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高质量的领导汇报材料(最终版)

时间:2019-05-12 17:2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怎样写好高质量的领导汇报材料(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怎样写好高质量的领导汇报材料(最终版)》。

第一篇:怎样写好高质量的领导汇报材料(最终版)

怎样写出高质量的领导汇报材料

一般来说,汇报材料是指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负责人在一些比较正规的场合向上级领导或机关进行工作汇报时所用的文稿。工作汇报的好坏,直接反映出汇报人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关系到能否赢得上级领导或机关对有关工作的认可和支持。那么一篇高质量的汇报材料应该怎样写呢?需要注意和把握什么问题?

一、有的放矢,紧扣主旨。

上级领导到所属单位调研或检查指导工作,一般会事前打招呼,会提出要听取某项工作或全面工作情况汇报,有时还会提出具体要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汇报材料“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明确了这一点,就能有的放矢,少走或不走弯路。

要围绕上级领导听汇报的意图、要求来写。上级领导听取下级工作汇报,总有一定的目的性,对于听什么情况、听多长时间、采取什么形式、在多大范围汇报等都有明确要求。因此,撰写汇报材料必须紧紧围绕上级领导听汇报的意图和要求来准备。

要围绕上级领导的关注点来写。如果上级领导或机关对听取工作汇报没有具体要求,是不是就无法准备汇报材料呢?当然不是。一个有效的做法,就是紧紧抓住上级领导的关注点来起草汇报材料。这就要求在起草汇报材料前,认真研究和了解听汇报的领导人以往和近期最关注什么、当前在抓什么、强调最多的是什么,进而把握其关注点,搞清“最想听什么”这个基本问题,并以此准备材料。

二、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

突出工作重点,就是坚持重点论。重点论告诉我们,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个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起草汇报材料,也必须抓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突不出重点,一则浪费领导时间,二则让领导在短时间内难以把握其核心所在。那么,在起草汇报材料过程中,如何突出重点呢?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重点。一般来说,凡是能反映事物本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重要问题、主要任务、关键环节、工作做法、经验教训、办法措施等都是重点。

三、展现特色亮点,避免平淡乏味。

什么是特色?特色就是个性,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优势。亮点就是工作闪光点,就是突出的成绩。听汇报的领导总是喜欢听有内容、有特色、闪亮点的工作汇报,不喜欢听毫无特点、平淡乏味、“一般化”的汇报。

那么,怎样才能抓住特色亮点呢?一是要把最鲜亮、最感人的内容放到最前边,放到最显眼的位置上,越是有特色、闪亮点的工作越要浓墨重彩,集中反映,使之成为整个材料的重头戏,而对于一般化的、共性的东西则要尽量少汇报,或一笔带过,点到为止。二是要把闪现亮点、最有特色的做法、制度、措施等说清说透,把最得意、最主要的工作成绩尽量展现出来,把最具个性、最鲜活的经验体会充分挖掘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三是要把那些有话可说、有思想可挖、有经验可总结的内容,作为出彩的地方努力把它写实、写好、写到位。

四、认真提炼概括,写出思想深度。

起草汇报材料不但是一个搜集资料、积累资料的过程,而且是一个研究工作、总结经验、升华理论的过程。汇报材料的思想性,体现在材料、事例、情况和阐述的道理之中。汇报工作是要适当发议论的。“发议论”就是要通过对一系列材料的解释、分析、综合、提炼,更清晰、更系统、全面地说明情况,从而让上级领导了解事情的真相和来龙去脉,并从事实背后找出本质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那么,怎样在汇报材料中体现出思想性呢?主要应把握三点:一是要善于理性分析。二是要善于深入挖掘。三是要善于综合概括。

五、讲究结构层次,注意语言得体。

汇报材料一般包括工作开展情况、做法成效、经验启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今后打算等内容。在结构上首先脉络要十分清晰,其次是线条要单一,再次层次不要过多。

汇报材料主要是说给人听的,这就要求汇报语言要实在、简明,要客观、翔实,有血有肉,有鲜活的东西,不能老是干巴巴的,就几个观点、几根筋,该用事例、数字说话时就要用事例、数字说话,该量化的就要量化。需要虚化时也得“虚”,该归纳的就要归纳,该概括的就要概括。

六、首尾相应,请领导指出错误和纰漏。

提示一点:在整个汇报过程中需备录音设备,便于事后整理领导指示精神等。读书明理,先知后行。尽性认命,自然而为。

如何写好汇报材料

汇报材料是下级向上级领导进行工作汇报时的文稿,它的好坏直接反映出汇报主体的领导能力和部门的工作水平。因此,写好汇报材料至关重要。

如何写好汇报棒料,主要有四点:

一、要有针对性

首先是要针对汇报的主题和目的开展材料收集。其次是要弄清楚上级领导最重视什么、最想听什么,围绕这个汇报才能激发领导兴趣。第三是要了解上级领导的思维特点和语言风格,让汇报思路与语言贴近领导。第四是要按汇报人的提纲要求和语言特点撰写材料,便于领导用适合其风格的语言把想说的舒畅地表达出来。

二、要语言简洁

首先是政策理论要运用到“点”上。工作汇报中不可避免地会提到一些指导思想和原则方针,但不能在汇报中把从马列主义到科学发展观和一系列政策一一罗列、纷沓而至,造成听者的听觉和视觉疲劳。运用政策理论时,要用到“点”上,要注意工作的条件、范围和性质,注意运用对解决特定问题和具体事项有指导意义的政策理论。其次是尽量少用或不用概词概数。涉及到具体事项和对象的性质、数量时,应尽量少用“部分”、“有的”、“一定范围”、“某种程度”、“另一角度”等概词,绝对不用“据说”、“有人反映”、“几分之几”等不确定性词语。第三是要言之有物。不能光有“领导重视”,而无加强领导的具体措施;只有“开拓创新”,而无新思路、新措施;仅有“深入细致”,而无“深”、“细”的具体展现;也不能尽是一些没有触及工作实质和具体问题的空话、套话、虚话和领导言论。而且要多用短句,能短则短,语言要干脆有力,上口顺耳。切忌为了对仗工整,人为造词,生硬地加词少字。

三、要写出高度

汇报材料是一个总结、提高、升华的过程,必须写出高度。要在工作、事例的阐述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见解,脱离了具体工作的思想表达,容易造成对听众的说教氛围。具体来说,就是要突出工作亮点,挖掘个性东西,并分析透彻。要从具体工作入手,抓住本质,防止表面化的材料堆砌。要向上级提出有见解的建议,上级听汇报的目的,除了解下级工作开展情况外,同时也要为其改进自身工作、更好地指导下级工作汲取经验,因此汇报时要提出对本级和上级工作都要有指导意义的建议,才能让领导有所悟、有所得。

四、要结构清晰

汇报材料一般包括工作开展情况、工作成效、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今后的工作打算等内容。整个材料如何布局,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强调什么、简约什么,要根据汇报的时间要求和领导意图来合理安排,在各个部分的文字数量上要有相对准确的把握,做到线条单一,层次清晰。谈成绩时要充分,让领导一听就能兴奋起来。说问题时要直接了当,敢于触及矛盾焦点,但个案性的、短期性的问题应少提,避免大小问题一起罗列影响成绩展示效果。汇报打算时,涉及全局性的工作,要提出一些原则性、方向性、思想性的东西;涉及具体问题时,要拿出一些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工作措施。

第二篇:浅谈怎样写好高质量信息

浅谈怎样写好高质量信息

一、信息的魅力和作用

信息是一种报道的行为。他不是写给专门的人看,而是给面向大众报道。给领导看的是文件,是报告。给广大读者看的是文章、小说;但是新闻是给所有大众开放的,她变成文字后,就成为公共产品了。

信息的作用在于:

1、信息的新闻特性。

信息是一种事实。也就是说,要有真实性和客观性。信息在报道的时候,要尽量的客观,最好是以第三者的姿态在看待。因为新闻是新鲜的,这里的新鲜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实效性,新闻是易碎品,是很脆弱的,越快报道,新闻就越能吸引人。第二是题材新鲜,内容鲜活。因此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要尽量地从平常的事件中,挖掘出不一样的东西。

2、信息的宣传作用。

信息的宣传作用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内部宣传。上报信息多涉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重大活动、重要工作部署和重大社会动态的机密内容。因此,内部性较强,不宜随便扩散。有些重要的信息只能控制在小范围的领导层内,有的信息不到一定时机不能公开。二是内部向职工的政策性宣传。向各基层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宣传公司的政策和重要举措和重要会议精神,也包括公司的某项政策或重大工作部署出台后的反应及其在贯彻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效应、存在的问题等。有的事件可能对公司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也是信息报道的重点。三是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通过信息、简报的形式,及时向上级部门反应我公司的工作动态、或者各部室、基层单位向公司反应本单位的工作进展等,使上级领导及时了解下情。第二和第三条,信息就起到了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宣传枢纽作用。四是外部宣传。主要是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向外界宣传我公司的形象和取得的成绩,从正面在公众心中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

3、信息的时效性。

这很容易理解。时效性是指信息从采集、整理、加工到上报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时效性的主要表现:一是对一切有利于上级领导决策的事物,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善于从各种管理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并快速进行信息处理。二是为上级领导即将进行的某些决策超前提供信息。三是在上报信息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内容是为了领导修正决策和调整工作思路、步骤而提供的,这类信息只有快速反馈,才能减少偏差所造成的损失。比如,刚才提到的防汛工作,我们在防汛工作中采取了什么措施,及时反映上去,使领导心里有数。如果在冬天宣传、在秋天宣传是没有意义的,报纸也不会刊发,还会闹出笑话。一些时效性很强的工作,如果过了很长时间才去写信息,写稿子,没有了时间性,信息就推动了它原有的意义。

4、信息的综合性。

信息也可以作为一种公文来看待。从理论上讲,既有与其它公文相同的特征,也有区别于其它公文的特征。综合性一是指情况的综合,即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情况,即使是某个地方的局部情况,也要站在更高的全局的角度看问题。二是指方案综合,即把收集到的各方面情况严格筛选、鉴别、加工整理成容量大、反馈面广、有一定深度、结构紧凑、语言精炼的综合性信息。信息还能够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其作用不能小看。

二、信息的写法。

1、要把握住信息的新闻特性,从信息的“新”字出发,找准信息写作的着重点和落笔点。

信息的落笔点主要有8个方面:

A:公司工作的难点、重点;

B:公司重点工作;

C:各基层单位、部室工作中有突出特点的工作;

D:突发事件,对公司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E:各单位、部室在工作中取得的重大突破;

F:各部室工作中取得的重大成绩,如指标有了重大突破,中水回用有了重大进展等等;

G:重要会议和重要活动;

H:其它各方面的工作。

2、信息写作的基本方法。

刚才我提到的8个方面,大家都会认识到。但是,如何写好,如何把信息写出来?我认为应该从基本上做到两点:

A:搭好架子,搭好文章的架子是写好信息的前提。

基本的文章的架子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过程、结果的基本要素要全。一般归纳为两个“5”。一是“5W”,即何人(WHO)、何事(WHAT)、何时(WHEN)、何地(WHERE)、何故(WHY)。二是“5有”。即有观点、有情况、有分析、有措施、有结果。好的信息总是有骨有肉,观点、措施、结果构成筋骨,情况和分析构成血肉。这就是要按照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安排材料。一则信息写作时有很多材料可用,这就要划清其层次,分析其关联,然后下笔。如有层递关系,就可以分层来写;如有时间先后,就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写作,让读者清楚地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如有内在规律,就按其逻辑顺序运笔,揭示事物的运动规律和本质意义。

信息文章要有层次,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理出一条思路,这点很重要。强调过程的,就把过程写详细,强调人物事迹的,把人物的表现、语言、评价写出来,需要强调难度、强度的,要把背景写清楚,强调领导讲话和会议精神的,要把领导的讲话整理好,总之,思路明确了,写起东西来,就应该是得心应手,信手拈来。

B、有观点,有重点,有分量,不矛盾。

在一篇信息中,要表达什么,不但要写出来,并且要有重点,也不需要面面俱到。这就是说,文章要有重点,并且重点要突出,观点要鲜明。信息的每一层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或说明什么,让读者一看就明白。观点与材料要统一,每个观点都要通过材料来体现。特定的材料都是为某一特定观点服务的,要协调二者的关系,不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观点中的概念要准确,这也是信息内容正确的保障。

前后矛盾就更是写作信息的大忌,不光对文章观念要求这样,对行文、词句也是如此。前后矛盾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即使是一个概念用得前后不符,也会给信息使用者造成很大的麻烦。特别是在并不熟悉原义,无法弄清哪一个是正确的情况下,写出的这则信息也就如同废纸,无法发挥其效力。因此,写作中保持内容前后一致,写好后仔细核查字句,包括校对中认真把关,对信息的写作都至关重要。有些统计数据可能前后都要用,在文章中就要避免出现同一个指标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三、信息写作中需要注意的技巧问题。

1、信息写作有重点,有计划,不盲目。

信息写作的重点工作刚才已经提到了。除了这些重点、难点、工作经验、工作成绩、会议等等,我想,最重要的是信息写作要有计划。公司机关支部对各部室的信息报送、考核都有要求,如何完成任务、信息工作不丢分、得高分,提高信息投稿的命中率和被采用率。

一要有计划。本周、本月、本季度中,各部室、各单位都有哪些重点工作需要写、需要上报,心里要有计划,要对本单位的全局性的工作有充分的了解,对公司的工作有充分的了解,所以,我建议,各单位的信息员要拟定一个信息工作计划,由领导审定,感觉达到信息数量要求的,在提高信息质量上下功夫,多写稿,为办公室的简报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感觉达不到信息数量要求的,要多挖掘,多角度,寻找本单位有价值的信息,从数量上达到要求,从质量上求深入。

二是不盲目。这样,写起东西来就有了目标,信息工作才能做得更好。信息工作不能应付差事,以数量取人,一定要纠正这种倾向。

2、按照一定的次序来写。

一般来说,信息篇幅短小,一般不分段落,一段成篇,必须语言紧凑、表述清楚,给人以完整的印象,使人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所以我们说,获得信息素材之后,首先要对材料进行梳理,根据主题要求,考虑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必须按着一定的顺序去写;其次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内在联系,用一定的逻辑关系贯穿起来。如,对于有层递关系的内容,一般要本着“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易到难、有浅入深”的顺序来写,有时可使用“不但”、“而且”、“甚至”等词贯连;对于有并列关系的内容,几部分应平等排列,有的可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分隔。此外,对于叙述事物的信息,也必须按着一定的顺序写。如,有的以时间为序,有的以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为序,有的按事物的因果关系为序,等等。总之,只有注意层次性,并把各个层次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贯穿起来,信息文稿才会简练、明快、清楚。

3、语言要简炼,格调要庄重。

信息不同于文章,但必须写得一清二楚,十分明确,句稳词妥,得体通顺,让人不折不扣地了解信息的本意。因此,信息语言必须勤加锤炼。一是用词要准确。真实准确是信息的生命。信息中表达的观点、概念都应恰如其分,遣词造句更应客观、准确,特别是对于近义词的选用更要注意。如表示成绩时,是用“显著”、“优异”还是用“巨大”、“很大”,或者用“较大”、“一定”,都应根据内容认真掂量;反映灾情事故时,注意区别“特大”、“重大”、“较大”,“全部”、“大部”、“部分”等,不然就会造成不应有的模糊错觉。再如,“时期”和“时间”为两个大小不同的时间概念,“局部”和“场面”为两个大小不同的空间概念,在使用中应严格加以区别。二是词句要简练。尽可能用最少的文字囊括最大的信息量。对于信息文稿多余的文字要舍得“动刀子”,要砍掉那些套话、废话,包括那些正确的大话、空话,如经验材料开头经常出现的“在XX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等语句尽量不写;要砍掉公文和讲话中常见的那种起头语和结束语,尽可能地避免内容和语句的重复,避免正文开头和标题的重复;要砍掉语句中多余的枝叶,善于把长句子缩短,尽可能合并“同类项”;要砍掉那些次要的或不够典型的事例,有些情况和意思相近的事例择一即可,不要一一列出。

信息的内容在语言的应用上必须端庄、郑重、平实、明快,“宁求质朴,不求华丽”。一是要采用规范化的书面语言。句子多用陈述句和祈使句,少用或不用疑问句、反问句;词语要规范,少用或不用口语、方言等。如,表示时间用“目前”、“当前”,不用“眼下”等;表示速度用“迅速”、“立即”,不用“飞快”等;表示名称用“老人”、“儿童”,不用“老头”、“小孩”等。二是采取平铺直叙的写法。遣词造句要平易朴实,不能使用文学作品经常使用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之类的手法。要秉呈直书,不要旁敲侧击,隐晦曲折,模棱两可;不说生僻语、客套话或绕弯子语。如“不但”就不要写成“非但”,“但是”就不要写成“然而”,“有道理”就不要写为“不无道理”等。当然,庄重平实并不意味着呆板、生硬、单调,而要努力做到庄重而有韵味,平实而有风采,体现出一种质朴美。

四、信息写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信息写作要做到“文稿三见面”。

稿件“三见面”制度,是个老做法,却是个不应丢弃的好做法。稿件发出之前,要真心实意地与当事人、群众、领导见面,这不仅是防止失实的必要措施,也是增强报道贴近性的有效途径。要让大家畅所欲言,认真听取、吸收“第一读者”的意见、智慧。这等于再一次“从群众中来”,必定有助于增强贴近性。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什么几十年来令人们不断提起?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作者们将稿子一遍又一遍地读给群众听,广泛征求、吸取了群众的意见。只有这样,信息稿件都能做到写得最像。要先与当事人见面。当事人是信息的直接参与者,最有发言权,与当事人见面,可以在更大程度上确定信息的真实性。其次是与群众见面,信息是写给群众看的,先把信息拿给群众看,可以提前感受到群众的意见,可以更好地调整信息写作的角度,做到让群众看了,最起码要做到真实,不反感,认为这样写了很好。第三要与领导见面。有一些提法可能高度不够,可能角度不够,也可能高度过高,这些有了领导把关,更能够提高稿子的质量。假如说,一篇稿件,没有经过这个过程,等发表以后,当事人认为写的不像,群众认为写的太假,领导认为数据不准确,或者提法不正确,有偏差,那么后果是不可挽回的。

举一个稿件三见面的具体例子。有一次,我给一位同志写先进事迹材料的信息。我对这名同志的事迹不是很了解,于是,我先找到他本人,这名同志一听要给他写材料,很不好意思,因为都是平时工作干得都是平平凡凡的工作,表现不错,要是说有多么先进、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也不现实。我们身边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不都是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奉献吗?他给我说了两个比较典型的材料。写完后,拿给他看,他认真看了看说,有一处工作是他参与的,不是主要力量。当时,如果不给他看,别人看了肯定说不像,还有可能闹出意见。我再把稿子给车间主任看,车间主任又给我提供了不少的素材。最后给领导审定时,再从高度上略作调整,信息写出来,应该是比较成功的。特别是领导最后的审定,非常重要。

2、数字要准确,文章的时效性要强。

信息的数字必须准确,做到确凿无误,经得起推敲。信息的时效性要强,一般在事件发生的2天以内上报,最好在一天时间内上报,要及时写出来,这首先是信息写作、报送的基本要求,也是反应一个单位工作效率的问题,如果在事件发生后10多天了,才动笔去写,信息的价值就大大打了折扣。现在公司实行了办公自动化,要充分利用起来,提高工作效率。有些工作是提前安排的,要善于在平时或者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收集、提炼信息,提高信息报送的速度。

3、要多学习,多读报,多练习。

通过读报,可以了解信息、新闻的基本写法,以及如何把握信息写作的重点,有时可以摘抄其中的写法。在信息中,一般来说,写事、写会议信息相对简单一些,写人物就比较困难。因为我们平时对人物了解不够,不知道人物到底做了些什么工作,不知道人物的先进之处,这就需要从多方面聚集素材,收集材料,否则就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不出东西来,所以,平时的积累非常重要。现在大家都能够上网了,我向大家推荐一份报纸,是一份电子报刊《中国水星报》,在中国水务网上,从百度上搜索一下就可以,上面的信息大都是给排水行业、企业的报道、事迹,很多文章都很贴合我们工作的实际,值得借鉴、学习。

4、要热爱信息宣传工作。

我们大家要齐心协力,为公司进行宣传报道,以信息的形式展示公司的风采。要采取积极主动态度,热爱信息宣传工作,也只有热爱信息宣传工作,才能够尽心尽力把这项工作做好。善于发掘新闻事件,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有比较灵敏的新闻触角,抓住线索,发掘事件真相,然后用新闻报道形式把事件写下来。多些关心我公司和污水处理行业的工作,从中发现素材、收集素材、积累素材。如果平时不去关心本企业、本行业工作,不知道新近发生了什么事,没有掌握任何材料,那就没有东西可写了。其次是深挖材料,对收集到的资料要认真加以分析,提炼出文章的主题,多用新角度、新思维来写,避免老生常谈,这样往往可以从一件小事当中提炼出一个新观点,写出一条好新闻。俗话说的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要写好一篇文章,需要做到多看、多比较、多思考、多修改。只有改变“文章是自己写的好”这种看法,虚心学习,接受别人的意见,才能不断进步。

第三篇: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和汇报材料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和汇报材料

(2008年4月21日)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根据安排,由我来讲业务知识方面的问题。我想,作为办公室来说,主要业务是为领导搞好服务,首要职责是以文辅政,而起草领导讲话稿和汇报材料是秘书人员以文辅政的主要形式。古书云:“常管文书并协助领导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为秘书。”可见秘书当“书”(即办理文书),以“书”为主,寄情于“书”。擅长书写文稿,应该是秘书人员最起码的素质要求。有道是:文无百日功啊!写文章,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借鉴、不断创新和不断积累的过程,靠一时的努力是不行的。所以讲,我的课也许会让大家失望。况且,称之为讲课,我还真不敢当,就算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共同探讨吧。我记得有一句古训:“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就是这个道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浅显地解释,文章只有优劣之分,没有谁是第一的。孔老夫子早就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孔老夫子是从文的,他自然知道这个道理,强中自有强中手!比武就有第一、第二之分了,你打得赢别人,你就是胜者!写文章则不然,题材不同、体例不同、适用范围不同,就不可比了!当前,我们很多秘书感到领导讲话稿和汇报材料越来越难写。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探讨如何写好领导讲话稿和汇报材料。

一、关于领导讲话稿的写作

讲话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也是一个工具。尤其作为领导者,处于重要位臵,肩负重要职责,具有特殊身份,讲话是各级领导宣传政见、安排部署工作的有效形式,同时,讲话也是充分 展示一个领导的能力水平的重要方面。正因为如此,领导讲话稿的起草历来为各级领导所看重,也是办公室工作人员发挥参谋作用和加速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说实在的,写好领导讲话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是比起文学创作和通讯、消息的写作,还是比起一般性的汇报材料及公文,写领导讲话稿的要求要高得多!因为文学创作、通讯、消息的写作灵活得多,可以凭自己的思路写,凭事实写,一般性的汇报材料和公文也可以凭事情发展经过、领导授意或者集体研究的意见写。而写领导讲话稿,又没有什么定式可循,也不能按照你个人的主观臆想填充文字、应付交差,大家对此一定有较深的体会。虽然在座的大多数不直接领导秘书工作,也许对写领导讲话稿接触不是很多,认为与己无关,或者认为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作用不大。其实不然!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如:如果说搞新闻报道是跳板,可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那么,写好领导讲话稿等应用性文章则是撑竿,可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内涵。况且,学好这方面的知识,不说今后硬要成为秘书,说不定你自己走上领导岗位后,也可以为你自己的讲话润色添彩,如果你平时注重写作,还可以提高自身修养,提高口才和社会应变能力,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领导讲话稿依据不同的场合、对象和用途,可以分为会议、宣传、礼仪3大类22种。结合我切身的体会,我认为,写好领导讲话稿,要打好“两个基础”,突出“三个重点”,把握“十个技巧”。

(一)要打好“两个基础”。主要是文字基础和理论基础。一是要打好文字基础。打好文字基础,要把握住两点:一是不要写错别字;二是不要写病句。这两点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讲话稿出现了不少错别字,歪曲原意,或生出异义,变得荒唐可笑,让听众觉得领导水平差。可以举数例说明,如把“自卑”写 成“自悲”,“震撼”写成“震憾”,“辩护”写成“辨护”,“源远流长”写成“渊远流长”等等。尤其我们作为秘书人员,必须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更要提高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尽量避免语言文字的错误。还有,日常写作中出现的病句也不少!举个例:“近年来,我县加快了农村卫生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这个句子对吗?肯定是错的!只能是加快速度,哪能加快规模呢?还比如:“近年来,我县巩固提高了普九成果。”大家想想?普九成果能提高吗?只能讲,巩固了普九成果,提高了普九水平!有时,一个错别字、一句病句,会让别人对领导的学识和水平产生疑问。所以讲,锤炼语言文字马虎不得!

二是要打好理论基础。这个很重要!有人通俗地称秘书为“杂家”。秘书活动涉及面宽,具有综合性、全面性或广泛性,这就要求秘书人员必须是多面手,随时能独当一面,要求秘书人员成为“杂家”或“通才”,需要广纳百川式的知识结构。然而,当今社会迅猛发展,各类新思潮、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秘书不可能对浩如烟海的社会和学科全盘了解,做到“上通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也是强人所难的事情。但大家知道,现在的领导不比过去的领导,现在的领导绝大多数具有较深的理论基础,学识比一般人要高,理论比一般人要深!不说别的,领导比一般人接受培训的机会就多些,开会的时间也多些嘛!开会的过程,本身也是学习的过程。试想,你不学习理论,你怎么写得好领导的讲话稿?我记得在我刚进办公室工作时,有位领导对我说过:当好秘书必须多学习理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多了解信息,领导不熟悉的工作,你要熟悉;领导未掌握道的情况,你要预先掌握!这样才能为领导服好务,写好文章!从我的多年体会看,在秘书这个岗位上,起码要打好六个方面功底,一是政治理论功底,秘书应当记牢党代会报告、人 代会报告,懂一些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知识。二是政策法规功底,要熟悉有关的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行业政策和基本法规,紧跟形势发展要求,绝不能偏离政治方向。三是逻辑思维功底,秘书要系统的掌握逻辑知识,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四是管理知识功底,秘书要换位思考,掌握一些领导艺术和管理知识。五是专业技术业务功底,秘书要比较了解和熟悉领导分管工作业务,做到轻车熟路。六是公文写作功底,秘书要掌握公文写作基本知识,掌握公文写作技法。

(二)要做到“三个突出”。就是突出领导的意图;突出讲话的主题;突出讲话的风格。

一是要突出领导的意图。领导的思想和意图是讲话稿的灵魂。怎么去领会领导意图呢?首先要换位思考。领导讲话总是站在全局高度,围绕所讲问题来发表意见或提出要求的。起草领导讲话稿,要调整自己的站位,将“文秘角色”转化为“领导角色”,自觉地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就能比较容易与领导想到一起去。其次要善于捕捉。领导交办起草讲话稿时,多数时候只会讲总的意图,或一些零散的观点。了解领导意图,关键在平时多留意、多积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平时,文秘人员要注意利用一切接触领导的机会,聆听领导的思路、思想和注意力最集中、最为关注和重视的工作,归纳分析领导在不同场合的讲话,细心揣摩领导的语言风格和特征,把握领导的工作思路和讲话风格,把领导不太明晰和具体的观点思路及时梳理,概括提炼。此外,在领导布臵你写讲话稿后,最好尽快拟出讲话提纲,并当面听取领导的意见,以便修改完善写作提纲,不至于走弯路,提高领导对讲话稿的满意度。

二是要突出讲话的主题。主题就是把与讲话有关的纷繁杂乱的事项统摄在一个普遍的概念下面,得到一个精确的定义,使领 导要讲的事情一目了然。任何一次讲话都必须有个主题。没有主题,就等于人没有灵魂,军队没有统帅,别人听了讲话后,就不知所云。如何确定好主题?我觉得,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要结合上情下情写。这是应该很好把握住的地方。一篇领导讲话稿,背离了上级政策,是违反原则的问题;脱离了下面实情,又指导不了工作,失去了讲话的意义。所以,我们应该把这两个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领导的讲话,必须坚持大的方针政策。再说下情,写领导讲话稿,了解下情很重要。不熟悉下情,讲话就缺乏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也就没有实际意义。当然,领导事务繁忙,这就需要办公室工作人员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当好参谋助手。二是要结合讲话对象写。从听众对象的角度来划分,领导讲话稿分为下行、平行、上行三类。下行讲话即指对下级的讲话;平行讲话即指那些礼仪性的讲话,向兄弟单位介绍情况和经验的讲话,在邀请会、协作会上的讲话等;上行讲话即某一级领导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的发言。看对象、看场合,是写领导讲话稿最起码的要求。但是,在平时,有的人写领导讲话稿没有把握好这一点,弄巧成拙。比如,听众如果是文化层次较低的老百姓,你在台上讲出文滔滔的句子,老百姓会骂你轻狂、卖弄,也拉开了领导者与群众的距离。如果听众大多数是学者、专家,你讲的是地方俗语和门外话,就有不太认真和严肃的感觉。再者,同样一项工作、一件事情,书记与副书记讲不一样,县长与县长讲也不一样,分管领导讲与部门领导讲就更不一样。有些话在私下讲可以,但正式讲就不行;有些事口头讲可以,书面讲就不行。这就是分寸,这就是区别。起草领导讲话稿要站在领导层位,把握好角度。特别是在出现突发性事件时,起草领导的讲话稿更要慎重。领导在事前、事中、事后分别要讲的话,如果顺序弄颠倒了,实际效果就有很大不同。事前应说的话拿到事后来讲,别人 肯定会说你是马后炮;事后应说的话若放在事前说,人家肯定会说你是瞎指挥。因此,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当说什么就说什么。现在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是,部门在为党委、政府领导起草讲话时往往站的较低,把本该由部门领导讲的话改由党委、政府领导去讲。不是站在领导的角度想问题,而是站在部门的角度,想怎么讲就怎么讲。这是文秘工作者在工作中应当加以避免的。三是要结合会议要求写。起草领导讲话稿,要了解召开会议的目的、要求,通过召开会议,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因为会议的成功与否,主要看领导讲话稿质量的高低。比如,要召开工作会议,你起草领导的主题报告。你就要把握两点:首先要认真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成绩,并客观地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再详细地部署下一年的工作。工作会议,报告的侧重点在哪里?应该在第二部分,就是部署工作的那部分。你如果洋洋万言写总结,寥寥数语写部署,那么,这篇报告是不成功的!因为,我们总结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工作,否则,就失去了意义。同时,你给某位领导写讲话稿,要结合会议给那位领导安排的讲话时间多少来定。写长了、写短了,都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是要突出讲话的风格。领导讲话,最忌千篇一律地发表意见,平淡无奇。讲话要有自己的风格,才能吸引听众、打动听众。写领导讲话稿时,在把握好领导者的思维、语言特点的基础上,要发挥创造性,使领导的讲话讲出风格来。每个领导者都有自己的风格。传达上级指示,安排部署工作,每个领导者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写领导讲话稿,如果整篇都是照搬文件,照抄报纸,或按照上级的领导讲话稿依葫芦画瓢,那么,听众的感觉就会打瞌睡,根本达不到效果。讲话不应有固定的章法,应随讲话的内容和场合适时变化,不仅要做到逻辑严明、思路清晰,而且要做到生动活泼、文采飞扬。文采对形成风格有很大的关系,可使讲 话富有生气,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当然,值得特别注意的一点是,要按照领导人的性格、职务特点和语言习惯来写。有的领导性格温和,你写出激扬的句子,他念起来会感到别扭;有的领导性格豪放,你写的句字死气沉沉的,他念起来同样不习惯。

(三)要把握“十个技巧”。写好材料究竟有没有“窍门”?肯定有的。何谓“窍门”?窍门实际上是对做好一件事情的谋略问题,是很多人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常言说:“窍门”遍地跑,看你找不找。结合这几年的工作体会,写好文章有10个“诀窍”:

第一,要多学。大家要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哪怕是每天多看一份报纸,多阅读一本杂志,多浏览一篇文章,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对个人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必将大有益处。我想,作为秘书人员,每天花三个10分钟,每天早晨上班前花10分钟想一想当天工作安排,要做什么事、有什么任务;上班时花10分钟浏览一下网站,了解最新新闻动向,看一看各地领导的重要言论;花10分钟阅读当天的报纸,掌握最新时事政策变化。

第二、要多看。“看”,是学习、积累资料的主渠道。积累资料对于公文写作者来说十分重要,这不仅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必要手段。同样是读书看报,有些人也许作为一种消遣、漫不经心、看过就丢,但秘书绝对不可以,而要处处留心,注意积累。凡积累了的东西,今天用不上,明天、后天可能用得上,写这篇文稿用不上,写另一篇文稿可能用得上;即使有些东西永远也用不上,但由于经过记载,印象加深,实际上对你的知识功底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公文写作者需要积累的资料包括很多方面,大致可以分为五大类:一是大政方针和重要言论。这主要包括中央、省市制定的一定时期的方针政策、工作 任务和目标,领导人的重要言论,某些工作的规范性提法等等。二是格言、佳句。这主要指经典著作、文学作品、史籍和报刊上的某些精辟语言,句子不长,但意蕴深刻,闪耀着哲理。引用到文稿中,往往会成为“亮点”,引人注目,发人深思。三是大事、要事。四是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领导讲话、调研报告、工作总结和汇报材料都离不开典型经验,通过引用典型经验激励先进、阐释观点、启发思路,提出任务和要求。五是基本情况和工作运行情况。基本情况指的是一个地方的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土地面积、地理特点、人口、资源、机构编制、风俗习惯、发展水平等方面的情况;工作运行情况指的是一定时期内各项工作进展到什么程度,有哪些成绩,还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经验和教训等方面的情况。这两方面的情况都是起草文稿经常要用到的,其中还有大量的数据需要强记。平时不积累,临时翻资料,势必降低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优秀的文秘人员,理应熟悉全面情况,当好领导的“耳目”和助手。

第三、要多问。有句老话,叫作“学问”。学问学问,学贵在问。多问才能了解掌握具体情况。古人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实际上根本不可能,除非他是神仙。从现实看也是这样,有些文稿之所以写得空洞无物、脱离实际,就是因为“不出门”、不接触实际、不重视了解基层情况、不懂得实践所需的基本常识、不明白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有什么想法和需求。起草公务文稿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而不是就写作而写作、摆摆架子做做样子的,要解决问题就必须切合实际,要切合实际就要懂得必要的实践知识。比如讲到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它的概念、内容和基本要求,文件上、报刊上都讲得很清楚了,但你光知道这些还不够,还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提出任务和要求,包括确立什么样的主导产业,建立什么样的产品基地、龙头企业怎样建设、需要提供哪 些方面的服务等等,没有这些,哪怕你写得天花乱坠,也是一纸空文。

第四、要多思。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如果看了问了而不去思,就难以在脑子里留下东西,最终是学而无获,或收效甚微。大家知道,古人作诗有“三上”:马上、厕上、枕上:骑在马上,蹲在厕所里,躺在枕头上都在遣词造句,真是绞尽脑汁!毛主席观看歌剧《白毛女》,当看到喜儿被逼进山洞的场面时,一拍椅子站起来,有感而发:“不造反行吗?”弄得警卫人员很紧张。显然,毛主席是站在阶级的高度去思考的,否则不会有这样的激情和精辟的论述。而我们有的同志却不那么善于思考。报也看了,书也读了。眼睛忙,脑子闲。这样的读,叫“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同等条件,同一时间,同看一篇文章,收效大不相同。为什么?就是“思”的程度不够。思的越多、越深就越有收获。总结前人经验,在“思”的问题上要做到三个善于:一是要善于逆向思维。一个少女掉入水库,岸上百余人围观而不救。跑来一名解放军战士,跳入水中,冒着生命危险把少女救了上来。有个记者报道了这名战士舍己救人的事迹,报上只登了200字。又有个记者写了《救救这些“落水”者》,文章指出,落水者当救,岸上这些见死不救的“落水者”也当挽救。后者不仅登2000多字,而且还加了编后。两个记者一个顺向思维,一个逆向思维,报道效果大不一样。二是要善于向纵深思考。行者百里半九十:锲而不舍。老子曰:“挖井七仞而不及泉,废井也。”(仞是计量单位,7仞约等于2丈多一点)。挖至7仞没有出水,是废井,而7.1仞出了水,甘泉涌流,就是好井。成功往往只差那么一点,而这一点常常就是成败之分。因此,我们提倡思得深些、再深些,切忌浅尝辄止,成为“废井”。三是要善于发散性思考。就是多向的思、辐射性的思,由一点思及一片。由点及面、由表 及里,举一反三。这就要求秘书人员要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公文写作过程中,思维能力是强还是弱,思维方式对头还是不对头,直接影响着文稿的质量。在有些人看来,文秘人员似乎永远只能当撰稿人,认为他天天吃饱饭就只晓得埋头搬弄文字,还能干得了别的什么?持这种看法的人不知道,文字正是从思维活动中“搬弄”来的,没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哪来的文字? 尤其是那些高质量的文稿,更是反映着起草者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较高的认识水平。如果不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你领会领导的意图再正确,也不可能写成一篇高质量的领导讲话稿。那么,公文写作者应该具备怎样的思维能力呢?简而言之,除了布局谋篇、组织文字本身所需的思维能力外,更重要的就是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包括看问题的高度、深度和准确程度以及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科学可行等等。具体要把握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要全面、客观地看问题,防止片面性和主观随意性。比如写作中常常需要分析经济形势,如果只看到成绩而看不到问题,就会使人们滋长盲目乐观情绪,影响今后的发展:反过来,如果只看到问题而看不到成绩,又会使人们丧失信心,同样会影响今后的发展。二是要辩证地看问题,纠正和防止“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三是看问题要深刻,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防止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表现在公务文稿写作中,就是要把话说透,把问题点准,把带有规律性和根本性的东西揭示出来,而不能浮光掠影、流于表面。比如讲到某些干部工作作风不实,仅仅罗列“不实”的表现是不够的,仅仅从外部环境找原因也是不够的,而要从责任心、事业心和世界观方面抓要害、挖根源。四是要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要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善于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和提出见解,这对于写好文稿、当好助手和个人的成长,都是重要的和必要的。五是注重对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要善于推 理和判断,抓住事物的本质,从特殊中发现一般,从个性中抽出共性,从理性的高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防止就事论事、见子打子。比如:某些农村地区社会风气不好,封建迷信活动盛行,宗派活动屡禁不止,民事纠纷时有发生,计划生育、征收税费等项工作难以开展,基层组织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产生这些问题,虽然各有各的原因,但必有一种带共性、根本性的原因在起作用,比如: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农村思想阵地失控,被愚昧、腐朽、落后的思想所占领。找准了这个原因,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实行标本兼治,着重治本,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从根本上把这些问题解决好。

第五、要多抄。平时多留心,闲在不闲间。如果没有平时的日积月累,储备不足,肚子里没货,一旦接到文稿任务,决不可能很好地满足工作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一篇讲话稿的写作,并不是从接受任务这一刻才开始的,此前的一系列日常工作都属于酝酿准备阶段,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对一个优秀的秘书而言,秘书工作辛苦,这是一个重要的体现。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秘书工作轻松,也体现于其中。因为平日花了功夫,关键时刻就能从容应对,显得“清闲”,反之,平时积累不够,面对文稿则会一筹莫展,折腾来折腾去,总写也不对路。平时的积累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阅读文件报刊。广泛阅读文件报刊,有助于及时领会上级精神,学习外地经验做法,把握上情、了解外情。目前已步入网络时代,要学会利用网络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二是要善于作笔记,把有价值的信息摘录下来,以备将来拿来为己所用。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周总理讲:“什么是灵感?灵感就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长期抄、长期积累,就能达到“偶然得之”的境界,就能抄出灵感来。三是学会“听会”。要善于在“听会”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记录下来,有些具有较大利用 可能性的内容予以标注,以便需要时及时、迅速地查找。

第六、要多背。时下,有些人不提倡背。这种看法偏颇。大凡有学问的人都背了一肚子、装了一脑子。常言道:熟读唐诗300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背是成才的阶梯,特别是语言贫乏的同志,更需要背。不注意背的人暂不敢断定没出息,但一般成不了大器。不背是懒人的一种借口。多背,大脑聪灵,知识、语言丰富。用起来自如,表述起来生动,肚子里才算有了货。如果不背不积累,你脑子里空空,缺兵少将,调遣就无从谈起,至少是不能得心应手。毛主席在1962年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即席引用了司马迁关于古人遭受磨难而立志的一段文字,这段古文长达300多字。由此可见,伟人、领袖们的渊博知识也是背出来的,不背就记不起来,默写不出来。

第七、要多记。“好脑袋不如烂笔头”。对领导讲话的闪光思想,闲谈中点滴启发、生活中的生动语言等,要随时扑捉,随时记录,久而久之,积少成多,大有裨益。鲜活的东西,往往存在于瞬间,不记就稍纵即逝。如果记下来,经常翻一翻,就忘不了。有些好语言,关在屋里是想不出来的,听到了,就要赶快记下来。怎样记?没有什么新鲜办法,就是要象鲁迅先生那样,兜里装个小本本,名曰《忽然听到》、《忽然想到》,随想随听随记。时间长了,小本本就成了积攒零金碎玉的“小仓库”、“万宝囊”。

第八、要多写。有人说过这么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光看不写眼高手低,光写不看进步很慢”。就是说,只看材料,不动笔去写,就会觉得别人弄的水平不行,可自己一弄,还不如人家。有个名记者介绍他成名的诀窍时只说了两个字“多写”,写是机关干部的基本功,我们常说“这个机关干部不错”,多是指他会写点东西。我们说这个人没啥道道。通常也觉得他笔杆子不硬。要具备写的基本功,一要敢于写。不要把写看得太神秘,不能有自卑感。万事开头难、敢写就不难。二要不停地写。写东西的同志有个共同的感受,一停笔就懒得动笔。休一个月假,再拿笔就打怵,望写生叹,因此要有点马不停蹄的精神,这也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三要马上写。对好的信息、线索,要趁热打铁,立马动笔,一放一拖就凉了,冲动少了,灵感也没了。四要逼着自己写。从某种意义上讲,水平是逼出来、压出来的。要逼着自己坐下来,把笔拿起来,把第一行写出来。

第九、要多改。有人说:“一成文章半成改”,有的甚至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见修改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很多名人都很注重文章修改。曹雪芹著《红楼梦》曾“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越是名家,越不肯放过对自己语言的铸炼。象白居易作诗后先读给老妪(音雨)听、征求老太太的意见啦,欧阳修把稿子挂在墙上边读边改折腾不少日子啦,人们都耳熟能详了。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中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先用“到”字,再用“过”字,又换“入”、“满”等10余字,最后才选定为“绿”字。一个“绿”字使春风有了颜色。还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一个“闹”字动感十足,据说也是经过多次改动才定下来的。其实“绿”字也好,“闹”字也罢,好处就在于准确、鲜明、生动,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春的画卷,动态地刻划了春天蓬勃、盎然的生机,而其它的字就没有这个效果。但也并不是说今不如昔。伟大领袖毛主席不但是举世公认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还是一位旷世少有的文学巨匠和语言大师,他就特别注重文章的修改。他的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 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它的开头开始用的是“盘”字,发表时主席改为“旋”。既与出句“飞”相呼应,“旋”更突出动态,“四百旋”比“四百盘”生动多了,更把庐山写活了。还有“不周山下红旗乱”一句的“乱”字,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晶,和刚才说过的“绿”字、“闹”字一样,均属卓绝千古之字。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如何改文章,这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对于写作者自身来说,自己的文章要让自己看出问题来,并进行纠正,还真是不容易。笔者认为,在修改过程中,不妨从“五看”入手,静下来看一看,潜心揣摸,反复敲打。一看主题是否扣紧。离题万里,这稿子就是废稿。要先看文章大标题是否紧扣会议主题,再看各大标题下的小标题是否紧扣所属的大标题,层层围绕中心,文稿主题鲜明,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没有扣紧的,要通过增加过渡性语句等适当的方式予以补救。二看框架是否合理。审视一下,看有没有一个清晰的逻辑顺序,内容的安排有没有错位,文章整体结构有没有做到环环相扣、周密严谨。三看内容是否遗漏。阐述道理的,观点准不准、全不全,道理讲得透不透;讲举措的,办法够不够、实不实,措施有没有到位。四看重点是否突出。面面俱到的讲话,看起来八面玲珑,其实,由于平均着墨,难免如蜻蜓点水,让人不知所云。要着眼于增强讲话的针对性,本地实际工作中急需解决的方面要详写,一般性要求略写,甚至不提。必须注意的是,一定要有忍痛割爱的气度,即使是自己冥思苦想的所谓神来之笔,如果有可能因辞害意,也要毫不犹豫地舍弃。五看文句是否准确。检查一下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语病,同时,还要看看哪些表述不太符合领导的语言风格。这个过程可以采用“模拟演练”的方法,即自己多念几遍,这样更能够发现问题。文章是改出来的。

第十、要多熬。多熬,就是多熬夜。多熬是前边“九多”的 前提。没有多熬作基础,也就没有前边讲的那九多。一个老老实实按部就班干活的同志,一天工作时间不超过四五个小时,而晚上从7点半到12点又是4个半小时,晚上熬一熬,一天变两天,一年变两年。这是从时间上计算的。从效率上算,晚上比白天要高出一倍,这又是一年顶三年,如果不去熬正事,而热衷于搓麻将、打扑克、找饭局,下午3点就琢磨晚上吃饭喝酒,第二天上班没精神干工作,这样一年就成了半年。时间一长,水平就两极分化了。老机关同志经常说,12点以后睡觉熬出来的材料一般差不多,不行的材料大都是12点以前睡觉了。无论做什么事,只有坚持经常,才能发现其中规律,得其真谛。各位同志,不妨熬上一年两年,品尝一下熬的艰辛,领略一下熬的收获。

二、关于汇报材料的写作

由于时间关系,这部分我想略讲。再则,写文章,只是体例不同,其实,各类文章大多是相通的。我想,你如果能写好领导讲话稿,写汇报材料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汇报材料分两类,一类是工作进展情况汇报,要求就是简明扼要,阐明工作进展情况。另一类是经验材料性质的汇报,要求要高一些,必须体现出特色。经验汇报材料也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人无我有”的,比较好写,把这项工作是基于什么目的提出来的,工作的具体措施、成效或体会写出来即可;另一种是“人有我好”的,在大家都在做的工作中提炼出特色来,这就比较难写。写好汇报材料,关键要把握好五条原则:

第一,要突出主题,做到有的放矢。就是要明白“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少走或不走弯路。首先,要围绕上级领导听汇报的意图、要求来写。上级领导听取工作汇报,总有一定的目的性,对于听什么情况、听多长时间、采取什么形式、在多大范围汇报等都有明确要求。因此,撰写汇报材料必须紧紧围绕上级领导听 汇报的意图和要求来准备。其次,要围绕上级领导的关注点来写。如果上级领导或机关对听取工作汇报没有具体要求,是不是就无法准备汇报材料呢?当然不是。一个有效的做法,就是紧紧抓住上级领导的关注点来起草汇报材料。这就要求在起草汇报材料前,认真研究和了解听汇报的领导人以往和近期最关注什么、当前在抓什么、强调最多的是什么,搞清“最想听什么”这个基本问题,并以此准备材料。其三,要围绕上级领导的语言风格或思维特点来写。这是更高的要求,操作起来也比较难。如果对上级领导的语言风格或思维特点了解不多,把握起来就比较困难。比如,有的领导注重思想性,要求有理性分析,有的领导强调实在性,要求用事实或数字说话;有的领导喜欢用排比句,讲究句式的整齐、对仗,有的领导则不刻意追求语言的形式美,要求语言平实、自然,把意思表达清楚即可;有的领导爱用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有的领导喜欢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有的领导喜欢开门见山、一针见血,有的领导则喜欢旁敲侧击、娓娓道来,如此等等。所以,起草汇报材料要尽可能地掌握领导的语言风格或思维特点,增强针对性。

第二,要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这里,不妨举一个有趣的例子。1958年1月,在南宁会议期间,李锐和林一山两个人被要求一起向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汇报关于三峡工程建设问题的意见。当时,林一山担任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是三峡工程的“上马派”,担任水电部副部长的李锐是“反对派”。听汇报的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26名高级领导人。这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汇报,两人都做了认真准备。林一山先汇报,讲了两个多小时,内容很多,难免漫无边际。李锐汇报不到半小时,重点突出,语言精炼,反而让听者印象深刻。两人汇报完后,虽然听者的倾向已基本形成,但对这样一个重大问题,毛泽东没有轻 易作出决断,而是说:“再给三天时间,你们两人各写一篇材料交来。”第三天,两人交了卷,林一山写了两万字,李锐写了八千字。到第三天晚上开会的时候,毛泽东充分肯定了李锐的材料意思清楚,重点突出,还对与会人员说:“我们要有这样的秀才。”

那么,在起草汇报材料过程中,如何突出重点呢?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重点。一般来说,凡是能反映事物本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重要问题、主要任务、关键环节、工作做法、经验教训、办法措施等都是重点。具体地说,应从以下方面来把握:如果汇报时间跨度长、成绩比较突出的工作,那么汇报的重点就是工作成绩、工作成效;如果各地、各单位都是这样抓的、都取得了明显成绩,那么汇报的重点应是在抓这项工作中不同于别人的做法、工作中的特色亮点;如果是上级特别关心、本单位也的确抓出了成绩的工作,那么从中提炼的经验启示或深层次的思考就是汇报的重点;如果是刚布臵不久的一项工作,那么下步开展工作的思路和具体打算就是汇报的重点;如果是本单位还没有完全铺开或没有做好的工作,那么汇报应把重点放在讲清工作未开展起来或开展不好的主客观因素上来。

第三,要突出特色,避免平淡乏味。什么是特色?特色就是个性,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优势,就是突出的成绩、工作闪光点。听汇报的领导总是喜欢听有内容、有特色、闪亮点的工作汇报,不喜欢听毫无特点、平淡乏味、“一般化”的汇报。那么,怎样才能抓住特色亮点呢?我认为:一是要把最鲜亮、最感人的内容放到最前边,放到最显眼的位臵上,越是有特色、闪亮点的工作越要浓墨重彩,集中反映,使之成为整个材料的重头戏,而对于一般化的、共性的东西则要尽量少汇报,或一笔带过,点到为止。二是要把闪现亮点、最有特色的做法、制度、措施等说清说透,把最主要的工作成绩尽量展现出来,把 最具个性、最鲜活的经验体会充分挖掘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三是要把那些有话可说、有思想可挖、有经验可总结的内容,努力把它写实、写好、写到位。

第四,要突出观点,认真提炼概括。汇报材料的思想性,体现在材料、事例、情况和阐述的道理之中。毛泽东同志曾在谈怎样汇报工作时说过,汇报工作是要适当发议论的。我理解,“发议论”就是要通过对一系列材料的解释、分析、综合、提炼,更清晰、更系统、全面地说明情况,从而让上级领导了解事情的真相和来龙去脉,并从事实背后找出本质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得出规律性的结论。1956年2月至4月,毛泽东同志连续40多天听取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他在听取时任国务院第三办公室主任薄一波以及几个副主任的工作汇报后,称赞他们的汇报有议论、有分析、有深度,比较生动活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某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向毛泽东汇报工作,只讲了一些材料和数字,没有讲自己的观点,毛泽东委婉地批评道:“只谈情况,不谈观点,是开材料仓库。人的头脑是加工厂,没有材料不行,有了材料要经过加工,要产生观点,用观点统帅材料。”那么,怎样在汇报材料中体现出思想性呢?我认为,主要应把握三点:一是要善于理性分析。二是要善于深入挖掘。三是要善于综合概括。

第五,要突出结构层次,注意文字美。

汇报材料一般包括工作开展情况、做法成效、经验启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今后打算等内容。在结构上首先脉络要十分清晰,其次是线条要单一,再次层次不要过多。一是叙述语言要简明,切忌冗长繁琐。二是要多用短句,这样既便于说,又便于听,而且干脆有力,节奏感强。三是要流畅和谐,上口顺耳。四是要通俗易懂,应尽量口语化,多用群众语言,该用事例、数字说话时就要用事例、数字说话,该量化的就要量化,需要虚化时也得 “虚”,该归纳的就要归纳,该概括的就要概括,这样汇报起来显得自然、流畅。

以上是自己的一点粗浅认识。总之,写好材料,重点要在熟悉工作、研究工作上多下功夫,在把握领导思路上多下功夫,在掌握各类材料基本格式的基础上,勤学,多练,不断拓宽写作思路,先把材料写顺写准确,再力求生动活泼,相信大家都能写出好文章来。

第四篇:怎样写好汇报材料

怎样写好汇报材料?

汇报材料是单位中份量很重的一种公文。汇报材料撰写质量如何,关系到上级对这个单位特别是对领导班子的评价,有时甚至会影响到班子成员的任用及职务的升降。因此,常有人发出“干得好不如写得好”的感叹。

怎样写出高质量的汇报材料?长期从事文案写作的经验告诉我,只要抓住以下六个要点,定能如愿以偿。

第一,针对性。根据汇报材料呈送的对象不同,汇报的内容要有所侧重。比如向国资委汇报,要侧重于生产经营指标、管理状况、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情况,向财政部汇报要侧重于各种财务指标,向商务部汇报要侧重于进出口情况、海外开发及国际化经营等,而向中组部汇报则要侧重于班子建设、职工队伍建设、党的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

第二,简洁性。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一定要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对需要汇报的情况,要精心遴选,切不可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比如经济指标,只需选取诸如主导产品产量、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成本等几项最重要、最能说明问题的关键指标,如果像填写财务报表一样,密密麻麻写上几十个产品产量、几十项技术指标,上级领导根本就无法看。

第三,客观性。汇报成绩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不说大话、套话、空话、假话,不用广告性词句、夸张性语言来描述,要坚决去掉极大、充分、空前、绝无仅有、名冠中外等形容修饰词。汇报存在的问题也要多讲客观性问题,比如依然面临资源短缺的压力、市场竞争的压力、因原材料价格上涨而增加的成本压力等。

第四,鲜活性。汇报材料中的观念、提法、用语要有时代感,紧贴当前的形势,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和中心工作,即使是老的经验,也要进行新的包装,赋予其鲜活的时代气息。比如当前正提倡搞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那么,写材料时就要把开源节流、节能降耗、艰苦奋斗教育等方面的情况纳入循环经济范畴,事情还是那些事情,但把它们装到新的盒子里,就成了新潮时尚的东西。

第五,生动性。一是内容表达要生动,比如讲“与原铝相比,生产再生铝100万吨,一年节约电能150亿千瓦时”,领导也好大众也罢,对150亿千瓦时这个数字一般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如果在这句话的后面加上“相当于2.5个龙羊峡的发电量”,这个数字立即就在人们的心中活了--这就是它的生动性。二是小标题要生动,比如“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再创新纪录”要比“生产经营状况很好”生动。

第六,多样性。主要是指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既要有文字,又要有图表。例如几年来产量情况、主营业务收入情况、利税情况、成本情况、资产总额变化情况等,用几个图表往那里一摆,增长还是降低,变化了多少,过程如何,一目了然。现在的领导都已经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了多年,他们大都更习惯于看图表。汇报材料如果能做到图文并茂,可以增强阅读的愉悦性。

第五篇:业务讲座: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和汇报材料

业务讲座: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和汇报材料

根据安排,由我来讲业务知识方面的问题。我想,作为办公室来说,主要业务是为领导搞好服务,首要职责是以文辅政,而起草领导讲话稿和汇报材料是秘书人员以文辅政的主要形式。古书云:“常管文书并协助领导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为秘书。”可见秘书当“书”(即办理文书),以“书”为主,寄情于“书”。擅长书写文稿,应该是秘书人员最起码的素质要求。有道是:文无百日功啊!写文章,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借鉴、不断创新和不断积累的过程,靠一时的努力是不行的。所以讲,我的课也许会让大家失望。况且,称之为讲课,我还真不敢当,就算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共同探讨吧。我记得有一句古训:“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就是这个道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浅显地解释,文章只有优劣之分,没有谁是第一的。孔老夫子早就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孔老夫子是从文的,他自然知道这个道理,强中自有强中手!比武就有第一、第二之分了,你打得赢别人,你就是胜者!写文章则不然,题材不同、体例不同、适用范围不同,就不可比了!当前,我们很多秘书感到领导讲话稿和汇报材料越来越难写。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探讨如何写好领导讲话稿和汇报材料。8 N% P)d* V)a# ^(]# q0 I)M Y% R3 ~!L# y' I

$ r3 S5 B/ h5 U.M: T)C8 r

一、关于领导讲话稿的写作

% s1 C!K5 o;}' k ^

讲话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也是一个工具。尤其作为领导者,处于重要位置,肩负重要职责,具有特殊身份,讲话是各级领导宣传政见、安排部署工作的有效形式,同时,讲话也是充分展示一个领导的能力水平的重要方面。正因为如此,领导讲话稿的起草历来为各级领导所看重,也是办公室工作人员发挥参谋作用和加速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说实在的,写好领导讲话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是比起文学创作和通讯、消息的写作,还是比起一般性的汇报材料及公文,写领导讲话稿的要求要高得多!因为文学创作、通讯、消息的写作灵活得多,可以凭自己的思路写,凭事实写,一般性的汇报材料和公文也可以凭事情发展经过、领导授意或者集体研究的意见写。而写领导讲话稿,又没有什么定式可循,也不能按照你个人的主观臆想填充文字、应付交差,大家对此一定有较深的体会。虽然在座的大多数不直接领导秘书工作,也许对写领导讲话稿接触不是很多,认为与己无关,或者认为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作用不大。其实不然!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如:如果说搞新闻报道是跳板,可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那么,写好领导讲话稿等应用性文章则是撑竿,可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内涵。况且,学好这方面的知识,不说今后硬要成为秘书,说不定你自己走上领导岗位后,也可以为你自己的讲话润色添彩,如果你平时注重写作,还可以提高自身修养,提高口才和社会应变能力,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R, }, `;_)M Y“ X(O1 O$ p0 o!P8 ?领导讲话稿依据不同的场合、对象和用途,可以分为会议、宣传、礼仪3大类22种。结合我切身的体会,我认为,写好领导讲话稿,要打好“两个基础”,突出“三个重点”,把握“十个技巧”。5 F6 C: m!n.Y' ^.](S# u

* ^6 z1 D# u;B-T7 L, U

(一)要打好“两个基础”。主要是文字基础和理论基础。l3 {2 x: S1 t3 Z(H* @+ {

一是要打好文字基础。打好文字基础,要把握住两点:一是不要写错别字;二是不要写病句。这两点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讲话稿出现了不少错别字,歪曲原意,或生出异义,变得荒唐可笑,让听众觉得领导水平差。可以举数例说明,如把“自卑”写成“自悲”,“震撼”写成“震憾”,“辩护”写成“辨护”,“源远流长”写成“渊远流长”等等。尤其我们作为秘书人员,必须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更要提高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尽量避免语言文字的错误。还有,日常写作中出现的病句也不少!举个例:“近年来,我老秘网县加快了农村卫生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这个句子对吗?肯定是错的!只能是加快速度,哪能加快规模呢?还比如:“近年来,我老秘网县巩固提高了普九成果。”大家想想?普九成果能提高吗?只能讲,巩固了普九成果,提高了普九水平!有时,一个错别字、一句病句,会让别人对领导的学识和水平产生疑问。所以讲,锤炼语言文字马虎不得!# W5 b& q$ W2 t: P3 l1 ?6 e& q

!P, _, k5 h;X

二是要打好理论基础。这个很重要!有人通俗地称秘书为“杂家”。秘书活动涉及面宽,具有综合性、全面性或广泛性,这就要求秘书人员必须是多面手,随时能独当一面,要求秘书人员成为“杂家”或“通才”,需要广纳百川式的知识结构。然而,当今社会迅猛发展,各类新思潮、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秘书不可能对浩如烟海的社会和学科全盘了解,做到“上通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也是强人所难的事情。但大家知道,现在的领导不比过去的领导,现在的领导绝大多数具有较深的理论基础,学识比一般人要高,理论比一般人要深!不说别的,领导比一般人接受培训的机会就多些,开会的时间也多些嘛!开会的过程,本身也是学习的过程。试想,你不学习理论,你怎么写得好领导的讲话稿?我记得在我刚进办公室工作时,有位领导对我说过:当好秘书必须多学习理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多了解信息,领导不熟悉的工作,你要熟悉;领导未掌握道的情况,你要预先掌握!这样才能为领导服好务,写好文章!从我的多年体会看,在秘书这个岗位上,起码要打好六个方面功底,一是政治理论功底,秘书应当记牢党代会报告、人代会报告,懂一些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知识。二是政策法规功底,要熟悉有关的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行业政策和基本法规,紧跟形势发展要求,绝不能偏离政治方向。三是逻辑思维功底,秘书要系统的掌握逻辑知识,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四是管理知识功底,秘书要换位思考,掌握一些领导艺术和管理知识。五是专业技术业务功底,秘书要比较了解和熟悉领导分管工作业务,做到轻车熟路。六是公文写作功底,秘书要掌握公文写作基本知识,掌握公文写作技法。-T!{-|: l5 y: g6 i* ^!Z8 G)}, h$ u9 K2 B# W$ g

(二)要做到“三个突出”。就是突出领导的意图;突出讲话的主题;突出讲话的风格。-j8 c5 N& Y: g: q

+ o” P-Y6 [!m8 A)]

一是要突出领导的意图。领导的思想和意图是讲话稿的灵魂。怎么去领会领导意图呢?首先要换位思考。领导讲话总是站在全局高度,围绕所讲问题来发表意见或提出要求的。起草领导讲话稿,要调整自己的站位,将“文秘角色”转化为“领导角色”,自觉地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就能比较容易与领导想到一起去。其次要善于捕捉。领导交办起草讲话稿时,多数时候只会讲总的意图,或一些零散的观点。了解领导意图,关键在平时多留意、多积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平时,文秘人员要注意利用一切接触领导的机会,聆听领导的思路、思想和注意力最集中、最为关注和重视的工作,归纳分析领导在不同场合的讲话,细心揣摩领导的语言风格和特征,把握领导的工作思路和讲话风格,把领导不太明晰和具体的观点思路及时梳理,概括提炼。此外,在领导布置你写讲话稿后,最好尽快拟出讲话提纲,并当面听取领导的意见,以便修改完善写作提纲,不至于走弯路,提高领导对讲话稿的满意度。(a' r& o0 B2 t9 z6 h5 |!h二是要突出讲话的主题。主题就是把与讲话有关的纷繁杂乱的事项统摄在一个普遍的概念下面,得到一个精确的定义,使领导要讲的事情一目了然。任何一次讲话都必须有个主题。没有主题,就等于人没有灵魂,军队没有统帅,别人听了讲话后,就不知所云。如何确定好主题?我觉得,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要结合上情下情写。这是应该很好把握住的地方。一篇领导讲话稿,背离了上级政策,是违反原则的问题;脱离了下面实情,又指导不了工作,失去了讲话的意义。所以,我们应该把这两个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领导的讲话,必须坚持大的方针政策。再说下情,写领导讲话稿,了解下情很重要。不熟悉下情,讲话就缺乏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也就没有实际意义。当然,领导事务繁忙,这就需要办公室工作人员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当好参谋助手。二是要结合讲话对象写。从听众对象的角度来划分,领导讲话稿分为下行、平行、上行三类。下行讲话即指对下级的讲话;平行讲话即指那些礼仪性的讲话,向兄弟单位介绍情况和经验的讲话,在邀请会、协作会上的讲话等;上行讲话即某一级领导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的发言。看对象、看场合,是写领导讲话稿最起码的要求。但是,在平时,有的人写领导讲话稿没有把握好这一点,弄巧成拙。比如,听众如果是文化层次较低的老百姓,你在台上讲出文滔滔的句子,老百姓会骂你轻狂、卖弄,也拉开了领导者与群众的距离。如果听众大多数是学者、专家,你讲的是地方俗语和门外话,就有不太认真和严肃的感觉。再者,同样一项工作、一件事情,书记与副书记讲不一样,县长与县长讲也不一样,分管领导讲与部门领导讲就更不一样。有些话在私下讲可以,但正式讲就不行;有些事口头讲可以,书面讲就不行。这就是分寸,这就是区别。起草领导讲话稿要站在领导层位,把握好角度。特别是在出现突发性事件时,起草领导的讲话稿更要慎重。领导在事前、事中、事后分别要讲的话,如果顺序弄颠倒了,实际效果就有很大不同。事前应说的话拿到事后来讲,别人肯定会说你是马后炮;事后应说的话若放在事前说,人家肯定会说你是瞎指挥。因此,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当说什么就说什么。现在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是,部门在为党委、政府领导起草讲话时往往站的较低,把本该由部门领导讲的话改由党委、政府领导去讲。不是站在领导的角度想问题,而是站在部门的角度,想怎么讲就怎么讲。这是文秘工作者在工作中应当加以避免的。三是要结合会议要求写。起草领导讲话稿,要了解召开会议的目的、要求,通过召开会议,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因为会议的成功与否,主要看领导讲话稿质量的高低。比如,要召开工作会议,你起草领导的主题报告。你就要把握两点:首先要认真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成绩,并客观地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再详细地部署下一年的工作。工作会议,报告的侧重点在哪里?应该在第二部分,就是部署工作的那部分。你如果洋洋万言写总结,寥寥数语写部署,那么,这篇报告是不成功的!因为,我们总结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工作,否则,就失去了意义。同时,你给某位领导写讲话稿,要结合会议给那位领导安排的讲话时间多少来定。写长了、写短了,都达不到预期效果。8 g4 ~+ k, ?;D5 K& o+ a' F# C8 7 G# ?“ M1 m , X5 T+ f* e6 g3 V0 H

三是要突出讲话的风格。领导讲话,最忌千篇一律地发表意见,平淡无奇。讲话要有自己的风格,才能吸引听众、打动听众。写领导讲话稿时,在把握好领导者的思维、语言特点的基础上,要发挥创造性,使领导的讲话讲出风格来。每个领导者都有自己的风格。传达上级指示,安排部署工作,每个领导者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写领导讲话稿,如果整篇都是照搬文件,照抄报纸,或按照上级的领导讲话稿依葫芦画瓢,那么,听众的感觉就会打瞌睡,根本达不到效果。讲话不应有固定的章法,应随讲话的内容和场合适时变化,不仅要做到逻辑严明、思路清晰,而且要做到生动活泼、文采飞扬。文采对形成风格有很大的关系,可使讲话富有生气,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当然,值得特别注意的一点是,要按照领导人的性格、职务特点和语言习惯来写。有的领导性格温和,你写出激扬的句子,他念起来会感到别扭;有的领导性格豪放,你写的句字死气沉沉的,他念起来同样不习惯。

H0 o-X8 n, X {6 E4 U5 @.A t/ O c2 W7 s+ l

(Q* _7 B& A;y-s8 E z0 B& `1 v

(三)要把握“十个技巧”。写好材料究竟有没有“窍门”?肯定有的。何谓“窍门”?窍门实际上是对做好一件事情的谋略问题,是很多人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常言说:“窍门”遍地跑,看你找不找。结合这几年的工作体会,写好文章有10个“诀窍”:* a1 H!b* x% A” z& _“ I6 ^)}

-w/ s5 _5 Q2 w” H-c9 `, E6 @.N9 k: G6 }8 O% |# e, h# [

第一,要多学。大家要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哪怕是每天多看一份报纸,多阅读一本杂志,多浏览一篇文章,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对个人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必将大有益处。我想,作为秘书人员,每天花三个10分钟,每天早晨上班前花10分钟想一想当天工作安排,要做什么事、有什么任务;上班时花10分钟浏览一下老秘网,了解最新新闻动向,看一看各地领导的重要言论;花10分钟阅读当天的报纸,掌握最新时事政策变化。4 P6 i/ ?/ F8 U$ s5 G(k# D;t第二、要多看。“看”,是学习、积累资料的主渠道。积累资料对于公文写作者来说十分重要,这不仅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必要手段。同样是读书看报,有些人也许作为一种消遣、漫不经心、看过就丢,但秘书绝对不可以,而要处处留心,注意积累。凡积累了的东西,今天用不上,明天、后天可能用得上,写这篇文稿用不上,写另一篇文稿可能用得上;即使有些东西永远也用不上,但由于经过记载,印象加深,实际上对你的知识功底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公文写作者需要积累的资料包括很多方面,大致可以分为五大类:一是大政方针和重要言论。这主要包括中央、省市制定的一定时期的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目标,领导人的重要言论,某些工作的规范性提法等等。二是格言、佳句。这主要指经典著作、文学作品、史籍和报刊上的某些精辟语言,句子不长,但意蕴深刻,闪耀着哲理。引用到文稿中,往往会成为“亮点”,引人注目,发人深思。三是大事、要事。四是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领导讲话、调研报告、工作总结和汇报材料都离不开典型经验,通过引用典型经验激励先进、阐释观点、启发思路,提出任务和要求。五是基本情况和工作运行情况。基本情况指的是一个地方的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土地面积、地理特点、人口、资源、机构编制、风俗习惯、发展水平等方面的情况;工作运行情况指的是一定时期内各项工作进展到什么程度,有哪些成绩,还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经验和教训等方面的情况。这两方面的情况都是起草文稿经常要用到的,其中还有大量的数据需要强记。平时不积累,临时翻资料,势必降低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优秀的文秘人员,理应熟悉全面情况,当好领导的“耳目”和助手。: i& o: p, v5 E, |2 @4 v

l!M$ m& a-i+ g.z)y-e2 `.d

第三、要多问。有句老话,叫作“学问”。学问学问,学贵在问。多问才能了解掌握具体情况。古人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实际上根本不可能,除非他是神仙。从现实看也是这样,有些文稿之所以写得空洞无物、脱离实际,就是因为“不出门”、不接触实际、不重视了解基层情况、不懂得实践所需的基本常识、不明白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有什么想法和需求。起草公务文稿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而不是就写作而写作、摆摆架子做做样子的,要解决问题就必须切合实际,要切合实际就要懂得必要的实践知识。比如讲到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它的概念、内容和基本要求,文件上、报刊上都讲得很清楚了,但你光知道这些还不够,还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提出任务和要求,包括确立什么样的主导产业,建立什么样的产品基地、龙头企业怎样建设、需要提供哪些方面的服务等等,没有这些,哪怕你写得天花乱坠,也是一纸空文。' [-g!w* F8 {2 ?# Q+ t4 k% s s: T0 O4 m0 m: D4 S

第四、要多思。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如果看了问了而不去思,就难以在脑子里留下东西,最终是学而无获,或收效甚微。大家知道,古人作诗有“三上”:马上、厕上、枕上:骑在马上,蹲在厕所里,躺在枕头上都在遣词造句,真是绞尽脑汁!毛主席观看歌剧《白毛女》,当看到喜儿被逼进山洞的场面时,一拍椅子站起来,有感而发:“不造反行吗?”弄得警卫人员很紧张。显然,毛主席是站在阶级的高度去思考的,否则不会有这样的激情和精辟的论述。而我们有的同志却不那么善于思考。报也看了,书也读了。眼睛忙,脑子闲。这样的读,叫“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同等条件,同一时间,同看一篇文章,收效大不相同。为什么?就是“思”的程度不够。思的越多、越深就越有收获。总结前人经验,在“思”的问题上要做到三个善于:一是要善于逆向思维。一个少女掉入水库,岸上百余人围观而不救。跑来一名解放军战士,跳入水中,冒着生命危险把少女救了上来。有个记者报道了这名战士舍己救人的事迹,报上只登了200字。又有个记者写了《救救这些“落水”者》,文章指出,落水者当救,岸上这些见死不救的“落水者”也当挽救。后者不仅登2000多字,而且还加了编后。两个记者一个顺向思维,一个逆向思维,报道效果大不一样。二是要善于向纵深思考。行者百里半九十:锲而不舍。老子曰:“挖井七仞而不及泉,废井也。”(仞是计量单位,7仞约等于2丈多一点)。挖至7仞没有出水,是废井,而7.1仞出了水,甘泉涌流,就是好井。成功往往只差那么一点,而这一点常常就是成败之分。因此,我们提倡思得深些、再深些,切忌浅尝辄止,成为“废井”。三是要善于发散性思考。就是多向的思、辐射性的思,由一点思及一片。由点及面、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这就要求秘书人员要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公文写作过程中,思维能力是强还是弱,思维方式对头还是不对头,直接影响着文稿的质量。在有些人看来,文秘人员似乎永远只能当撰稿人,认为他天天吃饱饭就只晓得埋头搬弄文字,还能干得了别的什么?持这种看法的人不知道,文字正是从思维活动中“搬弄”来的,没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哪来的文字? 尤其是那些高质量的文稿,更是反映着起草者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较高的认识水平。如果不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你领会领导的意图再正确,也不可能写成一篇高质量的领导讲话稿。那么,公文写作者应该具备怎样的思维能力呢?简而言之,除了布局谋篇、组织文字本身所需的思维能力外,更重要的就是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包括看问题的高度、深度和准确程度以及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科学可行等等。具体要把握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要全面、客观地看问题,防止片面性和主观随意性。比如写作中常常需要分析经济形势,如果只看到成绩而看不到问题,就会使人们滋长盲目乐观情绪,影响今后的发展:反过来,如果只看到问题而看不到成绩,又会使人们丧失信心,同样会影响今后的发展。二是要辩证地看问题,纠正和防止“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三是看问题要深刻,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防止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表现在公务文稿写作中,就是要把话说透,把问题点准,把带有规律性和根本性的东西揭示出来,而不能浮光掠影、流于表面。比如讲到某些干部工作作风不实,仅仅罗列“不实”的表现是不够的,仅仅从外部环境找原因也是不够的,而要从责任心、事业心和世界观方面抓要害、挖根源。四是要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要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善于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和提出见解,这对于写好文稿、当好助手和个人的成长,都是重要的和必要的。五是注重对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要善于推理和判断,抓住事物的本质,从特殊中发现一般,从个性中抽出共性,从理性的高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防止就事论事、见子打子。比如:某些农村地区社会风气不好,封建迷信活动盛行,宗派活动屡禁不止,民事纠纷时有发生,计划生育、征收税费等项工作难以开展,基层组织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产生这些问题,虽然各有各的原因,但必有一种带共性、根本性的原因在起作用,比如: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农村思想阵地失控,被愚昧、腐朽、落后的思想所占领。找准了这个原因,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实行标本兼治,着重治本,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从根本上把这些问题解决好。!T5 })y;X-w: s9 D-B9 S0 `;?;S5 v3 c1 J5 c9 c第五、要多抄。平时多留心,闲在不闲间。如果没有平时的日积月累,储备不足,肚子里没货,一旦接到文稿任务,决不可能很好地满足工作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一篇讲话稿的写作,并不是从接受任务这一刻才开始的,此前的一系列日常工作都属于酝酿准备阶段,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对一个优秀的秘书而言,秘书工作辛苦,这是一个重要的体现。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秘书工作轻松,也体现于其中。因为平日花了功夫,关键时刻就能从容应对,显得“清闲”,反之,平时积累不够,面对文稿则会一筹莫展,折腾来折腾去,总写也不对路。平时的积累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阅读文件报刊。广泛阅读文件报刊,有助于及时领会上级精神,学习外地经验做法,把握上情、了解外情。目前已步入网络时代,要学会利用网络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二是要善于作笔记,把有价值的信息摘录下来,以备将来拿来为己所用。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周总理讲:“什么是灵感?灵感就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长期抄、长期积累,就能达到“偶然得之”的境界,就能抄出灵感来。三是学会“听会”。要善于在“听会”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记录下来,有些具有较大利用可能性的内容予以标注,以便需要时及时、迅速地查找。

!y* a1 p5 [% `)e(q-u2 a ~# V4 f0 s!S# h

第六、要多背。时下,有些人不提倡背。这种看法偏颇。大凡有学问的人都背了一肚子、装了一脑子。常言道:熟读唐诗300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背是成才的阶梯,特别是语言贫乏的同志,更需要背。不注意背的人暂不敢断定没出息,但一般成不了大器。不背是懒人的一种借口。多背,大脑聪灵,知识、语言丰富。用起来自如,表述起来生动,肚子里才算有了货。如果不背不积累,你脑子里空空,缺兵少将,调遣就无从谈起,至少是不能得心应手。毛主席在1962年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即席引用了司马迁关于古人遭受磨难而立志的一段文字,这段古文长达300多字。由此可见,伟人、领袖们的渊博知识也是背出来的,不背就记不起来,默写不出来。b+ u1 D2 K9 m;v9 L* @.T

第七、要多记。“好脑袋不如烂笔头”。对领导讲话的闪光思想,闲谈中点滴启发、生活中的生动语言等,要随时扑捉,随时记录,久而久之,积少成多,大有裨益。鲜活的东西,往往存在于瞬间,不记就稍纵即逝。如果记下来,经常翻一翻,就忘不了。有些好语言,关在屋里是想不出来的,听到了,就要赶快记下来。怎样记?没有什么新鲜办法,就是要象鲁迅先生那样,兜里装个小本本,名曰《忽然听到》、《忽然想到》,随想随听随记。时间长了,小本本就成了积攒零金碎玉的“小仓库”、“万宝囊”。1 A$ V: I5 d0 F% [+ R7 c/ {* H$ p.v

!H F' N# j3 F7 O;f4 R-G& f-e" [& F1 ^2 k/ I# Q

第八、要多写。有人说过这么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光看不写眼高手低,光写不看进步很慢”。就是说,只看材料,不动笔去写,就会觉得别人弄的水平不行,可自己一弄,还不如人家。有个名记者介绍他成名的诀窍时只说了两个字“多写”,写是机关干部的基本功,我们常说“这个机关干部不错”,多是指他会写点东西。我们说这个人没啥道道。通常也觉得他笔杆子不硬。要具备写的基本功,一要敢于写。不要把写看得太神秘,不能有自卑感。万事开头难、敢写就不难。二要不停地写。写东西的同志有个共同的感受,一停笔就懒得动笔。休一个月假,再拿笔就打怵,望写生叹,因此要有点马不停蹄的精神,这也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三要马上写。对好的信息、线索,要趁热打铁,立马动笔,一放一拖就凉了,冲动少了,灵感也没了。四要逼着自己写。从某种意义上讲,水平是逼出来、压出来的。要逼着自己坐下来,把笔拿起来,把第一行写出来。& _4 t+ G)U6 S

下载怎样写好高质量的领导汇报材料(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怎样写好高质量的领导汇报材料(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材料(精选)

    有的同志经常说,“领导讲话很难写,特别是很难写好,要想写好,有什么窍门?”我的回答是:文无定法,没有什么窍门可找,但确实也有规律可循,有可以掌握的要领。也就是古人讲的“定体则无,大......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之二)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之二) 下面讲第三个问题:领导讲话稿的特点 领导讲话稿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主旨鲜明,重点突出 如果一个领导在台上讲话,说了很多,听众还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领导讲话是领导参与公务活动的一种方式,是实施领导职能的重要途径。无论是高级领导还是基层领导,无论是机关领导还是企业领导,只要做领导工作,就离不开讲话......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良好的写作功底是写好讲话稿的基础,但给领导写讲话稿又不同于普通的写作。自己的文章是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理解,抒发的是个人思想感情,而给领导写讲话稿是......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2009-10-31 11:3408-08-31 13:44 发表于:《驿钊传媒学习小组》 分类:未分类领导讲话,是领导们参与政务活动的一种方式,是指导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推动工作落实......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一、起草领导讲话应掌握的要领 有的同志经常说,“领导讲话很难写,特别是很难写好,要想写好,有什么窍门?”我的回答是:文无定法,没有什么窍门可找,但确实也有规律......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领导讲话是领导参与公务活动的一种方式,是实施领导职能的重要途径。无论是高级领导还是基层领导,无论是机关领导还是企业领导,只要做领导工作,就离不开讲话。在某些场合,领导即兴......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 领导讲话是领导参与公务活动的一种方式,是实施领导职能的重要途径。无论是高级领导还是基层领导,无论是机关领导还是企业领导,只要做领导工作,就离不开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