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发改局年度工作总结
县发改局年度工作总结
上半年,面对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县发改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服务发展、致力改革,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重大项目为抓手,重实干、办实事、出实效,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亮点纷呈。
亮点一:以项目为抓手,扩大有效投资
一是政府投资项目迅猛推进。1-6月份,134个政府投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2071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47.35%(去年同期为28.04%),比去年同期增长106.27%,其中十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19529万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65.86%(去年同期数为37.44%),领跑了政府投资项目建设。鼓山公园、秀洲至路桥公路梅渚至澄潭段、钦寸水库三个项目分部完成计划投资93.01%、68.75%、60.50%,领跑重点项目建设。
二是浙商回归工作成绩斐然。1-6月,我县7只浙商回归项目累计到位资金数4.62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57.75%,预计目标完成率全市领先。在第五届越商大会上,我县完成新商回归签约项目2个,总投资13.58亿元,其中梅溪湖民俗文化农业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0.28亿,莱盛总部大楼及动漫创意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3亿。另外盛大网络集团流金岁月文创项目之前已完成战略合作签约。
三是重大项目拉动有效投资。1-6月,13个省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12.1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46.89%。7个省“411”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0.4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50.27%。重大项目的快速推进有效拉动了有效投资。据统计部门数据,上半年,新开工项目数140个,与去年相比增加35个。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5.03亿元,同比增长23.2%,在全市6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三位,比全市平均增幅高7.4个百分点。从产业投资来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540万元,同比增长68.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4.59亿元,同比增长18.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0.09亿元,同比增长28.7%。
亮点二:以改革为动力,激发发展潜力
一是全面推进深化改革。起草《2014年XX县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拟订机关、乡镇改革创新工作考核办法。积极推进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下达2014年列入中心镇统筹基金补助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对22个项目建设加大督查力度,确保按年度计划有效推进。加快扩权强镇改革,拟定《关于成立乡镇城管执法中队工作方案》,在有条件的乡镇建立城管执法中队。探索中心镇融资平台建设的途径和模式,梳理分析中心镇投融资机制现状,在澄潭镇开展投融资平台建设试点。二是争取各类改革试点。年初以来,我局积极争取“五水共治”体制机制创新区试点、企业自主创新体制改革试点区,力争省级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截止目前,“五水共治”体制机制创新区试点已得到省政府的批准同意。企业自主创新体制改革试点正在尽力争取中。在争取中心镇、特色镇相关改革试点上,我局也在积极努力,现已初步拟定扩权强镇改革实施方案。三是积极梳理三张清单。上半年,我局根据省政府“三张清单一张网”的改革要求,积极开展“权力清单”、“负面清单”、“服务清单”的梳理工作,认真开展浙江政务服务网中有关行政审批事项、便民服务事项的梳理工作。“负面清单”及零审批管理实施方案已完成初稿,正上报县政府研究;浙江政务服务网行政审批第一批事项梳理已上报省发改委,并已录入到浙江政务服务网中。亮点三:摸清地方实情争取上级支持
一是做好经济运行分析。上半年,借助省发改委“浙江省经济监测预测一体化平台”,对20家样本企业的运行情况进行了监测分析,形成了《一季度XX县样本企业监测报告》。二季度,已组织召开半年度企业经济形势座谈会,20家样本企业代表一一发言,交流了上半年企业运行情况(生产开工情况、订单情况、销售情况等)。上半年,我局已完成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二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也将于7月中旬完成。
二是开展调研完善政策。上半年,我局共完成了《浙江省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和集中供热方案》、XX市规划国省道线位方案、嵊新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方案、我县扩大有效投资情况、房地产投资形势分析、中介机构脱钩改革、中心镇运行机制创新、儒岙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城区公交车运行情况等19个专业调研,最终都形成相应调研报告,出台了相关政策。另外还完成了XX县《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三年规划(2014-2016年)》(初稿),启动了“十三五”规划前期调研工作。
三是争取发行二期债券。上半年,二期债券准备工作稳步推进,经过资产整合、债券增信、募集资金、担保项目包装、信用评级、监管银行确定等环节,相关材料已于7月2日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省发改委自5月21日正式收文预审到6月27日省发改委主任会议审议通过,我县二期债券项目成为近年来省里流转会签时间最短、速度最快的一个债券项目。
四是申报项目争取资金。今年,我县列入省重点项目13个,其中新增2个。列入省“411”重大项目7个、市重点项目18个、省重大产业项目4个,省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3个。已申报2014年中央预算内项目1个,中央经贸领域投资专项项目1个,国家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项目1个,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201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3个,中央预算内投资农经类项目2个,预计可获得上级资金支持1414万元。上半年,已为5个项目争取到上级资金1984.7万元。亮点四:优化价格服务,促进社会和谐
一是开展涉农价格调研分析。选取龙井茶、早籼稻(中籼稻)、香料烟、白术、蚕茧、小京生和茭白等七个品种,确定28家农户进行定点调查记账,并及时在各类媒体发布调查报告,指导农民科学种植高收益农产品,增加收入。选取13个销售网点或经营企业作为价格监测点,对涉及农民生产生活的农业生产资料、农村居民服务、瓶装液化气、粮油副食蔬菜及特色农产品等五大类进行定期价格跟踪分析,对价格过快上涨的项目适时进行价格干预,减少农民在农村的生产、生活成本。二是加大节日市场价格检查。上半年,在元旦、春节、五一等节假日,对商贸、交通运输、旅游景点、停车收费、旅游服务等相关的30余家单位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近百种商品和服务价格开展了重点检查,对大型超市、商场明码标价工作进行了辅导,对特价、促销、让利等标价进行了核实。在汽运总公司、旅游景点等单位落实了价格监督员联系制度,保证节假日针对上述系统价格投诉举报的及时处理。三是加强价格违法案件查处。上半年,继续开展收费减免工作,切实减轻群众负担。截至5月末,共取消或免征各类收费15项,降低收费标准41项,每年可减免收费金额100多万元。开展涉农涉企价格和收费专项检查,对16家单位进行重点检查,查出涉嫌价格违法案件1件,涉嫌价格违法金额200多万元。畅通12358价格举报渠道,严肃查处不执行涉企优惠政策、未按要求取消收费项目的单位。上半年,我局共查处价格违法案件3件,实施经济制裁86.982万元。
四是开展价格公共服务活动。3月15日,参加了由县工商行政局牵头组织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咨询活动,活动现场向过往群众发放《浙江省价格条例》、《XX县涉及民生价格和收费主要项目和标准》、和《明码标价宣传手册》共计200多份,接受群众价格咨询20多人次。4月26日,在钟楼社区小花园开展了价格服务进社区活动,局领导直接面对群众,现场征求群众对价格工作的意见、建议,接受群众对价格政策的咨询和投诉举报。
第二篇:发改局工作总结
发改局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打造‘三张名片’,建设‘五个**’,争创全市转型升级先行区”的目标,以“项目推进、规划分析、服务发展、改革改制、民生工程”等为抓手,创新思路、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201*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项目推进取得新进展。201*年,我局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促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措施来抓。年初与区镇街园区及相关部门多次沟通、反复衔接、认真测算,筛选提出了196个项目,当年计划投资157.6亿元,在此基础上,报区政府研究同意后,分解下达了各镇街园区及相关部门201*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确保了区局、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围绕城市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新能源产业及社会事业等领域,提出了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投资持续增长具有重要影响的40个市列重点建设项目,有力带动了全区项目建设。截止10月底,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2亿元,同比增长22.46%,占计划的78.37%。预计全年完成投资总量206亿元,增长20%。一是今年我区列入市考核的40个重点项目总体进展顺利。其中海曙颐园一期项目、韵梅苑一期项目、智堡初级中学、碧桂园商业街、天和食品有限公司生猪屠宰中心等项目都竣工,其他项目按照要求完成序时进度。二是服务业重大项目推进力度不断加大。按照加快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服务业转型升级“十大工程”项目,截止目前,“十大工程”已全部开工,开工率达到100%,1-3季度完成投资16.4亿元,完成计划的78%。三是继续推进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项目。协调解决宁启铁路复线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加快了项目建设的进度。
2、项目上争取得新突破。一是资金上争方面:到目前为止,共上争项目资金1816万元。其中:九龙道路拓宽改造和泰东泰渔路修改2个项目,争取到国家和省各类建设资金410万元;九龙镇中心卫生院等社会事业类项目4个,获扶持资金175万元;基层农技推广、动物防疫能力建设、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等项目获中央预算内投资93万元;蓝宝石单晶基片、pSS基片生产项目获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480万元;天利粮食物流中心等9个项目争取市服务业引导资金扶持金额约400万元;泰州市龙祥智业网络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单位)获得市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奖补资金共计58万元;文化创意综合体获得省服务业引导资金200万元。二是项目融资方面:协助**工业园区包装十里铺新农村建设项目,获中国建设银行贷款2亿元;协助包装城北棚户区项目,获国开行贷款7.8亿元。三是土地点供方面:林海集团锂电池及100万辆电动车生产项目、申视塑料年产5万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增强复合管项目符合土地点供条件,目前已完成项目备案审批工作。
3、规划分析取得新成效。一是做好计划的编制。编制了《201*年主要经济指标调控目标与工作目标》、《关于泰州市**区2011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关于**区20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等;牵头对《201*年区政府报告》进行分解。二是做好重点课题调研。围绕载体建设进行专题调研,赴“一区三园”进行深入调研,形成《产业化、资本化、城市化推进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路径研究》、《完善机制体制破解发展难题》两篇调研报告;牵头组织经信局、科技局、统计局、文化新局等部门围绕江苏省现代化指标体系展开调研,形成《**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对策研究》。三是加强经济运行分析。从新能源、电子信息、机械加工等领域,筛选出工业企业32家,初步建立32家工业企业监测点制度,从企业运行质态、运行前景趋势、生产存在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监测分析;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提高经济运行分析质量,每个季度都形成相关经济形势分析材料。
4、服务业取得新发展。一是服务业各项指标预计全面完成。预计全年共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61.35亿元,同比增长12.3%,占GDp比重达到45.8%;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6亿元,同比增长13.6%;实现服务业税收29.2亿元,同比增长20%;预计完成服务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34亿元,同比增长20%。二是重点企业运行良好。中百一店、金鹰国际、会宾楼宾馆、苏宁电器、嘉銮国际大酒店、长宏钢材等6家市“833工程”重点企业1-9月实现营业收入20.1亿元,贡献利税2.24亿元。三是服务业集聚功能进一步增强,集聚区层次不断提升。推进城北物流园区发展,帮助园区1-9月实现销售80亿元,物流营业收入3.73亿元,货物周转量3.66亿吨公里,财政收入8597万元,服务业税收7650万元;促进城中商贸圈融合发展,使商圈规模壮大,1-3季度实现销售总额41亿元,同比增长18%;推动东部市场集聚区提档升级,使集聚区1-3季度实现市场成交额45亿元,同比增长16%;指导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目前园区正在进行核心区框架建设,文化创意大楼已经进行桩基建设,八尾猫等文创项目正在进行成果转化。
5、改革改制取得新成绩。一是突出对改革遗留问题的化解与处理。今年先后对常发锋陵、五金公司、食品公司等企业改制历史遗留问题果断进行处置,妥善分流安置职工,支付职工经济补偿金800余万元。二是切实维护职工权益,努力化解改制矛盾。今年以来,先后协调处理了工商经济服务公司、雪梅集团、五金公司、大冯医院、常发锋陵等近10余家已改制企业或单位职工信访的矛盾协调、会办、接待工作,未发生一起因企业改革改制而引发职工赴省进京上访事件。三是全区金融工作有所突破。区金融工作办公室实体运作以来完成了全区企业债券发行调查和申报的各项准备工作,全市首家区级创业投资企业海为创投公司已完成市级备案和省级申报工作。重点强化对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风险防控监管工作,加强对全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的风险防控监管工作。牵头开展全区5家融资平台与驻区15家商业银行银企协调对接工作,拓宽融资平台的融资渠道。四是全区医改进程明显加快。调整充实以常务副区长、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区医改领导小组。对接和分解了市下全年目标任务,牵头完成大冯医院回购工作,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村卫生室已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改革,全面深化绩效分配制度、人事制度、补偿制度改革。
6、民生工程取得新实效。一是“和谐**”城乡统筹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管理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会同政法局、公安**分局、民政局、司法局、人计局等部门细致调研,提出了整合社会服务管理资源,建立社区服务管理网格体系,实现各部门相关工作与社区服务管理的良性互动的总体思路。社区和村通过服务系统的应用,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展示自己的作用,在全省“四有一责”建设评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电子保姆”扩大覆盖面。今年底将完成新增1万户“电子保姆”用户的任务,使“电子保姆”用户总数突破2万户。到目前,“电子保姆”已成功实现500多名突发疾病老人的救治响应,受理修理电器、家政服务、日常购物等生活帮助近6万多次,治安报警60次,火灾报警5次,煤气泄漏报警40次,成功劝说2位轻生老人。三是便民信息亭项目快速推进。今年底将新建60个便民信息亭,实现电费、水费、燃气费等各类费用的查询、交纳和社保、就业、政务等各类信息的查询功能。到目前,信息亭已为市区政府更新政务信息10000余条,为老百姓代缴费2.8万人次,累计缴费近500万元,月缴费量约40万元,查询就业求职、社保养老金、物价、交通出行等各类便民信息16.6万余条。
7、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果。深入开展“廉政教育普及月”活动,邀请区纪局领导进行专题廉政教育宣讲,全体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参加学习。会后总结形成了三点廉政准则:一要加强廉政和勤政的有机统一,既要杜绝有形的腐败,也要杜绝消极怠工式的无形腐败;二要加大对反腐倡廉的宣传力度,做好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三要加强廉政教育的贯彻落实,加强团结合作,树立发改局整体形象。
今年来,我们尽管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工作创新性还不够,二是政治业务学习时间不多,三是自身建设还需加强。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我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下一步,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改进。
二、201*年工作计划
贯彻落实十八大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综合改革试点的机遇,大力弘扬“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充分激发工作热情,以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以敢于担当的作风狠抓工作落实,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当好参谋助手。围绕目标任务开展基础性调研,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围绕重点难点开展建设性调研,不断提升参谋水平;围绕转型升级开展研究性调研,不断推动工作创新。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计划,完成《**区2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监测质量,进一步完善监测点制度,提高监测质量水平,及时完成季度形势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分析提供依据。
2、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努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按照“新上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建成项目抓投产”的要求,对全区重点项目实行分类指导,继续强化“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项目责任机制,制订出每一个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定人、定责、定进度、定要求,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力,确保项目按计划开工、竣工和投产。二是切实加强新增投资监管。全程监管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的实施,督促建设单位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质量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施工单位落实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不擅自提高或降低建设标准、不改变建设内容、不扩大或缩小建设规模,用好国家投资的每一分钱。三是着力破解项目建设难点问题。在征地拆迁问题上,研究新老政策的不同之处,灵活运用法律法规,探索出适合我区实际情况的工作方法,依法合规推进征地拆迁,强力推进项目进度;针对融资难问题,拓宽视野,多渠道、多途径地筹集资金,重点做好城北棚户区改造项目、工业园区文化创意园等项目和开发银行合作,做好**资产公司企业债券二期的准备工作,努力化解资金难题。
3、发改局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打造‘三张名片’,建设‘五个**’,争创全市转型升级先行区”的目标,以“项目推进、规划分析、服务发展、改革改制、民生工程”等为抓手,创新思路、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201*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项目推进取得新进展。201*年,我局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促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措施来抓。年初与区镇街园区及相关部门多次沟通、反复衔接、认真测算,筛选提出了196个项目,当年计划投资157.6亿元,在此基础上,报区政府研究同意后,分解下达了各镇街园区及相关部门201*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确保了区局、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围绕城市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新能源产业及社会事业等领域,提出了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投资持续增长具有重要影响的40个市列重点建设项目,有力带动了全区项目建设。截止10月底,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2亿元,同比增长22.46%,占计划的78.37%。预计全年完成投资总量206亿元,增长20%。一是今年我区列入市考核的40个重点项目总体进展顺利。其中海曙颐园一期项目、韵梅苑一期项目、智堡初级中学、碧桂园商业街、天和食品有限公司生猪屠宰中心等项目都竣工,其他项目按照要求完成序时进度。二是服务业重大项目推进力度不断加大。按照加快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服务业转型升级“十大工程”项目,截止目前,“十大工程”已全部开工,开工率达到100%,1-3季度完成投资16.4亿元,完成计划的78%。三是继续推进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项目。协调解决宁启铁路复线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加快了项目建设的进度。
2、项目上争取得新突破。一是资金上争方面:到目前为止,共上争项目资金1816万元。其中:九龙道路拓宽改造和泰东泰渔路修改2个项目,争取到国家和省各类建设资金410万元;九龙镇中心卫生院等社会事业类项目4个,获扶持资金175万元;基层农技推广、动物防疫能力建设、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等项目获中央预算内投资93万元;蓝宝石单晶基片、pSS基片生产项目获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480万元;天利粮食物流中心等9个项目争取市服务业引导资金扶持金额约400万元;泰州市龙祥智业网络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单位)获得市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奖补资金共计58万元;文化创意综合体获得省服务业引导资金200万元。二是项目融资方面:协助**工业园区包装十里铺新农村建设项目,获中国建设银行贷款2亿元;协助包装城北棚户区项目,获国开行贷款7.8亿元。三是土地点供方面:林海集团锂电池及100万辆电动车生产项目、申视塑料年产5万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增强复合管项目符合土地点供条件,目前已完成项目备案审批工作。
3、规划分析取得新成效。一是做好计划的编制。编制了《201*年主要经济指标调控目标与工作目标》、《关于泰州市**区2011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关于**区20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等;牵头对《201*年区政府报告》进行分解。二是做好重点课题调研。围绕载体建设进行专题调研,赴“一区三园”进行深入调研,形成《产业化、资本化、城市化推进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路径研究》、《完善机制体制破解发展难题》两篇调研报告;牵头组织经信局、科技局、统计局、文化新局等部门围绕江苏省现代化指标体系展开调研,形成《**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对策研究》。三是加强经济运行分析。从新能源、电子信息、机械加工等领域,筛选出工业企业32家,初步建立32家工业企业监测点制度,从企业运行质态、运行前景趋势、生产存在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监测分析;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提高经济运行分析质量,每个季度都形成相关经济形势分析材料。
4、服务业取得新发展。一是服务业各项指标预计全面完成。预计全年共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61.35亿元,同比增长12.3%,占GDp比重达到45.8%;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6亿元,同比增长13.6%;实现服务业税收29.2亿元,同比增长20%;预计完成服务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34亿元,同比增长20%。二是重点企业运行良好。中百一店、金鹰国际、会宾楼宾馆、苏宁电器、嘉銮国际大酒店、长宏钢材等6家市“833工程”重点企业1-9月实现营业收入20.1亿元,贡献利税2.24亿元。三是服务业集聚功能进一步增强,集聚区层次不断提升。推进城北物流园区发展,帮助园区1-9月实现销售80亿元,物流营业收入3.73亿元,货物周转量3.66亿吨公里,财政收入8597万元,服务业税收7650万元;促进城中商贸圈融合发展,使商圈规模壮大,1-3季度实现销售总额41亿元,同比增长18%;推动东部市场集聚区提档升级,使集聚区1-3季度实现市场成交额45亿元,同比增长16%;指导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目前园区正在进行核心区框架建设,文化创意大楼已经进行桩基建设,八尾猫等文创项目正在进行成果转化。
5、改革改制取得新成绩。一是突出对改革遗留问题的化解与处理。今年先后对常发锋陵、五金公司、食品公司等企业改制历史遗留问题果断进行处置,妥善分流安置职工,支付职工经济补偿金800余万元。二是切实维护职工权益,努力化解改制矛盾。今年以来,先后协调处理了工商经济服务公司、雪梅集团、五金公司、大冯医院、常发锋陵等近10余家已改制企业或单位职工信访的矛盾协调、会办、接待工作,未发生一起因企业改革改制而引发职工赴省进京上访事件。三是全区金融工作有所突破。区金融工作办公室实体运作以来完成了全区企业债券发行调查和申报的各项准备工作,全市首家区级创业投资企业海为创投公司已完成市级备案和省级申报工作。重点强化对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风险防控监管工作,加强对全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的风险防控监管工作。牵头开展全区5家融资平台与驻区15家商业银行银企协调对接工作,拓宽融资平台的融资渠道。四是全区医改进程明显加快。调整充实以常务副区长、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区医改领导小组。对接和分解了市下全年目标任务,牵头完成大冯医院回购工作,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村卫生室已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改革,全面深化绩效分配制度、人事制度、补偿制度改革。
6、民生工程取得新实效。一是“和谐**”城乡统筹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管理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会同政法局、公安**分局、民政局、司法局、人计局等部门细致调研,提出了整合社会服务管理资源,建立社区服务管理网格体系,实现各部门相关工作与社区服务管理的良性互动的总体思路。社区和村通过服务系统的应用,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展示自己的作用,在全省“四有一责”建设评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电子保姆”扩大覆盖面。今年底将完成新增1万户“电子保姆”用户的任务,使“电子保姆”用户总数突破2万户。到目前,“电子保姆”已成功实现500多名突发疾病老人的救治响应,受理修理电器、家政服务、日常购物等生活帮助近6万多次,治安报警60次,火灾报警5次,煤气泄漏报警40次,成功劝说2位轻生老人。三是便民信息亭项目快速推进。今年底将新建60个便民信息亭,实现电费、水费、燃气费等各类费用的查询、交纳和社保、就业、政务等各类信息的查询功能。到目前,信息亭已为市区政府更新政务信息10000余条,为老百姓代缴费2.8万人次,累计缴费近500万元,月缴费量约40万元,查询就业求职、社保养老金、物价、交通出行等各类便民信息16.6万余条。
7、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果。深入开展“廉政教育普及月”活动,邀请区纪局领导进行专题廉政教育宣讲,全体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参加学习。会后总结形成了三点廉政准则:一要加强廉政和勤政的有机统一,既要杜绝有形的腐败,也要杜绝消极怠工式的无形腐败;二要加大对反腐倡廉的宣传力度,做好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三要加强廉政教育的贯彻落实,加强团结合作,树立发改局整体形象。
今年来,我们尽管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工作创新性还不够,二是政治业务学习时间不多,三是自身建设还需加强。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我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下一步,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改进。
二、201*年工作计划
贯彻落实十八大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综合改革试点的机遇,大力弘扬“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充分激发工作热情,以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以敢于担当的作风狠抓工作落实,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当好参谋助手。围绕目标任务开展基础性调研,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围绕重点难点开展建设性调研,不断提升参谋水平;围绕转型升级开展研究性调研,不断推动工作创新。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计划,完成《**区2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监测质量,进一步完善监测点制度,提高监测质量水平,及时完成季度形势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分析提供依据。
2、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努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按照“新上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建成项目抓投产”的要求,对全区重点项目实行分类指导,继续强化“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项目责任机制,制订出每一个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定人、定责、定进度、定要求,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力,确保项目按计划开工、竣工和投产。二是切实加强新增投资监管。全程监管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的实施,督促建设单位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质量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施工单位落实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不擅自提高或降低建设标准、不改变建设内容、不扩大或缩小建设规模,用好国家投资的每一分钱。三是着力破解项目建设难点问题。在征地拆迁问题上,研究新老政策的不同之处,灵活运用法律法规,探索出适合我区实际情况的工作方法,依法合规推进征地拆迁,强力推进项目进度;针对融资难问题,拓宽视野,多渠道、多途径地筹集资金,重点做好城北棚户区改造项目、工业园区文化创意园等项目和开发银行合作,做好**资产公司企业债券二期的准备工作,努力化解资金难题。
3、强化服务业运行。一是认真挖掘原有服务业态发展的新特征,对趋于规模化的现代商贸业、集团化的产品市场服务业和区域化的物流业等进行调查研究,形成相应的发展思路供区政府决策;二是积极把握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新形势,对能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型服务业态,如服务外包产业、创意产业等进行调查研究,把握我区新型服务业态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三是深入研究服务业区域发展的新动向,对城北物流园区、西坝口商贸圈、城东市场集聚区等服务业发展区域的产业发展、网点布局等进行深入调研,掌握区域发展新动向。
4、推动改革改制。一是狠抓关键举措,全面推进企业改制进程。结合区情,对已改制的企业要在不断完善现有行政调解各项措施的基础上不断引进改制领域的大调解机制,探索引进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着并举,缓和、钝化改革改制引发的矛盾与纠纷,维护改制企业与职工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正在酝酿改制企业,要充分尊重职工的民主权益,全面发挥企业工会和职代会的作用,尽最大可能增加职工安置的渠道和可供选择分流的方式,对特殊群体职工应给予充分照顾,努力营造和谐改制的氛围。二是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照省市医改全年工作目标要求,围绕主攻方向,狠抓关键环节,全面落实和推进区级政府举办的基层乡镇及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改革。
5、加强金融监管。一是继续跟踪和协调省相关部门做好新一全区金融生态区达标创优申报工作,对照金融生态区要求,配合市人行做好全区各家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规范和考核工作。做好海为创投公司省级备案和资金上争工作。二是牵头和强化对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风险防控监管工作,加强与区农工办、经信局、商务局的协调配合,重点加强对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的风险防控监管工作。
6、完善平台建设。一是在“和谐**”城乡统筹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系统方面,加强对政府服务和社会服务的整合力度,实现管理系统、网站群与信息亭、远程求救求助呼叫系统的互动,实现一个平台全覆盖。二是在“电子保姆”方面,进一步加强对“电子保姆”服务工作的监管,督促其进一步完善求救求助的手段和功能,与通信运营商展开合作,将单一的通过“电子保姆”实现求救求助功能的服务方式,拓展到手机、网站、WAp网、短信、固定电话等多种渠道和方式来实现求救求助服务功能,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三是在便民信息亭建设方面,将进一步拓展软件的服务功能,加大协调力度,全面落实企事业单位的便民数据在信息亭上的应用;加强对信息亭点的规范管理,加大对农村地区应用的扶持,帮助信息亭公司拓展多元化经营思路,切实加强便民信息亭服务城乡居民的效果。,形成相应的发展思路供区政府决策;二是积极把握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新形势,对能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型服务业态,如服务外包产业、创意产业等进行调查研究,把握我区新型服务业态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三是深入研究服务业区域发展的新动向,对城北物流园区、西坝口商贸圈、城东市场集聚区等服务业发展区域的产业发展、网点布局等进行深入调研,掌握区域发展新动向。
4、推动改革改制。一是狠抓关键举措,全面推进企业改制进程。结合区情,对已改制的企业要在不断完善现有行政调解各项措施的基础上不断引进改制领域的大调解机制,探索引进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着并举,缓和、钝化改革改制引发的矛盾与纠纷,维护改制企业与职工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正在酝酿改制企业,要充分尊重职工的民主权益,全面发挥企业工会和职代会的作用,尽最大可能增加职工安置的渠道和可供选择分流的方式,对特殊群体职工应给予充分照顾,努力营造和谐改制的氛围。二是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照省市医改全年工作目标要求,围绕主攻方向,狠抓关键环节,全面落实和推进区级政府举办的基层乡镇及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改革。
5、加强金融监管。一是继续跟踪和协调省相关部门做好新一全区金融生态区达标创优申报工作,对照金融生态区要求,配合市人行做好全区各家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规范和考核工作。做好海为创投公司省级备案和资金上争工作。二是牵头和强化对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风险防控监管工作,加强与区农工办、经信局、商务局的协调配合,重点加强对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的风险防控监管工作。
6、完善平台建设。一是在“和谐**”城乡统筹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系统方面,加强对政府服务和社会服务的整合力度,实现管理系统、网站群与信息亭、远程求救求助呼叫系统的互动,实现一个平台全覆盖。二是在“电子保姆”方面,进一步加强对“电子保姆”服务工作的监管,督促其进一步完善求救求助的手段和功能,与通信运营商展开合作,将单一的通过“电子保姆”实现求救求助功能的服务方式,拓展到手机、网站、WAp网、短信、固定电话等多种渠道和方式来实现求救求助服务功能,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三是在便民信息亭建设方面,将进一步拓展软件的服务功能,加大协调力度,全面落实企事业单位的便民数据在信息亭上的应用;加强对信息亭点的规范管理,加大对农村地区应用的扶持,帮助信息亭公司拓展多元化经营思路,切实加强便民信息亭服务城乡居民的效果。
第三篇:发改局工作总结
发改局工作总结
柯桥区发展和改革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1234”总体思路,按照省、市发改委的工作要求,全体干部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我局以“突出形势研判、当好决策参谋;突出服务重点、搞好项目争取;突出民生和谐、抓好统筹改革;突出作风建设、提升队伍素质”为工作重点,全力以赴开展各项工作,全年共争取到中央和省、市专项资金4528万元,扩大有效投资、服务业发展、村邮站信报箱建设运营、小城市培育和中心镇建设等四项工作考核列全市各县(市、区)第一,浙商回归工作考核列全市各县(市、区)第二。我局荣获2012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优秀单位、2013全省发展改革系统改革推进工作专项考核优秀单位、2013区机关部门一等奖单位,2013政务信息考核列全省发改系统各县(市、区)第一,行风评议在上年获得“进位奖”的基础上2013年又提升了2位。
(一)围绕服务大局,着力提高调研谋划水平
1、强化规划计划,谋划科学发展
完成《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柯桥区“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并顺利通过区人大常委会审议。认真做好2013年镇街(开发区)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调整完善和考核指标分解下达工作。扎实推进东南部区域协调发展,18只项目新列入扶持计划。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03.05亿元,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2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29.5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36.18亿元,分别增长3.2%、7.7%、10.2%。完成财政总收入135.77亿元,增长6.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7.57亿元,增长10.1%。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821元,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4173元,增长10.8%。
2、强化课题调研,服务领导决策
制定全局课题调研计划,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进度和责任分工。出台组建“年轻干部调研团队”实施方案,建立教育培训、实践锻炼、长效管理“九个一”制度,着力强化年轻干部调研能力。设立《发展和改革工作简报?调研与参谋》专刊,完成《谋划推进重大项目的思考与建议》、《柯桥区经济增长潜力分析和趋势预测》、《上海自贸区对我区未来发展影响的前瞻性分析》等13只优秀调研课题,课题成果得到了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完成《全区重大项目谋划推进实施方案》,致力强化重大项目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3、强化经济监测,把握运行动态
进一步完善省经济运行区域监测网络的维护和运行工作,切实加大对重点平台、行业企业、专业市场的动态监测分析力度,认真撰写调研分析报告。为加强对我区经济、投资、中心镇运行形势调研和重点课题调研工作,及时分析完成季度、半经济形势、投资形势、服务业、中心镇运行情况的分析报告和事关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成果,提出对策建议供区委、区政府决策参考。
(二)围绕转型升级,着力推动要素争取工作
1、全力争取上级各类资源要素
积极做好2013年中央、省、市项目资金申报争取工作。12只项目新增列入2013年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其中3只为预安排项目),14只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续建名单,4只项目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名单,10只项目列入浙江省“411”计划,8只项目列入2013年省重大工业项目建设计划,37只项目列入市“新三年建设计划”2013年实施计划。4只项目列入201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争取中央资金2963万元;6只项目列入省服务业重大项目,2只项目争取到省服务业引导资金350万元;1只项目列入省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资金项目,争取资金60万元;4只项目列入2013年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补助资金项目,争取资金1000万元;1只项目列入2013年省循环经济专项资金补助项目,争取资金25万元。争取到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2013年省财政配套补助资金130万元。申报成功柯桥区中心城建投公司15亿元债券、精工钢构4.5亿元企业债券和永利集团5亿元企业债券并顺利发行,共募集资金24.5亿元。
2、扎实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积极贯彻“服务业兴区”战略,与相关部门共同推进中国轻纺城、商贸、物流、金融、会展、创意等重点行业发展。全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436.18亿元,增长10.2%,比地区生产总值增幅高出1.7个百分点,比工业增加值增幅高出2.5个百分点。三产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9.5%,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按照“一城三园”要求,摸排了一批重要物流项目。全年完成服务业投资245.74亿元,同比增长18.1%。其中22个省市级服务业重大项目完成投资69.36亿元。我区的浙江中国轻纺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浙江中兴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和浙江蓝天文化影视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荣获全市服务业龙头骨干企业突出贡献奖。编制完成《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并通过评审,提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若干意见》并由区委办发文实施。
3、大力推进浙商回归工作
大力实施浙商回归工作,通过开展“浙商之春”走访慰问、杭州异地商会推介会、越商家乡行等活动,鼓励越商回乡投资。组织参加越商大会、哈洽会等各种洽谈会,加大越商项目招商和管理。编制完成“浙商回归”三年规划,为区委区政府出台回归政策提供服务。全年全区共上报回归项目75只,其中,省外项目56只,到位资金45.42亿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22.76%;市外省内项目19只,到位资金16.53亿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37.75%。积极推进山海协作工程,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与XX市合作共建“柯桥—江山山海协作产业园”并实质性启动,在资源要素特别是土地指标上进行协作对接,发展态势良好。
(三)围绕稳定增长,着力强化重大项目管理
1、完善项目管理机制
做好新成立的柯桥区重大项目建设工作推进组的日常工作,落实主要领导对20个重中之重项目每月开展专题督查的相关事项,强化政府性投资项目和“三个一批”项目考核,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联席会审,明确规划、资金来源、项目用地等,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快项目建设。全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3.32亿元,同比增长17.0%,其中,工业投资254.9亿元,同比增长15.8%;政府性投资项目累计完成222.6亿元,其中当年完成120.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8%和64.8%。全区“三个一批”项目当年累计完成投资225.65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44.8%。
2、提升“模拟审批”工作机制
为推动政府投资项目快速审批,会同行政服务中心下发了《深化和完善模拟审批工作机制的通知》意见,通过整合归并政府投资项目前置审批事项、压缩和合并审批环节、取消部分项目的前置审批等工作举措,提高了项目审批效率,模拟审批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目前共有62只项目实行了模拟审批,已完成模拟审批项目41只,平均每只项目可提前2个月时间。我区的“模拟审批”工作多次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好评,为我区实施的高效审批试点工作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3、推动循环经济示范区创建工作 根据省发改委下发的《浙江省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市区实施方案》,我区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市区创建活动,成为第一批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地区。按照《实施方案》有关要求,我局委托绍兴文理学院编制了《柯桥区创建浙江省循环经济示范区实施方案》和《柯桥区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目前《实施方案》已报省发改委评审。
(四)围绕深化改革,着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1、深入推进中心镇和小城市培育
进一步完善省市级小城市试点镇工作制度,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2013年,钱清镇在2012小城市培育试点考核中位列第十名,在获得专项补助资金4000万元的基础上再获奖励资金250万元;钱清镇的小城市培育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初步评审。钱清镇、平水镇确定为全市小城市培育发展优胜单位,占全市表彰单位的五分之二。全年我区6个省、市中心镇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128.6亿元,财政总收入48.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8.4亿元,工业性投资175.7亿元,同比增长5.8%、4.8%、17.9%和17.1%,分别占全区的60.7%、36.0%、39.4%和68.9%。
2、认真做好农保专项工作
顺利完成2013年柯桥区农村住房保险投保工作,投保农户共计180074户,参保率达到100%。全区共计投保大小麦6715.5亩,保险总额达201.5万元。顺利开展2013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全区投保水稻面积达到89208亩,同比增长62.6%,生猪(包括母猪)投保274户,保额382万元,同比增长34%。由于2013年我区遭受历史罕见的连续高温干旱天气,我局积极开展对参加农业保险的晚稻受灾农户进行救灾补助工作,我区实际补助款76.27万元,已及时划拨到镇,由镇及时补助到户。
3、大力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下发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筹资机制、保障内容、承办方式、监督管理和工作要求。落实承办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进一步完善了我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以“医药分离”为重点,落实零差率,全面实施区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目前运行态势平稳,群众反映良好。
(五)围绕改善民生,着力维护价格秩序稳定
1、价格监测能力不断强化
加强对菜篮子、粮、油等生活必需品价格和重要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动态监测分析,适时增加监测品种,增强监测频率。每月发布一期《价格监测月报》。加强对重大节假日、极端天气、禽流感时期民生商品价格专项监测预警。完善了民生商品价格信息公开平台,提高平台使用价值,目前公开平台点击率累计达430多万人次,真正为民生带来实惠。
2、惠民惠企作用不断发挥
积极稳妥推进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各项价格政策,在认真调查测算、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污水预处理、污泥处置和建筑泥浆(渣土)处理收费标准方案。开展行政事业性收费审验,做好对涉及行政审批中介收费调查清理工作,降低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配合区印染工业协会提请省物价局对我区染化料价格开展反垄断调查,采用约谈、提醒、告诫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染化料价格垄断行为的发生。继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在不断总结提炼基础上,每月加强对医院日常运行监测分析和指导,减轻病人负担。研究完善公墓价格、幼儿园、风景名胜门票、公交车、物业等收费管理办法,规范价格行为。
3、价格监管水平不断提升
开展供水、污水收集处理、天然气营运成本和教育培养成本等13项成本调查与监审,共核减不合理成本8952.63万元,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成本依据。根据省、市物价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和我区的价格收费检查计划,在全区涉农涉企、旅游、医药和教育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行业中开展价格行为、收费标准专项检查。全年立案查处价格违法行为3起,经济制裁近20万元,“绍县价检处2012]1号行政处罚案”被评为2012全县十佳行政处罚案件。开展重要节假日和h7n9禽流感等突发事件和敏感时段的市场价格监管,加强市场巡查。认真办理价格投诉举报,全年共受理各类价格投诉举报123件,现已全部办结,退还消费者19920余元,有效规范了市场价格秩序。
(六)围绕“六比六评”,着力提升发改队伍形象
1、规范行为落实责任
编制《XX县发改局工作手册》,完善规范议事规则、审批事项、经费开支等工作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育教育管理,推进我局干部队伍年轻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个严禁”精神,全年全局无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2、提升素质历练队伍
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坚持每周学习制度,将“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认真传达学习国家和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组织干部参加各种形式的理论和业务培训,不断增强干部的凝聚力、执行力、服务力。通过开展“学习之星”、“六比六评”、“创新亮点工作”等评选活动,进一步提高和巩固广大干部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
3、改变作风树立形象
加大对局岗位责任制、局重点工作和作风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督查考核力度,认真做好人大政协建议的答复办理,满意率100%。认真开展联镇联村联企活动,路(河)长制、行政主职每周效能考核、科所室长以上每周交流等专项工作。分别向联系村平水镇祝家村和整转帮扶村齐贤镇鉴湖村提供帮扶资金10万和5万元,实实在在为基层为百姓办实事。
第四篇:2019发改局工作总结
2019发改局工作总结
2019工作总结(发改局)
201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发改委的指导支持下,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始终服务全县发展大局,各项工作推进顺利,取得明显实效。荣获“全市发改系统综合考核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单位、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单位、服务城建工作先进单位、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发展全域旅游工作先进单位、服务物流业发展先进单位、环境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等十余项荣誉称号。
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亮点鲜明
一是组织编制了《x县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明确转换方向。以“四新”促“四化”实现“四提”,重点培育“4+4”产业集群,提出“一区引领、两城驱动、多点突破、全域推进”的转换布局。二是按照“投资要大、技术要强、业态要新、贡献要大”的思路,建立了x县新旧动能转换“四新四化”项目库。共纳入项目x个,其中x个项目列入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四新四化”项目库,计划总投资x亿元,累计完成投资x亿元;有x个项目列入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一批优选项目名单,数量居全市各县区首位,x个项目计划总投资x亿元,已完成投资x亿元,投资完成率x%;三是顺利推进“三个一百”计划。组织提报了全县高成长性企业和百强创新平台,共有x个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x家高成长性企业、x个创新平台纳入市“三个100”计划。在2019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现场观摩中获得第一名好成绩。
二、项目资金人才争取工作成果显著。
一年来,共成功争取各类上级资金项目x个,各类上级资金x亿元;成功引进b类创新人才和西部隆起带急需紧缺人才x人,共获得资助资金x万元;成功组织申报并获批2019年省级工程研究中心x家和市级工程研究中心x家;成功招引项目x个。共争取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上级资金项目x个,资金x亿元;帮助x机械有限公司等x家企业积极申报省市级工程实验室和技术中心。
三、市级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今年,共争取实施重点项目x个,计划总投资x亿元。共成功申报省市重大项目x个,其中省新旧动能优选项目x个,市级重点项目x个,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x个。计划总投资x亿元。其中,省级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计划总投资x亿元;市级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x亿元;市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计划总投资x亿元。
四、项目审批监管工作不断规范
按照“放、管、服”三位一体的要求,加快推进投资审批改革工作。经发改局审批、核准、备案的项目共x个,项目总投资超过x亿元,项目规模和质量大幅提升。机构改革后,局的行政审批职能划转到县行政审批局,局的工作重点将放在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管和上级资金项目管理上,工作中除采用现场督查的方式外,在全市率先采用委托第三方机构跟踪审核的模式,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原则,加强上级资金项目的监管,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切实发挥扶持资金的最大效用,为下步争取更多无偿资金打好基础。
五、服务业发展结构更趋优化
2019年全县服务业发展总体保持平稳,呈现稳中趋升态势,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x亿元;实现服务业投资x亿元,增长x%,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x%;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x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x:x:x,服务业占比提高了x个百分点。成功争取我县被列为省级服务业重点城区,x风情谷被列为省级重点服务园区,x医院被列为省级重点服务业企业,x物流项目被列为省级服务业重点项目;成功争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获得中央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x万元。组织完成了服务业企业亩产效益评价工作,加快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成功为x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x争取2019年省级服务业专业人才奖励,获得个人奖励x万元,这是全市唯一一个获得此荣誉的专业人才;今年全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x亿元,增长x%,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x%;实现服务业投资x亿元,增长x%。
六、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抓好行业扶贫工作。在全县行业扶贫、六条扶贫线中,局里主要承担县里的光伏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两项扶贫工作。光伏扶贫项目总投资x亿元,规模占全市总规模的三分之一。今年,已累计发电x亿度电,实现收益x万元;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全部完成搬迁工作任务,居全市第一。全部安置区累计完成投资x亿元,建设安置住房x套、总建筑面积x万平方米,并建设完成了道路硬化、饮水管网、新建幼儿园、卫生室、便民服务中心、广场等配套基础设施x处。有关面积超标、档案资料整理、工程竣工验收等问题已整改完成。二是抓好第一书记帮扶促增收。今年以来,全局有x位同志任县选派第一书记、副书记,驻村以来,充分发挥驻村帮扶作用,切实解决贫困村的实际困难。累计争取各类资金x万元,用于改善村集体道路、办公场所等生产、生活条件,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三是牵头组织好东西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根据省、市委要求部署,积极与x省x县和x市x县对接,县主要领导带队,开展实地调研、签订帮扶协议并落实帮扶资金,分别向x县和x县捐赠援建资金x万元和x万元。
七、其他工作有序实施
在完成常规重点工作的基础上,还认真完成了县委县府安排的综治、维稳、“两城同创”等其他工作;认真完成人大(政协)提案办理、市民热线答复、结亲连心等工作。今年以来,共受理人大提案x条,办结率、答复率、满意率均为x%;共受理市民12345热线来电x条,办结率、答复率、满意率均为x%;认真组织开展干部联系群众结亲连心工作,在全县干部联系群众结亲连心工作季度、半年、年终抽查中均获得满分。
今年,虽然开展许多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县委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谋助手作用发挥得不够。深入实际开展调研较少,没有形成高质量可采用供参考的调研报告。二是工作标准还有待提升。发改局作为县政府工作部门之一,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工作中有时存在工作完成质量和效率不高的问题。三是抓落实的力度还需加大。牵头承担的重点任务逐渐增多,项目资金争取、生态功能区建设、光伏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双招双引”等重点工作接踵而至,但是从实际执行情况看,还存在着工作思路理不清、工作重点抓不准、工作方法单一等问题。
下步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
新发展理念,勇于担当,狠抓落实。
一是围绕作风建设抓从严治党。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严格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以“零容忍”的态度推进正风肃纪。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夯实党风廉政建设。
二是围绕上级政策抓资金项目争取。紧密结合国家、省、市产业政策和重大项目投资计划,立足全县资源特色优势,着力在城市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特色园区、乡村振兴、社会事业等方面,早规划,早研究,早储备一批能够吸引上级扶持的项目和科技创新平台,并加强与国家、省、市发改委的联系,加大争取力度。
三是围绕经济形势抓分析调研。强化职能作用,重点围绕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乡村振兴、固定资产投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业经济运行、社会事业发展、市场价格运行、能源资源利用、重点项目建设以及服务业发展等重大课题,沉下心去深入开展调研,搜集第一手资料,认真总结分析,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可靠参考依据,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是围绕动能转换抓项目建设。把“双招双引”作为2019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来抓,以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载体,在“4+4”产业集群基础上,选择高端食品、装备制造、高端化工和精品旅游等作为主导产业进行招引培育,打造影响力更大、带动力更强、特色更加鲜明的主导产业集群。
第五篇:2008 发改局工作总结
竹发改[2008]267号
绵竹市发展和改革局 2008年 度 工 作 总 结
2008年是我市难以忘怀的一年,“5.12”地震给我市经济社会造成了严重破坏,农业、工业、第三产业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城乡居民财产损失巨大,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全面瘫痪。在这一中年,我局工作主要围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开展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5.12”大地震前工作
1、制定和下达了全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指标计划;
2、全力推进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按照《德阳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要求,收集了解各镇乡基本情况,加快制定了《绵竹市统筹城乡配套改革实施方案》;
3、抓好节能减排及协调工作。认真实施《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落实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工作问责制,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进行;
4、完善了重点项目协调机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面临的项目报批、用地、环保、资金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做好了移民、征地、拆迁等工作,提高审批效率;
5、重点抓了剑南春、东汽、龙蟒、宏达川润、华宝玻璃、盘龙水泥等企业的新建和技改项目,协调解决了重点项目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将项目进展情况及时报给了市委、政府和市上领导;
6、积极配合实施民生工程。积极配合继续推进“十大惠民行动”,对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惠农补助、环境治理等民生工程,并积极配合落实相关规划、项目申报和项目资金的各项工作。
二、“5.12”大地震后工作
由于“5.12”大地震,打乱了我局全部工作安排和部署,在大地震发生后,全局紧紧围绕抗震救灾来开展工作,在市委、市府和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我局主要抓了抗震救灾、重建规划、灾后重建、部门日常工作等几方面的工 作。
(一)抗震救灾
1、服从指挥、抢险救灾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8.0级特大地震突降我市,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发改局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在震后第一时间赶赴工作岗位,在党组书记、局长刘玉带领下,听从市指挥部统一指挥和安排,不顾震后危险,雷厉风行的投入到了全市的抗震救灾工作中,参加抢险救人,并听从指挥部统一调遣为到绵救援部队带路,分别到汉旺、遵道、板桥、九龙、孝德、富新等镇参加救援。全局工作人员不畏艰难,不怕牺牲,身先士卒,始终战斗在抢险的第一线。
2、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救人
5月13日,全体干部自觉的在上班时间到达原来工作岗位,听候抢险救灾安排。局领导班子在刘玉、张晓波、王伟、彭剑、廖琪等领导下,立即就抗震抢险工作进行了动员和初步安排,一是局领导班子无条件地到市抗震指挥部待命听从分配任务、统一指挥;二是年龄偏大的老同志留守在毁坏的办公地点对办公场所进行看守,防止不法分子进行更大的破坏;三是剩余人员立即投入到全市的抗震救灾、抢险救人的工作中去。并每天将灾情上报省发改委抗震救灾指挥部。
3、组织物资和资金,全力帮助灾民
灾情发生后,我市受灾人口多、范围广、面积大,前所未有。全局积极主动对外联系争取食品、帐篷等救灾物资和应急资金,努力保障我市抢险救人和灾民安置等各项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需要,并积极落实应急资金5000万元解决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工程的恢复。先后从省发改委、省经动办、国际安泽救援协会、泸州发改委、希望集团、浙江海虹集团、川音美院、香港玖源集团等单位组织回各类食品一万余件、饮料水一万件、帐篷5000余顶、防潮床垫5200件、防潮布9000米、花胶布300件、净水设备、污水处理设备、救援工具包、各类药品若干箱等救灾物资和救援队伍,并把救援物资及时送到市救灾物资组和汉旺、九龙、孝德、富新、兴隆等镇的灾民手中,缓解了灾民的吃、住等问题。
4、服从安排、统一调度
全体干部在深入抗震救灾的前线的同时,服从全市救灾大局需要,抽调共产党员王伟副局长到指挥部数据中心工作,抽调精干力量到指挥部医疗协调组协调外地医疗机构到绵竹抢险救人、医疗药品分发事宜,抽调干部到市指挥部“受难学生家长安抚组”安抚学生家长工作。王局长在市指挥部数据组工作期间为我市的灾情收集和灾情的准确、及时上报打下了基础,使我市灾情信息在第一时间提供给领导和上传给上级部门。在医疗组工作同志受到了所在单位的好评。在学生安抚组工作的同志经过近两个多月对学生家长的安抚,让学生家长激动心情逐步得到了平复和舒缓,化解了矛盾。
(二)灾后重建规划与灾后重建工作
1、抢救设施设备,积极开展恢复重建工作。我局取得抗震救灾第一阶段成绩以后,很快转入了我局承担的重建规划编制工作阶段,迅速组织人员到原办公室抢救出未砸坏的电脑6台、打印机2台、办公桌椅等设施设备投入工作,安排所有人员对全市灾情损失进行收集、并把人员分成三个小组深入到镇乡、企业、机关单位了解具体灾情损失,掌握第一手资料,取得了灾后重建规划编制的基础数据,提前做好了灾后重建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
2、全力做好灾后重建规划的编制工作。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是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主成部分,在抢险救人工作结束后,我局立即将精力转移到我市的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中去,全局所有人员迅速对收集各部门灾后重建规划相关数据、重建项目以及灾后重建相关政策,进行整理,并与规划院衔接,做了大量细致、周密的工作。
一是对收集回来的项目认真分析,细化项目,为重建规划的编制提供详实数据。在收集灾情损失的基础上,布置规划项目的细化工作。在此期间,先后和中规院、四川大学签订了规划编制协议和智力支持协议,在我局摸清受灾损失和规划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所有工程项目和设施设备项目进行细化,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合符我市实际;
二是在细化项目的同时,报送一批先期启动的教育、卫生、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启动重建工作; 三是对绵竹市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和九个专业规划进行广泛征求意见。经中国规划院、西南交通大学和美国麦肯锡公司专家的辛勤努力,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和九个专业规划已形成书面征求意见稿,于2008年7月17日提交发改局,发改局根据规划编制原则和要求,为做到更加科学和合理,更符合绵竹实际,于7月18日向全市、各镇(乡)、各部门分别征求意见。我局将收集的意见汇总后再次送规划院进行修改和补充;整个规划的编制历经三个月。
3、积极建好灾后重建项目库。对全市灾后所有重建项目进行梳理,了解每个项目投资、规模、审批、进展等情况,对每个项目进行规范管理,为了给我市灾后重建打下坚实基础。
4、积极编制灾后重建项目实施规划。在灾后重建项目库的基础上,细化每个镇乡、每个部门的实施项目,把每个项目都纳入灾后重建项目实施规划中去,确保规划项目不遗漏;
5、积极协调和配合做好成兰铁路建设的前期协调和准备工作。
(三)发改局日常工作
1、国民经济综合方面
(1)完成了《绵竹市2008年1-7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汇报》;
(2)完成修定了《2008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绵竹市灾后重建2010年经济目标规划》、《马尾河艺术长廊的规划 纳入灾后重建旅游规划的建议》以及《灾后重建的经验、教训和灾后重建重点、灾后防疫和救灾物资管理建议》等文稿和提案;
(3)加强对灾后重建的调查和研究、积极探索和思考灾后产业重建的新思路,完成绵竹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课题,为政府灾后重建建言献策;
(4)对年初人大审议通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各项指标和数据,因受灾进行了重新调整和修改。
2、经济体制改革方面
(1)认真做好并完成了房改房的确认工作,对住房维修金的支取做到了亲临现场调查实际情况,落实资金及时到位、监督使用等工作;
(2)做好稳定工作。配合供销社做好情况调查,了解灾后职工的实际状况,并及时给市政府写出了市供销社情况汇报,供市上决策使用;
(3)指导地铁办改制工作,目前已完成地铁办资产评估工作。
3、行政审批工作
(1)全年共审批政府投资项目23个,审批项目建议书126个1,审批初步设计概算7个;核准投资项目2个,投资1180万元;企业备案项目126个,投资21.1142亿元;
(2)做好招标投标的监督、指导、协调工作,全年共比选核准项目23个,招标核准11个。(3)编制了《绵竹市灾后恢复重建招标投标工作适用文件汇编》、完善和制定了《绵竹市灾后重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为有序推进我市灾后重建工作和指导灾后重建项目的管理作出了积极努力。
4、项目争取和项目协调工作
(1)向上争取工作。先后上报争取项目8个,项目总投资7763万元。转发下达争取中央预算内项目6个,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3263.1万元;
(2)重点项目完成情况。今年我市列入省重点项目1个(加快建设)。龙蟒金红石钛白粉“8改14”技改项目,总投资9.6亿元,2008年计划投资1亿元,目前正在做搬迁工作,截止1—10月完成投资0.3亿元。列入德阳市重点项目3个,其中:加快建设项目2个,总投资10.56亿元,2008年计划投资1.36亿元,截止1—10月完成投资0.51亿元。争取开工项目1个,总投资3.14亿元,现已完成投资2.4亿元。绵竹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项目126个,计划总投资25.26亿元,其中:教育34个,估算投资10.4亿元;卫生27个,估算投资4亿元;交通29个,估算投资4.8亿元;文化3个,估算投资0.4亿元;民政12个,估算投资0.7亿元;市政设施8个,估算投资1.25亿元;农业6个,估算投资0.33亿元;政权建设5个,估算投资0.474亿元;住房3个,估算投资2.865亿元。到十月底,灾后重建重点项目已开工15个,完成投资0.433亿元。
5、综合协调工作
(1)努力做好联系镇乡等社会稳定工作。一是到联系的孝德镇,对孝德镇救灾物资的发放进行监督,并深入村组、帐篷以及大南路社区所在帐篷区域内进行宣传。让他们相信党、相信政府,宣传先进典型,安抚了灾民波动的情绪,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二是为了使灾后重建工作以及北京奥运会顺利进行,我局积极和联系镇乡、相关部门配合,定期地到孝德镇做好大接访活动,解决老百姓所反映的问题。切实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2)努力做好与部门的协调服务工作。发改局作为一个归口管理部门,在部门业务考核、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党报党刊的征订、党风廉政建设和法制建设、全市庆“五一”文体活动等各方面做好了协调和服务工作;
(3)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协调工作;(4)完成了市委、市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2009年工作思路
1、做好测算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发展;
2、按照灾后重建规划,切实做好项目的审批、审查、管理工作;
3、做好对政府投资项目、救灾资金项目、援建与本地资金结合项目的审查、监督、招标等建设全过程的管理;
4、做好灾后重建重大项目推进工作。及时搜集灾后重建重大项目项目的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将情况反映给市上,以便领导和有关部门掌握好情况,推动灾后重大项目的建设;
5、监督、管理好我市国家预算内资金项目、重点项目的建设,积极做好向上争取工作;
6、抓好教育、文化、体育、旅游、计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结合灾后重建努力推进和谐绵竹的建设;、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做好政策研究,经济运行分析研究,写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调研文章和建议,为政府做好参谋,已利政府决策。
二00八年十一月十日
抄报:市委办、市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