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延平农业总结
福建延平2009年农业工作总结及2010年农业工作意见
2009年,延平区农业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及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及中央、省、市、区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部署,以实施农业“五新”工程为抓手,以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大力实施农业项目带动和品牌带动,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实现了全区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各项工作顺利完成。预计我区全年农业总产值可实现32.43亿元,比增7%,其中农业产值8.96亿元,比增4.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可达6934元,比增11.28 %,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预定的农业工作目标。
一、基本成效
(一)粮经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全面落实党的强农惠农政策,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粮、经各产业稳步发展。一是粮食生产基本稳定。2009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34.45万亩,其中稻谷播种面积完成21.8万亩;杂粮种植面积12.6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与去年基本持平。粮食总产达12.7万吨,比去年增加2000吨,增长1.57%。二是经济作物平稳发展。蔬菜瓜果种植面积14.48万亩,同比增加5000亩,比增3.6%,产量20.8万吨,比增4%;食用菌种植5100万袋、产量(鲜品)27020吨,分别比增 6.25%、4.65%;果树现有面积11.7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新植面积150亩),产量达8.85万吨,比增2.3%;茶叶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25万亩,茶叶产量887吨,比增1.37%,茶叶产值达1419万元,比增10%。
(二)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一是农村沼气建设取得新突破。农村沼气能源建设是省、市、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区委绩效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改变农民生活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等具有十分重要意义。2009年年初我局积极争取中央新增项目投资,获中央国债投资农村户用沼气1050口及5个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项目总投资1702.45万元,中央补助金额462万元。今年以来我局能源办干部积极深入基层指导辖区内家庭散养的养殖户开展“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沼气建设,重点实施沼气集中供气项目建设。截至10月底,全区已全面完成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1050口,完成任务数100%;建立乡镇、村两级沼气服务站建设4家,完成全年任务数100%;加快畜牧养殖场的大中型沼气建设步伐,今年已通过省发改委、省农业厅审批的南平市宏远养殖发展有限公司等五家重点污染整治畜牧养殖场目前正加快大中型沼气建设力度,项目总投资1357万元,其中央投资352万元,地方配套352万元,预计12月底能完成今年投资任务。二是测土配方施肥节肥增效明显。上半年农业部组织对福建省测土配方施肥共抽检2个县(区),延平区抽检5个项目全部合格(另一个县未能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系2007年农业部项目,总投资200万元,今年投资50万元,主要开展果茶园土壤成分检测,面积10万亩。已对500个专业种植大户的果茶园土壤进行外业取样工作,目前进入土壤样品化验阶段。同时,全区已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片1500亩。共发放施肥建议卡19万份,确保了核心示范村配方施肥建议卡入户率达到100%,其它示范区达到90%以上。通过施肥建议卡发放,有效指导农户科学施肥,促进我区25万亩耕地测土配方施肥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改变农民盲目施肥行为,达到节本增效目标。全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这项技术比习惯施肥方法每亩每年可以减少化肥使用量15%以上,亩可增效益25元左右,全区38万亩耕地和园地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后,年可为农民增收950万元。
三是省粮食高产创建取得良好成效。2009年,省农业厅把延平区列入全省16个县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示范县(区)之一。我区以推广超级稻、再生稻生产为主要载体,开展超级稻、再生稻“万千百粮食创高产”生产竞赛活动。在峡阳、王台两乡镇建立2个1万亩超级稻示范区;在峡阳、王台示范核心区建立2个1000亩再生稻示范片;在峡阳小梅村、王台山尾村、王台村建立3个百亩示范方创建任务的落实。高产创建实施以来,组织推广一整套高产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积极依靠科技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经8月11日及9月21日省农业厅组织的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组对峡阳镇小梅村核心示范方基地实测,示范方亩产(湿谷)平均达801.7公斤,最高达1056.1公斤;万亩项目示范片水稻平均亩产648公斤,比种植普通杂交稻品种(平均亩产590公斤)增产58公斤以上,增长比例9.8%,高于省厅下达的5%高产创建目标。
(三)农业“五新”技术推广取得新成效
一年来,我局继续创新农业服务形式,强化服务职能,为农民做好有关农业政策法律、生产、技术、信息等服务。
一是加大了“五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一年来,我局坚持把实施农业“五新”技术推广,作为促进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重要抓手,积极推广运用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共争取上级农业“五新”项目扶持资金100多万元,承担了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再生稻高产轻简栽培、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片、紫云英种植示范片、水稻病虫综合防治示范片、农作物新品种试验、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片、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等示范和展示点22个,示范推广面积18万亩。大力开展新品种的引进,加快传统劣质低产品种的淘汰步伐,主推农业生产新品种达30多种,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其中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围绕我区主导产业今年重点推广了以下7项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农作物轻简栽培技术,再生稻、超级稻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水稻病虫综合防治与专业化防治技术,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柑桔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等。
二是突出建基地、抓示范。粮食生产方面,以我区列入全省16个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县(区)为动力,认真组织实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突出抓好王台、峡阳两个乡镇的2万亩超级稻生产示范区建设,龙得宝稻米合作社订单粮食示范片10000亩,辐射带动全区15万亩超级稻、5万亩再生稻生产,实施粮食高产配套技术,促进我区粮食产量稳定提高。蔬菜生产方面,依托南平享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天新蔬菜有限公司等蔬菜龙头企业在夏道镇洋头村、茫荡镇岩山村、南山镇明洋村、塔前镇虎山村、西芹长建村、大横镇博爱村、王台镇坋垱村等地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样板基地2万亩,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食用菌生产方面,依托福建和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鑫龙食用菌有限公司两个食用菌龙头企业,发展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及白金针菇室内栽培。其中和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恒温制冷控制技术和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实施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已建成2.5万平方米杏鲍菇标准化生产厂房,年产杏鲍菇达2250吨,产业规模已跃居省内同行业前列。果业生产方面,我局根据延平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规划部署,今年在王台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溪后村投资30万元建立30亩果树丰产试验示范园,目前已引进台湾椪柑,红肉脐橙,巨峰、亚京葡萄,翠冠梨等品种进园栽培。局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地开展生产管理、技术示范,组织生产培训。今后三年拟将该园建成我区集科研、生产、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的多功能示范区,以辐射带动王台镇果业振兴发展。三是加强对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根据农民对农业技术要求越来越迫切的现状,组织广大农技干部深入农村基层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提供服务,特别是大力推行了课堂建在基地上的培训做法,农技干部结合季节作物田间管理特点,走进田间地头“把脉问诊”,开展了“面对面”、“手把手”的现场技术指导。区、乡镇两级共组织农业科技下乡70多场次,发放科技宣传图册7500册,科技宣传光盘1000片,发布技术、市场信息310条,技术人员入户指导1300人次,举办技术培训165多场,田间指导230余次,培训农民8200多人次,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四)农业标准化建设稳步发展
一是标准化基地建设不断扩大。果业方面进一步加大已认定、产品认证5000亩果业基地管理,重点强化坎下果场瓯柑、王台翠冠梨、太平五风果场柑桔、洋后绿航果业美国黑梨、油奈等已认证的标准化果业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推广标准化生产管理,开展无公害果业生产基地和已认证水果农产品的全面核查,规范产地认定、产品认证管理,逐步提高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蔬菜生产方面我区主要依托南平享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天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两家蔬菜龙头企业,在大横博爱、夏道洋头、茫荡沿山、南山明洋、塔前虎山、王台镇坋垱村等地建立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万亩,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主创享通蔬菜品牌,以做大做强我区蔬菜产业;稻米生产方面主要依托恒大米业有限公司,抓好水稻订单农业生产,在王台、西芹、峡阳等乡镇建立优质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区1万亩,提高我区优质稻生产效益;食用菌生产方面把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作为农业产业化的新亮点加以培育,重点扶持和意农业有限公司,大力发展杏鲍菇标准化工厂化生产。通过加强省、市、区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基地和农户自觉推行标准化生产。
二是农业品牌创建工作有新的突破。2009年继续组织和指导农业产业化企业申报23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4个绿色食品认证,截至11月底,已通过无公害认证的农产品18个;获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1个(“和意杏鲍菇”),实现了种植业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零的突破;积极指导和意农业和享通农业两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省级名牌农产品品牌创建活动,申报省级名牌农产品创建2个,2009年12月享通“菜苔”及和意“杏鲍菇”荣获省农业厅名牌农产品称号。
(五)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
一是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明显增强。积极培育和扶持发展南平享通农业、和意农业、天新蔬菜、金龙食用菌等农业(种植业)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无公害蔬菜、食用菌生产基地1.5万亩。新评审认定了福建和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南平享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5家省级农牧业龙头企业,福建绿友园艺有限公司、南平市添丰果蔬合作社等4家市级龙头企业,使延平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80家,全区规模以上龙头农业企业年销售收入(交易额)预计可达25亿元以上,农民从产业化中得到的增收2.5亿元,比增15%;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预计5100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4%。
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通过宣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依法整合原有流通资源与新生民间合作经济组织,把过去“松散型”协会发展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据调查统计,2009年全区已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累计达83家,成员1096人,注册资金29887.92万元,其中种植业38家,林业8家,畜牧业22家,水产业15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有效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三是农业招商工作取的较大成效。加大闽台农业合作宣传和招商力度,提高了延台农业招商引资实效。2009年“9.8贸洽会福建大禾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与台湾中惠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组建福建鑫禾农业生态有限公司,总投资8000万元,计划在王台镇建设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示范园,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规划发展果蔬示范基地500亩、名优花卉、盆景基地300亩、淡水养殖400亩、建立2000头规模祖代纯种种猪核心养殖场一个、有机肥厂一座,建设公寓式休闲山庄10000平方米,分3期完成。
(六)农业监管能力不断提高
一是加强村财实时监管。全面实现村集体会计电算化和网络化监管,全区有244个村全部实行帐户集中管理。局经管站每月通过全区村帐监控网络平台对全区各村的做帐进度、财务收支合理性、合法性进行适时监控,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并通知乡镇进行整改,使农村财务管理由原来的事后审计变为事前审核监督,把住了开支的关口,有效遏制了过去农村公款私存、白条抵库、贪污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推行了村集体财务收支流水账一月一公开制度,全区100%的行政村都实行村集体财务一月一公开工作,真正做到让村民对村集体财务收支情况“看得见、看得懂、看得早、看的明白”,增加农村财务收支透明度,防止腐败发生,维护农村稳定。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村级接待费限额管理、村级委托招投标、村公有资产监管等各项制度,节约了村财开支,进一步加强了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有效防止村集体资产的流失。
二是做好村级换届选举前离任审计工作,确保村级换届顺利开展。全区共有244个行政村就2006-2009年财务收支、债权债务、财务管理、财务公开、财经纪律等情况,进行离任审计,审计总金额达107066.56万元,从审计的总体情况看好于上一届,但也查出违纪违规使用村财的行政村有49个,比上届77个减少28个村,总金额57.51万元,比上届200.4万元减少142.89万元。同时,做好重点信访村的审计工作,根据区委安排部署,我局派出审计小组到夏道镇徐洋村、樟湖镇新岭村等重点信访村对村民提出的问题进行村财专项审计,对乡镇村民上访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审计,以澄清事实,还百姓一个明白,为维护农村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是强化农民负担监管,农民减负得实惠。坚决落实国家粮食综合直补、良种直补、农机具补贴等惠民政策,积极开展对农民建房、农村教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涉农负担专项检查,没有发现有乱收费的现象。一年来,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共计减轻农民负担3545.81万元,农民真正感受到政策带来实惠。强化村财监管,重点检查村组招待费、农民补贴补偿和村级财政性补助资金到位等情况,确保我区村级招待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和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到位率达到100%,增强农村发展后劲;进一步规范我区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管理,2009年我区有69个村开展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占总村数28.3%,推动了村级公益事业的发展。全区连续保持17年没有发生涉及农民负担的严重性、群体性事件和恶性案件,确保我区农村社会的安定稳定。
四是开展农资监管,维护农民利益。积极推进农业行政执法体系规范化建设,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实行综合执法,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深入开展春、秋两个重要季节农资打假清查行动、迎国庆60周年专项监测等一系列执法行动,行动期间对农业投入品、生产流通、加工销售、资源环境等领域进行了全面执法检查。开展依法护农行动,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资等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利益,让农民能购到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放心苗。一年来,共出动农业行政执法人员361人次,检查种子、肥料、农药18个市场的65个经营单位,抽样送检农资样品9份,完成农药标签普查118个品种,查获涉案数量7.5吨,涉案金额23.8万元,查处假劣种子、农药、化肥等违法案件8起(简易程序3起,一般程序5起),处罚金额1.1402万元,无出现一宗行政复议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结案率达100%;调解处理较大影响的种子、肥料、农药农资纠纷农民投诉案件10起,赔偿、补偿农民挽回经济损失5.9万元,切实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五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消费安全。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务院院关于加强食品等安全监管管理的特别规定》。在延平区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直接领导下,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农产品源头及农村批发市场监控力度,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督。一年来出动农业执法检测人员40多人次,深入大横、王台、夏道、樟湖、塔前等蔬菜生产主要乡镇,对 个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店的农业投入品进行专项检查,对亨通的博爱、洋头、岩山、留墩、洋坑、虎山、塘下等7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农业投入品进行巡查,并深入南平市金龙菇业有限公司茫荡食用菌生产基地对高毒、高残留农药专项检查,检查农产品合格率为97%,严格把好农业投入品的源头质量安全关,确保城乡居民的消费安全。
去年我区农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农业基础薄弱、农业抗灾防灾能力依然较弱;农民生产经营分散,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程度低、环节多、链条长、安全隐患多,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难度很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仍然存在机构不顺、队伍散、经费缺的状况,农业服务体系弱的问题依然突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民进城就业难,继续保持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压力加大;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使务农劳动力整体素质呈结构性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等。面对以上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清形势,积极应对困难的挑战,努力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才能促进我区现代农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2010年工作意见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也是为“十二五”打基础的关键年。面对当前不稳定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我们要深刻认识做好今年农业工作对于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我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工作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稳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防通涨”的方针,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继续实施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创新带动、服务带动的战略,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稳定粮食生产、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提高农产品质量;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发展层次和为农服务水平,为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作出新贡献。
――农业工作目标:全区农业产值增长4.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的目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2万亩、杂粮种植面积13万亩、粮食总产达12万吨;蔬菜瓜果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产量23万吨;水果总面积稳定在11.7万亩,总产量达9万吨;茶叶面积稳定在1.25万亩,产量890吨;食用菌种植5400万袋,产量28500吨。
为了完成2010年工作任务,重点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抓稳定粮食生产,提单产增效益。2010年我区要继续把稳定水稻面积、扩大杂粮面积、重点发展再生稻主攻单产,作为保障粮食增产增效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确保全区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35万亩左右,总产稳定在12万吨以上。为此,一是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以继续实施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区)和良种工程为突破口,推广适宜我区生产的优质稻品种和加工专用型杂粮新品种,重点发展再生稻、超级稻和脱毒甘薯、马铃薯生产,力争今年推广再生稻生产面积达5万亩,超级稻面积15万亩,马铃薯面积1.5万亩、甘薯面积4万亩,实现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优质率达97%以上。二是大力推广高产节本技术,推广粮食经济效益。重点推广省工省力节本效轻简栽培技术、优质高效无公害生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稻田机械化作业技术、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三是认真落实国家支持和发展粮食惠农政策。要认真落实国家支持和发展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务院关于粮食生产补贴的政策,确保种粮农民享受到国家政策给予的优惠,充分调动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2、抓六大行动计划,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一是实施农业“五新”推广行动计划。结合我区实际,大力引进适合我区农业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争取引进主要农作物新品种30种以上,主推农业新技术8-10项,推出测土配方新肥料2-3种,推广高效低毒新农药3-5种,引进水稻耕作机械4-5套,努力提高农业科技的贡献率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二是实施高效示范区行动计划。围绕“五新技术”推广,多渠道争取农业、科技支农资金,围绕我区农业主导产业,重点建立优质稻、优质瓜果、优质蔬菜、优质果茶、珍稀食用菌等示范片(区)10片,示范面积7万亩。在水稻主产区王台、峡阳、南山夏道、大横等乡镇建立3万亩高产优质稻和再生稻示范区;在蔬菜主产区西芹、夏道、水南、大横、茫荡、王台等乡镇建立2万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在茫荡、西芹、洋后、峡阳等水果主产区建立2万亩优质瓯柑、脐橙、血橙、早熟梨、早熟桃、黑李、杨梅等精品水果示范片;在大横、茫荡、樟湖、水南等食用菌主产区建立5400万袋杏鲍菇、平菇、白金针菇、竹荪示范基地。着力推广适合我区自然条件的种植模式,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三是实施生态农业示范行动计划。以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和畜牧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为重点,计划今年新建农业户用沼气池1300口,续建大中型沼气5处,加强沼气池建后服务网络建设,新增乡镇沼气管理服务站10个,做到区有沼气管理服务中心、乡镇、沼气重点村有沼气管理服务站。并在沼气建设示范村、沼气项目建设重点村配全沼气管理员,开展建后的培训、管护和维修工作,保障我区所建的沼气池都能正常、长期、高效运行。要加大农村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示范,大力推广沼气和沼液的综合利用,进一步发展无公害农业生产,大力开展猪-沼-果(菜、粮、茶、菌、竹)等生态农业模式生产,提高沼气、沼液、沼渣的利用效能,发展循环农业,不断改善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农产品品质。继续组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计划,扩大测土配方施肥的面积,推广使用新农药,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面源污染,切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四是实施重大植物病虫害防控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农作物病虫害预警与监控体系建设,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预警与防控工作,积极发展病虫专业化防治覆盖面,以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和桔小实蝇、稻水象甲等重大检疫性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为重点,突出加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等水稻重大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准确发布病虫预报,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努力将病虫为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五是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计划。深入宣传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扎实推进我区农产品质量标准、农产品生产安全服务、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普及化肥、农药、施药机具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知识,指导农民科学用药、合理施肥。加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的检测,抓好种子、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专项整治,控制面源污染。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抓好延平区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继续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企业改进生产加工工艺,打造品牌,做大做强产业,增强市场竞争力。2010年计划新增农业“三品”认证5个以上,培育省级农产品品牌1个,建立“三品”标准化生产基地达3万亩。六是实施农业科技园区的招商引资行动计划。积极策划农业可行性合作项目,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力争引进1-2个农业台资合作项目,落户王台现代农业示范区。不断拓宽我区农业与台湾农业合作与交流的领域,提高农业科技园区的层次和质量。
3、抓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促进农业产业化的经营。立足我区生态和资源优势,发展壮大农业主导产业,加快现代农业建设,重点抓好无公害蔬菜、食用菌、果业基地建设。加大扶持优势产业和农业龙头企业,通过项目带动、品牌带动,促进产业集聚、总量扩大、优势增强、品牌突显、质量提升,促进优势产业加快向现代农业产业转变,带动农民增产增收。一是认真研究农业产业政策,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好项目申报工作。根据福建省农业厅有关农业产业发展的指导目录,结合我区产业优势,认真做好相关项目策划和申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扶持粮、菜、果、菌产业发展的项目资金,培育扶持一批有品牌影响力、产业带动能力强、生产和经营有较大优势的农业龙头企业(如享通蔬菜、天新蔬菜、和意食用菌、鑫龙食用菌、龙德宝稻米、坎下果业等我区种植业龙头企业),实施品种结构调整,加工工艺改造、生产基地建设,品牌创建,着力提升生产规模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产业发展壮大。二是抓品牌创建,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努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蔬菜产业上,积极扶持南平享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重点打造享通蔬菜品牌建设,继续扶持开展生产无公害生产认证,通过推广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改善包装,加强产、供、销对接,推动延平蔬菜产业向品牌化方向发展。食用菌产业上,重点扶持和意、金龙两家食用菌加工企业的发展,着力打造和意的“杏鲍菇”产品争创省级农产品新品牌;扩大金龙白金针菇、金福菇等珍稀菌种生产规模及标准化生产,加强灵芝产品开发宣传,壮大延平食用菌产业,增加延平食用菌知名度。果业生产上,关键抓创优,在柑桔生产区要适度发展纽荷尔脐橙、血橙、瓯柑等优质品种;落叶果树生产区要重点发展早熟梨、早熟桃和鲜食李等优质品种种植,重点依托茫荡坎下果场、太平五风果场、洋后一品岗果场、王台翠冠梨专业合作社、峡阳柑桔专业合作社,加大落实科技兴果措施的力度,推广果园标准化生产,提高果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
4、抓农业科技服务,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采用各种形式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的宣传与培训,积极争取省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努力提高科技入户率。以农广校为阵地,以农业“五新”技术培训为抓手,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对农民和村级农民技术员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培育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着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种田的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农业。二是抓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提升信息服务功能。继续建全网络管理,做好969155农业服务热线和“三电合一”工程的实施,搭建起农民和农业专家互通公用平台,破解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农业信息服务与农民“点对点”的联系,全面提升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在抓好“969155”服务中心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延平农业信息网》、“植保手机短信通”等平台,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农业即时信息服务。抓好农业信息服务队伍建设,发展和培训农村信息服务员,提高应用农业信息服务农业的水平。三是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民组织化程度是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状况的重要标志,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要发挥现代市场组织功能,以实现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普法宣传和业务辅导员、管理人员的培训,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做好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登记指导和规范管理工作,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走上依法和规范化发展轨道。加强农民合作社的指导服务,鼓励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对接,建立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完整经营链,积极实施合作社品牌战略,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的程度。
5、抓农业监管工作,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一是抓农业执法和农资监管,维护农民利益。要加强农资产品质量的抽检,根据农资使用季节特点,继续开展春、秋两季农资打假集中行动;积极开展农资下乡进村工作,向农民宣传推介优质农资产品和如何鉴别真假农资产品,加强假劣农资和农业投入品的整治,加大农资市场的巡查和质量抽查力度,尤其要重点加强对农资问题多的农资批发市场和偏远农村农资销售网点的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违法违规的农资产品,坚决打击坑农害农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继续采取“以案释法”、典型案例分析和案卷交流评查,加强对农业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农业执法办案水平。二是抓村财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强化村(政)务公开、民主理财、村账托管指导服务和村级资产网络化监管工作,继续完善村集体财务“一月一公开”制度,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水平,规范村级公有资产管理,防止村级资产流失;突出抓好村级接待费监管,增加财务收支透明度;加大对重点信访村的审计、审查力度,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要切实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依法落实和维护农民承包土地的各项权利;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严格土地征收征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要妥善处置乡村债务,积极化解农村债务负担。三是抓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确保农民减负得实惠。全面落实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支农政策,继续保持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高压态势,加大减轻农民负担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农民负担执法检查,重点开展农村教育、农民建房、计划生育等热点收费监管,对加重农民负担的单位或个人依法依规给予查处,坚决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扎实做好农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对农民反映的涉农负担问题,要积极主动地组织力量进行调查核实,严防农民负担反弹。
6、抓机关队伍建设,创文明行业新风。一是抓干部队伍素质建设。要落实全年的工作任务关键在人,当前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对我们农业部门干部职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树立廉洁勤政,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良好形象,切实提高农业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文明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农业部门执行力和公信力。要积极配合干部人事职称制度改革,认真实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健全干部经常性学习教育制度,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正、深受农民欢迎的农业干部队伍,为海西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二是抓行业效能和政风行风建设,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扎实开展机关效能和政风行风建设,严格执行机关效能建设的有关规定,认真落实机关管理的各项制度,推行“四牌”、杜绝“四岗”,加强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完善服务承诺制及跟踪、督查、反馈等制度建设,努力增强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行政效能,树立农业部门的良好形象。要进一步实施“阳光工程”,落实行政自由裁量权制度及政务党务公开制度。对涉及人事、职称评聘、重点农业项目资金安排、大的经费开支、考勤、奖励表彰、评先评优等重大事项坚持对内、对外公开,对金额超万元的大宗物品、办公设备全部实行政府采购,增强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三是抓党风廉政建设,做到为政清廉。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把教育与管理,预防与惩处紧密结合起来,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源头上努力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中心强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第二篇:延平秋游作文
秋游
厦门无缘实验学校 五年一班 39号 陈延平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高高兴兴的拿着早已准备好的零食去秋游。我们坐上大巴,不到30分钟的车程,就来到了我们的目的地:桥梁博物馆。排着整齐的队伍向桥梁博物馆走进去,戴导游向我们介绍了许多的桥有:海沧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汕头海湾大桥、西陵峡长江大桥等,其中汕头海湾大桥为预应力混凝土悬索桥。
桥梁博物馆,坐落在海沧大桥东岸锚碇内,这是在大桥硕大的锚碇里建起来的中国第一座桥梁博物馆。它的造型设计、内容丰富、科技手段先进,展示了高科技水平,为海沧大桥增添景色。
它是由厦门路桥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集知识性、参与性为一体,集中展示桥梁高科技、桥梁历史、桥梁文化、桥梁现代化、桥梁科普的大型搏物馆,博物馆的展教面积有4000平方米。它显示了我国建桥的高科技水平。
参观过后,我们吃了点点心,看了木偶戏,来到了0下8度的地方,我们每人拿了一件厚厚的衣服,便走了进去。
一进去,便看到许许多多的冰雕有:发射激光的奥特曼、唱歌的美人鱼、脱裤子的蜡笔小新……我们还在里面打雪仗、做迷藏……真好玩。出来之后有些人还耳朵,手,脚还冷着呢!
午饭时间来了,每个人都拿出自己的零食,哇!真是应有尽有:糖果、饮料、水果、奥利奥……开吃了,男同学们狼吞虎咽,女孩们呢?当让是细嚼慢咽。有的组零食太多吃不完,怎么办呢?当然分给别人吃咯!但别的小组哪顾得了他们,自己都吃不完。
转眼间,到了2:00我们要回去来了,我们依依不舍的向桥梁博物馆说拜拜,桥梁博物馆我还会回来看你的!
第三篇:延平教育信息
延平教育信息
(第7期)
南平市延平区教育局 2008年6月5日
区教育系统抗震救灾热情高
“5.12”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后,区教育系统纷纷行动起来,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以捐款方式积极奉献爱心,携手与灾区同胞共度难关,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6万多名干部、师生共为灾区捐款100.76万元。一是及时发动,精心组织。地震灾情传来后,区教育局领导班子认真研究部署支援灾区工作,迅速向在教育系统发起“情系灾区,抗震救灾”募捐活动。5月16日,区教育局举行“抗震救灾”捐款仪式,局机关全体人员、城区各学校代表当场就募捐30余万元。各学校在组织发动募捐过程中,领导班子成员及党员教师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如,南平三中石清辉校长个人捐款1000元,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二是积极宣传,弘扬大爱。各学校积极宣传地震中教师奋不顾身的伟大师爱,宣传解放军指战员、武警、消防官兵和灾区干部、群众奋勇救灾的事迹,宣传广大华人华侨、各族同胞的爱心善举,极大地震撼和感动了教职员工。在集体募捐前,部分教师就自发地通过各种渠道向灾区捐款。如,南平七中的黄晶老师5月13日即前往区民政局捐款500元,并在其创建的“南平美术教育网页”上著文表达哀悼之情,倡导教育同仁共献爱心、敬奉善举,慰同胞之苦、解同胞之难。募捐倡议发出后,教师们你一百、我两百甚至更多地积极捐款,有的还进行了二次捐款。如,南平三中王成萍老师个人捐款1万元。三是闪现人性光辉。募捐活动得到广大学生家长积极、热心的支持,闪现了平凡人在灾难面前伟大的人性光辉。很多学生说,灾区的小朋友也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化解他们心中的痛苦,用爱温暖他们的心。活动中,一些学生甚至把自己平时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零花钱全捐了出来。如,紫云小学的一名学生捐出了自己积攒的1000元零花钱。(局办公室)
“特殊党费”再献特殊爱心
连日来,区教育系统全体党员踊跃交纳“特殊党费”,再次捐款支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局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捐出1年党费,局机关其他党员干部捐献半年党费支援灾区。各基层学校支部(总支)也纷纷行动起来,党员们通过交纳“特殊党费”再献绵薄之力,给灾区同胞送去安慰和喜悦。一份份“特殊党费”表达了教育系统全体党员对灾区人民的特殊关爱,也充分体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据统计,截止6月5日下午,教育系统全体党员干部、教师已交纳“特殊党费”57809元。(教工委办)
省读书援助示范区图书捐赠暨挂牌(授匾)仪式在夏道举行 5月28日,省读书援助示范区(延平)图书捐赠暨挂牌(授匾)仪式在夏道中心小学隆重举行。省关工委副主任、省教育厅关工委主任(原教育厅厅长)郭荣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教育工委书记张 建光,省教育厅关工委办公室主任方天锡,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德育中心常务副主任吴永禄,市教育局副局长廖汉仁,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教育工委书记魏茂青,区政府副区长郑新辉,区教育局局长叶章铁等领导,以及部分捐赠图书企业家代表、全区各中小学校长参加仪式。郑新辉主持了仪式。仪式上,叶章铁代表区教育局致辞答谢。魏茂青、郭荣辉先后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高度赞扬企业家捐书助教高尚义举和远见卓识。魏茂青希望区教育局、各中小学不断完善学校图书阅览室的管理,不断激发中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最大限度地用好、用实、用活社会援助的图书,让学生在爱的阳光哺育下,勤奋学习,茁壮成长,成为社会的栋梁。郭荣辉还分别授予区教育局“省重点读书援助示范区”、夏道中心小学“爱心示范图书馆”、大横博爱小学 “爱心图书室”牌匾。
据介绍,经积极协调,此次省教育厅关工委、省读书援助协会发动爱心企业向我区各中小学捐赠总计92万多册、价值1233万元的图书(其中,由我区采取财政补助、社会力量捐助等方式筹措345万元),所捐图书将在两年内分四批配送至各中小学。同时,按照省级达标要求在我区援建5—10所中小学“爱心示范图书馆”。
(夏道中心小学 吴元建)
“奥运火炬”与我区师生零距离接触
5月16—18日、22—24日,区教育局与北京奥运合作伙伴——联想集团联合在全区中小学开展“中国心、奥运情、我与火炬零距离” 留影签名巡回活动,让广大师生体验火炬所承载的奥运热力,感受火炬所代表的奥运精神,进一步激发师生宣传奥运、参与奥运、奉献奥 运的激情。全区48所学校的6000多名学生及近千名教育工作者参加了活动,带着对奥运盛会的期盼和美好祝福,师生们以激昂的热情与火炬留影,并在纪念条幅上签名。(局德育办)
区教育局组织开展“助残日”活动
5月18日是第十八个“全国助残日”,开智学校、梅山街道超骧社区和东山小学共同承办“牵手残疾人 走进残奥会”——庆祝第十八个“全国助残日”特奥活动。该活动由市残联、区教育局、区残联联合主办,旨在鼓励残障儿童少年超越缺陷,通过意志、技能、体能的较量,挑战生命潜能,展示人的信念、智慧、能力和价值。市残联、区委宣传部、教育局、残联、妇联、市新华书店、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南平营运处等单位领导出席当天活动,并现场观看了开智学校学生为活动精心准备的足球舞、手语舞等节目,以及篮球个人技术、滚球等8个项目的特奥比赛。此前,为倡导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积极推进残疾人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区教育局发动全区广大师生,以“全国助残日”为契机,以“牵手残疾人,走进奥运会”为主题,以“节省一天零花钱,资助残疾小伙伴”为口号的开展扶残助学募捐活动。截止目前,已收到29所学校募捐款41101元,以及14个单位的8000元爱心款。所募经费将用来改善开智学校办学条件及资助该校贫困生完成学业。(开智学校)
各学校扎实抓好教学研讨工作
一是加强校本培训。充分挖掘校本资源,积极组织开展教学展示、专题讲座、教学比武、基本功比赛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如,大横中心小学开展村小教师“说课与片断教学”校本培训,组织骨干教师开设专题讲座,进行示范教学,并刻录光盘分发到各完小,以达全员培训的目的。胜利小学举办教学反思论坛活动,教师们畅所欲言,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学策略。水东学校举办为期3天的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交流和展示平台,41名38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参加比赛。扬真小学举办教师基本功比赛,通过板书设计、例题分析、才艺展示等活动,对教师基本素质进行检阅。二是加强专题研讨。坚持以专题研讨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强教研工作力度,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如,王台中心小学开展省级课题——《语文课堂动态生成教学指导策略探究》研讨汇报活动,并邀请市教研室人员到会作专题讲座。西芹中心小学组织开展“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讨活动,针对教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和交流。樟湖中心小学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专题研讨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们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三是加强合作交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汲取经验,合作提高。峡阳中学与顺昌县郑坊中学开展教学交流活动,两校教师通过教学观摩、点评,结合各自教学工作的经验、做法及遇到的问题、困惑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水东学校与建瓯一小的一线骨干教师,共同开展 “同课异构,连环跟进”的跨区教研活动,探讨“连环跟进式”教研模式的完善与推广。巨口中心小学与南师附小开展教研联谊活动,邀请附小优秀教师到校作教学展示,进行教学研讨。东门小学邀请国家级骨干教师、闽北名师、省学科带头人、市实验小学副校长傅金英作题为《教学目标的设计》的精彩讲座。四是加强片区教研。东区小学教研片、延平区小学夏道教研片分别在水东学校、樟湖中心小学组织开展了 “综合实践活动”研讨活动。与会人员观摩展示课,听取专题讲座,进一步明晰新课程理念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教学研究走向,对探索综合实践活动“培训、实践、研究”一体化的校本教研路子进行积极而有益的尝试。(综合来稿)
延平儿童在爱的体验中欢度“六一”
一是手拉手关爱地震灾区少年儿童。我区各中小学共有四川籍震区儿童100多名,南平三中、胜利小学还先后接收了3名因家园遭毁来延投亲就读的学生。为了让来自灾区的学生过个快乐的“六一”,相关学校组织开展“手拉手关爱地震灾区少年儿童”活动,与他们一起交流、表演、游戏,给他们颁发学习用品,鼓励他们认真学习,让他们在灾后同样收获节日欢乐,让笑容重新回到他们的脸上。二是收获社会各界的热心关爱。省、市、区总工会联合向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东坑中心小学捐资2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并给特困农民工子女发放助学金,为品学兼优的农民工子女颁发奖品。该校的“爱心家长”还提前与留守儿童欢度六一,让他们与其他孩子一样感受家庭的温暖。西芹镇党政班子全体成员与结对帮扶的19名学生亲切座谈,给他们带来学习用品和慰问金,并勉励他们勇于面对暂时的困难,坚定“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刻苦学习,将来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巨口乡、赤门乡党委、政府领导带领村主干、企业、站办负责人到当地中心校慰问师生,分别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捐资1.2万元和1.62万元。三是在欢庆活动中表达爱。各学校将迎接北京奥运、哀悼灾区同胞与欢庆“六一”相结合,纷纷组织开展庆祝活动。学生们在载歌载舞,喜迎奥运,欢庆“六一”的同时,通过吟诵诗作表达对遇难同 胞的深切哀思,制作千纸鹤、幸运星,手绘美丽的家园、漂亮的校园、可爱的大熊猫等作品表达对在地震幸存小伙伴的深深祝福,希望灾区小伙伴在全国人民的关爱中坚强地走向美好未来的心愿。
(综合来稿)
[简 讯]
★近日,我区农村教师住房公积金待遇已全面落实,惠及27所农村中小学的2595名教师。农村教师住房公积金由区财政100%配缴,纳入2008年区财政预算,全年配缴478.64万元。(局办公室)
★ 5月25日,扬真小学在激情广场举办“七彩剪纸、魅力扬真”—— “为奥运喝彩”主题剪纸现场活动。活动由区文明委、教育局、文体局共同主办。近千人参加了当天的活动。该校师生用美美的窗花,表达浓浓的奥运情,同时为四川地震灾区同胞祈福。
(扬真小学 叶达雄)
★ 日前,由区实验小学蔡坚信校长主持研究的《探究性学习》课题,在第一届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教科研优秀课题成果评选中荣获二等奖。评选活动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南京师范大学研究中心等四家单位联合举办。(区实验小学 王加斌)
★ 5月31日,代表延平区参加“阳光少年”集体体育竞赛南平赛区比赛的水东学校“阳光伙伴”代表队,以7秒91的好成绩(唯一打破8秒成绩的代表队)在全市17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并取得代表南平市参加福建赛区竞赛的资格。“阳光伙伴”体育竞赛以28人29足绑腿并排直线跑的形式进行,比赛距离40米。
(水东学校 陈璋)★近日,在南平市第五届学校读书节小学生讲故事、中学生演讲比赛中,胜利小学的黄芷芊摘得小学组第一名,南平三中的应可阳、于越分获初中组第一名、第二名。黄芷芊和应可阳将代表南平市参加福建省学校读书节小学生讲故事、中学生演讲比赛。(局德育办)
★近日,南平三中九年级共有8名学生经测试被福州三中、厦门双十中学拟录取。据介绍,今年福州一中面向23个省级课改实验区招收50名正常缴费生,厦门双十中学中澳班面向厦门市以外地市招收60名学生。(南平三中 翁清珠)
★近日,第二实验小学的吴丽以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获得“南平市第六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评比活动”城区组一等奖;新光学校的娄丽蓉、陈秀华在“南平市思想政治(初、高中组)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分获高中组一等奖第一名和初中组二等奖。
(综合来稿)
★ 5月中旬以来,进修学校中学教研员先后到数所中学开展教学调研,与一线教师交流座谈,针对学生在市质检中暴露出来的知识缺漏和使用答题卡后出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共同分析原因,查找症结所在,探讨复习对策和疏导学生心理压力的对策。(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魏永坚 网址:www.xiexiebang.com 分送:市教育局,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区委办、区人大办、南平市延平区教育局办公室 2008年6月5日印发 区政府办、区政协办、区委宣传部,区属各学校、本局各股室。
第四篇:发挥比较优势 提升福建农业竞争力
发挥比较优势 提升福建农业竞争力
农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是衡量和检验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近几年,福建省农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如何发挥比较优势,做强做大福建省农业,提升竞争力,对促进海西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一、2006年福建省优势农业发展特点
近几年,福建省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点扶持优势农业的发展,形成了以畜禽、笋竹、水产、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花卉和烤烟为主的优势农产品。
(一)增长速度较快。2006年福建省优势农业发展较快,林业总产值104.97亿元,同比增长8.3%;渔业总产值458.95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8和0.2个百分点。(详见表1)。
表12004-2006年福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二)产量持续增长。2006年,各地立足区位优势,瞄准市场需求,把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点来抓。茶叶通过品种更新、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全年茶叶产量19.76万吨,比上年增加1.28万吨,增长6.9%。食用菌通过结构调整,扩大了珍稀食用菌生产规模,全省食用菌总产量达59.99 万吨,比上年增加3.99万吨,增长7.1%。其中主要产品蘑菇产量29.41 万吨,增长3.6%。全省园林水果产量达494.97万吨,比上年增加15.61 万吨,增长3.3%,其中龙眼、荔枝、枇杷、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产量为157.85万吨,增长2.0%。
(三)国内市场占有率略有下降。2006年,福建省除烟叶、肉类农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有所上升外,其他产品均略有下降。分产品观察,优势产品茶叶、水产品、水果国内市场占有率为19.4%、11.5%和2.9%,分别比上年下降0.8、0.3和0.6个百分点。(见表2)。
表22003-2006年福建主要农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及在全国的位次见下表
(四)出口市场份额高。2006年福建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超35亿美元,其中出口超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以上,居全国第四位。全省出口超千万美元的品种达到30个,其中柑橘、食用菌、大葱出口金额均居全国第一位,茶叶、蔬菜、花卉居第二位,蛋品居第五位。
(五)品质优势逐步提高。近年来,福建省为提高优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发展“三品”产品。2006年,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发展亮点突出。一是绿色食品产品多,截止2006年底,全省已有323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产品品种量约占全国9%,其中2006年新增61个产品;二是无公害基地点多面广,全省共有565个基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710个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其中2006年新增无公害企业81家、基地84个、产品114个;三是有机食品加快步伐,现有8家企业46个产品通过认证;其中2006年新增1家企业、18个产品。
(六)闽台合作交流持续扩大。近几年,福建省继续加大与台湾优势农业的交流。截止2006年底,全省累计批办台资项目共1916个,合同利用台资23.9亿美元,实际到资13.6亿美元,在各省区市中位居第一。其中,2006年新批办台资农业项目133个,合同利用台资2.3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9000万美元。
二、进一步提升福建省优势农业竞争力面临的几个问题
(一)龙头企业规模偏小。2006年,全省共培育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6858个,其中国家级的仅有23家,省级的仅有150家,余为市(厅、局)级及以下的。总体上看,这些企业规模偏小,如:规模较大的925家龙头企业,产值上亿元的仅60多家,不到10%,平均从业人员仅有685人。从福建省名列前茅的龙头企业―福建天生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看,其注册资本0.85亿元,资产总额达1.36亿元,2005年销售收入近亿元,创利润近千万元,在本省众多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中规模虽然位居前列,但与省外年销售收入数亿、乃至数十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相比,天生公司的规模还是偏小,规模效益还不明显。
(二)部分优势农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偏低。2005年,茶叶、柑桔、香蕉、烟叶、水产品占有率在全国位次居于前列,但与发达省份相比实力较弱。烟叶占有率为4.5%,与排名第1位的云南省相差25个百分点;水产品中淡水产品占有率仅为3.1%,分别低于湖北、广东、江苏10.9、10和9个百分点;薯类、肉禽蛋奶类占有率与排名第1位的省份均相差7个百分点以上(见表3)。
表32005年主要农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前5个省(市、区)
单位:%
(三)知名度高的品牌偏少。近几年,虽然福建省一些农产品获得了省、市名牌称号,但在国内外市场上真正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较少。2006年,国家农业部首次评选的96个“中国名牌农产品”中,福建省仅有3个。福建省名牌农产品中大部分是农产品加工品,鲜活农产品少,品牌农产品结构单一,产品既缺乏系列化,也缺乏产业规模。如:闽北茶叶虽然品牌众多,但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牌子少,武夷岩茶虽列入了“中国十大名茶”,但其品牌效益和产业规模始终无法和国内其他同类产品品牌相媲美。
(四)精深加工产品所占比重小。目前,福建省农产品中80%以上为初级加工,精深加工比重仅占20%左右。如:水产品是福建省优势农产品,年出口创汇均居全国前列,但实际上福建省水产品主要是以资源性产品出口为主,大量出口产品都是冷冻鱼类产品,所赚的利润很低。特别是在休渔期,有的企业为了保订单,只好通过进口原料加工出口,企业所获利润微乎其微。如:福建省出口的冻吧浪鱼等产品,在菲律宾和印尼市场,销售价是产品出口价格2-3倍以上。
(五)产品质量有待加强。2006年,随着“福寿螺”、“红心鸭蛋”、“瘦肉精残留猪肉制品”、“多宝鱼”等事件的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从福建省来看,近几年,农产品质量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蔬菜存在的高毒有机磷类农药残留、茶叶存在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水果存在的农药残留和保鲜防腐剂不合格等问题。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1)检验标准低。部分地方农业标准与省、国家和国际接轨不够,由于缺乏专业人才、技术和设备,有些检测、试验办法还停留在原始阶段。(2)推广应用率低。主要是农业标准实施工作滞后,有些地方只注重标准的制定,而不注重标准的实施,即使是获得注册品牌的农产品,其生产、加工等环节仍沿袭
传统做法。(3)科技含量低。国际上发达国家或地区在农业科研开发方面,投入的资金平均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而福建省多数生产企业投入不足千分之一。在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关键环节(如:检测、生产、包装、冷藏)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技术差距。
(六)贸易壁垒日趋严重。近年来,韩国、欧盟、日本纷纷提高了进口农产品质量技术要求。如日本在去年5月底实施了关于加强农产品农药残留管理的《肯定列表制度》,对福建省园艺、蔬菜、水产品、畜禽等优势农产品对日出口就造成了较大影响,仅6月份,烤鳗出口交货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72.99%和70.54%;蔬菜及其制品同比下降56.77%和35.36%;茶叶同比下降了36.84%和45.10%。49.7%和37.3%。进口国或地区设置的种种贸易壁垒和安全标准已成为制约福建省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近几年福建省动物源性产品、柑橘罐头、蜂蜜、暖水虾、鳗鱼等在欧洲、美国和日本市场屡遭封杀,诸如农残、保障措施、关税配额限制和反倾销制裁等,贸易纠纷不断出现,贸易壁垒日趋严重。
三、发挥比较优势,提升福建省农业整体竞争力的若干对策建议
(一)多元投入、择优扶持,扩大龙头企业规模。尽管近几年福建省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力度,但投入不足仍是制约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第一,进一步整合国债资金、专项贷款、扶贫资金等各类支农资金,集中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二,通过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进入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和农户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农业产业化投入格局;第三,择优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对重点龙头企业,应在基地建设、原料采购、设备引进和产品出口等方面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扶持。
(二)培育名特优新农产品,提高品牌知名度。抓好传统优势农产品的培育,对长汀河田鸡、连城山麻鸭、地瓜干、龙岩咸酥花生等传统产品,在确保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实现集约化生产经营,并投入一定财力塑造品牌,扩大影响。培育新的品牌,对于适宜福建省发展又有较好市场前景的产品,积极引进、重点培育、形成规模。如花卉是福建省新兴产业,目前已基本形成水仙花、榕树盆景、兰花、杜鹃、仙人掌、多肉植物、棕榈科植物等六类优势产品,但目前产品优势尚未充分显现,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精深加工产品的比重。福建省应重点发展果、蔬、笋、水产、畜禽、茶、食用菌等主要优势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如茶叶,目前福建省的茶叶总产量虽高,但精深加工程度低。要继续做大做强福建省茶业规模,就必须走以精深加工为核心技术的产业化之路。福建仙洋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该企业是国内率先开发茶浓缩汁和茶粉的生产企业,公司利用现代农业技术、超微粉碎、超滤、反渗透等技术,制作出茶浓缩汁和茶粉,并导入新的“吃茶”的概念,将茶制品溶于水中和直接添加到食品中,现已被广泛应用于速冻食品、奶制品、豆制品、冷食、饮料、功能性食品等诸多产品之中,如茶冰淇淋、茶酸奶、茶胶囊、茶糖果、茶面包、茶糕点、茶饼干等。其中,使用鲜茶叶为原料直接加工浓缩汁,可以使茶叶中的诸多有效成分和香气物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加之使用方便,使用成本低,茶浓缩汁已经广泛应用于茶饮料生产。
(四)加大科技开发力度,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确保福建省农产品的优势,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福建省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如:泉州市组织实施了海洋产业化科技项目,开发浅海1.79万亩,形成了牡蛎、紫菜、花蛤、青蟹、对虾、鲍等一批较大规模的生产基地。政府还扶持了石狮祥芝水产食品开发公司、惠安巨鲸海洋食品厂和晋江深沪湾海上网箱养殖基地等一批海洋科技开发企业的发展。目前,全市已有海上养殖规模经营实体469个。又如省级龙头企业中绿(福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与福建农林大学、省农科院建立长期的技术协作关系。在生产经营中通过采取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采用独家的保鲜包装技术等措施使产品符合国际无公害生产标准,带动9700个农户发展蔬菜生产,其产品远销美国、欧盟、韩国等国家或地区。
第五篇:福建龙岩市农业产业化学习考察报告
福建龙岩市农业产业化学习考察报告
为了学习闽、浙沿海地区和云南省发展效益农业的先进经验,推进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5月21日—6月2日,市政府马承佳副市长带领市府办、农办、农业局、林委、农科所等市直有关部门领导和新罗、漳平、永定、上杭、武平、连城等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一行15人赴惠安、湖州、昆明、西双版纳等地进行学习考察。考察团先后考察了惠安县走马埭省级现代农业示范片、中绿公司、森美公司、超大集团公司;湖州市德清县早园竹基地和德华木业公司、安吉县竹种园和竹木加工厂、长兴县梅源食品有限公司和浙北农产品批发市场、菱湖区源泉特种水产养殖场、南浔区木材交易市场;昆明市世界园艺博览园、中国斗南花卉市场;西双版纳森林公园、猛伦热带植物园等15个农业项目点。并召开小结座谈会,就学习考察体会、启示进行了认真讨论和交流,对如何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和成果,推进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经验与启示
1、立足特色,发展区域优势产业。目前,全国上下都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农业结构调整。如何避免调整后的结构的再次趋同,真正形成区域优势产业,是贯穿于考察团行程始终,也是考察团全体成员一致认为感触最深、启发最大和最热门的话题。惠安县从实际出发,提出将黄塘溪流域建设成粮食林果区,林辋溪流域建设成粮食果蔬区,泉州湾区域建设成农业综合开发区,湄州湾区域建设成高优水产区,大港湾区域建设成畜牧水产区。这一“两溪三湾”的发展规划,做到了区域间科学分工,协同发展。湖州市按照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的要求,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形成了山区、丘陵、平原、水乡和城郊各具特色的农业新格局。到目前为止,已建成了以太湖南岸为主的21万亩蔬菜基地,以长兴、安吉为主的17万亩的干鲜果基地,以德清和104国道沿线为主的12万亩早园笋基地,以菱湖、德清为主的22万亩特种水产基地,以安吉为主的21万亩冬鞭笋基地,以长兴为主的16万亩瓜类基地和2万亩花卉苗木基地等。全市农业形成一县一品、各具特色的局面。安吉县毛竹蓄积量占全国十分之一,居全国首位;长兴县种植油菜35万亩,产量4.5万吨,居全省首位;菱湖区每年向全国供应四大家鱼苗种10亿尾,罗氏沼虾、青虾、河蟹、桂鱼、加州鲈鱼等特种水产苗种30亿尾,是全国重要的水产苗种基地之一;德清县种植早园笋7万多亩,年产量4万吨,是全省最大的早园笋商品基地;南浔区去年兔毛加工量达2400多吨,外贸交货量2200余吨,占全国50%以上,是全国重要的兔毛加工出口基地。昆明市呈贡县龙街乡,把发展“一村一品”农业作为加快农村奔小康的根本措施来抓,成效显著。斗南村发展成为全国4大花卉生产基地之一,小古城村的草莓、殷联村的葡萄、上可乐村的荷兰豆等,都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特色产品规模化,为龙街乡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
观光旅游农业这一新兴产业在这些地区也已显示出勃勃生机。湖州市立足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绿色旅游业,目前已成为湖州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太湖旅游度假区、杨子鳄度假村、竹种园、竹乡国家森林公园和赋石水库的天赋度假村、对河口水库的莫干湖山庄等一批依托山、水、林资源开发的景点已串联贯通,成为绿色旅游热线,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去年全市接待游客260万人,收入13.5亿元。安吉县利用竹子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的条件,修建完善竹种园、竹乡森林公园等景区景点,大力发展竹林生态旅游。仅1999年,全县就接待上海、苏州、无锡、南京、杭州等地游客80万人次,到安吉游竹海、观竹景、食竹笋、探究竹文化。竹林旅游成为安吉农业重要的新增长点。有“春城”美名的昆明市,充分利用其“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气候特点,积极申请承办了'99世界园艺博览会,吸引世界67个国家和26个国际组织以及上百家国内外企业进园搭建展台,修筑展园,展示各国在园林、园艺和环保方面的成就。目前,世博园年接待游客800—1000万人,仅门票收入就达到8—9亿元。被称为“动物王国”、“植物王国”、“药材王国”的西双版纳
州,也充分利用其保存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和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优势,引进企业、科研单位开发森林民族文化。我们所考察的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和猛伦热带植物园,寓教于游、启迪智慧、增长见识、陶洽性情,是跳出农业发展农业的典范,实现了原始森林保护与利用的有效结合。
2、引进龙头,兴办规模生产基地。考察团所到之处,引进龙头办基地,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做法都十分成功。惠安县尤为突出,他们引进的中绿公司,1995年从承租1060亩土地起步,短短5年时间,发展成为辐射7个乡镇、5个农场,带动基地2万亩(其中租地1.2万亩),种植数十种蔬菜,拥有固定职工350名,年产值7000多万元,其中出口创汇5000多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企业,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老爸”食品公司,利用惠安特有的余柑果进行余柑茶、果脯的深度加工,带动全县5万亩余柑基地建设,解决了1000多个农村劳力的出路。森美饮料公司作为北京汇源果汁主要供应商和美国百事可乐国内原汁配给商,主要从事龙眼、荔枝、余柑、美国脐橙、菠萝蜜等水果加工,其生产带动了惠安万亩水果基地建设,年产值8000多万元,创利税1000多万元。目前,惠安全县有近10万亩的农田种植西兰花、大蒜、优质花生、脱毒马铃薯和干薯、毛豆、香蕉、芦笋、芥蓝菜、珍珠西红柿等质优价高的农副产品,提供给龙头企业深加工并销往境外、占全县耕地的1/3。湖州市发展效益农业不局限在种养业上,而是积极延长产业链,向加工、流通环节要效益。市里每年落实专项信贷资金2000万元,财政贴息250万元,补贴农业龙头企业平价电400万度,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2000余家(其中年销售额100万元以上299家),1999年总产值27.3亿元, 实现利税1.85亿元, 出口交货总值
6.52亿元, 带动农户8.5万户, 建立基地45万亩。长兴县太傅乡,引资创办了长兴梅源食品有限公司和太傅酿酒有限公司青梅酒厂后,带动全乡发展青梅种植基地1.2万亩, 占全乡山林面积的50%, 青梅亩收益达到4000元以上。昔日低效的“蕃薯大乡”发展成为今日高效的“青梅之乡”。农民称赞,“养儿子不如种梅子”、“家种十棵梅子,等于养了一个儿子”。长兴县虹星桥镇,引进上海绿苑生鲜食品配销有限公司后,有力地推动了全镇农业结构调整,全镇种植西瓜2万亩,仅此一项,年创产值5000万元以上。
龙头企业的带动,使当地农业生产实现了四大突破:一是农产品品牌化、商品化。“中绿”、“森美”、“老爸”等一些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成为知名品牌。二是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规模化,使农业生产效益大幅度提高,公司和农户不同程度受益。种田可以致富,成为群众的共识。三是管理模式企业化、规范化。龙头企业把农产品基地作为“第一生产车间”,运用企业的经营管理手段,组织生产,配套投入先进的工业技术,使农产品基地建设走上规范化的经营管理轨道。四是农民群众产业化、组织化。在参与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实施“公司+农户”经营方式中,农民从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肩挑手提”的作业习惯和作业方式解脱出来,成为运用机械,与先进生产力、先进科技和与公司利益紧密相关的8小时工作制产业工人。
3、培育市场,拉动产业发展。建设市场,培育市场,拉动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是湖州市的一条重要经验。该市通过市场的建设和培育,创造了需求,发展了供给,拉动了农产品加工、运输等二、三产业的发展。华东地区最大的人造板市场—南浔建材市场兴建后,推动了湖州市东部平原地区南浔区、德清县木材加工业的迅速崛起,在没有森林的地方,奇迹般地建成了一条木材加工企业带。落户德清县的浙江德华林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3年,7年时间发展成为拥有资产1.3亿元, 占地8.6万平方米, 拥有员工1200多人, 产品覆盖全国90%的省市和港、澳、台、东南亚地区的浙江省最大的木制品加工企业,从根本上说是得益于南浔建材市场的带动。德清县立足早园笋产业优势,在104国道投资建成年交易
量2万多吨、年交易额超亿元的全国最大的早园笋交易市场。这一市场的建成和发育,带动全县形成了笋、砻糠、有机肥、种苗四大类中介服务机构300多个,从业人员2000多人,年营销额近2亿元。湖州市市场建设的大手笔—长兴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是借助毗邻浙、苏、皖,地处沪、宁、杭商品经济发展的“金三角”中心地带的区位优势发展起来的。该市场占地500亩,分三期建设。目前第一期已开发110亩,投资4000万元,建成营业大棚12000平方米、营业用房238间、5090立方米冷库和800平方米地下冷库各一座。自今年元月18日试营业以来,已引进客商500余户,设摊位500余个。据不完全统计,截止5月13日,市场已成交各类产品达334141吨,成交金额3.96亿元,超出原预计效益。这一市场的建设,有力地拉动了周边地区农民蔬菜、果品、粮油、禽蛋、水产品、土特产、干鲜果等各类基地的建设。昆明斗南花卉市场每天有3000多花农、花商上市交易,日上市花卉150万枝,日成交额120万元以上,带动了花卉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目前已有鲜切花基地2000亩。
4、科技为本,争创农业品牌。惠安县政府1999年起每年拨出300万元财政专款,建立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基金,向保险公司投保,以调动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引进了集科研、生产、试验为一体的高科技农业综合开发公司—超大集团,该公司投资兴办的企业之一—生物降解剂厂,其“高毒农药残留降解菌”产品能快速降解水体、土壤和蔬菜的残留农药,为生产符合国际市场标准的绿色无公害出口产品创造了条件。惠安中绿公司除聘请国内外专家常年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建立产品化验室和生产化验室外,还花巨资引进最新土壤养分快速检定仪器和各种机械作业设备、包装设备,施用有机肥,有效地保证了产品质量。通过应用高科技手段,严把质量关,中绿公司以“中绿”为商标出口海外的保鲜蔬菜和以“绿记”商标销往国内的深加工食品系列,在顾客中享有盛誉,做到了产量年年增加,年年供不应求。德清县把科技进步当作早园笋产业发展的主动力,总结出了一整套早园笋地面覆盖早出技术,使早园笋平均亩产量达到1000公斤,平均亩产值3000多元,最高的达到3.8万元。该县早园笋生产大户许洪发,承包经营35亩早园笋,应用先进技术后,今年产值达到40多万元,扣除生产成本,净收入28万元。“山伢儿”德清早园笋以其优良的品质,先后获得“浙江省优质农产品金奖”、“' 99国际竹业博览会金奖”等荣誉称号,占领了上海40%的市场,产品已出口日本等海外国家。
5、流转土地,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惠安县为了改变人均不足3分耕地,传统农业分散经营的状况,积极探索土地、劳力和资源的合理流转办法,坚持“土地所有权不变,承包权稳定,经营权放活”的原则,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通过宣传发动和细致的思想工作,本着不改变农民的土地承包关系,在土地国家所有的前提下,以每亩年出让金800—1000元的价格,年提供200天劳务每天15—20元报酬的形式,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承接连片耕地的经营权,建立外向型农副产品基地。中绿公司承租的1.2万亩土地,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机械化生产和科学管理,亩产值由原来的1000—1200元提高到现在的12000—15000元,农民收入由过去的每年600—800元到现在3500—4000元,土地产值率和农民收入分别是过去的8倍和3倍以上。目前惠安全县有辋川、螺城、螺阳等7个乡镇进行了土地、劳力、资源的合理流转工作,提供了近5万亩土地供龙头企业承租经营生产,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4%,建立了优质有机米、鲜花、蔬菜等各类专业生产基地。湖州市在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中,强调建立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客观要求,是符合广大农民群众意愿的,必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全市坚持“稳制活田、三权分离”和“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大胆实践、大胆创造农户土地承包权量化折股、推行社区股份合作制等多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全市大田流转面积达到4.8万亩。
二、几点建议
面对市场需求不旺和农民增收缓慢的双重压力以及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涉及到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我们应该未雨绸缪,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强相应的对策性设计和研究,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有效地解决和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和深层次矛盾。
1、要走特色农业之路,迅速扩大特色优势产业规模。目前,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已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样样都有,样样都是一点点”的现象比较突出,当然这是结构调整初期的必然现象,我们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十分注意在引保持农民积极性的同时,充分应用政策、信息、服务等手段,引导农民尽快走出“百花园”,以县(市、区)为单位,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迅速扩大特色产业的经营规模,集中力量建设若干特色知名农产品,创出闽西农业品牌。大田要重点淘汰劣质早籼稻,推广优质稻,大力发展花生、优质烤烟、花卉、反季节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积极引进企业实体开发生产基地,实现规模效益。山地开发要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早熟和晚熟品种,壮大杭梅、红柿等特色产业的产业规模。要抓住我们地处闽、粤、赣交界,市场辐射范围广,市场消费能力强这一优势,大力发展笋用竹、观赏竹基地,形成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畜牧业要适应市场需求,大力推广瘦肉型猪,迅速扩大长汀河田鸡、连城白骛鸭、新罗山麻鸭、漳平三元杂交鸭、森宝肉鸡的生产规模,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水产业重点是发展特种养殖业。要以梅花山森林公园的建设为起点,积极探索实践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大力发展绿色旅游业。棉花滩龙湖的观光农业、古田会议旧址的现代花卉业走廊等等,都是大有可为的绿色旅游业项目。加快特色产业上规模,要积极实践推进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壮大规模经营;要积极引导、引进龙头企业兴办生产基地,带动规模生产。对新罗区瘦肉型猪、长汀河田鸡、龙岩咸酥花生等已形成县域优势的产品,要进一步扩大跨县(市、区)种养,尽快发展成为全市性的大产业。
2、要走市场农业之路,狠抓市场建设和壮大营销队伍。一要加快以批发市场为中心、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市场体系建设。充分抓住中国闽西交易城建设步伐加快,闽西正逐步成为闽粤赣三省边区物流集散中心的机遇,加快新罗生猪调运中心、咸酥花生批发市场等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形成较合理的农副产品市场体系。二要重点培育营销队伍。鼓励农村能人创办流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或公司等,发展民间营销大户、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形成多渠道、多形式流通。要增强农产品流通明星表彰工作的针对性,如今年蔬菜、瓜果类农产品面积迅速扩大,产品销售可能比较困难,因此,要重点表彰蔬菜、瓜果类的农民营销大户,从而引导营销大户、农村能人围绕农业结构调整重点产业、产品开展流通工作,切实解决大宗农产品卖难问题。三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科技推广部门在联基地、带农户、进市场方面的作用,发展“订单农业”,使农民在二次分配中获得合理收益。在市场变化中,要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分项目、分产品进行研究,适时拿出对策。
3、要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尽快做大做强重点龙头企业。要围绕市里确定的畜牧、林竹、烤烟、水果、食用菌、花卉、蔬菜等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和河田鸡、白骛鸭、瘦肉型猪、地瓜干、咸酥花生等重点产品的规模发展,进一步集中财力,重点扶持森宝肉鸡、新罗咸酥花生、漳平花卉、永定红柿、上杭杭梅、连城地瓜干和白骛鸭、武平十方蔬菜批发市场、长汀河田鸡等9大龙头项目。从种苗、加工、市场建设等关键环节入手,取得产业发展的新突破。同时,要加大对外招商和龙台农业合作、农业山海协作力度,储备、推介一批对产业发展有带动作用的项目,引进龙头企业进行开发生产,对牵动全局的重大龙头项目市政府应制定个案
优惠政策。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引进外地大龙头来我市举办“两头在外”的农业基地,切实加快我市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4、要走科技兴农之路,突出抓好良种良法的引进推广应用。农业结构的调整最终要落实在微观运行的基础上,这就是通过品种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加以实现宏观意义上的调整,因此,加快农业技术进步特别是优质新品种的引进试验推广,是结构调整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要认真实施种子种苗工程。要用好150万元市级种子种苗基金,今年继续引进水稻、水果、花卉、畜牧、水产、林竹、蔬菜等新品种200个以上。要完善种子种苗引进、示范推广体系,制定出台引种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明确资金使用单位的引进重点、检疫隔离办法、示范推广责任。重点是建好苗圃(水果、专用林)、原种场(瘦肉型猪、河田鸡、白鹜鸭)和鱼种场等,使引进的良种能够尽快得到推广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认真抓好地方传统特色良种的提纯复壮、人工繁殖。二要求各县(市、区)各抓一个农业“五新”示范园区,把园区建设成为农业“五新”技术的示范基地、培训基地。三要充分发挥农技干部的作用。切实加强对农技人员的转岗培训,进一步放活科技人员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支持农校、农科所发挥人才优势,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基层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等工作,促进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四要逐步扭转粗放管理的普遍现象,学习湖州市德清县果园竹项目上精耕细作的先进经验,做到种一片成一片、种一丘成一丘、种一棵成一棵。
5、要走改革创新之路,大胆改进工作方式和创新机制。一是需要对传统的干部绩效考核标准或不成文的规定进行调整。不能片面运用产量标准来衡量干部的业绩,要以经济效益指标为主。只有有效益的产品,才能调动科技人员和农民提高其产量的积极性。但强调经济效益,并不就是要求干部笼统地把产量减下来。而是要把那些没有销路的产品减下来,只有这样,才使各级从事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干部放开手脚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工作。
二是要在政策法规上作出适当的变通。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际上是一次面向市场对农业的发展轨道进行必要修正的过程。因此,一些现行的国家政策法规明显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农林特产税是用来调节非农部门收益与粮食生产收益之间关系的,随着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特色产业、特产品种势必大量增多,这一税种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将逐步消失。再如,土地法规明文禁止在农田上种果树、挖渔塘,完全有可能在些地方导致出现占用耕地发展其产业的问题。对这些问题上要在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鼓励支持农民把握市场自己进行调。
三要大力培育各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当前,在农产品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农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势单力薄,结构调整很难适应市场变化,迫切要求联合起来抗拒市场风险,提高竞争力,维护自身利益。特别是农民经纪人、专业大户敏锐地意识到,把周围农民带动起来,才能形成规模优势闯市场。因此,政府引导、能者牵头的合作经济组织呼之欲出。各级政府应因势利导,积极引导扶持农民走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路子,从而推动各级政府农业领导方式的变革,改变主要依靠行政推动的被动局面。政府通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这样的载体,把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性意见、各种信息、新品种、新技术等有效地传递到千家万户,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发达国家都是靠完善的农民组织,做到这一条的,特别是我市农业正处于转型时期,又面临加入WTO的挑战,农业体制的创新更要有高度的紧迫感。我们的战略目标应该是:“一个主体,两个基本”,即使农民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体,合作经济成为农村经济基本组织形式,产业化经营成为农业基本经营形式。目前,起步阶段应着重培植以下3种合作经济组织形式:(1)龙头企业牵头,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
农户”的形式;(2)农民经纪人、专业大户牵头,组建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各类专业合作社或协会;(3)农技部门牵头,以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为核心,组建科技合作社。
四要建立全新的农业项目管理运行机制。(1)改革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市级龙头重点企业扶持项目、种子种苗基金等政府扶持农业项目资金的拨款制度,实行竞争申请或公开招标,并要打破地方保护和行业保护,允许外地区外行业技术推广单位或个参与竞争。(2)在农技推广组织内部,要打破“大锅饭”管理模式,严格项目管理制,项目的收益与参与人员的工资收入直接挂钩。(3)实行新的农业项目考核制度与考核体系,建立一套新的考核指标,进行公开而客观的评价。
五要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新路子,努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六要改进工作方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先行一步的乡镇重点是闯市场,刚起步的乡镇重点是抓示范、树典型、扶大户特别是科技户,切忌强迫命令。
(福建龙岩市农业考察团 廖卓文 钟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