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创优总结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创建于1907年,是中国红十字会直属的“三甲”医院。2010年初,卫生部启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时,正是华山医院通过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国际医院评审标准认证之时,也正是迎世博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的关键时刻。院领导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作为医院的重要任务之一,推动优质护理、人文关怀与精神文明建设。至此,创建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成为全院上下的共同目标,并正式纳入医院“十二五”规划。1 加强组织领导 营造优质护理服务氛围 1.1.转变观念,建立制度,完善管理体系
体制改变:按JCI标准及卫生部综合性医院评价,医院建立了扁平化护理管理体制,成立了临床护理质量委员会和临床护理持续改进委员会。委员会集临床、教育、科研、管理于一体,由主管院长领导,实行三级管理,并成立了专攻组,提供连续、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
模式转换:采用责任制护理模式,使护士及包管患者相对固定。将责任护士的照片贴在对应病房墙上,患者入院时即与护士进行沟通和互相了解。
全程关注:将优质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以及护理问题的及时评估、计划、实施、评价贯穿整个住院过程,出院后进行延伸护理服务,如进行健康教育、电话回访、信函回访及设立咨询日等。
完善细节:按JCI标准及卫生部综合性医院评价,完善关键期(包括围手术期、治疗给药期、康复锻炼期)服务,并体现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同时,采取流程再造理论,以完善护理流程,注重细节管理。1.2.提供全程化连续性无缝隙优质护理服务
门诊:提倡人文关怀、细节护理,并提出“6H”人性化特色服务模式,即人性化的服务语言、环境、行为、流程、便民措施、健康教育模式等。此外,提供专家门诊一览表、免费预约门诊服务、健康教育讲解、宣传册、互动游戏、相关录像、咨询讲座等。
急诊:将患者按病情分为5级,进行电子排序。危重患者经急诊“绿色通道”入院,实行抢救室24小时无陪护服务;留观室24小时无缝隙服务;输液室24小时主动型服务;危重患者沟通零障碍服务;配置室进行分级分区管理,以输液篮的颜色区分紧急度,确保危重患者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救治。
住院:根据JCI要求修订《入院评估表》,包括基本资料、护理体检、生活状态、跌倒和压疮的危险因素、社会心理评估、疼痛、营养、康复功能筛选和出院计划等,并给予相应的措施。
围手术期:术前手术室护士到病房对患者进行评估与沟通,手术当天病房护士护送患者至手术室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术后由手术室护士护送患者回病房并交班。
服药患者:对患者进行双重身份核对,护士为其准备温水,发药到口。护士设计制作了提醒小牌,提醒因故未按时服药的患者及时服药及提醒空腹化验等。
康复锻炼期:编排了具有专科特色的功能康复操,已有近3万人次患者参加此康复操的练习,并给予其广泛好评。
无陪护服务:ICU病房推出了“无陪放心服务”。医院在集中了大量神经外科手术病人的病区,采用无陪护、无护工模式,由护士承担所有的护理工作。各专科成立了重病护理室,从而为给患者提供专科护理创造了条件。保证人力配置 调动护士积极性
医院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护士人力不足。为此,医院成立了静脉配置中心,从而大大减轻了临床一线护士配置补液的工作量;病房配备了文秘,协助护士完成病史管理、物品管理、财务管理等非护理工作,大大节省了临床护理的人力资源。2.1.持续循证调研,合理人力配置
护理部在调研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和信息化手段,对病房实际工作量进行测定,并根据工作量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人力资源的配置与调整。护理部与信息科共同协作,在HIS系统中开发了护理工作量统计与电子排班系统,各病房护士长可以及时在电脑中查询到病房的实际工作量情况,并根据实际工作量进行人数的按需排班。同时,护士长根据病房工作规律、一日各时间段工作量和特点进行合理的弹性排班,推出了各时段的班次,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或短缺,合理地使用各级护士。2.2.合理安排人员,从“护事”转变到“护人”
根据护士的综合能力分层,按能力、岗位实施责任制护理,床位包干到每个护士,并实施责任制护理,细化护理责任职责与范围。制订了危重病人基础护理细则,执行床旁护理单记录,以保证基础护理的落实。此举使护患关系更和谐融洽,从“护事”提升为“护人”,从根本上转变了临床护理的模式。2.3.注重专科人才培养,提升护理服务内涵
自2008年起,医院设擂招聘专科护士与护理专家,现有专科护士33名,护理专家15名。医院的监护室、手术室和急诊成为市级以上专科实训基地,并开设了PICC、造口、伤口及腹透护理三个专科门诊,且门诊量逐年上升。落实保障措施 形成长效机制 3.1.健全绩考方案,激励促进长效
医院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将考评结果与薪酬分配、晋升、评优等挂钩,并进行待遇、事业、比赛等三方面的激励机制。待遇激励,即在薪酬分配上偏向基础护理及夜班等较为艰苦的岗位,提高夜班费。事业激励,即每季度评选星级护士,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鼓励,年终对四星级护士进行嘉奖。比赛激励,即通过比武竞赛等诸多途径展示自己,将各方才能都纳入绩效考核。3.2.建立员工档案,实行长效职业规划
医院建立了每人一册的标准化护士员工档案,用实际工作能力评价表对护士的工作量、操作技能、理论知识、人际与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教育能力、应对与自我控制、管理与领导能力进行自评和他评。3.3.设立人才奖励,发展激励人才
医院制订了《华山医院优秀人才培养奖励计划——护理专项》。《计划》为护理人员提供了海内外培训的机会,培养护理高端人才,鼓励护理科研人才脱颖而出。在此《计划》的激励下,先后有19名护士获得各级人才奖项(华英奖3名、华菁奖7名、华秀奖9名),获奖者每人得到1万元至3万元奖金和科研基金。近年来,已有100多名护士获得出国培训、进修、会议交流的机会。医院与美国、日本的知名医学院建立了长期合作交流。2011年至今,通过擂台选拔了13名护士前往美国哈佛医学院进行培训,另有10名护士前往台湾参观交流。据统计,平均每年有12%的护理部人员参加各类国内培训。
4.延展护理服务 工作成效显著 4.1.倡导感动服务,满意率节节攀升
医院精神文明办公室每月及时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实时追踪优质服务推广成效。医院将考评情况与奖惩挂钩,并开展立功世博、争创文明班组、红旗岗活动,并在病房、窗口开展优质护理明星评选活动。在第三方评价方面,试点病房的满意度明显高于非试点病房,表扬信和锦旗也成倍增加。值得一提的是,在2011年卫生部全国大型公立医院巡查的病人满意度调查中,医院以绝对的高分荣登榜首,这在该院院史上尚属首次。近三年来,医院连续获得复旦系统患者满意度评比第一名的佳绩。4.2.实践区内开花,区外更加芬芳
医院遵从JCI理念,实行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整体评估、疼痛评估,实行全程无痛优质服务。医院延续世博理念,设立了无痛服务最佳实践区、温馨服务最佳实践区、安全服务最佳实践区,展示了各自的特色服务。4.3.丰富护理内涵,拓展服务领域
医院在全院的各个病房中全面开展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的服务,各病房自行设计了内容丰富全面的回访表格。老年科为了优化对病人的服务及提高出院病人满意度,长期以来一直推行“爱心直通车”电话服务;神经外科病房开设了固定时段的“天使热线”,主动接待病人来电咨询。
全院各病区根据各自科室特点,编辑制作了针对患者需求的“健康教育墙报”和“免费手册”,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为促进恢复期的患者早日康复,神经外科率先编制了一套健康操,并获得一致好评。目前,手外科、老年科、神经内科的护士们相继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编制了具有专科特色的健康操。
神经外科护理团队联合神经外科医生固定于每月20日举行健康咨询日活动。活动中,医生护士为患者进行了关于脑外科各类疾病的专题讲座、健康教育及医疗专家现场答疑等,并吸引广大住院、出院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其中。截至目前,已有1474名患者及患者家属参与此项活动。
两年来,华山医院按照卫生部的要求,理清工作思路,准确把握活动实质,结合JCI认证,创新开展了“扁平管理体制”、“全程无缝优质护理”、“延展护理服务”等工作,积极践行了优质护理服务,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患者、社会和政府的美誉。未来,医院将进一步总结分析,形成长效机制,进一步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创建工作。
一、神经外科延续护理服务
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是世界一流的神经外科诊疗中心,神经外科护理团队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将商业“售后服务”的理念引入护理领域,开展了从院内扩展到院外,从病房扩展到家庭的全程延续式护理服务。她们根据不同病种病人的实际需要提供个性化的延续服务方案,通过电话回访、短信提示、家庭访视、健康咨询会、专病义诊等多种方式,及时帮助病人解决疾病康复中的问题,通知病人按时来院复诊,给予饮食、用药、康复以及心理方面的指导。
神经外科所有病人在出院一周内都会接到责任护士的电话回访,回访内容包括:询问病人的身体恢复情况,提醒他随访时间及需要随身携带的资料,给予药物、饮食、伤口管理及康复训练方面指导,同时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开辟神经外科网站护理专栏,每月定时更新健康教育内容,发布专病义诊及咨询会的召开信息,定期与病人进行网络交流,了解病人需求。双管齐下,与出院病人架构起一座空中沟通的桥梁。
根据病人的需求和家庭环境,神经外科的护士两人一组,走出医院实行上门访视服务。访视内容包括:予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评估病人的身体、环境、精神及功能状态;告之病程、病情加重的迹象;指导药品管理方法及其副作用;教会病人掌握伤口护理与功能锻炼的方法以及提供其他与疾病康复和保健有关的护理内容。同时关注病人家属的情绪及照顾技巧,为他们提供相关知识的指导,进行心理调适,减轻照顾者的压力。
每月20日是神经外科的健康咨询日,除了面向所有住院病人外,还欢迎所有出院病人前来参加。每次咨询会中,专科医生与护士都会开展神经外科疾病的课程教育,为病人及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指导家属掌握一定的家庭护理的技能,例如:如何在家里发现病情变化与应急处理办法,如何给病人提供精神上的支持等。医疗专家还会在现场对病人进行个案答疑。此外,不定期地组织病人参加专病义诊联谊活动,就病友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与解答,提供最新的康复护理信息。使相同经历的病人互相交流康复体验,提高病人恢复健康的自信心。
神经外科不同病种病人的术后康复需求各有千秋,如鞍区肿瘤病人出院后激素类药物需要定期逐渐减量。为了帮助病人正确安全地渡过药物减量期,责任护士在病人出院前会根据医嘱建立病人的药物减量档案,每逢病人减量的前一天会以短信的形式提示病人自次日晨起药物开始递减的剂量并告知病人减量过程中若有不适应立即来源就诊,同时再次强调擅自停药的危险。此外,脑胶质瘤、脑血管畸形等疾病也拥有自己的个性化“延续服务套餐”。
自2005年到目前为止,神经外科的护士们已为数以万计的病人提供各色的延续护理服务,她们通过上门访视、短信提醒等方式多次及时纠正病人的不良健康行为,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的康复。得到了广大病人的一致好评,大大提升了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记得有一位接受过延续护理服务的病人曾动情地说过“华山神经外科的医疗水平中外闻名,华山神经外科护士的护理服务也会中外闻名的!”
二、急危重症患者优质延续护理
中心ICU创建“医疗护理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开展《我的患者我负责》的小组责任包干制;以医生、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等组成合作小组,全面、多方位、高效的护理患者;同时进行了护理模式的改革:从传统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完成从患者入院、住院到出院的全程的、连续的、无缝隙的护理。
中心ICU提供“五心”优质护理服务:“五心”即接待热心、护理精心、征求意见虚心、诊疗细心、解释耐心。
中心ICU延伸服务—电话回访:启用“电话回访标准册”,采用电话回访标准问卷,还包括电话礼仪规范、回访标准流程和投诉规范处理等项目,回访率达100%。选择有良好沟通能力、临床经验丰富、专科知识扎实的护士建立电话回访小组,建立电话回访登记本,根据患者的需求动态地制定回访内容。在出院后一周左右,进行电话回访,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中心ICU延伸服务宣教与沟通:推行沟通零障碍服务:启用沟通卡、写字板;增设ICU可视对讲系统,有利于及时的互患交流及接待;增设宣传栏,介绍ICU环境、制度及设备等,减少了患者或家属对ICU的畏惧心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急诊按病情的轻重缓急将患者分为危急、危重、紧急、非紧急、非急诊5级进行电子排序,确保危重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救治。预检、挂号一站式服务,既避免患者往返又有利于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各服务窗口集中,中英文标识醒目,配以地标和立体指路牌,方便患者就诊。采用一人一诊室,电子排队系统以就诊号替代患者姓名,保护患者的隐私。
急诊抢救室、留观察患者信息一览表电子化,一张号票、排队、核对、用途多。抢救室设立家属休息区,让家属可以在抢救室外安心等候。抢救室实行24小时无陪护护理,一切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都由护士完成,提高了基础护理质量。急诊改造留观室布局,一床一围帘,确保患者的隐私。改进留观床位,降低床位高度方便患者上下床;增进物品放置篮,方便患者拿取物品;加固、加高、加长防护栏,降低安全隐患。获得患者家属的好评。
急诊药品发放、配制一体化,现配现输,避免患者每天携药往返,也确保高危药品管理的安全。以输液蓝的颜色来区分紧急度,确保危重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治疗。改造输液室布局,抽血、肌注、输液分开等候。输液室使用电子排号系统,按输液室整体运转,并进行指导、答疑。肌注室设有双层踩脚凳,方便高矮不同的患者坐到输液台,确保安全。门诊补液采取一次性杯子和移动输液架。改进输液流程,输液加上肌注的患者在输液蓝内放上红色提示牌,护士看到提醒牌务必嘱咐患者肌注后返回输液室进行输液,并将提示牌夹在病历卡中,肌注护士看到提示牌在肌注后也务必提醒患者肌注后返回输液室进行输液。
急诊健康宣教:输液室设有中英文双语的健康宣教栏,中外患者宣教两不误。留观室开展健康宣教单发放到每位患者手中;急诊健康宣教采用上墙和电视滚动播放,患者边输液边学习健康知识。门诊预约单上增加宣教内容。
三、门诊延续优质护理服务
开展多形式健康教育服务:健康知识普及模式健康教育“天天讲”。在门诊各个楼面由各专科护士结合季节变化、将常见病、多发病分时段进行宣教,将疾病的成因,病变过程、药物治疗及护理保健知识等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向就诊患者进行传授。健康天天讲的特点是受益面广,患者随到随听,内容具有普遍性,受到广大患者认可,通过护患间的交流及互动,已成为门诊患者喜闻乐见的一道“健康主食”全年开展近七百多场次,收益患者达五万多人。
开展专病专题教育模式:健康沙龙、专病咨询会、患者体验会。这是一种形式新颖,专科性强,效果甚佳的健康教育模式,先征询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招募各专科患者,由专科医生、专家、教授为患者讲解疾病治疗知识,传授健康理念。如教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笔。一招一式的教会中风患者做好康复操。科学细致的讲述高血液患者家庭血压监测方法。通过示范后让患者练习,培养了患者和家属的自我护理能力。患者们以病会友、医护患间以病结对,和谐了医护患关系。
健康教育小贴士:耳鼻喉科门诊2011年度各类内窥镜手术达6000余例,为提高科室满意度,更好地为患者排忧解难,今年针对内窥镜患者制作了健康教育小贴士,每位内窥镜患者进行发放。内容涵盖:内窥镜术后注意点、专家就诊时间表,便于患者进行自我保护和术后复诊,得到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一对一贴心咨询模式电话回访服务。这是针对慢性病,长期卧床患者将健康知识送到家的模式,我们制定并运用标准电话回访手册,通过电话了解患者目前恢复情况,对其家庭保健知识进行传授。全年电话回访6929人次,受访满意率百分之百。个性化、私密性、一对一的贴心服务使让患者感受到优质护理带来的不一样服务,既温馨又超值。自从门诊实行标准电话回访制度后,全年病人满意度提高了两个百分点。电话回访服务的成功,为门诊健康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使出院病人的转归预后不再是没人管的“真空地”。我们设想将健康教育服务深入到社区或各群体中,针对亚健康人群,利用目前发达的信息,以短信提示,邮件,微博的形式,对老年人采用邮寄资料的方式,在季节交换易患病季节给予患者适当的健康讯息提示,扩大我们的服务范围,让更多人群收益。
出院患者的延续服务:我们开展护士下病区、走病房、送服务到床旁的新举措,了解患者疾病的恢复情况,出院后康复指导及术后复诊时间的安排,用专业的知识、周到的服务帮助患者解决后顾之忧。这一服务一经推出,受到很多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其贴心的服务使患者感受到优质护理带来的既温馨又超值的服务。
第二篇: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17年秋季临床药师培训基地招生简章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2017年秋季卫计委临床药师培训基地招生通知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创建于1907年,是复旦大学附属综合性教学医院和中国红十字会直属三级甲等医院。华山医院的临床药学工作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是我国开展此项工作最早的医院之一,也是首批获得临床药学硕士专业的教学医院。现有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2名。本招生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招收学员条件
1、高等医药院校5年制临床药学专业或药学专业全日制本科以上毕业;
2、具有5年制临床药学专业毕业以上学历,在医疗机构药学部门工作1年以上;药学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以上,在医疗机构药学部门工作2年以上,需符合卫计委临床药师培训基地招生要求。
3、志愿从事临床药师工作和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实践,年龄40岁以下,身心健康;
4、普通话流利,心理素质良好,有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强;
5、学员结业后,选送医疗机构应能确保其从事专职临床药师工作;
二、招生人数
现招收抗感染专业(一年)、神经内科专业(一年)和通科专业(半年)学员各3名,抗凝专业(一年)2名。
三、培训模式和费用 1.培训模式:全脱产培训。
2.培训结束时,按卫生部相关要求进行考核,合格后颁发《临床药师培训结业证》。
3.培训费用:3000元/半年,5000元/一年,食宿协助解决,费用自理。4.培训时间:自2017年9月2日起。
四、报名时间和报名方式:
1、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17年7月30日止。
2、报名方式:报名时请填写《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学员申请表》(见附件),身份证、学历、专业技术资格合格证书(职称证书)扫描件发到联系人电子邮箱。
五、招生录取
临床药师培训学员的招生本着公平竞争的原则、通过考试择优录取。
六、联系方式:
基地联系人:马春来,焦正(电话:021-52888712;Email:chunlaima@126.com,zjiao@fudan.edu.cn)
联系地址:上海市乌鲁木齐中路12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药剂科,200040 卫计委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学员空白报名表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药剂科、教育处
2017年7月19日
第三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附件3
建议项目范例
(项目目标与任务、预期成果及考核指标)
一、目标与任务
(一)项目研究目标
有效整合现有资源,联合国内3~6家大型神经内、外科中心,建立3~6个综合性技术转化基地,形成神经系统疾病诊疗技术的创新团队,初步建立集人才队伍建设、基地建设、学科建设、项目研究四位一体卫生技术体系。
通过相关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降低脑血管病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致死率、致残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1.基础数据:建立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监督、神经系统重大疾病服务和技术推广网络,探索项目监管、技术推广、疾病预警的新模式;
2.预防干预:建立适当的卒中二级预防督促和宣教体系来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形成适合国情的抗栓药物的分层用药指南;
3.疾病诊断: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规范并制订垂体瘤的分子病理诊断标准,选择可有效指导个性化治疗的分子标志物并指导临床治疗,为在以后的研究中将其推广到其它种类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个性化治疗打好基础;
4.疾病治疗:①脑血管病:将推广与转化3~5项适宜技术;研发与推广2~3项关键技术;使示范区医院治疗关键绩效指标达标率较前相对提高5%-30%。其中溶栓比例相对提高30%,规范程度相对提高80%,致残率相对下降5-8%,出血率相对下降15%。抗血小板应用比例相对提高10%,规范程度相对提高50%。卒中复发的相对危险度降低15-22%。初步建立国家级脑血管病转化医学中心,形成以三级专科医院为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示范基地的转化模式。②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将建立1~2个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疗技术的研发、推广、示范基地,提高神经外科整体诊疗水平,降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减轻患者医疗负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二)项目研究内容、方法、任务分解和技术路线 1.项目研究内容、方法、任务分解
对神经系统重大疾病所急需解决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进行详尽的分析、论证后,将首先启动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的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综合防治技术的研发、转化与推广工作,以疾病的早诊早治、个性化治疗和微创诊疗技术应用为主线,在基础数据、预防干预、疾病诊断和疾病治疗4个方面展开初步研究。
(1)基础数据
建立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监督、神经系统重大疾病服务和技术推广网络 以网站为中心,将设置行业主管部门用户、项目组成员用户、医生用户、患者用户的不同权限,开放相应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组任务监督、财务监管、成果共享、定期网上汇报项目进展、远程会议;医生网上培训、多媒体形式的技术推广;患者疾病宣教、网上会诊、网络随访等内容,将其打造成面向各级终端的服务型网站,探索项目监管、技术推广、疾病预警的新模式。
(2)预防干预
本着“关口前移、重心下沉,预防为主”的原则,初步建立包括群众健康促进、早期预警症状识别、早期临床干预等环节的以疾病早诊早治为核心的预防干预体系。
① 缺血性卒中高危人群二级预防中强化抗血小板治疗策略转化与推广应用
通过多中心、前瞻性、连续性、病例对照研究观察强化抗血小板治疗降低高危人群卒中复发率、病死率及致残率的作用。本研究预计在全国15家医院建立示范基地,入选2000例缺血性卒中高危人群(卒中风险评分即ESSEN评分≥3分),随机分为强化抗血小板治疗组和常规抗血小板治疗组,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比较两组间卒中复发率、病死率以及致残率,以建立适合国情的卒中高危人群强化抗血小板治疗的筛选和实施路径。
②抗血小板规范化治疗技术转化、研究与推广
规范目前循证医学证据最丰富、适应证最广的抗血小板药物。建立包括100个推广站在内的中国脑血管病抗血小板药物质量监测与评价网络,完成100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登记研究,并进行1年随访工作;了解目前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
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明确抗血小板药物的长期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探索抗血小板药物的依从性与患者结局事件复发的相关性;建立不同抗血小板药物的安全性监测;明确不同病因亚型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现状,如大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等。形成适合国情的抗血小板药物的分层用药指南,将更好地指导中国神经内科临床医师的规范用药。
③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主要研究拟通过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试验比较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用药与单阿司匹林用药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人群3个月内发生或再发卒中(包括缺血性、出血性)风险的作用;比较两种治疗组的安全性。预计研究在全国80家中心展开,入选2000例受试者。
(3)疾病诊断
选择国内3~5家大型神经外科中心1500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制定垂体瘤的分子病理诊断标准,筛选并确定合适的的分子标志物用于临床指导个性化治疗;初步制定垂体瘤诊疗规范。
垂体瘤分子病理诊断指导个性化治疗
通过仔细研究比较,选择国内外应用基础研究中已有共识的几种与垂体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相关的几种分子标志物,并应用于指导临床个性化治疗。分别选择100例泌乳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和无功能腺瘤患者,通过RT-PCR检测患者肿瘤标本DR2-L、DR2-S、ESR1、PTTG和SSTR1~5表达水平,按照mRNA表达水平的高低将病人分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并长期随访观察药物疗效,统计学分析基因表达水平与药物敏感性、患者预后间的关系。
(4)疾病治疗
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致死、致残率高的现状,以疾病的个性化治疗和微创手术治疗为核心,进行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神经功能缺失治疗相关技术三个方面相应技术的研究、转化与推广应用,逐步降低该类疾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降低医疗费用。
①脑血管病综合防治技术的研发、转化与推广应用
在40家三级及以上医院、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医院)推广与示范3~5项基本成熟的符合循证医学指南的适宜技术,并联合2~3家大型神经内科中心,研究、转化2~3项脑血管病关键技术,推动我国脑血管病综合防控水平的提升。
A.rt-PA溶栓技术转化研究与推广:
完成登记溶栓病例信息600例,评价质量改进策略效果;提高溶栓比例及规范应用程度,降低致残率,降低溶栓出血率;3h组与3~4.5h组溶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是否相当,为更新中国指南提供证据;研究能够良好预测溶栓后出血转化的指标来帮助筛选适宜溶栓患者。
B.中国卒中医疗服务标准制定及技术转化研究与推广
中国卒中医疗服务标准的制订与开发一套以监测为基础的持续性质量改进体系。中国卒中医疗服务标准的制订包括:卒中医疗服务标准干预手册和卒中医疗服务标准稽查指标与流程;同时,开发一套以监测为基础的持续性质量改进体系,包括评价持续性质量改进体系的效果以及对医疗机构卒中医疗服务质量进行持续技术转化推广,建立40家中国卒中医疗技术转化与推广量监测与评价网络,完成8000例患者登记,提高卒中医疗服务质量。C.颅内动脉瘤外科治疗的技术规范与推广
3年内通过对10家示范基地医院推广颅内动脉瘤诊疗常规和基本操作技巧,拟完成病例1000例,探讨提高临床效果,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技术,完善和改进基本操作常规。
D.高血压脑出血标准化外科治疗的技术规范和推广
通过回顾性分析既往临床资料并组织专家分析、讨论,初步制定适合基层医院应用的高血压脑出血标准化外科治疗技术规范,3年内通过在10家示范基地医院的推广应用,进一步规范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指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手术操作常规和围手术期的处理。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推广的高血压脑出血规范化指南。预计临床应用研究在全国10家神经外科中心展开,入选病例1000例。
E.急性动脉瘤性颅内出血介入治疗技术的转化、研究与推广
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推广急诊动脉瘤性脑出血诊治流程和操作指南,并通过3年内对连续的急诊处理的动脉瘤性脑出血病例500例,探讨提高临床效果,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技术,完善和改进指南,并在全国推广。
F.新型非粘附性栓塞材料Onyx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的技术规范和推广 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推广的非粘附性栓塞材料Onyx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的规范化技术指南。并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验证操作指南的效果;3年内对连续的急诊处理的脑动静脉畸形病例各250例(两组共500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技术。总结和推广非粘附性栓塞材料Onyx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的规范化技术。
G.不同栓塞材料对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性价比及疗效的综合研究
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推广的不同动脉瘤栓塞材料(最昂贵的进口生物涂层弹簧圈,价格中等的进口裸弹簧圈,和廉价的国产弹簧圈)的细节化技术指南;然后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将8家单位的平诊动脉瘤栓塞病例,随机分为3组,各150例,分别使用进口生物涂层弹簧圈,进口裸弹簧圈,国产弹簧圈。验证操作指南的效果,总结和推广性价比最高的栓塞材料使用方法;将该技术进行推广,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②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个性化治疗及神经外科微创诊疗技术的研发、转化与推广应用
根据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选择国内4~5家大型神经外科中心 5000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依据选定的技术标准,进行规范化治疗,并行长期随访,分析其治疗效果,根据结果制定垂体瘤的诊疗规范,并对现代神经外科的微创诊疗技术进行前瞻性的研究,筛选、规范、整合,按不同种类疾病特点,个性化分析,评估各种微创治疗技术的有效性,建立标准化的操作规范。并将其结果在10家省级医院首先示范与推广。
A.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个性化治疗 垂体瘤的规范化治疗
首先组织专家初步制定垂体瘤诊疗规范,包括:首先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内分泌化验结果,对病人进行总体评估,然后分别行手术(神经内镜下手术、显微镜下手术、开颅手术)、药物或放射治疗(普通放疗和γ刀),术后根据病理结果(根据WHO标准行HE染色、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病人症状、体征和术后影像学和内分泌改善情况选择相应辅助治疗。进行多中心、前瞻性、连续性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1000例垂体瘤病人,进行规范化治疗,对组内所有病人进行长期随访,评估规范化治疗的远期效果。以期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对标准化的垂体瘤诊疗操作规程。
B.神经外科微创技术的研发、转化与推广应用 a.显微神经外科技术
颅底肿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规范化治疗:
总结已有经验,组织专家探讨并以专家共识的形式初步建立颅底肿瘤围手术期评估和管理的规范,多中心选择1000例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颅底肿瘤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病例组患者均严格依照颅底肿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规范化治疗体系接受标准化诊治,对照组仍沿用传统诊疗方式,通过对全体入组患者的随访,比较两组在降低手术死亡率、致残率、住院治疗费用以及后期治疗费用方面的差异,评估各项治疗技术的安全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评估整体治疗规范的有效性、合理性和可重复性,并加以进一步完善。建立并完善颅底肿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规范化治疗体系,所获成果向10~15家省级综合医院神经外科推广。
建立神经外科监测导向的微创手术技术的操作标准
针对促进显微神经外科发展的新技术,包括术中神经功能监测技术、神经导航技术,进行大样本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分析每种技术的有效性、风险性。各选择500例病人,并选择相应对照组病例进行研究。通过对手术效果的对比、分析,建立神经外科监测导向的微创手术技术的操作标准,保证手术安全,提高肿瘤全切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b.神经内镜技术
建立神经内镜治疗鞍区肿瘤的操作规范
通过总结原有经验,并组织专家研讨,初步建立神经内镜治疗鞍区肿瘤的操作规范,然后进行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选择500例鞍区肿瘤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评估神经内镜鞍区肿瘤切除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先进性,并将操作规范进一步完善。同时改进颅底重建技术,采用术中选用多层复合材料修补鞍底的方法,降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使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降低到1%左右。将该操作规范在5-10家医院中推广,使手术死亡率明显降低,降低医疗费用到原有水平的2/3。
建立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手术切除颅底肿瘤的操作规范
通过总结原有经验,并组织专家研讨,初步建立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手术切除颅底肿瘤的操作规范,然后进行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选择400例颅底肿瘤手术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评估神经内镜颅底肿瘤切除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先进性,并将操作规范进一步完善。通过该技术的推广使用,明显提高颅底肿瘤的全切率,减少肿瘤复发机会,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脊柱、脊髓内镜的应用
针对国内脊柱、脊髓内镜技术基础薄弱的问题,初步评估脊柱、脊髓内镜应用的有效性和风险性。完成神经内镜下脊柱、脊髓肿瘤切除、椎间盘切除手术共100例,积累经验,进行技术储备,为后续研究中大规模开展脊柱、脊髓内镜手术,减少病人创伤奠定基础。
c.γ刀技术
总结分析10年的中枢神经系统瘤治疗资料(良性:听神经鞘瘤、垂体瘤、脑膜瘤;恶性:脑转移瘤),初步制定γ刀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操作规范。然后选择多中心1000例连续接受γ刀治疗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通过大样本前瞻性研究对照γ刀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效果,并对本组患者肿瘤变化(MRI检查)、症状缓解/恶化情况、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等情况长期跟踪随访,评价γ刀的长期治疗效果。通过该规范的推广应用,将使γ刀对颅内良性肿瘤的控制率达到90%以上,对颅内转移瘤的治疗更加合理、有效;达到获益最大化的疗效终点。
d.建立神经外科微创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和推广示范点
针对目前国内神经外科微创技术水平地区差异大,尤其是基层医院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结合神经外科微创技术操作精细、掌握困难、须经长期培训的特点,通过建立神经外科微创技术推广、培训基地,面向全国进行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结合各种培训班的举办,发挥大型神经外科中心的技术优势和辐射效应,长期、持续的为神经外科事业的发展输送合格的人才。计划每年培训20~40名神经外科医生,省级医院、地区级医院、基层医院各占1/3。
重点选择国内有地区影响力的大型医院,同时考虑到区域的分布特点,建立神经外科微创诊疗技术推广示范点,主要面对地区内神经外科医生,定期举行本地区范围内的新技术培训班、学术会议,有神经外科微创诊疗技术培训基地派人进行扶持、指导,更好的发挥技术优势单位的辐射效应,使神经外科新技术能更好的为群众服务。
二、预期成果及考核指标
(一)主要技术指标:
1.建立适合国情的卒中高危人群强化抗血小板治疗的筛选和实施流程,使示范基地卒中高危人群强化抗血小板治疗较常规治疗降低卒中复发率2%以上;降低病死率2%以上;降低致残率4%以上;
2.建立包括150个推广站在内的中国脑血管病抗血小板药物质量监测与评价网络,形成符合中国国情、临床切实可行的缺血性脑卒中抗血小板治疗分层治疗操作规程,使研究单位抗血小板应用比例较前相对提高10%,规范程度也相应明显提高。
3.建立双重抗血小板联合治疗方案,制定操作手册,使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卒中事件的相对危险度降低15-20%。
4.制订符合中国国情、临床切实可行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溶栓操作规程;建立中国溶栓技术转化网络,开发并完善急性卒中电子病历和溶栓绿色通道电子化流程管理软件;出版发行溶栓治疗专著一部,溶栓培训光盘一套;使参研单位溶栓比例较前相对提高30%,规范程度相对提高80%,致残率相对下降5-8%。出血率相对下降15%。
5.通过改良Delpi法和基于国家医疗登记数据库数据开发形成中国卒中医疗服务标准,开发一套以监测为基础的持续性质量改进体系,提高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建立40家中国卒中医疗技术转化与推广量监测与评价网络,登记较上一各项关键医疗考核指标相对提高5%-30%;
6.制定急诊动脉瘤性脑出血诊治流程和操作指南,降低死亡率5%、致残率5-10%和复发率降低10%;
7.制定非粘附性栓塞材料Onyx栓塞脑动静脉畸形操作指南,降低死亡率5%、致残率5%,治愈率提高10%;
8.制定颅内动脉瘤标准化外科治疗的技术规范,进行各种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和术中监测技术的应用评价,分别对急性SAH病人、高级别动脉瘤及复杂动脉瘤的治疗进行个体化分析和评估,提出相应规范化治疗方案并推广。
9.制定高血压脑出血标准化外科治疗的技术规范,使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生存率相对提高5%,致残率降低5%。
10.以垂体瘤为模板,建立脑肿瘤的个体化诊疗规范,使使垂体瘤的总体治愈率由目前的70%提高到80%;在10家省级医院推广脑肿瘤标准化、个性化诊疗规范,培训一批高素质的具备创新能力的符合现代需要的神经外科人才; 11.建立颅底肿瘤围手术期评估和管理的操作规范和颅底肿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规范化治疗指南,降低复杂颅底肿瘤的手术死亡率和致残率,使示范区医院手术死亡率降低到1%以下,致残率由目前的60%降低到50%。
12.建立神经导航技术、术中神经功能监测技术的诊疗规范,明显降低因手术带来的神经功能缺失,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3.建立神经内镜治疗鞍区肿瘤、颅底肿瘤和颅底重建的操作规范,使手术死亡率、医疗费用明显降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降低到1%以下;
14.建立γ刀治疗中枢神经肿瘤的操作规范,使γ刀治疗颅内良性肿瘤的控制率达到90%以上,对颅内转移瘤的治疗更加合理、有效;使之达到获益最大化的疗效终点。
15.评估不同针刺疗法对中风患者的影响,建立针刺对中风疗效的科学判断方法。
(二)主要经济指标:如技术及产品应用所形成的市场规模、效益等; 1.制定不同动脉瘤栓塞材料的技术指南。在不影响治愈率和复发率的基础上,使治疗费用降低15%。
2.通过降低患者的致残、致死率,将间接获得深远的经济效益,节约社会资源,使更多的劳动力能重返社会,为社会建设服务。
(三)项目实施中形成的示范基地、中试线、生产线及其规模等; 本项目将以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3~6家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神经内、外科中心,建立3~6个技术示范和推广基地和多家共享的资源体系,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基地建设,将之建成卫生部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行业系统重点实验室,与各省市重点实验室机密衔接,良性互动。以此为基础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全面的、符合时代需求的现代神经科学人才,形成可持续的神经系统疾病应用技术的研发、转化、推广、应用体系。促进各参研单位综合水平的提高,并在当地形成良好的辐射效应,最后形成自上而下的以卫生部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先导,以省级、地区级医院为中心,以区县和社区医院为基础的示范转化模式。
1.脑肿瘤个性化治疗研究基地:2010年建成。负责收集患者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并记录相应的临床资料,建立中国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基因差异表达的数据库,推动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子分类为基础的个性化治疗。
2.神经内镜技术研发、转化和推广基地:2009年建成。负责建立国人神经内镜解剖数据库,研究、转化和推广神经内镜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包括神经内镜切除颅底肿瘤的研究,颅底重建技术的研究,脑室系统病理条件下脑脊液动力学变化的规律的研究等。3.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转化医学研究基地:2010年建成,负责促进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修复机制和治疗措施的研究,包括高压氧、磁刺激和针灸技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研究。
4.脑血管病诊疗技术研发基地:2010年建成。负责脑血管病防治关键技术的研究、转化、推广和应用。
5.神经外科微创技术研发、转化和推广基地:2010年建成。负责研究、评估和推广现代神经外科微创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显微神经外科技术、γ刀技术、神经介入技术和神经外科监测导向的微创手术技术。
6.建立神经系统疾病数据管理和医疗质量评估体系;建立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监督、神经系统重大疾病服务和技术推广网络;
(四)人才队伍建设
项目实施以技术研究、转化为导向,促进跨行业、跨领域的多学科交叉合作,如建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就需要神经内、外科与影像科、病理科、内分泌科、医疗器械和医药公司及上游基础实验室的紧密合作,将推动学科融合,产生新型的边缘、前沿学科。培养大批符合现代神经科学研究需要的
新型高素质人才,充实国家科学技术人才队伍。带动神经科学发展,提高我国神经内、外科疾病诊疗水平,推动神经科学的全面发展。
通过每个项目单元、子课题的顺利实施,进行跨领域、跨学科、跨部门的合作,将培养不同类型人才,最终形成符合解决神经系统疾病重大问题的、包括技术创新、技术转化、技术集成和技术推广人才的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体系。
通过示范基地的技术推广和培训,提高各级医院医生的医疗服务水平;通过示范区内的社区培训,培养社区医生的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知识,发挥大型神经内、外科中心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国神经系统疾病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初步建立神经系统重大疾病研究体系,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的临床和科研协作网络,建成一批转化医学培训基地,加快研究人才队伍建设步伐,为我国神经系统疾病防治水平的持续、快速发展培养更多的实用型复合人才。通过技术转化研究与应用,形成不同年龄层次的技术骨干队伍。
第四篇:优质护理在手术室 复旦附属华山医院
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
董晓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手术室)
优质护理服务是卫生系统护理模式改变的核心,优质护理服务必须帮助病人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它体现的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并把护理程序人性化、规范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中,“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为病人实施生理、心理、社会性的一种动态、完整、连续的综合护理过程。
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护理工作者应在为病人提供全程、全面、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中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只要有护士的场所就应该实施优质护理。为了积极参与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手术室秉承我院“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宗旨,配合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将优质护理服务延伸到了手术室。
1、术前访视延伸至家属
根据美国护士协会“手术室护士基本纲领”的内容, 手术室护理实践基准的第一阶段是进行术前访视, 掌握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状态。按照护理程序, 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术前访视主要是评估、诊断、计划阶段。
手术前一天下午,手术室器械或巡回护士在不引起病人的紧张感和疲劳感的基础上,花费约15~20分钟做好术前访视。护士到病区访视病人时,先做好自我介绍,再发放我们自己设计的术前温馨提示单,说明了访视目的,根据评估内容, 了解病人对手术的认识及顾虑, 掌握病人的心理反应, 针对病人的不同职业、文化背景、心理素质以及对健康和疾病的不同认识对症下药, 以提高术前访视的效果, 并可使病人有充分思想准备, 积极主动应对手术。访视态度要严谨认真,获得病人真实情况,准确客观填写,确保记录真实性。术前访视不仅要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更要和家属多做沟通,家属对手术了解愈多,就愈能协助病人减轻术前焦虑,一些不便向病人讲明的问题,可向家属交待清楚,取得家属的信任与配合。指导家属手术当日在手术室外家属休息室等候,以便术中出现特殊情况及术后看标本时能与家属直接沟通,为保证病人的生命和手术顺利进行赢得宝贵时间。做到了将人性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术前访视有病人延伸至家属。
2、细微之处显现温馨的优质服务
我们在加强术中规范化护理配合的同时,积极开展细微之处现温馨的护理服务。当病人进入手术室时,手术室环境、设备对于病人来说非常陌生,使其处于恐惧状态下,此时护士一句温馨的问候,一个细小的动作都可以使其消除恐惧的心理,缓解其忧伤和孤独的情绪。因此手术室护士要主动给病人以热情的关怀,态度真诚,亲切,语言温柔,委婉,安慰体贴关心照顾病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环境,告知他对仪器设备发出的声音不要紧张以及需要病人如何配合,麻醉时的感觉以及麻醉产生的效果,使病人做到心中有数。
手术开始,根据手术需求,护士将病人摆好手术需要体位,此时,除了要使病人处于功能位,防止神经肌肉的损伤,还要在各个容易产生压疮的部位垫上软枕或者棉垫,防止术后压疮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做好病人的保暖工作,如在病人的颈部围上围脖、外展的手臂套上保暖套、等医生准备消毒时才将病人身上盖的被子移开。术中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心电监护,随时观察其肢体语言等,及时分析,判断,及早发现病情动态,随时配合麻醉师妥善处理,以免操作被动,造成不良后果。
手术完毕,如果病人是全麻,苏醒期有可能出现躁动,手术室护士应妥善束缚病人,防止发生病人坠床,引流管、静脉留置针脱落等意外情况的发生。待病人完全清醒,病情稳定,送病人出手术室房间时应帮病人穿戴整齐,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并且注意保暖。术后病人如有疑问,应耐心解答,并且给予鼓励的话语,给病人送去最衷心的祝福。告知病人回病房后好好修养,放松心情,有利于术后康复。
为更好的提高手术效率,保障医疗安全,手术室与医院药房相互合作,试点开展了术中带药有药房直送手术室的运行方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后,这一举措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术中带药药房直送手术室,省去了中间因过多交接环节、运输环节而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也能病人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手术时所需药物,确保了手术的顺利进行,也使病人的生命得到了保障。
3、主动反馈提升服务内涵
我们会对手术后的病人进行随访,了解病人对我们工作、服务的满意度;我们也会对外科医生进行反馈了解我们术中配合、服务临床需要改进的方面;我们也会对臁疮一线护士进行反馈了解转运交接中需要改进的项目和护士长主动反馈中获取的有关手术室方面的相关信息。通过这些反馈来了解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加以改进更好的服务于病人。
手术室是为病人施行手术治疗、诊断以及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手术室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医疗效果和病人的愈后,甚至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让我们借优质护理契机,提升手术室护理服务内涵,更好地服务于病人。
第五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 2018年编外工作人员招聘简章(8月)
根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的发展及国家和地区相关政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决定组织实施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2018年编外工作人员招聘工作。简章如下:
一、报考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
(三)遵章守纪,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品行;
(四)具有正常履行岗位职责的身体条件;
(五)具备符合岗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六)具备岗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二、招聘岗位、人数及及条件
具体内容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2018年编外工作人员招聘岗位信息表(8月)》。
三、报名
(一)报名时间:8月6日上午 8:00—8月17日下午17:00
(二)报名办法:
1、报考人员登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人才招聘-2018年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招聘信息登记表,上传电子信息。注:此仅为电子信息上传,不需要打印为纸质信息。
2、于报名时间内将以下纸质材料复印件依序装订成册,在8月15日下午17:00前寄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人事处。纸质材料需准备齐全,不齐全的报名材料视为报名无效。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180号5号楼4楼 419室。信封左下角注明“厦门医院”邮政编码:200032。
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岗位应聘申请表》,下载路径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人才招聘-下载及网络填报专区-应聘申请表。2)应届毕业生需提供:个人简历、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复印件、加盖公章的在校期间的成绩单级复印件、已取得的所有大专及以上学位学历证书复印件、国家四级和六级英语等级证书或成绩单的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需提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复印件(规培完成合格证明无效)。非应届毕业生需提供:个人简历、所有大专及以上学位学历证书复印件、国家四级和六级英语等级证书或成绩单的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需提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复印件(规培完成合格证明无效)。非复旦大学研究生,请提供学校研究生科或教务处出具的研究生学位类型证明(科研型/临床型)。
3)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收复印件(封面、目录和全文),论文出版截止日期2018年8月15日(以期刊正式出版为准);如有作为主要负责人申请的课题,请提供相应书面证明材料。
报考人员报名时须认真阅读招聘岗位资格条件,确认符合方可报名,并对本人报名资格及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资格条件的审核贯穿本次招聘过程,凡弄虚作假或不符合报考条件和岗位要求的,一经核实,立即取消其考试资格或聘用资格。
资格初审合格者将通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官网予以发布,请报考者及时留意。
四、考试
本次公开招聘采取笔试、面试相结合的方式。
(一)笔试资格复核
笔试前,所有拟进入笔试人选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组织相关专家团队进行资格条件审核。
(二)笔试
1.笔试采取闭卷方式进行,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统一组织,笔试内容为岗位相关知识。每科卷面分为100分,合格线均为60分。
笔试时间、地点等信息将通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官网予以发布,请报考者及时留意。
笔试时,报考人员需提供材料原件予以审核。面试具体安排以电话及短信通知为准。
(三)面试资格复核 面试前,所有拟进入面试人选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组织相关专家团队进行资格条件复核。
(四)面试
从笔试成绩达到合格线的报考人员中按岗位拟聘人数与面试人数1:3的比例,从高分至低分确定面试人选;不足1:3的按实际人数确定。
面试满分为100分,合格线为60分;实际按岗位拟聘人数1:1或低于1:1比例参加面试的,面试合格成绩不得低于70分。
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组织专家组(5-7个人)进行面试,面试环节包括: 1)个人PPT中文制作、英语汇报(5分钟),内容包括学习工作经历、临床工作、专业技能、科研工作(发表论文)、个人综合素质、英语能力等;
2)专家提问。
(五)成绩计算方法
笔试成绩、面试成绩分别乘以50%后相加折算成综合总分。笔试成绩、面试成绩、综合总分和折算过程的中间数等均采用四舍五入方法取小数点后2位。
五、体检与考核
(一)体检和考核人选从笔试、面试成绩均合格者中,根据综合总分排名顺序,按与岗位拟招聘人数1:1的比例从高分至低分确定。若综合总分相同的,取笔试成绩较高者进入体检和考核;若笔试成绩也相同,取面试成绩较高者进入体检和考核;如果还无法确定,可依上述顺序将他们的相应成绩多看一位小数位数进行甄别。如果依然相同,相应考生可在协商一致的情况下签名同意自行采取简易方式确定最终进入体检和考核人员名单,或由面试组织部门组织他们重新进行面试,以重新面试成绩较高者进入体检和考核。
(二)体检。参加体检人员(由短信或电话通知)须携带本人身份证、近期正面免冠二寸彩照一张按时到招聘单位指定地点集中体检,逾期视为放弃资格。
达不到体检合格标准的部分项目,一般安排当日复检或当场复检,要求当日复检或当场复检的项目在体检时告知。体检结果由招聘单位通知体检人员。考生对非当日、非当场复检的体检项目结果有疑问时,可以在接到体检结论的7日内提出复检,由主管部门另行指定医院复检一次,以复检的结果为准。复检时不得告知复检项目。自行到其它医疗单位体检的一律无效。女性报考者因怀孕等原因部分项目不能参加体检的,可申请延期体检,但应与招聘单位约定延缓体检的最长期限。
本次招聘体检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和《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和《关于修订〈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及〈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9号)的要求执行,从事放射岗位人员还需根据卫通[2011]2号《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完成岗前必检项目的体检,具体检测方法由体检医院结合实际确定。体检费用个人自理。
(三)考核。对体检合格的报考人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组织对其政治思想、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廉洁自律、能力素质、工作态度、学习及工作表现以及是否需要回避等情况进行考核,并对报考人员资格条件再次进行复核。
(四)体检或考核不合格的,原则上可从本岗位笔试、面试成绩均达到合格线以上人员中按综合总分排名依次递补(仅递补一次)。报考人员放弃体检或考核资格的,或因故退出,或因故被取消聘用资格,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综合考虑笔试、面试等情况,提出是否递补的意见报市人社局(公务员局)批准。
六、办理聘用手续
(一)根据岗位要求以及考试、体检、考核结果,择优确定拟聘用人员名单,并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http://www.xiexiebang.com/)统一公示7个工作日,公示内容包括招聘单位名称、招聘岗位情况以及拟聘人员基本情况。
(二)公示结果不影响录用的,拟招录人员须于公示期满后4个月内提供办理招录手续的完整材料,否则视为放弃录用资格。拟聘人员由市人事部门办理相关就业手续后,用人单位应依据《厦门市事业单位聘用制暂行规定》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纳入合同管理。
七、其它事项
(一)以下人员不得报名:
1.2019年及以后毕业的全日制普通教育学生; 2.现役军人; 3.尚在试用期内的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发管理人员,下同),服务年限不满2年(含试用期)的公务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公务员;
4.正在接受立案调查的人员,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
5.受聘报考岗位即构成回避关系的人员; 6.根据相关规定,其他不得报考的人员。
报考者在报名时不是试用期内公务员,但在报名之后、聘用之前成为试用期内公务员的,取消其本次考试或聘用资格。
机关、事业单位编内工作人员应征得所在单位同意方可报名。
凡弄虚作假、恶意报考的,一经核实,立即取消报考资格或聘用资格等。
(二)全日制普通教育应届毕业生(以下简称应届毕业生)可持学校出具的《就业推荐表》报名,其他仍在读的全日制普通教育学生不得报名。
本次招考中的应届毕业生是指全日制普通教育2018届毕业生。全日制普通教育学历是指经教育部门批准的具有普通高(中)等教育招生资格的院校(科研院所)、执行普通高(中)等教育统一招生计划、通过统一招生考试录取的、按教学计划完成该学业、取得国家承认的学历。
本科及以下学历应届毕业生须于医院通知的入职报到日提供学历(位)证书、研究生学历应届毕业生须于医院通知的入职报到日提供学历证书,否则取消聘用资格。但在境外院校(含境内外院校联合办学由境外院校颁发证书,下同)学习的人员,均须以学历(位)认证报告或学历(位)认证机构出具的证明上注明的专业进行报考,须在面试资格复核时提供学历(位)认证报告或学历(位)认证部门出具的证明。
(三)报名手续、招聘条件等问题,请咨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人事处,联系方式:021-64041990*2371。
(四)此次招聘考试使用《福建省机关事业单位招考专业指导目录(2018年)》(以下简称《专业指导目录》)进行专业条件的设置和审核。报考者报名时要如实填写(只字不差)所学专业,所学专业以毕业证书上注明的专业为准,境外院校所学专业(含境内外院校联合办学由境外院校颁发毕业证书的专业)以学历(位)认证报告上注明的为准,如所学专业非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2018年编内工作人员招聘岗位信息表(8月)》中报考岗位规定的岗位专业范围内的,报名视为无效。
将专业条件设置为“××类”的招聘岗位,报考者所学专业须符合《专业指导目5 录》中“××类”下所列专业;将专业条件设置为具体专业名称的,报考者所学专业须符合所列专业。
岗位资格条件要求的“专业方向”,报考人员须提供学历证或学位证或主干课程学习成绩表或论文发表情况或学校证明等有效凭证,由用人单位会同主管部门负责认定。
(五)岗位资格条件要求的学历(位)须是国民教育学历(位),且均为岗位所要求的本专业学历(位)及以上学历(位)。但如果已符合岗位资格条件中最低学历(位)要求而持有岗位专业要求的同级或更高级学历(位)的,也可报考。
持上述学历(位)报考人员最迟应于面试资格复核时提供书面认证报告或学历(位)认证部门出具的证明,否则视为自动放弃资格,不得继续参加本次考试。其中,以学历(位)认证部门出具的证明报考的,须与招聘单位约定提供正式书面认证报告的具体日期并书面承诺,否则视为自动放弃本次考试相应资格。正式书面认证报告注明的专业与岗位要求的专业不符,或认证报告无法认可相应学历(位)从而被取消本次招聘考试(或聘用)资格的,考生须服从决定。
(六)用人单位对拟聘人员的聘用须按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原则、根据本单位岗位设置及拟聘人员的具体情况进行。如用人单位的拟聘岗位数量不足或拟聘人员不具备相应岗位聘任资格条件的,可实行高职低聘。
聘用人员的工龄、待遇计算由市人社局(市公务员局)查阅个人人事档案后,依据工龄、待遇规定认定。
(七)岗位资格条件要求的“专业工作经验”,应聘人员须提供养老保险缴费凭证或工资发放表等有效凭证,以及聘用(劳动)合同或所在单位出具的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岗位证明等。
全日制普通教育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经历,不能视为工作经验。
全日制普通教育毕业生参加经厦门市人社局(市公务员局)核定的职业见习,若从事的工作与招聘岗位要求的专业工作经验相关,其毕业后的职业见习年限可视同相关工作经验年限。
(八)年龄、工作经验、户籍、资格证书等相关资历要求计算到2018年8月15日。年限按足年足月足日累计。如:最高年龄要求不超过30岁是指1988年8月 15日(含)之后出生的人员。
(九)厦门生源毕业生是指入学前(指考入取得第一个全日制普通教育学历的院校前,下同)户籍和学籍在厦门市的全日制普通教育毕业生。
(十)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普通教育全日制毕业生可参照厦门生源:①入学前户籍在厦门市但学籍不在厦门市的普通教育全日制毕业生;入学前户籍和学籍虽不在厦门市,但本次公开招聘报名截止日前父母或配偶有一方户籍在厦门市的普通教育全日制2017年应届毕业生;③根据厦府办[2011]229号文规定来我市就读普通高中且将户籍迁入我市的外来学生,普通高中毕业后从我市考入普通高等院校的全日制普通教育毕业生。
(十一)厦门生源未就业毕业生不受岗位资格条件要求的户籍限制。
(十二)厦门户籍不含在厦的各类学校学生集体户口。
(十三)已就业的报考人员须于进入考核前提供原工作单位同意配合招聘单位考察或同意工作调动或同意解除人事劳动关系的材料,否则视为自动放弃聘用资格。
(十四)本次招聘的人员按相关规定执行试用期,试用期包括在聘用期内,试用期满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解聘。
(十五)聘用人员养老保险执行厦府〔2004〕178号文件规定。
(十六)严格落实回避政策。凡与招聘单位领导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或者近姻亲关系的,不得被聘用从事人事、财务、监察岗位工作,也不得在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岗位工作。从事招聘工作的人员与应聘人员有上述亲属关系的,必须实行公务回避。
(十七)有关考务信息将通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予以发布,请报考人员及时留意,不再另行通知。
(十八)本次考试不指定考试辅导用书,不举办也不委托任何机构举办考试辅导培训班。
考试简章相关解释、规定仅适用于本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公开招聘工作,相关规定及未尽事宜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解释。情况确实特殊的,由用人单位提出意见,经主管部门报市人社局(市公务员局)召集研究或请示上级后作出决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
2018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