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西省煤矿井下作业工人的职业危害因素研究进展
山西省煤矿井下作业工人的职业危害因素研究进展
赵敏 杨帆(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业病防治所山西太原030053)
山西省作为我国第一产煤、输煤和出口大省及能源重化工基地,具有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全、质量优等优势。煤炭经济已经发展成为了山西的支柱行业,然而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健康面临着职业危害的威胁。职业性危害因素(occupationalhazards)是指与职业生命有关的、并对职业人群健康产生直接或潜在不良影响的环境危害因素,包括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等方面的有害因素[1]。山西多数煤矿为井下开采,而井下作业环境十分复杂多变,瓦斯、煤尘、水、火、顶板等严重威胁着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杨智仲对太原某煤矿常见慢性病的流行病调查,发现井下工人患病率明显高于非井下工人[2]。因此,对井下职业危害因素的研究,可以预防井下作业人员职业相关疾病。
1物理因素 1.1噪声和振动
煤矿井下的噪声主要来自于掘进、采煤与运输等过程,使用煤电钻、凿岩机作业的工人不仅受噪声危害,同时也受振动的危害。噪声可损伤听觉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等,造成心里紧张恐惧以及遮蔽报警信号,是工伤死亡事故的主要诱因之一[4]。
对山西省(朔州、吕梁、长治等地)2006-2008年间112个煤矿作业场所进行噪声监测,昼间超标率19.6%,夜间超标率为25.9%[5]。在井下作业中,不同工种的接触噪声和振动程度不同,受到的损失也不相同。在一项对煤电钻工、凿岩工以及对照组的检查中,前两者在听力、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的损害较为严重,而且振动加强了噪声对人体的危害[6]。但合理安排作业时间,组织作业人员,加强个人防护,如佩戴耳塞,可以尽量降低职业危害。
1.2不良气象条件
井下的主要不良的气象条件包括高气湿和气温差。
井下湿式作业,指通过湿式凿岩,湿式采煤,井下运输喷雾洒水等措施有效的降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高气湿主要由水分蒸发释放水蒸气所致,相对湿度在80%以上。同时山西独特的地理位置,季节温度变化明显。在夏秋季节高温高湿作业环境下,井下采煤和掘进劳动负荷大,体温升高,而一旦工作停止,工人机体进入安静状态,产热量减少,散热量增加。春冬季环境阴冷潮湿,井下工人劳动前后温差明显。
郭玺对95~97年临汾乡镇和国营煤矿的井下作气象调查中,气温19~22.3℃,气湿99%~97.25%[3]。在井下高气湿和较大温差环境下,皮下组织薄弱的关节部位易受冷损失,可能诱发慢性骨关节疾病,而目前山西省对不良气象诱发慢性疾病的报道不是很多。可能是:前期对不良气象条件引起职业危害的研究很少,而后期作业人员的意识增加以及政府和煤矿对职业病有害因素的监测力度提高而后期作业人员的意识增加以及政府和煤矿对职业病有害因素的监测力度提高,改善了井下的气象条件。
1.3其他
山西省作为煤炭能源省份,煤矿从业人员达100万之多,而且已有资料表明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氡的含量过高[7]。在煤炭开采中,放射性核素检测和防护也呈现一定的重要意义。在井下作业中,顶板等造成职业伤害的现象多见。然而,2004年山西省政府强制推行煤矿企业员工的工伤保险,维护了广大煤矿工人的合法权益[8]。
2化学元素 2.1粉尘
山西省作为重要的能源工业省份,60%以上的粉尘作业场所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其中煤炭行业的粉尘是主要的接触职业有害因素[9]。井下开采的主要工序是掘进和采煤。岩石掘进工作面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多数在30%~50%,主要是煤矽混合尘;而采煤工作面粉尘主
要是煤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低,多数在5%以下[10]。在煤矿生产中,井下作业工人长期吸入煤尘、煤矽尘表现为煤工尘肺,即煤肺和煤矽肺。从1983年至2009年,晋城煤业集团确诊煤工尘肺患者1527例,采煤、开拓和掘进工的患者分布最多(82.18%);死亡病例中占前三位的工种依次为采煤(31.51%)、掘进(24.76%)、开拓(19.94%)[11]。而一项研究调查发现,主要从事掘进的工人病死率最高,其次为采煤,混合工种[12]。
一些研究认为,呼吸道的煤尘经黏膜纤毛迁移到咽部,然后经吞咽进入胃内,在胃酸作用下,生成致癌物作用于胃粘膜上皮细胞,从而导致胃癌发生。吴春涛,刘铁楠等对此假说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发现井下工作年限和粉尘暴露强度是胃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3]。还有报道认为,粉尘引起井下工人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率明显的大于地面工人。但是,在井下作业过程中,工作面采取防尘和降尘的措施;同时从业人员可佩戴防尘护具以及加强通风等,对改善接尘工人相关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预防效果。
2.2有害毒物
在煤矿的井下开采过程中,还会伴随着生产性毒物,包括三硝基甲苯,铅,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硫化氢等。在仅有一项山西省2005年新发职业病调查中,煤炭行业中急性毒病例数与死亡数均为0%[9]。
3工作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3.1不良体位
人类工效学,是以人为中心要素,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良好匹配,使人能够有效、安全、健康和舒适地进行工作。在井下作业过程中,煤矿工人长期处于不良的工作体位,肌肉关节受损处于过度的紧张状态而造成损伤。临汾市某矿区井下工人腰肌劳损等疾病的患病率较对照组高,主要与长期的不合理工作体位有关[14]。合理的组织安排工作,采用优化的设备等可以有效的预防。
3.2其他
煤矿井下作业工人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工作组织和制度存在不完善的情况;在采煤和掘进作业中,过度的追求利益等情况,均可能增加职业事故的发生。
4小结
在山西,煤炭能源结构决定了以粉尘、噪声为主的职业危害因素等。大量的煤炭从业人员受到职业病以及相关疾病的威胁。对此,虽然煤矿企业均采取了一定的防治措施,但一些慢性病的职业危害因素报道不是很多。同时,由于井下作业环境一定的复杂性,各危害因素对煤炭工人职业相关疾病的危害程度不同,对此的研究还不是很透
彻。因此,对井下职业危害因素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煤炭职业相关疾病的预防。
参考文献
[1]梁友信主编.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2.[2]杨智仲,王守华.煤矿井下工人常见慢性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9(1):18-19.[3]郭玺.某地乡镇煤矿煤工尘肺发病调查[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1.14(5):303-304.[4]袁聚祥,范雪云,王广增.煤矿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49-50.[5]王静芬.山西省部分煤矿环境质量状况调查评价与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9,16(12):968-969.[6]吴贞一,付常英,裴友谊.煤矿井下生产性噪声对个人健康危害的调查[J].山西医药杂志,1996,25(5):394-395.[7]李秀兰,王润溪,高德昌等.太原市白家庄煤矿氡及其子体浓度的调查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1993,2(4):176.[8]梁涛.煤矿企业工伤保险探讨[J].现代营销,2012[9].[9]赵建宏.山西省职业卫生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8,15(5):349-351.[10]牛侨主编.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209.[11]刘范远,刘桂芬.晋煤集团煤工尘肺患病水平ARIMA模型分析[D].山西:山西医科大学,2011.[12]王宇翔.山西某县54例煤工尘肺患者死亡原因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2):1251-1252.[13]吴春,刘铁楠.煤矿工人胃癌发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8):1423-1425.[14]王强.煤矿井下工人常见慢性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1,20[6]:465-466.
第二篇:2016煤矿井下工人保证书
2016煤矿井下工人保证书
煤矿井下工人保证书 尊敬的各位领导:
本人相龙印,在采一工区从事采煤工作,为响应我矿相关安全管理制度,本人现做出书面保证书,望领导予以监督
1、不违章作业;违章是事故的前奏,事故是违章的结果。嫌麻烦,图省心,省力气,抢速度,终将酿大祸。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
2、提高安全意识;安全意识的提高就是安全事故的降低,加强安全意识、明确不安全隐患、熟知并落实安全操作规程是消除安全事故根本。
3、履行安全操作规程;坚决履行安全操作规程,绝不玩忽懈怠、绝不麻痹大意、坚决正确使用劳保用品与安全防护用品。
4、真正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不伤害自己。这'三不伤害'始终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基本内涵。
本人保证在井下作业过程中,服从领导安排,严格遵循煤矿《三大安全规程》,按照措施施工,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在工作期间按章作业,杜绝三违,时刻铭记“三不伤害”,确保个人与工友之间的人身安全。保证人:
2016年10月17日
煤矿职工安全生产承诺书
平禹二矿职工安全生产目标承诺书
为了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安全管理机制,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实行逐级落实安全责任,层层签定责任承诺书,其安全责任考核项目如下:
1、履行岗位安全责任,为矿井安全负责、为区队安全负责、为自己安全负责。
2、自觉遵守国家、公司和矿井的各种安全管理法律、规章、制度、规定,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与“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三大敌人做斗争,努力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3、遵守煤矿安全管理的各项法律、规章、制度、规定,按章操作,不违章作业。
4、遵守煤矿管理的各项法律、规章、制度、规定,积极学习矿井逃生知识,熟悉自救器的使用方法和逃生线路。
5、积极参加安全学习,遵守学习会场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做好学习记录,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干标准活、干放心活,做到身边“无三违、无隐患、无事故”。
6、积极参加矿井举办的各种安全培训和安全学习、安全活动、事故应急演练,掌握作业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7、积极参与矿上的安全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和-谐的安全生产氛围,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安全价值观。
如不能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但愿承担相应的责任追究。通修队班组长(签字): 职工(签名): 年 月 日
海融煤矿职工安全承诺书
作为一名员工,我将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煤炭法》、《煤矿安全规程》及有关煤矿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矿规矿纪,并郑重承诺如下:
1、自愿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安全意识、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2、服从管理,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真正做到“上标准岗、做标准活”。
3、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4、自觉做到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不违反劳动纪律。
5、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6、团结协作,落实责任,狠反三违,爱护设施设备环境,保障安全生产。为了我们自己的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牢固树立“零工亡,零容忍”的安全生产新理念,为了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和公司的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承诺人: 承诺日期: 煤矿安全生产保证书
为了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的人身安全,防止事故发生,作为煤矿主要负责人,我应以安全为第一前提,时刻紧绷安全弦,严格按照上级部门有关方针、政策、指令、文件、会议精神要求,坚决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安全生产法》等一系列安全制度,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防微杜渐,严抓隐患,防患事故于未然。使我矿2016年安全生产无事故,我保证:
1、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要求,以安全第一为前提,并落到实际工作行动中。
2、建立健全矿井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矿井管理体系,强化以总工程师为首技术管理责任,严格按照技术政策和煤矿三大规程的要求,抓好我矿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3、规范各科室、区队管理工作,严格规程、措施的审批程序,保证规程措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严格执行“一工程一措施”,技术措施不到位、不完善坚决不允许生产。做到技术超前,为生产提供安全保障。
4、严格执行带班下井制度,深入井下一线,排查隐患,督导规程措施在现场落实到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事故超前防范,保证基层区队安全生产。
5、带头遵守劳动纪律和矿规矿纪,认真做好本职范围内的工作,并同其它矿级领导班子成员做好煤矿的一切安全生产工作。
6、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工作中做到“日事日毕、日学日高”。做好2016年的安全生产工作,实现安全生产目标。保证人(签字): 单位(盖章):山西柳林和信后山垣煤业有限公司 年 月 日 煤矿安全保证书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时下已进入2016年末,进入到了决战今冬明春安全生产的特殊时期。面对安全生产的艰巨任务和严峻形势,“安全警钟当常鸣,安全责任记心中”,理应成为每一名职工心灵格守的诺言和行为实践的准则。
说起安全,永远是一个恒久而沉重的问题。说安全恒久,是因为安全和幸福相拌,惟有安全才能幸福。说安全沉重,是因为我们所听到的和看到的,在过去的日子里发生了那么多不该发生的一幕幕带血的事故悲剧,给伤亡职工及家属和国家财产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巨大创伤和重大损失。感悟安全,启迪人生,安全是我们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安全是构筑幸福大厦的坚固根基。没有安全我们将寸步难行,没有安全我们将会失去一切,安全就是生命。
作为一名普通的煤矿工人,我们肩负着义不容辞的安全责任和神圣光荣的安全使命,所以我们更应该牢记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安全摆在一切工作的重要日程上。我们都知道,人为因素是导致事故的“罪魁祸首”,在我们的工作中,“三违”就是安全的大敌,由此衍生的马虎、凑乎、不在乎就是事故的帮凶。“三违”不禁,隐患不除,安全不保。安全工作要求必须时刻绷紧安全弦,防患于未然,决不允许心存丝毫侥幸和有半点麻痹情绪。因此,我们要积极参加公司开展的安全生产培训和学习活动,在循序渐进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真正达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的目的。逐步消除“三违”、重大机电、运输、“一通三防”等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让自己每天都以“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下班”。凡事都按《煤矿安全规程》、《安全生产法》等一系列安全制度操作,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防微杜渐。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多留心、勤观察、善思考、严把关,摆正安全位置,认真履行安全责任,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工作期间不私自脱岗、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时刻紧绷安全弦,防患与未然,逐步把各类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筑牢安全防线。
为了曲堤煤矿美好的明天,为了我们自己的生命安全和家庭的幸福,让我们携手共筑安全,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我的责任”的安全管理新理念,团结奋进,建功立业,为共同打造安全性煤矿和实现公司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而共同奋斗。
第三篇:煤矿职业危害
煤矿职业危害
一、职业危害、煤矿职业危害(一)职业危害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对劳动者健康和劳动能力的侵害,称为职业危害。职业危害分为三类:
1、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
2、劳动组织中的职业危害
3、作业环境的职业危害(二)煤矿职业危害
煤矿主要职业危害是生产性粉尘、有害气体、生产性噪声和振动、不良气候条件和放射性物质等。
1、生产性粉尘
煤矿生产中,采煤、掘进、支护、提升运输、巷道维修等生产环节均产尘。可引起矿工尘肺病。
2、有害气体
由于井下放炮、煤氧化、煤中放出等,存在甲烷(CH4)、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氮(NO2)、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氨气(NH3)等气体。使人中毒受伤或死亡。
3、生产性噪声和振动
煤矿噪声主要来源于井下机械化生产。如风钻和局扇,这两样东西的噪声和振动特别大。使人听力下降、甚至耳聋等。
4、不良气候条件
煤矿井下气温高、湿度大,不同地点风速大小不等和温差大等。如长期在潮湿环境下工作的人易患风湿关节炎等。
5、放射性物质
井下的氡气及其子体往往比地面高,对矿工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劳动强度大,作业姿势不良也是煤矿井下的特点,易造成矿工腰腿疼和各种外伤等。
二、职业病、煤矿主要职业病、职业禁忌症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但在法律上讲,职业病是指职工因受职业危害的影响引起的,由国家指定的医疗机构确诊的疾病。《职业病防治法》对职业病的诊断、报告等作了明确规定。
煤矿职业病主要是尘肺病。噪声引起的听力下降或耳聋,振动引起的疾患和高温引起的疾患等。
1、尘肺病
矿尘中游离二氧化硅(SIO2)含量在10%以上时叫矽尘,矿尘中游离SIO2含量越大对人的危害越严重。当人肺部吸入矿尘以后,人肺组织呈弥漫性纤维化增生,肺功能衰竭,也就是尘肺病。吸入煤尘患煤肺,吸入岩尘患矽肺,吸入水泥尘患水泥肺。尘肺病严重的损害人体健康和缩短人的寿命。
2、尘肺并发症
(1)肺结核。是尘肺常见合并症,也是尘肺病患者常见死因之一。
(2)肺部感染。尘肺病患者由于抵抗力降低,弥漫性肺纤维化,常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如支气管炎、融合性小叶性肺炎、肺浓肿等。肺部感染加重了呼吸衰竭和死亡。因此,应积极预防肺部感染。
(3)自发性气胸。晚期尘肺患者合并有阻塞性和代偿性肺气肿,并可出现肺大泡,当剧烈咳嗽或用力过度时肺大泡破裂突发自发性气胸。
(4)肺源性心脏病。晚期尘肺时广泛的弥漫性纤维化,肺毛细血管床减少,血流阻力增高,增加了右心负荷,导致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
3、尘肺病的临床表现
(1)咳嗽。是常见症状,早期不严重。(2)咳痰。是常见症状。
(3)胸痛。部位不一,为隐痛,也有胀痛及针刺状痛等。(4)呼吸困难。是患者明显的症状。(5)咯血。咳痰中带少量血丝。
(6)其他。可有不同程度 消化功能减弱,胃痛、胃胀、便秘等。
(三)职业禁忌症 职业禁忌症是指不宜从事某种作业的疾病或解胞、生理状态。在该状态下接触某些职业性危害因素时可导致下列情况:
1、使原有疾病病情加重。
2、诱发潜在疾病。
3、影响子代健康。
4、对某种职业危害因素易感,较易发生该种职业病。
三、煤矿从业人员职业病预防的权利和义务(一)从业人员职业病预防的权利
《职业病防治法》第36条规定: 劳动者享有下列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1、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2、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
3、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4、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
5、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6、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
7、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行使前款所列权利。因劳动者依法行使正当权利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其行为无效。
8、(第30条)劳动者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用人单位不得因此解除或者终止与劳动者所订立的劳动合同。
9、(第33条)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二)从业人员职业病预防的义务
《职业病防治法》第31条规定:劳动者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因此,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这些都是从业人员应当履行的义务。如果从业人员不履行上述义务,用人单位有权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四、煤矿主要职业危害的防治(一)职业毒害的防治 接触有毒物质时间的长短、剂量大小、发病缓急,其中毒表现是不同的,有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
短时间内大量毒物侵入人体引起急性中毒;长时间吸入小剂量毒物引起慢性中毒;介于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之间、在较短时间内吸入较大剂量毒物引起中毒为亚急性中毒。防护措施有:
1、消除毒物。煤矿井下的有毒气体主要来源于炮烟和煤氧化、火灾等。因为很多有毒气体是易溶于水的,通过加强通风和喷雾洒水排除和降低有毒气体含量,净化空气,是消除毒物危害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
2、加强个人防护。炮后烟未散去或作业现场空气质量太差时,不要急着进入工作面,待烟散尽、现场空气质量好转时再进入工作面,还应用好防护服、防护面具、防尘口罩、自救器等。
3、提高机体抗御能力。对于在有害物质场所作业人员,给予必要的保健待遇,加强营养和锻炼。
4、加强对有害物质的监测,掌握其浓度含量,做到心中有数,控制其危害程度。
5、对受到危害的人员及时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实行转岗、换岗作业。
6、加强有害物质及预防措施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卫生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二)矿尘对人的危害及防治
煤矿粉尘主要是煤尘、岩尘和水泥尘。煤尘进入人肺使人患煤肺,岩尘进入人肺使人患矽肺,水泥尘进入人肺使人患水泥肺,通称为尘肺病。
煤矿生产大量推广使用机械化,特别是综采综掘的使用,由于综采综掘都有内外喷雾洒水降尘设施,以及湿式打眼和水炮泥的使用,矿尘大量减少,井下工作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是,还有个别工序和一些机械化程度还不高的中小煤矿,矿尘还是很大的。就是机械化很高的矿井,还有一些余尘,日积月累的危害着矿工的身体健康。因此,井下防尘是煤矿生产的长期任务,要常抓不解。若遇水管没水或水管坏了,要及时汇报。坚持使用水炮泥,坚持使用湿式打眼,坚持洒水装渣,坚持使用各种综合防尘措施,把矿尘降到《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浓度以下。
1、减尘措施。减少采、掘作业时的粉尘产生量。包括煤层注水、采空区灌水、湿式打眼、水炮泥放炮等。
2、降尘措施。包括各产尘点设喷雾洒水装置净化风流,洒水装渣等。
3、通风排尘。调整合适的风速,加强排尘。最低排尘风速为0.25—0.5m/s;最优排尘风速为1.2m/s—1.6m/s。在此风速范围内既可以有效的冲淡和排除浮尘,又不致把大量落尘吹起。
(三)生产性噪声的危害和防护
1、危害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三方面:
(1)损害听觉。短时间在噪声环境下工作,可引起听力减弱、听觉敏感性下降为表现的听觉疲劳。长期在噪声环境下工作,可引起永久性耳聋。噪声在80dB(A)以下时,一般不会引起职业性耳聋;噪声在80dB(A)以上时,对听力的影响比较严重。
(2)引起各种病症。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下工作,除引起职业性耳聋外,还可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失眠等全身性病症。
(3)引起事故。强烈噪声可掩盖报警声、警告声和其他危险预兆声等,引起设备损坏、人员伤亡。
2、预防措施
控制和消除噪声源是根本措施,改革工艺和生产设备,以消除或降低噪声。
(1)控制噪声传播。隔声:用吸声材料、吸声结构和隔声装置将噪声源封闭,防止噪声传播。常用的有隔声墙、隔声罩、隔声地板、隔声门窗等。消声:用吸声材料铺装室内墙壁或悬挂于室内空间,可以吸收辐射和反射声能,降低传播中噪声的强度水平。常用吸声材料有玻璃棉、矿渣棉、毛毡、泡沫塑料、棉絮等。
(2)采用合理的防护措施。利用耳塞防护。合适的耳塞隔声效果可达30—40dB(A),对高频噪声的阻隔效果较好。(3)合理安排劳动制度。工作时间穿插休息时间,休息时间离开噪声环境,限制噪声工作时间,可减轻噪声对人体的危害。(4)卫生保健措施。对受到噪声危害的人员定期体检,听力下降者及时治疗,重者调离噪声作业。
就业前体检或定期体检中发现的听觉器官疾病、心血管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不得从事噪声环境工作。(四)生产性振动的危害和防护
在生产过程中,按振动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可分为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局部振动是最常见的和危害较大的振动。
1、危害
(1)神经系统。表现为大脑皮层功能下降,条件反射潜伏期延长或缩短,出现膝反射抑制甚至消失;植物神经系统营养障碍;皮肤感觉迟钝,触觉、温热觉、痛觉、振动觉功能下降。(2)心血管系统。出现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传导阻滞等病症。
(3)肌肉系统。有握力下降、肌肉萎缩、肌纤维颤动和疼痛等症状。
(4)骨组织。可引起骨和关节改变,出现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关节变形、骨硬化等病症。
(5)听觉器官。表现为他听力损失和语言能力下降。全身振动常引起足部周围神经和血管变化,出现足痛、易疲劳、腿部肌肉触痛。常引起脸色仓白、出冷汗、恶心、呕吐、头痛、头晕、食欲不振、胃机能障碍、肠蠕动不正常等。
2、预防措施
为减轻振动对人的危害,要采取各种减振措施。
(1)对局部振动的减振措施。改革工艺和设备,改革工作制度。合理使用减振用品,建立合理的劳动制度,限制作业人员的接触振动时间。煤矿井下的振动危害主要来自于煤电钻、风钻、综采综掘及其他机械对操作人员的危害。
(2)对全身振动的减振措施。在有可能产生较大振动设备的周围设置隔离地沟,衬以橡胶、软木等减振材料,以确保振动不能外传。对振动源采取减振措施,如用弹簧等减振阻尼器,减少振动的传递距离。井下采煤机、掘进机、柴油车等座椅下加泡沫垫等,减弱运行中由于各种原因传来的振动。另外,利用尼龙件代替金属件,可减少机器的振动,及时检修设备,可以防止因零件松动引起的振动。(五)高温作业的危害和防护
1、危害
随井下采煤深度的延伸,采掘工作面温度也在升高,有时高于30℃以上,甚至更高。高温条件下作业的人员,人体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产生不良影响,甚至病变。(1)对循环系统的影响。高温作业时,皮肤血管扩张。大量出汗使血液浓缩。造成心脏活动增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血管发负担增加。
(2)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高温对唾液分泌有抑制作用,使胃液分泌减少,胃蠕动减慢,造成食欲不振;大量出汗和氯化物的丧失,使胃液酸度降低,易造成消化不良。此外,高温可使小肠的运动减慢,形成其他胃肠道疾病。
(3)对泌尿系统的影响。高温下,人体的大部分体液由汗腺排出,经肾脏排出的水盐量大大减少,使尿液浓缩,肾脏负担加重。
(4)神经系统。在高温及热辐射作用下,肌肉的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反应速度及注意力降低。方
2、高温作业的防护
井下的高温作业防护措施主要是采取降温和缩短工作时间和给予高温保健待遇等。
(1)通风降温。加大风速排除热量。风速与温度有一定的关系,合适的风速可使温度降到一定的程度。
(2)喷雾洒水降温。在工作面喷雾洒水既可以降温又可以降尘。
(3)保健防护。供给含盐饮料,以补充人体所需水分和盐分。(4)发放保健食品。高温环境下作业,人体能量消耗快,应增加蛋白质、热量、维生素等的摄入,以减轻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5)个人防护。给工作人员提供结实、耐热、宽大、便于操作的工作服、工作帽、防护眼镜、隔热面具、隔热靴等。(6)医疗防护。对在高温条件下作业人员进行就业前体检,凡有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溃疡病、肺气肿、肝病、肾病等疾病不宜从事高温的人员不安排从事高温作业或调离高温作业。
五、煤矿职业劳动者健康监护
《职业病防治法》第32条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第33条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一)职业健康检查的内容
1、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对新录用、变更工作岗位或工作内容的劳动者上岗前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对该岗位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相关项目的检查。依检查结果,评价劳动者上岗前的健康状况,鉴定是否有职业禁忌症。检查的内容包括:(1)活动性肺结核。
(2)慢性肺部疾病、严重的慢性上呼吸道或支气管疾病。如萎缩性鼻炎、严重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明显的肺气肿、肺化脓症及肺原虫病等。
(3)明显影响肺功能的胸膜、胸廓疾病。如严重的胸膜肥厚、粘连性胸膜炎、胸腔积液,严重的先天性或后天性胸廓畸形。(4)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器质性心脏病等。
2、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依劳动者所在工作岗位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选定重点检查项目,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动态观察劳动者健康变化,结合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和生物学监测结果,评价劳动者的健康变化是否与职业危害因素有关,及时发现疑似病患者,判断劳动者是否适合继续从事该工种作业或需进一步观察治疗。
3、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因某种原因,准备调离从事职业危害工种岗位的劳动者,根据其所在工种岗位环境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规律,选定重点检查项目进行检查,依检查结果评价劳动者健康状况是否与职业危害因素有关,是否患职业病,以明确法律责任。
4、应急职业健康检查
当发生职业危害事故,对遭受伤残或可能患职业病的劳动者,及时组织并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依检查结果发现危害因素,评价劳动者健康危害成度并提出预防措施,控制职业危害的继续蔓延和发展。(二)职业健康检查的项目
按《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规定,确定检查项目和周期,检查项目有一般检查项目、特殊检查项目、选择检查项目。
1、一般检查项目。包括内科、外科、心电图、胸腹部B超检查等。
2、特殊检查项目。按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种类确定。如接触粉尘的劳动者应拍胸部X光片,做肺功能检查。从事煤、岩尘作业的劳动者每2—3年拍胸片一次,混合工种的劳动者每3—4年拍胸片一次,纯采煤的人4—5年拍胸片一次;尘肺病患者和克疑病人每年拍胸片一次。接触噪声的劳动者,应检查耳聋。从事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检查血铅、尿铅等。
3、选择检查项目。依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种类和程度,以及对劳动者健康损伤的程度确定要检查的项目。检查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1)详细介绍自己的职业危害因素及生产环境状况,包括劳动者从事的工种、机械化程度、粉尘浓度、防尘措施等情况。(2)详细介绍自己以往的疾病史,以及有哪些不良卫生习惯和嗜好等。
第四篇:电焊作业的职业危害因素
电焊作业的职业危害因素
2009-04-15 13:35
电焊作业的健康危害因素很多,一般可分为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两大类。前者有高温电弧光产生的紫外线、红外线等。后者为电焊气溶胶的各种成分,固态有各种金属铁、锰、铝、铬、铅、镍、放射性原素等,气相部分有氧化锰、氟化氢、氮氧化物等气体。高温、震动、噪声则不是很明显。
电焊气溶胶的分散度极高,生物活性明显高于其它粉尘。焊条、焊接方式不同,电焊气溶胶的组成变化也很大,生物活性也不同;生物活性还与电焊烟尘溶解度、新鲜度有关。
电焊作业对工人健康有多方面的损害,都是不可以忽视的。
电焊作业对焊工尘肺及肺功能的影响。电弧焊接时,焊条中的焊芯、药皮和母材金属在电弧高温下熔化、蒸发、氧化、凝集,产生大量金属氧化物及其它物质的烟尘,长期吸入可引起焊工尘肺。电焊工尘肺一般发生在密闭、通风不良的作业条件下,发病工龄平均为18年左右。肺通气功能测定表明,接触电焊尘可引起电焊工一定程度的肺通气功能损伤,肺通气功能指标明显降低;吸烟因素与接尘因素对电焊工的肺通气功能可能产生协同作用;电焊工的肺通气功能损伤有随接尘工龄的延长而加重的趋势。
电焊中,锰中毒是很常见的。各种焊件和焊条中均含有数量不等的锰,一般焊芯中的含锰量很低,只有0.3~0.6%左右。为了提高机械强度,耐磨、抗腐蚀等性能,使用含锰焊条时,含锰量可高达23%。在通风不良场所,如船舱、锅炉或密闭容器内施焊,长期吸入含锰的烟尘可发生锰中毒,可检查出血锰、尿锰升高,神经行为功能改变,发锰测定亦可作为锰中毒早期筛检指标。
电焊可引起多种疾病。电焊烟尘也称焊工热,是金属烟热的一种,由吸入金属氧化物所致的以骤起体温升高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常在接触金属氧化物烟后6~12小时内发病,有头晕、乏力、胸闷、气急、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随后伴有发热,白细胞增多,重者有畏寒、寒颤等。
电焊对神经系统也有很大影响。大量研究表明,电焊作业存在与职业接触有关的神经生理、神经心理、神经行为异常,与电焊烟尘中锰、铝、铅等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采用测试结果表明,行为功能总分与尿锰存在负相关,提示神经行为功能的变化可作为预防锰中毒的早期指标之一。国外研究报告中,有电焊作业工
人行为功能总分反而较对照组升高的报告,作者分析可能是工人健康效应和工作相关技能训练效应所致。电焊作业对工人副交感神经调查功能的影响也有报道。国外尚有报道帕金森综合症在电焊工人群中发病年龄明显提前(平均46岁,对照组63岁),提示电焊作业是帕金森氏综合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电焊对眼睛和皮肤的损害可引发肿瘤。紫外线(UVR)和红外线(IFR)对眼睛和皮肤的损伤是电焊作业职业损害的一个重要方面。电焊工眼部患疾明显增多,常有报道,表现为电光性眼炎、慢性睑缘炎、结膜炎、晶体浑浊等,并且慢性睑缘炎、结膜炎患病率有随工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过量URV暴露的主损害为光敏性角膜炎,电焊工白内障与红外线接触有关。国外最近的研究表明,工人接触过量URV会有发生非黑色素细胞皮肤癌和其它诸如眼恶性黑色素瘤等慢性疾病的危险。
电焊作业可引起生殖系统疾病。近10年来,国内外开展了一些关于电焊作业生殖毒性的研究,主要涉及男工精液质量,女工生殖结局及损害机制。研究表明:电焊女工月经的经量增加,自然流产、早产、痛经等症状的发作均较对照组高。锰中毒男工精液外观呈均匀灰白色,PH值正常,平均液化时间比对照组延长。检验结果证明,锰中毒男工精子畸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专家认为金属锰能够影响男工生精系统,对精子的发育有直接毒作用,并能杀伤精子,从而引起男性精液质量改变。国外也有报道电焊作业工人性激毒分泌改变,精子质量下降,但对子代的性别比例没有明显影响。
电焊作业对体内酶及抗体产生影响的报道很多。研究表明:电焊工血清中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显著下降,丙二醛(MDA)水平显著升高,但不存在剂量效应光系,电焊工处于氧化反应激状态,抗氧化能力弱,提示生物膜受到损伤。
对探讨电焊烟尘对人体免疫球蛋白的影响,对电焊工和健康对照者采用单向免疫琼脂扩散法分别测定lgG、lgA、lgM含量。结果发现,电焊组的lgG、lgA二项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5);且尿锰与lgG、lgA有相关关系,分别为r=0.982,r=0.991,提示电焊烟尘对人体免疫球蛋白含量有影响。
热应激蛋白(HSPs)是机体在各种应急状态下诱导合成增加的一组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在生理状态下,它们是细胞生存所必需,以保护组织细胞抵
触有害因子的损害作用,对维持机体的自身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应用酶联反应吸附法对电焊工血浆中HSP65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电焊工血浆抗体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异常检出率均为26.1%,认为电焊混合尘作为应急源能够诱导机体HSP65抗体水平合成增加。因此认为,电焊工血浆中HSP65抗体水平能够反映电焊混合尘对工人的危害程度。
电焊作业对内脏的影响不小。通过B超检查电焊作业对工人肝脾的影响,结果电焊作业组工人左肝长、厚,右肝斜厚及脾厚均高于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电焊对作业工人肝脾存在一定损害,且随工龄延长有加重趋势。国外有报道,胰腺内分泌肿瘤在电焊工中发生的危险度也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电焊作业对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有不可小觑的影响。有报道采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检测锰电焊作业工人血清中的Mn、Cu、Zn、Fe和Pb5种微量元素。结果接触组锰和铁的血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铜略高于对照组;而锌和铅的血清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接触组工龄及年龄分层显示,各组血清微量元素比较均无统计血意义。结果表明:锰的过量吸入可影响体内微量元素变化,从而引起体内微量元素失衡,促使锰中毒的发生。有报道称。电焊作业者红细胞含量女性高于男性,且红细胞内铜锌的含量变化与锰成正相关关系:氩弧焊的危害程度要比焊条电弧焊相对来说要大,但是没有大到让人望而生畏的地步,红外线辐射约为普通焊条电弧焊的1~1.5倍,氩弧焊产生的紫外线约为焊条电弧焊的2~30倍,在焊接过程中,还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粉尘,这些都对焊工产生一定的危害。所以我们在焊接过程中要做好各种防护。
有些人白天被电焊晃了眼睛,在夜间突然发生两眼睁不开、剧烈眼痛、流泪,这往往就是电光性眼炎。电焊和气焊的弧光、紫外线灯、烈日的海滨和高原、雪山的日光反射都可产生大量紫外线而引起电光性眼炎,尤以电焊工为多见。电光性眼炎的主要表现是:在眼睛接触紫外线照射的2~12小时后,由于角膜上皮受损,患者感觉眼痛、怕光、眼睛难以睁开,眼痛犹如许多沙粒进入眼睛一样,视物很模糊。眼科检查可见眼睑皮肤充血、眼红、球结膜充血水肿、角膜上皮脱落。电光性眼炎虽然病情来似凶猛,但愈合较快。发病当时可滴用表面麻醉药(如0.5的地卡因液)1~2次,可立即消除眼痛症状,并滴用消炎眼水以预防感染。随着结膜、用膜上皮的迅速修复,2~5天可痊愈。
为预防电光性眼炎,电焊工人操作时一定要戴上防护面罩或眼镜。此外,高原。雪地或沙漠日光反射后的紫外线可可使人发生电光性眼炎,因此也需要戴上防护镜。
第五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
XX公司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制度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版
本:第1版
发布日期: 2013.01.20 实施日期:2013.01.20
XX公司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GBZ188-2007《职业健康技术规范》、GBZ/T225-201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及的要求,特制订本制度
2、范围:
适用于所有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
3、职责:
3.1、公司生产副总负责组织对本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3.2、公司安环科、生产车间负责配合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分级和检测工作。
3.3、公司总经理负责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3.4、公司安环科负责抽查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的检测记录。
4、内容 4.1、分布区域
4.1、安环科、生产车间应根据产品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原材料的各种因素,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对本公司作业场所以及接触的化学品进行校对,明确有职业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和分布区域,并经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审核后,由生产副总负责组织检测工作。4.2、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划分 职业病危害场所的划分应按以下要求:
4.2.1、一种生产作业如同时产生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以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工作场所种类。
4.2.2、在同一车间(空间)内,存在同一性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采取流水方式,且每道工序的作业点及作业人员又相对固定,每道工序可以为一个工作场所。
4.2.3、在同一车间内(空间)内,存在同一性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生产规模较小或作业工人同时完成多道工序作业,则以整个广房(空间)为一个工作场所。
4.2.4、凡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设备,一般以单台划分场所,多台设备产生同一性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又相互影响时,可划为一个工作场所。
4.3、监测点的设置
4.3.1、工作场所设置监视点,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综合考虑空气中待测物浓度、逸散方向、接触时间和接触方式等因素。
4.3.2、同一工作场所,不同有害因素,应分别设置监测点。4.3.3、仪表控制室和员工休息室,至少设置1 个监测点。
4.3.4、粉尘、毒物的监测点设置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符合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第7章的规定,粉尘的监测点设置还应符含GBZ/T192.1-2007中附录B的规定。
4.3.5、物理因素监测点的设置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噪声工作场所监测点的设置应符合GBZ/T189.9-2007中3.3 的规定。高温工作场所监测点的设需应符合GRZ/ T189.7-2007 中第4章的规定。4.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监测点确定应符合《卫生部关于印发《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附件4 的规定。
4.5、监测点确定后,应绘制监视)点方位平面图。4.6、监测频次
4.6.1、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公司可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每年对作业场所进行粉尘、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公布。
4.6.2、高温作业的监测时间应符合GBZ/T189.7-2007中第5章的规定。4.7、各类监测结束后,公司生产副总应做出综合性职业病危害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讨论整改措施与实施方案,并保存评价档案。
4.8、公司办公室根据监测结果,全面衡量公司职业卫生体检的频次和项目,保障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提出调整或改进建议报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审批。
5、变更与修订
5.1、公司生产副总应关注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变更或修订情况或者是作业场所工艺的调整、配方的改变,设备设施的增加等情况,对照其更新过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标准规范,评价本制度的合法性与适时性,及时变更或修订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