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十一五”期间工作总结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十一五”期间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在中国科协和中机联的关怀、支持与有力指导下,在理事会的具体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据《中国科协“十一五”期间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落实中国科协制定的学会工作理念,在加强组织建设、大力开展学术活动、努力承接社会职能和建立创新型学会、开展学科发展研究、办好多国仪器仪表学术会议暨展览会(MICONEX)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的业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建设
十一五期间,2008年5月,学会召开了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正副理事长、秘书长,组建了学会第七届领导机构。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领导机构,是一个团结、民主、奋斗、务实、年青化、代表面广、影响力大的领导集体,坚持每年召开1次理事会,2次常务理事会,对学会重大活动进行决策,并对学会的发展开展研究。秘书处认真负责地执行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的决议。
十一五期间,学会对分支机构的组织建设也非常重视,不仅给予充分的关心和指导,而且具体协助分支机构组织上的调整和加强。5年中,学会对9个所属分会进行了调整,采取兼并、取消和变更挂靠单位等办法,改变了这些分会存在的后进面貌。根据需要,学会还新建了黑龙江省、河北省、辽宁省仪器仪表学会。开展会员工作是学会的基础工作,十一五期间,学会在会员重新登记注册、吸收会员、收取会费、建立会员管理制度、组织会员活动等各个方面都作了不少工作。会员们反映,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越来越成为自己的家。
学会还非常重视秘书处的自身建设。正副秘书长除了每周举行办公会议研究工作外,定期组织学习,经常交流思想。对全体工作人员,秘书处根据新的形势和新的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组织业务学习,并组织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参加中国科协和中机联开展的各项活动。
二、大力开展学术活动
开展学术活动是学会工作之本。2008年以来,学会组织开展的国内外重点学术活动40余项,参加活动的科技工作者超过5千人次。近年来,学会开展学术活动,除了注意不断提高活动质量,活动的主题和内容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实际之外,具有3个明显的发展趋势,一是努力实现国际化,二是逐步实现系列化,三是有利于推动活动举办当地仪器仪表科技和产业的发展。这3个趋势引领着学会学术活动发展的方向。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十一五期间,学会恢复了举办多国仪器仪表学术会议暨展览会(MICONEX)中学术会议的重要地位,并把它作为学会的学术年会,旗舰学术会议。每届学术年会规模大、水平高,对促进我国仪器仪表学科和产业的发展发挥出积极的作用。2009年9月,学会协助辽宁省科协在丹东市举行了一次学术年会和企业家座谈会,针对丹东市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的开发和建设,开展学术讨论和企 业家论坛。这次活动主题鲜明,到会科学家和企业家人数众多,实力强大,活动取得异常成功,为丹东市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11月初,学会在北京举办首届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这是首次把学术和产业紧密结合起来举行的一次高层次盛会。这次大会除了进行高层次的学术产业发展的交流和研讨,一项重要的任务是科学家和企业家们共同探讨十二五期间我国仪器仪表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并向国家提出建议。
三、努力承接社会职能、建立创新型学会
努力承接社会职能、建立创新型学会,是新时期党和人民赋予学会的光荣历史使命,也是学会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具体体现。十一五期间,在努力承接社会职能、建立创新型学会方面,学会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其主要工作有:
1、学会积极负责地开展了科技评价。接受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和科技部的授权,学会设立了仪器仪表科学技术奖。十一五期间,学会共评选出250余项优秀成果,为一百多家国内外仪器仪表企事业单位颁发了奖励。这个奖项在仪器仪表界被广泛关注和重视,申报的单位和项目逐年增多,颁奖仪式上前来领奖的代表大多是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甚至包括外国大公司的总裁。获得学会奖励的重大优秀成果,有的获得了国家奖励。学会还在近30所著名高校中设立了仪器仪表奖学金,奖励优秀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每年评选和颁奖1次,十一五期间共奖励250余人,这在高校中引起很大的反响,为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发挥了积极作用。十一五期间,学会接受政府和企业的委托,为20多项科技成果或新产品开展了评价或鉴定。学会还组织院士专家对优秀的项目和成果评价后向政府推荐,不少在政府立项得到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建立核仪表监测中心和丹东东方测控公司矿井安全监测仪表的立项就是典型的例子。
2、学会接受中国科协的委托,对科技人员进行评价,试点开展了技术资格认证工作。十一五期间,经学会培训、考试、评审共授予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工程师资格206人,高级工程师资格147人。学会与英国测量控制学会开展了工程师资格互认工作,已经有7人获得了英国工程技术委员会授予的工程师资格,其中6人为特许工程师(CEng,相当我国高级工程师),1人为技术工程师(IEng,相当我国工程师)。2010年,学会还向工程院推荐了光华工程奖的候选人,青年科学家、企业家王健,最终王健评选通过,光荣获得了光华工程奖难得的很高的荣誉。中国科协2010年表彰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学会推荐的4位科技工作者也都光荣入选。
3、十一五期间,2008年4月,科技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中国科协联合发出通知,在全国开展科技创新方法推广工作。学会接受委托在仪器仪表企业中开展科技创新方法(主要是TRIZ理论)培训。3年中,学会在北京京仪集团等17家企业举办了10次培训,培训700余名科技工作者。这项工作成绩显著,不仅一大批科技人员初步掌握了科技创新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还取得4项发明专利,受到中 国科协多次表扬。十一五期间,学会在继续教育工作上作出很大努力,已经列入国家专业人才继续教育工程(653工程)。5年中,学会举办各种新技术培训班60余次,培训技术人员超过3千人。
十一五期间,学会在承接社会职能方面还开展了许多其他工作,比如为企业进行技术咨询,组织企业应用国外专利,协助企业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等,这些工作有的已经取得或正在取得可喜的成果。
四、开展学科发展研究
十一五期间,学会接受中国科协委托开展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研究,完成了2006-2007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报告和2008-2009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报告,共计30万字。对仪器仪表学科和产业发展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从国际和国内学科发展的趋势和最新成果、国内外发展差距、存在问题等方面的分析,提出我国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及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可采取的措施。二次学科发展研究报告受到相关领导部门和仪器仪表学术界、产业界的重视和好评,也为学会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五、办好多国仪器仪表学术会议暨展览会(MICONEX)从1983年开始,学会首次举办多国仪器仪表学术会议暨展览会(MICONEX),至今已经27年,成功举办了21届。由于学会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奋斗,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MICONEX已经发展成为国际仪器仪表界享有盛誉的大型聚会,为推动我国仪器仪表科技和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MICONEX的发展历程,也映照出学会发展与我国仪器仪表科技和产业发展紧密联系的历程;MICONEX为学会的发展 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成为学会发展的1个招牌和重要支撑。十一五期间,学会举办MICONEX的规模不断扩大,水平逐步提高,参与这项活动的共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千家企业,8万多人次观众。MICONEX年年有创新,届届有亮点,使它在当今展览会林立,竞争加剧的环境下,特别是国际上出现经济危机的严峻形势下,依然保持强大的生命力,这是MICONEX的一大成功,也是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突出业绩。
十一五期间,学会创办的各类专业期刊,尤其是《仪器仪表学报》不断进步;举办的科普活动日益发展;学会的基础建设逐年增强。
目前学会正在进一步做好十一五期间工作总结基础上,按照中国科协制订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的精神和要求,开展制订学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工作。
第二篇:中国心理学会“十一五”期间工作总结(本站推荐)
中国心理学会“十一五”期间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团结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完成中国科协七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发挥好科协工作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好科协组织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根据国家有关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规划,中国科协在2007年的第七届全委会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并随后印发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2011)》。
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2011)》的指导下,中国心理学会积极进取、锐意创新,努力结合学科自身特点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按照科协要求分七个方面汇总如下:
一.推动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由于心理科学的学科特点与实际情况,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无法直观地将心理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但是,中国心理学会始终把满足国家需求、服务于政府和社会作为自己的使命,在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方面的作用可谓是无法替代的,这无疑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四川地震后抗震救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地震发生后,学会于地震当天专门成立抗震应急工作小组,立即组织相关工作的开展;通过媒体提出倡议,号召全国心理学工作者科学、冷静、有组织和计划地进行有关心理救援工作;向国家及四川省政府先后递交了十余份建议书,且先后有三份政府建议被中办或国办刊物采用、一份被国务院有关部门采用;对参加心理援助的同仁和志愿者开展大量专业培训;编制心理干预手册及书籍,送往四川、重庆、甘肃、陕西等省市地震灾区。这些内容充实、方法实用的资料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根据国际上对地震后心理援助的经验和心理创伤的原理和规律,为了更加有效、科学、持续地对汶川大地震灾区民众的进行心理援助,经2008年5月28日常务理事会决定,向社会发布“中国心理学会五一二地震心理援助二十年行动纲要”。中国科协七届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在全国范围内评出先进集体88个、先进个人406名。中国心理学会被评为中国科协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四位会员被评为中国科协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为了对抗震救灾心理援助的前期工作进行及时地总结和交流,以便进一步推动未来工作的深入开展,在中国科协程东红书记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于2008年6月20-21日在北京召开抗震救灾心理援助研讨会。2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做了大会报告并积极参与分组
讨论,就抗震救灾的关键理论、技术和现场应用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时间就是生命的紧迫情形下,初步统一了心理学界和精神病学界对于灾后心理援助的认识,为后来的全国性心理援助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在中国科协支持下,我会还承担并按期完成了“汶川灾区民众心理援助中长期规划”调研项目,并提交了四项专报。
在这些宝贵的工作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在面对此后的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时,中国心理学会依旧发挥着重要作用。
备战参赛北京奥运会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包括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在内的17名运动心理学工作者为中国代表团16支参赛运动队(不计香港、澳门、台湾代表队)进行了长期的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提供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的时间,最短为2个月,最长为4年(自雅典奥运会结束到北京奥运会开始的整个奥运周期)。此外,运动心理学工作者还为中国轮椅篮球队、中国自行车队和中国举重队3支残奥会运动队的备战、参赛进行了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这些工作全部纳入国家体育总局奥运科技攻关项目管理,并取得显著成效。在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所获51枚金牌中,有47枚金牌产生于运动心理学工作者进行了长期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的代表队,占总数的92.16%;所获100枚奖牌中,有84枚奖牌产生于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开展了长期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的代表队,占总数的84.00%。特别是丁雪琴研究员为中国体操队和中国举重队提供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为两队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17枚金牌提供了有力的心理支持。这17枚金牌占中国代表团金牌总数的三分之一,堪称奇迹。
制定心理学应用领域职业规范和准入标准中国科协明确要求所属学会推进学会改革,承接部分政府职能,成为国家和政府的“思想库”之一。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会决定,正式申请成立专门的分支机构,下设临床、测量等分支开展相关工作。该分支将从职业规范和从业准人标准等方面应对某些心理学应用领域的既热闹又混乱的局面,引导起健康发展。
制定测验工作者的道德标准中国心理学会于1992年已提出《心理测验工作者的道德准则》,但内容较为简单。随着心理测量方面的问题逐步增多,急需细化相关条例和准则。据此,测量专委会已制定出《心理测验工作者的道德准则》和《心理测验管理条例》,实施工作正在推进中。
推动临床心理学注册系统的工作2007年2月5日中国心理学会在北京召开的常务理事会一致讨论通过了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系统的注册标准及伦理守则等文件。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众对于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需求的增大,心理治疗和咨询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从事各类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人员快速增加。高素质的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人员不仅成为当前社会的迫切需求,其水准也关系到我国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的社会声望和学科严肃性。为了推动和促进中国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正规、有序和健康发展,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适应中国国情的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人员和机构学术性注册系统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工作。为此,在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会的直接领导下,以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为主,成立了三个不同性质的工作组承担了建立《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系统》的工作。至今为止,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和督导师分别为173位和118位。
心理学家资格评定2008年9月11日,常务理事会一致通过了《中国心理学会对心理学家进行认定的决定》。经常务理事投票,推选出7名常务理事组成专门工作小组开展评定工作。中国心理学会在网站上开辟了评定工作专栏,并于2009年10月16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中国心理学会首批心理学家发布会”。
二.加强学术交流,繁荣科学技术
全国性学术会议
全国性学术大会历来是到中国心理学界的盛事,是展示科研成果、交流学术观点、沟通联络情感的重要平台。其影响可以超越学界,甚至国界。2007年11月8日至11日,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在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举行。本次学术大会是目前为止中国心理学会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学术盛会,来自34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2658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学术会议,其中,来自香港、澳门、台湾的代表共53名。会议期间,共收到论文2468篇。与会专家围绕“心理学与和谐社会”的大会主题展开了一系列的学术交流和探讨。本次学术大会也得到了国际心理学联合会和其他发达国家心理学组织的高度重视,是到会外宾心理学家最多、规格最高的一次学术盛会。前来参加会议的有国际心联主席Bruce Overmier、国际社科联主席Kurt Pawlik、美国心理学会主席Sharon Brehm、英国心理学会主席Pam Maras、前国际心联主席Géry d,Ydewalle、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系教授Henry Wellman,另外还有来自日本、新加坡、菲律宾、越南和非洲国家的心理学工作者。
2009年11月5日至8日,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在山东济南胜利召开。此次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的主题是:“心理学促进人与社会的发展。”来自全国包括港台在内的2700多位(加上会前举行的一系列工作坊,本届大会实际到会人数接近4000人次)心理学工作者参加了大会。此次大会还得到了国际心理学联合会和一些国外心理学组织的高度重视,来自美国、日本、德国、瑞典等多个国家的多名知名心理学家参加了会议,使得本次大会成为历届全国心理学会中与会代表最多的一次学术盛会。为了顺应学科发展的现状以及社会对心理学科需求的急速增长,此次会议上还一致通过了学会每年召开全国学术交流大会的决议,在2010年11月底,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将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
组织和参与国际学术大会,促进中国心理学与国际接轨
积极参加国际大会中国心理学会积极组织会员参加第26届国际应用心理学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pplied Psychology, ICAP,希腊雅典)、第29届国际心理学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ICP, 德国柏林)以及第27届国际应用心理学大会(澳大利亚墨尔本),促进中国心理学者更好地与国际同仁交流。在这些大会上,与会中国学者以不同的形式参加了大会的学术交流报告,充分展示了我国应用心理学和心理学应用的成果。特别是在第29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中国心理学会时任理事长张侃研究员在当选国际心联副主席,充分说明了我国心理学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已被国际同行所认可,而且在国际上已经具有了较大的影响力。
努力承办国际大会第五届世界心理治疗大会于2008年10月12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由由世界心理治疗学会(The World Council for Psychotherapy, WCP)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心理学会、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承办。本届
大会主题为“东方与西方的交融-全球化对心理治疗的挑战”,这也是世界心理治疗学会第一次在中国乃至亚洲举办大规模的国际心理治疗大会。大会采取多种会议交流方式,包括大会报告6场,论坛3场,会议演讲26场,主题演讲29场,特邀研讨会72个,研讨会53个,墙报展示345张。来自61个国家的1500余位中外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
第13届国际理论心理学大会由国际理论心理学协会主办,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等单位承办的,于2009年5月15日在南京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本届会议是国际理论心理学界的一件盛事,来自美、英、加、德、法等20多国家和地区的86位理论心理学家和128位国内大陆及港澳台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此外,大会期间还召开了选举会议,叶浩生副理事长成功当选为国际理论心理学协会新一任执委,将负责协调整个亚洲地区的理论心理学组织工作。
积极争取项目与经费
学会近几年来积极争取并获批的项目包括:科技工作者心理状况调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心理素质教育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支持及心理辅导教师队伍的建立、中国人心理健康状况及促进策略研究、心理学名词审定、5.12地震后民众的心理反应与心理援助经验总结、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服务平台建设等等。
其中,科技工作者心理状况调查项目发现,科技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科技工作者的工作成绩成正比,部分科技工作者群体心理问题很突出,还初步发现了工作压力及工作与家庭的相互关系是影响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心理素质教育课题”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中式工作倦怠量表和中国心理健康量表测查来自全国各地参加国家行政学院培训的局处级干部419人,发现干部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工作倦怠的各维度和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和支持的利用度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三.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中国心理学会一贯高度重视心理学普及工作,特别是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简称科普委)在老一辈心理学家的悉心指导和广大心理学工作者积极参与下,心理学普及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科普组织网络日益健全,心理学工作者队伍迅速扩大,心理学普及领域不断延伸,心理学普及工作形式多样化。尤其2005年以来承担开展了多项中国科协领导的心理科普专项活动,为我国开展心理学普及工作的研究、应用和交流以及促进心理学普及工作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今后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时期推动心理普及、服务社会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近年来,科普委多次开展了系列主题科普活动、主办大学生健康节、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等,在“关注心理健康、提升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和谐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知识普及作用。
“十一五”期间,中国心理学会承担了一些促进人群心理健康的大型科普项目,项目总经费投入达750万元(见附件-1)。包括:对“我国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奥运园区科普平台建设与基础研发”,主要为对体现“科技奥运”对奥运园区心理学科普基础设施进行设计和建设;“汶川地震灾后教师、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与培训”,为对灾后灾区教师进行心理援助所进行的大规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理与健康’科普展
览”,主要为促进我国心理健康和心理科学知识传播设计并制作的我国规模最大的心理学科普展览等。
四.加强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促进对外科技合作
中国心理学会是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和国际应用心理学会团体会员,是其极为积极活跃的成员组织。自1984年,一直有中国心理学家在领导层工作。前任理事长张侃现担任国际心联副理事长,韩布新副秘书长担任国际应用心联执委。近年来,二位分别代表中国心理学会积极参加两个学术组织的工作会议,并领导学会秘书处组织中国心理学者参加国际学术大会。作为联系中国心理学家与国际学术组织的桥梁,学会积极组织青年心理学家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经常务理事会审批,学会于2006年、2008年和2010年共资助了近60名青年心理学家参加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和国际应用心理学大会。2008年11月,我会正式设立“荆其诚国际心理学大会青年学者资助计划”,促进了此项资助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
张侃教授除担任国际心联副主席外,还一直担任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科学自由与责任委员会委员、亚太地区委员会委员、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一直以来,他为促进中国心理学会与其他国家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做了大量的工作。近年来,中国心理学会分别与日本心理学会、美国心理科学联合会、南非心理学会及韩国心理学会等签订了协议,进一步加强了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在2010年的国际应用心理学大会上,张侃教授获得了由IAAP颁发的杰出贡献奖。
五.履行桥梁纽带职责,搭建科技工作者服务平台
为进一步扩大学会会员范围、提升学会影响力,经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决定,中国心理学会的会员等级正式分为高级会员、普通会员、研究生会员和本科生会员。学会将进一步搭建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服务平台,为全体会员提供沟通、交流和获取信息资源的服务平台;提供中文专业文献的查询与下载;减免参加全国大会的注册费;优先邀请会员参加本团体举办的各类学术活动等等。我会已于2010年10月为青年会员免费举办了首期“中国心理学会青年学者研究能力建设培训班”,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与好评。
此外,2009年以来,中国心理学会在全体会员范围内开始开展重新登记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学会与会员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加强组织建设,增强服务能力
积极进取,锐意改革2007年,中国科协发布了《中国科协关于加强学会工作的若干意见》,并在多个学会中开展改革试点工作。2009年,中国科协继续扩大改革试点工作,推动各学会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的进一步改革。决定将包括中国心理学会在内的9个学会纳入试点,并给予很大经费支持。根据科协的要求,中国心理学会于2009年6月专门召开了常务理事会议,并一致通过了关于成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理事会选举程序、代表大会组成办法、设立支持单位等11项决议,推动学会体制机制的全面改革。至今,第一年的改革任务已全部完成并获得了科协相关部门与领导的好评。
科学民主决策,一切重要事项均通过常务理事会议会议决定在过去的内,学会每年平均召开常务理事会议4-5次,对重要事宜进行研讨。为加强与广大会员的联系,及时通报学会工作的进展,自2008年1月,学会网站开始以电子月
刊的形式刊登学会通讯。
根据需要增设学会的分支机构自2008年初中国科协正式批复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为中国心理学会分支机构后,我会已拥有专业委员会15个、工作委员会4个,涵盖了心理学的主要学科领域。为了顺应社会的需求,学会常务理事会又一直通过申请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以及“心理学标准与规范研究委员会”。
七.加强网站和资源数据库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
不断加强学会网站建设2009年开始,学会全面推动学会新版网站的建立,至今已基本完成改版工作。新版网站使得后台操作更加便利;信息的发布和变更更加灵活;界面更加专业、时尚;增加会员服务平台,及时了解会员需求;增添英文页面,进一步促进国际交流;采用加密处理,提高了网站的安全性。
开通中国心理援助网2007年7月1日,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正式开通了中国心理援助网。该网站的开通与心理援助专员的培训,使心理服务网络化,进一步加快了心理学普及队伍的建设。目前已经在北京、西安、哈尔滨等地培训了六批心理援助专员共计226名。培训工作将按计划逐步进行,在未来的几年里相信一定会逐步建立一个更加务实高效的全国心理援助工作网络。
五年里,中国心理学会的各项事业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心理学会还将不断进取,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力争取得更大的成绩。
中国心理学会
2010年10月28日
第三篇:浅谈中国仪器仪表创新之路如何发展?.doc
浅谈中国仪器仪表创新之路如何发展?
仪器仪表企业如何创新发展?这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关键是观念的真正转变和行动上的落实。否则一切都只能成为空谈,对企业发展起不到丝毫推动作用,并会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失去竞争力。
首先在观念上一定要转变。人们往往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尽管创新会带来发展和长远利益,但是由于仪器仪表产业的创新,研发周期长,前期投入多、风险较高等,使得很多企业很难去真正重视创新。更多的企业是盲目跟风,产品结构雷同,竞争力明显被削弱,获取着眼前利益。要将创新作为企业的理念和信仰,才能根植创新的土壤。
其次,在管理制度上也要进行创新。很多时候人们并不是缺乏创新能力,而是缺乏创新的环境。仪器仪表企业要培养创新能力,一定不能忽视管理、制度的配套。如大力培养创新人才,那么就要有相匹配的人才培养计划,以及如何留住人才的相应制度等,才能让人才安心的从事创新工作。
企业的创新氛围来自于企业对创新的重视,也来自于高科技人才的不断引进,更来自于对科技的灵敏感触。仪器仪表作为与科技精密相连的产业,企业应当实时关注当前全球科技发展现状及趋势,能够对新技术有着敏锐嗅觉,并且积极推动自身切合科技发展趋势来进行创新。
仪器仪表企业的创新终究的面向市场的,因此对市场的把控是必不可少的。创新不是盲目的创新,不是一味追求超前的高科技创新就是最好的,而是能够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如果创新不能被市场所接受,那么其价值也无法真正得到体现,更无法为企业带来利益。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是必要前提。
第四篇:仪器仪表学院行政工作总结(精选)
仪器仪表学院行政工作总结
2004.7.~2005.6.
本学年是学院加强内涵建设、规划、梳理、整顿、提高的一年,大家理清了思路、理顺了关系、完善了制度、改革了机制,进一步推动了科学化、制度化管理,为学院持续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学年重点做了以下几件大事:
1.为制定学院和省重点实验室短中长期发展建设规划、辅助费业泰教授申报院士、确定本科教学评估重点建设特色项目等目的,本学年邀请了包括8位院士在内的十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指导工作(其中1位俄罗斯工程院院士)。以各种形式,认真研究了今后的发展战略和战术,确定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凝炼方向,汇聚队伍,准确定位。
2.为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狠抓了班主任、班导师、组织员队伍建设工作,通过中共中央16号文件的宣讲,明确做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所有教职员工的职责,必须教书和育人并重。
3.近一年,本科教学水平评建工作全面启动。按照评建的要求,我们进行了全面动员,认真做好本科教学评估的准备工作和宣传工作。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和精心准备,于2005年4月顺利通过了校内第一轮本科教学预评估,得到了专家们的普遍认可和较高的评价。通过此次本科教学水平预评工作,使学院对本科教学的管理工作进行了梳理,增强了每位教师对本科教学管理规范化的认识和自觉遵守规范
化管理的意识,并将提高本科生的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与自己的日常工作紧密联系起来。目前学院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教育质量监控机制。
4.为使我院做大做强,本学年狠抓了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大力引进毕业生,为我们的队伍输送新鲜血液;另一方面,设立省重点实验室项目、学院实验室建设改造项目、省示范专业建设项目等,为快速提高青年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创造环境和条件。目前各类项目均已启动。
5.去年下半年,学校对我院的教学科研用房进行了调整,适当增加了我院的用房面积,教学科研条件得到部分改善。借此机会,我院同步进行了组织机构改制:结合两个本科专业成立了2个系,每个系各成立了3个以课程群为体系的教研室,配齐了系和教研室的领导班子,使我院的二级管理落到实处,行政管理步入正规。这次改制促进了课程群建设和教学法研究。在学校组织的教学评估过程中,已体现了新体制的合理性。
除上述大事以外,我院的日常工作也井然有序,各方面均稳步发展。
1.长江学者续聘
我校的第一位长江学者范光照教授首次聘期至2004年底。在首次聘期内,范教授对我院的学科学位建设以及开展我校、我院与国际同行间的交流均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鉴于范教授的工作业绩,我院在向学校递交首次聘期工作总结的同时,递交了请求学校予以续聘的申请,后得到学校批准。目前范教授的聘期已延至2007年年底。
2.本科教学
为迎接2006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结合安徽省级教改示范专业建设,狠抓了特色项目“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面向21世纪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建设”。确定了特色项目的建设内涵,努力使特色中的亮点——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开放实验室建设和创新实践活动——更亮。本学年又新获上海市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新出了本全国规划教材;顺利完成了院自建开放实验室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已全天候对院内开放;在一系列的科技创新大赛中又数次获得新的奖项,如获首届“挑战杯”安徽省创业计划大赛金奖1项,国际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1项,安徽省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1项,报送参加第九届“挑战杯”比赛的项目“并行原子力显微镜控制、采集、显示系统”获校三等奖。
对于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凸显出来的新专业建设问题,已引起全院教师的重视。先后派出16人次到名校学习进修及赴宁波、南京、武汉、苏州等地调研就业市场,根据社会需求,重新修订了新专业的教学计划。
3.基地建设
借科技楼内外装修的机会,我院实现了多年的心愿——实验室的智能化管理。完成了实验室电子门禁和电子监控系统的建设,实验室的主要部位实行24小时实时录像监控,房间实行电子门禁系统,为开放实验室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为配合安徽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和本科教学特色项目建设,我院对所有用房进行了重新规划,在重点增加本科生实验用房的前提下,还开辟了本科生创新基地和研究生创新基地,并为各研究方向和博士后流动站也提供了专用房间,因而在教学实验用房缺口依然很大的情况下,为科研和创新提供了最基本的发展空间。
4.科研工作
目前在研纵向课题11项,研究经费共计234.6万元(其中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博士点基金项目、2项国防军工计量“十五”计划重点项目),在研横向课题3项,研制费共55万元,学院人均承担科研经费8万多。另本学年内纵向课题结题3项(研制费55.84万元),横向课题结题1项(研制费8万元)。
本学年内,获批专利5项,科研报奖1项,发表论文109篇。为了更快地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能力,提高研究生、本科生的创新意识,也为了有更多的教师、研究生、本科生能参加实验室和创新基地建设,特从教学经费中抽出一部分作为学院科研基金,用于资助自制或更新部分实验设备,使其成为新技术的载体,并能满足设计型实验的要求。目前首批项目已经启动。
5,学术交流
去年8月,主办了第二届“国际机械工程精密测量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有4位院士、十多位国际知名学者及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近150位代表参加。两届国际会议的主办,大大提高了我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本先后邀请了上海理工大学庄松林教授(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施文康教授(教育部测控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学蒋庄德教授(西安交大副校长)、俄罗斯工程院院士朱贵教授到学院来讲学指导,使研究生和本科生了解了本学科的一些最新研究与进展,扩大了知识面。另外本学年我院有4位教师出国交流学习。
6.研究生培养
本学年先后有2位博士分别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后工作站工作,使本学科的博士后培养工作正式启动。
为适应研究生新的管理模式,学院选派青年教师兼职担任研究生指导员,协助总支做好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和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精心组织了2004年研究生学术交流年会本院分会的各项活动,研究生们积极参与,广泛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目前在读硕士生116人,在读博士生38人。
7.本科生教育与就业工作
以学风建设为主线,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各方面均取得较好的成绩。03、04级学生寝室卫生,在学校评比中一直名列前茅;04级早操出勤率位居各院之首;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全年没有出现重大事故。在05年学校清欠学费工作中,我院措施得力,工作细致,学
生欠费比例在全校最低,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认真上好毕业生就业指导课,广开渠道收集用人单位信息,精心组织毕业生愉快、文明、安全的离开学校。04年毕业生考研录取率约为32%,一次就业率达98.11%;05年我院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27%,目前就业率已达93%。2004年我院获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二等奖,郑荣美同志被评为安徽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
9.师资队伍
我院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本学年在引进和青年教师培养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新添了6位青年教师,其中2位博士,4位硕士,在岗教师中又有3位获得了博士学位,使我院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超过了30%(还有部分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目前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也有较大程度的改善,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达到60%,50岁以下的教师超过85%。
10.校庆筹备与组织
全面收集整理了本专业、学科历届毕业生的信息,准备建立全方位的院友联络信息网。
目前正在组织网页、宣传册、宣传栏等多种渠道的宣传材料,拟建立学院的立体宣传网,加大学院的宣传力度,扩大学院各项成果在国内外的影响。
2005.6.20
第五篇:中国制冷学会2007工作总结
中国制冷学会2007工作总结
中国制冷学会认真贯彻中国科协和商业联合会的指示精神,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按时召开每年两次的常务理事会、每年一次的理事会,传达中国科协有关指示精神,商议、审定学会重大事项,以此促进学会工作的发展。2007年,中国制冷学会创建30周年,在总结30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全体理事、会员的大力支持和秘书处的共同努力下,在国内外学术交流、技术咨询服务、举办展会、编辑出版、标准化、国际合作与交流、深化学会改革及为会员服务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技术交流与合作、扩大学会在国内外行业中的影响
(一)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
开展学术交流是学会基本任务之一。2007年,针对制冷空调行业高速发展的现状,在广泛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努力发展提高我国制冷空调业技术水平的思想指导下,力争使行业的技术发展与国际水平同步。根据我们的国情和行业的需求,我们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参与国际制冷行业的活动。我会共组织(含合作组织)国内学术技术研讨会7次(国内1058人,其中境外4人,交流论文364篇)、国际学术技术研讨会1次(国内1308人,其中境外575人,交流论文876篇)、双边学术会议1次(国内102人,其中境外7人,交流论文4篇)、海峡两岸学术会议1次(参加人数120人,交流论文57篇),与会人数共计2588余人。组团出席有关国际知名的制冷行业学术会议。通过交流,使业内人士了解国际、国内学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以指导行业的发展,提高我们在全球制冷行业的学术地位。
8月22日-26日,第22届国际制冷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
重召开。大会由国际制冷学会主办,中国制冷学会承办。来自55个国家1308人(其中国外代表575人)出席了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齐让同志到会祝贺并致欢迎辞,中国制冷学会理事长何济海同志致开幕辞,国际制冷学会大会主席范德李先生致辞。这是国际制冷学会第一次在亚洲、在发展中国家举办此类大会。大会期间,举行了两场大会特邀报告,五场专题讲座,13场新技术交流会和64场专业委员会技术会议。大会还在北京、天津、合肥三地组织11次技术参观活动,并设有小型展示会。科技内容丰富多彩,紧紧围绕大会主题“制冷创造未来”,就当前制冷空调的环保、节能、新制冷剂的应用及食品卫生与安全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会上口头发表和张贴报告或论文共876篇。在本次大会期间,还颁发了国际制冷学会终身成就奖,科学技术奖,劳伦茨奖和8项青年学者奖,鼓励和奖励在近四年做出特别贡献的世界杰出制冷科技工作者(我国有2人获得青年学者奖)。大会安排了丰富的社交活动,如欢迎招待会、颁奖晚宴、杂技专场、陪同人员游览等活动,为与会者提供了广泛交流以及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的机会。在大会闭幕式上,为10位优秀张贴报告作者颁发了证书和奖金。
为促进我国制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学术技术和企业间的交流,11月4-7日,中国制冷学会2007年制冷空调学术年会暨第19次团体会员大会于在浙江杭州召开。大会主题为“创新与发展”,会议就行业内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来自全国各地的45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出版了论文集。会议期间还颁发了“第二届中国制冷学会优秀学术论文奖”。
(二)加强与国际组织、国外相关机构的联系与沟通,共同促进制冷空调业的全球可持续发展
2007年,中国制冷学会先后与国际制冷学会、国际氨制冷学会、欧洲制冷压缩机与控制商协会、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德国制冷空调工业学会、全印度制冷空调学会、日本制冷空调学会、韩国冷冻空调机械认证中心等相关机构的领导进行了会谈,并根据情况与相关组织签订了合作备忘录。通过会谈,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合作。2007年,先后组团出访参加了美国、德国、韩国、日本、土耳其相关的展览会并进行了专业考察。
二、促进科技创新、鼓励为我国制冷行业做出杰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评选颁发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奖和中国制冷学会优秀论文奖
为促进我国制冷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鼓励为发展我国制冷科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和取得突出成就的科技工作者,在中国制冷学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为获得2006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奖的获奖者颁发了奖励证书和基金。其中荣获2006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的项目,还获得了2007国家发明二等奖。
为促进科技创新、鼓励专家学者在学会刊物及举办的学术会议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7月27日下午,召开了中国制冷学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第27次工作会议及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从各专业委员会、地方学会以及《制冷学报》编辑部初选报送的43篇优秀论文中评选出“第二届中国制冷学会优秀学术论文奖”27篇,其中一等奖论文4篇、二等奖论文8篇、三等奖论文15篇。并经网上公示征求意见,在学会年会上为获奖代表颁发了证书和奖金。
三、开展技术职称资格认证与再教育工作
2007年,来自14个省市自治区118名制冷技术人员申报中国制冷学会制冷工程师及制冷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中国制冷学会于10月22日在相关省市自治区进行了资格认证考试。
四、成功举办2007中国国际制冷展
4月4-6日,由中国制冷学会、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中国国
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广东省制冷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八届“国际制冷、空调、供暖、通风及食品冷冻加工展览会”(中国制冷展)在广州琶洲展馆举办。来自德国、印度、韩国、泰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的955家厂商参展,其中德国、美国、韩国、印度组织了阵容强大的国家展团参展。总展出面积60250m2,来自全球105个国家的专业观众,参观人次高达40023。展览会期间,举办了36场技术交流会,3000余人次参加了会议。共接待国内外新闻媒体25家,并组织制作了宣传片。
五、努力开展标准化工作
标准是企业生产产品、进行流通销售的准则;是安全与技术提高的保证。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构建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部署,中国制冷学会特邀美国采暖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ASHRAE)、国际氨制冷学会(IIAR)的专家来华,就相关技术与标准举办了二次相关技术与标准研讨会。这对制定我国相关标准、提高制冷空调先进技术的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7年,学会组织起草制定并经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4项,经商务部批准发布的国家行业标准3项。
六、加强与省市自治区制冷学会的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9月19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制冷学会第21次秘书长工作会议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召开,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70余名学会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各学会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并进行了经验交流。并于4月24日,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召开各地方学会座谈会,讨论了《中国制冷学会对地方学会指导与合作条例(试行)》和《中国制冷学会对地方学会资助办法(试行)》,以促进全国制冷学会工作的开展。
七、研究行业发展,为我国制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国家发展规
划建言献策
6月19日,学会邀请了国内高校的专家及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和中国家电协会的专家共同讨论商议给国家环保总局的“关于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应用制冷剂的现状及发展”报告。
八、回顾学会30年发展历程,开创新形势下学会工作的新局面 4月25日,中国制冷学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制冷学会、理事、专家、会员及有关领导共350人出席了此次活动。大会由何济海理事长致开幕辞;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到会祝贺并讲话;会员代表、地方学会代表、协会代表及合作单位的代表分别致贺词。原学会理事长刘毅、傅立民等老领导和台湾、香港的代表也出席了庆祝活动。会上,金嘉玮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作了题为“在发展中提高,在改革中前进”的工作回顾报告。大会还颁发了中国制冷学会特别贡献奖、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奖及第二届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奖。
九、我会在出版发行学会刊物、标准化工作、发展会员、各项统计工作及秘书处大量日常工作等方面也圆满地完成了当年任务
2007年,我会主办的《制冷学报》、《中国制冷简报》各出版6期,各发行27000册,并按照学报编委会的意见对学报内容做了调整,进一步突出了学术性刊物的特点、简报更加突出行业动态和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可读性更强,深受会员欢迎。
会员发展工作,我会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有资深会员90人,高级个人会员661人,普通会员20000余人,团体会员465家,学生会员1520人。开展了会员重新注册登记工作,做到一人一号,终身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