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明居委2008年度外来人口管理工作总结
海明居委2009年度外来人口管理个人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们按照认真做好辖区稳定工作的要求,将流动人口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统一领导,协调配合,落实管理与服务并举的原则,建立完善各类制度措施,强化管理工作,保护了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打击了各类违法犯罪,充分调动起流动人口在我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维护了我辖区的稳定,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一、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不断强化组织领导
以“迎世博”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着眼于解决流动人口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以服务为基础,以引导合理有序流动、维护社会稳定为主线,不断强化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以“政府领导、综治牵头、公安为主、各方参与、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坚持热情服务与依法管理相结合,善待弱势群体与保护公众合法权益相结合,使我辖区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进一步法治化、社会化、规范化。
二、以抓“服务”为宗旨,加强基层管理工作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系统性强、头绪多、任务重的工作,为抓好服务管理工作,我们坚持“共建家园、共保平安、共创繁荣”的指导思想,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包括对外来人员的子女的管理等,与本社区居民实行同等待遇。在派出所的指导下,年内我们对辖区外来人口进行逐一清查,特别针对流动性较强的居住地,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科学的排摸工作,使外来人员管理更具平等化、亲情化和人性化。我们以入户调查、安全检查、发放宣传手册等为手段,开展治安防范宣传教育,提高流动人口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防止不法侵害;年内共发放宣传资料上千份,充分发挥治保、调解、治安联防等基层组织的作用,加强对各小区流动人口的管理,使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参预到对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中来。
三、以增强归属感为主旨,营造和谐氛围
为营造共居一地、共保安宁、共创繁荣的和谐氛围。强化了计划生育服务,对外来妇女实行了与本镇妇女“同管理、同服务、同享受”的计划生育服务措施,保障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妇享受国家规定的免费计生服务。年内我们共对50人次的外来婚育女子进行普查登记,并对其进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使我辖区流动人口得到进一步控制。
四、完善管理措施,严格依法管理
为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我社区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建章立制,协调配合,使我社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法治化。一是严格落实流动人口登记、办证制度。我们对流动人口实行登记分类管理、建档,确保人人都能办证,在个小区,均建立了流动人口登记册,全年共登记流动人员2456人。二是强化出租房管理。流动人口落脚点管控,是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从暂住人口选择的暂住处所看,租赁房屋居住是主要形式,因此,我们以此为切入口,狠抓了对出租房屋的管理,在镇外来人口管理处的组织领导下,我们协助居委综合管理领导小组对出租房屋加大管理力度,建立了登记、安全检查等管理措施,做到对出租房屋底数清、情况明,完善和规范了出租房屋的档案,并与房主签订了治安责任书和承诺书。全年共登记办理出租房屋182间,签订治安责任书182份,取缔非法出租房2处,出租房屋办证率达到95%。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组织作用,配合公安部门监督各地房屋租赁情况,杜绝了房屋无证非法出租的现象。
五、提高服务和宣传工作水平
我镇十分重视对流动人口的宣传,不断提高对他们的服务和保障力度。切实做到保障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在政治上、经济上、法律上的平等,严厉查处侵害他们利益的行为,大力开展排查调处流动人口群体中的矛盾纠纷。派出所和综治基层组织向他们进行法律、法规培训的同时还根据其从事的工作性质及时对其进行相应的安全技能、业务知识等培训,使他们既掌握一定技能又知法、守法和用法维护自身利益。全年我社区举行各类讲座12次,设摊活动8次,参加外来人员320人次。
海明居委会
2009年12月10日
第二篇:盈利管理-魏明海
盈利管理理论研究的框架包括盈利管理基本理论和概念,管理激励(含报酬契约、代理人竞争、管理者收购和债务契约)与盈利管理,政治成本激励(政府管制、政治敏感性企业)与盈利管理,满足其他目的(股利基础、困境企业、风险管理)的盈利管理。
报酬契约的设计不仅要基于管理激励的目的,还要预计到盈利管理这一现实问题,因为报酬契约和盈利管理是两个层次不同的决策。
代理人竞争不仅仅是一个人事问题,也涉及到会计尤其是盈利管理,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构造一个又一个有效的代理人竞争机制必须同时从人事、聘用契约和会计等多方面加以考虑。
在我国,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或外资企业都有较大的政治敏感性,在分析这些企业的会计行为时,必须从政治成本的角度看待这些问题;“风险管理+盈利管理”有助于增强风险管理的效果。
企业盈利管理的识别方法包括关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公司管理当局对审计报告解释和说明、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会计报表合并范围发生的变动、公司连续的比较报表、关连方交易和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等七项。企业盈利管理的方法则主要包括虚假确认收入、虚假确认费用、利用关联方交易、利用非经常性损益、变更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等五类技术方法。
第三篇:外来人口管理情况汇报材料范文
外来人口管理情况汇报材料
我们上横街村地处观海卫镇东部,县金柯桥大道两侧,面积0.8平方公里,746户,户籍人口2081人。06年工业产值7500万元,村级收入148万元。由于紧邻柯北工业园区,外来打工人员数量较大,暂住人口超过常住人口35%,共计2809人,应办证对象2386人,已办证2182人,办证率91.5%。由此对应的出租房房东共350户,出租房屋1045间,年租金收入100万元左右。
我村历来十分重视外来人口管理,在全县大规模推广外口专管员制度前,我村就安排了专职管理人员。近年来,在镇外管办和派出所的支持指导下,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工作又有了新的进展。
下面我简要把我村外口管理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
一:系统完善的外口管理制度,是我们工作的基础。
我镇的外口管理制度,以党委(06)50号文件形式下发,细化工作,量化考核,操作性非常强。外口专管员共分十三项工作,每月考核一次。镇外口办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各村分管领导共同参加,目的分析本月情况,安排下月任务,检讨工作得失。
二:双重管理、量化考核,是工作的动力。
外口专管员受镇,村两级双重领导,外口管理许多方面工作与村委会工作重叠。根据外口管理工作内容,我村安排村委委员妇女主任兼职管理。这样一来,我们村两委会能在第一时间知道本村外口管理的进度及考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增改不足。而且经常抽调力量帮助外口专管员完成突发性任务。
每月的量化考核,是确定外口专管员工奖的依据,其中10%的分值是有村两委会根据他们的工作打分。考核成绩高低就反映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收入的多少。像5月份我村外口管理考核得满分,那村外口专管员年底就能多得工奖。有压力,但也是动力所在。
三:优质的服务,是我们工作的保证。
外口管理是政府行为,是种管理工作,同时也是服务行业,以服务促管理,转变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是我们做好外口管理工作的保证。
我村外口专管员都是本村人,情况十分熟悉,人员基本认识,提供全天候服务。只要外地务工人员,符合办证条件,手续齐全,不管上班下班,家里路上,一律予以接受办理,三日后办公室取证或由专管员送证上门。找到那个村干部都能取,因为暂住证集中放置。
外地务工人员也为我县发展做出了贡献,为此县委县府出台了许多惠民政策,计划生育和生殖服务也是其中之一。我们在这方面做的也比较好,妇女主任心细,嘴勤腿勤,以上门服务为主,贯穿宣传教育,对外来育龄妇女做到做好产前产后和术后的随访,同时上门发放避孕工具和免费券,使我村外口计生管理工作得到顺利发展。有一次,有一对**籍年轻夫妇前来办理妇检免费券,免费券办好了,却把流动人口婚育证落在了桌上,发现后追喊不住,就马上打电话通知镇计生服务站,请他们放行检查,免了他们多跑路。我认为这就是服务,而且是优质服务,细节体现了本质。
我村外口管理工作,在镇外口办;派出所的直接领导下,通过村两委的努力,外口专管员的认真工作,使我村的外口管理工作进展顺利,外口管理日趋规范,外来务工人员认同感增强,就业率高,社会不安因素减低,民事纠纷减少。在外口管理方面,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上级要求尚有很大差距,我们决心以此为突破口,把建设和谐社会为总目标,使我村外口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四篇:外来人口管理规定
重庆市暂住人口治安管理规定
(渝府令[2002]139)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修订〈重庆市暂住人口治安管理规定〉的决定》已经2002年9月6日市人民政府第11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市
长
二○○二年九月二十七日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修订《重庆市暂住人口治安管理规定》的决定
为贯彻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十个一批”行动精神,加强暂住人口管理,改善发展环境,市人民政府决定对《重庆市暂住人口治安管理规定》作如下修订:
一、第四条第三项修订为:“依法进行暂住人口登记、发证、注销等管理工作;”
增加一项,作为第七项:“协助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做好暂住人口婚育证明查验工作。”
二、第八条修订为:“探亲、访友、旅游、就医、就学、出差等暂住人口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的规定进行管理。”
三、第十条第三款修订为:“需办理《暂住证》的,还应提交暂住人员近期登记照片3张和《外出人员就业登记卡》,成年育龄妇女须交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
第四款修订为:“《暂住证》为1人1证,有效期限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其中,卡式证的有效使用年限不得低于3年,纸制证不得低于1年。期满后需要继续暂住的,应当在期满前办理延期或换证手续。”
四、第十一条第一款修订为:“暂住人员变动暂住地址跨公安派出所管辖范围暂住的,应重新办理暂住登记或《暂住证》。”
五、第十五条第二款修订为:“公安机关应加强对租赁房屋的治安管理,开展经常性检查。”
六、第十九条修订为:“对违反本规定的,由公安机关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暂住人员不办理暂住登记或申领《暂住证》的,限期补登补办;逾期不补登补办的,处警告或者100元以下的罚款;
(二)骗取、冒领、冒用、转借、转让、涂改、伪造、买卖《暂住证》的,由公安机关收缴《暂住证》,处警告或者500元以下的罚款;
(三)对向无《暂住证》的暂住人员出租房屋的单位或个人,责令改正,对单位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和警告,对个人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和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出租;
(四)对雇用无《暂住证》的暂住人员或者为其提供生产经营场所的单位或个人,对单位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警告,对个人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警告;
(五)对雇用暂住人员的单位或个人非法收缴或者扣押《暂住证》的,责令其退还;情节恶劣的,可对主管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
(六)对未申领《出租房屋治安管理登记证》,擅自出租房屋给他人居住的,责令改正,没收非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七)对接纳暂住人员的单位或个人发现暂住人员有违法犯罪嫌疑不报告的,给予警告,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七、删去第二十一条第三项。
八、第二十二条修订为:“当事人对行政机关依照本规定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九、第二十四条修订为:“暂住人员申领《暂住证》、房屋出租人申领《出租房屋治安管理登记证》应当缴纳证件工本费。”“房屋出租人应当依法交纳营业税、房产税和个人所得税。”
十、删去第二十五条。
根据以上修订,对部分条文的顺序作相应调整。本决定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重庆市暂住人口治安管理规定》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调整,重新公布。
重庆市暂住人口治安管理规定
(1999年4月9日市人民政府第58号令发布,根据2002年9月6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修订<重庆市暂住人口治安管理规定>的决定》修订)
第一条
为了加强暂住人口管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国家有关社会治安和户政管理的法律、法规,结合重庆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暂住人口治安管理,适用本规定。本规定所称暂住人口,是指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居住的市外人员和跨区县(自治县、市)或跨镇、乡居住的本市人员。但常住户口在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大渡口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街道的人员在上述9区街道辖区范围内居住,或其他区街道的人员在本区街道辖区范围内居住的人员除外。港澳台同胞、侨胞和外国人在本市的暂住治安管理,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暂住在旅馆的,按旅店业治安管理规定办理登记。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暂住人口治安管理工作的领导,公安机关负责暂住人口治安管理,计划生育、劳动、工商、民政、卫生、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各司其职,共同做好暂住人口的管理工作。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村)民委员会应配合公安机关做好暂住人口的治安管理工作。第四条
公安机关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依法保护暂住人口的合法权益和人身财产安全,调解处理治安纠纷,查处涉及暂住人口的违法犯罪案件;
(二)宣传暂住人口管理的政策、法规,对暂住人口进行遵纪守法、社会公德教育;
(三)依法进行暂住人口登记、发证、注销等管理工作;
(四)统计暂住人口数据;
(五)指导居(村)民委员会做好暂住人口登记管理工作,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和责任人落实管理责任和措施,培训管理人员;
(六)协助民政部门做好对无合法证件、无固定住所、无生活来源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收容遣送工作;
(七)协助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作好暂住人口婚育证明查验工作。第五条
暂住人员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暂住人员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提出申诉和控告,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应及时依法处理。暂住人员对暂住地社会治安做出突出贡献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表彰奖励。
第六条
公安派出所负责本辖区暂住人口的治安管理工作。公安派出所应当设立暂住人口登记窗口,根据暂住人口治安管理工作的需要,在暂住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设立暂住人口登记站(点),聘用户口协管人员协助做好暂住人口的登记和发证工作。
公安机关应加强对暂住人口登记站(点)的管理和对户口协管人员的培训。
公安机关和暂住人口登记站(点)在履行暂住人口管理职责时,应坚持公开、便民、高效、文明的管理原则。
公安机关和暂住人口登记站(点)工作人员在暂住人口登记管理工作中,应当遵纪守法,优质服务,文明执法,秉公办事,自觉接受监督。第七条
年满16周岁拟在暂住地居住30日以上的下列人员,在申报暂住登记的同时,应当申领《重庆市暂住证》(以下简称《暂住证》):
(一)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雇用的人员;
(二)外地企业事业单位驻本地机构聘(雇)用的人员;
(三)社会办学招收的学员;
(四)其他从事一、二、三产业的人员;
(五)其他需要申领暂住证的人员。
第八条
探亲、访友、旅游、就医、就学、出差等暂住人口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的规定进行管理。
第九条
监狱劳教机关批准外出或保外就医人员应持批准机关的证明,在到达暂住地后24小时内向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暂住登记,离去时必须申报注销。
第十条
暂住人员应在到达暂住地3日内,主动到暂住地公安派出所或暂住人口登记站(点)申报暂住登记或办理《暂住证》。申报暂住登记,应交验暂住人员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明。需办理《暂住证》的,还应提交暂住人员近期登记照片3张和《外出人员就业登记卡》,成年育龄妇女须交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
《暂住证》为1人1证,有效期限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其中,卡式证的有效使用年限不得低于3年,纸制证不得低于1年。期满后需要继续暂住的,应当在期满前办理延期或换证手续。
《暂住证》由持证人妥为保管,随身携带,以备查验。遗失、损坏的,应及时补领、换领。
第十一条
暂住人员变动暂住地址跨公安派出所管辖范围暂住的,应重新办理暂住登记或《暂住证》。
暂住人员在暂住地死亡的,由接纳暂住人员住宿或雇用暂住人员的单位、个人向暂住地的公安派出所报告。
第十二条
公安派出所在办理暂住登记手续时,应当加强与暂住人员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的联系,及时通报有关情况。
第十三条
公安机关应依据《重庆市收容遣送条例》对无合法身份证件、无固定居住处所、无经济生活来源的盲流人员予以收容,民政部门应予以接收审查遣送。
第十四条
《暂住证》是公民在暂住地居住的合法证明。应申办《暂住证》而未取得《暂住证》的暂住人员,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其出租房屋或者提供生产经营场所。
各类市场和物业管理企业,应主动配合公安机关,加强对在其中从事各种生产经营和劳务活动的暂住人员的管理。
各种建筑施工单位应加强对外来民工的管理,确定专人,建立登记名册,并定期向当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暂住人员的变化情况。
第十五条
旅馆业以外以营利为目的的公民私有或单位所有出租供他人居住的房屋,出租人须持房屋所有权证、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或者其他合法证明向房屋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办理登记,经审核符合出租条件的,领取《出租房屋治安管理登记证》后方可出租。公安机关应加强对租赁房屋的治安管理,开展经常性检查。第十六条
房屋出租人应当承担下列责任:
(一)不得将房屋出租给无合法有效证件的承租人;
(二)对出租的房屋进行检查、维修,保障承租人的居住安全;
(三)发现承租人有违法犯罪活动或者有违法犯罪嫌疑的,应当及时报告公安机关。出租房屋委托他人管理的,被委托人应当承担前款规定的责任。
第十七条
用工单位、外来务工单位、社会办学单位负责人及个体业主是暂住人口管理的责任人,应与公安机关签订《暂住人口治安管理责任书》,并承担下列责任:
(一)对暂住人口进行经常性的法制、职业道德和安全知识教育;
(二)协助公安机关做好暂住人口登记管理工作,落实各项安全保卫措施;
(三)不得雇用、招收未申报暂住登记或未申领暂住证的人员;
(四)及时向公安派出所报告暂住人口变动和管理情况;
(五)发现违法犯罪线索时应及时报告公安机关。
第十八条
除公安机关依法可以收缴或扣押《暂住证》外,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非法收缴或扣押。禁止伪造、涂改、转借、转让、买卖《暂住证》。
第十九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由公安机关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暂住人员不办理暂住登记或申领《暂住证》的,限期补登补办;逾期不补登补办的,处警告或者100元以下的罚款;
(二)骗取、冒领、冒用、转借、转让、涂改、伪造、买卖《暂住证》的,由公安机关收缴《暂住证》,处警告或者500元以下的罚款;
(三)对向无《暂住证》的暂住人员出租房屋的单位或个人,责令改正,对单位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和警告;对个人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和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出租;
(四)对雇用无《暂住证》的暂住人员或者为其提供生产经营场所的单位或个人,对单位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警告,对个人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警告;
(五)对雇用暂住人员的单位或个人非法收缴或者扣押《暂住证》的,责令其退还;情节恶劣的,可对主管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
(六)对未申领《出租房屋治安管理登记证》,擅自出租房屋给他人居住的,责令改正,没收非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七)对接纳暂住人员的单位或个人发现暂住人员有违法犯罪嫌疑不报告的,给予警告,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
违反本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暂住人口治安管理工作人员在办理暂住登记和日常管理中,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其上级公安机关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或者其他必要的行政处分。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给暂住人口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
(二)刁难暂住人口造成不良后果的。
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对行政机关依照本规定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三条
《暂住证》、《出租房屋治安管理登记证》由市公安机关统一印制,其他任何单位不得自行制作。
第二十四条
暂住人员申领《暂住证》、房屋出租人申领《出租房屋治安管理登记证》应当缴纳证件工本费。房屋出租人应当依法交纳营业税、房产税和个人所得税。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自1999年5月1日起施行。原《重庆市暂住人口管理实施办法》和《重庆市房屋租赁治安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五篇:外来人口管理建议
关于解决外来人口管理问题的建议
提案人(联名提案人):
提案内容:关于解决外来人口管理问题的建议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开发建设的不断推进,外来人口数量逐年急剧增加。大量外来人员为我市的开发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给社会治安、环境卫生、计划生育等社会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如何为外来人口提供优质服务,严格治安管理,保障合法权益,促进外来人口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也成为新时期党委政府面临的新课题。通过对我市外来人口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就如何做好瑞昌外来人口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进行了思考,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一)坚持以人为本、平等对待,树立外来人口是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一分子的观念。一个城市的繁荣离不开外来流动人口的积极贡献,他们大部分承担的是城市固定人口所不愿从事的苦、脏、累、险行业的工作。据有关部门测算,一个农民工所得的报酬是他为城市所作贡献的三分之一。外来人口为城市的建设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理应得到相应的权益和服务。不可否认,随着相当部分素质低下的外来人口进入,确实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一些不安定因素,但既然外来人口不断涌入城市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趋势,靠堵是行不通的,我们只能以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正确有效地去引导、去接纳,使外来人口逐步融入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圈子中来。
(二)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完善管理网络。
公安机关作为外来人口治安管理的主管单位,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工商、税务、城建、劳动、卫生、计生、教育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针对性建立实施外来人口教育管理服务的工作机制,并落实组织和责任。街道居委会也要建立相关工作组织,明确分管领导,保障工作经费,落实外来人口专管员或协管员及其工作职责,确保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
(三)抓好三个结合,提高工作成效。
一是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教育工作渗透到各项管理工作之中,延伸到每个外来人口家庭。(1)把教育结合到以房管人之中。落实出租房东职责,要求房东及时了解掌握外来人口的动态,成为教育和管理的信息员。外来人口专职协管员上门登记、做证、注销时进行村规民约、治安管理、计划生育、市容卫生等方面的教育。(2)把教育结合到“以外管外”之中。外来人口大多来自外省贫困地区,风俗习惯、语言交流、感情沟通存在着差异。所以选配外来人员中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和思想基础的同志作为骨干,让他们参与教育和管理工作,使外来人口感到更亲近、易接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以站管教。可在社区建立外来人口管理服务站,从而专门用来实施管理外来人口教育、管理服务等工作。管理服务站在办理有关管理服务手续的同时,进行法制、计生、卫生、治安等方面的教育。
二是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以管理寓于服务之中,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以情动人,切实解决外来人口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社区民警、计生协管员可以兼职,要主动上门提供登记、做证和计生指导一条龙服务。街道要提供外来人员就业务工信息和相关权益维护,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使符合一定条件的外来人员子女享受国家义务教育,社区卫生服务站要为外来人口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等。在外来人员集中居住的社区建立外来人口管理服务中心,帮助解决一些外来人员的实际困难,使之真正成为外来人口之家。通过这些服务,使外来人口真正感受到当地政府对他们的关心,也增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热爱第二故乡、建设第二故乡的热情,积极融入到当地社会生活中来。
三是教育与活动结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外来人口的业余文化生活。(1)大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制、体育等下基层进社区活动。把知识、技能送到外来人口之中,为他们提供面对面的服务,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2)开展走贫访困活动。每年要组织力量深入到外来人口集中的企业、社区进行走访慰问,帮助一些生活特别困难的人,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及时送到外来人口的心坎上。(3)积极开展外来人口“争先创优”活动。如开展外来人员“创业模范”人物、“道德模范”人物等评选,充分调动先进模范人物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和导向作用,为瑞昌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