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型医用检查治疗设备经营成本监审办法
大型医用检查治疗设备经营成本监审办法
(讨论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成本监审行为,提高大型医用检查治疗设备价格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根据《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及其它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对大型医用检查治疗设备经营者实施定价成本监审的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大型医用检查治疗设备定价成本监审,是指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在调查、测算、审核设备经营者提供服务成本基础上核定大型医用检查治疗设备定价成本的行为。
第四条
大型医用检查治疗设备是指列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品目的医用设备,以及尚未列入管理品目、省级区域内首次配置的整套单价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医用检查治疗设备。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大型医用检查治疗设备定价成本,是指一定范围内大型医用检查治疗设备经营者给每位患者或就诊人员提供服务的社会合理费用支出扣除国家财政专项拨款或其他资助部分,是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大型医用 检查治疗设备价格的基本依据。
第六条
大型医用检查治疗设备定价成本监审具体事务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成本调查机构组织实施。医疗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配合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开展大型医用检查治疗设备定价成本监审工作。
第七条
大型医用检查治疗设备成本核算、审核,应保证公正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具体原则是:
(一)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本期成本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付均应计入本期成本;凡是不属于本期成本应负担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支付,也不能计入本期成本。
(二)合法性原则。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费用不能计入大型医用检查治疗设备经营成本。
(三)相关性原则。凡与大型医用检查治疗设备生产无关的收支活动,一律不能计入大型医用检查治疗设备经营成本。
(四)分类核算原则。大型医用检查治疗设备经营成本要按大型医用检查治疗设备定价种类,分品种核算。
第二章
定价成本构成及核算
第八条
大型医用检查治疗设备经营成本,是指医疗设备经营者在大型医用检查治疗设备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 用,包括直接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三部分。
第九条
直接成本,包括人工成本、修理费、固定资产折旧、公务费、材料费、业务费、其它费用等。
1、人工成本,指直接参与医疗设备治疗或检查的人员的费用。包括工资总额、津贴、福利费、奖金、社会保险费(养老、医疗、失业、生育保险费)、工资附加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住房公积金)。
2、修理费,指医疗设备经营者在维护设备及其附属固定资产运行安全、保证正常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各项修理费用,包括大修理费、日常维修费。
3、固定资产折旧,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损耗而逐渐转移到成本、费用中去的那部分价值。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折旧费、设备折旧费、其它固定资产折旧等。
4、公务费,指为设备进行医疗或检查活动所发生的公杂费、招待费、差旅费、水电费、取暖费、劳动保护费、其它等。
5、材料费,包括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和其他材料费。卫生材料,指用于诊断、治疗疾病,调节人的生理功能的辅助材料,包括氧气费、血费、放射材料、化验材料、卫生材料等。
低值易耗品,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内,或单位价值在规定限额(一般设备500元、专业设备800元)以下,其价值不是一次转为费用的各种劳动资料。其他材料:电脑耗材、维修耗材等。
6、业务费,指为设备进行医疗活动所发生的各项业务费用,包括培训费、其它杂支费、被服、印刷表册、报刊资料费、专家会诊费等。
7、其它费用,指除以上各项费用之外的支出费用。第十条
管理费用,指医疗设备经营者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其内容包括财务费用、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董事会经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业务招待费、涉外费、咨询费、租赁费、诉讼费、技术转让费、低易耗品摊销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企业开办费、审计费、坏帐损失、维修费以及应计入管理费用的税金和其他费用等。
第十一条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其内容包括企业在经营期间所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净损失、外汇调剂手续费和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企业筹集资金所发生的其他费用。
第十二条
大型医用检查治疗设备定价成本核算公式如下:
经营总成本=直接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单位经营成本=经营总成本/年就诊人数
第三章 主要成本项目审核标准及方法
第十三条
人员工资及福利。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等,一般按照实际工资水平核算;实际工资水平高出当年统计部门公布的当地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国有经济)平均工资水平的20%的,高出部分不得计入定价成本。福利费按工资总额的14%核算。
第十四条
修理费。一般性修缮费用按实际发生的费用核算;大修理费用按照固定资产原值的1.2%计提。
第十五条
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平均年限法,分类计提折旧,折旧年限按医疗机构财会制度规定的折旧年限分类计算。残值率按3%确定。房屋与其它医疗服务费用,按大型医用检查治疗设备所占用房屋的建筑面积来分配核算。
闲置超过9个月的固定资产不列入计提折旧范围;房屋及建筑物已投入使用,但未办理竣工结算的,可按有资产评估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估计的价值,计提折旧。
第十六条
管理费用的分摊原则上按某项大型医用检查治疗设备当年服务收入占当年医院总收入比例对医院当年总的管理费用进行分摊,分摊出进入某项大型医用检查治疗设备经营成本的管理费用。对新购置的大型医用检查治疗设备可参照其它同类大型医用设备的分摊比例进行分摊,也可以按直接成本的30%核定。第十七条
业务招待费,审核中,按超额累进制计算,即全年销售收入在1500万元以下的,按不超过销售收入的0.5%核定,超过1500万元但不超过5000万元的,按不超过该部分的0.3%核定,超过5000万元但不超过1亿元的,按不超过该部分的0.2%核定,超过1亿元的,按不超过该部分的0.1%核定。
第十八条
职工教育经费,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核定。工会经费,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核定。
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按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核定。
第十九条
无形资产从开始使用之日起,在有效使用期限内平摊计入年度费用中。除有明确受益期限的,其余均按15年摊销。
第二十条
递延资产开办费按7年摊销,其它递延资产按受益期限摊销。
第二十一条
下列支出不得列入大型医用检查治疗设备定价成本:
(一)非持续、非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不合理费用;
(二)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毁损和出售的净损失,滞纳金、违约金、罚款和公益救济性捐赠;
(三)各种资本性支出,即为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以及改良固定资产使用性能的费用;
(四)与大型医用检查治疗设备生产管理无关的其他支出;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规定不得计入成本的其他支出。
第二十二条
贷款利息总额原则上根据实际贷款额及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利率核定,并按照经营期计算年平均贷款利息。贷款总额超过该设备投资总额70%的,按投资额的70%核定贷款利息。
第二十三条
其他成本费用项目按照有关财务制度和政策规定审核,原则上据实核定,但应符合一定范围内社会公允性原则。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经营者应向成本监审机构提供以下材料
(一)年度成本核算资料及说明。
(二)经营者经营基本情况。
(三)年度经营者会计报表。必须是经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审计等政府部门审计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并应根据成本监审机构的要求,提供审核无误、手续齐备的原始凭证及帐册。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十五条
新投入使用的入大型医用检查治疗设备,如不能提供本办法规定的材料,应以审查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基础,参照其他入大型医用检查治疗设备经营成本平均合理的费用支出核定。成本监审机构在出具审核结论前应召开专家咨询会议,充分论证。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附件:
1、大型医用检查治疗设备经营者基本情况调查表
2、大型医用检查治疗设备治疗检查成本核算表
第二篇:成本监审工程检查情况报告
供水价格测算成本监审工程检查情况报告
2011年11月1日,省物价局 处长 科长、市物价局 局长、省水利厅财审处 处长等领导专家,在管理处负责同志陪同下,对灌区工程进行了实地检查、考察。首先听取工作汇报,掌握灌区工程基本情况,然后对水源工程水库、灌区渠首工程、量测水设施、田间工程、稻田示范区等水价测算的工程硬件进行详细踏察。
上午7点40分,在管理处会议室听取灌区农业供水价格测算工作汇报。
8点30分从镇出发途经市、农垦农场,到达水库。水库位于市东南部、河上游,地理座标为东经,北纬
之间。水库距市约50公里。这座大型水库是集发电、供水、灌溉、防洪、养鱼、旅游等为一体的国家大Ⅱ型综合水利枢纽工程。库容
亿立方米。坝高 米,坝长 米。水电装机
万千瓦。
年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年 月 日大坝合拢,年 月 日下闸蓄水、并网发电。到
年
月
水利枢纽工程全面竣工。水库为 灌区提供灌溉水源,提高了灌区的用水保证率。
领导们对水库进行了考察,与水库负责人座谈,特别对灌溉输水设施进行了详细了解,并掌握
水库给下游灌区供水灌溉情况。
下午2点开始检查 灌区工程。
首先到达位于 市 乡的 渠首。渠首工程包括拦河坝、滩地 溢流堰、引渠、进水闸等。渠首拦河坝长 米,系砼罩面堆石溢流坝,总干渠进水闸三孔,引水流量
m3/s。一支位于进水闸附近,对其量水段也进行了查看。
然后开始查看量水设施。全灌区共有 条支渠,其中有 条支渠作为典型设置了量水设施,通过量水段灌区与用水户进行计量水量。段的 灌区有3处支渠、段的 灌区及友谊有5处支渠、灌区有4处支渠设置了量水段。首先查看 灌区的3个量水段,分别是 三支、六支、七支;然后查看 灌区的 一支、支渠、支渠,路过农业部万亩水稻示范片,对田间工程进行了考察;最后查看 灌区的二支渠、四支渠量水段。
领导及专家们详细询问了解量水段情况及量测水技术,支渠及以下渠道供用水管理情况。
下午4:00,结束对 灌区工程的检查、考察。
领导及专家对
灌区工程给予肯定,对灌区供水及量测水能力表示满意。
第三篇: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范文
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
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审行为,提高政府制定价格的科学性、合理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对城市供水经营者实施定价成本监审的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供水经营者,是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县、镇的供水企业。
第四条 城市供水定价成本审核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计入定价成本的费用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
(二)合理性原则。影响定价成本各项费用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当符合行业
标准或社会公允水平。
(三)相关性原则。计入供水定价成本的费用,需为供水生产经营过程直接相关
或间接相关的费用。
(四)权责发生制原则。本期成本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付,均应计入本期成本;凡是不属于本期成本应负担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支付,也不得计入
本期成本。
第五条城市供水定价成本,应当以经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审计等政府部门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审核无误、手续齐备的原始凭证及账册为基础,做到真实、准确、完整。没有正式营业的,应当以有权审批单位审查批准的可行性研究
报告和相关批文、批件为基础。
第二章 构成项目及相关审核标准
第六条 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由合理的制水成本、输配成本、期间费用构成。
第七条 制水成本是指城市供水企业通过一定的工程设施,将地表水、地下水进行必要的汲取、净化、消毒处理,使水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合理费用。包括原水费、水资源费、原材料费、动力费、制水部门生产人员工资及福利、外购成品水费(馈水费)和制造费用。
第八条 输配成本是指城市供水企业为组织和管理输送净水到用户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输配部门人员工资及福利、动力费用、输配环节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和其他辅配费用。
第九条 期间费用是指城市供水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供水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
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
营业费用指供水经营者在供水销售过程中发生的以及专设销售机构(供水所)的各项费用。包括销售部门人员工资及福利、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办公费、代收手续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以及其他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供水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障费(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税金(包括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业务招待费、办公费、水电费、取暖费、租赁费、会议费、差旅费、低值易耗品摊销、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及其他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指供水经营者为筹集城市供水生产经营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应当作为期间费用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
等。
第十条 原水费指从外部购入原水的费用。购入原水的费用按购入原水的数量和原水价格计算据实计入定价成本(含原水预处理成本)。
第十一条 水资源费指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所支付的水资源有偿使用费。按企业实际取水量与当地水资源有偿使用费用标准计算据实计入定价成本。
第十二条 原材料费指直接用于制水过程中的各种药剂费用。包括消毒药剂和混凝药剂费用。计入定价成本的原材料费用按城市供水企业的实际发生数据实核
定。
第十三条 动力费指直接用于原水输送、水厂生产及成品水输配所需动力的费用。包括基本电费和电度电费及其他动力费。
基本电费指按变压器容量或最大需量定期定量收取的费用。
电度电费指按实际消耗的抄表动力电量和单位电价计算收取的电费。
计入定价成本的动力费用分环节按城市供水企业的实际发生数据实核定。原水输送和水厂生产所需的用电费用计入制水成本,成品水输配所需的用电费用计入输
配成本。
第十四条 人员工资指企业按定员标准和规定向职工发放的工资、资金、津贴、补贴、加班工资等各种货币报酬。人员工资不得计入本项指标外的其他费用项目。
企业定员标准原则上按照企业实际生产能力和《城市建设各行业编制定员试行标准》核定。实际人员数量超过定员标准上限的,按定员标准上限核定;实际人员数量低于定员标准下限的,按定员标准的下限核定。销售人员数量还应当根据抄表到户比例及用户结构等情况合理核定。有条件的地区应尽量按照一定范围内供水行业人均实物劳动生产率和企业实际利用的生产能力确定企业定员标准。
人均工资原则上据实核定,但最高不能超过当地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当地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按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确定,最高不得超过当地社会平均职工工资的1.2倍。
计入定价成本的人员工资总额按照核定的企业人员数量和人均工资核定。
第十五条 外购成品水费(馈水费)指从外部购入可直接供应用户的成品水费用。
按实际发生数直接计入制水成本。
第十六条 制造费用指城市供水企业生产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企业生产部门的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办公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水质检测监测费以及其他制造费用。
第十七条 固定资产原值按照不同情况分别确认。按规定进行过清产核资的,按财政或国有资产部门认定的各类固定资产价值确认;新增的固定资产原值,以竣工决算报告和相关原始购置凭证为准。未经财政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定或未形成竣工决算报告的,由价格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等合理确认。评估增值的固定资产价值按评估前的原值计算;经营者不能提供固定资产评估前价值有效证明的,由价格主管部门合理认定该固定资产原值。
第十八条 闲置超过9个月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是否继续使用,均不得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能补提折旧。
第十九条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采用年限平均法,原则上按照监审核定的固定资产原值和财务制度规定的分类折旧年限的中值核算,残值率统一按5%计算。重要固定资产实际可使用年限超过财务制度规定的分类折旧年限上限10年以上的,价格主管部门可按照保护消费者利益和促进行业发展的原则合理确定其折旧年限。
第二十条 因过度超前建设而增加的投资成本不能全部由当前消费者承担。本期供水分摊的固定资产折旧按本期固定资产折旧总额乘以本期生产能力利用率确定。本期生产能力利用率=本期实际日综合生产能力÷设计日综合生产能力×100%+合理超前建设率。合理超前建设率暂按20%确定。
第二十一条 修理费指为维持城市供水正常生产运行需要发生的大修理费和日常维护费用。其中,大修理费用采用预提方式的,年预提额一般不得超过核定的固定资产原值的1.4%,且实际大修理支出不再重复计入有关的成本、费用;大修理费用采用待摊方式的,摊销年限不得低于正常的大修理周期。日常修理费用据实核定。大修理费用和日常修理费用合计一般不得超过核定的固定资产原值(扣除与当期供水无关的过度超前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价值)的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固定资产修理,应视为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一)一次性发生的修理支出达到该固定资产原值20%以上;
(二)经过修理后有关资产的经济使用寿命延长二年以上;
(三)经过修理后的固定资产被用于新的或不同的用途。
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在租赁有效期内平均摊销。自有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如有关固定资产尚未提足折旧,可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如有关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可作为递延费用,在不短于5年的期间内平均摊销。
第二十二条 水质检测费指为保证供水质量对水质进行检测分析所发生的费用,据实核定。
第二十三条 其他制造费用指制水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他间接费用,在不超过制造费用10%的限额内据实核定。
第二十四条 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分别按计入定价成本的工资总额的14%、2%和1.5%核定。社会保障费计提基数按照核定的相应工资水平确定,计提比例按当地政府规定比例确定。医疗保险费用已在职工福利费中列支的,不得在社会保障费中重复计算;其他应由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的费用,也不得在相关费用项目中重复计算。
第二十五条 业务招待费在以下限额内据实计算计入管理费用: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在1500万元以下的,不超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的 5‰;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净额超过1500万元,不超过该部分的3‰。
第二十六条 无形资产从开始使用之日起、在有效使用期限内平摊计入费用中。其中,土地使用权费用(包括土地征用费、拆迁费、补偿费等)如果已计入地面建筑物价格且无法分离的,随建筑物提取折旧;其他情况下,均按土地使用年限分摊。其他无形资产,有明确受益期限的按受益年限分摊,未明确受益年限的均按10年摊销。长期待摊销费用中的开办费按5年摊销,其它长期待摊费用按
受益期限摊销。
若存在过度超前建设,应在有效使用期限内按照生产能力利用率核定本期供水应
分摊的无形资产。
第二十七条 贷款利息总额原则上根据实际贷款额及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利率核定,并按照还贷期计算年平均贷款利息。贷款总额超过投资总额70%的,按投资额的70%核定贷款利息。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未具体规定审核标准的其他费用项目按照有关财务制度和政策规定审核,原则上据实核定,但应符合一定范围内社会公允的平均水平。
第二十九条 下列费用支出不得计入城市供水定价成本:
(一)经营者非持续、非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不合理费用;
(二)与城市供水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费用以及虽与供水生产经营活动有关、但
有专项资金来源予以补偿的费用;
(三)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毁损、闲置和出售的净损失;
(四)滞纳金、违约金、罚款和公益性捐赠;超标排污缴纳的排污费;
(五)对外投资等支出。
(六)超出管理费用列支范围而以“管理费”名义列支的各种费用,包括向行政主管部门上交的费用、向出资人支付的利润分成等;
(七)明显超出供水生产经营活动正常需要的固定资产折旧及其他不合理支出。
第三十一条 其他业务收支情况应单独核算。不能单独核算的,应按照其他业务收入净额(指其他业务收入扣除直接费用后的余额)的不低于50%的比例冲减供水总成本;不能单独核算且其他业务收入净额为负数的,应按照直接从事其他业务的职工人数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核减供水总成本。
第三章 其他相关指标及核算公式
第三十二条 供水量指水厂在一定生产经营时间内实际供出的水量。水厂自用水
量不包括在内。
水厂自用水量:指水厂在一定生产经营时间内生产所需的工艺用水量。自用水率
按不高于4%据实核定。
供水量=取水量*(1-自用水率)
第三十三条 有效供水量指按合理产销差率核定的扣除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规定不
收费水量后的应收费水量。
有效供水量=供水量*(1-产销差率)-不收费水量
不收费水量指按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减免或不收费的水量。
产销差率指城市供水企业供水量和应收费水量的差额与供水量之比。原则上年供水量2亿立方米以内的不高于18%;年供水量2亿立方米以上的不高于16%。各地可根据实际供水规模,消防、绿化、环卫用水计量收费情况以及抄表到户等情
况修正确定合理的产销差率。
第三十四条 单位供水定价成本指按照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城市供水企业在一定生产经营时间内所发生的合理费用与相应的有效供水量来计算的单位成本。
公式:供水定价成本=制水成本+输配成本+期间费用
单位供水定价成本=供水定价成本/有效供水量
第四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7年 月 日起施行。
附: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审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
二○○六年十一月六日
第四篇: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
《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的通知 发改价格[2005]1008号 2005年6月8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成本监审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为合理制定高等学校学费标准,提高教育收费决策的科学性,特制定了《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合理制定高等学校学费标准,提高教育收费决策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成本监审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价格主管部门对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进行调查、审核和核算价格成本的活动。
第三条 高校教育培养成本核算应保证公正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具体核算原则是:
1、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本期成本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付,均应计入本期成本; 凡是不属于本期成本应负担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支付,也不能计入本期成本。
2.相关性原则。凡与高校教育无关的收支活动,一律不能计入教育成本。
3.分类核算原则。高校教育培养成本按学校性质分类核算,并逐步过渡到按专业分类进行核算。
第四条 高校教育培养成本核算,必须以经过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的《财务决算报表》和审核无误、手续齐备的原始凭证及帐册为基础,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合理。
第二章 高校教育培养成本构成 第五条 高校教育培养成本由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和固定资产折旧四部分构成。其中人员费用包括:教职工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其他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取暖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培养费、福利费、劳务费、招待费、租赁费、物业管理费、维修费、专用材料费、其它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包括:离退休费、抚恤和生活补助、医疗费、助学金、住房补贴和其他支出;固定资产折旧包括房屋建筑物折旧、设备折旧。
第六条 生均培养成本指高等学校培养一个标准学生的平均成本。
第七条 学生总人数,指一个自然内的全校平均学生总结。包括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第二学士学位生、专科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生、预科生、成人脱产班学生、在职人员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学生、来华留学生、函授、网络教育生等各类学生。不包括学校举办的面向社会的各种形式短期培训班(时间为半年以下)学生。其中:
(1)在校本科生攻读第二学士学位的,不作为第二学士学位生,以免重复计算。
(2)未在本条类别中列明的学生,均计入“其他学生”,包括中等专业教育生等。
第八条 教职工总数,指高等学校内从事教学、科研、业务辅助、行政管理和后勤工作的人员,离退休人员,外聘教师或专家,雇用期限在半年以上的临时工人等各类教职工的全年平均数。其中:业务辅助人员是指为教学服务的人员,包括图书馆管理员、资料室资料员、电化教育馆人员,实验室实验员以及直接为教学服务的绘图、摄影、仪器修理、模型制作专业技术人员等;外聘专家或教师指在本校担任一个学期以上教学任务的非本校在职教师。短期或临时聘请的讲课人员不计入教职工总数。
第九条 基本工资,指高等学校按国家统一规定发放给在职人员的基本工资,包括固定工资与国家规定比例的津贴、各类学校毕业生见习期间的临时待遇。
第十条 津贴,指高等学校在基本工资之外按国家规定发放的津贴,包括地区性津贴、政府特殊津贴、教龄津贴、班主任津贴及价格补贴、冬季取暖补贴、职工上下班交通费补贴等。
第十一条 奖金,指高等学校在基本工资、津贴之外,按国家规定开支的各类奖金。
第十二条 社会保障缴费,指高等学校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费。
第十三条 其它人员支出,指上述项目未包括的各种加班工资、病假两个月以上期间的人员工资、编制外长期聘用人员及临时工工资等人员支出。
第十四条 公用支出,指高等学校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取暖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福利费、劳务费、租赁费、物业管理费、维修费、招待费和其他公用支出。
1.办公费,指高等学校用于日常行政管理的费用,包括购买日常办公用品、书报杂志、为进行科学实验购置的工(器)具等低值易耗品、化学试剂、材料费用等。 2.水电费,指高等学校支付的水费、电费、污水处理等费用。 3.取暖费,指高等学校支付的取暖用燃料费、热力费、炉具购置费等。
4.邮电费,指高校支付的信函、包裹、货物等邮寄费、电话费(含住宅电话补贴费)、电报费、传真、网络通信费等。
5.交通费,指高等学校各类交通工具的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养路费、安全奖励等。
6.差旅费,指高等学校职工出差、出国的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和杂费以及学生调遣费、调干家属旅费补费等。
7.会议费,指高等学校按规定开支的各类会议支出。包括会议的住宿费、伙食补助费、文件资料印刷费、会议场地租用费等。
8.培训费,包括高等学校按规定开支的培训支出。 9.福利费,指高等学校按国家规定提取的福利费。 10.劳务费,指高等学校支付给单位和个人的翻译费、咨询费、手续费等劳务费用。
11.租赁费,指高等学校租赁办公用房、宿舍、专用通讯网的费用等。 12.物业管理费,指高等学校开支的办公用房的物业管理费。
13.维修费,指高等学校用于恢复固定资产使用价值、保持正常工作而支出的日常修理和维护费用,包括各类设备维修费,单位公用房屋、建筑物及附属设备的维修费,以及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不够基本建设投资额度的零星土建工程费用(不包括文物保护单位管理的古建筑、纪念建筑物的维修费)。
14.招待费,指高等学校为执行公务或开展业务活动需要合理开支的接待费用,包括在接待地发生的交通费、用餐费和住宿费等。
15.其他公用支出,指高等学校用于上述第1至14项以外的必要日常公用支出。包括诉讼费、会员费、工会经费、其他杂费等。
第十五条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指高等学校支出的对个人和家庭的无偿性补助支出。包括离退休费、抚恤和生活补助、医疗费、住房补贴(包括住房公积金)、助学金等。其中离退休费包括离休费和退休费。
第十六条 助学金,指高等学校按国家规定对各类在校学生发放的助学金、奖学金、学生贷生活费补贴,以及按照协议由我方负担或享受我方奖学金的来华留学生、进修生生活费等。其中:专项奖学金是指学校出资设立的专门用于资助特困学生、奖励品学兼优学生的奖学金支出,不包括以单位或个人捐赠、赞助形式设立的专项奖学金。
第十七条 固定资产,指与教育活动相关的、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交通工具、图书、其他固定资产六大类。
第十八条 固定资产折旧。
(一)房屋建筑物折旧。指历年所置房屋建筑物(包括附属设施)当年应提折旧额。
(二)设备折旧。指除房屋建筑物外的其它固定资产(不包括文物和陈列品)应提折旧额。
第三章 高校教育培养成本项目及相关核算
第十九条 学生总人数。按年初学生总数与年末学生总数平均计算。计算公式为:
(年初学生数×8+年末学生数×4)÷12
第二十条 标准学生数。各类学生折算为标准学生的权数为:本科、专科、第二学士学位、在职人员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生、成人脱产班学生、预科生、进修生为1,博士生为2,硕士生为1.5,来华留学生为3,函授、网络教育生为0.1,夜大等其他学生均为0.3。
第二十一条 教职工人数。教职工人数根据行政人员比例、定编人数和生师比三项指标先后顺序进行审核,不重复进行。
1.行政人员比例。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原则上控制在事业编制教职工人数的12-15%(校部党政机构人员编制可按全校事业编制教职工人数的6-10%掌握),高于15%则按超比例行政管理人员数、在职教职工人均工资及福利费水平核减支出,低于12%不核增支出。 2.单位定编人数。在职教职工总数如果突破单位定编人数,则按超编数、在职教职工人均工资及福利费支出水平相应核减支出,未突破编制不核增支出。
3.生师比。标准学生与教学人员人数的合理比例(生师比),综合、民族、师范、工科、农、林、语文、财经、政法等院校确定为18:1,医学院校16:1,体育及艺术院校11:1,低于这一比例则按超比例教学人员数、教学人员的人均工资及福利费水平核减支出,高于这一比例不核增支出。
生师比=标准学生数÷(专任教师数+外聘教师数×0.5)
第二十二条 福利费、工会经费分别按工资总额的3%、2%计提,不符合规定的工资和福利费支出要相应核减,未达到标准的要核增。其中工资总额主要指基本工资和津贴。学校在基本工资、津贴之外发放的属于国家规定工资总额组成范围内的各种奖金,在政策规定允许的范围内,据实审核。
第二十三条 维修费。一般性修缮费用按实际发生的费用核算,大修缮费用(超过该固定资产原值的20%)计入固定资产,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可使用年限分摊计提折旧。
第二十四条 招待费。招待费审核标准,地方管理高校为“当年公用支出总额(扣除招待费和维修费)的2%”,中央(部门)管理的高校为“当年公用支出总额(扣除招待费和维修费)的1%”。超出的要进行核减,未突破的不核增。
第二十五条 其它公用支出。其它公用支出总额不能超过当年公用支出总额(扣除招待费和维修费)的15%。未超过15%的,按实际发生额核填;超过15%的,应按实际情况将有关费用分别计入相应的成本项目,不能明确计入相应成本项目的,作为不合理费用予以剔除。
第二十六条 离退休人员费用,只计算由学校负担的部分,不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中的离退休人员拨款和离退休人员公费医疗经费拨款,差额为负数的(即拨款额大于支出额的),本项目计为0。
第二十七条 一次性进入住房补贴项目的费用,数额巨大的,要采取按学校教职工平均工作年数(即从参加工作到退休之间的年数)的方法进行分摊(一般可按30年进行分摊),各调查的购房补贴按分摊额计入“住房补贴”中。
第二十八条 设备折旧。设备按分类折旧率(专用设备按8年、一般设备按5年,其它设备均按10年折旧)计提折旧。按设备购置年限已经提取完折旧的设备,不再计提。
第二十九条 房屋建筑物折旧。各年房屋建筑物应提折旧统一按当年房屋建筑物固定资产总值的2%(50年折旧期)计提。其中:已投入使用但未办理竣工结算的房屋建筑物可按估计价值暂估入帐,并计提折旧。 第三十条 科研费用。按科研费用的30%计入成本。如能分别计入具体成本项目,则在该项目中直接核减;否则,按科研费用占学校教育总支出比例的70%相应核减教育培养成本各项目支出。
第三十一条 短期培训支出。能够单独计算的短期培训收入与支出,应从学校教育总收支中剔除;短期培训支出无法计算的,按短期培训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例扣减总支出及各项目支出。
第四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五篇: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
【发布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文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2号 【发布日期】2006-01-17 【生效日期】2006-03-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2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我们对原国家计委发布的《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成本监审暂行办法》(原国家计委25号令)进行了修订。在此基础上,特制定《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经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办公会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附:《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六年一月十七日
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
第一条 为提高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价格决策的科学性,规范定价成本监审行为,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或者调整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以下简称制定价格)过程中的定价成本监审行为,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定价成本监审(以下简称成本监审)是指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价格过程中在调查、测算、审核经营者成本基础上核定定价成本的行为。本办法所称定价成本是指全国或一定范围内经营者生产经营同种商品或者提供同种服务的社会平均合理费用支出,是政府制定价格的基本依据。
第四条 成本监审具体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成本调查机构(以下简称成本调查机构)组织实施。
各级成本调查机构负责本级价格主管部门定价权限范围内的成本监审具体事务,也可接受上级价格主管部门委托或下级价格主管部门请求对相关经营者成本实施成本监审。
第五条 成本监审实行目录管理。列入成本监审目录的商品和服务,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据中央和地方定价目录确定,并对外公布。
列入价格听证目录的所有商品和服务以及虽未列入价格听证目录但需要实行听证的,自动列入成本监审目录。
制定暂未列入成本监审目录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实施成本监审。
第六条 成本监审应当遵循公平、科学、规范、效率的原则。
第七条 成本监审实行制定价格前监审(以下简称定调价监审)和定期监审相结合的制度。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在成本监审目录中确定不同商品和服务的定期监审的间隔时限,定期监审的间隔时限最短不得少于一年。
第八条 对同一经营者同一种商品或服务成本,同一会计内不得交叉实施或重复实施定调价监审和定期监审。
第九条 列入成本监审目录的商品和服务,未经定调价监审或定期监审的,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不得制定价格。
第十条 成本调查机构应当对生产经营同种商品或者提供同种服务的所有经营者实施成本监审。经营者数量众多的,成本调查机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定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经营者实施成本监审。
第十一条 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不同商品和服务成本的实际情况,按照价格管理权限制定具体商品和服务定价成本监审办法。具体商品和服务定价成本监审办法应当包括相关商品或服务定价成本的构成项目、核定方法和标准等内容。对于地方定价目录中的商品和服务,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可以协调制定全国统一的定价成本监审办法。
第十二条 定价成本应当依据经营者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合理费用进行核算。下列费用不得列入定价成本:
(一)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费用;
(二)与实施成本监审的商品或服务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费用;
(三)不符合相关商品或服务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规定的费用。
(四)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其他不合理费用。
第十三条 经营者应当准确记录与核算商品和服务的生产经营成本,不得弄虚作假。
经营者应当对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及其密切相关商品和服务的生产经营成本和收入分别核算。
第十四条 经营者应当根据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成本监审的要求提交相关商品或服务的成本资料(以下简称成本资料),并对所提供成本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成本资料包括下列内容:
(一)按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要求和规定表式核算填报的成本报表。
(二)经注册会计师或税务、审计等政府部门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
(三)其他与成本相关的资料。
没有正式营业的,应当提供有权审批单位审查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按照价格主管部门要求和规定表式测算填报的成本报表。
第十五条 成本调查机构应当对经营者报送的成本资料进行初审。成本资料内容不完整的,应当要求经营者补充提供有关资料。
第十六条 经营者报送的成本资料经初审合格的,成本调查机构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二条、相关商品或服务定价成本监审办法及有关规定对经营者成本进行审核。成本调查机构对经营者成本核增核减的意见及理由,应当及时书面告知经营者。经营者对成本核增核减意见有异议的,可以向成本调查机构提出书面意见及理由。成本调查机构完成单个经营者的成本审核工作后,应当按照最终核定的成本数据填列经营者成本核定表。
第十七条 成本调查机构完成每一项目成本审核工作后,应当根据所有被监审的经营者的成本核定表核算定价成本,向价格主管部门提交成本监审报告。成本监审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成本监审项目;
(二)成本监审依据;
(三)成本监审程序;
(四)成本审核的主要内容;
(五)经营者成本核增核减情况及其理由;
(六)经营者成本核定表;
(七)定价成本;
(八)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成本监审报告必须经参与成本审核人员签名或盖章,并应加盖成本调查机构公章或者成本监审专用章。
第十八条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违反本办法,对列入成本监审目录的商品和服务未经成本监审制定价格的,由上级价格主管部门或本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情况严重的通报批评。对造成重大影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人员,依法给予或者提请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九条 从事成本监审工作的人员与经营者有利害关系的,在审核该经营者成本时应当回避。成本调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将依法获得的经营者成本资料用于成本监审以外的任何其他目的,不得泄露经营者的商业秘密。
第二十条 从事成本监审工作的人员在成本监审工作中,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以及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索贿受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一条 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以及未按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提交成本资料的,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及时改正,并予以通报批评。经营者提供的成本资料少于第十四条规定内容并且不能根据成本调查机构要求补充提供的,或者提供虚假成本资料的,成本调查机构应当不予实施成本监审或者中止实施当次成本监审。
第二十二条 成本监审的工作经费,可申请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二十三条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国家行政机关的收费标准时,应当按照本办法实施成本监审。
第二十四条 其他有关部门制定价格时,参照本办法实施成本监审。
第二十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2002年11月1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发布的《 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成本监审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