁、大棚等。其共挖运土方80万方,修筑机耕路11.2千米、灌渠4250米、排沟9000米、护坡3万平方米、涵闸400多座,并建成了大门及主干道、配电房、蓄水塘、泵站、泄洪沟桥、设施大棚、喷灌设施、围栏、绿化带、草坪等一系列附属工程。1.3 土地管理方式

试验地全部格田成方,整理推平,水田、旱地齐全,露地、大棚兼备,沟、渠、路、网的标准配套,灌、排系统相互独立,水田自流灌溉,旱地采用喷灌和滴灌。周边无污染源,作为基地试验地主要灌溉水源的白马湖水库水质,达二类饮用水标准。基地具有科技创新、产业带动、培训示范、观光休闲等综合功能。2005年开始进行基地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2006年11月正式开始一期工程的建设,2008年底所有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总投资1.13亿元。

二、土壤利用类型调查

对监测地进行土地利用类型调查,根据其土地使用和管理方式的不同,得出监测地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可分为大田类、果林类和设施农业类。

其中大田类进一步细分为:东冲粮经作物试验区、西冲粮经作物试验区、中冲油料作物试验区和棉花区;果林类分为:西丘果园休旅采摘区、东丘园艺试验展示区、东丘百果园、东丘梨园区、东丘桃园区、中丘防虫网蔬菜区;设施农业类分为:中丘设施蔬菜园艺试验展示区、东丘休旅园艺区、设施油菜区、东丘设施葡萄区、设施蔬菜区、设施花卉区、设施草莓区(见图1)。

图1 溧水基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区图

三、土壤污染源调查

3.1 土壤污染源类型

土壤污染源可分为人为污染源和自然污染源。其中自然污染源主要指在某些矿床或元素和化合物的富集中心周围,由于矿物的自然分解与风化,往往形成自然扩散带,使附近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含量超出一般土壤的含量。

人为污染源包括土壤污染物主要是工业和城市的废水和固体废物、农药和化肥、牲畜排泄物、生物残体及大气沉降物等。如:污水灌溉或污泥作为肥料使用,常使土壤受到重金属、无机盐、有机物和病原体的污染;工业及城市固体废弃物任意堆放,引起其中有害物的淋溶、释放,也可导致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工业废气: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颗粒物通过干沉降或湿沉降到达地面,可引起土壤酸化;现代农业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也可造成土壤污染。例如,六六

六、DDT等有机氯杀虫剂能在土壤中长期残留,并在生物体内富集;氮、磷等化学肥料,凡未被植物吸收利用和未被耕层土壤吸附固定的养分,都在耕层以下积累,或转入地下水,成为潜在的环境污染物。;禽畜饲养场的厩肥和屠宰场的废物,其性质近似人粪尿,利用这些废物作肥料,如果不进行适当处理,其中的寄生虫、病原菌和病毒等可引起土壤和水体污染。3.2 土壤污染源监测方法

据资料显示基地生态条件优越,周边无污染源,作为基地试验地主要灌溉水源的白马湖水库水质,达二类饮用水标准。基地所在区域为北亚热带气候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土壤污染源监测应首先了解土壤的土壤元素背景值及灌溉方式、灌溉水来源、农药化肥的施用、周边是否有工业、畜牧业污染。背景值调查一般按照土壤类型和成土母质划分监测采样。针对其可能出现的污染源进行排查,对污染源附近土壤进行采样监测,坚持哪里有污染就在哪里监测,并根据技术力量和财力条件,优先监测那些污染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地方。

在进行土壤污染源监测时,往往污染面积较大,污染源分散分布,需要划分为若干个监测单元,同时在不受污染源影响的地方,选择对照监测单元。如污灌污染源监测时采样可采样对角线采样方法。同一单元的差别应尽可能缩小,土壤污染源监测,可按照土壤接纳污染物的途径(如大气污染、农灌污染、综合污染等),参考土壤类型,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等因素,划分监测单元。并根据具体污染指数评价各污染源贡献大小,找出主要污染源及影响因子。3.3 溧水基地主要污染源分析

历史基地土壤污染源调查得出监测地污染源集中在交通污染源、工业废气污染如大气干湿沉降可引起土壤酸化,和农药和化肥使用造成的污染三方面。并由于该地土壤为白浆土土质,有污染物溶出污染耕层土壤的风险。

四、土壤环境现场监测方法

4.1土壤样品的采集 4.1.1 土壤采样点的布设

按照上述土壤利用类型及管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类分别确定样点布设方法。大田类:因地势平坦开阔,均匀度高,可采用梅花样点布设法。

果林类:一般在果园中设16个点,其中包括4个株间点、4个树冠边缘或边缘向内40cm点(对行间,可以边缘或边缘向内各2个)、4个行内点(树行间)、4个斜行株间点。并且这些点不能分布在1-2个行内,确保点分布均匀,有代表性。

设施农业类:一般采用“S”法或“X”法,随机确定10-15个采样点,并将取样点在取样单元内分布均匀,确定取样点时,要避开棚头、棚边以及肥料过于集中的地方。

并在实际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时,根据污染源对样点布设加以调整。即交通污染型土壤监测点:溧水基地西南侧毗邻宁杭高速,为可能的土壤污染源。布点时应由远及近增加样点数量;大气污染型土壤监测点:以大气污染源为中心,采用放射状布点法。布点密度由中心起由密渐稀,在同一密度圈内均匀布点。此外,在大气污染源主导风下风方向(根据玫瑰风向图判定此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适当增加监测距离和布点数量;农药化学物质污染型土壤监测点:在施用种类、施用量、施用时间等基本一致的情况下采用均匀布点法。4.1.2 采样方法及采样频率 同样按照各地块功能区划,选择相应的采样方法及频率。

大田类:采样方法为大田监测点不设小区,种植一般农作物每个分点处采0-20 cm耕作层土壤,了解污染物在土壤中垂直分布时,按土壤发生层次采土壤剖面样。各分点混匀后取1 kg,多余部分用四分法弃去。其采样频率为一般土壤样品在农作物收获后与农作物同步采集。必测污染项目一年一次,其他项目3-5年一次。

果林类:采样方法为一般根据面积大小采集16个以上点0-60 cm耕作层的土样。并且不在当年的施肥坑、穴施肥、施肥沟正中取样,至少要远离施肥区40-50 cm远。不在果园四面、路边等处采样。其采样频率为必测污染项目一年一次,其他项目3-5年一次。

设施农业类:采样方法为以一个大棚为一个采样单元,不能多个大棚混合取土。每个采样点的采样量要均匀一致,土样上层和下层的比例要相同,一般作物为0-20 cm。蔬菜大棚垄栽蔬菜取土应注意大沟、小沟和株与株之间各占一定的比例;而畦栽蔬菜取样方法同常规。采样频率为一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后茬作物种植施肥前;二是作物生长期间,应在追肥前采集化验,追肥后不宜立即取土。4.2土壤样品的制备与保存 4.2.1土壤鲜土的保存

为了样品的保存和工作方便,从野外采回的土样都先进行风干,但是在风干过程中,有些成分如低价铁、铵态氮、硝态氮等会起很大的变化,这些成分的分析一般均用新鲜样品。也有一些成分如土壤pH、速效养分,特别是速效钾也有较大的变化。因此土壤速效磷钾的测定用新鲜样品还是风干中,就成了一个争论的问题。有人认为新鲜样品比较符合田间实际情况。也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新鲜样品是暂时的田间情况,它随着土壤中水分状况的改变而变化,不是一个可靠的常数,而风干样品测出的结果是一个平衡常数,比较稳定可靠,而且新鲜样品称样误差较大,工作又不方便。因此在实验室测定土壤速效磷钾是地,仍以风干土为宜。4.2.2土样的风干

除测定游离挥发酚、铵态氮、硝态氮、低价铁等不稳定项目需要新鲜土样外,多数项目需用风干土样。因为风干土样较易混合均匀,重复性、准确性都比较好。

从野外采集的土壤样品运到实验室后,为避免受微生物的作用引起发霉变质,应立即将全部样品倒在塑料薄膜上或瓷盘内进行风干。当达半干状态时把土块压碎,除去石块、残根等杂物后铺成薄层,经常翻动,在阴凉处使其慢慢风干,切忌阳光直接曝晒。样品风干处应防止酸、碱等气体及灰尘的污染。4.2.3磨碎与过筛

进行物理分析时,取风干样品100~200g,放在木板上用圆木棍辗碎,经反复处理使土样全部通过2mm孔径的筛子,将土样混均储于广口瓶内,作为土壤颗粒分析及物理性质测定。

作化学分析时,一般常根据所测组分及称样量决定样品细度。分析有机质、全氮项目,应取一部分已过2mm筛的土,用玛瑙或有机玻璃研钵继续研细,使其全部通过60号筛(0.25mm)。用原子吸收光度法测Cd、Cu、Ni等重金属时,土样必须全部通过100号筛(尼龙筛)。研磨过筛后的样品混匀、装瓶、贴标签、编号、储存。4.2.4土样保存

将风干土样、沉积物或标准土样等贮存于洁净的玻璃或聚乙烯容器之内,在常温、阴凉、干燥、避阳光、密封(石膜涂封)条件下保存。一般土壤样品需保存半年至一年。4.3 监测项目的选择 环境是个整体,污染物进入哪一部分都会影响整个环境。因此,土壤监测必须与大气、水体和生物监测相结合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实际。确定土壤中优先监测物的依据是国际学术联合会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提出的“世界环境监测系统”草案,该草案规定,空气、水源、土壤以及生物界中的物质都应与人群健康联系起来。土壤中优先监测物有以下两类:

第一类:汞、铅、镉、DDT及其代谢产物与分解产物,多氯联苯;

第二类:石油产品,DDT以外的长效性有机氯、四氯化碳酸醋酸衍生物、氯化脂肪族,砷、锌、硒、铬、镍、锰、钒,有机磷化合物及其它活性物质(抗菌素、激素、致畸性物质、催畸性物质和诱变物质)等。

我国土壤常规监测项目中,金属化合物有镉、铬、铜、汞、铅、锌;非金属无机化合物有砷、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等;有机化合物有苯并(a)芘、三氯乙醛、油类、挥发酚、DDT、六六六等。具体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依据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 395-2000)和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本次溧水基地土壤环境现场监测项目与监测频率见表1。

表1 土壤环境监测项目与监测频次

基本项目

常规项目

重点项目

监测项目 pH、阳离子交换量

镉、铬、汞、砷、铅、铜、锌、镍

六六

六、滴滴涕

监测频次

每3年一次 农田在夏收或秋收后采样

特定项目(污染事故)特征项目

及时采样,根据污染物变化趋势决定监测频次

影响产量项目 全盐量、硼、氟、氮、磷、钾等 氰化物、六价铬、挥发酚、烷基汞、苯并[a]芘、有机质、硫化物、石油类等

每3年监测一次

苯、挥发性卤代烃、有机磷农药、PCB、PAH等

结合态铝(酸雨区)、硒、钒、氧化稀土总量、钼、铁、锰、镁、钙、钠、铝、硅、放射

性比活度等

农田在夏收或秋收后采样 污水灌溉项目

选测项目

POPs与高毒农药

其他项目

4.4土壤样品测定

4.4.1对土壤监测结果的要求

土壤中污染项目的测定,属痕量分析和超痕量分析,尤其是土壤环境的特殊性,所以更须注意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土壤与大气、水体不同,大气和水皆为流体,污染物进入后易混合,在一定条件及范围内,污染物分布比较均匀,相比之下,比较容易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而土壤是固、气、液三相组成的分散体系,污染物进入土壤后流动、迁移、混合较难,所以不同采样点的分布往往差别很大。因此其监测中采样误差对结果的影响往往大于分析误差,一般监测值相差10%~20%是允许的。

土壤分析结果以mg/kg(烘干土)表示。4.4.2测定方法

溧水基地土壤环境现场监测指标,以必测项目为其主要的测定指标,其具体测定方法均采用标准方法,各指标测定方法详见表2。

表2 土壤环境监测项目测定方法

监测项目

监测分析方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KI-MIBK萃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冷原子荧光法

总汞

冷原子吸收法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总砷

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

必 测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项 目 铅

KI-MIBK萃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总铬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锌 镍 六六六 滴滴涕 pH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pH玻璃电极法

GB/T 17138-1997 GB/T 17139-1997 GB/T 14550-1997 GB/T 14550-1997

GB/T 17140-1997 GB/T 17137-1997 GB/T 17141-1997 铜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6-1997 GB/T 17134-1997 GB/T 17135-1997

GB/T 17138-1997

GB/T 17141-1997

方法来源

4.5 土壤环境监测评价方法

溧水基地土壤环境质量现场监测评价指标以单项污染指数为主。当区域内土壤质量作为一个整体与外区域土壤质量比较时,或一个区域内土壤质量在不同历史阶段比较时,应选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各指标计算方法如下。单项污染评价指数计算方法:

综合污染评价指数计算方法:

土壤综合污染指数22(平均单项污染指数)(最大单项污染指数)2土壤单项污染指数污染物实测值污染物质量标准值(污染物背景值)

第三篇:市土壤墒情监测工作报告

多措并举务实高效

全力做好土壤墒情监测工作

高密市2007年被确定为国家级土壤墒情监测县。自开展工作以来,我局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了农田土壤墒情和旱情监测,加强了全市抗旱抗逆技术指导,发展和推广了农田水肥高效利用技术。

一、坚持“四个强化”,夯实墒情监测工作基础

我局高度重视土壤墒情监测工作,把墒情监测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四个强化”,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土壤墒情监测工作。

1、强化组织领导。为全面做好土壤墒情监测工作,我局成立了由分管局长任组长,土肥、农技、植保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土壤墒情监测领导小组,土肥站站长任办公室主任并负责土壤墒情监测的具体工作。

2、强化人员配备。局里专门配备了4个业务水平高、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长期负责土壤墒情监测,在墒情监测的关键时段抽调所有业务骨干配合工作。

3、强化宣传培训。为保障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土肥站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对取样人员岗前培训。10个监测点建好后,结合土壤墒情现场监测,通过高密电视台《高密新闻》栏目宣传报道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向农民宣传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并通过媒体向社会播报土壤墒情动态,提高全民对土壤墒情监测重要性的认识。

4、强化部门协作。我们积极与气象局、水利局协作,采用信息共享的方式交换相关气象、降雨情况及水文资料,提高了墒情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了农作物墒情评价水平。

二、务实高效,土壤墒情监测工作成效显著

1、规范操作,确保监测质量

我局先后配备了墒情监测仪器,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监测化验队伍。2010年在原有

4个监测点的基础上,又根据我市土壤类

型和监测需要新增加了6个监测点,并在监测地块竖立了永久性标志牌。我们严格按照省土肥站要求,按时到10个监测点取样测定土壤水分,如遇降雨延迟2-3天再补测。土壤样品测试时重复3次,取其平均值。及时分析数据,编写墒情简报,对墒情、旱情进行评价并上报。

在2011年春季特大旱情监测工作中,我局在全市确定了44个监测点,由全局13个站组(科室)负责取土。按照省厅要求每周两次取土化验,及时分析数据,为各级政府了解旱情动态和指导抗旱工作提供了技术依据。在此基础上,高密市争取了420万元的抗旱资金,促进了抗旱工作的顺利开展,为2011年小麦高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适时发布简报,精准指导农业生产

在每个关键农时季节,我们都根据墒情监测结果、气候条件、作物生长情况,适时发布《高密市农田土壤墒情简报》,并上报省土肥总站、市土肥站、高密市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发各镇街人民政府。为市委市政府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相关部门指导农民抗旱、抗逆和适播适种适管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农民适时灌溉、农田蓄水保墒提供了技术指导。

2011年,共发布墒情简报30期。我局还通过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赶科技大集等途径发放明白纸、小册子等宣传材料推广划锄镇压、低压输水小畦灌溉等农田节水技术,指导抗旱面积70多万亩,取得了亩节水20~40%、节肥10~25%的节水节肥效果,确保大旱之年不减产、不减收。

3、建立示范区,推广综合节水技术。2011年在姜庄镇、大牟家镇等小麦、玉米粮食主产区建立了农田节水示范区,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农民观摩学习,引导农民自觉运用农田节水技术。在示范区内主推低压输水小畦灌溉、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等重点技术。在大牟家镇冬暖式大棚内试验推广了水肥一体化技术,为节水、节肥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通过该技术的实施,不但促进了水分、肥料的充分利用,而且提高了作物产

量和品质。据调查,通过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一般每亩节水25-55%,节肥25-45%,增产10-20%。

三、存在问题

虽然近年来对土壤墒情监测重点技术进行了宣传培训,农民对节水灌溉有了一定认识,但总体来说技术普及率不高,特别是水肥一体化技术普及率低。目前我市水肥一体化技术主要应用于蔬菜作物,在大面积的粮田里节水、节肥技术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和推广。

四、下步打算

1、继续做好土壤墒情监测工作

按计划每月2日、10日、17日、25日四次取样测定土壤水分。在作物关键生育期或旱情发生严重的特殊时期,重新启用44个监测点,每周测试两次,及时分析数据,编写墒情简报及时上报。

2、强化宣传,加大培训力度

继续利用电视、报刊、网络、手机短信、明白纸等大力宣传土壤墒情监测和农田节水工作的重要性并发布信息。同时在农闲时节因地制宜的组织农民,加强农田灌溉节水和农艺节水技术培训,不断推广节水农业发展。

3、合理灌溉制度,加强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

今年,计划依据土壤养分供应、作物种类和作物需肥规律,制定作物合理的灌溉和施肥制度,并在全市推广。同时,继续加大水肥一体化推广力度,扩大应用范围。计划在大牟家镇大面积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全市13处千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试验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重点在大牟家镇番茄大棚搞好试验示范,以促进该项技术在全市应用与推广。

高密市农业局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四日

第四篇: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技术总结

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技术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县农业工作会议有关精神,切实将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工作落到实处,我们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经过精心组织,努力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我县今年的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旱灾已经成为影响我县、我省乃至全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由于我县特殊的自然条件,加上地下水位的不断下降,旱灾已经成为我县第一大农业灾害。近年来旱灾面积逐年扩大,发生频率逐渐加快,因此开展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工作势在必行。

开展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工作是践行“十七大”会议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农民切身利益的具体体现;同时又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实现农业增收的重要举措。组织实施好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工作工作,对于实现今年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提高水分利用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水分利用率为目标,充分应用土壤墒情和旱情监测、农作物需水规律,采取快速测试手段取得土壤水分数据、农业气象数据以及农户浇水调查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水方案,大力开展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工作,增强农民科学灌水意识;提高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工作的服务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三、技术措施

1、采集土壤墒情数据

根据耕地地形、地力、土壤类型、种植作物、灌溉水平等类型,代县农技中心在全县设立了10个土壤墒情监测点,对土壤墒情进行综合分析汇总,并采集土样进行化验分析,整理不同地形、不同地力、不同土壤、不同作物、不同灌溉水平下的土壤墒情资料,据此来确定灌溉数量、灌溉时间等参数。

2、制定灌水方案,编写墒情简报

根据土壤地力数据的代表范围,按照土壤类型分布和作物布局及其产量水平划分灌水分区。在此基础上,农技人员根据作物的需水规律、土壤的供水性能、有效降水量等数据确定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灌水方案,定期与不定期地编写土壤墒情与旱情简报,全年共计编写简报26期,送递有关部门,为上级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开展技术培训,普及科学灌水知识

以“科技入户工程”为载体,重点围绕玉米、小杂粮两大类作物,突出合理确定品种、把握播种时期和改进灌水方法等重点内容,采取专题讲座、技术员进村入户、田间地头指导等形式,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同时应用广播、电视等快速、便捷的现代化手段,把科学灌水知识传递到了千家万户。

第五篇:土壤肥料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区土壤肥料工作紧跟省、市二〇〇七年工作部署,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区农村、农业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发挥土肥技术在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方式,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区共实施完成测土配方施肥71万亩,其中40万亩小麦测土配方施肥田平均

亩产181.3公斤,比习惯施肥亩产159.5公斤,亩增产21.8公斤,增产率13.7%,总计新增小麦872.0万公斤,总净增纯收益1566.8万元;20万亩玉米测土配方施肥平均亩产415.6公斤,比习惯施肥亩产360.8公斤,亩增产54.8公斤,增产率15.2%,总计新增玉米1096.0万公斤,总净增纯收益1610万元;15万亩棉花测土配方施肥亩产236.5公斤,比习惯施肥亩产206.4公斤,亩增产30.1公斤,增产率14.6%,总计新增籽棉451.5万公斤,总净增纯收益1042.95万元。高麦茬覆盖复播22万亩,高茬休闲覆盖16万亩,果园覆盖5.2万亩。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搞好土壤肥料各项基础工作

一是继续开展土壤墒情定位监测,为指导大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全区13个定位监测点全年共运作16次,耕层监测结果表明,2006年11月15日至2007年3月5日表现为波动增墒变化,水分含量由10.19%上升至14.42%,旱情从重旱上升至轻旱-适宜情况,基本满足了小麦苗期、返青期水分需求。3月5日至4月25日墒情基本表现为跑墒变化,水分含量由14.42%降至全年最低点6.04%,旱情处于重旱-极旱情况。满足不了小麦生长后期和春播作物的需水要求。从4月25日至10月15日,基本表现为增墒阶段,旱情指标表现为从极旱逐步过渡到过多六个不同等级。4月下旬至5月下旬墒情较差,满足不了小麦生育后期和春播作物需要;6月中旬至7月中旬各点平均降雨110.2mm,墒情适宜,基本满足玉米和棉花的生长发育;8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各点累计降雨最少79.4mm,最多142mm,旱作区休闲麦田,充分利用了此次降雨,及时进行了耙耱保墒,适时进行了小麦播种,同时也充分满足了玉米生育期需要,但对密植棉田来说,通过增加棉行间的通风透光,减少烂铃损失;10月上中旬各点降雨40~70mm不等,墒情适宜或过多,影响了秋作物的正常收获,推迟了水浇地冬小麦的播种期。对每次监测结果我们都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发布相关情报,指导全区大田生产;二是认真完成国家级土壤肥力监测点样品采集工作,并按要求填写了有关报表;三是按要求完成省级土壤肥力动态监测点位的土样采集、野外调查、数据录入等任务,并将数据分析结果编写了专题总结,结果表明,与2005年相比,除速效磷、缓效钾下降外,有机质、全氮、速效钾稳中有升;四是在不同作物上实施完成了校正试验30个(小麦7个、夏玉米10个、棉花7个、日光温室黄瓜3个,苹果3个)、效果跟踪观察点200个,目前有关田间观察记载、数据统计分析等工作已完成,并填写了实验记载表,为今后修正平衡施肥参数提供了科学依据。五是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在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上布置完成“3414”试验26个点位,目前试验的田间观察记载、数据统计分析、试验记载表填写等工作已完成,并编写了正规试验报告,为下步科学施肥提供了依据;六是根据省站安排我们在小麦、棉花上完成了墒情与旱情指标体系应用分析及水分利用率调研工作,数据分析及报告编写工作已按要求完成;七是安排完成全国农田土壤墒情监测主点1个、附点4个,对各点进行了剖面分析,按4个不同层次测定了质地、田间持水量、容重等,目前各点运转正常。

二、建好规范化规模示范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1.今年我们主要抓了龙居、金井、解州等乡镇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和北相、王范、冯村等乡镇小麦优质高效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建设,都取得了圆满的结果。为了建设高标准的示范区,提高示范效果,我们把示范区的任务目标、实施内容、主要措施具体化,由专人负责项目实施中的任务下达、观察点设置,资料整理分析汇总等。为了保证示范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顺利实施,我们土肥站全体人员经常深入示范区、深入田间、深入农户,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施肥等基本内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同时为农民开出施肥配方或追肥配方单,解决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出现的施肥用肥问题。并联合技术、植保等农业专家成立技术巡回指导组,在天气干旱时,及时发布土壤墒情与旱情情报,为下一步田间管理措施进行部署;在病虫害发生时,利用广播和现场指导,及时发布病虫情预报和防治方法,使示范区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

2.为了加大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力度,我们在万亩示范区龙居镇四十里岗旱垣区雷家坡

村建设了300亩测土配方施肥连片示范方。在示范方建设中,一是麦播前在示范方采集15个土样进行分析化验,其结果为:耕层土壤主要养分平均为:有机质16.6g/kg,全氮0.61g/kg,有效磷9.9mg/kg,速效钾172.9mg/kg,缓效钾835mg/kg,ph值8.60~8.71。根据化验结果和历年产量水平,拟定了目标产量,确定

了施肥配方,制定了施肥方案,发放施肥建议卡40份;在小麦播前、生长中、后期利用直通车,组织技术、土肥、植保、种子等方面的技术人员对示范区农户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栽培管理、新品种栽培、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要点等技术进行了3次培训,发放技术材料200余份,并利用差转台电视技术讲座3次;三是在示范方采取了“五统一”,即统一测土、统一配方、统一配肥、统一供肥、统一田间管理。在今年冬小麦生产中遇到了麦苗暧冬旺长、拔节期受冻、灌浆期干旱多风等诸多不利因素和旱地普遍减产5成的情况下,300亩测土配方施肥与习惯施肥相比,仍取得了较好收成,据观察点测算,测土配方施肥田平均亩产102.4公斤,比习惯施肥平均亩增产16.7公斤,增产率19.5%,新增小麦5010公斤,新增产值7515元。

3.根据省、市站部署,今年我们在龙居镇美玉村建设节水灌溉高产高效示范区2562亩;在冯村乡中阳村建设核心示范区521亩。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做了:一是采集了60个土壤样品进行化验分析。二是安排完成参数采集试验7个,效果跟踪观察点26个。三是在龙居镇美玉村节水灌溉高产高效示范区实施整修排灌渠道3950米;在冯村乡中阳村建设核心示范区实施整修排灌渠道4451米。四是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共出动科技直通车6余次,参加科技集会3次,举办技术培训班6期,培训人数1650余人次,散发宣传材料3120余份,放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棉花栽培技术、农资真假鉴别等农业技术光盘6场。根据效果跟踪观察点测算:龙居镇美玉村2562亩节水灌溉高产高效示范区工程田平均亩产籽棉252.5公斤,比非工程田平均亩增籽棉36.2公斤,增产率为16.7%,共计新增籽棉9.27万公斤,亩纯收益增加181元,总计新增产值46.37万元。冯村乡中阳村521亩节水灌溉高产高效核心示范区工程田平均亩产籽棉268.7公斤,比非工程田平均亩增籽棉40.3公斤,增产率为17.6%,共计新增籽棉2.10万公斤,亩纯收益增加201.50元,总计新增产值10.08万元。

三、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开创平衡施肥技术工作新局面

今年是我区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第二年,针对工作量大、任务艰巨的事实,我们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按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理顺关系,借助项目,创新工作模式,探索长效工作机制,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落实到千家万户,加快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一是今年在玉米上采集1500个土壤样品,完成野外调查、填写表格0.6万份。化验土样39055项次,其中大量元素19500项次,其它项目17905项次;二是根据项目实施进度有针对性的开展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累计共出动科技直通车40余次,制作流动宣传墙体广告(横幅)110条,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简报等新闻媒体正面宣传32次(期)次,参加科技集会10次,到各乡镇、村组举办技术培训班49期,培训人数32860余人次,散发宣传材料4万余份,放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棉花栽培技术、农资真假鉴别等农业技术光盘43场。为下一步大面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共计完成盐湖区大配方12个(其中小麦6个、玉米3个、棉花3个),区域配方30个,发放施肥建议卡9.5万份。按照《山西省测土配方施肥配方肥定点生产企业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要求积极与定点企业运城复肥厂进行合作,向定点企业提供配方27个,企业提供配方肥1512.5吨,极大地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持续深入发展;四是完成“3414”试验26个点位,校正试验30个、效果跟踪观察点200个。为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减少试验误差,我们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操作,每个试验站上都有专人负责,从田间调查、施肥、播种到收获等各个环节,均由试验负责人牵头,全站人员参加,深入田间,亲自操作,直接参与试验的关键环节,局领导还专门抽调4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了试验的考种工作,最大程度保证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五是根据数据库的特殊性确定了一名懂计算机、业务能力强的人员专门负责,从库的建立、数据的输入由他负责,目前测土配方施肥采样在块基本情况调查表、农户施肥情况调查表、土壤测试结果、表施肥准确度评价统计表等表格已以excel表格形式输入完成。6月、8月、10月我们又确定专人参加了农业部、省举办的数据库录入培训,现正在按照软件要求输入有关数据。

四、努力做好日光温室水肥一体化工程

日光温室水肥一体化项目按照上级业务部门要求,9月底与山西物华农业技术装备工程有限公司签定合同,全面实施。

实施情况:日光温室水肥一体化共65栋,现已完成50栋,其余正在实施;日光温室配套设施完善共15栋,正在进行之中。

五、加强管理促进土肥事业蓬勃发展

根据站上人员结构情况,要求每个人在工作闲暇都要学习业务知识,做好学习笔记,积极向中心网刊投稿,一年来共采用20余篇,发表论文4篇。另外我们根据每个同志的特点和工作需要,年初,在制定岗位责任制时,根据全年的工作任务,对全站人员进行了责任分工,明确了每一个人的工作职责,并且使尽可能的细化量化,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件件事情有人管,提高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明年工作打算

1.认认真真继续搞好墒情监测、土壤肥力动态监测、有关试验、示范的观察记载等基础性工作。

2.继续组织实施好测土配方施肥试点补贴资金项目,采用检查、督促、指导等方式,确保圆满完成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的任务。

3.进一步开展肥料市场整顿,净化肥料市场,减少坑农害农事件发生,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肥。

4.引导肥料企业参与测土配方施肥,发挥市场优势参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同时通过制作施肥分区图、施肥配方表和施肥建议卡发放到乡村户,并指导农民按“图、表、卡”,针对通用型复合肥品种进行大配方小调整,做到科学施肥,有力的促进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

下载2008年土壤监测工作总结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8年土壤监测工作总结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监测工作总结

    监测科2011年11工作总结及12月工作安排 监测科在11月的工作中,不仅保证了采煤掘进的安全生产,同时监测科加大了质量标准化管理力度,以高标准严要求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使我矿......

    监测年度工作总结

    本年度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总结 本年度监测工作在公司领导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井场区、连接道路区、集油管线区和站所区进行水土流失现象监测,其中以建设期和运行初期为监测重点,紧......

    监测工作总结

    八月份工作总结 地铁工程施工是在地下进行,施工不可避免扰动地层,引起的地层变形会导致地表建筑的破坏。因此,地铁隧道施工要考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变形,特......

    土壤肥料年度工作总结(大全5篇)

    一年来,我区土壤肥料工作紧跟省、市二〇〇七年工作部署,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区农村、农业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发挥土肥技术在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和......

    WSN的低功耗湿地土壤监测系统设计论文(最终定稿)

    摘要:针对扎龙自然保护区的土壤环境监测需求,采用CC2530PA模块设计终端节点,基于Z-Stack协议栈搭建自组织传感网络,传感器选取土壤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雨滴传感器,组建低功耗湿地土壤监测......

    土壤复习资料(推荐)

    绪论 土壤: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特征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层。 土壤肥力:土壤在某种程度上能同时不断的供给和调节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

    土壤复习题

    一、概念 1、土壤肥力 2、配方施肥 3、根外营养 4、土壤孔隙度 5、土壤容重 6、土壤养分 7、肥料 8、BB肥 9、土壤热容量 10、土壤的缓冲性 11、土壤盐基饱和度 12、土壤阳离......

    土壤报告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调查目的:通过实践了解土壤剖面的制作要求和基本步骤,以草原土壤剖面结构为例,理解 土壤的形成因素及结构、特征。 调查时间:2012年6月17日下午3:00-6:00 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