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管局全面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工作总结
城管局全面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工作总结
根据《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社会体制改革专项小组2014年重点改革任务》(新改组2014]5号)文件要求,我局对照下达的社会体制改革目标,认真落实工作任务,现将2014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1、深入推进“三无院落”整治
按照目标任务,我局今年需完成73个院落硬件设施建设。其中试点院落6个,于3月8日进场施工,5月30日前完工。(外东街129号、惠安路20号、华林街145号、西仓街61号、复兴街9号和武阳东路172号)。
目前已完成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共69个院落的治理,最后一批4个院落正在抓紧施工。项目总投资约1000万元,截止目前总投资820万元(合同价),实际完成投资约750万元。
2、全力推进城市管理机制改革
抓好市容秩序整治。坚持集中整治和常态管理相结合,加强错时整治,联合执法,夜间执法,有序疏导,规范摊点管理,取缔违章占道,实现全时段无缝管理,有效维护了城市市容秩序,共组织专项集中整治行动130余次,开展联合执法37次,未发生一起执法纠纷。抓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我局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认真落实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坚持24小时值班制,及时发现各类城市管理问题并及时派遣处置,目前任务派遣率达到100%,处置率达到68%左右,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2014年在已完成8个镇乡拓展的基础上,开展了数字城管系统向新平镇、永商镇、花桥镇、文井乡等4个镇乡场镇的拓展,并已完成相关数据联网测试,12月底建成后我县将在全市二、三圈层率先实现数字城管镇乡全覆盖。
二、明年工作计划
1、继续实施社区老旧院落升级改造。计划对约30个“三无”院落实施硬件改造。
2、强化法治城管,践行群众路线。进一步加强法治城管建设,强化效能监察,推进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和行政处罚网上公开办理,增强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完善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制度,及时解决城市管理方面的社会诉求,提高群众满意度,切实转变政风行风,以实际行动长期践行群众路线。
3、推进智慧城管建设。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全面提升系统运行效能,提高业务协调和处置能力,促进案件高效处置。拓展系统功能,综合利用信息资源,推进“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县城管局坚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县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县“1551”总体发展思路,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按照新初书记对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智慧化”的新要求和年初先义书记慰问城管一线干部职工时的讲话精神,践行“大城市、细管理”理念,凝心聚力,用心工作,用改革创新方式推进城市管理“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环境卫生洁净、市容秩序规范、市政设施完好、城市立面清爽”,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落实精细化要求,抓好城市日常管理
1、加强城市常态管理。一是强化环卫作业监督。加强对环卫公司的日常监管和考核,每日完成市政道路环卫作业270万平方米和垃圾清运180余吨,及时维护环卫设施,确保城市道路干净和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城区道路坚持晴天每日3次洒水降尘,每周冲洗3-4次,人行道每月冲洗4次,并及时冲洗各类突发性污染;二是市容秩序常抓不懈。坚持集中整治和常态管理相结合,加强错时整治、联合执法,夜间执法,有序疏导,实现全时段无缝管理。半年组织专项整治行动20余次,有力维护了城市市容秩序;三是及时维护市政设施。严格落实养护标准和技术规范,完成城区及园区范围内道路维护3000余处,路灯维修2500余盏,确保市政设施完好率达到95%以上,路灯及光彩设施亮灯率达98%以上,绿化管护做到了及时修剪、补植、防虫,确保“草青、树绿”。四是抓好问题发现和处理。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认真落实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坚持24小时值班制,通过天网和监督员及时发现各类城市管理问题并及时派遣处置,目前任务派遣率达到100%,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五是扬尘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认真落实扬尘治理“预警、巡查、快处”应急机制,扎实推进“三大工程”,加强“三大工地”监管,开展运渣车辆联合专项整治,严格推行建筑垃圾全密闭运输和公司化运营管理,加大道路、绿化冲洗降尘力度,对全县扬尘治理工作坚持每月考核通报。共覆盖或清除裸土、建渣6350平方米,绿化带提挡降土4800米,道路硬化5500平方米,开展联合整治30余次,检查工地520处次,查处工地污染9件,改装建渣运输车69辆,出动冲洗车辆3780余车次,冲洗用水37800余吨。全县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六是国有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坚持以“提升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秩序”为工作重点,加大对国有市场环境卫生和经营秩序的监管力度,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所属国有市场无一起消防和食品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2、抓好生活垃圾处理。一是加快推进农垃分类收运处置达标。在2013年完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覆盖率100%的基础上,今年以来全域推广兴义镇不二果园子社区模式,已配置户分类垃圾筐55000余个、大垃圾袋4万余个,投放分类果屑箱400组、分类三轮车156余辆,同时健全了三级废旧资源回收网络,配套建设镇级再生资源回收站12个,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点188个,形成了三位一体循环回收体系,力争2014年分类收集覆盖率达80%以上。二是加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监管。加强对生活垃圾处理厂的日常巡查监管,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目前处理厂每日处理垃圾量为330吨左右,运行处置情况良好,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有关标准要求。三是强化餐厨垃圾收运和无害化处置。目前,我县餐厨垃圾收运范围已覆盖主城区内大中型餐饮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学校食堂及部分镇乡的主要餐饮企业约160余家。我局强化日常监管,确保现有收运范围内的餐厨垃圾应收尽收,加快餐厨垃圾资源循环利用。目前日收运餐厨垃圾约18余吨,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
二、有序推进项目工程,加快落实优城战略
1、老君山登山步道天社山公墓旁公厕建设、新贸市场公厕改造。登山步道公厕建设项目投资约37万元,于2014年4月14日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主体施工,正在进行设施安装,将于6月底投入使用。新贸市场公厕将于下半年实施改造。
2、太升西街、华林街、岳巷路等三条中小街道人行道改造。该项目计划投资95万元,目前正在进行项目招标工作。
3、城区“三无院落”硬件整治。已完成了外东街129#院落整治,取得了满意效果。目前正在抓紧实施西仓街61#、惠安路20#、华林街145#、武阳东路172#、复兴街9#5个院落整治,总投资近200万元,预计6月份全部完成。
4、张大公馆路灯安装工程。总投资150万元,已完成前期相关准备工作,目前正在进行招标工作,预计将于7月初同林盘道路改造同步实施。
5、牵头新邛路风貌改造工程。该项目总投资约200万元,已通过县委财经领导小组会审定,目前正在积极准备报县规委会预审。
6、数字化向镇乡拓展项目。计划投资40万元,上半年已完成了4个镇乡(新平镇、永商镇、花桥镇、文井乡)的数字化拓展招标工作,目前正在抓紧进行基础数据普查,项目建成后我县将实现数字城管全覆盖目标。
三、深入推进环境治理,助推全县生态提升
一是牵头抓好治理工作。大力推进环境治理规范化、管理标准都市化;坚持每2个月一次的第三方测评;坚持日常督查,强化问题管理和效能督办,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水平。二是专项整治成效明显。督促指导相关部门、镇乡以专项整治为抓手,深化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扎实开展群众关心关注的雾霾污染、河渠黑臭、交通拥堵、市容脏乱等“城市病”专项整治,不断改善全县域环境质量。二是示范创建顺利推进。扎实开展省级环境优美镇和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以点带面推动镇村“四化”达标。4月22日,市治理办牵头对我县金华镇创建2013年度省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优美示范镇”和红岩村、东华村、李柏村、方兴社区创建“美丽乡村”工作进行了考核。今年,我县还推荐了兴义镇岷江社村、邓双镇文山村、花桥镇马王村、永商镇烽火村、普兴镇山河村为2014年度“美丽乡村”示范村庄,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三、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局将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接地气、转作风、解民忧,进一步落实“大城市、细管理”要求,凝心聚力,用心工作,进一步提升城乡管理水平,巩固省级环境优美示XX县成果,争创“全省一流、全市领先”的工作业绩,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一要解决群众诉求,改进政风行风。进一步强化效能监察,提升服务质量,推进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强化教育监督,切实转变作风。听取社会各界对城管工作的意见建议,积极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及时解决环境卫生、市容秩序、扬尘治理、人力三轮车等方面社会诉求,提高群众满意度,切实转变政风行风。
二要加大治理力度,提升城乡环境。认真落实省市“依法治理、持续治理、常态治理”工作要求,不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品质。一是深化全民发动,全面实施环境治理“村民自治”、“居民自治”。二是坚持常态长效抓好城市日常管理,进一步优化环卫和市容秩序,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三是强化“城市病”等专项整治,巩固“七乱”治理成果。四是加快推进省级环境优美示范镇和美丽乡村示范创建。五是坚持监督检查和目标考核相结合,促进环境治理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三要推进民生工程,优化城市功能。加快实施中小街道人行道改造、张大公馆林盘路灯安装、天社山公墓旁登山步道公厕建设和新贸市场公厕升级改造。大力开展入城通道治理,重点抓好新邛路沿线市政设施、景观绿化、立面整治工作。完成太康市场一期工程,抓好二期前期储备。加快推进城区院落整治工程,完成73个“三无”院落的硬件设施建设,突出文化品味,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鲜明的人居环境。邛崃工商局在xx市委、政府和xx市工商局的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xx市“五大兴市战略”和邛崃“363工作计划”,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深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和依靠群众,创新服务,强化监管,为促进邛崃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强化干部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和精气神呈现昂扬向上的新貌。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通过学习、宣传和培训、测试,统一了广大干部思想认识,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确保精神实质入脑入心和全覆盖。二是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通过改进办文、办公、办会和办事程序和要求,制定六条规定,改进文风会风和工作作风,进一步严明工作纪律和车辆安全管理。三是认真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企业和广大个体工商户,召开各类座谈会7次,干部谈话35人次,收回调查问卷132份。走访企业14家,个体工商户100余户,广泛地听取了干部群众和企业工商户、部分党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扎实开展“三比三学”活动、专题讨论和“五个找”大讨论活动,对照“四风”表现的22种情况,逐项剖析,归纳总结了12种表现。立足边学边改,严格正风肃纪,认真撰写调研报告,精心组织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努力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落到实处和具体行动上,实现党委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清正、清廉和清明。四是大力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积极探索“三早一督导”预警机制,全方位多渠道收集研判信息,努力做到问题苗头“早发现”;加强教育引导,努力做到问题苗头“早提醒”;加强督促检查,努力做到问题现象“早纠正”;从规范着装和言行细节入手,认真开展公务督导,从细微处抓好干部执行纪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努力提升队伍精气神,塑造邛崃工商新形象。截止目前,干部纪检监察信访举报为零,未出现违纪情况。在6月份市政协组织的民主评议部门工作中,邛崃工商工作满意率达到98.3%,受到市政协肯定。五是先后组织近百名党员干部深入南宝乡秋园村、龙洞村、金甲村、木梯村深入开展“挂、包、帮”活动。特别是在“4.20”抗震救灾和7月份防汛救灾期间,及时派驻工作组,深入帮扶村和联系点,与24户困难群众结对联系帮扶,投入帮扶资金1万余元,发动爱心人士为困难学子提供助学金1.1万元,积极扶持困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走上致富兴村发展道路。六是加强宣传展示,着力营造良好的工商服务新形象。结合各个时期开展的教育活动及工商所等级评定和规范化建设,充分利用工商所硬件展示和网络媒体、报刊杂志、标语、led显示、政务微博及文明志愿者服务平台,深入企业和广大个体工商户,加强对内对外宣传和展示,共组织开展宣传活动30余次,对外发布各类信息计800余条,撰写心得体会150余篇,调研文章20余篇,为全局干部学习、工作、生活营造了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浓厚氛围和工作环境。
二、强化创新服务,助力邛崃稳步推进灾后重建和实现跨越发展 2013年,邛崃工商局积极支持经济发展和农村产权改革,从放宽市场准入、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开展动产抵押、股权出质、股权出资和债转股的登记,创新服务等方面,深化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效能,开辟“绿色通道”,服务重大投资项目办理事宜,有力地促进了邛崃经济繁荣健康和平稳发展。一是开展“一站式”服务和“管家式”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开展企业走访和回访,为xx市新威能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核定为“能源项目筹建、能源项目投资、热力技术咨询服务”等,使该企业顺利贷款1000万元。为四川新迪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现场办公,及时解决企业经营范围及实收资本到位问题,该企业经营范围变更为”医药化工原料生产销售(不含化危品及易制毒品)等,为企业解决了实际困难和问题。二是继续支持原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改制重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采取预约服务、专人指导、绿色通道、延时服务等措施,依法引导企业规范改制,共帮助四川省古川酒厂等20余家企业顺利组建登记并提供跟踪服务,受到企业好评。三是制定优惠扶持措施,放宽登记准入条件。依据市局相关文件,制定了优惠扶持措施,严格落实市产业转移园区工业投资项目相关政策,放宽登记准入条件,积极扶持园区企业做大做强,已办理工业园区企业登记200余户。四是加大新型融资方式的推进力度,扩大农村有效抵押登记范围。共办理动产抵押278户,股权出质73户,出质金额,担保金额25.67亿元,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宽融资渠道探索出了新的路径,共计办理农民专业合作社154户。五是加强市场准入管理,促进市场主体繁荣。全年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620户,私营企业229户,注册资本7.77亿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加4%、16%、18%,反映了xx市场经济主体活跃,有力地助推了邛崃就业创业和经济发展。全年共年检企业户,个体工商户户,注销企业户,个体工商户户,清吊企业户,个体工商户户。新增核发食品流通许可证275份,其中,食品经营企业49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户,个体工商户225户。变更食品流通许可证登记26户,延续登记64户。
三、强化培育指导,努力振兴邛崃品牌发展战略
通过一对一地培育指导,向四川省工商局推荐上报了4件四川省著名商标的申请认定,向xx市工商局推荐上报3件xx市著名商标的申请认定,指导4家企业开展xx市著名商标的复审申请。完成了xx市品牌发展目标统计,对全市35家持有“中国驰名商标”及省、市著名商标企业的调查和数据统计,完成了对全市2012年度的品牌结构调查统计,按照省局要求开展了“商标战略进园区”活动和实施“个十百千”工程商标培育统计。建立推进品牌战略联席会议长效机制,帮助四川省文君茶业有限公司的“文君”商标和四川省古川酒业有限公司的“古川”商标争创“中国驰名商标”。按照xx市委政府工作安排部署,与xx市委目督办、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等相关部门多次研究,按照《商标法》要求,经过大量搜索、筛选,最终确定“古蜀邛丝路”、“丝路首城”、“丝路农庄”、“丝路邛窑”等商标在不同的商标类别上注册了32件商标,并于9月23日正式将32件商标的注册申请资料上报了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
四、强化市场监管,着力营造邛崃良好市场经济秩序
结合“红盾春雷百日行动”、“食品安全专项行动”和“百日安全生产专项行动”等,通过强化宣传、指导、监管和行政执法,有力地维护了邛崃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确保了经济繁荣和跨越发展。8月份,邛崃工商局被市局评为“红盾春雷行动”先进集体,3名同志获市局表彰为先进个人。一是大力加强市场监管。共计开展校园周边环境、农资市场、化危品市场、中介市场、广告市场、节日市场、烟花爆竹、黑网吧、文化娱乐场所、食品安全、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专项整治计50余次,商品质量监测29个批次,食品快检筛查2129个样品,共检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计9800余户次,规范经营户计230余户次,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计30余份,立案查处共查处了产品质量、不正当竞争、无照经营、企业登记、商标广告等各类案件72件,其中一般程序案件50件,当场处罚22件,罚没金额115万元。目前,已完成西街市场、东虹农副产品配送中心2个市场的29户猪肉、蔬菜经营户流通追溯体系建设信息采集补录,完成了西街市场的网络布线工程。二是大力开展抗震救灾和防汛救灾市场监管,确保灾后重建有序进行。芦山地震发生后,全局干部立即停止双休,坚守岗位,认真履职尽责;局领导带队,分片区组织第一时间查看灾情,慰问受灾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组织党员服务队深入南宝乡帮扶点实地了解灾情,慰问受灾群众;组织执法人员重点加强了对食品、建材、钢材、木材等灾后重建所需物资以及帐篷、口罩、防寒衣物、棉被等救灾物品的监管,防止不法分子欺行霸市、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对赈灾物资中转站所接收捐赠食品进行认真查验,严防过期、霉变食品进入灾区;受理处理涉及灾后重建的消费纠纷5件,处理率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100元,有效确保了灾后重建工作顺利进行。三是大力开展农贸市场环境综合治理。制定并印发《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两次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目督办及9个重点农贸市场开办方负责人召开治理工作会,将工作目标和责任进行分解落实,督促指导城南小区市场、文星市场(文水路市场)、南河市场完成了升级改造工作。五是从严规范无证无照经营行为。通过各所和镇乡摸底统计,全市约有无证无照经营1329户,其中无需前置许可的801户,需前置许可的528户,截止目前督促办照693户,其中无需前置许可的485户,需前置许可的208户。六是大力开展合同指导和信用监管。对已获得“守合同重信用”称号的31家企业开展上门服务,帮助企业顺利通过“守重企业”的复查考评。深入到“四川文井茶业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指导其建立合同管理机构,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健全合同管理档案,增强企业的合同履约意识,提高企业的信誉度。目前已有12家a级、16家aa级、3家省级“守重企业”及4家新申报企业的相关资料上报xx市企业诚信促进会复查考评。
五、强化消费维权,着力维护民生和社会稳定
一是扎实开展消费维权宣传活动。结合“让消费者更有力量”年度主题,扎实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宣传活动、“12.4”法制宣传日活动和食品安全宣传周、百日安全宣传活动,深入开展消费维权“五进”活动,先后开展消费宣传进机关活动39次,进乡村活动193次,进社区活动351次,进学校316次,进企业活动1319次,进商场超市和集贸市场活动1953次,进网络活动40余次,举办各类培训和各层次培训60余次,受训经营主体达1000余人次,举办和参加各级各类宣传活动15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266人次,发放宣传资料万余份,悬挂宣传横幅、条幅计20余条,宣传教育覆盖全市各个乡镇和城区,有效提高了经营者自律意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二是以效能建设为抓手,12315工作质量再上台阶。通过制定并实施《xx市邛崃工商局12315消费申诉回访与通报制度》,消费者申诉处理率和满意率逐步提升,12315热线进一步畅通,通话率进一步提高,语音自动留言量不断增长。截止目前,共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212件,同比增长11%,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7.1万元。三是行政指导效果进一步显现。改进监管方式,强化行政指导,促进新型消费市场健康发展,提高经营者自律意识,自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组织参加市局举办的3期大型消费维权和商品质量管理培训班,有效促进了基层消费维权和商品质量管理工作,得到企业的广泛好评。四是快速维权机制进一步深化。深入开展12315“五进”活动,新设立“12315维权服务站”10个;开展12315维权服务站行政指导和专题培训4次,提升了“消费维权服务站”的消费纠纷和解率。五是积极开展矛盾纠纷调解。调解过程中坚持早排查、抓苗头,严防矛盾纠纷激化,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企业、化解在景区、化解在社区、化解在学校等。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坚持领导值班制和包案制,对群众的来信来访,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及时移交相关责任科、室、所限时解决,同时,建立起同公检法部门、各镇乡人民政府、各个社区的联动协调机制,对不愿进行行政调解或未达成协议的,积极引导当事人走司法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力求矛盾纠纷化解在工商部门职能范围内,有效避免群体性事件发生。共开展消费矛盾纠纷调解达40余次,处理来信来访和转办件计19件,调解率或处理率100%,群众满意率100%。
第二篇:九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九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广东要加强社会建设,必须破除阻碍社会建设的体制机构障碍,激发全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这就需要像当年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一样的气魄和胸怀,推进和深化社会管理体制相关领域的改革,强化政府社会建设职能,创新社会管理运行机构,为社会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一)强化政府社会建设职能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必须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机构入手。这主要是加大向社会简政放权力度,将原来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一些职能转移到社会组织和其他机构承担,推动“万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
第一,加大对社会简政放权力度。深入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制订并公布各级政府转移社会服务于管理事项目录,依法将行业管理与协调、社会微观事物服务与管理、技术与管理、技术和市场服务等职能转移给具有资质条件的社会组织。第二,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政府率先重点在公益服务类、工商经济类、学术联谊类、咨询经纪类、鉴证评估类、公证仲裁类社会组织开展购买社会服务。
第三,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行政评估动态评估、管理和制度,使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社会组织能够自律管理,通过质量认证和事后监管等能够达到管理目标的事项,不再实行审批管理。推行并联审批、网上审批。第四,加大政府资源向社会建设的投入。这主要是推动政府人力、物力、财力向社会建设领域倾向。
(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运行机构
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必须建立与其相匹配的运行机制。我们要通过先行先试和探索创新,加强社会建设领域改革的制度设计和经验推广。
为创新社会服务管理运行机制,重点开展以下活动:
第一,深入推进大部门体制改革。对市场监管、环境卫生、城乡规划、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机构进行共和设计,加快建立统一协调机制。第二,深化富县强镇和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动各级政府职责关系法定化,增强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强化对县镇权利的监督约束,开展市、县(市、区)城区行政管理扁平化和中心镇改革试点。
第三,健全和规范集政务公开、行政审批、电子政务、信息发布、投诉受理等于一体是各级综合政务服务体系。实行实体办事大厅和网上办事大厅相结合。至“十二五”期末,全省实现80%以上行政审批和全部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等事项“一站式”集中办事。第四,推进政府透明化改革。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公开监督和投诉机制。
(三)推进法定机构改革试点
法定机构是依特定立法设立,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进行监管,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机构。法定机构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主体,要按照职责法定、决策民主、执行高效、监管到位的原则,积极稳妥开展法定机构改革试点工作。
第一,推进法定机构改革试点。选择部分省直部门所属机构和城市,率先在专业性、行业性较强的领域开展法定机构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在全省推广。探索政府决策和执行职能相对分离,构建多元的政策执行主体格局。
第二,建立和完善法定机构监管体制。实行立法规管、行证委任、绩效合同等方式,建立和完善法定机构监管体制。改革人事制度,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坚持透明运作,全面公开法定机构的职责、人事、财务、工作流程等信息。
第三,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调整优化布局,创新管理模式,逐步将事业单位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将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逐步转为企业,对公益类事业单位强化其公益属性。逐步取消行政级别,配套开展事业单位人事,经费、收入分配等改革。第四,推动群团组织体制改革,强化社会服务职能。
十 加强统筹协调
加强广东社会建设必须提供组织、队伍、财力等多方面保障,这就需要根据“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建设管理格局要求,加强社会领域党的建设,建立社会建设工作专门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加大社会建设的投入力度,并制定科学的社会建设考评体系和考核机制,使社会建设组织健全、体制完善、责任清晰。
(一)建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体制 当今,各地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基本围绕经济建设设置,社会建设缺乏责任明确、统筹有力的专业机构。社会建设必须健全组织机构,要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建立健全社会建设的领导和工作组织体系,统筹协调,落实责任。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组建各级社会建设专职机构。省、市、县(市、区)各级党委设立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同时作为政府社会建设协调机构。第二,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组织领导社会建设的能力。坚持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重,加强对干部社会建设的专题培训,全面提升对社会建设的工作能力。
第三,制定相关配套文件和实施细则,完善社会建设政策体系。
第四,加强宣传发动和舆论引导,营造社会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加大社会建设投入力度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大社会建设的投入力度。广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速度高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十二五”期间,广东用于改善和保障民生的财政累计投入年均增长率达到13%,五年累计投入达2万亿元左右。
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增加对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落实《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逐步健全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水平适度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事权和支出责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速度适当高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
第二,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用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比重。
第三,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县以下证权基本财力保障机制。
第四,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对基层及欠发达地区射虎建设支持力度,广泛动员社会资源提供社会服务、参与社会建设。
(三)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社会工作人才是治理社会“疾病”的“医师”、是社会建设的“工程师”,在社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坚持育建并举,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争取“十二五”期末,全省实现每万人中有5名社工的目标。
我省是建立专职社会工作制度的先行者。目前,深圳、东莞、广州及珠海等市均已出台文件,建立专职社会工作制度。截至2010年底,全省已有5026人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水平考试,从业的专职社会工作者超过2300人,成立的民办社工机构近百家。社会工作领域不断扩大,涉及社会福利、残障康复、劳动就业、司法桥正、社会慈善事业、青少年教育、家庭服务等、受到社会广泛好评,为社会福利服务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广东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加快建立专职社会工作制度。“十二五”期末,珠三角区基本普及专职社会工作制度;其他地区经过试点后,组不铺开。第二,健全社会工作的职能规范。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和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建立健全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
第三。,加大对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力度。探索建立高校学历教育、专业培训、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教育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加强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十二五”期末,建立4个省级社会化工作人才培育基地、50个社会工作专业重点实训基地。
第四,设立社会工作人才评价和激励制度。改善社工工作条件,提高社工的薪酬福利和待遇。设立“岭南社工节”,尊重社会工作人才。形成优秀社工人才安心基层、服务基层、成长在基层的机制和氛围。
第五,拓宽社会工作人才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重点在城乡社区。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
(四)加强社会领域党的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强社会领域党的建设。利用广东开展党建创新工程的锲机,通过社会领域党建工作创新,推动社会服务管理创新,通过社会领域当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引领和推动社会服务管理全覆盖。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完善社区党建工作格局,确保社区党组织有专职工作人员、有办公场所。有活动经费。推行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与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交叉任职。实行党员社区登记亮牌和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制度。第二,加强“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积极探索指定在“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的地方性法规,成立区域性“两新”组织当工委,建立以财政拨一点、党费给一点和党员捐一点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
第三,完善当(团)员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流动党(团)支部建设和流动党(团)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在外省籍人口较集中的地区,探索建立以地区籍为纽带的党(团)组织。
第四,推动社会领域党建工作创新,完善社会领域党建工作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体系。
第五,推行“党群工作一体化”党建模式,实行党组织和工青妇等组织组建互动、活动联动、队伍联动。
第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大力治理慵懒散和行政不作为现象。坚持用制度管理权管事管人,严厉查处各类腐败案件,以后腐倡廉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五)加强社会领域统一战线工作
广东社会建设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促进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中的重要作用。坚持着眼新阶层、开辟新领域、探索新模式,努力将统战工作延伸、拓展到街道社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社会领域。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充分发挥各民族党派、工商联合无党派人士才荟萃、联系广泛、包容性强的特殊优势,调动各方面社会建设的积极性。
第二,深入开展民族进步团结创建活动,加强城市外来少数名族服务和管理。做好宗教信教群众工作,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第三,发挥工商联在社会化矛盾调解中的作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9士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光彩事业、扶贫济困活动。
第四,做好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工作,广泛利用哈内外各种资源参与社会建设。
(六)加强责任考核
广东社会建设的实施,必须建立工作绩效的考核机制,要制定社会建设考核标准体系,作为各级领导班子考核和干部选拔任用的主要依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各地各部门要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广东社会建设规划纲要,确定各地各部门目标责任。
第二,完善社会建设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把社会建设工作实绩作为各级领带班子考核和干部选拔人用的重要依据。
第三,实施改善社会建设重点工程,加强社会管理基础项目建设。
第四,加强督促和考核奖惩,落实社会建设工作责任制。引入社会中介机构。社会组织和公众绩效评价。
第三篇: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试题
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试题
判断题部分(每小题4.0分,共20.0分)
第 1 题.资源配置、社会结构、需求结构的变化并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 B
第 2 题.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指出:中国的社会问题已经进入了临界点,改革到了一个新的关口。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 B
第 3 题.近年来,我国信访总量仍在高位运行,每年在1000万件以上。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 A
第 4 题.20世纪80年代开始,财富和资源向少部分地区和少部分人手中聚集。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 B
第 5 题.社会结构中最核心的是阶层结构。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 A
单选题部分(每小题12.0分,共60.0分)第 1 题.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阶层是()。
A.工人阶层
B.农民阶层
C.文盲阶层
D.知识分子阶层
标准答案: D
第 2 题.办事人员阶层拥有少量()资源。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文化或组织
标准答案: B
第 3 题.目前,中国有()个阶层。
A.七
B.八
C.九
D.十
标准答案: D
第 4 题.私营企业主阶层拥有()资源。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组织
标准答案: B
第 5 题.近年来发生的多起群体性事件,从本质上来看是()。
A.阶级矛盾
B.利益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C.阶层矛盾
D.资源矛盾
标准答案: B
多选题部分(每小题4.0分,共20.0分)
第 1 题.农业劳动者阶层拥有很少量的()资源。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组织
标准答案: BCD
第 2 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于建嵘研究员把社会群体性事件分为几种类型,包括()等。
A.农民维权事件
B.工人维权事件
C.市民维权事件
D.社会纠纷事件
标准答案: ABCD
第 3 题.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阶级有()。
A.资产阶级
B.工人阶级
C.农民阶级
D.无产阶级
标准答案: BC
第 4 题.群体性事件具有()特点。
A.多样多发
B.触点多
C.燃点低
D.关联性强
标准答案: ABCD
第 5 题.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在新世纪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A.阶层结构出现定型化趋势,阶层边界逐渐明晰
B.向上流动率降低,阶层复制现象增多
C.出现失利阶层和失意阶层,一些社会阶层群体相对社会地位下降
D.中产阶层发育速度放缓
标准答案: ABCD
第四篇: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试题
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试题
判断题部分(每小题4.0分,共20.0分)
第 1 题.基层在加强社会管理方面不用强化公共服务。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 B
第 2 题.现阶段,社会管理的目的是激发活力和维系秩序的统一。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 A
第 3 题.社会管理应该放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里去谋划才有出路。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 A
第 4 题.失意精英和普通弱势群体结合起来,可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 A
第 5 题.精英失意问题在中国不算一个大问题,并无大碍。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 B
单选题部分(每小题12.0分,共60.0分)
第 1 题.弱弱关系是指()。
A.干群关系
B.劳资关系
C.贫富关系
D.失意精英群体与普通弱势群体之间的关系
标准答案: D
您第 2 题.以下几项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中,()是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命运、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问题。
A.促进社会公正
B.规范社会行为
C.解决社会问题
D.保持社会稳定
标准答案: D
第 3 题.在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三种关系因素中,()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A.强弱关系
B.强强关系
C.弱弱关系
D.弱强关系
标准答案: A
第 4 题.()会议首次将社会组织作为“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的重要内容?
A.十六大
B.十六届四中全会
C.十六届六中全会
D.十七大
标准答案: B
第 5 题.下面不属于社区供给的是()。
A.社区治安巡逻
B.社区绿化
C.社区环境维护
D.红十字会对社区的捐赠
标准答案: D
多选题部分(每小题4.0分,共20.0分)
第 1 题.强强关系包括()。
A.领导干部之间的关系
B.知识分子之间的关系
C.老板之间的关系
D.工商界人士之间的关系
标准答案: ABCD
第 2 题.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等。
A.协调社会关系
B.规范社会行为
C.解决社会问题
D.化解社会矛盾
标准答案: ABCD
第 3 题.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
A.价值准则
B.主要工作
C.管理目的D.运行机制
标准答案: ABC
第 4 题.对社会管理的不同理解有()等。
A.对人类社会的管理
B.经济社会二分法中的社会管理
C.国家-市场-社会(社会组织)三分法中的社会管理
D.与四大建设中社会建设相对应的社会管理
标准答案: ABCD
第 5 题.观察社会和谐稳定的风向标是()。
A.强弱关系
B.强强关系
C.弱弱关系
D.弱强关系
标准答案: ABC
第五篇:为什么要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尊敬的党组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改革的内容涉及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方面面。在诸多改革中,司法改革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从党的十五大以来,司法改革就被纳入改革的议事日程,司法改革正由浅入深、由易至难逐步稳健推进。实践表明,我国的司法改革之路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目前正在向纵深发展。现在我们较之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于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
一、如何理解司法改革和其他改革之间的关系?
总体上说,各项改革应当齐头并进,统筹兼顾,协同发展,但我认为,各项改革都要贯穿一条主线,这就是要依法进行改革,要通过法治的改革来推进其他领域的改革。只有用健全的法制和完善的司法作保障,其他的改革才能有序推进,才能将改革的试错成本降到最低,才能将改革的红利最大化地释放出来。法制规划了改革,司法保障了法制。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从事我们的这种进入深水区的改革,用法制来排除一切横亘在改革路途中的阻力和障碍。就其本质而言,乃是用法制凝聚改革的共识,用法制赢得全体人民对于改革大业的参与、支持和拥戴,这也是在改革中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体现。
二、为什么要进行司法改革?司法改革的方向何在?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宪法所确立的治国目标。建设法治国家具有阶段性特征。目前我国的法制建设已经完成了其初级阶段的任务,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现在的关键在于真正做到严格依法办事,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而树立法治的权威,树立人民对于法律的信仰,切实做到依法治国。能否做到依法治国,成为我国能否真正崛起的重要指标,成为我国在2020年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因素。
我国目前的司法为贯彻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解决纠纷,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市场经济的发展,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国的司法状况还不尽如人意,司法不公乃至司法腐败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民群众对司法日益增长的期待还不能得到充分满足。这些问题的造成,固然有多方面的成因,但司法体制和司法机制的不完善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原因。因此,要改善司法状况,就要正视我国司法体制和机制中存在的诸多缺陷,并针对这些缺陷进行司法改革,从而提升我国的司法层次和水平,最终实现依法治国的宪法目标。
为此,《决定》指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公正、高效、权威,是我国司法改革要达到的价值目标;而要实现这样一个价值目标,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这个改革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我国的司法改革树立了旗帜,奠定了基调,也决定了基本内容。唯其如此,我国的司法制度才能坚实地建立在中国国情的深厚土壤中,才能真正使我国的司法改革成果惠及人民,才能使每一个诉讼案件都能够达到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
三、本次司法改革的关键是什么?
司法改革的关键在于司法体制的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确保司法机关能够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而在依法、独立、公正这三者之间,独立又是关键的关键。因为道理很简单,没有独立,就意味着司法机关抵御干预的能力不强,也就意味着其不可能依法、公正行使司法权,而且,缺乏独立,司法责任制度也难以建立起来。
如何实现司法机关的相对独立?《决定》提出了具体方案:“改革司法管理体制,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之所以要实行地方司法机关的人财物统一管理,改变目前地方司法机关的人财物受制于同级地方管理的状态,原因就在于要弱化乃至消除司法的地方化属性,恢复司法权力的国家属性。根据宪法规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和法律监督机关,而不是从属于地方权力、服务于地方利益的司法机关。这一点与行政机关具有性质的不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司法不受地方利益的影响和掣肘,从而实现司法权的独立行使,确保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保障国家法制的统一性。
实行地方司法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后,目前这种将司法辖区从属于行政辖区的司法管辖制度就不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了。因为目前之所以将司法辖区和行政辖区统一划定,原因就在于司法机关的人财物要由行政辖区上的地方权力机关提供和配置,实行统一管理后,司法辖区就可以按照司法规律和实际需要进行划分了。这样就更加强化了地方司法机关的相对独立性,地方因素便很难影响司法机关的司法活动,司法的公正性由此得以提升。
四、为什么要进行司法人员管理制度的改革?
司法公正、廉洁、高效,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司法队伍。近年来,在司法改革中,围绕着专业化、职业化、正规化制度建设,围绕着容易滋生腐败的关键环节,已开展的大力完善职业准入制度、强化职业道德建设、改革经费保障体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等,有效提高了司法能力和司法公信力。但是按照公务员序列管理司法人员队伍导致形成行政职级主导的职业保障体系,与司法的职业要求和职业风险不相适应。这样就导致了优秀司法人才大量流失、司法职业成为高风险行业、司法的战斗力不强等弊端和问题,难以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提供良好的组织基础。
为此,《决定》指出:“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统一招录、有序交流、逐级遴选机制,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职业保障制度。”这里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司法人员的分类管理制度。所谓分类管理,就是将司法机关内部的各种人员,按其性质和职能分为司法人员、司法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等等,各种人员按不同的标准招录、使用、晋升,并提供相应的有差别的待遇及各类保障。
这样一来,就会产生两个主要功效:一是使法官和检察官等司法人员的地位提升了,待遇也相应地改善了;二是使司法人员能够摆脱司法行政等方面的干预和影响,有助于独立行使司法权,同时也有助于司法人员专业化发展,提高司法素养。
可见,司法人员的分类管理制度在本质上是提高法官和检察官的相对独立性和待遇保障,由此激发司法人员的积极性和敬业精神,将优秀的人才吸引到司法队伍中来,同时也有助于克服司法懈怠和司法腐败,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实现。
汇报人:xiexieb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