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西省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
山西省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严格控制煤矿超定员、超强度、超能力组织生产,准确掌握煤矿井下人员的数量及位置,便于灾变时的救援,根据《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2007)和《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及管理规范》(AQ1048—2007),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井工开采的矿井,必须安装使用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并实施24h运行和实时监控,未安装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不得组织生产;基建矿井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和同时投入使用。
第三条每一个入井人员都必须携带识别卡,煤矿要严格入井携卡的管理工作。入井人数应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
第四条各矿总调度室、人员入井井口应安装入井人数电子公示牌,并准确公示矿井生产能力、核定入井人数、实际入井人数。
第五条所有井工开采的煤矿企业要把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监测的考勤信息作为职工计酬的原始依据。
第六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及各煤矿企业对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安装、使用、维护、管理及日常监管。
第二章设计、选型与安装
第七条矿井安装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应编制专项设计,绘制系统设备布置图,标明分站、电源、中心站设备位置、接线、传输电缆敷设、供电电缆敷设等,并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及时修改。
第八条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必须符合《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2007)的技术要求。
第九条煤矿安装使用的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必须取得“‘MA’标志准用证”。严禁不同系统间的设备进行置换。
第十条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各集团公司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中心站均应设置在总调度室,各煤矿的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中心站宜设在总调度室,若中心站不设在总调度室时,应在总调度室设终端;中心站主机应双机或多机备份,一台使用,一台或多台备用,每班值班人员不少于2人,并保证24小时不间断运行。
第十一条井下分站应安装在便于读卡、观察、调试、校验、围岩稳定、支护良好、供电方便、无淋水、无杂物的地点。安设时应加垫支架,或吊挂在巷道中,使其距巷道底板不小于300mm
第十二条备用分站、识别卡的数量应满足矿井的需要。
第十三条隔爆兼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源(或带有隔爆兼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源的分站)宜设置在采区变电所,严禁设置在下列区域:
(1)风电、瓦斯电闭锁的断电范围内;
(2)低瓦斯和高瓦斯矿井的采煤工作面和回风巷道内;(3)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和回风巷;(4)掘进工作面内;
(5)采用串联通风的被串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和回风巷;(6)采用串联通风的被串掘进巷道内。
第十四条隔爆兼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源(或带有隔爆兼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源的分站)的供电电源必须取自被接开关的电源侧,严禁接在被接开关的负荷侧。宜提供专用供电电源。
第十五条设分站的巷道进出口两侧应设置交通工具的限速标志,限速标志应安装在距分站不小于50m的范围。
第十六条系统中使用的防爆设备必须有防爆合格证,并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经检验合格、调试,在地面运行24小时候,方可下井使用。
第十七条位置监测分站(探头)的安装位置及数量要求:
1、重点区域:矿井各个行人井口、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的进风巷和回风巷应成对配备
分站(探头)用于监测全矿井、重点区域的人数及行走方向,成对安装的两个分站(探头)要根据覆盖半径的大小避免互相干扰。
2、限制区域:可在限制区域的入口向后延伸5—15m处安装1个分站(探头)。
3、特殊工种人员活动路线:设置分站(探头)要兼顾能监测到特殊工种人员的活动路线,确实不能兼顾的,应单独安装分站(探头)。
4、各重点区域的分站或探头的位置布置应合理,保证各区域人员分布、遇到异常(如停电、放炮、停产等)情况,人员撤出情况在地面中心站显示。
5、根据煤矿实际情况,在井底车场、中央(采区)变电所、井下炸药库、井下水仓、巷道分支处等地点也可安装分站(探头)。
第十八条各煤矿入井口应至少配备2台识别卡的检卡仪分站,入井和出井人员必须在检卡分站检卡,验证识别卡的唯一性和有效性。
第十九条各煤矿应配备至少一台移动分站用于抢险救灾。
第三章联网要求
第二十条国有重点煤矿要实现矿—集团总公司(另给子公司)—省煤炭工业局三级联网。第二十一条国有市级地方煤矿要实现矿—集团公司—市煤炭工业局—省煤炭工业局四级联网。
第二十二条国有县级地方煤矿要实现矿—县煤炭工业局(另给集团公司)—市煤炭工业局—省煤炭工业局四级联网。
第二十三条乡镇煤矿要实现矿—县煤炭工业局—市煤炭工业局—省煤炭工业局四级联网。第二十四条联网上传数据要遵守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制定的《山西省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联网数据传输规范》。
第四章使用与维护
第二十五条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使用与维护严格遵守《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的要求。
第二十六条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的总调度室,应配备足够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人员,做好系统的使用维护工作。
第二十七条下一级中心站向上一级中心站上传实时监测信息,接受上一级网络中心下达的指令并及时做出响应。
第二十八条网络中心站值班人员发现网络通信中断或无记录,应立即查明原因,报告值班领导,下达处理意见,并将处理结果记录在案。
第二十九条县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应根据无能力管理监控系统的煤矿分布,合理划分区域,并建立区域技术服务中心,实行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为煤矿提供技术服务。
第三十条煤矿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可将安装、调校、维护工作委托区域技术服务中心负责。
第五章系统管理
第三十一条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应坚持“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分级反馈、分级响应”的原则。
第三十二条各煤矿集团公司、县、市、省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应成立安全监控中心,负责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数据传输网络的管理,负责对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运行得技术指导和监督。
第三十三条煤矿企业是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安装、使用、运行、维护、管理的主体;各级安全监控中心(煤矿的安全监控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系统安装、使用、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
第三十四条各级安全监控中心(煤矿的安全监控管理机构),应制定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值班制度等规章制度,规范系统的日常管理。
第三十五条煤矿必须利用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及时准确监测井下人员工作信息和报警信息,并对报警信息及时处理,必须实时接收上级网络中心的信息指令,并及时响应。
第三十六条集团公司负责对所辖煤矿企业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建设、联网、运行
情况进行全面监管。
第三十七条县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对辖区内煤矿企业的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建设、联网、运行情况进行行业监管;组织开展年检、人员培训、设备更新;对煤炭企业的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及网络管理运行进行考核。
第三十八条市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对辖区内县区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市营煤矿企业的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建设、联网、运行情况进行行业监管;组织开展年检、人员培训、设备更新;对县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市营煤矿企业的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及网络管理运行进行考核。
第三十九条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是网络运行得行业监管部门。负责制定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负责推广新技术、新经验;负责上岗人员培训考核发证及网络年检工作;对市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的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及网络管理运行进行考核。
第四十条上级网络中心负责对下级网络中心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第四十一条安全监控工和中心站值班人员应按照省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规定,经指定培训机构培训,并取得合格证,持证上岗。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二条本规定由省煤炭工业局负责解释。第四十三条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试行)
山西省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
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严格控制煤矿超定员、超强度、超能力组织生产,准
确掌握煤矿井下人员的数量及位置,便于灾变时的救援,根据《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2007)和《煤矿井
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及管理规范》(AQ1048—2007),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井工开采的矿井,必须安装使用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
系统,并实施24h运行和实时监控,未安装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不得组织生产;基建矿井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和同时投入使用。
第三条每一个入井人员都必须携带识别卡,煤矿要严格入井携
卡的管理工作。入井人数应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
第四条各矿总调度室、人员入井井口应安装入井人数电子公示
牌,并准确公示矿井生产能力、核定入井人数、实际入井人数。
第五条所有井工开采的煤矿企业要把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
系统监测的考勤信息作为职工计酬的原始依据。
第六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及各煤矿企业对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安装、使用、维护、管理及日常监管。
第二章设计、选型与安装
第七条矿井安装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应编制专项设计,绘制系统设备布置图,标明分站、电源、中心站设备位置、接线、传输电缆敷设、供电电缆敷设等,并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及时修改。
第八条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必须符合《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2007)的技术要求。
第九条煤矿安装使用的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必须取得“‘MA’标志准用证”。严禁不同系统间的设备进行置换。
第十条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各集团公司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中心站均应设置在总调度室,各煤矿的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中心站宜设在总调度室,若中心站不设在总调度室时,应在总调度室设终端;中心站主机应双机或多机备份,一台使用,一台或多台备用,每班值班人员不少于2人,并保证24小时不间断运行。
第十一条井下分站应安装在便于读卡、观察、调试、校验、围岩稳定、支护良好、供电方便、无淋水、无杂物的地点。安设时应加垫支架,或吊挂在巷道中,使其距巷道底板不小于300mm。
第十二条备用分站、识别卡的数量应满足矿井的需要。
第十三条隔爆兼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源(或带有隔爆兼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源的分站)宜设置在采区变电所,严禁设置在下列区域:
(1)风电、瓦斯电闭锁的断电范围内;
(2)低瓦斯和高瓦斯矿井的采煤工作面和回风巷道内;
(3)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和回风巷;
(4)掘进工作面内;
(5)采用串联通风的被串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和回风巷;
(6)采用串联通风的被串掘进巷道内。
第十四条隔爆兼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源(或带有隔爆兼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源的分站)的供电电源必须取自被接开关的电源侧,严禁接在被接开关的负荷侧。宜提供专用供电电源。
第十五条设分站的巷道进出口两侧应设置交通工具的限速标志,限速标志应安装在距分站不小于50m的范围。
第十六条系统中使用的防爆设备必须有防爆合格证,并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经检验合格、调试,在地面运行24小时候,方可下井使用。
第十七条位置监测分站(探头)的安装位置及数量要求:
1、重点区域:矿井各个行人井口、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的进风巷和回风巷应成对配备分站(探头)用于监测全矿井、重点区域的人数及行走方向,成对安装的两个分站(探头)要根据覆盖半径的大小避免互相干扰。
2、限制区域:可在限制区域的入口向后延伸5—15m处安装1个分站(探 头)。
3、特殊工种人员活动路线:设置分站(探头)要兼顾能监测到特殊工种人员的活动路线,确实不能兼顾的,应单独安装分站(探头)。
4、各重点区域的分站或探头的位置布置应合理,保证各区域人员分布、遇到异常(如停电、放炮、停产等)情况,人员撤出情况在地面中心站显示。
5、根据煤矿实际情况,在井底车场、中央(采区)变电所、井下炸药库、井下水仓、巷道分支处等地点也可安装分站(探头)。
第十八条各煤矿入井口应至少配备2台识别卡的检卡仪分站,入井和出井人员必须在检卡分站检卡,验证识别卡的唯一性和有效性。
第十九条各煤矿应配备至少一台移动分站用于抢险救灾。
第三章联网要求
第二十条国有重点煤矿要实现矿—集团总公司(另给子公司)—省煤炭工业局三级联网。
第二十一条国有市级地方煤矿要实现矿—集团公司—市煤炭工业局—省煤炭工业局四级联网。
第二十二条国有县级地方煤矿要实现矿—县煤炭工业局(另给集团公司)—市煤炭工业局—省煤炭工业局四级联网。
第二十三条乡镇煤矿要实现矿—县煤炭工业局—市煤炭工业局—省煤炭工业局四级联网。
第二十四条联网上传数据要遵守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制定的《山西省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联网数据传输规范》。
第四章使用与维护
第二十五条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使用与维护严格遵守《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的要求。
第二十六条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的总调度室,应配备足够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人员,做好系统的使用维护工作。
第二十七条下一级中心站向上一级中心站上传实时监测信息,接受上一级 网络中心下达的指令并及时做出响应。
第二十八条网络中心站值班人员发现网络通信中断或无记录,应立即查明原因,报告值班领导,下达处理意见,并将处理结果记录在案。
第二十九条县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应根据无能力管理监控系统的煤矿分布,合理划分区域,并建立区域技术服务中心,实行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为煤矿提供技术服务。
第三十条煤矿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可将安装、调校、维护工作委托区域技术服务中心负责。
第五章系统管理
第三十一条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应坚持“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分级反馈、分级响应”的原则。
第三十二条各煤矿集团公司、县、市、省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应成立安全监控中心,负责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数据传输网络的管理,负责对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运行得技术指导和监督。
第三十三条煤矿企业是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安装、使用、运行、维护、管理的主体;各级安全监控中心(煤矿的安全监控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系统安装、使用、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
第三十四条各级安全监控中心(煤矿的安全监控管理机构),应制定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值班制度等规章制度,规范系统的日常管理。
第三十五条煤矿必须利用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及时准确监测井下人员工作信息和报警信息,并对报警信息及时处理,必须实时接收上级网络中心的信息指令,并及时响应。
第三十六条集团公司负责对所辖煤矿企业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建设、联网、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监管。
第三十七条县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对辖区内煤矿企业的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建设、联网、运行情况进行行业监管;组织开展年检、人员培训、设备更新;对煤炭企业的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及网络管理运行进行考核。
第三十八条市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对辖区内县区煤炭行
业管理部门和市营煤矿企业的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建设、联网、运行情况进行行业监管;组织开展年检、人员培训、设备更新;对县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市营煤矿企业的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及网络管理运行进行考核。
第三十九条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是网络运行得行业监管部门。负责制定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负责推广新技术、新经验;负责上岗人员培训考核发证及网络年检工作;对市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的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及网络管理运行进行考核。
第四十条上级网络中心负责对下级网络中心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
第四十一条安全监控工和中心站值班人员应按照省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规定,经指定培训机构培训,并取得合格证,持证上岗。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二条本规定由省煤炭工业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山西省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联网数据传输规范(修订本)
山西省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联网数据传输规范
(修订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规范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 培训及各级煤矿安全生产培训机构的管理,提高煤矿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根据《煤炭法》、《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总局第3号令)、《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20号令)、《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及国家安全生产行业标 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具有资质的煤矿安全培训机构、各类煤炭企业从事安全培训,市、县煤炭工业局对安全培训工作实施监督管理,适 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各类煤矿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都必须按照本办法规定进行培训,依法取 得相应的《煤矿矿长资格证书》、《安全资格证书》、《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和其他从业人员《培训合格证书》(以下统称安全资格证书),方可任职或上岗。
第 四条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指对煤矿生产经营和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有生产经营决策权的人员。具体指:煤矿企业集团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 长、总经理,各类煤矿(国有重点、地方国有、乡镇集体、股份合作制、民营等煤矿)矿长(经理)、投资人和法人代表等。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指在煤矿 企业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人员。按照国家安全生产行业标准分为A类和B类。A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体指:煤矿企业分管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副总经 理、副矿长、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安监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及工作人员。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指生产、技术、一通三防、机电、运输、地测、调度等部门负 责人;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等区、科、队、井、班、组长;驻矿安全监督员;外承包煤矿工程施工队的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 他从事安全生产管理的人员。
特种作业人员是指煤矿瓦斯检查工、井下爆破工、安全检查工、井下电钳工、采煤机司机、主提升机司机。
第五条山西省煤炭工业局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省煤矿企业和各级煤矿安全生产培训机构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各市、县(区、市)煤炭工业局、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省监狱管理局负责编制、上报、监督和落实所管辖各类煤矿安全资格培训计划。
第六条煤矿安全生产培训及安全资格证书的管理,遵循“依法办事、严格程 序、服务企业”的宗旨,按照“培训、考核、发证、管理、监督”的程序,实行“统一规划、归口管理、统一标准、教考分离、分级实施”。
第七条鼓励煤矿企业选派符合矿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任职条件的人员参加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相关资格证书,进入安全生产管理人才储备库备用。在企业下发 任职任命文件后,及时到县、市、省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备案后,正式上岗。逐步实现“先培训、后上岗”的要求。
第二章培训机构
第 八条煤矿安全培训机构申领资质证书,必须具备国家《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条件,一、二级煤矿安全生产培训机构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组织评估 认定并颁发资质证书;
三、四级煤矿安全生产培训机构由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组织评估认定并颁发资质证书。凡取得资质证书的培训机构将在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网站上 进行公布,每三年进行一次复审,复审不达标的,取消相应的培训资质。
第九条煤矿安全培训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安全培训计划。没有各级煤炭工业局、国有 重点煤炭集团公司、省监狱管理局下达或确认的安全培训计划,一律不准安排安全资格培训。
第十条煤矿安全培训机构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培训教学大纲 和考核标准组织培训教学,建立学员培训档案,接受各级煤炭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不断改善培训条件、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建立健全并严格 执行各项培训教学管理制度,确保培训教学质量。
第三章培训、考核、发证
第十一条煤矿安全培训、考核、发证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省监狱管理局及各市煤炭工业局具体负责组织、指导所管辖各类煤矿培训工作。
中 央煤矿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跨省(区、市)开办的煤矿、外商投资煤矿矿长的安全资格培训、考核、发证工作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组织实施。
全 省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A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由二级以上(含二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负责培训,由省煤炭工业局组织考核、发证。
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 员、特种作业人员由三级以上(含三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负责培训。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省监狱管理局负责组织所管辖煤矿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与考核,省煤炭工业局负责发证工作。
各市煤炭工业局负责所管辖煤矿企业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计划、培训、考 核、发证工作。
各县(区、市)煤炭工业局负责组织、指导所管辖煤矿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发证工作,培训工作由四级(含四级)以上煤矿安全培训机构承担。
第十二条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每年初下达、确认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A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计划,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一、二级煤矿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培训 计划的执行和培训情况。
各市煤炭工业局根据所管辖煤矿企业的具体情况,每年初编制、下达本局负责的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计 划,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三级煤矿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培训计划的执行和培训情况。
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省监狱管理局根据所管辖煤矿企业的具体情 况,每年初编制、下达所管辖各类煤矿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计划及从业人员全员培训计划,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所管辖煤矿安全培训机构 培训计划的执行和培训情况。
各县(市)煤炭工业局每年初编制、下达所管辖煤矿企业从业人员全员培训和新工人培训计划,组织、指导所管辖煤矿安全培 训机构培训计划的执行和培训情况。
第十三条根据国家安监总局颁布的培训大纲,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不得少于72学时;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 培训不得少于90学时,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不得少于 90学时;新工人上岗培训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第 十四条《煤矿矿长资格证书》、《安全资格证书》有效期为3年;《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有效期为6年,每2年复审一次。证书有效期满前3个月内,必须按规定 及时参加复训,超过3个月未复训的,证书作废。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复训时间不少于
24学时,特种作业人员复训时间不少于36学时。
第十五条各类安全资格的培训和复训严格执行国家安监总局制定的培训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严格按照办班程序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凡国家出台统一考核标准的培训项目,一律按其标准执行。未出台统一标准的培训项目,由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组织专家按照培训大纲编制科学、规范的考核题库,并逐步采用计算机考试模式,实行教考分离。
第十七条考试、考核合格者,由发证机关颁发相应的资格证书。
《煤矿矿长资格证书》、《特种作业 操作证》、煤矿主要负责人、A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书》由省煤炭工业局负责发放。各市煤炭 工业局所管辖煤矿企业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资格证书》由各市煤炭工业局负责发放。
煤矿企业其他从业人员的《培训合格证书》由各县煤炭工业 局、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或省监狱管理局负责发放。
第十八条考试、考核不合格的,允许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合格的,重新参加培训。
第四章管理与监督
第十九条《煤矿矿长资格证书》、《安全资格证书》由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按照国家局统一规定的式样负责监制;《特种作业 操作证》由国家局统一监制,免费发放;其他从业人员《培训合格证书》由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统一证书式样,各市煤炭工业局、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省监狱管理 局负责监制,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伪造、冒用。
第二十条 资格证书为持证人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证件,不得转借他人使用。如有丢失或损坏,由本人 和所在企业写出申请,持原培训机构出具的培训证明和原证书号码,到原发证部门申请补发新证。
第二十一条 资格证书在有效期内,因矿名或企业名称、持证人服务处所变更等原因而造成证件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持证人应持有关变更的证明文件,及时到发证部门变更登记。第二十二条 山西省煤炭工业局负 责建立全省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A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书管理档案,并对持证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各市煤炭工业局负责所管辖煤矿企业B类安 全生产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资格证书管理档案,并对持证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省监狱管理局负责建立所管辖煤矿主要负 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资格证书管理档案,并对持证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县(区、市)煤炭工业局负责建立所管 辖煤矿企业其他从业人员全员培训和新工人的培训合格证书管理档案,并对持证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章 处罚
第二十三条严禁替训、替考。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培训、考试资格,并通报所在单位。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 的,经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审核决定,吊销相关资格证书:
1、因安全违法行为而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2、有《煤矿安全 监察条例》第四十四至四十六条所列之行为,且情节严重的;
3、有关部门移送吊销证件的。
第二十五条安全生产培训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吊销相应的资质证书。
(一)未按照统一的培训大纲 组织教学培训的;
(二)专职教师未经考核的;
(三)将安全生产培训资质证书出借、出租给其它机构或者个人的;
(四)安全生产培 训机构未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擅自从事安全生产培训活动的;
(五)安全生产培训机构评估检查不合格继续从事安全生产培训活动的;
(六)资质 证书过期未办理延期手续仍继续从事煤矿安全生产培训活动的;
(七)为他人提供虚假培训证明、伪造培训档案的。
第二十六条煤矿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其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整顿。
(一)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按规定进行培训且经考核 合格的;
(二)煤矿企业特种作业人员未按规定经专门的安全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上岗作业的;
(三)煤矿企业 未按规定对其他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的;
(四)未将安全培训工作纳入本单位工作计划并保证安全培训工作所需资金的;
(五)未建立健全从业 人员安全培训档案的;
(六)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期间未支付工资并承担安全培训费用的;
(七)编造安全培训记录、档案的;
(八)骗取安全资格证书的。
第二十七条有关人员在考核、发证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根据情节严重程度,提请当地政府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 此前下发的山西省有关煤矿安全生产培训的管理办法与本办法不符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九条本管 理办法解释权属山西省煤炭工业局。
第三十条本管理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
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
1、安全科是特员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每年的特员配备和培(复)计划,并进行组织落实。
2、凡是特种作业人员,在与矿签订劳动合同的同时,必须以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的有效期为服务期限,另行与矿签订服务协议,否则,必须按服务时间扣减培训费用。
3、为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和考核,对实行岗位固定工资制的特员,一律实行服务押金制。即以培训费用为限,按每月___元逐月从工资中扣出培训费用。服务期满后,全部退还。同时对工作认真负责、能胜任岗位工作的人员,在进行考核的基础上,加一倍返还服务押金,以示对工作的奖励。
4、为鼓励特种作业人员稳定岗位工作,对实行固定工资制的特员实行特种作业工龄工资制。其工龄工资标准,瓦检员为___元/年,其它特员为___元/年。
5、与我矿现行工资分配制度相适应,所发生的特员奖励及工龄工资费用,由工资发放的单位或区队进行支付。但为确保支付兑现,统一由矿财务进行代扣代付。
6、各施工队负责人是特员选拔配备和使用管理的直接责任者,必须对所需特员认真进行选拔配备。严禁不经考核而随意选拔任用特种作业人员。否则,经矿检查发现不能胜任岗位工作或对工作不认真负责的,每人次处罚___至___元。
第五篇:加强井下人员考勤定位系统管理
用好人员定位系统
加强企业安全管理
各位领导大家好:
我是山西中强福山煤业有限公司代表,下面,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公司人员定位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情况。
山西中强福山煤业有限公司位于临汾市浮山县。距县城东8公里。于2009年整合原两座煤矿重组而成。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年。井田面积8.4763Km2,批准开采2号~10号煤层,目前,矿井的地质报告、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及开工报告已得到批复,环评报告正在评审中,到2011年8月31号为止,矿井完成了过渡期生产任务,现在已全面进入了90万吨矿井基建阶段。
作为整合重组矿井,不仅是对原有矿井的煤炭资源及生产设备的整合,而且,更是对旧有管理模式和安全管理体系的重组与完善。为了更好地加强人员定位系统管理,我矿在原有监控系统基础上,对旧有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从矿长、驻矿监管人员到普通职工实现了全体入井人员持卡上岗。目前,我矿在地面中心站安装有KJ150型矿井人员考勤定位系统1套。具体管理情况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按照相关规定,我矿监控系统配置专业监控员6人,维检员4人,监控室主任1人。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监测,所有人员都经指定培训机构接受培训,并取得了合格证,持证上岗。
2、为了更好地发挥人员定位系统在日常生产过程中监督作用,我矿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分级反馈、分级响应”的原则,对井下各采掘工作面、主要硐室及重要区域进行了分区编号,将不同区号嵌入各自区域人员的定位卡号内,同时,按照管理人员的不同岗位,也分别给予固定的卡号数字头进行区分,这不仅有利于日常监控记录的明确显现,而且,给生产过程中井上下的联络带来了方便,为更准确、更及时地掌握井下现场动态提供便捷。
3、遵循“统一发卡、统一装备、统一管理”的原则。按允许入井人数进行“一人一卡”管理,把识别卡视为“上岗证”和“通行证”。
4、对跟班干部、安检员、瓦检员等安管人员的井下行走轨迹进行监测,一旦发现监测轨迹与规定要求不符,便会在当日作业会进行通报,并进行相应处罚。
5、实现了井下特殊工种岗位的定点定位督测。我们认为,只有把人员定位管理与岗位责任制结合起来,才能更有利于制度的落实。为此,我们在井下各作业场所及重点区域均安设了读卡器,对所在区域的跟班干部、安检员、瓦检员及机电检修工等责任人进行跟踪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现场隐患,给日常安全管理提供动力。
6、以人员定位管理为手段,加强井下危险区域监控。为了更好地加强井下盲巷、顶板塌落区、重点消尘区及其它挡人装置的管理,在指定责任人、设置警示牌的同时,我们还会及时安设临时读卡器,给安全监管上一道双保险,对于违反规定进入危险区域的人员给予严肃处理。
7、严格超时员工报警管理。我矿实现监控室、安监部和调度室共同负责监督出入井人员登记。如出现员工下班时间仍未升井,在没有提前工作请示的情况下,监控室会及时从系统信息中调出该员工活动轨迹、最后位置,分析出所在区域范围,由调度室、安监站与该队负责人根据系统提供信息进行查明落实,追寻其安全升井。
8、严格加强入井人数超员管理。系统一旦检测到入井人数超员,监控室值班人员必须立即汇报值班领导。并逐一对各相关单位进行核实,对所有违反规定、无计划入井的部门和个人给予严肃处罚。
9、严格井下个人识别卡的有效管理。毋庸置疑,由于个人素质
偏低,我们也遇到过井下因私人目的将识别卡临时屏蔽的个别现象,因此,如何管理识别卡的随身携带工作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为此,我们除严格规定每个人必须将识别卡明显佩戴在背灯带腰间外,还规定了班长与工人、安检员与队组、跟班干部与分管负责人间的互检制度,凡发现没按规定佩戴识别卡,就当面开罚单并立即勒令出井。
10、加强人员入井考勤管理,为劳动用工考核提供科学依据。每到月底,由监控室负责把当月各作业单位的用工情况报主管矿领导审核,并根据考勤记录,扣除违反劳动纪律用工后,提交矿财务部,作为矿井经营考核的依据。
山西中强福山煤业有限公司是一座整合矿井,但更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新的煤炭企业。目前,矿井改扩建工程正在有序进行,按照“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统筹考虑”的工作要求和矿井“六大系统”建设的全面实施,我们一定会把人员定位系统作为基建矿井的一项重点工作去不断完善,确保系统在矿井建设过程中的有机衔接和整体功能。为此,公司已编排了人员定位系统及其他监测监控系统的整改计划,以高科技、高效用、高标准为整改目标,有计划地按步进行系统升级和改造,充分利用监测监控的安全管理手段,更好的为安全生产服务。
山西中强福山煤业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号
用好人员定位系统
加强企业安全管理
———山西中强福山煤业有限公司人员
考勤定位系统管理介绍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