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韩家坪公墓区简介
韩 家 坪 公 墓 区 简 介
韩家坪公墓致力于传统文化,留存城市历史记忆,是经风水大师勘定的兰州市最著名的“天龙聚首”风水宝地。
韩家坪公墓创建于1953年,占地1700余亩,位于兰州市南郊交通方便的韩家坪。墓区东眺繁花似锦的兰州市区,北临黄河,背靠肃王墓,西接兰州市海拔最高的大尖山。龙脉深厚高拔,山势绵延起伏,呈天龙聚首之状。墓区共分五大区(干部区、华侨区、职工区、居民区、回民区),十大园(福寿园、福泽园、牡丹园、金龙园、赤龙园、天龙园、功德园、龙寿园、卧龙园、青龙园)。是兰州市绝无仅有的阴宅宝地。也是人生另一世界的繁华都市。
为了切实落实殡葬“优质服务月”活动,墓区新开发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各种墓穴,尤其是为了解决特困群体的殡葬需求,开发了壁葬、树葬等低价位墓穴,在3月15日——4月15日“优质服务月”活动期间,一般墓穴优惠5%。壁葬、树葬优惠20%,并免收十年的绿化费和护墓管理费。
清明节前几个休息日是清明祭扫的高峰,为了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强烈呼吁广大坟主错时祭扫,缓解交通压力,改变填土陋习,以栽树、献花为主,避免纠纷发生。
为了方便韩家坪公墓群众祭扫,高峰期有专门公交车从西关始发。墓区在大门口和大殿旁提供桌椅方便老人休息。在墓区东门、正门和大殿设置三处收费点方便缴费,让我们共同携手共创文明平安、祥和的清明节日。
办公地址:小西湖东街208号(小西湖公园西门口);联系电话:2606852、2609501。
韩家河公墓区联系电话:2391053。
第二篇:二郎山公墓简介
二郎山公墓简介
一、规划背景
陇县位于是宝鸡北部,地处陕甘交界,全县共辖10镇5乡1个管委会,158个行政村,1000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250227人。
推行殡葬改革发展是党和政府一贯倡导的一项社会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建设社会主义型新农村,利国利民的千秋伟业。随着殡葬改革的深入开展,人民群众对殡葬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陇县目前还有一座现代化的殡仪馆、火化场及陵园,严重制约了陇县的殡葬事业发展。陇县县政府及民政局多次提出议案,筹建一座现代化的殡仪馆及陵园,推动全县的殡葬改革发展,为2015年陇县撤县设市做积极准备。
为了更好的落实政府提案议案,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殡葬改革相关方针政策,大力倡导文明丧葬新风,促进社会义精神文明建设,为陇县人民办实事,拟在陇县城区东侧,二龙山区域修建一座适应现代殡葬服务需要的殡仪馆、火化场及公墓“三位一体”的园林式陵园。
二、现状用地与建设状况
规划用地西侧以水银河为界,东侧以二郎山山体为界,总用地面积约352亩。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规划区内土地未建设,主要由水银河西侧的少部分耕地、河滩地、少量的砂石场用地及二郎山部分山坡地组成。其中,耕地约为80亩,山坡地约为230亩。规划区北侧,宝汉高速公路从二郎山隧道穿过。
地形分析:规划区属于低山丘陵地形,二郎山最高峰顶比地面高约103米,地形起伏较大。水银河西侧河谷地宽约150米,地形较为平坦。
水银河沿规划区东部自南向北流入北河(北河为千河主支流,千河为渭河支流),河长16.8公里,发源于陇县河北乡。
综合评价:规划于位于县城近郊,自然环境优越,交通较为便利,属于典型低山丘陵,四周山峦叠抱,形成山间小盆地,是较为理想的陵园建设区域。由酝本区地质资料缺乏,在建设中应当边勘探边建设,避开不良地段,保证安全。
三、功能定位与分区结构
1、功能定位:二郎山福址园是经陇县人民政府批准,由陇县民政局负责规划建设的县级大型社会公共场所,是陇县民政局“十二五规划”中为本县广大民众生活后安排的永久安息地;是集传统文化、现代文明、建筑艺术、人文景观、追思祭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山水观光陵园,是逝者的后嗣子孙及亲朋好友瞻仰祭祀、缅怀追念的祭祖胜地。同时,根据规划要求,陇县殡仪馆也位于该园区南侧。
2、分区结构:根据规划总体构思、用地条件及功能需求,将整个规划区分为四个功能分区,九个小组团:
1、殡仪馆区,2、陵园管理服务区,3、墓园区,4、生态绿地。殡仪馆区(殡葬组团):为长期解决陇县殡葬用地紧缺的问题,杜绝死人与活人争地的局面,改善丧葬过程中的传统思想和封建迷信的影响,陇县民政局在确保全县殡葬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为提高殡葬服务能力和档次,决定于二郎山新建陇县殡仪馆。近期建设按三级馆建设,远期发展为二级馆,项目服务能力稳定在每年火化900具左右。新建殡仪馆区是为全服务的窗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其功能是人们在殡仪活动中的悲伤得到慰藉,情感得以抒发,哀思有所寄托,倡导文明、健康、进步的殡仪活动,起到移风易谷和引导合理消费的作用,同时集约用地、节约用地和保护生态环境。
新建殡仪馆位于陵园区南侧,占地约34亩,分别由停车区、室外人流集散区、业务办理区、殡仪区、火花区、骨灰寄存区、行政办公区及附属用房组成。规划设计注重“生与死”的分隔,体现人文关怀,营造关怀和平气氛,功能合理,交通畅流,建筑风貌注重展示地方文化特色。
陵园管理服务区:(入口管理组团)
本区包含停车场、陵园管理用房、服务用房及入口广场几个部分。主要为陵园行政管理及业务办理提供场所,并提供配套烧纸、香火、小卖等零售服务。
墓园区:墓园区因地就势,划分为6个墓地组团:墓地组团A、墓地组团B、墓地组团C、墓地组团D、墓地组团E、墓地组团F。组团通过道路连接,可根据不同地理位置区段,设置经济型墓地、一般型墓地、普通型墓地,设置不同收费标准,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为保证其公益性,一般普通型墓地所占比例应达到80%以上。墓地园区总面积约250亩。生态绿地:(绿化组团)
保护与利用二郎山自然山体,完善其自然植被。殡仪馆区与陵园区过行绿化隔离,形成区域内较大规模的生态绿地。
四、道路交通规划
1、主要道路分级与布局
规划区道路分为三级:城区干道、园区主要道路、园区次要道路。其中:城区干道(园区个围滨河及黄崖村公路)是陵园及殡仪馆对外联系的交通干道;园区主要道路是联系陵园区主要功能组团的内部道具路,在园区中形成环形路;园区次要道路分别位于园区南北两侧,各自形成一个小环,与园区主要道路连接。
滨河路规划红线宽度25米,双向二车道,沿水银河设置10米宽绿化带。黄崖村公路红线宽度30米,园区主要道路车行道宽度7米,园区次要道路车行道宽度4.5米。
2、人行步道及人流集散广场
主要人行通道位于陵园区东西主轴线,台阶式步道,宽度10-20米。组团内部,人车分流,车行道沿组团周边开设,组团内部依地势设置人行步道,重要地段并增设人流集散广场,人行步道宽度1.5—3米。
3、停车场设置
全区分设两处停车场,一处位于陵园区出入口,一处位于殡仪馆出入口。其中,陵园入口停车场4950平方米,采用绿化停车场形式,规划容纳120辆汽车停放;殡仪馆停车场2800平方米,规划容纳90辆汽车停放。
五、绿化与景观规划
1、绿化规划
绿化系统规划采用“小分散、大集中”的手法,依托公共开放空间,通过滨河路绿化带、人行林荫道、节点绿地、大面积生态绿地等形成点线面相合的绿化体系。规划沿水银河西侧设置8米宽防护绿化带,一方面保护水银河生态环境,一方面水银河蓄水成湖后,形成在空间上对中心水面的有机衔接。
在陵园区,沿主要道路及人行通道设置林荫道,形成一条条“绿色通道”,美化园区的生态环境。
在殡仪馆周边与陵园区交接出设置较大面积的生态隔离绿地,一方面起到隔离的作用,以保持其各自的独立性,另一方面改善美化其所处的周边环境,营造一种温馨、平和的氛围,可以缓解工作人员及参与殡葬活动人员的压抑心里。
2、景观塑造与控制、规划主要通过对二郎山和水银河的改造利用,把自然景观有机地融入到整个园区。
一是改造水银河,修筑河堤并拦河筑坝形成湖面,沿河岸绿化带内布置小品、凉亭、柱廊等设施,并通过和园区入口广场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园林式、具有较大不面的环境优美入口中心。
二是以二郎山为背景,以水银桥东西轴线为园区主要景观轴线,通过地势高度的变化,空间的对比,形成一个层次分明、气势宏伟的视线通廊。同时,以进入园区的第一个广场为起点,向北偏移45度,以二郎山制高点为终点,规划另设置一条次要景观视觉通廊。
三是在重要节点,通过设计手法的变换,设置不周的景观素材,在营造引人入胜的景点的同时,深刻的体现本地区文化内涵及民俗风情。四是整个园内的环境设计,力求突出“人”,考虑到人在使用中的生理需要与观赏的心理需要相吻合,尽量做到景为人用,气氛平和、步移景异。
六、分期建设计划
陇县二郎山福祉园开发建设将走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的道路。在保证园区区完整性的同时,力求组团划块规整,便宜于分期建设。规划分为三期:
第一期:完成陵园管理服务区及墓园区A、B、D三个组团的建设,初步形成一个集传统文化、现代文明、建筑艺术、人文景观、追思祭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社会公共场所。第二期:结合水银河的改造,以殡仪馆区为建设重点,提高陇县县城的殡葬服务能力和档次,改善丧葬过程中的传统思想和封建迷信的影响,合理引导消费。
第三期:以墓地区C、E、F三个组团及生态环境治理为建设重点,改善整个园区的环境,最终形成一个具有追思、缅怀、传承、更生、生态、休闲等综合性功能的山水观光陵园。为积极适应我县建设宝鸡副中心和撤县设市的战略目标,节约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城区广大人民群众的丧葬消费需求,经报请县政府同意,我县启动实施了二郎山公益性墓地建设项目,二郎山公墓建设项目位于距县城东北约3公里处的城关镇黄家崖村二郎山,项目规划建设占地面积352亩,规划修建墓穴3.5万座,估算总投资2400万元。按照科学规划、适度超前、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而和“三位一体”(殡仪馆、火化场和公墓)的建设思路,自2010年项目启动以业,在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先后完成了墓区土地征用、规划设计、台田整理、道路硬化等基础性工作,今年重点完成了陵区内排水、水银河大桥及景观牌坊、休息凉亭等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820万元。开挖修建了第一批200座土葬墓穴也已全部竣工投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二郎山公墓总体建成后,将成为集传统文化、现代文明、建筑艺术、人文景观、追思祭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山水观光陵园,从根本上解决陇县城区群众“安葬难”的突出问题。
第三篇:祁阳县黎家坪镇一中简介
祁阳县黎家坪镇一中简介
一、基本情况:
黎家坪镇一中前身为黎家坪镇中学,1997年迁入新址,新址位于黎家坪镇中山路东侧,新湾水库旁。东临322国道,西连湘桂铁路,交通十分便利。左依巍巍大华,沐祁江澄清之水;右靠亮丽高峰,览黎城旖旎风光。学校纳山川之灵气,沐日月之光辉,可谓钟灵毓秀,地灵人杰,是莘莘学子求学成才的理想之地。
2010年学校通过验收,成为省合格学校。校园占地面积达60679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5695平方米。学校布局合理,规划科学:教学楼、科学楼、行政办公楼、学生宿舍楼,拔地而起,鳞次栉比;图书室、阅览室、电脑室、音乐室、美术室、理化生仪器室、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一应俱全;宽敞明亮的大礼堂,是同学们演出、集会的好场所;标准的田径运动场与周围绿化了的看台相衬相映,和谐天成;文化长廊书香浓浓,休闲广场清新怡人:形成了现代化园林式学校风格。
学校现有19个教学班,学生1200余人,现有教职员工106人,其中专任教师92人,本科学历74人,专科学历18人;高级教师10人,中级职称56人,初级职称26人。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共11人,其中校级领导3人,包括校长1人,业务副校长1人,后勤副校长1人;中层领导8人,分管学校办公室、教学、政教、教研、后勤、团委工作。
学校中有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勇于创新的领导班子和教师群体,保证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学校的科学发展。
二、办学质量:
几十年风雨兼程,学校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为校训,倡导“敬业、爱生、严谨、善诱“的教风和“勤奋、尊师、诚实、多思”的学风,形成了“人格化、规范化”的管理特色与“合格+和谐”的办学特色。近五年来,全校教师有116人次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教研教改论文奖励;先后有40人次获得了市、县 优秀校长、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立功人员等光荣称号。全校学生先后有46人次在各项奥赛中获奖;38人次在科技创新大赛、“三独”比赛、“两语”阅读比赛、征文竞赛中获奖。学校连续十三年在全县毕业会考中跻身前六名。学校先后获得了2008年县教育质量检测综合评价“优秀学校”、2008年县初中毕业会考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先进单位”、2009--2013年县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教学质量评价“前十名学校”、“先进单位”等20多项殊荣。
三、财务状况:
学校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经费全部由各级政府部门财政拨款,学校无大额欠款,财务状况良好。
祁阳县黎家坪镇一中
2014年8月11日
第四篇:公墓区清明节祭扫工作预案
公墓区清明节祭扫工作预案
**镇狮山公墓区现有坟墓约15000丘,分7个安葬墓区,其中90%以上为**籍,其余为**、**、**等镇。根据往年祭扫情况,清明节当天上山祭扫人员达90000人次左右,汽车2400多辆次,摩托车30000多辆次,投入警力及工作人员达300人左右。针对今年防疫形势严峻的特殊情况,为有效避免人员扎堆聚集,较少交叉感染风险,根据上级关于清明节暂停群众祭扫活动的要求,结合公墓区实际,特制订以下工作预案。
一、工作机构
(一)交通劝导组
组长:***
成员:**派出所、**派出所、古城110(**交警中队)、事故处理中队、保安公司、**镇
职责:负责墓区上山祭扫道路交通设障、交通劝导、秩序维护、值班执勤等。
(二)防疫及医疗保障组
组长:***
成员:医生、护士、救护车驾驶员
职责:准备一辆医疗救护车,携带药品及器械,在公墓区路口做好医疗应急处置。
(三)巡逻、防火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巡逻、专业灭火队
职责:负责墓区内外及6个封闭卡口的巡逻巡查、火灾隐患排查、火点扑灭等。
(四)应急处置组
组长:***、***
成员:**派出所、**派出所、***、***
职责:负责协调应对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现场指挥处理。
(五)职中后山清明节暂停祭扫点布控
组长:***
成员:社区两委、**派出所
职责:负责该片区域祭扫点突发事件处理、劝导群众暂停上山祭扫。
(六)后勤保障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为值班人员提供快餐、饮用水等服务保障。
(七)卫生保洁组
组长:***
成员:***等7人
职责:负责墓区内卫生整治、保洁等。
(八)祭扫组
组长:***
成员:公墓区管理处工作人员、花店工作人员等
职责:负责墓区内墓碑前的鲜花敬献。
(九)宣传组
组长:***
成员:各村宣传委员
职责:采用广播等形式引导群众暂停清明节祭扫、劝导群众暂停上山祭扫。
二、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各村(社区)、镇直有关部门要切实抓好清明节期间的疫情防控和社会和谐稳定工作,各村(社区)应制定“防祭扫、防火、防事故”应急处理工作预案,成立一支特勤小组,检查监督群众上山祭扫,防止人群聚集,减少病毒传播风险,同时做好森林防火及交通劝导工作。
(二)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组织协调交通、安全、公安、环保及医疗等多部门,扎实做好清明节期间防疫、安全、维稳等工作,明确关键岗位、重点时段和重要场所的安全管控责任措施。
(三)加强宣传,暂停祭扫。围绕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战时状态、战时机制、战时思维、战时防范”的要求,加强宣传,运用各种宣传媒体,如广播、宣传展板、横幅等、进村入户开展暂停群众祭扫的宣传活动,增进群众对暂停祭扫的理解和支持,使广大群众清楚暂停清明节祭扫活动的重要性。
(四)做好自查,注意防范。全面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严格落实应急值守、重大事故报告,加强各单位配合协作,及时掌握墓区祭扫动态,重点防范群众上山祭扫和火灾事故,确保清明节祭扫活动安全、和谐、稳定。
第五篇:家简介。doc
家族小说是一种有特殊规范的小说类型。它的题材内容具有特指性,常描写一个或几个家族的生活及家族成员间的关系,并由此折射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和时代特征。
所叙故事,具有相当的时间跨度,往往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形成“编年史”般的格局。其形式主要是长篇小说,有的甚至是多卷本长篇小说。
家族小说的叙事模式,有叙写家族由“有序-无序-衰败”的主流模式和叙写家族的“兴旺”史的非主流模式。
家族小说的情节母题主要包括“家族、历史、性”三个方面。其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作为家族支柱的男性形象与作为家族附庸的女性形象。《红楼梦》《金粉世家》均应属家族小说范畴。
“五四”以来的其他家族小说: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张恨水的《金粉世家》,老舍的《四世同堂》,林语堂的《京华烟云》,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张炜的《古船》《柏慧》,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莫言的《红高粱》。
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2005年10月17日去世),原名李尧棠,字芾fèi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
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的,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
巴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
他是中国第一位表现出忏悔精神的伟大人物。
《家》写作于1931年,但它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1920年冬至1921年(秋)间的生活。二十年代初期的中国社会,以“五四”运动为开端,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在新思潮的影响下,长期在封建羁绊下生活的青年们不断觉醒,不断反抗,主要体现在民主科学思想与封建专制、封建迷信的矛盾斗争中。
“我不是为做作家才来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
“书中人物都是我所爱过和我所恨过的。许多场面都是我亲眼见过或者亲身经历过的。”
“觉新不仅是书中人,他还是一个真实的人,他就是我的大哥。二十六年前我在上海写《家》,刚写到第六章,报告他自杀的电报就来了。你可以想象到我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完这本小说的。”
——巴金
时间:1920年冬到1921年秋的八九个月时间里
地点:成都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
主要人物及情节:四世同堂
(故事主要以高家三兄弟的爱情命运为线索。)
一、高老太爷、陈姨太
二、克明、克安、克定
三、觉新、瑞珏(梅芬)、觉民、琴、觉慧(鸣凤)
四、海臣
巴金作品《家》描写的是“五四”之后,成都地区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溃的故事。故事集中在1920年冬到1921年秋的八九个月时间里。成都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后来梅和瑞珏双双惨死。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从而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觉民爱上琴,冯乐山却要他娶自己的侄孙女,在觉民觉慧的反抗下,他们终于取得胜利。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至此,觉新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故事主要以高家三兄弟的爱情遭际为线索。
• 觉新:善良、待人诚恳、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实行“作揖主义”“无抵抗主义” • 觉慧:“幼稚而大胆”的叛徒,人道主义者,革命者 • 梅: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抑郁——梅芬病逝
• 瑞珏:封建迷信的殉葬者,温柔宽厚,贤慧善良——瑞珏身亡 • 鸣凤:阶级压迫的受难者,美丽聪明,柔中有刚——鸣凤投湖 • 高老太爷:专横、虚伪、腐朽、冷酷
《家》的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成都有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从而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至此,觉新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
《家》的思想成就有三方面:
1、揭露和控诉的封建大家庭罪恶。
2、《家》表现和赞颂了年轻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3、对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在时代潮流冲击下趋向没落、崩溃的描写。
《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可大致分为压迫者(卫道者,统治者),牺牲者,反叛者三种类型。(1)压迫者的形象包括冯乐山和高老太爷与克明,克安,克定两代地主的形象。高老太爷
性格特征:专横、虚伪、腐朽、冷酷
具体表现:
1、囚禁觉慧
2、包办婚姻(觉民、鸣凤、婉儿等)
3、大肆举办生日活动
4、年轻玩女人,年老养姨太
• 小说描写高老太爷临死前破例对觉慧表示的宽厚,就是相当深刻的一笔;表明作者即使是对反面人物,也没有简单化,而是努力展示其性格的多面复杂性。(人之将死,其行也善。)
(2)牺牲者的形象:梅,瑞珏,鸣凤
梅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抑郁——梅芬病逝
瑞珏是封建迷信的殉葬者,温柔宽厚,贤慧善良——瑞珏身亡
鸣凤是阶级压迫的受难者,美丽聪明,柔中有刚——鸣凤投湖
(3)叛逆者的形象:觉慧,觉民,琴
性格特征:
觉慧:“幼稚而大胆”的叛徒,人道主义者 具体事例: 大胆——
积极参加学生联合会组织的反帝反封建活动,创办《黎明周报》,批评大哥奉行的“作揖哲学”和“无抵抗主义”是“懦夫哲学”;
• 支持二哥觉民的逃婚;
• 他敢于怒斥陈姨太等人的迷信行为;
• 他无视“门当户对”的森严教规,大胆的同丫头鸣凤恋爱。
• 最后,他义无反顾的从封建大家庭出走,奔向了“充满着未知的新的生活的上海”。他与鸣凤相爱,又经常处于矛盾中,下不了最后决心。最后,只是因鸣凤被逼投水自杀,这段爱情突然失去了,他才感到莫大的震动。
他虽然恨高老太爷,认为在家中他与祖父“像两个敌人”;但在高老太爷临终时,他又曾有过“现在的确是太迟了。他们将永远怀着隔膜,怀着祖孙两代的隔膜而分别了”的想法。这想法很幼稚,其实高老大爷即使不死,他们祖孙两代人的隔膜也是无法消除的。觉慧真实地反映出了“五四”时期我国觉醒了的一代青年人的某些精神面貌。
觉新:集以上三种人物性格于一身的矛盾复杂的人物形象.• 性格特征:
• 觉新——善良、待人诚恳、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实行“作揖主义”“无抵抗主义” • 他的富有特征意义的语言就是“没有办法”.觉慧被祖父软禁了,觉新说“这有什么办法呢?”觉民的幸福要被断送了,觉新也是“据我看是没有办法了”;连觉新的妻子瑞珏被赶出公馆去生产,他还是“然而我又有什么办法?” 具体事例:
1、屈服于封建家长制。
他爱表妹梅,但当这段美好的恋情被长辈无理地扼杀后,他并不反抗,对父亲为他与李家订的亲事,也表示顺从。他自己饱尝了包办婚姻所带来的无穷痛苦,却又苦苦哀求觉慧劝阻觉民不要逃婚。祖父死后,陈姨太无端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珏在家里生小孩。觉新虽然觉得这有如“晴天霹雳”,但还是接受了,将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结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他明知世上无鬼,却又顺从地参与“捉鬼”的勾当。
2、同情受压制的青年
如:暗中帮助觉民逃婚,帮助觉慧离家出走等。觉新矛盾性格的根源
⑴“长房长孙”的地位使他承担着维护封建家族长治久安的责任.⑵“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使他对封建家庭产生不满,并有了改良旧家庭的愿望.作者对觉新的态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觉新形象对当时社会的意义:对于封建宗法制度采取妥协,改良的办法是不行的,只有进行坚决彻底的反抗斗争才有出路。
主题概括:
控诉封建家长制和旧礼教吃人的罪恶(压迫者受害者)
批判了“作揖哲学”和“不抵抗主义”(觉新)
赞颂了年轻一代的觉悟和反抗(觉慧等)
1、《家》在明确的告诉人们;敢于奋斗,做自己的主人,就可以在旧制度崩溃时获得新生;而懦弱胆怯,屈从环境和命运,必然成为牺牲者。
2、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
3、“巴金小说的价值,不只是在现时代,而特别在将来的时候要保留着。因为他的小说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转变。这好似一部影片,在上面有无数的中国人所表演的悲剧,作者个人的经历的叙述,在很多青年心中引起了共鸣。为什么《家》会有这样的收效呢?唯一的原因就是她代表了中国大多数青年的自传。” •
故事发生在成都一家姓高的大公馆里,高觉新是这个大家庭里的长孙,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他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在中学毕业那天放弃了自己所爱的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钱家表妹,和父亲指定的姑娘结了婚。
觉新的二弟觉民和三弟觉慧就不同了,他们接受西方文化知识的熏陶,有着先进的思想、昂扬的斗志,是新时代的新青年。觉新也跟他俩一起接受新思想,但是他依旧还是“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的拥护者。
老大觉新在西蜀实业公司事务所上班,那是他父亲生前为他找好的位置。一日,觉慧和觉民跟往常一样,买了几本新书,来到觉新的办公室里,这时张太太和琴小姐来了。琴是高家亲戚里面最美丽、最活泼的姑娘,她也是一个有着理想、有着抱负的勇敢的新青年。她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不寻常的消息:钱家大姨妈回省城来了,梅表姐嫁了不到一年就守了寡,现在变得有点憔悴。这个梅表姐就是大哥觉新所挚爱的钱家表妹,而这时觉新正陪着张太太买衣料,他并没有听到这个消息。
觉慧和觉民离开了觉新的事务所,觉民去了琴的家里,而觉慧在路上遇见同学张惠如,并从他口中了解到当兵的打了学生。觉慧义愤填膺地和一些学生们参加了向总督示威游行的队伍。祖父高老太爷很快知道了他游行的事,让觉新把他囚禁在家里。
旧历新年快来了,高公馆这个绅士家庭也忙着准备过新年。除夕的前一天下午,觉意买了一本小说《前夜》读给他的两个哥哥听,书里的
内容激起了觉慧的热情,也唤起了觉新痛苦的回忆,他向两兄弟述说了自己身为长孙承担的重任,自己为了家族的人,牺牲了自己的幸福……觉慧想着: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他又为不是大哥的自己十分庆幸。天黑了,高家四世同堂聚集在一起,互相庆贺着吃年夜饭,高老太爷看见自己的子孙满堂,想着再过一两代,他们高家不知道会变成一个怎样繁盛的大家庭,心里非常地高兴。
• 旧历年的最后一天,觉新告诉觉慧他遇见梅表妹了,痛苦和悔恨涌上心头。觉慧责备觉新当初为什么不反抗,落到这地步,是罪有应得,觉新苦笑着说现实的环境不允许他这样做,觉慧突然感觉在思想上跟他的大哥是离得愈来愈远了。•
鸣凤是高公馆里的丫头,她既聪慧又漂亮,她很喜欢觉慧。而觉慧只有在回到他那寂寞
• 无聊的家里时,才会不为思念鸣凤而苦恼。丫头们传闻,冯乐山要讨姨太太,准备在大房同三房的丫头中挑一个去。鸣凤向觉意发誓她绝对不会跟别人。•
元宵节的夜晚,他们几个年轻人接到了消息;督军下令讨伐张军长,前线已经开火。仗终于打起来了,高公馆上下都沉浸在一片恐怖、绝望之中,此时琴也正在高家,她没有地方可去,只能呆在这里。她从前还相信自己是一个勇敢的女性,而这时她发现自己还是一个脆弱的女子,没有能力反抗,也只能等待别人来宰割。
• 恐怖的时期终于过去了,和平的统治又恢复了。高公馆又热闹起来。觉民弟兄的几个同学创刊了《黎明周报》,刊载新文化运动的消息,介绍新的思想,批评和攻击不合理的旧制度和旧思想。觉慧热心地参加《周报》的工作,经常在《周报》上发表文章。至于觉民,他白天忙着功课,晚上按时去琴那里教书,对于《周报》并不像觉慧那样热心。
琴因为她的好朋友情如把长辫剪了,她也想这么做,但遭到母亲的反对,并要把她嫁出去。琴心里爱的是觉民,她伤心地哭了起来。就在琴伤心痛苦的晚上,鸣凤也同样伤心至极。原来高老太爷要她做冯老头子的姨太太,而且就在三天之后。这是高老太爷的命令,谁也违背不了,谁也反抗不了。她没有办法,觉慧是她惟一的希望了,而此时的觉慧正忙着写他的文章,无暇顾及鸣凤,待她要说时,觉民的到来使得她不得不走了。鸣凤彻底地绝望了,她记得她曾说过宁死也不会去,她带着对觉慧深深的爱和对这世上的不公平的恨跳进了湖里。
• 鸣凤的死很快被这大公馆里的人忘记,而觉慧却不能忘,因为他的自私,他没有把他心爱的人留住。他这时才发现平常老是训斥大哥和觉民没有胆量,其实他自己跟他们一样,也是一个没有胆量的人。他对现在的生活已厌倦了,他有了远离这个家庭的想法。
• 在高老太爷66岁诞辰的庆祝的日子里,冯乐山向高老太爷提亲,冯乐山要觉民娶自己的侄孙女,觉民爱的是琴,他立即表示要自己的事自己作主。为了反抗祖父他在觉慧的鼓励和帮助下逃离了公馆,觉新决心在这时听到了梅小姐
• 去世的消息。觉慧的五爸在外头讨了姨太,还打着老太爷的招牌借了许多债,老太爷为此一病不起,他已清楚高家已走下坡路了,最后的结局是可以想得到的。他做了多年的“四世同堂”的好梦,彻底破灭了。临死前他把觉民召了回来,答应冯家的亲事不提了,便离开了人世。
觉慧的嫂嫂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但公馆的太太们却要她迁到城外生产。因为他们迷信什么“血光之灾”。懦弱的觉新没有说一句反抗的话,忍受了一切,把瑞珏接到了城外。
• 瑞珏几天后就生产了,她痛苦地为觉新生下了一个儿子,自己却死了。觉新没有能见她最后一面。是旧的制度、礼教和迷信夺去了他的青春、他的幸福、他的前途,也夺去了他最爱的两个女人。他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他又不能够抵抗这一切,他只有绝望,只有痛苦。
觉慧真的无法在这个家中呆下去了,他终于逃离了这个家,到上海去一面求学一面从事进步的革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