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心排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总结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总结 三级诊断技能与咨询技能中的问答题与量表要点 ——右医•江克军
1、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 答:应依据以下参照点:(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5)会谈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
2、采集求助者病史和个人资料的桑德伯格提纲。答:(1)身份资料。(2)来就诊的原因和对治疗服务的期望。(3)现在及近期的状况。(4)对家庭的看法。(5)早年回忆。(6)出生和成长。(7)健康及身体状况。(8)教育及培训。(9)工作记录。(10)娱乐。(11)性欲的发展。(12)婚姻及家庭资料(13)社会基础(14)自我描述(15)生活的转折点和选择(16)对未来的看法。(17)求助者附加的任何材料。
3、不恰当提问的消极作用。答:(1)造成依赖,问题太多求助者出现依赖,不问不说话(2)责任转移,解决问题的是求助者,而不是咨询师(3)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求助者等待咨询师发现问题不主动探索(4)产生不准确的信息,可能带来暗示和主观猜测(5)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6)提问过多可影响交谈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
4、错误提问的性质种类。答:(1)“为什么„„”的问题,对求助者有强烈的暗示作用(2)多重选择性问题,属封闭式问题,获得的信息可能不准确(3)多重问题,这类问题使求助者不知所措(4)修饰性反问,这类问题无法回答也不需回答(5)责备性问题,会使求助者产生防卫心理(6)解释性问,可能减少求助者自我探索
5、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答:(1)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3)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4)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5)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6)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7)会谈法的有效性。
6、使用心理测验的程序及注意事项 答:程序:(1)向求助者说明选用量表对确诊的意义并征得求助者同意。(2)依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3)测量结果如果与临床观察、会谈法的结论相左,不可轻信任何一方。必须重新进行会谈,而后再进行测评。注意事项:(1)不得乱用心理测验。(2)不得使用“地毯式轰炸”方式实施心理测验。
7、乱用心理测验的形式有几种 答:(1)目的不明确、依据不充分地随意使用。(2)单纯依赖心理测验结果,不对照临床表现,片面给出诊断和制定措施。(3)未查明某种心理测验自身可靠性以及常模的时限便使用。(4)在诊断目的以外使用心理测验。(5)不按心理测验的程序要求和操作规定实施心理测验。(6)超出某种心理测验自身功能,主观地对数据和结果进行解释。(7)使用盗版软件实施心理测验。(8)将直接翻译而未经修订的测验工具用于临床。
8、摄入性会谈应注意哪些内容 答:(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接待倾听过程,态度必须保持中立,避免暗示和诱导因素介入会谈(2)提问中避免失误(3)咨询人员在摄入性会谈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5)在摄入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语,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9、如果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量表? 答:(1)选择测评量表,应有指向性。(如求助者有明显焦虑情绪,可选用与情绪有关的量表。)(2)为了确定非情景性症状的性质,应启用人格问卷,以便探索症状的人格因素。(3)为寻找早期原因,可选用病因探索性量表(如SCL-90)(4)为排除疾病而使用量表。(怀疑有精神疾病,可用MMPI;觉得智力有问题,可用智力量表;怀疑是神经系统疾病时,可选用神经心理学测评手段。)
10、临床资料整理归纳包括哪些方面。答:
(一)一般资料:(1)求助者的人口学资料。(2)求助者生活状况。(3)婚姻家庭。(4)工作记录。(5)社会交往。(6)娱乐活动。(7)自我描述。(8)求助者个人内在世界的重要特点。
(二)个人成长史资料(1)婴幼儿期(2)童年生活(3)少年期生活(4)青年期(5)个人成长中的重大转化以及现在对它的评价。
(三)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1)精神状态(2)身体状态(3)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
11、确定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关键点的原则。答:(1)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2)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
12、正确的五种咨询态度是什么? 答: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
13、如何做到恰当地表达尊重? 答:(1)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2)尊重意味着一视同仁。(3)尊重意味着以礼相待。(4)尊重意味着信任对方。(5)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6)尊重应以真诚为基础。、热情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求助者初次来访时恰当询问,表达关切。(2)注意倾听求助者的叙述。(3)咨询时耐心,认真,不厌其烦。(4)咨询结束时,使求助者感受到温暖。
15、表达真诚时需注意什么? 答:(1)真诚不等于说实话(2)真诚不是自我发泄(3)真诚应实事求是。(4)真诚应适度。
16、使用共情时应注意什么? 答:(1)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2)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3)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4)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6)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17、使用积极关注时应注意什么? P62答:(1)避免盲目乐观。(2)反对过分消极。(3)立足实事求是。
18、在深入了解求助者时使用的思路是什么? 答:(1)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2)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3)通过对求助者言行的反应,澄清求助者的真实想法。(4)深入探讨求助者的深层原因。
19、有效咨询目标的几个要素。答:(1)具体,目标不具体,就难以操作和判断,目标越具体就越容易见到效果(2)可行.目标没有可行性,超出了求助者的可能的水平或现有的可能水平,或超出了咨询师所能提供的条件,目标就很难达成。此外,经济条件等因素也会成为影响可行性的因素(3)积极。目标的有效性,在于目标是积极的,是符合人们发展需要的(4)双方可以接受。目标因由双方商定,若有差异应由商定,若无法协调,以求助者的要求为主,若咨询师无法认定,可终止咨询或转介(5)属于心理学性质。对于不涉及心理问题的来访,一般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围(6)可以评估。目标无法评估就不成为目标。及时评估,可见到进步,鼓舞双方,可发现不足,即使调整(7)多层次统一。既有眼前的又有长远的,既有特殊的又有一般的目标,既有整体的又有局部的目标。有效的目标应是多层次目标的协调统一 20、咨询师对咨询目标的错误观念有哪些? 答:(1)持完全中立的态度,不带有任何自己的价值观。(2)给求助者灌输、传授一些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3)把求助者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4)把求助者能否适应环境作为咨询目标。
21、咨询方案的内容。答:(1)咨询目标。(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3)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4)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5)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6)咨询的费用(7)其他内容及说明
22、咨询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主要包括什么? 答:
(一)求助者 —责任(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权利(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二)咨询师 —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权利(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义务(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倾听时容易出现的错误。答:(1)急于下结论(2)轻视求助者的问题(3)干扰、转移求助者的话题(4)作道德或正确性的评判(5)不适当地运用咨询技巧。
24、内容表达与内容反应的区别。答:内容表达是咨询师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内容反应是咨询师反映求助者的叙述。虽然内容反应中也含有咨询师所施加的影响,但比起内容表达来,则要显得隐蔽、间接、薄弱得多。
25、使用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 答: 1)要有事实根据 2)避免个人发泄 3)避免无情攻击 4)要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5)可用尝试性面质。
26、阻抗的表现形式 答: 1)讲话程度上的阻抗,沉默,寡言,赘言 2)讲话内容上的阻抗,理论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假提问 3)讲话方式上的阻抗。心理外归因,健忘,顺从,控制话题,最终暴露 4)咨询关系上的阻抗。不履行咨询安排,诱惑咨询师,请客,送礼
27、产生阻抗的原因 答: 1)阻力来自成长中的痛苦 2)阻力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3)阻力来自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
28、如何应对阻抗? 答:(1)解除戒备心理。(2)正确地进行诊断和分析(3)以诚恳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力。
29、求助者沉默的类型有哪些? 答:怀疑型、茫然型、情绪型、情绪型,思考型、内向型、反抗型。30、多话时有关求助者的几种原因。答:宣泄型、倾吐型、癔症型、倾吐型。表现型、表白型、掩饰型、外向型。
31、阳性强化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答:基本原理:行为主义理论认定行为是后天习得,并且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在被它的结果所强化。所以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如果要消除某种行为,就得设法给予惩罚。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法就叫做阳性强化法。操作步骤:(1)明确治疗的靶目标(2)监控靶行为(3)设计新的行为结果(4)实施强化。
32、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答: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它是埃利斯关于非理性思维导致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主要理论,其主要观点是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 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 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33、合理情绪疗法帮助个体达到哪几个目标。答:(1)自我关怀(2)自我指导(3)宽容(4)接受不确定性(5)变通性。(6)参与(7)敢于尝试(8)自我接受。
34、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维度)答: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1)在开始1次或几次咨询后进行评估。(2)在咨询结束前评估。(3)在咨询后追踪复查时的评估。咨询效果评估的方法 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2)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3)求助者周围人士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对求助者症状改善状况的评估 4)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 5)咨询师的评定。
35、心理咨询个案包括哪些内容? 答:(1)一般背景资料(2)来访原因(3)现主要症状(4)家庭关系、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经历和社会支持体系。(5)个人的情绪、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自我认识评价及常用的应对方式。
(6)既往病史、家族病史(7)心理测试结果(8)咨询师的一般印象(9)诊断与评价意见(10)处理意见与咨询方案。(11)咨询各阶段及效果分析。
36、适宜的求助者应具备的条件。答:
(1)智力正常
(2)年龄适宜(3)内容适合(4)人格正常(5)动机正确(6)信任度高(7)行动自觉(8)匹配性好
37、参与性技术包括:倾听,询问,鼓励及重复,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具体化,参与性概述,非语言行为的理解把握
38、影响性技术:面质,解释,指导,内容表达,情感表达,自我开放,影响性概述,非语言行为的应用
39、转介:判断求助者是否适合咨询师有些人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围,对某为咨询师并非所有事和咨询的人都适合,欠缺型,忌讳型,冲突型。在无法匹配的情况下转介。对新咨询师应简单的介绍情况,提供自己的分析,但不宜泄露求助者出于对原咨询师的信任而提供的隐秘;必要时,咨询师出于关心,询问以后的咨询情况,但不得干预新咨询师的咨询活动,不宜在求助者面前对新咨询师的方法微软等评价更不能指责,不然会损害新咨询师的形象,影响关系的建立,影响咨询效果 A主要症状:心理方面(认知情绪行为),躯体方面B目前状态:精神状态(认知情绪行为)生理功能改变,社会功能改变
C问题原因:生物,社会,心理(认知情绪行为社交个性)
D(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主观客观相统一,知情意相协调,有自知力能主动就医,无幻觉无妄想,个性稳定,因此排除神经病
(2)案例有明显的现实诱因,且心理冲突有明显的道德属性。因此该案例的心理冲突属常性,排除神经症
(3)一般心理问题:有现实一般事件因素激发,两月以内,有不良情绪体验,但可以控制,未泛化;严重心理问题:由现实相对强烈事件激发,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有痛苦情绪并难以控制,已泛化
2010-07-25
第二篇: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简答题总结
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简答题总结
三级诊断题
一、对该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时,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怎样选择切入点)
二、心理咨询过程中使用倾听技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三、在咨询中应避免出现的不恰当的提问方式是什么?
四、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应注意哪些内容?
五、求助者可选用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
六、还应收集求助者哪些方面的资料?
七、请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精神状态、身体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八、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或程序。
九、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或程序。
十、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三级咨询题
一、在咨询时,怎样和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二、尊重应当注意些什么?
三、热情应当注意些什么?
四、真诚应当注意些什么?
五、共情时应当注意些什么?
六、积极关注应当注意些什么?
七、心理咨询师怎样就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
八、针对该求助者的咨询,应怎样划分咨询阶段,并说出其主要内容。
九、心理咨询师怎样与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写出咨询方案的主要内容。
十、倾听时应注意什么?
十一、心理咨询师使用了面质技术,请说出其定义、求助者的常见矛盾及应用注意事项。
十二、放松训练的原理、程序和注意事项
十三、请写出阳性强化法的原理、工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十四、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和程序
十五、修通的技术有哪些?
十六、合理情绪疗法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是什么?
十七、试述合理情绪疗法中合理信念和不合理信念的区别?
十八、多话的类型及相应的处理策略。
十九、沉默的类型及相应的处理策略。
二十、依赖与移情的区别?
二十一、简述阻抗的表现形式、原因和阻抗的应对方法。
二十二、对本案例进行效果评估,心理咨询师应该选择哪些维度或指标? 二
十三、心理咨询师的效果通过何种机制起作用?
二十四、心理咨询师使用多种方法,其有效性的共同因素是什么? 二
十五、不匹配时应如何处理? 二
十六、转介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二
十七、咨询关系结束的工作程序是什么?
第三篇: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职业道德知识点总结
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职业道德知识点总结
辅导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结合一些例题,讲解《职业道德教程》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主要内容要点 二是根据《职业道德考试指导》并结合以前的考卷,作一些分析说明 三是进行一些课堂练习第一章 职业道德概述
一、道德及其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道德,是社会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人和人、个人和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道德是人区别动物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特有的)
道德始终被社会所重视,将其看作是做人的根本 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作用
道德是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它是从伦理学的意义上,提出做人的准则,即规范个人行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如果有人突破了道德规范,就要受到批评教育、舆论谴责或自责
道德的约束主要靠自律
根据道德的表现形式,将道德分为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三大领域。
二、道德和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一)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区别
一是在调节范围上:道德适用范围广,而法律的适用范围相对窄。
二是调节主体上:法律代表国家意志,通过国家司法部门强制执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风俗和人们的良心来指导和约束
三是调节方式上:法律具有强制性和滞后性,道德主要通过改变人们的内心信念和思想觉悟—改变态度和言行,具有自觉性和事前性
(二)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联系
一是从道德和法律的作用来看,德治和法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是从道德和法律的内容看,二者有相互重叠的部分 三是道德和法律都是国家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道德评价 所谓道德评价是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是非、善恶判断,表明自己态度和价值倾向的活动。(扩散性和持久性的特点)
三、职业道德
(一)职业
社会分工的产物,并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演变而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职业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职业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和方式。第二,通过职业劳动使自己的体力、智力和技能水平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第三,通过自己的职业劳动,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承担特定社会责任是职业的本质。
(二)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
对从业人员来说,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素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义务、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职业作风。
(四)职业道德的特征
1、鲜明的行业性
2、适用范围上的有限性
3、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4、一定的强制性
5、相对的稳定性
6、利益相关性
四、职业道德的具体功能
(一)导向功能
其一,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使企业和从业人员提高社会责任感,坚持社会文明前进的方向。
其二,根据企事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理念,引导企事业和从业人员集中指挥和力量,促进企事业健康发展,推动从业人员取得事业成功。其三,通过职业道德基本要求,引导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符合企业发展的具体要求,确保从业人员岗位活动不出偏差。
(二)规范功能
一是通过岗位责任的总体规定,使从业人员明白职业活动的基本要求;
二是通过具体的操作规程和违规处罚规则,让从业人员了解职业行为底线,避免受处罚。
(三)整合功能
一是通过企业目标吸引员工的注意力、促进组织凝聚力;
二是通过企业价值理念调整内部利益关系,高扬精神的力量,最大限度地消除分歧,化解内部矛盾; 三是通过硬性要求,增强威慑力,抑制投机、“越轨”心理,以有效消除偏离正常轨道的思想和行为。
(四)激励功能
激励的功能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一是通过教育引导,帮助从业人员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二是通过榜样、典型的示范,提供鲜活、明确、具有感召力的行为参照系。三是通过考评奖惩机制,促进从业人员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
五、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一)有利于调整职业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行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内部从业人员之间的关系;职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二)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社会道德水平,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三)有利于完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六、我国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及主要内容
(一)我国职业道德历史发展(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
(二)我国传统职业道德的精华
1、公忠为国的社会责任感
2、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
3、自强不息,勇于革新的拼搏精神
4、以礼待人的和谐精神
5、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6、见利思义、以义取利的价值取向
七、国外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及主要内容
(一)国外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二)西方发达国家职业道德的精华(社会责任至上、敬业、诚信、创新)
(三)当代西方国家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加强道德立法工作、注重信用档案体系建立、严格的岗前和岗位培训)
八、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及其特点
一、社会职业道德性质和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确立以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规范和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行为准则。
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征
1、继承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2、阶级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3、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统一
第二章 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06年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我们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职业道德建设
1、引领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方向
2、确立职业道德建设的共同理想
3、保持职业道德建设的时代特定
4、体现了对职业道德建设的原则指导
(二)职业道德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职业道德的“五个要求”
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党中央提出了所有从业人员都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包括“五个要求”,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三、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是部分与整体、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首先,它们适用的范围不同。与社会公德相比,职业道德调节的范围要小。职业道德是对特定的从业人员的要求,而社会公德是对全体公民的要求。
其次,它们反映的利益不同。职业道德反映的是特定职业的利益,而社会公德反映的是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最后它们存在着相通性。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的关系,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下列几个方面,既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社会公德的要求:(1)文明礼貌(2)勤俭节约(3)爱国为民(4)崇尚科学
四、集体主义
1、集体主义的内涵
(一)坚持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
(二)坚持维护集体利益的原则
(三)集体利益要通过对个人利益的满足来实现
2、集体主义的要求
(一)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二)正确处理“小集体”与“大集体”的关系
(三)反对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
五、执业活动内在的道德准则忠诚、审慎、勤勉
第三章 职业化与职业道德
一、职业化的特点与职业精神
1、职业化的特点
职业化包含着3个层次的内容。其核心层是“职业化素养”,包括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等。职业道德、职业荣誉感和职业责任感等是职业化素养中最根本的内容。
2、职业技能的认证或者被认可大致可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职业资质;二是资格认证;三是社会认证。
3、职业化行为的规范要求遵守行业和组织的行为规范,包括职业思想、职业语言、职业动作三方面的内容。
二、职业化与新型劳动观
职业化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也是我国今后企业竞争的重点。职业化是新型劳动观的核心内容。
三、现代职业观与职业精神
尊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愿意付出,是现代职业观念的基本价值尺度。职业精神一方面是指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另一方面表现为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四、职业化的内涵与职业道德素养
一、德才兼备
对职业道德和职业才能的重视,是职业化的核心。它是一种新型的德才兼备。按照职业道德的准则行动,这是德才兼备的一个基本尺度。
二、职业道德准则
忠诚是基本的准则。诚信是中国古代基本的职业道德。
敬业要求职业化的员工应该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具体表现为勤勉和承担责任。
追求卓越是一种优秀的职场文化。正直表现为坦诚、坦率和勇于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
纪律在我们职场文化中称为一切行动听指挥,在需要听指挥的领域坚持按照纪律行动,是取得好效果的坚实保障。
三、自主与动作
服从团队任务目标和体现团队协作精神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因此,自主与协作都是职业道德的要求。
四、职业化与人力资源伦理
职业化对人力资源伦理的提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职业化还促进了标准化的培训体系的建设,使培训更有针对性。我国正在推进法制化建设,因此,企业实施职业化管理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五、职业化管理
自我职业化和职业化管理是实现职业化的两个方面。
一、职业化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职业化管理在文化上的体现是重视标准化和规范化。
职业化管理还包含着方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职业化管理的意义主要在于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化、职业化管理和企业有职业化的文化是三位一体。
二、建立职业化标准
建立职业化标准是实施职业化管理的关键步骤。企业员工的职业化就是按照系统化的标准和规范建设管理制度,包括自我规范管理和企业的规范管理。
三、职业道德建设与职业化的促进
重视职业道德与科学管理的统一,是职业化的核心,也是促进从业人员职业化素质和行动的根本保障。
第四章 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
一、职业技能的内涵、特点与作用
1、职业技能的内涵
职业技能是指从业人员从事职业劳动和完成岗位工作应具有的业务素质,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术和职业能力。职业知识包含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包括人文素养等在内的其他知识。职业技术是指驾驭本职业或岗位的科学技术。
职业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它不仅指某种与职业相关的技能,还指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的综合能力,包括 学习能力、组织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专业能力、自主性和承受能力等。
职业知识、职业技术、职业能力三者有机联系,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的素质体系。
2、职业技能的特点:1)时代性2)专业性3)层次性4)综合性
3、职业技能的作用
⑴职业技能保障和促进企业的发展
①职业技能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和保证②职业技能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⑵职业技能是人们谋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
①职业技能是就业的保障②职业技能有助于增强竞争力③职业技能是履行职业责任、实现自身价值的手段
二、职业技能有效发挥需要职业道德保障
1、职业道德对职业技能具有统领作用
2、职业道德对职业技能的发挥具有支撑作用
3、职业道德对职业技能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职业道德之所以能够对职业技能的提高起着促进作用,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增强个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为从业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三、提高职业道德以提升职业技能
1、脚踏实地(在工作中学习、端正态度)
2、勇于进取(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自信坚定,持之以恒、勇于创新)
3、与时俱进(立足时代、立足国际、立足未来)
第五章 职业道德修养
一、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1、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职业生涯的拓展
2、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职业境界的提高
3、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有助于个人成长成才
二、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1、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要端正职业态度
2、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要强化职业情感
3、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要注重历练职业意志(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职业道德应该讲法治、讲诚信、讲效率、讲公平)
下 篇 第六章 敬 业
一、人在职场——敬业的重要性
1、敬业是从业人员在职场立足的基础
2、敬业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
①强烈的敬业精神是从业人员做好工作的前提。②敬业是人生的关键,是人生制胜的法宝③敬业意味着工作和生活的乐趣。
3、敬业是从业人员事业成功的保证
①敬业促进企业效益提高。②敬业提升企业生产力水平。③敬业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
二、把握精髓——敬业的内涵
1、敬业的含义(恪尽职守、勤奋努力、享受工作、精益求精)
2、敬业的特征(主动、务实、持久)
三、践行规范——敬业的要求
1、强化职业责任(了解职业责任、强化责任意识)
2、坚守工作岗位(遵守规定、履行职责、临危不惧)
3、提高职业技能(要勇于实践、要开拓创新)
第七章 诚 信
一、人在职场——诚信的重要性
1、诚信关系着企业的兴衰
①诚信是企业形成持久竞争力的无形资产②诚信是企业树立良好形象的需要③诚信是企业组织绩效的保证
2、诚信是个人职业生涯的生存力和发展力
①遵守诚信之规是人的社会化的必需②遵守诚信之规是人们谋得职业的必需③遵守诚信之规是人们职业发展的必需
二、把握精髓——诚信的内涵
1、诚信的含义(许诺需要发自内心;承诺的力度要量力而为;有承必践、有约必履)
2、诚信的特征(通识性、智慧性、止损性、资质性)
三、践行规范——诚信的要求
1、尊重事实 ①坚持正确原则,不为个人利害关系左右;②澄清事实,主持公道;③主动担当,不自保推责。
2、真诚不欺
①诚实劳动,不弄虚作假②塌实肯干,不搭便车③以诚相待,不欺上瞒下
同事信赖建立应遵循以下规则:
①不说同事坏话②同事间不存误会③彼此看重对方④不随便批评同事的言行⑤不造他人的谣言⑥同事间不分派系 ⑦同事间可进行辩论,但不留下后遗症⑧经常彼此商量⑨开诚布公相处
3、讲求信用
①择业信用②岗位责任信用③离职信用
4、信誉至上(理智信任;积淀个人信誉;维护职业集体的荣誉)
第八章 公 道
一、人在职场——公道的重要性
1、公道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①公道是企业构建和谐外环境的保证②公道是企业构建和谐内环境的保证
2、公道是员工和谐相处,实现团队目标的保证
①公道正派是从业人员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品质②公道正派是外资企业用人的重要标准
3、公道是确定员工薪酬的一项指标
4、公道与否影响到员工职业发展的前景
二、把握精髓——公道的内涵
1、公道的含义
职业公道就是员工在工作中遵守职业的规章制度,从事一定的职业活动,给予工作对象应该得到的而不给其不应得到的行为和品德。按照公道的表现形式,分为公道的制度、公道的行为和公道的品德。公道的品德是公道的最高表现,是员工长期遵守公道的职业规范,在工作中公道地做事、待人接物,逐渐形成的稳定公道正派的心理特征。
2、公道的特征
①公道标准的时代性②公道观念的多元性③公道意识的社会性
三、践行规范——公道的要求
1、平等待人
①树立市场面前顾客平等的观念②树立按德才谋取职位的平等观念③树立按贡献取酬的平等观念
2、公私分明
①要有法律意识;②要有慎微意识;③要有大局意识。
3、坚持原则
①坚持原则,立场要坚定②坚持原则,要以德服人③坚持原则,方法要灵活
4、追求真理
①追求真理,要加强学习②追求真理,要敢于牺牲 ③追求真理,不盲目从众
第九章 纪 律
一、人在职场一纪律的重要性
1、职业纪律影响到企业的形象
2、职业纪律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3、遵守职业纪律是企业选择员工的重要标准
4、遵守职业纪律关系到员工个人事业成功与发展
第一、严守职业纪律,是职业成功与发展的基础。第二、严守职业纪律,是正确职业发展观的反映。第三、严守职业纪律,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能力。
二、把握精髓——纪律的内涵
1、纪律的含义
职业纪律是指在特定的职业活动范围内,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所必须共同接受、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纪律是评价职业活动状况的基本行为尺度
2、纪律的特征(社会性、强制性、普遍适用性、变动性)
3、员工树立纪律观念,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自己,以便遵守制度和纪律,促进事业发展 ①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和适应制度、纪律,不无视制度和纪律的存在。②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制度和纪律,不做不值得做的事情。
③以科学心态对待制度、纪律,通过合理合法途径提出改进制度和纪律的意见或建议。④还要以坦诚的心态接受违纪行为的处罚,并勇于改正自身的不足。
三、践行规范——纪律的要求
1、学习岗位规则
①原原本本学习岗位规则②完整、准确、细致把握岗位规则③反复研读岗位规则
2、执行操作规程
①牢记操作规程②演练操作规程③坚持操作规程
3、遵守行业规范
4、严守法律规范
①要树立法制观念。②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③要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情与法”的关系。
第十章 节 约
一、人在职场——节约的重要性
1、节约是企业兴盛的重要保证
①节约是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②节约使企业增强成本意识;③节约使企业重视产品质量;④节约促使企业创新技术;⑤节约增强企业竞争力。
2、节约是从业人员立足企业的品质
3、节约是从业人员事业成功的法宝
①节约使员工珍惜时间资源;②节约使员工珍惜物质资源;③节约使员工产生创新的动机。
二、把握精髓——节约的内涵
1、节约的含义
职业活动的节约,是指从业人员爱惜和节制、节省使用企业财物及社会资源的行为。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节约的品质,是衡量其是否具有职业态度、职业责任和职业理想的重要尺度。
2、节约的特征:时代表征性、社会规定性、价值差异性
三、践行规范——节约的要求
1、爱护公物:强化爱护公物意识、对公物要爱护使用、不占有公物。
2、节约资源:具备节约资源意识、明确节约资源责任、创新节约资源方法。
3、艰苦奋斗:正确理解艰苦奋斗、树立不怕困难精神、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第十一章 合 作
一、人在职场——合作的重要性
1、合作是企业生产经营顺利实施的内在要求
①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合作;②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企业间的密切合作;③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需要广泛的跨国、跨地区的密切合作。
2、合作是从业人员汲取智慧和力量的重要手段 ①合作有助于个人职业理想的实现; ②合作使员工相互学习,提供工作能力; ③合作使员工相互信任,实现互利双赢。
3、合作是打造优秀团队的有效途径
①团队合作确保个人价值与整体价值的统一。②团队合作确保成员能力的发挥与整体效能的最大化。一个优秀的团队应该具备这样一些合作品质: ① 成员对团队强烈的归属感; ②团队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二、把握精髓——合作的内涵
1、合作的含义
合作,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就社会生活的某一内容、范围、目的或对象,为达到共同的目的,通过某些具体方式,彼此相互配合,协调发展的联合行为或过程。职业合作使一种重要的伦理规范,是在职业生活中培育和发扬人的合群、协调、尽责、全局观念的过程。
按照有无“契约合同”的标准,职业合作可氛围非正式合作与正式合作两种。
根据合作参与对象的不同,职业合作又分为群体间、群体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三种合作形式。
2、合作的特征
职业合作有以下3个基本特征:社会性、互利性、平等性。
处理好个人与团队、个人与他人关系,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①端正态度,树立大局意识 ②善于沟通,提高合作能力 ③律己宽人,融入团队之中
三、践行规范——合作的要求
1、求同存异
从业人员做到求同存异,需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换位思考,理解他人;胸怀宽广,学会宽容;和谐相处,密切配合。
2、互助协作
互助合作是团队合作的体恤,它要求从业人员应把握以下几点: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竭尽全力帮助他人。
3、公平竞争
公平竞争需要从业人员在职业行为中树立团结合作、争先创优的意识。为此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在竞争中团结合作;在合作中争先创优。
第十二章 奉 献
一、奉献的重要性
1、奉献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奉献是企业立足社会的道德资本。
1、奉献是企业发展的道德要求;
2、奉献提升企业的道德境界。
2、奉献是从业人员履行职业责任的必由之路
从业人员讲奉献,就要在职业活动中辛勤劳动,努力工作,但不斤斤计较于付出与报酬的数量。具有奉献精神能激发工作激情。
3、奉献有助于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4、奉献是从业人员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 ①具有奉献精神,能把职业当事业来做。
②具有奉献精神,对工作积极主动,总会有成才的机遇。③具有奉献精神,能使个人价值荣誉集体价值之中。
二、奉献的内涵
1、奉献的含义
对于从业人员而言,奉献是在职业活动中,不以追求报酬为最终目的而付出劳动、付出时间,以创造成果的思想和行为。奉献存在于履行本职工作中,但对待本职工作的态度如何,直接决定了是否会做出奉献行为。
2、奉献的特征:非功利性、普遍性、可为性
三、奉献的要求
1、尽职尽责
从业人员要做到尽职尽责,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①要明确岗位职责 ②要培养职责情感 ③要全力以赴地工作
2、尊重集体
尊重集体,就是要坚持集体利益至上的道德原则,胸怀全局,大公无私、以整体利益为重。要形成尊重集体的品德,每一个从业人员应当做到下列几点:
①以企业利益为重;②正确对待个人利益;③要树立职业理想。
3、为人民服务
职业道德建设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要求。从业人员应从以下几点做到为人民服务:①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②培养为人民服务的荣誉感;③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第十三章 职业道德应试指导
一、职业道德培训和考试的意义
二、命题原则与基本思路
职业道德考试从三个层面来了解和把握考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及其倾向性: 第一个层面,职业道德认识层面。第二个层面,行为态度倾向层面。第三个层面,个人素质特征层面。
三、考试内容与鉴定比重
2003年以来,职业道德试卷的命题构成,在保留原有职业道德知识考试的基础上,增加了四种新的测量要素。这些测量因素(共五种)依次是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认识领域,行为习惯领域,能力应用领域,态度取向领域,个人素质领域。
专题练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党的十六大报告有关论述 一是指出了公民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二是确立了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三是规定了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四是确定了公民道德建设的两条主要途径,即大力加强基层公民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
五是提出了保证公民道德建设顺利进行的三项主要举措,即积极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环境、努力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切实加强对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导 第二部分
职业道德考试的几点分析 第一类:职业道德知识部分。
这部分题和职业道德教材结合紧密,当遇到不能确定答案的问题时,可遵循 “ 不违法、不缺德 ” 的原则进行选择。第二类:为个人情况表述。答此部分题要尽量实事求是,需与报考相吻合,当无法把握时刻遵循 “ 不拔高、不自贬 ” 的原则进行选择。根据社会要求来写最好。
第四篇:心理咨询师 三级技能总结
心理咨询师 三级技能总结 第一章 心理诊断技能
第一节 初诊接待与资料搜集整理
一、如何进行初诊接待
1、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
2、使用礼貌的接待方式和语言
3、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帮助
4、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
5、说明保密原则
6、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
7、说明其权利与义务
8、与求助者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 Tips:
初诊接待的第一印象,对建立咨询关系起到关键作用 危机的处理
避免紧张情绪;语言表达流畅;反复说明保密原则;说明心理测量的有限性;仪态
二、摄入性会谈
(一)、如何进行
1、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
(求助者提出的问题、初诊接待观察到的疑点、心理测量中发现的问题、上级咨询师下达的会谈目标)
2、确定提问方式
3、倾听
4、控制会谈的内容和方向
(释义、中断、情感反射、引导)
5、对会谈内容归类
(个人成长发展问题;现实生活状况;婚姻状况;人际关系;主观症状;情绪体验、生 活态度;其他。)
6、结束会谈
(二)、会谈法的要点:
1、听比说更重要
2、非评判性态度
3、会谈法的种类:摄入性、鉴别性、治疗性、咨询性、危急性
4、最常用的摄入性会谈——背景资料采集
5、了解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
外表和行为动作、语言特点、思维内容、认知过程及功能、情绪、自知力
6、怎样提问题
开放性问题
(1)不恰当提问的消极作用:造成依赖、责任转移、减少其自我探索、产生不准确信息、防卫心理、影响必要的概括和说明
(2)避免下列提问方式:“为什么”、多重选择、多重问题、修饰性反问、责备性问题、解释性问题
7、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
可接受、有效、积极
Tips:中立态度、避免失误、不给绝对性结论、结束客气诚恳
三、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说明量表意义并征得同意 选择合适量表
测量结果与会谈、观察情况相左时,不可轻信一方,要重新会谈评测四、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与评估
(一)、工作程序
1、一般资料
人口学、生活状况、婚姻家庭、工作、社会交往、娱乐、内在世界、对未来的看法
2、个人成长史
婴幼儿、童年、少年期、青年期、成长中的重大转化及现状对其评价
3、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社会交往状态
精神状态、身体状态、社会工作和社会交往
4、判断来自其他处资料的可靠性
5、分类整理
(二)、对临床资料的解释 解释思路:
1、注重行为观察,与可能原因间建立联系
2、抓住偏离正常标准的行为
3、抓住显眼和突出事件,首先解释
(三)资料的可靠性是解释的基础 验证资料可靠性的方法:
1、补充提问
2、使用问卷和心理测验
3、比较同一资料的不同来源
(四)给临床资料赋予意义
方法:
就事论事、相关分析、分析迹象
(五)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因素
暗示、早期印象、求助者的处境和人格特点
五、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的资料 是否去过医疗机构(病历资料)、心理咨询机构
第二节 初步诊断
一、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
关键点: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有内在联系;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存在并随着生活变化改变形式,但本质不变
二、对求助者形成初步印象,对一般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分析 根据“心理健康水平评估的十项指标”,衡量心理健康水平选择量化测量工具
初步区分 一般、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三、确定是否属于健康心理咨询的范围 工作程序:
1、掌握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个性相对稳定)
2、对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些特意行为表型进行定性
3、确定工作范围
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部分神经症性问题 四、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工作程序:
1、分析是否有器质性病变的基础
2、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和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
3、分析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
4、分析求助者情绪是否泛化,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5、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6、形成初步诊断 例:
1、该求助者有睡眠不好的症状,具体还需进一步了解,以排除器质性病变
2、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其产生情绪困扰有明显的原因,情绪性质和强度与现实处境相符,有良好的自知力,也有求治愿望;心理活动协调,人格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心理状态正常,可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内心冲突与现实处境相符,具有道德色彩,属常形冲突,可排除神经症问题
4、该求助者的焦虑情绪仅局限于与女友的关系上,没有泛化,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5、主导症状是焦虑情绪,情绪反应在正常范围内,持续时间一个月,没有严重影响社会功能
6、根据以上分析,该求助者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五、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工作程序:
1、分析是否有器质性病变的基础
2、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和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
3、分析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
4、分析求助者情绪是否泛化
5、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6、形成初步诊断 例:
1、该求助者有睡眠不好的症状,具体还需进一步了解,以排除器质性病变
2、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其产生情绪困扰有明显的原因,情绪性质和强度与现实处境相符,有良好的自知力,也有求治愿望;心理活动协调,人格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心理状态正常,可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内心冲突来自„„,这些冲突都与现实处境相符,具有道德色彩,属常形冲突,可排除神经症问题
4、该求助者的„„ 已经泛化
5、主导症状是焦虑情绪,情绪反应在正常范围内;持续时间2-6月,社会功能受到较大影响
6、根据以上分析,该求助者属于严重心理问题
Tips:区分泛化与心境——心境是某种情绪持续,以至于对主体从事其他活动产生影响,(如挨了批评,迁怒他人);泛化是在最初引起情绪后,性质类似的事物也能诱发同样的情绪。心境关键在持续,泛化关键在诱发。
六、提出心理评估报告 临床资料的核实
评估求助者的心理、生理、社会功能状态 分析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
第二章 心理咨询技能
第一节 建立咨询关系
一、尊重
如何表达尊重
1、尊重意味着咨询师对求助者无条件的帮助
2、尊重意味着平等
3、„„„„„礼貌
4、„„„„„信任
5、„„„„„保护隐私
6、„„„„„真诚
Tips:无条件的尊重
转介也是一种尊重
二、热情
如何表达热情
1、在初诊阶段打好热情的基础
2、通过倾听和非言语方式,表达热情
3、认真、耐心、不厌其烦,是热情的最好表达
4、咨询结束时,使求助者感到温暖
三、真诚
如何表达真诚
1、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
2、应该实事求是
3、不是自我发泄
4、应该适度
5、还体现在非言语交流
6、应考虑时间因素
7、体现在咨询师的坦诚上
四、共情
(一)、共情的含义:体验求助者内心世界的能力
第一、咨询师通过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体验他的情感与思维;第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其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深刻理解其心理问题的实质;第三、将共情传达给对方,表达对求助者的理解
(二)、如何表达共情?
1、从求助者而不是自己的角度来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问题
2、不是要求有相似的感受,而是设身处地的理解
3、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
4、应把握时机,共情适度
5、要善于把握角色
6、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7、考虑求助者的特点与文化程度
8、验证是否与求助者产生共情
五、积极关注
(一)、积极关注的含义
咨询师对求助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光明、正性的方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积极的价值观,拥有改变自己的内在动力;通俗的说,就是辩证、客观的看待求助者
(二)、表达积极关注时应注意的要点
1、积极关注就是辩证、客观的看待求助者
2、就是帮助求助者辩证、客观的看待自己
3、避免盲目乐观
4、反对过分消极
5、立足实事求是
第二节 制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
一、商定咨询目标
(一)商定咨询目标的前期工作
1、全面深入的了解求助者
2、了解求助者时,参考思路
① 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② 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
③ 通过其言行,澄清求助者的真实想法
④ 深入了解求助者具体和心理问题的深层原因
3、判断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二)、咨询目标的定义、来源、商定时机与特征
1、咨询目标:求助者、咨询师共同要实现的目标
2、咨询目标的来源:求助者与咨询师共同商定
3、商定时机:经过心理诊断阶段,咨询师已经对求助者的具体问题、心理问题有了较为全面深刻的了解,也知晓了求助者问题的原因、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等,也掌握了求助者的认知、行为、情绪及个性后,可商定咨询目标。
4、咨询目标的特征
① 属于心理学范围 ② 积极的
③ 具体的或量化的 ④ 可行的 ⑤ 可评估的 ⑥ 双方接受的 ⑦ 多层次统一的
(三)、如何商定咨询目标
1、找出求助者的主要问题
2、确定从哪个问题入手
3、双方商定咨询目标:不合时,以求助者的目标为主
(四)、咨询目标的整合
终极、远期目标与具体、近期目标
(五)、商定目标的注意事项
1、求助者并非都能提供有效的咨询目标
2、某些咨询师对咨询目标可能存在错误观念 有些咨询师认为应持完全中立态度
„„„„„„咨询中应该给求助者灌输、传输一些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 „„„„„把求助者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 „„„„„把求助者能否适应环境作为咨询目标
3、不同心理咨询流派有不同的咨询目标
二、商定咨询方案
(一)、划分咨询阶段
1、诊断阶段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通过摄入性谈话、观察了解、心理测验等收集咨询者的相关信息,明确求助者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问题的严重程度,最终做出明确的心理诊断。
2、咨询阶段
最重要、核心阶段
包括调整求助动机、商定咨询目标、商定咨询方案、实施方案等。
3、巩固阶段 总结、提高阶段
(二)、制定咨询方案
1、咨询目标
2、咨询的具体心理学方法或技术的原理和过程
3、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
4、双方的权利、义务
5、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
6、相关费用
7、其他问题及说明
第三节 个体心理咨询方案的实施
一、实施咨询方案的框架与策略 思路、框架:
1、调动求助者的积极性
2、对求助者启发、引导,支持、鼓励
3、克服阻碍咨询的因素
二、参与性技术
(一)、倾听技术
倾听是在无条件接纳基础上,积极地听,认真地听、关注地听,并在倾听时适度参与。
1、倾听时容易出现的错误:
①
打断求助者,做道德或正确性判断 ②
急于下结论
③
轻视求助者的问题
④
干扰、转移求助者的话题 ⑤
不适当地运用咨询技巧
询问过多、概述过多、不适当的情感反应
2、倾听时给予适当的鼓励性回应
(二)、开放式、封闭式提问技术
(三)、鼓励技术
(四)、重复技术
(五)、内容反应技术
(六)、情感反应技术
(七)、具体化技术
(八)、参与性概述
(九)、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与把握
三、影响性技术
四、放松训练
五、简易行为矫治——阳性强化法
六、合理情绪疗法
七、克服阻碍咨询的因素
八、咨询效果评估
第五篇:2014心理咨询师三级问答题总结
对一般心理问题的鉴别诊断(及依据)
1、与躯体疾病鉴别:该求助者有**症状,(但历年体检正常)可以排除器质性病变基础;
2、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制力完整,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与**相关,由现实性刺激引发,与现实处境有关,没有变形的心理冲突,可以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4、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仅局限在**上,没有出现泛化,且持续时间为**,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5、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特点是:由现实刺激引发,持续时间**,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轻微,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要点。据此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但是,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刺激比较强烈,应该引起注意,避免快速泛化,演变成严重心理问题))
对严重心理问题的鉴别诊断(及依据)
1、与躯体疾病鉴别:该求助者有**症状,(但历年体检正常)可以排除器质性病变基础;
2、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制力完整,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与**相关,由现实性刺激引发,与现实处境有关,没有变形的心理冲突,可以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4、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仅局限在**上,但已出现泛化,具体表现为**,且持续时间为**,因此无法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5、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特点是:由现实刺激引发,持续时间**,有一定程度的痛苦,社会功能轻度受损,但是负性情绪的反应对象已经泛化。
据此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对该求助者做出的诊断程序是什么?
1、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基础。
2、根据区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和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鉴别。
3、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
4、分析求助者的情绪是否泛化
5、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持续时间、心理、生理、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对求助者应该做哪些鉴别诊断?
1、器质性
2、精神病性
3、神经病性(4、严重心理问题)
5、与各类情绪症状相鉴别,虽有**症状,但非主导症状,程度较轻可排除**问题。
与症状相似的相比较:
1、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间只有1个多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2.与抑郁症相鉴别:该求助者存在明显抑郁情绪,情绪低落,意向下降,兴趣下降,但皆因内心冲突引起,且程度不严重,也无自杀倾向和行为等症状,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症。
3、与神经症相鉴别:求助者虽然存在抑郁、焦虑、猜疑等症状,但时间持续短,内容未充分泛化,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且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与神经症的心理冲突的变形不同,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出现上述问题的的原因是:
1、生物原因:性别、年龄
2、社会原因:(1)存在负性生活事件。(2)人际关系。(3)家庭教育。(4)缺少社会支持系统。
3、心理原因:(1)存在明显认知错误。(2)被情绪所捆饶:焦虑、抑郁等。(3)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4)个性特征:性格较内向,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要注意些什么?
态度必须保持中性。2.提问中避免失误。3.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转移该求助者的谈话内容。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在本案例中,咨询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主要包括:
1.求助者的责任:(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求助者的权利:(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求助者的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4.咨询师的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5.咨询师的权利:(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6.咨询师的义务:(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心理咨询师怎样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
2、正确的咨询态度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重要基础。
3、建立良好关系的途径与方法是:(1)尊重,尊重就是对求助者的现状、价值观、人格和权益的接纳、关注和爱护。
(2)热情,热情要体现咨询的全过程,对求助者初次来访要表达关切,适当的询问,注意倾听求助者的叙述。(3)真诚,咨询师以真正的自我出现,要表里如一,真实可信的置身于求助者的关系之中,实事求是的表达真诚要对求助者负责,不厌其烦,咨询结束时要让求助者感到温暖。(4)共情,咨询时要设身处地的理解求助者,使求助者感到自己被理解接纳,从而促进双方的深入交流。(5)积极关注,对求助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要给予积极的关注。与该求助者进行谈话时,对会谈内容的选择应把握什么原则? 1.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3.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4.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5.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6.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在选择谈话内容时有一大禁忌,即不可把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作为谈话和讨论的内容。7.会谈法的有效性,会谈法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咨询师是否能正确把握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
怎样和该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
1.首先向该求助者介绍咨询目标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2.根据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按照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积极的、具体(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接受的及多层次统一的等项内容逐一商定。3.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4.当求助者与咨询师的意见不一致时,以求助者的意见为主。5.咨询师应对咨询目标进行整合。6.最终制定的咨询目标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7.咨询目标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
心理咨询师怎样就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咨询目标由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商定1.具体2.可行3.积极4.双方可以接受5.属于心理学性质6.可以评估7.多层次统一
咨询目标可以进行修改,但需双方重新商定。
不恰当提问的消极作用。
1.造成依赖 2.责任转移。3.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4.产生不准确的信息5.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6.提问过多可影响交谈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
在咨询中应避免出现的不恰当的提问方式是什么?
1、避免提问“为什么”的问题。
2、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
3、避免多重问题。
4、避免修饰性反问。
5、避免责备性问题。
6、避免解释性问题。
如何做到恰当地表达尊重?
(1)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2)尊重意味着一视同仁。(3)尊重意味着以礼相待。(4)尊重意味着信任对方。(5)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6)尊重应以真诚为基础。热情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求助者初次来访时恰当询问,表达关切。(2)注意倾听求助者的叙述(3)咨询时耐心,认真,不厌其烦(4)咨询结束时,使求助者感受到温暖。表达真诚时需注意什么?
(1)真诚不等于说实话。(2)真诚不是自我发泄。(3)真诚应实事求是。(4)真诚应适度。使用共情时应注意什么?
(1)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2)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3)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4)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6)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使用积极关注时应注意什么?(1)避免盲目乐观。(2)反对过分消极。(3)立足实事求是。
请说出面质技术的定义和求助者的常见矛盾。
1、面质,又称质疑、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
2、常见矛盾有:(1)言行不一(2)理想与现实不一致(3)前后言语不一致(4)咨访意见不一致 请说出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
1、要有事实依据。
2、避免个人发泄。
3、避免无情攻击。
4、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
5、可用尝试性面质。
在本案例中,应用面质技术的目的是什么? 1.促进该求助者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等深入地了解。2.激励该求助者解除防卫、掩饰心理,面对现实,并由此产生富有建设性的活动。
3.促进该求助者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言语与行动的统一。4.促进该求助者明确自己的资源,并善加利用。5.给该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将来有能力对他人或自己做面质。咨询师应收集求助者哪些方面的资料? 过去:1.该求助者是否做过心理测验,施测的项目及测验结果。
2、家族病史、精神病史、遗传病史。
3、心理咨询史。
4、该求助者的早年回忆,有无负性情绪记忆。
5、该求助者性欲的发展及性生活的相关情况。
6、该求助者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现在:
1、该求助者个性特征的特点。
2、该求助者婚姻家庭的资料,3、该求助者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4、个人价值观未来:该求助者对未来的希望。
临床资料整理归纳包括哪些方面。一般资料:(1)求助者的人口学资料。(2)求助者生活状况。(3)婚姻家庭。(4)工作记录。(5)社会交往。(6)娱乐活动。(7)自我描述。(8)求助者个人内在世界的重要特点。
个人成长史资料:(1)婴幼儿期。(2)童年生活。(3)少年期生活(4)青年期(5)个人成长中的重大转化以及现在对它的评价 使用心理测验的程序及注意事项。
程序:(1)向求助者说明选用量表对确诊的意义并征得求助者同意。(2)依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3)测量结果如果与临床观察、会谈法的结论相左,不可轻信任何一方。必须重新进行会谈,而后再进行测评。注意事项:(1)不得乱用心理测验。(2)不得使用“地毯式轰炸”方式实施心理测验。
乱用心理测验的形式有几种?(1)目的不明确、依据不充分地随意使用。(2)单纯依赖心理测验结果,不对照临床表现,片面给出诊断和制定措施。(3)未查明某种心理测验自身可靠性以及常模的时限便使用。(4)在诊断目的以外使用心理测验。(5)不按心理测验的程序要求和操作规定实施心理测验。(6)超出某种心理测验自身功能,主观地对数据和结果进行解释。(7)使用盗版软件实施心理测验。(8)将直接翻译而未经修订的测验工具用于临床。
如果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量表?
(1)选择测评量表,应有指向性。(如求助者有明显焦虑情绪,可选用与情绪有关的量表。(2)为了确定非情景性症状的性质,应启用人格问卷,以便探索症状的人格因素。(3)为寻找早期原因,可选用病因探索性量表(如SCL-90)。(4)为排除疾病而使用量表。(怀疑有精神疾病,可用MMPI;觉得智力有问题,可用智力量表;怀疑是神经系统疾病时,可选用神经心理学测评手段。)对该求助者可选用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
1.对该求助者可选用MMPI测验,用来了解其病理人格特征,也可以作为鉴别精神病的辅助依据2.对该求助者可选用EPQ测验,用来了解其行为倾向/人格特征。3.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CL-90测验,用来了解其临床症状以及严重程度。4.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AS测验,用来了解其焦虑情绪及严重程度。5.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DS测验,用来了解其抑郁情绪及严重程度。6.对该求助者可选用LES测验,用来了解其两年来是否有重大生活事件发生。7.对该求助者可选择韦氏智力测验,了解是否存在智力障碍。确定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关键点的原则。
(1)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2)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在深入了解求助者时使用的思路是什么?
(1)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2)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3)通过对求助者言行的反应,澄清求助者的真实想法。(4)深入探讨求助者的深层原因。咨询师对咨询目标的错误观念有哪些?
(1)持完全中立的态度,不带有任何自己的价值观。(2)给求助者灌输、传授一些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3)把求助者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4)把求助者能否适应环境作为咨询目标。如何对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定性分析?
1.根据判断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可知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个性相对稳定,故其心理活动在正常范围。2.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表现出强烈的求治愿望而主动求医。3.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能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也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希望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解决。
4、根据求助者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些特异性为表现进行定性
针对该求助者的咨询,应怎样划分咨询阶段,并说出其主要内容。
1、诊断阶段:(1)建立咨询关系(2)进行心理诊断(3)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2、咨询阶段:帮助求助者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或行为
3、巩固阶段:(1)布置家庭作业(2)商定下次咨询的主题和时间等(3)做好咨询的回顾总结(4)巩固咨询成果(5)做好追踪研究
怎样和该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
1.首先向该求助者介绍咨询方案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2.按照咨询目标、原理与方法、评估、双方的责权利、时间与次数的安排、费用的估计及其他等项内容逐一商定。3.咨询方案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4.最终制定的咨询方案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5.咨询方案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
咨询时与求助者商定的咨询方案主要包括什么内容?
1、咨询目标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3、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
4、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5、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
6、咨询的费用
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咨询对象一般应具有的特征有哪些?1.智力正常
2、年龄适宜
3、内容合适
4、人格正常
5、动机正确
6、信任度高
7、行动自觉
8、匹配性好
对本案例进行效果评估,心理咨询师应该选择哪些维度或指标?咨询结果的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
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价。2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3求助者周围人士的评估。4求助者咨询前后的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5咨询师的评定。
结合本案例,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如何把握? 1.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1)在开始1次或几次咨询后进行评估;(2)在咨询结束前评估;
(3)在咨询后追踪复查时评估。
2.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方法:(1)对照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的结果进行评估;(2)根据该求助者自我报告进行评估;(3)根据该求助者家人、朋友、同事的报告进行评估;(4)根据该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的改变程度进行评估;
(5)根据咨询师对该求助者各方面的观察进行评估。
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使用多种方法,其有效性的共同因素是什么?
1、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点。
2、求助者求治的强烈动机、积极态度。
3、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
4、咨询师本身的特征。
5、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
心理咨询的效果通过何种机制起作用?
1、宣泄疏导求助者的情绪而缓解压力。
2、鼓励求助者倾诉内心痛苦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3、探询求助者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
4、协助求助者改进认知结构,学会合理思维。
5、通过学习与训练建立积极、合理、有效的行为模式。
6、帮助求助者排除心理障碍,促进自然复愈与成长。咨询效果不佳,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什么?
1.没有激发求助者的积极资源2.求助者因故产生了阻抗3.咨询关系不和谐4.咨询的目标不切合实际5.咨询方法可能不当6.求助者可能因某种原因发生了移情
如果心理咨询师缺乏帮助这类求助者的经验,在转介时需注意什么?
1、咨询师如发现自己与该求助者不匹配时,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明智地转介。
2、首先征求该求助者的意见,向其说明转介的原因或理由。
3、向该助者介绍新咨询师的有关情况。
4、向新咨询师介绍该求助者的情况,但不应透露隐私情况。
5、一般不干预新咨询师的活动。
6、不能在该求助者面前对新咨询师的方法、为人等进行评论,更不能指责。
不能顺利转介时候怎么办
1、不能顺利转介时候,学会调适,使自己适应求助者
2、试着理解求助者的问题,多听少说
3、不断调整对问题的看法,注意保持中立、理性的态度
4、不以自己的好恶、是非为判断标准,善于接纳各种人,避免冲突。阳性强化法
请写出阳性强化法的工作程序。
1、明确治疗的靶目标
2、监控靶行为
3、设计新的行为结果
4、实施强化
请写出阳性强化法的原理。
1、行为主义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被它的结果所强化。
2、如果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
3、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法就是阳性强化法。
请写出阳性强化法的注意事项。
1、靶目标越具体越好,应当可以客观测量与分析。
2、注意靶行为的直接后果对不良行为的强化作用。
3、当求助者出现适当行为时及时给予强化。
4、内外强化物要同时使用,对求助者要有足够的吸引力。
合理情绪疗法
简述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
1、心理诊断阶段:寻找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2、领悟阶段:实现三点领悟:
(1)是信念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2)求助者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3)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各种症状。
3、修通阶段:(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3)家庭作业(4)其他方法
4、再教育阶段:重建心理与行为模式。
如果使用合理情绪疗法,请说出原理是什么?
1、合理情绪疗法原理: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A.Eills)创造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其核心理论是ABC理论。A是诱发事件,B信念,C是情绪反应、行为结果。
2、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是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ABC的关系:A不是C的直接原因;B是不合理的、不现实的信念导致情绪困扰和神经症;治疗核心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来改变、控制情绪及行为结果。
3、合理情绪疗法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反应的不是外部事件(1分),而是人们的认知(1分),要改变情绪,不是去改变事件而应该足去政变认知(1分),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和行为(1分)。合理情绪疗法中合理信念和不合理信念的区别? 合理的信念大都是基于一些已知的客观事实,而不合理信念包含更多的主观臆测成分;
1.合理的信念能使人保护自己,努力使自己生活愉快,而不合理信念使人产生情绪困扰2.合理的信念能使人更快的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不合理信念使人难以达到现实的目标而苦恼; 3.合理的信念会使人不介入他人的麻烦,而不合理信念主动介入他人的麻烦;
4.合理的信念能使人阻止或很快消除情绪困扰,而不合理信念长时间无法消除或减轻情绪困扰,造成不适当的反应。人的不合理信念主要有三个特征:1)“绝对化要求”,即对人或事都有绝对化的期望与要求;2)“过分概括”,即对一件小事做出夸张、以偏概全的反应;3)“糟糕透顶”,即对一些挫折与困难做出强烈的反应,并产生严重的不良情绪体验。凡此种种,都易使人对挫折与精神困扰做出自暴自弃、自怨自艾的反应。
简述阻抗的表现形式。
1、阻抗是求助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对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其意义在于增强自我防御。
2、表现形式:(1)讲话程度上的阻抗,包括沉默、赘言等。(2)讲话内容上的阻抗,包括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假题问题。(3)讲话方式上的阻抗,包括健忘、顺从、控制话题、最终暴露等。(4)咨询关系上的阻抗。阻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阻抗来自于成长的痛苦,旧行为的结束和新行为的开始都将使该求助者产生痛苦,进而产生防御与抵抗,形成阻抗。
2.阻抗来自于功能性的行为失调,阻抗的产生源于失调的行为弥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该求助者从中获益,也来自于该求助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掩盖更深层次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3.阻抗来自于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其一,该求助者只具有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的动机。其二,该求助者具有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无能为力的动机。其三,该求助者并不具有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出现严重阻抗时候,应当怎么样应对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解除戒备心理
2、正确的诊断分析
3、以坦诚的态度帮助求助者正确对待阻抗
4、使用咨询技巧突破阻抗 依赖
依赖是指当咨询师引导、帮助求助者探索、解决自身问题时,求助者却依赖咨询师,企图由咨询师代替自己解决问题,这种现象是依赖。
1、咨询师务必向求助者讲清心理咨询的性质、发生效果的机制,使求助者对心理咨询有正确的认识,对咨询效果有理性的期待。
2、咨询师对求助者的依赖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一旦出现依赖,咨询师应鼓励求助者自己进行探索、自己努力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3、咨询师必须坚持正确的咨询理念,以促进求助者的心理成长为
咨询的总目标,以促进求助者心理能力提高,视自己探索、解决问题为己任。移情
指求助者把对父母或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并相应地对咨询师做出反应的过程。
1、区别移情和依赖:依赖主要是一种信任,移情更是一种好感;
依赖是寻求现实的帮助,移情是弥补过去的感情;依赖者寻求心理依靠,移情者寻求感情依靠;依赖者的对象是现实目标,移情者是寻找替代物。
2、正常现象,透过移情,咨询师可以更深入、准确地认识求助者,并运用移情帮助求助者宣泄情绪,引导其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