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全面推进食品卫生工作创新

时间:2019-05-12 17:07: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全面推进食品卫生工作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全面推进食品卫生工作创新》。

第一篇:深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全面推进食品卫生工作创新

深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全面推进食品卫生工作创新

发表日期: 2009-04-06 15:53:00 阅读次数: 562 来源: 区府办

北仑区人民政府

(2009年4月6日)

2008年是北仑实施“卫生强区”建设战略和“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大力指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区委中心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以城乡公共卫生工作为重点,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卫生工作政策,关注民生民意,加大投入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卫生保障更加有力,特别是在食品卫生保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现将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作一汇报:

历年来,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城乡公共卫生工作,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深入基层调研,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卫生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北仑区卫生强区建设和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北仑区公共卫生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公共卫生工作作为今后我区卫生工作的重点,并列入政府一把手工程,纳入乡镇政府主要领导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的北仑区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各街道(乡镇)均成立了由行政主要领导为主任的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各居委会(行政村)都设立了一名公共卫生联络员,三级组织网络健全。同时,制订了《北仑区公共卫生联络员考核和奖励办法》,联络员在业务上受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指导,在人员管理上由当地乡镇政府负责。

不折不扣落实卫生经济政策,不断加大卫生投入。2008年卫生事业经费达到9745.39万元,比上年增长17.62%,占同级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为2.8%。去年区财政安排大病合作医疗经费3320.39万元,另外健康体检专项经费按18元/人标准全额补助到位,总额为384.17万元;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按每服务人口20元标准补助,去年安排了1463.8万元;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督按每万服务人口4人标准给予全额补助,去年安排了768万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和献血办按全额预算单位拨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在编人员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政府给予全额补助。近三年区财政还安排7.5亿元用于医疗卫生基本建设,每年安排1500万的卫生人才专项资金,市卫生局要求配套的专项经费全部配套到位。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007年初,区公共卫生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一批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区中医院迁建项目、小港医院扩建项目土建工程已经完成,区人民医院新建项目近日将开工兴建,区第二人民医院扩建、小港开发区医院扩建、白峰卫生院扩建项目正在立项,与浙大医学院和浙医一院的合作全面展开。区、乡镇(街道)二级政府和卫生部门分别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领导机构及其日常办事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了各项预案和应急机制。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全区建成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73家,面积均在150平方米以上,每站均配置残疾人康复器械,站与中心实行“五统一”管理,在戚家山、大矸、霞浦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下属站开展健康档案信息化动态管理试点。卫生监督体制进一步理顺,卫生监督分所从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离出来,由区卫生监督所实施垂直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和疫情信息网络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预防保健队伍不断壮大,按服务人口万分之三的配比落实到位,人员素质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面落实公共卫生指导团队制度、社区责任医生团队服务制度、公共卫生联络员绩效考核制度等措施,确保全区人民人人享受到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

经过我们共同努力,全区的公共卫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群众对卫生工作地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我区人口结构的特殊性,外来人口众多,大企业多,人口流动频繁,对我区的食品安全管理上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此,我们在食品卫生保障方面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围绕“一个目标”,积极防控食物中毒发生

以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为依托,以餐饮具消毒、农村聚餐申报、集体供餐单位监管为重点,以专项整治为抓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消除食物中毒事故隐患:

一是加强监督检测。全年共实施监督检查14851户次,并对区域内学校食堂和餐饮单位消毒餐具以及熟肉制品、食用油脂、蔬菜等进行监督检测;使用ATP现场快速检测手段加强对消毒餐具样品检测;采用快速检测手段加强对蔬菜农残和水产品甲醛残留的检测。

二是狠抓集体供餐单位食品安全工作。每年二轮对全区学校(幼儿园)食堂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抽测学校食堂餐具。高考期间,抽调精干力量对供餐学校食堂及周边餐饮、副食店进行全面整治,并派业务骨干到考生就餐食堂进行全程监督指导,确保高考期间考生饮食安全。同时,为稳步推进其他企事业单位及工地食堂食品卫生管理工作,联合区食安委进行了企事业单位食品安全状况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为今后工作开展提供了依据。

三是抓好餐饮具消毒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对餐饮单位餐饮具消毒保洁情况的监管,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餐饮单位采用洗碗机清洗消毒,对于因条件限制不具备食饮具卫生清洗消毒、保洁条件的餐饮单位,鼓励其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符合卫生要求的集中式餐饮具消毒服务机构提供的消毒食饮具。目前全区已有12家餐饮单位采用了洗碗机进行餐具清洗消毒,有153家单位采用了集中式餐饮具消毒服务机构提供的消毒食饮具,餐饮单位餐饮具卫生状况进一步好转。

四是继续做好农村自办宴席的卫生指导。以建立完善农村厨师档案和开展规范化聚餐点建设为重点,开展农村自办宴席的卫生指导工作。全区145名农村厨师均建立了个人档案。2008年度共培训农村厨师111人,体检111人,建立规范化聚餐点4个,全年实施农村自办宴席现场卫生指导245次,无一次发生事故。

五是稳步推行长效管理机制。全区1578家应量化单位,评定A级单位5家,B级单位53家,C级单位1520,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率100%。创建了“五常法”管理两条街路,全区44家餐饮单位和12家学校食堂开展了“五常法”管理工作。同时,在餐饮单位全面实施进货索证管理和卫生信息上墙制度,餐饮单位的自律性进一步提升。

六是大力开展专项整治。全年开展小餐饮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工作、餐饮业奶制品、餐饮业食用油、桶装饮用水卫生等专项检查8次,较好地巩固了日常监管成效。

(二)做到“两个严格”,努力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一是规范许可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关。全年共受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卫生许可申请2571户次,现场审核2568户次,中心窗口共发放食品卫生许可证2556本。

二是强化责任意识,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区政府与区卫生局、卫生局与卫生监督所之间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人员,制定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同时与全区1900余家餐饮单位逐一签订了食品安全承诺书,切实强化主管部门、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以及相对人的第一责任人意识。

(三)突出“三个强化”,构建全方位的食品卫生监督体系。

一是强化法制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自律意识。2008年,全区共举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人员参加的集中培训15多场次,参加培训人员超过500人,并采用多种形式培训食品从业人员20000与人。

二是强化技术指导,帮助食品经营者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在卫生许可过程中倡导并推行提前介入,当事人预约登记后,正式进入许可受理程序之前,对其实施指导,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避免了当事人重复投资。在食品卫生监管中,我们在对违法单位采取行政处罚的同时,注重帮助各企业建立健全卫生制度,提出改进意见,促进了其自身管理工作。

三是强化舆论氛围,扩大食品卫生监督的影响。2008年,开展了食品卫生知识宣传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4次,在区食品安全信息网、北仑之窗等网站发布信息90余条,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将执法检查情况向社会进行宣传,让社会各界和上级部门及时了解我们的工作动态和业绩,大力营造良好的监督执法舆论范围。

(四)形成“四个亮点”,提高工作效率和规范业务管理

亮点一:管理工作信息化

一是研发了一套OA办公系统,文件收发轮阅、信息资料共享、总结计划报送、人员管理、公告通知发布均可通过该系统,既提升了工作效率又实现无纸化办公。

二是研发了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系统。系统集成了监管数据录入、监管绩效考核等模块,实现了现场检查项目录入、工作进程分析、绩效考核的全数字化管理。通过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系统,可以实时查询每家单位、每个网格的监管情况,可以通过统计分析模块对每一类行业、每一个地块、每一项指标通过统计图形进行综合分析,还可以通过预先设定的指标对每个网格监管情况进行自动考核与积分。此外,这套系统的核心技术取得了突破,改变了以往监管系统的检查项目不能修改的情况,实现了检查项目的任意添加、检查模板的任意设置,使决策部门下达任务更加明确有效,网格责任人填写数据更加简易,极大了提高了工作效率。

亮点二:日常监管网格化

针对区域内监管对象日益增多、执法人员力量薄弱,现行卫生监督模式逐渐难以满足日常工作需要的现状,我区以监管模式创新为立足点,以完善机制为基础,因地制宜,于2008年上半年开始在区域内探索试点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模式,该模式按照 “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划分”的工作方针,坚持“谁监督,谁负责”原则,将全区管辖范围内所涉及的食品、公共场所、化妆品经营单位合理划分网格,每个网格指定一名监督员负责监督管理,并提出了“健全区所、分所、监督员三级网络,实现网格内监管任务、监管行业底数、监管单位情况和监管责任四个清楚,完善考核管理、人员流动、信息流转、督查督办、奖优罚劣五项机制”的工作目标。通过网格化实现“全面覆盖、分级管理、网格到底、责任到人”的最终目的。目前全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已形成,由于人员权、责明确,各项机制健全,该模式实施以来,进一步理顺了工作运行机制、实现了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的同步提升与监管工作的数字化,被宁波市卫生监督所列为2008年全市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的试点区。

亮点三:卫生知识考试电子化

自从2007年省卫生监督局把我区列为试点区以来,我所先后成功地完成了浙江省食品卫生知识电子化培训试题库集体编写、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卫生培训考试软件开发、国内首个食品从业人员电子化培训考试中心建立和首批食品从业人员考试、正式实施等一系列的工作。现行的考试对象主要有新开或换证单位以及已开业的大中型餐饮单位、学校食堂的法人代表、中层以上负责人、厨师。从2008年2月14日正式实施至今,已有2203名从业人员报名参加考试,考试合格率85.57%。

卫生知识电子化培训考试自实施以来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及好评,区食品安全网、北仑之窗、新区时刊、宁波晚报、省食品安全网、国家食品安全网分别以不同角度刊登报道了该项工作实施情况。

亮点四: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规范化

2008年,区卫生局“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技术研究”项目被区科委定为区级科研项目,在前两年工作基础上,修订完善了《北仑区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规范》,并圆满完成申洲2008世界女排大奖赛、高考、茅洋香期等重大活动食品安障工作12次,每次保障均严格依照《规范》对举办或接待单位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根据重大活动的性质、规模、影响力、参加人员的性质、级别等因素,确定最终保障等级,在依据不同的保障等级实施不同的保障措施,使我区的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

我们在公共卫生、食品卫生管理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清醒的看到:这些成绩与上级领导以及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形势依然严峻,一些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违法行为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卫生监督机构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能力建设、工作力度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振奋精神,开拓创新,进一步夯实公共卫生服务基础,努力做好食品卫生管理工作,为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西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西城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为贯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促进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结合我社区实际,特制定“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益性质,按照科学规范、量力而行、稳步推进、注重实效的思路,采取政府购买方式,为群众免费提供公平、有效、安全、方便的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大程度使社区居民不得病、少得病,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推进社区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均等化。

二、基本原则

以民为本,注重实效。充分体现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的民本理念,以居民享受良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根本,最大限度地提高服务质量与效果。

三、主要内容和阶段目标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以下11个项目: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及处理、0~6岁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卫生监督协管工作。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承担项目单位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直接由基层卫生机构承担的项目(以下简称基层项目),主要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老年人保健、慢性病防治、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一类是需由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承担的项目(以下简称专业项目),主要包括部分由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承担的预防接种、妇女保健、儿童保健。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主要信息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等,健康档案要及时更新。2010年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50%以上,2011年达到60%以上;重点人群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以上。

(二)健康教育

1、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1)每年向居民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2)设置两个宣传栏每两个月更新一次;(3)社区每年播放健康教育影像资料不少于6种;(4)利用主题宣传日或节假日每年开展九次的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并发放宣传资料;

⑸每月至少举办一次健康知识讲座一年举行十二次并发放宣传材料。

2、对重点慢性病和传染病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开展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肿瘤等慢性病,以及艾滋病、结核病、肝炎、流感、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健康教育和防病知识指导宣传工作。

3、对重点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根据辖区不同重点人群(青少年、老年人、妇女、0-36个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和健康教育,包括妇女保健知识、儿童保健知识、口腔保健知识、吸烟有害健康、免疫接种等。4、2010年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2011年达到80%以上。

(三)预防接种

1、免费向0-6岁适龄儿童提供12种一类疫苗接种服务,预防12种传染病。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风、麻腮疫苗等国家一类免疫规划疫苗。

2、组织做好免疫接种管理。建立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卡、证、簿,保证安全注射和免疫信息化管理系统、疫苗冷链设施正常运行;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人群免疫水平监测和免疫接种效果监测。3、2011年 0—6岁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达到99%以上。

(四)传染病防治

1、开展辖区传染病监测,及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法定报告传

染病疫情。

2、做好病例转诊、中心内消毒处理工作,协助疾控中心做好重点管理传染病居家病例的随访工作和密切接触者管理。

3、配合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治管理。配合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肺结核病例的规范化管理;配合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开展艾滋病患者、病毒感染者的调查与随访,提供咨询。

(五)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干预

1、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患者的登记与健康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开展慢病预防教育和行为危险因素干预。

2、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登记管理率2010年达到20%;2011年登记管理率达到30%。

(六)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1、对辖区内已确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建档,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提供咨询服务、康复和治疗指导。

2、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登记管理率2010年达到20%以上;2011年达到30%以上。

(七)儿童保健

1、为0-6岁儿童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

保健系统管理。新生儿访视2次,儿童保健1岁以内4次,第2年和第3年每年2次。进行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开展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2、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有明显提高。2011年达到85%以上。

(八)孕产妇保健

1、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开展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2、2010年孕产妇保健手册建册率达到60%以上,孕产妇保健管理覆盖率达到50%以上,高危孕产妇保健管理率达到95%以上;2011年孕产妇保健管理覆盖率达到85%以上。

(九)老年人保健

1、通过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对辖区内老年人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 对老年人慢性病、骨质疏松、意外伤害等危险因素进行健康指导。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和伤害。

2、开展老年人保健工作,定期为60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 老年人健康管理率2010年、2011年达到70%以上。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实施主体,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坚持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服

务理念和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以及医疗服务与预防保健相结合的服务模式,进一步调整完善公共卫生服务流程,配备设施设备、服务团队和专职人员,健全内部绩效评价制度,认真落实各项要求,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和公益性质以及服务均等化,积极发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网底作用。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

第三篇: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目前,以甲型H1N1流感暴发为标志的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出现,给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威胁。为促进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召开座谈会、印发调查表等方式,对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有了深入了解。

一、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将“深化两好一满意,建设卫生强省”纳入市委、市政府“打造区域经济文化高地”和实施《德州市健康百姓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促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市卫生疾控部门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基本建立起资源整合、覆盖城乡、反应迅速、处臵有力的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健全。2005年以来,全市完成了市疾控中心和10个县(市区)疾控中心建设项目,其中新建3处、扩建5处、改造2处,新增建筑面积19500M,新增仪器设备投资1108万元;在全省率先完成37处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2006年、2007年分别完成了“360工程”29处、“1127工程”87处卫生院基础设施、基本设备和人才技术培养建设任务,2008年完成市政府“十件实事”确定的1000处建设,今年将完成近900所村卫生室建设。全市规划建设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0处,已建成87处,社区卫生服务覆盖人口112.87万,覆盖率89.25%,已为84.25万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建档率74.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政府购买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已经基本落实,2008年争取省级社区服务专项资金1150.2万元,占全省的20%。

(三)预防保健工作成效显著。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连续8年居全省上游。稳步推进艾滋病、结核病、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治,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六进”活动、落实相关政策。开展了妇幼保健门诊和产科规范化建设,调整了《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体制,在全市实行了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全市孕产妇系统化管理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住院分娩率,均处于全省先进水平。

(四)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健全,处置应急突发事件能力提高。市、县两级疾控机构编制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2臵预案,开展了多次演练。建立起全市疫情网络报告系统,实现了疾控机构纵横连通和市、县、乡三级信息互通。2003年以来,我市成功保持了非典疫情零状态,防止了禽流感向人间传播,有效扼制了手足口病疫情,防止了较大的群体性食源性疾病发生,有效控制了1例传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二代病例,传染病总发病率位居全省较低水平,连续多年未发生重点传染病暴发流行。

二、全市公共卫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人类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十分复杂,传染病谱不断改变。甲型H1N1流感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艾滋病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肺结核病每年新发患者超过100万人,这些重大传染病对经济社会具有现实和潜在的巨大破坏力。另外,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非传染性慢病不断增多,职业病危害更为复杂。应对这些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加快建设功能健全、机制完善的疾控体系,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调研发现,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财政保障政策不到位,疾控机构建设和事业发展举步维艰。政府对疾控机构的经费等保障政策没有落实到位,尤其在县级疾控机构更为突出。一是本级财政拨款不足。大部分县疾控机构虽然在政府编制上是全额预算管理单位,但一直没落实到位。目前,我市县级疾控机构本级财政拨款8505639元(人均8266元),仅占职工工资的32%,而且疾病防治业务经费几乎没有财政拨款,不足部分靠有偿服务和执法执收来弥补。由于疾控部门把工作重点转向创收,而健康教育、消杀灭技术指导等业务工作无力正常开展,影响了处理重大疫情和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存在重大隐患。二是专项经费落实不到位。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后,需县级财政承担的Ⅰ类疫苗经费至2008年才得到部分解决,全市实际累计拨款325万元,为财政应拨付疫苗经费的36%,其它业务经费和办公经费没有拨付到位。三是疾控部门自身创收渠道断流。随着今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县级疾控中心(监督所)所承担的食品卫生监管职能调整,食品生产加工划归质监部门管理,食品经营流通划归工商部门管理,作为原疾控机构业务主要收入来源的食品卫生管理业务收入(占70%左右)基本丢失,仅市中心区疾控中心2009年预计减收260万元(预计2010年将减收400万元)。在防病收入方面,原来计划免疫的免费Ⅰ类疫苗由4个品种扩大到14种。受这两个因素影响,多数县(市、区)疾控中心业务收入将锐减70%以上,工作运转受到很大制约。

(二)公共卫生检测能力与规定要求尚存差距。县级疾控机构楼房建设虽然勉强完成,但地方配套资金多数没有到位,无钱购臵新仪器,现有设备老化。如德城区疾控中心原子吸收、气相色谱等常用的设备分别是1995年、1996年购臵的,现在已基本淘汰。对照国家标准,我市疾控中心的仪器配臵率为75%,可以检测的项目仅占标准数的80%。县级机构平均仪器配臵率为30%左右,项目检测率仅为50%,有一半的检测项目不能实施。以饮用水检测为例,由于缺少设备,对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106项监测指标,市疾控中心仅可以监测78项,县级的检测手段更为落后。一旦发生诸如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难以保证迅速准确检测,给突发事件有效处臵带来严重隐患。

(三)乡镇农村卫生防保机构力量薄弱。一是投入少。有的乡镇防保机构的房屋建设虽已完成,但有房缺设备、仪器老化的现象突出,检测技术落后,无法满足实际需要。二是重硬件投入轻软件投入。农村大多数人口最常利用的卫生资源是乡镇卫生院,但政策扶持主要在房屋建设等硬件方面,对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投资较少或落不到实处,致使乡村防保人员参加培训少、收入待遇差。三是乡镇卫生专业人才匮乏。有的县乡镇卫生院仅有一名上世纪70年代大学毕业的副高级职称人员,而且是60多岁的返聘人员。学历低、技术水平低、服务质量低的“三低”现象非常突出。

(四)“重治轻防”、“重医轻防”现象明显。由于投入补偿机制缺陷形成的长期“营养不良”,多年来“重治轻防”中暴露出的问题比较严重。社会对疾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其工作的常态性,认为疾控机构只是处臵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机构。疾控机构在经费保障、人才配备、科研力量、检测能力等方面与疾控形势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都有较大差距。一般市民群众缺乏防病意识和科学知识,重医轻防的意识和现象比较明显,遇到疫情或疏于防范导致传染,或过度紧张造成恐慌。

(五)管理体制不顺,影响公共卫生资源整合。2003年行政区划后,形成了城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开发区三区并列格局。按照要求,疾病控制工作实行属地化(原县级德州市)管理原则。中央、省、市各级部门、单位和“三区”的疾病控制工作都由德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由于行政和业务管理的不同归属,致使指挥失灵、不服从管理的情况时有发生。某些县存在妇幼保健站隶属人口计生部门而不归属卫生系统的问题,不利于加强系统协调管理,不利于整合卫生资源。

三、进一步推动全市公共卫生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推进我市公共卫生建设不断上新台阶,使其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城乡安全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现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摆上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当前投入、长久获益的“利民工程”,也是一个可以使老百姓得到实惠、医疗机构得到发展,党委政府赢得民心的“民心工程”。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民生,把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纳入本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积极发挥政府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切实把卫生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上来,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卫生保健需要,让老百姓真切地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怀,享受到政府提供的优质公共卫生服务。

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统筹安排,把公共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工作纳入对各级、各部门考核内容之中,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强化督查,积极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为政府当好参谋,充分发挥统一规划、政策指导、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的职能作用。计划、规划、人事、财政等部门,都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发挥积极作用。通过社会各方群策群力,协作与配合,形成层层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和支持公共卫生建设的氛围。

(二)加大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主要由政府负责筹集,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抓民生工作的高度,加大对县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要向抓经济工作一样,重视疾控工作,并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逐步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第一,随着经济的增长,从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入手,逐年增加财政直接拨款的比例,直至将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对诸如儿童计划免疫、重大疾病防治等专项工作经费应足额补偿到位,对完成诸如饮用水监测、健康教育、慢病预防等重大任务所必须的设备、经费,应保证落实。第二,鉴于当前我市县级财政是“吃饭”财政,乡级政府实际上已失去一级财政职能的实际,建议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地方配套资金由市级财政承担,或者市对县级给以配套补助。对必须保障的免疫预防经费,实行市、县两级按比例筹集,市级专户管理,分级下拨至县、乡。第三,根据地区人口结构、疾病发病等状况进行成本测算,尝试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产品,通过“花钱买服务”形式调动农村卫生服务机构的积极性。第四,对疾控机构实行严格的收支两条线管理。探索实施项目管理模式,明确疾病防控机构须完成的任务量和花费资金,通过对政府投入进行绩效考核,确保有效履行公共服务职能。

(三)加大宣传力度,倡树新的公共卫生理念

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增强群众新的公共卫生理念,规范健康行为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预防卫生科普知识是最好的疫苗。要运用多种形式,经常性编发宣传教育资料,特别要加强对甲型H1N1流感、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的防治以及食品卫生安全、职业卫生等卫生科普知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让广大群众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创造条件做好干部群众的定期健康查体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治未病治小病。新闻宣传部门要通过在媒体设立专栏等多种形式,加大卫生科普教育。

(四)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加大培训力度,加强人才培养。通过请专家作专题讲座、脱产进修、市县医疗单位对口交流等形式,对基层公共卫生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素质。二是制定相关政策,优化人才结构。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从工作、进修学习、待遇等各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要结合人事制度改革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吸引专业人才特别是可以分批选拔卫生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从事公共卫生工作,逐步实现乡村医生的专业化、年轻化、职业化,逐步建立起稳定的以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为主体的农村卫生服务队伍。三是建立完善考核机制。加强执业行为管理,切实加强对业务机构、专业人员工作责任的考评。

(五)理顺管理体制,整合公共卫生资源。建立德城区疾控中心、乡办防保机构垂直管理机制,协调解决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管理问题。协调解县级妇幼保健站归属卫生部门管理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整体效能。

第四篇:持续深化作风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持续深化作风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今年按照局党委‚学讲话、转作风、促落实‛专项活动工作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及近年来公路系统作风建设方面发现的问题,谈谈如何以作风建设为切入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化发展,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来源和科学内涵、具体要求 ‚从严治党‛是在1985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整党工作委员会发出的《关于农村整党工作部署的通知》里首次明确提出,该件提出‚要从严治党,坚决反对那种讲面子不讲真理,讲人情不讲原则,讲派性不惜牺牲党性的腐朽作风‛。从此处可以窥见,从严治党从提出的那刻起,就与作风建设有了不解之缘,成为医治作风问题的一剂良药。

在党的十三大后,‚从严治党‛开始在党的文献中大量使用。198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大报告指出,‚必须从严治党,严肃执行党的纪律‛。同时中纪委向十三大作的报告多次使用‚从严治党‛的提法。

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强调,要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中共十四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从严治党‛写进了党章,这标志着我们党正式将 1 其作为管党治党的总遵循和根本原则。

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提出,‚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把从严治党的方针贯彻到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

中共十八大鉴于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2014年10月8日,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了‚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并对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八点要求‛,即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

追溯历史,由过去强调‚从严治党‛到现在提出‚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我们党对自身建设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所谓‚全面‛,就是要各个方面,都要从严设计、从严推进、从严考核;所谓‚从严‛,就是用更严格、细致的标准管党治党,对党员的要求比对普通民众的要求更严格,对党的纪律比其他团体更严明,对党的规定要比一般法规更严2 格;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处理要比普通党员的处理更严厉。只有把‚全面‛和‚从严‛有机结合,才能使党建工作落到实处、管出成效。

二、作风建设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

作风,是指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态度或行为风格;文艺家或作品的风格,作风一般包含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党的作风建设(又称党风建设),是指端正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树立与党的性质和宗旨相适应的良好风尚的工作。

中央纪委宣传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提到,看一个党是什么样的党,一看性质,二看宗旨,三看作风。作风的好坏成了评价一个党是否顺应民心的晴雨表。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乎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对执政党来说中最大优势和最大危险,都跟‚人民群众‛相关——能够密切联系群众,党就拥有了最大优势;而如果脱离人民群众,党就会面对最大危险。

作风建设属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分支,作风问题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识别我党是否偏离为人民服务的风向标,作风建设就是从党员、干部的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考量执政党是否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思想作风改变是党员干部内因转变的基础,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是党性的外延,从转变党员思想到到工作上、生活上对其行为进行规范,是从执政党主体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3 的途径和手段。全面从严治党又在某称程度上约束着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

三、通过层层递进转变作风,促进各项工作抓紧抓实 十八大以来,新的一届中央政府以清新脱俗的政风带动了整个社会的改变,2012年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代表了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条规定、吐鲁番市十项规定都从更细的层面对党内政治生活进行规范,践行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

2013年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的主题是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违背党的性质、宗旨,一度成为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一度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本次活动通过抓重要节点、通报典型案例、发挥群众监督真抓真管,纠正不正之风,改善党风、密切党群和干群关系。

2014年3月9日,总书记在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提到‚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推进作风建设。严字当头,实字出力,‚三严三实‛提出后,各级领导干部对照标准,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扎实整改,解决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把党的作风建设进一步推向深处。

‚两学一做‛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伸,它极大地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从上级机关向基层党组织深4 化。‚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通过形式多样的‚学‛和‚做‛,补精神之钙,铸党性之魂。

去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的作风建设‚三项治理‛活动,开展‚‘四风’问题、党政机关干部不作为问题、基层干部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紧盯隐形四风、微腐败等问题,细化考核标准,下大力气整顿干部作风。2016年局纪委在明察暗访过程中,经对过往司乘人员随机问询,没有发现服务窗口乱收费、服务差的现象。

经统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委监察厅网站监督曝光窗口,2016年新疆纪委通报群众身边“四风”及隐形“四风”问题11起,损害群众利益问题28起,机关干部不作为问题11起,非节假日期间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问题43起,关键节点(节假日期间)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问题41起。11起落实“两个责任”不力问题。

自治区公路管理局2016年共通报X起违纪案件。其中......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问题仍居于首位,在其他各类案件也能折射出作风不强是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一个开端,也是一切腐败分子最先被攻陷的城池。

相信大家都感觉到目前作风建设从中央到地方在各方面对公务人员、公务活动甚至私人生活都起到了一定的约束和威慑作用,一不小心某位所熟知的党员领导干部就被通报,大家要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今年从局纪委来说每月的 5 “三项治理”月报表转化为“学转促”专项活动月报表都要以数据来说话,以查处曝光为工作指标。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通报则是层层传导压力、进一步夯实责任的有效手段和方式方法。今年市纪委采取查处作风问题排名制度,每月通报查处情况,对连续三个月排名靠后的区县“一把手”和“零查处”乡(镇、街道)进行约谈。局纪委今年对问题频发单位、查处作风建设走过场、查处问题不认真、责任处理不到位的单位,坚决实施“一案双查”,希望各单位及机关干部引以为戒,不要以身试“查”。

四、以“学转促”为抓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2017年‚学、转、促”活动,是以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总目标,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落实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和习总书记视察新疆时讲话精神、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要求,是改进干部队伍作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具体实践,是执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工作部署、推动全局安全稳定、公路养护、收费管理、出行服务、党的建设、精神文明等各项工作的政治保证。

‚四风‛、‚四气‛是党群路线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陈全国书记提出的‚官油子‛之气、不作为之气、漂浮之气和‚两面人‛之气)

开展“学、转、促”活动,基础在“学”。各级党组织要把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6 神与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相统一;把学习党章党规与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相照应;把学习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与学习陈全国书记讲话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关键在“转”。牢固树立“‘三股势力’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作风不实是我们更大的敌人”理念,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纠治局属各级组织、各级干部中存在的作风问题,坚定坚决地向“四风”“四气”开刀,做到立知立行、立知立改。目的在“促”。要聚焦总目标,树立必胜信心,排除杂音和干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各项决策部署和厅、局党委的工作安排,以铁的纪律和好的作风,为自治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吐鲁番公路科学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前阶段局纪委已安排各党组、党支部对照‚四风、四气‛和吐鲁番市‚15个地方病‛方面存在的问题寻找差距,各单位要全面开展问题大排查。通过谈自己的问题,设立意见箱,上级点、领导点、群众点以及互相帮、集体议等方式,帮助每名党员查找落实总目标工作中存在的作风问题,把问题找真、找准、找实。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在本单位内部分层次征求干部职工对领导干部的意见建议同时结合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访惠聚‛驻村工作,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民意,做到‚逐级自查、层层亮相‛。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帐。并认真抓好督促落实,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推动局属各单位作风 7 建设持续改善。抓好整改落实。坚持即知即行、立行立改,实施‚销号管理‛办法,明确整改要求、整改责任和整改时间,完成一个销号一个。开展专项评估。坚持全面整改与‚回头看‛相结合,对问题整改落实进行专项评估,确保条条有整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我局将通过‚学转促‛专项活动实现党的各项工作提水平,领导干部提素质。党员干部提精神。职工群众提信心。

同志们,党的作风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程,是我们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步。干部队伍纪律风气的整肃、责任意识的强化、思想观念的转变、制度机制的完善、执行能力的提升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参与、去践行。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我们要积极进取,勇挑重担,敢于争先,乐于奉献,从自身点滴做起改进作风,将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要求落实到全局各项工作任务中。

第五篇:关于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定稿)

关于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基本评价

近两年来,市人民政府及其卫生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断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力度,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加强对重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有力地保障了全市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主要表现为,一是卫生部门依法履职能力不断加强;二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三是公共卫生服务功能不断强化;四是疾病预防控制水平不断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一些地方和领导对公共卫生低成本、高收益的疾病预防、健康保健的作用认识不够,“重医疗服务,轻公共卫生”、“重治疗、轻预防”的现象比较突出,习惯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医疗服务上,没有将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摆上应有的位置。尤其在未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公共卫生服务往往被忽视或闲置;新闻媒体在重大传染病流行等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才密集报道和宣传,平时宣传报道不多;部分群众缺乏防病意识和健康保健知识,疫情发生前的主动预防意识不强,甚至将上门进行健康建档的医卫人员拒之门外。

(二)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公共卫生服务应由政府公共财政提供全额保障,近几年,市财政逐步加大了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从2007年至2009年市财政对全市公共卫生经费支出分别达21078万元、27155万元、45574万元。但由于历史欠帐太多,目前我市财政预算经费还不能满足公共卫生工作的需要。如市卫生监督所是事业单位,但承担的却是行政执法单位的工作,2010年市财政预算经费是160.42万元,连保人员工资、地区性津补贴、医保和住房公积金等基本开支都不够,经费缺口达90万元,一直靠“罚款”来弥补。市疾控中心2009年预算差额拨款694.07万元,而实际支出达1354.64万元,国家规定的疾控人员津补贴和传染病特殊津贴约445万元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市妇幼保健院每年支出工作经费约812.7万元,2007年至2009年财政只预算了502万元(每年约167万元),只能靠业务收入来弥补妇幼保健经费的不足。我市公立精神卫生和传染病医疗机构均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额度为25%左右,不够职工发三个月工资。市中心血站每年用于无偿献血宣传经费300余万元,财政没有安排专项经费。

(三)公共卫生服务人才缺乏。一是专业人才不足。目前我市城区公共卫生专业医护人员只1500人,一些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多年未招录大学毕业生,个别科室甚至没有相关专业

人员,直接影响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相关科研工作的开展。二是高学历职称人员不多。各县市区大学、专科、中专学历医护人员所占比例分别低于国家要求的10%、30%、60%以上的标准。特别是高、尖、专的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才不多,全市高级职称医护人员仅占3.7%。三是年龄结构不优。我市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平均年龄是46岁,尤其是偏远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年龄老化,出现人才断层,后继乏人。

(四)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一是市级公共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落后。市第三人民医院现有业务用房陈旧、建筑规模较小,且周边环境脏、乱、差。市第一精神病院24年未新建病房,现有的门诊大楼为临时建筑,住院楼严重破烂,其中2栋病房是1973年建成的盖瓦平房,现部分墙体开裂,基石下沉,墙壁剥落,门窗腐烂,收治病人缺乏安全保障。二是乡镇卫生院设备设施陈旧。许多乡镇卫生院抢救、外科、接生、化验等设备均不足,有的卫生院甚至连最基本的检测设备都没有,一些常规检查还是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很难对病人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三是村卫生室网底较薄。我市4177个村卫生室,大部分规模小、设备简陋、药品种类少。部分村医务人员是原来的赤脚医生,他们的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业务不精。

(五)公共卫生服务体制不顺。一是卫生监督体制不顺。根据国家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规定,餐饮消费环节行政许可和日常监管工作移交食品药品监督部门,但受人员、设备、技术所限,药监部门仍靠卫生监督部门行使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由于主体执法资格的缺失,卫监部门执法不顺、积极性不高、力度不大。二是职业病防治体制不顺。从2004年开始,国务院将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能和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及有关违法行为的职能划归安监部门,卫生部门在开展职业病卫生防治工作时有心无力。此外,个别地方为了发展当地经济,人为设置门槛,阻碍卫生部门的监督检查,造成职业病防治工作在我市不能全面、顺利开展。三是妇幼保健工作配合不顺。妇幼机构在收治孕产妇分娩上、妇女病普查普治等方面经常与计生部门产生矛盾;在婚检工作上,妇幼机构与民政部门没有形成合力,我市2009年的婚检率只有0.9%。四是市和城区管理体制不顺。在利益驱动下,市和城区卫生监督所时常发生“有利的事抢着做,无利的事往外推”。

三、几点建议

(一)提高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认识。

(二)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

(三)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

(四)完善和理顺公共卫生服务体制。

下载深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全面推进食品卫生工作创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全面推进食品卫生工作创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为进一步促进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月份,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先后赴**县、**县市及市直相关部门进行专题调研,听取政府和......

    红麒麟热点精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背景链接】 2012年6月2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上海参加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上表示,我国居民85%的死亡原因是因为慢性病引起的,一系列的新形势使我国公共卫生服务面临......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精)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及提供高质量的卫生服务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标志。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树立落实......

    以人为本 改革创新 全面推进效能建设

    以人为本 改革创新 全面推进效能建设 国家工商总局门户网站: 2012年04月09日 来源: 中国工商报□上海市工商局党委书记、局长 吴振国 2012年2月16日,国家工商总局党组书记、局......

    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保障除了基本的经济保障制度外,还需要一个支撑这个制度顺利运行的完备的服务体系。这个服务体系贯穿于养老保障制度的始终,包括设计养老金缴付、......

    如何全方位推进纳税服务体系建设

    如何全方位推进纳税服务体系建设 一、从完善硬件到充实软件,全面提升窗口服务水平 首先,在办税厅安装自动叫号系统,设置服务自助区,添置自助电脑、电话、复印、多媒体、水吧等多......

    推进文化创新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探讨

    2007年12月21日,辽宁出版传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发a股大获成功。截至2008年3月,全国有11家文化企业在a股市场上市、2家文化企业在h股市场上市;组建全国性出版物连锁总部26家......

    面对新医改 全面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范文大全]

    面对新医改 全面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竹溪县卫生局 农村卫生事业关系广大农民的幸福安康,关系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