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2017年绩效管理工作总结(模版)
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2017年度绩效管理工作总结
2017年,我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将“两学一做”贯穿于工作全程,在自治区绩效办的指导下,以绩效推动业务工作,进一步改进工作措施,落实绩效责任,全面深入推进各项目标任务,工作亮点突出,部分任务提前超额完成,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2017年度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2017年,我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强化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加强住房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大力发展建设经济,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7年11月30日,我厅已完成142项职能指标关键步骤中的95项,其余47项需待年底统计数据和相关检查确认;57项专项考评指标关键步骤中的42项,其余15项需年底进行数据统计;78项共性指标关键步骤中的76项,其余2项需年底进行数据统计。余下的工作任务预计可在年底前全部完成。
二、主要措施
今年,我厅继续以实施绩效考评管理工作为契机,不断探索适合我厅发展的绩效管理方式和途径,坚持把绩效管理工作贯穿到全厅全年的工作中去,切实发挥绩效管理“指挥棒”的作用。
(一)注重完善机制,细化指标设置
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和上级部门工作重点,组织厅机关各处室负责人、绩效联络员召开座谈会,讨论绩效指标设置,提交厅务会对指标设置进行研究,科学编制我厅年度绩效指标,完善形成“剖析职能、设计指标、完善框架”的编制流程。从责任入手,构建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的工作落实格局,促使全厅业务工作向绩效工作靠拢看齐、职能目标向绩效指标转化延伸。为做好绩效管理,我厅每年编印绩效文件汇编,作为工具书发放给各处室,方便大家对照学习。
(二)注重沟通引导,细化责任分工
注重培训宣传,推动绩效管理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变为现在主动参与,实现了消极被扣分向主动加分、积极争分的转变。在严格按照自治区绩效办要求督促落实的同时,充分尊重业务处室的专业意见,确保业务工作和指标内容“不脱轨”。坚持把绩效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严格落实“谁主管谁负责”,把绩效考评指标职责和目标任务逐级分解到具体部门和人员,切实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
(三)注重模式创新,细化模块构建
近年来,我厅作为政府组成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往往是时间紧、任务重,为了更好的适应高强度的工作内容,只有不断的创新绩效管理的模式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创新绩效考评岗位设置,在每个处室设立绩效管理ABC岗位,其中处室分管绩效工作领导为A岗,绩效联络专员为B岗,业务处室具体业务员为C岗,目前我厅共有21名绩效联络员,具体负责与厅绩效办对接,负责协调本处室开展绩效考评工作。二是为避免出现类似指标评分标准不同、内容不同甚至表述不同等问题,要求全厅同类指标原则上采用统一模板编写,达到模板化管理的目的。三是实行每季度一次的绩效工作研究部署会议制度。全员参加会议,由厅绩效办通报重要工作情况,集体研究分析和讨论。加强了处室之间、各单位之间、各绩效专员之间的沟通,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形成沟通交流平台、共商议事平台。四是推行“线上+线下”工作模式,保证行文程序规范性、绩效工作高效性,及时有效的应对绩效任务。五是建立“提醒预警”机制,督促各处室重视完成进度滞后的指标,确保指标全面完成。六是实行综合性督查。自2015年开始,我厅年终检查任务均由各处室提出申请,厅办公室负责统一组织,切实减轻地市迎检压力。
(四)注重效率提升,细化节点控制
强化绩效管理实效性,建立了绩效管理考评月报表制度,每月汇总梳理绩效考评指标进度。对完成任务有困难,时间节点滞后的考评指标提出预警,由对应业务处室解释原因,作出预判并提出下步工作计划,直至进度达标才“摘帽”;对完成进度质量较好的考评指标提出表扬,分析原因吸取经验;对未完成的考评指标列出提醒清单。月报表公开通报并在厅务会上听取汇报,主要领导亲自点评,分管厅领导提出工作措施意见。这项制度有效的提升了工作力度,充分发挥了厅绩效办的参谋助手和指导监督作用,使绩效考评工作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五)注重问题导向,细化结果运用
进一步强化绩效管理工作意识,充分发挥绩效管理“工作成果的成绩单”、“工作成效的展示牌”、“工作情况的考评表”指引作用。全面梳理指标存在的扣分风险和对应责任处室责任人责任,就可能发生的扣分的指标进行自查和帮查逐一剖析,找出问题症结,明确整改时限和措施,为后续高效完成指标打好基础。另外,我厅注重绩效考评结果运用,强化正向激励,探索将绩效结果与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精神奖励等挂钩。对于确实表现后进、扣分较多的处室,厅绩效办根据具体情况,协助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并作为年底综合考评的依据。
三、工作亮点及预期成效
(一)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经济运行保持强劲势头 一是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投资保持较快增长。1—10月,全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共完成投资4667.64亿元,同比增长30.5%,总量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30.2%,完成自治区下达年度目标任务5040亿元的92.6%,超出时间进度9.3个百分点。其中,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447.15亿元,同比增长48.6%,提前完成全年2450亿元的目标任务;房地产业完成投资2220.49亿元,同比增长15%,增幅回落(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038.68亿元,同比增长20.3%,增速排在全国第2位)。全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经济运行平稳,预计2017年全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将完成59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0%,连续5年超额完成自治区人民政府下达的投资目标任务。
二是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税收贡献突出。1—10月,全区建筑业、房地产业实现税收439.39亿元,同比增长12.03%,增幅实现逐月提高,占全区税收收入的24.5%。其中,建筑业在实行“营改增”后实现税收140.22亿元,增幅稍有回落;房地产业实现税收299.17亿元,同比增长21.5%。
三是全区建筑业市场持续回暖,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截至第三季度,全区建筑业总产值实现2538.13亿元,同比增长20.2%,比全国平均增速快9.5个百分点,增速排在全国第2位。全区建筑业增加值为882.57亿元,增速为11.1%,扭转了2015年以来增幅回落的趋势,连续3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预计2017年全区建筑业现价增加值增速能够完成自治区下达的8%的年度目标任务。
(二)加强市场调控,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我区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积极推动全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一是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我区成立了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协调小组,初步建立多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联合查处机制,对14个设区市开展督查;南宁、柳州、桂林、北海、贵港、贺州等热点城市调整住房公积金及收紧金融信贷政策,加强住房和土地供应管理,规范住宅装修标准及定价。二是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各市开展自查,规范房地产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我厅全面梳理2015年以来房地产领域的矛盾风险隐患,严肃查处市场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工作得到住房城乡建设部肯定。三是培育和发展我区住房租赁市场。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意见》,从总体要求、培育市场供给主体、完善租赁住房供给、鼓励住房租赁消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加强住房租赁监管等六个方面提出了18条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措施。四是用好公积金支持住房消费。规范住房公积金缴存,出台个人自愿缴存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我区15个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分中心全部接入全国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平台并上线运行,实现了“账随人走、钱随账走”。
2017年全区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平稳健康发展。1—10月,我区商品房销售面积为3742.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0%,其中,商品住房销售面积为3419.3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5%;商品房平均售价为5725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1.7%;全区新增住房公积金制度职工26.17万人,使用住房公积金397.50亿元,同比增长7.39%;共为5.73万户缴存家庭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92.77亿元。截至10月底,全区商品房库存面积共计4625.3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2%,消化周期约10.3个月。其中,商品住房库存面积共计2846.0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2%,消化周期约7.2个月。全区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职工323.64万人,全区住房公积金累计提取额为1451.86亿元,同比增长21.35%;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248.36亿元,同比增长22.47%。
(三)安居惠民工程全力推进,城乡低收入群体居住条件持续改善。
一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新成效。我区创新保障性安居工程督查巡查机制,聘请自治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巡查专员参与保障性住房巡查督查,有力地推进项目建设。采取“一账两库”项目管理模式和棚户区改造年度重点项目库,重点突破建设进度滞缓、分配难度大的81个项目共6.16万套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瓶颈”,重点监管261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南宁、梧州、北海、防城港、钦州、百色、河池、贺州等城市开展农民工等新市民住房保障专项行动,集中消化分配了约1.67万套公共租赁住房。建立公共租赁住房盘活意向项目库,柳州和钦州两市开展“租房券”试点工作,积极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健全棚户区改造融资机制,全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累计融资规模突破1450亿元;国家和自治区下达2017年度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72.88亿元,实现补助资金基本持平的良好格局;盘活棚户区改造滞缓项目4.3万套,盘活信贷资金110亿元。截至10月底,全区棚户区改造新开工8.16万套,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8.05万套的101.46%;全区新增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3398户,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88.78%;棚户区和公共租赁住房基本建成共计7.61万套,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8.76%;全区公共租赁住房累计开工48.07万套,已分配入住36.87万套,分配入住率为76.70%,解决了125万城镇中低收入新市民的阶段性居住困难。
二是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我区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解决了近50万贫困群众的安全住房需求。农村危房改造全面推进,成效明显,今年4月我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获得国务院表扬激励。截至目前,我区2017年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已开工13.79万户、已竣工10.54万户,开工率、竣工率分别为193.14%和147.62%。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已开工9万户、已竣工7.48万户,开工率、竣工率分别为151.4%和123.13%,提前并超额完成国家下达我区的年度目标任务。
(四)城乡规划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进一步提高。
一是城乡规划工作取得新进展。新一轮广西城镇体系、沿边城镇群、公共服务设施、边境乡村建设体系等规划正在加快编制。防城港、河池、百色、贺州、凭祥、容县、藤县、龙胜等城市和县城开展总体规划修改工作,南宁和柳州市正在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前期工作,柳州市成为全国15个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试点城市之一;其他县城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工作逐步完善,编制水平显著提高。各市县加强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加快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开展城市规划编制实施管理评价工作。规范自治区级重大项目选址。开发自治区级规划信息管理平台,规划编制信息统计和总体规划审查功能基本完成。各地开展海绵城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燃气等专项规划编制。
二是城市设计和城市风貌建设初显成效。加强柳州、桂林、北海等3个城市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全区14个设区市全面开展历史建筑普查工作,共确定了117幢历史建筑。各市全面推进“城市双修”和城市设计工作。南宁市、北海市列入全国城市设计试点城市,桂林市、柳州市被列为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南宁市落实街区制小区规划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及相关技术标准,开展街区制试点工作。积极筹备2018年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和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第十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在贺州市成功举办。灵山、浦北、德保、南丹县荣获“国家园林县城”称号。桂林市、环江县加强自然遗产保护管理。开展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保护及执法检查,开展城市绿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广西园博会后评估、“三绿”指标核查及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持续提高。积极开展城市建成区违法建设专项治理工作,1—10月,全区共查处存量违法建设672.8万平方米,查处新增违法建设110.5万平方米。通过加强城市设计和城市风貌建设等,有效提升了城市品质,改善了人居环境。
三是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推进。23个新型城镇化示范县项目完成投资21.58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99.5%;第一、二批少数民族乡建设累计到位资金4.60亿元,完成投资5.25亿元;自治区第二、三批共71个百镇建设示范项目完成投资9.64亿元,乡改镇项目完成投资2190.53万元。特色小镇培育建设全面启动,起草了《培育广西特色小镇的实施意见》等6个文件,初步建立培育我区特色小镇的政策框架体系。全区4个首批全国特色小镇建设计划投入资金167亿元,有10个镇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沿边城镇带建设逐步启动,细化支持沿边开放开发政策,年内计划安排资金25亿元。我区“6市1县1区”有序推进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有效提升了政务服务质量和城市管理水平。南宁市的17个试点项目超过半数已完成,柳州市电子政务云平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五)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我区围绕城市的宜居性建设目标,积极开展“美丽广西•宜居城市”建设活动,建立宜居城市建设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制定“美丽广西•宜居城市”建设分工方案、考核实施办法、工作方案,设立宜居城市奖,着力推进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海绵城市建设卓有成效。制定海绵城市建设计划及规划设计导则等标准规程,全区有9个设区市建成区5%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预计2017年底前全区各市将按期完成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南宁市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成为我区海绵城市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海绵城市建设创新模式获得总书记及住房城乡建设部的肯定。目前南宁市已完工项目113个,在建项目63个,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项目27个;完成项目投资87.4亿元,15亿元的中央海绵专项资金已完成拨付8.42亿元。南宁市那考河(竹排江上游植物园段)片区海绵城市建设、石门森林公园及周边小区联动海绵化改造、五象山庄酒店区域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那考河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开展城市排水防涝专项检查,全区共计消除内涝点113个。
二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在建项目共29个,累计建成廊体36.32公里,完成投资22.7亿元。其中,南宁市在建项目19个,累计建成廊体29.77公里,累计完成投资18.15亿元。2017年度计划内已开工项目12个,共计36.54公里。
三是乡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全区“十三五”首批313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中,已实现竣工试水或进入土建(管网)施工的项目为312个,占项目总数的99.7%,预计年底前可全部实现竣工试水目标。全区已建成城镇(县城及城市)污水处理设施116座,1—10月累计处理生活污水5.17亿吨,削减COD6.8万吨。全区已建成镇级污水处理设施137座,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约34万吨;建设配套污水管网约800公里。
四是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稳步推进。全区已完成黑臭水体整治项目36段,完成年度任务52段的67.3%,其中,南宁市已完成28段;柳州、桂林两市黑臭水体已全部消除;崇左市已提前完成年度任务。预计年底前,南宁市建成区内黑臭水体基本消除。五是城市环卫保洁水平不断提升。强化运行管理,完成全区县级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等级评定,全区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比例加快提升,预计年底比重达到35%以上。全区已建成生活垃圾处理场共82座,1—10月累计处理生活垃圾420万吨。全区城镇环卫保洁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机制不断创新,《广西城镇环卫保洁质量与评价标准》发布,桂林等6市开展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的相关立法工作,河池市开展建筑垃圾管理条例的相关立法,是我区第一部有关建筑垃圾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全区累计完成新建、改建市政公厕1370座,正在开工在建446座。
六是“县县通”天然气工程有序推进。加快编制《广西城镇燃气发展规划(2015—2030)》,加强全区燃气安全管理工作。14个设区市实现市政天然气管道供气,有30个县实现通气;有10个设区市完成天然气门站建设,全区共建设燃气市政管网5710公里。
七是无障碍环境建设大力推进。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市政道路、公共交通设施及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100%,既有建筑无障碍设施改造率达42%。投入1100万元资金,对3200多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设施进行无障碍改造。自治区财政安排补助资金500万元,支持创建全国“十三五”无障碍环境建设示范市县项目。
(六)“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提质升级,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一是开展“基础便民”活动,农村改厕改厨工程全面推进。我区为全国首个全面推进改厨和第二个全面推进改厕的省区。明确了各市、县改造任务量及改厕改厨补助标准,制定了“美丽广西•宜居乡村”活动指导意见及三个配套文件,召开现场培训会,编制“基础便民”专项活动技术手册及专题片,指导各地开展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农村改厕已开工823054户、已竣工691034户,开工率、竣工率分别为82.3%和69.1%;改厨已开工778225户、已竣工645554户,开工率、竣工率分别为77.8%和64.6%。年内预计基本能够完成改厕改厨各100万户的年度目标任务。
二是农村垃圾治理攻坚成效明显,顺利通过国家十部门组织的综合验收。基本完成513个垃圾片区处理中心、1000个村级垃圾收集设施建设,初步构建了县城周边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乡镇周边“村收镇运片区处理”、边远乡村“就近就地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顺利通过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组织的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第三方评估和国家十部门组织的综合验收。
三是全面完成“环广西赛”沿线风貌整治,进一步展示了广西壮乡文化特色。完成共925公里的“环广西赛”沿线风貌整治,累计完成投资16.68亿元,完成房屋外立面改造5万户、屋顶整治3.17万户、40个景观节点村屯打造、6条风光带建设。推进550个乡土特色示范村建设,开展示范村设计方案市级审查。加强30条乡土示范带建设。实施26条乡土特色农村清水砖示范生产线建设,年产能规模达到7.8亿块标砖。
四是宜居乡村示范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进入新阶段。全区有12个村列为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数量排在全国第五位。广西传统村落总量约有622个,已公布广西第三批传统村落名录199个,约有300个村落申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广西第一至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85亿元。第四批26个中国传统村落启动建设前期工作。编制《广西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总体规划》。初步完成13个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有39个中国传统村落获得中央补助资金1.17亿元。
五是开展村屯公共照明试点。全区1500个农村公共照明试点项目已开工1403个,开工率为93.53%;已完工1140个,完工率为76.0%。
(七)建筑产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建筑业发展稳步壮大。一是做大做强建筑业。我区优化市场环境、放开非国有投资项目招标的限制、支持鼓励企业提质升级,建立升级企业一对一服务制度、重点企业日常联系制度,扶持我区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预计2017年全区建筑业企业总产值达3800亿元以上,增速达10%左右。
二是推进建筑业改革发展。制定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完善建设工程担保制度,我厅鼓励建筑业企业采用建设工程保证保险,减轻建筑业企业的资金压力,防范和化解工程风险,得到住房城乡建设部的充分肯定,有关我区做法的报道登载在国务院网站上。目前,我区共保体各成员公司出单数量为1180件,累计保险金额达7.06亿元,累计保险费达754万元。推进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出台工程总承包试点发展指导意见等系列制度文件。全区房建市政工程领域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的试点项目累计达254个,项目投资为325亿元。我区成为全国第9个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省份,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加强招投标监管,印发4个相关规范性文件。全区实施电子化招投标的房建市政项目累计达3284个,14个设区市已全部具备电子化招标投标条件,有10个设区市实现了电子化招标投标常态化。完善工程建设现代化标准体系,加快完善工程定额编制,批准立项了28项地方标准及6项标准设计图集,逐步形成工程建设现代化标准体系。扎实推进BIM技术在我区的广泛应用,在香港举行的第三届国际BIM大奖赛中,广西有4个项目获奖。
三是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成立装配式建筑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装配式建筑专家委员会和发展促进会。发布8项相关装配式建筑标准,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建立。玉林市成为第一批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广西建工集团、玉林福泰建设公司成为全国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全区10个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7个装配式建筑项目稳步开工,激活了市场活力。
四是稳步提升建筑工程质量,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完善诚信体系建设,制定建筑业企业诚信综合评价办法,优化信息系统,录入诚信库的企业有7177家,发放诚信卡12.12万张,新入库项目1.58万个。2017年“开标刷卡”制度执行率达100%,“中标锁卡”制度执行率达90%以上。启动住宅工程质量满意度四年提升专项行动,开展质量安全提升试点,开展工程质量保险、建立工程质量评价体系、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后评估、勘察质量管理信息化、建筑师负责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双重预防机制等7项全国试点。实现对14个设区市及116个县(市、区)区开展建筑市场层级监督检查全覆盖,共抽查项目390个。共制定扬尘治理工作方案115个,建立各类监督管理机制、信息报送制度、执法联动机制285个,建立施工扬尘专项治理项目台账4751个,开展施工扬尘检查11926次,共检查项目7198个。开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立法工作。开展勘察设计大师评选及2017年度广西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评选活动,我区勘察设计行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做好南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等自治区重点工程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化解建筑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
(八)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步伐加快,墙材革新成效显著。
一是建筑节能深入推进。《广西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全面实施,全区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节能标准执行率分别保持在100%和98.7%,新建节能建筑面积约5800万平方米。我区5个自治区级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示范市县列入国家试点,5个自治区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县(区、镇)建设进展顺利。百色市等“1市2校3院”项目实施改造面积达到427万平方米。
二是绿色建筑持续发展。绿色建筑法规政策不断完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修订《绿色建筑设计规范》等地方性标准,编制发布《广西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要点等文件。绿色建筑推广步伐加快,全区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项目达到31个,建筑面积约343.7万平方米。
三是墙材革新扎实推进。新型墙材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城镇房屋建筑使用新型墙材比例超过90%,深入推进“禁实限粘”,完成“限粘”县城41个、“禁实”乡镇537个。推动装配式建筑融合新型墙材发展,重点推进南宁、桂林、梧州、贺州、来宾5个装配式墙板开发生产示范基地开工建设,产能规模达300万平方米,建成清水墙砖新型墙材试点示范生产线19条。
(九)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各项改革创新深化,城镇建设活力不断激活。
一是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投融资改革成效显著。住房城乡建设领域PPP项目示范引领成效明显。在全区PPP项目中,住房城乡建设领域PPP项目共有229个,项目个数占全区总数的一半左右,项目投资总额达1406.7亿元,投资总额占全区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以南宁市竹排江上游植物园段(那考河)流域治理PPP项目为代表的成功试点示范项目逐步起到了标杆引领作用,已成为全国水环境治理、海绵城市建设实施PPP模式的成功典范。贵港市获批成为全国重大市政工程领域中小城市开展PPP创新工作43个城市中全区唯一的国家级试点城市,贵港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一期)项目被列入全国44个重大市政工程领域重点PPP项目中全区唯一的项目,力争将其打造成为PPP项目的国家级精品案例。此外,我区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全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城镇基础设施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截至10月底,国家开发银行专项贷款合同额已达1202.64亿元,农业发展银行专项贷款审批额已达81.6亿元。
二是城管执法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自治区党委、政府正式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广西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推动《广西城市管理执法条例》列入2018年立法计划。自治区层面设立了城市管理监督局。推进市、县两级政府城市管理领域大部门制改革,全区有54个市县整合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城市管理执法等职能,实现城市管理执法机构综合设置;全区各市、县积极推进综合执法,有25个市县建立了相应的城市管理协调机制;加强队伍建设,2017年全区科级以上城市管理干部培训约1400人,落实城市管理执法部门持证上岗要求,推行柳州市执法全过程记录试点。印发《城市管理执法制式服装和标志标识供应管理办法》,指导城市管理执法制式服装换装工作。南宁、北流等15个市县整合形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执法一体化工作。三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推行审批智能化和审管信息系统一体化,打造24小时“不打烊”网上政府。调整完善自治区本级部门权责清单,优化行政权力运行流程,梳理报送第一批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及时取消和调整住房城乡建设行业行政许可事项,推进行政许可动态管理。2017年截至目前,我厅窗口共办理行政相对人咨询事项269项,共受理行政相对人办理行政审批事项12893项,共办结13505项,即办件现场办结率达100%,承诺件实际办理提速率达到45%以上,无一超时办结,群众满意率达100%。
四是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制度改革深入推进。配合开展乡镇“四所合一”机构改革调研及我区深化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第三方评估。印发《关于优化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核发流程缩短办证时间的通知》,农民建房办证周期由原来的接近100天缩短至20天左右。选择阳朔县作为试点,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农民建筑工匠自治管理试点的通知》,进一步探索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匠领建制、乡村规划师挂点制、风貌管控激励机制,乡村风貌管控得到较大提升。《广西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已进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立法审议程序。
第二篇: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9‟27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鄂办发[2009]43号)精神,有效治理工程建设领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工程建设领域市场交易行为和行政权力规范运行,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现结合我厅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集中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定,省委、省政府和省纪委高度重视,把它作为湖北促进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举措。切实有效地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十分重要和必要。
指导思想:坚持以中央和省一系列方针政策为指导,以2008年以来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项目为重点,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对照标准和要求进行全面排查。严肃查处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完善一批规章制度,强化监督管理,堵塞管理漏洞,着力解决城乡规划管理、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有关文件和规章制度在工程项目中不健全、不落实,履行 工程监理职责不到位,施工中擅自变更工程设计,质量检测弄虚作假,工程质量低劣,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以及行政监管薄弱等问题;着力解决房地产开发中违规变更规划和调整容积率等突出问题,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促进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科学发展。
工作目标:建立完善城乡规划、工程建设和管理法规制度体系,深化城乡规划、工程建设领域改革,规范建设市场行为和行政行为,使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明显减少,房地产开发规划审批环节腐败问题易发多发势头有效遏制,逐步实现权力行使安全、资金运用安全、项目建设安全、干部成长安全。
二、工作任务、主要措施和责任单位
(一)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
工作任务:积极配合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着重解决未批先建、违规审批等突出问题,促进项目规划和审批公开透明、依法实施。
主要措施:
1、加强对执行法定工程建设程序的监管。严格执行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合同备案、委托工程监理合同备案、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备案等法定工程建设程序,确保建设项目依法建设。
2、加强建筑节能评估审查。严格执行建筑节能相关制度,强化对建筑节能标准的监管。
3、健全重大项目决策制度。推行项目审批专家评议和论证制度、公示和听证制度、责任追究制度。
责任单位:厅城市规划处、村镇建设处、勘察设计与科技处,省建筑工程管理局
(二)规范招标投标活动
工作任务:积极配合招标投标活动的规范化、标准化,着重解决招标投标从业机构、人员的规范管理。
主要措施:
加强对招标投标活动各方主体和从业人员的规范管理。加强中介组织管理,规范招标代理行为。
责任单位:省建筑工程管理局
(三)规范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工作任务:着重解决违反法定权限和程序,擅自改变城乡规划、改变土地用途以及在房地产开发中违规调整容积率等突出问题。
主要措施:
1、严格落实省建设厅、省监察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房地产开发中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深入开展专项治理,进一步完善对相关违法违纪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
2、严格实施《城乡规划法》,完善配套法规制度。加强对城乡规划编制、修改、审批、实施的监督检查,进一步清理各 类规范性文件,完善《城乡规划法》相关配套法规制度,抓紧制定出台《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研究制定城乡规划公开公示制度及违反城乡规划行为分类及处罚量化标准。
3、加强对城乡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城乡规划管理的长效机制。继续深入开展全省城乡规划效能监察专项检查工作,不断完善规划公开、公示、听证和公众参与的程序和办法。研究制定监督检查和行政责任追究及受理投诉举报等相关制度。
责任单位:厅城市规划处、住宅与房地产业处、村镇建设处、监察室
(四)加强工程建设实施和工程质量的管理
工作任务:着重解决工程建设项目标后监管薄弱、擅自变更设计、不认真履行施工监理责任、建设质量低劣和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等突出问题,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
主要措施:
1、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的过程监管。推行职责明确、高效运作的劳务管理模式。积极推进项目标准化、精细化、规范化和扁平化管理。
2、加强对工程建设勘察、设计管理,规范设计变更。
3、加强对工程监理机构的管理,规范工程监理行为。
4、完善质量管理法规制度,明确质量标准,落实工程质量 领导责任制。
5、完善安全管理法规制度,落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细化安全措施,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责任单位:省建筑工程管理局,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总站,厅勘察设计与科技处
(五)推进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
工作任务:积极配合建立互联互通的工程建设领域诚信体系,着重解决工程建设信息公开不规范、搞“暗箱操作”,以及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信用缺失、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积极推进工程项目建设公开透明。
主要措施:
1、认真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推进工程建设重要信息公开,及时公布项目施工工程管理、合同履约情况、质量检查和竣工验收结果等相关建设信息。
2、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拓宽信息公开渠道,利用各种媒体,建立全省统一的工程建设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全省建设领域信息共建共享,并将相关信用信息逐步纳入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诚信系统。
3、完善工程建设领域信誉评价、项目考核、合同履约、黑名单等市场信用记录,整合全省各有关部门和行业信用信息资源,建立全省统一的综合性数据库。
4、建立健全失信惩戒制度和守信激励制度,严格市场准入和退出。
责任单位:省建筑工程管理局,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总站,省建设信息中心,厅办公室、城市建设处、监察室
三、工作步骤(一)动员部署阶段
成立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成立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德炳任组长,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占世良,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朱建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厅监察室、办公室、城市规划处、城市建设处、勘察设计与科技处、住宅与房地产业处和省建筑工程管理局、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总站、省建设信息中心主要负责人组成。厅机关党委副书记曲波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各市、州、直管市、林区建设主管部门要成立相应机构,负责本部门单位专项治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制定工作方案。厅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和工作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专项治理工作部署安排情况和相应领导机构、工作机构人员及工作联系电话、联系人等情况要在10月20日前报省厅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周密部署安排。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根据工作方案,制定工作计划,召开工作会议,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精 心组织实施。
(二)自查整改阶段
对照标准要求严格自查督查。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认真进行自查排查。重点督促2008年以来各级所有竣工和在建的以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项目,特别是扩大内需的上述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开展自查。自查工作按“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进行。自查时间截止至2009年12月底。各地要将自查排查情况于2010年1月底前书面报告厅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厅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将根据自查情况选择重点项目、重点环节进行督查。
认真整改解决突出问题。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和完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及时进行纠正。要按照所承担的任务内容,积极推动,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职责分工,切实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各环节的监管,创新监管方式,建立综合监管平台,健全各部门有效联动、密切监控的监督机制。要大力加强行政执法力度,认真查处违法违规案件。
(三)巩固提高阶段
认真开展“回头看”检查。对专项治理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搞形式、走过场,达不到规定进度和目标要求的,要按有关规定处理。加强长效机制建设。认真总结专项治理工作中创造的好经验,及时把比较成熟的措施和办法转化为规章制度;进一步提出需要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加强日常监管的工作措施,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做好总结验收。在专项治理工作临近结束时,各有关单位要对专项治理工作认真进行自我总结,市州要做好对所辖县市区工作进行复核检查,省厅在市州验收的基础上进行验收点评。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工作步骤总结好的的做法、成效、经验、问题和解决办法,及时报厅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保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健全责任机制,落实任务分工。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有关部门配合抓,形成专项治理工作合力。
(二)加强政策指导。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组织力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研究专项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政策界限,实施分类指导,破解工作难题。要抓住专项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找准症结,提出对策。要拓宽视野,创新思路,认真总结专项治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有效地推动专项治理工作。
(三)加强统筹协调。要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查办案件,解决突出问题。在专项治理工作中,要把排查问题、进行整改、加强监管、完善制度有机衔接起来,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风建设年和能力建设年活动、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以及加强日常监管结合起来,处理好各项工作的关系,确保专项治理实效。
(四)加强督促检查。厅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加大督查力度,督促工作落实。对治理工作迟缓的,要重点督查,促其整改;对拒不自查、掩盖问题或弄虚作假的,要严格实施责任追究。相关部门和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要及时报送省厅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三篇: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
设厅
文件
陕建发[2012]111号
关于继续深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
各设区市建设规划局(建委)、杨凌示范区规划建设局、西咸新区建设规划局、西安市市政公用局、西安市地铁办: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建质[2012]14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12]2号)要求,结合我省建筑安全生产实际,现就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各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政府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决策部署,积极组织宣传、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精神,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年”活动,自觉践行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把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置于重要地位,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实现安全与发展的统一。要指导督促建筑企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始终把安全作为企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全面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技能和素养,以安全发展促进企业健
康可持续发展。要深入推进建筑安全文化建设,大力宣传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关爱生命、安全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责任意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各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要求,督促建筑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施工企业建立完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保证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督促工程建设单位履行安全责任,确保工程合理工期、合理造价,并及时支付安全生产费用。督促监理企业熟练掌握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严格实施施工现场安全监理。要切实履行建筑安全监管职责,加大层级督查和现场检查力度,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定期通报生产安全事故情况,督办约谈工作不力的地区和企业负责人。对违法违纪、失职渎职的部门工作人员,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三、坚持预防为主,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各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预防理念,充分发挥制度和机制效能,强化事故预防。督促建筑企业加强监测监控和预报预警,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定期组织工程项目有关人员排查施工现场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并及时实施治理消除。督促工程建设单位积极协调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单位,并在资金、人员等方面积极配合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严肃认真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真正发现生产安全隐患,并切实督促企业认真整改。加强对重点工程的监管,特别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等,并强化对事故多发、易发的重点部位和环节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重大隐患治理挂牌督办制度,督促企业落实责任,积极防范和遏制事故发生,保障工程施工安全。
四、加强“两场”联动,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
各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推进建筑市场、施工现场联动的监管机制建设,进一步落实建筑工程招投标、资质资格审批、施工许可、现场作业等环节的安全监管责任。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执法机制,持续依法严厉打击建筑施工活动中的非法违法行为。积极开展以预防工地脚手架垮塌、起重机械倒塌、建筑坍塌和高处坠落事故为重点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工程招投标环节中的围标、串标、虚假招标行为,严厉打击转包、违法分包行为,严厉打击肢解发包、恶意压价、压缩合理工期的行为,严厉打击企业无资质证书或超越资质证书范围承接工程、从业人员无资格证书从事施工活动的行为,严厉打击不按强制性标准勘察设计、施工以及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行为,严厉打击不办理施工许可、质量监督等法定建设手续的行为。公开违法违规企业和人员的不良行为信息,引导工程建设单位选用信誉好、能力强、安全生产状况好的企业,促进建筑市场可持续健康发展。
五、加大执法力度,严肃认真查处安全事故
各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认真做好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了解核实并报送事故情况。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组织或参与事故调查处理
工作,提出事故处理意见或建议。依法严格追究事故责任企业和人员的责任,加大对企业资质和人员执业资格的处罚力度。严格执行事故查处督办制度,切实发挥事故警示教育作用,及时公布事故查处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六、注重安全基础,不断推进长效机制建设
各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夯实建筑安全生产基础。不断完善建筑安全生产法规,加强建筑安全科技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建筑安全科研投入,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及装备,强制淘汰落后安全技术及装备。着力推进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促进建筑企业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注重建筑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严格实施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上岗制度,提高施工现场农民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加强建筑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安全监管人员,保障工作经费来源,努力改善工作条件。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深入了解建筑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大力推进建筑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创新。
各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继续深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各项工作。要对本地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有关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并于2012年11月10日前书面(含电子版)上报我厅质量安全监管处。
联系电话:029-87290157
电子信箱:ybq@shaanxijs.gov.cn
第四篇: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辽住建[2010]180号
关于开展2010年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
各市建委、局,省直有关部门,厅直属各单位:
根据《关于印发2010年全省职称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辽人社[2010]101号)精神,经商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同意,现将2010年全省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评审范围
凡在我省从事建设工程专业技术工作,并与单位确立了人事、劳动关系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受户籍、所有制、身份、档案等限制,只要符合条件,均可申报参加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
二、评审专业及评审标准
省建设工程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委会共开设16个评审专业,分别为:建筑学、城市规划、建筑装饰、城市景观与风景园林、结构工程、道路桥隧、工程地质、给排水、采暖通风、建筑电气、建筑机械、工程概预算、建筑施工、建筑设备安装、煤气热力、建设管理。
2010年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按照《关于印发〈辽宁省建设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的通知》(辽建发[2007]37号)及其他有关职称文件进行。
三、相关政策
1、继续对民营企业未评过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一步到位评审政策,只要满足相应级别学历和工作年限要求,并符合相应级别评审标准条件者,即可直接申报参加相应级别的职称评审。申报人员的工作业绩、成果、论文等主要以近5年内取得的为依据。
直接申报高级工程师资格评审者,须博士毕业满2年,或硕士毕业满7年,或本科毕业满10年;
直接申报工程师资格评审者,须硕士毕业满2年,或本科毕业满5年,或大专毕业满7年;直接申报助理工程师资格评审者,须本科毕业满1年,或大专毕业满3年,或中专毕业满5年。
2、获国家发明奖、科学技术奖、星火奖三等奖以上,或省部级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奖、星火奖二等奖以上的主要完成人,可不受学历、资历和原有职称限制,直接申报高级工程师资格
评审。
3、申报人员所提供的获奖证书,应为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奖励项目,否则无效。集体奖励项目须提供个人参与项目程度的原始材料及相关证明。
4、申报人员所提交的论文,应为国家或省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批准并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论文。对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提交的论文数量不做限制性要求,技术创新报告、发明专利、研发项目、工艺方案、技术鉴定报告、项目可行性方案、行业标准等均可替代论文。
5、职称外语政策仍按照《关于完善职称外语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辽人发[2007]11号)执行。申报高级工程师资格评审者,职称外语考试须A级合格。符合免试条件的,须提供免试证明。申报工程师、助理工程师资格评审者,职称外语不作为必备条件。对按规定可免参加职称外语考试但仍取得外语合格证书者,在评审时将赋予一定的量化分值。
6、申报高级工程师资格评审者,须取得省计算机应用能力高级证书或参加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两个模块考试合格。申报工程师、助理工程师资格评审须取得省计算机应用能力中、初级证书或参加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一个模块考试合格。符合免试条件的,须提供免试证明。
7、原已取得乡镇企业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凡满足现行职称评审标准条件者,可按原专业同级转评,取得新的专业技术资格。
8、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以及公务员身份不变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国家没有政策规定的情况下,不得参加职称评审。
9、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工作变动等原因,现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与原职称系列发生变化时,须按新的工作岗位重新进行职称评审。专业相近的,可直接申报参加上一级别职称评审。专业不相近的,须重新评审同一级别职称。
四、组卷要求
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材料分为主卷和副卷两部分。
(一)主卷装订材料按顺序进行装订
1、《辽宁省专业技术资格报评推荐表》(一式两份,装订一份,不装订一份)。破格申报人员另须填报《辽宁省破格评定人员审核表》(见附件1,一式两份,装订一份,不装订一份)。
2、学历资历证件。包括学历证书、学位证书、专业技术职称证书、继续教育证书、外语合格证书、计算机合格证书等的复印件。外语、计算机免试人员另须提交本人身份证复印件等相关证明。
3、业绩成果材料。包括取得本级专业技术资格以后所获得的业务奖励证书、科研成果证书、所完成工程项目的原始材料、经济效益(财务)证明等的复印件。证书上未标注个人姓名的集体奖励证书,须提供充分的个人参与项目的原始材料,并在个人姓名处作出明显标记。申报人员应选择3—5个规模较大、级别较高、最能代表个人水平的项目进行填报。组卷时要按《辽宁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定表》第三项“主要专业技术工作业绩”填报项目的顺序进行装订(图纸等较厚的工作业绩原始材料可另外单独装订)。
4、主要论文著作。包括论文、著作、译著、教材、获奖论文证书、技术标准或技术报告等的复印件(复印件应有刊物的封面、刊号、目录和论文内容)。
5、其它材料。包括《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2007至2009年,每年1份)、国家机关分流人员人事和工资调转手续、其它有关材料复印件等。
(二)主卷不装订材料
1、《辽宁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定表》(贴好照片,一式三份,不准复印,将申报人身份证号码写在首页右上方)。
2、《辽宁省专业技术资格报评推荐表》。
3、《辽宁省破格评定人员审核表》(正常晋升人员除外)。
4、省直各部门、各市建委《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人员报卷汇总表》(见附件2,一式一份)。
5、申报人一寸免冠彩色照片1张(可贴在评定表首页左上方,用于办理职称证书)。
(三)副卷材料
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职称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继续教育证书、获奖证书、外语合格证、计算机合格证、论文、著作、有关证明材料、工作业绩原始材料等原件均装入副卷袋内。如装不下,可另外增加材料袋,并请作好标注。
五、申报程序
各市申报人员须经单位推荐、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建委初审。市建委初审后统一报市政府人事部门审查,审查合格的,再由市建委按规定时间统一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直各单位申报人员,经单位推荐、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直接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无主管部门的申报人员,可由省、市人才中心代理审核。实行一次性报卷,不得补报。未经以上报送及审核程序的材料,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评委会不予受理。
六、报卷时间、地点
报卷时间安排如下:
7月5日: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
7月6日:丹东市、锦州市、营口市
7月7日:阜新市、辽阳市、铁岭市
7月8日:朝阳市、盘锦市、葫芦岛市
7月9日:省直单位及其他人员。
请严格按规定时间将评审材料报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过期不予受理。
报卷地点: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执业资格注册中心;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三好街93号金源大厦六楼(沈阳人民广播电台南100米),电话:024-23974387。
七、其他事项
1、申报人员学历和任职资历计算到2010年12月31日。
2、各市、各单位要对申报人员严格把关,经公示无异议的,方能推荐上报。
3、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进行资格复审后准予提交参加高级工程师评审的人员,须参加答辩。答辩时间初定2010年8月中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答辩地点: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南大街88号)。
4、本文件已在辽宁建设信息网(网址:)上发布,相关表格请登陆网站下载。评审通过人员,也将在该网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10天。
5、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职称办电话:024-23448627;联系人:王莉、黄宪卓
6、未尽事宜,按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有关规定执行。
附件1:辽宁省破格评定人员审核表
附件2: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人员报卷汇总表
二〇一〇年五月十二日
第五篇:湖北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和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湖北省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等有关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厅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厅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厅直单位,在依法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和提供公开服务过程中,依法向社会公众以及管理、服务对象公开相关政府信息的活动。
第三条 本细则所称的“政府信息”,是指厅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第四条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遵循“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坚持“一事一审,先审查、后发布,谁公开、谁负责”的原则,应做到“合法、真实、便民、及时”。
第五条
政府信息公开属性认定和保密审查工作实行源头管理,与公文运转、信息发布程序同步实施。各类信息形成前,按照“谁制作、谁公开、谁负责保密审查”的原则,由主办处室(单位)在提交办公室审核的同时,就是否公开、公开的范围、公开的形式等提出初步意见,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保密审查。未经保密审查的政府信息不得公开。所有以厅名义发文的文件,在拟稿环节必须标注公开属性,即标注“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中的一项。不予公开的,应当说明理由。文件正式印发时,应标注信息公开类别。
一般信息由办公室审核确认;规范性文件和重要的业务信息经办公室审核后,报厅分管领导审定;涉及敏感问题或者重大事项的信息,应当经厅务会议研究决定。如有必要,由厅办公室上报省保密局和住建部进行认定。
第六条 保密审查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涉及国家秘密的事项和内容一律不得公开;
(二)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不明确的事项,应报有确定权限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三)涉及业务工作的,要听取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
(四)遇有可能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拟公开事项,要与有关部门协调会商;
(五)对密码电报、标有密级的文件等属于国家秘密且尚未解密的政府信息,一律不得公开。密码电报确需公开的,经发电单位批准和保密审查后只公开电报内容,不得公开报头等电报格式。
第二章 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
第七条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厅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实施。领导小组组长由厅主要领导担任,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厅机关各处室、厅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厅办公室。
第八条 厅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研究部署、指导推进、协调监督全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审定相关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研究解决信息公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九条 厅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厅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拟定政府信息公开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相应工作机制,组织编制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主动公开基本目录;
(二)组织协调各处室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三)受理、分办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四)负责厅政府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核和依申请公开答复文书的审核;
(五)督促、检查厅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决定事项的落实情况,推动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范运行;
(六)承担厅政务公开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第十条
厅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具体职责为:
(一)信息中心负责厅门户网站的技术保障,收集、编辑、发布、更新各类政府信息,在厅办公室的指导下,编制、发布厅政府信息公开报告;
(二)厅法规处负责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答复的合法性审查,协调、配合相关处室、单位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引起的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
(三)各处室负责职责范围内政府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办理因政府信息公开引起的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各厅直单位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第三章 公开内容与范围
第十一条 厅机关主动公开下列政府信息:
(一)机构职能类:厅机关机构设置、机构职能、领导分工、权责清单、人事任免、公务员招考录用等(责任单位:办公室、法规处、人事处);
(二)规范性文件:厅机关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及其解读,包括业务文件和政策解读等(责任单位:法规处、文件的起草牵头处室、单位);
(三)规划和计划类: 1.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责任单位:规划处);
2.厅机关组织编制的省内跨行政区域规划(责任单位:规划处);
3.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中、长期专项规划(责任单位:计财处、行业主管处室和单位);
4.计划:厅机关制定的各行业工作要点或工作计划(责任单位:行业主管处室、单位)。
(四)行政执法监督类:
1.厅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任单位:行业主管处室、单位);
2.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业普法的有关制度规定(责任单位:行业主管处室和单位、法规处);
(五)行政许可类:
1.行政许可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办理机构及其地址和联系方式、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申请表格或者示范文本、审批结果(责任单位:审批办、注册中心及相关行业主管处室、单位);
2.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目录、依据、标准(责任单位:行业主管处室和单位)。
(六)其他:
1.厅工作总结(责任单位:办公室); 2.厅机关财政资金信息,包括部门预算、决算,三公经费、专项资金分配使用情况,政府采购、招标采购、集中采购、招标公告、中标公告等(责任单位:计财处);
3.依法应当公开的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相关统计数据信息(责任单位:计财处、行业主管处室和单位);
4.各类评比、表彰结果(责任单位:评比、表彰的组织处室和单位);
5.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公开的其他住房城乡建设信息(责任单位:各处室、单位)。
第十二条
除本细则第十一条规定的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可向本厅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
第十三条 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文件规定不得公开的政府信息,不予公开。
第十四条 对主要内容需要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但其中部分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应经法定程序解密并删除涉密内容后,可以予以公开。
虽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但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政府信息,可以予以公开。
第四章 主动公开方式、时限和要求 第十五条 属主动公开范围内的政府信息,各处室、单位应当在该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规章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六条 对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信息,应当根据信息的内容和特点,采用下列一种或多种方式予以公开:
(一)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门户网站;
(二)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气会或者其他相关会议;
(三)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
(四)公告栏、公开栏、电子屏幕、触摸屏等;
(五)政务公开指南或办事指南;
(六)其他便于公众获取信息的方式。
第十七条 信息中心和厅直单位的网站管理部门要建立政府信息发布登记制度。在门户网站上发布政府信息,承办单位应向网站管理部门提供保密审查机构的审查意见和单位负责同志的审批意见。网站管理部门要做好相应记录备查。
第五章 依申请公开信息的办理程序和要求
第十八条 厅“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窗口”(以下简称窗口)设在厅政务服务大厅,并由专人负责。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下简称“申请人”)根据本细则第十二条申请 获取政府信息时,可以在窗口当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人采用书面形式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提出,由窗口代为填写),也可采用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书面形式提出。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
(二)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内容描述;
(三)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形式要求。
申请人申请提供与其自身相关的政府信息时,应当出示有效身份证件或者证明文件。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的电子文本格式可在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门户网站下载,以方便申请人提出申请。
第十九条
厅办公室负责受理申请人的申请。窗口接到申请后,应在当日内将申请送厅办公室办理。
第二十条
厅办公室接到申请后,应及时提出拟办意见送分管厅领导批示,并在2个工作日内交相关处室、单位办理。
第二十一条
承办处室、单位应根据相关规定,对申请提出办理意见,经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厅法规处合法性审查、厅办公室审核、分管厅领导审签后,于收到申请后13个工作日内答复申请人。
第二十二条
承办处室、单位要在规定期限内作出答 复。因正当原因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答复或者提供信息的,经分管厅领导同意,可以将答复或者提供信息的期限适当延长,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15个工作日。
申请人补正信息或调整申请的时间不计算在规定期限内。
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第三方权益的,征求第三方意见所需的时间不计算在规定期限内。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法定事由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答复的,期限中止,障碍消除后恢复计算。
第二十三条
申请处理:
(一)收到申请后,承办处室、单位要对申请内容进行审查,对申请内容不明确的,要书面告知申请人作出更改、补充;
(二)对属于本机关掌握的政府信息,并明确可以依申请公开的,应在办理期限内书面答复申请人;
(三)申请获取的信息如果属于本机关已经主动公开的,应书面告知申请人获得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四)对不属于本机关掌握的信息,应及时书面告知申请人。如果知晓掌握该信息的其他机关,告知申请人联系办法;
(五)属于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应书面告知申请人不 予公开的理由;
(六)申请公开的信息中含有不应当公开的内容,但是能够作区分处理的,应向申请人提供可以公开的信息内容;
(七)申请公开的信息不存在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
(八)同一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重复向本机关申请公开同一信息,已经作出答复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不再重复受理。
第二十四条
申请公开的信息涉及第三方合法权益的,应书面征求相关权利人意见;第三方不同意公开的,不予公开。但是,经承办处室、单位提请厅务会议研究决定,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公开,并将决定公开的内容和理由书面通知第三方。
第二十五条
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应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予以提供;无法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提供的,可以通过安排申请人查阅相关资料、提供复制件或者其他适当形式提供。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应按该信息存在的实际状态提供,一般不承担为申请人汇总、加工或重新制作政府信息,以及向其他行政机关和申请人搜集信息的义务。
第二十六条
政府信息已移交省档案馆的,依照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和处理
第二十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
第二十八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厅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九条
每年对不予公开的信息以及依申请公开较为集中的信息进行全面自查,发现应公开未公开的信息应当公开,可转为主动公开的应当主动公开。
第三十条
厅办公室组织信息中心每年对各处室、单位信息主动公开情况一次总结通报。厅人事处要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绩效考评体系,所占分值权重不低于4%。
第三十一条
厅机关各处室、单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和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厅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给予批评教育并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
(二)厅门户网站信息公开对应栏目空白或未按时间节点更新的,依申请公开承办超时或不愿办理的;
(三)违反规定收取费用的;
(四)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的;
(五)公开不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的;
(六)违反信息公开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的。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
第七章 附则
本细则由厅办公室负责解释。本细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