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省定价成本监审办法 (省政府令第221号)
niha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221号
《四川省定价成本监审办法》已经2007年12月2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第13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8年2月15日起施行。
省长:蒋巨峰
二○○八年一月十四日
四川省定价成本监审办法
第一条为提高政府价格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四川省价格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或者调整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以下简称制定价格)过程中的定价成本监审行为,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定价成本监审(以下简称成本监审),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价格过程中调查、测算、审核经营者成本并核定定价成本的行为。本办法所称定价成本,是指全国或者一定市场范围内的经营者生产经营同种商品或者提供同种服务的社会平均合理费用支出,包括核定的历史成本、合理成本预期以及其他成本事项。
第四条成本监审应当遵循公平、科学、规范、效率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价格主管部门负责本级定价权限范围内的成本监审工作,其所属的成本调查机构负责具体实施。
县级以上价格主管部门可以接受上级价格主管部门的委托实施成本监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配合价格主管部门实施成本监审。
第六条成本监审实行目录管理。县级以上价格主管部门依据成本监审目录实施成本监审。成本监审目录由省价格主管部门依据《四川省定价目录》制定与调整,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需要听证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应当进行成本监审。
制定暂未列入成本监审目录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省价格主管部门认为必要时,可以实施成本监审。
第七条列入成本监审目录的商品和服务,未经成本监审,价格主管部门不得制定或者调整价格。
省价格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不同商品和服务成本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商品和服务定价成本监审办法。
第八条成本监审以制定价格前监审、定期监审方式开展。
省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在成本监审目录中确定不同商品和服务的定期监审间隔时限,间隔时限不得少于一年。价格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间隔时限实施定期监审。
对同一经营者同一种商品或者服务成本,同一会计年度内不得重复实施成本监审。
第九条经营者应当准确记录、核算商品和服务的生产经营成本,不得弄虚作假。
经营者应当对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及其密切相关商品和服务的生产经营成本和收入分别核算。
第十条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对一定市场范围内生产经营同种商品或者提供同种服务的所有经营者实施成本监审。经营者数量众多的,价格主管部门可以选定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经营者实施成本监审。
第十一条价格主管部门实施成本监审,应当向被监审的经营者发出成本监审通知书。
第十二条经营者应当按照成本监审通知书的要求提交相关商品或者服务的成本资料,并对所提供成本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成本资料包括下列内容:
(一)经营者基本情况和经营状况报告;
(二)有权单位审查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投资审计报告;
(三)监审期内经会计师事务所或者税务、审计等部门审计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
(四)按价格主管部门要求和规定表式核算填报的成本报表;
(五)价格主管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经营者拒绝提供或者不按规定提供成本资料的,价格主管部门实施成本监审时可以按照国家及省相关规定及该商品或者服务的行业平均成本合理核定其定价成本。
第十三条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对经营者报送的成本资料是否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进行初审。成本资料不全或者内容不符合规定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日内一次性告知经营者予以补正。
第十四条经营者报送的成本资料经初审合格的,价格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及具体商品和服务定价成本监审办法等规定对经营者成本进行审核。审核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经营者记录的成本或者费用项目是否合法、数据是否真实;
(二)经营者的成本核算方法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规定;
(三)经营者的成本或者费用分摊是否合理、分摊方法是否科学
(四)国家实行扶持、优惠或者限制政策的商品在定价成本水平当中的实际体现情况及程度;
(五)其他需要审核的内容。
第十五条定价成本应当依据经营者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合理费用进行核算。下列费用不得列入定价成本:
(一)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费用;
(二)与实施成本监审的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费用;
(三)不符合具体商品和服务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规定的费用;
(四)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其他不合理费用。
第十六条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向被监审的经营者出具成本审核意见书,告知对经营者成本核增或者核减的意见及理由。
经营者对成本核增或者核减意见有异议的,应当在收到成本审核意见书之日起10日内向价格主管部门书面提出异议。价格主管部门在接到经营者的书面异议后,应当在15日内作出书面答复。
第十七条价格主管部门按照最终核定的成本填列经营者成本核定表,合理核定定价成本,出具成本监审报告。
第十八条成本监审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成本监审项目及其基本情况;
(二)成本监审法律依据、成本资料依据和技术依据;
(三)成本监审程序;
(四)成本审核的性质及主要内容;
(五)经营者成本核增或者核减情况及其理由;
(六)经营者成本核定表;
(七)定价成本;
(八)国家扶持、优惠或者限制政策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成本监审报告应当由参与成本监审人员签名,并加盖价格主管部门成本监审专用章。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或者调整价格需要进行价格听证的,价格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省有关价格听证规定向听证代表通报成本监审情况。
第二十条价格主管部门为掌握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的社会平均成本变动情况,可以选择部分经营者作为成本调查点,建立重要商品和服务定点成本调查制度。
成本调查点由价格主管部门统一确定并公布,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对成本调查点进行业务指导。
第二十一条被列为成本调查点的经营者应当按照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如实填写成本调查报表,并按时报送。
第二十二条价格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开展成本监审工作。成本监审人员实施成本监审不得少于两人,并持有国家颁发的成本监审证件。
成本监审人员与经营者有利害关系的,在实施成本监审时应当回避。
第二十三条价格主管部门及其成本监审人员不得将成本监审活动中获得的成本资料用于制定价格以外的其他目的,不得泄露经营者的商业秘密。
第二十四条价格主管部门实施成本监审不得收费,其所需工作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在部门预算中统筹安排解决。
第二十五条价格主管部门违反本办法,对列入成本监审目录的商品和服务未经成本监审制定价格的,由上级价格主管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给予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六条价格主管部门及其成本监审人员在成本监审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经营者商业秘密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经营者、成本调查点违反本办法,拒绝提供成本资料或者提供虚假成本资料的,由价格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通报批评,可以视情节并处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并记入经营者价格诚信档案。
第二十八条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国家行政机关的收费标准,参照本办法实施成本监审。
其他有定价权的部门制定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参照本办法实施成本监审。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2008年2月15日起施行。(适用此令时请以正式文本为准)
第二篇: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范文
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
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审行为,提高政府制定价格的科学性、合理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对城市供水经营者实施定价成本监审的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供水经营者,是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县、镇的供水企业。
第四条 城市供水定价成本审核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计入定价成本的费用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
(二)合理性原则。影响定价成本各项费用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当符合行业
标准或社会公允水平。
(三)相关性原则。计入供水定价成本的费用,需为供水生产经营过程直接相关
或间接相关的费用。
(四)权责发生制原则。本期成本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付,均应计入本期成本;凡是不属于本期成本应负担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支付,也不得计入
本期成本。
第五条城市供水定价成本,应当以经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审计等政府部门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审核无误、手续齐备的原始凭证及账册为基础,做到真实、准确、完整。没有正式营业的,应当以有权审批单位审查批准的可行性研究
报告和相关批文、批件为基础。
第二章 构成项目及相关审核标准
第六条 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由合理的制水成本、输配成本、期间费用构成。
第七条 制水成本是指城市供水企业通过一定的工程设施,将地表水、地下水进行必要的汲取、净化、消毒处理,使水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合理费用。包括原水费、水资源费、原材料费、动力费、制水部门生产人员工资及福利、外购成品水费(馈水费)和制造费用。
第八条 输配成本是指城市供水企业为组织和管理输送净水到用户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输配部门人员工资及福利、动力费用、输配环节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和其他辅配费用。
第九条 期间费用是指城市供水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供水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
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
营业费用指供水经营者在供水销售过程中发生的以及专设销售机构(供水所)的各项费用。包括销售部门人员工资及福利、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办公费、代收手续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以及其他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供水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障费(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税金(包括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业务招待费、办公费、水电费、取暖费、租赁费、会议费、差旅费、低值易耗品摊销、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及其他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指供水经营者为筹集城市供水生产经营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应当作为期间费用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
等。
第十条 原水费指从外部购入原水的费用。购入原水的费用按购入原水的数量和原水价格计算据实计入定价成本(含原水预处理成本)。
第十一条 水资源费指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所支付的水资源有偿使用费。按企业实际取水量与当地水资源有偿使用费用标准计算据实计入定价成本。
第十二条 原材料费指直接用于制水过程中的各种药剂费用。包括消毒药剂和混凝药剂费用。计入定价成本的原材料费用按城市供水企业的实际发生数据实核
定。
第十三条 动力费指直接用于原水输送、水厂生产及成品水输配所需动力的费用。包括基本电费和电度电费及其他动力费。
基本电费指按变压器容量或最大需量定期定量收取的费用。
电度电费指按实际消耗的抄表动力电量和单位电价计算收取的电费。
计入定价成本的动力费用分环节按城市供水企业的实际发生数据实核定。原水输送和水厂生产所需的用电费用计入制水成本,成品水输配所需的用电费用计入输
配成本。
第十四条 人员工资指企业按定员标准和规定向职工发放的工资、资金、津贴、补贴、加班工资等各种货币报酬。人员工资不得计入本项指标外的其他费用项目。
企业定员标准原则上按照企业实际生产能力和《城市建设各行业编制定员试行标准》核定。实际人员数量超过定员标准上限的,按定员标准上限核定;实际人员数量低于定员标准下限的,按定员标准的下限核定。销售人员数量还应当根据抄表到户比例及用户结构等情况合理核定。有条件的地区应尽量按照一定范围内供水行业人均实物劳动生产率和企业实际利用的生产能力确定企业定员标准。
人均工资原则上据实核定,但最高不能超过当地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当地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按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确定,最高不得超过当地社会平均职工工资的1.2倍。
计入定价成本的人员工资总额按照核定的企业人员数量和人均工资核定。
第十五条 外购成品水费(馈水费)指从外部购入可直接供应用户的成品水费用。
按实际发生数直接计入制水成本。
第十六条 制造费用指城市供水企业生产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企业生产部门的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办公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水质检测监测费以及其他制造费用。
第十七条 固定资产原值按照不同情况分别确认。按规定进行过清产核资的,按财政或国有资产部门认定的各类固定资产价值确认;新增的固定资产原值,以竣工决算报告和相关原始购置凭证为准。未经财政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定或未形成竣工决算报告的,由价格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等合理确认。评估增值的固定资产价值按评估前的原值计算;经营者不能提供固定资产评估前价值有效证明的,由价格主管部门合理认定该固定资产原值。
第十八条 闲置超过9个月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是否继续使用,均不得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能补提折旧。
第十九条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采用年限平均法,原则上按照监审核定的固定资产原值和财务制度规定的分类折旧年限的中值核算,残值率统一按5%计算。重要固定资产实际可使用年限超过财务制度规定的分类折旧年限上限10年以上的,价格主管部门可按照保护消费者利益和促进行业发展的原则合理确定其折旧年限。
第二十条 因过度超前建设而增加的投资成本不能全部由当前消费者承担。本期供水分摊的固定资产折旧按本期固定资产折旧总额乘以本期生产能力利用率确定。本期生产能力利用率=本期实际日综合生产能力÷设计日综合生产能力×100%+合理超前建设率。合理超前建设率暂按20%确定。
第二十一条 修理费指为维持城市供水正常生产运行需要发生的大修理费和日常维护费用。其中,大修理费用采用预提方式的,年预提额一般不得超过核定的固定资产原值的1.4%,且实际大修理支出不再重复计入有关的成本、费用;大修理费用采用待摊方式的,摊销年限不得低于正常的大修理周期。日常修理费用据实核定。大修理费用和日常修理费用合计一般不得超过核定的固定资产原值(扣除与当期供水无关的过度超前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价值)的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固定资产修理,应视为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一)一次性发生的修理支出达到该固定资产原值20%以上;
(二)经过修理后有关资产的经济使用寿命延长二年以上;
(三)经过修理后的固定资产被用于新的或不同的用途。
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在租赁有效期内平均摊销。自有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如有关固定资产尚未提足折旧,可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如有关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可作为递延费用,在不短于5年的期间内平均摊销。
第二十二条 水质检测费指为保证供水质量对水质进行检测分析所发生的费用,据实核定。
第二十三条 其他制造费用指制水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他间接费用,在不超过制造费用10%的限额内据实核定。
第二十四条 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分别按计入定价成本的工资总额的14%、2%和1.5%核定。社会保障费计提基数按照核定的相应工资水平确定,计提比例按当地政府规定比例确定。医疗保险费用已在职工福利费中列支的,不得在社会保障费中重复计算;其他应由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的费用,也不得在相关费用项目中重复计算。
第二十五条 业务招待费在以下限额内据实计算计入管理费用: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在1500万元以下的,不超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的 5‰;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净额超过1500万元,不超过该部分的3‰。
第二十六条 无形资产从开始使用之日起、在有效使用期限内平摊计入费用中。其中,土地使用权费用(包括土地征用费、拆迁费、补偿费等)如果已计入地面建筑物价格且无法分离的,随建筑物提取折旧;其他情况下,均按土地使用年限分摊。其他无形资产,有明确受益期限的按受益年限分摊,未明确受益年限的均按10年摊销。长期待摊销费用中的开办费按5年摊销,其它长期待摊费用按
受益期限摊销。
若存在过度超前建设,应在有效使用期限内按照生产能力利用率核定本期供水应
分摊的无形资产。
第二十七条 贷款利息总额原则上根据实际贷款额及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利率核定,并按照还贷期计算年平均贷款利息。贷款总额超过投资总额70%的,按投资额的70%核定贷款利息。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未具体规定审核标准的其他费用项目按照有关财务制度和政策规定审核,原则上据实核定,但应符合一定范围内社会公允的平均水平。
第二十九条 下列费用支出不得计入城市供水定价成本:
(一)经营者非持续、非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不合理费用;
(二)与城市供水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费用以及虽与供水生产经营活动有关、但
有专项资金来源予以补偿的费用;
(三)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毁损、闲置和出售的净损失;
(四)滞纳金、违约金、罚款和公益性捐赠;超标排污缴纳的排污费;
(五)对外投资等支出。
(六)超出管理费用列支范围而以“管理费”名义列支的各种费用,包括向行政主管部门上交的费用、向出资人支付的利润分成等;
(七)明显超出供水生产经营活动正常需要的固定资产折旧及其他不合理支出。
第三十一条 其他业务收支情况应单独核算。不能单独核算的,应按照其他业务收入净额(指其他业务收入扣除直接费用后的余额)的不低于50%的比例冲减供水总成本;不能单独核算且其他业务收入净额为负数的,应按照直接从事其他业务的职工人数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核减供水总成本。
第三章 其他相关指标及核算公式
第三十二条 供水量指水厂在一定生产经营时间内实际供出的水量。水厂自用水
量不包括在内。
水厂自用水量:指水厂在一定生产经营时间内生产所需的工艺用水量。自用水率
按不高于4%据实核定。
供水量=取水量*(1-自用水率)
第三十三条 有效供水量指按合理产销差率核定的扣除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规定不
收费水量后的应收费水量。
有效供水量=供水量*(1-产销差率)-不收费水量
不收费水量指按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减免或不收费的水量。
产销差率指城市供水企业供水量和应收费水量的差额与供水量之比。原则上年供水量2亿立方米以内的不高于18%;年供水量2亿立方米以上的不高于16%。各地可根据实际供水规模,消防、绿化、环卫用水计量收费情况以及抄表到户等情
况修正确定合理的产销差率。
第三十四条 单位供水定价成本指按照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城市供水企业在一定生产经营时间内所发生的合理费用与相应的有效供水量来计算的单位成本。
公式:供水定价成本=制水成本+输配成本+期间费用
单位供水定价成本=供水定价成本/有效供水量
第四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7年 月 日起施行。
附: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审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
二○○六年十一月六日
第三篇: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
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
------------------
发改价格[2006]310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印发《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水利(水务)厅(局):
为提高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核定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根据《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和《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了《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水利部
二○○六年二月二十四日
附件:
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提高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根据《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对水利工程供水经营者实施定价成本监审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监审,是指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在调查、测算、审核供水经营者供水成本基础上核定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是指一定范围内供水经营者社会平均合理费用支出,是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 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具体事务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成本调查机构组织实施。水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配合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开展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工作。
第四条 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本期成本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付,均应计入本期成本;凡是不属于本期成本应负担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支付,也不能计入本期成本。
(二)合法性原则。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费用不能计入供水成本。
(三)相关性原则。凡与供水经营无关的费用,一律不能计入供水成本。
(四)分类核算原则。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按供水对象和供水环节分类核算。供水对象分为农业、工业、自来水厂、水力发电、社会公益等;分环节(或级次)管理的水利工程供水,可按供水所分的环节(或级次)确定供水生产成本、费用核算对象。
第五条 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必须以经注册会计师或税务、审计等政府部门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审核无误、手续齐备的原始凭证及帐册为基础,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合理。
第六条 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由合理的供水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构成。
第七条 供水生产成本是指水利工程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合理支出,包括直接工资、直接材料、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指水利工程供水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水资源费、水质检测费、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和其他制造费用等。
1、直接工资。指直接从事水利工程运行维护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2、直接材料。指水利供水工程运行维护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原水、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燃料、动力以及其它直接材料的费用支出。
3、其他直接支出。指水利工程运行维护过程中发生的除直接工资、直接材料以外的与供水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包括直接从事供水生产人员的职工福利费、水文水工观测费、临时设施费等。
4、固定资产折旧。指按规定折旧方法计提的供水固定资产的折旧金额。供水固定资产指与供水直接相关的、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资产,包括水工建筑物、房屋及其他建筑物、设备及传导设施、工具及仪器、防护林及经济林木及其他固定资产六类。
5、修理费。指为维持水利工程正常运行需要发生的大修理费和日常维护费用。
6、水资源费。指按国家规定收取的水资源费。
7、水质检测费。指为保证供水质量对水质进行检测分析所发生的费用。
8、其他制造费用。指水利工程运行维护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他间接费用。
第八条 期间费用是指供水经营者为组织和管理供水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合理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1、营业费用。指供水经营者在供水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应由供水经营者负担的运输费、资料费、包装费、保险费、委托代销手续费、展览费、广告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销售服务费、代收手续费以及水费计收部门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等及其他费用。
2、管理费用。指供水经营者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供水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业务招待费、折旧费、修理费、社会保障费(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及其他管理费用。
3、财务费用。指供水经营者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供水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净损失、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筹资发生的其他财务费用。
第九条 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相关项目按本办法第十条至第二十条规定的方法和标准审核。
第十条 供水经营者应根据工程运行和生产经营的需要,确定成本核算对象。供水、发电和社会公益支出应分别单独核算。不同供水对象的共用资产和共同费用应综合考虑收入、成本、供水量、供水保证率等因素按照一定方法合理分摊。水产、园林、农业、运输、旅游等综合经营项目,应当按类分别核算成本费用;不能单独核算的,原则上按照综合经营项目收入的一定比例扣减供水总成本。发电结合其他用水的,发电用水成本原则上按照发电水费收入占水费总收入的比例分摊核定。
第十一条 水利工程供水一般按产权分界点作为供水和水费结算(收费)计量点;实际水费结算(收费)点与产权分界点不一致的,也可以按照水费结算(收费)点作为供水计量点,但应合理界定不同产权单位的供水成本。水利工程供水的单位定价成本应按年平均供水量计算,其中非农业用水年平均供水量一般按照最近三年平均实际供水量核定,农业用水年平均供水量一般按照最近五年平均实际供水量核定。如果最近几年连续出现较严重干旱或洪涝灾害、或者用水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年平均供水量的计算期可以适当延长。新建水利工程,采用供水计量点的年设计供水量并适当考虑3-5年内预计实际供水量计算。
第十二条 人员数量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定员标准,实际人员数量超过定员标准上限的,按定员标准上限核定;实际人员数量小于定员标准下限的,按定员标准的下限核定。人均工资原则上据实核定,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统计部门公布的当地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国有经济)平均工资水平的1.2倍;实际工资低于劳动工资管理部门批准的工资标准的,按照批准的工资标准确定。人员工资总额按照核定的人员数量和人均工资核定。
第十三条 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分别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4%、2%和1.5%核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障费用按照当地规定的比例和水平核定。
第十四条 大修理费原则上按照审核后固定资产原值的1.4%核定,也可根据水利工程状况在审核后固定资产原值1%-1.6%的范围内合理确定。日常维护费用据实核定。
第十五条 固定资产原值按照不同情况分别核算。其中:1994年3月31日以前建成投产的水利工程,已进行过清产核资的,按财政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定的各类固定资产价值确认;1994年3月31日以后的固定资产原值,以竣工财务决算报表为准。未经财政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定或未形成竣工决算报表的,由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定。
第十六条 固定资产折旧按照各类固定资产原值和财务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分类核算。1994年3月31日以后群众投工投料形成的固定资产,其折旧不计入农业供水定价成本。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第十七条 业务招待费按照年经营服务收入总额的一定比例核定。年经营服务收入总额在1500万元(不含)以下的,按最高不超过收入总额的5‰核定;年经营服务收入总额在1500万元(含)以上5000万元以下(不含)的,按最高不超过收入总额的3‰核定;年经营服务收入总额在5000万元以上(含)但不足1亿元的,按最高不超过收入总额的2‰核定,超过1亿元(含)的按最高不超过收入总额的1‰核定。
第十八条 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两项合计不得超过审核后供水生产成本的30%。
第十九条 贷款利息总额原则上根据实际贷款额及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利率核定,并按照经营期计算年平均贷款利息。
第二十条 其他成本费用项目按照有关财务制度和政策规定审核,原则上据实核定,但应符合一定范围内社会公允的平均水平。
第二十一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6年2月1日起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水
第四篇:广西壮族自治区小水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小水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小水电发电定价成本监审行为,提高政府制定小水电上网电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42号令)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实施小水电发电定价成本监审的行为。
第三条 小水电发电定价成本监审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成本调查监审机构组织实施。
第四条 小水电发电定价成本的核定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合法性原则。计入小水电发电企业定价成本的各项费用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规定。
(二)相关性原则。计入小水电发电企业定价成本的各项费用,应与小水电发电企业发电业务相关。
(三)合理性原则。影响小水电发电企业发电定价成本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当符合行业技术政策、相关标准或社会公允水平。
第五条 小水电发电定价成本监审,应当以经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税务等政府部门审计(审核)的财务会计报告、手
续齐备的原始凭证及账册等资料为基础,对经营者成本合理归集、分析、审核,核定定价成本。
第六条 小水电发电定价成本由发电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构成。
第七条 发电生产成本是指正常电力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合理费用。包括职工薪酬、固定资产折旧、燃料费、水费、材料费、修理费及其它费用。
第八条 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3- 管理费用是指小水电发电企业为管理和组织发电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费用。包括管理部门职工薪酬、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税金(包括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业务招待费、办公费、水电费、租赁费、会议费、差旅费、技术开发费、低值易耗品摊销、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及其他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小水电发电经营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
第九条 第七条中所指水费为发电用水费用。包括外购水费、水资源费、水利工程设施供水的费用及库区移民扶持基金等。水费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规定的标准核定。
第十条 材料费是指发电运行中消耗性材料、事故备品以及其他各种生产用材料支出,原则上据实核定,但最高不得超过每千瓦装机20元的标准核定。
第十一条 修理费是指小水电发电企业为维持正常发电运行所需要发生的大修理费和日常维护费用,原则上据实核定,但不得超过核定的固定资产原值的1.5%。
第十二条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所提供服务而给予的各种形式报酬以及相关支出。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第十三条 职工工资总额按照核定的职工人数和平均工资确定。职工人数原则上据实核定,但不得超过原国家水利部《小水电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程》(水电〔1995〕186号)最低定员和设计定员中的最低人数。职工平均工资指职工获得的平均劳动报酬,包括各种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原则上据实核定,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地小水电行业或统计部门公布的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不低于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的全区非全日制用工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4- 第十四条 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计提基数按照核定的职工工资总额确定,但五项保险计提基数不低于当地统计部门发布的上一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60%,计提比例按当地政府规定比例确定,超过规定计提比例的不得计入定价成本。
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和职工福利费据实核定,但最高分别不得超过核定工资总额的 2%、2.5%和14%。
第十五条 固定资产原值原则上按历史成本核定。按规定进行过清产核资的,按照财政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定的各类固定资产价值核定;新增的,依据竣工决算报告和相关原始购置凭证核定;经营者发生合并、分立等改组活动的,可按经有关政府部门认定的评估价值核定资产成本。已投入使用但未形成竣工决算报告的固定资产,可由当地价格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合理确定。
第十六条 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年限平均法,按照核定的固定资产原值分类确定。残值率原则上按 3%-5%计算,但综合折旧率不得超过5%,折旧年限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实际使用情况确定,折旧年限具体如下:
(一)房屋及建筑物为20-40年;
(二)机器、机械及生产设备为10-20年;
(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8年;
(四)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运输工具为4-8年;
(五)电子设备为3-5年。
由政府或社会无偿投入所形成的固定资产、闲置超过9个月和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均不得计提折旧计入定价成本。
第十七条 与发电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按照企业实际发生额的60%计入定价成本,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发电业务收入的 5‰。
-5- 第十八条
无形资产从开始使用之日起,在有效使用期限内分摊计入定价成本。其中,土地使用权费用已计入地面建筑物价格且无法分离的,随建筑物提取折旧;其他情况均按土地使用年限分摊。其他无形资产,有明确受益期限的按受益年限分摊,未明确受益期限的按不低于 10年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一般按受益期限摊销。
第十九条 贷款利息支出原则上根据与发电业务相关的实际贷款余额与贷款利率核定,贷款利率不得超过商业银行当期最高贷款利率,并按照20年等额还本付息计算。
第二十条 其他业务成本应单独核算,不计入发电成本。不能单独核算或者核算不合理的,应当从总成本中扣除。其他业务成本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收入比例法、资产比例法等方法合理核定。
第二十一条 老电厂的上网电量,原则上按最近三年的实际平均数计。年发电利用小时低于3000小时的,按3000小时核定上网电量;新建电厂按设计上网电量计。
第二十二条 单位发电定价成本,是指发电总成本与上网电量的比值。
单位发电定价成本=发电总成本÷上网电量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物价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 2014年2月1 日起施行。
-6-
第五篇:物业服务定价成本监审办法
物业服务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为规范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物业服务定价成本监审行为,提高政府制定物业服务价格的科学性、合理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等法律、规章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实行政府指导价的物业服务收费时,对提供相关物业服务的经营者实施定价成本监审的行为。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物业服务,是指物业服务经营者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对所服务小区的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等的活动。
第四条物业服务定价成本审核应当遵循下列主要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计入定价成本的费用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
(二)合理性原则。影响定价成本各项费用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当符合行业标准或社会公允水平。
(三)相关性原则。计入物业服务定价成本的费用,需为与物业服务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的费用。
(四)权责发生制原则。本期成本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付,均应计入本期成本;不属于本期成本应负担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支付,也不得计入本期成本。
第五条物业服务定价成本,应当以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审核无误、手续齐备的原始凭证及账册为基础,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合理。
新投入使用的物业,物业服务经营者如不能提供上述资料,物业服务定价成本应以审查批准的前期物业管理方案为基础、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成本项目、参照其他物业服务平均合理的费用支出水平测算确定。
第六条物业服务定价成本由管理人员费用、物业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日常运行维护费用、绿化养护费用、清洁卫生费用、秩序维护费用、物业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及公众责任保险费用、电梯及增压水泵日常运行维护费用、办公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经业主大会同意的其它费用等组成。
第七条管理人员费用,指物业服务经营者按规定发放给在物业服务小区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工资及按规定提取的福利费、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障费。本办法所称社会保障费,是指根据国家有关制度规定应当缴纳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
第八条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日常运行及维护费,指为保障物业管理区域内消防、排污、监控、道路、照明等共用部位的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所需的日常运行费用和相应专业人员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障费等,不包括保修期内的维修费、应由物业维修专项资金支出的中修、大修和更新、改造费用。
第九条绿化养护费,指管理、养护绿化设施的费用,包括绿化工具购置费、劳保用品、农药化肥费、补苗费、绿化用水和相应专业人员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障费等。不包括开发企业支付的种苗种植费和前期维护费。
第十条清洁卫生费,指公共区域卫生打扫、经常性的保洁所需费用,包括购置工具、劳保用品、消毒费、化粪池清理、清洁用料、垃圾清运、环卫所需费用和相应专业人员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障费等。
第十一条秩序维护费,包括器材装备费、保安人员人身保险费、由物业管理
企业支付的保安服装费和相应专业人员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障费等。
第十二条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及公众责任保险费用,指物业服务经营者为小区办理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及公众责任保险所支付的保险费用,以物业服务经营者与保险公司签订的保险单和所交纳的保险费为准。
第十三条电梯及增压水泵日常运行维护费,指为维护电梯及增压水泵正常运行而发生的电费等日常运行、维修费和相应专业人员的工资、福利费、社会保障费等,不包括保修期内的维修费以及应由物业维修专项资金支出的中修、大修和更新、改造费用。
第十四条办公费,指物业管理企业为维护服务小区正常的物业管理活动而用于办公所需的费用,包括办公用品费、交通费、水电费、取暖费、通讯费、书报费、管理费分摊、财务费用等其它费用。
管理费分摊,指上级物业服务经营者分摊的管理费用。
第十五条固定资产折旧费,指按规定折旧方法计提的物业服务固定资产的折旧金额。物业服务固定资产指在物业服务小区内、由物业服务经营者拥有的、与物业服务直接相关的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资产,包括交通工具、通讯设备、办公设备、工具维修设备及其他设备等。不属于物业服务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两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第十六条经业主大会同意的其它费用,指按规定程序,经业主大会同意由物业服务费开支的费用。
第十七条物业服务定价成本相关项目按本办法第十八条至第二十六条规定的方法和标准审核。
第十八条物业服务小区服务的从业人员指直接从事物业管理小区服务的物业
服务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含合同制职工)、临时工及其他聘用、留用的人员。各项人员数指标均按年平均数确认。人员数量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定员标准,实际人员数量超过定员标准上限的,按定员标准上限核定;实际人员数量低于定员标准下限的,按定员标准的下限核定。
第十九条人均工资原则上据实核定,但最高不能超过当地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当地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按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确定,最高不得超过当地社会平均职工工资的1.2倍。人员工资总额按照核定的人员数量和人均工资核定。
第二十条 社会保障费计提基数按照核定的相应工资水平确定,计提比例按当地政府规定比例确定。职工福利费按核定的工资总额14%计提。医疗保险费用已在职工福利费中列支的,不得在社会保障费中重复计算;其他应由职工福利费列支的费用,也不得在相关费用项目中重复计算。
第二十一条产权属业主所有的物业服务用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闲置超过9个月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是否继续使用,均不得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能补提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原则上按照监审核定的固定资产原值和财务制度规定的分类折旧年限中值核算。重要固定资产实际可使用年限超过财务制度规定的分类折旧年限上限10年以上的,价格主管部门可按照保护消费者利益和促进行业发展的原则合理确定其折旧年限。
第二十二条利用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经营所得的收益,主要用于补充专项维修资金,也可以按照业主大会的决定使用。未进入专项维修资金部分应从物业服务成本中抵扣。
第二十三条针对特定物业安装设备、提供服务等发生的费用,应分别单独核
算,并由特定物业业主承担。
第二十四条物业服务经营者对某些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较强的公共性服务内容采用承包形式外包给有关专业公司的,该项服务的成本按签订的服务承包合同所确定的承包金额核定。
第二十五条管理费分摊原则:从事物业服务的经营者只从事物业服务的,其所发生费用按其所管辖的物业小区的物业服务计费面积或按应收物业服务费加权分摊;物业服务经营者兼营其它业务的,则按实现收入所占比重分摊。
第二十六条物业服务单位成本,根据物业管理面积按不同物业类型分别核算。第二十七条本办法未具体规定审核标准的其他费用项目按照有关财务制度和政策规定审核,原则上据实核定,但应符合一定范围内社会公允的平均水平。第二十八条物业服务定价成本相关指标。
(一)服务小区示范等级,指政府主管部门组织评定的示范优秀小区称号。
(二)服务小区绿化率,指小区绿化面积占其总占地面积的比率,计算公式为:服务小区绿化率=小区绿化面积÷小区占地面积×100%
(三)服务小区入住率,指小区已入住户数占其总户数的比率,计算公式为:服务小区入住率=小区已入住户数÷小区总户数×100%
(四)服务小区物业管理面积,指应收取小区物业服务费的计费建筑面积。
(五)物业管理用房面积,指用于物业管理小区的物业管理用房面积,不包括物业经营用房面积。
(六)物业服务费收缴率=实收物业服务费÷应收物业服务费×100%
(七)服务小区公共配套设施项目,指物业管理小区内设置的网球场、游泳池、健身房、阅览室、活动室、幼儿园等硬件配套设施设备。
第二十九本办法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解释。第三十条本办法自2007年 月 日起施行。附件:物业服务定价成本监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