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创建文明城市进一步向常态化方向发展

时间:2019-05-12 17:27: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为推动创建文明城市进一步向常态化方向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为推动创建文明城市进一步向常态化方向发展》。

第一篇:为推动创建文明城市进一步向常态化方向发展

为推动创建文明城市进一步向常态化方向发展,进一步理顺关系,理清工作责任,游仙经济试验区遵循“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这个长效机制,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台,将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融入到我区网格化管理之中。具体做法如下:

一、落实任务、精心组织、建立机制,打造文明城市创建新格局

一是落实文明城市创建任务。网格管理人员采取包栋联户、点对点面对面入户宣传等形式,组织网格内的居民学习、了解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知识和具体要求、文明礼仪知识、绵阳市民基本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知识,组织社区居民参与各种创建活动,努力提升社区居民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度。同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及时化解邻里纠纷及其他矛盾,提高居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

二是精心组织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经过宣传发动—制定方案—组织试点—全面推开—深化提升等阶段,转入常态化。各社区层层分解落实工作责任,系统梳理工作内容,周密制定工作计划,高度重视组织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社区醒目位置设置网格化标识牌,公布网格责任人照片、姓名、联系电话、管理服务职责等信息,向每家每户发放网格责任人“便民服务联系卡”,做到脑勤、腿勤、手勤、嘴勤、笔勤,成为发现、受理、处置、解决问题第一人。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制定网格管理团队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制度,建立健全楼栋长管理制度、服务承诺、民情反馈等工作推进机制,建立网格管理团队成员碰头会制度,坚持每月一次,各服务信息员团队定期召开工作交流会,汇总网格内的文明城市创建情况。将网格管理工作纳入创先争优活动和文明城市创建考核,纳入试验区各社区和干部年度绩效考核,督促指导网格管理人员采取上门走访、电话联系、蹲点联系等方式,开展经常性联系服务活动,全面了解情况,准确掌握群众诉求。

一是划分网格。以社区为网格片区,以地理位置相邻的楼栋或院落按200—300户、人口800—1200人的规模合理划分网格,使干部、党员联系群众的格局更合理,真正做到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对接,确保每一个区域都有人管。

二是组建团队。每个网格确定一名社区“两委”成员为网格责任人,以联系社区领导、党员、居民组长、楼栋长、志愿者、警务室民警、老干部、流动人员协管员、辖区单位负责人为骨干组成文明城市创建网格服务团队,形成社区文明城市创建网络,将社区文明城市创建的各项任务分解落实,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落实到网格内的家家户户。

三是摸清情况。网格化管理成员深入网格内的每家每户走访,建立完善走访情况记录册,全面掌握单元内基本情况、辖区范围内人口情况、房屋所属情况和流动人口情况,特别是对空巢老人、残疾人、低保家庭、归正人员等群体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实施重点服务。

三、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党员发挥作用,文明城市创建呈现新局面

社区居民是文明城市创建的主要参与者和文明程度的生动体现者,为此,社区一方面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同时在活动中穿插一些文明城市创建宣传内容,使居民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为了充分发挥党员在网格化管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一些社区纷纷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安排党员志愿者们每天在小区中进行巡逻,对不文明、不卫生行为进行劝导,随时清理小区中发现的垃圾和其它不文明现象。同时让广大党员亮明身份、亮出特长,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和特长写在“便民服务联系卡”上,居民随叫随到,上门为居民免费服务。

小结

社区文明城市创建网格化管理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不断加强和深化,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完善和提升网格的功能,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增强社区凝聚力,不断提高文明城市创建水平,顺利迎接国家文明委今年对绵阳市文明城市总评验收。

第二篇:表态发言(常态化文明城市创建)

履职尽责

勇挑重担

全力为文明城市常态化创建夯实基础

(环卫中心)

各位领导、同志们:

洁净、优美的环境是重要民生福祉,是文明城市的基础工程。作为职能部门,环卫中心将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常态化文明城市建设任务,夯实基础、补齐短板、拉高标杆,坚决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力,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常态化创建工作。

一是拉高标杆,城区保洁力促精细精致。增加道路和绿化带保洁频次,主次干路达到“六净一洁一见本色”,支路街巷达到“一净五无”作业标准。建立“组团式、立体式、水洗式”道路保洁新模式,年底,道路机械化保洁率提升到98.5%。持续开展绿化带、建筑工地周边、背街小巷综合治理,消除卫生死角。无主小区全员纳入环卫管理,配齐保洁人员,完善收集设施。强化转运站、作业车辆等设施管护,常用常新,着力打造无缝隙、精细化、高颜值的“洁净城市”新样板。

二是补齐短板,农村环境力治洁净洁美。落实镇街主体责任,健全“网格管理、综合治理、监督考核、宣传发动”常态长效管理机制。加大村居、社区、农贸市场和大集周边管理的指导和监管,确保整体推进,同步提升。全力“清脏治污”,彻底消除垃圾点反弹、垃圾清运不及时、垃圾桶管护不到位等问题,减少村民不满意因素。定期开展“三大堆”治理“回头看”行动,加大通报曝光力度、以硬、实、狠的措施,彻底消除这一“顽疾”。

三是严管实抓,渣土管理力保有力有序。强化源头、运输、处置“三环节”问题治理,建立“职责明确、分类监管、齐抓共管、综合防控”的长效工作机制。大力开展“净车”行动,排渣工地全部派驻“净车监督员”,督查施工单位落实“四冲四现”标准,杜绝带泥上路、撒漏扬尘。实施夜间常态化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运输处置过程中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倾倒场扬尘治理投入,确保管理规范、运行有序。积极探索建筑渣土资源化综合利用新技术,实现变废为宝,破解建筑渣土处置难题。

四是统筹兼顾,垃圾分类力促稳推稳进。扩大龙泉大厦、东山小学、大润发超市等公共机构垃圾分类示范点试点效应,加大示范片区、试点社区(村)分类工作推进力度,以最快时间见成效。强力推进大件垃圾处理中心、有害垃圾暂存点及农村、社区、学校宣传教育基地筹划建设,打造样板。落实分类垃圾桶,分类收集运输车辆等基础设施专项经费,确保垃圾分类全面落地。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五是夯实根基,基础设施力求完善完备。加快生活垃圾 焚烧发电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今年12月份建成投产。8月底建设完成餐厨垃圾生物处理扩建项目,实现日处理200吨。年底,力争完成官庄、垛庄、文祖3个镇街垃圾转运站建设任务,配齐配全设施车辆,提高南部山区垃圾处置能力。分批次对老旧车辆进行淘汰更新,城区主干道保洁员快速保洁车达到全覆盖。扎实推进“公厕革命”,加快新接、老旧公厕升级改造。推行“城市公厕开放联盟”,增加公厕供给。

六是坚持靶向,督查考核力争高频高效。坚持问题导向,增加考核频次,延伸考核触角,重点对城区镇村、商业网点、集贸市场的道路保洁、垃圾收运、垃圾桶管护、垃圾死角和“三大堆”治理等进行无缝隙督查考核,做到真督真查、严督严查、细督细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限期整改、跟踪复查。每周形成督查通报,总结情况、指出问题、分析原因、落实整改。8月底,建设完成环卫数字化指挥大厅,全面打造“智慧环卫”指挥系统,提高监管水平。

环卫中心将严格按照这次推进会的统一部署,树立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保持抓铁有痕的力度和干劲,扛起实干苦干的责任和担当,全力以赴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以实实在在的成绩向区委区政府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汇报完毕。

第三篇:落实好文明城市创建后的常态化管理

落实好文明城市创建后的常态化管理,巩固创建成果的建议

更新时间:2015-02-02 【字号:大中小】

提案者: 农工党贵阳市委员会

由: 落实好文明城市创建后的常态化管理,巩固创建成果的建议 内

容:

2011年,贵阳市实现了追求多年的目标,成功摘取“全国文明城市”这块含金量最高、综合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城市金牌。夺牌不容易,保牌更难。按照中央文明委的规定,全国文明城市每三年都要进行重新评选、重新命名、重新表彰。我市今年将接受全面复查,如果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有退步,复查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蝉联,为此,我市建立了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使文明城市创建其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进行常态管理。但目前我市文明城市创建“回潮”问题不容忽视。闯红灯、随地吐痰等不文明现象有所抬头;马路市场重新出现,有的地方比原来更严重;“绿丝带”已逐渐淡出人们视线,据观察,2014年,除召开“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等大型活动期间和在重要地点有“绿丝带”志愿者,其他的时间节点和地方都看不到“绿色风景”。为进一步巩固来之不易的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把创建常态化落到实处,既是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后的必然要求,更是广大市民的期盼和呼唤。建

议:

1、把实施创建常态管理的目标落实好。实行常态管理不仅事关保牌,更是取信于民的问题。不能仅仅满足“国考”不失分,而要根据创建赋予的任务在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上下功夫,把全国文明城市的各项测评指标转化为常态工作目标,把测评方法转变为常态管理办法,切实提高常态管理水平,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引向深入、推向持久。

2、把创建中督查督办的工作机制保持好。要把定期督查作为推动创建常态化的重要抓手,采取多种形式,定期进行民调和测评,定期进行情况通报,定期分析和研究创建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突出问题要及时抓好整改,防止蔓延扩大;对复杂矛盾,要及时协调,提高创建常态化实效。

3、把继续提升市民素质的任务坚持好。建立包括文明礼仪、文明习惯、文明生活方式等内容的义务宣讲队伍,强化宣传教育,提升市民的认同度和参与度;社区应普及市民学校,并赋予其实实在在的内容和管理机制;要加强文化熏陶,进一步完善群众文化设施,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要放大“扬州好人”示范带动效应,把“学好人更要做好人”的口号叫得更响。

4、把发挥志愿者组织作用的工作持续好。要根据志愿者组织自身特点赋予他们在保牌、实行常态管理中的任务和职责。志愿者组织在创建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要大力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制定出台“贵阳志愿者条例”解决“市民自愿成为志愿者”、“志愿者不志愿”等问题。

第四篇: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常态化发展

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常态化发展

工程机械分院党总支自2010年成立以来,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政联席制度,在分院领导及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强化队伍建设,文化建设,专业建设,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体制机制,做到了以素质教育激励党建工作、文化引领夯实党建工作、以体制创新丰富党建工作,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常态化发展。

一、严于律己、勤于学习,立场坚定,夯实理论基础,不断提升党务工作能力

作为工程机械分院党总支的主要负责人,始终严于律己、勤于学习,具有坚定的理论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决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在工作中贯彻“服务学院发展全局、服务系部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党政合作,准确定位,积极主动开展党内外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全系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在实践中打造出了团结奋进、富有战斗力的工程机械分院基层党组织,为工程机械分院教学工作的开展和骨干专业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积极探索党务工作新途径

(一)、加强分院队伍建设,打造精良管理团队,各项工作力争务实、优质、高效

工程机械分院2008年建系时仅有教职员工8人,在校学生两个班级69人,2010年党总支成立,2011年由原工程机械系改为工程机械分院,现有教职员工21人,其中党员13人,在校学生18个班级497人。随着教工与学生数量的增加,教工的队伍建设直接影响着分院各项工作的效果。因此,要想完成好各项工作,并能保持工程机械蓬勃发展,分院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2011年,在学院干部调整之际。分院书记院长研究决定竞聘的形式选拔推荐人员,分院的各教研室主任一定要认真答辩、集体投票、综合考核。2011年6月召开了工程机械分院教研室主任竞聘大会。会议邀请了学院主管领导及人事处长参加。分院6位老师分别参加三个教研室一个实训中心主任的的竞争。他们分别结合PPT针对所竞聘岗位的专业状况、行业状态、课程设置、教师选用与培养等进行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观点阐述。竞聘老师演讲后,全体教工对其进行了基层民主测评投票,1 分院依据综合结果再上报学院聘用。

2010年起学生工作部门又分别对所要聘请的辅导员进行了“如何开展学生工作”现场答辩等选聘工作。通过个人竞选、集体投票选拔出能够心系分院发展,有一定领导力的基层干部,打造了一支精干优良的管理团队,为分院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依托行业、深入企业,全部实现订单式冠名班培养模式

工程机械分院在我院国家骨干院校建设中被列为重点建设项目,为更好的完 成学院在骨干院校建设中的各项任务,分院领导班子经常在一起研讨各项任务措施,同时为确保建设任务与区域经济更好融合,同时本着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办学模式,探索了人才共育、责任共担、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新途径。几年来先后与吉林小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合作,成立了“吉林小松班”等多个冠名班,使工程机械专业学生在2011-2013年间全部实现了“冠名订单”人才培养。不仅解决了学生在校期间实习实训问题,同时,又用冠名班企业提供的企业奖学金奖励学习上进和有突出贡献的学生,起到了行之有效的专业引领和激励作用;而且订单式冠名班的签约进一步确保了学生就业问题,2008年至今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均为100%。

(三)、成立了以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技术服务为纽带的工程机械分院董事会

在迎战骨干院校项目建设的学院背景下,为加快工程机械专业建设步伐,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深化冠名订单等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长期有效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建设目标,分院领导班子经过多次与学院领导研究,走访行业相关专家、企业家,在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以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技术服务为载体,成立了集分院代表、政府官员、行业专家和企业领导为一体的对口型工程机械分院董事会。

三、以“创先争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路线教育实 践活动”“三严三实”等主题活动为引领,党员示范,完善工程机械分院党建工作。--努力营造党建文化建设,推动党建工作常态化

在“创先争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 2 严三实”等活动中,认真学习、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院中心工作和分院重点工作,为增强自我教育、自我改进、自我提高的自觉性,全面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力争把党员培养成优秀学业导师、创业导师“打造一支教学技能强、教育管理能力强、社会服务素质强的高素质党员教师队伍。并进一步带动分院师生员工,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把具备条件的同志吸收到党组织,壮大党员队伍,发挥党员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一)、确定“党员专业导师责任制”为党建活动载体。搞好教书育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责任落实、推进教育改革、提高工作业绩。以素质教育激励党建工作

首先、把党建活动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相结合。明确“党员专业导师”具体工作目标责任制。“党员专业导师”既要完善自身教育教学的专业辅导又要负责所指定班级的职业生涯教育、企业文化交流、就业技能指导以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开发。通过落实班级专业导师责任制,进一步明确了工作内容,确定了学习与工作的方向。以行之有效的实践载体和运行机制,认真开展好党建活动。真正让“科学发展上水平、党员干部受教育、企业学生得实惠”。

其次,把党建活动与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服务社会能力相结合,做到“三必须”,要求专业导师必须参与班级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必须深入企业、了解企业文化、发展现状与经营理念,并要求每学期都必须组织学生开展与企业的交流会。可以创新会议方式、拓展与企业交流内容,从而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与企业研究的科学水平,并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交流各种活动方式,提高自身以及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真正做到全体党员在校工作为学生,走出校园为企业,达到校企合作新突破。

第三、把党建活动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和谐社会相结合,提高党建工作水平。落实好“五个具体化”方案,从师德师风上、教学技能上、教育理念上、工作岗位上、党员形象上五方面创先争优,扎实有效的推进活动的开展。通过党员专业导师责任制的推行,使教工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质的飞跃。

第四、以思想教育阵地建设为抓手,强化党务工作各项活动。

在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三严三实”活动中,首先做到认真开展政治学习活动:教工利用周三下午开展《三会一课》、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基层组织工作作条例、观看红色教育记录片、听学院组织的专家讲座等。认真学习《新党章》、号召学团支部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团会、座谈会等;其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引领强化师生员工爱国情感教育,以中国首个国家公祭日为主题,利用分院微信公众平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第三、在教工和学生中抓先进树典型,起到示范引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及与校企合作企业紧密相关的主题实践活动,励志人生,在校园文化进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企业文化进校园,以文化引领夯实党建工作。1、2010年--2012年连续3年,工程机械党总支与后勤处党总支联合开展了以“缅怀先烈丰功,励志党员人生”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前往辽宁省锦州市、兴城市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到锦州市辽沈战役纪念馆参观,通过图片、数据、实物、电影、全景屏幕,全方位了解了人民解放军进行的波澜壮阔的辽沈战役战争场面和各方面情况;走进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四平战役纪念馆参观,并分别在纪念碑下重温入党誓词。同志们为我们的战士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感叹不已,深深感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感叹我们党的正确领导。2、2010年10月16日,全体党员带领全体吉林原进冠名班的学生共同走进吉林市原进集团,进行考察、慰问、学习。所有党员共同捐款购买了象征腾飞的牌匾捐给受洪涝灾害的企业。并通过考察、慰问和学习,增进了校企之间的了解、增加了校企之间的感情。并强化了所有党员专业导师既要提高党性修养,又要增强专业修养。明确了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如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指导学生又快又好发展。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称职的专业导师。充分发挥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并在岗位上、活动上、素质上创先争优!

3、2010至今,连续5年我们分别在新生班级开展了“企业文化进校园”为主题的冠名班班级布置大赛。各个冠名班的同学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在与企业的沟通下,利用自己班级的墙壁和空间有效的把冠名班企业的经营理念、发展现状与人才需求情况以绘画、手工、摄影和书法等形式展现在班级。2011年至 4 今连续4年,开展了“小松杯”工程机械操作技能大赛。“柳工杯”车工操作技能大赛,校企共同参与,学校主办的系列活动使学生较快捷的了解了企业的文化氛围,拉近了和企业的情感、增强了专业兴趣。从而使学生更爱学校、更爱专业、更爱企业。也强化了专业导师进一步主动了解企业、研究专业。4、2010-2014年,各冠名班在辅导员老师和各班党员专业导师的带领下,与冠名班企业辅导员沟通,有的将企业领导请到班级,有的将班级带到企业共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企业年会暨联欢会。学生走出去、企业走进来,共同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经营业绩和未来目标以及企业的用人机制、奖励机制等。校企互利合作,成果共享,取得了超前效果。5、2010年至2014年,共同与工程机械分院董事会成员单位召开实训基地签约、捐赠、奖学金颁发会议,并与2014年创新形式,邀请获奖学生家长到学校参观、座谈与学生同台领奖,扩大学校在社会的知名度和学校声誉的辐射作用。6、2011年下半年开始开展了有针对性、效果明显的党总支“三帮扶”工作,对社区困难职工子女上学给予了学费资助,并由每位共产党员捐款成立了工程机械党总支三帮扶基金,对社区无工作能力的帮扶对像定期照顾并在节日之际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得到了社区的赞赏,并给予帮扶对象生活上的希望和支持。对学校的孤儿学生李泰廷同学进行了经济和生活中的帮扶,确保该生在校期间品尝兼优,并于今年9月获悉该生已到长春电力大学专升本的继续学习,党总支书记孔春花同志已与该校取得联系,确保妥善解决该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我们“爱国主义”主题实践活动和“党员导师责任制”“企业文化进校园”“三帮扶”活动的开展旨在强师德、提师能、树形象、比贡献、优师风,积极打造高素质的教职工团队。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崇高的人生追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三)、开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四导制”,励志创新,以体制创新丰富党建工作

1、针对冠名班培养特点,改变学生管理机制,努力实行“两员一师制”

近年来,分院积极实施校企合作办学。几年来先后与吉林小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合作,成立了“吉林小松班”等多个冠名班,使工程机械专 业学生曾一度全部实现了“冠名订单”人才培养。冠名班的签约虽然确保了学生的实训、实习与就业,但是学生三年的学习中有一年多的时间要在企业里完成学业。工程机械各冠名企业根据工作与岗位需求会把学生分配到全省乃至外省局部地方,这样就涉及到学生的劳动安全、职业教育培养等诸多问题。经分院领导班子反复研究并与企业多方沟通,从2010年开始每个冠名班均要配备一名企业辅导员,负责学生的企业文化教育及实习、实训期间学生的日常管理及职业道德教育等。这样,结合2010年聘请的党员专业导师,形成了每个冠名班均由一名思想政治辅导员、一名企业辅导员和一名党员专业导师共同管理,成为当时较为特色的“两员一师制”。两员一师制的实行确保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兴趣及课程指导教育、在企业实习实训期间的管理与教育,使得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都有相关指导老师跟踪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弥补了再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在学生实习实训期间不方便全方位深入企业的不足,同时也让企业更进一步关注学生,实现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

2、励志创新,打造“四导制”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

“两员一师制”的推行,对学校、企业和学生而言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0级新生入学后,由学院学生处组织为每个班级聘请了辅导员助理,由分院高年级优秀学生担任,协助思想政治辅导员负责新生入学后学生在校的日常生活管理与服务。与此同时,分院总结“两员一师制”的特点,觉得企业辅导员最好由企业的中层或工程师来担任,这样既可以解决学生的企业文化教育,又可以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与指导。经过与冠名班企业领导商洽,得到企业大力支持。于是在2010级新生入学后,我们推行了较为特色的“四导制”既每个冠名班聘用一名辅导员助理,一名思想政治辅导员,一名党员学业导师,一名企业职业导师。分年级、按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不同进行分段设置。完善了对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环境和教学内容的转变而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不同需求。并由此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体现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的体制改革创新政策原则。2015年,结合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并在工程机械行业处于低谷时期,分院党总支将“四导制”体制进行了部分改革,将原来的职业导师改为在校三年陪同学生创意启发、企业家精神培养、创业计划扶持等职责的创业导师,分别由分院党员兼任。即新 6 的“四导制”为辅导员助理、思想政治辅导员、学业导师、创业导师。2015年分别邀请吉林省创业中心主任李业旗教授来分院进行了《创意改变生活》讲座、双亚平教授做了《企业家精神助你成功》的讲座.“四导制”实行4年多的时间,各负其责,为共同培养企业岗位群需要的优秀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校企双方依靠设备、技术和人力资源优势,共同培养企业一线需要的工程机械高技能人才,取得了明显成效,开创了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良好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冠名订单”人才培养特色,为学生思想教育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对提升教育管理的实效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也使分院学生培养模式彻底改变了过去学院式的教育形式,注重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真实性,学生在实际生产环境中所接受的影响、教育和启发有助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塑造和职业素质的提高。

四、立足基层、深入群众、抓住契机、巩固成绩。

几年来,工程机械分院党总支以其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基层党务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

2011年分院党总支在学院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党的知识竞赛中取得了“优秀奖”同年6月党总支被评为“先进党总支”、11月党总支书记孔春花被评为“先进党务工作者”2012年学院感动校园活动中分院被评为“感动校园先锋团队”、同年6月党总支获得省高校工委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11月被学院党委评为“先进党总支”、总支书记孔春花分别获得省高校工委优秀党务工作者、2013年分院被市高校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单位”、党总支书记孔春花被长春市高校工委评为“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二周年“中国梦 交院梦”演讲比赛中分院获三等奖。2014年在学院2013年人才培养及就业评估工作中,孔春花、韩清林、崔秀虹均被评为“优秀个人”在建党93周年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知识竞赛中分院获“最佳风采奖”、学生在全国工程机械“康明斯”杯大赛中获得团体三等奖和个人二等奖的好成绩。总支书记孔春花、学团支部书记崔秀虹在2012-2014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中,均被评为“优秀等次”、教工支部书记韩清林在2012、2013考核中均被评为“优秀等次”。2015年由总支书记和学团支部书记指导的“动得利”工程机械服务商城在吉林省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银奖。

几年来,工程机械分院党总支始终坚持党为人民服务人宗旨,在开展各项活动中,全体党员均做到了身先为范,本着育人为主、德育为先的理念开展思政工作。在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中,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要求,坚持标准、确保质量和示范性作用。对于党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和热爱,淡泊名利,乐于奉献。心系教师冷暖,胸怀学生成才,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工作,不断追求,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含义,受到全院师生的认同。开创了工程机械分院党务工作的新态势。

工程机械分院党总支在党务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这里融入了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汗水,体现了领导班子的朝气蓬勃,更离不开学院领导、各分院单位和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我们将不负众望,进一步开拓创新,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实践性、职业性。既保证使专业结构、人才培养定位与区域经济相吻合,又确保专业围绕产业、技能围绕岗位、产、学、研联动。充分做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工程机械分院党总支

2015年10月5日

第五篇:推动全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的工作方案

推动全省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的工作方案

(试行)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为进一步推进全省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加大志愿服务组织、队伍、项目建设力度,充分激发青年的参与热情和奉献精神,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谐作出积极贡献,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团十七大和省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结合“十二五”期间海南“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目标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组织体系,着力培育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为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做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任务

以提升青少年道德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为着力点和出发点,推进平台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项目建设和制度建设,促进全省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力争实现全省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城镇常住人口的8%以上,确保每人每年志愿服务时长达20小时以上,树立旅游、社区、交通、环保、支教等志愿服务品牌,努力把海南建成“志愿之省”。

三、工作内容

在省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以平台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项目建设、制度建设为切入点,切实加强全省志愿服务的规划指导、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

(一)创建信息平台,加强志愿服务系统管理。实现志愿者注册申请、实名认证、星级评定和志愿服务项目招募、公示等工作的网络运作和信息共享。每半年开展一次全省志愿者分布情况和各地志愿服务活动情况统计。

1.建立志愿者注册平台。建立全省统一的志愿者招募、注册平台,对志愿者专业特长、服务意向、服务区域及服务时间、时长、内容、对象等进行分类记录,开设志愿者风采、明星志愿者、志愿者社区等网络互动平台。依托平台建立志愿者的人才库和信息库,便于志愿者组织方便快捷地找到适合各类志愿服务项目的志愿者。

2.建立项目管理平台。开设品牌项目专栏,规范志愿服务项目信息公开、招募动员和日常管理工作,搭建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社会捐赠方、受助方之间的沟通桥梁和联系纽带,让广大志愿者和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在平台上快速检索适合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有序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3.建立综合资讯平台。动态发布省内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的活动信息和体现国内外志愿服务先进理念、成功做法的理论文章,搭建全省志愿服务的学习交流和工作展示平台。建立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系统,动态把握注册志愿者分布、服务意向、普遍需求和服务情况等基础信息。

(二)健全组织体系,加强志愿服务组织保障。以组织格局构建、专业化打造和示范点创建为抓手,着力构建层级化和非层化整体联动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1.建立分层联动组织格局。建立省志愿者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省青年志愿服务指导中心规划指导,省志愿者协会部署动员,各市县、高校、行业、民间志愿者协会组织实施的分层联动组织格局。各市县要在乡镇(街道)、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学和中职学校中建立志愿服务队,加大民间志愿者组织引导力度,推动团员青年全员注册志愿者工作,同时,按照就近就便和属地管理等原则,以志愿服务团队为单元,对本地注册志愿者实施网络化管理、项目化组织和定期培训。各高校要建立志愿者协会,在各班级建设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依托大学生社团等力量,持续推动在校大学生团员全员注册志愿者;要探索建立志愿者工作站,收集和发布所在地团委和行业系统的项目信息,采取校地结对、校企合作等方式,分期分批安排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旅游、社区、交通等志愿服务活动。各行各业志愿服务组织要采取设立志愿服务岗、结对帮扶等形式,定期开展行业领域内和面向社会的志愿服务活动。

2.注重专业化打造。发挥省、市县志愿者协会的组织优势,发挥高校和行业志愿者组织科研、专业特长和业务技能等优势,整合民间志愿者组织、青年自组织和社会NGO组织力量,加强旅游、社区、交通、环保、支教和扶贫济困等重点领域志愿服务的需求普查、活动策划和理论调研,支持、鼓励和引导各级各类志愿者组织依托现有组织力量、吸纳更多专业人才、突出重点领域,持续开展针对性、实效性和经常性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

3.开展示范创建工作。以工作基础好、示范效应强的基层志愿服务组织为创建对象,以“六有”,即有章程可依、有专人负责、有项目支撑、有志愿者档案、有志愿服务台账(工作计划、文件、总结等)、有社会影响力为创建标准,打造一批成效突出、组织健全、管理规范、影响广泛的志愿服务示范组织。选树典型,推广经验,全面提高志愿服务组织的能力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三)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志愿服务人才支撑。拓宽招募渠道,发展壮大队伍,加强教育培训,培育一支由注册志愿者、管理型志愿者、专项志愿者组成的多元化志愿者队伍。

1.拓宽招募渠道。全省志愿服务宣传周(每年三月五日当周)和国际志愿者日(每年十二月五日)当周,统一开展全省注册周活动,在广场、社区、学校及人员密集地段设立招募注册点,接受现场注册登记,推广网络注册流程。每年9月集中开展学生志愿者注册工作。结合志愿服务组织和项目实际,不定期开展专项宣传招募活动,加大党员志愿者和城乡居民志愿者的招募力度,不断壮大注册志愿者队伍。

2.加强教育培训。成立海南省志愿服务讲师团,围绕志愿服务理念、志愿者权利义务、志愿服务项目模式、志愿服务组织管理等内容,定期举办全省管理型志愿者培训。开展志愿服务典型全省巡讲活动,撰写全省志愿服务典型案例等资料,组织引导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加大管理型志愿者的培养力度,同时,采取课堂培训、实践培训、网络培训和以会代训等方式,定期开展所属志愿者教育培训,提高志愿者队伍的综合素质、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3.加强交流沟通。定期举办志愿服务主题座谈会、研讨会、事迹报告会和体验交流等活动,通过微信、QQ群、微博等方式,强化志愿者与志愿服务团队、志愿者与服务对象、志愿者之间的经常性沟通联系和工作交流,切实增强志愿者的组织归属感、社会责任感、服务荣誉感。有条件的市县、高校要建设“志愿者之家”,为所属志愿服务团队提供志愿服务学习交流场所等保障。

(四)规范项目管理,丰富志愿服务载体形式。集中工作力量,推进重点项目,培育特色项目,以项目的常态化安排推动服务的常态化开展。

1.持续推动重点项目。重点推动全省旅游、社区和交通志愿服务项目常态化开展,使志愿服务走进千家万户、大街小巷、交通口岸和景点景区。一是开展旅游志愿服务行动,在交通口岸、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景区(点)、城市广场和免税店等游客较为集中、流量较大的区域设立志愿服务站,进行文明行为劝导、出行常识宣传、旅游信息咨询、清洁卫生等志愿服务。二是开展社区志愿服务行动,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站,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方式,开展扶贫济困、便民助民、法律咨询、文艺演出等志愿服务活动。三是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行动,不断丰富统一行动日、高峰期执勤、主题微活动、专题宣讲等活动形式,开展秩序维护、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宣传等志愿服务。

2.注重培育特色项目。各市县、高校、行业系统等志愿者协会(志愿服务组织)在持续推动全省重点项目和支教、环保、扶贫济困等传统项目的同时,要结合本地、本单位(系统)实际,依托所属的及辖区内青少年活动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所,开展特色鲜明、形成常态的志愿服务活动。按照有明确的实施单位,有专人负责项目管理,有明确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相对固定的服务场所,有明确的服务时间、志愿者数量和条件要求,能提供基本的保障条件,有持续性,可常年开展等条件为考量标准,梳理出一批社会反响好、常态有序的服务项目,加大指导和培育力度,用项目活动凝聚和统筹志愿者力量。

3.切实加强项目统筹。各市县志愿者协会要对本地敬老院、福利院和农民工子女学校等服务阵地和服务对象进行全面摸底,采取分片负责、分类指导、结对协作等方式,切实抓好服务对象、服务阵地和服务项目、服务组织的统筹安排和合理对接,同时,指导所属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项目实施主体建立服务对象跟踪服务记录,避免服务对象受益不均衡,切实做到志愿服务有计划地开展、服务对象普遍性受益。

(五)建立健全制度,完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着力完善志愿服务组织领导、表彰激励、政策保障机制,努力推进志愿服务事业科学发展。

1.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各级团组织要切实加强对所属和辖区内志愿者组织的领导和指导,推动有关行业协会、专门学会成立专业志愿服务队。各级各类志愿者组织要建立健全志愿者工作领导机制,指定专人负责志愿者日常管理工作,制定志愿服务措施、制度和计划,做好所属志愿者的招募、注册、服务情况登记确认和推优等工作;要统一标识,志愿者服装、帽子、星级徽章和志愿服务站要符合省志愿者协会规定的统一格式。

2.完善表彰激励机制。鼓励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学校在招录公务员、招聘员工、招生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聘用、录取志愿服务业绩突出的志愿者,并作为评先创优的重要条件。就志愿服务先进个人(集体)在海南青年五四奖章、优秀团员(团干部)、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青年岗位能手等评选表彰中,在申请圆梦行动等助学计划时享有优先权作出制度性安排。联合相关职能部门、爱心企事业单位为星级志愿者提供优惠奖励,使志愿者享有一定激励和社会尊重。

3.完善政策保障机制。联合省文明办等相关单位,推动出台全省志愿服务工作指导意见,积极争取志愿服务领导机制、经费保障等方面政策支持。推动高校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安排适当课时讲授志愿服务相关内容,将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折算成社会实践学分。推动中小学把志愿精神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制订《海南省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推进《海南省志愿服务条例》执法检查,推动各级政府将志愿服务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支持共青团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4.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微电影、互联网等新媒体,大力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的进展、经验和志愿者的感人事迹,营造志愿服务的浓厚舆论氛围。通过志愿服务主题的精神文化产品,积极展现志愿者的良好风貌和高尚情操,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公务员、共青团员和社会知名人士带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为全社会作出示范。

四、实施步骤

(一)启动实施阶段(2013年10月至12月)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启动实施旅游、社区、交通重点项目部署,健全组织体系和统一全省标识等工作。开通“志愿海南网站”,创建全省各市县和各高校志愿者协会(组织)、及所属志愿服务队和注册志愿者信息库,制作海南志愿者组织及其注册志愿者、志愿服务项目分布图;开设旅游、社区、交通志愿服务重点项目专栏,实现志愿服务系统化管理。完成省志愿者协会换届,统一全省志愿者标识。启动志愿服务先进个人(集体)在海南青年五四奖章、优秀团员(团干部)、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青年岗位能手等评选表彰和圆梦行动等助学计划申请时享有优先权的制度设计工作。

(二)深入推进阶段(2014年1月至12月)以组织建设为重点,在全省各级各类团组织建立志愿服务队,逐步扩大志愿者组织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有效覆盖,深入推进各级各类志愿队建设、志愿者工作示范点创建和全省志愿服务常态化安排等工作,完成全省团员青年全员注册志愿者工作。一是在青联组织、省级青年文明号集体、青年企业家协会及乡镇、旅游行业团组织建立志愿服务队,实现省、市、县、乡镇四级和高校、旅游行业志愿者组织建设全覆盖,确保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项目常态化,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志愿者工作培训,每月至少举办一次志愿服务活动。二是以各级各类志愿者组织为单元,对注册志愿者实施网络化管理。推行“志愿者卡”,实现全省团员青年全员注册志愿者,确保每名志愿者围绕旅游、交通、社区、扶老、助残、教育、禁毒、环保、法律援助和心理咨询等内容,至少选择一个志愿服务项目,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志愿服务培训,每年志愿服务时长达20小时以上。三是推动省级志愿者工作示范点创建工作,以点带面,提升全省志愿者工作水平。四是联合省文明办等单位,推动出台全省志愿服务工作指导意见,争取志愿服务领导机制、经费保障等方面政策支持。

(三)全面铺开阶段(2015年1月至12月)以项目深化为重点,全面铺开重点项目志愿服务站建设、特色项目培育和志愿服务专业化打造等工作,推动党员志愿者全员注册志愿者,完成全省社区、旅游志愿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旅游、社区、交通、环保、支教和扶贫济困等志愿服务项目,实现社区、交通口岸、旅游咨询服务中心、A级景区(点)志愿服务站建设全覆盖。指导市县、高校、行业和民间志愿者组织在推动已有传统项目的同时,新推出1-2个特色项目。开展全省志愿服务专项调研,促进志愿者工作均衡化发展。

(四)总结提高阶段(2016年1月至12月)制订实施《海南省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督促检查各地、各单位、各系统任务完成情况,全面总结工作成效,认真查摆存在问题,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积极探索推进措施,逐步建立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全省志愿服务常态化进程。巩固深化工作成果,不断提升服务实效,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积极培育文明风尚,切实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质量,把海南建成“志愿之省”。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要高度重视注册志愿者的管理、服务和组织工作,对本地区、本单位的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和志愿服务工作进行整体的规划和部署,避免出现组织不系统、对社会志愿者利用不足、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二)明确要求,落实任务。要围绕全省志愿服务重点项目,制定工作计划,安排专人负责、持续推动,确保实现项目预期目标。团省委将志愿者工作列入考核内容,于年中、年底检查相关团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工作计划制定、落实情况,表彰奖励工作推动好的集体(个人),如发现存在组织不力等问题,经整改仍无效果,将通报批评。

(三)广泛动员,大力宣传。要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交流,及时报送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成功案例和特色项目。要依托全省志愿服务信息平台,采取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手段,通过设立专栏、专题等渠道,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报道活动信息和志愿服务典型,扩大志愿服务社会影响力。

下载为推动创建文明城市进一步向常态化方向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为推动创建文明城市进一步向常态化方向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