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改局年度体制改革工作总结
发改局年度体制改革工作总结
2015年,我市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改革共确定事项11项。由市科知局(5月机构改革合并为市发科局)为牵头单位,15个成员单位分别据其职责开展相关工作。按照2015年工作计划,把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地位、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健全创新激励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作为三大任务,并把企业技术创新地位作为主要的改革专项,现将主要工作及成效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创新驱动发展改革小组共召开会议4次,及时解决改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制定了《XX市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方案(试行)》、《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专项改革实施意见》、起草了《XX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草案)》,按照2015年工作要点,各项改革任务有序推进。
(一)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一是加大了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不断强化服务企业的各项措施,主要围绕食品饮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航空航天等优势主导产业的科技型企业,挖掘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并择优企业进行重点培育。2015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数量获得极大突破。亚明照明、好时吉、晨光科新、欣美加、慧丰采油等8家企业成功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比例达到60﹪以上,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12家突破到20家。另外组织了25家企业认定德阳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数量将突破4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队伍的发展壮大,极大的强化了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确定,对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也将为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二是今年我市100﹪的重大科技项目由企业牵头实施,进一步确立了企业技术创新地位。为鼓励和扶持我市企业通过参与各级科技计划项目,争取上级扶持资金,今年组织了13家企业申报上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项目涉及新材料、环保、高端制造、特色农业等我市重点鼓励发展的有关产业,目前8个项目获立项,获得财政扶持资金570万元。目前全市已向国家、省、德阳上级部门申报12个技术改造项目、7个技术创新项目、13个成果转化、专业化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引导企业走科技创新和品牌化道路,发挥激励效应和造血功能。
三是加强了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财政和金融支持,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为进一步鼓励企业科技成果转化,2015年由发科局起草制定了《XX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草案)》,进一步改革了财政资金对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首次制定了财政后补助的扶持方式,目前已征求了各有关单位意见,将在年底前正式出台实施。目前我市筹措并下达财政扶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0,718.6万元,其中:上级资金5,304.14万元、市本级资金5,414.46万元,扶持企业67户,有效推动了我市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四是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2015年是我市环保攻坚年,我市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宣传力度,帮助指导企业做好基础管理工作,鼓励企业走技改创新之路,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益。在强化节能降耗的同时,我市大力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通过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妥善处理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职工、支持企业升级改造等方式,不断对我市工业落后产能进行改造。全年关闭淘汰落后产能19户企业,关闭7户企业,淘汰12户企业的16条落后生产线。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用水量下降5﹪。
五是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平台,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全市累计拥有各级各类企业技术中心15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XX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
(二)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一是重点推动我市企业与四川大学产学研合作。为充分发挥四川大学的科技人才优势,促进四川大学科研与什邡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推进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鼓励我市企业与四川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今年促成了比耐斯、新工金属等企业与川大的技术合作。组织了科新机电、宏达股份、比耐斯管业等4个项目上报德阳川大校市合作项目,3个合作项目获得专项资金140万元。
二是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我市认真做好入库后备企业推荐和筛选工作,今年举办了新三板专题培训会,全市共有近100家中小企业参加。截止目前,由金融部门及各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建立上市和挂牌企业后备资源库,入库企业相关信息17家。我市的四川安达农森科技有限公司、德阳信达农产品有限公司、四川崇泰石油机械有限公司、四川邡牌种业有限公司共4家企业列入四川省新三板挂牌重点后备企业名单。我市目前有3家已上市企业,有2家企业正在积极进行重组上市,有1家在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1家在天津股权交易中心挂牌,5家在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三是组织企业和创新创业人员参与科技交流对接活动。积极组织企业和创新创业人员参加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川西川北片区推介会、广汉六脉科技创享会、德阳创客·拥抱春天等对接峰会、绵阳科博会等推介活动。
(三)健全创新激励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一是进一步完善创新激励政策。在已制定的《XX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XX市科技杰出贡献奖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基础上,今年起草了《XX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草案)》,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依托市委、政府出台的《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措施,对我市亭江新材料等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4家企业进行了奖励,共获得德阳、什邡两级政府的104万资金奖励。
二是落实德阳双百工程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积极落实双百工程政策,对韩华等3名创新创业人才、宝利丰创新创业团队等企业和个人进行奖励,兑现奖金107.25万元,今年推荐了包括宏达集团杨小平在内的3名人才申报德阳双百工程。截止目前我市拥有省千人计划人才1人、XX市双百工程培育人才2人、柔性引进人才1人、创新团队一个。2015年以来,我市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改革工作在15个成员单位的紧密配合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部分改革事项推进缓慢的情况。2016年改革小组将继续加强合作,按照总体工作方案,切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
第二篇:发改局体制改革科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发改局体制改革科工作总结及工作
计划
发改局体制改革科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发改局体制改革科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我科室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局工作重点,认真开展体改、上市等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和区领导交待的多项任务。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工作总结
认真做好镇海区工业国投公司深化改革工作
1.在区委、区政府的部署下,按照国有资产从竞争性行业中有序退出的原则,在调研区工业国投公司、了解工业
国投公司的资产情况基础上,商研深化改革的形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从有利于改革出发,确定改革的基本思路。同时加强领导,于今年5月成立了镇海区工业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区长担任组长,区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人事局、国土分局、监察局等一把手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全面推进工业国投公司深化改革。
2.区工业国投公司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邀请人大、政协领导召开了三次座谈会,研讨了深化改革方案和实施办法。另外由于工业国投公司的前身是我区国有、集体企业的主管部门转体而来,老企业较多,资产及人员状况较为复杂,社会的关注度较大,因此召开了多次离退休干部、在职职工座谈会,就深化改革方案和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统一思想。
3.就资产转让过程中的细节问题,我们向宁波市国资委、区法院、律师等咨询了相关情况,严格按照有关法律和
同国务院国资委及市国资委的有关规定起草实施产权转让的方案。实施产权转让过程中。同时,衔接了市产权交易中心,并按程序委托其公开转让转制资产。
4.区长办公会议、书记酝酿会议和常委会通过了深化改革方案和实施办法。
月30日正式启动工业国投公司深化改革方案和实施办法,并在宁波日报上刊登了资产转让公告。11月2日实施拍卖,工业国投公司原经营者按评估价成功摘牌。、引导和开展企业的上市工作
1.去年11月,摩士集团顺利地通过了省发改委受国家发改委委托的初审。今年上半年对完成上市辅导期的摩士集团审核拨付奖励资金25万元,提高了摩士集团上市的工作积极性。6月29日,宁波摩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过一年多的上市辅导期,进入了证监会发行审查委员会的最终审核日程,然而信息披露和细节方面的疏忽,使摩士集团首
次发行没有通过。经过这次冲刺首次发行失败经验教训后,摩士集团积极与中国证监会相关部门进行了衔接沟通。调整了投资项目,并对申请文件信息披露不充分、违反招股说明书格式等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修正完善,准备于明年3、4月份再次上会。
2.开展摸底、调研、辅导工作。按照“服务一批、辅导一批、改制一批、培育一批”的原则,开展上市摸底调研工作,并对上市愿意强烈的企业进行针对性辅导。对镇海区所有企业的经营现状了解的基础上,调研了我区有上市潜力的企业。通过调研摸底,大约有近20家企业被列入我区拟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并有4家企业已经聘请了券商、律师、会计师等中介机构,上市愿望十分迫切。同时,邀请了宁波市发改委上市处领导来我区指导企业上市工作,调研了浙江杭州湾晴纶、海达塑机、太平洋海运等上市意愿强烈的企业,建设性地解答了企业上市前碰到的问题和困难,增强了
这些企业对上市的信心。
3.抓好培训、宣传工作。在调查摸底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企业开展针对性培训。今年9月,我科室和运行科一起组织部分创新成长型企业和上市潜力企业赴萧山参加上市培训,考察上市企业。我们在每月一期的《镇海经济》上推出上市专栏,介绍上市相关的政策解读和境内外上市成功的典型案例;并联手《今日镇海》参与上市的宣传、辅导,多次发表了企业上市方面的通讯文章,从多个层面加大了上市的引导宣传力度。
提前完成各类提案议案,认真处理各级领导的批示件
今年我科室共承办区人大、政协议提案6件,其中:主办的1件,协办的5件。全部提前办理完毕。
对于协办的议提案,我们主动与主办单位沟通,及时提出我们的协办意见。例如对于区人大170号建议“关于落实乡镇企业退休职工生活保障的建议”,结合
我区实际,提出调整原乡镇企业退养职工生活费标准的建议意见。我区原乡镇企业退养职工的生活费标准各镇、街道不平衡,总体水平较低,导致近几年这类职工上访不断。根据区领导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了调整原乡镇企业退养职工生活费标准的建议意见。已于3月9日以公函的形式下发各镇、街道。
对于主办的区政协2号提案“关于培育我区优秀民营企业在中小板上市的建议”,在调研的基础上,认真起草提案的答复内容,提高委员的满意率。同时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与政协委员见面,听取委员的建议,做好解释和答复工作,使委员对我们的答复工作感到满意。同时严把文稿关,回复规范化。
同时认真按时完成各级领导的批示。对于市政协主席王卓辉及马区长208号批示件,我们会同国资委将工业国投公司转制过程及主要情况,以书面形式及时反馈给区政府。对于市长信箱转办单,我们经过调查处理,及时给来信人
以书面答复。
开展课题调研,完成局内基础课题
在今年人大192号建议“关于要求尽快理顺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后法律关系的建议”答复的基层上,深层次研究农村股份合作制问题,确定我科室今年的课题“关于加快我区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思考”。目前我区累计已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村共有7个,包括胜隆村、庄市村、西盛村、后施村、五里牌村、虹桥村、涨监碶村。过去几年我区在城市化推进期间,对征地较多的村,对村经济合作社实行了股份合作制改造试点。村集体村民都变成了股东,得到了村民的拥护,有利于城市化推进时的稳定和发展。但由于改革以后,一些法律上的关系还没完全理顺,影响了股份合作制的有效运作。我们调研了7个已经实行股份制改革的村,收集了大量的基础材料,并且完成了课题的初稿。经过评审,目前正在修改阶段。
认真开展局属资产的清理工作
局属资产的清理工作在局党委的领导下,逐家开展清理收归工作。原局属企业海利化工公司列为第一家清理企业,经多次催讨,396万元局属资产已全部收归,海利化工公司的局属资产的清理工作已基本结束。
目前,已开展第二家企业原乡镇局下属工业缝纫机零件厂的资产清理工作。该企业在1997年和二次转制时,界定为我局监管的国有、集体资产比较清楚,但以后发生的情况比较复杂,我们同区有关部门多次衔接,在调阅大量档案材料的基础上,形成了书面材料,并向区领导作了汇报,同当事人也进行了接触。、进一步整合公司的物业,适度投资,使公司的资产保值增值,积极处理遗留问题
1.去年底,按照局党委的要求,工贸公司按原价回购了原新世纪制衣公司以作价投入到区联合担保公司的部分房产。进行整合,以整体形式出租给新的
承租户开设宾馆,把工业用途房产转换成商业用房。不仅增加了收入,同时便于管理,更有利于房产的增值。
2.以相对较低的价格拍买得到商业大厦十一、十二楼产权,由于该产权属于银行的抵债资产,办理过户手续相对比较复杂。在局领导的协调下,目前正在办理之中。
3.对二家到期的物业合同进行了调整。
4.做好二家公司审计的配合工作。
二、工作思路
做好工业国投公司深化改革的后续工作
工业国投公司原经营者按评估价成功摘牌后,我们要继续做好工业国投公司的历史债务官司的处置方案及转让资产交割协调等工作,确保本次深化改革工作顺利完成。工业国投公司转体改革后,原主管局下属的国有、集体企业向银行、金融机构、投资公司的借款和担保所形成的债务官司,由于企业已转
制和关停,使工业国投公司成为这些债务官司的主要应诉和协调者。现在工业国投公司原经营者摘牌后,就要根据债务官司不同进度和性质进行处置,尽快制订债务官司处置方案,确保债务官司能够顺利处理。
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工作
1.研究制定上市扶持政策。根据其他县先进的做法,并且结合镇海的实际,研究制定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大对企业上市的政策扶持力度。
2.抓好企业上市的服务工作,整合各种力量来形成上市工作的合力。一是充分利用“上市办”平台,整合与企业上市相关的各个政府部门的力量来推动企业上市。企业在上市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政策性问题,如减免税金、地产、环保等历史遗留问题以及规范披露信息后,按实纳税问题等等。因此,我们要根据实际尽力出好主意,搞好服务。总的原则是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对待,既要依法合规处置,又必须考虑历史过程,积极、及时、慎重地解决这些问题,为企业上市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要整合相关中介机构的力量来推动企业上市。我们要把信用等级高、优质的中介结构推荐给企业,让企业在选择中介机构中少走弯路。
3.继续抓好企业上市的培训和宣传。通过多种形式继续开展上市辅导培训,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知识水平。要加强对企业首次上市等基本知识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镇海经济》、报社、电视台等有关媒体要全力配合,通过开辟专栏,及时报道我区上市培育工作动态和其他地区企业上市的经验做法,共同营造企业上市的良好氛围。明年打算举办企业上市培训会,到时邀请深圳证券交易所、券商、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将作具体的培训辅导,条件成熟的话,可以尝试举办上市论坛等形式的推介会。
认真办理领导批示件、信访件,维护社会稳定
郭书记对“棉丰村关于协调企业转制事项的请示”的批示件和“要求落实国有企业整体改制政策等”信访件都涉及历史遗留问题,牵涉的面比较广,情况相当复杂。为此,在遵照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以社会稳定为目的,为领导及时提出处理的建议意见。
继续稳妥地清理局属资产
局属资产的清理尽管遇到较大的困难,但在局党委的领导下,在同志们的支持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稳步推进,是能够清理成功的
第三篇:发改局工作总结
发改局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打造‘三张名片’,建设‘五个**’,争创全市转型升级先行区”的目标,以“项目推进、规划分析、服务发展、改革改制、民生工程”等为抓手,创新思路、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201*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项目推进取得新进展。201*年,我局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促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措施来抓。年初与区镇街园区及相关部门多次沟通、反复衔接、认真测算,筛选提出了196个项目,当年计划投资157.6亿元,在此基础上,报区政府研究同意后,分解下达了各镇街园区及相关部门201*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确保了区局、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围绕城市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新能源产业及社会事业等领域,提出了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投资持续增长具有重要影响的40个市列重点建设项目,有力带动了全区项目建设。截止10月底,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2亿元,同比增长22.46%,占计划的78.37%。预计全年完成投资总量206亿元,增长20%。一是今年我区列入市考核的40个重点项目总体进展顺利。其中海曙颐园一期项目、韵梅苑一期项目、智堡初级中学、碧桂园商业街、天和食品有限公司生猪屠宰中心等项目都竣工,其他项目按照要求完成序时进度。二是服务业重大项目推进力度不断加大。按照加快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服务业转型升级“十大工程”项目,截止目前,“十大工程”已全部开工,开工率达到100%,1-3季度完成投资16.4亿元,完成计划的78%。三是继续推进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项目。协调解决宁启铁路复线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加快了项目建设的进度。
2、项目上争取得新突破。一是资金上争方面:到目前为止,共上争项目资金1816万元。其中:九龙道路拓宽改造和泰东泰渔路修改2个项目,争取到国家和省各类建设资金410万元;九龙镇中心卫生院等社会事业类项目4个,获扶持资金175万元;基层农技推广、动物防疫能力建设、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等项目获中央预算内投资93万元;蓝宝石单晶基片、pSS基片生产项目获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480万元;天利粮食物流中心等9个项目争取市服务业引导资金扶持金额约400万元;泰州市龙祥智业网络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单位)获得市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奖补资金共计58万元;文化创意综合体获得省服务业引导资金200万元。二是项目融资方面:协助**工业园区包装十里铺新农村建设项目,获中国建设银行贷款2亿元;协助包装城北棚户区项目,获国开行贷款7.8亿元。三是土地点供方面:林海集团锂电池及100万辆电动车生产项目、申视塑料年产5万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增强复合管项目符合土地点供条件,目前已完成项目备案审批工作。
3、规划分析取得新成效。一是做好计划的编制。编制了《201*年主要经济指标调控目标与工作目标》、《关于泰州市**区2011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关于**区20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等;牵头对《201*年区政府报告》进行分解。二是做好重点课题调研。围绕载体建设进行专题调研,赴“一区三园”进行深入调研,形成《产业化、资本化、城市化推进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路径研究》、《完善机制体制破解发展难题》两篇调研报告;牵头组织经信局、科技局、统计局、文化新局等部门围绕江苏省现代化指标体系展开调研,形成《**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对策研究》。三是加强经济运行分析。从新能源、电子信息、机械加工等领域,筛选出工业企业32家,初步建立32家工业企业监测点制度,从企业运行质态、运行前景趋势、生产存在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监测分析;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提高经济运行分析质量,每个季度都形成相关经济形势分析材料。
4、服务业取得新发展。一是服务业各项指标预计全面完成。预计全年共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61.35亿元,同比增长12.3%,占GDp比重达到45.8%;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6亿元,同比增长13.6%;实现服务业税收29.2亿元,同比增长20%;预计完成服务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34亿元,同比增长20%。二是重点企业运行良好。中百一店、金鹰国际、会宾楼宾馆、苏宁电器、嘉銮国际大酒店、长宏钢材等6家市“833工程”重点企业1-9月实现营业收入20.1亿元,贡献利税2.24亿元。三是服务业集聚功能进一步增强,集聚区层次不断提升。推进城北物流园区发展,帮助园区1-9月实现销售80亿元,物流营业收入3.73亿元,货物周转量3.66亿吨公里,财政收入8597万元,服务业税收7650万元;促进城中商贸圈融合发展,使商圈规模壮大,1-3季度实现销售总额41亿元,同比增长18%;推动东部市场集聚区提档升级,使集聚区1-3季度实现市场成交额45亿元,同比增长16%;指导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目前园区正在进行核心区框架建设,文化创意大楼已经进行桩基建设,八尾猫等文创项目正在进行成果转化。
5、改革改制取得新成绩。一是突出对改革遗留问题的化解与处理。今年先后对常发锋陵、五金公司、食品公司等企业改制历史遗留问题果断进行处置,妥善分流安置职工,支付职工经济补偿金800余万元。二是切实维护职工权益,努力化解改制矛盾。今年以来,先后协调处理了工商经济服务公司、雪梅集团、五金公司、大冯医院、常发锋陵等近10余家已改制企业或单位职工信访的矛盾协调、会办、接待工作,未发生一起因企业改革改制而引发职工赴省进京上访事件。三是全区金融工作有所突破。区金融工作办公室实体运作以来完成了全区企业债券发行调查和申报的各项准备工作,全市首家区级创业投资企业海为创投公司已完成市级备案和省级申报工作。重点强化对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风险防控监管工作,加强对全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的风险防控监管工作。牵头开展全区5家融资平台与驻区15家商业银行银企协调对接工作,拓宽融资平台的融资渠道。四是全区医改进程明显加快。调整充实以常务副区长、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区医改领导小组。对接和分解了市下全年目标任务,牵头完成大冯医院回购工作,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村卫生室已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改革,全面深化绩效分配制度、人事制度、补偿制度改革。
6、民生工程取得新实效。一是“和谐**”城乡统筹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管理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会同政法局、公安**分局、民政局、司法局、人计局等部门细致调研,提出了整合社会服务管理资源,建立社区服务管理网格体系,实现各部门相关工作与社区服务管理的良性互动的总体思路。社区和村通过服务系统的应用,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展示自己的作用,在全省“四有一责”建设评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电子保姆”扩大覆盖面。今年底将完成新增1万户“电子保姆”用户的任务,使“电子保姆”用户总数突破2万户。到目前,“电子保姆”已成功实现500多名突发疾病老人的救治响应,受理修理电器、家政服务、日常购物等生活帮助近6万多次,治安报警60次,火灾报警5次,煤气泄漏报警40次,成功劝说2位轻生老人。三是便民信息亭项目快速推进。今年底将新建60个便民信息亭,实现电费、水费、燃气费等各类费用的查询、交纳和社保、就业、政务等各类信息的查询功能。到目前,信息亭已为市区政府更新政务信息10000余条,为老百姓代缴费2.8万人次,累计缴费近500万元,月缴费量约40万元,查询就业求职、社保养老金、物价、交通出行等各类便民信息16.6万余条。
7、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果。深入开展“廉政教育普及月”活动,邀请区纪局领导进行专题廉政教育宣讲,全体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参加学习。会后总结形成了三点廉政准则:一要加强廉政和勤政的有机统一,既要杜绝有形的腐败,也要杜绝消极怠工式的无形腐败;二要加大对反腐倡廉的宣传力度,做好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三要加强廉政教育的贯彻落实,加强团结合作,树立发改局整体形象。
今年来,我们尽管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工作创新性还不够,二是政治业务学习时间不多,三是自身建设还需加强。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我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下一步,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改进。
二、201*年工作计划
贯彻落实十八大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综合改革试点的机遇,大力弘扬“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充分激发工作热情,以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以敢于担当的作风狠抓工作落实,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当好参谋助手。围绕目标任务开展基础性调研,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围绕重点难点开展建设性调研,不断提升参谋水平;围绕转型升级开展研究性调研,不断推动工作创新。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计划,完成《**区2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监测质量,进一步完善监测点制度,提高监测质量水平,及时完成季度形势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分析提供依据。
2、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努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按照“新上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建成项目抓投产”的要求,对全区重点项目实行分类指导,继续强化“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项目责任机制,制订出每一个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定人、定责、定进度、定要求,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力,确保项目按计划开工、竣工和投产。二是切实加强新增投资监管。全程监管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的实施,督促建设单位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质量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施工单位落实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不擅自提高或降低建设标准、不改变建设内容、不扩大或缩小建设规模,用好国家投资的每一分钱。三是着力破解项目建设难点问题。在征地拆迁问题上,研究新老政策的不同之处,灵活运用法律法规,探索出适合我区实际情况的工作方法,依法合规推进征地拆迁,强力推进项目进度;针对融资难问题,拓宽视野,多渠道、多途径地筹集资金,重点做好城北棚户区改造项目、工业园区文化创意园等项目和开发银行合作,做好**资产公司企业债券二期的准备工作,努力化解资金难题。
3、发改局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打造‘三张名片’,建设‘五个**’,争创全市转型升级先行区”的目标,以“项目推进、规划分析、服务发展、改革改制、民生工程”等为抓手,创新思路、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201*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项目推进取得新进展。201*年,我局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促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措施来抓。年初与区镇街园区及相关部门多次沟通、反复衔接、认真测算,筛选提出了196个项目,当年计划投资157.6亿元,在此基础上,报区政府研究同意后,分解下达了各镇街园区及相关部门201*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确保了区局、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围绕城市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新能源产业及社会事业等领域,提出了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投资持续增长具有重要影响的40个市列重点建设项目,有力带动了全区项目建设。截止10月底,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2亿元,同比增长22.46%,占计划的78.37%。预计全年完成投资总量206亿元,增长20%。一是今年我区列入市考核的40个重点项目总体进展顺利。其中海曙颐园一期项目、韵梅苑一期项目、智堡初级中学、碧桂园商业街、天和食品有限公司生猪屠宰中心等项目都竣工,其他项目按照要求完成序时进度。二是服务业重大项目推进力度不断加大。按照加快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服务业转型升级“十大工程”项目,截止目前,“十大工程”已全部开工,开工率达到100%,1-3季度完成投资16.4亿元,完成计划的78%。三是继续推进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项目。协调解决宁启铁路复线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加快了项目建设的进度。
2、项目上争取得新突破。一是资金上争方面:到目前为止,共上争项目资金1816万元。其中:九龙道路拓宽改造和泰东泰渔路修改2个项目,争取到国家和省各类建设资金410万元;九龙镇中心卫生院等社会事业类项目4个,获扶持资金175万元;基层农技推广、动物防疫能力建设、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等项目获中央预算内投资93万元;蓝宝石单晶基片、pSS基片生产项目获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480万元;天利粮食物流中心等9个项目争取市服务业引导资金扶持金额约400万元;泰州市龙祥智业网络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单位)获得市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奖补资金共计58万元;文化创意综合体获得省服务业引导资金200万元。二是项目融资方面:协助**工业园区包装十里铺新农村建设项目,获中国建设银行贷款2亿元;协助包装城北棚户区项目,获国开行贷款7.8亿元。三是土地点供方面:林海集团锂电池及100万辆电动车生产项目、申视塑料年产5万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增强复合管项目符合土地点供条件,目前已完成项目备案审批工作。
3、规划分析取得新成效。一是做好计划的编制。编制了《201*年主要经济指标调控目标与工作目标》、《关于泰州市**区2011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关于**区20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等;牵头对《201*年区政府报告》进行分解。二是做好重点课题调研。围绕载体建设进行专题调研,赴“一区三园”进行深入调研,形成《产业化、资本化、城市化推进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路径研究》、《完善机制体制破解发展难题》两篇调研报告;牵头组织经信局、科技局、统计局、文化新局等部门围绕江苏省现代化指标体系展开调研,形成《**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对策研究》。三是加强经济运行分析。从新能源、电子信息、机械加工等领域,筛选出工业企业32家,初步建立32家工业企业监测点制度,从企业运行质态、运行前景趋势、生产存在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监测分析;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提高经济运行分析质量,每个季度都形成相关经济形势分析材料。
4、服务业取得新发展。一是服务业各项指标预计全面完成。预计全年共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61.35亿元,同比增长12.3%,占GDp比重达到45.8%;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6亿元,同比增长13.6%;实现服务业税收29.2亿元,同比增长20%;预计完成服务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34亿元,同比增长20%。二是重点企业运行良好。中百一店、金鹰国际、会宾楼宾馆、苏宁电器、嘉銮国际大酒店、长宏钢材等6家市“833工程”重点企业1-9月实现营业收入20.1亿元,贡献利税2.24亿元。三是服务业集聚功能进一步增强,集聚区层次不断提升。推进城北物流园区发展,帮助园区1-9月实现销售80亿元,物流营业收入3.73亿元,货物周转量3.66亿吨公里,财政收入8597万元,服务业税收7650万元;促进城中商贸圈融合发展,使商圈规模壮大,1-3季度实现销售总额41亿元,同比增长18%;推动东部市场集聚区提档升级,使集聚区1-3季度实现市场成交额45亿元,同比增长16%;指导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目前园区正在进行核心区框架建设,文化创意大楼已经进行桩基建设,八尾猫等文创项目正在进行成果转化。
5、改革改制取得新成绩。一是突出对改革遗留问题的化解与处理。今年先后对常发锋陵、五金公司、食品公司等企业改制历史遗留问题果断进行处置,妥善分流安置职工,支付职工经济补偿金800余万元。二是切实维护职工权益,努力化解改制矛盾。今年以来,先后协调处理了工商经济服务公司、雪梅集团、五金公司、大冯医院、常发锋陵等近10余家已改制企业或单位职工信访的矛盾协调、会办、接待工作,未发生一起因企业改革改制而引发职工赴省进京上访事件。三是全区金融工作有所突破。区金融工作办公室实体运作以来完成了全区企业债券发行调查和申报的各项准备工作,全市首家区级创业投资企业海为创投公司已完成市级备案和省级申报工作。重点强化对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风险防控监管工作,加强对全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的风险防控监管工作。牵头开展全区5家融资平台与驻区15家商业银行银企协调对接工作,拓宽融资平台的融资渠道。四是全区医改进程明显加快。调整充实以常务副区长、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区医改领导小组。对接和分解了市下全年目标任务,牵头完成大冯医院回购工作,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村卫生室已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改革,全面深化绩效分配制度、人事制度、补偿制度改革。
6、民生工程取得新实效。一是“和谐**”城乡统筹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管理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会同政法局、公安**分局、民政局、司法局、人计局等部门细致调研,提出了整合社会服务管理资源,建立社区服务管理网格体系,实现各部门相关工作与社区服务管理的良性互动的总体思路。社区和村通过服务系统的应用,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展示自己的作用,在全省“四有一责”建设评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电子保姆”扩大覆盖面。今年底将完成新增1万户“电子保姆”用户的任务,使“电子保姆”用户总数突破2万户。到目前,“电子保姆”已成功实现500多名突发疾病老人的救治响应,受理修理电器、家政服务、日常购物等生活帮助近6万多次,治安报警60次,火灾报警5次,煤气泄漏报警40次,成功劝说2位轻生老人。三是便民信息亭项目快速推进。今年底将新建60个便民信息亭,实现电费、水费、燃气费等各类费用的查询、交纳和社保、就业、政务等各类信息的查询功能。到目前,信息亭已为市区政府更新政务信息10000余条,为老百姓代缴费2.8万人次,累计缴费近500万元,月缴费量约40万元,查询就业求职、社保养老金、物价、交通出行等各类便民信息16.6万余条。
7、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果。深入开展“廉政教育普及月”活动,邀请区纪局领导进行专题廉政教育宣讲,全体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参加学习。会后总结形成了三点廉政准则:一要加强廉政和勤政的有机统一,既要杜绝有形的腐败,也要杜绝消极怠工式的无形腐败;二要加大对反腐倡廉的宣传力度,做好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三要加强廉政教育的贯彻落实,加强团结合作,树立发改局整体形象。
今年来,我们尽管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工作创新性还不够,二是政治业务学习时间不多,三是自身建设还需加强。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我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下一步,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改进。
二、201*年工作计划
贯彻落实十八大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综合改革试点的机遇,大力弘扬“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充分激发工作热情,以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以敢于担当的作风狠抓工作落实,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当好参谋助手。围绕目标任务开展基础性调研,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围绕重点难点开展建设性调研,不断提升参谋水平;围绕转型升级开展研究性调研,不断推动工作创新。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计划,完成《**区2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监测质量,进一步完善监测点制度,提高监测质量水平,及时完成季度形势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分析提供依据。
2、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努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按照“新上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建成项目抓投产”的要求,对全区重点项目实行分类指导,继续强化“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项目责任机制,制订出每一个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定人、定责、定进度、定要求,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力,确保项目按计划开工、竣工和投产。二是切实加强新增投资监管。全程监管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的实施,督促建设单位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质量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施工单位落实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不擅自提高或降低建设标准、不改变建设内容、不扩大或缩小建设规模,用好国家投资的每一分钱。三是着力破解项目建设难点问题。在征地拆迁问题上,研究新老政策的不同之处,灵活运用法律法规,探索出适合我区实际情况的工作方法,依法合规推进征地拆迁,强力推进项目进度;针对融资难问题,拓宽视野,多渠道、多途径地筹集资金,重点做好城北棚户区改造项目、工业园区文化创意园等项目和开发银行合作,做好**资产公司企业债券二期的准备工作,努力化解资金难题。
3、强化服务业运行。一是认真挖掘原有服务业态发展的新特征,对趋于规模化的现代商贸业、集团化的产品市场服务业和区域化的物流业等进行调查研究,形成相应的发展思路供区政府决策;二是积极把握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新形势,对能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型服务业态,如服务外包产业、创意产业等进行调查研究,把握我区新型服务业态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三是深入研究服务业区域发展的新动向,对城北物流园区、西坝口商贸圈、城东市场集聚区等服务业发展区域的产业发展、网点布局等进行深入调研,掌握区域发展新动向。
4、推动改革改制。一是狠抓关键举措,全面推进企业改制进程。结合区情,对已改制的企业要在不断完善现有行政调解各项措施的基础上不断引进改制领域的大调解机制,探索引进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着并举,缓和、钝化改革改制引发的矛盾与纠纷,维护改制企业与职工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正在酝酿改制企业,要充分尊重职工的民主权益,全面发挥企业工会和职代会的作用,尽最大可能增加职工安置的渠道和可供选择分流的方式,对特殊群体职工应给予充分照顾,努力营造和谐改制的氛围。二是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照省市医改全年工作目标要求,围绕主攻方向,狠抓关键环节,全面落实和推进区级政府举办的基层乡镇及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改革。
5、加强金融监管。一是继续跟踪和协调省相关部门做好新一全区金融生态区达标创优申报工作,对照金融生态区要求,配合市人行做好全区各家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规范和考核工作。做好海为创投公司省级备案和资金上争工作。二是牵头和强化对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风险防控监管工作,加强与区农工办、经信局、商务局的协调配合,重点加强对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的风险防控监管工作。
6、完善平台建设。一是在“和谐**”城乡统筹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系统方面,加强对政府服务和社会服务的整合力度,实现管理系统、网站群与信息亭、远程求救求助呼叫系统的互动,实现一个平台全覆盖。二是在“电子保姆”方面,进一步加强对“电子保姆”服务工作的监管,督促其进一步完善求救求助的手段和功能,与通信运营商展开合作,将单一的通过“电子保姆”实现求救求助功能的服务方式,拓展到手机、网站、WAp网、短信、固定电话等多种渠道和方式来实现求救求助服务功能,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三是在便民信息亭建设方面,将进一步拓展软件的服务功能,加大协调力度,全面落实企事业单位的便民数据在信息亭上的应用;加强对信息亭点的规范管理,加大对农村地区应用的扶持,帮助信息亭公司拓展多元化经营思路,切实加强便民信息亭服务城乡居民的效果。,形成相应的发展思路供区政府决策;二是积极把握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新形势,对能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型服务业态,如服务外包产业、创意产业等进行调查研究,把握我区新型服务业态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三是深入研究服务业区域发展的新动向,对城北物流园区、西坝口商贸圈、城东市场集聚区等服务业发展区域的产业发展、网点布局等进行深入调研,掌握区域发展新动向。
4、推动改革改制。一是狠抓关键举措,全面推进企业改制进程。结合区情,对已改制的企业要在不断完善现有行政调解各项措施的基础上不断引进改制领域的大调解机制,探索引进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着并举,缓和、钝化改革改制引发的矛盾与纠纷,维护改制企业与职工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正在酝酿改制企业,要充分尊重职工的民主权益,全面发挥企业工会和职代会的作用,尽最大可能增加职工安置的渠道和可供选择分流的方式,对特殊群体职工应给予充分照顾,努力营造和谐改制的氛围。二是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照省市医改全年工作目标要求,围绕主攻方向,狠抓关键环节,全面落实和推进区级政府举办的基层乡镇及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改革。
5、加强金融监管。一是继续跟踪和协调省相关部门做好新一全区金融生态区达标创优申报工作,对照金融生态区要求,配合市人行做好全区各家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规范和考核工作。做好海为创投公司省级备案和资金上争工作。二是牵头和强化对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风险防控监管工作,加强与区农工办、经信局、商务局的协调配合,重点加强对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的风险防控监管工作。
6、完善平台建设。一是在“和谐**”城乡统筹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系统方面,加强对政府服务和社会服务的整合力度,实现管理系统、网站群与信息亭、远程求救求助呼叫系统的互动,实现一个平台全覆盖。二是在“电子保姆”方面,进一步加强对“电子保姆”服务工作的监管,督促其进一步完善求救求助的手段和功能,与通信运营商展开合作,将单一的通过“电子保姆”实现求救求助功能的服务方式,拓展到手机、网站、WAp网、短信、固定电话等多种渠道和方式来实现求救求助服务功能,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三是在便民信息亭建设方面,将进一步拓展软件的服务功能,加大协调力度,全面落实企事业单位的便民数据在信息亭上的应用;加强对信息亭点的规范管理,加大对农村地区应用的扶持,帮助信息亭公司拓展多元化经营思路,切实加强便民信息亭服务城乡居民的效果。
第四篇:发改局工作总结
发改局工作总结
柯桥区发展和改革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1234”总体思路,按照省、市发改委的工作要求,全体干部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我局以“突出形势研判、当好决策参谋;突出服务重点、搞好项目争取;突出民生和谐、抓好统筹改革;突出作风建设、提升队伍素质”为工作重点,全力以赴开展各项工作,全年共争取到中央和省、市专项资金4528万元,扩大有效投资、服务业发展、村邮站信报箱建设运营、小城市培育和中心镇建设等四项工作考核列全市各县(市、区)第一,浙商回归工作考核列全市各县(市、区)第二。我局荣获2012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优秀单位、2013全省发展改革系统改革推进工作专项考核优秀单位、2013区机关部门一等奖单位,2013政务信息考核列全省发改系统各县(市、区)第一,行风评议在上年获得“进位奖”的基础上2013年又提升了2位。
(一)围绕服务大局,着力提高调研谋划水平
1、强化规划计划,谋划科学发展
完成《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柯桥区“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并顺利通过区人大常委会审议。认真做好2013年镇街(开发区)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调整完善和考核指标分解下达工作。扎实推进东南部区域协调发展,18只项目新列入扶持计划。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03.05亿元,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2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29.5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36.18亿元,分别增长3.2%、7.7%、10.2%。完成财政总收入135.77亿元,增长6.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7.57亿元,增长10.1%。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821元,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4173元,增长10.8%。
2、强化课题调研,服务领导决策
制定全局课题调研计划,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进度和责任分工。出台组建“年轻干部调研团队”实施方案,建立教育培训、实践锻炼、长效管理“九个一”制度,着力强化年轻干部调研能力。设立《发展和改革工作简报?调研与参谋》专刊,完成《谋划推进重大项目的思考与建议》、《柯桥区经济增长潜力分析和趋势预测》、《上海自贸区对我区未来发展影响的前瞻性分析》等13只优秀调研课题,课题成果得到了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完成《全区重大项目谋划推进实施方案》,致力强化重大项目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3、强化经济监测,把握运行动态
进一步完善省经济运行区域监测网络的维护和运行工作,切实加大对重点平台、行业企业、专业市场的动态监测分析力度,认真撰写调研分析报告。为加强对我区经济、投资、中心镇运行形势调研和重点课题调研工作,及时分析完成季度、半经济形势、投资形势、服务业、中心镇运行情况的分析报告和事关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成果,提出对策建议供区委、区政府决策参考。
(二)围绕转型升级,着力推动要素争取工作
1、全力争取上级各类资源要素
积极做好2013年中央、省、市项目资金申报争取工作。12只项目新增列入2013年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其中3只为预安排项目),14只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续建名单,4只项目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名单,10只项目列入浙江省“411”计划,8只项目列入2013年省重大工业项目建设计划,37只项目列入市“新三年建设计划”2013年实施计划。4只项目列入201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争取中央资金2963万元;6只项目列入省服务业重大项目,2只项目争取到省服务业引导资金350万元;1只项目列入省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资金项目,争取资金60万元;4只项目列入2013年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补助资金项目,争取资金1000万元;1只项目列入2013年省循环经济专项资金补助项目,争取资金25万元。争取到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2013年省财政配套补助资金130万元。申报成功柯桥区中心城建投公司15亿元债券、精工钢构4.5亿元企业债券和永利集团5亿元企业债券并顺利发行,共募集资金24.5亿元。
2、扎实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积极贯彻“服务业兴区”战略,与相关部门共同推进中国轻纺城、商贸、物流、金融、会展、创意等重点行业发展。全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436.18亿元,增长10.2%,比地区生产总值增幅高出1.7个百分点,比工业增加值增幅高出2.5个百分点。三产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9.5%,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按照“一城三园”要求,摸排了一批重要物流项目。全年完成服务业投资245.74亿元,同比增长18.1%。其中22个省市级服务业重大项目完成投资69.36亿元。我区的浙江中国轻纺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浙江中兴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和浙江蓝天文化影视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荣获全市服务业龙头骨干企业突出贡献奖。编制完成《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并通过评审,提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若干意见》并由区委办发文实施。
3、大力推进浙商回归工作
大力实施浙商回归工作,通过开展“浙商之春”走访慰问、杭州异地商会推介会、越商家乡行等活动,鼓励越商回乡投资。组织参加越商大会、哈洽会等各种洽谈会,加大越商项目招商和管理。编制完成“浙商回归”三年规划,为区委区政府出台回归政策提供服务。全年全区共上报回归项目75只,其中,省外项目56只,到位资金45.42亿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22.76%;市外省内项目19只,到位资金16.53亿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37.75%。积极推进山海协作工程,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与XX市合作共建“柯桥—江山山海协作产业园”并实质性启动,在资源要素特别是土地指标上进行协作对接,发展态势良好。
(三)围绕稳定增长,着力强化重大项目管理
1、完善项目管理机制
做好新成立的柯桥区重大项目建设工作推进组的日常工作,落实主要领导对20个重中之重项目每月开展专题督查的相关事项,强化政府性投资项目和“三个一批”项目考核,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联席会审,明确规划、资金来源、项目用地等,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快项目建设。全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3.32亿元,同比增长17.0%,其中,工业投资254.9亿元,同比增长15.8%;政府性投资项目累计完成222.6亿元,其中当年完成120.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8%和64.8%。全区“三个一批”项目当年累计完成投资225.65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44.8%。
2、提升“模拟审批”工作机制
为推动政府投资项目快速审批,会同行政服务中心下发了《深化和完善模拟审批工作机制的通知》意见,通过整合归并政府投资项目前置审批事项、压缩和合并审批环节、取消部分项目的前置审批等工作举措,提高了项目审批效率,模拟审批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目前共有62只项目实行了模拟审批,已完成模拟审批项目41只,平均每只项目可提前2个月时间。我区的“模拟审批”工作多次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好评,为我区实施的高效审批试点工作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3、推动循环经济示范区创建工作 根据省发改委下发的《浙江省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市区实施方案》,我区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市区创建活动,成为第一批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地区。按照《实施方案》有关要求,我局委托绍兴文理学院编制了《柯桥区创建浙江省循环经济示范区实施方案》和《柯桥区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目前《实施方案》已报省发改委评审。
(四)围绕深化改革,着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1、深入推进中心镇和小城市培育
进一步完善省市级小城市试点镇工作制度,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2013年,钱清镇在2012小城市培育试点考核中位列第十名,在获得专项补助资金4000万元的基础上再获奖励资金250万元;钱清镇的小城市培育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初步评审。钱清镇、平水镇确定为全市小城市培育发展优胜单位,占全市表彰单位的五分之二。全年我区6个省、市中心镇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128.6亿元,财政总收入48.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8.4亿元,工业性投资175.7亿元,同比增长5.8%、4.8%、17.9%和17.1%,分别占全区的60.7%、36.0%、39.4%和68.9%。
2、认真做好农保专项工作
顺利完成2013年柯桥区农村住房保险投保工作,投保农户共计180074户,参保率达到100%。全区共计投保大小麦6715.5亩,保险总额达201.5万元。顺利开展2013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全区投保水稻面积达到89208亩,同比增长62.6%,生猪(包括母猪)投保274户,保额382万元,同比增长34%。由于2013年我区遭受历史罕见的连续高温干旱天气,我局积极开展对参加农业保险的晚稻受灾农户进行救灾补助工作,我区实际补助款76.27万元,已及时划拨到镇,由镇及时补助到户。
3、大力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下发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筹资机制、保障内容、承办方式、监督管理和工作要求。落实承办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进一步完善了我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以“医药分离”为重点,落实零差率,全面实施区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目前运行态势平稳,群众反映良好。
(五)围绕改善民生,着力维护价格秩序稳定
1、价格监测能力不断强化
加强对菜篮子、粮、油等生活必需品价格和重要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动态监测分析,适时增加监测品种,增强监测频率。每月发布一期《价格监测月报》。加强对重大节假日、极端天气、禽流感时期民生商品价格专项监测预警。完善了民生商品价格信息公开平台,提高平台使用价值,目前公开平台点击率累计达430多万人次,真正为民生带来实惠。
2、惠民惠企作用不断发挥
积极稳妥推进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各项价格政策,在认真调查测算、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污水预处理、污泥处置和建筑泥浆(渣土)处理收费标准方案。开展行政事业性收费审验,做好对涉及行政审批中介收费调查清理工作,降低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配合区印染工业协会提请省物价局对我区染化料价格开展反垄断调查,采用约谈、提醒、告诫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染化料价格垄断行为的发生。继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在不断总结提炼基础上,每月加强对医院日常运行监测分析和指导,减轻病人负担。研究完善公墓价格、幼儿园、风景名胜门票、公交车、物业等收费管理办法,规范价格行为。
3、价格监管水平不断提升
开展供水、污水收集处理、天然气营运成本和教育培养成本等13项成本调查与监审,共核减不合理成本8952.63万元,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成本依据。根据省、市物价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和我区的价格收费检查计划,在全区涉农涉企、旅游、医药和教育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行业中开展价格行为、收费标准专项检查。全年立案查处价格违法行为3起,经济制裁近20万元,“绍县价检处2012]1号行政处罚案”被评为2012全县十佳行政处罚案件。开展重要节假日和h7n9禽流感等突发事件和敏感时段的市场价格监管,加强市场巡查。认真办理价格投诉举报,全年共受理各类价格投诉举报123件,现已全部办结,退还消费者19920余元,有效规范了市场价格秩序。
(六)围绕“六比六评”,着力提升发改队伍形象
1、规范行为落实责任
编制《XX县发改局工作手册》,完善规范议事规则、审批事项、经费开支等工作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育教育管理,推进我局干部队伍年轻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个严禁”精神,全年全局无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2、提升素质历练队伍
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坚持每周学习制度,将“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认真传达学习国家和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组织干部参加各种形式的理论和业务培训,不断增强干部的凝聚力、执行力、服务力。通过开展“学习之星”、“六比六评”、“创新亮点工作”等评选活动,进一步提高和巩固广大干部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
3、改变作风树立形象
加大对局岗位责任制、局重点工作和作风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督查考核力度,认真做好人大政协建议的答复办理,满意率100%。认真开展联镇联村联企活动,路(河)长制、行政主职每周效能考核、科所室长以上每周交流等专项工作。分别向联系村平水镇祝家村和整转帮扶村齐贤镇鉴湖村提供帮扶资金10万和5万元,实实在在为基层为百姓办实事。
第五篇:2019发改局工作总结
2019发改局工作总结
2019工作总结(发改局)
201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发改委的指导支持下,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始终服务全县发展大局,各项工作推进顺利,取得明显实效。荣获“全市发改系统综合考核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单位、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单位、服务城建工作先进单位、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发展全域旅游工作先进单位、服务物流业发展先进单位、环境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等十余项荣誉称号。
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亮点鲜明
一是组织编制了《x县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明确转换方向。以“四新”促“四化”实现“四提”,重点培育“4+4”产业集群,提出“一区引领、两城驱动、多点突破、全域推进”的转换布局。二是按照“投资要大、技术要强、业态要新、贡献要大”的思路,建立了x县新旧动能转换“四新四化”项目库。共纳入项目x个,其中x个项目列入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四新四化”项目库,计划总投资x亿元,累计完成投资x亿元;有x个项目列入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一批优选项目名单,数量居全市各县区首位,x个项目计划总投资x亿元,已完成投资x亿元,投资完成率x%;三是顺利推进“三个一百”计划。组织提报了全县高成长性企业和百强创新平台,共有x个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x家高成长性企业、x个创新平台纳入市“三个100”计划。在2019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现场观摩中获得第一名好成绩。
二、项目资金人才争取工作成果显著。
一年来,共成功争取各类上级资金项目x个,各类上级资金x亿元;成功引进b类创新人才和西部隆起带急需紧缺人才x人,共获得资助资金x万元;成功组织申报并获批2019年省级工程研究中心x家和市级工程研究中心x家;成功招引项目x个。共争取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上级资金项目x个,资金x亿元;帮助x机械有限公司等x家企业积极申报省市级工程实验室和技术中心。
三、市级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今年,共争取实施重点项目x个,计划总投资x亿元。共成功申报省市重大项目x个,其中省新旧动能优选项目x个,市级重点项目x个,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x个。计划总投资x亿元。其中,省级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计划总投资x亿元;市级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x亿元;市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计划总投资x亿元。
四、项目审批监管工作不断规范
按照“放、管、服”三位一体的要求,加快推进投资审批改革工作。经发改局审批、核准、备案的项目共x个,项目总投资超过x亿元,项目规模和质量大幅提升。机构改革后,局的行政审批职能划转到县行政审批局,局的工作重点将放在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管和上级资金项目管理上,工作中除采用现场督查的方式外,在全市率先采用委托第三方机构跟踪审核的模式,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原则,加强上级资金项目的监管,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切实发挥扶持资金的最大效用,为下步争取更多无偿资金打好基础。
五、服务业发展结构更趋优化
2019年全县服务业发展总体保持平稳,呈现稳中趋升态势,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x亿元;实现服务业投资x亿元,增长x%,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x%;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x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x:x:x,服务业占比提高了x个百分点。成功争取我县被列为省级服务业重点城区,x风情谷被列为省级重点服务园区,x医院被列为省级重点服务业企业,x物流项目被列为省级服务业重点项目;成功争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获得中央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x万元。组织完成了服务业企业亩产效益评价工作,加快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成功为x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x争取2019年省级服务业专业人才奖励,获得个人奖励x万元,这是全市唯一一个获得此荣誉的专业人才;今年全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x亿元,增长x%,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x%;实现服务业投资x亿元,增长x%。
六、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抓好行业扶贫工作。在全县行业扶贫、六条扶贫线中,局里主要承担县里的光伏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两项扶贫工作。光伏扶贫项目总投资x亿元,规模占全市总规模的三分之一。今年,已累计发电x亿度电,实现收益x万元;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全部完成搬迁工作任务,居全市第一。全部安置区累计完成投资x亿元,建设安置住房x套、总建筑面积x万平方米,并建设完成了道路硬化、饮水管网、新建幼儿园、卫生室、便民服务中心、广场等配套基础设施x处。有关面积超标、档案资料整理、工程竣工验收等问题已整改完成。二是抓好第一书记帮扶促增收。今年以来,全局有x位同志任县选派第一书记、副书记,驻村以来,充分发挥驻村帮扶作用,切实解决贫困村的实际困难。累计争取各类资金x万元,用于改善村集体道路、办公场所等生产、生活条件,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三是牵头组织好东西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根据省、市委要求部署,积极与x省x县和x市x县对接,县主要领导带队,开展实地调研、签订帮扶协议并落实帮扶资金,分别向x县和x县捐赠援建资金x万元和x万元。
七、其他工作有序实施
在完成常规重点工作的基础上,还认真完成了县委县府安排的综治、维稳、“两城同创”等其他工作;认真完成人大(政协)提案办理、市民热线答复、结亲连心等工作。今年以来,共受理人大提案x条,办结率、答复率、满意率均为x%;共受理市民12345热线来电x条,办结率、答复率、满意率均为x%;认真组织开展干部联系群众结亲连心工作,在全县干部联系群众结亲连心工作季度、半年、年终抽查中均获得满分。
今年,虽然开展许多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县委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谋助手作用发挥得不够。深入实际开展调研较少,没有形成高质量可采用供参考的调研报告。二是工作标准还有待提升。发改局作为县政府工作部门之一,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工作中有时存在工作完成质量和效率不高的问题。三是抓落实的力度还需加大。牵头承担的重点任务逐渐增多,项目资金争取、生态功能区建设、光伏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双招双引”等重点工作接踵而至,但是从实际执行情况看,还存在着工作思路理不清、工作重点抓不准、工作方法单一等问题。
下步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
新发展理念,勇于担当,狠抓落实。
一是围绕作风建设抓从严治党。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严格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以“零容忍”的态度推进正风肃纪。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夯实党风廉政建设。
二是围绕上级政策抓资金项目争取。紧密结合国家、省、市产业政策和重大项目投资计划,立足全县资源特色优势,着力在城市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特色园区、乡村振兴、社会事业等方面,早规划,早研究,早储备一批能够吸引上级扶持的项目和科技创新平台,并加强与国家、省、市发改委的联系,加大争取力度。
三是围绕经济形势抓分析调研。强化职能作用,重点围绕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乡村振兴、固定资产投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业经济运行、社会事业发展、市场价格运行、能源资源利用、重点项目建设以及服务业发展等重大课题,沉下心去深入开展调研,搜集第一手资料,认真总结分析,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可靠参考依据,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是围绕动能转换抓项目建设。把“双招双引”作为2019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来抓,以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载体,在“4+4”产业集群基础上,选择高端食品、装备制造、高端化工和精品旅游等作为主导产业进行招引培育,打造影响力更大、带动力更强、特色更加鲜明的主导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