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林农生产生活情况调研报告(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17:09: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族地区林农生产生活情况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族地区林农生产生活情况调研报告》。

第一篇:民族地区林农生产生活情况调研报告

民族地区林农生产生活情况调研报告

会同县人大民侨工委

为了全面准确地掌握我县林农生产生活情况,推动解决多年来反映强烈的“三林”问题,促进林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省市人大民侨外委的工作安排,县人大民侨工委与民宗局组成调研组,于5月2日至16日对我县林农生产生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会同县地处湘西边陲,怀化市南部,是全国南方重点林区县、全国21个楠竹生产示范县和南方集体林区12个用材林基地县之一,享有“广木之乡”、“楠竹之乡”美誉,境内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与湘西南周边县一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一块“神奇的绿洲”。全县国土总面积2248平方公里,辖8镇17乡,345个村,12个居委会,总人口35.6万,其中侗、苗等少数民族人口占63.8%。林业是我县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长期以来,历届县委、人大、政府对林业工作都十分重视,坚持将其作为“三个第一”(第一财源、第一产业、第一工作重点)来抓。进入新世纪后,确立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发展“一木一竹两茶”、实现“木、竹、药、油、茶生产加工大县”的奋斗目标,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狠抓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林业的长足发展。目前,全县林地面积255.35万亩,占国土面积的75.7%,森林蓄积量649.5万立方米,立竹蓄积7000万根、森林覆盖率72.15%,森林资源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良好态势。

二、近年来服务林农的主要情况

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自启动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严格操作,狠抓质量,林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果。到目前为止,全县确权发证已完成现场核实面积233.3万亩,占任务的94.0%,发放林权证91545本。实施林改后,我县的林业产权进一步明晰,林农的经营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发展林业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林权到户,林农造林积极性明显提高,社会造林的比率从林改前的70%提高到林改后的90%以上,中幼林管护和森林防火的意识也明显增强。在配套改革方面,2009年开始实施森林采伐制度改革,实行木材采伐计划入村到户阳光行动,解决了林农销售难的问题。近年来,我县的采伐计划按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按程序下达,使3609户林农在改革中受益;育林基金改革将育林基金征收标准从林木产品销售收入的20%降至10%,单独此项,林农每年增加收入数百万元;森林保险每年投保233万亩,2011年共赔付70余万元,为林农解决了发展林业的后顾之忧。并且,林权证发放以后,我县林木林地流转和林权抵押贷款呈现出逐年增长态势,2011年,全县办理流转变更登记539宗,面积34900亩,通过林权抵押登记发放贷款1560万元。

2、三大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县采取有效措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了林业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切实推动了林业发展进程。在第一产业上,着力建设林产品基地。按照“固杉、增松、提茶、活竹、观景”的基地发展思路,大力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工业原料林、楠竹丰产林等,自“十一五”以来,我县每年实施造林绿化5万余亩,增强了木竹供给能力和资源战略储备;加强了以高产油茶为主的经济林、中药材、花卉苗木等特色基地建设。在第二产业上,围绕我县“纸业、板业、竹业、油业”四大林工产业,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产品质量,做大龙头企业,拓展产业领域,构筑了较为顺畅的市场销售网络体系,“大湘西”牌细木工板、“鹰嘴界”牌茶叶、“珍湘”牌植物油等有机产品远销国内外,林业产值达2.6亿元。并且,我县决定建设“竹木生态工业园”,整顿本地企业、吸引外地名牌企业到园区内集中加工,推动林产品精深加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促进林农增收致富。在第三产业上,按照旅游统一规划,加快了湖南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炎帝故里、粟裕故居、高椅古村等旅游景点的生态建设和基础施设建设,并正在申报湿地公园,在加强湿地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同时,种苗产业、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朝阳产业也有了较快发展。

3、生态建设卓有成效。紧紧围绕“建设林业生态强县”目标,重点实施了四大林业生态工程。一是退耕还林工程。自2001年以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5.36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3.8万亩,荒山造林10.46万亩,封山育林1.1万亩。二是完成长防林工程建设33560亩,其中新造11375亩,封山护林22185亩。三是“三边”绿化和义务植树。根据省建设“绿色通道”和市建设“生态示范市”的目标,我县于2009年就开始重点实施“三边”绿化工作,三年来,共计完成“三边”绿化26.98万亩。每年组织义务植树60余万株。四是公益林建设项目。自2004年以来,共区划界定国家重点公益林52.4万亩,县级公益林1.4万亩,通过完善制度,强化措施,使我县的公益林管理纳入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全县生态公益林防护体系基本形成。目前,我县已基本形成以保护区为主体,河流、铁路、公路两旁为基础,粟裕公园、炎帝故里、高椅古村等生态旅游景点为点缀的生态屏障。

4、惠农政策严格落实。坚持利民、惠民,积极落实和制定惠农政策。一是加强林业项目申报和建设。按照“巩固原有项目、做实在建项目、争取优势项目”的发展思路,申报和实施了油茶项目18378亩,森林抚育试点项目1.7万亩,造林补贴试点项目1.3万亩,优材更替项目6000余立方米,木材战略储备项目4000亩等,每年争取到的林业建设项目达40余个。二是加大专项资金的管理。坚持专项管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单独建帐、单独核算,在项目资金管理和林农补助资金发放上,严格按程序、进度和“一卡通”等规定执行,保障了惠农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林农手中,防止了套取、挪用项目资金等违纪违规行为。三是县财政加大投入力度。2010年,我县将工业原料林的造林补助从50元/亩提高到200元/亩,仅此一项,我县林农每年的造林补助收入就达900余万元。

5、资源林政管理全面加强。按照“严管林”的要求,全面加强资源林政管理:一是严格执行森林资源全额管理限额采伐制度。切实加强木材计划、生产、流通等环节管理,多年来没有超过上级下达的限额采伐计划,较好地实现了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二是进一步加大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力度。全县森林病虫害监测率和防治率达85%以上,虫害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森林火警火灾发生率也严格控制在上级核定的指标之内,林业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维护了林农利益。三是切实加大林业执法力度。每年对伐区进行全面检查,成立了林业执法督查大队,负责林业综合执法检查和监督,并在木材检查站安装了监控设备,对木材流通管理实行全面监督。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益林补助过低。按现行标准,我县的公益林补助资金仅10元/亩,其中发放到林农手中的只有8.5元。公益林涉及我县17个乡镇112个行政村2.4万户林农,特别是湖南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多个村全村范围被封禁,公益林范围内的林农每年减收2000余万元,人均每年减收300元,按现行的补助标准,根本无法弥补因无法采伐造成的损失。

2、林地集约难,规模造林难度大。由于林改后,我县林地小班更加细化,平均每个小班不到5亩,且部分林农意识不能转变,自己不经营造林也不让租赁给他人经营,林地集约、规模造林比林改前更难。

3、林业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近年来,个体和私营业主成为我县造林的主要力量,非公有制造林达90%以上。自“十一五”至今,全县造林资金投入达1亿元以上,目前我县林权抵押贷款、林农小额抵押贷款尚未形成较大规模,资金缺乏问题成为制约我县林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4、林工企业精细加工不够。我县林工企业达50余家,但是包括龙头企业在内,在精深加工、自创品牌方面严重不足。

四、建议和请求

1、建议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配套改革。目前,全省林改的主体改革已基本完成,但配套改革是决定林改成果的关键所在,建议在公益林流转、林农合作化经营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调研,出台指导意见。

2、请求增加我县林业建设项目。我县每年的项目资金虽然达3000多万元,但仍不能满足我县林业生态、产业建设的需要,请求省级部门逐步增加我县的项目和专项资金,特别在森林抚育、造林补助等项目上给我们重点林区县以重点关照。

第二篇:关于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林农生产生活的情况汇报

关于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林农生产生活的情况汇报

方正大标宋简体关于林区经济社会状况和林农生产生活的方正大标宋简体

方正大标宋简体情方正大标宋简体方正大标宋简体况方正大标宋简体方正大标宋简体汇方正大标宋简体方正大标宋简体报方正大标宋简体

方正简体县人民政府

方正简体(今年月日)方正简体

方正简体×县方正简体共有方正简体个林业乡镇,方正简体个国营林业采育场,共有林区村方正简体个,方正简体个居委会,方正简体个组,方正简体万户,方正简体万人。方正简体林地面积方正简体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方正简体;方正简体水田面积方正简体亩,占全县水田面积的方正简体。方正简体全县森林覆盖率为方正简体,活立木总蓄积方正简体万立方米。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全县林地按使用权分:国有林地方正简体万亩,占林地面积的方正简体;集体林地方正简体万亩,占林地面积的方正简体;个人部分方正简体亩。林地按森林类别分:生态公益林地方正简体万亩,占林地面积方正简体;商品林地方正简体万亩,占林地面积的方正简体。

一、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林农生产生活基本情况

方正简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被列为省级贫困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来,我县林区不断发展,林区人民为开发建设林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先后向国家提供商品材方正简体多万立方米,税费方正简体亿多元。但是,由于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林区经济发展速度减慢,林农增收困难,返贫现象严重。方正简体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方正简体

(一)粮食严重不足方正简体

方正简体林农以林为生,在方正简体年以前林农粮食靠自产粮、定销粮和造林抚育补助粮维持生计,每年自产粮方正简体万公斤;林区平价定销粮方正简体万公斤;造林抚育补助粮方正简体万公斤,三项共方正简体万公斤。当时林农方正简体万人,按人均年口粮标准方正简体公斤测算,人均年口粮达方正简体公斤、吃饭问题已经解决。方正简体年以后,林区平价定销粮、造林抚育补助粮被取消,林农吃粮唯一靠自产粮。据方正简体个林业村调查统计,方正简体年自产粮方正简体万公斤,人均方正简体公斤,比方正简体年人均减少口粮方正简体公斤,人均年缺粮方正简体个半月。

方正简体

(二)收入普遍偏低方正简体

方正简体一是林农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方正简体全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正简体元,与此相比,人均低于全县平均值方正简体元以上的有水口镇方正简体元方正简体、两岔河乡方正简体元方正简体,低于方正简体至方正简体元的有湘江乡方正简体元方正简体、花江乡方正简体元方正简体、贝江乡方正简体元方正简体、大锡乡方正简体元方正简体、务江乡方正简体元方正简体。二是林区贫困人口多。目前林区有贫困户方正简体户,占全县贫困户的方正简体,占林区户数的方正简体,贫困户发生率高于全县平均值方正简体个百分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方正简体人,占全县贫困和低收入人口的方正简体,占林区人口的方正简体,贫困和低收入人口发生率高于全县平均值方正简体个百分点;其中绝对贫困人方正简体人,占全县绝对贫困人口的方正简体,占林区人口的方正简体,绝对贫困人口发生率高于全县平均值方正简体个百分点;方正简体至方正简体元的低收入贫困人口方正简体人,占全县低收入贫困人口的方正简体,占林区人口的方正简体,低收入贫困人口发生率高于全县平均值方正简体个百分点。三是木材采伐指标减少。方正简体前每年木材采伐指标有方正简体至方正简体万立方米,人年均方正简体至方正简体立方米,由于木材销售市场看好,木材销售价高,林农人均实得方正简体至方正简体元。方正简体年后,木材采伐指标逐年减少,年采伐量只有方正简体至方正简体万立方米,人年均方正简体至方正简体立方米,加之木材市场疲软,木材销售价降低,林农人均实得只有方正简体至方正简体元,相比人年均减少方正简体至方正简体元。

方正简体由于收入低下,林农普遍感到日子难打发,突出表现为“四难”:一是就医难。一方面,传染病、地方病仍严重危害林农健康。尽管国家对计划免疫实行底费接种,但林农仍然难以支付这笔费用,计划免疫接种率不高。另一方面,林农方正简体因病致贫或返贫已严重影响林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成为林农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制约因素。方正简体二是上学难。方正简体除书籍课本费和杂费、生活费大幅度提高外,统销平价粮指标取消,生活设施配套取消,交通费用上涨,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林区学生就学,并且导致了部分学生因交不起生活费而辍学。方正简体三是建房难。方正简体如水口镇共方正简体户,方正简体年以来,建新房的只有方正简体户,占总户数的方正简体。方正简体四是娶妻难。方正简体如方正简体码市镇大寨村黄连口组,方正简体户,方正简体人,

第三篇:中华民族地区公共政策研究调研报告

中华民族地区公共政策研究调研报告

中华民族地区公共政策研究课题,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分别分为中华民族地区公共经济政策研究组(含扶贫政策组)、文化政策研究组、人口政策研究组、教育政策研究组、公共危机研究组、公共卫生政策研究组。署期调研的组中,文化政策研究组尚未出去,人口政策研究组主要选点为云南省,其余各组均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调研组中,其中经济政策组、公共危机政策组、公共卫生政策组与环保政策研究为共同一起调研,而教育政策研究组也是以广西为主进行调研,但其调研活动独立完成。

调研组于2006年7月19日到达南宁,从20日开始,调研工作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先后与广西民委政策研究室、广西自治区区政府政策研究室、区党委政策研究室进行座谈,收集相关课题相关资料;第二阶段,根据总体调研情况并按课题组研究的需要分别到厅局进行调研,其中经济政策组先后到了区经委、发改委、区扶贫办进行访谈调研;公共危机研究组到了公共预警中心;环境政策研究组到环保局;公共卫生政策研究组到卫生局等单位进一步归口调研;第三阶段,根据相关资料研究后,再选择政策点进一步调研。各组研究情况具体如下:

一、经济政策研究组

经济政策研究组的调研活动主要包括:以广西民族自治区作为民族公共政策(经济政策)为调研对象,从经济政策制订程序,经济政策执行过程,经济政策执行效益,经济政策制定者,执行者,受益者及社会群体对政策的认知程度研究内容的角度,选取了政府经济政策研究部门,政策制定部门和政策的执行部门作为调研重点;并选取了对经济政策运作较好的典型企业-平果铝作为政策受惠对象进行调研活动。

(一)收集各地政策性文件、历史年鉴,总结,有关领导的重要讲话、标准等材料;各地经济政策实施的工作总结、经验介绍等。具体有:百色工业发展规划;百色投资优惠政策;曹伯纯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发言;广西百色市 1 工业立市;广西民族团结情况汇报(龙毅)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情况汇报等

(二)谈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简要介绍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贯彻,制定,实施经济政策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对策。

2、经济政策直接惠及者的访谈内容:简要情况介绍(企业规模、企业效益等)、对某项经济政策的认知,评价以及建议。

3、政策间接惠及者主要访谈内容:了解当地群众对某项政策了解或企业对当地经济或其它各方面的促进作用。对某项经济政策的认知,评价以及建议。

(三)经济政策制订、执行、评价基本内容

1、经济政策制订过程:

(1)由各级政策研究室(区委,市委,县党委办公室)牵头,联合各部门(发改委,财政厅,经委,民主党派等),进行某项政策制定前的调查研究,然后通过对各部门,领导,基层干部的访谈,来反复论证。

(2)对于一些具有较宽社会层面的政策,举行各级听证会(区,市,县),深入调查,咨询论证,充分征求意见,不断完善政策决策规则。

(3)当收集的意见非常充分后,再政策研究室不断修改完善,汇总再上交政府办公室。

(4)最后由党委办公室研究研究,以决定,规定或意见等条文签发。

2、经济政策执行过程:

经济政策贯彻执行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1)首先是理解,学习出台政策

通过主管部门开会,党校举办学习培训班,政府相关部门出台各政策的实施规则等方式来加大对政策的理解和认识,一般是由组织部组织,而党校或相应部门执行。

(2)第二步是跟踪和督察

由省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来主持,进行调查,总结,典型示范等方式,来修改和微调政策。

(3)在全面推行某项政策之前,都有试点来运作。

3、经济政策执行效果

2(1)取得的成效:兴办富农政策、人口较少民族扶持政策、大会战(基础设施建设)、民贸,民品政策

(2)存在的问题:

第一、政府职能部门条块分割,即各部门利益条款分割,使得各部门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对其他部门利益的协调力度很弱,如国务院号召其他部门去协助22个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的扶持政策,涉及到水,电,交通等相关部门,由于没有得到相应有力的支持,而执行不好。

第二、有些政策缺乏有效性,如免税政策中,免得是地方税,中央的税没有任何优惠,这样挫败地方政府对政策贯彻实施的积极性。贷款政策没有很好的惠及民营企业。

第三、相关政策,而且通过制定,培训等方式,对政策有相应的认识,但缺乏执行力,对执行过程了解很少。

第四、政策的执行约束机制不完善,当需用法律来解决某些政策问题,也就表明公共政策原有的地位和效益缺失了。

第五、政策评估很少涉及,最多也只是领导直接做出评估,没有其他相关主体来实施政策评估。

主要原因是评估资料和经费的缺乏,政策评估缺乏影响力,评估的结论往往不被有关部门所重视,政策执行者与评估者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较大,政策运行的各有关人员会基于自身的利益而阻挠或反对政策评价的进行等。

二、扶贫经济政策研究组

中国扶贫政策从八十年代开始,经1994年提出和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从2001年开始,国家制定和实施了《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国家扶贫的基本政策是:满足贫困地区经济增长和扶贫双重目标、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的开发式扶贫、采用区域瞄准方式和推动政府主导下的全社会扶贫。为了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同年,国务院通过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以及《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兴边富农十一五规划》等,这些规划的实施将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民族地区扶贫经济政策的署期调研活动主要分为两个地方进行,一是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扶贫政策实施状况调查,一是以湖南省慈利县民族乡实地调查进行,通过本次实地调研活动,增强了对扶贫经济政策在民族地区实施的一些情况的了解。

第一部分:广西扶贫政策实施情况调研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省区,全区设14个地级市,110个县。世居少数民族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彝、水、京、仡佬等11个,2005年末全区总人口4925万,少数民族人口38%。扶贫政策研究组先后走访了广西民委、区政府扶贫办进行调研,收集相关资料,形成了以下调研的基本内容:

(一)广西整体扶贫的状况

广西从2001年开始,根据国家扶贫纲要的要求确立了以2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4060个贫困村为主战场,以农村未解决温饱和低收入贫困人口为扶持对象,以新阶段扶贫开发规划为基础,以扶贫项目为载体,以县为基本责任单位,以增加群众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工作重点,以全面开、综合治理、加快推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

1、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加,贫困人逐年下降。28年国家扶贫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176元增加到2005年的1782元。4060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058元增加到2005年的1558元。全区农村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2000年底150万人下降到2005年底的86万人。

2、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区贫困村四级公路和通自然村道路4.12万公里。在贫困村建沼气池76万座。解决了270多万人的饮水问题。

3、优势产业得到发展,群众稳定增收的基础增强。全区通过各种途径投入各种扶贫资金30亿元,扶持贫困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科技扶贫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到户贷款推动,有力地促进了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全区新建、续建有区域特色和优势力的水果、经济作物、桑蚕、药材、香料等一批生产基耷,实施科技扶贫项目360个,培植了68个广西或国家龙头企业。

4、异地安置人口达23多万人。按照“一本”(户口本)、“两证”(土地承 4 包证、房屋证)、“三通”(通水、通电、通路)、“四有”(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看病地方、上学地方和管理机构)的要求,对安置场点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建设。

5、外资扶贫跃上新台阶。五年来,从国外引入2.363亿元用于扶贫。

(二)广西扶贫政策实施的主要特点

1、扶贫参与机构与资金多元化:国家财政资金扶贫、国家民委专项资金、外资扶贫资金、民间资金等多种资金。

2、扶贫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由单项式扶贫向整村推进扶贫方式转变;由只注重单项开发到注重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方式转变;由财政扶贫向小额信贷再向项目多重产权综合扶贫转变。

3、广西扶贫政策的实施与整个广西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包括:将广西扶贫政策与广西十五、十一五规划发展有机形成一个整体。如“十五”期间所实施的“边境基础设施大会战”与“兴边富农”政策相配套、“东、巴、风”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大会战、沿海地区基础设施大会战,在促进广西整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

(三)本次广西调研的不足

本次调调研活动尚未实施入户调查,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是二手资料。

第二部分:湖南省慈利县民族乡扶贫调研情况

一、湖南省慈利县概况:

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澧水中游,直属张家界市。属于武陵山脉东部余脉向洞庭湖冲击平原过渡的农林牧综合农业区,总人口67万,有7个民族乡。

二、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的两个主题是整村推进扶贫和和谐新农村的建设,所以此次考察选择了高峰民族乡,许家坊民族乡,甘堰民族乡等三个民族乡,通过调查问卷和同村干部座谈等方法对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管理和经济发展情况,以及教育普及情况做了一定的调查研究。

在上述调研的基础之上,就慈利县的农村电气化、水电开发和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深入的个案调查。

三、民族地区人口政策研究组调研情况

8月4号至14号,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政策课题组人口政策分组申喜连、杨灿、王远三人对云南的多个地区的多个少数民族近年来少数民族人口政策的实施状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改革的方向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走访了:云南民委、云南省人口与生育委员会、并专程对达达迪庆藏族自治州和丽江市人口政策进行了调研。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云南省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之后,有了重大的职责调整,具体是:继续承担原省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职责;加强对全省人口规模、趋势、素质、结构、迁移等人口和计划生育重大问题的综合性、前瞻性研究,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综合治理,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职能;增加制定人口发展规划和政策;负责与计划生育相关的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做好优生优育、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促进生殖健康产业发展职责。

云南省人口与计生委在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方面取得的成绩、经验以及十一五期间的工作目标。了解到云南省的计划生育政策为“一二三”,其中比较特殊的是“三孩”政策,针对以下两种情况的少数民族农业人口:(1)夫妻双方都是居住在边境村民委员会辖区内的少数民族;(2)夫妻双方或者一方是独龙族等7个人口特少民族的。进一步了解了“奖优免补”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十一五期间,省人口与计生工作的重点将是在政策稳定的基础上谋求过渡,并关注艾滋病问题、出生缺陷干预、关爱女孩等重点。(3)云南省从2000年起,率先创新并实行了“奖优免补”的对生育独生子女的农业家庭的鼓励措施,在全省范围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为全国提供了一个可供学习的范例。

3、在教育方面,贯彻“两免一补”政策,对小学实行“三免费”,现在正进行对于高中的教育政策改革,在双语教育方面也有很大成绩。省民委配合人口与计生委,将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编译为民族文字、招贴画等,作好宣传与沟通工作。

4、地方调研活动情况:

(1)到迪庆藏族自治州了解到关于重男轻女、多生超生问题在少数民族(主要是傣族,占全州人口的33%)中不普遍,反而汉族较之严重。此外,就老龄化 问题、外出务工人口问题、贩卖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及执行情况进行了调研。之后并对迪庆州哈马谷村进行访谈并作问卷调查;还到迪庆州香格里拉县统战部和丽江市计生委作了访谈调研。

(2)大理州调研。大理州在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州中计生工作排名第一位,2005年末,全州总人口342.9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一半,白族人口占三分之一,人口出生率为12.1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55‰。大理的人口计生工作中突出的成就和创新试点有:第一,大理州不向所辖市县下达结扎指标,实行自愿,联合国和国家计生委在大理州祥云县进行育龄妇女自愿选择避孕方式的试点;第二,合同管理:在生育一孩的农村育龄夫妇中签订《生育间隔合同》,为农村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父母签订《终身只生育一个孩子合同》,在生育二孩的育龄夫妇中签订《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合同》,在外出已婚育龄妇女中签订《流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合同》,在流入人口中签订《流入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合同》,由房屋出租户、用工者与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签订《协助管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同》,家庭通过计生宣传员与人口计生部门签订合同,提交押金交由银行,合同期根据妇女育龄、生育情况决定,合同期满返还押金,而政府则做好对计划生育工作的知情权、避孕节育的知情选择权、生殖健康、医疗保障等优质服务的工作。

四、公共卫生政策研究组调研情况:

公共卫生政策研究在了解广西基本政策的基础上,先后到:自治区移民局听取贾晔处长关于库区移民的问题。到自治区卫生厅谢平处长了解广西农村医疗合作情况。到自治区社会保障厅听取袁处长关于自治区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中华民族地区公共政策研究课题组

2006年8月

第四篇:民族地区贫困现状的调研报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脚点也在农村,搞好农村工作,关键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没有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小康,就不会有整个社会的小康,更谈不上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少数民族落后地区认识贫困、摆脱贫困,逐步走向富裕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加速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上述考虑,我们深入到少数民族村寨,对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状况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xx乡位于xx县西部,距xx县政府驻地34公里,东邻堕却乡,西与水城县红岩乡接壤,北靠堕却乡郎节坝,南与中寨乡接壤,坐标位置为:105°13′18′105°16′25′,北纬26°13′22′26°16′58′。xx乡是一个彝族、仡佬族、布依族、苗族等多种少数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乡。全乡有7个行政村,112个村民组,农户2962户,总人口12510人,少数褡迦丝?spanlang=en-us%26gt;7026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6.2%。其中:彝族人口3891人,占总人口的31.1%,仡佬族人口1387人,占总人口的11.1%,布依族人口1013人,占总人口的8.1%,苗族人口738人,占总人口的5.9%。

二、贫困现状全乡2962户农户中,有贫困户569户,贫困人口2232人,贫困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17.8%。其中:绝对贫困户237户,739人;低收入人口332户,1493人。少数民族贫困人口1068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5.2%。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工作,按照《民族乡工作条例》,争取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政策,大力实施扶贫开发工作,始终把少数民族的扶贫开发作为整个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使大多数贫困民族村、民族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事业正在不断发展。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少数民族群众的经济状况和生活还处于贫困和相对贫困状态。主要表现在:一是集体经济薄弱,债务负担沉重。全区7个村,经2007年乡村债务清理,村级债务达103.7886万元。主要是通过农发行、信用联社贷款,全部用于农村公益事业,如道路硬化建设、中小学校、村级多功能活动室等的修建。村级无集体经济积累,且普遍受到沉重债务的困扰,有的村多年来都是空壳村,村级无钱办事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农业生产条件差,生产力水平低。xx乡地处高原地带,全乡辖区内沟壑纵横,呈三大冲,六面坡的地形特征,全乡30°以上的陡坡耕地占全乡耕面积的80%以上。石漠化严重,全乡地域面积5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仅有10905亩,人均耕地不足1亩,土壤构成以沙壤土为主,还分布有粘土、黄壤土等,土壤呈偏酸性。全乡土地无法实现机耕,还处于传统的种植模式下,广种薄收,离现代农业的差距甚远。由于农业基础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遇旱遇雨成灾,群众反贫率高。三是群众生活水平低,持续脱贫及后继发展的能力严重不足。2007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1759元,少数民族人均纯收入不足1600元,居都村(仡佬族村)还停留在1000元以下的水平。由此可见,我乡少数民族群众的基本生活还处于低水平状态,有相当一部分群众长期靠吃政府救济,村级自我发展的能力弱。同时,持续稳定脱贫还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尽管有一部分贫困户越过温饱线,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就会出现再度返贫。特别是2008年春,我乡遭遇几十年一遇的凝冻灾害,受灾人口就达12400人,农业经济损失达5974.28万元,实施灾后重建还将长期进行。因此,增强持续稳定脱贫及后继发展能力是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当务之急,也是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三、贫困原因分析一是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贫困群体中,有相当一些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仍处于一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状态中,小富即安,不富也安。在体现价值观念的道德、伦理、义利、贫富、得失等方面,仍带有浓重的封建色彩和小农意识,且根深蒂因。其表现为:农业基础条件差,农业管理仍存在粗放经营、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现象;不能积极挖掘自身潜能,因地制宜改造农田,而是老守田园,得过且过;不积极寻找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而是怕字当头,投入怕赔本,外出打工怕不给钱,没有发展的意识和冲动,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有些人在十分困难的经济条件下还热衷于吃喝玩耍,婚丧嫁娶讲排场、摆阔气;人口出生率较高,一般家庭都有23个子女,造成家庭经济负担沉重。二是低层文化心理突出。

第五篇:民族地区贫困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脱贫的对策及建议

——xx乡关于开展民族地区贫困现状的调研报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脚点也在农村,搞好农村工作,关键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没有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小康,就不会有整个社会的小康,更谈不上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少数民族落后地区认识贫困、摆脱贫困,逐步走向富裕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加速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上述考虑,我们深入到少数民族村寨,对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状况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xx乡位于xx县西部,距xx县政府驻地34公里,东邻堕却乡,西与水城县红岩乡接壤,北靠堕却乡郎节坝,南与中寨乡接壤,坐标位置为:105°13′18″—105°16′25″,北纬26°13′22″—26°16′58″。

xx乡是一个彝族、仡佬族、布依族、苗族等多种少数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乡。全乡有7个行政村,112个村民组,农户2962户,总人口12510人,少数褡迦丝?spanlang=en-us%26gt;7026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6.2%。其中:彝族人口3891人,占总人口的31.1%,仡佬族人口1387人,占总人口的11.1%,布依族人口1013人,占总人口的8.1%,苗族人口738人,占总人口的5.9%。

二、贫困现状

全乡2962户农户中,有贫困户569户,贫困人口2232人,贫困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17.8%。其中:绝对贫困户237户,739人;低收入人口332户,1493人。少数民族贫困人口1068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5.2%。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工作,按照《民族乡工作条例》,争取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政策,大力实施扶贫开发工作,始终把少数民族的扶贫开发作为整个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使大多数贫困民族村、民族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事业正在不断发展。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少数民族群众的经济状况和生活还处于贫困和相对贫困状态。主要表现在:

一是集体经济薄弱,债务负担沉重。全区7个村,经2007年乡村债务清理,村级债务达103.7886万元。主要是通过农发行、信用联社贷款,全部用于农村公益事业,如道路硬化建设、中小学校、村级多功能活动室等的修建。村级无集体经济积累,且普遍受到沉重债务的困扰,有的村多年来都是“空壳村”,村级无钱办事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是农业生产条件差,生产力水平低。xx乡地处高原地带,全乡辖区内沟壑纵横,呈“三大冲,六面坡”的地形特征,全乡30°以上的陡坡耕地占全乡耕面积的80%以上。石漠化严重,全乡地域面积5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仅有10905亩,人均耕地不足1亩,土壤构成以沙壤土为主,还分布有粘土、黄壤土等,土壤呈偏酸性。全乡土地无法实现机耕,还处于传统的种植模式下,广种薄收,离现代农业的差距甚远。由于农业基础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遇旱遇雨成灾,群众反贫率高。

三是群众生活水平低,持续脱贫及后继发展的能力严重不足。2007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1759元,少数民族人均纯收入不足1600元,居都村(仡佬族村)还停留在1000元以下的水平。由此可见,我乡少数民族群众的基本生活还处于低水平状态,有相当一部分群众长期靠吃政府救济,村级自我发展的能力弱。同时,持续稳定脱贫还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尽管有一部分贫困户越过温饱线,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就会出现再度返贫。特别是2008年春,我乡遭遇几十年一遇的凝冻灾害,受灾人口就达12400人,农业经济损失达5974.28万元,实施灾后重建还将长期进行。因此,增强持续稳定脱贫及后继发展能力是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当务之急,也是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三、贫困原因分析

一是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贫困群体中,有相当一些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仍处于一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状态中,小富即安,不富也安。在体现价值观念的道德、伦理、义利、贫富、得失等方面,仍带有浓重的封建色彩和小农意识,且根深蒂因。其表现为:农业基础条件差,农业管理仍存在粗放经营、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现象;不能积极挖掘自身潜能,因地制宜改造农田,而是老守田园,得过且过;不积极寻找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而是怕字当头,投入怕赔本,外出打工怕不给钱,没有发展的意识和冲动,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有些人在十分困难的经济条件下还热衷于吃喝玩耍,婚丧嫁娶讲排场、摆阔气;人口出生率较高,一般家庭都有2—3个子女,造成家庭经济负担沉重。

二是低层文化心理突出。从调查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有些少数民族群众的思想意识仍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思维模式上,难于接受新事物和新的社会文明。如对科学种养殖等现代生产经营技术心存疑虑,很容易满足于现状,缺乏发展斗志,甘愿过清贫生活。更值得注意的是,多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加大扶贫投入以及社会各方面在财力物力上的救济和帮助,在客观上助长了一部分人坐享其成、得过且过的懒惰思想,在某种程

度上淡化了奋发图强、穷则思变的意志和能力。

三是生存环境恶劣。由于地处山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基础条件制约着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我乡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大多具有人少地多、土质较差、基础条件落后、生态环境恶劣等特点。特别是由于沙壤土分布多,气候干旱,降雨量的逐年减少,根本无法满足农作物自然生长的需求。地下水位每年下降,干旱、沙害已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生产的一个重大障碍。加之石漠化严重,地质脆弱,灾害频繁发生,少数民族群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灾害一旦发生,会给群众带来沉重的打击,在一定时期内将难以恢复。

四是历史遗留问题束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在发展过程中,很多遗留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使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困扰。由于前些年政府为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兴建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农村进户路面硬化、学校、公路等,因缺少资金投入,靠银行贷款补充,导致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出让土地而得不到相应的补偿,一些村级债务得不到及时清理,造成集体经济苍白无力、负债累累,发展受到严重束缚。

四、脱贫对策及建议

第一、扶贫必须首先“扶志”,着力增强其主观能动性。要从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上下功夫,彻底转变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各种陈旧观念。要切实加强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教育和引导,采取多种形式,深入浅出、不厌其烦地开展思想教育活动,着力培养广大少数民族群众自力、自强、艰苦创业的精神,坚决改变等、靠、要的懦夫懒汉作风,真正使党和政府的扶贫方略变为广大少数民族贫困群体的自觉行动,真正实现思维共振、上下同心。

第二、把“输血”和“造血”结合起来,着力增强其“造血”功能。应继续实行倾斜政策,尤其要在投资、信贷及种子、化肥、柴油、农业机械等生产资料的供应上,继续予以优先、优惠的特殊照顾。对于确实难以维持正常生产、生活的特困户可给与适应帮助和救济,必要时纳入农村低保对象。给贫困地区“输血”是必要的,但“输血”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其“造血”功能,使之尽快赢得脱贫与致富的主动权。

第三、以拉动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为主攻方向,全面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我乡少数民族地区土地资源辽阔,天然草场、宜林地、石漠地、煤炭资源等都蕴藏着一定的开发潜力。但是,由于受资金、技术、人才、交通等因素的制约,其潜在优势难以得到有效发挥,这就必须要在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前提下,把着重点放在“借鸡下蛋”的方略上来,要通过招商引资,把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全力打造民族经济的新亮点。

第四、将农业畜牧业实用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摆到突出位置。应当把科学培训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脱贫致富提高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科学素质的一项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落实,使科学培训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逐步扩大科学技术在贫困群体中的普及率。

第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切实加强对少数民族聚居区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特区应建立由有关领导牵头,各相关部门参加的少数民族贫困人口救济基金会。可采取财政、民政、民委、扶贫办等部门及社会帮助等多渠道融资的办法,解决特困村、特困户、特困人口的经济发展问题,以缓解地方财政用于扶贫救济等方面的支出压力,充分体现党委、政府对少数民族特困群众的关注和重视。

第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生存环境条件。在2008年遭灾凝冻灾害以后,基础设施受到损毁,应加大灾后重建工作,采取以财政扶贫的方式,投入资金,恢复损坏的农村基础设施。通过实施扶贫项目,缓解发展压力。重点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工程

、学校、引灌沟渠、“行路难”等问题,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第七、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发掘居都村仡佬族文化,继续巩固彝族跳脚舞蹈,布依族铜鼓等民族民间文艺,组织少数民族参加市、特区及各有关乡镇举办的民族文化节。尊重民族习惯,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运动,提高民族群众的身体素质,在民族村建篮球场、图书室等硬件设施,丰富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生活,激发斗志,让少数民族群众致力于发展民族经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

xx乡人民政府

二○○八年三月二十六日

少数民族乡灾后重建实施项目

乡镇名称:xx乡

项目名称

实施地点

规模

投资估算

备注

xx公路

xx村xx村xx村

22.5公里

248万元

民族文化挖掘

xx村

工艺、民俗

120万元

xx村引灌沟渠

xxx村

7.8公里

238万元

下载民族地区林农生产生活情况调研报告(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族地区林农生产生活情况调研报告(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建设调研

    2008年,民族干部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国家民委牢牢把握“两个共同”的主题,紧紧围绕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以加强“三支队伍”建......

    民族地区会计集中核算问题调研报告

    会计集中核算是政府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同级机关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会计机构和会计岗位,以会计核算中心为单位集中办理会计......

    关于开展民族地区启聪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开展民族地区"启聪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 会同县人大民侨工委 “启聪扶贫计划”是依托人工耳蜗植入技术,对民族地区贫困家庭0—6岁聋残儿童进行免费或部分免费抢救性治疗,帮......

    林农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重大变革。为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全省林业大发展,承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承担了河北省重点政研立项课题----《集体林权......

    生活部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调研专题: 一、鉴于其他学校学院生活部的特点,总结如下: 加强内部建设: 1、 加强本部干事与部长,干事与干事之间的了解,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 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在......

    党内生活专题调研情况报告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XX党委根据上级党委部署要求,通过理论研究、座谈讨论、征求意见、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深入基层对党内生活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调研活......

    名优茶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一、基本情况 乡全乡海拔在570-780米之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6.2℃,无霜期238天,年降水量1725.6mm,......

    食品生产调研报告(合集)

    孙吴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小作坊 有关问题的调研报告 ————食品生产监督管理股 袁辉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