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电力库市场模式与系统边际电价

时间:2019-05-12 17:20: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电力库市场模式与系统边际电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电力库市场模式与系统边际电价》。

第一篇:2电力库市场模式与系统边际电价

2电力库市场模式与系统边际电价

2.1电力库模式理论和实践

按市场集中程度的不同,可将电力市场划分为电力联营模式、双边交易模式和混合模式,或强制性市场模式和非强制性模式。电力库模式就是电力联营模式。2.1.1 电力库模式定义

这种模式也被称为“总市场模式”或“强制性电力库模式”,是指在一个区域,只有一个强制市场成员参与的、集中的、竞争的市场,有时也被称为“电力库”、电力供需各方交易的全部电量及其电价都必须经由现货市场竞争确定,发电商竞争获得发电的权力,但并不为特定的用户发电;同理,配电商也仅能在电力库,而不是从特定的发电商那里购电。在电力库模式下的市场中,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的调度运行及输电网的管理等工作由统一的系统运行者或几个分立的机构负责。电力库模式还存在两种细分模式:

1、非竞争购电模式

即仅在发电侧进行卖方之间的竞争投标,而所有买方的购电权利是平等的,无须提交购电的投标,对购电价格的形成也没有影响。英国早期的电力库(pool)、美国加州和我国的几家内部模拟电力市场均属于这种模式。但与英国的电力库模式不同的是,在美国加州的电力市场中,不允许供购双方签订差价合同之类的金融交易合同。而我国的浙江电力市场是在英国的电力库基础上的改型,其差价合同是发电商与电网公司之间签订的;其优点是符合我国现行的电力企业组织和管理体制,缺点是电网公司的风险较大,同时由于电网公司的购电垄断地位,也可能导致发电厂之间的竞争不公平。

2、竞争购电模式

除了发电侧进行卖方之间的竞争投标外,买方也要提交购电的投标,报价低的买方有可能购不到电,最终的系统价格由电力需求和电力供应的报价曲线共同决定。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电力市场即属于这种模式。2.1.2 电力库模式利弊及国内外电力市场实践

1、利弊分析

(1)集中优化管理,提高市场运作效率

电力库模式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利用价格机制实现市场供需的均衡,因而电力库模式是保证电网安全的重要手段。电力库模式集中优化管理,不存在信用风险,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运作效率。另外,电力库模式适合电力市场起步阶段,通过集中优化管理,稳步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

(2)价格形成机制公开、透明

由于电力库模式是场内集中交易,价格由众多市场成员博弈形成,价格形成机制公开、透明,因而最终的市场出清价格具有权威性,可以为其它电力交易品种(例如期货交易)提供市场参考价格。

(3)降低市场参与者的自主权

由于电力库模式具有强制性,规定市场成员必须通过中央管理方式进行交易,从而降低了市场参与者的自主权,和一般商品市场强调自由交易方式是迥然不同的。

(4)市场风险不能有效转移和弱化

电力库模式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由于强调了集中交易管理方式,规定所有电量都必须通过电力库模式购买,而且必须是以电力库市场形成价格购买。这实际上蕴藏了巨大的市场风险,首先,由于购买量巨大,价格微小变化可能增加巨额的购电费用;其次,价格缺乏重复博弈过程,如果市场成员行使市场力,将导致电力库的市场出清价格飙升,美国加州电力市场失败就是很好的例子。

2、电力库模式的国内外电力市场实践(1)英国电力市场早期pool模式[1]

英国早期电力市场的电力库(Power Pool)是一个由英国国家电网公司经营的市场交易场所,发电商卖电给电力库,供电商从电力库买电,所有的电厂都必须加入电力库,形成全国统一的电力交易市场。电力库采用委员会管理制度,人员由发电、供电、电力用户及社会贤达人士组成。电力库的日常管理工作由电网公司负责,电网公司不是电力库成员,但代表电力库工作。所有发电公司所发电量的数据必须全部进入电力库。每天上午10点以前,各发电公司向电力库报出第二天所有发电机组的可调出力、一天的开停次数和电价(包括冷备用价格、热备用价格和发电价格三部分)。电力库根据对第二天的全网负荷预测,把每台发

电机组按价格由低到高排序,确定每台机组第二天的发电出力和运行时间。取同一时间段内满足负荷需求时刻的最后一台发电机组的报价作为电力库的系统边际电价。

Pool模式在实际英国电力市场运行中已暴露出问题,首先交易机制存在缺陷,出现了价格垄断。电力库市场模式实际上是一个“卖方市场”,系统边际价格主要取决于发电商的报价,电力需求方很少参与市场报价。1995-1996年度Pool价格78%由Na-tional Power和PowerGen两家发电公司的报价决定的。其次,英国电力库的竞价出现如下的不合理现象,总是有发电公司(National Power和PowerGen发电公司)拼命报高价,也总是有发电公司报零电价(燃气机组的发电商,为确保获得相应的发电量而报低价)。由于以上现象的存在,使系统边际电价依然非常高,在部分年份,发电侧形成的上网电价甚至高于市场化前的价格。因此,由于Pool存在上述不足,从1999年起英国放弃了电力库模式,建立新的市场模式NETA。

(2)澳大利亚国家电力市场[2]

澳大利亚国家电力市场属于强制型的电力库,市场管理规则规定装机容量大于50MW的发电商必须通过竞价将电力出售给电力库,零售商和大用户通过输配电网络按照市场价格从电力库购电,并由零售商将电力零售给终端用户。市场运营机构根据发电公司和用户二者的报价,以符合电能需求的最小化成本为目标,调度已安排的发电和电能需求。现货市场是发电公司根据他们卖给联营机构的电力来收费,而零售商和批量终端用户根据他们的电力消耗来付费。批发电力的现货价格以每半小时为时间段来计算,它是供需平衡的汇划结算价格。市场公司用每日的叫价和要价来计算现货价格,所有的电力必须通过现货市场来交易。

(3)我国东北区域电力市场[3]

东北电力市场初期采用全电量竞价、两部制电价模式,电量交易分为长期合同交易与现货交易两种,以长期合同交易为主。长期合同交易由年度、月度合同交易组成,现货交易由日前、实时交易组成。年度合同交易电量占全年预测竞价电量空间的80%左右。年度合同交易分二次进行,每次交易电量各占年度交易电量的50%左右。年度合同交易以电厂为单位,采用多段报价方式,报价段数最多为5段;竞价结果要通过电网安全及电厂最小运行方式校核;东北电网有限公司

及辽宁、吉林、黑龙江省电力公司按年度竞价结果与中标电厂签订年度购售电合同。根据全网年分月负荷预测电量的比例,并综合考虑检修、系统运行方式、非竞价机组电量分解情况及水电厂来水等情况的基础上,竞价电厂年度合同电量按备用空间大致均衡的原则分解到月,并滚动执行。月度合同交易空间为月度负荷预测值减去竞价机组年度合同交易电量、非竞价机组年度合同电量等月度分解值的差值。月度合同交易采用多段报价方式,报价段数最多为3段。

东北区域电力市场年度和月度的集中竞价交易是一种电力库交易模式,由于电力库模式本身固有的缺点,使得东北电力市场存在和潜在较大风险,在2006年年度交易,估算平衡账户亏欠逾30亿元,东北电力市场被迫停运,进行总结。2.2 系统边际电价概述 2.2.1 系统边际电价定义

在电力市场交易中,交易中心将发电商的功率段按报价由低到高排序,形成不同供电水平下的系统边际成本曲线;然后,根据目标交易时段的负荷需求,确定各交易时段所需的最后一台竞价机组的交易电量(或电力),此时所对应的报价就是相应交易时段的系统边际价格[4](System Marginal Price,SMP)。可以一个简单的单边报价图说明SMP的形成过程。

图2-1 单边报价形成SMP 图中规定机组报价单调递增,那么假设在需求刚性情况下,需求和机组报价曲线的交点即为系统边际电价。值得注意的是,斜线部分面积是非边际机组获得的超过自身申报的边际成本部分,代表非边际机组获得了容量价值;

而边际机组的容量价值要通过某些时刻足够高的市场价格来获得补偿。这样SMP方式仍然可以实现会计成本定价中的财务平衡要求。2.2.2 SMP主要特征

(1)唯一性

系统边际电价是不考虑电网安全约束下交易计划的优化结果,因而每个时段的SMP是唯一确定的,区别于有约束的分区电价和节点边际电价。

(2)波动性

通常,系统边际价格容易受电力需求水平、市场供给情况、市场参与者的报价策略、系统运行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复杂的不确定性。从而,在每个时段SMP起伏波动可以很大,例如,国外电力市场日前或实时价格在某些特定时段可以很高,甚至出现了价格尖峰现象。

(3)权威性和指导性

区别于双边交易模式,系统边际电价是在集中组织的电力库模式下,由众多市场成员在既定的市场规则下理性博弈的结果,而双边交易不是公开交易,不能代表多方的交易意愿,因而双边交易形成的价格不具有权威性。系统边际价格的形成机制公开、透明,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可以作为双边交易的指导价格,也可以作为电力金融市场的参考价格,例如北欧电力期货市场以电力现货市场的系统边际价格为结算依据。

(4)作为结算方式

目前,国外电力市场的结算方式通常可以归类为按发电报价价格结算和按系统边际价格结算两种结算方式。按SMP结算是经济学家普遍推崇方法,因为在完全竞争电力市场中,由于是按照系统的边际电价进行结算,与各机组自身的报价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发电商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能够上网发电,故在SMP竞价机制下发电企业可以趋于按边际成本报价,此时能够获得社会总福利的最大化。不过,实际经济系统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如不完全竞争、外部性和政府干预经济等市场扭曲因素,完全竞争的电力市场结构在实际中很难找到,故是否采取按SMP结算方式需要综合权衡电力供需形势、市场结构、网架结构、发电价格水平等影响因素。

(5)是反应整个电网电价水平一个重要指标

系统边际电价能够综合反应电力供需形势、发电运行成本,市场结构、系统运行状况等方面,是反应整个电网电价水平一个主要的综合性指标。因而,系统边际电价是引导发电投资重要的价格信号,同时也是政府监管部门监管市场有效运行、评估市场绩效、预测市场走势的重要依据。2.2.2 SMP利弊分析和发展趋势

SMP符合经济学原理,并基本满足电力系统运行要求。市场力不存在或影响较小的情况下,发电厂商在按SMP定价和结算时有较大的动机按照自身边际成本进行报价,且成本低的企业将获得高收益,从而能够提高发电领域的经济性和运行效率;而各类机组边际成本的水平基本保持稳定,其报价变动也较小,竞价排序就比较稳定,系统运行调度机构的工作效率也会高一些。

然而SMP存在一个问题:由于没有考虑系统输电线路和运行状态等,在能量市场出清之后,还需要对中标情况进行调整,调整目的在于将初步的电力交易计划根据系统运行要求进行修正,得到可以执行的交易计划,即进行独立的阻塞管理。这时候通常会使用上抬费用方式处理。具体来讲就是有些机组因为受约束而需要停运,有些机组尽管没有中标却需要运行,对这两类机组都需要额外的付费办法,这个费用通常在电价之外向用户收取。在当代大型的互联电力系统中,计算和确定这些费用的情况很复杂,SMP机制的不适用性也就在于这些费用收取和分配的公平性经常受到质疑。

系统边际电价SMP是最早的电力现货市场定价方法,但是由于对电力系统物理特性的适应性不够,节点边际电价和分区边际电价正在逐步代替SMP。

第二篇:电力市场条件下电价问题初探

电力市场条件下电价问题初探

吕静 陕西省电力调度中心

摘 要:电价是电力市场运做过程中的焦点问题,在电力市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文中介绍了目前电力市场培育阶段电价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电力市场形成后电价的走向及其优势。建立电力定价的监管制度,制订适当的政策法规是保证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售电电价这三部分电价改革稳步推进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 电力市场 电价 探索

一、电价在电力市场中所占的重要位置

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当前,电力体制改革已进行到网厂分开阶段,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促进电力企业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是电力发展的必然趋势。2002 年,按国务院 5 号文件要求正式实施电力体制改革,竞价上网已迫近眼前,而电价改革是各项改革的关键性举措,尽快制定竞价上网的游戏规则尤为重要。电价是电力投资的向导、是资源配置的杠杆、是电力供需的风向标。目前阶段电力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电力企业成本,使广大的电力消费者受益。2003 年 7 月,国务院下发了《电价改革方案》。本次改革将是定价机制的彻底变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电价改革的不断深入必将打碎电力工业旧体制,催生新格局。

二、电力市场条件下电价的构成

随着电力市场机制的逐步建立,电价主要由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售电电价这三部分构成:

1、上网电价

发电厂上网电价主要取决于发电侧的成本:其中包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及微利。固定成本由固定资产折旧、材料费、修理费、工资等组成;可变成本由燃料和水费组成。

2002 年,国家计委发布了《关于国家电力公司发电资产重组划分方案的批复》行业进入了一个群雄割据时期。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将使竞争力不强的发电集团不得不被市场淘汰,导致各发电集团纷纷抢占电源点资源,圈而不干、占而不建,不按电力规划的要求去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是大搞电源的无序建设,使系统运行安全可靠性的问题面临考验;此外,连续三年全国大部分省市(区)出现了严重的缺电局面,电力供应紧张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刺激了电价的上升。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保证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相协调,必须考虑容量市场和电价的制定,才能寻求到电源扩展的最佳方案,满足市场负荷的需求;而容量市场的建立其投资和受益与电价的制定也有互相联动的关系,发电机组建设时投资还贷、资产折旧等固定费用均要在市场交易中进行补偿,也必须在电价上、市场交易机制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同时,近两年出现的电力紧缺、电煤价格的持续走高、环保费用的增加、低效率高污染的小机组建设、大量用户自备电厂的上马和高耗能企业的违规建设投资热潮等因素并存,都影响了发电厂上网电量和上网价格,尤以电煤价格飙升对上网电价影响最烈。例如:2004年 1-9 月,我国原煤产量完成 139418 万吨,同比增长 19.8。同期全国商品煤销量完成 131000万吨,同比增长 19.3。2004 年 1-9 月全国用电量完成 15713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4.92,需求持续攀升,负荷率创新高,电煤需求旺盛使煤炭价格大幅上升,进而波及全国煤价。2000年以来,全国平均煤炭价格涨幅超过 20,合同电煤价格在国家统一控制下从 166 元涨到 171元,涨幅只有 3,但是电煤市场的价格实际已经超过 200 元。燃料供应对电价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2、输配电价

输配电费用按照电网公司业务来划分,主要由电网使用费、辅助设施费和管理服务费三部分组成,输配电价格建立的目的是确定输电费用,并在相应的主体和交易间进行分摊。

3、售电电价

近来,煤价上调对售电价产生很大的压力。市场风险是双向的,所以售电价格也应建立在合理的限制内能上能下的调节机制。同时还应结合国家和地区产业的政策,调整不合理的电价结构,积极推行峰谷电价和丰枯电价。

用电价格应与上网电价紧密联动,竞价上网不仅要求发电侧进行竞价,而且,需求侧的电价也应该与之相应变动,上网电价上升或下降幅度超过一定范围时,应及时调整售电电价,使发电市场的价格变化情况能够及时传递给消费者。要把竞价上网获取的收益和风险让消费者来共同分享,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竞价上网的正常运转。

三、目前电力市场培育阶段电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发电企业的现行电价体系

我国现行的上网电价较为复杂,使管理困难。

(1)、老电老价: 1985 年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修建的电厂由国家拨款投资建设,固定投资成本低且没有计入电价内,只按生产成本核定电价,因此,上网电价较低,按核定的容量电价加电量电价计价,如陕西秦岭电厂的定价也只考虑运行成本、燃料成本、税金等,这种电价机制只能使企业维持简单的再生产。

(2)、新电新价:1985 年国家出台了两项政策。A.新建电力项目实行还本付息电价保证新电厂在贷款期间具有偿还贷款的能力。B.火电厂实行燃运加价即随着燃料和运输价格的上涨允许发电企业相应的提高电价。这两项政策的出台,大大的激发了各投资主体的办电积极性,装机容量突飞猛进,增长迅速。新政策后兴建的电厂基本上采用“还本付息”方式,由于投资主体不同而略有区别,具体有以下几种:

①利用国家征收的电厂建设基金为基础修建的发电厂。

②省及省以下各级政府,在国家规定征收的电力建设资金以外,扩大征收电力建设资金,投、贷不分所修建的电厂。

③电力部门以卖用电权的资金、自有资金修建的电厂,开始未按还本付息,九三年后在电价中考虑还本付息定价。

④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投资修建的电厂。

“还本付息”定价机制调动了社会各界的办电积极性,吸引大量国、内外资金投向电厂,建设了大量的独立发电厂,缓和了电力供需矛盾,有力的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

以陕西电网为例,2000 年陕西平均上网电价为 240 元/千千瓦时;省内各类电厂上网电价相差较大,中外合资合作电厂上网价 298 元/千千瓦时;直属电厂基本上是老电老价,为169 元/千千瓦时;2000 年陕西省销售电价为 354 元/千千瓦时,比全国平均 376.4 元/千千瓦时低 21.65 元/千千瓦时。

2、现行上网电价的模式

目前,我国实行的上网电价机制为两种,即两部制电价(即容量电价加电量电价)和单一制电价(即电量电价)。

两部制电价可以优化我国电力资源配置,鼓励投资者建设承担电网调峰和调频、调相、备用任务电源,是解决目前我国电力短缺的重要途径。我国电力供需大体平衡、总体偏紧、局部地区和尖峰时段严重缺电,缺电的主要原因是电网备用容量不足和缺乏高峰电力。为满足最大用电负荷需求,电力系统除应具备相应的发电和输变电运行容量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备用容量。在单一电量电价模式下,提供备用容量的电厂或机组,备用时段内的固定运行维护费等费用得不到任何补偿,更谈不上收益。因此,投资者仅对以发电带基荷为主的电源项目感兴趣,对以发电带峰谷负荷或季节性负荷为主、容量效益好,能承担电网调峰和调频、调相、备用任务的电源建设不感兴趣,电网优化调度成为空谈。发电成本通常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构成。固定成本主要与机组容量有关,变动成本主要随发电量而变化。单一制上网电价模式不能区分这两种成本,而两部制电价,即把上网电价分为两部分:主要与电站容量有关的部分实行容量电价,主要与发电量有关的部分实行电量电价,上述问题就可迎刃而解。首先,实行两部制电价后,按不同类型电厂的固定成本确定容量电价,按不同季节各时段电网运行中成本最高的电厂的变动成本确定电量电价。电网在不需要电厂供电时,只向电厂支付容量电费,需要电厂供电时,再加付电量电费。这样容量效益好,能承担电网调峰和调频、调相、备用任务的电厂就能获得合理成本补偿和收益,其建设和运行的积极性自然能被激发出来。其次,实行两部制电价后,由于电量电价主要与电厂发电时所耗燃料费、水费等相关,当相应时段电量电价高于电厂变动运行成本时,电厂发电才能盈利,否则就会亏损。各电厂要想增强上网电价的竞争力,就必须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加快新技术推广应用。再次,上网电价实行两部制,可以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上网电价由市场决定,电网就能根据经济合理的原则来对各发电企业进行综合调度,以保证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由于容量电价主要与项目建设投资有关,如果想取得较好回报,项目业主就必须优选项目,并在工程设计、建设阶段控制造价。两部制电价中容量电价将由政府确定,电量电价则由市场决定。

电价是电力体制改革的难点之一,难点表现为电价形成机制的复杂性和电价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电价结构当中,绝大部分的构成是由发电成本决定的,而输送电环节中的输配电价由于售电价格的限制已无多大空间,显然偏低。厂网分开之后就存在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要有投资发展的能力,必须把扭曲的价格结构调回到合理的结构状态,也就是要科学合理的确定发电、输配电各环节的价格比重,实现电源、电网协调健康发展,承担起国民经济稳步快速发展的先行官重任。

四、电力市场形成后电价的走向及其优势

在建立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电力市场的基础上,我国将形成一套包括两部制电价、发电厂竞价上网、拉开丰枯电价、峰谷电价差别、加强需求侧管理在内的新型定价机制。通过电价改革,主要会有以下几方面的转变:

1、原来的综合成本电价将划分为上网电价、输电价格、配电价格和终端销售电价。发电、售电电价将由市场竞争形成,输配电价将实行监管下的政府定价。

2、在电价改革的过渡期,上网电价将根据各区域电力市场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定价方式,主要是两部制电价:将电能的固定成本和短期边际成本通过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分别考虑,机组在现货市场上将依据短期边际成本申报电价,现货市场的边际电价反映的是市场全体成员的短期边际成本,而发电机组长期边际成本则通过其他方式传递给用户。

3、在水电比重大的地区,为了调节和平衡丰枯季节电力供求,将实行上网环节的丰枯电价。实现“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和全国联网后,水电表现出明显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当前,水电平均运营成本为 0.04-0.09 元/千瓦时,而火电则高达 0.19 元/千瓦时左右,并且随着煤炭价格的上涨,火电厂的发电成本还将上升。而在新的电力体制下,在国家安排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直供”将使低成本的水电公司直接掌握一部分终端消费者,供电价格由双方根据国家监管部门制定的规则结合市场供求情况进行协商。这对低成本的水电公司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不仅可以提高电力销售量,而且可以减少对电网公司的依赖。使水电的竞争优势真正得到体现。

4、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实行集中竞价的同时,在合理制定输配电价的基础上,将允许较高电压等级或较大用电量用户、独立核算的配电公司与发电企业进行双边交易,双边交易的电量和电价由买卖双方协商决定。

5、电价改革将加强需求侧管理的力度。由亚洲开发银行和国家电监会合作制定的中国电力定价方案即将出台。按照亚行的改革思路,中国未来的电力定价在两个方面将有大的调整。一是重新划分电力消费者类型:目前我国电力分为居民、非居民、普通工业、大工业、农业和准零售供给农业七大类。国际通行的是分为居民、工业、商业、农业和其他/市政照明等。新的分类考虑到了商业、市政照明的需要。二是电价的分段收费,从而达到优化零售电价结构的目的:考虑电力可以按时段、季节性所导致的不同成本来定价,秉同组合电量需求的办法将是一个多赢的选择,组合电量需求是需要组合电价有针对性的运作来自动调节的,可达到既满足需求又平抑高峰的目的。例如,通过尖峰电价分解组合负荷,达到错峰的目标;通过高峰电价和低谷电价的有效组合,调控部分高峰负荷转向低谷负荷,达到移峰的目标。只要力度合适,用户将会自动跟踪,获取效益,如:凌晨开始的后半夜,电价相对便宜;晚高峰和早高峰电价相对上浮,通过价格手段来缓解用电压力。枯水期的发电成本高,电价也跟着上涨,其他季节电价则相应回落。

根据电力供需的要求,可设置以下几种电价组合方式:

(1)高峰电价与低谷电价组合:通过峰价与谷价之间的倍数差、峰与谷时间区间的选择两 大主要因素的组合,取得了有效转移高峰负荷,平抑负荷曲线,节约能源的目的;

(2)高可靠性的容量电价与电量价格的内部组合:可靠性不同的供电方式其投资也不同,对两路及以上复式供电增收部分容量电费是合理可行的,这样也可以保证电网对一些 特殊用户输送不间断的、高品质的电能;

(3)季节电价与非季节电价的组合:夏冬季是用电高峰期,春秋季是用电的低谷期,用电 的负荷不同,电能生产的成本也不同,针对季节上的差异设计电价组合,既要考虑电 力生产成本,又要考虑用户的公平负担;

(4)丰水期电价与枯水期电价的组合:丰水期水电成本低廉,发电量充足,价格上可考虑 薄利多销,枯水期水电主要用于调峰,因此可以设计较高的电价水平,这样才能调动 电网经济运行的积极性,保证电力市场的公平交易。

6、国家发改委今后的电价改革目标是实行阶梯电价,在一个平均电价的基础上,一方面照顾低收入人群,另一方面,谁用的最多,电价就越高,多消费多加价,体现对污染的成本支付。

7、销售电价形成机制应有利于促进电力供需平衡,有利于促进节能型社会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全社会环保意识的加强。销售电价的差别可对需求进行引导,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节能环保产品的推广和普及。

8、《电价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风电、地热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暂不参与市场竞争,电力市场成熟时可以由政府规定供电企业售电量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建立专门的竞争性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市场。

五、建立电力定价的监管制度制订适当的政策法规以保证电价改革的稳步推进

为促进市场有效竞争,避免市场价格出现非正常涨落,保持电价水平总体稳定,确保新旧电价体制平稳过渡和电力市场健康发展,电力定价的监管制度及有关电力市场运作中促进电价改革的政策法规也应相继出台。

例如: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电价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362 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东北区域电力市场上网电价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04709 号、国家电监会《关于建立东北区域电力市场的意见》200315 号等文件,结合东北电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长期合同交易中限价的设定及现货交易中限价的设定。办法规定:在长期合同交易中即合同交易、月度合同交易中,设立统一的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设立最高限价有利于防范市场风险,防止市场成员发生不正常报价的行为;设立最低限价有利于保护发电公司厂的利益,防止市场出现恶性竞争。选取 2003 年为基准年,以 2003 年东北电网竞价机组平均上网电价为基础,同时考虑送华北电量、发供需求空间及国家批准的电价调整等因素对上网电价的影响,并扣除容量电价折算的电量电价后,所得电价为基准电量电价。以基准电量电价为基础,上、下各浮动 50设为、月度合同交易的最高最低限价。现货交易主要目的是维持电网的负荷平衡和电网稳定运行,电网内因负荷预测偏差、机组或线路出现非计划停运等而导致负荷不平衡时,通过市场交易现货来解决。现货交易分日前交易和实时交易两种情况设立竞价限价。在日前交易和实时交易中只设立最高限价,不设立最低限价。日前交易的最高限价为基础电价上浮 3 倍;实时交易的最高限价为基础电价上浮 5倍。

电监会承诺将对上网电量核定、电价执行和电费结算等方面尽快建立制度和规则,及时向社会公众披露电量调度、电价执行、电费结算等信息,以维护公平竞争、开放有序的电力市场秩序。近年来由于燃料、环保等政策性因素的影响,发电企业成本增加较多,国家应在电价政策上尽快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早日出台环保电价,鼓励发电企业加大环保投入。电监会将配合国家发改委做好相关工作,并结合亚太课题研究,提出输配电价独立定价建议等等。

结束语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网厂分开,竞价上网的目的也就是要理顺电力市场的价格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对电价机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生产者(发供电企业、调度中心)、消费者(用户)、市场监管者(电监会、政府)都希望能够用市场竞争这只无形的手来自动调控电价,使其得到价有所值的生产和服务。尽快建立适应电力市场变化的、合理的价格机制是电力改革的方向,也是“网厂分开,竞价上网”的基础。

发电企业的收入主要取决于电价和电量两方面。在竞价上网的条件下,上网电力的多少将受企业发电成本和上网电价的制约。随着电价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效果将在近年内逐步展现出来。电力市场的各参与主体也都将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电价改革的趋势动向。

价格是市场的重要方面,我们应在政策和监管框架内积极研究分环节电价机制建立面临的问题。价格机制必须兼顾公平、透明、易于操作和监管等多重目标。电价改革涉及千家万户,维系社会稳定,只能循序渐进,逐步稳妥实施。应该采取审慎的过渡方案,将历史购销关系逐步平稳过渡到自主自愿的双边合同,这也是当前区域电力市场工作的重心之一。参考文献

1.《电力快讯》.中国电力报社,2004 2.《中国能源》.2004 作者简介

吕 静(1976-),女,工程师,从事陕西电网电力市场运营及管理工作。

第三篇:《电力市场》论文我国现行电价管理体系分析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 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现行电价管理体系分析

二○一一年八月 摘要

电力市场的兴起使电价问题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电价在电力市场中起着优化资源配置、组织市场、促进流通、平衡利益等一系列重要作用,文章主要从电力市场的基本知识与制定电价的原则、理论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着重梳理和分析了国内上网电价、输电定价的各种定价方法和销售电价的各种类型进行了阐述。希望能给电力工作者以帮助,促进我国电力工业改革的进行。目录

绪论┄┄┄┄┄┄┄┄┄┄┄┄┄┄┄┄┄┄┄┄┄┄┄┄┄┄┄┄┄2

一、我国目前的电价体系┄┄┄┄┄┄┄┄┄┄┄┄┄┄┄┄┄┄┄┄2

二、上网电价定义分析┄┄┄┄┄┄┄┄┄┄┄┄┄┄┄┄┄┄┄┄┄2

三、输配电价定义及分析┄┄┄┄┄┄┄┄┄┄┄┄┄┄┄┄┄┄┄┄3

四、销售电价定义及分析┄┄┄┄┄┄┄┄┄┄┄┄┄┄┄┄┄┄┄┄4

五、总结┄┄┄┄┄┄┄┄┄┄┄┄┄┄┄┄┄┄┄┄┄┄┄┄┄┄┄5 致谢┄┄┄┄┄┄┄┄┄┄┄┄┄┄┄┄┄┄┄┄┄┄┄┄┄┄┄┄┄5 绪论

电能作为一种自然垄断产业的商品,对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特别是电价改革要组成部分,对建立和培育电力市场、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以及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中国电价体系的现状,针对近年来电价改革中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探讨,着重分析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环节的电价,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与设想。

一、我国目前的电价体系 包括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的改革,产业链从上到下涉及能源交通行业、发电公司、电网公司和终端用户,而终端用户又区分为工商业、农业和居民3类主要消费群体。

2002 年以来,我国陆续发布了关于电力体制改革与电价改革的多项政策文件。经过8 年多的探索,电价改革措施基本适应了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电力体制改革也取得了初步成果:供需关系趋于平衡;厂网分开的目标基本完成,发电侧多家经营的竞争格局已经初步形成。然而纵观国内电力体制改革的现状,电价改革方面尚存在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解决。建立与发电环节竞争相适应的上网电价形成机制,出台开展电力双边交易所必须的输配电价,改革销售电价形成机制,实行有利于节能环保的电价政策是今后一段时期电价改革的主要目标。

二、上网电价定义及分析

1、上网电价

上网电价也称为发电电价,它是发电企业与购电方进行上网电能结算的价格。

2、上网电价分析

2004 年12 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煤电价格联动政策,即在上网电价及时反映电力供需关系的前提下,当煤炭价格涨落幅度较大时,上网电价与煤炭价格联动。上网电价与煤价联动后,销售电价再与上网电价联动,且工商业电价调整得多一点,但居民生活电价与农业生产电价要保持相对稳定。在2005 年5 月和2006 年6 月,国家发改委先后实施了2 次煤电联动,有效地保障了能源安全和缓解了煤电价格矛盾。能源市场与改革近年来,随着电煤价格的持续上涨,而上网电价保持不变,使发电企业普遍出现亏损,经营状况不断恶化。为了缓解电力企业经营困难并疏导电价矛盾,2008 年7 月和8 月,国家发改委对电价进行了2 次调整,全国上网电价平均提高了4.14 分/(kW•h),输配电价平均提高了0.36 分/(kW•h),而销售电价平均只提高了2.61 分/(kW•h),这让电网企业承担了巨大的经营压力。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例,2009 年前9 个月公司亏损160.50 亿元,虽然2009年11月国家发改委将全国销售电价提高2.8 分/(kW•h),但由于输配电价长期受到挤压,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由2005年的61.9%上升到2010年7月的65.7%,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较大影响。这些电价调整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市场煤和计划电”的问题,发电企业的燃料成本上升仍然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有效传导,电网公司也承担了巨大的政策性亏损。另一方面,这几次调价方案都对居民生活用电、农业和化肥生产用电价格不做调整,这也使销售电价的交叉补贴更加严重,显然不利于理顺电价结构、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创建节约型社会。煤电联动问题的实质还在于能源机制的定位,真正需要解决的是要形成煤电双方正确的交易机制,并通过市场供需关系来调节煤电矛盾,而不是煤价上涨引起电价上涨,而又导致煤价上涨的恶性循环。从长远而言,只有理顺电价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电倒挂引发的电厂亏损和“电荒”困局。国内煤炭价格虽然已经逐步走向市场化,但上网电价仍受政府监管。为了促进煤电双方的协调发展和理顺煤电产业链的运作机制,煤电联营与煤电一体化成为缓解发电企业经营困境的有效途径。

三、输配电价定义及分析

1、输配电价

输配电价是指电网经营企业提供接入系统、联网、电能输送和销售服务的价格总称。2009 年全国平均输配电价约为0.125 元/(kW•h),占销售电价的23.45%。

2、输配电价分析

厂网分开后,我国的电价形成了由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2 个环节电价组成的体系,没有独立的输配电价,输配电价空间依赖于电网企业的购售电价价差。尽管已经出台了电价改革中有关输配电价的实施办法,但是独立的输配电价体系还远没有形成。输配电价作为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合理核定输配电价将有利于落实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和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联动机制,使销售电价能及时反映上网电价的变化,并形成各类用户各电压等级的合理销售电价水平,也可以减少用户间不合理的交叉补贴。从长远来看,输电价和配电价需要分别进行核定。输电业务大致可分为点对点服务和网络服务2种类型,价格核定的方式有所不同,即输电价不仅可以体现按电压等级制定的网络服务,也可以体现输电业务的位置信号,以利于电网和电厂的协调与优化建设,并促进跨区输电,避免由于没有指导性的输电价造成存在跨区电网,却没有合理的输电价使电网企业不愿担负跨区输电成本而不跨区输电,致使能源格局陷入困境,电能有富余地区,有贫乏地区,造成大面积地区出现“电荒”。配电服务主要是网络服务,价格可以按照配电区域进行核定,且相同电压等级执行统一价格。近期在我国输配电网实行统一经营和管理的情况下,输配电价可以捆绑核定,但对于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的输配电价,可区分不同电网功能而采用适当的定价方法来制定价格。

四、销售电价定义及分析

1、销售电价

销售电价是指电网经营企业对终端用户销售电能的价格。销售电价由购电成本、输配电损耗、输配电价和政府性基金构成,对用户的销售电价是按照用户性质和用电特性来分类的。2009 年全国平均销售电价约为0.534 元/(kW•h)(不含政府性基金和附加),比2008 年增加2.07%[5]。从2009 年全国各省区的销售电价可以看出,各省区的销售电价水平呈现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明显特征。其中,广东、上海、北京、海南和浙江的平均销售电价位居全国前5 位,且这些地区的平均销售电价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从国内各行业的电价水平来看,工商业用户补贴居民和农业等用户的现象十分严重。大用户本身由于接入系统电压等级较高、用电量大、负荷率高,所以工商业电价应该低于居民电价。

2、销售电价分析

终端销售电价是整个电价体系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电价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改革目标是有利于公平负担,兼顾公共政策目标,便于与上网价格联动。改革方向是全部用户自由选择供电商,由市场竞争形成价格。就销售电价改革来说,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莫过于销售电价是涨还是降。目前我国的销售电价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并需要采取相应一些调整措施。(1)销售电价结构与电价水平不合理,交叉补贴问题十分严重目前,我国的销售电价存在严重的交叉补贴,主要包括不同地区(城市补贴农村地区),不同行业(工商业用户补贴居民和农业等用户),不同电压等级(高电压等级用户补贴低电压等级用户)和不同负荷率(高负荷率用户补贴低负荷率用户)等类型的补贴。用户电价不能合理反映真实的供电成本,也起不到引导用户合理高效用电的作用。为了减少交叉补贴,应完善销售电价的形成机制,即让销售电价能有效反映供电成本与供需关系(包括用户的用电量、最大需量、受电电压、用电时间、负荷率、负荷同时率与供电可靠性等因素),具体措施包括:①将部分省电力公司的趸售电价水平调整到合理价位,以减少省电力公司对趸售县电力公司的补贴;②推进工商业用电同价,并适当降低工商业电价和提高居民电价,重新划分用户类别,逐步将现行非普工业、非居民照明、商业电价归并为工商业电价,并在此基础上将销售电价分为居民生活用电、农业生产用电和工商业及其他用电3类;③条件具备的地区可按用电负荷特性制定不同年用电小时或负荷率档次的价格,以便用户自行选择。实际上交叉补贴在许多国家都存在,它利用扭曲相对价格来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也包含了一定的普遍服务义务。目前我国短期内还难以完全取消交叉补贴,但随着电价改革的逐步推进,电价中的交叉补贴也应该逐步减少或取消。

(2)两部制销售电价仍不完善,其主要表现为:①适用范围偏小,比重偏低;②两部制电价中基本电价长期偏低,基本电价和电度电价比例严重扭曲,失去了两部制电价的作用;③两部制电价中基本电价计价方式不科学,目前大部分用户实际上均按照变压器容量计费,不能促使其降低高峰负荷。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有:逐步将两部制电价的执行范围扩大至受电变压器容量在100 kVA 以下的工商业用户,并适当提高基本电价占销售电价的比重,鼓励基本电价按照最大需量计费。

(3)积极推行需求侧管理的电价机制,全面实行峰谷分时电价,根据各电网的供需情况与负荷特性因地制宜地划分峰谷时段和调整峰谷价差,并进一步扩大峰谷电价的执行范围。可考虑在负荷季节性强的地区试行季节性电价以平衡季节性负荷;在水电比重大的地区试行丰枯电价以促进水火互济;在智能电网示范工程中试行实时电价;在具备相应条件的地区,还可试行尖峰电价、高可靠性电价和可中断电价等电价形式,以增强用户的可选择性,引导和激励用户参与需求侧响应。实施需求侧管理需要政府性的基金支持,但目前国家尚无政策使其具备规范的资金来源。为了继续推进需求侧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和促进节能降耗,应给予地方政府筹集需求侧管理短期资金的适度空间,例如在设置尖峰电价的地区,电网公司由此增加的收入部分,就可用于支持需求侧管理。

五、总结

毕业设计是在完成了理论课程和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性的总结,是工科学生完成基础课程之后,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联系起来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为期两个月的设计,终于完成了我国现行电价管理体系分析课题的设计任务,使自己把近三年函授学习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本人的设计水平,使自己在实际工作的专业知识更能有效的应用。在设计过程中,虽然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可供查阅,但对于一些具体问题,仍感觉吃不透,我将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努力实践,扬长避短,发扬严谨的科学态度,使所学的知识不断升华。

六、致谢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学习到了很多电价专业上的东西,我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在日后的工作中。在毕业设计完成之际,我衷心感谢学校老师给予我的悉心指导和建议,使得本课题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参考文献 【1】唐振飞•《电力市场输电定价》•中国工程电机学报•2003 【2】段文燕《建立合理电价机制稳步推进电价改革》•电力需求侧管理•2003 【3】王志毅•《电力市场中的电价问题研究》•山西电力2003 【4】吴娟《浅谈营销电价改革》•电力技术经济•2004 【5】2001-2010年甘肃省电力公司营销报表

第四篇:电价机制、手段与电力改革

电价机制、手段与电力改革

倚重手段而轻忽机制,既是现代行政效能低下的体现,也是权力不甘心退场而对改革的必然反噬。

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一般认为,电力价格是整个电力体系的核心,连接并反应着供给与需求的变化,也直接关系着电力与用电部门各利益主体营收支出的核心利益。总体而言,电力在我国仍旧是一个高度管制的能源部门,这一特点突出地表现在发电、输配电、用电以及整个价格体系的不灵活。其中,发电价格、输配电电价与终端销售电价由政府制定并决定调整的节奏与幅度,缺乏市场发现价格与发电市场份额的机制与基础设施。

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认识到以上存在的问题,电力行业逐步开展了“大用户直供”、改革调度机制、“输配分开”、“配售分离”、“水火同价”价格改革等试点或者前期准备工作。但是,由于这些体制安排的特点与路径依赖,对于这些改革与措施的解读与评价,“中国特色”的地方居多。本文就电价这一核心问题做一个初步的引子,辨析几个重要的概念与理念,希望引发更多的讨论。

价格机制与价格手段

由于长期政府控制、行政定价的原因,在我国,电力价格在一定的程度上更像是一种政策工具,用来实现政策目的的“价格手段”。比如限制高耗能、补贴最贫困人口,甚至弥补电力建设支出(比如三峡基金)。但是必须指出,机制与手段二者未来需要更显性地区分。

电价机制重要的是解决市场价格的内生性问题,是所谓市场机制的核心要素。典型的以市场为基础的价格机制中,最终市场的价格是供需双方内生出的一个双方可以达成交易的价格平衡点。如果供需发生任何方向的变化,这一平衡点就有可能改变。

在我国,主要发电企业获得的价格属于“成本驱动”(cost-driven)的模式,典型的比如“煤电联动机制”。根据这种机制的规则,煤电标杆电价水平要跟随煤价变动而调整。一方面,这种变化是基于燃料成本为基础的计算,缺少对消费侧需求动态的考量;另一方面,具体调整与否以及调整幅度需要行政程序的触发。但是,这仍然可以看做电价动态变化的一种机制。

而价格手段属于行政手段的一种,服从于额外的政策目标,属于政府政策的一部分。典型的政策手段就是从价税收,实现政府调节收入、抑制消费等政策目的。比如,针对抑制稀缺石油消费的燃油税,针对碳排放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碳税等等。与税收相对应的,是政府的补贴,可以看做是负的税收。

一般而言,价格手段会在价格机制形成的价格水平之上打入一个“楔子”。价格机制解决价格如何变化的问题,而价格手段服从于政府能源管理的目标。认识清楚了电价机制与手段的区别,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最终价格的结构与形成。电价手段如果过多,占据了电价水平的主体部分,那么其作为机制而变化以引导供需行为的作用就会削弱甚至完全消失,这就近似于完全行政定价了,手段与机制的界限就模糊了。

这一机制与手段的区分对于我们以下要讨论的问题都是必要的。

电价内生机制对资源优化配置至关重要

电价机制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核心要素。理论上的探讨将是比较抽象的,涉及到价格与供需变化互动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在此,我们以水电的本地消纳和外送安排举例说明。我国的四川、云南等地水电资源极其丰富,水电是当地消纳、还是外送符合总体效率原则,是一个在任何尺度(小时、天、季度、年、中期与长期)都处于变化中的问题。短时的需求波动、水库的来水波动与季节性丰枯差异、本地与目标地的需求变化与供应平衡、长期的电源结构等,都会影响水电的“最优流向”。这种市场的瞬息变化,是行政性定价与根据成本变动调整根本无能为力的,从而会造成资源优化配置的障碍。

根本上,水电的本地使用、就近消纳无须付出长距离外送成本(这属于交易成本,属于整体上需要尽可能减少的部分),是大部分情况下的有竞争力的选择。一般而言,在充分满足本地需求的基础上才有外送的动力,也只有这样,才是符合全局最优的选择。但是,历史上(比如2012年),四川电网在丰水期都曾经出现本地用电紧张局面,这不能不说是资源的严重错配。僵化的规划体制、缺乏电力市场发现性价格是根本性的原因。

由于电力传输高损耗的特点,过大范围(比如超过1500公里,电力传输成本将超过总用电成本的25%以上)的调配在多数情况下都不会是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向。在一个起作用的电力市场中,即使存在物理上的连接,这样的电力潮流流向即使短期存在,长期也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它将刺激电力受入地区更低成本机组的建设。随着中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与统一市场的建设,东中西部的要素价格将进一步趋同,能源运输成本的大小将成为决定资源优化配置方向的重要、甚至决定性的因素。

大用户直购电机制与限制高耗能的政策

目前,作为电力体制改革的起步,大用户直购电以其操作较为直接、能力建设要求与复杂程度相对较低有望成为积极推进的政策。但是,大用户直购电可能会使高耗能行业享受比现在更低的电价水平。这一点引发了相当多的争议,颇有中国特色。

大用户直购应该是一种机制,属于供用双方直接见面,通过类似“双向拍卖”的方式确定双方均可以接受的电力价格的交易行为。限制高耗能产业,应该属于政策限制,属于手段的范畴。最起码,不能因为高耗能可能获得较低的电价,就认为大用户直购电是不对的。如果限制高耗能被认为是正当的目的,需要通过抬高其面临的电价限制其发展,那么加税抬高其能源成本属于局部政策手段。不应该因为高耗能可能因直购电享受更低的电价,从而“投鼠忌器”,就限制一般性的整体经济机制安排发挥作用。

更进一步,从根本上讲,对于高耗能的限制理由应该在于其环境的负外部性,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环境标准的提高与执行的刚性。高耗能并不具有“原罪”,其用电行为并不存在负的外部性影响。

高耗能产业,顾名思义,指的是能源消耗程度比较高的产业,也就是能源密集型产业。传统上,钢铁、建材(比如水泥、玻璃)、化工、有色(比如炼铝)、造纸、石化等行业属于认识中的高耗能工业,其能源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例超过20%,大部分在30-60%,而有机化工可能超过80%。IEA的统计汇总显示,这几类高耗能产业的总能耗要占到全球工业能耗的70%,20%的增加值,以及25%的直接就业。一句话,能源是高耗能行业的主要投入。

欧盟与德国的案例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如何看待高耗能的启示。

由于可再生能源的迅猛发展,德国需要征收电价附加以提供足量补贴,其可再生补贴在终端电价中的比例要占到终端电价的1/4到1/3,达到6欧分以上。但是包括高耗能的大工业一般都可以获得可再生能源附加负担的部分或者全额减免。在促进能源转型的可再生能源法案(EEG)2.0版本(讨论中),明确写明:要确保能源电力密集型工业的未来的竞争力。分析其减免的动机,大企业的游说无疑是原因之一,但是理性看待高耗能的作用也不无关系。事实上,欧洲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地区,重要的不是高耗能与否,而是其效率与竞争力如何。

2014年初,我国出台了针对钢铁水泥玻璃产业基于能耗标准的惩罚性电价水价,这是一种行政价格手段。这一政策没有做到电价机制与政策工具的有效区分。在“审批”框子里面打转的“价格手段”,自由量裁权巨大,极易导致腐败与寻租;另一方面,不区分机制与手段,容易将价格的手段式调整等同于价格改革,于真正的改革――建立整体价格机制无甚关联。没有机制的建立,价格的分门别类的调整(比如媒体有消息称,高耗能产业要建立阶梯电价)会使得价格体系进一步复杂化、破碎化,破坏统一市场的发展,完全与改革的方向背道而驰。多收的“电费”账户的去向,是否补贴了由于高耗能发展而受损的群体(如果有),也有待进一步透明。这是现实中的一个迫切的问题。高耗能享受更好的经济效率也是理所应当的,电价机制改革决定的。

总体而已,大用户直购机制作为电力体制改革的起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可以一定程度上破除电网垄断性经营,还原Utility(电力公共事业)的真意。大用户将是售电市场的第一批批发商与用电主体。

第二,通过直接交易,减少中间交易成本、解决价格的内生性问题、发现行政定价距离“最优价格”的差距。过去的行政定价存在着对价格体系的扭曲,比如相对于电力的价值,有些地区电价水平过高(比如东部地区,依赖于廉价进口煤炭),有些地区电力价格水平过低(比如煤炭产区附近的电厂,其节省的运输成本在煤炭市场化后极其有限),这些问题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

第三,对于进一步电力体制改革具有程序性与能力建设的意义。

这一改革措施,无疑将提高总体电力运行的效率,“做大蛋糕”,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与最终电价与产品成本,提高发电、输电与用户的“福利总水平”。这一改革对整体的意义重大,非常必要,那么必须冲破受损利益群体的阻挠。改革的整体“必要性”(提高整体效率)与改革的分布式影响可能阻碍改革“可行性”(部分利益群体受损)的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可再生能源优惠电价属于“政策手段”

对可再生能源提供优惠固定电价,以降低其发展风险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其理论的依据在于先进技术面临的“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这种失灵表现在:可再生能源初始成本较高,但是随着规模扩大、学习效应而有大幅下降的可能性。如果初期没有政策的支持,可再生的市场份额不会扩大,而份额不会扩大,其成本也无法降低到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程度。这一“鸡蛋困局”需要政策手段来干预,以帮助可再生能源扩大市场份额,从而避免锁定在低份额上,无法对污染物减排与气候变化做出长期的贡献。这一优惠电价,与中国对水电、气电、核电的分门别类行政定价(割裂统一的电力市场),尽管最终形式一样,但是其理论依据截然不同,不能往一起归类。

因此,可再生的优惠电价属于“政策手段”的范畴。这一手段在可再生能源成本大幅下降,具有了市场竞争力之后应该退出。目前,得益于中国制造的低成本,欧洲与美国的太阳能发电都接近于这一阶段。

但是,这一手段退出与否,与市场化改革推进没有关系。在我国,要加速这一政策手段的退出,配套的改革必不可少。在笔者看来,取消居民电价补贴“手段”是目前亟待推进的措施。

目前来看,这种居民用电补贴政策的依据明显不足,问题越来越大。首先,对大部分最低收入以上的人群,用电负担在整体支出负担中的比例都已经很小,取消补贴对大部分群体影响不大;

其次,这种低电价并没有降低整体居民支出的总负担,因为工商业的高昂电价必然要通过其他日常消费品传导给用户,可以说在降低“总体居民支出”负担方面没有帮助;

再次,最低收入人群的用电负荷是用来保障基本生活需要的,已经低到无法再低。整个居民用电仅占总用电量的13%左右,这部分人群的比例就更低了。这部分人群,无疑需要追加能源服务补贴,但是直接发放货币补贴显然更有针对性与效率;

最后,人为压低、不反映市场价值(可以用工商业价格代表)的居民用电价格,使居民用户产生了价格错觉,有碍于新兴可再生能源的经济性与竞争力的提高,特别是分布式光伏应用。如果没有扭曲的价格手段,分布式光伏将在我国迎来爆发式的增长,将是朝向我国“最优电力结构”调整的巨大推动力。

取消交叉补贴还是建设统一市场的要求。如果居民总体电价水平上涨50%,反映其成本与市场价值,可以进一步降低工商业电价5%-10%。这一政策变化,将具有对于居民电力消费信号指引的象征意义。

在我国电价在各种意义上(包括居民支出负担、可贸易部门参与国际竞争、税负水平)基本已经“赶欧超美”(这属于电价比较的事实描述性判断,不涉及未来电力需要涨还是需要降的“规范”表达。限于篇幅,另文论述,但这是基本的结论)的背景下,这一政策变化对于工商业竞争力提升也具有实质性意义。

不存在独立于电力改革的“电价”改革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明显的看出,我们通常所指的电价改革,指的并不是电价水平的高低问题,而是电价的定价机制。电价是如何产生的问题,这显然涉及到整体电力部门的改革,属于迁一而动全身。在一定意义上,电价改革与电力改革是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表述。建立电力市场仍然是改革的重中之重,而供需双方直接见面是建立电力市场的前提。

因为缺乏电力市场,西南低成本的水电无落地之处;因为缺乏电力市场,风电太阳能对降低上网电价的作用无法发挥;因为缺乏电力市场,“煤电互保”以邻为壑的闹剧反复上演。建立市场化为基础的电力市场,应该是电力改革的基本目标,这需要明确。

第五篇:浅谈电力行业市场改革与电力物流

浅谈电力行业市场改革与电力物流

摘要: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目前是我国国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主导,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电力行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改革已成为其必然之路。厂网分开、主辅分开、打破龚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促进发展,构建公平竞争、开放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是电力行业市场改革的最终目标。电力物流做为电力行业重要辅业体系,其重要性一直未被重视,由于电力行业改革牵涉面大,其改革步程推进缓慢,一步到位的电力改革很难实现,然而电力物流基于自身所处的行业特点和地位,却是电力行业市场改革的有利突破点和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应抓住国家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的趋势,以电力物流做为重要的突破点,以点带面,逐步完成电力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本文围绕电力行业市场改革和电力物流的关系,旨在突出电力物流在电力行业市场改革中所处的地位、作用、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电力行业;市场改革;电力物流

On the reform of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market and power

logistics

Abstract: Market-oriented reform of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now is the structure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important content.As the Government-le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of the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with the advance of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reforms have become the inevitable course of history.Separation of grid, main industry and auxiliary industry separation, break the gong and broken, the introduction of competition, improve efficiency, the promotion of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of fair competition, open and orderly market system of electricity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electricity market reform.Electric power industry logistics as an important auxiliary industry system, its importance has not been attention, due to the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reform involves surface, slow advancing its reform step, one of electric power reform difficult to achieve, however power logistics based on their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and status, but it is enabling breakthrough for market reform of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and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the reform.We should seize the national trend of marketization reform of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to power logistics as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point, through the market-oriented reform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This article around the relationship of market reform of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and power logistics, designed to highlight the power of logistics in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reform's position in the market, the role, significance and value.Key words: Electric power industry;market reforms;power logistics

引言

改革开放30年,电力改革为电力工业发展注入了无穷活力,但是,电力市场化改革距离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目前,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还未完成,电价机制需要进一步理顺,电网调度监管体系尚不健全,电力行业的产业链条整合还在继续。电力体制改革,要在巩固“厂网分开”基础上,逐步推进主辅分离,改进发电调度方式,加快电力市场建设,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推进电价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逐步形成政府宏观调控和有效监管下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电力体制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能“一刀切”,只能从眼前着手,抽丝剥茧。厂网分开后,主辅分离就成为电力体制改革的下一步工作重点。按照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安排,“主辅分离”应是继 “厂网分开”后的下一步改革内容。之所以要剥离辅业,主要目的在于厘清电网运行成本,构建电力行业的市场化体系和机制,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电力市场体制,同是为政府监管提供决策依据。而作为电力行业的配套服务的电力物流服务应做为电力行业专业化、精细化服务以及电力行业主辅分离的重要方向。

一、目前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的现状及关键发展分析

国家电力行业市场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厂网分开、政企分开、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促进发展,构建公平竞争、开放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通过有效拆分、资产重组构建多元化、专业化、竞争化的电力行业格局将是电力改革的必由之路。目前第一阶段的“厂网分开”已基本完成,但后续的改革内容仍将任重道远。

1.政企分开刚举目张应是电力改革关键轴心

政企分开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作为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力行业同样如此,必须实行政企分开才能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客观趋势。电力部门实行国有国营,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权力高度集中,垂直一体化管理[1]。在这种体制下,政府基于微观市场的决策效率很难保障经营企业的微观经营利益。政府的价值更在于宏观经济态势的把握和调控,而只有市场化的微观调控机制才能保证企业经营的动态调整和效率保障。政企不分的体制下,企业从表面上看是经济单位,但实际上成为行政体制的分管部门。政府机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直接的指挥和干预,企业实际上成了行政机构的附属物。生产、销售、配送一切企业的经营活动成为执行上级计划指令的被动行为,财务统收统支无法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资金的动态调配,将资源最大化使用。从中央政府的电力主管部、到大区电管局(网局)、省电力局(省局)等既是电力行政主管部门,又是国有资产的代表者、经营者,还是电力生产者。从法律视角上看,他们都是集机关法人、企业法人、事业法人、社团法人于一身。这种对经济的行政管理方法使企业失去了内在的动力和活力,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搞市场经济电力行业必须实行政企分开。而实行政企分开也是实施一系列电力行业市场改革的关键轴心,因为市场改革的典型特征就“脱离市长,进入市场”,只有脱离了政府主导的管理机制才有机会构建市场化管理的体系。

2.主辅分离困难重重但是电力改革大势所趋

2007年,国资委牵头进行了主辅分离新方案的制定,年底终于成型。但2008年年初雪灾过后,来自电网企业的一些意见认为,送变电企业、设计院等与电网关

系紧密,不应作为辅业剥离,否则面临突发情况时,无法高效组织抢修队伍,将影响正常的电力建设和维护[2]。可以看出,主业和辅业的拆分要比“厂网分开”更加复杂,由于主辅分离涉及各种利益关系,价值链繁多,是一个逐步摸索和漫长的过程。尽管如此,主辅分离工作还是应该加快步伐向前推进,这是提高电力企业效率的必经之路。因为主辅分离是构建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大而全的业务构成体制必然分散电企的经营主体,容易形成业务涉面广,但业务不精不专、成本过高、技术水平不高、经营效益提升缓慢等一系列与现代企业发展方向相悖的发展状态。只有实行主辅分离的电力改革,才能逐步形成“术业有专攻”的新型专业化电力企业。电力物流作为电力行业的专业化、配套化辅业应积极探索,尽快脱离主业实行独立化、专业化、运营体系建设。

3、引入竞争打破龚断才是电力改革未来方向

现在的电力行业垄断程度高,尤其是输配电方面,由于垄断,成本不透明,[3]输配电这块的成本、利润到底是多少,没有人知道。国家目前电改措施虽然一

直在稳步推进,但对龚断核心利益的打破一直未有更大动作。国企的内部分家无非是把原本“让老大管家变成让老大、老

二、老三各管一家”这种兄弟间的分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垄断与市场竞争的主体矛盾。由于国企的先天优势依然存在,对那些不具备先天优势的市场竞争者而言,进入电力行业就预示着要先与这种先天优势竞争,但从理论上分析,这种竞争很难有结果。从客观角度分析,以中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果做到全民营化市场体制,显然不具操作性。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看,政府主导对一些国民重要行业进行一定的管理调控也是必然的。但实际的结果是当这种龚断已成为市场化经济的阻碍时,打破龚断也就成了必然。国家目前在打破龚断上主要实行的是一拆多的传统方式。对民营资本进入龚断行业仍设有多得限制。从改革有操作性上来讲,一步到位的改革并不现实,只有分步分业分门别类逐步进行市场改革方可行之前效。事实上,80年代中期,国家就已经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电力行业。在国家鼓励的前提下,民营资本在电力行业中的占比却在逐年下降,到现在不到3%[4]。之所以如此,归根结底还是体制的问题,若体制不放开,没有强有力的改革措施,这种状况很难改变。从可操作角度来看,电力物流作为电力行业的配套辅业先行实施多元经营主体的市场改革是切实可行的。由于中国的物流产业一直是以民营主导的产业,让民营资本进入电力物流专业领域具有先天改革条件和基础。在电力物流等众多配套辅业中先行引进民营资本打破传统国营的经营体制,让市场化的力量逐步进驻电力行业,逐步形成电力行业的全市场化改革动力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意义。

二、电力物流是电力行业市场改革最易突破点

电力物流主要是满足电力行业建设、电力企业生产用电、电网管理的一切电力生产资源,电力设备等电力物资配送的专业化物流服务。以此我们可以看出,电力物流主要涉及到物资的流动,其从经营内容上,相比较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电网建设这种大规模大投入的电力经营活动而言,具备经营业务、经营方式简单、利益分配模式清晰等特点;从国企市场化改革先易后难的可执行力来讲,由于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及电网资产的分配重组,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难度高、复杂性强、改革困难。但电力物流市场化改革却远离了这些困难。电力物流属于服务性产业,其服务的基础设施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和专业性,虽然需要与电力行业相配套形成专业服务能力,但因其避免了对电网重要资产的所有权属性要求,所以具备良好的改革先决条件;另一方面来讲,从物流单一的业务体系来讲,其本身具备一定的行业属性,并非只是一个配套产业,传统的物流产业已具备良好的发

展基础、民营资本活跃,物流网络建设较为完备,这一切都为电力物流的整体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上述分析,从电力行业的改革动力、改革的可执行力、改革的基础条件等角度来看,电力物流做为电力改革的突破点都具有良好优势。

三、电力物流是电力改革主辅分离的重要内容

主辅分离目前是电力行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从传统电力行业的特点来看,电力生产和电网配电是电力行业的主导业务。而电力基建、电力设计、电力物流等业务主要是为电力主导业务提供配套服务。由于传统的大电力模式,建设、生产、供配、物资供应等都成为电力行业的业务构成,电力企业大而全、业务模式一应俱全,产业链条全部覆盖,导致电力企业组织结构臃肿、组织效率低下、资源分配不够专一。主辅不分不仅使得辅业不够专业,且托累主业发展受到牵连。只有实行主辅分离才能构建专业化的业务体系,也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调配,让产业进入专业化的良性发展道路。电力物流是保障电力生产、电网管理的重要辅业体系,电力物流既要保障电力基建所需的电力物资配送,又要负责电力生产所需生产物资的配送,还要负责电网设备等专业化配送[5]。此外,对于电力行业的突发性灾难还要提供有效的应急物流服务。这一切使得电力物流成为一个重要的、专业化的与电力行业不可分割的业务体系。如此重要的业务,如果还依托在传统电力主业的体系下,将势必降低电力物流的发展速度,压缩电力物流的发展空间,对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也非常不利。所以电力物流必须基于传统物流行业的产业发展基础和条件,有效脱离传统电力主业,形成电力行业内一个由专业组织经营的细分业务体系。

四、电力物流是电力行业专业服务的重要表现

电力生产企业只负责电力生产、电网公司专业负责电力供配、电力物流专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并为电力行业提供物流专业服务。当把全业务覆盖的电力企业根据业务形态实施专业化区隔后,每一个独立的经营组织专注自身主营业务,则

[6]必然会提高每一业务形态的经营水平和效益。物流属于第三服务产业,有其自

身的特点和业务运作体系,它与电力生产,电网供配完全不同,它不需要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也不需要大规模的电网建设,它需要构建与其自身物流服务相匹配的专业能力建设。电力物流需要基于电力物资配送特点开发与其相适应的物流服务解决方案;也需要匹配电力行业特点,构建电力物流专业的IT综合运营管理平台;需要购置专业的电力设备、电力物资装卸运输设备;需要培养专业的电力物流作业操作人才、管理人才。电力行业是一个大行业,但传统的电力行业由于体制原因只是有限的几家电力企业组成的行业,根本无专业性可言。当电力物流脱离电力主业,专注自身的专业化服务能力构建后,则势必会优化电力行业的产业结构,提升电力行业的专业化水平,同时也会逐步成为电力行业专业化服务的重要表现。电力生产专业了、电网供配专业了、电力物流专业了,当电力行业的每一个业务分支都形成专业健康的服务能力后,则电力行业的专业化水平必然大幅提高,这必将优化电力产业的结构,为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强大的助力。

五、电力物流是电力行业成本优化的重要途径

煤价高、人力资源成本高、电价高。电价关系国计民生,电价高,民众生活成本高,企业生产成本高。近几年电价改革呼声日益高涨,煤电价联动、阶梯电价制订,关乎电价的声音不断出现,政府决策、听证参与,但却总没有一个完美的电价改革和解决方案呈现在我们面前[7]。而电力行业传统弊端积重又深,市场化改革推进缓慢,国企龚断又一时难以打破,这一切都为电价的有效改革设置了重重阻碍。市场经济学的理论告诉我们,生产成本决定销售价格,当成本难以控

制,电价必然不可调和。电价改革的根本解决之道只能是通过市场自身的优化机制予以实现。只有通过电力行业的深度改革将行业各环节纳入市场机制,通过市场优化成本,电价的降低才是最为合理的改革结果。目前客观的条件无法支撑电力行业的全市场化改革,但每改革一个环节,必然优化一个环节,也必然会促成环节价格的调整和优化[8]。电价的形成是电力行业整个体系主导的最终结果,电力物流做为其中重要的环节,其自身的市场化改革,必然首先将电力物流的成本进行优化,从整个电价的形成机制来看,电力物流成本的降低必然会进一步促进电价的合理变动。目前从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来看,物流成本的优化会对国民经济的优化形成巨大的正面作用。电价本身必然包括电力物流成本,深化电力物流市场化改革,有利于电力行业成本的进一步优化和电价的下调。

参考文献:

[1] 赵小平.中国电力工业实现历史性跨越[J].广西电业,2009,(10):4-5.[2] 万维宏.电力改革后发电厂效率评估体系[D].华南理工大学,2008.[3] 徐恒馨.中国电力改革任重道远[J].中国科技博览,2010,(30):366-366.[4] 汪超.新时期下的电力营销方略[J].大观周刊,2011,(36):58-58.[5] 秦斌,谭晓天.电力物流安全支撑系统浅析[J].物流技术,2012,31(2):62-64.DOI:10.3969/j.issn.1005-152X.2012.02.020.[6] 王梅霖.电力物流研究[J].物流技术,2011,30(5):13-14.DOI:10.3969/j.issn.1005-152X.2011.05.005.[7] 刘晓鹏.电力施工企业加强物资管理的思考与探讨[J].物流技术,2010,29(9):106-108.DOI:10.3969/j.issn.1005-152X.2010.17.036.[8] 陈铭,高峻峻,周良毅等.需求主导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在电力行业的构建与实施[J].物流技术,2011,30(8):104-107.DOI:10.3969/j.issn.1005-152X.2011.08.034.

下载2电力库市场模式与系统边际电价word格式文档
下载2电力库市场模式与系统边际电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力企业管理与市场运营复习提纲

    1. 定价 a) 根据在电力系统的应用,举例(两个)说明非线性定价的定义,目的及价格制定应 注意的问题。 b) 在销售电价方面,我国目前有哪些形式?存在什么问题?如果国家进一步放开电价......

    福建电网电力市场交易运营系统要点

    福建电网电力市场交易运营系统 使用协议书 系统提供方: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系统使用方: 编号: 福建电网电力市场交易运营系统使用协议书 系统提供方: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

    电力市场与电力营销策略[5篇范例]

    电力市场与电力营销策略提要:本文根据当前电力市场及政策体制实际,结合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发展的方向,提出了电力市场营销的新观念,以及需要的配套体制政策。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

    浅谈电力营销增值服务与模式创新

    浅谈电力营销增值服务与模式创新段练李余重庆市电力公司江津供电局.. 4022260【摘要】营销领域的客户服务战略管理和发展更是电力企业文化创新落实工作的关键,在市场经济体制......

    应用实时电价与负荷预测的电力用户信息系统五篇范文

    应用实时电价与负荷预测的电力用户信息系统 ABSTRACT: An information system designed for power users is presented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power information exch......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执行的电价与收费标准(合集五篇)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执行的电价与收费标准 一、供电企业向各类用户计收电费时执行的电价标准 1、福州市(不含县公司,各县公司电价有所不同,请至本网站首页最下方的“站点导......

    “义乌模式”推广与市场信用建设

    “义乌模式”推广与市场信用建设地处浙中的义乌,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是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改革开放之后,以“鸡毛换糖”起家的义乌商人瞅准了商机,发展小商品市场,如今成为“......

    专业市场开发与产品模式(推荐阅读)

    专业市场开发与产品模式 严格意义上的专业市场,是以批发为主的,但现代专业市场,根据商品的类型,也出现了批发零售兼有的专业市场,比如一些小商品类、服装鞋包类等属于日用品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