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区农村食品安全综合工作总结
xx区农村食品安全综合 整治工作总结
根据《关于印发xx市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方案》(济食安委字[2011]10号)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切实保障辖区内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区党工委、管委会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及时制定下发了《xxxx区党政办公室关于印发xxxx区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区食安委会各监管部门认真学习方案精神,积极行动起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突破重点、齐抓共管,现将综合整治情况总结如下:
一、源头污染得到初步控制
针对我区农资市场分散管理难度大的特点,许庄街道办事处农委把治理重心划分为4个重点:即重点季节、重点市场、重点产品、重点村(居)。在监督管理上,加大打击力度,开展以农药、种子、化肥三个行业为重点的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努力实现打假护农、农民增收的工作目标。
二、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力度不断加大
区质监分局以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的村(居)、生产比较集中而监督力度相对薄弱的地区为重点区域,以中小企业及非法加工窝点、小作坊和无证黑户企业为重点对象,集中开展了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确保在食品生产加工 环节不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三、餐饮行业食品安全工作进一步规范
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突出重点,集中开展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对检查中发现的21种过期食品、调味品给予了严厉的查处。共计检查各类餐饮单位111余户次,出动执法车辆28车次,工作人员85人次。同时与各餐饮服务单位签订《北湖新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承诺书》91份,明确了餐饮经营者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
为迎接“十一”黄金周,做好北湖景区开园工作,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时向辖区内各餐饮服务单位制定下发了《xx区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试行)、《xx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及食物中毒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并对餐饮服务单位再次进行了全面督导检查,共下发监督意见书20份,要求各餐饮服务单位高度重视“十一”黄金周食品安全工作,加强责任意识,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隐患,能及时、迅速上报,确保北湖景区开园期间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
四、食品流通环节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
为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许庄工商所共出动执法车辆80余辆次,执法人员120余人次,对辖区内的流通领域食品经营户进行了11次全面巡查和多次专项检查,下架过期变质食品23公 2 斤,没收“三无”食品12公斤,消除了农村食品流通环节的安全隐患。
五、大力加强酒类和生猪屠宰食品安全整治工作 区投资促进局以酒类经营溯源管理为突破口,全面启动酒类经营企业(业户)备案登记管理和随附单制度,联合区工商、公安、执法、卫生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检查小组,大范围、全覆盖拉网检查,对全区各商贸市场、门店等进行检查、共抽查10余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整改,并由专人负责监督整改,全区酒类质量安全得以保障。
以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从农贸市场环节为切入点,重点抓好肉品质量信息追溯系统的运行。会同有关部门多次进行突击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注重对商户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其真正认识到肉类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维护良好的肉食品市场秩序。
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食品安全工作,面宽、量大、战线长,给监管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尽管我们毫不放松地抓,坚持不懈地打,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潜在的风险仍然较大,隐患仍较突出,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一)监管有待加强。一些食品企业无证、无照、无标准生产经营的现象屡禁不止;特别是小餐饮、小作坊、流动 3 摊点的监管难度大,无证、无照经营现象仍未得到彻底根治,存在着监管盲区和薄弱环节。
(二)制度有待完善。部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未按规定全面落实索证索票制度,进货台账记录不完整,不能如实反映所购食品的来源;食品溯源、食品安全预警、不合格食品召回和销毁等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三)行为有待规范。部分养殖户和经营户社会责任意识淡漠,受利益驱使,唯利是图,对社会缺乏责任感和道义感,损害广大消费者的行为需要不断规范。
(四)执法装备、队伍有待加强。由于我区成立时间较短,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及装备较为缺乏,不同程度地影响到食品安全监管的质量和效率。
xx区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
第二篇: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总结
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总结
篇一:村食品安全工作总结
村食品安全工作总结
彭城村位于太湖之滨,太湖大道直通本村,交通便利。全村区域总面积3.7平方公里,有999户,总人口2808人,辖27个承包组,10个自然村。新塘新街、农贸市场坐落在本村。XX年村人均收入8250元,村集体经济可支配资金45000元。全村村民的主要收入一是蔬菜种植,全村共有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00多亩,年产值达1600万元,“新塘一尺红”茄子等蔬菜远近闻名。二是劳务输出外出,承包水稻田10000多亩。全村均用上自来水,电话率95%以上,有线电视入户。现有农家乐13家。现将我村的食品安全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网络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全村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大事,村委员会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了以村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配备联络11个自然村的信息员。配合做好村内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和农村家宴等信息报送工作。镇政府与各行政村签订了《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明确各村主任为行政村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二、宣传到位,营造浓厚氛围
对各村宣传栏进一步规范,专门设立食品卫生知识版块,并定期调整更新内容。通过有线电视、黑板报、横幅、农民信箱等宣传工具,结合“百名干部下村送法”活动,要求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基本常识,提高群众的食品质量安全意识。共发放宣传资料(material)600多份,举办食品安全培训2期。
三、重点突出,措施保障有力
为确保从田头到餐桌整个产业链的食品安全,我们抓住三个重点。一是抓住重点对象。为了做到底子清,情况明,我们专门组织人员对村域内30家便利超市和个体食品经营户进行走访,并建档入册,实行月督查制度。二是抓住重点时段。针对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期间食品消费旺季的特点,乡食品安全工作小组成员主动放弃休息天,会同各职能部门,集中力量加强了本辖区内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确保百姓的饮食安全。三是抓住重点路段。以集镇农贸市场、农家乐、便利超市为重点,会同工商、卫生、环保等部门,扎实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同时,严格把好“三关”。一是把好从业人员上岗关。一方面,通过成立农家乐协会,制定相应规章制度,不断规范和健全现有农家乐管理模式,与卫生院联合对13家农家乐厨师进行一次体检,合格者按规定给予上岗。另一方面加强对中小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业务指导,并定期组织对食堂卫生状况进行检查。二是把好放心店入户关。村专门抽调人员会同工商所及乡消费维权监督站人员,对全村小店、超市进行摸排,按经营规模、经营业绩、消防安全、食品卫生、诚信意识等方面进行严格筛选,综合评定,至目前已有3家“放心店”、2家“连锁超市”入户彭城。三是把好动物防治源头关。与各村签订《重大动物疫病防疫责任书》,制定《彭城村重大动物疫病紧急疫情防治应急预案》,建立疫情报告制度,落实各村专职防疫员,做好常规性防疫工作,全村生猪屠宰率达到100%。
四、上下联动,形成监管合力
食品有它的特殊性,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在于形成合力。在县委县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村同县质监局、药监局、卫生局、旅游局等多个职能部门多方联动,形成了监管合力,这不仅督促企业规范营运,降低 篇二: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县食品安全监管协调领导小组 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为严厉打击假劣食品,提高全县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饮食安全,按照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严厉打击假劣食品进一步提高农村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通知》(食安办[2011]29号)的文件精神,我县从2011年11月份开始,深入开展了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责任,精心安排部署
在收到市食安办转发国务院开展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
通知后,按照县领导的重要批示,县食安办积极行动,认真组织有关部门召开了专题会议,传达了上级文件精神,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实施方案》,对全县开展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顿治理行动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安排部署。各有关部门也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任务,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扎实深入地组织开展好专项整治行动。
二、宣传发动,营造整治氛围
为全面加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严厉打击农村市场假劣食品,切实保障农村食品安全的高压态势。
1、利用媒体宣传。县食安办积极协调,在县电视台连续播放了《关于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工作通告》,公布举报电话,拓宽
监督渠道;在《**》开辟专栏,做好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解读,宣传整治工作动态,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最大程度地杜绝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在农村市场流通、倾销。
2、进企逐户宣传。针对我县畜牧产业发达且养殖相对集中的特点,对特色产业链条上的食品生产加工户做好宣教工作是我们的重点工作,各有关部门采取进企业、入农户的办法,安排人员对全县所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小作坊进行入户核查,与监管对象签订了责任书、承诺书、告知书,逐户张贴《河北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公告》,进一步提高监管对象的质量安全意识。
三、突出重点,全面整顿规范
(一)加强食品流通环节整治。县工商局加大对农村食品市场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销售假劣食品的违法行为。一是严把农村食品市场经营主体准入。全面清理农村食品批发、零售者的经营主体资格,严厉依法查处无照经营食品的违法行为。二是严格落实食品经营主体责任。监督食品批发商、零售商严把进货关,督促其切实做到不进、不存、不销假冒、仿冒和劣质食品。三是集中执法力量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排查。对销售假冒、仿冒和伪劣食品的,要查清进货渠道和生产源头,依法严厉查处责任单位。四是突出监管重点。要以农村集贸市场、农村小卖部、城乡结合部、学校周边等为重点区域,以法定节假日、农村大集为重点时段,以特殊人群食品、节日性食品等为重点品种,突出重点管控范围,加强监管,提高监管执法效能。五是强化日常巡查。要将监管重心下移,严格落实基层工商分局食品安全日常巡查制度,要加大农村食品市场日常检查和抽样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查处假劣食品。在专项整治行动中,共出动执法人员159人次,执法车辆72台次,检查各类食品经营户599余户,超市12家,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9份,取缔无照经营6户,有效规范了经营秩序,净化了农村食品市场。
(二)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整治。县质监局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从严惩处生产加工假劣食品违法行为。一是严格食品企业生产许可条件。对不具备与生产品种、数量相适应的设施设备等生产许可条件的,坚决不予许可;对不能持续保持获得生产许可时条件的,要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要责令停产整顿。二是加强日常检查。重点检查食品生产企业执行原料进货把关、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记录等制度落实情况,督促生产企业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三是加大监督抽查。发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依法查处;对安全隐患问题严重的食品及其生产企业,要公开曝光。四是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对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依法从严查处;对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要坚决吊销相关生产许可证。整治期间,共出去执法人员86人次,检(巡)查重点食品生产企业及食品加工小作坊140户次,确保了食品生产环节的安全。
(三)加强餐饮服务环节整治。县卫生局强化农村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督促餐饮服务单位,特别是乡镇小餐饮店,控制好食物制作的基本卫生条件,严禁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制作食品,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指导农家宴、婚丧嫁娶宴请以及其他群体性聚餐承办者规范食物制作,严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专项整治中,共出动执法人员127人次,检查各类餐饮单位156户次,对存在不规范经营行为单位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75户,及时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
通过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消除了我县食品安全隐患,有效地规范了食品市场经营秩序,提高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反应能力,确保食品安全工作始终做到警钟长鸣,长抓不懈。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立足当前、规划长远;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督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严防食物中毒和其它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为全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篇三:2014年xx村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总结
2014年xx村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确保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措施,抓重点、克难点,有效保证了全村群众的食品药品安全。
一、加强领导,抓好具体措施的落实。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全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大事,村“两委”班子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领导,明确信息员,配合做好村内食品安全的日常管理和农村家宴等信息报送工作。村卫生所和农家店的食品药品基本做到了购进合法、记录规范,食品药品质量明显提高,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二、加强宣传,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我村在不同层面上加大了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发动力度。通过宣传画、发放宣传资料等宣传形式,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针对不同季节易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和食源性疾患及时公布了预警公告,共印发张贴食品药品安全宣传资料 15份,广播宣传6 次。通过宣传,提高了群众食品安全知识的知晓率,营造人人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围。
三、突出重点,加强指导,确保食品药品安全。一是配合上级做好调查摸底,定期对辖区内涉及食品药品生产加工经营使用的个体单位,进行全面的食品安全生产大排查,进行重点走访,定期检查。二是加强节日期间特别是办理婚丧酒席家宴,通过农村办酒席申报指导,组织农村士厨师进安全知识宣传,提高他们的安全知识和意识,全年无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三是加强对食用农产品的检查指导,做好对种植户安全使用农药、化肥的指导。落实专人做好蔬菜的安全监察和送检工作,确保群众放心食用。四是做好动物防治工作,从源头上把好食品安全关。村“两委”班子把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明确动物防疫工作责任人,对本村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负总责。建立疫情报告制度,负责本村重大动物疫病的信息收集、汇报。
一年来,我村在食品药品安全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其他村的先进经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深入、更扎实、更有效地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做好,为营造更加放心安全的食品安全环境而努力奋斗.以实际行动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xx村民委员会
2014年11月14日
《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总结》
第三篇: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体会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村食品市场日益繁荣活跃起来,各种农村食杂店、小超市、小集贸市场、小加工作坊犹如一夜春风来,促进了农村的经济繁荣。在极大方便广大农民群众饮食需求的同时,一些不容忽视的食品安全隐患也充分暴露出来,严重威胁着农民的身体和生命安全,成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强化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已成为各级政府
和职能部门刻不容缓任务,就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结合食品药品监管实际,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农村食品市场现状
为进一步摸清农村食品市场现状,我们利用一个月时间,先后深入我市17个乡(镇)和42个行政村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在农村我们发现食品市场仍然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三多”:一是“三无”食品多。在农村,商店及小卖部是农民主要生活用品的来源地,这些占据农村食品流通环节主流的小卖部虽然经营地点不同,但其所售的商品都大同小异。他们的进货渠道基本是相同的,大都选择一些价格便宜而且送货上门的货,而其中有很多食品是那些在城市中失去市场的劣质、将要过期“三无”食品,尤其是针对儿童消费群体的桔子水、饼干、方便面、棒冰等许多小食品随处可见。这些食品有的加入色素、防腐剂和甜味剂等添加剂,做工简单,卫生指标严重超标,极大地危害农民的身心健康。二是卫生环境不合格的食品企业多。在农村,农民食品安全意识普遍较差,农村食品企业业主管理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的卫生改造资金,在经济效益不景气的前提下,农村食品企业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不愿投入资金改造食品企业环境,造成农村食品企业卫生环境较差,尤其是小型食品生产加工厂,小食杂店和小餐馆卫生环境令人担忧,这些食品企业由于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有的食品企业属季节性开工开业企业,小食品生产企业生产厂房和居住区不分;食杂店商品、食品混放与生活用品存放不分,小餐饮企业无消毒灭菌设备,居住区与消费区不分,餐饮区和灶房不分;极易使生产、经营和消费的食品产生二次污染,造成新的污染源。三是食品安全知识匮乏的农民多。
在农村,由于受传统的自给自足生产生活方式影响,除一些必须的生活用品外,农民关注食品安全的并不多,部分农民不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农村人买食品往往只看重价格,忽略质量,更很少有人考虑食品安全等因素,对买到的食品一般很少有人注意食品的商标、厂名、厂址,甚至生产日期等内容,部分农民抱有“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心理,即使吃出了问题也很少有人通过法律渠道进行维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假劣食品在农村的泛滥。“三少”:一是食品企业从业人员拥有健康证的少。在调研中,我们随机对农村餐饮企业从业人员进行健康证抽查,发现农村一些餐饮企业从业人员根本拿不出健康证。尤其是直接接触食品的从业人员健康证也很少,一旦这些人患有传染病,就餐的农民将成为直接的受害者。制约健康证办理和发放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尤其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给农民到卫生防疫部门体检造成不便,加之农村的经济状况不好,农民获得健康证检查又需一定费用,农民不愿意办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的办理。二是职能监管部门监管频次少。在农村除工商部门在基层有工商所外,卫生部门在农村有兼职的防疫大夫外,其余的食品安全职能部门在乡(镇)级基本没有人员和机构。在目前监管体制下,多数职能部门由于农村监管成本高等诸多原因,使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督检查次数远远少于城市的监管次数。三是农村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的少。农村是最大的食品市场,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一旦出现了食品安全事故,后果将十分严重。虽然各职能部门结合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在农村进行了阶段性的宣传,但总体看,农村食品安全宣传工作的力度较小、覆盖面不足,还未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宣传氛围。
二、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
“民以食为天”,目前我国的国情是农民占多数,农村仍是最大的食品市场,保证农民饮食安全对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实现农村的全面奔小康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践行“三个代表”的直接体现,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应整合监管资源,形成长效监管体系。按着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决定》的要求,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负总则,各职能部门按分段监管的原则监管。这就要求在现行的监管体制下,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为指导,在纵向上应建立市、县、乡、村层级领导的工作体系,保证食品安全监管政合畅通。在横上向应建立以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为平台的各职能部门工作体系,在动态上应建立行业组织、协会、农村食品安全监督员,信息员为补充的监督体系,最大化地利用和整合各方资源,形成纵向齐动、横向联动、动态互动的监管网络,有利于增强监管效能,保证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到位。
2、应建立“四个模式”,构筑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络。质量是食品的生命,要加强食品产品质量监管,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上应形成行之有效的监管模式,保证农民饮食安全。一是应推行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综合督导考评模式。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中,应建立食品安全重点工作的政府督导机制,由各级政府专门机构对食品安全工作跟踪督办;建立日常工作部门交流机制,由各职能部门专项推进;建立上门服务机制,对农村食品企业所需的健康证等,可上门体检、发证,减少农民开支。建立现场推进机制,对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由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组织各职能部门现场指导、规范和推进。建立年终考核机制,对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应由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达标验收。二是应推行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在农村食品企业规范管理上,可结合农村实际,综合考虑农村生产力水平,从业人员文化知识,自身素质等因素,简化农村食品各环节各链条管理规范,突出重点规范指标,形成简洁易懂、操作性强的农村食品企业统一管理规范,便于农村食品企业实现规范管理。三是应推行电子动态监管模式。由于农村食品企业点多、面广、线长,为降低监管成本、增强行政效能,可充分利用消费者网络、卫生监督网络等资源收集农村食品市场信息,倡导各职能部门建立农村食品企业电子监管档案,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动态监管。四是应推行培育基地和现代物流管理模式。农村食品市场混乱的重点环节是流通环节,从源头抓起,培育基地和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是保证农村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发展绿色食品,推广国家“绿标”食品企业为龙头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培育绿色种植、养殖基地建设有利于规范源头,保证食品安全。在农村食品流通环节上,应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推动、部门规范、市场运作”的方针,把城市的现代物流管理方式引入农村,在乡(镇)建立连锁超市,加快农村小型标准化超市改造进程,切实规范农村食品流通秩序。
3、应完善“三个体系”,构筑农村食品安全宣传网络。针对农民食品安全知识匮乏,农村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管理意识不高等问题,应重点探索农村食品安全宣传长效机制建设,营造浓厚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氛围。在构建农村食品安全宣传网络上,应因地制宜,从宣传、培训和活动三个方面协调推进。一是应完善新闻媒体宣传体系。在宣传上应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通过开设知识讲座,开辟食品安全专栏,专访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知识,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二是应完善长效培训体系。在农村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上,应坚持边监管、边培训的原则,采取集中办班为主,各职能部门分散办班培训为辅,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协助培训为补充的农村食品安全培训方式,针对农村实际制订合理的培训计划,做到统一培训培训、统一师资队伍、统一培训教材、统一考试发证。同时,还应积极发挥“两员”作用,在乡(镇)党委、人大、政府、乡(镇)卫生院防疫大夫和学校教师中聘请协管员;在村委会、种植养殖户中选聘信息员,利用“两员”资源在农村开展动态宣传。三是应完善有效活动的宣传体系。在农村宣传中,应充分利用农村围墙、乡(镇)政府公示板,通过悬挂条幅,刷写标语,散发宣传单等形式宣传,并可针对农闲季节、集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聘请专业人员讲解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
4、应进一步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绿色通行证,也是改善农村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应从体制、机制和法制等方面加快建设和完善食品安全信用制度,建立起政府、行业、社会三者相结合的评价体系。重点落实好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应积极推进农村食品企业信用信息库建设,建立便捷的电话、计算机查询系统。各职能部门还应在农村选择示范的食品企业,以点带面,带动和推广食品企业信用体系全面建设。同时,监管部门还应加大监管力度,建立黑名单制度,做到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真正使信用体系建设成为一种有制度保障的资源。
第四篇: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几点思考
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几点
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村食品市场日益繁荣活跃起来,各种农村食杂店、小超市、小集贸市场、小加工作坊犹如一夜春风来,促进了农村的经济繁荣。在极大方便广大农民群众饮食需求的同时,一些不容忽视的食品安全隐患也充分暴露出来,严重威胁着农民的身体和生命安全,成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强化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已成为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特别是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刻不容缓的工作任务。
一、农村食品市场现状
为进一步摸清农村食品市场现状,2005年5月,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牵
头组织食品药品监管、卫生、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农业、经贸、畜牧等7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我县玉山镇食品安全情况进行了为期10天的全面调查。
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在该镇我们发现食品市场仍然存在“三多三少”现象。
“三多”:一是“三无”食品多。在农村,商店及小卖部是农民主要生活用品的来源地,这些占据农村食品流通环节主流的小卖部虽然经营地点不同,但其所售的商品都大同小异。他们的进货渠道基本是相同的,大都选择一些价格便宜而且送货上门的货,而其中有很多食品是那些在城市中失去市场的劣质、将要过期“三无”食品,尤其是针对儿童消费群体的桔子水、饼干、方便面、棒冰等许多小食品随处可见。这些食品有的加入色素、防腐剂和甜味剂等添加剂,做工简单,卫生指标严重超标,极大地危害农民的身心健康。
二是卫生环境不合格的食品企业
多。在农村,农民食品安全意识普遍较差,农村食品企业业主管理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的卫生改造资金,在经济效益不景气的前提下,农村食品企业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不愿投入资金改造食品企业环境,造成农村食品企业卫生环境较差,尤其是小型食品生产加工厂,小食杂店、小餐馆、小手工作坊的卫生环境令人担忧,这些食品企业由于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有的食品企业属季节性开工开业企业,小食品生产企业生产厂房和居住区不分;食杂店商品、食品混放与生活用品存放不分,小餐饮企业无消毒灭菌设备,居住区与消费区不分,餐饮区和灶房不分;极易使生产、经营和消费的食品产生二次污染,造成新的污染源。
三是食品安全知识匮乏的农民多。在农村,由于受传统的自给自足生产生活方式影响,除一些必须的生活用品外,农民关注食品安全的并不多,部分农民不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农村人买食品往
往只看重价格,忽略质量,更很少有人考虑食品安全等因素,对买到的食品一般很少有人注意食品的商标、厂名、厂址,甚至生产日期等内容,部分农民抱有“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心理,即使吃出了问题也很少有人通过法律渠道进行维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假劣食品在农村的泛滥。
“三少”:一是食品企业从业人员拥有健康证的少。在调研中,我们随机对农村餐饮企业从业人员进行健康证抽查,发现农村一些餐饮企业从业人员根本拿不出健康证。尤其是直接接触食品的从业人员健康证也很少,一旦这些人患有传染病,就餐的农民将成为直接的受害者。制约健康证办理和发放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尤其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给农民到卫生防疫部门体检造成不便,加之农村的经济状况不好,农民获得健康证检查又需一定费用,农民不愿意办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的办理。
二是职能监管部门监管频次少。在农村除工商部门在基层有工商所外,卫生部门在农村有兼职的防疫大夫外,其余的食品安全职能部门在乡(镇)级基本没有人员和机构。在目前监管体制下,多数职能部门由于农村监管成本高等诸多原因,使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督检查次数远远少于城市的监管次数。
三是农村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的少。农村是最大的食品市场,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一旦出现了食品安全事故,后果将十分严重。虽然各职能部门结合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在农村进行了阶段性的宣传,但总体看,农村食品安全宣传工作的力度较小、覆盖面不足,还未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宣传氛围。
二、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
“民以食为天”,目前我国的国情是农民占多数,农村仍是最大的食品市场,保证农民饮食安全对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实现农村的全面奔小康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
践行“三个代表”的直接体现,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整合监管资源,形成长效监管体系。按着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决定》的要求,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负总则,各职能部门按分段监管的原则监管。这就要求在现行的监管体制下,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为指导,在纵向上应建立县、乡、村层级领导的工作体系,保证食品安全监管政令畅通。在横上向应建立以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为平台的各职能部门工作体系,在动态上应建立行业组织、协会、农村食品安全监督员,信息员为补充的监督体系,最大化地利用和整合各方资源,形成纵向齐动、横向联动、动态互动的监管网络,有利于增强监管效能,保证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到位。
2、建立“四个模式”,构筑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络。质量是食品的生命,要加强食品产品质量监管,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上应形成行之有效的监管模式,保证农民饮食安全。
一是应推行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综合督导考评模式。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中,应建立食品安全重点工作的政府督导机制,由各级政府专门机构对食品安全工作跟踪督办;建立日常工作部门交流机制,由各职能部门专项推进;建立上门服务机制,对农村食品企业所需的健康证等,可上门体检、发证,减少农民开支。建立现场推进机制,对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由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组织各职能部门现场指导、规范和推进。建立年终考核机制,对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应由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达标验收。
二是应推行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在农村食品企业规范管理上,可结合农村实际,综合考虑农村生产力水平,从业人员文化知识,自身素质等因素,简
化农村食品各环节各链条管理规范,突出重点规范指标,形成简洁易懂、操作性强的农村食品企业统一管理规范,便于农村食品企业实现规范管理。
三是应推行电子动态监管模式。由于农村食品企业点多、面广、线长,为降低监管成本、增强行政效能,可充分利用消费者网络、卫生监督网络等资源收集农村食品市场信息,倡导各职能部门建立农村食品企业电子监管档案,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动态监管。
四是应推行培育基地和现代物流管理模式。农村食品市场混乱的重点环节是流通环节,从源头抓起,培育基地和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是保证农村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发展绿色食品,推广国家“绿标”食品企业为龙头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培育绿色种植、养殖基地建设有利于规范源头,保证食品安全。在农村食品流通环节上,应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推动、部门规范、市场运作”的方针,把城市的现代物流管理方式引入
农村,在乡(镇)建立连锁超市,加快农村小型标准化超市改造进程,切实规范农村食品流通秩序。
3、完善“三个体系”,构筑农村食品安全宣传网络。针对农民食品安全知识匮乏,农村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管理意识不高等问题,应重点探索农村食品安全宣传长效机制建设,营造浓厚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氛围。在构建农村食品安全宣传网络上,应因地制宜,从宣传、培训和活动三个方面协调推进。
一是应完善新闻媒体宣传体系。在宣传上应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通过开设知识讲座,开辟食品安全专栏,专访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知识,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二是应完善长效培训体系。在农村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上,应坚持边监管、边培训的原则,采取集中办班为主,各职能部门分散办班培训为辅,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协助培训为补充的农村
食品安全培训方式,针对农村实际制订合理的培训计划,做到统一培训培训、统一师资队伍、统一培训教材、统一考试发证。同时,还应积极发挥“两员”作用,在乡(镇)党委、人大、政府、乡(镇)卫生院防疫大夫和学校教师中聘请协管员;在村委会、种植养殖户中选聘信息员,利用“两员”资源在农村开展动态宣传。
三是应完善有效活动的宣传体系。在农村宣传中,应充分利用农村围墙、乡(镇)政府公示板,通过悬挂条幅,刷写标语,散发宣传单等形式宣传,并可针对农闲季节、集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聘请专业人员讲解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
4、应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绿色通行证,也是改善农村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应从体制、机制和法制等方面加快建设和完善食品安全信用制度,建立起政府、行业、社会三者相结合的评价体系。重
点落实好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应积极推进农村食品企业信用信息库建设,建立便捷的电话、计算机查询系统。各职能部门还应在农村选择示范的食品企业,以点带面,带动和推广食品企业信用体系全面建设。同时,监管部门还应加大监管力度,建立黑名单制度,做到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真正使信用体系建设成为一种有制度保障的资源。
5、尽快完善农村消费维权网络。建议在农村普遍建立申诉服务网点,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的自我防范和维权意识,及时处理农村群众的消费纠纷,维护农村群众的合法权益,调动广大农村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积极性。拓宽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渠道,如设立一个统一的食品安全的举报电话,像“12315”这样一个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的举报电话,方便群众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管理中来。
6、加快立法进程和体制改革。应尽快制定出台一部专门的食品安全法
律,明确执法主体和监管责任,将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监管纳入一个统一的执法部门,彻底解决多头执法、政出多门的弊端,并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充分保证,解决以罚代管、以罚代刑的问题,确保公正执法、公平执法。
二oo六年月日
第五篇:XX区综合行政执法局2020年食品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2020年以来,按照区委、区政府食品安全工作部署,我局积极响应,认真组织,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促进食品安全工作有序开展。现将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组织
一是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股室和局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
二是局党委与各分管领导,各分管领导与分管股室(中心)、大队、局属单位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三是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年终考核内容,定期召开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工作,细化工作措施,为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物资和人员保障。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一是加强流动食品摊贩的宣传教育,在日常巡查和市容市貌整治过程中,以校园、车站周边区域为重点,对流动商贩等发放相关宣传资料,规劝其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流动摊贩的劝离和食品安全宣传,今年以来,发放宣传资料XXXX余份,口头教育XXXX余人(次)。
二是结合全国第32个“爱国卫生月”等活动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共举办宣传活动8场次,出动宣传车辆3台次,发放宣传画册、宣传单等5万余份;联合校园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的宣传,倡导学生主动拒绝到校园无证商贩处购买食品。三是加强对沿街餐饮企业餐厨垃圾处置的宣传。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上门沟通交流等方式,深入宣传餐厨垃圾统一收运处置的目的意义、具体措施,以及非法倾倒、售卖和处置餐厨垃圾的危害、处罚措施等,增强餐厨垃圾产生单位人员守法经营意识。三、严抓工作,常态巡查
(一)大力整治游商走贩。
一是组织各执法大队排查掌握流动食品小摊点基本情况,采取了流动巡查与定点看守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无缝”管理。2020年以来,共劝离、取缔流动食品摊贩400余人次,暂扣各类违规经营物品370件,发放《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50余份。二是加大对校园周边巡查力度,重点时段安排专人对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和交通秩序的流动摊贩、马路市场进行集中清理,做到“发现一起,清理一起”,全面维护校园周边市容环境秩序。同时,高度重视并及时处理学校周边居民、学生家长的投诉举报,坚决制止食品摊贩非法设摊并向学生兜售食品的行为。2020年以来,共规范、取缔校园周边无证商贩XXXX余人次,暂扣各类违规经营物品120余件。三是加强与市场监管局、食药监局、街道办事处等部门的联系,联合开展占道经营、“三无”食品路边现场加工食品摊点等违法行为。消除马路市场、摊点、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消除脏乱差源头,改善食品流通环境,确保食品安全流通环节监管不留缝隙。2020年以来,开展联合执法X次,共排查流动摊点XXXX余次,取缔违规食品摊点200余处(起)。(二)加强临时摊区管理。
一是规范管理。合理科学设置早市、夜市,疏导流动商贩到规范的集贸市场和临时市场经营,加强与街道办共同监督管理,按照统一定点、统一棚式、统一时间原则统一管理,规范食品小摊贩合法、有序经营。二是合理规划。以各街道办为管理主体,各职能部门协同配合,科学设置了便民摊区XX个、便民市场X个、商业综合体促销区X个。与街道、社区进行实地调研和协调,先后在XX街、XX园XX桥下、XX街、XX路等XX条(处)街道(场所)设置夜市市场、摊区XX处,共有摊位XXX余个,解决就业岗位XXX余个。(三)加强餐厨垃圾管理。
一是加大清运力度,确保日产日清。针对不断增长的餐厨垃圾量,督促餐厨垃圾清运企业科学优化清运路线,进一步加大清运力度,城区重点单位和餐厨垃圾产生大户全部实现早、中、晚一日三清。2020年,共清运餐厨垃圾XXXX余吨,新增餐厨垃圾收集协议单位、餐饮店XX家。二是进一步完善清运措施,实现餐厨垃圾收集清运不落地目标。2020年,指导、督促餐厨垃圾收集转运企业先后投入10余元改进和完善专用收集车辆防臭、防流失、防滴漏设施,严格按清运规程操作,确保清运环节不发生二次污染。三是做好源头监管。坚持定期对餐饮店、餐饮企业进行巡查监管,积极指导经营户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范工作,严格要求新增经营户设置专门的餐厨垃圾收集容器,严禁餐厨垃圾未经处理违规直排入污水、雨水管网。目前我区餐厨垃圾收集转运率达到近70%。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氛围不降。
继续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切实保障食品安全整治成效,努力提升广大市民对食品安全知晓度、关注度、支持度和参与度,教育引导商户和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确保小食品摊点整治工作稳步推进。二是力度不减。
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定人、定岗、定责、定标准、定举措,明确工作责任,层层抓落实,扩大治理效果,确保监管“全覆盖、无缝隙”。三是标准不变。
按照食品小摊点区域整治工作具体要求,采取集中整治和日常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瞄准影响城市管理中涉及食品安全领域重点问题,全力开展治理,确保常抓不懈。四是劲头不松。
结合工作实际,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全面提高工作标准,完善整治工作措施,加强监督考核,确保形成常态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