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中心工作汇报

时间:2019-05-12 17:26: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办事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中心工作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办事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中心工作汇报》。

第一篇:办事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中心工作汇报

窑地办事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工作汇报

窑地办事处 2012年5月10日

窑地办事处所辖一个社区即窑地社区,位于尖山区最南端,与岭东区毗邻,辖区面积五平方公里,总户数1603户,人口3710人,辖区单位33家。

今年,窑地办事处在区就业局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为本”的精神,努力完成区就业局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积极帮助辖区内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具体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大力促进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

根据区局的工作部署,针对就业工作特点,我办事处一直将工作重点放在大力促进失业人员如何实现就业问题上。我们与辖区单位锅炉厂、鑫达水泥厂、隆昌塑窗厂用工量大的单位联系,详细了解企业用工及空岗情况,用工要求,并积极发布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向失业人员介绍单位招用工情况,为他们推荐工作,对失业人员进行就业指导。我们通过参加市局和区局举办的各类就业招聘会,积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及失业人员参加。通过多种方式,使我们辖区147人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并且为这些人员全部办理了《就业失业登记证》。

二、积极宣传培训工作

在平时的工作中,培训券发放工作作为我们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进行了大力的宣传,入户走访,并主动询问就业、失业人员的培训意愿,为其介绍各类适合他们的培训学校和培训专业,并且为其发放免费培训券,使他们学到了一技之长。其中,参加培训专业最多的是顺达驾校的驾驶员,其次是计算机应用、会计电算化、电焊、家政等,我们还对已发出的培训券进行跟踪回访,督促其去参加培训。截止到现在,我辖区已经发放培训券32张。

三、《就业失业登记证》办理及社会保险补贴情况

年初到现在,我们共办理了全国《就业失业登记证》156本,其中新办证91本,换证64本,并为60名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办理了社保补贴申请手续。

今年我们又为辖区内32人办理了城市居民养老保险,并且录入微机。

下半年工作计划:

在上半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与辖区企业联系,做好招用工和空岗信息发布工作,努力争取更多失业人员实现就业;端正工作态度,服务积极热情,尽心尽力,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以上请领导批评指正。

第二篇: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设计人陈云宁刘艳娜

审核人张晓慧

初二历史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编号19

班级姓名组号

【课题】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授课时间】2013.6.17

【学习目标】

1、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2、知道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篇:劳动就业工作汇报

劳动再就业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XX劳动保障所在街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在区劳动局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劳动再就业的重大战略决策和省市关于劳动再就业的一系列政策精神,积极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困难群体、零就业家庭和新增劳动力的再就业工作,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落实党的各项优惠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将我街劳动再就业工作汇报如下:

一、劳动再就业目标完成情况:

今年区政府下达我街劳动再就业目标:全年新增就业岗位600,截止到6月份已完成535个,完成目标的89.2%,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目标200人,实际安置239人,完成目标119.5%,其中帮助困难群体再就业目标150人,实际安置183人,完成目标122%,全年再就业技能培训目标310人,实际培训230人,完成目标74.2%。创业培训目标35,完成创业培训 32 人,完成目标91.4%。今年已办理《再就业优惠证》171本,累计2879本,全年先进典型事迹报道2篇。零就业家庭22户,全部安置就业。安置外来务工人员392人/次,完善社区就业服务平台,创建就业比较充分社区5个,基础工作基本就绪,准备接受省市区劳动部门的检查验收。

二、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发掘民营企业资源,抓住就业机遇。

我辖区企业的分布特点是以纺织行业为主。近几年由于受宏观经济影响,纺织行业不景气,企业破产多改制多,下岗失业人员较为集中,就业形式十分严峻,为缓解就业压力,整合辖区资源,办事处创办了城市工业园,不仅吸引了辖区外的许多投资者落户,本辖区下岗失业人员中的有志者,纷 1

纷利用对行业的熟悉,掌握专业技能等优势,先后创办了各种小型民营企业,对缓解就业压力,发展社会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破解就业难攻坚时期,我们意识到民营企业是我辖区特有的资源,虽然这些企业已有一定的基本队伍,也吸收了部分下岗失业人员,但企业扩大再生产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肯定需要人,我们社区服务站及时调整重点,与企业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抓住企业每次用人机遇及时有针对性的推介,取得较好的效果,上述的几个民营企业今年平均吸纳下岗失业人员6-10人。

〈二〉创办为民服社,提供就业平台。

在推介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工作中,我们发现,只要是年轻一些,有一定专业技能或文化程度较高的下岗失业人员,对工作不过于挑剔,很快就业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剩下的基本上是都是无技能、无学历、年龄偏大,择业偏重于离家近,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庭的群体,成为就业工作的老大难问题,这批人的数量还不在少数。而在居民服务需求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上门照顾老人,小孩接送托管,家政服务,钟点工,病人陪护等方面存在着大量的需求。这两个发现使我们萌生了创办一个使两种需求得到满足,信息得以沟通的服务平台—为民服务社的动机。在街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创办了XX街为民服务社。并设置了家政服务,钟点工,下水疏通,水电维修等各类服务项目,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各方反映良好。今年3月至7月,仅家政、钟点工就业安排70多人次,达到了这批人动态就业的要求,基本上解决了这批人就业难的问题,也满足了辖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取得服务与就业的双赢。

〈三〉招聘形式多样化、拓宽就业渠道。

我们在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工作的另一特点就是不拘一格,形式多样,从我们采取的推介措施上看,有街道组织的招聘会、援助月;有参加区劳动局组织的春风行动;有社区组织的招聘会;有找再就业基地安置困难户的;有找民营企业吸纳的;有为民服务社推介的;有社区安置的,有企业找街道、社区代招的,有社区带人到企业应聘的,也有熟人或亲朋好友介绍的,有区劳动局网上发布的信息,有传真启示等,总之我们不拘泥于形式,只要能推介下岗失业人员上岗就行,一个二个也行,十个八个也不嫌多,多多益善。可能正因为不重形式,成效反而更好,如街道和社区招聘会各成功应聘十几人,每个民企安置几人,再就业基地安置一部份,社区公益岗位安排一部份。我们感到,就业再就业的攻坚期,思想不能僵化,要不断拓宽就业渠道,要站在下岗失业人员的角度换位思考,就一定能够搞好劳动再就业工作。

另外,在落实扶持政策、小额贷款、两保补贴、零就业家庭安置、军转干部等方面的工作,与兄弟街道差不多,就不一一说了。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两保补贴:我街由于困难群体较多,有人想买养老保险 和医疗保险,但经济上承担不起,特别是两保缴费标准调整后,有个别已交两保的人想退出。这样形成了穷的更穷(现在不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到老年和生病时更无办法)的恶性循环。

建议:

向上级反映,降低标准,指缴费标准和享受退休金。因目前贫困群体还不具备更高的生活标准,先求温饱。

2、小额贷款:由于小额贷款到期还款缺乏制约,因此造成社区群干心

理障碍。

应对措施:

1、抓好小企业的小额贷款。因小企业在银行有帐号,还款相对容易。

2、宣传各项优惠政策时,可申小额贷款的再就业个体户,我们重点推荐那些有诚信的再就业个体工商户。确保到期还款。

3、社保专干工作量大,事情杂。大一点的社区,离退休人员年审管理有一两千人要年审,一个社保专干仅仅是年审就忙不过来,还不谈再就业的各项具体工作,还有接待来访居民、军转干部的安置及各项保险的办理等等。我们希望能给社区增加一各专干。另外街劳动保障所没有机构编制,街道没有配置社保专干编制,希望领导考虑解决。

第四篇:农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制定的《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为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和基本能力建设,切实做好农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农民群众就业创业和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根据《就业促进法》要求,现就加强农村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就业和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重心下移,有效整合资源,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基层基础工作和基本能力建设,提高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转移就业公共服务需求,促进全省农民增收致富和城乡统筹发展。

二、目标任务

按照“统筹城乡、整合资源,完善体系、夯实基础,规范服务、分步推进”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农村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第一阶段:到2012年,在乡镇(街道)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实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工作、制度“六到位”的基础上,积极整合资源,以公共就业、社会保险、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保障监察为重点,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用3年时间,在全省所有行政村建立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并基本实现“六到位”,全面建立充分转移乡镇和村级平台建设联动机制。阶段性目标是:到2010年底,全省配备专职人员村级平台建成率达30%以上;2011年底,村级平台建成率达70%以上;2012年底,全省所有行政村全部建立服务平台,实现城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全覆盖。

第二阶段: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实现农村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目标,民众能够就近享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三、农村基层平台组织建设

(一)统一机构名称和标识。乡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机构在批准的限额内综合设置,街道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设置,乡镇(街道)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机构可使用“××乡镇(街道)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所”名称或加挂相应牌子。标识由省统一设计,县(市、区)统一制作,悬挂于办公场所。

(二)乡镇(街道)平台主要工作职责。负责辖区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咨询工作,开展人力资源调查统计、动态管理工作,审核、上报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相关资料,开展登记失业人员日常管理工作,收集、发布就业信息,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就业服务。组织辖区相关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负责社区就业岗位开发,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开展创建充分转移(就业)乡镇、村(社区)活动。审核、上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资料,组织开展就业援助工作,协助落实就业政策。配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做好辖区内社会保险扩面、参保、缴费及待遇发放等服务工作,负责做好辖区内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积极做好辖区内劳动监察投诉受理和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负责对村(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站的业务指导和管理。承担上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赋予的其他工作任务。

(三)村(社区)平台主要工作职责。开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及政策宣传、咨询工作。负责城乡人力资源调查统计,建立基础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受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申请和初审,承担登记失业人员日常管理等工作。收集、发布就业信息,开展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就业服务。了解、掌握培训需求,收集、发布培训信息,组织推荐城乡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协助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推荐就业困难人员到公益性岗位就业,开展创建充分转移(就业)村(社区)活动。掌握有创业意愿人员的信息,受理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协助贷款回收,提供相关创业服务。开展就业援助对象的调查摸底和日常动态管理工作,建立管理台账和及时更新信息库,为就业援助对象提供上门入户援助服务。调查、核实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情况,协助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协助做好农村社会保险和被征地农民保障的后续管理工作,协助开展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承担上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赋予的其他工作任务。

(四)合理配置工作人员。各地应根据辖区内的服务对象数量,综合考虑辖区内就业人口、用人单位数量、辖区面积、工作任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合理配置基层劳动就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工作人员,定岗定责并实行动态管理。街道、乡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一般按每6000名左右服务对象配备1名工作人员,所需人员可采取内部调剂、公开招聘、政府购岗等办法解决。村(社区)可设置特定公益性岗位,每村应至少配备1名专职协管员,工作量较大的可适当增加人数,负责人可由村(社区)主任或大学生村官兼任。

(五)切实保证基层平台工作经费和人员经费。乡镇(街道)服务所的工作经费、人员经费和项目经费,按单位性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村(社区)服务站人员经费,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市、县(市、区)根据其承担的任务安排工作经费。乡镇(街道)服务所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按照事业单位的规定落实。基层平台聘用人员的工资收入待遇,应不低于同类人员标准,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

四、农村基层平台基础工作

(一)建立健全基础台账。基层工作平台要摸清辖区内人力资源和用工底数,做到对辖区内城乡居民、外来劳动力就业状况和社会保障及用人单位用工需求情况清。建立健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相关信息基础台账,基础台账实行实名制,并及时更新,动态管理。

(二)完善规章制度及流程。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各项工作制度,使基层工作有章可循。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经办、劳动监察投诉处理、劳动争议调解、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各项制度,统一规章制度,统一服务流程,优化管理办法,规范服务行为,实行“一站式”服务。制度和流程要上墙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树立良好服务形象。

(三)统筹安排场地设施。乡镇(街道)要统筹解决乡镇(街道)、村(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所(站)的办公场地和服务场所,完善服务设施。充分发挥现有场地、设施作用,整合公共服务资源,满足农民群众服务需求,苏北地区要结合经济薄弱村“八有”建设,在村综合服务中心开设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窗口。新建或合并的乡镇(街道)、村(社区),要在便捷地方分别预留不少于60平方米、20平方米的基层平台办公场地。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要优先预留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场地,根据工作需要,为基层平台配备必要的电脑(网络设备)、打印机、传真机、电话、档案橱柜、信息发布栏等办公设备和设施。省对苏北地区基层服务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设备配置等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

(四)优先推进信息化建设。各地“金保工程”二期立项和实施,要向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倾斜,优先保证基层开展公共服务必需的设备、软件开发和网络建设投入,尽快实现农村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工作信息联网。研究制订统一的编码体系和信息标准,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公共服务、信息网络全覆盖。在当前乡镇(街道)、社区基本实现与市、县(市、区)联网的基础上,重点推进村级平台信息网络建设,通过实施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村村通”工程,促进村级平台与市、县(区,市)、乡镇(街道)四级联网,实现业务协同处理、信息资源共享。

五、农村基层平台能力建设

(一)强化队伍建设。改进和完善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人员聘用办法,制订聘用资格标准,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充实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队伍。鼓励“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苏北志愿者等人员专职或兼职从事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

(二)加强人员培训。建立日常学习和定期培训制度,加大岗位培训力度,加强定岗定向培训,努力实现基层平台工作人员一岗多责、一专多能。注重培训质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操作技能和服务水平,专职人员持有协理员职业资格证书比例达90%以上,建设一支专业化、多功能的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工作人员队伍。

(三)提高运作能力。结合乡镇机构改革,进一步强化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工作职能。加强基层平台工作人员管理,建立考核奖励机制,定期进行考核和奖励,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工作人员积极性。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增强服务意识,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六、实施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的领导,将其列入地方政府促进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农村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协调落实,乡镇(街道)具体组织实施。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合力推进。农业部门要将农村基层平台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财政部门要落实农村基层平台建设所需经费;民政部门要将农村基层平台建设纳入基层组织建设内容;编制部门要协调解决好乡镇(街道)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工作机构、编制问题,确保农村基层平台建设取得实效。

(二)制订实施方案。各地要加强统筹规划,将农村基层平台建设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抓紧制订推进方案和实施办法,周密部署安排,精心组织实施。当前,要尽快落实乡镇、行政村平台场地、建设资金和运行经费,完善服务设施,合理确定人员配置,研究制订各项工作制度。各市的农村基层平台建设方案,要于2010年9月底前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三)加强检查考核。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平台建设的分类指导,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要优先发展,加快建设进度;其他地区要因地制宜,积极创造条件,保证基本服务功能。强化农村基层平台建设的检查考核,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对完成任务较好的乡镇(街道)、村(社区),通过“以奖代补”方式予以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不得参加全年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工作评先评优。对创建充分转移(就业)乡镇、村(社区)工作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重点倾斜。要及时发现新情况,研究解决新问题,确保农村基层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为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第五篇: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发展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发展报告

详细啊呀

一、2006年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发展情况

2006年,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和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构建“和谐贵阳”的执政理念统领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做到以创新促发展、以发展促保障、以保障促和谐,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主要目标任务。

(一)坚持以务实的作风抓落实,就业保障工作取得新成效

全市完成新增就业岗位4.51万个,实现城乡统筹就业7.16万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就业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9万人(“4050”人员4117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2.3万人;完成城乡统筹培训5.04万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培训1.2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6万人(“4050”人员3867人),农村劳动力培训2.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开发公益性岗位2511个,核发小额担保贷款1256人,贷款额达2264.1万元。再就业各项扶持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减免税收3348.82万元;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334.89万元。

社会保险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市征缴养老保险费10.9亿元,养老保险扩面7.85万人,征缴失业保险费9733.73万元,失业保险扩面3.84万人,征缴医疗保险费6.16亿元,医疗保险扩面9.15万人,征缴工伤保险费4219.09万元,工伤保险扩面8.4万人,征缴生育保险费2100.44万元,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40.29万人。

(二)围绕重点抓基础,全面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就业是民生资本、安国之策。以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为主线,突出重点,加大力度,落实措施。一是结合实际制定了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的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意见,在认真落实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四项补贴、税费减免等帮扶措施的基础上,将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展到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转移就业方面。小河区扩大失地农民后续扶助试点工作,修改完善了《失地农民后续扶助办法》(试行);乌当区积极推进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为401名失地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清镇市多方协调资金100万元促进农村劳动力培训等等。同时,从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入手,编辑出版了《现行就业再就业政策汇编》及《再就业优惠证》申领、税收减免、社会保险补贴等11个相关配套扶持政策宣传册,开展了“政策进万家活动”,使就业再就业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二是进一步推进就业援助工作。通过开展“四送两落实”和“两帮一创”活动,为就业困难人员送出岗位420个,送培训420人,送政策840人,送温暖140人,继续完善对“零就业家庭”和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帮助111户“零就业家庭”中的117人实现就业,安置就业困难的“4050”人员150人,形成了部门配合、社会联动、共同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就业再就业的长效机制。三是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城乡统筹就业。通过举办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2006年大中专、技职校毕业生招聘洽谈会暨创业项目洽谈推介会”等,全市共有2308家(次)企业进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8万个,吸引12万人进场求职登记。针对不同服务对象还提供个性化服务,先后为市公安局、市公交总公司、星力百货等大型用工单位举办专场招聘服务。同时,充分发挥公共职业机构作用,全市劳动力市场采集用工信息6873条,提供就业岗位98701个,进场求职97380人(次),成功推荐12573人。此外,还加强了与省外的沟通联系,组织劳务输出3941名。四

是进一步推进并轨工作,以促进再就业来推动并轨工作的开展,全市滞留再就业服务中心的1.05万人,已全部办理出中心相关手续,形成了并轨工作与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良性互动机制。

(三)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贵阳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在全面实现动态管理下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的基础上,对不具备参保条件的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按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放生活费,进一步扩大了救助范围。同时,从2006年9月起全面提高了贵阳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3个中心城区每人每月从170元提高到215元,其他区、县(市)在原来标准的基础上提高了26%。全市筹集城市低保金9490万元,其中市、区两级财政投入2590万元;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贫困人口7.8万,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10012.7万元,切实保障了城市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省率先启动以来,全市已将符合条件的42383人纳入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为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规范化建设,制定下发了《贵阳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低保制度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对促进全市农村居民生活保障制度规范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年累计筹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701.68万元,其中市、区两级财政投入约1300万元。2006年全市共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652.8万元,有效地保障了农村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农村医疗救助稳步推进,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全面启动。在全面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时,全市稳步推进特困群众医疗救助配套制度。从2006年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在全市全面铺开,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补充,在合作医疗基础上,对个人负担500元以上的重大疾病进行救助。截至2006年12月,全市享受农村医疗救助的困难群众有49662人(次),共支出救助金150万元。积极组织开展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并结合贵阳市相关医疗制度和特困群众的具体实际,制定了《贵阳市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06年全市共救助城市特困群众170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30万元。社会救助工作扎实开展。农村五保供养按照修订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要求得到了较好落实。继续发挥好“爱心超市”的社会捐赠平台作用,积极指导有条件的区县市建立“爱心超市”。同时,教育、住房、医疗、司法等救助制度建设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各项救助制度之间的配套衔接,各级政府救助资金预算逐年增加,促进了社会救助体系的不断完善。

(四)围绕难点抓扩面,加大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力度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现代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贵阳市从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入手,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社会保险重扩面。结合国务院38号文,明确了“五险”扩面征缴具体实施方案,养老保险扩面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医疗保险以困难企业和中央、省属在筑优势企业为重点,失业保险以非公有制企业和事业单位为重点,工伤保险以煤矿、非煤矿山、建筑等高危行业为重点,生育保险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为重点。二是坚持多管齐下重服务。通过调整社保业务大厅窗口布局,推行“五险”一条龙服务收费,启动工商银行办理代扣社会保险费业务,邮寄参保人员缴费清单,实现了银劳互联和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的集中整合。为做好新的社会保险政策启动准备工作,拟定了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政策调整的程序需求。三是坚持围绕中心解难点。以创新的思维,解决弱势群体参保问题。将个体身份参加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和一次性领取养老保险金终止养老保险关系的人员,按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保的办法纳入医保。云岩区将环保人员、居委会委员纳入参保;南明区落实了居委会委员参保问题。全面启动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平安计划”,建立农民工参保模式的互换机制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机制,出台《关于贵阳市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意见》,实现了农民工医保政策与城镇职工医保政策的相互衔接,云岩区按照城镇职工参保方式为在辖区内就业的2000余名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制定了《关于灵活就业等人员参加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调动了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积极性,并有效解决了政策出台前已退休的灵活就业人员医保遗留问题。

(五)抓好维权工作,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构建“和谐贵阳”的执政理念,继续以协调劳动关系为主线,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重点,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一是以启动“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以非公有制企业、重组改制国有企业和建筑等行业企业为重点,督促企业依法签订劳动

合同,切实提高劳动合同鉴证率。继续推进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促进三方协商机制建设,逐步实现向基层延伸。同时,认真做好关闭破产、改制重组企业和经济性裁员、下岗职工出中心的劳动关系处理工作。二是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以全面贯彻《信访条例》为重点,充分发挥劳动保障信访举报中心的协调作用,对投诉举报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案件做到快立、快查、快处、快结。通过建立专兼职监察员互补,市、区(市、县)、乡镇三级联动工作机制,结合劳动用工年审,坚持不定期开展以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整顿劳动力市场、打击非法职介为重点的专项监察和严肃查处在签订劳动合同、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参加社会保险等方面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全年督促用人单位签(续)订劳动合同2.21万人,督促扩面参保9292人,新增社会保险费1200万元,为劳动者依法清理拖欠工资、押金155万余元。三是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达97.2%,案件回访率达10%。四是严格落实《最低工资规定》,做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和企业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调查测算发布工作。

二、2007年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展望

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重点,抓好促进就业再就业、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年力争实现城乡统筹就业6.6万人,统筹城乡培训4.4万人。实现基本养老保险扩面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扩面2万人,失业保险扩面2万人,工伤保险扩面2万人,生育保险扩面1万人,开展养老、失业保险纳入市级统筹试点。

(一)继续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充分发挥创业市场作用,以“四送两落实”活动和实施“零就业家庭”创业计划为载体,开好全市“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现场会,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意见,为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资金扶持等,促进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确保全市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二)不断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险体系建设,深化六项改革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敦促职工安置方案和资金落实到位;深化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改革,力争建立市级层面的高技能人才工作协调机制和表彰奖励机制;深化养老保险计发办法改革,逐步做实个人账户,稳步推进养老、失业保险市级统筹;深化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研究制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参加工伤保险的具体办法,适时启动事业单位工伤保险。同时抓好农民工工伤保险扩面工作;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研究制定困难企业、老集体企业和城镇居民、参保职工家属、大中专学生参加医疗保险的实施办法,启动三县一市企业医疗保险和公务员生育保险;深化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工资分配宏观调控体系。

(三)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努力完善现代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制度健全、相互衔接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重点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救助制度。一是进一步强化规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巩固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切实形成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二是制定出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渐退制度,探索寻求切实可行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家庭收入核实办法。三是在巩固既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农村医疗救助,做好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衔接;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城市医疗救助实施方案,规范救助程序,加快推进城市医疗救助,努力缓解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让更多的困难群众能够享受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带来的益处。四是加强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支持,逐步完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五是加快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的建设步伐,加强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组织机构的建设。六是贯彻《农村五保供养条例》,切实做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确保供养资金落实。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全面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特困救助、临时救济、医疗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四)提升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实施五项建设

一是完善行政村就业服务组织建设,稳步推进城镇社区就业服务。加快就业服务网络系统建设,逐步向乡镇、社区延伸,实现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动态管理。二是全面推进“金保系统”二期工程建设,实现10个区(县、市)基础数据集中管理和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险业务联动,做好决策支持系统、基

金监管系统启动的前期准备工作,提升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三是进一步深化劳动争议仲裁庭标准化建设,开展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试点工作,逐步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适应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四是抓好《贵阳市家政保姆培训中心项目》建设,逐步扩大贵阳市第一高级技工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培训项目。五是加大企业离退休人员退管站建设力度,力争上半年建成覆盖全市范围内有离退休人员居住的乡镇、街道企业离退休人员退管站,抓好协管员队伍建设,完善考核激励、定期督查、信息反馈制度。

(五)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监管,完善机制

一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劳动合同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的协调配合,加快企业试行工资集体协商步伐;二是进一步完善解决困难企业和困难群体参保工作机制;三是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院、定点零售药店之间的协议制约机制、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初审复审分离制度和借助新闻媒体对定点医院和定点药店暗访制度,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有效控制不合理费用的产生;四是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颁证率的招投标工作机制;五是进一步完善就业和再就业资金、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机制,健全内控制度,强化稽核、稽查、拨付程序和办法,指导各区(县、市)建立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充分发挥监督委员会对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部门和经办机构的监督协调作用;六是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行政执法案件评查机制和网上案件调处机制,在全市推行建筑领域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六)推进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发展

一是加大推动《劳动法》全面贯彻落实力度,开展清理非法职介和拖欠民工工资专项检查,联合相关部门建立欠薪保障制度,努力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二是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36号文,结合贵阳市情,抓好相关配套政策的完善和贯彻落实,全面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三是整合全市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探索高校职业技能鉴定路子,强化农村劳动力非农技能培训,大力促进职业教育,举办第二届农村劳动力非农技能比武大赛;四是认真组织实施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加大政策宣传和培训力度,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五是重点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问题,继续开展对返乡创业带头人的帮扶工作;六是拓展小额担保贷款范围,启动对城镇退役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失地农民、城镇失业人员的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七是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建立城镇居民困难群体达到退休年龄但未领取养老金人员社会救助机制和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八是继续抓好医疗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把更多的中央省属企业、非国有企业、城乡劳动者和城镇困难群体纳入医保覆盖范围。

下载办事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中心工作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办事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中心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大调研-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汇报(人社局)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汇报(人大调研) 淮阴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6月淮阴区人社局组建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小康建设目标,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建设富民、便......

    劳动就业管理局工作汇报

    劳动就业管理局工作汇报英山县地处大别山南麓,是一个贫困山区县,同时也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是第一批劳务输出示范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进县、是人社部定点的就业信息监测县......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表态发言

    在全市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启动暨 劳动用工执法专项检查行动动员会上的 表 态 发 言 崇文街道办事处主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发展报告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发展报告 一、2004年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情况 2004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执政为民,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以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

    新庄村创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精选合集)

    新庄村创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 服务平台情况汇报2010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人社局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我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认......

    第21课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第七单元 社会变迁与日常生活第21课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就业制度:我国城镇劳动就业实行“统包统配”的劳动就业制度,及工作岗位无需自己寻找,完全由国家统一分......

    乡镇年度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5篇

    乡镇年度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关心、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职责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职责 一、劳动就业工作 1、宣传贯彻执行《劳动法》以及国家地方劳动保障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依法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