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导则与标准》复习个人笔记(最终版)

时间:2019-05-12 18:5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技术导则与标准》复习个人笔记(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技术导则与标准》复习个人笔记(最终版)》。

第一篇:《技术导则与标准》复习个人笔记(最终版)

复习笔记

一、环境标准体系

(一)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

(1)熟悉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知识点

1、国家环境标准

国家环境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执行的其他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强制性以外的环境标准属于推荐性标准。

1.1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为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的标准,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

1.2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

1.3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为检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所作的统一规定。环境监测中最常见的是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

1.4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为保证环境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制定的标准物质。

1.5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对环境标准工作中,对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图形、指南、导则、量纲单位及信息编码等作的统一规定。

知识点2 地方标准

地方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近年来为控制环境质量的恶化趋势,一些地方已将总量控制指标纳入地方环境标准。

2.1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2.2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知识点3 国家环境保护部标准 除上述国家环境标准外,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对还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包括:执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监测技术、环境区划、规划技术要求、规范、导则等等)。

(2)熟悉我国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体系构成及其应用范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hj 2.1-2011)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及要求,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的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08:规定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的新建或改、扩建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区域和规划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亦可参照使用。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方法、内容及要求。适用于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建设项目的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其他建设项目的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也可参照。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规定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适合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及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2009:规定了声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本导则适用于建设项目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声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规定了生态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适用于建设项目对生态系统及其组成因子所造成的影响的评价。区域开发和规划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可参照使用。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第一个区域性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规定了各类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内容和方法。是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性文件。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提出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原则、技术程序、内容和方法。内容是引导和启发性的。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第一个用于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技术导则,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内容、程度和方法。

《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2007:规定了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总体要求、实施方案和调查报告的编制要求。

(3)了解国家颁布的主要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3.1主要大气环境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3.2主要水环境标准 水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3.3主要环境噪声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3.4主要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二)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1)熟悉环境功能区和环境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环境质量一般分等级,与环境功能区类别相对应。高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严格,低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宽松一些。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分级

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执行一级标准

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执行二级标准

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执行三级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分级

ⅰ类区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一级标准

ⅱ类区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二级标准

ⅲ类区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及游泳区,三级标准

ⅳ类区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四级标准 ⅴ类区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五级标准

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把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适当处理后可做生活饮用水。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按照海域的不同适用功能和保护目标,海水水质分四类。Ⅰ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Ⅱ类-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Ⅲ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Ⅳ类-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

按区域的使用功能特点和环境质量要求,声环境功能区分为以下五种类型:0类声环境功能区: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1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2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3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4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4a类和4b类两种类型。4a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4b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乡村区域一般不划分声环境功能区,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按以下要求确定乡村区域适用的声环境质量要求:①位于乡村的康复疗养区执行0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②村庄原则上执行1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工业活动较多的村庄以及有交通干线经过的村庄(指执行4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以外的地区)可局部或全部执行2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③集镇执行2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④独立于村庄、集镇之外的工业、仓储集中区执行3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⑤位于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参考GB/T 15190第8.3条规定)内的噪声敏感建筑物执行4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2)了解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环境质量一般分等级,与环境功能区类别相对应。高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严格,低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宽松一些。

对于水、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服从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根据不同环境功能区相应环境质量标准级别的要求实行不同污染物排放限值。目前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已经过于勉强,因为单个排放源与环境质量不具有一一对应的因果关系,一个地方的环境质量受到诸如环境污染源数量、分布、种类、人口密度、经济水平、环境背景及环境容量等众多因素的制约,必须采取综合整治措施,才能达到环境质量标准。

(3了解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跨行业综合性排放标准(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排放标准(如《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

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即: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

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1.总则

(1)熟悉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大纲;

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

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兑、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评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2)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原则;按照以人为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要求,遵循以下原则开展EIA工作:⑪依法评价原则。EIA过程中应贯彻执行我国EP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分析CP与EP政策、资源能源利用政策、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等有关政策及相关规划的相符性,并关注国家或地方在法律法规、标准、政策、规划及相关主体功能区划等方面的新动向。⑫早期介入原则。EIA应尽早介入工程前期工作中,重点关注选址(或选线)、工艺路线(或施工方案)的环境可行性。⑬完整性原则。根据CP的工程内容及其特征,对工程内容、影响时段、影响因子和作用因子进行分析、评价,突出EIA重点。⑭广泛参与原则。EIA应广泛吸收相关学科和行业的专家、有关单位和个人及当地EP管理部门的意见。

(3)掌握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的内容;

第二篇:2012《技术导则与标准》目录

《技术导则与标准》编写说明

根据2012年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技术导则与标准》最新教材指导,特编制整理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导则汇编(共26个),供大家学习考试之用。

大家论坛网友

2012年5月

目录

0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

0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煤炭工业矿区总体规划》(HJ463—2009)

0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HJ2.1—2011)

0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HJ 2.2—2008)

0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HJ/T2.3—93)

0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HJ610—2011)

0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HJ2.4—2009)

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HJ19—2011)

09《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 —2003)

10《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导则》(HJ616—2011)

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煤炭釆选工程》(HJ619—2011)

1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制药建设项目》(HJ611 — 2011)

1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农药建设项目》(HJ582—2010)

1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城市轨道交通》(HJ453—2008)

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陆地石油天然气开发建设项目》(HJ/T349—2007)

1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

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石油化工建设项目》(HJ/T89—2003)

19《环境影响技术评价导则一民用机场建设工程》(HJ/T87—2002)

20《火电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规范》(HJ/T13—1996)

21《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 24—1998)

22《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一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内容和格式》(HJ/T 10.1—1995)23《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一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

24《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一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 10.3—1996)

25《核设施环境保护管理导则一研究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内容和格式》(HJ/T 5.1—93)26《核设施环境保护管理导则一放射性固体废物浅地层处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内容和格式》(HJ/T5.2—93)

第三篇: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技术导则与标准》

1.以下哪些声音可能属于环境噪声?()

A.暴风雨的声音

B.施工机械的声音

C.汽车的声音

D.音乐

E.机器轰鸣声

2.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重点之一是从()角度论证开发区环境保护方案,包括污染集中治理设施的规模、工艺和布局的合理性等。

A.经济效益

B.环境保护

C.技术水平

D.区域经济发展

3.以下关于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说法正确的是()。

A.两控区内的锅炉的二氧化硫的排放除执行本标准外,还需执行所在控制区规定的总量控制标准

B.《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禁止在一类区新扩建污染源,所以在一类区禁止新建任何燃煤、燃油、燃气锅炉

C.以重油.渣油为燃料的锅炉已在两控区禁止新建

D.以重油.渣油为燃料的锅炉允许在二类、三类区新建

E.燃气锅炉可以建设在任何地方

4.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河流与河口,按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划分为:大河、中河和小河。中河指的是()m3/s。

A.20~100

B.20~200

C.15~150

D.10~100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5.对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Ⅲ类标准中对于BOD5的要求是()mg/L。

A.3

B.4

C.5

D.6

6.以下可以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判断依据的有()。

A.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B.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

C.当地执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D.项目的性质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E.项目投资、产值

7.生态现状评价是在区域环境生态基本特征调查的基础上对()进行评价。

A.区域生态结构

B.区域环境功能

C.区域人口数量

D.区域生态问题

8.一大型建设项目具备以下特点,可能进入地表水环境的堆积物较多或土石方量较大,且建设阶段超过两年,但是地表水水质要求仅需要达到Ⅲ级即可,那么此项目是否需要进行建设阶段的水环境影响评价()。

A.需要

B.不需要

C.此处条件不明确

D.需根据环保局意见确定

9.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排人Ⅳ、V类水域或者三类海域,BOD,排放限制为()mg/L。

A.100

B.150

C.300

D.600

10.已知某建设项目废气中SO2的排放量为1.5 t/h,当地执行二级空气质量标准,则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SO2的等标排放量是()。

A.1.5×109

B.2.0×109

C.2.5×109

D.3.0×109

11.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其对环境预想的程度和范围,分别编制()。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登记表

D.环境影响建议书

E.划分为一、二、三级

12.《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不适用于()的处置场所。

A.生活垃圾填埋

B.工业固体废物

C.危险物

D.尾矿物

13.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于复杂程度,则该污水()。

A.污染物类型≥3

B.污染物类型≥5

C.污染物类型≥7

D.污染物类型≥10

14.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功能区的分类,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属于()类功能区。

A.0

B.1

C.2

D.3

15.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应()公众参与,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利益和主张。

A.鼓励

B.鼓励和支持

C.支持

D.欢迎

16.《污水排人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 3082 1999))规定了排入城市下水道污水中35种有害物质的()。

A.日最大允许排放量

B.最高允许浓度

C.一次最大允许排放量

D.最大允许排放速率

17.对于常见的工业噪声一般以()作为噪声源评价量。

A.倍频带声压级

B.声功率级

C.A计权声功率级

D.A声级

18.用质量指标法评价生态现状得出的环境质量指标,由好至差用()表示。

A.0~1

B.1~10

C.1~0

D.10~1

19.非点源调查的原则是()。

A.以搜集现有资料为主,进行现场实测

B.采用间接搜集资料的方法,须进行现场实测

C.以搜集现有资料为主,不进行现场实测

D.采用间接搜集资料的方法,一般不进行实测

20.我国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其中属于三类区的是()。

A.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

B.特定工业区

C.农村地区

D.风景名胜区

第四篇:技术管理工作与标准

技术管理工作与标准化

杨林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邮政编码:266067)

[摘要内容]:

要解决当前技术管理人员短缺、技术管理水平差异化日益加剧的状态,推行卓越管理,依靠技术管理作为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保证,依靠技术管理做为企业盈利的重要手段,就必须加快技术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建设,以技术标准化建设来推动管理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技术管理标准化流程

一、引言

虽然现在从局、公司都在重视和强调技术管理工作,以技术管理为抓手推动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并以技术管理作为盈利的重要手段,同时也都在致力于不断完善自身的企业技术标准,推行标注化管理。但是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张,现在各项目之间、各公司之间的技术管理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还主要体现为个人能力和执行力,而非企业标准的均衡体现。即统一的技术标准却得不到均质的产品和管理目标,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弱化了企业的竞争力。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将技术管理纳入标准化管理之中。

二、技术管理的含义及现状技术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核心系统,是技术和管理的融合,是对项目施工全过程运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管理手段,贯彻国家的技术政策、技术法规,动态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优化技术方案,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使施工生产始终在技术标准的控制下按设计要求进行,使技术规范与施工进度、质量与成本达到统一,从而保证安全、优质、低耗、高效地按期完成项目施工任务。其目的是不断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当前项目技术管理的支撑文件是公司制定的《技术质量管理实施手册》,其主要内容是对项目技术管理工作的16个方面做了一个管理流程梳理和管理制度,进行了简单的人员分工和对结果的绩效考核。使员工明白了技术管理工作应该管那些内容,但是没有讲明白应该如何去管、要遵守哪些具体的技术要求和标准、注意哪些事项,要达到什么的管理结果;严重缺少各管理细节的技术标准和要求支撑,以及详尽的人员分工及工作流程;没有解决遇到问题怎么办的问题。使得手册对很多新员工来说根本无法实施,无从下手,缺少了企业技术标准的有力支撑,手册便成了无根之木,使得大量的管理人员只知道该干什么,却不知道如何把工作干好。因此才会导致各项目之间的技术管理工作存在较大的差异,员工之间技术管理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原因就是技术管理工作没有进行标准化,缺少标准化建设。

三、标准化的目的及意义 标准化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是标准化的实质。“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则是标准化的目的。

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作为一个企业能不能在市场竞争当中取胜,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的是企业的标准化工作能不能在市场竞争当中发挥作用,这决定标准化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存在价值。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是合理发展产品品种、组织专业化生产的前提;是公司实现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环保的技术保证;是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能源和节约原材料的有效途径;是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科研成果的桥梁。创新改善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2大轮子。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

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

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如果没有标准化,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没有标准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一个施工企业要达到统一的技术管理水平的目的,就要建立技术管理的标准化,使技术与管理工作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达到技术和管理成果资源共享。

四、如何建立技术管理标准化和进行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技术管理标准化的建立就是对公司项目施工生产中重复使用的施工技术和技术管理工作,以制定和实施公司标准,以贯彻实施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等为主要内容的过程。

技术管理标准化不能孤军奋战,要同各部门协作配合、互相支持,发挥整体系统功能,才能走好三步曲:制定好施工技术标准是技术管理标准化的第一步,形成技术管理标准体系是标准化的第二步,技术和管理创新是技术管理标准化的制高点。

技术标准的制定除满足国家、行业、地方法律法规、规范外,要充分总结企业多年来的先进施工经验和教训,形成文字化、图表化的技术标准。标准制定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制定标准的目标指向要明确,标准对过程的描述要准确、详尽、数字具体化,并且操作性强,不光强调结果,更关键的是要显示原因。标准的制定同时也要遵循PDCA戴明管理模式,但要注意保持标准的连续性。

要想执行贯彻标准和推进技术管理的标准化,首先要梳理流程,建立技术标准、管理标准、绩效考核标准三大标准相互统一的管理体系,彻底解决标准与执行“两张皮”的问题。尤其是要建立过程绩效考核标准,表彰鼓励执行标准的员工,处罚教育哪些不执行标准的员工,不要让那些差的员工带动那些好的员工。其次标准要经过指导、培训才能得以真正的实施,不能仅停留在制定标准的层面上。

推行eBPM(卓越流程管理)是建立技术管理标准化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技术管理业务流程体系“理清楚”基础上,对技术和管理风险进行识别,将风险点、控制措施与流程进行匹配,将风险控制意识贯彻到业务执行中,可有效防范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提升企业技术盈利水平。以流程梳理为基础,实施流程绩效考核,将对最终结果的考评细化到形成过程,推动绩效管理向注重工作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考核方式转变,可提升考核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以流程梳理为基础,可建立关键绩效监控和分析体系,采集关键业务数据,对技术管理的关键流程执行状况进行跟踪,查找执行的瓶颈,持续优化和改进业务流程,提升技术管理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效率。通过建立流程与标准、岗位的关联关系,实现“三大”标准基于流程的协同和动态管理,促进标准化落地。

标准化管理是一套全新的管理体制,遵循PDCA戴明管理模式,建立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坚持预防为主、全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的思想,是组织的管理工作在循环往复中螺旋上升,以实现公司业绩改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GB/T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

第五篇: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重点考点总结汇总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第一章环境标准体系

(一)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 • 环境标准体系

环境保护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环境保护部标准。

• 地方环境保护标准

• 地方环境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由省、自治区、自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己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 准;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 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于国家环境标准。

• 污染物排放标准,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环境标准与环境功能区之间的关系 •环境空气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分级 • 功能区分类:一类区;二类区。

• 标准分级;一类区适适一级浓度标准;二类区适用二级浓度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分类和标准值

• 功能区分类:Ⅰ、Ⅱ、Ⅲ、Ⅳ、Ⅴ类。• 标准分级:五类。•声环境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值

• 功能区分类:0—4类。• 标准分级:五类。

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 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制订工作方案; • 第二阶段主要工作为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

• 第三阶段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

• 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原则

按照以人为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要求。a)依法评价原则 b)早期介入原则 c)完整性原则d)广泛参与原则 • 掌握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的内容

• 工程所在区域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需进行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

• 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资源禀赋,量化分析建设项目与所在区域资源承载能力的相容性,明确工程占用区域资源的合理份额,分析项目建设的制约因素。• 掌握环境合理性分析的内容

• 调查建设项目在所在区域、流域或行业发展规划中的地位,与相关规划和其他建设项目的关系,分析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设计参数及环境影响是否符合相关规划的环境保护要求。• 掌握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的原则

• 在了解和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及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和列出建设项目的直接和间接行为,以及可能受上述行为影响的环境要素及相 关参数。

• 影响识别应明确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等不同阶段的各种行为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影响性质、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等,定性分析建设项目对各环境要素可能产生的污染影响与生态影响,包括有利与不利影响、长期与短期影响、2 可逆与不可逆影响、直接与间接影响、累积与非累积影响等。对建设项目实施形成制约的关键环境因素或条件,应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可采用矩阵法、网络法、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等。• 评价因子筛选

• 依据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结果,并结合区域环境功能要求或所确定的环境保护目标,筛选确定评价因子,应重点关注环境制约因素。• 评价因子须能够反映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区域环境的基本状况及建设项目特点和排污特征。

• 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 建设项目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原则上应划分工作等级,一般可划分为三级。一级评价对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深入评价,二级评价对环境影响进行较为详细、深入评价,三级评价可只进行环境影响分析。

• 建设项目其他专题评价可根据评价工作需要划分评价等级。

• 具体的评价工作等级内容要求或工作深度参阅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相关规定。•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依据

• 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工作等级按建设项目特点、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因素进行划分。其他专项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可参照各环境要素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调整原则

• 专项评价的工作等级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环境敏感程度、工程污染或生态影响特征及其他特殊要求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调整的幅度不超过一级,并应说明调整的具体理由。•

熟悉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确定原则

• 根据评价范围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评价因子所采用的环境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 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应优先选择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没有限定的污染物,可采用国际通用标准; • 生产或服务过程的清洁生产分析采用国家发布的清洁生产规范性文件。• 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选取要求

• 环境影响评价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应以量化评价为主。• 评价方法应优先选用成熟的技术方法,鼓励使用先进的技术方法,慎用争议或处于研究阶段尚没有定论的方法。

• 选用非导则推荐的评价或预测分析方法的,应根据建设项目特征、评价范围、影响性质等分析其适用性。• 工程分析

• 掌握工程分析的基本要求

• 工程分析应突出重点。根据各类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征,对环境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因素要进行深入分析。

• 应用的数据资料要真实、准确、可信。对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等技术文件中提供的资料、数据、图件等,应进行分析后引用;引用现有资料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分析其时效性;类比分析数据、资料应分析其相同性或者相似性。

• 结合建设项目工程组成、规模、工艺路线,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因素、方式、强度等进行详细分析与说明。

• 熟悉工程分析的方法 : 主要有类比分析法、实测法、实验法、物料平衡计算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等。

• 熟悉工程分析的内容

① 工程基本数据 ② 污染影响因素分析 ③ 生态影响因素分析 ④ 原辅材料、产品、废物的储运 ⑤ 交通运输 ⑥ 公用工程 ⑦ 非正常工况分析

⑧ 环境保护措施和设施 ⑨ 污染物排放统计汇总 •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掌握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本要求

• 根据建设项目污染源及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舍各专项评价的工作等级和调查范围,筛选出应调查的有关参数。

• 充分搜集和利用现有的有效资料,当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并分析现状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 对与建设项目有密切关系的环境状况应全面、详细调查,给出定量的数据并做出分析或评价;对一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调查,应根据评价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减。

• 熟悉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

• 有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等。

• 收集资料法应用范围广、收效大,比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环境现状调查时,应首先通过此方法获得现有的各种有关资料,但此方法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而且往往不全面,不能完全符合要求,需要其它方法补充。

• 现场调查法可以针对使用者的需要,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以弥补收集资料法的不足。这种方法工作量大,需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有时还可能受季节、仪器设备条件限制。

• 遥感的方法可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点,可以弄清人类无法到达地区的地表环境情况,如一些大面积的森林、草原、荒漠、海洋等。此方法不十分准确,不宜用于微观环境状况的调查,一般只用于辅助性调查。在环境现状调查中,使用此方法时,绝大多数情况不使用直接飞行拍摄的办法,只判读和分析已有的航空或卫星相片。• 熟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 • 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社会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环境质量和区域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a)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b)环境敏感区历史环境监测资料收集。c)污染源调查。

d)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分析。e)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

• 其他环境现状调查 •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掌握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基本要求 • 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是指对能代表评价区环境质量的各种环境因子变化的预测,分析、预测和评价的范围、时段、内容及方法均应根据其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特性、当地的环境保护要求而定。

• 预测和评价的环境因子应包括反映评价区一般质量状况的常规因子和反映建设项目特征的特性因子两类。

• 须考虑环境质量背景与已建的和在建的建设项目同类污染物环境影响的叠加。

• 对于环境质量不符合环境功能要求的,应结合当地环境整治计划进行环境质量变化预测。• 掌握常用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方法

• 预测环境影响时应尽量选用通用、成熟、简便并能满足准确度要求的方法。目前使用较多的预测方法有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和专业判断法等。

• 数学模式法能给出定量的预测结果,但需一定的计算条件和输入必要的参数、数据。一般情况此方法比较简便,应首先考虑。选用数学模式时要注意模式的应用条件,如实际情况不能很好满足模

式的应用条件而又拟采用时,要对模式进行修正并验证。

• 物理模型法定量化程度较高,再现性好,能反映比较复杂的环境特征,但需要有合适的试验条件和必要的基础数据,且制作复杂的环境模型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在无法利用数学模式法预测而又要求预测结果定量精度较高时,应选用此方法。

• 类比调查法的预测结果属于半定量性质。如由于评价工作时间较短等原因,无法取得足够的参数、数据,不能采用前述两种方法进行预测时,可选用此方法。• 专业判断法则是定性地反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建设项目的某些环境影响很难定量估洌(如对文物与“珍贵”景观的环境影响),或由于评价时间过短等原因无法采用上述三种方法时,可选用此方法。生态影响预测采用的生态机理分析法、景观生态分析法属此类。• 熟悉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的内容 •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按照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划分为建设阶段的环境影响、生产运行阶段的环境影响和服务期满后的环境影响。还应分析不同选址、选线方案的环境影响。

•当建设阶段的噪声、振动、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土壤等的影响程度较重、影响时间较长时,应进行建设阶段的环境影响预测。

•应预测建设项目生产运行阶段,正常排放和非正常排放、事故排放等情况的环境影响。•应进行建设项目服务期满的环境影响评价,并提出环境保护措施。•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考虑环境对建设项目影响的承载能力。

•涉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生产、使用、贮存,存在重大危险源,存在潜在事故并可能对

环境造成危害,包括健康、社会及生态风险(如外来生物入侵的生态风险)的建设项目,需进行环境风险评价。

分析所采用的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的适用性。考虑两个时段:污染影响承载力最差时段和一般时段,如评价时间较短,工作等级较低时可只预测最差时段。•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熟悉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的内容

• 包括征地拆迁、移民安置、人文景观、人群健康、文物古迹、基础设施(如交通、水利、通讯)等方面的影响评价。

•了解筛选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要求

• 收集反映社会环境影响的基础数据和资料,筛选出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定量预测或定性描述评价因子的变化。

•了解社会环境影响分析的要求

• 分析正面和负面的社会环境影响,并对负面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公众参与

•熟悉公众参与的要求、对象和形式

• 全过程参与,即公众参与应贯穿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全过程中。涉密的建设项目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 充分注意参与公众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参与对象应包括可能受到建设项目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的有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居民、专家和公众等。

• 可根据实际需要和具体条件,采取包括问卷调查、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及其他形式在内的一种或者多种形式。

• 在公众知情的情况下开展,应告知公众建设项目的有关信患,包括建设项目概况、主要的环境影响、影响范围和程度、预计的环境风险和后果,以及拟采取的主要对策措施和效果等。•熟悉公众反馈意见的处理要求

• 按“有关团体、专家、公众”对所有的反馈意见进行归类与统计分析,并在归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述;

• 对每一类意见,均应进行认真分析、回答采纳或不采纳并说明理由。•.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 明确拟采取的具体环境保护措施;分析论证拟采取措施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可靠性,满足环境质量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的可行性。

• 结合国家对不同区域的相关要求,从保护、恢复、补偿、建设等方面提出和论证实施生态保护措施的基本框架

环境管理与监测

•了解环境管理与监测的主要内容。• 对于非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特别是事故排放时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问题,应提出预防与应急处理预案。

•.清洁生产分析和循环经济 •熟悉清洁生产分析的重点

• 从资源能源利用、生产工艺与设备、生产过程、污染物产生、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管理要求等方面确定清洁生产指标和开展评价。•了解循环经济分析的内容

• 从企业、区域或行业等不同层次,进行循环经济分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优化废物处置途径。

•污染物总量控制

•了解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的原则

• 在建设项目正常运行,满足环境质量要求、污染物达标排放及清洁生产的前提下,按照节能减排的原则给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必须纳入所在地区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必要时提出具体可行昀区域平衡方案或削减措施,确保区域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和目标管理要求。•方案比选

熟悉同一建设项目多个建设方案比选的要求

• 对于同一建设项目多个建设方案从环境保护角度进行比选。• 重点进行选址或选线、工艺、规模、环境影响、环境承载能力和环境制约因素等方面比选。• 对于不同比选方案,必要时应根据建设项目进展阶段进行同等深度的评价。•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的总体要求。

• 应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环境现状调查应全面、深入,主要环境问题应阐述清楚,重点应突出,论点应明确,环境保护措施应可行、有效,评价结论应明确。

• 文字应简洁、准确,文本应规茫,计量单位应标准化,数据应可靠,资料应翔实,并尽量采用能反映需求信息的图表和照片。

• 跨行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或评价内容较多时,其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各专项评价根据需要可繁可简,必要时,其重点专项评价应另编专项评价分报告,特殊技术问题另编专题技术报告。

完整版共68页。需要的扣扣三九七零四八零七九。

下载《技术导则与标准》复习个人笔记(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技术导则与标准》复习个人笔记(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技术导则与标准答题方法(合集5篇)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技术导则与标准答题方法 一、注意题目的用词,准确理解题目的含义 1、正确选项和错误选项,包含项目或不包含项目等。 例1.开展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首先要对所......

    刑法复习笔记 (个人总结版)

    插本刑法复习重点 刑法总论 名 词 解 释 1、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广义的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狭义的刑法,是指系......

    现代教育技术笔记

    1、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信息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教育终身化;学习社会化。 2、传统教育三大基石的裂变:1.阅读方式的变革:A.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B.从单纯阅读文字......

    思维导图笔记

    思考与思维 思考=想问题 好的问题就是好的思考 思维=想关系 想事物这间的关系 维=空间关系 思维导图是什么?是一种革命性工具 是帮助我们想问题、处理事物关系的一种工具 概......

    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笔记(精选合集)

    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笔记1、 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有三项:生产运作,理财和营销。2、 制造性生产:①连续性生产指物料均匀,连续的按一定工艺流程,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复习笔记

    概论 一、基本概念 数据:是指对某一目标定性、定量描述的原始数据。包括数值,字符,图像,图形,视频等,在计算机中数据按符号进行存储和处理。 信息:狭义的信息指两次不定性之差,即人......

    汽车材料标准与现有技术

    汽车零部件及材料测试能力介绍 化学工业合成材料老化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主讲人:牛天朋 化学工业合成材料老化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通过国家资质认定和国家实验室认可的具有公正......

    总复习笔记

    临城中心小学六年级 六(上)语文常识练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 1、本学期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 2、搜集资料的途径有:看报刊、采访、上网、参观有关展......