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庭医生工作再推进
家庭医生工作再推进
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开展以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直狠抓这项工作,大量宣传、持续推进、多次完善、详细分解、人人参与,中心的签约率和居民满意度一再提升。现2017年度各项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为了给辖区居民交上一份更加满意的“家庭医生服务”答卷,中心于10月18日上午再次召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会”。
中心主任分析当前中心签约概况,重点讲解了“重点人群有偿签约率”指标。中心主任指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要以重点人群为服务对象并逐步扩展到全人群的,“重点人群有偿签约率”是家医工作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目前,我中心的“重点人群有偿签约率”不容乐观,形式严峻,这也是此次推进会议推进的重点工作。
中心家庭医生小组和服务站主要负责人就“如何提高重点人群有偿签约率?如何提高居民满意度?如何争取到更便民、更利民的政策支持?”展开了详实的讨论。
一、根据中心签约实际,孕产妇和儿童签约率较高,接下来签约重点人群以“残疾人”“老年人”为主;
二、签约工作中,宣传仍是重头戏,入户宣传必不可少,参考居委会参保情况主动筛选、主动宣传沟通;
三、联合居委会、计生部门扎实推进,深入推进;
四、对于“部分特殊群众”争取街道政策支持,减免签约费用;
五、筛查“家庭医生签约系统”录入信息,及时发现错项、漏项,集中处理,保证信息的正确完整;
六、提高履约质量,优化履约环节,细化履约内容,多元化履约流程,增强居民获得感。
会议最后,中心主任还强调了“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工作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互促和协同作用,并做了年度的任务目标解析,动员大家在年底的冲刺阶段,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为辖区近六万的居民健康保驾护航。
第二篇:家庭医生工作有感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工作有感
2012年6月,随着我国社会化服务的广泛开展,我县卫生系统的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开始了,采取家庭医生进村入户,走进田间地头为群众看病、保健及健康教育宣传,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为我县优秀企业家一对一家庭医生服务;组织专家组以“巡诊”的形式入村为群众排忧解难。
家庭医生是公众健康的守门人,两年来的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但受专业限制,知识面的局限是我的短板;因此,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家庭医生已成为新的风向标。
当我真正成为一名家庭医生后,我对于全科医学这一学科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家庭医生这一职业有了更充分的了解。家庭医生是全科医疗的提供者,家庭医生与专科医生有着不同的职责。专科医生负责疾病形成之后的诊治,通过深入的研究来认识与对抗疾病。而家庭医生则是负责健康时期、疾病早期乃至经专科诊疗后无法治愈的各种病患的长期照顾,其关注的中心是人。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不但可以帮助专科医生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而且还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呢?
我认为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应具备以下几项素质:
首先,要具备综合性的医学、预防、保健知识。在国外,家庭医生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家庭医生要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分配,是需要到大型医院就诊还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治疗。家庭医生在病人就诊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就对于家庭医生的知识综合性有很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家庭医生,要时刻注意医学相关知识,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技能。
其次,家庭医生还应是一名生活经验丰富,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的医生。家庭医生面对着的是一个区域长期固定的人群,家庭医生的职责中不仅是治疗疾病还要预防疾病和控制疾病的发展及健康保健。家庭医生面对的疾病多以慢性病为主,需要长期对患者进行医学干预,才能更好的控制疾病。这些都需要家庭医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卓越的领导才能,更好的融入社区人群中,只有得到所管理的病人的充分信任,才更有利与家庭医生的工作开展,病人才更愿意配合家庭医生的工作。
第三,家庭医生要有高尚的品质。高尚的品质是每一个医生必须具备的品质。医生面对的对象是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医生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事关人命,不能有一丝的疏忽,不能有不良的心理,这就要求医生要有高尚的品质,这是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资本。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我个人认为还有一点也很重要,要充分认识到家庭医生不是万能的,全科也不等于全会,所以正确的辨别哪些疾病是家庭医生的职责范围,哪些疾病是要依赖家庭医生起作用,对于家庭医生也是至关重要的。试想,若家庭医生不能明确自己的工作范围,过于自信,很容易造成疑难重症患者的延误诊治。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相信在我们大家的努力之下,一步一个脚印的工作,一定可以让我们家庭医生的队伍保持着充足的战斗力。以上就是我在做家庭医生中的一点心得体会,我的观点也许还有不足之处,希望能够通过以后的学习能够更好的认识全科医学这门课,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
宋克玉
第三篇:家庭医生工作流程
家庭医生工作流程
1、宣传:家庭医生要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家庭医生工作内容和形式,与辖区居民建立联系,在小区公示家庭医生信息,向签约居民发放联系卡,充分告知引导居民签订协议。
2、签约:按照自愿原则,家庭医生采取就诊或社区或上门等方式,根据居民健康需要,与居民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书,并存放于家庭健康档案中,并按有关规定保护居民隐私,共同履行协议条款。
3、服务:按照协议约定,家庭医生落实各项服务内容,并将服务内容记录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工作台账,以备考评。
4、评价:家庭医生为居民服务后,应及时掌握居民对服务的评价,按照居民要求,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
5、总结:定期收集、上报工作动态,及时总计并整改,不断优化工作流程。
第四篇:青岛市规范和加快推进家庭医生
青岛市规范和加快推进家庭医生
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落实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进一步规范和加快推进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根据《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医改办发〔2016〕1号)、《关于加快推进和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鲁卫基层发〔2016〕6号)、《关于印发<青岛市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青办发〔2016〕27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着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和全科医生制度建设,以健康为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平台、医疗联合体为支撑,优化服务内涵和完善人事薪酬制度为动力、完善签约服务内涵为导向,增强居民主动签约意愿,调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性,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家庭医生与居民建立稳固的契约式服务关系,转变医学工作模式,为群众提供综合、连续、协同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任度,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
二、工作目标
在以往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完善签约服务收付费、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等制度和政策。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签约居民满意度达到8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基本形成家庭医生作为居民健康和医保经费的双重守门人的格局。
三、明确签约服务主体
(一)家庭医生作为签约服务第一责任人。现阶段家庭医生主要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注册全科医生(含助理全科医生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具备能力的镇街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和乡村医生等,逐渐形成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签约服务队伍。其中城市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注册的全科医生为主,农村以在镇街卫生院注册的全科医生或具备签约服务能力的执业(助理)医师、乡村医生为主。镇街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调配资源确保每个村居都有家庭医生提供服务,鼓励符合条件公立医院的内科、妇科、儿科、中医等医师或中级以上职称退休医师作为家庭医生提供签约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返聘公立医院中级以上职称的退休临床医师开展签约服务。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含个体诊所)可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不得跨机构开展签约服务。
(二)实行家庭医生团队服务。签约服务应当采取团队服务形式,组建以家庭医生为核心、专科医生提供技术支持的“3+X”签约服务团队,“3”指家庭医生、公卫医生、护士,“X”指中医师、药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计生专干、社(义)工、护工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联体(医共体)内二级以上医院选派中级以上职称的内科、妇产科、儿科、精神、康复等专科医师(含中医类医师)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区市统筹卫生资源,结合签约服务内容,制定家庭医生团队标准,明确工作流程、职责分工和绩效分配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家庭医生负责对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任务分配和管理。
(三)合理划分签约服务责任区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确定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区域和人群范围,确保签约服务质量。在城区,原则上每个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半径不超过2.5公里、每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数不超过2000人。在农村,结合实际确定每个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区域和服务人数。
四、规范和优化签约服务内容
(一)签约服务对象。签约服务对象原则上为全体常住居民,要优先覆盖慢性病患者、结核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贫困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人员等重点人群,现阶段以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脑卒中康复期、冠心病康复期、恶性肿瘤康复期等适宜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的慢性病患者为重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辖区居民重点人群要摸底造册,按照充分告知、自愿签约的原则,开展集中签约或诊间签约。
(二)签约服务期限。按照自愿签约原则,每位居民同期只能选择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1个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周期为1年。期满后居民和签约医生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可选择续约或终止契约关系。鼓励组合式签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制定医联体(医共体)内组合式签约服务方案,在引导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的同时,自愿选择一所二级、一所三级医院,建立1+1+1的组合签约服务模式。区市要加强与二级以上医院对接,为签约居民提供更为丰富的优质服务内容和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为家庭医生提供有效保障,吸引居民签约,保障家庭医生工作需要。医联体内二级以上医院要制定签约优惠服务政策,吸引居民组合式签约。
(三)签约服务内容。签约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和个性化健康服务等四类签约服务。
1.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由家庭医生免费向各类人群提供相对应的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
2.基本医疗服务内容。由家庭医生向签约居民优惠提供。对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提供预约、转诊和上门服务等。
3.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内容。由家庭医生团队对重点人群提供优惠服务,提供随访检查、康复指导、医疗保健和医养结合等健康医疗服务。
4.个性化健康服务内容。鼓励区市根据实际拓展不同类型的个性化签约服务内容,可包括健康评估、康复指导、家庭病床、家庭护理、中医药“治未病”、远程健康监测等,通过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提高居民对签约服务感受度,满足居民的多元化健康需求。
(四)签约服务形式。家庭医生以签约服务包形式向签约居民提供按重点人群分类设定的不同类型的签约服务内容,每类重点人群可设立基本签约服务包和个性签约服务包,基本签约服务包主要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等服务内容,个性化签约服务包在基本签约服务包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健康服务内容。区市卫生计生局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核准医疗服务项目等合理确定每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开展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种类。签约居民自愿选择签约一项或多项的签约服务包。卫生计生部门应根据需要逐步增加新的签约服务包。
五、建立签约服务收付费机制
(一)明确签约服务筹资渠道。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约定签约服务并按年收取签约服务费,签约服务费主要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医保基金和签约居民付费等分担。在居民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并缴纳签约服务费中个人付费部分的前提下,根据签约服务居民数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拨付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照42元/人/年结算;机构可按不高于58元/人/年标准列入医疗服务收入,从社会医疗保险按规定拨付的医保基金中支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中签约居民付费部分按低于签约服务包内服务项目个人付费总额的原则核定,签约居民在签约时一次性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缴纳居民付费部分,其中参加青岛市社会医疗保险的签约职工可由个人账户余额中支付。鼓励区市加大财政投入,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补贴或减免签约居民付费等形式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二)规范其他诊疗服务收费。家庭医生团队向签约居民提供约定的服务,除按规定收取签约服务费外,不得另行收取其他费用。提供非约定的医疗卫生服务或向非签约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按规定收取费用并履行告知义务。
六、完善基本医保支付政策
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结算标准,开展门诊按人头付费、医疗联合体医保总额付费试点,发挥家庭医生在医保付费控制中的作用,实行医疗费用总额控制和弹性结算办法,完善结余留用、超支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医保支付的引导作用,对符合规定向二级以上医院转诊的住院参保患者可连续计算住院起付线,二级以上医院转诊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住院参保患者不再另设住院起付线,适当提高门诊统筹最高支付限额,引导居民到基层就诊,发挥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调控引导和监督制约作用。逐步将门诊统筹、长期护理保险等政策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衔接。
七、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一)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以运行质量、服务效果和群众感受度为主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考核评价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家庭医生团队主要以签约对象数量和构成、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数量和质量、健康管理效果、居民满意度、医药费用控制、签约居民基层就诊比例、经签约医生转诊率、居民续约率等为核心的指标体系,家庭医生以继续教育、专业知识、临床技能等为核心的指标体系。区市卫生计生局每年组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团队和家庭医生进行评价考核,考核结果与家庭医生团队、家庭医生绩效分配和评先选优挂钩。
(二)完善激励机制。逐步建立适应基层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薪酬制度,依照签约服务所增加的工作数量和工作时间,对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予以倾斜,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规定在核定的收支结余中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奖励基金可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用于绩效分配。签约服务费使用与区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考核结果挂钩,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收入统一核算,在核定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时,可按不超过60%的比例作为家庭医生团队的技术劳务费用纳入机构绩效工资总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以家庭医生提供的签约服务工作量及绩效考核结果等为重点,依照按劳计酬、多劳多得的原则确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的分配形式和分配办法,报区市卫生计生局备案同意后实施。农村地区要保障乡村医生合理收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签约服务费中安排资金用于支付二级以上医院专家会诊费或专家诊查费,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允许区市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人和家庭医生责任目标年薪制、其他医务人员基本加计量考核薪酬制。
(三)推进家庭医生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充实家庭医生队伍和提升家庭医生实践技能。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科医生高、中级岗位比例,在人员聘用、职称晋升、在职培训、评奖推优等方面向开展签约服务的全科医生倾斜。区市把全科医生纳入当地人才引进优惠政策范围,落实全科医生特岗计划。
八、完善基层用药政策和服务价格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于诊断明确、病情稳定、依从性较好的签约慢性病患者可酌情延长不超过1个月单次配药量、可延用二级以上医院医嘱中的非基本药物并以零差价销售给患者。鼓励公立医院全面配备和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从治疗高血压的基本药物(复方利血平片、双氢克尿噻、卡托普利、尼群地平、阿司匹林肠溶片)中各确定一品规,由医保基金全额支付。从治疗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基本药物(二甲双胍、辛伐他汀)中各确定一品规,医保报销后居民自付费部分由区市财政专项资金解决。鼓励区市将其他慢性病纳入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向签约居民免费提供慢性病基本药物。合理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费价格标准,增补和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诊、巡诊、家庭病床、家庭护理、健康管理、远程监测等服务的价格、收费方法和报销政策。
九、强化技术支撑
(一)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区市成立由二级以上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专家组成的指导团队,通过远程医疗、即时通讯等方式为签约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区市结合实际设立区域远程诊断中心、医学检验中心、医学影像(心电)诊断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为家庭医生团队提供技术支撑;为家庭医生配备统一着装、出诊装备、实时信息采集设备等,有条件的可配备交通工具。
(二)建立预约和转诊工作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预约工作机制,群众可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预约就诊。二级以上医院指定科室对接家庭医生的转诊服务,把居民在本院门诊和住院诊疗信息及时交流给患者签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级以上医院以投放挂号机、提前预约挂号时间、预留床位、网络预约等方式,将专科门诊和专家门诊号源、住院床位提前优先分配或预留给服务区域内的家庭医生团队和签约居民,优先安排转诊的患者就诊,可适当给予转诊患者优惠,严禁推诿患者就诊。
(三)发挥信息支持作用。积极推进基层智慧医疗建设,利用移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搭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提供在线签约、健康管理、咨询交流、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健康档案管理、诊疗报告反馈、非基本药品配送和健康信息收集等服务,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日常运行、健康信息推送、数据统计、质量监测和绩效考核等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十、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机制,结合实际出台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具体方案,在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等改革工作的衔接,逐步形成居民有序就医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部门协作。发展改革和医改部门要协调完善外部支撑机制,形成部门合力。民政部门建立有利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养老服务政策,指导基层组织支持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财政部门统筹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各项补偿资金,并建立财政补助与签约服务数量和质量相挂钩的补偿制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建立有利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政策和人事薪酬制度。物价部门制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收费标准,增补和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项目,规范家庭医生服务收费。卫生计生和中医药管理部门承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职能,统一调配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对签约服务工作的监管。
(三)实行督导评估。各级各部门要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定期调研和督导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监测、评估、培训等工作。充分发挥传统和新媒体作用,广泛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政策与内容,重点突出签约服务便民、惠民、利民的特点。大力宣传家庭医生先进典型,增强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重、信任、支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良好氛围。
附件:青岛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清单(第一批)
青岛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 2017年4月13日印发
第五篇: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稿
在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推进会议上的表态发言
xx市xx区xx镇政府 2018年5月15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天,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推进会暨慢病精细化管理项目启动会。xx镇很荣幸成为xx市首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试点乡镇,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推进我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全面推动我镇慢病精细化服务和管理,努力将试点工作做到可复制、可推广。下面,我代表xx镇政府,就如何落实会议精神,推进试点工作,作如下表态发言: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如何全方位全周期的维护和保障健康,满足群众看病和健康服务的需求,是摆在基层政府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面前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现实问题。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满足居民健康需求的最佳模式,是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内容。我镇将深刻理解本次会议精神和试点工作要求,将卫生与健康事业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将试点工作作为新的开端和创新举措,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建立健全卫生与健康工作的长效机制。
为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我镇将成立签约服务工作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副镇长、卫生院院长任副组长,卫生院分管副院长及各村村支部书记任组员,定期召开慢性病签约推进会及协调会,研究解决试点工作碰到的问题,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在常规安排经费之外,镇政府将另外安排适当配套经费用于试点工作,切实提高居民参加签约的主动性和配合度。
二、全面宣传发动,强化考核指导
一是强化宣传发动。我镇将全方位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利用广播、电视及网格服务广泛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政策和内容,清晰、生动地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便民、惠民、利民的好处,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率。镇政府各职能部门,各社区干部将与卫生院同步联动,密切沟通,积极发挥村居委干部网底作用。同时签约服务与门诊医疗、健康讲座、健康主题日咨询活动、慢性病随访管理等工作充分结合,让居民感受到签与不签的不同,从多个层面体现签约服务带来的实惠,从而让更多的群众主动、自愿参与到签约服务中来。
二是强化考核指导。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镇政府对下属单位、社区(村)的综合目标考核和绩效考核重要内容,我镇将派出督导组对各社区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对工作开展好的单位给予表扬,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进一步完善卫生院内部绩效考核方案,将签约工作质量、签约服务效率、群众满意度等作为签约家庭医生绩效工资考核评估的主要依据,考核结果列入考核指标与个人评先评优和收入分配挂钩,确保工作做到实处。
三、明确工作目标,深化服务内涵
xx镇户籍人口xxxx人,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xxxx人,2017年规范签约率xx%,新一轮签约率xx%,签约工作与市区要求,与兄弟乡镇有差距,为此,我们将在服务内涵上下功夫,力争常住人口签约率达到试点目标值,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到65%以上。
一是借助医共体建设契机,提高医疗卫生业务水平,为签约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在巩固下派院长、专科建设成果基础上,强化急诊急救能力、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能力的提高,使居民信任卫生院、信任医生,为全面开展签约服务工作打下扎实基础。邀请区级医院专家、专科医生加入签约服务团队,与区级医院签订服务合作协议,进一步方便签约对象预约转诊。
二是改善医疗环境和服务流程。镇卫生院将进行新的门诊用房改建,内部布局再调整,专设导医,实行全科诊室一人一诊室,开设高血压等慢性病门诊,家庭医生团队将主动完善服务模式,为签约居民提供全程服务、上门服务、错时服务、预约服务等多种形式服务,适时适度开放住院病房、家庭病床。
三是强化健康管理。重新优化签约服务团队,免费为签约患者提供每月一次血糖及半年一次血脂检查,大力推广适宜技术,将中医针灸、拔罐等中医项目纳入个性化服务包。镇卫生院组建“首席慢病医师”,定期到村卫生室开展巡诊和指导,方便偏远村庄民居就诊,同时提高乡村医生业务技术。借助慢病居家监测系统,着力开展慢病精细化管理,重点开展慢性病患者健康风险评估、不良健康行为干预、个性化健康指导,使服务对象享受“一对一”的定向服务及“追踪式”健康管理,为签约居民提供全方位、高质量健康管理。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