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SEM到哥大商学院金融经济,我的申请总结
从SEM到哥大商学院金融经济,我的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个人背景
申请方向:金融/金融工程 院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经济与金融
GRE: Q159 + V170 + AW3.5 TOEFL: 阅读30 + 听力29 + 口语26 + 写作29 = 114 实习:瑞士信贷、麦格理、穆迪、中金等
录取结果:Columbia Business SchoolMS in Computational Finance;
Cornell University – MEng(Financial Engineering Track); University of Chicago – MS in Financial Mathematics; LSE – MSc Risk and Finance
其实,有出国留学的想法,是从我大一甚至高中就开始的。从小在北京长大,很久以前就想离开家乡,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体验不一样的人生。可遗憾的是,执行力不足,也出国的信念也不够坚定。孔子云,讷于言而敏于行。我这个出国的想法却总是”讷于行而敏于思“。
早在高一和大一的时候,我就参加过新东方托福、GRE辅导班,本想早做准备,但又总觉得出国还遥遥无期,拖着拖着,本科再有一年就毕业了。这时候回望一下浑浑噩噩度过的本科时光、也不知道当年“去远方”的小理想该从何做起。
平心而论,本科四年间,我的成绩不算拔尖,没当过学生会主席,也没做出什么像样的科研成果。虽然如此,但在漫无目的的探索当中,积累了一些有趣的经历,世毕盟留学:www.xiexiebang.com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磨练了自己的品质,也鬼使神差地为我的申请铺平了道路。
大
二、大三时候,我对学术研究的热情空前高涨,梦想读PhD,研究经济和金融的理论,梦想成为影响世界的经济学家。那时候,我跟着经管学院、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多位老师做过助研,还从学长学姐那里了解到了清华的本科生暑期海外科研——只要找到在暑假里愿意接收自己去做研究的国外教授,学校就会给予资金支持,报销机票、住宿等费用。借着这个契机,我开始广泛地联络国外的助研机会,发cold email、参加学院组织的seminar、跟来清华访问的国外教授交流、也向学长学姐们打听往年暑期海外科研的机会。在长达几个月的联络,经历了无数的拒绝之后,我终于找到了Harvard和Princeton的两个助研机会,有两位年轻有为的助理教授愿意接受我做暑期助研。权衡再三,我选择了Harvard经济系,在那里做了两个半月助研。那时候我本来无心申请金融/金工,但这段研究的经历却意外填补了我量化经历的不足,教授也同意给我写一封强有力的推荐信,无意中为我的申请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那次暑期中,我接触到了最前沿的经济学研究,逐渐认识到了真实的PhD和经济学家们的日常工作。Disillusion的过程让我有些失望,对学术的热情也比当初。从美国回来以后,我开始在学术之外探索新的方向,探索新的机会,也挖掘自己的潜力。我本科的专业是经济与金融,于是就自然地随着大流,在业界寻找实习。
在职场上初来乍到,但是我的运气不错。几个好朋友不遗余力地帮我引荐,于是我在中金公司的投资银行部开始了第一份实习。对金融行业来说,投行是个很优秀的平台:常常有机会能接触到上市公司的高管,参与数十亿、数百亿的资本运作。虽然身为一名实习生,往往只能做最琐碎的工作,但是却可以在日积月累中,对金融行业建立整体的认识,也逐渐熟悉这个业界的种种规则。其实,积累实习经历就像滚雪球,有了第一份实习以后,之后的机会便会纷至沓来,公司和部门的含金量也会随着自己经历的充实而水涨船高。如果现在的你还在为实习发愁,那务必要多点耐心,多去寻找机会,不要怕失败,一旦成功了第一次,之后就会越来越顺利。
这时候的我,距离申请季开始还有几个月的时间。粗略的分析以后,我觉得自己的履历具备了申请国外项目的基础,于是来到了GGU咨询,开始认真地考虑申请方方面面的细节。在跟龚老师、田老师的几次meeting后,我确定了自己的申请方向,也规划了自己的背景提升方案。
首先,为了让自己的履历与量化金融的方向更契合,我在穆迪的风险咨询部门做了一份偏量化的实习。此前的投行实习偏“定性”,虽然充实了我的金融背景,但距离量化的金融工程方向,还差了一个台阶。
在实习的同时,我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集中准备GRE和TOEFL。按理说,GT成绩只需要过了底线就足以,一味地刷高分不会给申请的背景带来多少提升,但却会花掉过多的时间,机会成本太大。不过我却觉得,在不影响申请大进度的前提下,通过刷GT成绩的方式来提高英语水平,长期来看好处良多。比如,准备GRE时世毕盟留学:www.xiexiebang.com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我反复地背《再要你命三千》,极大地提升了我的词汇量;再比如,我的听力和口语一直是短板,于是我反复地做了大量的托福听力和口语的练习,取得了满意的成绩——在后来外资投行暑期实习的申请中,我能够在多轮全英文面试中脱颖而出,其实也是得益于之前对词汇、听力、口语有意的训练。
最后,我听从了龚老师的而建议,在Coursera上自学了Python语言和数据结构两门课,填补了课程方面的不足。
美国金融/金工方向的申请季从12月份正式拉开帷幕。这段时间忙的不可开交,我既在麦格理做PE投资的实习,又在紧锣密鼓地写文书、填申请,还在申请第二年外资投行香港办公室的暑期实习,同时还要应对学校的课程。这段时间,我对GGU最深的感受就是——专业,每每我在申请中遇到模棱两可的问题,GGU的老师总能给出一个“是”或“否”的答案,每次meeting我们总是简明扼要,用最短的时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明确未来的规划。几次meeting下来,文书初稿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最后交由GGU Native Speaker修改语言;每次面试之前,GGU都能提供有针对性的面经和背景资料,并由专业的mentor做mock interview。这种高效的分工合作节省了我的精力,使我在留学申请、暑期实习申请、当前实习和学业课程这几条线上能够有条不紊,用最少的时间投入,实现最大的收获。
去年12月到今年3月,短短几个月的申请季中,如果说写文书、填网申、面试等等这些是身体上的劳累,那等结果的这段时间就是精神上的折磨。1月份全部申请提交以后,真正的比赛才刚刚开始,只不过是自己和内心的较量:我常常在极度的自信和极度的自卑之间反反复复。有时候觉得,凭自己的实力,肯定能横扫各种offer,往年录取的学长学姐也不过如此;但有时候,又觉得自己的申请材料漏洞百出,肯定要“全聚德”,反复地琢磨自己的保底校是不是够低;更糟糕的是随之而来的无助感,无论怎样焦虑也于事无补,自己能做的只有稳定自己的情绪,认真、全面地准备每一次面试机会。后来问了问身边一起申请的同学,其实大家的状况都大同小异,都是反复地陷入焦虑的循环,又要从焦虑中跳出来,做力所能及的改变,最后把心放在太平地,静观其变。“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必不能稳妥。”如此看来,申请也是一场内心的修行。
有人说,2月14号情人节,也是申请季的一道坎。从这一天以后,心爱的女神校就会抛出橄榄枝。我不得不服。
这天以前,我收到的拒信都能打牌了,学校申请、投行实习一无所获。直到这一天开始,我先是接到了瑞士信贷香港办公室的投资银行及资本市场部的暑期实习录取,不久又纷纷收到了我的dream school – Columbia Business School MSFE的项目和CMU、Cornell、Chicago、LSE等校的录取,终于迎来了大团圆的结局。
如今,距离我的申请季结束,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回顾申请留学、甚至整个大学时光,我想起了乔布斯的一段话:
世毕盟留学:www.xiexiebang.com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You have to trust in something-your gut, destiny, life, karma, whatever.This approach has never let me down, and i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in my life.Steve Jobs, Stanford Commencement Address, 2005
其实,我的大学、我的申请季也是一个“connect the dots”的过程。大学里的每个阶段,我们憧憬着不同的未来,尝试每一条有趣的路径,认真地对待每一个选择,尽力做好每件事。最后,在将要离开母校、开始新的旅程时,会惊喜地发现,自己原来做了这么多有趣又有用的事,这些过往的经历共同指明了未来的方向,也铺平了通往未来的道路。想到这里,我由衷感激自己起起落落的申请季,也原谅了自己的焦虑和神经质。
最后,祝愿每个同学申请顺利,实现自己的理想!
世毕盟留学:www.xiexiebang.com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第二篇:从SEM到哥大商学院金融经济,我的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个人背景
申请方向:金融/金融工程 院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经济与金融
GRE: Q159 + V170 + AW3.5 TOEFL: 阅读30 + 听力29 + 口语26 + 写作29 = 114 实习:瑞士信贷、麦格理、穆迪、中金等
录取结果:Columbia Business SchoolMS in Computational Finance;Cornell University – MEng(Financial Engineering Track);University of Chicago – MS in Financial Mathematics;LSE – MSc Risk and Finance 其实,有出国留学的想法,是从我大一甚至高中就开始的。从小在北京长大,很久以前就想离开家乡,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体验不一样的人生。可遗憾的是,执行力不足,也出国的信念也不够坚定。孔子云,讷于言而敏于行。我这个出国的想法却总是”讷于行而敏于思“。早在高一和大一的时候,我就参加过新东方托福、GRE辅导班,本想早做准备,但又总觉得出国还遥遥无期,拖着拖着,本科再有一年就毕业了。这时候回望一下浑浑噩噩度过的本科时光、也不知道当年“去远方”的小理想该从何做起。
平心而论,本科四年间,我的成绩不算拔尖,没当过学生会主席,也没做出什么像样的科研成果。虽然如此,但在漫无目的的探索当中,积累了一些有趣的经历,磨练了自己的品质,也鬼使神差地为我的申请铺平了道路。
大
二、大三时候,我对学术研究的热情空前高涨,梦想读PhD,研究经济和金融的理论,梦想成为影响世界的经济学家。那时候,我跟着经管学院、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多位老师做过助研,还从学长学姐那里了解到了清华的本科生暑期海外科研——只要找到在暑假里愿意接收自己去做研究的国外教授,学校就会给予资金支持,报销机票、住宿等费用。借着这个契机,我开始广泛地联络国外的助研机会,发cold email、参加学院组织的seminar、跟来清华访问的国外教授交流、也向学长学姐们打听往年暑期海外科研的机会。在长达几个月的联络,经历了无数的拒绝之后,我终于找到了Harvard和Princeton的两个助研机会,有两位年轻有为的助理教授愿意接受我做暑期助研。权衡再三,我选择了Harvard经济系,在那里做了两个半月助研。那时候我本来无心申请金融/金工,但这段研究的经历却意外填补了我量化经历的不足,教授也同意给我写一封强有力的推荐信,无意中为我的申请打下了重要的基础。那次暑期中,我接触到了最前沿的经济学研究,逐渐认识到了真实的PhD和经济学家们的日常工作。Disillusion的过程让我有些失望,对学术的热情也比当初。从美国回来以后,我开始在学术之外探索新的方向,探索新的机会,也挖掘自己的潜力。我本科的专业是经济与金融,于是就自然地随着大流,在业界寻找实习。
在职场上初来乍到,但是我的运气不错。几个好朋友不遗余力地帮我引荐,于是我在中金公司的投资银行部开始了第一份实习。对金融行业来说,投行是个很优秀的平台:常常有机会能接触到上市公司的高管,参与数十亿、数百亿的资本运作。虽然身为一名实习生,往往只能做最琐碎的工作,但是却可以在日积月累中,对金融行业建立整体的认识,也逐渐熟悉这个业界的种种规则。其实,积累实习经历就像滚雪球,有了第一份实习以后,之后的机会便会纷至沓来,公司和部门的含金量也会随着自己经历的充实而水涨船高。如果现在的你还在为实习发愁,那务必要多点耐心,多去寻找机会,不要怕失败,一旦成功了第一次,之后就会越来越顺利。
这时候的我,距离申请季开始还有几个月的时间。粗略的分析以后,我觉得自己的履历具备了申请国外项目的基础,于是来到了GGU咨询,开始认真地考虑申请方方面面的细节。在跟龚老师、田老师的几次meeting后,我确定了自己的申请方向,也规划了自己的背景提升方案。
首先,为了让自己的履历与量化金融的方向更契合,我在穆迪的风险咨询部门做了一份偏量化的实习。此前的投行实习偏“定性”,虽然充实了我的金融背景,但距离量化的金融工程方向,还差了一个台阶。
在实习的同时,我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集中准备GRE和TOEFL。按理说,GT成绩只需要过了底线就足以,一味地刷高分不会给申请的背景带来多少提升,但却会花掉过多的时间,机会成本太大。不过我却觉得,在不影响申请大进度的前提下,通过刷GT成绩的方式来提高英语水平,长期来看好处良多。比如,准备GRE时我反复地背《再要你命三千》,极大地提升了我的词汇量;再比如,我的听力和口语一直是短板,于是我反复地做了大量的托福听力和口语的练习,取得了满意的成绩——在后来外资投行暑期实习的申请中,我能够在多轮全英文面试中脱颖而出,其实也是得益于之前对词汇、听力、口语有意的训练。
最后,我听从了龚老师的而建议,在Coursera上自学了Python语言和数据结构两门课,填补了课程方面的不足。
美国金融/金工方向的申请季从12月份正式拉开帷幕。这段时间忙的不可开交,我既在麦格理做PE投资的实习,又在紧锣密鼓地写文书、填申请,还在申请第二年外资投行香港办公室的暑期实习,同时还要应对学校的课程。这段时间,我对GGU最深的感受就是——专业,每每我在申请中遇到模棱两可的问题,GGU的老师总能给出一个“是”或“否”的答案,每次meeting我们总是简明扼要,用最短的时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明确未来的规划。几次meeting下来,文书初稿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最后交由GGU Native Speaker修改语言;每次面试之前,GGU都能提供有针对性的面经和背景资料,并由专业的mentor做mock interview。这种高效的分工合作节省了我的精力,使我在留学申请、暑期实习申请、当前实习和学业课程这几条线上能够有条不紊,用最少的时间投入,实现最大的收获。
去年12月到今年3月,短短几个月的申请季中,如果说写文书、填网申、面试等等这些是身体上的劳累,那等结果的这段时间就是精神上的折磨。1月份全部申请提交以后,真正的比赛才刚刚开始,只不过是自己和内心的较量:我常常在极度的自信和极度的自卑之间反反复复。有时候觉得,凭自己的实力,肯定能横扫各种offer,往年录取的学长学姐也不过如此;但有时候,又觉得自己的申请材料漏洞百出,肯定要“全聚德”,反复地琢磨自己的保底校是不是够低;更糟糕的是随之而来的无助感,无论怎样焦虑也于事无补,自己能做的只有稳定自己的情绪,认真、全面地准备每一次面试机会。后来问了问身边一起申请的同学,其实大家的状况都大同小异,都是反复地陷入焦虑的循环,又要从焦虑中跳出来,做力所能及的改变,最后把心放在太平地,静观其变。“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必不能稳妥。”如此看来,申请也是一场内心的修行。
有人说,2月14号情人节,也是申请季的一道坎。从这一天以后,心爱的女神校就会抛出橄榄枝。我不得不服。
这天以前,我收到的拒信都能打牌了,学校申请、投行实习一无所获。直到这一天开始,我先是接到了瑞士信贷香港办公室的投资银行及资本市场部的暑期实习录取,不久又纷纷收到了我的dream school – Columbia Business School MSFE的项目和CMU、Cornell、Chicago、LSE等校的录取,终于迎来了大团圆的结局。
如今,距离我的申请季结束,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回顾申请留学、甚至整个大学时光,我想起了乔布斯的一段话: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You have to trust in something-your gut, destiny, life, karma, whatever.This approach has never let me down, and i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in my life.Steve Jobs, Stanford Commencement Address, 2005
其实,我的大学、我的申请季也是一个“connect the dots”的过程。大学里的每个阶段,我们憧憬着不同的未来,尝试每一条有趣的路径,认真地对待每一个选择,尽力做好每件事。最后,在将要离开母校、开始新的旅程时,会惊喜地发现,自己原来做了这么多有趣又有用的事,这些过往的经历共同指明了未来的方向,也铺平了通往未来的道路。想到这里,我由衷感激自己起起落落的申请季,也原谅了自己的焦虑和神经质。最后,祝愿每个同学申请顺利,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三篇:从复旦大学到哥大MPA(国际金融方向),我的2017 FALL申请总结
从复旦大学到哥大MPA(国际金融方向),我的2017 FALL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复旦管院
GPA: 3.65/4.00 TOEFL: 109 GRE: V159+Q170+A4.0 去向:Columbia MPA(International Finance concentration)
1、申请准备
我是去年8月与世毕盟签约的,参加的是B计划,当时打算申请的方向是金融,在世毕盟老师的建议下又选择了MPA, MPP作为辅申专业,以便争取名校。说实话,我确定要出国留学决定的比较晚,8月中旬才与世毕盟签约,当时TOFEL和GRE都还没有考,所以自己在申请出国上的准备并不充分。但是,从确定了出国到今天,我在申请之路上一步步摸索,期间也得到了世毕盟老师的许多指导和帮助,最终也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
首先,关于专业的选择。我本科的专业是财务管理,数学课程学的比较少,没有量化方面的实习,在咨询了世毕盟的老师后,觉得申请金融工程和金融数学有所欠缺,于是老师便推荐了比较偏文的MPA, MPP(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专业,其下有金融经济方向。而且,与纯金融全美排名前50的学校中只有11所应届毕业生可以申请的情况相比,MPA, MPP开设的学校很广,哥大、芝加哥、杜克、宾大、卡耐基梅隆等很多综排很高的学校都可以申请,而且对申请者的背景几乎没有任何限制。这对于像我这样有一些名校情结的申请者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申请阶段
确定了申请的学校后,我就开始了申请之路。现在回想起这段经历,觉得有许多收获,也有许多做的不太好的地方。下面,我总结了自己的一些经验、想法。
世毕盟留学:www.xiexiebang.com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1)申请尽量要早
由于我决定出国比较晚,9月考好托福,11月考好GRE,期间对写文书之类的也比较拖拉,所以都是到了1月份、赶在deadline前才陆续提交了所有申请。虽然,大多数美国的学校不是rolling制,但如果能在10月或11月的提前批申请是比1月截止的round更有利的。因为,10月或11月的提前批申请者比较少,竞争没有那么激烈,相同背景的申请者在提前批有更大机会被录取。而英国的学校普遍采用rolling制,早申请显得更为重要。
(2)申请材料准备要充分
首先是文书。文书是申请材料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需要你讲述一个精彩且让人信服的故事,告诉招生官为什么你要申请这个项目,你是否具备他们看重的素质和实力,且你能为项目带来什么贡献。文书的写作也是我在申请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因为我之前的实习经历比较杂,很难串成一个连续的、有目的性的故事。其中,我要特别感谢我的mentor 的帮助,他听了我的经历后,给了我许多启发,让我能把我的经历串联起来,且总能一针见血的指出我文书中不足的地方,帮助我不断提升文书的质量。我觉得文书一定要真诚、目标明确且让人信服,才能打动招生官。
其次是推荐信。推荐信一般是2个教授+1个实习。我之前以为推荐人拥有一个高的职位或在行业中德高望重很重要。但是,我的指导老师及时纠正了我的观念。她告诉我一封有帮助的推荐信一定来自于了解你、与你有过较多接触的人,能提供真诚客观的、有理有据的评价,这样才能让人信服。
然后是面试,美国的纯金融项目大多都是要面试的,有的在提交网申的时候就要做一个video interview,像考托福时的口语题,给你几个题目每个说1-2分钟,主要测试你的英语口语水平。在你的材料通过初步审核后,一般还会有一个skype/face-to-face interview。这个interview非常重要,需要自己好好准备,世毕盟提供的mock interview也可以帮你练习,找到自己的不足。
另外还有简历、成绩单、英语成绩及不同学校可能要求的不同essay等,都需要用心准备、尽早准备。
(3)商科学生申请MPA, MPP不失为一个申请名校的好的选择
如今,申请结果基本都出来了,我在MPA、MPP专业的申请上结果很理想,几乎拿到了所有申请学校的offer,纯金融的申请结果就比较中规中矩,这个结果让我有些惊讶,仔细想想可能跟我之前的实习经历有一些关系。我的实习中比较多的是咨询的实习,也有在public sector的实习,这对申请MPA, MPP是很有帮助的。而金融方面,我比较缺少与金融特别相关的实习经历,本科专业的数学课程也比较少,加上美国纯金融项目的竞争非常激烈,于是就有了我这个申请结世毕盟留学:www.xiexiebang.com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果。但我觉得,商科学生申请MPA, MPP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特别对于有名校情结或今后想回国工作的同学,申请MPA, MPP或许可以让你进入常春藤名校。而且,大多数MPA, MPP专业下面都有金融经济的分支,毕业后进入金融行业工作的也非常多。
结语
申请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有辛苦的准备,也有焦急的等待,有申请中的迷茫与不自信,也有收到心仪的offer时的惊喜。总之,申请需要坚定的决心与积极的心态,申请的各种事宜尽量亲力亲为,仔细对待。最后,也在此感谢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和Mentor在申请之路上的指导与帮助,感谢整个世毕盟团队给我提供的帮助。
世毕盟留学:www.xiexiebang.com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第四篇:我是通信折腾哥:从国企到私企,再从私企到国企
尼妈,我是通信折腾哥:从国企到私企,再从私企到国企
96年初中毕业,中考成绩离县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差2.5分,心心念念的苦读重点高中考重点大学的梦想破灭了,我开始消沉,虽然能以第一名的成绩进普通高中,但动力已经没了,所以决心放弃。家人通过关系帮我改了志愿,我远赴外省去读了4年国家计划中专,综合电信专业。
那时的国家计划中专是管分配的,在学校混了4年,挂了无数科,因为打架背了一个记过处分和一个留校察看处分,2000年,摇摇晃晃毕业,拿着派遣证,回到家乡去单位报到。
一个老型的国企,几万人的规模,铁道部的直属单位,类似于工程局,我进了通信三段,报到后一个月,被派到安徽凤阳,在一个叫临淮关的镇子驻扎,接触我通信生涯里的第一个项目,蚌埠到滁州的小网通管道建设和吹放光缆,那个时候,小网通的目标还是做宽带网。
这是传输专业最基础的工作,我每天的任务就是带着民工队挖沟,砌井,放硅芯管,回填土…
2000年,拿着1400块钱的工资,身处异乡,风餐露宿,我觉得挺美,跟老师傅聊天,知道他们一个月挣2000多块钱,从心底里羡慕。
我想学学光纤熔接,想学学气吹法的光缆敷设,接续班组和吹缆班组拼命地护着,就怕新人偷艺,抢他们的饭碗,那个时候,那个单位,那点破技术是很精尖的玩意儿。.那个项目到了后期,班组就剩我自己留在临淮关,我天天带着民工队砌最后的几个人孔,在一个村子口,我和我的民工队被村民拿着铁锹洋镐等“武器”包围,说我的人孔占了他们的路,场面有些失控,有些一触即发,我当时已经想好了一旦动手我的逃脱路线。
我耍了一堆心眼儿,最后利用村里书记和村长的矛盾,两边做工作,把这件事平息了,单位没花赔补费,活干完了,段长开始知道有我这个实习生存在。
那时候我有一个“特长”,我打字特别快,因为上网聊天聊太多了。工程段的领导大多没学过电脑,看我飞似的打字,以为我是什么高精尖人才,对我的印象进一步加深。
这一个项目就做到了年底,春节后开工作会议,我作为新人发言,总结项目时强调了“标准作业法”,跟领导的思路碰巧对上,于是,我开始被关注。
之后的两年,我先后到深圳、吉林白山、锡林浩特、阿尔山、包头去做项目,内容都是基础管道和光缆,这两年的时间,我终于学会了光纤接续,成了接续班组的核心,因为我手快,因为我的“弹钢琴式”切光纤法被写进作业标准。这期间,老段长从通信三段调转到通信一段当书记,调令下来,老段长把我也带到了通信一段,这期间,我的函授本科学历也拿到了。
我被派到延吉去给某运营商做驻地网项目,担任技术主管职务,这个驻地网项目就是小区的电缆接入,半年后,项目经理调离,我接任,带着十几名老职工在那个城市继续奋战了
一年半。
03、04两年延边的这个运营商,项目管理非常混乱,没有设计没有监理,我每天早上7点开过晨会就去甲方那边,处理完要沟通的事,直接去菜市场买中午的菜,因为师傅们要回来吃,下午我拿个夹子和笔满大街找还没接入过的小区,自己做设计画草图,然后去买晚上的菜,吃完晚饭开碰头会,会后我开始做决算和竣工资料,一年半的时间,除了现场施工,整个项目其它的工作都是我在做,这样一直持续到04年底,累得七荤八素,但对心性是个磨练和提升。
这个阶段的收入就不说了,国企,外地项目,项目经理,行内人都懂。
05年上半年发生了很多事,让我觉得有些吃力,总出差,家里出了变故,父亲又重病住院,这份干了5年的国企工作我只能放弃,虽然照我这个干法,后面挺有发展。从职场这个方面,我心里也挺难受,虽然只是通信行里最低端的工作,虽然国企一堆诟病,但毕竟跟对了领导。
颓了几个月,父亲身体转好,我开始考虑自己的前景,干了5年,真在这个行里,我啥也不是,转行,又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闲来无事就去找了家保险公司入职,目的挺简单,我觉得我挺内向,得练练,另外,人家都说卖保险特别挣钱,我想试试。
不到一个月我就被“陌拜”给击垮了,拉不下脸来。没办法,想别的辙,苦学费率手册和产品,在网上泡各种保险论坛,自己开博客给人免费解决问题,这样持续了两个月,开始见到鱼了,主动找我买保险的人越来越多,再也用不着我拎着脑袋敲陌生人的门,就这样,几个月一直持续着非常好的业绩,钱也挣了不少。移动
05年的年底我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我已经证明了我能做保险,下一步无非就是增员和转介绍、吃续保,路子摸清了,什么时候我混不下去了,再回来卖也可以,于是果断辞职,继续我的通信生涯。
我通过招聘网站给一个外地驻我们这儿的企业发了简历,并成功通过面试,虽然以前是做低端传输专业,但人家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能开始接触点儿“高深”玩意。
这份工作就是所谓的“BTS硬件督导”,第三方企业与设备厂商签派工合同,我们就以设备商的名义下站调测、协助开站。
为此,我啃了半年的产品技术手册,一本全新16开几百页的书被我翻烂了,现场更是没少挨师傅的骂,这份工作,值1800块钱/月。
在这家公司干了大半年,偶然的机会,跟同事一起,跳到了相邻城市的另一家公司,工作内容不变,待遇提高到了6000块钱。
也是家国企,以前某大部委的三产,一群有编制的正式员工,我去了就只能算外聘合同
工,一年一签,就这样做了一年半,工作算是很顺手,技术我也摸清楚了,在那个团队,成了主力工程师,疑难问题多数是我来支撑处理。
慢慢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我做得再好,也不可能转成正式编制,没有过硬的后台关系,就永远是外聘,而且所服务的那个厂商,份额在一步步削减,离退市不远了。|
经过08年春节期间的思考,我决定辞职,原因一:这份工作继续做下去,路子会越来越窄,职场看不到前景;原因二:我想回家了,这个城市虽然离我家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每周基本能回去一次,但终究是不方便,觉得很累。更重要的目标是,我要回去找个媳妇结婚,把家庭重新稳定下来,并开拓一下我的职场。
我又在网上撒简历,这次锁定了四家单位:华为、中海油、电信、和一家私企,除了华为,剩下的都离家很近,这四家单位,只要我想去,都没问题。的最远的地方还远;中海油,每月一次海上作业平台,并且单位在港区,离家有点儿远;电信我犹豫了一阵,最终的考虑是不想在国企熬年头了,我耗不起。于是最终选了私企。
这家私企在我们这个城市做传输的圈子里还是比较靠前的,老板当年弃文经商,三起三落后创办了这家企业,每年靠给这个城市最大的运营商做基础管网工程和代维,能有1亿左右的产值,在这个圈里呆过的人都知道,利润值最高的,还是基础网建设,技术含量偏低,更着重人头地面的关系,毕竟是土里刨食,不是人人都能做得了。我入职时,工资是3500块钱。
如果不是08年那次汶川地震,我可能在这家公司呆不长,组织结构、项目管理、企业风气乱七八糟,我记得入职一年以后老板自己跟我说过:“公司这个状态,你能留下来,我都觉得意外!
汶川地震后,老板自己捐了一大笔钱给灾区,然后在公司组织了一支几十人的队伍,亲自带队,又联系团市委和一家医院,三家联合开赴四川救灾。
那一个来月的时间我一直在后方写稿子,把国企时代给领导歌功颂德的笔力发挥出来,把现场的事迹通过公司网站、运营商、团市委等途径报道出来。在这件事里,我觉得老板这个人还是值得我信服,不是每个身家数亿的富人都能置生死不顾,天天带着敢死队般的一群人,在救灾一线忙活,他身上有些超然的气度,我决定留下。
也正是这些稿子,让老板注意到了我的存在,08年4月份入职,08年8月份,给了我一个传输设备代维的项目,我自建团队,摸清技术,用半年的时间把条条框框和绩效方案编制出来,落实下去,并培养出一个能在这个管理框架内,执行管理方案的团队带头人。
09年春节后,我受老板委托,又新建一部门,管理起公司基础管网建设的主业,从前任副总留下的烂摊子接手,拼了一年,工程进度、回款、质量、甲方评价都上了个台阶,这个年底,我拿到了10万的年终奖,和老板个人给我的10万结婚礼金。
也是在这家公司,我找到了能和我相守一生的爱人,我在工程专业,她在行政专业,09
年是我们最艰难的一年,原因是她家里不同意她找一个私企的人结婚。但是我们坚持下来了,她和父母抗争了大半年,艰辛自知,我则破釜沉舟,卖了自己的房子,从她们家门口买一套,干脆搬了过去。
事后证明,这次换房是极明智的选择,一方面,她父母看我们俩各自的决心,最终转变了态度,开始接纳我;另一方面,这套房在4个月后,市场价比我买时涨了至少40万,一举多得。
10年的1月初,我们俩登记结婚,婚礼则放到了10年的5月
10年4月底,我们所服务的运营商启动了区域化全专业施工单位入围工作,这是第一次,规模很大,我所在的公司,在这次招标入围中也想有个好成绩。
老板只告诉我一个目标:民营企业中,排名要拿第一。然后人家去上海忙活别的事去了。
要实现这个目标我需要做非常多的工作,包括技术、商务、协调,和机械性的东西,我带了2个属下,用了十几天时间,攒出了一套文件。这十几天没怎么睡觉,白天干活,晚上和甲方的人喝酒沟通,喝完酒继续回来干活,回标文件交上去后,我睡了一天一宿。
婚礼的所有东西都是媳妇带着两家老人操办的,我只一心做标书,家人给了我莫大的支撑。婚礼的前一天,20分钟的技术标宣讲,我讲完后,甲方招标主管告诉围坐一桌的评标人:这个小伙子,明天的婚礼。掌声雷动。
出来后我给老板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他,宣讲完成,我要请两天假,去结婚。,M5VMSCBSC 评标结果是在我婚礼后的第一周公布出来的,民营企业中,我们排第一,得分远超其他公司,国企我们拼不过,是因为硬实力不够,没办法。这次投标,也让我在这个圈子里出了名。
这一年的业绩比09年好,回款指标也超乎老板的期望,我仍然拿3500的工资,年终的奖金是30万。
2011年一切都变得比较顺畅,我所管理的部门各个岗位各司其职,工作衔接变得圆润,和甲方的关系越来越好,工作起来,自然省力。我腾出了一些精力,开始帮公司跑外面的市场,并拿回了一些项目,我的工资还是没变,年终,拿了50万。
2012的开端就是天大的喜事,我们的龙宝宝在大年初二降生,很漂亮的小伙子,这得益于他妈妈的美貌。
6月份我被正式任命为这家公司的副总经理,主管建设工程,工资翻了几倍,并拿到股权,年终不会少于100。
如果我现在放出消息,想换个地方干,本地的这个圈子,至少有3家同等规模的企业让我选,待遇可能比不上这里,但少也少不到哪去。如果不出大的意外,我的职场,已经趋于稳定。
我的一建证书已经考过,下个目标,是MBA,在职的那种,老板送我去。
12年的职业生涯,我就是这样走过来的,除了卖保险的几个月算开小差,其余时间还都在通信行里。
我不能算成功,做到职业经理人,也不过是个打工仔,但我的经历,能片面地体现出这个行业人的一种发展路径,专业可能不同,方向也不同,但都有些规则可循。
我总结自己这些年,目标的设定是个重点,有远期的有近期的,认定了,就坚定不移去做,重要的,是看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希望能帮助一些兄弟吧,写得不好,多多指教。
第五篇:从人民大学中法学院到Columbia金融数学,我的申请小结
从人民大学中法学院到Columbia金融数学,我的申请小结(世毕盟学员)
人大中法
2013级金融专业
GPA3.76, TOEFL112, GRE161+170+3.0
录取学校:
Columbia 金融数学
NYU Master's in Financial Engineering($7000奖学金)LSE MSc Risk and Finance IC MSc Risk Management & Financial Engineering
1、前言
申请季结束,经过了接近一年的努力和等待,终于等到了心仪的结果,在此首先要感谢世毕盟龚老师和Kevin老师以及所有帮助过我的人,其次应邀写这篇总结绝对不是因为觉得自己很厉害,事实上在GGU的平台中,你真的会发现各种厉害的人横扫各种大牛的offer,相比之下也就显得自己比较普通,而我写这篇文章主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整个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也希望对后面申请的朋友有所帮助。
2、毕业分叉路口的选择
中法学院是人大一个非常特殊的学院,也常被人觉得很野鸡,开始的时候我还会觉得不服气,后来也就懒得争辩,也不去管别人是怎么想的。
世毕盟留学:www.xiexiebang.com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我们没有国内保研的机会,大家一般都会在跟项目、考研和申请中做出选择。相比之下,我的决定过程并没有充满纠结,因为我蛮怂的,高考失败的阴影让我不敢也不想再通过一考定生死,还有就是我从小就有一个去美国上学的梦想,因此也就“理所应当”的选择了出国留学的道路。
3、申请过程
想法是很早就有了,但是真正开始规划和做准备还是在大三的暑假。从法国回来之后,偶然和朋友聊天的时候,他向我推荐了GGU,在GGU第一次见到的是Sophie孙老师,她是第一个和我说申请MIT、哥大这些大牛校是有机会的,申请LSE是比较稳的(之前在某东方中介打听的时候,她基本上是告诉我直接从南加州档次的学校开始考虑),Sophie老师对我还算是比较有信心,但也没有夸大其词,她冷静地帮我分析了我的优势劣势,还帮我做出了详细的背景补充计划,也就是那一次见面我就决定不再参考其他的中介,选择了GGU。
选择就代表信任。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我有幸认识了龚老师和Kevin陈老师(话说我大概在签约了几个月后,才知道龚老师就是GGU的创始人兼首席咨询师),龚老师在金工金数申请的领域非常专业也很有经验,他在第一次线上meeting就干脆利落地告诉了我要做的事情,如补充量化背景,上Baruch的C++网课等等,在后期修改PS和CV的过程,他也非常专业很有耐心,我们通过邮件的方式来来回回修改了数十篇文书。我和Kevin老师的相处更是非常融洽,他的年龄和我还比较接近,亲和力很强,相处起来也更像是朋友的感觉,他非常注重细节工作,也非常负责,经常催着我改PS和CV(这点是我找中介之前万万没想到的),他也会教我如何和老师沟通,更重要的是,在后期焦急的等待中,Kevin老师会帮我想很多办法,教我如何和学校的招生官“表白”,还会开导我帮我调整心态。可以说两位老师的专业和耐心对我的录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关于GPA以及G、T成绩
GPA+T+G就是大家常说的申请中的三维,如果想申请到综排和专排都很高的项目,GPA>3.7相比之下会比较有优势,Toefl>110(口语>25),GRE>330是可以为你的申请加分的。当然申请是一个综合评分的系统(或者说就是很迷的过程),他会考虑实习、科研等很多方面,所以这些所谓的三维标准也不都是绝对的。
在申请的过程中,我同时选择了英国和美国的项目,还主申金工金数的方向,因此语言考试上选择了托福而不是雅思,研究生考试上选择了GRE而不是GMAT(GMAT一般只能申请商科类的项目,适用范围较小)
首先简单说一下Toefl,托福考试最重要的就是听,因为听说读写四个部分中三项考试都涉及到听力,因此准备托福的同学可以适当地进行精听训练,还要练习记笔记的能力,另外也要进行各类专业词汇的补充;除此之外还要通过TPO套题进行训练,一是利于总结答题的套路和技巧,二是可以通过模拟实战找到自己的薄弱项再加强训练,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时间分配的训练。最后想说明的一世毕盟留学:www.xiexiebang.com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点就是Toefl的有效期只有两年,因此大家不要考的太早以免申请时候成绩过期了。
对于GRE而言,Verbal最重要的就是背单词,但是GRE的单词不需要会书写,只需要见到想起含义即可,在背的过程中一方面选择市面上最流行的单词书--要你命三千,另一方面就是在做题的过程中整理同近义词,进行“链式”背诵,这样也更有效率;Quantitive部分是中国学生的强项,只要额外背一些数学词汇再注意一下常见的陷阱,达到168+就一点也不难。此外有精力的同学还可以参加一下Sub Math的考试,这里考的基本都是大学数学知识,因此如果能取得高分,对你金工金数的申请会很有帮助!
我在进行GT备考的时候,一直都是用“考满分”的网站进行刷题(题库都是免费的,同时解析的准确度较高),因为考试都是机考,因此直接在考满分上刷题更符合考试的情景。
5、关于量化背景补充
我本科的专业是金融专业,但是我的量化背景比较薄弱,在申请金工金数上也不是很有优势。因此在mentor的建议下,我在大四上学期一方面学习了Quantnet和Baruch合作的C++ programming for financial engineering的网课,同时还强化了随机过程和时间序列分析的数学基础;另一方面我在前三年参加的科研、比赛以及实习都是偏纯金融的,因此在大四的时候我还找了一份对冲基金的实习。
在这一方面我的建议是,尽早确定自己的申请方向同时尽早进行准备,这样到后期申请的时候也会轻松一点。
结语
金工金数方向的申请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而且会越来越激烈,这条路也没有捷径可走。
我还记着大三暑假在北京的时候,白天要在投行实习,下班在路上还要背GRE单词,周末还会去人大图书馆刷GT的套题,两个月充实忙碌的生活最终也让我在大四开学之前将GT都刷到我满意的成绩,也让我后期申请的时候心态放松了很多;而大四上学期我就一直在上各种网课,学习编程和数学;从大四寒假开始进入了漫长的等待阶段,每天在自我怀疑自我肯定的心态中循环往复,只要有一个offer,简直春暖花开,看身边的人都会觉得更顺眼更可爱。说这些的目的是想告诉大家申请比你想象中的要辛苦,希望各位朋友能做好这个心理准备,然后好好努力,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沉着面对结果。
最后祝福大家一切顺利,Dream School就在前方等着你!
世毕盟留学:www.xiexiebang.com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